• 投标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4-2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版)——下篇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学科创建于199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主体和支撑学科之一.东北大学早在1958年起就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计算机研究的单位之一.在李华天教授的带领下,1958年研制出仿M2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5年研制出JCL工业控制巡回监测装置,成功地投入鞍钢生产控制,多次参加全国科技成就展.1971年研制出DJS-130K工业控制机,并应用于大连钢厂计算机控制系统.1980年,在李华天教授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计算机局域网研究,开发出了国内第一个环型局域网络系统(NEIT-NET).1995年,国家在东北大学成立了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九五期间"东北大学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企业级ATM交换机.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国产化医用CT机,以后又研制出彩超等高技术医疗设备.2000年成立了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中心. 本学科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多媒体信息分布处理技术、宽带计算机网络、容错计算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并行分布式系统、开放式系统与互操作系统.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以等科研项目,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系统技术、容错计算机技术、并行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余部,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本学科具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2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8名、副教授13名.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具体目标有: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本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内取得一定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网络关键设备(适配器、交换机等)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底层软件(BSP,Driver)、交换机系统软件集成技术和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技术、CPU与芯片设计中的新技术; 计算机网格技术:主要研究网格体系结构、网格通信协议、资源管理、安全机制、网格支撑环境、应用网格等; 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嵌入式设备通信及互操作技术,包括:设备级普适计算体系结构,设备的服务抽象,普适设备的上下文觉察及交互技术,系统的可扩展/访问可升级技术,以及设备级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其开发平台的研究.研究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软件技术,包括嵌入式伺服控制和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基于知识的数据理解与运算和嵌入式开放体系支撑软件; 多媒体信息分布处理:主要研究多媒体综合处理,多媒体存储,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压缩/解缩,多媒体数据传输,电视会议系统,基于多媒体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嵌入式Internet网技术:主要研究信息/数据融合理论包括信息融合的模型与方法;嵌入式Internet体系结构及基本模型,嵌入式Internet产品,Internet电器设备接入服务器以及嵌入式蓝牙技术等; 分布式计算及数据管理:主要研究网格计算、P2P计算、协同计算和服务计算等分布式处理技术,研究Web信息集成与管理、XML数据管理、P2P数据管理、网格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学等.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包括原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软件两个二级学科.该学科点的前身是东北大学于1993年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博士点和计算机软件硕士点.本学科点主要从事计算语言学、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机器学习与智能软件、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嵌入式软件、科学计算与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学科主要带头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等.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组成员、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国际学报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本学科点主要学术骨干年富力强,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博士后9人,归国博士(博士后)6人,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学术氛围浓厚,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群体,具有承接重大研究开发任务的雄厚实力.依托本学科点建设的科研平台有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中心、辽宁省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点以理论研究为主,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随着语言工程、数据工程、知识工程等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制开发成功,已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三年来,本学科点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霍英东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省市攻关和基金、国际合作等100多个研究项目,目前,在研的国家级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国家863课题5项.近三年累计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已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奖3项.本学科点长期保持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都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也有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访问和联合培养.本学科点已培养出博士90名,硕士500名.在校博士生70名、硕士生180名.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领域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计算语言学 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挖掘,包括网络信息翻译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文本至语音生成TTS(Text to speech)、语音至文本书写 STT(Speech to Text)、 语音机器STS(Speech to Speech)、文本信息挖掘、网络文本过滤、自动分类与检索、自然语言查询网络监视等.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高性能的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技术,以支持Internet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种复杂的数据工程,包括信息集成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Web数据管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流管理技术. 科学计算与图像处理 研究数值算法理论与分析、计算几何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数值迭代方法的理论与应用、并行算法分析、微分方程反问题、有限元超收敛、现代微分几何理论与信息、计算几何方法及其在科学计算、信息、图像处理中的应用、CT图像重建算法、彩色图像分析、图像和视频分析与挖掘等. Web信息系统 研究支持先进应用的Web 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包括Web服务技术、网格服务技术、信息网格技术、P2P分布式计算模型、Web信息安全、Web信息检索技术等. 嵌入式软件 研究支持嵌入式应用的实时软件系统,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嵌入式中间件系统、实时流数据管理系统.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研究求解各类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包括数值方法的稳定性、收敛性、误差估计、计算效率以及在计算机上的实现.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办于1958年,1981年首批获得计算机应用博士授权点,在1993年分别被辽宁省和冶金部评为重点学科,1993年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5年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995年建立了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1997年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1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成了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分布协同计算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服务计算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时人工智能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与关键技术等.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及省市科技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很多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各种科技进步奖励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500余篇次.本学科具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4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0名、副教授14名. 二、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具体目标有: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 掌握计算机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分布协同计算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研究服务间的协同技术、调度和资源分配方法及服务组合中负载均衡算法,面向服务的分布并行体系结构的成熟度模型、软件过程改进及评估技术,研究跨企业的知识协同组合模型、面向知识协同的服务请求调度方法、QoS驱动的Web服务组合模型与方法、面向动态服务的基于事例的推理方法CBR,研究企业间数字化系统集成框架定义与构建技术,基于MDA的模型管理技术,多企业业务协同集成平台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技术等. 服务计算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基于业务语义的服务发现技术,组合服务建模技术和服务的动态性度量机制,服务行为的获取、重用与增值传播技术,基于行为的动态服务组合的体系结构、服务行为语义模型与行为建模技术、基于行为的组合服务建模技术,组合方案动态生成技术、业务自适应可变QoS模型和QoS驱动的动态服务选取技术、基于服务监测信息反馈机制的组合实例运行支撑技术等. 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可兼容现有网络功能的、可承载现有网络全部服务的、具有原创性的新一代可信互联网模型;开展主干网抗毁研究;研究新型路由机制,支持QoS,并使之具备可扩展、可信、自组织和安全路由能力;研究新型移动管理机制;研究支持上述设计与机制的兼容IPv6的新型网络协议;开展仿真实现与性能评价,进行集成与原型实现.. 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模糊语义Web、模糊数据库建模技术、Web本体工程、OWL学习方法、Web信息检索、用户意图获取、面向应用的高效数据挖掘算法、数据仓库与OLAP技术、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内容识别和分析技术等. 网络与信息安全 主要研究一体化网络安全技术,将防火墙、VPN、IPS、AV等安全部件灵活地组织成多层次的、可灵活配置的并能进行动态协作的系统;针对以IP为基础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安全及管理问题,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分组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设计安全告警信息融合及行为踪迹分析算法,开展基于下一代信令机制的安全及管理技术研究;研究基于MIPv6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基于IPSec的综合安全防护体系;研究信息攻防基本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数据认证模型和基于RAM模型的结构化数据集查询认证技术等. 实时人工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专家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各种专家知识的表示、学习及实时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与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模型,网格计算、ERP、知识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及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智能信息系统学科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主要从事智能决策系统、智能处理系统开发平台和通用工具、软件协同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现代知识工程、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互联网分布式环境下知识的推理方法、网络信息翻译处理、文本信息挖掘、网络文本过滤、自动分类和检索等方面的研究.学科主要带头人担任的国际学术组织主席团成员、国际学报编委、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相当知名度.本学科点主要学术骨干,年富力强,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博士后3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学术风气浓厚,已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群体,具有承接重大研究开发任务的雄厚实力.并且,东北大学拥有计算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点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工程、数据工程、知识工程等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制开发成功,已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学科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攻关、霍英东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和省市攻关和基金等30个研究项目,近五年来累计经费达数百万元.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已被SCI、EI收录的论文30多篇.本学科点长期保持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每年都有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 二、培养目标 智能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领域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智能信息系统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网络信息翻译处理 主要研究面向互联网的多国语机器翻译理论和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多语种的语言分析和生成技术、概率词汇语义驱动理论、统计机器翻译技术、基于实例的翻译技术、基于相似模板的翻译技术、翻译记忆理论研究等. 文本信息挖掘 从海量文本数据资源中挖掘重要的关键信息,并采用结构化的描述和存储机制,为网络信息处理提供分析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文本结构分析技术、信息抽取、知识挖掘、语法语义分析、知识获取、统计语言模型等. 网络文本过滤、自动分类和检索 研究面向互联网的文档智能分类、过滤、检索和追踪等获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非结构化数据的内容分析、信息检索和信息过滤、网络信息内容分析、文档自动分类、话题检测和话题追踪、用户需求建模技术等. 计算语言学 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自然语言规律、分析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内容包括近代语法理论、语言工程、机器翻译、语言分析与生成、多国语处理环境与系统、统计语言模型、文档内容分析技术等. 知识工程 以概念语义为核心内容,以句法语义为目标,研究语言知识的表示及其体系结构;研究以机器学习为指导的语言知识抽取方法,和语言知识库的建设. 实时人工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专家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各种专家知识的表示、学习及实时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从1958年起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和开发,为我国最早开展计算机研究的单位之一.在李华天教授的带领下,1958年研制出仿M2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5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1964年培养出第一届本科生,他们大多分配到国内计算机厂家,成为我国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骨干.1965年研制出JCL工业控制巡回监测装置,成功地投入鞍钢生产控制,多次参加全国科技成就展.1971年研制出DJS-130K工业控制机,并应用于大连钢厂计算机控制系统.1980年,在李华天教授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计算机局域网研究,开发出了国内第一个环型局域网络系统(NEUTNET).1994年,在东北大学成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九五期间"东北大学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企业级ATM交换机.2003年东北大学成为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首批建设单位. 东北大学近年来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开展了广泛与深入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信安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辽宁省和沈阳市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几千万元.在许多领域,如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IP/DWDM光Internet、移动无线Internet、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信赖计算环境、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加密与VPN技术、高性能防火墙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性认证技术、安全风险评估与漏洞扫描技术、电子证据的有效识别、获取与智能分析技术、网络信息内容识别和过滤技术、安全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机制、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网格安全技术等,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或者国内领先的成果.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自主设置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培养目标 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具体目标有: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 掌握计算机学科、特别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 研究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模型、路由选择机制、资源管理机制、无线接入与移动管理等. IP/DWDM光Internet 研究IP/DWDM光Internet体系结构,包括IP/DWDM光Internet的功能模型、结构模型和协议层次模型,以指导该研究方向上开展的各项研究;DWDM线路交换与IP分组交换的融合机制;光信道层波长分配、路由选择与IP路由选择的融合机制;IP/DWDM光Internet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机制;IP/DWDM光Internet组播机制;充分发挥光通信超高速、极低误码率等特点的轻型高层协议等. 移动Internet 研究移动无线Internet体系结构模型;移动无线Internet路由选择机制;移动无线InternetQoS控制技术;移动无线Internet组播机制;移动无线Internet资源管理机制;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融合机制;移动无线InternetQoS组播实现支持技术等. 研究卫星Internet体系结构模型;卫星编队组网模式与拓扑结构模型;卫星Internet路由选择机制;卫星InternetQoS控制技术;卫星Internet组播机制;卫星Internet资源管理机制;光通信与卫星通信融合机制;天、地一体化组网技术;卫星InternetQoS组播实现支持技术等.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目前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封堵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阶段.但要彻底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取决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国情,从安全体系整体着手,建立全方位的防护体系,并加强管理体系,使各种安全支持技术得到综合运用. 可信赖计算环境技术 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研究如何设计与应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技术 将防火墙、VPN、IDS等网络安全产品联系在一起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防火墙与VPN的集成、与IDS和防病毒等安全部件的联动. 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构建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结合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有效的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单元间的信息交换与协作机制、入侵检测系统评估平台. 安全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入侵检测与恢复技术 面对信息领域安全的需求,研究数据库系统的入侵容忍与恢复技术,为研究和开发安全数据库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在数据库系统遭到入侵时可以保障系统提供正常的服务,维护系统中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入侵行为对数据的非法修改和破坏. 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内容分析和监控过滤技术 研究基于语义的网络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将基于词汇层的分析技术提升到概念和领域知识计算层面,结合支持多语种的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识别非法主题信息内容.研究基于内容分析的多语种网络非法信息监控过滤技术,并结合网络防火墙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法信息监控和快速追踪软件系统.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学科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主要从事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嵌入式实时数据库技术、嵌入式Internet技术、嵌入式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复杂数字系统设计、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体系结构、EDA技术、SOC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学科主要带头人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际学术组织主席团成员、国际学报编委、全国一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相当知名度.本学科点主要学术骨干,年富力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21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后5,归国博士(博士后)2,平均年龄不到40岁.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学术风气浓厚,已形成了一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群体,具有承接重大研究开发任务的雄厚实力. 本学科点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近年来已为国家创造上亿资金.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应用系统嵌入式Internet技术等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制开发成功,已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成功地将嵌入式软件应用于数字医疗设备中,推出了CT-C2000全身CT扫描机、数字彩超(NAS-1000)、数字X线机和螺旋CT等多种设备,在填补国家空白的同时,打破了我国数字医疗设备长期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历史,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三年来累计经费达数千万元.