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论文 > 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技大学学生面对压力及其因应策略
  • 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技大学学生面对压力及其因应策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2-01-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综合窗口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第一章 绪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技大学学生面对压力及其因应策略,首先由现有的社会 相关议题引发本研究的研究动机与背景,再而提出研究目的与问题,并针对本 研究所使用之重要名词提出解释与界定,最后说明本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背景
    壹,研究动机
    压力对现代人情绪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被学者所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 主题;根据 2003 年 6 月 20 日联合晚报的网路调查显示,四成八台湾女性网友 压力指数偏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谘商,值得注意的是,民国六○年代,七○ 年代出生的女性感受到的生活压力远比其他年龄层大;整体来说,目前就读高 等教育之一般大学或技职体系的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的学生,多半 也是民国六○年代,民国七○年代出生的,根据 Erikson 自我发展理论的发展 期,是属於青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阶段.为了配合产业发展所需,民国九十年代, 高等技职校院持续扩张,九十二学年度校数,科技大学由原来零校成长为 17 校, 技术学院由原来的 7 校成长为 55 校,专科学校由 74 校骤减为 15 校,由此可见科 技大学将是未来高等技职校院的主流(教育部技职司,2004).故当务之急是对於 此阶段科技大学学生,适时提供有效的压力调查,进而降低压力带来的负面情 绪. 1997 年,自杀第一次挤入国人十大死因之一.且根据卫生署 2003 年的统 计,台湾地区少年主要死亡原因,自杀高居十大死因第十位,占 0.67%;而台 湾地区青年主要死亡原因,自杀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占 10.78%,从少年到青 年自杀百分比高出 9.87%,其成长之快速,令人咋舌;此篇报导也说,自杀其 最根本原因是由於压力所引起,故本研究期望能对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现象有
    117
    进一步之了解. 国内有关大学生压力之相关研究,有以南部地区公私立一般大学与师范校 院就读之大学部学生,面临资讯所产生的焦虑为探讨问题(崔斐韵,2004).另外, 则是探讨身心障碍的大学生压力因应历程(林平真,2002).还有,以音乐治疗来 降低女大学生压力的研究(陈永宏,2003).国外有关大学学生压力之研究方面, 根据 Ross 等人(1999)研究调查发现,大专学生压力来源有 28%是来自於个人内 在情绪,19%来自於人际关系,15%来自於学校课业.Felsten(2004)调查发现, 大专学生的忧郁情绪是会因同一个压力而再复发.国外对於青大学生压力的研 究,多数是研究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藉由本研究调查科技大学阶段的学生 压力面向是本研究动机之一. 压力的形成会影响到我们的思考,感觉及行为.谈论到压力,往往会令人 联想到自杀,情绪困扰,学业成就不佳等.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面对 求学生活中的竞争,同侪关系,家庭生活,两性交往,亦得面对未来求职发展 的不确定性等生活压力.於是在学校里往往害怕被同侪排斥,或是忧虑学业不 佳等负向情绪的产生.然而在相同压力下,有些人会产生情绪困扰,有些人则 能坦然面对,这是因为个体的情绪调适能力能缓和因环境所造成之压力,它能 帮助个体有效因应不愉快之情境,因而不会产生烦闷不佳的情绪,故负向烦闷 不佳的情绪可能和生活压力产生交互作用,而所以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形成原因 也是本研究动机之一.
    贰,研究重要性
    处於快速变迁的环境之中,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人多少都会感受到压力. 压力是一种考验,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个体成长,鼓励人们在与环境不断互动 产生的复杂动态系统中尽己所能的表现.但过度的压力则会耗损体力,对个体 造成身体与心理的损伤与行为困扰(刘雪贞,2003).由此可知过度的压力对身心 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科技大学学生或一般大学生,内心压力的情形和成人非常相似.这个群体 的很多人采取间接的方式透过不良的行为来表示.近年来青少年后期自杀的比
    118
    率增加很多,自杀多半出於压力,而孤单是造成自杀成功的主要因素.很多时 候,压力起源於「失落感」 ,像是被人拒绝,在某些方面失败,或忧伤失落(冯 观富,1993).如果科技大学学生或一般大学生在严重不良行为形成之前,藉由 专业的指导,也就是正确地评量压力状况,同侪的协助或亲友的关怀等运用各 种社会资源,做有效的压力管理,学习各种的压力调适技巧,减少自杀念头. 随著台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快速转型发展,近几年来 台湾的高等教育有了重大的变革.从体制到内容,一再展现充实高等教育的活 力,学生除了需要教师专家的巧心,也需学校各方面的配合.高等教育阶段的 学生即使已到法定成年年龄,如果生活中常面对压力而无法纾解,则无法发展 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态度.高等教育学校截至九十三学年度共 161 校,一 般大学有 70 校,而技职院校高於一般大学有 91 所,占百分之 57 ,约六成左右(教 育部技职司,2004),而科技大学又为技职院校之趋势,科技大学阶段的学生面 对压力时,采用不同的压力纾解途径,科技大学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良 好,自然能增加科技大学学生的学习效能,增进学校的效能. 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於青少年迈向成年的 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 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 果存在过於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 的健康发展(中国青年报,2004).心理障碍与压力是有相关连的,一旦个体的自 我强度不足,无法有效因应各种压力来源,长期以来便更容易产生各种身心困 扰,导致身体与心理的不稳定(蔡文佩,余莉莉,郭重雄,2002). 由於科技大学阶段学生压力问题丛生,在原本自身情绪压力上,再加诸外 在人际关系与课业方面的压力,有加以研究探讨压力因应之策略之需要.
    叁,研究贡献
    一,对於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问题的重视
    当学生将由大学后,马上要受到很多生活改变的冲击,此时应该对某些生
    119
    活情境尽量常规化,以减少不必要的适应,因为愈多的生活改变意谓著愈多的 压力.Jerrold(藩正德译,1995)长期以来发现,很多中途退学的大学生并不完全 是由於成绩的关系,而是压力所引起;要了解并控制这些压力情境,有两点切 实可行建议:一是在就读科技大学四技四年级,二技二年级等高年级时,仍继 续学习压力管理的课程;二是科技大学学校方面,对四技四年级,二技二年级 等高年级学生做生活辅导时提供压力管理的策略.藉由此研究希望能唤醒科技 大学四技四年级,二技二年级学生对压力问题的重视.
    二,降低压力就能减少疾病
    对大多数人而言,头痛也是一般人看医生最常主诉的病因,在健康心理学 的领域中,学者认为压力是形成紧张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一个因子;另外, 处於压力下的人比没压力的人容易有感染性疾病(感冒);心脏血管疾病(CDV)有 一些危险因子,其中部分和压力有关;压力和负面情绪二者间的相关性是显而 易见的,即压力使人陷於糟糕的情绪之中(李新锵主编,1999).人们由被动型态 的压力而产生疾病,转而主动因应压力的能力,并增进科技大学学生对压力事 件的控制管理.
    三,适当的压力管理并提高学习
    压力调适的方法并不能教导大家如何去除所有的压力,而主要是希望让大 众学习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并减轻压力造成的伤害(蔡秀玲,杨智馨,1999); 而透过科技大学学生压力调查之探讨,提供给科技大学学生自我压力的情绪调 适.
    120
    第二节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来源,期藉此研究发现,提供学生学习, 学校辅导学生之参考,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1.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现况. 2.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之现况. 3.比较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感受及压力因应策略之差异. 4.探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压力因应策略之关系. 5.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对压力因应策略之预测情形. 6.综合研究讨论之结果与建议,以供科技大学学校,学生之参考.
    121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假设
    壹,研究问题
    基於上述之研究动机与目的,本研究之研究问题如下: 1.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现况为何 2.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因应策略之现况为何 3.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感受及压力因应策略的差异为何 4.探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压力因应策略的关系为何 5.探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对压力因应策略的预测力为何
    贰,研究假设
    根据本研究之目的及研究问题,提出下列之研究假设: 假设一:不同背景变项之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程度有显著差异. 1.1:不同性别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程度有显著差异. 1.2:不同学制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程度有显著差异. 1.3:不同学院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程度有显著差异. 假设二:不同背景变项之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因应策略有显著差异. 2.1:不同性别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有显著差异. 2.2:不同学制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有显著差异. 2.3:不同学院之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有显著差异. 假设三: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压力因应策略有相关.
    122
    假设四: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对压力因应策略有预测力.
    123
    第四节 名词解释
    壹,科技大学
    教育部在民国八十五年根据专科学校法第三条之一,订定遴选专科学校改 制技术学院并核准附设专科部实施办法.目前我国技职教育体系涵盖科技大学 与技术学院,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三个层次(范秀满,2001).自民国八十五年以 来,大量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以及一般大学附 设技术院系;至九十一学年度,计有十四所科技大学,五十七所技术学院及二 十二所一般大学附设技术院系(张瑞滨,2002);而教育部在民国九十三年修正技 术学院改名科技大学审核作业规定,使得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教育 体系教育品质更加完善,除了培育当前产业升级与科技管理人才之需要外,也 畅通技专,科大学生的升学进路. 虽然,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教育体制的调整是随著时代变迁与 经济发展而变动,然而面对未来快速的变迁与产业经济急需转型的社会,我国 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已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至民国九十三年 教育部修正技术学院改名科技大学审核作业规定后,科技大学数目尚在增加 中.而科技大学在本研究系指学校校名后加上科技大学皆属之,截至民国九十 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教育部统计出大专院校学校数,其中科技大学共二十二所. 如表 1.4.1 所示:
    124
    表 1.4.1
    九十三学年度科技大学学校数
    学校名称 地区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北部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中部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南部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北部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南部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南部 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中部 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南部 朝阳科技大学 中部 南台科技大学 南部 昆山科技大学 南部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 南部 树德科技大学 南部 龙华科技大学 北部 辅英科技大学 南部 明新科技大学 北部 弘光科技大学 中部 清云科技大学 北部 正修科技大学 南部 万能科技大学 北部 建国科技大学 中部 明志科技大学 北部 合计 22 所 北部 7 所 中部 5 所 南部 10 所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取自教育部技职司(2004)
    125
    贰,压力
    「压力」(stress)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 刺激:如地震,火灾,车祸等现场均属之.(2)指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 一种反应组型,只要类似刺激出现,就会引起同类型的反应.此种反应组型, 称为压力反应组型(stress-response pattern).(3)指刺激与反应的交互关系;个体 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在心理学上所研究 的压力,多数指第三种解释.因为即使刺激具有威胁性,如个体不能认知其威 胁性存在,对他自然构不成压力.也许个体确知刺激情境具有威胁性,但如他 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困难时,对他也不会构成压力.因此,压力一词的涵义 虽然表示刺激情境的反应,但所表示者均属消极性的反应(张春兴,1996).
    叁,科技大学学生压力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系指科技大学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与周遭人,事,物的 互动过程中,如同学,家人及师长关系方面,个人在心理或生理上无法适应, 所引起的紧张状态. 本研究中「科技大学学生压力」是指问卷填答者在研究者编制之「科技大 学学生压力问卷量表」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其压力愈强烈;得分愈低,表 示其压力愈少.
    肆,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系指压力之适应方式(stress strategies).依张氏 心理学大辞典说法,系指个体为应付环境要求所用的习惯性行为方式.适应或 顺应(adaptation),在本研究中采广义解释,凡个体为求有利於自身生存,在生 理机能上或心理结构上产生改变的历程皆属之. 本研究中「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是指问卷填答者在研究者编制之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问卷量表」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愈常使用 压力因应策略;反之则否.
    126
    第五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壹,研究范围
    本研究因限於人力,时间,故仅以南部地区十所科技大学日间部二技,日 间部四技学生为研究样本,藉由随机抽样,经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科技大学学生 的个人背景因素与生活压力及因应策略之相关. 表 1.5.1 学校名称 九十三学年度南部科技大学学院数
    学院名称 学院数 工学院 4 南台科技大学 商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商业学院 4 昆山科技大学 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设计学院 社会科学暨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4 民生学院 环境学院 药理学院 表 1.5.1 九十三学年度南部科技大学学院数(续) 学校名称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工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航运管理学院 海洋工程学院 水圈学院 工学院 管理学院 外语学院 管理学院 设计学院 应用社会学院 资讯学院 医学与健康学院
    127
    学院数 3
    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3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3
    树德科技大学
    4
    辅英科技大学
    正修科技大学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管理与资讯学院 环境与生命学院 人文与社会学院 工学院 商业暨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管理学院 农学院 工学院 人文暨社会科学 学院
    4
    3
    4
    合计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取自教育部技职司(2004)
    36
    由表 1.4.1 知全国科技大学分布,北部 7 所,中部 5 所,南部 10 所,共计 22 所,南部地区 10 所科技大学占全国的 45%.由表 1.5.1 知南部地区 10 所科技大学, 截至九十三学年度共有 36 个学院,取样样本为每个学院 30 人,共计 10 所科技大 学取样 1080 人.
    一,就研究地区而言
    本研究以南部地区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国立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树德科技 大学,辅英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十所科技大学学生为研 究范围.
    二,就研究对象而言
    本研究以就学於南部十所科技大学四技四年级学生,二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 之对象.每个学院抽样 30 人,共计 10 所科技大学取样 1080 人.
    三,就研究时间而言
    本研究於九十三年一月提出研究计划,问卷调查部分於九十四年四月实施预 试,於九十四年四月依专家意见修改为正式问卷,并於九十四年五月进行正式问
    128
    卷施测,并完成回收,接著九十四年八月间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讨论,针对资料 分析结果,十二月间完成论文报告.
    四,就研究内容而言
    本研究旨在探讨南部地区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研究.内容包括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现况;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现况之探讨;以及影响科技 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相关因素的探讨等.
    贰,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设计而言
    本研究主要探讨南部地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因应策略之研究,由於影响 因应策略的压力变项很多,无法将所有可能的压力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内.
    二,就研究样本而言
    本研究采横断式研究方法之量化研究,虽有省时省力之优势,但无法了解 南部地区十所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倾向之变化.因此,无法确认南部地区十所科 技大学学生压力是否为暂时性的徵状,且无法长期研究南部十所科技大学学生 压力的后续发展情形.
    129
    第二章 文献探讨
    本研究首先透过文献的探讨,搜集目前科技大学学生生活背景与压力及因 应策略现况的相关资料,其次分析国内外硕博士论文,期刊及教育部出版之相 关资料和大学生压力相关文献,探讨有关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相关理论 基础,作为建立研究架构之依据,以及编写问卷调查之基础.
    第一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理论及相关研究
    壹,压力之意义
    「压力」是一个复杂,广义的名词,是由个体情绪,外在环境,人为因素 所影响,最近从许多的报章杂志,媒体,网路新闻中常可以看到这个名词. 「压力」(stress)的最早概念源自於物理学和工程学,系指物体受到外力作 用所产生的一种抗力(蔡素美,2003).自 1929 年 Walter Cannon 首次使用「有压 力之生活事件」 此一名词来研究压力在不同生理,心理病因上扮演的角色以来, 压力已被视为是一个威胁身体健康的因子(转引自施雅薇,2003).压力是正常, 普遍的人类经验;良性的压力有助於我们身体健康;而且好的压力处理方式能 增加动机和进步(O'Connor, 2003).压力的构成要素,是频繁的,强烈的;压力 是心理和性格上相关联的结果(Piekarska, 2000).个体的压力管理介入,是受到 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也就是压力和生理因素有相关联(Gaab, Blattler, Menzi, Pabst, Stoyer, & Ehlert, 2003).压力一词广泛的被使用,其定义也因研究者的研究取向 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综合各学者对压力的定义,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视 压力为一种刺激;第二类视压力为一种反应;第三类视压力为一种互动(蔡素 美,2003;Robert & Angelo, 2001).以下分别说明之:
    一,刺激取向
    130
    压力是指环境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如地震,火灾,车祸的 现场均属之(张春兴,1996). 刺激包括内在事件,如饥饿,冷热,性等;外在事件,如离婚,争吵,车 祸等,此为一般心理学家经常采用的定义.采此观点的学者,视压力为一种刺 激,强调造成压力的压力源(stressor).因此,压力是产生於环境之中,而对於外 在压力源的反应则为紧张(施雅薇,2003;Cox, 1978).故将造成压力的压力源 视为自变项,而紧张反应为依变项来研究(曾锦泉,2003;Ivancevich & Matteson, 1980).其看法系认为类似物理学中的虎克弹性定律,加诸於金属后会使金属扭 曲变形的压力,如在未形成永久变质之前,移除则变形将消失(曾守志,2003). 周 围 环 境 的 变 化 或 面 对 事 物 的 高 标 准 要 求 , 会 造 成 个 体 产 生 压 力 (Last & Fulbrook, 2003).由图 2.1.1 可知此观点在於个体的行为反应,是由於环境刺激 的被动现象,而个体承受压力的程度有个别差异,如果只采本取向,则未能概 括压力的完整意义. 环境 压力 (刺激) 图 2.1.1 个人 应变 (反应) 刺激取向的压力模式
    资料来源:取自蔡素美(2003:10)
    二,反应取向
    131
    在生物学与医学领域里,经常采用此定义.此观点认为压力是个体对环境 刺激所产生的整体性反应,它主要受到 Selye(1979)压力理论的影响.Selye 将个 体面对压力源时所产生之非特殊性反 应,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General Adjustment Syndrome;简称 GAS),张春兴在现代心理学一书中,将此一适应历 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警觉反应期(stage of reaction) 即当个体暴露於不适应的刺激环境下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此阶段又可分为 二部份: 1.震惊期(shock phase):对於有害刺激来源最初与立即的反应,并出现不同之伤 害信号,如心悸亢进,肌肉张力丧失,体温和血压降低等. 2.反震惊期(countershock phase):个体运用防卫力量以图复原,此时肾上腺皮质 扩大,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 (二)抗拒期(stage of resistance) 个体完全适应压力源,而使症状改善或消失,但同时也减少了对其他刺激 的抵抗. (三)耗竭期(stage of exhaustion) 因为个体的适应力有限,若个体无法有效适应压力,或压力持续出现,使 得个体能量一直耗损,个体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压力会产生生理上的疾病,压力和疾病是有相关联性,若是没有替代的适 应方式,则压力会加深(Shepard, Absi, Whitselt, Passey, & Lovallo, 2000). 据此观点,压力系指反应的状态,是个体在面对外在威胁情境时,生理及 心理上所产生应对之反应,此反应受到个人特质和心理历程所影响.亦即把压 力反应(stress response)视为压力(施雅薇,2003;Lazarus & Folkman, 1984). 压力系指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只要生活中类似的刺激出
    132
    现,就会引起不同类型的反应(张春兴,1996). 压力系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者(stress as interaction).其中以 Lazarus 与 Folkman 为此论点之代表,认为压力为个人与环境适合的程度.故压力实为个 人需求与环境要求间之交互作用产物,二者实为相互之互动关系(曾守志, 2003). 由图 2.1.2 可知此观点在於个体的压力忍受度不同,所产生的生理压力,心 理压力也不一,而个体只是被动的反应者,如果只采本取向,则未能概括压力 的完整意义. 环境 压力源 (刺激) 个人 压力 (反应) 图 2.1.2 反应取向的压力模式 生理压力 心理压力
    资料来源:取自蔡素美(2003:10)
    三,互动取向
    133
