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白娘子传奇演员表 > 致家长和老师
  • 致家长和老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8-09-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_中国调研报告网
    关键词: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
    主题:〖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
    备注:报告名称:《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 报告编号:123217 咨询电话:400-612-8668、010-60877066、010-60877067、010-60877068 网址:http://www.BaoGaoBaoGao.com/2009-02/zhongguomalingshuchanyefazhaBaoGao/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电视
    致家长和老师 在我做媒介研究的过程中,与家长,教师谈论最多的是电视的影响. 1996 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表明,98.9%的中,小学生家里有电视机. 1992 年以来的儿童调查和观察表明,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所有的媒介 中,儿童的电视接触率最高.电视是科学技术进步送给这一代人的特殊礼物. 家长,教师常常忧虑电视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比如,看了武打 片,就会产生暴力行为;读了言情故事,儿童就会早恋.所以,每当儿童中 出现不好的思想和行为时,家长或教育者就开始责备电视.这对电视是不公 平的.大量的观察和经验表明,即使儿童观看同一内容,不同的儿童受到的 影响依然是不同的.如多数儿童看了《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并 没有受到"暴力"的影响,但有的儿童看了之后,就产生了侵犯性行为. 五十多年来,西方不少学者致力于电视影响的研究.90 年代以来,我国 也对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有两 个重要并且比较一致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电视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不是即时,而是长期的影响. 电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一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 因素. 电视首先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生活的图画.在现代社会,如果儿童仅 仅以其亲身观察与体验来感知现实,那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就太有限了.在 他们还未正式被社会所承认的时候,他们在电视中看到:一个有魅力的青年 如何讨好异性;什么样的衣服是最时髦的;在社会里谁是重要的人,是什么 使他们具有重要性,重要人物是怎样行事的;社会上什么工作是吸引人的; 有钱人是怎样生活的;社会上对少数民族怎么看;我们社会中的暴徒是怎样 的,犯法的罪犯能逍遥法外吗,警察和侦探怎样行事;在目前的社会里,什 么品格使一个人受到尊重,或与之相反……电视表现的现实是零散的无规则 的,但儿童用他们的头脑将电视表现的现实构筑成一个较"完整"的世界, 从而了解了他们将要进入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电视也为儿童提供了社会规范.规范是一个群体共同理解和普遍遵循的 规则.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礼仪到成文法典都属于规范.电视节目, 尤其是儿童喜爱的娱乐片,展示了大量的社会规范,诸如没有礼貌的人是不 受欢迎的,勇敢是从事侦探,警察等职业的优良品性等等.社会角色和等级 也是规范的一种.角色规定了某类人在群体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一个突出的 例子是丈夫,妻子和子女在家庭中的不同作用:丈夫要有能力供养家庭,妻 子会做家务,子女在学校努力读书,准备将来从事较好的职业等.等级关系 表明,社会成员在某个群体中的地位不是平等的,有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有更 大的权力和威信,结果,在社会生活中,有些成员受到更多的敬重.电视中 老板与雇员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将军和士兵的关系,探长 (警长) 与普通侦探的关系,以及童话世界里国王与臣民的关系,都表现了等级.儿 童从中观察到规范,角色和等级的利害关系,由此理解了自己的地位和应遵 循的行为准则.通过电视,儿童了解到各种社会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道路, 一些为儿童所认同的人物,就自然会成为儿童社会学习的榜样.电视极大地 扩展了当代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经验. 电视影响不仅是长期的,也是与儿童青少年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态度,
    个性及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这是第二个重要结论.也就是说,电视的影响与 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态度有关.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媒介兴 趣和媒介选择,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儿童接受了或改变了某些知识,社会 观念和行为规范.换句话说,电视影响是媒介传播和儿童自身条件共同作用 的结果. 儿童自身条件包含哪些因素呢 美国,英国等国对他们的儿童进行了测 试.90 年代以后,我们也对我们的儿童进行了测试,发现至少有七个因素影 响着电视对儿童的作用.这七个因素是: 1.性别.男孩和女孩注意电视上不同的内容,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影响. 男孩比女孩更喜欢看纪实类内容 (新闻,深度报道等)和刺激性娱乐内容 (侦 探片,战争片等),女孩比男孩更喜欢看儿童戏剧,成人戏剧等内容. 2.年龄.年龄代表着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 越来越喜欢看纪实类内容,越来越少看儿童文学艺术类内容. 3.智力水平.我们将超常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媒介偏好作了一个比较,发 现超常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喜欢电视新闻节目,科学知识节目,而一般儿童比 超常儿童喜欢儿童连续剧和武打片. 4.人格特征.我们也将全国十佳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媒介偏好作了一个比 较,发现 90%的十佳儿童喜欢名人传记和知识性内容,而在一般儿童中,只 有 56%的儿童喜欢. 5.父母影响.我们的研究说明,儿童的电视欣赏口味大都受父母影响, 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父母热衷于港台连续剧,儿童也会养成同样的欣赏 兴趣. 6.儿童的家庭关系.如果儿童生长在一个相对和睦和稳定的家庭,这类 儿童就比较喜欢儿童文学内容,知识类内容等.家庭关系不好的儿童则比较 喜欢武打,战争和暴力内容等. 7.儿童的社会关系.如果儿童有比较满意的社会关系,他们一般比较喜 欢接触知识性内容,相反,他们对刺激性娱乐内容会更感兴趣. 这些结论是通过统计得出来的,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表现了儿童接触电 视的一般趋势,但它不能排除例外.我们列举的这七个因素,都是非常基本 的因素,只是想说明:电视影响其实不只是电视内容的影响,其他社会因素 也在起作用.如果一个儿童因为看《加里森敢死队》产生了暴力行为,很可 能会从他的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生活经历,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接受能力等 各方面找出原因.正是因为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包括家庭关系, 人际关系,生活经历,个性特征,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等各种因素,媒介的影 响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家长曾经问我:"我的孩子总爱看武打片,到底对 他好不好呢 "我告诉他,这个问题很复杂,要看他的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看他的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怎样的.如果他孩子的生活比较愉快和成功,出于 娱乐的需要看武打片,并且能理解武打片,能区别电视剧和现实生活,一般 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也可能是非常好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不太愉 快和成功,出于缓解焦虑的需要或是刺激情绪的需要看武打片,不能理解片 子的内容,不能区别电视剧与现实生活,那么,也可能是非常不好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媒介的影响因人而异. 如果我们能充分估计到各种因素的作用,我们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解除对 电视的戒备状态,而更注意儿童的日常表现,也更注意我们自己的日常表现.