目前,"面向大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智能仪器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2002AA1Z2308","面向汽车导航的嵌入式软件平台2002AA1Z2304","手持智能化大型旋转类设备故障诊断监测系统2002AA113080"等项目,得到 863重点专项基金支持,同时承担沈阳市十五重大专项"嵌入式应用与开发"."面向大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智能仪器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已进入产业化工作,在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第一批支持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中,该项目是其中重点支持项目之一.很多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各种科技进步奖励1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18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26篇.数字医疗设备、嵌入式数据库、汽车导航、嵌入式Internet接入产品、智能数字仪表及监控系统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本学科点长期保持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美国德州仪器、美国MOTOROLA、美国INTEL、皇家飞利浦、日本阿尔派等世界知名公司在嵌入式芯片、数字医疗、汽车导航嵌入式领域有广泛和长期的技术合作.每年都有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前来讲学和交流. 二、培养目标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博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系统知识又具备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同时又能熟练运用设计工具的复合型嵌入式系统设计人才,具体目标为: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振兴服务. 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研究以MOTOROLA单片机和系列微处理器为主的各种嵌入式单片机和微处理器的应用开发,兼顾INTEL X86、ARM微处理器的技术跟综合开发,同时展开以RISC(简易指令集)为主的微处理器内核研究.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研究技术包括嵌入式进程/线程管理技术、微内核技术、实时调度技术、RAM和RAM Disk管理、事件处理技术、可定制外设管理技术、进程通信技术等. 嵌入式实时数据库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度可配置的数据管理内核技术、主存技术、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自适应管理技术等;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和测试技术: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 (UNIT TEST)、 特性测试 (FEATURE TEST)、 集成测试 (INTEGRATION TEST)、系统测试 (SYSTEM TEST)、功能测试 (FUNCTION TEST)、性能测试 (PERFORMANCE TEST)、回归测试等测试理论和技术研究,软件自动测试理论和技术研究等. 嵌入式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字等各种媒体信息输入、输出、传输与处理技术,中文输入与嵌入式浏览器技术等. 嵌入式网络技术:研究各种工业控制或电子消费产品等实现无线、有线、各种局域网、广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的环境.研究嵌入式产品网络接入技术,通信接口技术等.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学科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博士点将培养从事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各类高级人才,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东北大学在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研究领域中聚集了一批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他们多年来从事于科学计算、信息与图像处理、信息与计算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等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形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在许多前沿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级科学研究与应用人才,使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科学研究与实验技能,了解国内外所从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具备很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微分几何与应用 统计流形几何理论 计算几何方法 信息分析与数值计算方法 科学与智能计算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数值代数 信息与图像处理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03002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见注1 12603003 信息学院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期刊目录》)、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附件1: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发表(录用)论文的篇数不少于3篇,具体要求为: 一、至少有两篇在认定刊物上发表(录用)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为SCI收录论文; 二、至少有一篇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的外语写作的论文. 说明: 发表(录用)的论文应是学位论文的有关章节,并且是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博士生应为论文的第1作者,或者导师为第1作者,博士生为第2作者,论文作者的第1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有关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认定为普通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重点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在校内主办的所有期刊上发表(录用)的多篇论文均认定为同级别期刊的1篇论文; 对在本目录中未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由院学位委员会认定; 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是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鼓励博士生导师制定更高的量化标准. 附件2: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为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A类国际学术期刊或A类学术会议(网络通信类)上发表或录用1篇长文(Regular Paper); 发表(录用)论文的篇数不少于3篇,具体要求为: (一)至少有两篇在认定刊物上发表(录用)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为SCI收录论文; (二)至少有一篇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的外语写作的论文. 说明: 发表(录用)的论文应是学位论文的有关章节,并且是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博士生应为论文的第1作者,或者导师为第1作者,博士生为第2作者,论文作者的第1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有关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B类学术会议(网络通信类)上发表的论文等同于认定刊物上发表(录用)的论文;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认定为普通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重点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在校内主办的所有期刊上发表(录用)的多篇论文均认定为同级别期刊的1篇论文; 对在本目录中未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由院学位委员会认定; 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是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鼓励博士生导师制定更高的量化标准. 附件3: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为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一、在SCI一区或二区期刊上发表或录用1篇长文(Regular Paper); 二、发表(录用)论文的篇数不少于3篇,具体要求为: (一)至少有两篇在认定刊物上发表(录用)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为SCI收录论文; (二)至少有一篇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的外语写作的论文. 说明: 发表(录用)的论文应是学位论文的有关章节,并且是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博士生应为论文的第1作者,或者导师为第1作者,博士生为第2作者,论文作者的第1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有关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认定为普通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重点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在校内主办的所有期刊上发表(录用)的多篇论文均认定为同级别期刊的1篇论文; 对在本目录中未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由院学位委员会认定; 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是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鼓励博士生导师制定更高的量化标准. 附件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标准为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A类国际学术期刊或A类学术会议上发表或 录用1篇长文(Regular Paper); 发表(录用)论文的篇数不少于3篇,具体要求为: (一)至少有两篇在认定刊物上发表(录用)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为SCI收录论文; (二)至少有一篇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的外语写作的论文. 说明: 发表(录用)的论文应是学位论文的有关章节,并且是在攻读学位 期间完成的工作; 博士生应为论文的第1作者,或者导师为第1作者,博士生为第2作者, 论文作者的第1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有关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B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等同于认定刊物上 发表(录用)的论文;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认定为普通认定刊 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 重点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在校内主办的所有期刊上发表(录用)的多篇论文均认定为同级别期刊 的1篇论文; 对在本目录中未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由院学位委员会 认定; 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是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最 低标准,鼓励博士生导师制定更高的量化标准. 附件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重点认定的 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 通信学报 0.376 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 3 电子与信息学报 0.23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4 自动化学报 0.476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自动化所 5 仪器仪表学报 0.56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6 系统工程学报 0.624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7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0.574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科院遥感所 8 控制理论与应用 0.406 中国自动化学会,华南理工大学 9 控制与决策 0.726 中国自动化学会,东北大学 10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 1.348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11 软件学报 1.644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软件所 12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0.90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13 中国科学(系列) 0.696 中国科学院 14 科学通报 0.706 中国科学院 15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 0.4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6 管理科学学报 0.586 国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天津大学 17 机械工程学报 0.46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8 电子学报 0.540 中国电子学会 19 应用数学学报 0.269 中国数学学会 20 中国通信 中国通信学会 21 IEEE期刊 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 22 IFAC期刊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23 ACM期刊 美国计算机学会(ACM) 说明:该重点认定刊物列表主要起导向作用,学院各学科博士生在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可认定为认定刊物论文. 附件6: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 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电机与控制学报 0.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2 系统仿真学报 0.763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4所3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0.896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科院系统所 4 电气传动 0.231 天津电器传动研究所 5 系统科学与数学 0.213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6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245 中科院智能研究所 7 信息与控制 0.514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8 机器人 0.598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605 国家863/CIMS主题,兵工部201所10 钢铁 0.330 中国金属学会 11 控制工程 0.577 东北大学 12 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 EI检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 附件7: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Wireless Networks 1.170 Springer 荷兰 2 电路与系统学报 0.297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3 兵工学报 0.277 中国兵工学会 4 航空学报 0.570 中国航空学会 5 宇航学报 0.590 中国宇航学会 6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0.323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沈阳计算所 7 传感技术学报 0.198 东南大学 8 高技术通讯 0.198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 9 计算机科学 0.211 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 10 移动通信 0.07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11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0.172 国防科技大学 12 电子技术应用 0.186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 13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0.872 Springer-Verlag Pub., 德国 14 计算机工程 0.269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15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0.337 中国计算机学会,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16 计算机应用 0.31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成都计算所 17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245 中科院智能研究所 18 电信科学 0.306 中国通信协会 19 控制工程 0.577 东北大学 20 光通信技术 0.163 电子工业部第34研究所 21 半导体技术 0.109 中国半导体协会 22 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EI检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 附件8: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系统仿真学报 0.763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4所2计量学报 0.378 中国计量学会 3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英文版) 0.336 中国第二航空航天工业集团公司 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605 国家863/CIMS主题,兵工部201所5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0.896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科院系统所 6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7 信息与控制 0.514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8 钢铁 0.330 中国金属学会 9 电机与控制学报 0.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10 电气传动 0.231 天津电器传动研究所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 0.681 中国电力科学院 12 钢铁研究学报 0170 钢铁研究总院 13 控制工程 0.577 东北大学 14 系统科学与数学 0.213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245 中科院智能研究所 16 机器人 0.598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17 管理工程学报 0.366 中国管理工程学会,浙江大学 18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19 系统工程 0.620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国防科技大学 20 工业工程与管理 0.266 上海交通大学 21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0.12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2 工业工程 0.188 广东工业大学 23 质量与可靠性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24 系统管理学报 0.550 上海交通大学 25 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EI检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 附件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计算机科学 0.211 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 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0.323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沈阳计算所 3 中文信息学报 0.693 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中科院软件所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0.576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245 中科院智能研究所 6 系统仿真学报 0.763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4所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605 国家863/CIMS主题,兵工部201所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0.337 中国计算机学会,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9 计算机应用 0.31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成都计算所 10 计算机工程 0.269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11 信息与控制 0.514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12 计算机应用研究 0.303 中国计算机学会,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1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0.172 国防科技大学 14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0.568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706所15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中国计算机学会,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1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电子与信息卷) 0.929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17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0.530 Springer-Verlag Pub., 德国 18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0.872 Springer-Verlag Pub., 德国 19 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 EI检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工程力学学科是研究各类工程材料和工程力学问题的一门科学,包括岩石(体)、(复合)材料的微、细、宏观力学性质以及相关工程的力学分析新方法、新理论,重点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各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灾害预测与防治问题.培养21世纪工程领域所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学科目前有教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近几年来,承担着多项国家科技公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基金和大型横向研究课题.与英国、日本、瑞典、南非、葡萄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在《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国际岩土力学中的数值于解析方法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分. 四、研究方向 (一)计算力学与数值方法 (二)岩石力学与工程 (三)地基与地下工程 (四)土木工程结构 (五)生态与环境力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682004 博士二外英语 64 4 12682005 博士二外日语 64 4 12682006 博士二外俄语 64 4 12682007 博士二外德语 64 4 12503002 数值计算力学 32 2 12503003 智能岩石力学 32 2 12503004 高等人工智能 32 2 12503005 时变力学理论与应用 32 2 12503006 现代计算力学方法与应用 32 2 12503007 新型预应力钢混结构 32 2 12503008 大型计算程序Ansys及应用 32 2 12503012 地下结构与地铁工程 32 2 12503010 岩石失稳与破裂数值模拟 32 2 12503011 损伤理论及其应用 48 3 12503012 高等断裂力学 32 2 12503013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32 2 12503014 工程流体力学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 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最新研究成果.阅读文献数应达到80篇以上,其中外文不少于一半.综述报告应能准确地全面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论文的选题要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难度适当.在阅读有关文献后,写出开题报告,其内容如下: 1.研究题目、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2.