    压力系个人对环境需求的知觉性,主观性评估与反应.而评估的机转是以 个体过去的经验,人格特质及信念系统等特质为中介变项(曾锦泉,2003; Ivancevich & Matteson, 1980). 互动取向重视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关系,认为压力是个体面对环境刺激,经 过其主观的认知过程,而产生心理的威胁及生理的激动之现象(陈柏龄,2000; Cohen, 1986). 互动取向观点统整了刺激取向与反应取向两大观点,强调个体知觉的重要 性.由此观点来解释压力是当个体对於压力源的性质加以辨识后,会进一步评 估自己能否运用资源来加以调适,使之与环境要求达成平衡(施雅薇,2003). 在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压力 多数系指刺激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张春兴 1996) , , . 压力是个人主观的经验,以及个人感知;一般而言,个人经验或个人感知 是受环境或社会性事信所影响(Kipping, 2000). 复杂的环境因素,或过去压力经验等的理由,会使得个体想转换目前的生 活模式(Glossop, 2001). 压力产生是由於过去创伤经验,尤其是受过创伤的人,还常藉由酒精来因 应(Marx & Sloan, 2003). 外在文化传入而改变,会让个体产生压力;由於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或因 应新环境需要而做的调节,压力和心理症状有相关联(Lee, Koeske, & Sales, 2004). 由图 2.1.3 可知互动取向的压力模式,融合刺激取向与反应取向两种压力模 式,当个体察觉身体反应无法应付环境刺激时,压力便会产生,此一压力模式 是个体主动的产生因应,个体根据过去的经验,既有的人格特质或信念系统, 产生应变,故本互动取向的压力模式兼顾压力的整体性及个人评估对压力的重 要性. 环境 个体差异
    134
    个人
    压力源,压力 (刺激)
    过去的经验 人格特质 信念系统 图 2.1.3 互动取向的压力模式
    应变 (反应)
    资料来源:取自蔡素美(2003:11)
    综合上述刺激取向,反应取向,互动取向三种压力模式,兹将国内外学者 对大学生压力之定义归纳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压力 研究者 向度 刺 Poltavski & 激 Ferraro 取 Jackson, Sellers, & 向 Petterson Torres & Solberg 反 应 取 向 Felsten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压力定义一览表 年代 2003 名词释义
    潜在的压力感事件,是由於个体不同的感知能 力,压力多数和身体的疾病有相关连. 2002 压力是生活经验事件所产生不合适变动的产 物. 2001 压力是由於长期的情感和心理过度劳累而产生 的. 2004 压力是消极的生活经验所形成. 压力是由於外向性人格和内向性人格的不同体 验而产生的. 压力是由於个体认知评估,而产生出心理压力 或生理压力. 压力是个体感知的能力,压力源有挫折和压 力;压力反应在行为,情感和生理上.
    Swickert, Rosentreter, 2002 Hittner, & Mushrush Hojat, Gonnella, 2003 Erdmann, & Vogel Misra, Mckean, West, 2000 & Russo
    互 Bell & Lee 动 取 向 聂梦玲
    2002 个体察觉压力和压力来源,是受到精神健康, 生活事件,和健康行为(抽烟,喝酒)三方面影 响,并且和身体活动有相关连. 2003 个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压迫或承受负担,以致影 响个体本身的心理,生理失衡的现象. Rober & Angelo 2001 由外界事件,情境造成特殊的生理或心理需 求,而引起个体产生的心理调适. Evans & Kelly 2002 压力是由於心理的情绪经验或外在环境经验所 造成的.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文献整理
    135
    由上述三大观点来定义压力,基本上都包含个体对环境间的关系,刺激取 向和反应取向两者采取被动;而互动取向则为个体在环境间是主动的历程.本 研究同时采取被动与主动历程的文献,即刺激取向,反应取向,互动取向三种 定义. 另外,根据压力是一种刺激取向和反应取向的定义,科技大学学生日常所 遭受的生活压力事件,可视为是一种客观生活压力;若是压力是个体与环境互 动的过程,科技大学学生遭遇生活压力事件,所产生的困扰程度,则是主观之 生活压力,藉由本研究,以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常遭遇之日常生活压力事件有哪 些客观压力,以及哪些生活压力事件会引起科技大学学生之主观压力.
    贰,压力的作用
    Selye 在 1983 年最早把压力分为四大类,压力在生活中不再是不好的,也 有积极的功能,以下就 Selye 提出的压力作用做说明: 一,过度压力(overstress 或 hyperstress):超过个体适应能力,就产生过度压力. 二,过低压力(understress 或 hypostress):不足的要求导致个体过低压力,缺乏 自我实现的理想. 三,优压力(good stress 或 eustress):在某种压力反应下,个体产生愉快感,满 足感. 四,劣压力(bad stress 或 distress):时常发生而且容易致病的压力事件,个体产 生不愉快感. Selye 强调我们应该在过低压力与过度压力间取得平衡,尽量发现优压力, 减低劣压力(陈柏龄,2000).
    136
    Brehm(1998)认为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取决於个体知觉,因为个体 知觉可将压力转化,使压力转变强度.也就是说,压力与个体有相关,个体对 压力的评估,往往影响到个体对压力的感觉. 个体若能以正向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反而能让个体产生愉快及满足, 所以,适度压力对科技大学学生而言,也是促进进步的动力之一.
    137
    叁,压力的来源
    生活中每个人遭遇事件不同,有幸与不幸;有的人因健康不佳而有压力, 有的人因上进不成而有压力.心理学家们研究压力时,企图分析造成压力的来 源,藉以了解一般人在不同生活层面上有那些生活事件,会造成他们的压力(张 春兴,1996).以下三方面是一般公认压力的来源: 一,生活改变:都会给人以紧张,甚至是痛苦的负面情绪. 二,生活琐事:有家用支出,工作职业,身心健康,时间分配,生活环境,生 活保障等六个方面,烦心的生活琐事,虽然每件事的严重性不足以危害个 体,但日积月累的结果,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三,心理因素:挫折与冲突是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两项.挫折(frustration)是对 个体行为发生阻碍作用,各种负面情绪所组合而成的心理感受.冲突 (conflict)是一种心理困境 因为个体同时怀有两个动机却无法兼得而获得满 , 足. 青少年晚期所面临的压力,依来源可分为二方面:一是发展过程中所造成 的压力;二是生活事件造成的压力(施雅薇,2003).分述如下: 一,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压力:又可分为 1.认知发展的压力,青少年克服「自 我中心」 ,在认知层面上,青少年把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逐渐统合.2.社会发 展的压力,包括自我认同,同侪关系,学校生活要达到目标,就会对青少 年造成压力.3.情绪发展的压力,青少年的情绪表现特别强烈,若无法有效 管理,将会产生情绪压力.4.生涯发展的压力,青少年晚期必须面对未来进 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对未来是升学或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茫然. 二,生活事件造成的压力:与上述张春兴於 1996 年现代心理学一书,所提到的 压力来源的生活改变,生活琐事相符合.
    138
    肆,大学生压力之相关研究
    一,大学生压力面向之相关研究
    压力的来源,是让个体感受到压力的刺激事件,而刺激事件来自周遭的人, 事,物或个体本身的内在想法.本研究依据文献,将压力大致区分为下列六种: (一)家庭方面 Torres & Solberg(2001)调查 179 位大学生,其中 112 位男性,67 位女性, 结果发现:压力,自我效能,家庭支持,和社会整合会影响到个体固著的意念 和健康,其中压力和社会整合是影响意向和健康最重要的中间变项. (二)经济方面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调查 2114 位医学系大学生,此调查 从「家庭成员的死亡」或「健康恶化因素」 「个人疾病因素」 「经济因素」和 , , 「学业问题因素」 五方面压力源探讨.另外编订人格量表与压力源量表相配合, 人格量表包含一般焦虑感,沮丧感,考试焦虑感,精神层面,孤独感,自我尊 重和外向性等.结果发现:一,医学系学生多数是积极的人格;二,医学系学 生较少有身体上的疾病. Timmins & Kaliszr(2002)调查 110 位护理系三年级大学生,造成他们压力的 来源有五项,依序是学业压力,与教师间相处的压力,未来临床实习的压力, 经济压力以及面对病患死亡的压力.而校方提出的策略有:临床实习部分的安 置教育,教导学生面对压力的认知,透过实习指导教授的辅导. (三)人际交友方面 O'Connor(2003)认为压力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症状,在身体方面,如心跳加 速,发冷,手掌出汗,呼吸不规则,恶心,肩膀或背部疼痛,失眠,体重改变
    139
    等;在认知方面,如健忘,无法全神贯注,担忧,自我消极等;在情绪方面, 如容易生气,恐慌和焦虑,害怕,伤心,容易与人冲突等. Norman & McGrath(2000)认为沮丧是由於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特 别又是习得无助感后,沮丧感觉会扩大. (四)自我方面 Jackson, Sellers, & Petterson(2002)调查 198 位大学生,结果发现个体悲观的 型态和压力感会引发身体疾病,甚至增加疾病的严重性. Felsten(2004)调查 100 位女性大学生和 63 位男性大学生,发现个体面对压 力的反应虽不同,但压力和沮丧心情是有相关连性. Ilgen & Hutchison(2005)研究 62 位参与者,其中 30 位有压抑失调病史,而 另外 32 位没有,结果发现那些有压抑失调病史者比其他没有压抑失调病史者, 有较高比例的压力产生. 生活压力事件,从疾病到自然灾害,是由於焦虑,沮丧或生病等风险的发 展.这些消极的结果经过有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通常发生在事件结束后的这 段危险期(Updegraff & Taylor, 2000). 南佛罗里达州大学於 2002 年谘询中心刊登在学校网站指出,压力是情 感,理智或身体反应的改变或需求;压力是心理或生理对於处境变新,威胁或 刺激的反应;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头痛,背痛,食欲降低,沮丧和潜在的身体问 题(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he Counseling Center for Human Development, 2002). 生活压力事件会增加精神病复发的风险,以及压抑的情绪恶化(Ventura et al., 2000).
    140
    (五)学业方面 林真平(2001)以深入探讨 6 位身心障碍大学生之压力因应历程 研究结果显 , 示,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自「学业方面」 「未来规划方面」 「人际关系 , , 方面」 「家庭方面」等四个向度. , Dundee 大学於 2005 年 3 月的网路压力调查,单独针对「学业方面」做调 查,对个体情绪反应,学习后反应,教材难易度及学习努力四个向度深入做学 业方面的问卷研究调查. (六)未来就业方面 蔡文佩,余莉莉,郭重雄(2002)以陆军官校大学生共 365 人,进行军校大学 生就学期间之压力源与压力感受之探讨,军校大学生压力来源有七大类,包括: 「设备环境」 「个人因素」 「领导统御」 「学业功课」 「人际关系」 「生活规 , , , , , 范」及「未来因素」 .
    二,影响大学生压力的各种因素
    大学生生活压力的研究发现,压力来源多与个人背景息息相关,亦即个人 背景是影响压力多寡之因素,如性别,就读学制,就读学院等.根据研究目的, 将相关之研究加以探讨并分述如下: (一)性别 Poltavski & Ferraro(2003)调查 139 位大学生,结果发现:潜在的压力感,如 焦虑感,容易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女性大学生的焦虑感受度大於男性大学生.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s(2003)分别於 2000 年九月和 2001 年三月,共 调查 1464 位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发现到学生压力是由学业,社会和发展需要而 产生的.压力影响是取决於学生的性别,自我评价,因应型态,社会支持和个
    141
    体可用的资源. Bell & Lee(2002)调查女性大学生生活压力,从家庭,人际关系,健康,工 作/金钱和学习五方面编订量表,结果发现:个体能及早察觉到压力及压力来 源,会比晚察觉到压力及压力来源的个体较为健康. (二)就读学制 Chang, Rand & Strunk(2000)研究发现:乐观态度是心理和生理的调节,他 们调查 225 位在职的大学生,发现乐观态度可以调和工作过度的职务所带来的 压力. Misra, Mckean, West, & Russo(2000)调查 249 位大学生,平均年龄 21 岁. 其结果发现:一,女性大学生的压力经验大於男性大学生,压力经验是指挫折, 自我压力负担和挫折.二,女性大学生学业上的压力高於男性大学生,其压力 源是个体的冲突和挫折.三,四年级大学生和三年级大学生的情感压力,行为 反应和生理反应高於二年级大学生和一年级大学生. (三)就读学院 Stilger, Etzel, & Lantz(2001)调查 121 位大学体育系学生,发觉到特别是长期 的生活压力,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体育系学生的压力来自於低薪资,有限 的生涯进展,较少的工作机会以及和同学的冲突,其中学业方面和经济方面是 普遍的压力来源.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以纵向研究探讨 2114 位 Jefferson 医学院学生,面对生活压力事件与个体人格,生理和学校表现的相关性,从「家 庭成员的死亡」或「健康恶化因素」 「个人疾病因素」 「经济因素」和「学业 , , 问题因素」等五方面去探讨. 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压力是个体对於内外在刺激,产生的主观认知,而形 成不同於平时的生理或心理历程.另外,大学生所遭遇的压力事件及主观感受,
    142
    常因其成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以科技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以 下再就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作一介绍.
    伍,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本研究参考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Dundee 大学於 2005 年 3 月的网路压力调查,并整理文献发展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此量表 将测量科技大学学生之压力分为六个方面,其内涵如下: 一,家庭方面:面对家庭成员的互动,所产生的压力. 二,经济方面:面对各项有关金钱方面的困难,所产生的压力. 三,人际交友方面:面对同侪或亲密友人,所产生的压力. 四,自我方面:个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所产生的压力. 五,学业方面:个体在学校遇到课业上的困难,所产生的压力. 六,未来就业方面:个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所产生的压力.
    143
    第二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壹,压力因应的定义
    从相关的文献发现,许多研究者将压力因应(coping strategies)与类似的概念 如适应(adaptation) 防卫(defence)等混用 由於研究取向不同 因此对因应(coping) , . , 会赋予不同的意义,虽然不同研究者之间对因应方式的定义不同,但还是有一 些基本的共识. 个体会产生建设性—适应的,破坏性—幸存的两种因应策略,而产生其中一 种因应态度,是取决於个体察觉到压力的挑战性或威胁性(Piekarska,2000). 根 据 Ryan & Twibell(2000) , Twamley, Hami, & Stein(2004) , Kim & Seidlitz(2002) , Kausar & Munir(2004) , Dewe(2000) , Iwanaga, Yokoyama, & Seiwa(2004)等人的研究,可将压力因应的概念分为三种:一,压力因应是一种 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压力因应是一种动态历程;三,压力因应是一种行动. 归纳整理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概念 研究者 解决 Ryan & Twibell 问题 的 方法 Twamley, Hami, & Stein 动态 Kim & Seidlitz 历程 Kausar & Munir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压力因应的定义一览表 年代 压力因应的定义 2000 个体因应压力的方式,包括过去经验,个人价值 观及个人目标.压力因应策略的方法是被个体所 选择,其过程包含初级评估到次级评估到因应. 2004 个体因应压力的方法,是依据过去童年时期的经 验,较消极的因应策略是回避问题或是藉由酒精 或药品. 2002 日常生活面临的压力,其因应策略是藉由心理层 面或生理层面的调适. 2004 个体的压力因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情绪因 应,二是问题管理因应.
    144
    表 2.2.1 行动 Dewe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压力因应的定义一览表(续)
    2000 指在认知和行为上的一种行动,用来控制,减 少,容忍加诸在某人身上的负荷,或超过某人能 力所及的某种能力. Iwanaga, Yokoyama, 2004 乐观主义者倾向采取积极的压力因应策略和较 & Seiwa 低的个人压力;悲观主义者的压力因应策略和压 力间很多情况是没有相关联的.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文献整理
    贰,压力因应策略的理论
    有关压力因应策略的理论,从相关的文献中,及各研究者提出的不同理论, 大致整理可归纳以下三种模式:一,人格特质导向学派;二,认知评估学派. 三,个体和环境互动学派.以下分别说明:
    一,人格特质导向学派的因应理论
    研究内外控人格特质的学者,延续归因论(attribution theory)(Weiner, 1972), 认为个体压力的因应方式是由个体人格特质所决定,可归纳为二类: 1.内控的人格 认为内控的人,较能控制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也较敢勇於接受挑战, 负起责任去面对现实.换言之,较能击败外界施以他们的压力.研究发现,内 控者他们较具有控制,掌握的感觉,因此他们可增进调适压力的能力,而减低 压力的程度. 2.外控的人格 具有外控倾向的人,多数认为生活中的事件由他人或命运控制,也们将成 败责任归因於外界,因此面临压力时,多半采取消极的对抗策略,容易引发负 面心理情绪 他们视环境为诉求 挫折经常损害他们的自尊心理 (冯观富 1992) . , , . 由上述的内控人格,外控人格可知,人格特质导向学派认为不同的人格特
    145
    质,会有不同的因应方式,个体对压力的因应是以「人格取向」为主.
    二,认知评估学派的因应理论
    认知评估(cognitive appraisal)是由 Lazarus 於 1966 年提出,他特别强调「认 知评估」和「因应」两种过程,两者是个人—环境间压力关系的重要缓冲媒介, 也将影响到压力的立即与长期结果. (一)认知评估 Lazarus 与 Folkman 於 1984 年提出压力认知理论,认为压力与因应都是认 知评估的历程,其历程包括下列三阶段: 1.初级评估(primary appraisal) 初级评估是个人判断对自己是否具有危险性,威胁性的历程(Lazarus, 1966; 引自曾锦泉,2003,页 113)它可以视为个人面对生活事件的初步情感反应.初 次评估可形成三种判断:无关的(irrelevant),良性正向的(positive)和有压力的 (stressful).其中压力的事件是指对个人现在的或未来的幸福感(well-being)有不 利影响的事件,它又可分成伤害或失去(harm/loss),威胁(threat),挑战(challenge) 等三类. 如评估为伤害或失去,则表示伤害已发生而无法阻止;如评估为威胁,则 表示有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尚未发生;如评估为挑战,则表示得失未定,但自 己觉得有可能克服压力而得到好结果. 对於压力情境的不同评估,会使个人选择不同的因应策略.欧沧和(1989), 曾锦泉(2003)引用 McCare(1984)的研究发现:在「丧失」的情境下,个人较常 采用信仰(faith),宿命论(fatalism),和表达感受(expression of feeling)的策略来因 应.在「威胁」的情境下,较常采用期望式思考(wishing thinking),信仰,和宿 命论的策略来因应.而在 「挑战」 的情境下,较常采用理性行动(rational action), 坚持(perseverance),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自我调适(self-adaptation)等策
    146
    略来因应. 2.次级评估(secondary appraisal) 次级评估是指个人对於在因应压力事件时,因应威胁事件以克服或防止伤 害时, 「进一步」对所采取的选择作一判断. 一般人在次级评估中有四种可能的因应策略,亦即,(1)寻求讯息(seeking information) ; (2) 接 纳 (acceptance) ; (3) 直 接 行 动 (direct action) ; (4) 抑 制 行 动 (inhibition action)(蔡秀玲,杨智馨,1999). 3.再评估(reappraisal) 所谓「再评估」是指改变个人原先对压力情境的判断.Lazarus(1966)认为 再评估基本上是一种回馈处理(feedback process),它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现 实式(realistic)的,它是因为新讯息的出现而导致的再评估,这些新讯息是个人 对环境的变化,或是对个人利益的改变.例如,个人原先所不喜欢的职位,因 为发现它能配合个人进修的需要,而变得喜欢它.第二种是属於自我防卫 (self-defensive)的,它是因为个人认为既然没法改变现实,只好把原先判断为伤 害的,失去的或威胁的情境再评估为没有威胁的或有利的,以减少负面的情绪. 例如,成语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都是(欧 , 沧和,1989;邓柑谋,1994;曾锦泉,2003).
    (二)因应 是指去执行时,心中的反应,将心中的构想转变成行动,也就是在评估之 后个体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刘雪贞,2003).由图 2.2.1 可知认知评估和因应,是 个人和环境之间压力的中介物,也是影响到压力的现况和长期结果.
    147
    压力事 件 日常困 扰
    初次评 估 无关的 良性正 向的 有压力 的 图 2.2.1
    第二次 评估 可用的 资源 可作的 选择
    再评估 原压力 再判断 回馈处 理
    压力因 应 个体心 中反应
    压力因应过程模式
    资料来源:取自张淑云(2001:55)
    三,个体和环境互动学派的因应理论
    此派认为压力因应是个体主观知觉与环境互动的关系,重视因应的认知层 面,强调个人对环境的知觉与关系.Lazarus 与 Folkman(1984)的「个体和环境 互动」压力因应模式认为压力的因应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一种结 果.亦即压力事件的环境系统因素,个人系统因素和因应资源都会影响对因应 策略的选择(陈青勇,2001;蔡素美,2003).由图 2.2.2 可知环境系统,个人主 观知觉和因应反应都会影响到个体对因应策略的选择;察觉能力高者多倾向於 「解决问题」的因应策略,察觉能力较差者多倾向於「逃避」的因应策略. 环境系统 压力的环 境 认知评价 健康 与 幸福
    个体主观 知觉
    社会性资 源
    因应反应
    图 2.2.2
    「个体,环境互动」压力因应过程模式 资料来源:取自张淑云(2001:56)
    148
    综合上述三种压力因应模式,人格特质导向或认知评估理论是由单一因素所 形成的结果,而个体与环境互动则由多个因素所形成的结果.另外,不论是采取 积极的因应策略,或选择消极的因应策略,不同的因应策略即有不尽相同的结果. 若是能以正向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则可减轻压力所带来的负向结果.
    叁,大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以个体和环境互动学派的因应理论为基础,将国内外大学生压力因 应策略的相关研究整理如下: Ryan & Twibell(2000)调查结果:一,个体初级评估,以人际交友遇到困难 后其因应,包含社会适应和语言技巧.二,人际交友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目标, 其遇到困难后的因应方式和个人成长,权力和财富有关. Twamley, Hami, & Stein(2004)调查 235 位大学生,个体因应压力的方法,是 依据过去童年时期的经验,较消极的因应策略是回避问题或是藉由酒精或药品. Kim & Seidlitz (2002)调查 113 位大学生,在心理层面及生理层面的调适, 将压力因应策略分为五类:问题解决,寻求支持,拒绝,幽默感,生理状况, 结果发现:个体面对压力,自身的神经缓冲器会产生调节,控制,而有不同的 压力因应策略. Iwanaga, Yokoyama, & Seiwa(2004)针对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各调查 32 位,本研究将压力因应策略分为:一,问题管理;二,问题评估;三,认知重 建;四,逃避等四个向度.乐观主义者有许多因应策略的轮廓和能够依压力特 性去选择使用因应策略;悲观主义者的因应策略轮廓考虑较不成熟,失败会归 因於许多外在因素,常使用不相配或是不固定的因应策略.
    149
    Roy(2003)调查 81 位大学生,将因应策略分为问题解决,自我调适两个向 度.其结果为自我调适策略有压力力引起的焦虑有相关,推论是问题解决因应 策略不是焦虑,沮丧或压力,可能是学校压力是短暂的而不足够严重而引起沮 丧. Ham & Hope(2003)研究大学生饮酒问题,针对人格形态和因应进程,提出 介入--预防三层级,其介入--预防三层级是分别深入大学生的环境,个人人格特 徵和认知过程等三个层级,才能改善大学生饮酒问题. Steele, Lauder, Caperchione & Anastasi(2005)研究护理科系大学生,发现当面 对临床照顾,人际关系和财政等方面困难,可藉由有效的管理经验,如支持网 络,按先后顺序处理,积极期望和态度来因应. Chang(2002)调查 306 位学生自杀和生活压力,社会问题解决的相关性,发 现若是学校方面提供社会问题解决方法,学生遇到生活压力时,自杀念头会下 降. 蔡素美(2003)定义压力因应(coping)的内涵,首先,个体经由行为,也经由 情绪和认知的反应,而能对压力有所因应.其次,因应方式包括有效解除压力 反应也包括不成功的方式.第三,在多数情况下,因应方式可被视为依压力的 种类,压力的领域,及压力的时间点而变化的行为模式. Ravindran, Matheson, Griffiths, Merali & Anisman(2002)发现沮丧的心情,伴 随而来的是生活品质的降低,若采用有效的因应策略,像令人开心的事件或信 赖的情感,就会降低生活中压力事件. 南佛罗里达州大学於 2002 年谘询中心刊登在学校网站指出,大学生阶段有 三个重要的生活压力因应策略要学习:一是承担后果,虽然自己做出决定,并 不会每件事都尽如人意;二是改变,在大学阶段遇到不快乐的事,不要轻意放 弃,多参与学习压力因应的方法,改变成为较圆融的个性;三是合作,学校会 有提供学业方面,经济方面和个人方面的困难协助,自己在学校不是孤单的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he Counseling Center for Human Development, 2002).
    150
    SMU 谘询测验中心於 2005 年提出面对压力的因应策略,有:一,均衡的 饮食,充足的睡眠;二,建立学业和个人事务的优先顺序;三,今日事,今日 毕,不要常担心往后做不完;四,不要拖到最后才做事;五,考虑多种的解决 方法,最后才做选择;六,多听,多看别人如何处理压力事件;七,平衡社交 时间和独处时间;八,透过书籍,录音带或同学学习放松运动;九,建立自己 的嗜好,像看电视,阅读,看电影,听演唱会,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十,察觉 本身的支持系统,像朋友,家人,教授等将有可能帮助你;十一,选择你喜爱 的宗教信仰;十二,和别人分享你的事;十三,多听别人给的建议,从中再做 选择. 崔斐韵(2003)研究大学生资讯焦虑与因应方式,将大学生的因应策略量表分 为四类:寻求支持,问题解决,自我调适,逃避延宕. 黄清如(1999)研究大学运动员对竞赛压力因应策略,将因应竞赛压力策略量 表分为三类:针对问题,针对情绪,逃避. Roy(2003)研究 81 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个体因应策略分为三类:延宕 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寻求支持. Twamley, Hami, & Stein(2004)研究 235 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后,个体神经心 理系统之表现,将压力因应策略分为四类:目前经验模式,逃避,酒精及药物 等较消极性的策略模式. 综合上述可知,压力因应是大学生面对压力情境时,为了平衡生理与心理 所采取的解决方式;大学生面对因应策略的选择,会因压力知觉不同而有所差 异.本研究根据上述大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的发现,将大学学压力因应策略分为 四种类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寻求支持,三是延宕逃避,四是接受及自我调 适.其中解决问题,寻求支持,接受及自我调适三者属於积极性的因应策略, 而延宕逃避较属於消极性的因应策略.另外,因应策略使用是否恰当,会影响 大学生生活适应与身心健康,以下就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作一介 绍.
    151