    每个家长都希望电视对孩子只有积极的影响,而没有消极的影响.这通 过一些努力是可以做到的.这些努力包括: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它将给儿童带来一种安全感,使儿童不会依赖 电视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不会依赖电视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电视对于 孩子,只是一种提供知识,信息和娱乐的工具. ◇帮助儿童学会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目前,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自 由支配时间较少,与同伴游戏,交流的时间较少.所以,将儿童每天看电视 时间控制在 1 小时以内为宜.不能不让孩子看电视,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为看电视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学习活动,也是非常好的娱乐活动,但也不 能让孩子在所有的自由时间里都看电视.可以帮助孩子制订看电视的时间 表.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什么时间是孩子看电视的最好时间,这要根据儿 童电视节目的安排和孩子学习时间来统筹安排.鼓励孩子将安排好的时间表 画出来,挂在家里某个显眼的地方,并督促孩子自觉遵守. ◇如果孩子喜欢看成人电视剧,注意选择情节简单,比较接近现实生活 并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接近的内容.如果成人片里有表现成人社会阴暗 面的内容,如暴力,乱伦,奸杀等,或成人的焦虑,怀疑,恐惧,狭隘等, 要避免儿童观看,否则要向儿童做出解释,说明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并 且是被社会所否定的.尽量避免让年龄较小的孩子看到暴力,色情及令他们 焦虑和恐惧的内容. ◇教给孩子一些关于电视的知识,如电视节目是怎么制作的.帮助他们 提高对电视节目的理解能力和批评能力.经常与孩子讨论电视内容,鼓励他 们说出对电视节目的看法. 那么,究竟要教给孩子哪些知识 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视节目 这正是这本小册子所要回答的问题,它包括六章.第一章是电视的历程,讲 述了电视发展的历史.第二章主要说明电视与现实生活的区别.第三章和第 四章分别介绍了电视节目和电视明星.第五章谈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电视,即 电视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电视的普及给我们的教育,家庭生活带来哪些变 化.最后一章是看电视的自我管理.考虑到目前中国家庭还不可能直接收看 外国电视节目,所以我在书中列举的案例都是国产电视节目,尤其是不受地 域限制,观众数量最多的中央电视台节目.《电视》是为十几岁的孩子们写 的.如果您的孩子还没有上中学,就需要您帮助他阅读了.当然,无论孩子 大小,家长如能与孩子一起阅读,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一,电视的历程 1,"用电来看东西"——电视大事记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 "用电来看东西"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为此, 他们进行了卓越的努力.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要发明的东西叫电视. 回顾电视的发明历程,我们发现:电视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发明 的,而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几十年的劳动成果. 以下是电视发明的大事记: 1844 年,有线电报: 1844 年 5 月 24 日,美国人塞缪斯·莫尔斯用电码从华盛顿特区向马里 兰州巴尔的摩传送了一句话: "上帝究竟创造了什么 "两地之间架有铜线, 相距 20 英里,从此开始了现代通讯的新纪元. 1895 年,无线电报: 1864 年,苏格兰人马杰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波存在的 理论. 1888 年德国人海因里希·赫兹在实验室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所以, 电磁波振动的频率是以"赫兹"命名的.我们今天叫它无线电波. 意大利人古力英·马可尼自己制作了一套产生无线电波的装置,1895 年 成功地发出了无线电报,激起了人们对无线电前途的极大热情. 1906 年,无线广播: 1904 年,英国物理学家 J·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了电子管.1906 年, 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将弗莱明的二极管改进为三极管.当年圣诞之夜,行驶 在大西洋上的轮船报务员从无线广播中接收到了圣诞歌曲,这是 R·A·弗森 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发出的.电子管后来为晶体管所代替,使接收机体积更 小,性能更可靠. 1922 年底, 美国已有 500 多家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家庭收音机售出达 200 万台之多.至 1930 年,世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广播电台. 1935 年,E·A·阿姆斯特朗发明了一种不受雷电干扰的无线电广播—— 调频广播(FM),它也可用来发射电视信号. 1925 年,机械电视系统: 1925 年 10 月 2 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其发明的机械 电视机,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由此被后人称为"电视 之父".但在他以前,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为他的机械电视系统奠定了基 础.这些科学家是:发现化学元素硒的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明硒元素 光电效应的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明机械扫描罗盘以解决图像传送问题 的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夫,发明电子显像管的俄国教授鲍里斯·罗津等 等.据统计,从 1919 年到 1925 年,各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电视的发明专利 申请达 100 多项. 1927 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使用有线方式传送电 视节目,播出了当时的联邦商业部长赫伯特·胡佛的演说.1932 年,英国科 学家休恩伯格发明了电子电视摄像管. 1921 年, 年仅 15 岁的美国男孩 P· 法 T· 恩沃斯向老师展示了他的电子电视系统草图,9 年以后,他取得了电子电视 装置的专利.电子电视很快地取代了机械电视系统. 1936 年,电视台:
    1936 年 11 月 2 日,是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英国广 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我们通常把 这件事看作是电视的发端.30 年代建有电视台的还有前苏联和美国,都在 1939 年.但同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阻碍了电视的发展.战争结束 后,电视事业迅速进入繁荣时期.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波兰,意大 利,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加拿大,多米尼加,日本,菲律宾 等国纷纷在 1949~1953 年之间建立了电视台. 1954 年,彩色电视: 电子电视的第一代是黑白电视.从 20 年代至 50 年代,科学家和工程师 们致力于研究彩色电视.1954 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进入 60 年代,日本,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 前苏联,英国也开办了彩色电视.到 1991 年,全世界 169 个国家和地区中, 有 150 个建立了电视台,其中 142 个播出彩色电视,包括中国. 1958 年,中国电视: 中国的电视起步于 1958 年.5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 台试验播出电视节目.9 月 2 日正式播出.早期的电视节目非常简单,大多 数是新闻片和纪录片,所以,有些人叫这个时期为"新闻纪录片时代".电 视观众也很少,因为电视覆盖率极低,开始的覆盖面只有北京的一半,而当 时全北京只有 50 架电视机.没有人知道电视播音员是谁,在那个时代,也没 有电视明星. 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80 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使电视终 于有了飞速发展的机会.1980 年,全国有电视台 38 座,到 1990 年,则有了 509 座.1980 年,全国平均每 100 人只有 0.9 人有电视,但到 1990 年,平 均每 100 人中有 16 个人有了电视机.1995 年,电视台已达到 837 座,中国 有电视机的人将近 3 亿. 