论文的主要工作、技术线路、实验方案、存在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预期成果、应用价值. (三)论文质量的要求 论文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论文写作要按照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中的要求进行. (四)答辩前发表论文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岩土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学科以岩土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岩土工程实际问题为背景,主要解决地下工程、基坑工程、基础工程、边坡工程、防水与注浆技术、预应力与锚固技术、地下结构、地下结构检测与加固等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东北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是依托于原来的矿山建设和岩石力学学科发展而来的,本学科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地下工程、工程监测、数值计算等领域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工程管理素质.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分. 四、研究方向 (一)岩石力学与工程 (二)隧道与地铁工程 (三)深基坑与地下工程 (四)地下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五)基础工程及地基加固 (六)地基-基础-结构共同作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12503086 地下结构 32 2 12503087 土力学理论及应用 32 2 12503019 岩土工程可靠性 32 2 12503021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32 2 12503022 结构-基础共同作用 32 2 12503088 地基与基础工程 32 2 12503089 工程岩体力学 32 2 12503120 深基坑理论与实践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准确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准确了解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必须有学术价值或工程应用价值.开题报告应表明博士生对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给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以及保证条件,并估计可能存在的困难. (三)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成果,或在国民经济中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写作格式达到《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结构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的主体学科,讨论土木工程中结构体系、结构构件的分析、设计和建造等问题,以及结构材料的开发、研制,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及矿山建设等三个方向的结构问题,并兼顾其它工程结构领域.本专业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7人,副教授11人,留学归国博士5人.自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于实际.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结构工程领域的技术与科学问题.具有独立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工程管理素质.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分. 四、研究方向 (一)结构防灾、减灾 (二)新型结构体系 (三)结构-地基共同作用 (四)工程数值方法 (五)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六)结构稳定性 (七)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八) 新型预应力技术 (九)钢结构 (十)混凝土结构 (十一)桥梁设计理论与应用 (十二)地基、基础与路面 (十三)地铁与隧道工程 (十四)土木工程管理 (十五)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12503015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32 2 12503016 地下结构静力计算 32 2 12503017 结构抗震与减震 32 2 12503018 高等土力学 32 2 12503019 岩土工程可靠性 32 2 12503020 结构工程可靠性 32 2 12503021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32 2 12503022 结构-基础共同作用 32 2 12503023 结构工程进展 32 2 12503024 高等混凝土理论 32 2 12503025 高等钢结构 32 2 12503026 计算机分布式计算 32 2 12503027 新型复合结构 32 2 12503028 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准确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准确了解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必须有学术价值或工程应用价值.开题报告应表明博士生对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给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以及保证条件,并估计可能存在的困难. (三)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成果,或在国民经济中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写作格式达到《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 一、学科简介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以各类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综合效益为研究目标,为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矿产地质技术人才. 本学科目前教师18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承担着国家、省部级以及大中型横向科研课题,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廿多次,平均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40多篇科技论文.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政治思想作风端正,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及数理化基础和坚实而宽广的矿产勘查与勘探学科的理论基础,能熟练地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相关实验测试和应用计算机,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作出创新性科技成果,熟悉一门以上外语,具有学术带头人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的素质以及学风严谨、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或国家机关、生产部门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金属矿床成矿学、成矿规律、成矿预测:运用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现代成矿理论研究.研究成矿过程机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的时空聚集规律与预测.为寻找深部和新类型矿产资源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二)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在传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生物、环境、地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特别在古生代生物礁研究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在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开展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古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生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地层学则从传统地层学发展到现代地层学. (三)应用地球化学:以现代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地壳及有关天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元素的活动、同位素组成和赋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其中的物化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产物的形成、演化规律,为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发展农林牧生产,保护人类生活环境,提供治理科学依据. (四)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以地质勘查和环境科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矿产勘查及环境调查等领域的探测信息的综合处理,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矿产的综合信息、定位定量预测及决策环境评价治理服务.开展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地球化学演变研究. (五)矿产资源经济评价与开发:运用矿产勘查学、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矿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发现和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服务. (六)地质灾害预测控制与环境修复:通过对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机制的研究,将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探测技术等)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中.采用大地深部探查手段对地质环境灾害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地下水系统修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污染净化、环境评价与模拟为重点内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选修课12503029 资源勘查与评价新进展 32 2 12503030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32 2 12503031 资源环境地球化学 32 2 12503032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32 2 12503033 高等矿床学 32 2 12503034 资源规划开发管理 32 2 12503035 环境生态学 32 2 12503036 现代成矿理论 32 2 12503037 生物礁地质学 32 2 12503038 专门古生物学 32 2 12503039 矿物资源微生物技术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 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了解相关边缘学科,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综述报告应准确地反映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 (二)论文的选题和开题 论文的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查阅有关文献和调研以后,写出 开题报告.其内容要求如下: 1.研究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2.论文的主要工作、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存在的问题等. 3.进度及预期研究成果、应用价值. (三)学位论文 论文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系统性,有科学理论价值或工程实用性.论文写作要按照东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手册"中的要求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采矿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采矿工程是把自然赋存状态的矿产资源,从地壳中开采出来成为社会财富的科学技术.我国处于发展时期,当前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采矿的地位尤为重要.约2000万人从事采矿工作,300多座城市因矿业而兴起.我国已是世界上的采矿大国. 采矿工程直接为矿物加工工程提供矿石,然后成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采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科学,必须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注意保护环境,节省不可再生的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采矿还要特别注重安全工程及改善矿工的劳动条件.采矿的对象-岩石是力学性质复杂的非均质、非连续性的地质体,又处于高的地应力作用之下,迫切需要有高层次的人才应用现代科学来发展这一学科.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矿床地质、岩石力学、资源开发和矿山系统工程等方面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学科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学术前沿,对本学科的现状、地位和发展趋势具有明确认识,能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先进技术的实验手段,独立完成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如高效安全的开采方法或工艺,岩体失稳与控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矿业的决策与优化等方面课题.论文要求有创造性,理论结合实际,学风良好,能用两种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其中一门达到四会标准.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采矿方法 (二)矿山岩体力学 (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四)矿业经济 (五)矿业信息与决策 (六)工程爆破 (七)井巷工程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503040 放矿理论 32 2 12503041 高等采矿学 32 2 12503042 充填理论 32 2 12503043 应用岩石力学 32 2 12503044 计量经济学 32 2 12503045 矿山生产优化 32 2 12503046 矿业经济 32 2 12503047 无机化学 32 2 12503048 物理化学 32 2 12503049 岩石的损伤与断裂 32 2 12503050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突变 32 2 12503051 应用微生物学 32 2 12503052 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 32 2 12503053 计算机在矿山中的应用 32 2 12503054 数据挖掘技术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一)必须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的文献,对前人的工作做出恰当的综述和评价. (二)论文选题要有发展学科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论文主题突出,实验设计合理、先进,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结论明确. (四)论文必须数据详实,有创造性,独立完成. (五)论文书写合乎规范,正文约80~120页.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一门从矿物资源中,通过分离、富集、提纯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提取有用物料的科学技术.该学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点,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点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同采矿工程与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联合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包括兼职3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研究型人才.本学科点的博士研究生应通晓矿物加工工程及相关学科重大理论及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把握矿物加工工程目前国际上理论研究的前沿及研究水平;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矿物加工学科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很好地独立承担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并有很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12~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矿物加工理论与技术 (二)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三)矿物晶体化学特征与分选行为研究 (四)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 (五)矿物加工过程的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模拟 (六)环境污染治理理论与工艺 (七)固液分离理论与技术 (八)难选矿产资源高效选冶技术与装备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12503055 矿物浮选化学 32 2 12503056 微生物选矿理论与技术 32 2 12503057 矿物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 32 2 12503058 难选矿分离技术与理论 32 2 注:选修课也可选择相关学科如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的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一)必须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论文的文献,对前人的研究工作做出恰当的综述和评价. (二)论文选题要有发展学科价值、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论文主题突出,试验方案合理、试验方法先进,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结论明确. (四)论文书写合乎规范,正文约80~100页.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是与矿业、冶金、材料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矿物粉体材料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应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矿物粉体,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粉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加工制备方法及应用.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和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为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学科的建立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学科现共有教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三个代表"、具有科学发展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型人才.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能够适应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通一门外语;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上能够很好地独立承担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并具有很好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12~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矿物(粉体)材料制备基础理论 (二)物理法制备矿物粉体材料理论与技术 (三)化学法制备矿物粉体材料理论与技术 (四)矿物粉体材料的检测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503057 矿物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 32 2 12503070 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原理 32 2 12503055 矿物浮选化学 32 2 注:选修课也可选择相关学科如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一)必须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论文的文献,对前人的研究工作做出恰当的综述和评价. (二)论文选题要有发展学科价值、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论文主题突出,试验方案合理、试验方法先进,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分析透彻,结论明确. (四)论文书写合乎规范,正文约80~100页.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资源开发决策与数字矿山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掌握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掌握微、宏观层面的评价与决策知识的高级人才.此外,近年数字信息技术在我国矿山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变革了传统矿产企业沿袭百年的劳动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构建数字矿山,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采矿业的改造与发展,开创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既是中国矿业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矿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方向,为此也需要大量的高级研究和应用人才. 本学科针对这一需要而设置,在研究与人才培养中贯彻资源观、经济观、生态观和现代经营理念,并重视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和可视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学科在宏观层次上重点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战略、需求预测、资源经济学、环境压力和环境承载力、生态效率、物质减量化等;在微观层次上,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生态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矿山企业经营决策、矿山GIS、矿山虚拟现实、矿山GPS定位、矿山智能设计与开采、矿山灾害遥感预报等.学科的研究方向兼具现实性和前沿性,属社、理、经、工交叉的新兴学科. 二、培养目标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和数字技术等方面,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领域的微、宏观评价与决策方法,以及矿山生产与控制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了解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掌握国际、国内学术动态.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独立完成研究课题.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基本掌握第二外语.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或大型企业的重要管理、科研或教学岗位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原则上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资源经济 (二)应用生态经济 (三)资源开采优化 (四)资源开发数字技术及其应用 (五)三维建模与采矿仿真 (六)环境遥感与灾变遥测 (七)3S集成与矿山应用 (八)数据集成与数据挖掘 (九)地球物理与矿山安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选修课12682005 博士二外日语 64 4 任选一 12682006 博士二外俄语 64 4 12682007 博士二外德语 64 4 12503041 高等采矿学 32 2 12503046 矿业经济 32 2 12503067 数字技术及其应用 32 2 12503068 矿山生态复垦 32 2 12503069 资源开采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32 2 12503065 生态经济学 32 2 12503053 计算机在矿山中的应用 32 2 12503084 空间信息原理与算法 32 2 12503085 遥感-岩石力学 32 2 12503054 数据挖掘技术 32 2 12503045 矿山生产优化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 (一)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的文献,对前人的工作做出恰当的综述和评价. (二)论文选题具有学术价值和/或应用价值. (三)论文主题突出,逻辑严谨,数据详实,论证充分,结论明确. (四)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五)论文书写合乎规范,正文约80~120页.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故为研究对象,研究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事故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一旦事故发生时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东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起源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招收了我国第一批"矿山通风安全"方向的研究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理论及技术方面,在系统的控制矿山劳动环境与预防灾害理论及技术方面,在防止粉尘爆炸的理论及技术方面,在尘、气治理理论及技术方面的研究颇具特色,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符合21世纪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高层安全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12学分 四、研究方向 系统安全与安全技术 针对涉及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性的重大事故预防问题,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威胁公众安全的问题,应用系统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作为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要素的人、物、环境、能量、信息的控制问题.