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思考
和毅纯
丽江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674100
摘 要:本文总结了当前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加工转化、销售的概况和特点,概述了政府在发展马铃薯产业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当前马玲薯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规划、机制、融资、施肥、机械化育种、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机械化保鲜贮藏、加工转化、流通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化;机械化;对策建议
前言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马铃薯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粮、菜、饲兼用的作物,它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重工等方面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故有人把马铃薯称之为“山药蛋”。云南省属高原省份,立体气候明显,是种植马铃薯的天然温室。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3.3万hm2,鲜薯产量500万t以上。省委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2002年12月在宣威市召开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题会,决定在滇东北地区建立种植面积6.67万hm2,年产120万t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工作中,已把加快马铃薯 产业的发展作为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来抓。2003年8月省农业厅在宣威市虹桥街道办事处召开了全省马铃薯机收、机播现场会,这次会议就是云南省尽快实施以机械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马铃薯战略”,把马铃薯产业做强做大,使马铃薯产业逐步培养成云南省支柱产业的一个良好开端,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
1.1 传统的人畜力作业严重制约马铃薯生产发展
我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贯注重“山药蛋”这一资源优势,在种子改良、合理施肥、科学栽培、初级加工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我省马铃薯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以人畜力作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一直是制约马铃薯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介绍和实地调查,我省种植马铃薯的主要地区分布在“一旱二寒”地区,这些地区人少地多,耕作粗放,一直沿用人畜力生产,不能发挥机械化保墒播种,抢时收获的优势,致使产量较全国平均亩产1250kg低250kg。刨挖损失约5%,达10万t,冻害损失约7%,达14万t,储存霉烂损失约10%,达20万t,总损失达44万t。作业手段的落后严重地制约着我省马铃薯生产的继续发展。
1.2_ 马铃薯优种繁育及推广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省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快速提高
近年来,通过我省科研人员的长期艰苦努力,成功地选育出如会-2、合作88.85-克疫、B18、802-552、丽薯1号等优良品种,但由于马铃薯优种繁育及推广体系不完善,不能保证普遍使用优种,严重制约了我省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和马铃薯品质的提升。
1.3_ 落后的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严重制约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马铃薯加工增值,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据有关资料介绍,以马铃薯为原料可加工生产2000多种产品,加工成淀粉可较鲜薯提高收益30%;加工成粉条类可提高80%;加工成糯米纸、甜味素、柠檬酸等食品原料可提高6倍;加工成乳酸、吸水树脂等轻工产品可提2~7倍;加工葡萄糖、山犁醇、维生素B等医药产品可提高13倍。但目前我省加工手段落后,设备陈旧,现有年产12万t的云南润凯实业有限公司与荷兰艾维贝公司合股的淀粉工厂一座;年产速冻薯条、脱水土豆片8000吨的加工厂一座(属宣威果品公司),另外,还有加工粗淀粉的磨粉机1.5万余台,均为个体经营。全省年转化马铃薯约125万t,即仅有25%的马铃薯以淀粉、粉条、薯条、土豆片等形式上市。除去150万t用于食用和饲料,尚有225万t的鲜薯有待加工转化,如鲜薯市场价0.8元/kg,加工转化增值系数按2.5计,即可增值45亿元,可见马铃薯转化的增值空间非常之大。由此可见,提高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1.4_ 不实现马铃薯机械化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建设
发展马铃薯产业化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的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和举措,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靠目前传统的耕作方式法和落后的加工手段,要实现马铃薯产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此,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为实施马铃薯机械化提供完备的服务,努力实现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储藏、机械加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灾增产、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推动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把种植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加工优势转化,把产业结构调整向增产增收方向转化,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使其真正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建议
2.1_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支持机制,广开融资渠道
根据我省地理、气候环境、种植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马铃薯生产的重点区域。建立支持机制,各级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马铃薯产业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在资金方面,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在财政投入的导向资金方面,要争取包括马铃薯机械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和西部开发项目的倾斜和支持。要采取各种政策手段,如贴息、补息等形式,引导借贷资金、农村集体资金、薯农自有资金和外资投入,广开融资渠道,增强马铃薯产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