现在全国约 86. 2%的人口可看到电视. 远不象 50~ 60 年代,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1962 年,卫星和电视广播: 当用微波技术进行远距离传送时,电视播出常常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 响,所以,在 60 年代以后,各国利用通信卫星传送电视节目.1962 年 7 月 10 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电星一号",将电视节目传送到 大西洋彼岸. 1964 年国际卫星通信组织成立,于 4 月 6 日发射了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 卫星"国际通信卫星 1 号",为北美和欧洲之间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一些专 家指出,"国际通信卫星 1 号"标志着世界正式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电视通过卫 星转播了登月实况,全世界大约有 47 个国家和地区的 7. 亿人观看了这次 23 卫星电视实况转播,但其中不包括我们中国. 从 1984 年起,我国也开始发射卫星,或租用国外卫星提高电视覆盖率. 到 1990 年,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由国内卫星传送,教育电视台一,二套 节目由租用的国际通信卫星传送.同年 4 月,中国还替亚洲通信卫星公司发 射了"亚洲一号"卫星. 1992 年 10 月 1 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通过"亚 洲一号"卫星正式播出,节目可传送到港澳台地区.1996 年,全国除中央电 视台外,有 17 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上了卫星. 今天,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对此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我们简直无法
    想象那时的一项发明给人们带来的震动,惊讶和狂喜.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当地的一家报纸写道:"相隔数百英里的人,可以立即互相交谈,这种石破 天惊的大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简直就不能相信."当时,许多人围住办 公室,他们保证"不出声,不拥挤,不在乎是否看得懂,只想看一眼,然后 告诉别人说他们看过电报机了".1858 年,当大西洋海底电缆连通了美国与 欧洲时,纽约竟爆发了盛大的庆祝游行,出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时,演员为庆祝电视诞生 唱出一首《电视之歌》: 这奇妙神秘的光束, 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这里的声音和图像从空间传向你, 带给你一片惊喜和新奇…… 人们普遍相信,电报,广播的发明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世界. 正如莫尔斯所预言的那样, "不久以后,这个国家的地表上,将布满 '神经', 用闪电的速度传输各地发生的事情,整个国家的人仿佛近如毗邻". 走过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机械电视系统,电子电视,彩色 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历程,我们前辈的"用电来看东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不仅如此,电视还大大缩短了空间,时间的距离,我们真的"近如毗邻"了. 2,没有电视的日子 今天,看电视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于是,我们几乎忘记了 没有电视的日子. 在没有电视的时候,我们从广播,报纸中阅读新闻,我们依靠电影,杂 志等媒介来获取娱乐.那时,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没有那么多信息需 要知道,没有那么多明星引起我们的关注,也没有那么多娱乐让我们高兴, 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电视剧让我们感到烦闷或无聊. 在一些偏僻的山区,至今仍没有电视机.1991 年我就走访过这样的村 庄.整个村庄只有两台电视机,但只是摆设.因为打开电视机,人们只能看 到"雪花",不能看到图像.电视信号还不能到达深山里的村庄.但人们如 此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村里的有线广播维修员,是个 30 岁左右的小伙子. 每天,他坚持收听有线广播,将海湾战争的新闻写在村口的木板上,还根据 战况的变化修改他的"海湾战局图".在采访村里的孩子们时,我惊讶地发 现,他们都知道"海湾战争". 这个村庄没有电视,但通过有线广播和报纸顽强地与外界保持着联系. 可惜所有的新闻都是经过这个维修员筛选的.我想如果有机会看电视的人, 都希望自己亲眼看到那些新闻,需要选择的时候由自己选择,而不是别人代 替自己选择.但当自己不能看新闻的时候,有人告诉你新闻就很不错了. 我也见过没有电视,同时又很封闭的山寨.1992 年我去过这样一个山 寨,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山寨里过着很原始的生活,没有电视,广播 和报纸.一些孩子看见我们嘀嘀咕咕,然后大声喊: "他们是美国人", "美 国人是敌人","把他们打出寨子".我们就在乱石纷飞中离开了山寨. "美 国人是敌人",这还是五十年代冷战时期的口号,中美关系早已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期,但他们一无所知.同一年,我在上海遇到了一个戴着"随身听"
    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他要去美国留学.同一国家同一时代的孩子对美国的 认识就是如此不同. 1996 年 5 月我到河北山区的一个村庄去采访一位 17 岁的职业技术学校 的学生.他正放假在家.我们一行人随他下田.空旷的山野,贫瘠的土地, 极远处隐隐传来开山炮声使我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但回到他家,电视正开 着,我突然觉得我还在原来的世界上.我们所熟悉的敬一丹,赵忠祥正在电 视上侃侃而谈,家里墙上贴着港台歌星的照片……正是电视把我们连在了一 起.男孩对我们说,他特别喜欢看中央台的新闻节目,"军事天地"和河北 台的"国防一刻钟". 如果电视的人口覆盖率是 86.2%的话,那么,我国还有约 24%的人口, 也就是说,至少还有 3 亿人还在过着没有电视的日子.没有电视,就没有信 息的迅速传播,没有新观念的冲击,也缺少教育,经济,合作,交流的机会. 对青少年来说,电视是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我们几乎无法估量电 视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里,是否能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 求发展,可以使人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无论电视有多少缺点,我们都不能再过没有电视的日子了,除非我们发 现了比电视更好的传播媒介. 3,电视的未来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描述有关未来电视的技术发展.这些技术有的正在试 验之中,有的则已发展成熟. ◇电缆电视 有时我们也称为有线电视.它是由共用天线系统演变而来的,是一个相 对独立的电视传播网络.科学家开始研究电缆电视,主要是为了解决山区, 边远地区的电视接收问题.在这些地区,也包括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地区,电 视屏幕总"雪花"或"横坚道",使人们不能看清楚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 方法就是使用较好的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视信号,再用有线方式同我们家 庭里的电视机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电视网络.50,60 年代,国外就进行了有 线电视的试验.70 年代发射了同步通信卫星以后,有线电视就可以通过卫星 传送电视节目了,这就大大增加了传送的节目套数.为了看到这些电视节目, 没有接收问题的家庭也申请加入有线电视网.8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验有 线电视.到 1992 年的时候,我们还不太能接受这种收费的有线电视.那年的 北京观众调查表明,近 40%的观众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每月多花 5,6 元钱看有线电视.但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有条件的话,很多家庭都愿 意加入有线电视网.到 1996 年底,有线电视网的用户已达到 5000 万,当然 是为了看到更多的,更好的电视节目. ◇图文电视 图文电视是从 70 年代开始研制的新技术,在欧洲最为发达.刚开始研制 图文电视,是为了那些没有听力的人能够收看电视.研究者设想利用电视扫 描的间隙传送文字和图形资料,使失听者也能顺利地理解电视节目.也就是 说,在电视播出的一组节目后面,同时有另一组节目也正在播出,如果你有 图文电视的解码芯片,你就可以看到这组节目.接收图文电视需要特殊的接 收装置.