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理论和技术,以及重大事故应急方面的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0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选修课 12503059 系统安全理论 32 2 12503060 事故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32 2 12503061 当代水处理技术及原理 32 2 12503062 污染生态学 32 2 12503063 分离工程 32 2 12503064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 了解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了解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综述报告应准确全面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论文的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较大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应有适宜难度.在查阅有关文献后,写出开题报告,其内容主要如下: 1.研究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2.论文中的主要工作,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存在的困难等; 3.预期成果,应用价值. (三)成果发表 发表论文符合《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四)论文质量的要求 有独到的见解,论文有系统性,有理论价值并要有创新.论文写作要按照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中的要求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附件1: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一、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重点认定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论文(在其它刊物上发表被SCI、EI收录的论文视为重点刊物论文),且其中至少有一篇被SCI收录. 二、所发表的论文,博士生应为第一作者或导师(或副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但所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一篇为第一作者. 三、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应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且是在读期间发表的. 四、 在国外正式出版的本专业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视为重点刊物论文. 五、在东北大学其它学科认定的重点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予以认定. 六、教育部认定的39所"985工程"院校的学报(包括英文版)均作为重点刊物认定. 七、论文第一作者所属第一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 八、论文以正式发表为准. 九、以博士生为主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可作重点刊物论文认定,且本人排序须在前三名. 十、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获奖,排名前三名,并有获奖证书的,可作重点刊物论文认定,且东北大学必须是完成单位. 十一、博士生获得的所有发明专利及科研获奖只能认定为一篇论文. 附件2: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重点认定刊物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固体力学学报 0.597 中国力学学会 计算力学学报 0.543 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进展 1.62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实验力学 0.424 中国力学学会 工程力学 0.810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学报 0.891 中国力学学会 土木工程学报 1.20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应用力学学报 0.412 中国力学学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645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岩土工程学报 1.330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岩土力学 1.16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80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设计研究所 公路交通科技 0.940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建筑结构学报 1.376 中国建筑学会 振动与冲击 0.714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中国公路学报 1.942 中国公路学会 沉积学报 1.744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等 地球化学 1.69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 地球物理学报 2.43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学前缘 2.079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科学 2.61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论评 1.563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学报 1.959 中国地质学会 古生物学报 0.378 中国古生物学会 科学通报 1.154 中国科学院 矿床地质 1.869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 现代地质 1.243 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学报 1.79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 遥感学报 1.506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生态环境 1.46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矿产综合利用 0.46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爆炸与冲击 0.773 中国力学学会 环境科学 1.873 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 1.69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资源科学 2.24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煤炭学报 0.956 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 0.579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生态学杂志 1.922 中国生态学学会 金属矿山 0.660 中国金属学会 矿冶工程 0.587 长沙矿冶研究院 硅酸盐学报 0.915 中国硅酸盐学会 国际选矿大会(IMPC) 国际选矿学会 中国颗粒学报 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128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lsevier Science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J Filtration + Separation Elsevier Science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中国煤炭学会 安全与环境学报 1.266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安全与环保 0.364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工业水处理 0.755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135 中国劳动保护学会 环境工程 0.669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 环境化学 1.04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199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 Society of Powder Technology, Japan 环境科学研究 1.93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金属学报 0.823 中国金属学会 IGARSS、SPIE、APCOM等定期年度论文集 IEEE、 SPIE、APCOM等 中国科学(D、E版)(中、英文) 2.341;1.016 中国科学院 科学通报(中、英文) 1.154 中国科学院 测绘学报 1.583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0.968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 自然灾害学报 1.049 自然灾害学会 国土资源遥感 1.144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072 中国光学学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485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414 中国光学学会 测绘科学 0.967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球物理学进展 1.69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古地理学报 1.652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学报 1.1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等 Journal of fire science Sage Publications Ltd.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Elsevier Science Safety science Elsevier Science Fire Technology Elsevier Science 无机化学学报 0.850 中国化学会 工商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国民经济学在本质上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或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它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 作为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国民经济学通常设立"投资管理"、"经济政策资讯分析"和"宏观经济管理"三个研究方向.但是,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从宏观、战略角度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客观上需要综合运用转轨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究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经济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等问题;需要运用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运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探究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与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运用财政学和税收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体制制度安排及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另外,在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最大挑战的大背景下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也需要运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制度安排.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背景下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改革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社会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税收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关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实践,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经济社会转型与改革研究领域能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要求至少取得19个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政府经济学与体制转轨 本方向主要应用政府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及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理论、博弈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政府理念、政府目标、政府行为、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近期的研究重点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背景下的政府自身改革、政府转型、政府治理、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治理等前沿问题. (二)社会经济学与社会转型 本方向主要应用社会经济学及交易成本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性选择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工具,从社会文化的层次研究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内的整个经济过程,从社会文化学视角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近期研究的重点包括利益分化、利益群体、既得利益、利益博弈、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流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等. (三)公共财政理论与财政体制改革 本方向主要应用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公共财政解决市场失灵、公共产品供给、市场主体行为外部性、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收入差距等问题,近期研究重点包括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及其体制制度安排,财力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中西部、农村和基层倾斜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等. (四)生态经济学与绿色发展体制 本方向应用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理念、政策、体制、制度和机制根源等;近期研究的重点包括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绿色发展的市场主体,绿色增长的动力机制,绿色增长与经济转型的路径,绿色发展的社会组织形态等. (五)农村经济学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 本方向主要应用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经济社会机构、农村资源利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农村人口与就业、农村居民生活、农村建设等,近期的研究重点包括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制度安排、农村居民城镇化、农村社会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治理等. (六)政府经济学与行政体制改革 本方向主要应用政府管理学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行政过程、管理人员等构成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近期的研究重点包括行政体制内部及其与外部之间的利益关系,行政权力配置的结构性矛盾、行政权力配置优化,体制性腐败的制度根源,不同行政权力间的相互制衡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工商)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12682003 博士一外俄语 96 6 博士二外英语 96 6 第一外语为非英语者,还须修二外英语 12543002 国民经济学 32 2 12543003 高级宏观经济学 32 2 12543004 高级微观经济学 32 2 12543005 应用经济学与经济社会转型改革研究方法 16 1 12543006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其研究撰写 16 1 选修课 12543007 政府经济学 32 2 选修其中2学分 12543008 改革与转型专题 32 2 12543009 新制度经济学 32 2 12543010 社会经济学 32 2 12543011 公共财政学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要求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显著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具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鲜明、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是否完成开题报告、是否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是否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委员会组成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经济部分、附件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区域经济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特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经济活动变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促进特定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发挥各地区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的政策体制安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人口增长与移动,区域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等),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本学科当前的研究重点包括:(1)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体系、体制制度安排与机制创新,区域间企业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2)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增长活力;(3)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溢出机制;(4)区域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劳动力市场、城乡土地市场、城乡信用市场、人口迁移体制制度变革;(5)区域能源与低碳经济,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城市等区域衰退的动力机制、反衰退保障机制与政策援助;(6)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制度安排;(7)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体制制度与统筹机制评价与创新;(8)区域开发与规划. 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二)具有宽广坚实的区域经济学及其转轨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关联学科的理论基础;能够应用区域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关联学科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原创性研究;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统筹区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设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体制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方案,充分论证其可行性,进行政策效应分析. (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及其关联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撰写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理论 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融合创新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地整合并融会贯通中国传统学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建立严谨的区域经济科学系列原理,正确地显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准确地衡量所有的要素、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性质和数量差异及其变动原因,适时地将原理体现在实际操作程式上. (二)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机理.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等原理指导下,实证研究中国及国内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规律. (三)区域能源与低碳经济 研究区域能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条件和运行操作要领.分析区域低碳经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碳交易及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投资发展路径.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探讨自主创新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中国能源安全和新能源发展对策. (四)城乡经济 研究城乡经济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探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层次上对城乡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从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入手,借鉴国外经验,寻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改进相关理论方法,深入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分析制约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重点从"三农"问题、区域工业化、区域城市化、区域市场发育、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农村金融深化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探索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提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路径和对策措施.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要求至少取得14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工商)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选修课 12543012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 32 2 根据导师意见选择其它相关专业课程 12543013 经济博弈论 32 2 12543014 决策与评价方法 32 2 注: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加修一门课程 , 2学分(由导师自行指定课程,不计入所要求的14学分) 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档次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且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组成答辩委员会及进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职学位进修)应严格按《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金融学学科 学科简介 金融学是研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资源跨时期最优配置的学科,内容包括:以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投资行为和金融市场的运行等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学;以货币经济学为核心的宏观金融学;以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为理论基础的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数理金融学等. 东北大学金融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2年开始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学术队伍以海外留学人才和优秀中青年博士为骨干.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4人).教师分别毕业于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Drake大学等学校.近年来,本学科逐步建立了高学历和较强科研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与金融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同时,本学科自2004年开始培养金融学的硕士研究生,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模式和师资团队.同时,本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注重科学研究,突出学科特色,成效显著.