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华中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08年 11月 15 日
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袁 芳
2007年5月
学科教学(语文)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余华的死亡情结 《文学教育》2005年第3期(省级)
《菩提树下》三点导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6期(全国)
向自然敞开心灵的精神漫游者——访《今生今世的证据》作者刘亮程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11期(全国)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三点导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7年第7期(全国)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中学语文诵读教学在我校课堂内外得到广泛重视,其具体操作方法受到师生欢迎,运用此方法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又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对审美情趣,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对开拓语文教学新空间,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无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一.论文摘要: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具有民族特色的诵读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基于现状,本文主张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并加强诵读,试图将传统教学优点与语文现状结合起来,让诵读教学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全面概述了诵读教学.在明确诵读本质的基础上,回顾了传统诵读教学的发展轨迹及优点,结合新课标阐释了诵读教学的时代特色.
第二部分论述诵读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诵读教学可以加速语感的生成,规范语言的表达,开拓思维空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审美趣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探讨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针对诵读教学现状,探讨了现代诵读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模式.
二.本论文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将历来有着"诵读"的文献尽力搜集整理,通过比较归类,找出其主要的分歧点,吸取其积极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具体的实践,结合灵活而开放的研究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和概括.
(3)比较分析法等.
本文还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究诵读与中学语文的密切关系,从诵读的历史和现状,特点和意义,课堂实践等方面,阐述了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三.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1,王力:《汉语言韵学》,中华书局,1982年版.
2,波斯彼洛夫:《文艺学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归去来兮辞课文朗读 >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8-12-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5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 doc 文档作者: 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理: 单位: CHINA 分类: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者: 修订次数: 编辑时间: 文档创建者: 修订: 加密标识: 幻灯片: 段落数: 字节数: 备注: 演示格式: 上次保存时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归去来兮辞朗读 归去来兮辞朗读录音 归去来兮辞朗读下载 归去来兮辞在线朗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朗读 归去来兮辞课文分析 归去来兮辞朗诵mp3 归去来兮辞并序朗诵 归去来兮辞配乐朗诵
- 大家在找
-
- · 大专信号与系统课件
- · cad建筑图纸下载
- · iap10f14
- · 2008gct真题word版
- · dcdc原理
- · 独宠魔妃txt免费下载
- · 奔奔迷你改装音响
- · 2011年10月日历桌面
- · 还没有上传任何内容
- · 回家的欲望70
- · 中华口腔正畸医学网
- · 第7街棒饼谁做过
- · 重生盘龙之龙血战士
- · c语言二级上机题库
- · 电脑不能打开word文档
- · 下载yy语音聊天软件
- · 精美excel模板下载
- · 大话西游2采矿利润表
- · 带led驱动单片机
- · 什么是发散思维
- · 长春中医药大学贴吧
- · topguns01e05720p
- · 诺基亚6303c的pc套件
- · 半桥谐振电路
- · 化学实验课件
- · win7装cad2010
- · 2011文科一本大学排名
- · s5830三星
- · 网游之洪荒战神txt
- · 等速万向节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