    与电缆电视的发展一样,图文电视的发展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它的确 能解决失听者看电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利用这种技术大大扩大了画 面内容和服务范围.图文电视提供新闻,娱乐活动消息,体育比赛结果,天 气预报,股市行情,旅游服务,购物信息,节目预告,交通信息等.观众收 看图文电视,就像阅读报纸杂志一样,可以自由选择看哪一"页"图文电视 的单位也是"页".英国,德国的图文电视大约 300 页,荷兰,意大利大约 900 页. 我国中央电视台在 1994 年 11 月 28 日开始正式播出图文电视节目. 目前 已经有中央台 1,3 频道,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以及浙江,四川,山东, 广东,辽宁,吉林等地的广播电视信息中心的图文节目开始播出.现在我们 还不大知道图文电视,原因之一是还没有生产出更好的图文接收装置,使图 文电视难以普及.但是,据专家预测,图文电视在未来是有发展前途的,因 为它大大扩展了现有电视的功能. ◇高清晰度电视 进入 70 年代, 一向喜欢在技术领域探索的日本人开始预测电视的发展方 向.电视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他们认为,电视应该看起来更清晰,细腻, 用技术用语表达就是:要有更高的分辨率,最好与我们看实物的感觉一样. 他们相信,他们的高清晰度技术将代表全世界电视发展的方向. 到了 90 年代,高清晰度电观在日本研制成功.日本人开始享受高品质电 视,并试图将它推向世界市场,想把它变成世界性的标准.纯粹是出于利益 考虑,欧洲各国等拒绝了日本的推销,开始自己研制高清晰度电视.但这种 拒绝给美国人,欧洲人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他们在想,当电视观众在看电 视的时候,是画面品质更重要,还是电视节目内容更重要 当画面品质达到 一定标准时,还有没有必要再用高技术来发展画面品质 关于高清晰度电视有很多争论.一种典型的观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 介实验室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出来的.他说:"看电视的时候,你会抱怨图像 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状或画面的质量吗 大概不会吧.如果你有什么抱怨, 一定是对节目内容不满意,比如你会抱怨,空有 57 个频道,却没什么可看 的."所以,尼葛洛庞帝认为,电视的升级换代,如果仅仅是为了影像的精 致化,而不是为了节目的艺术性,那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基于这种考虑, 他在他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指出:"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 那么,电视的前途在哪里 尼葛洛庞帝提出,电视的前途是研制和发展 数字电视.当然,日本已在研制高清晰度电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想放 弃是很困难的. 但欧洲共同体在 1993 年已经决定放弃研制模拟技术的高清晰 度电视的计划,以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电视 什么是数字电视 从外表看,数字电视有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图像和 高质量的声音,而且特别薄,相当于现在电视的十分之一,可以挂在墙上. 数字电视的工作原理与以往的电视完全不同,从节目制作到信息传输,接收 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彻底更换电视设备.那么,这么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得 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屏幕吗 尼葛洛庞帝说明,当然不是.他提示说:"理 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未来电视最重要的特征是: 电视将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或者说,数字电视就是计算机化了的电视, 即"电脑就是电视".
    既然电视就是电脑,那么,数字电视就有了电视和电脑的双重功能.利 用数字电视,可以看电视,录像,电影,也可以使用电脑,互联网,联网电 话,电子信箱,电脑游戏,家居购物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描 述了这种新型电视:每天六点钟有晚间新闻,但电视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传送 给你;电视还可以专门为你编辑,你喜欢什么新闻,你就可以得到什么新闻; 如果你想欣赏一场球赛,你可以选择观众席上的任何位置的角度来欣赏;大 多数电视节目,不需要我们记住它们的播出时间,我们可以在想看的时候将 节目下载到电脑中,就像我们在看报纸或书籍,可以随意浏览,可以调整观 看次序一样,不受时间和日期的限制……以往电视只是由电视台向观众的单 向传播,而数字电视则是一种交互式传播,观众可以享受大量的综合信息和 娱乐服务. 数字电视离我们还有多远 1997 年 4 月 4 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为 四大电视公司(ABC,CBS,NBC 与 FOX)免费发放了数字电视的广播经营许可 证.到 2006 年,美国全国将取消旧的电视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现在的 2.7 亿台电视机将成为垃圾.我国在什么时候能普及数字电视,这还是一个未知 数.有的专家提出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即采用一种接收装置即可接收旧的电 视系统信号,也可接收数字电视的信号.也有的专家提出了"钱"的问题, 的确,发展数字电视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场正在发生的革命,对我们来说既 是机遇,也是挑战. 电视的未来至今没有定论,仍然是个大有争议的问题.