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先后在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在《管理科学学报》、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30余项.2006年,本学科方向的特色课程《金融工程学》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本学科方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本学科将秉承"学术团队优化是基础,高水平科研成果是标志,高质量人才培养是关键"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努力追踪国际前沿,关注我国经济金融重大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与研究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目前本学科点已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异,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级金融研究、教学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博士学位取得者应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系统全面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把握本专业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趋势,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性研究;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本专业和相关领域内胜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或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学分. 研究方向 (一)金融工程 本方向主要利用风险管理的建模和优化方法、金融资产配置模型、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以及投资组合鲁棒优化模型等,研究金融市场投资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管理问题.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基于情景生成的多阶段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二)企业投融资管理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投资组合优化、投资风险控制以及投资过程管理,通过有效的金融决策提高公司价值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选择、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财务杠杆选择等企业融资决策行为;从风险管理角度,研究企业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从控制公司成本角度,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成本控制、委托代理条件下的企业利润优化及产品定价等问题. (三)金融市场复杂性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针对金融市场运行规律、金融操作的重要性及风险防范问题,运用复杂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研究复杂金融网络结构特征、金融风险的传染特征、网络的级联效应、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模式及对策建议等;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股市极端波动行为的复杂特性,探索股市危机的预警方法.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金融创新扩散研究及基于复杂性视角的金融市场极端波动行为研究. (四)行为金融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以资本市场委托问题为研究对象,应用行为合约理论研究委托投资组合管理激励问题;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心理偏差角度出发,围绕投资者的情绪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对投资者决策行为、风险偏好特征的影响. (五)证券市场投资理论 本方向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建立模拟实际投资情况的数学规划模型,在综合平衡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等相关因素的条件下,构造投资决策分析框架,求解出最优投资决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在深入挖掘证券市场特性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模糊理论和最优化方法研究证券投资组合的决策问题,为我国的投资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决策意见.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工商)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15 金融工程 32 2 可根据导师意见选择其余相关专业课程 12543016 资本市场复杂性 32 2 12543017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 32 2 课程设置与学分 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档次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且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组成答辩委员会及进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职学位进修)应严格按《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进行. 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产业经济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关系结构及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东北大学产业经济学隶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东北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2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群体,学术队伍以海外留学人才和优秀中青年博士为骨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兼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与此同时,本学科逐步建立了高学历和较强科研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先后在经济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产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评论》、《科研管理》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此外,本学科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并开展国际合作,先后同美国、日本、比利时、韩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本学科始终把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总之,本学科已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异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产业经济研究、教学和管理专业人才.本专业博士学位取得者应具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系统全面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把握本专业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趋势,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性研究;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本专业和相关领域内胜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或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产业组织理论 本方向主要利用博弈理论、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等方法,对基于策略性行为的纵向结构厂商产出决策理论和竞争结构下企业创新理论展开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纵向关系理论、买方抗衡势力等产业组织前沿问题. (二)反垄断与政府规制:理论及应用 本方向主要以当前反垄断政策、风险和经济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反垄断案例及理论模型来研究纵向约束、兼并及市场进入等企业行为形成的垄断现象,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三)产业集群演化理论 本方向主要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等问题.采用博弈理论,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集群的形成机制、发展动力、衰退风险、衰退触发机制以及经济影响. (四)创新与企业战略 本方向主要以技术管理与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进行交叉型跨学科问题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破坏性创新演化机理与企业战略、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机制以及创新与企业策略行为选择等. (五)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本方向主要着眼于产业增长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研究二者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问题.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产业链中的环境外部性及其治理,产业环境效率分析以及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18 产业组织理论前沿问题 32 2 可根据导师意见选择其余相关专业课程 12543019 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档次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且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组成答辩委员会及进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职学位进修)应严格按《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国际贸易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该学科以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紧密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要对象,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跨国公司理论、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前沿和新兴问题.东北大学国际贸易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2年正式招收博士生.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一支结构合理、把握本学科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学术队伍.该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等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产生重要影响.该学科已成为东北大学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东北大学国际贸易学科博士点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掌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和前沿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国家、地方、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当代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包括世界主要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贸易关系和贸易政策. (二)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重点研究新兴跨国公司理论,当代国际投资理论以及国际投资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包括跨国公司国际并购,以及中国企业国际投资理论、实务与政策问题. (三)招标与投标 招标与投标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由于其真正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比较成熟、高级和规范化的交易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具体包括:招投标定价理论与方法,投标各阶段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等. (四)拍卖 拍卖是一种古老的交易方法,由于拍卖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至今仍然被沿用.具体包括:拍卖竞价策略理论与方法,拍卖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对拍卖的影响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20 跨国公司竞争战略 32 2 可根据导师意见选择其余相关专业课程 12543021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档次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且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组成答辩委员会及进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职学位进修)应严格按《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进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工程则是管理科学的工程化体现,它是管理者在多变的客观环境下设法运用各种资源来达到既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全过程.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分为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与实际应用三类.现代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可以归纳为三个基础,即系统与信息科学、经济科学和行为科学. 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于1998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99年开始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本学科在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总体评估中排名第15;同年,被评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2004年,以本学科为依托建立的"东北大学先进管理研究中心"被评为辽宁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本学科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本学科于2007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本学科在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总体评估中排名第22(当时全国有67个高校具有该学科博士点).2007年,本学科与信息学院系统工程学科合作组建的"先进运作管理中的建模、优化与决策"学术团队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近年来,本学科还参与了东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其中学科带头人樊治平教授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省、市各级纵向科研项目多项;与美、英、加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在国内同学科名列前茅;一些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在已培养出的博士生中,有2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有4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本学科已成为东北大学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在经济管理方面具有管理才能或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为3-5年.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要求至少取得14学分. 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 供应链管理研究 依据国际上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网络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契约协作机理及协调机制;在ERP基础上,基于异构跨平台的网络化应用集成平台,通过跨企业的协同经营生产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项目管理、协同商务管理等模式,实现企业集团、企业之间的经营与生产的协同与合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跨企业、跨地域的物流管理的协同与运作;具有生物信息特点的智能决策方法及其在求解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应用. (二) 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依据国际上决策科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和中国决策科学实践的现实要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行为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不确定的决策理论与方法;复杂情形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面向运作管理、服务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 (三) 复杂网络与应急管理 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问题,切跟踪国内外应急管理领域研究前沿,主要研究包括:面向生命线网络系统的应急恢复方案优化模型与算法;多状态随机发生的实时动态决策理论与方法;基于复杂网络的动态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 (四) 生产与运营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密切跟踪国内外生产管理与运作管理领域研究前沿,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协同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的协调与优化策略;基于库存策略的生产计划方法;精益生产. (五) 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 依据国内外物流管理研究的发展动向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物流系统的建模与算法设计;面向低碳化的绿色供应链网络构建、建模与算法设计;基于多目标的应急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 (六)人因工程 密切跟踪国内外人因工程领域研究前沿,结合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人因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情感设计方法、产品可用性评估方法、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生产系统优化、用户体验设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21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2543013 经济博弈论 32 2 12543014 决策与评价方法 32 2 12543022 人因工程研究前沿 32 2 1254302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前沿 32 2 12543024 行为运作管理 32 2 12543025 复杂网络与应急管理 32 2 注: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加修一门课程 , 2学分(由导师自行指定课程,不计入所要求的14学分) 学位论文工作和论文答辩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关于学位论文工作和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阅读:开题之前应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综述报告较全面地反映研究现状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题报告: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应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开题报告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参加.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三)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等.由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3-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形式可结合博士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四)发表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的档次应符合《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量化标准》(2012年4月版).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博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 (五)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学位论文应有文献综述,并做到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资料详实、结构完整,符合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排版要求. (六)答辩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应首先确认是否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开题报告、满足发表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等;达到上述要求并通过预答辩者,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要求,提出正式申请并填写有关申请博士论文答辩材料;有关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组成答辩委员会及进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将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七)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在职学位进修)应严格按《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进行. 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4(《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会计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会计学是研究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利用和鉴证等理论和方法的总称.会计学科体系是对会计学分类的结果,包括基本学科和新兴学科.基本学科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与税务会计等.新兴学科包括行为会计、社会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伴随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会计作为基于信息而实现对现实经济综合控制的系统,对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广泛和明显,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控制体系的中心和基础环节.会计学在现代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工具性、技术性学科而日益变成基础性和制度性学科. 东北大学会计学科创建于1982年,1983年招收会计专业本科生,1996年取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取得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学位授予权,2011年取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学科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以及省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在《会计研究》等国家级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省市学术成果奖多项.目前,该学科已成为东北大学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会计学科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会计领域的高层次和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具体目标是: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要求至少取得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东北大学会计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 (一)会计理论与公司理财研究.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理论及其制度研究.财务会计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或理论框架、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会计职业判断、实证会计和行为会计研究、会计监管研究等;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激励、预算、业绩计量等管理控制系统和成本管理等研究;公司理财主要包括公司投融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等研究. (二)会计监管研究.包括社会会计监管与政府会计监管研究.社会会计监管研究包括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体系研究;政府会计监管研究包括政府管制下的投资公平分配与效率等研究.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包括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的作用等研究.