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牵动调控弹性
"从紧"基调仍不会改变
雪灾之后,紧缩的宏观调控基调不会发生改变,但具体调控政策则会弹性增强. 遭受冰雪灾害之后,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从紧"调控基调会否发生变数,各方极为关注.
权威人士指出,尽管雪灾持续时间较长,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111 亿元,但从全年来看,其影响尚不足以对 中国经济"伤筋动骨" ,更难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去年底确立的"从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但具体的 调控举措可能会适当增加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
"双重考验"挤压开局
2008 年中国经济甫一开局,便面临着双重考验:外部环境是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世界经济增长 趋缓;国内则是中南部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袭击. 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 2 月 12 日,持续近月余的雪灾共波及 21 个省市,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 1111 亿元. 由于雪灾导致受灾地区交通运输, 能源供应, 电力传输, 通讯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断, 造成了煤电油运紧张, 春运客流受阻,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投资消费活动停滞,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十分明显. 谈及雪灾对经济的影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教授分析说,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来说,此次雪灾 是百年不遇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雪灾发生在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南部地区,因此在短期内对于中国整体 的经济运行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交通,能源,农林业,IT 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都遭受损失.业内专家预计受雪灾影响一季度 GDP 增速将 下降 0.5 个百分点,CPI 涨幅有可能超过 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5%,出口增长比 2007 年回落 6 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增速比 2007 年四季度回落 1.5 个百分点. 雪灾将进一步放大通胀压力.在韩保江看来,一方面雪灾带来煤电油运等基础性生产资料的紧张,从成本 上推动价格上行;另一方面,受灾地区大多是农副产品,蔬菜的主要生产区,可能再次推高生活必需品价格; 再加上 2007 年翘尾因素影响,今年防通胀任务相当艰巨. 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及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也在发酵.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谢国 梁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三: 一是欧美消费需求放缓将直接影响 中国出口;二是美国持续大幅减息 在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又 给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管理 带来难题;三是弱势美元导致以美 元结算的高油价推动全球谷物等大 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中国抑 制通胀难度.
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能悲观,中 国经济的整体形势是健康的, "事 物 都 有 两 面 性, 一 场 雪 灾, 也 将 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中国经济的免疫 力,使机体运行更趋健康" . 针对外部考验,摩根士丹利大 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 经济的抵御能力已今非昔比: "首 先,国家债务水平为发展中国国家 最低,仅占 GDP 的 18%;其次,国 家外汇储备丰厚,可能满足 15 个
张立群则认为,灾后重建对于 投资热的推动有限,因为灾后重建 主要是恢复性建设,而非新建,扩 建,其指向性很强.只需在政策上 准确把握, 控制好其时效性和范围, 并有具体的明确指向,就可以控制 投资反弹.
调控举措将更具弹性
特 大 雪 灾 冲 击, 股 市 震 荡 调 整, 房 市 成 交 量 下 降, 再 加 上 美 国为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中美之 间 利 差 缩 小, 甚 至 倒 挂 …… 种 种 因 素 相 互 交 织, 对 于" 从 紧 " 的 调控政策提出疑问, "紧"应该紧 到什么程度 是不是应该保留一 定的空间和余地 谈及此,张立群认为, "从紧" 行要留出一定的弹性.不过,这种
全年"从紧"基调不变
从经济的基本面来分析,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 为,雪灾对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较 大,但从全年来看,对宏观经济基 本面影响并不大,也不会真正影响 到经济增长的动力. 支持这一判断的原因有三:一 是因为雪灾发生的 1,2 月期间节 假日较为集中,为传统淡季,企业 生产活动本来就不太密集.从往年 的数据来看,1,2 月份的数据在全 因此,雪灾造成的生产损失较为有 限;二是受灾后重建拉动,投资需 求将会保持增长;三是对于农业影 响主要表现为对蔬菜,油菜籽等经 济作物的影响,而对于越冬作物如 粮食等影响不大.因此,从全年来 看,雪灾的影响是有限的. 韩保江认为,当冰雪消融,大 地复苏之后,中国经济内在的生长 力量将勃发出来,特别是江浙等民 营经济发达地区,其雄厚的经济实 力,灾后恢复能力及体制修复能力 都非常之强,雪灾不会对其产生本 质性影响.因此,在他看来,对于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