    二,电视不是世界的窗口 1,电视为什么不是"窗回" 人们常说"电视是世界的窗口",这是一种比喻.但这个比喻是非常不 恰当的.因为我们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窗外有蓝天 白云花草树木,我们就能看到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窗外没有人,我们就看不 到人.当然,我们看不到整个世界,但我们眼前这一部分至少是真实的.电 视则不同.现实世界里有的,由于它的平凡,电视不一定喜欢表现;而现实 世界里没有或少有的,却可能会经常出现在屏幕上,以吸引人们观看.电视 就具有这样的性质.如果电视完全与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就不看电视了. 更重要的的是,当我们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们是自己在看,是用自己的 眼睛看.而电视节目,则是经过好多新闻工作者采集,编辑的结果.也就是 说,他们先"替"我们看,然后决定给我们看什么,再然后,根据他们的标 准对事实进行筛选,最后对这些筛选的事实又进行了编辑.这样,我们所看 到的,已经不是 "窗口"外的现实了,而是经过他们筛选并改变了的 "现实". 所以,想象一下我们是如何看窗外的,我们就会知道:电视不是世界的 窗口,或者说电视不等于现实. 2,电视节目的真实性 既然电视不等于现实,那么,电视上的东西还是真的吗 所谓真实,就是看电视上的内容与我们所感觉到的现实生活是不是相符 合.不难发现,不同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是不同的.比如新闻与武打片,大多 数人会认为新闻比武打片更真实,所以我们要对电视节目进行分类,以讨论 它们的真实性问题. 电视节目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纪实类和戏剧类. 纪实类是力图直接表现现实世界的节目,如新闻报道,知识性节目,经 济节目,教育节目,服务性节目,纪录片等.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 "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晚间新闻","新闻 30 分","新闻调查","世界报道","体育新闻"等都是纪实类节目."实 话实说","动物世界"等表现现实生活的演播室节目也属于纪实类. 与纪实类节目相反,戏剧类节目表现假想世界,特别强调人们对生活的 幻想或想象以及愿望.如电视剧,电影等.其中,成人节目中的武打片,侦 探片,警匪片,惊险故事片和科幻片,儿童节目中的童话,木偶剧,动画片 和儿童故事片都是典型的戏剧类节目. 很明显,戏剧类节目与我们所感觉到的现实生活有很大距离,有的与我 们的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科幻片是对未未科技发展,未来人生活的想象,历 史片是对过去生活的再创造(尽管一些情节,甚至细节被认为是真实的), 即使是反映现在生活的故事片,也充满了比现实生活多得多的冲突,对抗, 幽默,巧合或悬念,所以我们说它们都不是真的.但是,我们不会因为电视 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就不看电视,相反,电视故事越离奇,情节发展越是迭宕 起伏,或者说越与现实生活不同,我们可能越喜欢看.但这"离奇"是有原 则的,我们不可能无原则地欣赏一部"瞎编"的故事.这个原则就是:一定
    要符合逻辑.比如,故事中一个一向勇敢无畏的英雄突然贪生怕死了,一定 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否则我们就不"相信"这个故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我 们在看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片子后会评论说:"嗯,挺真实的",或者"不怎 么样,一点也不真实".这个"真实"不是指电视演得真的与现实生活一样, 而是指它是否符合我们所理解的生活逻辑. 纪实类节目则非常接近我门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新闻节目,它是对我们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不需要艺术想像或创造.但是,当一个新 闻节目播出的时候,这个新闻节目所表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生活了,而 是记者们多次"选择"和编辑的结果.首先,记者们要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 什么,因为并不是所有发生的事实都值得报道.其次,在选择好报道主题以 后,还要进一步选择报道这个事实的哪一个方面或哪一个过程,应该突出什 么.新闻不可能将一件事从头到尾,或将一个人的一生经历都报道出来,只 报道记者们认为最关键的事实.同样是一场火灾,有的媒介重点报道火灾的 严重后果,有的媒介则希望揭示火灾的原因,而有的媒介喜欢表现救火的场 面.第三,记者们还要选择通过什么手段来表现他们的主题.如果要表现火 灾的严重后果,镜头可能总是对准灾后惨不忍睹的现场,也可能采访受损失 最大的受灾人,还可能要让有关领导说出火灾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如果要表 现救火,就不可能采访这批人了,而要换一批参与救火或参观救火的人来采 访了.最后,当所有素材被拍摄下来后,编辑还要进行电视编辑,把认为不 合适的镜头删掉或做一些技术加工.这样,我们看到的新闻已经不是现实生 活本身了,而是电视记者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经历.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的 节目,对现场讨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播出时却发现,她的发言被删 去了.于是特别气愤,逢人便说:"什么实话实说,是假的."这就是对纪 实类节目的误解了.纪实类节目也不可能是对原生活形态的原始纪录,它是 编辑,主持人,记者选择的结果.即使镜头对着某位发言人的时候,这个镜 头对着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也要经过摄像师的选择.所以,只要它报道出来 的人,事件是存在的,那就是"实话实说"了,而不能看所有存在的东西是 否都报道出来了. 无论纪实类还是戏剧类节目,都是我们所不可缺少的.看纪实类节目, 是为了满足我们了解,认识社会的需要,而看戏剧类节目,是为了满足我们 娱乐的愿望.有些人可能喜欢看戏剧类节目,有些人则可能更喜欢纪实类节 目,这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对我们来说,无论戏剧类还是纪实类节目, 都不是现实生活本身.前者是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和艺术创造,后者则是媒 介工作者对现实生活选择的结果.总之,电视不等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3,社会刻板印象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他的行为既可能影响他人,也可能被他人所影 响,是对他人的行为作出的反应.要想让自己的行为发生好的效果,就必须 很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人及其行为的规律.在社会心理学中,这叫做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目的是根据对他人的认知决定自己的行为趋向.在认知他人,形 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 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社会刻
    板印象.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定义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 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 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性;同一职业或同一年龄段的人, 他们的观念,社会态度和行为也可能比较接近.如在地域方面,人们有英国 绅士,美国西部牛仔,原始生活中的非洲人,观念保守的东方人的印象;在 职业方面,人们会自然想到教师的文质彬彬,医生的严谨或地质勘探队员的 粗放等等;在年龄方面,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喜欢守旧等.人们在认识社会时, 会自然地概括这些特征,并把这些特征固定化,这样便产生了社会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类人群的实 际情况.所以,利用刻板印象可以简化我们的认识过程,使我们能迅速地适 应某种环境.但刻板印象也有非常不好的一面.由于它是固定化的,所以也 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刻板印象往往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 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的成见. 我们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社会刻板印象.一种是我们直接与某种人接 触,然后将这些人的特征加以概括和固定化.比如,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直接 获得关于老干部,工人,教师,知识分子,商贩的印象.另一种是通过间接 材料来获得的,如他人的介绍,大众媒介的描述.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 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从电视和其它媒介中,看到了我们 不可能实际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人,并且当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社会时,我们 会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的描述. 