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工商)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选修课 12543013 经济博弈论 32 2 12543014 决策与评价方法 32 2 12543015 金融工程 32 2 12543021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2543026 会计理论与方法 32 2 12543027 激励理论与方法 32 2 12543028 产业组织理论与公司治理 32 2 12543029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32 2 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按学校及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5(《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企业管理学科 一、学科简介 企业管理学科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在管理学科发展中占据着主流地位,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主要学科方向和领域覆盖战略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创新管理,服务管理等. 东北大学企业管理学科(原管理工程,1997年根据国家学科专业调整改为企业管理)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多年来,学科建设跟踪和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及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需要,立足于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本学科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队伍.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6项,辽宁省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460余篇.较早地确立了服务管理方向,并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服务创新与服务开发设计理论与方法;将行为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相结合,探讨服务系统中顾客的社会规范行为理论及策略;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服务消费情绪,研究顾客流程选择理论;运用比较制度经济学探究监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问题.面向企业应对复杂经营环境和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性知识需求开展研究,创新成果突出.提出了基于竞优思想的人员绩效评价方法、多层次CPFR下的三级库存协调与优化方法、面向失效风险环境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设计与运作集成优化方法等.注重地区需求和行业特点的应用研究.围绕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与融资现实问题、针对宝钢、首钢、华晨金杯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优化、ERP应用等问题,研究有效解决方案. 纵观国际上近年来企业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活动表现出一些明显特征:(1)经济全球化及快速、剧烈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冲击,从而引发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在相对平稳、结构化的假设下建立起来的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和分析模型不完全适应这种变化,进而迫切地需要学术界对这些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产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更广泛的管理空间,从而提出了诸如信息技术对管理变革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机制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等全新的研究内容.在更加注重综合运用逻辑归纳/演绎推理、实证和理论研究等研究方法、利用实际案例和实际数据以及重视实验和实地调查等手段使用的同时,模拟技术、计算实验、 数据挖掘等已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中.(3)基于行为科学的管理问题研究为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广阔视角.由于一些管理理论具有情景依赖性,所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从行为分析视角进行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虚拟化倾向,服务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环境剧烈多变,全球竞争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企业融资范围日益扩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剧.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学术人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要求至少取得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组织行为理论 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信息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组织尤其是企业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所期望的目标.主要研究个体的行为、群体行为、人际间行为、组织的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如基于竞优思想的组织行为分析与评价方法,竞优评价方法在组织行为分析应用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在多变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问题,探讨个体、组织和制度之间的匹配,跨文化的员工职业管理,多元文化环境下员工管理,多元化员工薪酬体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口与社会变迁对工作的影响等问题. (三)服务管理 研究服务组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即探讨有关服务生产与消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服务运作(作业)管理,服务创新与服务开发,服务消费行为与营销,服务战略管理,服务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等. (四)市场营销 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与营销行为;对关系营销、网络营销、品牌营销、消费者行为等展开研究. (五)供应链与运作管理 紧密跟踪国际供应链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前沿与发展动态,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背景,提炼具有中国情境的问题并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非常规风险环境下的弹性供应链集成优化方法、行为应急管理优化方法、能源供应链优化方法、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法及制造与服务系统优化方法等. (六)战略管理 研究企业战略优势因素以及战略形成与实施,主要涉及到企业竞争优势及来源等战略内容问题;企业在一定的竞争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战略思维和战略选择,尤其是与建立和发挥竞争优势有关的合作与竞争行为,组织设计和领导变革战略过程问题. (七)创业、创新管理 探讨创业、创新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企业技术管理与创新机制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战略影响;企业家行为、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企业的影响等. (八)公司治理理论 以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或实证研究,探讨股权与股东行为、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及利益相关者治理等问题;将公司治理与创新、创业问题结合起来,解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与维系的公司治理要因.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工商)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82002 博士一外日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13 经济博弈论 32 2 12543014 决策与评价方法 32 2 12543021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2543030 现代组织理论 32 2 12543031 服务管理研究 32 2 12543032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32 2 注:选修课除所列之外,由导师指定,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其它学科开设的研究生层次的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按学校及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5(《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一、学科简介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当代技术发展、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项目管理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本专业是研究项目评价及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第二、本专业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加速经济增长的理论、方法的学科. 东北大学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历史悠久,从19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在这方面投入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本学科于1998年获得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首任所长郭亚军教授于200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2000)3600326号),辽宁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年选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2011年该专业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 学科现有的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科目前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省、市各级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若干理论研究成果已达到领先水平.目前,该学科已成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研究本学科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要求至少取得14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综合评价理论、方法 针对被评价系统所具有的多属性、不可公度性及导向需求、评价流程以及不同评价模式的主客体综合评价问题的多样性,研究和解决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组合评价以及区域环境、资源、安全中的技术经济评价问题. (二)群体智慧建模及应用 在研究多源信息密度集结理论和泛综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群体智慧集成技术与方法,为群体智慧的挖掘提供理论模型及算法支持,进行具有行为特征的群体评价或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三)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管理 运用技术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研发投资与组织管理、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及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问题,审视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清洁生产实施过程、绿色创新技术采纳和扩散、可持续商业模式和生态工业园等相关问题,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揭示绿色创新管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 (四)企业间协作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研究 主要运用博弈理论、复杂网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系统动力学、RBV以及多种统计分析软件和仿真方法从微观和中观视角探究"制造"加"制造"、"制造"加"服务"、"服务"加"服务"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并在协作性质上表现为"竞争性协同"和"协作性协同"的经济效果和环境效果. (五)企业诊断方法及应用 将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不同诊断需求导向下的企业局部诊断或全局诊断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54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基层学术组织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确认)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选修课 12543021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根据导师意见选择其余相关专业课程 12543029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32 2 12543033 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32 2 12543034 群体智慧集结专题 16 1 12543035 综合评价理论前沿 16 1 12543036 技术经济及管理前沿 16 1 注: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加修一门课程,2学分(由导师自行指定课程,不计入所要求的14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论文的客观标准及规范撰写、评审及规范按学校及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及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附件5(《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附件1: 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一、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必须是SCI或SSCI检索源期刊(可被视为国内A级期刊),分为3个级别,即国际A级、B级、C级期刊;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分为4个级别,即A+级(权威刊物)、A级(重点认定刊物)、B级(普通认定刊物)、C级(一般认定刊物). 二、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提交博士论文评审时,必须达到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即满足下列6种情况之一: (一)至少在认定的国际A级或国际B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二) 至少在认定的国际C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内普通刊物(国内B级期刊)或在一般刊物上(C级)发表论文1篇; (三)至少在国内权威刊物(国内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四)至少在在国内重点刊物(国内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五)至少在国内重点刊物(国内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内普通刊物(国内B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六)至少在国内重点刊物(国内A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内普通刊物(国内B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和在一般刊物上(C级)发表论文1篇; 三、凡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四、凡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是在学期间完成的工作. 五、对于多篇待发表的论文,只计1篇,但必须有论文发表的正式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或汇款收据. 六、凡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含待发表),以在网上见到为准. 七、凡发表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的论文只计1篇. 八、凡在以增刊形式的国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予以确认. 九、凡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或副导师)为第一作者且博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但博士研究生不能都是第二作者. 十、针对仅发表1篇论文达到量化标准的情况,凡发表国际A、B级期刊或国内A+级期刊上的论文,博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予以确认,但第一作者应为导师(或副导师). 十一、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若获得国家级政府科技奖励且有个人获奖证书,认定为相当于发表一篇国内A级期刊论文;若获得省部级政府奖励且有个人获奖证书,认定为相当于发表一篇国内B级期刊论文.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包括: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十二、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若作为执行负责人完成横向重大科研项目(25万元以上)且有东北大学计财处科研项目落款通知书(科研进款必须达到25万元)和课题结题验收报告的,相当于发表1篇国内B级期刊论文. 十三、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达到量化标准的,只是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能否答辩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 十四、2012年9月1日之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执行本量化标准.2012年9月1日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仍执行过去的量化标准,也可执行本量化标准. 附件2: 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 国际学术期刊目录 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分为3个级别,即国际A级期刊、国际B级期刊和国际C级期刊.其中,国际A级期刊(可再分为A+级和A级)和国际B级期刊(可再分为B+级和B级)参见下列目录清单,国际C期刊为不在下列清单的SCI或SSCI检索源的学术期刊(不包括国内大学学报英文版). 一、会计(Accounting) A+级:Accounting Review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A级: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B+级:Abacus Accounting & Finance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Accounting Horizons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Critical Perspectives in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National Tax Journal B级:Account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International Tax Journal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Managerial Auditing Pacific Accounting Review 二、经济(Economics) A+级: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级: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Econometric Theor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Games & Economic Behavi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y,Banking and Credi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B+级: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Quarterly Economic Development&Cultural Change Economic Inquiry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a Economics Letter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Labor Economics National Tax Journal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Public Choice 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Southern Economics Journal B级:Applied Economic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Econometric Reviews Economic Record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al Sciences Land Economics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The Econometrics Journal World Development World Economy 三、金融(Finance) A+级: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A级: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Mathematical Finance Real Estate Economics B+级:AREUEA European Financial Review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Financial Review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Derivativ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Fin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Economics 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Quantitative Finance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B级:Advances i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Global Finance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Education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四、酒店和旅游管理(Hospitality and Catering/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A+级: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A级: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B+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Tourism Economics B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五、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级:MIS Quarter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级: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级: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 Fuzzy Sets and Systems 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Journal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s A-C)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B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IT Case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and End User Computing Journal of Systems Management 六、组织(企业)管理(Management /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级: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Organization Sci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级: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uman Relation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0rganizational Studies Personnel Psychology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级: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Business Horizon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dustri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Leadership Quarterl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Organization 0rganizationaI Dynamics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ork and Occupations B级: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ploy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七、营销(Marketing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级: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Marketing Science