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9-08-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Catherine Rouill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J U N LO O R A FN N I G U I E ST A JN N V R IY ( hooh,H m ni adSc l c ne)№4 09 Pispy u ai s n oi Si cs l t e a e ,2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历史价值
    ——纪念新中国成立 6 — 0周年 王 广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 102) 070
    摘 要: 新中国成立 6 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 年来, 0 0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特 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深邃的民族 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智慧和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深切体认, 构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样态, 它在最高的层面上深刻地寄 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标示着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在追寻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社会和谐这一伟大 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艰辛探索而形成的崇高文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标志着中华民 族对自身命运的深切把握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成熟, 更标志着当代中国在世界文明体系中 确立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历史价值
    新中国成立 6 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 年来, 0 0 中国走过了一段昂扬奋起的不平凡历程, 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姿胜慨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辉煌 灿烂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以更加磅礴的发展态势巍然屹立于世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行了精辟概括: 东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深邃的民族文化 智慧和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深切体认, 构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样态, 它在最高的层面上深刻地寄寓 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智慧, 标示着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在追寻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 社会和谐这一伟 大梦想的道路上艰辛探索而形成的崇高文化成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理论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总的理论概括, 以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清晰 洞察与深刻把握而构成一种崭新的文化样态.这一新的文化样态的形成, 不是主观意志驱使下 的偶然, 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必然性, 走过了一段艰辛备尝, 风云激荡的历史行程.享其实者怀其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 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 , 人民出版社,07 第 1 页. 20 年, 1

    5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九 年 第 四 期
    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今天我们回首百年, 梳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并逐步 指引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 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决不是为了 发思古之幽情, 也不是简单地重述这段历史, 而是为了透过历史的风云变幻, 系统总结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生长的历史必然性, 深刻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 崭新文化样态所包括的历史积淀和丰厚景观.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革命道路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 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 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指明了实现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理想目标和现实道路, 实现了人类思想 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 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然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并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4 80年鸦片战争以 后, 坚船利炮, 亡国灭种的威胁驱散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苦心寻找救亡图强 道路的历程.但是, 包括康有为, 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孙中山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内的各种探索, 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国人民仍在黑暗中痛苦地摸索. 延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更加复杂, 风起云涌, 纷纭多变, 大体说来, 当时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潮:1 信奉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派, () 其中又可以分为孙中山, 廖 以梁启 仲恺为代表的左翼和戴季陶, 胡汉民为代表的右翼;2 信奉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 超, 张东荪等人为代表;3 无政府主义, () 主张一切财产归公, 废除一切政府机构; 4 合作主义, () 以复旦大学部分教员和学生组织的" 平民学社" 为代表, 主张通过合作社和平改造社会; 5 新村 () 主义, 以周作人为代表, 主张另辟一块小天地, 建立没有压迫剥削, 人人平等幸福的新社会; 6 托 () 强调自劳而食, 人人参加劳动;7 工读主义或工学主义, () 尔斯泰泛劳动主义, 主张劳心与劳力, 工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