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 > 谈六年级下册
  • 谈六年级下册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3-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博石电脑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谈六年级下册 " 习惯篇 " 的教学
    芮 琼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开篇都是 " 习惯篇 " .每一册习惯篇的内容都是根据 " 课标 " 学段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排的.低年级主要重视学生具体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如训练学生 " 良好的读写姿势 " ;中年级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如让学生 " 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 等;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则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在六年级下册,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的 " 习惯篇"安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这种习惯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使得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在游历,实践中提高.与此同时,语文又在实践中服务于孩子的生活,充实丰富孩子的生命.本册"习惯篇"强调了语文能力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规律.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是中国古代人的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 读万卷书 " 意思是多读书, " 行万里路 " 是讲多游历.这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但只读书是不够的,在博览群书之后,还需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在游历中,在实践中去运用,验证,丰富自已已有的知识."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获得知识,能力的两个方面的途径,缺一不可.
    教材表现这个主题用了一个页面共四幅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一幅图是几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馆,从图上可以看到一些天体的图片.第二幅图是一位老师和两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仪器.第三幅图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莫高窟,有一些游客正前往参观.第四幅图是气势宏伟的故宫.这些图片信息量大,主题明确,细细品味会有许多感受.这种以简驭繁,直观醒目的图片吸引着学生,再加上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将一幅幅图片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变成沸腾的生活.
    1 .理解命题内涵.
    本页的主题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页主要是针对 " 行万里路 " 的内涵来安排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前十一册的教材中已有不少的专题,如:二年级上册的 "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 ,四年级上册的 " 读书有选择,读书有记号 " ,五年级上册的 "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 等,而且在学校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阅读书本,即 " 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则是学校学习生活相对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面对这个教学主题的时候,教学重点是有侧重的.
    相对于前面十一册教材中一些具体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初期,明理和争取学生的情感认同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像低年级,要一步步训练他怎样做,也不像中年级那样,告诉他一种方法.这里是要形成一种观念,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 " 行万里路 " ,并成为自觉的意识.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认识.
    第一,自然界与生活之博大,书是难以言尽的,更何况我们读的书毕竟有限.所以,"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见多则识广.
    第二,人们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 " 知 " ,而且人们亲眼见到的真实具体的物象,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还会有许多真切的体验.比如:游北京故宫,当亲见金碧辉煌,金雕玉砌的一座座宫殿和威仪的皇帝宝座,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威严,什么叫气势,什么叫富丽堂皇 …… 既印证了书上的描写,又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 " 我之游,观其所变 " .亲见亲历还可以发现书上谬误,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或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
    2 .激发行动内驱力.
    从明理到情感的认同是两个不同的认识层次.明理不一定会行动,而情感往往支配行动.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读书的经验,说一说历史上 " 纸上谈兵 " 的故事,来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说一说只有实践经验而不读书的问题;说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如李白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即小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青山,游绿水,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如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写下《徐霞客游记》,李时珍遍访名医,乡医,走进深山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让学生体会到"行千里路"的必要,从思想感情上认同这种学习模式,认同这种提高修养的途径.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11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03  六年级语文书上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