电视常常有强化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因为电视要利用"刻板印象"来 取得大众对它的认同.如果美国西部牛仔不是一个硬汉形象,而是一个温柔 且有很好知识艺术修养的男性,人们会觉得很别扭,很难接受.不仅如此, 电视还要超越现实生活,塑造更为典型的某类群体的代表,以刺激大众的观 赏兴趣.因此,电视中出现的某个群体中的人,绝大多数被赋予了其所属群 体的特征.当我们需要依靠电视来了解社会和他人时,当电视表现的这类人 群的特征恰恰与现实不符时,刻板印象就会影响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比如 60 年代的美国,参加工作的妇女已超过 50%,但在当时出版的获奖小人书中, 没有一个妇女有工作或职业,她们全都在家做家务和照料孩子.负责这项研 究的伦诺·韦茨曼指出:"媒介所提供的角色模型为儿童提供了他们自己的 将来的形象,因而会影响儿童的志向和目标."伦诺·韦茨曼发现受其影响 的女孩子的志向就是要生儿育女,而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缺少考虑. 电视及其他媒介中的刻板印象有许多方面,如:种族与国家(非洲人, 阿拉伯人,犹太人,中国人,美国人等),性别(男人或女人),年龄(儿 童,青年或老人),职业(政治家,教师,律师等),社会阶层(经济,社 会地位高或低).其中,刻板印象最严重的是种族与国家以及性别. ◇种族与国家.电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认识种族,国家特征的感性材 料,尤其是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1977 年,英国,联邦德国,匈牙利和加拿 大曾联合调查了四国青少年对外国人的印象,发现在电视的影响下,青少年 们对外国人的印象大都是不准确的,片面的和过时的.青少年们接触外国人 越少,看电视越多,则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越多.比如,当时欧洲的青少年 很少接触前苏联人,对原苏联的文化,艺术,历史等所知甚少.谈起前苏联, 英国青少年只会说:"苏联人爱好战争,他们对武器很感兴趣","苏联人
    想进攻美国","苏联人喜欢占领其他国家"……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对原 苏联的印象主要是西方新闻兴趣的反映.谈到中国,匈牙利青少年说:"中 国人要发动战争","中国人爱打仗","如果中国人来了,我们就逃跑". 许多英国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区别东德和西德,还认为德国就是纳粹.美国从 50 年代就研究过黑人在电视中的形象,曾提出过两个问题:其一,黑人出现 比例极小,只占 2%,但实际生活中的比例比这大得多;其二,黑人在电视 中主要从事卑微低下的工作.经过民权运动, 70, 年代, 到 80 黑人在电视 (包 括黄金时间段)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了,也可扮演教师或警察.但也有研究者 指出,黑人很少与白人一起在电视中出现,这仍然是种族歧视的表现.目前, 我国大量播放国外连续剧,电影,其中不乏陈旧的刻板印象. ◇性别.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电视中出现的女 性职业角色大都是秘书,公关小姐,饭店服务员,护士等相当机械性,辅助 性的工作.男性经常担任的工作是经理,律师,医生,侦探,工程师等具有 高度智慧且能做重要决定的工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也从事一些 重要的,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也处于领导者的位置上,但电视对这类女性 的活动就反映较少.偶尔在国内或国外侦探剧中能看到女警察,但这些女警 察总是处于向男警察学习的地位,并且总是年轻漂亮并成为男警察的恋爱对 象.第二类,女性的性格总被描述为柔弱,顺服,爱哭和情绪化.而男性的 性格则被描述为独立,坚强,镇静,有学问且具有进攻性等.其实现实生活 中则既有独立,坚强的女性,也有柔弱情绪化的男性.第三类,好男人总是 事业成功的,所以需要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好女人总是年轻漂亮的,所以大 量的节目中女性是在化妆和挑选衣饰.一些研究者指出,关于性别的刻板印 象在儿童节目里也很严重.男孩子总是生气勃勃的,淘气的,有能力做出决 策的,喜欢冒险的,女孩子则是漂亮的,被动消极的,任性的,喜欢撒娇的 等. 70 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看电视越多,刻板印象就 越多.如果以电视为标准来认识现实生活,就会影响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比 如,电视中的教授多为老年男性,而看到较年轻的女性是教授时我们会感到 惊讶;电视剧中的记者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女记者 只占全部记者编辑的 1/3,25 岁以下的年轻女记者只占 8.4%,大多数记 者是中年男性;电视节目中大量的豪华场面,常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 人们都很富有……如果不与现实生活作比较,我们就非常容易认同这些刻板 印象,导致对国家,种族,社会阶层,性别等方面的成见. 4,一封四川女孩的来信 1996 年,我意外地接到了一封四川高中女孩的来信.我们原本素不相 识.信中说,她常常"为自己丑陋的面孔自卑",偶然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后, 便写来了这封信. 女孩谈到的这篇文章是写我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的一次经历.那 天,许多国家的妇女聚集在一起,讨论电视,电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讨 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小说,电影和电视里,什么样的女人是美的.这下会 场像开了锅,热闹非凡.我惊讶地发现,在媒介里,全世界女性美的形象都 是一个类型的:"大眼睛","深眼窝","白皮肤","高鼻梁","年
    轻","性感","安静","被动","高高的个子","金黄的头发", "细腰","长腿","苗条",并且"像孩子似的天真".我们突然意识 到,原来我们都是在以电视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形象为标准来衡量美丽,如果 和她们差不多,我们就认为是美的,如果差得远,就只好求助"心灵美"了. "长得跟电视明星似的",是我们经常赞美女孩的一句话.其实这就是对 "女 性美"的刻板印象. 后来,我们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形象.在电视, 电影中,没有真实的美丽,只有经过塑造的,模式化的美丽,而在现实生活 中,美丽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洋溢着生命活力.如果我们不受电视, 电影的这种限制,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可悲的是,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接受了电视电影中的关于女性形象的标准,并将它作为衡 量自己的标准,完全忘了自己是谁,只记得我们应该是谁,结果我们将为永 远不能达到"美"的标准而感到"自卑". 一位美国女孩告诉我,她很喜欢她自己的黑眼睛,另一个欧洲妇女让我 注意她胳膊的曲线,认为它很美.就在这一瞬间,我发现会场里的妇女们都 非常漂亮,无论她们肤色如何,年轻与否,她们都充满了自信和活力,满屋 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这个四川女孩也很希望有这样的经历.她说她要"重新认识生活和自 己",并正在很好地感受它,像那个美国女孩和欧洲妇女那样感受它.四川 女孩最后感谢我给她的"美丽".但我想,我实在没有能力给她"美丽", 是她靠自己的聪明悟出了美丽就在自己身上和自己的生活中. 5,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电视里 电视不等同于生活,这是我们讨论电视节目的一个起点.电视的确给我 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娱乐,但这些信息和娱乐不是现实生活本身.所以, 区分电视世界与现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可惜有的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做到这 一点.例如,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播出后,五个女中学生看入了迷,相 约一起自杀,以"到阴曹地府走一遭",结果丧失宝贵的生命.这当然是比 较极端的例子.比较普遍存在的就是儿童,青少年看电视,往往认为电视里 的生活比自己现实的生活好,对自己(如长相,才能,身高等),家庭(如 家长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学校(如教师态度,同伴 关系,学习成绩等)感到不满,沮丧和失望,希望生活中出现奇迹.从某种 程度上说,电视是很残酷的,它总是提醒着青少年,他们的生活缺少了什么. 为了使看电视成为一项有益的活动,我们就要学会比较电视世界和现实世 界.一方面,要了解社会的多样性.观察社会现实,我们就会看到社会并不 像电视表现得那样模式化,社会中的人是多样化的.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 珍惜自己的生活.无论电视里表演的生活多么美好,那只是电视里的人的生 活,是导演"导"出来的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也许我们 的生活并不圆满,但它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经过努力可以改变的.所 以,我们应该万分珍惜自己的生活,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不能生活在电视里.
