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 两年后再读《与林老师对话》有感 *
  • 两年后再读《与林老师对话》有感 *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07-0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两年后再读《与林老师对话》有感*
    ——兼与 CCER 的学弟学妹们聊聊在芝大学习的感受
    王勇1
    2005 年8月26 日
    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从 CCER 毕业的学生都能对林毅夫教授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很自信地从
    容道来,就像每一个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都会对人力资本、理性预期稔熟在胸一样.
    作为林老师众多学生当中的一个,我不知怎么地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是在 CCER 求学
    期间享受单独"与林老师对话"机会最多的幸运到几乎"奢侈"地步的学生,所以竟向来认
    为对林老师的思想观点与方法论已完全了然于心,以致于为了赶作业而没有去听林老师前年
    冬天在芝大的演讲.现在想来,我的这种"自负"大概是因为自己曾在林老师的《中国经济
    专题课》和《发展经济学研讨班》都获得了全班最高分;大概也是因为自己曾为美国加州大
    学的本科生主讲过一学期《中国经济专题》的课程,采用的教材就是林老师英文版的《中国
    的奇迹》;大概还是因为曾花了较长的时间向林老师、鞠建东老师学习合作写论文.就连我
    的经济学启蒙恩师、复旦大学的韦森教授在书评中都说对"毅夫"的观点熟悉得同意得"下
    笔甚难",更何况作为林老师嫡传弟子的我.
    然而从中心毕业整整两年以后,当我翻开林老师赠送的图文并茂的《论经济学方法》和
    《论经济发展战略》两本书时,就立即被这套系列丛书的"总序" 所深深吸引,特别是其
    中关于林老师从芝大求学以来 20 年研究心路的自述.也许部分地因为林老师当年在芝大求
    学四年也就住在这同一栋国际公寓里的缘故吧,马上就要进入三年级开始独立研究的我,读
    着读着便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呀,原来林老师自己当年博士三年级的时候开始也是"以
    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理论为出发点来考察中国的问题的",可是为什么他后来又不这样了
    呢?为什么现在有不少中国学生数理功底很不错可却写不出好的论文,我自己的一篇关于增
    长与发展问题的投稿不久前也被一家国际杂志用三篇很长的审稿报告给"枪毙"了,而林老
    师AER 和JPE 的那两篇数学并不复杂的论文却会成为引用率最高的研究中国问题的经典文
    献?林老师做研究写论文的"核心硬技能"是什么呢?为什么林老师的《中国的奇迹.》会
    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自动成为全世界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经典教材?显然林老师的一贯分
    析工具就是我在 Gary Becker 和Kevin Murphy 两位教授的 ECON 301 上所学的芝加哥独特
    的经典价格理论,林老师的很多时事政策分析隐约间好像也是 Milton Friedman 教授开创的
    那种应用价格理论导向宏观政策分析的"拳路",可是为什么林老师会得出与主流理论不一
    样的结论呢?芝加哥那么多价格理论的宗师都说激进改革比渐进改革好,企业私有化是唯一
    出路,而林老师居然会不同意,"胆子"可真大.看着这里很多 workshop 上演讲者被台下的
    教授们批得体无完肤的尴尬相,我心里不禁要问林老师这种学术自信心的来源是什么呢?
    *
    林毅夫老师让我为《与林老师对话》系列丛书写一篇书评,作为学生自然倍感荣幸又有些惶恐.既然自
    己还是学生,我也就将这篇文章的读者定位在国内对林老师的发展经济学的学术观点已有基本了解的经济
    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并侧重于我对林老师研究方法论的个人主观感悟,既是自我总结,也希望对师弟师妹
    有所启发.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很多同学和好朋友都阅读了初稿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他们是:白
    金辉、黄毅、王鹏飞、陈志俊、陆铭、胡伟俊、李志赟、柯荣住、黄卓、何英华、李韶瑾、周小玲、李荻、
    史晓霞、柴桦.并感谢郭凯的帮助.所有文责由我本人承担.
    1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二年级博士生.通讯地址: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西方经济学名著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导论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高级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政府经济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