    肆,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本研究参考 Roy(2003),Kim & Seidlitz(2004),并整理文献发展出「科技大 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分为四个方面,其内涵如下: 一,解决问题:当面对压力时,会主动积极的谋求解决之道,以纾解压力. 二,寻求支持(含宗教信仰):当面对压力时,会多方寻求别人的支持及协助,以 减轻压力. 三,延宕逃避(含使用酒精):当面对压力时,以延宕处理或逃避方式,消极的应 付压力. 四,接受及自我调适:当面对压力时,会修正改变自己的态度,以纾解压力.
    152
    第三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相关之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的看法不一,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 略之间的关系,因生活压力的来源不周,其结果就略有差异.因此当个体感受 到不同的生活压力来源时,会采取不同的因应之道,兹将相关研究列举如下:
    壹,国内有关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的研究
    陈永宏(2003)以实验研究法研究女大学生,其结果发现:个体压力产生时,心 跳提高,肤电反应提高,焦虑反应提高,但指温降低.利用音乐,可以减低个体 压力所引发的高心跳率,高肤电反应,高焦虑. 林真平(2001)以问卷调查法研究身心障碍之大学生,其结果发现:学业压力是 身心障碍的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个体压力产生时,主动因应及社会支持是研 究对象普遍采用的因应策略. 黄碧慧(2001)以问卷调查法大学生,其结果发现:大学生在爱情关系中的压力 事件来源有:外在阻隔因素,两人关系,三角关系与关系失落.安全型依附的大 学生在面对爱情关系的压力因应策略比焦虑型依附,拒斥型依附的大学生能以正 向态度面对.女性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关系的压力因应策略比男性大学生较为正向. 由上述陈永宏(2003),林真平(2001),黄碧慧(2001)三位研究发现,国内大学 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学业,课业方面,而个体有压力时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容易造成与平时不一样的行为因应.
    153
    贰,国外有关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的研究
    由国外研究者对不同的压力感受及其因应策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压力感受 的大学生,其因应方式有差异存在,兹将相关研究列举如下: Wolff, Crosby, Roberts & Wittrock(2000)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女大学生,其结果发 现:消极的心情会产生压力,而导致狂吃的行为.换言之,个体产生压力时,多 半采取狂吃,抽烟,酗酒逃避的因应策略. Collins & Onwuegbuzie(2003)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女大学生,其结果发现:个体 产生概念化认知行为策略,来减轻个体所产生的压力.教学者给予学生的学习形 式是积极,正向的,则学生较能产生好的压力因应策略. Karademas & Kalantzi-Azizi(2004)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其结果发现:压 力是认知关联学说,强调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压力过程是一连串的评估过程, 评估变项有自我效能,威胁,挑战和风险.当个体遇到压力,个体会选择不同的 压力评估去因应压力. Penley & Tomaka(2002)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其结果发现:压力和因应策 略与五种人格特质:个体消极性的情绪,外向性,心胸宽大,愉悦,认真尽责, 有相关联.其中,个人情感会影响个体评估压力和行为表现. Vollrath & Torgersen(2000)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其结果发现:1.压力经 验;2.因应略策;3.神经生理方面,外向性,认真尽责三个基本人格因素,上述三 项之间有相关.低神经生理因素和高认真尽责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压力因应 策略. Evans & Kelly(2002)以问卷调查法调查护理系大学生,其结果发现:护理科系 学生的压力来源,有学业方面,实习场所方面,情绪方面及财政方面等.压力的 因应方式多半为与朋友或同侪聊天,想办法解决,暂时外出散心等方式. Hussong(2003)调查 83 位大学生发现,当有压力产生时,会以依赖的因应方 式,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多使用饮酒的因应型态;面对人际关系的压力, 男性大学生较多会采取消极的饮酒因应方式.
    154
    Armeli, Carney, Tennen, Afflect, & O'Neil(2000)研究大学生的正向因应策 略,研究发现:面对对生活和学校压力时,较不会使用酗酒的方式. Graham(2002)调查 200 位大学生,从消极的心理态度,积极的心理态度和 医疗三个方面探究,结果发现:积极的心理态度才能发展出总体有自信的心理 态度. 由上述研究可发现,国外大学生对於压力因应,有的是采取逃避延宕的策 略,有的则是积极的寻求外界人或物质的协助,较差的压力因应的物质协助是 狂吃,抽烟,酗酒,较好的压力因应的物质则是亲友的协助.
    叁,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的不同因素
    一,生活压力感受度
    Misra & Castillo(2004)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其结果发现:美国当地大学 生及外国大学留学生学业压力来源由高至低依序为:行为,情感,生理和认知. 而大学生压力的因应态度有:挫折,争执,改变和自我承担.不同文化下的大学 生,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受,其压力管理有所不同.
    二,支持系统
    Stress and Young People-Stress-4Health from Channel 4.(n. d.)提到大学生压 力是由经济,债务,考试,过多课业及人际问题等方面所引起的.不同的压力 反应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像头痛,肌肉疼痛或牙痛等身体症状,会试著用瑜 珈伸展运动,以芳香疗法来泡澡等方法纾解;若症状是更严重的头痛或生活事 件问题,则可以用传统的解决方法,如祷告或冥想,其他像是轻音乐或填字游 戏或想些有趣的事;如果是越来越多的疲劳,压力面足以影响到健康,则这时 要注意饮食和一天要有七至八小时的充足睡眠,最重要的是朋友或家人的支持. 当学生有压力时,学校方面可以提供解决压力的方式有:一,教师放下手 边所有工作,专心倾听学生的压力;二,教师应抛开「主从关系」 ,和学生采对 等关系;三,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压力原因,如何面对压力的因应策略;四,教
    155
    师透过讨论,提供学生多种选择压力因应策略;五,学生处理往后的压力,能 力负责任的心态;六,学校成立谘商中心;七,谘商中心的教师不可和其他学 生讨论压力学生的案件(Stress & College Student - Counseling & Testing – SMU, 2005). 学生在学校有课业协助和建立好人际关系,这两项社会支持,才能促进他 们有更好的压力因应策略(O'Connor, 2003).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s(2003)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其结果发现:压 力是复杂的现象,不能用单一方法去因应,压力和压力反应是个别不同的.学校 可提供系统的方式因应个体不同需求. 综合上述,个体生活压力感受程度不一,对於压力因应就有所不同,若是 有各方面的支持系统,则个体能降低压力感.因此本研究将影响科技大学学生 压力与因应策略之个人背景因素归纳为:个人因素,生活压力感受度,学校支 持系统等要项,来探究及讨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首先透过文献的探讨,搜集目前大学生教育现况的相关资料,并由国 内外硕博士论文,期刊,有关压力与因应策略的相关文献,以探讨有关大学生压 力与因应策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发展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量表架 构,作为研究南部地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依据.
    第一节 研究架构
    根据研究目的与相关文献探讨,提出本研究之基本架构如图 3-1 所示.本 研究基本架构图 3.1.1 主要包括:(一)背景变项;(二)压力;(三)因应策略等三部 分.其中背景变项包括:性别,科系等.压力则是包括:家庭方面,经济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自我方面及就业方面六个方面.因应策略包括解决问题,寻求
    156
    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四个方面. 压力 1,家庭方面 2,经济方面 3,人际交友方面 4,自我方面 5,学业方面 6,未来就业方面
    背景变项 1,性别 2,就读学制 3,就读学院 4,生活压力感受度 5,学校支持系统 感受度
    因应策略 1,解决问题 2,寻求支持 3,延宕逃避 4,接受及自我调适 图 3.1.1 研究架构图
    157
    兹将图 3.1.1 的有关变项说明如下:
    壹,个人背景变项
    一,性别:分为「女」 「男」两类. , 二,就读学制;分为「四技四年级」 「二技二年级」两类. , 三,就读学院:分为工学院,民生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学院,农学院,药理学院,其他学院等十类. 四,生活压力感受度:问卷填答的科技大学学生,内心主观感受生活压力是 来自哪些方面.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本研究所指之压力变项包含下列六个方面:家庭方面,经济方面,人际交 友方面,自我方面,学业方面及未来就业方面.
    叁,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本研究所指之压力因应策略变项包含下列四个方面:解决问题,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肆,学校支持系统感受度
    此部份针对是否有寻求过协助,满意度以及压力纾缓成效等三个项目进行 调查,利用选择与开放式问题来进行讨论,以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在寻求压力因 应相关资源以及处理之情形.
    158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采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作为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研究工具为研究者自编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问卷」 .问卷内容包含 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问卷;第 三部分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问卷;第四部分为学校支持系统满意度.
    一,科大学生压力问卷
    1.问卷之编制 本研究第二部分为科大学生压力问卷,旨在了解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感受 程度.根据第二章文献分析,整理出科大学生压力有关之因素,包括家庭,经 济,人际交友,自我,学业及未来就业六个方面.问卷由研究者参考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 Dundee 大学於 2005 年 3 月的网路压力调查, , 加以修改编制而成. 2.问卷作答方式与计分 本问卷采 Likert 五点量之方式填答,填答方式由受试者在每一题的五个选 项(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部分符合,少部分符合,完全不符合)中,选择一个 与自己看法最接近的答案,研究者并分别给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
    二,科大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问卷
    1.问卷之编制 本研究第三部分为科大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问卷,旨在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在 压力下,使用的因应策略情形.根据第二章文献分析,整理出科大学生压力的 因应策略,包括: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之四种策 略方面.问卷由研究者参考 Roy(2003),Kim & Seidlitz(2004)而加以改编.
    159
    2.问卷作答方式与计分 本问卷采 Likert 五点量之方式填答,填答方式由受试者在每一题的五个选项(完 全符合,大部分符合,部分符合,少部分符合,完全不符合)中,选择一个与自 己看法最接近的答案,研究者并分别给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
    贰,研究步骤
    本研究之进行采问卷调查,并以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其研究程序如图 3.2.1,分别说明如下:
    一,确认研究问题
    研究者从相关领域著手,阅读相关文献后,确定研究主题为「科技大学学 生的力与因应策略」 .
    二,提出研究假设
    根据本研究之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研究者提出本研究假设.
    三,搜集相关文献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开始搜集相关文献,包括书籍,论文,期刊, 网路等资料.
    四,进行文献探讨
    研读相关文献后,归纳统整出科大学生六个方面的压力,四个方面的因应 策略,进而发展出科大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研究.
    五,建立研究架构
    根据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建立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构.
    160
    六,编制问卷
    参考相关论文,拟定初步问卷,再与指导教授讨论后修改问卷内容.
    七,进行预试与施测
    将初步问卷进行预试,剔除不适切的题目后,确定正式的问卷题目,再进 行正式施测.
    八,资料统计与分析
    将回收的问卷以统计软体 SPSS12.0 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
    九,撰写研究报告
    依据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研究结果,结论与建 议.
    161
    搜集资枓和相关文献
    拟定研究计划
    修正 研究计划
    计划口试 (审查)
    阅读相关文献
    分析资料和编制预测问卷初稿
    汇整相关文献
    规划及编制预测问卷初稿
    专家审查,修正预测问卷为 正式问卷
    问卷调查与回收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撰写论文 图 3.2.1 研究流程图
    162
    第三节 研究对象
    壹,预试问卷之研究对象
    量表经学校教授建议修正后,为了解量表的可用性,所需时间,填答反应 与施测的可能状况,乃进行预试.本预试量表之预试样本,取自南台科技大学, 其中工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各 30 位,总计发出 120 份量表.预 试的实施自 94 年 4 月 18 日至 4 月 29 日完成,共约两周.量表经回收后得 119 份,回收率 99%,剔除无效量表后得有效量表共 101 份,可用率达 84.9%.预 试的资料处理以统计套装软体 SPSS12.0 来分析,先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及 因素分析考验,删除不适当之试题,再做信度分析(Cronbach's α)考验,经修正 后成为正式施测之量表. 表 3.3.1 发出量表 回收量表 回收率 可用量表 可用率 工学院 30 30 100% 26 86.7% 发出预试量表及回收情形一览表 商学院 30 30 100% 25 83.3% 管理学院 30 30 100% 26 86.7% 人文学院 30 29 96.7% 24 82.6% 合计 120 119 99% 101 84.9%
    贰,正式问卷之研究对象
    本研究正式问卷样本,取自南台科技大学的工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各 30 位,昆山科技大学的商业学院,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 各 30 位,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的社会暨管理学院,民生学院,环境学院,药理学 院各 30 位,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管理学院,工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各 30 位,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的航运学院,海洋工程学院,水圈学院各 30 位,国 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工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各 30 位,树德科技大学的 管理学院,设计学院,应用社会学院,资讯学院各 30 位,辅英科技大学的医药
    163
    与健康学院,管理与资讯学院,环境与生命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各 30 位,正 修科技大学的工学院,商业暨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各 30 位,国立屏东科技 大学的管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人文暨社会科学学院各 30 位,总计发出 1080 份量表.正式问卷的实施自 94 年 5 月 16 日至 6 月 17 日完成,共约五周.量表 经回收后得 1010 份,回收率 93.52%,剔除无效量表后得有效量表共 982 份, 可用率达 90.93%.正式问卷的资料处理以统计套装软体 SPSS12.0 来分析. 表 3.3.2 学校名称 南台 科技大学 昆山 科技大学 嘉南药理 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应 用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海 洋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第 一科技大学 树德 科技大学 辅英 科技大学 正修 科技大学 国立屏东 科技大学 合计 发出量表 120 120 120 90 90 90 120 120 90 120 1080 发出正式量表及回收情形一览表 回收量表 120 120 120 70 87 73 120 106 87 107 1010 回收率 100% 100% 100% 77.78% 96.67% 81.11% 100% 88.33% 96.67% 89.17% 93.52% 可用量表 120 119 118 66 86 71 105 103 87 107 982 可用率 100% 99.17% 98.33% 73.33% 95.56% 78.89% 87.50% 85.83% 96.67% 89.17% 90.93%
    164
    第四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评定量表(rating scale)为主.为使研究工具达到预期的效果,乃 透过相关文献探讨与分析,根据研究架构以进行量表的编制工作,所使用的工 具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量表」 .本节就草拟量表,预试,正式量表 的编订,兹分别说明如下:
    壹,草拟量表
    依据研究目的与待答问题,并参考相关文献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Dundee 大学於 2005 年 3 月的网路压力调查,Roy(2003),Kim & Seidlitz(2004)所发展的量表,所编订初稿.预试量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科技大 学学生压力量表,因应策略量表及学校支持系统感受度.兹说明如下:
    一,个人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共有十一题,分别为性别,就读学校,年龄,家中经济来源,家 中经济收入,就读科系,生活压力感受,学校提供的支持,学校支持的满意度 及成效.
    二,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从文献中得知,造成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分为六个方面.量表内容包括「家 庭方面」共 7 题; 「经济方面」共 10 题; 「人际交友方面」共 9 题; 「自我方面」 共 8 题; 「学业方面」 ,共 11 题; 「未来就业方面」 ,共 8 题,等六个方面,预 试题数共 53 题.本量表采 Likert 五点量尺计分方式,受试者根据符合程度选填 答,分数愈高,表示在该层面所知觉到的压力愈小.每题得分最高为 5 分,最 低为 1 分.
    165
    三,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量表
    经参酌因应理论,相关研究发现,因应策略分为四个方面.故量表内容包 括「解决问题」共 6 题, 「寻求支持」共 11 题, 「延宕逃避」共 12 题, 「接受及 自我调适」共 10 题.本量表采 Likert 五点量尺计分方式,受试者根据符合程度 选填答,分数愈高,表示在该面向所知觉到的压力愈小.每题得分最高为 5 分, 最低为 1 分.
    四,学校支持系统感受度
    此部份针对是否有寻求过协助,满意度以及压力纾缓等三个项目进行调 查,利用选择与开放式问题来进行讨论,以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在寻求相关纾解 压力资源以及处理之情形.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预试及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之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预试量表之预试问卷作为取样样 本,九十三学年度南台科技大学学生人数分别为日间部四技四年级学生 2505 人,日间部二技二年级学生 950 人,预试的实施自 94 年 4 月 18 日至 4 月 29 日 完成,共约两周.本研究之预试问卷共发出 120 份,共回收 119 份,有效问卷 101 份,有效回收率为 84.9%.
    一,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量表预试分析
    1.量表的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及 Cronbach's α 系数分析等做为试题汰选的标准,其 所采的原则为各题项与所属量表总分之积差相关未达 0.01 显著水准且删除该题 后使用 Cronbach's α 系数提高之题项,将予以删除.
    166
    2.量表的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本研究采用 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George 等人(2003)提供一个 α 系数的 评鉴标准如表 3.4.1 所示. 表 3.4.1 Cronbach's α 系数的评鉴标准
    α 值范围 1.0>α≥0.9
    意义 极为优良的 (excellent ) 0.9>α≥0.8 良好的(good) 0.8>α≥0.7 可接受的 (acceptable) 0.7>α≥0.6 可疑的 (questionable) 0.6>α≥0.5 不良的(poor) 0.5>α≥0.0 不可接受的 (unacceptable) 资料来源:George, D., & Mallery, P.(2003) 3.量表的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量表经项目分析及信度分析之后,随即进 行因素分析以确立量表的建构效度.本研究所使用的因素分析法以「主成份分 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进行因素抽取,采直接斜交转轴法(direct oblimin)进行转轴,并保留特徵值大於 1 的共同因素.
    二,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量表预试信效度考验分析结果
    经由预试后,透过电脑编码,并利用统计套装软体 SPSS12.0 进行试题分 析.而预试之问卷填答者之答案,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进行每一题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分析,以兹对照.
    167
    1.量表的项目分析: (1)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如表 3.4.2 所示,其中第 7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 表 3.4.2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家庭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79 0.79 0.82 0.80 0.81 0.81 0.82 选题结果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0.68 1.与父母亲发生争执 2.与兄弟姐妹发生争执或 0.68 冲突 3.父亲或母亲对我的管教 0.51 方式不一致 0.64 4.父母亲离婚或分居 0.55 5.亲人生病或死亡 0.54 6.父母亲对我期望太高 7.我与家中长辈关系不好 0.50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删除
    (2)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 3.4.3 所示,其中第 6 题,第 7 题,第 9 题,第 10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 故予以删除. 表 3.4.3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经济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78 0.78 0.76 0.77 0.77 0.80 0.81 0.78 0.79 0.81 ※ ※ 删除 删除 选题结果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0.51 1.家庭经济有困难 0.56 2.需负担自己的学费 0.66 3.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 4.需申请就学贷款以完成 0.59 学业 5.需帮父母负担家中的开 0.61 销或负债 0.38 6.有信用卡债需偿还 0.29 7.找不到工读机会 8.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钱 0.56 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9.担心自己没争取到学校 0.39 奖学金的机会 10.担心自己对理财方面 0.25 没概念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 ※
    删除 删除
    168
    (3)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如表 3.4.4 所示,其中第 5 题,第 6 题,第 8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 予以删除. 表 3.4.4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人际交友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89 0.65 0.57 0.88 0.90 0.90 0.89 选题结果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与同学或朋友发生争执 0.71 2.曾被同学或朋友指责, 0.73 批评 3.与男/女朋友的关系结 0.71 束 0.79 4.与好朋友关系结束 5.我担心过同学或朋友或 0.53 宠物生重病或去世 6.担心毕业后与交往对象 0.64 感情生变 7.因与异性朋友交往,曾 0.68 争吵带来负面情绪压 力 8.与异性交往时,曾有第 0.54 三者介入 9.与好朋友吵架,友情生 0.77 变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 ※
    删除 删除
    0.90 0.89

