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第三届徽匠状元技能大赛理论知识题库 >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
  •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08   下载次数:2   点击次数:78

    中国的吉祥文化(续)

    张道一

     

    (3)民俗的吉祥文化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其中包括了各地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譬如说男耕女织的定式是带有制度性质的,妇女的所谓“女红”(女功)是当作“三从四德”的一德而成为规范。因此,女孩儿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学做针线,纺线织布,缝纫绣花,练得“心灵手巧”,以便在婆家不受歧视。由于这种社会的和生活的要求,妇女在锻炼手巧的同时,更希望能得到外力的帮助。于是在民俗活动中有了“乞巧”的内容,并定七月七日为“乞巧节”。

    为什么将乞巧节定在七月七日,又是向谁“乞巧”呢?很明显,是神话话中的“织女”——玉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她与人间的牛郎相爱,生男育女,靠织锦为生。但好景不长,王母知道后拆散了她的家庭,只允许在每年的七月七夕与牛郎见面,这就是“牛郎会织女”的故事。这是反映人间不平的悲欢交加的动人故事,最初是由天文星相所附衍,汉代画像石中已开始描绘,以后在民间年画中成为流行的题材,包括七月七夕合天下的喜鹊为她们搭桥,以渡银河,都非常感人。人们崇敬织女,无疑也想到织女的巧手织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条:

    至初六、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罗、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这种风俗,全国皆有、流行已达千年以上。在山东曹州一带,曾有一种在七月七“讨巧”的仪式,名曰“七姑娘会”。其中伴随着歌唱和有关的活动,具体内容和程序如下:

    一般是同村要好的七个姑娘聚会。在七月七的前几天,各人带米、面、油、肉等凑在一起共用。并在几天前扎个草人,即“七姑娘”(或称“七姑娘娘”),放到屋当门,给她穿上美丽的服装。

    每天晚上给七姑娘烧香,名曰“请七姑娘”。请时很认真。烧香时先称一下草人的重量,回来再称一下,看重了没有?如果重了,便是请来了。请来后,让一人赶快回到屋里关上门,外面六人喊:

    “开门!”

    屋里问:“谁来了?”

    “大姑娘。开门不?”外面的六人问。

    “不开。”这样一问一答,一直问到是“七姑娘”来了,才开门。将七姑娘请来后,每天围着井台转三圈,一连转三天。转时,唱道:

    烧高香,冒高烟,

    俺请七姐下高山。

    山又高,路不平,

    硌得七姐金莲疼。

    七姐七姐赶快来,

    别在外边洒外台。

    然后回到屋里,不时地向七姑娘(草人)磕头,并唱着心中的歌,也连及七姑娘的母亲“王母娘娘”:

    豆面蛋,马泡香,

    今天该请七姑娘。

    磨道里走,

    碾道里来,

    针线筐子携满怀。

    俺家有个能师傅,

    十样鲜花说不上来。

     

    小托盘,四方方,

    又端纸,又端香。

    高香烧到银炉里,

    银香烧到高山上。

    千人万人上不去,

    七个小女上高山。

    您在下边哭淋淋,

    俺在上边笑吟吟。

    光想向下拉一把,

    只是您前世没修下。

    要修早早修,

    别等立了秋。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第三届民间炒股大赛  第三届炒股大赛  第三届海峡茶艺大赛  第三届在华留学生大赛  第三届主持人大赛  第三届网络歌曲大赛  第三届少儿模特大赛  第三届金蝶杯创业大赛  第三届模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