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等代数研究课件 > 贵州省高等学校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
  • 贵州省高等学校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2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名称: 数学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带 头 人:__ __ _ 游泰杰__ ___ ___

    承担学校: __ __ 贵州师范大学 _ _

    填报日期:__ __ 2009年10月13日 __ __

     

     

     

     

    贵州省教育厅 制

    二OO九年九月

    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

    一、团队的构成特点

    ___ 在我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长期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专家吕传汉教授和本科教学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项昭教授的指导下,本教学团队长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方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建成了一个纪律性强、团结合作性好、积极进取性高、以数学教育为主攻研究方向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团队。

    已有的学科平台:“数学教育”学科2000年被贵州省教委(黔教高发[2000]29号文)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10个优秀重点学科之一,现已成为贵州省开放式的数学教育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团队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数学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1人。非本校毕业的教师占82%。

    团队的主要构成:数学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下设6个课程教学团队:“数学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应用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团队”、“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函数论课程教学团队”、“几何学课程教学团队”等。

    二、团队的使命

    __ 长期以来,教学团队坚持“以教育创新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

    团队的基本使命:

    l          全面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

    l          进一步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

    l          重点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努力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l          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促进贵州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三、团队的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研究所已成为一支以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为研究特色、以数学创新教育为重点内容、中小学数学教育与高师数学教育同时并举的教育研究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创新工程建设,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曾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贵州省优秀教学成果等奖项。近十年来,在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基于提出问题的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等学术论文近百篇,编著出版《高中数学选修课程专题研究》、《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等教材6部、《数学教育的跨文化研究》、《基于提出问题的数学教学研究》教育研究专集5本。

    (1)1986年,由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跨文化数学教育理念,开展了民族地区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工作,此研究填补了国内数学教育研究的空白。

    (2)2000年,由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模式,被国内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教授(2006)认为是“一项植根于中国、具有中国特色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教学经验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本实验研究已从贵州拓广到了云南、四川、重庆、浙江、广东等地,有300多所实验学校和上千个实验班级,涉及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各个学段。

    本实验研究成果已产生的社会影响:

    l         中国教育学会(2005)向全国推广和介绍了实验研究的经验和做法。

    l          贵州省教育厅(2006)发文向全省中、小学推广该实验的研究成果。这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数学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l         促进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1)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已纳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课程教育之中,从而增强了本科学生适应当前教学课程改革的能力。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系列教材《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定位为“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之一”,纳入了全国数学本科教学法教学内容。

    ——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研究》专业选修课程,并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理念运用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中。

    ——贵州省安顺学院、铜仁学院、六盘水师专等高师院校已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运用到《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中。

    (2)纳入数学教学论研究生教学资源。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资料,既成为数学教学论研究生的教学材料,又成为他们继续研究的课题,使课题研究和人才成长双丰收。

    (3) 自1999年“高师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2005年“高中数学选修课的设置与教师培训”等项目开展以来,由项昭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全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新课程培训学习的具体问题,开展了广泛了教学实验研究。历时四年,经过十余个高师院校统招、成教、函授班级的教学实验,以及部分市内高中班级的示教,编制校本教材《高中数学选修课专题研究》,教材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设置选修课程的原则和意图,以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高中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和培训者为主要对象,对相关专题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学及评价等问题开展研究,力求将各专题的内容与现代数学中相应学科分支的理论及应用联系起来,反映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中学数学专题选讲”已作为我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4) 自2005年“数学史的文化价值及课程开发”项目开展以来,由项昭教授、夏小刚教授等团队成员牵头,进行了围绕“数学史”展开教学的系列课程,如硕士研究生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本科生课程《数学哲学与数学史》、《数学思想》,以及校级公共选修课程《数学文化》、《数学史》等,在教材选择上以国内经典教材为主,据学生情况选择推荐国外优秀教材以及相关名著;教法上尝试采用自学、研讨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发挥师范特色。

    (5)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近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中学数学教学见习”、“模拟教学”以及“微型教学”已成为提高数学本科专业学生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团队成员倡导的“模拟教学大赛”成为学院的特色活动之一延续下来,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而“微型教学”也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目前,这些教学形式作为我院数学本科教学的重要补充,被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成为制度化和常规化的教学活动形式。

     

     

     

     

     

     

    二、团队带头人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线性代数课件下载  自考线性代数课件下载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课件  线性代数王萼芳课件  同济五版线性代数课件  线性代数第五版课件  高等代数课件  数值线性代数课件  线性代数课件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