    删除
    (4)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如表 3.4.5 所示,其中第 5 题,第 7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
    169
    表 3.4.5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自我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85 0.84 0.85 0.84 0.86 0.84 0.87 0.84 ※ 删除 选题结果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与 0.63 生涯规划 2.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 0.65 足 3. 觉 得 自 己 的 外 表 ( 相 0.62 貌,身材)比不上别人 4.因疾病或意外,使健康 0.68 状况变差 0.52 5.坏习惯无法改掉 6.常因外在事物,觉得心 0.70 情不好 7.常烦恼自己与他人的事 0.43 8.担心自己的个人目标规 0.68 划无法达到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删除
    (5)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如表 3.4.6 所示,其中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第 10 题,第 11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 表 3.4.6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学业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57 0.85 0.68 0.60 0.57 0.72 0.70 0.84 0.85 0.85 0.84 0.84 选题结果
    题目 1.对课业不感兴趣但还是 要继续完成大学课程 2.听不懂老师所教的内容 3.作业,报告太多 4.因必修科目不及格需要 重修 5.担心学校考试 6.班上课业竞争风气太激 烈,觉得自己跟不上同 学的程度 7.担心毕业后考不上研究 所或高普考
    0.49
    0.86

    删除
    170
    表 3.4.6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学业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续)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选题结果 0.85 ※ 删除 0.85 0.86 0.86 ※ ※ ※ 删除 删除 删除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8.对英文翻译的科目不感 0.51 兴趣,感到困难 9.担心无法通过全民英检 0.52 或托福相关考试 10.因与异性朋友交往 造 0.47 , 成课业退步 11.担心毕业后的兵役问 0.35 题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6)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结果如表 3.4.7 其中第 1 题,第 4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 表 3.4.7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未来就业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选题结果 0.93 ※ 删除 0.92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我所读的科系就业市场 0.68 并不好 2.我缺乏面试的经验及技 0.82 巧,所以很可能无法有 好的表现 3.毕业后,工作市场很可 0.79 能不景气 4.不确定毕业后,要升学 0.62 或就业 5.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与 0.78 不安全感 6.毕业对我来说就是失业 0.77 7.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可能 0.85 不是我喜欢的 8.毕业后的起薪,可能没 0.77 有我预期的高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0.92 0.93 0.92 0.92 0.91 0.92 ※ 删除
    171
    2.量表的信度分析: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正式量表之信度系数以 Cronbach's α 求总 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其值 0.95,如表 3.4.8 所示. 表 3.4.8 科技大学学生预试压力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N=101) 内含题数 7 10 9 8 11 8 53 Cronbach's α 系数 0.83 0.80 0.90 0.86 0.86 0.93 0.95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名称 家庭方面 经济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 自我方面 学业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 整体量表
    本研究所发展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共包含家庭方面,经济方面,人际 交友方面,自我方面,学业方面,未来就业方面等六个因素,全量表之信度系 数系以 Cronbach's α 求得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800.93 之间,而总量 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则为 0.95. 3.量表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因素分析结果如表 3.4.9 所示,显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包含六个 主要因素,即「家庭因素」 「经济因素」 「人际交友因素」 「自我因素」 「学 , , , , 业因素」 「未来就业因素」 , .此外,原本预试量表题数为 53 题,经因素分析之 后,删除 29 题,保留 24 题.
    172
    表 3.4.9 预试题号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N=101) 因素 2 (经济 方面) 因素 3 (人际交 友方面) 因素 4 (自我 方面) 因素 5 (学业 方面) 因素 6 (未来就 业方面)
    B1 B2 B4 B5 B3 B6 B7 C3 C2 C5 C4 C8 C1 C6 C10 C7 C9 D4 D1 D9 D2 D3 D7 D6 D5 D8 E2 E6 E4 E3 E1 E8 E5 E7
    因素 1 (家庭 方面) 0.58 0.57 0.55 0.54 0.51 0.51 0.43
    0.77 0.72 0.62 0.60 0.57 0.51 0.50 0.36 0.34 0.33 0.73 0.69 0.68 0.68 0.66 0.63 0.61 0.58 0.57 0.63 0.59 0.57 0.52 0.48 0.43 0.42 0.30
    173
    表 3.4.9 预试题号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N=101)(续) 因素 1 (家庭 方面) 因素 2 (经济 方面) 因素 3 (人际交 友方面) 因素 4 (自我 方面) 因素 5 (学业 方面) 0.72 0.65 0.63 0.61 0.61 0.61 0.57 0.51 0.49 0.46 0.39 因素 6 (未来就 业方面)
    F3 F5 F6 F2 F1 F4 F9 F8 F7 F10 F11 G2 G7 G5 G3 G6 G8 G1 G4 15.62 特徵值 解释变异 29.47% 量(%) 累积解释 29.47% 变 异 量 (%)
    5.11 9.64% 39.11%
    3.01 5.67% 44.78%
    2.29 4.33% 49.10%
    2.12 4.00% 53.11%
    0.78 0.71 0.71 0.70 0.67 0.60 0.53 0.46 2.00 3.78% 56.88%
    174
    二,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预试及信效度分析
    1.量表的项目分析: (1)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 结果如表 3.4.10 所示,其中第 3 题,第 6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 故予以删除.
    表 3.4.10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解决问题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我有能力处理自己遇到 0.75 的问题及压力 2.只要给我时间去努力, 0.75 我相信自己能解决大 部分所面临的问题 3.预测事情时,我总是往 -0.19 坏处想 4.我会试著以不同角度来 0.62 看待发生的事情与压 力,使事情具有较正面 的意义 0.48 5.我会往好处想 6.我觉得我自己有足够的 -0.18 抗压性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56 0.56
    选题结果
    0.85 0.60

