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 > 贵州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 贵州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2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1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阶段

    ___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农村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的日益加剧,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加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各种体制上的城乡分割政策,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从而形成了大量的隐性失业。又因为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剥离出来,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转移就业,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1986—1992年):表现为转移规模较小,转移效率低,且无增长趋势。在这一阶段,每年转移的人都不是很多,呈波浪式发展,转移的进度徘徊不前。

    (2)发展阶段(1993—1994年):随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随之加快,转移率迅速提高。转移率由1992年的6.23%上升到1994年的20.45%,转移规模也由92.48万人增加到317.96万人,平均每年增长85.42%,呈超常发展之态势①。

    (3)下滑阶段(1995—1997年):1995年国家劳动部颁发、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工程》,实行“跨地区转移就业登记卡”制度。由于我省宣传、组织工作未能及时跟上,致使当年跨地区转移的劳动力减少近20余万人。1996年——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趋缓,国企改革力度加大,因实施国企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使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我省农村劳动力因其素质低而缺乏竞争力,转移规模由1995年的214.5万人减少到1997年的155.7万人(其中当年转移的由124.96万人减少为74.56万人),转移率由13.5%下降为9.46%②;

    (4)恢复发展阶段(1998—2003年):十五大召开后,为了恢复低迷的经济,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和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社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了恢复时期,其中1998年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20.1万人,比上年增加64.4万人。到2003年,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达到289.94万人,其中省外务工226.18万人,全省外出农民工通过邮局汇回的打工收入达55.5亿元③。

    (5)过剩和“民工荒”共存阶段(2004—现在):2004年由于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产品价格狂涨,经济出现了相对“过热”,导致生活支出升高而工资不变(或微提高),收入相对下降,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因而出现一种假象——“民工荒”。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2003年的289.94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0万人④。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市场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变是我省民工能否实现转移的关键。如2005年贵州培训的保姆很快就被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市场一抢而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赋予其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使他们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

     

    2当前贵州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8.07亿,占总人口的63.78%。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另外还有2.1亿处于“两栖状态”的“准城镇化人口”。 到2003年止,贵州全省人口为3869.66万,每平方公里219.74人,其中农业人口3308.64万。全省常用耕地2668.20万亩,按全部人口平均为每人0.69亩,按农业人口平均为每人0.81亩。调查表明,在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的贵州农村,拥有富余劳动力1000万左右⑤。其中三分之一农业劳动力处于就业很不充分状态。2006年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大突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60余万人,而且呈现许多新的变化,转移的方向由当初的以广东、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向以浙江、福建、上海等长江三角洲转变。

    3影响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___ 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必然选择。目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3.1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症结

    农村城市(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然之路,是农业走向工业化的必然之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就是伴随着城镇化完成的过程,因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缓慢,难以承受从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十五大提出了“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贵州是全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更是居于全国之后,所以贵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网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网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