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社会与政治 > 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04-0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5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yuan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www.cctb.net)
    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跨国数据的比较分析 王 磊 胡鞍钢 ① 内容提要: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破坏社会秩 序的平衡性,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性增强.但是,在全球化影响日益深入的今天,本原意 义上的封闭社会很难存在, 经济的适度发展已成为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原因. 文章通过 国别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越容易实现社会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稳定 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的国家,大多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过程.当然,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稳 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 社会政治稳定 贫富差距 一,引 言 社会政治不稳定(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的影响因素包罗万象,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迁或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其产生影响.一般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三 个特点: 一是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特征影响社会稳定的作用方向是不同的, 有些因素对社会 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而有些因素对社会稳定则产生破坏作用; 二是不同因素对社会稳定的作 用权重是不同的,并且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其权重会增加或减少,即,一个阶段对社会稳 定影响很大的因素,在另一阶段其影响可能会降低,甚至不再显著;三是同一因素对社会稳 定的作用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在某一阶段对社会稳定产生正面影响的因素, 在另一个阶段反 倒会破坏社会稳定.社会表现出稳定或不稳定的形态,是不同因素作用合力的结果,如果维 持社会稳定的力量大于破坏社会稳定的力量, 社会就呈现稳定形态, 基本的社会制度就能延 ② 续;反之,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甚至崩溃 . 那么,当前世界哪些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 100 多个国 家的数据分析,希望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定量讨论. 二,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的主观指标来自世界银行Daniel Kaufmann等人开发的"世界治理指标" (以下 简称"KKZ指标",这一指标包括如下六个子指标:表达权与问责;政治稳定性;政府效 ) 能;监管质量;法治水平;腐败控制.这六个综合指标根据现存的数百个感知指标构造,而 这些感知指标又分别来自于 31 个机构的 37 个数据源,包括ICRG(国际国别风险指南) ,自 由之家,世界银行CPIAs和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所使用的大部分数据源.在六个子指标中, 政治稳定性被定义为 "当权政府被非法或暴力手段所破坏或颠覆的感知可能性, 包括国内暴 力和恐怖主义" .这一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是不同国家官员,企业家,学者或新闻工作者对 该国社会政治稳定情况的主观感知评价,根据Kaufmann等人的处理方法,绝大多数国家的 得分处于-2.5 到 2.5 之间.该指标 1996 年首次发布,之后 1998 年,2000 年,2002-2006 年 共有 8 年的截面数据.作者从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等角度选取了其中 162 个国家对 1996,

    作者简介:王磊,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② 当然,这种单一的判断对于复杂的社会现实来说,显得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在两股力量内部,也会 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并且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形态以及可持续性.比如,维持社会稳定的力量 是制度化的,还是非制度化的,是以压制形式出现的,还是以疏导形式出现的,尽管都可能产生社会稳定 的结果,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稳定形态.不过,这种区别在定量研究中很难细致地刻画出来,需要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详细分析因素特征与稳定形态之间的机制关系,本文的主要工作不 在于此. 1
    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www.cctb.net)
    2002,2006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① . 客观指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2004 年 12 月公布的世界各国人口死亡原因调查数据, 本文 取其中因伤害致死的人口数据作为衡量该国政治社会不稳定程度的客观标准. 作者认为这种 衡量方法是可行的,暴力是冲突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极端手段,有时候,弱势群体所运用的是 一种"绝望暴力" .这种暴力甚至会以暴力者自己为对象(自杀或同归于尽) .该数据可以从 网址http://www.who.int/research/en/上获得,本文利用其中的两项指标:一是各个国家因伤害 死亡的人数;二是各个国家因暴力死亡的人数,包括谋杀,自杀和战争死亡. 通过对 2002 年各个国家"政治稳定度"指标和伤害死亡人数(包括故意与非故意)的 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 "政治稳定度"与伤害 死亡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365,与暴力死亡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421,两者具有统计 显著性(sig=0.000) . 三,社会政治情况显著变化的国家发生了什么 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情况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通常情况下,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政治体制较成熟,制度建设较完备的国家,即便有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出现,其自身也有较 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因而社会政治稳定程度的变动一般处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但是,对那些 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现象普遍,或者制度建设薄弱的国家,一方面,有更多的因素容易引发 社会冲突,危及社会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国家自身对危机的处理,应对和调适能力较差, 因此,相比之下,社会政治稳定的变化较为频繁,并且变化的方向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我们在这里关心的问题是: 在过去十几年中, 哪些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情况明显好转 哪些国家则相反, 从比较稳定的状态陷入不稳定之中, 或者从不太稳定滑向更加不稳定的深 渊 特别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发生显著变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改 变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其社会政治稳定度的变化(无论是改善,还是恶化) 首先,需要识别出社会政治稳定情况发生显著变化的国家.这里我们仍然依托 KKZ 指 标.根据 Kaufmann 等人的研究,1996 年到 2004 年的 8 年间,共有 6 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 政治稳定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好转,分别是塞拉利昂,利比亚,塔吉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安 哥拉, 香港, 其中塞拉利昂的情况改善最大, 该国在 1996 年的得分为-2.25, 排在 175 位 (共 181 个国家) ,2004 年的得分增至-0.61,排位升至 139 位(共 208 个国家) .香港之所以列 入其中,主要是由于 1996 年其面临回归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当年得分只有 0.3.有 15 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情况显著变差了,这些国家是科特迪瓦,老挝,津巴布韦,吉尔 吉斯斯坦,海地,贝宁,乌兹别克斯坦,中非,尼泊尔,土库曼斯坦,马其顿,阿尔巴尼亚, 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其中科特迪瓦的情况最糟,1996 年得分为 0.32,到 2004 年降至-2.28,在 208 个国家中排在 204 位,其前后分别是阿富汗,尼泊尔,刚果(金) ,布 迪隆,索马里,伊拉克,几年间便从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的国家变成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 1998 年到 2006 年期间,共有 10 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情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善,塞拉 利昂,利比亚,塔吉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这 5 个国家仍在其中,其他 5 个国家分别 是卢旺达,塞尔维亚,几内亚比绍,刚果(布)和南非;有 13 个国家的稳定情况明显恶化, 与上述相同的国家有科特迪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其他分别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件  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社会教学计划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常识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理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