    删除
    0.65 0.65

    删除
    175
    (2)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 结果如表 3.4.11 所示,其中第 2 题,第 4 题,第 6 题,第 7 题,第 11 题,表之 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
    表 3.4.11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寻求支持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我会求助比较信任的朋 0.63 友或亲友 2.我会寻求学校的谘商辅 0.26 导系统 3.我觉得学校的师长,谘 0.64 商辅导室,教官,对我 帮助很多 4.我会重视亲友或师长对 0.51 我行为表现的反应 5.我常使用图书馆的解除 0.54 压力书籍或杂志 0.00 6.我常使用电脑,网路 7.课业补习课程有助於我 0.49 解决课业上的困扰 8.参加学生活动有助於我 0.56 解决问题 9.我相信宗教信仰可以帮 0.53 我度过一切压力困扰 10.从学校方面得到理财 0.62 的谘询 11.从学校方面得到就业 0.49 资讯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78 0.84 0.78 ※
    选题结果
    删除
    0.79 0.79 0.84 0.80 0.79 0.79 0.78 0.79

    删除
    ※ ※
    删除 删除

    删除
    176
    (3)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 结果如表 3.4.12 所示,其中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第 10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题标准,故予以删除.其中第 9 题,根据专家建议应列入解决问题分 量表中,且因素分析中在延宕逃避之因应策略与解决问题分量表之因素负荷量 相差不大,故将第 9 题「面对课业压力困扰时,我想退选某些科目」纳入至解 决问题分量表.
    表 3.4.12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延宕逃避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 我 习 惯 把 问 题 搁 在 一 0.63 旁,而不去解决它 2.我会选择放弃而不再努 0.56 力 3.我会显得心情更烦躁, 0.66 无法思考解决的方法 4.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气 0.50 0.22 5.对别人含有敌意 0.47 6.我会有自杀的念头 7.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 0.66 休学是可选择的解决 之道 8.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 0.57 我旷课的机率也提高 9.面对课业压力困扰时, 0.60 我想退选某些科目 10.面临到的压力困扰太 0.48 复杂,我认为无法解决 11.喝酒会让我减轻压力 0.52 12.藉由药物让我减轻压 0.53 力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表示移至「解决问题」分量表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84 0.84 0.84 0.85 0.86 0.85 0.83 ※ ※ ※
    选题结果
    删除 删除 删除
    0.84 0.84 0.85 0.85 0.85 ◎ ※ 属於解决 问题方面 删除
    177
    (4)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施测完成,经输入电脑后,进行项目分析之 结果如表 3.4.13 所示,其中第 2 题,第 6 题,第 8 题,表之删题后 α 值未达选 题标准,故予以删除.其中第 3 题,根据专家建议应列入解决问题分量表中, 且因素分析中在接受及自我调适之因应策略与解决问题分量表之因素负荷量相 差不大,故将第 3 题「我会参考以前处理类似压力的经验来处理自己目前压力 的状况」纳入至解决问题分量表.
    表 3.4.13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的项目分析摘要表(N=101)
    题目 与量表总分之相关 1.我认为目前已发生的压 0.51 力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0.18 2.要想办法赶快解决 3.我会参考以前处理类似 0.51 压力的经验来处理自 己目前压力的状况 4.我会培养良好的情绪管 0.60 理来面对我因压力所 产生的负面情绪 5.聆听音乐,泡澡,看电 0.68 视,看电影,可以解除 我的压力 0.46 6.吃一些喜欢的食物 0.48 7.喝咖啡或喝茶 8. 我 做 大 幅 度 的 摆 动 身 0.47 体,手臂,腿的放松运 动 9.短暂的睡眠,可以解除 0.54 我的压力 10.从事户外活动(购物, 0.63 逛街,短程旅游,唱 歌….) 注:※表示未达选题标准,故删除 ◎表示移至「解决问题」分量表
    删除此题后之 α 值 0.80 0.83 0.80 ※ ◎
    选题结果
    删除 属於解决 问题方面
    0.79
    0.78
    0.80 0.80 0.80
    ※ ※
    删除 删除
    0.79 0.78
    178
    2.量表的信度分析: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正式量表之信度系数以 Cronbach's α 求总 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其值 0.88,如表 3.3.14 所示. 表 3.4.14 科技大学学生预试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N=101) 内含题数 6 11 12 10 39 Cronbach's α 系数 0.70 0.81 0.86 0.82 0.88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 策略量表名称 解决问题方面 寻求支持方面 延宕逃避方面 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 整体量表
    本研究所发展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共包含家庭方面,经济方面,人际 交友方面,自我方面,学业方面,未来就业方面等六个因素,全量表之信度系 数系以 Cronbach's α 求得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700.86 之间,而总量 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则为 0.88.
    179
    3.量表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包含四个主要因素,即 「解决问题因素」 , 「寻求支持因素」 , 「延宕逃避因素」 , 「接受及自我调适因素」 . 此外,原本预试量表题数为 39 题,经因素分析之后,删除 14 题,保留 25 题. 表 3.4.15 预试 题号 H2 H1 H5 H4 H3 H6 I3 I10 I1 I9 I5 I8 I2 I4 I7 I6 I11 J7 J12 J11 J3 J2 J8 J1 J10 J5 J9 J6 J4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N=101) 因素 4 (接受及 自我调适方面)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解决问题方面) (寻求支持方面) (延宕逃避方面) 0.73 0.73 0.67 0.61 0.31 0.31 0.69 0.67 0.67 0.64 0.60 0.60 0.56 0.50 0.49 0.36 0.34 0.67 0.65 0.64 0.64 0.64 0.62 0.62 0.62 0.51 0.49 0.48 0.46
    180
    表 3.4.15 预试 题号 K5 K4 K10 K1 K9 K7 K3 K2 K8 K6 特徵值 解释变 异 量 (%) 累积解 释变异 量(%)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N=101)(续)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解决问题方面) (寻求支持方面) (延宕逃避方面) 因素 4 (接受及 自我调适方面) 0.67 0.66 0.60 0.60 0.60 0.57 0.51 0.49 0.49 0.44 2.06 5.28
    7.26 18.62
    5.62 14.41
    3.97 10.19
    18.62
    33.03
    43.21
    48.49
    181
    三,问卷初稿审查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量表在编制过程中,徵询专家之意见,以专 家审查方式,进行修正.问卷初稿於 94 年 4 月经专家审查(专家名单如附录一), 其审查意见综合如下: (一)基本资料部分: 1.各题有其它项者,可加注(请注明 (二)问卷内容部分: 1.家庭方面第三题父亲或母亲改为「父母亲」 . 2.家庭方面第六题增加「我觉得」 . 3.家庭方面第七题我在家中与改为「我与家中」 . 4.经济方面第八题删「担心自己」 . 5.经济方面第九题删「担心自己」 . 6.经济方面第十题删「担心」 . 7.人际交友方面第二题删「曾」 . 8.人际交友方面第五题删「我担心过」 . 9.人际交友方面第六题改为「男/女朋友可能在毕业后感情生变」 . 10.人际交友方面第七题改为「与男/女朋友争吵」 . 11.自我方面第一题改为「我常常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或生涯规划」 . 12.自我方面第四题改为「因为疾病或意外,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比不上别人」 . 13.自我方面第五题建议删除. 14.自我方面第六题改为「我自我主见不强,常受外在事物影响而心情不定」 . . 15.自我方面第八题改为「我对前途感到茫然,也不知如何规划将来」 16.学业方面第一题改为「对课业不感兴趣」 . 17.学业方面第五题改为「学校大小考试让我觉得负荷不来」 .
    182
    ).
    18.学业方面第七题应放在「未来就业方面」 . 19.学业方面第八题改为 「觉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不足以应付使用原文书的科目」 . 20.学业方面第九题改为「觉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不足以应付英文类别的考试,譬 如:全民英检或托福」 . 21.学业方面第十题应放在「人际交友方面」 . 22.学业方面第十一题建议删除. 23.解决问题方面第一题改为「我会找出问题的原因」 . 24.解决问题方面第二题改为「我会努力改变现在的困境」 . 25.解决问题方面第三题建议删除. 26.解决问题方面第四题改为「我会由各种角度客观分析」 . 27.解决问题方面第五题改为「要想办法赶快解决」 . 28.解决问题方面第六题建议删除. 29.寻求支持方面第三题改为 「我会寻求学校的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的帮助」 . 30.寻求支持方面第四题建议删除. 31.寻求支持方面第五题改为「我可以从图书馆的书籍或杂志得到相关资讯」 . 32.寻求支持方面第六题改为「我会使用电脑网路查寻相关资料」 . 33.寻求支持方面第九题删「我相信」 . 34.寻求支持方面第十题改为「学校在经济(理财)方面有谘询的服务」 . 35.寻求支持方面第十一题改为「从学校方面得到就业相关资讯」 . . 36.延宕逃避方面第二题改为「我很容易选择放弃而不去解决问题」 37.延宕逃避方面第三题改为「我会觉得心情更烦躁,不想去理会」 . 38.延宕逃避方面第四题建议删除. 39.延宕逃避方面第五题建议删除. 40.延宕逃避方面第六题建议删除. 41.延宕逃避方面第十题建议删除.
    183
    42.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二题建议删除. 43.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五题删「可以解除我的压力」 . 44.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三题应放在「解决问题方面」 .
    叁,正式量表的编订
    经三位专家之表面效度评估及预试之审慎过程之后,再重新编排题号,成 为本研究之正式问卷(见附录三).量表之内容除第一部份基本资料,第四部份学 校支持系统外,第二部份「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为六个方面,分别为家庭 方面,经济方面,人际交友方面,自我方面,学业方面,未来就业方面,共计 36 题,如表 3.4.16 所示;第三部份「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为四方 面,分别为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共计 25 题,如 表 3.4.17 所示.兹将各分量表新旧题号列表如下: 表 3.4.16 因素 因素一 (家庭方面) 因素二 (经济方面) 因素三 (人际交友方面) 因素四 (自我方面) 因素五 (学业方面) 因素六 (未来就业方面)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正式题号与预试题号对照表 预试题号(因素分析结果) B1,B2,B3, B4,B5,B6 C1,C2,C3, C4,C5,C8 D1,D2,D3, D4,D7,D9 E1,E2,E3, E4,E6,E8 F1,F2,F3, F4,F5,F6 G2,G3,G5, G6,G7,G8 共计 正式题号 B1,B2,B3, B4,B5,B6 C1,C2,C3, C4,C5,C6 D1,D2,D3, D4,D5,D6 E1,E2,E3, E4,E5,E6 F1,F2,F3, F4,F5,F6 G1,G2,G3, G4,G5,G6 题数 6 6 6 6 6 6 36
    184
    表 3.4.17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正式题号与预试题号对照表 预试题号(因素分析结果) H1,H2,J9, H4,H5,K3 I1,I3,I5, I8,I9,I10 J1,J2,J3,J7, J8,J11,J12 K1,K4,K5, K7,K9,K10 共计 正式题号 H1,H2,H3, H4,H5,H6 I1,I2,I3, I4,I5,I6 J1,J2,J3,J4 J5,J6,J7 K1,K2,K3, K4,K5,K6 题数 6 6 7 6 25
    因素 因素一 (解决问题) 因素二 (寻求支持) 因素三 (延宕逃避) 因素四 (接受及自我调适)
    正式问卷的实施自 94 年 5 月 16 日至 6 月 17 日完成,共约五周.量表经回 收后得 1010 份,回收率 93.52%,剔除无效量表后得有效量表共 982 份,可用 率达 90.93%.正式问卷的资料处理以统计套装软体 SPSS12.0 来分析.
    185
    第五节 资料处理
    本研究将问卷回收后所搜集的资料,利用统计软体 SPSS12.0 进行计统计分 析.兹将本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说明如下: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由平均数,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来作科技大学学生基本资料之整理 及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情形.
    二,t检定分析
    利用独立样本 t-test 来检验主要变项(性别,就读学校,就读学制)在压力与 因应策略的差异.
    三,单因子变异数分析
    首先,探讨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与因应策略是 否有显著差异. 其次,探讨不同压力感受度的科技大学学生,其因应策略的使用程度之间 是否有显著差异.
    四,相关分析
    探讨科技大学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与因应策略之间是否有显著相关.
    五,多元回归分析
    探究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所能解释压力因应策略各层面总变异 量的程度.
    186
    第四章 研究分析与讨论
    本章旨在根据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一)研究样本 , 背景资料分析,(二)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之现况分析,(三)不同背景 科技大学学生对压力及其因应策略之差异分析,(四)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 略之相关分析,(五)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回归分析.
    第一节 研究样本背景资料分析
    正式问卷的实施自 94 年 5 月 16 日至 6 月 17 日完成,共约五周.量表经回 收后得 1010 份,回收率 93.52%,剔除无效量表后得有效量表共 982 份,可用 率达 90.93%.正式问卷的资料处理以统计套装软体 SPSS12.0 来分析. 本研究受试科技大学学生之个人背景资料为;一,个人因素:包含性别, 就读学校,就读学制,年龄,就读学院等五项.二,生活压力感受度.三,学 校支持系统.根据回收之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兹就有效填答问卷受试学生 982 人之背景基本资料作次数统计及百分比例,以了解样本的基本特性.
    壹,个人因素
    如表 4.1.1 所示,包含性别,就读学制,就读学院等三项.
    一,性别
    本研究之科技大学学生以女生最多,占总人数的 57.64%,其次为男生,占 总人数的 42.36%.
    二,就读学制
    187
    如表 4.1.1 所示,本研究之科技大学学生以四技最多,占总人数的 67.31%, 其次为二技,占总人数的 32.69%.
    三,就读学院
    如表 4.1.1 所示,本研究之科技大学学生以管理学院最多,占总人数的 24.64%,其次为工学院,占总人数的 20.77%.民生学院 29 人占 2.95%最少. 表 4.1.1 本研究科技大学学生个人因素之人数,百分比统计表(N=982) 组别 女生 男生 四技 二技 工学院 民生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管理学院 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学院 农学院 药理学院 其他 人数(N) 566 416 661 321 204 29 156 242 60 73 52 30 59 77 百分比(%) 57.64 42.36 67.31 32.69 20.77 2.95 15.89 24.64 6.11 7.43 5.30 3.06 6.01 7.84
    变项名称 一,性别 二,就读学制 三,就读学院
    贰,生活压力感受度
    如表 4.1.2 所示,本研究之科技大学学生主观的生活压力感受而言,以学业 方面的压力最多,占总人数的 36.10%,其次为未来就业方面的压力,占总人数 的 24.84%.
    表 4.1.2
    本研究科技大学学生生活压力感受度之人数,百分比统计表(N=982) 方面
    188
    变项名称
    人数(N)
    百分比(%)
    主观的生活压力 感受度
    家庭 经济 人际交友 学业 未来就业 其他方面
    156 268 140 558 384 40
    10.09 17.34 9.06 36.10 24.84 2.59
    叁,学校支持系统
    在是否寻求过协助方面,如表 4.1.3 所示,本研究调查对象中只有 70 位 (7.27%)问卷谈答者接受过学校协助;在满意度方面,以学校对於学生压力的求 助管道,宣传不足最多,占总人数的 50%,最少的为觉得学校不重视学生压力 问题,占总人数的 18%;在压力舒缓成效方面,以对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较有 信心,占总人数的 17.39%,最少的为生理疾病的痛苦感获得改善以及没有帮助, 分别占总人数的 5.14%及 5.53%.由上述资料可知,虽寻求协助的学生比例上较 少,但在压力纾缓上多有成效. 表 4.1.3 变项名称 是否寻求过 协助 满意度 本研究科技大学学校支持系统之人数,百分比统计表(N=982) 组别 有 没有 学校提供有关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或资料 太少 学校对於学生压力的求助管道,宣传不足 觉得学校不重视学生压力问题 与父母,亲人间的相处获得改善 经济方面获得改善 与学校同学,朋友相处获得改善 情感关系获得改善 觉得自己现在比以前更懂得面对压力问题 学业方面获得改善 对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较有信心 生理疾病的痛苦感获得改善 没有帮助 人数 70 912 32 50 18 24 16 39 26 39 38 44 13 14 百分比 (%) 7.27 92.73 32.00 50.00 18.00 9.49 6.32 15.42 10.28 15.42 15.02 17.39 5.14 5.53
    压力纾缓成 效
    本节小结:
    189
    在本次的抽样之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57.64%),问卷谈答者年龄多集中在 2223 岁(92.26%),学校是以私立科技大学四技部的学生最多(67.31%);就读科 系以管理学院学生最多(24.64%);在压力感受度方面,问卷填答者主观的认为学 业 方 面(36.03%)与 未 来 就 业 方 面(24.84%)的压力最大,这与 Hojat, 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 ,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s(2003) , Timmins & Kaliszr(2002)所调查的学业压力相符;另外,Timmins & Kaliszr(2002)调查护理 科系学生的压力项目,其中未来临床实习压力及面对病患死亡的压力,与本研 究的未来就业压力相似.生活压力感受,因人而异,这与 Misra & Castillo(2004) 相符.而其中只有 70 位问卷填答者接受过学校协助,多数问卷填答者认为学校 对於学生压力的求助管道,宣传不足,而寻求协助之后获得最大的压力纾缓成 效为对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较有信心,根据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s (2003) 研究大学生,发现压力是复杂的现象,不能用单一方法去因应,压力和压力反 应是个别不同的,学校可提供系统的方式因应个体不同需求;SMU 谘询测验中 心於 2005 年提出面对压力因应策略,其中一项是察觉本身的支持系统,像是朋 友,家人,教授等将有可能帮助科技大学学生.
    第二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及其因应策略之现况分析
    190
    本节旨在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现况及面对压力时,采用因应策略的现 况.兹分别在压力量表及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之现况分析上,列出全体受试者在 各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该层面的题数及平均每题之得分(平均数除以题数), 来探讨全体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层面与压力因应策略层面之感受.
    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现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量表之压力部分采五点量尺计分,每题以一至五分表示科技大 学学生的压力程度.以平均数和标准差呈现,分数愈高,表示该层面所知觉到 的压力愈高;反之,则愈低. 如表 4.2.1 所示,兹就有效填答问卷受试科技大学学生之平均数,标准差统 计表的现况加以描述.於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中可以发现,最高的得分为未 来 就 业 方 面 (M=3.21), 其 次 为 自 我 方 面 (M=2.90), 得 分 最 低 的 为 经 济 方 面 (M=2.46),表示目前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方面以未来就业之压力最大,其次为 自我方面,而在经济生活上因有家庭之协助与支持,故为目前压力最小之项目. 表 4.2.1 变项名称 家庭 经济 人际交友 自我 学业 未来就业 整体量表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的量表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表 人数(N) 959 962 961 963 961 971 976 平均数(M) 2.56 2.46 2.74 2.90 2.72 3.21 2.77 标准差(SD) 0.91 1.00 1.03 0.84 0.92 1.02 0.71
    191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之现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量表之压力因应策略部分采五点量尺计分,每题以一至五分表 示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因应程度.以平均数和标准差呈现,分数愈高,表示该 种策略的经验愈多;反之,则愈少. 如表 4.2.2 所示,兹就有效填答问卷受试科技大学学生之平均数,标准差统 计表的现况加以描述.於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中可以发现,最高的 得分为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M=3.23),其次为解决问题方面(M=3.07),得分最低 的为延宕逃避方面(M=2.20),表示目前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上多使用 自我调适或是面对问题的方式处理所面临的压力,而较少使用逃避问题的方式. 表 4.2.2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各层面的量表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表 人数(N) 977 974 975 961 977 平均数(M) 3.07 2.43 2.20 3.23 2.73 标准差(SD) 0.63 0.73 0.70 0.72 0.48
    变项名称 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 接受及自我调适 整体量表
    192
    第三节
    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对压力及因应 策略之差异分析
    壹,不同背景变项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差异分析
    本部分旨在探讨科技大学学生之个人因素之背景变项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 的差异;为了解其差异情形,乃以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为依变项,分别以科技 大学学生个人背景为自变项,进行 t 考验或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以了解不同背景 的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的差异情形.
    一,性别
    由表 4.3.1 中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压力感受上各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 t 考验与 p 值.由平均数来看,男性在经济方面的得分最低(M=2.44),在未来就 业方面的得分最高(M=3.03);而女性在经济方面的得分最低(M=2.47),在未来就 业 方 面 的 得 分 最 高 (M=3.34) . 由 t 值 可 以 得 知 , 男 性 和 女 性 在 自 我 方 面 (t=3.23,p<.05),未来就业方面(t=4.71,p男 差异情形
    193
    表 4.3.1 压力层面 学业 未来就业 *p男 差异情形
    性别 女 男 女 男
    二,就读学制
    由表 4.3.2 中显示不同学制的学生在压力感受上各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 t 考验与 p 值.由平均数来看,四技四的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得分最低(M=2.52), 在未来就业方面的得分最高(M=3.25);而二技二的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得分最低 (M=2.32),在未来就业方面的得分最高(M=3.14).由 t 值可以得知,四技四和二 技二的学生在经济方面(t=2.89,p<.05),人际交友方面(t=2.527,p<.05),自我方面 (t=2.929,p<.05)上有显著的差异存在,结果如表 4.3.2 所示: 表 4.3.2 压力 层面 家庭 经济 人际 交友 自我 学业 未来 就业 *p二技二 四技四>二技二 四技四>二技二 差异情形
    194
    三,就读学院
    不同学院的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及整体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单因子变异 数分析,结果如表 4.3.3 所示.
    表 4.3.3 不同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各层面及整体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表
    压力层面 家庭
    学院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人数(N) 199 29 155 237 60 69 49 26 58 77 959 198 29 155 237 60 70 49 28 59 77 962 200 29 154 237 59 70 48 28 59 77 961
    平均数(M) 2.56 2.36 2.56 2.58 2.71 2.37 2.68 2.63 2.44 2.59 2.56 2.56 2.33 2.52 2.37 2.68 2.44 2.39 2.74 2.39 2.178 2.455 2.825 2.638 2.768 2.74 2.83 2.80 2.701 2.86 2.64 2.48 2.74
    经济
    人际交友
    标准差 (SD) 0.91 0.76 0.87 0.93 0.90 1.00 1.03 1.00 0.76 0.93 0.91 1.03 1.10 0.96 0.95 1.04 1.05 0.94 0.84 1.07 0.96 1.00 1.01 1.26 0.95 1.03 1.07 1.15 1.11 1.07 1.03 0.96 1.03
    195
    表 4.3.3 不同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各层面及整体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表 (续)
    压力层面 自我
    学院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人数(N) 199 29 155 237 60 70 49 28 59 77 963 200 29 154 237 59 69 49 28 59 77 961 201 29 155 240 58 71 51 30 59 77 971
    平均数(M) 2.98 2.68 2.98 2.92 3.10 2.83 2.68 2.77 3.05 2.51 2.90 2.87 2.41 2.66 2.75 2.90 2.66 2.71 2.45 3.02 2.25 2.72 3.23 3.26 3.29 3.23 3.47 3.08 3.15 3.43 3.03 2.97 3.21
    学业
    未来就业
    标准差 (SD) 0.86 0.79 0.76 0.88 0.73 0.91 0.77 0.59 0.89 0.83 0.84 0.93 0.81 0.89 0.87 0.86 1.00 0.86 1.02 0.97 0.90 0.92 1.03 1.14 1.00 1.04 0.86 1.12 1.00 0.83 0.97 1.02 1.02
    196
    此分析是以不同学院作为自变项,压力感受的各因素层面为依变项来进行 探讨.结果发现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自我方面(F=3.55,p<.05)与学业方面(F=4.71, p<.05) 上有达显著差异,接著做 Scheffe'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其他学院之学 生在自我压力感受上之程度明显的低於工,商,农等学院之学生;而在学业压 力其他学院对於学业压力感受最小,其次为民生学院与农学院,感受最大的为 艺术设计,人文社会,环境,管理,工,商,药理学院之学生.表 4.3.4 为不同 学院的学生在压力感受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之结果,及针对显著水准之各变项进 行之 Scheffe'事后比较结果.
    表 4.3.4 不同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及整体层面之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摘要表
    压力 层面 家庭
    经济
    人际 交友 自我
    学业
    未来 就业 *p(10)
    4.71*
    0.00 (9)>(10)
    1.53
    0.10
    197
    本节小结: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目前科技大学的学生所面临最大的压力,以学业方面 最多,其次为未来就业方面;在性别方面,女生在自我方面(t=3.23,p<.05)与未 来就业方面(t=4.71,p<.05)的压力大於男生 这与 Poltavski & Ferraro(2003) Misra, , , Mckean, West, & Russo(2000)的调查研究相符;在就读学制方面,则在经济方面 (t=2.89,p<.05) ,人际交友方面(t=2.53,p<.05),自我方面(t=2.93,p<.05)压力感受 四技四的学生大於二技二的学生;在就读学院方面,在自我方面(F=3.55,p<.05) 压力感受上,以商学院的感受程度最高,而在学业方面(F=4.71,p<.05)压力感受 上,也是以药理学院的感受程度最高.
    198
    贰,不同背景变项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之差异分析
    本部分旨在探讨科技大学学生之个人因素之背景变项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 应策略的差异;为了解其差异情形,乃各以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为依变项, 分别以科技大学学生个人背景为自变项,进行 t 考验或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以了解 不同背景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的差异情形.
    一,性别
    由表 4.3.5 中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上各层面之平均数,标准 差,t 考验与 p 值.由平均数来看,男性在延宕逃避的得分最低(M=2.30),在接 受及自我调适的得分最高(M=3.21);而女性在延宕逃避的得分最低(M=2.14),在 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得分最高(M=3.24).由 t 值可以得知,男性和女性在寻求支持 (t=2.70,p<.05),延宕逃避(t=3.40,p<.05)上有显著的差异存在,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4.3.5 压力因应策略 层面 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 接受及自我调适 *p女 男>女 差异情 形
    二,就读学制
    由表 4.3.6 中显示不同学制的学生在压力感受上各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 t 考验与 p 值.由平均数来看,四技四的学生在延宕逃避的得分最低(M=2.25), 在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得分最高(M=3.23);而二技二的学生在在延宕逃避的得分 最低(M=2.11),在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得分最高(M=3.22).由 t 值可以得知,四技