    三,电视节目 1,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的 如果你与电视导演打过交道,你会常听到他们说"前期"或"后期". "前期"和"后期"正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两个阶段.前期包括稿本,录制准 备和录制阶段,后期则是对前期录制的素材进行加工的阶段. 稿本阶段是从选题开始的.选题就是要确定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主题.拍 什么,怎么拍,这对电视导演们来说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挑战.因此,"有什 么好选题",就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中央电视台中学生节目《第二起 跑线》曾拍过中学生暑期打工,流行乐队,南极考察,健力宝青年足球队, 农村高考生落榜,纪念电影诞生 100 周年等选题,颇受中学生欢迎.对选题 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选题要有拍摄价值.所谓有价值,就是社会中发生 的事实对观众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值得电视去关注,去表现.第二,要 有可拍性.电视艺术是一种形象艺术.有些选题很好,但如果不能用电视手 段来表现,还是不能拍.电视很难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而需要大量动感的视 觉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演播室里,现场观众不能坐着不动,要不就起来争 论问题,要不就在主持人的调动下做"游戏",使电视看起来很好看.电视 导演确定选题后,就要进入了稿本写作阶段,也就是要准备文字稿本和分镜 头稿本.有时是导演自己写,有时是导演请作家,专家等人来写.同时要进 行录制准备,包括美工,动画,资料,场地,道具,设备,灯光等方面的准 备.演员或现场观众也可能需要大致排练一下. 正式摄制阶段是一个非常令导演及摄制组紧张的阶段.无论做了多少准 备,在演播室里或是在外景,摄制过程还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就要 求导演和摄像师的反应极为敏捷.《实话实说》曾制作过一个关于父母与子 女冲突的节目.作为嘉宾的女孩子和她的父亲都没有想到,原来他们之间有 那么多的冲突,同时又有那么多的依恋.父亲从来不知道女儿的心事,也不 知道在他熟睡时,女儿会凝视着他的面容.当节目结束后,观众纷纷站起来 准备离开现场时,全家三口人忍不住相拥而泣.本来节目一宣布结束,摄像 机也就关了.但摄像师立刻将镜头对准这相互拥抱的一家人,这正是这家人 最自然的状态.《实话实说》最后将这一组镜头当作这期节目的片尾,使观 众深受感动. 正式录制的节目,有直播节目和预制节目两大类.直播节目是在录制的 同时就播出了.预制节目则先进行录制,然后经过加工再播出.若作直播节 目,摄制中就不能有差错,因为发现错误时已经播出了,无法进行修改.大 多数节目都是预制节目.录制时可以分好几段录,然后通过电子编辑,加上 解说词,音乐等,使拍摄的各种素材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预制节 目的好处是有了错可以及时修改.比如现场观众或主持人哪句话没有说好, 可以重新说.到导演或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电视编辑时,还可以作很多修改和 加工.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30 分种的节目可能要录一,两个小时的素材. 《第二起跑线》节目播出时间只有 50 分钟,但现场录制时间大约 2~3 小时, 还不算外景拍摄时间. 2,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是利用图像和声音向公众报道新发生的重要事实.报纸和 广播也报道新闻,所以它们与电视一起被称为三大新闻媒介,但它们与电视 新闻有明显的区别,最大的差别就是报道形式,在这方面电视有非常大的优 势.因为只有电视,才能使我们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喜欢看 电视新闻的人总比读报纸新闻的人多.但看了电视新闻,也有许多有阅读能 力的人仍然读报,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更详细,更深入的信息,满足他们对新 闻的好奇心. 现在,电视新闻已经是电视节目中最重要的部分了,人们简直不能想象 没有新闻的电视会是什么样子.但在电视发展的早期阶段,电视新闻就不太 受欢迎,因为它太枯燥和单调了.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开播的电视新闻,根 本没有活动图像.一般是记者去采访,写了新闻稿,由 播音员在电视中念稿, 研究电视的人称之为"口播新闻"时代.这样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就没有什 么区别了.直到 1947 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开始使用摄影机(16 毫米) 和胶片拍摄新闻,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于是,电视上破天荒地出现了新闻事 件的活动画面,使人们看到了电视新闻的优势.这个阶段被后来的研究者称 为"影片新闻"阶段.1958 年,我国开始有电视新闻时,就同时采用口播新 闻和影片新闻.但影片新闻仍不能满足电视新闻采访和报道的需要,影片新 闻的工作程序就和电影差不多,需要大量的后期制作,而电视新闻最需要的 是"快"和现场感.所以,70 年代当电子摄录设备被发明出来以后,在欧美, 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很快就取代了摄影机.它可以大量地表现新闻 事件的现场,并把记者推上了屏幕.记者经常出现在画面中进行现场报道和 采访,增加了报道的现场感和可信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节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类节目,如新 闻联播,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新闻 30 分,晚间新闻,中国报道,世界报道 等,这类节目迅速,简要报道国内外新闻,每条新闻报道时间很短,有时甚 至不超过一分钟.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 专题节目要对新闻作详尽,深入的报道,报道时间较长,大约在 30 分钟到 50 分钟之间.专题节目的选题大都是人们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三类是言论 类节目,如电视讲话,电视评论等.每个人对新闻节目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喜欢快节奏的消息类报道,而有的人则认为"转瞬即失"的消息类报 道"不太过瘾",这些人更喜欢像"焦点访谈"那样的专题类节目;有些人 不耐烦看言论类节目,但有些人则愿意听节目主持人的评论.电视专家们指 出:目前,电视新闻节目正在向深度报道方面发展.有那么多电视台,广播 电台和报纸在报道新闻,所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制作有关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分析性节目,更能吸引观众.比如一架飞机 失事了,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说"某某飞机在某某地点失事,死伤多少人" 等信息就足够了,然后配上飞机坠毁的现场画面.但今天,人们更希望知道 飞机失事的原因,详细过程以及关于原因和过程的分析和评论,总之是更需 要一个能提供分析和思考的电视新闻节目. 3,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是目前国内外都很流行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与新闻节目不