A级: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B+级: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and Sales Management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rketing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Marketing Letters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B级: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八、运作管理/工程管理(Operations Operations / Engineering Mnagement) A+级:Management Science Operational Research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级:Decision Science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IE Transactions l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Science B+级:Annals of Operation Research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te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Scheduling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Networks Queueing System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s A-F) Omega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Technovation B级:Asia 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Canadi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 Ergonomic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D Management 九、统计学(Statistics & Probability) A+级: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nals of Probability Annals of Statistics Biometrika 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A级:Advances in Applied Probability Biometrics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Statistical Sinica B+级: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 — Theory and Method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Graphical Statistics Journal of Forecasting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and C)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Journal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Sankhya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Statistical Science Statistics and Computing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Technometrics Theory of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B级:American Statisticians Annals of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 Cana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附件3: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 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主办单位级别 1 管理世界(短文除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A+ 2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天津大学 A+ 3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A+ 4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A+ 5 数量经济技术与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A 6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A 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 8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A 9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 10 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天津大学 A 11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财经大学 A 12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A 13 管理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A 14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A 15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A 16 管理工程学报 国家教育部、浙江大学 A 17 管理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A 18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 A 19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A 2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A 21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 A 22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A 23 经济学季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A 24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 A 2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A 26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A 27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A 28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 A 29 产业经济评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A 30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A 31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A 3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A 3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A 34 研究与发展管理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 A 3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A 36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A 37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A 38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A 39 南大商学评论 南京大学商学院 B 40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41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B 42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B 43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B 44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B 45 南方经济 中山大学、广东经济学会 B 46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B 47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B 48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 49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B 50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B 51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B 52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B 53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B 54 公司治理评论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B 55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B 56 北大商业评论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B 57 技术经济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 B 58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 B 59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B 60 现代经济探讨 江苏社会科学院 B 61 城市问题 北京市社科院 B 62 国际贸易 商务部 B 63 国际经济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B 64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 B 65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B 66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大学 B 67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B 68 产经评论 暨南大学 B 69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 B 70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上海财经大学 B 71 生态经济 云南教育出版社 B 72 软科学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B 73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仅适用于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学生) B 74 国内"985"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学版/英文版) B 75 EI检索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B 76 CSSCI检索源的国内学术期刊 C 附件4: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 依据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涉及的主要学科研究方向,如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工业工程、工程管理、服务科学等研究方向,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目录如下: 国内A+级期刊(权威刊物): 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国内A级期刊(重点认定刊物):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科研管理,管理评论,南开管理评论,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预测,运筹与管理,情报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学研究,心理学报,营销科学学报,管理学报,工业工程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数理统计与管理,控制与决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信息系统学报,人类工效学,经济管理(新管理). 国内B级期刊(普通认定刊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运筹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外国经济与管理,统计研究,技术经济,心理科学,商业经济与管理,工业技术经济,经济与管理研究,工业工程,上海管理科学,情报科学,工程管理学报,统计与决策(理论版),软科学,保险研究,北大商业评论,南大商学评论,中大商业评论. 国内"985"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学版/英文版). EI检索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国内C级期刊(一般认定刊物): CSSCI检索源的国内学术期刊. 附件5: 工商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 国内学术刊物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主办单位级别 1 管理世界(短论除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 A+ 2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天津大学 A+ 3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A+ 4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A+ 5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A 6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A 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A 8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A 9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A 10 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天津大学 A 11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 A 12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A 14 管理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A 15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A 16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A 17 管理工程学报 国家教育部、浙江大学 A 18 管理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A 19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A 2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A 21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 A 22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 A 23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A 24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A 25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A 26 营销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会 A 2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 A 28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A 29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 A 30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A 3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A 32 研究与发展管理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 A 33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A 34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A 3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B 36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B 3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B 38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B 39 运筹学学报 中国运筹学会 B 40 财会通讯(综合版) 湖北省会计学会 B 41 南大商学评论 南京大学商学院 B 42 经济评论 国家教育委员会 B 43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44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B 45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B 46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杂志社 B 47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 B 48 中大管理研究 中山大学 B 49 北大商业评论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B 50 技术经济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 B 5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B 52 中国会计评论 《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 B 53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财经大学 B 54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 B 55 商业经济与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B 56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B 57 软科学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B 5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上海财经大学 B 59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B 60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贸大学 B 61 审计与经济管理 南京审计学院 B 62 工业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B 6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 B 64 国内"985"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学版/英文版) B 65 EI检索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B 66 CSSCI检索源的国内学术期刊 C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成立于1983年,是在将信息科学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中孕育和快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交叉学科.1996年6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6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成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产业平台和医疗临床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遵循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医学影像学的核心地位,开展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医学图像分析与智能辅助、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了独有的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开发综合性学科环境.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的科技攻关任务,包括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产品和技术.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2人.形成了一支以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中青年博士为学术中坚,归国留学人才不断加盟的高层次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或技术攻关能力,且能结合本学科实际科学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的高端人才.具体目标为: (一)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风严谨.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一)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聚焦于医学成像系统的原理和设备的研究,具体包括X-射线、CT、MRI、PET、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和技术. (二)图像分析和智能辅助 本研究方向图像分析部分主要研究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医生希望得到的诊断信息,并进行显示、测量、分析和管理的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检测、图像配准、图像测量和三维可视化等.智能辅助即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研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自动阅读和处理患者影像数据,实现病灶特征的提取和辨别,快速而有效地检测和标注出潜在病灶区,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断参考,包括骨密度CAD,乳腺CAD,肺CAD,泌尿CAD,心脏CAD等. (三)生物医学电子学 本研究方向是综合应用电子学和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科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生物医学电子学一方面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方式从定性提高到定量.另一方面中揭示出生命进化过程中的许多规律. 生物医学电子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信息检测、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场与生物物质的作用、分子和生物分子电子学等. (四)生物信息学 从分子水平诊断和治疗疾病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本研究方向的重点为人类疾病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将充分利用人类分子研究方面的海量数据以及东北大学在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库建立、比对、统计、模式识别等方法,对常见疾病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进行识别,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验证. (五)医学信息学 本研究方向侧重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系统地研究医疗信息互联国际标准DICOM,IHE/HL7,为IT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夯实基础;二是传统IT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研究医疗IT技术,包括所有医学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等应用.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2682001∽3 博士一外 96 6 根据入学考试语种选择一种 1263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选修课 12682004∽6 博士二外 64 4 12633002 医学成像系统 32 2 12633003 医学图像分析 32 2 12633004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12633005 生物信息学 48 3 12633006 医学信息学 32 2 注: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文献综述 结合论文选题,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国内外动态,阅读相关文献应达到100篇(部)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达到40篇(部)以上,近五年的文献应至少20篇.对所研究的方向全面、系统的综合评述,并在第一学期内提交文献研究综述报告. (二)选题 第一学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创新性和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难度适宜,课题研究时间有保障. (三) 开题 全日制学生第一学年内、在职学生第二学年内完成开题报告并进行公开答辩.第一次开题答辩未通过者,6个月之内进行再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课题的创新性;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 4.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 5.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6.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四)论文工作与中期检查 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五)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的科学论点和结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论文的内容应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5.论文撰写要求文字通顺、字迹清楚,图表规范,符合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七、学位论文量化标准 (一)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须已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3篇. (二)所发表论文级别要求:至少有1篇为SCI收录源期刊论文,其余为EI收录源论文.