    199
    四和二技二的学生在寻求支持(t=2.16,p<.05),延宕逃避(t=2.94,p=0.00)上有显著 的差异存在,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4.3.6 压力因应 学制 策略层面 解决问题 四技四 二技二 寻求支持 四技四 二技二 延宕逃避 四技四 二技二 接受及 四技四 自我调适 二技二 *p二技二
    差异情形
    四技四>二技二
    三,就读学院
    不同学院的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及整体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单 因子变异数分析,结果如表 4.3.7 所示.
    表 4.3.7 不同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各层面及整体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表
    压力因应策略层面 解决问题
    学院 (1)工学院 (2)民生学院 (3)人文社会学院 (4)管理学院 (5)商学院 (6)艺术设计学院 (7)环境学院 (8)农学院 (9)药理学院 (10)其他学院 总和
    人数(N) 202 29 156 241 60 72 51 30 59 77 977
    平均数(M) 3.13 3.05 3.14 2.98 3.16 3.00 3.10 3.37 3.02 2.91 3.07
    标准差(SD) 0.68 0.67 0.59 0.58 0.58 0.72 0.70 0.51 0.61 0.64 0.63
    200
    表 4.3.7 不同学院科技大学学生在压力因应策略各层面及整体层面之平均数,标准差摘要(续)
    压力因应策略层面 寻求支持
    学院 人数(N) 平均数(M) 标准差(SD) (1)工学院 202 2.52 0.74 (2)民生学院 29 2.41 0.62 (3)人文社会学院 155 2.41 0.70 (4)管理学院 240 2.30 0.65 (5)商学院 60 2.38 0.72 (6)艺术设计学院 71 2.62 0.85 (7)环境学院 51 2.50 0.85 (8)农学院 30 2.67 0.74 (9)药理学院 59 2.52 0.82 (10)其他学院 77 2.32 0.71 总和 974 2.43 0.73 延宕逃避 (1)工学院 202 2.29 0.73 (2)民生学院 29 2.05 0.47 (3)人文社会学院 156 2.14 0.66 (4)管理学院 240 2.18 0.63 (5)商学院 60 2.12 0.74 (6)艺术设计学院 71 2.26 0.68 (7)环境学院 51 2.39 0.83 (8)农学院 30 2.43 0.69 (9)药理学院 59 2.20 0.80 (10)其他学院 77 2.07 0.71 总和 975 2.20 0.70 198 3.26 0.72 接受及自我调适 (1)工学院 28 3.42 0.59 (2)民生学院 155 3.27 0.64 (3)人文社会学院 239 3.18 0.71 (4)管理学院 60 3.42 0.64 (5)商学院 71 3.24 0.85 (6)艺术设计学院 49 3.30 0.77 (7)环境学院 30 3.08 0.68 (8)农学院 59 3.23 0.86 (9)药理学院 72 2.99 0.69 (10)其他学院 961 3.23 0.72 总和 此分析是以不同学院作为自变项,压力感受的各因素层面为依变项来进行 探讨.结果发现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解决问题(F=2.58,p<.05),寻求支持(F=0.01, p<.05),接受及自我调适(F=0.03,p(10) 2.53* 0.01 (8)>(4) 1.85 0.06 事后比较
    离均差平 压力因应策 变异来源 (SOURCE) 方和(SS) 略各层面 解决问题 组间 9.14 组内 380.39 总和 389.53 寻求支持 组间 11.95 组内 506.03 总和 517.99 延宕逃避 组间 7.98 组内 463.39 总和 471.37 接受及自我 组间 9.38 调适 组内 484.40 总和 493.77 *p(10) (5)>(10)
    202
    本节小结: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目前科技大学的学生面临压力使用最多的因应策略为 接受与自我调适,其次为解决问题;在性别方面,当面临压力时,男生使用寻 求 支 持 (t=2.70,p<.05) 与 逃 避 延 宕 (t=3.40,p<.05) 的 因 应 策 略 多 於 女 生 , 这 与 Hussong(2003)调查 83 位大学生,当有压力产生时,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多 采取消极的因应方式相符;在就读学制方面,则是四技四的学生使用寻求支持 (t=2.16,p<.05)与延宕逃避(t=2.94,p<.05)的因应策略多於二技二的学生;在就读学 院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因应策略上,以农学院的问卷谈答者使用的最多,在寻 求支持的因应策略上,以农学院的问卷谈答者使用的最多,在接受及自我调适 的因应策略上,以民生学院与商学院的问卷谈答者使用的最多,在国外的文献, 以 Steele, Lauder, Caperchione, & Anastasi(2005)研究护理科系大学生,发现当面 对临床照顾,人际关系和财政等方面困难,可藉由有效的管理经验,如支持网 络,按先后顺序处理,积极期望和态度来因应,与本研究的农学院,民生学院, 商学院学生研究结果不同.
    203
    第四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相关分析
    本节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系将科技大学生「压力」各方面与「因应策略」各 方面之相关,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统计法,求得其相关情形.
    壹,压力相关分析
    兹以皮尔逊积差相关来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之相关情形,结果发 现不论在各方面的压力感受上,皆达显著水准(p<.05),如表 4.4.1 所示. 表 4.4.1 压力各 层面 家庭 经济 人际 交友 自我 学业 未来 就业 整体 *p<.05 1.科技大学学生家庭方面与经济方面相关性(r=.48) 2.科技大学学生经济方面与人际交友方面相关性(r=.52) 3.科技大学学生人际交友方面与自我方面相关性(r=.58) 4.科技大学学生自我方面与学业方面相关性(r=.54) 5.科技大学学生学业方面与未来就业方面相关性(r=.47) 6.科技大学学生未来就业方面与家庭方面相关性(r=.29) 家庭 1.00 0.48* (0.00) 0.57* (0.00) 0.45* (0.00) 0.42* (0.00) 0.29* (0.00) 0.72* (0.00)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之相关分析 人际 交友 0.57* (0.00) 0.52* (0.00) 1.00 0.58* (0.00) 0.51* (0.00) 0.35* (0.00) 0.80* (0.00) 自我 0.45* (0.00) 0.49* (0.00) 0.58* (0.00) 1.00 0.54* (0.00) 0.53* (0.00) 0.80* (0.00) 学业 0.42* (0.00) 0.40* (0.00) 0.51* (0.00) 0.54* (0.00) 1.00 0.47* (0.00) 0.74* (0.00) 未来 就业 0.29* (0.00) 0.33* (0.00) 0.35* (0.00) 0.53* (0.00) 0.47* (0.00) 1.00 0.67* (0.00) 整体 0.72* (0.00) 0.73* (0.00) 0.80* (0.00) 0.79* (0.00) 0.20* (0.00) 0.21* (0.00) 0.30* (0.00)
    经济 0.48* (0.00) 1.00 0.52* (0.00) 0.49* (0.00) 0.40* (0.00) 0.33* (0.00) 0.73* (0.00)
    204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相关分析
    兹以皮尔逊积差相关来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各层面之相关情 形,结果发现不论在各方面的压力因应策略上,皆达显著水准(p<.05),如表 4.4.2 所示. 表 4.4.2 压力因应策略 各层面 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 接受及 自我调适 整体 *p<.05 1.科技大学学生解决问题与寻求支持相关性(r=.38) 2.科技大学学生寻求支持与延宕逃避相关性(r=.35) 3.科技大学学生延冗逃避与接受及自我调适相关性(r=.11) 4.科技大学学生接受及自我调适与解决问题相关性(r=.55) 解决问题 1.00 0.38* (0.00) 0.22* (0.00) 0.55* (0.00) 0.75* (0.00)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之相关分析 寻求支持 0.38* (0.00) 1.00 0.35* (0.00) 0.29* (0.00) 0.74* (0.00) 延宕逃避 0.22* (0.00) 0.35* (0.00) 1.00 0.11* (0.00) 0.61* (0.00) 接受及 自我调适 0.55* (0.00) 0.29* (0.00) 0.11* (0.00) 1.00 0.70* (0.00) 整体 0.75* (0.00) 0.74* (0.00) 0.61* (0.00) 0.70* (0.00) 1.00
    205
    叁,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相关分析
    兹以皮尔逊积差相关来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之相关情形,结果发现 压力感受与压力因应方面,均有达显著水准(p<.05),如表 4.4.3 所示. 表 4.4.3 相关 变项 家庭 经济 人际 交友 自我 学业 未来 就业 整体 压力 *p<.05 解决问题 0.19* (0.00) 0.23* (0.00) 0.23* (0.00) 0.25* (0.00) 0.20* (0.00) 0.21* (0.00) 0.30* (0.00)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之相关分析 寻求支持 0.19* (0.00) 0.24* (0.00) 0.24* (0.00) 0.20* (0.00) 0.16* (0.00) 0.08* (0.02) 0.25* (0.00) 延宕逃避 0.32* (0.00) 0.37* (0.00) 0.38* (0.00) 0.38* (0.00) 0.45* (0.00) 0.26* (0.00) 0.48* (0.00) 接受及 自我调适 0.13* (0.00) 0.17* (0.00) 0.18* (0.00) 0.23* (0.00) 0.13* (0.00) 0.23* (0.00) 0.24* (0.00) 整体 因应策略 0.30* (0.00) 0.37* (0.00) 0.37* (0.00) 0.38* (0.00) 0.34* (0.00) 0.28* (0.00) 0.46* (0.00)
    (一)「家庭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 , , 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32) 相关为最高. (二)「经济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 , , 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37) 相关为最高. , , , (三)「人际交友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 适」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 =.38) 相关为最高. (四)「自我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 , , 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38)
    206
    相关为最高. (五)「学业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 , , 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45) 相关为最高. (六)「未来就业方面」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 , , , 适」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整体因应策 略(r=.26)相关为最高. (七)「整体压力」与「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 , , , 等四个层面之压力及「整体因应策略」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延宕逃避(r=.48) 相关为最高.
    本节小结:
    由以上的结果可以发现,压力感受与压力因应策略均呈显著正相关,表示 不论是何种的压力,科技大学学生均会采用各种不同的压力因应策略来解决, 这与 Twamley, Hami & Stein(2004),Kim & Seidlitz(2002),Iwanage, Yokoyama, & Seiwa (2004),林真平(2001),Wolff, Crosby, Roberts, & Wittrock(2000) ,Karademas & Kalantzi-Azizi(2004),Vollrath & Torgersen(2000),Misra & Castillo(2004), Hussong (2003),Armeli, Carney, Tennen, Afflect, & O'Neil(2000),Graham(2002) 等的调查研究相符,大学生面对压力,会采用积极或消极的因应策略.由此可 知,虽目前学生有学业,经济,未来就业上的压力,但也都可以面对解决,或 是利用自我调适或是寻求支持等方式来减轻所面临到的压力,这对科技大学学 生的心理方面也具有正面的意义.
    207
    第五节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回归分析
    本节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系将: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作为效标变项, 以「因应策略」的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作为预测变 项来进行回归分析,以了解当学生感受压力时,多使用何种压力因应策略.
    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解决问题因应策略之预测分析
    各项预测变项对因应策略之解决问题的预测作用,经多元回归分析,如表 4.5.1 中可以得知,利用感受压力作为效标变项对解决问题因应策略进行回归分 析,R2 为 0.09(F=14.61,p<.05)达显著水准,而在感受压力效标变项中,以经济 压力(t=2.42,p<.05),其次为就业压力(t=2.18,p<.05)与自我压力(t=2.00,p<.05),表 示当出现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与自我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解决问题 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在压力因应策略之科技大学学生压 力「经济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 「自我方面」的变项达到显著水准,其 β 系 , , 数为正值,显示「经济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 「自我方面」三个变项对压力 , , 因应策略之解决问题,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投入变项的整体预测力为 0.09, 即预测的总变异量为 9%. 表 4.5.1 多元回归系数(R) 0.29 投入变项(X) 家庭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交友压力 自我压力 学业压力 未来就业压力 *p<.05 解决问题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之参数估计摘要表 决定系数(R2) 0.09 F值 14.61* t 1.02 2.42* 1.38 2.00 0.56 2.18 Sig. 0.00 Sig. 0.31 0.02 0.17 0.05 0.58 0.03
    标准化回归系数(β) 0.04 0.09 0.06 0.09 0.02 0.08
    208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寻求支持因应策略之预测分析
    各项预测变项对因应策略之寻求支持的预测作用,经多元回归分析,如表 4.5.2 中可得知,利用感受压力作为效标变项对解决问题因应策略进行回归分 析,R2 为 0.080 (F=13.60, p<.05)达显著水准,而在感受压力效标变项中,以经 济方面 (t=3.59, p<.05),其次为人际交友方面(t=2.60,p<.05),表示当出现经济方 面,人际交友方面出现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寻求支持的压力因应模 式来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在压力因应策略之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经济方 面」 「人际交友方面」的变项达到显著水准,其 β 系数为正值,显示「经济方 , 面」 「人际交友方面」二个变项对压力因应策略之解决问题,具有正向的预测 , 作用.而投入变项的整体预测力为 0.08,即预测的总变异量为 8%. 表 4.5.2 多元回归系数(R) 0.28 投入变项(X) 家庭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交友压力 自我压力 学业压力 未来就业压力 *p<.05 寻求支持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之参数估计摘要表 决定系数(R2) 0.08 F值 13.60* t 0.99 3.59* 2.60* 1.70 0.29 -1.73 Sig. 0.00 Sig. 0.33 0.00 0.01 0.09 0.77 0.08
    标准化回归系数(β) 0.04 0.14 0.12 0.08 0.01 -0.07
    209
    叁,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延宕逃避因应策略之预测分析
    各项预测变项对因应策略之延宕逃避的预测作用,经多元回归分析,如表 4.5.3 中可以得知,利用感受压力作为效标变项对解决问题压力因应策略进行回 归分析,R2 为 0.261 (F=55.26, p<.05)达显著水准,而在感受压力效标变项中, 以学业方面(t=7.68,p<.05) 其次为经济方面(t=4.44,p<.05) 自我方面(t=2.40,p<.05) , , 与人际交友方面(t=2.28,p<.05),表示当出现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自我压力, 人际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延宕逃避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所面 临的压力.在压力因应策略之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学业方面」「经济方面」「自 , , 我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的变项达到显著水准,其 β 系数为正值,显示「学 , 业方面」 「经济方面」 「自我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四个变项对压力因应策 , , , 略之解决问题,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投入变项的整体预测力为 0.26,即预 测的总变异量为 26%. 表 4.5.3 延宕逃避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之参数估计摘要表 决定系数(R2) 0.26 F值 55.26* t 0.74 4.44* 2.28* 2.40* 7.68* -0.08 Sig. 0.00 Sig. 0.46 0.00 0.02 0.02 0.00 0.94
    多元回归系数(R) 0.51 投入变项(X) 家庭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交友压力 自我压力 学业压力 未来就业压力 *p<.05
    标准化回归系数(β) 0.03 0.16 0.09 0.10 0.28 -0.00
    210
    肆,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接受及自我调适因应策略 之预测分析
    各项预测变项对因应策略之自我调的预测作用 经多元回归分析, , 如表 4.5.4 中可以得知,利用感受压力作为效标变项对解决问题压力因应策略进行回归分 析,R2 为 0. 07 (F=12.14, p<.05)达显著水准,而在感受压力效标变项中,以就业 压力(t=4.18, p<.05),其次为自我压力(t=2.44,p<.05),表示当出现就业压力与自 我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 所面临的压力.在压力因应策略之科技大学学生压力「未来就业方面」 「自我 , 方面」的变项达到显著水准,其 β 系数为正值,显示「未来就业方面」 「自我 , 方面」二个变项对压力因应策略之解决问题,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投入变 项的整体预测力为 0.07,即预测的总变异量为 7%. 表 4.5.4 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之参数估计摘要表 决定系数(R2) 0.07 标准化回归系数(β) -0.00 0.06 0.06 0.11 -0.07 0.16 F值 12.14* t -0.02 1.46 1.37 2.44* -1.60 4.18* Sig. 0.00 Sig. 0.98 0.14 0.17 0.02 0.11 0.00
    多元回归系数(R) 0.27 投入变项(X) 家庭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交友压力 自我压力 学业压力 未来就业压力 *p<.05
    211
    本节小结:
    以回归方式来探讨压力与因应策略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出现经济压力,未 来就业压力与自我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解决问题(F=14.61)的压力因 应模式来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当出现经济压力,人际交友压力时,科技大 学学生较会使用寻求支持(F=13.60)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 这与 Steel, Lauder, Caperchion, & Anastasi(2005),Ravindran, Matheson, Griffiths, Merali, & Anisman(2002),SMU 谘询测验中心於 2005 年提出面对压力时察觉本 身的支持系统等的调查研究相符;当出现学业压力,经济压力,自我压力,人 际交友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延宕逃避(F=55.26)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 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 这与 Twamley, Hami, & Stein (2004) Wolff, Crosby, Roberts, , , & Wittrock(2000),Hussong(2003)等的调查研究相符;当出现未来就业压力与自 我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较会使用接受及自我调适(F=12.14)的压力因应模式来 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
    212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方式之现况,以性别,就 读学制,就读学院为背景变项,以生活压力受度,学校支持系统为自变项,分 别探讨其与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之差异情形,再分析科技大学学生压 力与因应策略整体层面之相关情形,进而提出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 之建议.本研究主要系以「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 , 策略量表」为测量工具,以南部地区 10 所科技大学学生共 982 人为研究样本, 再根据受试者在问卷上之得分情形来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 t考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等,以考验本研究的假设.本章主要归 纳研究结果,并提出建议,以供科技大学未来研究之参考.
    第一节 结论
    本节根据第四章的资料分析与讨论的结果,仅就研究主题综合归纳研究发现:
    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现况
    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的六个方面中,以「未来就业方面」的压力最大,其 余依次为「自我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 「学业方面」 「家庭方面」与「经济 , , , 方面」 .
    贰,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现况
    在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的四个方面中,最常采用的因应策略为「接 受及自我调适」 ,其余依次为「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与「延宕逃避」 , .
    213
    叁,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有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南部地区不同背景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之影响因素以「性别,就读 学制,就读学院」压力感受上有显著差异.兹简要说明如下: 一,以性别而言:女生在「自我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两方面的压力大 , 於男生. 二,以就读学制而言:四技四年级学生在「经济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 , , 「自我方面」 「整体压力方面」四方面的压力大於二技二年级的学生. , 三,以就读学院而言:商学院的学生在「自我方面」的压力大於其他学院 的学生;药理学院的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压力大於其他学院的学生. 在感受压力的差异方面,女生在自我压力与未来就业压力上的感受程度较 男生来的高,推测可能原因是女生本对自身的身体形象较为重视,故对於自我 期许较高,故对自我的压力感受程度较大.另外在未来就业压力方面,因应届 毕业之男生,除了继续升学之外,必须尽国民义务服兵役,不会立即投入就业 市场,故就业压力并不是立即就感觉到,和女性问卷填答者成为一个强烈的对 比.在不同学院的学生方面,我们发现在面对自我业压力时,商学院的学生所 感受到的压力较其他学院的学生高,而在面对学业压力时,药理学院的学生所 感受到的压力较其他学院的学生高.
    肆,不同背景变项的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有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南部地区不同背景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之影响因素以「性 别,就读学制,就读学院」在压力因应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兹简要说明如下: 一,以性别而言:女生在「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所使用的因应策略大 , 於男生. 二,以就读学制而言:四技四年级学生在「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所使 ,
    214
    用的因应策略大於二技二年级的学生. 三,以就读学院而言:农学院的学生在「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 「整体 , , 因应策略」的因应策略大於其他学院的学生;民生学院及商学院的学生在「接 受及自我调适」的因应策略大於其他学院的学生. 在压力因应策略的差异方面,当面临压力时,男生较会将问题搁在一旁, 或是利用逃避面对面临到的压力.四技四年级的学生较二技二年级的学生多使 用寻求支持或延宕逃避的因应策略.农学院的学生较其他学院的学生多使用解 决问题,寻求支持的因应策略;而民生学院及商学院的学生较其他学院的学生 多使用接受及自我调适的因应策略.
    伍,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应策略有显著相关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共分为六个面向,分别为「家庭方面」「经济方面」「人 , , 际交友方面」「自我方面」「学业方面」「未来就业方面」 , , , ;压力因应方面共分 为四个面向,分别为「解决问题」 「寻求支持」 「延宕逃避」 「接受及自我调 , , , 适」等,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兹简要说明如下: 一,就整体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整体因应策略而言,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因 应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且达.05 的显著水准. 二,就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各层面与因应策略各层面而言,亦均达显著正相关, 其中以「延宕逃避」之相关系数最高;以「接受及自我调适」之相关系数最低.
    215
    陆,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对因应策略具有预测力
    另外在压力类型与因应策略的探讨上,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各方面变项 对压力之预测作用,随著不同的效标变项而有不同的预测力,兹简要说明如下: 一,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中「经济方面」 ,对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之「解决 问题」「寻求支持」「延宕逃避」等三个方面与「整体因应策略」 , , ,均有主要预 测力. 二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中「人际交友方面」 ,对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之「寻 求支持」 「延宕逃避」等二个方面,有主要预测力. , 三,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中「自我方面」 ,对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之「解决 问题」「延宕逃避」「接受及自我调适」等三个方面与「整体因应策略」 , , ,均有 主要预测力. 四,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中「学业方面」 ,对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之「 「延 宕逃避」 ,有主要预测力. 五,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中 「未来就业方面」 ,对科技大学学生因应策略之 「解 决问题」 「接受及自我调适」等二个方面,有主要预测力. , 当出现学业压力时,科技大学学生往往会采用旷课或休学等逃避的模式来 解除自身压力.而在面临未来就业压力时,诚如之前所谈到的,就业压力属於 一种未来的不确定之压力,故问卷填答者多会使用解决问题,接受及自我调适 的压力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所面临的压力.而出现人际交友压力时,就常会寻 求身边朋友或师长等支持,或使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所面临到的压力.
    216
    第二节 建议
    本节主要是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再加上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提出 本研究对科技大学学生压力感受与因应策略与后续研究的建议,以提供给目前 学校心理卫生等第一线与其他相关人员实务上的建议.对於后续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议:
    壹,对学校的建议
    一,针对压力与因应策略之议题进行更多学术性的研究与探讨
    压力对现代人情绪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被学者所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 主题;随著文明的脚步越开化,压力对现代人来说就像是一种疾病,故目前也 有许多理论均在开始发展,但仍有在这块领域中仍有许多未知的范畴,故本研 究以科技大学为对象,了解目前科技大学学生最重大的压力来源与所习惯采取 因应压力的策略为何,以 Erikson 的理论来说,在此阶段介入并提供适当的压力 管理策略,可减低科技大学阶段的学生由压力所带来的冲击.
    二,应尽早发现学生压力情绪,给予适当的支持关怀与辅导
    本研究发现:虽然寻求学校持系统的学生比例上较少,但在压力舒缓上多 有成效.针对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情绪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怀,加强学生 心理辅导的工作,以期尽早发现有压力情绪的学生.此外,学校可藉由相关情 绪检视量表来发现个案,关怀学生之生理状况,并提供谘商辅导服务,以预防 身心问题严重发展,必要时予以转介或治疗.
    三,将生涯发展议题融入各系所之课程与教学中
    本研究发现:科技大学学生所面临较大的压力,是未来就业方面(M=3.21). 建议学校应计对学生未来就业之议题深入设计具弹性的生涯教育课程,此课程 应同时注重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之内涵,并融入所学科系中.
    217
    四,在通识课程中开设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相关课程
    本研究发现:寻求协助之后获得最大的压力纾缓成效为对毕业后的升学或 就业较有信心.而检视目前各科技大学所开设之课程,其中与压力与因应策略 相关议题的课程宣传不足,有鉴於生活压力在各年龄层普遍增高,身心健康寻 求,管理能力成为现代人生活,就业的必备知能,因此应在各大学的通识课程 中规划相关之课程,提供科技大学学生修习的机会,以助其了解健康身心的意 义,学习管理压力产生的问题,并正视可出现的压力状况,涵养必备的生活素 养与能力.
    五,重视学生之学习压力问题
    本研究发现:不同背景变项之差异分析,科技大学学生所面临最大的压力, 以学业方面最多.建议学校应重视学生学习困扰之问题,找出学生学业困难之 原因,并运用策略进而提升学习效能;同时,相关单位应定期举办学生生活压 力之辅导课程,强化学生的自我心理建设,教导学生放松的方法,辅以实际演 练及压力管理技巧等.希望学生认识自己的压力,和学习管理压力,并寻求朋 友的支援,相关老师,教授给予学生定期课业辅导,关怀表现较差的学生,以 降低课业学习的困扰.
    贰,对科技大学学生的建议
    一,注重生理,心理的健康,平日即作好情绪管理,培养乐观积极 的人生
    科技大学学生应重视生理,心理的健康,随时检视自我情绪,勿让压力情 绪上身而演变成身体不适或忧郁情绪.同时,建议科技大学学生应了解,接纳 并肯定自我,以正面态度与朋友相处,学习表达情绪,且试著处理好自己的情 绪,作好情绪管理以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乐观的人生.此外,在学习过 程中能培养出面对挫折,失败,有愈挫愈勇的精神.一旦发生压力情绪,应选
