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史全七卷 > 第三章 清代「读书诗」经、史、子类的主题与内涵
  • 第三章 清代「读书诗」经、史、子类的主题与内涵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08-2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79
    第三章 清代「读书诗」经、史、子类的主题与内涵
    西方接受理论在作者、作品、读者三方关系中,特别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重
    视读者阅读文本时产生的创造性作用.其主张任何文学本文皆具有多曾面未完成
    的存在,文学作品意义的产生必须藉由读者的能动创造,通过阅读的过程将之具
    体化;读者以他的前理解和感觉、知觉经验,将作品的空白处、不确定处填补起
    来,赋与作品价值和意义,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进而得以实现作品完整之
    内涵与价值.故文学作品存在於个人主观的观念架构中,它必须和读者的期待视
    野相融合,才能被人接受与理解.这里所谓的期待视野,和读者的直观能力、社
    经地位、生活经历、接受水平、文化修养等习习相关,其中包含了读者的思想观
    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等,所以读者对作品的想像与理解
    非常重要.
    1
    清代诗人在阅读过程中,各有其不同的期待视野,诗人对作品的创造和想像
    赋与了作品价值,形成了各类不同内涵之读书诗,通过诗人的阅读行为,作品之
    意义得以呈现.故同一作品或同一主题的阅读,不同诗人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和视域.而读书诗的内容为诗人「情」与「理」的表现,或兴感寄慨、抒叹咏怀,
    或褒贬评价、分说议论.张高评认为读书诗的写作不外读后感写作、阅读写作、
    书评写作、文学监赏写作等,其表现层面则有:形象勾勒、感慨遭遇、创意评唱、
    典范尊崇、游戏笔墨、借题发挥、得失评述、因书感怀、诗坛定位、作品(诗人)
    论衡、发微阐幽、内容櫽括、摘句评述、感点抒发等多种型态,以此证之清代读
    书诗无不然.2
    清代诗人的阅读接受反映在读书诗的创作上,藉由读书诗,可帮助我们瞭解
    诗人的阅读心理和当代诗歌特色、文化概况.在高度重视学问及文化事业十分发
    达的情况下,读书人充分而广泛地阅览古今书籍和作家作品,经由不断地选择、
    汰换的阅读过程中,所谓的经典作品和诗歌典范就此形成了.清代是中国古典诗
    学集大成的时代,对儒家诗歌传统与唐宋诗歌技巧、特色皆有所承继而发展出自
    我的诗风特色.本文将爬梳清代读经、史、子、集各类读书诗,以期从中发见清
    代诗歌演进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发显其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
    1
    有关西方接受美学与理论,请参阅(德)姚斯、(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
    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第二编.
    经典作品的审美阐释史》(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年)页62 至页 64;樊宝英〈论清代诗
    学的读者意识〉(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7 年第 3 期)页52 至页 54.
    2
    见张高评《北宋读诗诗与宋代诗学从传播与接受之视角切入》(汉学研究,2006 年12 月第
    24 卷第 2 期);张高评〈唐代读诗诗与阅读接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报,2007 年12 月第 42
    期);张高评《从资书为诗到比兴寄托:陆游读诗诗析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2007 年12 月第 47 期).
    54
    第一节 经类的阅读与内容呈现
    清代读经诗是所有读书诗种类中最少的一部分.这和清朝以八股取士,考生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中国书法史全七卷  中国书法史下载  中国书法史电子书  中国书法史电子书下载  中国书法理论史下载  中国书法理论史  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  中国古代书法史  中国书法风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