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奥运金牌榜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08-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http://www.czsx.com.cn
    关键词:
    主题:http://www.czsx.com.cn
    备注:http://www.czsx.com.cn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 中国的国际化

    徐国琦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与近代 中国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及国际化的开 端几乎同时发生.1894至1895年间的 甲午一战,中国惨败於日本之手,从 此让中国人从四千年大中国梦中觉 醒,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 国根本不是甚麼所谓 「天朝大国」 ,而
    中国近代体育的 「奥林 匹克之梦」 和几代中国 人如何利用西方体育 来改善中国的命运, 重塑国家认同及提高 在国际上的地位密不 可分.1907至1908年 中外人士提出的 「奥运 三问」 ,实际上侧重 於提高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国际生存能力.
    就在中国甲午战败,人心思变的 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於1894年在 法国问世,两年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但奥林匹克运 动最先被介绍到中国,倒不是国际奥 林匹克委员会的功劳,而是与另一个 国际组织——基督教青年会 (YMCA) 密切相关.1895年,基督教青年会首 次在中国的天津市设立分会,并大力 推广西方体育,篮球,排球等现代体 育竞技运动一一被引进中国.后来的 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成为中国 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被当代中国人 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 「奥运三问」 之所 以出现在天津,都是跟基督教青年会 天津分会密不可分的2.甚至近代几 乎所有中国的体育领袖都或多或少与 基督教青年会有关.中国之所以在 1922 年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一 员,同年王正廷之成为首位国际奥林 匹克委员会中国委员,1910年开始的 全国运动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凡此 种种,都与基督教青年会的领导及参 与密不可分.这也说明,中国的奥运
    是 「东亚病夫」 1.可以说,十九世纪 的中国人从头到脚,从z到外都出现 问题.男人头缠长辫,几百年来汲汲 於科举考试,满脑子孔孟之道,以白 面书生,四体不勤为荣,头出现了问 题,阳刚气更是欠缺.中国女人从明 清以降,以三寸金莲为美,以弱不禁 风,一步三摇为自豪,裹脚的风俗导 致近半中国人属於残疾之列.病态的 男人与残疾的女人,必然导致病态的 国家.严复,梁启超,张伯苓等先哲 开始大力鼓吹中国人要向西方学习, 根治中国人的头脚痼疾,重塑国人形 象,寻找新的国家认同.以西方为目 标的国际化进程在中国开始启动.这 一巨大思维变化,为中国人接受西方 的思想及体育理念打下良好基础.
    情结从一开始就是与其国际化进程有 关.换句话说,中国之卷入现代奥林 匹克运动归根到底是其寻求国际化的 产物.
    国人思考如何有大国作为.王正廷,董 守义,张伯苓等人打算藉申办1952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巩固大国地位,展 示中国的大国作为5.可惜,随之而 来的国共内战让这一计划胎死腹中. 1949年蒋介石政府因内战败北,
    奥林匹克运动与 85 中国的国际化
    一 百年一梦
    质言之,中国近代体育的 「奥林 匹克之梦」 和几代中国人如何利用西方 体育来改善中国的命运,重塑国家认 同及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密不可分. 1907至1908年间中外人士共同提出的 「奥运三问」 ,实际上并非z眼於中国 的体育竞技实力,而是侧重於提高中 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生存能力3.从 晚清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百年间,一根三朝共享的清晰主线就 是体育的政治化.自1895年以来,中 国人一直以西方的国家认同体系及价 值观为参照系和依归,其意欲通过参 与奥林匹克运动等各种方式加入西方 主宰的国际体系即为明证. 中国最早的关於奥林匹克运动会 的系统介绍书籍,即用 《我能比呀》 作 为标题.其编者宋如海 (基督教青年 会干事) 在介绍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 会时用 「我能比呀」 来翻译Olympiade, 可谓既传神又得体,充分反映中国人 希望被外人承认及走向世界的迫切心 态4.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林匹 克运动会更是与国际政治有关.中国 最初本无计划派运动员躬逢盛会,但 有关日本可能藉以满洲国的名义参赛 来变相使满洲国在国际社会中合法化 的消息,让许多中国人义愤填膺,并 最终促成刘长春1932年单刀赴会洛杉 矶奥运会的壮举.1945年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时得以 空前提高.一时的大国心态导致部分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9年2月号 总第一一一期
    不得不远走台湾.但中国体育的政治 化因此更为复杂,因为海峡两岸的两 个政府都宣称代表中国,谴责另一个 是伪政府.世界冷战格局让 「两个中 国」 问题更为复杂难解.国际奥林匹 克运动因为 「两个中国」 问题差点解 体.在 「汉贼不两立」 「有它无我,有 , 我无它」 的思想支配下,海峡两岸从 1949到1979年这三十年间利用国际奥 林匹克运动这一平台,展开无休无 止,无所不用其极的外交较量,让国 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无 所适从,疲於应对6.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可谓两 岸在国际冷战格局下施展政治角力的 首次较量.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最初 由於对两岸谁代表中国搞不清楚,先 是决定都不邀请与会,打算奉行鸵鸟 政策.在各方的抗议下,国际奥委会 被迫改弦易辙,邀请北京及台北双方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2008年奥运金牌榜  2008北京奥运金牌榜  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  2008北京奥运会金牌榜  2008奥运会中国金牌榜  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yi  2008年金牌榜  2008奥运会金牌榜  2008年残奥运会金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