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高职高专英语教案 >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
  •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10-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lihui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投入
    王晓宇
    一,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体现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是应该贯穿于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而非仅如该书所概述的这样只见人(教师,学生)有情,不见物(教材)有意.笔者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真情.二是对教学的热情.三是对教材的"爱情".因为有真情,所以才会对学生深切关注,热切期盼;因为有热情,所以才爱岗敬业,自励励人.本文拟着重从英语学科的角度谈谈教师对教材的情感投入.
    二,英语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爱情"
    1.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也证明,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它是教师和学生连接的"接口",是教师与学生知,情交流的桥梁,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载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情感,会不知不觉地流露给学生,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试想一下:当待授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教师内心,没能触动教师内在情感,教师自身对其感觉泛泛,缺乏共鸣与好感,即使对学生充满了爱,对教学激情似火,但在展现,诠释教学内容过程中却难免会陷于单调乏味,缺乏情趣,学生所能感知到的不外乎是"华丽外表下的苍白,光芒四射里的'灯下黑'".
    具体到英语教学,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一般意义上合格的英语教师,都能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传授给学生.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的传授与多数学生的接受很难同步,更别说主动应用英语了.将其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是不合理的.毕竟,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现状是不够理想的,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学习品质与策略欠佳,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有颇为痛苦的英语学习经历.要想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再次由衷地接纳,喜欢英语,是个难之又难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增加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艺术性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教学中的情感源点——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师对教材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发——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在知情交融中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2.语言类教材内容是"含情"的
    教材内容是"含情"的,尤其是语言类教学教材,其魅力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程度.以盛跃东主编的《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为例,所选材料的作者或直抒胸臆(如Unit1的两篇材料——"爱的考验"与"空中爱情",作者以超美的语言魅力,戏剧性的情节安排等告诉读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对待真情的态度等",材料本身充满"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等);或蓄情待发(如Unit2——TextB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在作者对中,德,美三国有关教育方面的客观而简洁的介绍中,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或客观铺叙似"无情"(如Unit7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而教材的编者之所以选编了这些素材,也是因为他们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共鸣,编,作者的情感错综交织,构成了教材内容多姿多彩的情感源.所以说,绝大多数语言类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材的"多情"性,给了教师很大的表现舞台.该舞台需要教师具有以下意识与能力:一是充分展示教材内容里所蕴涵的较为明显的情感因素.二是努力挖掘那些较为隐含的情感因素.三是对于极少数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竭力从外部,横向地赋予其感情色彩.
    3.对教材的"爱情"是需要苦心经营的
    之所以将英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类比于"爱情",是因为它也经历了一个与"爱情"相类似的过程:"谈—恋—爱".
    (1)"谈"教材.这一过程发生在准备编写教案阶段,其目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地熟悉教材.对准备教授的教材,教师需要与其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交谈".第一次"交谈"——浏览全套教材,以对该教材作整体的,全面的了解:了解该套教材的编写目的与特点,编排体系与结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要求与模式等.第二次"交谈"——通读将要教授的那册教材:了解全册书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材范围与编排结构,知识学习的框架,技能训练的体系等,以确保备课,上课时,既有总体的把握,又有重点的突出;既能遵循教材本身的编排意图,内容与顺序,又能根据学生需要,对其内容与顺序进行"删,调,增,添",目的是使整册书的教学能贴合学生实际,灵活组合教学内容,机动调控教学进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三次"交谈"——精读即将教授的教材内容,以明确:①哪些教材内容是自己能轻松驾驭,收放自如的 哪些是需要事先查阅,咨询,调查与学习的……②学生从中究竟能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形成什么样的情感与态度等.这一"交谈"过程肯定是多次,反复地进行着的,直至教材内容,重,难点分布等谙熟于心,为教案的编写做最后的准备.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职高专英语成绩查询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网  高职高专英语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教案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高职高专教育网  云南省2011副高职评审  2011高职高专补录学校  高职高专补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