且3篇论文中至少有1篇为外语撰写,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 (三)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应隶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且应为申请者博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四)申请者应为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申请者的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 (五)所有学术论文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单位. (六)博士生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凭正式的鉴定证书,认定为EI收录源期刊论文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参加单位. (七)博士生作为前二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EI收录源期刊论文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参加单位. (八)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本培养方案解释权和修改权归于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附录一:学科推荐SCI期刊目录 附录二:学科推荐EI期刊目录 附录三:学科推荐国际会议目录 附录一:学科推荐SCI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374 Springer 2 Annual Review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nual Reviews 3 Biomedic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s Basis Communications 0.188 4 Biomedical Microdevices 3.386 Springer 5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0.734 Elsevier Science 6 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 1.561 BioMed Central 7 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ing 4.757 8 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565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9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534 Elsevier Science 10 Computerized?Medical?Imaging?and?Graphics 0.402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Society 11 Computers?and?Biomedical?Research 12 Critical Review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139 Begell House Publishing Inc 13 Current Medical Imaging Reviews 0.476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14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15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l IEEE 16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 1.689 IEEE 17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782 IEEE 18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3.639 IEEE 19 IEEE?Engineering?in?Medical?and?Biology?Magzine 0.784 IEEE 20 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Biomedicine 1.676 IEEE 21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578 Elsevier Science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539 Springer 23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1.719 Elsevier Science 24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2.626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 25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3.188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26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1.246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 27 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Tomography? 1.561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 28 Journal?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1.706 John Wiley and Sons 29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1.389 Elsevier Science 30 Magnetic?Resonance?in?Medicine 3.757 San Diego : Academic Press 31 Medical?Image?Analysis 3.093 Wiley-IEEE Press 32 Medical?Physics? 2.169 Elsevier Science 33 Neurocomputing 1.442 Elsevier Science 34 Neuroimage 5.937 Elsevier Science 35 Pattern Recognition 2.682 Elsevier Science 36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SCI) 1.235 Elsevier Science 37 Ultrasonic Imaging 1.118 Elsevier Science 38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493 Elsevier Science 39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404 Elsevier Science ? 40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1.122 Elsevier Science 附录二:学科推荐EI期刊目录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0.354 北京工业大学 2 电子与信息学报 0.443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3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3749 东北大学 4 工程力学 0.4828 中国力学学会 5 光电子.激光 0.49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天津理工大学 6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0.3993 哈尔滨工程大学 7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0.3768 吉林大学 8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0.4953 中国计算机学会 9 计算力学学报 0.2931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 10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2406 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11 软件学报 1.2014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 12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0.3913 沈阳工业大学 13 声学学报 0.7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4 实验流体力学 0.2893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15 天津大学学报 0.3798 天津大学 16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0.3575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17 Chinese Optics Letters 0.804 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8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glish Edition) 0.061 北京理工大学 20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1.475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21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0.331 中国航空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 22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0.195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 23 Applied Signal Processing. 0.02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4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Technology 0.18 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Society [TechnicalCo-Sponsor]. 25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1.026 IOS Press. 26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0.62 Elsevier Science. 27 IEEE Review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0.09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 Biology Society. 28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0.0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9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0.5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0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0.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附录三:学科推荐国际会议目录 序号 会议名称 1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Based Medical Systems 3 IEEE Computing in cardiology 4 SPIE Medical Imaging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Physics 9 CARS Computer Assisted Radiolagy and Surgery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Exhibition 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Assisted Intervention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学科 一、学科简介 软件工程学科是2011年2月国家首次批准调整建设的一级学科.东北大学于2011年8月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设立的第一批软件工程学科.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体系,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功培养了大批软件实用性人才.软件工程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并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本学科已培养了大批硕士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软件工程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2012年,软件工程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16人.以国家、区域科技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研究积累,已形成相互促进、彼此渗透、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完善了学科布局,凝练了学科方向,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促进软件工程领域高水平成果产出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扩大东北大学在国家和区域软件产业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 (一)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在软件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工作,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三)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 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学科设立软件服务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软件技术、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及过程管理等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方向. (一) 软件服务与应用 软件服务与应用方向与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在以下内容上开展研究:(1)复杂网络与软件体系结构;(2) SaaS与云计算;(3)信息整合与服务科学;(4)混沌加密与信息安全;(5) 数据密集型计算技术. (二) 网络与信息安全 主要研究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安全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编码与密码学、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与签名技术、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技术. (三) 可信软件技术 可信软件技术针对软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软件产业的发展正面临软件可信性的严峻挑战,软件可信水平直接影响信息系统和网络应用的安全,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立足创新研究,强调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主要研究可信软件平台结构基础理论与形式化方法、可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及方法、可信建模方法及其推理理论、可信软件测量评估技术、可信验证及保障技术以及面向领域特定的可信性技术. (四)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以互联网环境下复杂软件开发为背景,以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目标产品研发为研究路线,建立一套适用于网络的复杂软件的新型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实现开放、动态、多变网络环境中的高质量软件系统提供有效支撑. (五) 多媒体软件工程 多媒体软件工程方向具有医工结合和产学研互动的资源优势,并与中国医大、日本岐阜大学、飞利浦医疗公司长期合作,目前正在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医学图像智能处理与计算解剖模型;(2)工业过程多媒体数据建模与仿真技术;(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建模技术;(4)生物医学信息分析与存储技术. (六)软件开发及过程管理 软件开发及过程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基于组织实体能力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软件过程的资源模型、资源调度和优化、软件开发中的人力资源能力动态性分析和建模、软件过程资产库挖掘、软件过程组件化建模及其形式化验证.与企业密切合作,创新性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术创新人才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来源于工程实践、创新于工程实践、指导于工程实践"的培养理念,使学生能够达到较高的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同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在国际产业界或学术界的影响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1267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注1 12613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 32 2 注1 12682001 博士一外英语 96 6 注1 选修课 12613002 软件工程博士专业基础课 32 2 注2 12613003 软件工程博士专业课 32 2 注1: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注2:由博士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和课题需要等情况确定开设或选修相关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必须具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论深度.论文的内容要系统地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必须有所创新. 七、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详见附件1(《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和附件2(《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附件1: 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一、在重点认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普通认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且其中至少有一篇被SCI检索; 二、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中A类、B类会议或A类、B类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一篇长文(Regular paper),可等同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并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在C类会议或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可等同于重点认定刊物论文. 三、发表的论文应是学位论文的有关章节,并且是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四、至少发表或录用外语写作的论文1篇; 五、博士生应为论文的第1作者,或者导师为第1作者,博士生为第2作者; 六、论文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所属有关单位; 七、博士生作为完成人参加的课题,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认定为普通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八、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而获得的国家级发明专利,或省级以上获奖,认定为重点认定刊物1篇,且多项认定为1项,东北大学必须为项目主持或参加单位; 九、对在本目录中未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 十、对于录用待发表的论文,必须有论文录用通知书和版面费收据. 附件2: 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认定的期刊目录 重点认定刊物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中国科学(中英文) 中国科学杂志社 2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 0.699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 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4 软件学报 0.624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软件所 5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0.66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6 通信学报 0.309 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 7 电子学报 0.330 中国电子学会 8 自动化学报 0.505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科院自动化所 9 应用数学学报 0.272 中国数学学会 10 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 (TOSEM) 3.958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11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TSE) 3.75 IEEE Computer Society 12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JCSS) 1.631 ELSEVIER 13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14 Software IEEE Computer Society 15 Software: Practice & Experience (SPE) 0.573 Wiley Online Library 16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IST) 1.507 Elsevier 17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JSS) 1.277 Elsevier 18 Journal of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Evolu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JSM) 0.606 Wiley Online Library 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SEKE) 0.33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 Informatica the Slovenian Society Informatica, Vilniu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656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AS 22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FCS) co-published by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 23 IEEE Transactions on …(IEEE学报) 1.0 IEEE计算机学会, Los Alamtions, CA, 美国 24 ACM Transactions on …(ACM学报) 1.0 美国计算机学会,New York, 美国 25 Communications of ACM 2.238 美国计算机学会, New York , 美国 26 Journal of the ACM 1.078 美国计算机学会, New York, 美国 2+ AI Magazine 1.620 美国人工智能学会, Menlo PK, 美国 28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2.42 Kluwer Academic Pub., Dordrecht, 荷兰 29 Information systems 1.681 Elsevier Sci. Ltd., New York, 美国 30 Computer Networks 0.829 Elsevier Sci. Ltd. Amsterdam, 荷兰 31 被SCI检索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论文 32 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B类、C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普通认定刊物 序号 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主办单位 1 计算机科学 0.547 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 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0.28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沈阳计算所 3 中文信息学报 0.414 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中科院软件所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0.645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计算所 5 中国图形图像学报 0.574 中国图形图像学会,中科院遥感应用所 6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0.569 中科院智能研究所 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843 国家863/CIMS主题,兵工部201所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0.337 中国计算机学会,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9 计算机应用 0.419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科院成都计算所 10 计算机工程 0.160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11 控制与决策 0.907 中国自动化学会,东北大学 12 电信科学 中国通信学会 1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 14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航天706所15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0.530 Springer-Verlag Pub., 德国 16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0.872 Springer-Verlag Pub., 德国 17 国内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论文 18 被EI检索的国外期刊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考研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