    218
    择适当管道纾缓情绪,审视并了解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不以压抑为控 制情绪的唯一途径;换个角度看事情,从改变想法开始,科技大学学生的压力 情绪是可以自我管理.
    二,增进压力因应的能力并学习如何主动求助
    相较於一般大学对压力议题所做的努力与加强,科技大学学生本身也应该 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积极地经由各种管道学习压力因应的方法,以正面的加 强来转化自己适应能力不良,所引起的焦虑感与挫感; 另一方面也需更加极地 学习其情绪管理的能力,时时密切观察注意自己的情绪状况,并建立一套情绪 管理模式,如果发现自己有压力产生时,试著用正向的解析看待其生成原因, 并主动寻求解决之道,也能在适当地时机,寻求重要他人或专业机构的支持与 协助.
    三,善用家庭支持,纾解压力情绪
    本研究发现:科技大学学生出现压力时,在性别方面,男生较女生较会使 用寻求支持的因应模式来减轻自身面临的压力.这意谓著在面对压力的过程 中,只要有足够的家庭支持,则无论其压力调适能力如何,都能有效地面对压 力来源,不致造成过高之压力情绪.因此,强化科技大学学生对於家庭支持的 认知;家庭成员对於科技大学学生本身的兴趣,专长,能力应该有所了解,才 能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准,避免因过度的要求带给科技大学学生压力.
    219
    叁,对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一,就研究对象方面
    由於本研究限於时间与成本的关系,仅以南部地区科技大学应届毕业学生 为主,且在推论上有所限制;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克服上述之限制,可以以全国 之科技大学学生或不同之国别之大学生加以讨论,并透过扩大样本数的方式, 建立更具代表性与稳定性的常模.
    二,就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所得资料可作为后续研究之参考,但在研究结果 的推论上,仍因量化资料不够深入而受到限制,建议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质 量并重」的研究方法,除了能广泛地搜集量化资料外,并藉由访谈与观察,更 多面向地了解所呈现之量化资料结果的原因与深层意义,增加研究的深度,提 升研究之价值.
    220
    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李新锵,林宜美,陈美君,陈碧玉(译)(1999).Linda B. & Jess F.著.健康心理学: 行为与健康入门.台北:心理. 林真平(2002).身心障碍大学生压力因应历程之探讨.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 学系硕士论文. 施雅薇(2003).国中生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适,社会支持与忧郁情绪之关联.国 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范秀满(2001).私立技术学院教育经费补助问题之研究.国立台北市立师范学院 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崔斐韵(2004).大学生资讯焦虑与因应方式之研究—以南部地区为例.国立高雄 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论文. 张春兴(1996).现代心理学.台北:东华. 张淑云(2001).国小教师面对九年一贯课程工作压力,因应策略与专业成长需求之 研究.国立台南师范学院教师在职进修辅导教学硕士论文. 张瑞滨(2002).我国私立技术学院经营效率之研究.中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 论文. 教育部(2004).九十三学年度技职一览表:资料查询结果.2005 年 1 月 11 日,取 自 http://www.edu.tw/edubase/new/SchBase-1.asp %C4%DD%A9% 教育部技职司(2004).93 学年度大专院校学生数.2004 年 12 月 22 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bbs/9312s tuudent.xls UNITID=137&FILEID=124227
    221
    陈永宏(2003).活泼快板与柔合慢板音乐对女大学生压力反应之影响.国立成功 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柏龄(2000).国中生生活压力,失败容忍力与忧郁倾向之关系研究.国立高雄师 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曾守志(2003).九年一贯课程实施国民中学导师工作压力与调适策略之研究.国立 彰化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曾锦泉(2003).国民中学组织变革与校长工作压力及因应策略之研究.国立彰化师 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冯观富(1992).压力.失落的危机处理.台北:心理. 黄清如(1999).大学运动员的目标取向,自觉能力与认矫评估对竞赛压力因应策略 的影响.国立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碧慧(2001).大学生依附风格,爱情关系中之压力事件困扰与因应策略之关系研 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 董伟(2004).最新调查:近 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中国青年报.2004 年 10 月 28 日,取自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EDU-c/602142.htm. 刘雪贞(2003).国民中学校长工作压力与其因应策略.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硕 士论文. 蔡文佩,余莉莉,郭重雄(2002).军校学生压力感受与其身心反应之探讨.慈济护 理杂志,1(2),6-15. 蔡秀玲,杨智馨(1999).情绪管理.台北:扬智. 蔡素美(2003).国小学童课业压力与因应策略之研究.国立嘉义大学国民教育研究 所硕士论文.
    222
    谢蕙莲(2003 年,6 月 20 日).压力好大.联合晚报,9.2003 年 10 月 26 日,取自 http://event.udn.com/w6/b419.htm 聂梦玲(2003).在职进修者工作压力与休间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研究——以国立空 中大学学生为例.佛光人文社会学院管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藩正德(译)(1995).Jerrold, S.著.压力管理.台北:心理.
    223
    英文部分
    Armeli, S., Carney, M. A., Tennen, H., Afflect, G., & O'Neil, T. P. (2000). Stress and alcohol use: A daily process examination of the stressor-vulnerabilit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 979-994. Bell, S., & Lee,C. (2002). Development of the Perceived Stress Questionnaire for Young Women.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7(2), 189-199. Brehm, B. A. (1998). Stress and staisfaction on the job. New York: Longman. Chang, E. C. (2002). Predicting suicide ideation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 Examining the role of social problem solving as a moderator and a mediat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7), 1279-1291. Chang, E. C., Rand, K. L., & Strunk, D. R. (2000). Optimism and risk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9(2), 255-263. Cohen, S., Evans, G. W., Stokols, D., & Krantz, D. S. (1986). Behavior, health, and evironmental stress. New York: Plenum Press. Collins, K. M. T., & Onwuegbuzie, A. J.(2003). Study coping and examination-taking coping strategies: The role of learning modalities among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5(5), 1021-1032. Cox, T. (1978). Stres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Dewe, P., Leiter, M., & Cox, T. (2000). Coping, health and organizations. New York: Taylot & Francis. Evans, W., & Kelly, B. (2004). Pre-registration diploma student nurses stress and coping measure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4(6), 473-482. Felsten, G. (2004). Stress reac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ed mood i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6(4), 789-800. for job
    burnout among working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s a mediator. Personality and
    224
    Gaab, J., Blattler, N., Menzi, T., Pabst, B., Stoyer, S., & Ehlert, U. (2003). Randomized 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 on cortisol responses to acute stress in healthy subject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8(6), 767-779. George, D., & Mallery, P. (2003). SPSS for Windows step by step: A simple guide and reference. 11.0 update(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Glossop, C. (2001). Student nurse attrition from pre-registraiton courses: Investigating methodological issue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1(3), 170-180. Graham, S. D. (2002).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on rehabilitation from athletic injurie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Schreyer Hono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 Ham, L. S. & Hope, D. A. (2003).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blematic drink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3(5), 729-759. Hojat, M., Gonnella, H. S., Erdmann, J. B., & Vogel, W. H. (2003). Medical students' cognitive appraisal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as related to personality, physical well-be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 longitudinal stud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5(1), 219-235. Hussong, A. M. (2003). Further refining the stress-coping model of alcohol involvement. Addictive Behaviors, 28(8), 1515-1522. Ilgen, M. A., & Hutchison, K. E. (2005). A histor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the response to stress. Journal of Affevtive Disorders, 86(2-3), 143-150.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s: Organizatonal Dyna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earch, 19(3), 5-25. Iwanaga, M., Yokoyama, H., & Seiwa H. (2004). Coping availability and stress reduction for optimistic and pessimistic individua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6(1), 11-22.
    225
    Jackson, B., Sellers, R. M., & Peterson, C. (2002).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physical ill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2(3), 567-573. Karademas, E. C., & Kalantzi-Azizi, A. (2004). The stress process,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7(5), 1033-1043. Kausar, R., & Munir, R. (2004). Pakistani adolescents' coping stress: Effect of loss of a parent and gender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7(6), 599-610. Kim, Y., & Seidlitz, L. (2002). Spirituality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djust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2(8), 1377-1390. Kipping, C. J. (2000). Stres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37(3). 207-218. Kitahara J., Yamamoto K., Ogomori K., Asano S., & Nishimura R. (2001).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coping on mental health in university students. Med. Bull. Fukuoka Univ, 28(4), 183-193. Last, L., & Fulbrook, P. (2003). Why do student nurses leave Suggestions from a Delphi study. Nurse Education Today, 23(6), 449-458. Lazarus, R. S.(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y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ow-Hill.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ee, J., Koeske, G. F., & Sales, E. (2004). Social support buffering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A study of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mong Kore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el Relations, 28(5), 399-414. Marx, B. P., & Sloan, D.M. (2003). The effects of trauma history, gender, and race on alcohol use and posttru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a college student sample. Addictive Behaviors, 28(9), 1631-1647.
    226
    Misra, R., & Castillo, L. G.. (2004). Academic str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1, 132-148. Misra, R. , Mckean, M. , West, S., & Russo, T. (2000). Academic str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arison of student and faculty perception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Retrieved June 12, 2005, From http://www.findarticales.com/p/articles /mi_m0FCR/is_2_34 Norman, T.R., & McGrath, C. (2000). Stress induced animal models of depression. Stress Med, 16, 195-197. O'Connor, T. (2003). Stress management module. Retrieved March 20,2005, from University of Dublin, Trinity College, Web site: http://www.tcd.ie/Stadent_Counslling/documents/Stress_Exercises.pdf Penley, J. A., & Tomaka, J. (2002). Associations among the Big Five, emotional response, and coping with acute str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7), 1215-1228. Pervin, L. (1983). 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 28, 233-237. Piekarska, A. (2000). School stress, teachers' abusive behaviors, and children's coping strategies.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24(11), 1443-1449. Poltavski, D., & Ferraro, F. R. (2003). Stress and illness in American and Russia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4(6), 971-982. Ravindran, A. V., Matheson, K., Griffiths, J., Merali, Z., & Anisman, H. (2002). Stress, uplift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ubtypes of depression: A conceptual frame and emerging data.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71(2), 121-130. Robert, K., & Angelo, K.(2001). Organization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27
    Ross, S. E., Niebling, B. C., & Heckert, T. M. (1999). Sources of str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3(2), 312-318. Roy, A. (2003). Coursework stres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vestigating problem solving coping, wishful thinking cop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 predictors of coursework stress. Coursework stress study. Retrieved April 13, 2005, From http://www.gerardkeegan.co.uk/tsp/arm_project_2.pdf Ryan, M. E., & Twibell, R. S. (2000). Concerns, values, coping, health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studied abr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4(4), 409-435. Selye, H. (1979). The stress concept and some of its implication. In V. Torres, J. B. & Solberg, V. S. (2001). Role of self-efficacy, stress, social integration, and family support in Latino college student persistence and health.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6(2), 53-63. Selye, H. (1983).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C. L. Cooper (Ed). Stress research: Issues for the eighties(pp.1-20).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hepard, J. D., Absi, M., Whitselt, T. L., Passey, R. B., & Lovallo, W. R. (2000). Additive pressor effects of caffeine and stress in male medical students at risk for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13(5), 475-481. Shields, N.(2001). Stress, active cop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persisting and nonpersisti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Biobehavioral Research, 6(2), 65-81. Steele, R., Lauder, W., Caperchione C., & Anastasi J. (2005).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oncern of mature access to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used to manage these adverse experience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5(7), 573-581. Stilger, V. G., Etzel, E. F., & Lantz, C. D. (2001). Life-stress sources and symptoms of collegiate student athletic trainers over the course of an academic year.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36(4), 401-407.
    228
    Stress & College Students – Counseling & Testing – SMU (2005). A guide for SMU faculty and staff: Identifying and referring the distressed student. Retrieved June 12, 2005, From http://www.smu.edu/healthcenter/cour_seling/ct_stress.asp Stress and Young People-Stress-4Health from Channel 4.(n. d.). (2005). Retrieved April 13, 2005, From http://www.channe14.com/health/microsites/0-9/4health/stress/cws_triggers.html Stress Questionnaires: Psychology at Dundee University.(2005). Retrieved March 24,2005, From http://wwww.dundee.ac.uk/psychology/experiements/sfquest.htm1/survey2005-3/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s. (2003). Student life survey: Exective summary. Alberta: C. A. University of Alberta. Swickert, R. J., Rosentreter, C. J., Hittner, J. B., & Mushrush, J. E. (2002). Extraversion, social support processes, and str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32(5), 877-891. Timmins, F., & Kaliszer, M. (2002). Aspects of nurse education programmes that frequently cause stress to nursing students – fact – finding sample survey. Nurse Education Today, 22(3), 203-211. Torres, J. B., & Solberg, V. S. (2001). Role of self-efficacy, stress, social integration, and family support in Latino college student persistence and health.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9(1), 53-63. Twamley, E. W., Hami, S., & Stein, M. B. (2004).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sychiatry Research, 126(3), 265-274.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he Counseling Center for Human Development. (2002). Coping with stress in college. Retrieved June 12, 2005, From http://isis.fastmail.usf.edu/counsel/SELF-HLP/stress.htm
    229
    Updergraff, J. A., Nucchterlein, K. H., Subotnik, K, L., Hardesty, J, P., & Mintz, J. (2000). From vulnerability to grow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J. H. Harvey, & E. D. Millr (Eds.), Loss and trauma: General and close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s, 3-28. Venura J., Nucchterlein, K. H., Sobotnik, K. L., Hardety, J. P., & Mintz, J. (2000). Life events can trigger i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early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9(3), 139-144. Vollrath, M., & Torgersen, S. (2000). Personality types and cop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9(2), 367-378. Weiner, B. (1980). Human motiv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Wolff, G.. E., Crosby, R.D., Roberts, J. A., & Wittrock, D. A. (2000). Differences in daily stress, mood, coping, and eating behavior in binge eating and nonbinge eating college women. Addictive Behaviors, 25(2), 205-216.
    230
    附 录 一 学 者 专 家 审 议 内 容 效 度 名 单
    231
    学者专家审议内容效度名单
    姓名 吴婷盈 陈仪蓉 黄培文 现职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学系 助理教授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发展系 助理教授 前任:南台科技大学休闲管理学系 助理教授 现任:南台科技大学技职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所所长 昆山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系 助理教授
    1. 2. 3.
    4.
    陈玉玲
    232
    专家 姓名
    1. 吴婷盈
    修正意见
    1.自我方面第一题改为「我常常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或 生涯规划」 . 助理教授 2.自我方面第四题改为「因为疾病或意外,觉得自己的 健康状况比不上别人」 . 3.自我方面第五题建议删除. 4.自我方面第六题改为「我自我主见不强,常受外在事 物影响而心情不定」 . 5.自我方面第八题改为「我对前途感到茫然,也不知如 何规划将来」 . 6.学业方面第一题改为「对课业不感兴趣」 . 7.学业方面第五题改为「学校大小考试让我觉得负荷不 来」 . 8.学业方面第七题应放在「未来就业方面」 . 9.学业方面第八题改为「觉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不足以应 付使用原文书的科目」 . 10.学业方面第九题改为 「觉得自己的英文程度不足以应 付英文类别的考试,譬如:全民英检或托福」 . 11.学业方面第十题应放在「人际交友方面」 . 12.学业方面第十一题建议删除. 13.解决问题方面第一题改为「我会找出问题的原因」 . 14.解决问题方面第二题改为「我会努力改变现在的困 境」 . 15.解决问题方面第三题建议删除. 16.解决问题方面第四题改为「我会由各种角度客观分 析」 . 17.解决问题方面第五题改为「要想办法赶快解决」 . 18.解决问题方面第六题建议删除. 19.延宕逃避方面第九题应放在「解决问题方面」 . 20.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三题应放在 「解决问题方面」 .
    2.
    1.寻求支持方面第三题改为「我会寻求学校的师长,谘 商辅导室,教官的帮助」 . 助理教授 2.寻求支持方面第四题建议删除. 3.寻求支持方面第五题改为「我可以从图书馆的书籍或 杂志得到相关资讯」 . 4.寻求支持方面第六题改为「我会使用电脑网路查寻相 关资料」 . . 5.寻求支持方面第九题删「我相信」 6.寻求支持方面第十题改为 「学校在经济(理财)方面有谘 陈仪蓉
    233
    询的服务」 . 7.寻求支持方面第十一题改为「从学校方面得到就业相 关资讯」 . 8.延宕逃避方面第二题改为「我很容易选择放弃而不去 解决问题」 . 9.延宕逃避方面第三题改为「我会觉得心情更烦躁,不 想去理会」 . 10.延宕逃避方面第四题建议删除. 11.延宕逃避方面第五题建议删除. 12.延宕逃避方面第六题建议删除. 13.延宕逃避方面第十题建议删除. 14.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二题建议删除. 15.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五题删 「可以解除我的压力」 . 3. 黄培文 所长 1.基本资料有其他项目者,可加注 「(请注明)____」 . 2.经济方面第八题删「担心自己」 . 3.经济方面第九题删「担心自己」 . 4.经济方面第十题删「担心」 . 5.学业方面第十一题应放在「未来就业方面」 . 6.寻求支持方面第六题改为「我常使用电脑,网路以舒 解压力」 . 7.延宕逃避方面第十题建议删除. 8.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四题改为「我会用良好的情绪 管理来调适负面情绪」 . 9.接受及自我调适方面第九题删「可以解除我的压力」 .
    4.
    1.家庭方面第三题父亲或母亲改为「父母亲」 . 2.家庭方面第六题增加「我觉得」 . 助理教授 3.家庭方面第七题我在家中与改为「我与家中」 . 4.人际交友方面第二题删「曾」 . 5.人际交友方面第五题删「我担心过」 . 6.人际交友方面第六题改为「男/女朋友可能在毕业后 感情生变」 . 7.人际交友方面第七题改为「与男/女朋友争吵」 . 8.学业方面第六题改为「班上课业竞争风气太激烈,觉 得自己跟不上同学的程度」 . 陈玉玲
    234
    附 录 二 研 究 预 试 问 卷
    235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压力因应策略之调查(预试)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本研究旨在於了解科技大学的学生对压力及因应策略的情形.您的意见非常宝贵, 而且对於本研究有相当大的帮助,敬请您依实际情形填写,问卷资料将只是作整体分 析,个人资料绝对保密,请放心填答.谢谢您的协助及帮忙! 南台科技大学技职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 指导教授:王明杰 博士 研 究 生:蔡文雅 敬上 联络方式:m92y0305@webmail.stut.edu.tw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四月 第一部分 基本资料 (请在适当的□内打 )
    1.您的性别是:□ 女


