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长征历史 无所谓“恶搞”红军
青少年冷对“红色记忆”令人忧
本报讯(见习记者万旭明)不知《长征组歌》为何物,对长征历史知
之甚少,认为“恶搞”红军“没什么大不了”,青少年热传恶搞视频的同
时,折射出的正是他们对革命历史的冷淡和漠视。
在看过这些恶搞视频后,很多人好奇地问道:“这个视频的原版是
什么? ”回答者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这组歌堪称几代人的“红色记忆”。
1965 年,为纪念长征胜利 30 周年,晨耕等人根据肖华的诗作创作了套
曲 《长征组歌》。 1976 年, 八一制片厂拍摄了音乐片《红军不怕远征
难——长征组歌》,恶搞视频制作者所使用的正是这部片子中《四渡赤
水出奇兵》的片段。 尽管至今仍时有《长征组歌》的演出,记者询问多名
大中学生却发现,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些歌。
不仅如此,对红军长征的历史,多数受访者坦言自己知道的并不
多。 谈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历史,除了“伟大”、“惨烈”等空洞字眼,
很少有人能说出更具体的感受。 这种淡然不只是对先烈们流下的鲜
血,曾有网友发帖怒斥道:“没有红军的牺牲,恐怕你们这些人都不可
能出生,竟然恶搞红军,真是脑残。 ”但立刻有人跟帖反击:“不要上纲
上线”、“ 何必认真”。
一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用“茫然、冷漠”来形容当前青少年对
革命历史的态度绝不为过,这正反映了“感恩教育”的缺失。 他说,
很多家长和教育者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会唱歌、会跳舞,其实更
重要的是人文和感恩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物质
生活的丰富,家长的娇惯,使他们觉得什么都是唾手可得的,因此
对于革命的艰难,先辈的苦难,他们无法理解,更不会“感恩”和“尊
重”。
该校长表示,现在的爱国教育存在一定误区,不能简单依靠历史
课本上的几篇课文,而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革命历史,采用看得见摸
得着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本报讯(见习记者万旭明)“从 MJ 到动漫, 没有红军不能唱的
歌。 ”近日,一系列恶搞《长征组歌》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经典红歌
成了流行歌曲的背景画面,马国光成了摇滚、动漫歌手,对此,原唱
者之一的耿莲凤借本报呼吁“《长征组歌》 不能乱动, 不能拿来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