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教案 南三中初二年级语文组
www.dgyuwen.1a.cn 第一单元·列夫·托尔斯泰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标:
夯实基础:回顾作者,了解列夫托尔斯泰,掌握字词;
文本学习:学习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图解课文,体会本文外貌描写的方法;
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学习反思:体味本文的写作手法及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拓展练习:外貌描写练笔.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图解亮点阅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阅读文章之前,你心目中的托尔斯泰的外貌是怎样的 (生交流)
出示图片.引:茨威格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
二,阅读指导:
见上目标
三,夯实基础:
(一)回顾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二)了解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1852年
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
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
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