    2.您就读的学校是:□ 国立____科技大学 3.您就读的是日间部:□ 四技四年级 4.您的年次:民国___年出生 5.您的家中主要经济来源 (可复选) 其他__________ 6.家中主要经济来源者的月收入是: $30000$39999 □ $40000$49999 7.您就读的科系是:__________系

    私立____科技大学

    二技二年级

    其他:
    □ □ □ □ □ □ □ □
    父亲

    母亲

    兄弟姐妹
    □ □
    祖父母

    自给自足
    $9999 以下
    □ □ □
    $10000$19999
    $20000$29999

    $50000 以上
    工学院 商学院
    民生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学院
    □ □
    管理学院 农学院
    药理学院 □ 其他__________ 8.您曾感到生活中有压力吗 有

    没有→请跳答第 9 题
    8-1.您的压力经常困扰著您吗
    □ 经常 □ 偶尔 8-2.您主要的压力来自哪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 □ 其他__________ 8-3.您有压力产生时,曾向学校寻求帮助(如: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吗
    □ □ □
    家庭方面

    没有
    经济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

    学业方面


    236
    9.学校有没有提供压力因应策略的讲座,书籍,讲义或课程(譬如: 「如何面对分手」 , 「如何作有效的时间管理」「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百分百」等) , , 9-1.□有:每学期 9-2.□没有 9-3.□不知道→请跳答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10.您对贵校所提供的压力因应策略的措施是否感到满意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11.您觉得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帮助成效如何

    5 次以上

    35 次

    13 次

    1次
    □ □

    非常满意
    对学生有帮助

    对学生的帮助很少

    对学生没有帮助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圈选)
    1.与父母亲发生争执 2.与兄弟姐妹发生争执或冲突 3.父亲或母亲对我的管教方式不一致 4.父母亲离婚或分居 5.亲人生病或死亡 6.父母亲对我期望太高 7.我与家中长辈关系不好 8.其他建议:
    一,家庭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2 二,经济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家庭经济有困难 2.需负担自己的学费 3.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 4.需申请就学贷款以完成学业 5.需帮父母负担家中的开销或负债 6.有信用卡债需偿还 7.找不到工读机会 8.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钱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9.担心自己没争取到学校奖学金的机会 10.担心自己对理财方面没概念 11.其他建议: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123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1.与同学或朋友发生争执 2.曾被同学或朋友指责,批评 3.与男/女朋友的关系结束 4.与好朋友关系结束 5.我担心过同学或朋友或宠物生重病或去世 6.担心毕业后与交往对象感情生变 7.因与异性朋友交往,曾争吵带来负面情绪压力 8.与异性交往时,曾有第三者介入 9.与好朋友吵架,友情生变 10.其他建议:
    三,人际交友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四,自我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与生涯规划 2.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3.觉得自己的外表(相貌,身材)比不上别人 4.因疾病或意外,使健康状况变差 5.坏习惯无法改掉 6.常因外在事物,觉得心情不好 7.常烦恼自己与他人的事 8.担心自己的个人目标规划无法达到 9.其他建议: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124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1.对课业不感兴趣但还是要继续完成大学课程 2.听不懂老师所教的内容 3.作业,报告太多 4.因必修科目不及格需要重修 5.担心学校考试 6.班上课业竞争风气太激烈,觉得自己跟不上同学的程 度 7.担心毕业后考不上研究所或高普考 8.对英文翻译的科目不感兴趣,感到困难 9.担心无法通过全民英检或托福相关考试 10.因与异性朋友交往,造成课业退步 11.担心毕业后的兵役问题 12.其他建议: 1.我所读的科系就业市场并不好 2.我缺乏面试的经验及技巧,所以很可能无法有好的表 现 3.毕业后,工作市场很可能不景气 4.不确定毕业后,要升学或就业 5.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与不安全感 6.毕业对我来说就是失业 7.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可能不是我喜欢的 8.毕业后的起薪,可能没有我预期的高 9.其他建议:
    五,学业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六,未来就业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25
    第三部份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因应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一,解决问题: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有能力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压力 2.只要给我时间去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解决大部分所面 临的问题 3.预测事情时,我总是往坏处想 4.我会试著以不同角度来看待发生的事情与压力,使事 情具有较正面的意义 5.我会往好处想 6.我觉得我自己有足够的抗压性 7.其他建议: 二,寻求支持: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会求助比较信任的朋友或亲友 2.我会寻求学校的谘商辅导系统 3.我觉得学校的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对我帮助很 多 4.我会重视亲友或师长对我行为表现的反应 5.我常使用图书馆的解除压力书籍或杂志 6.我常使用电脑,网路 7.课业补习课程有助於我解决课业上的困扰 8.参加学生活动有助於我解决问题 9.我相信宗教信仰可以帮我度过一切压力困扰 10.从学校方面得到理财的谘询 11.从学校方面得到就业资讯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126
    12.其他建议:
    1
    2
    3
    4
    5
    第三部份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因应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三,延宕逃避: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习惯把问题搁在一旁,而不去解决它 2.我会选择放弃而不再努力 3.我会显得心情更烦躁,无法思考解决的方法 4.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气 5.对别人含有敌意 6.我会有自杀的念头 7.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休学是可选择的解决之道 8.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我旷课的机率也提高 9.面对课业压力困扰时,我想退选某些科目 10.面临到的压力困扰太复杂,我认为无法解决 11.喝酒会让我减轻压力 12.藉由药物让我减轻压力 13.其他建议: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四,接受及自我调适: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认为目前已发生的压力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2.要想办法赶快解决 3.我会参考以前处理类似压力的经验来处理自己目前压 力的状况 4.我会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来面对我因压力所产生的负 面情绪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127
    5.聆听音乐,泡澡,看电视,看电影,可以解除我的压 力 6.吃一些喜欢的食物 7.喝咖啡或喝茶 8.我做大幅度的摆动身体,手臂,腿的放松运动 9.短暂的睡眠,可以解除我的压力 10.从事户外活动(购物,逛街,短程旅游,唱歌….) 11.其他建议: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128
    第四部份 若您曾经向学校寻求过帮助(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 以下的问题,就您目前所知的情况详加叙述,谢谢您的合作!
    1.您曾经向学校寻求过帮助(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吗
    □ □
    有→请继续填答下列的第 2 题,第 3 题 没有→本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填答.
    2.您觉得目前学校(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所提供的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 需要改善的有哪些 (请不吝提供您的改善建议或宝贵意见)
    □ □ □ □
    学校提供有关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或资料太少. 改善建议: 学校对於学生压力的求助管道,宣传不足. 改善建议: 觉得学校不重视学生压力问题. 改善建议: 其他:
    3.您认为有压力产生时,向学校寻求谘询(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对您目 前在学期间的压力纾解有哪些帮助 (可复选)
    129
    □ □ □ □ □ □ □ □ □ □
    与父母,亲人间的相处获得改善 经济方面获得改善 与学校同学,朋友相处获得改善 情感关系获得改善 觉得自己现在比以前更懂得面对压力问题 学业方面获得改善 对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较有信心 生理疾病的痛苦感获得改善 没有帮助 其他:
    本问卷到此全部结束,谢谢您的填答.
    130
    附 录 三
    研 究 正 式 问 卷
    131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与压力因应策略之调查(正式)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本研究旨在於了解科技大学的学生对压力及因应策略的情形.您的意见非常宝贵, 而且对於本研究有相当大的帮助,敬请您依实际情形填写,问卷资料将只是作整体分 析,个人资料绝对保密,请放心填答.谢谢您的协助及帮忙! 南台科技大学技职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 指导教授:王明杰 博士 研 究 生:蔡文雅 敬上 联络方式:m92y0305@webmail.stut.edu.tw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五月 第一部分 基本资料 (请在适当的□内打 )
    1.您的性别是:□ 女


    2.您就读的学校是:□ 国立____科技大学 3.您就读的是日间部:□ 四技四年级 4.您的年次:民国___年出生 5.您的家中主要经济来源 (可复选)

    私立____科技大学

    二技二年级
    □ □ □ □ □ □ □
    父亲

    母亲

    兄弟姐妹

    祖父母

    自给自足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6.家中主要经济来源者的月收入是: $9999 以下

    $10000$19999

    $20000$29999
    $30000$39999

    $40000$49999

    $50000 以上
    7.您就读的科系是:__________系 工学院 商学院 药理学院
    □ □
    民生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
    □ □
    管理学院 农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学院

    其他(请注明)_______
    8.您曾感到生活中有压力吗
    132



    经常
    没有→请跳答第 9 题
    8-1.您的压力经常困扰著您吗
    □ □ □ □

    偶尔
    8-2.您主要的压力来自哪方面 家庭方面

    经济方面

    人际交友方面

    学业方面
    未来就业方面

    其他__________
    8-3.您有压力产生时,曾向学校寻求帮助(如: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吗 有

    没有
    9.学校有没有提供压力因应策略的讲座,书籍,讲义或课程(譬如: 「如何面对分 手」「如何作有效的时间管理」「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百分百」等) , , , 9-1.□有:每学期 9-2.□没有 9-3.□不知道→请跳答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10.您对贵校所提供的压力因应策略的措施是否感到满意

    5 次以上

    35 次

    13 次

    1次
    □ □
    很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

    很满意

    非常满意
    11.您觉得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帮助成效如何 对学生有帮助

    对学生的帮助很少

    对学生没有帮助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133
    一,家庭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与父母亲发生争执 2.与兄弟姐妹发生争执或冲突 3.父母亲对我的管教方式不一致 4.父母亲离婚或分居 5.亲人生病或死亡 6.我觉得父母亲对我期望太高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二,经济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家庭经济有困难 2.需负担自己的学费 3.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 4.需申请就学贷款以完成学业 5.需帮父母负担家中的开销或负债 6.没有足够的钱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134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三,人际交友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与同学或朋友发生争执 2.被同学或朋友指责,批评 3.与男/女朋友的关系结束 4.与好朋友关系结束 5.与男/女朋友争吵 6.与好朋友吵架,友情生变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四,自我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我常常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或生涯规划 2.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3.觉得自己的外表(相貌,身材)比不上别人 4.因为疾病或意外,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比不上别人 5.我自我主见不强,常受外在事物影响而心情不好 6.我对前途感到茫然,也不知如何规划将来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五,学业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对课业不感兴趣 2.听不懂老师所教的内容 3.作业,报告太多 4.因必修科目不及格需要重修 5.学校大小考试让我觉得负荷不来 6.班上课业竞争风气太激烈,觉得自己跟不上同学的程 度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135
    第二部分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现况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1.我缺乏面试的经验及技巧,所以很可能无法有好的表 现 2.毕业后,工作市场很可能不景气 3.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与不安全感 4.毕业对我来说就是失业 5.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可能不是我喜欢的 6.毕业后的起薪,可能没有我预期的高
    六,未来就业方面:我面对以下的压力时,我心情会变的沮丧,低落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第三部份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因应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一,解决问题: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会找出问题的原因 2.我会努力的改变现在的困境 3.面对课业压力困扰时,我想退选某些科目 4.我会由各种角度客观分析 5.要想办法赶快解决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5 5 5 5 5
    136
    6.我会参考以前处理类似压力的经验来处理自己目前压 力的状况
    1
    2
    3
    4
    5
    第三部份 科技大学学生压力因应策略量表
    【填答说明】请评估您自己压力因应是否与句中 所描述的一致.请由 1 至 5 给分,分数越大表示 句中所描述的情形相符合.(在适当的答案中
    完 全 不 符 合 少 部 分 符 合 部 分 符 合 大 部 分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圈选)
    二,寻求支持: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会求助比较信任的朋友或亲友 2.我会寻求学校的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的帮助 3.我可以从图书馆的书籍或杂志得到相关资讯 4.参加学生活动有助於我解决问题 5.宗教信仰可以帮我度过一切压力困扰 6.学校在经济(理财)方面有谘询的服务 三,延宕逃避: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习惯把问题搁在一旁,而不去解决它 2.我很容易选择放弃而不去解决问题 3.我会觉得心情更烦躁,不想去理会 4.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休学是可选择的解决之道 5.遇到课业方面的困扰,我旷课的机率也提高 6.喝酒会让我减轻压力 7.藉由药物让我减轻压力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四,接受及自我调适:面对压力困扰时,我会用下列方式去因应 1.我认为目前已发生的压力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2.我会用良好的情绪管理来调适负面情绪 3.聆听音乐,泡澡,看电视,看电影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137
    4.喝咖啡或喝茶 5.短暂的睡眠 6.从事户外活动(购物,逛街,短程旅游,唱歌….)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138
    第四部份 若您曾经向学校寻求过帮助(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以 下的问题,就您目前所知的情况详加叙述,谢谢您的合作!
    1.您曾经向学校寻求过帮助(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吗
    □ □
    有→请继续填答下列的第 2 题,第 3 题 没有→本问卷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填答.
    2.您觉得目前学校(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所提供的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需要 改善的有哪些 (请不吝提供您的改善建议或宝贵意见)
    □ □ □ □
    学校提供有关压力因应策略的资讯或资料太少. 改善建议: 学校对於学生压力的求助管道,宣传不足. 改善建议: 觉得学校不重视学生压力问题. 改善建议: 其他:
    3.您认为有压力产生时,向学校寻求谘询(师长,谘商辅导室,教官……),对您目前在 学期间的压力纾解有哪些帮助 (可复选)
    139
    □ □ □ □ □ □ □ □ □ □
    与父母,亲人间的相处获得改善 经济方面获得改善 与学校同学,朋友相处获得改善 情感关系获得改善 觉得自己现在比以前更懂得面对压力问题 学业方面获得改善 对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较有信心 生理疾病的痛苦感获得改善 没有帮助 其他:
    本问卷到此全部结束,谢谢您的填答
    140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学生压力应对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大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压力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