    同,它不是要向公众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可以随意寻找一个话题 进行讨论.英语用"TALK SHOW"来描述这个节目,其中文意思就是"谈话展 示",香港人翻译为"脱口秀",从中可以看出这类节目的特征:即以说为 主.国外有的谈话节目只有一个人在说,国内好像不大欣赏这种方式.一个 人在说有点像"数来宝",两个人在说又有点像"相声".所以,在多数谈 话节目中,总是好多人一起说,包括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等,就某个 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众不仅能听到他们的谈话,还能看到他们的谈话 现场,他们的动作,他们争论时的表情以及神态等.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 《实话实说·学会关心》的节目里,一位母亲正侃侃而谈,谈她如何疼爱和 关心女儿.谁知,她的女儿突然站起来对全场说:其实我的母亲对我根本就 不关心,她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关心.于是,母女冲突立刻成了全场观众讨论 的焦点.看到这一幕,一定比从广播里听到更能吸引我们. 好的谈话节目必须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并能讨论或争论起来的话题. 同时,参加节目的主持人,嘉宾或现场观众要有一定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谈话节目就会非常好看.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均开设了若 干个谈话节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据 央视调查中心的收视率调查, 1997 年 3 月 26 日至 6 月 28 日的周日早间 在 《实 话实说》播出时间里,收看 《实话实说》节目的观众占所有收看观众的 62%,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收视率.这个节目首播于 1996 年 3 月 16 日,是一个群体 现场交谈节目,即通过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参与,达到各抒己见.其 中,《子女眼中的父母》,《不打不成材》,《今天怎样做家长》,《面对 孩子的谎言》,《我看甲 A》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4,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综合艺术节目",包括音乐,舞蹈,戏曲, 戏剧,游戏,杂技,朗诵等多种形式.最典型的综艺节目是春节联欢晚会, 它由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组成,运用电视的造型,光色效果等手段,为观众 提供大量的娱乐,是纯娱乐节目.在 80 年代电视刚刚普及的时候,综艺节目 很受欢迎.一台节目中,总有些歌曲,舞蹈,小品能引人注目,看后还可津 津乐道一些日子.我们现在还能记得陈佩斯的"吃面条",宋丹丹的"超生 游击队",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节目.但随着综艺节目的形式老化, 观众对它越来越不耐烦了.各种综艺节目之间的模仿,雷同也相当多,茶座 式的表演场地,主持人不自然的高亢的情绪,歌手的故作痛苦,伴舞演员的 假笑,已经很难打动观众了.这真是一种很不幸的现象.综艺节目需要创新,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否则,将会彻底失去观众. 5,电视剧 电视剧通常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故事是文学家, 剧作家根据想象编出来的.电视剧有时也表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只 要上了电视,就经过了艺术加工和渲染,与现实生活有所不同了. 在 50 年代的时候,电视剧采用现场直播形式.演员表演,电视传播和观 众收看同时进行.所谓电视剧就是在演播室里拍摄的戏剧.电视剧没有实景,
    故事发展很受空间限制.同时,演员,导演有很大压力,因为他们不能出一 点错,只要出错,观众马上就能看到.有一次,美国一个导演拍电视剧,他 让扮演私人侦探的演员到一个电话亭里打电话.但在演播室里现场直播,他 怎么才能很快地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呢 任何一个与电视剧情无关的 动作都会被观众看到.于是,导演想了一个主意.他把电话亭安装在一个带 有轮子的移动车上,让它停在场地边上.同时,又为演员设计了一个将烟蒂 投入烟灰缸的动作.摄影师可将镜头对准烟灰缸,趁此机会,演员匆忙奔向 电话亭.但遗憾的是,演员的动作太猛了,电话亭改变了方向,径直向演播 室一侧滑动,一直撞在墙上才停住.而这一切,全都直播了出去,甚至包括 在电话亭后面的候场换服装的女演员.导演恼火得不行,可根本无法挽回. 所以,有的电视专家就评论说:"现场直播简直就是一种冒险."而更重要 的是,直播电视剧只能播放一次,如果重播,就要重新演出,重新导演和重 新拍摄.这样制作的电视剧缺少商业价值. 这种情况由于电影的介入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起初,拍电影的人很鄙 视电视.美国著名的华纳公司经理一开始就对电视怀有很深的偏见,甚至不 允许在他的电影里有电视机出现.但是,电视的普及使电影越来越萧条.他 们就开始面对电视,结果导致了电视剧形式的巨大变化.在拍电影的人的手 里,那种封闭的演播室剧场被彻底抛弃了,电影的观念被引入了电视剧.电 视剧由此走出了演播室,走向实景拍摄,它的制作过程越来越向电影靠近. 电视剧不再被戏剧化了,而是被电影化了.从单本剧到系列剧,电视剧在 60 年代突然繁荣起来. 电视剧里最早出现的英雄是美国西部牛仔.他们戴着一顶有边的白色帽 子,雄姿勃勃地骑在马上,举手投足间透露出西部人的粗犷豪放和坚韧,是 除霸安良,弃恶扬善的英雄典范.当西部风情片不再吸引观众时,暴力片开 始流行起来.这类片子由于总是表现警察或侦探与匪徒的故事,所以也叫警 匪片,侦探片.这里有大量的谋杀,逃亡,抢劫,拷打,枪战,绑架等情节. 科幻片以及香港的武打片有时也被称为暴力片.70~80 年代,一方面社会力 量大力反对暴力片,另一方面,电视制作人也发现暴力片已经没有什么花样 可做了,于是室内剧,家庭剧,情景戏剧等又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 剧根据观众的趣味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制作.现在,电视剧制作人最发 愁的是,他们越来越难以了解观众的兴趣,而观众对电视剧的反映是,已经 没有什么好电视剧了,电视剧真无聊. 中国人通过进口的电视剧看到了大量的西部片,警匪片,侦探片和港台 的武打片,也看到了家庭剧.中国的电视剧没有把力气花在制作具有强烈感 性刺激的暴力片方面,而是拍摄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根据名著 改编的电视剧和古装片. 比较朴实的现实生活剧赢得了一部分观众, 《党 比如 员二愣妈》,《和平年代》等;但一些过于"矫情",极度粉饰的现实生活 剧,则遭到了观众不客气的批评.对古装片以及革命历史片,人们褒贬不一. 其批评的焦点之一是纪实性问题,即:古装片,革命历史片是对史实的再创 造,它的细节,情节究竟怎样表现才不破坏"真实性".观众看这类片子, 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为了娱乐的虚构,所以,批评者指出, 所谓的"纪实",其实大大扰乱了历史真相.由于收视率的压力,电视剧制 作人更喜欢强调事实中没有的戏剧化冲突,而不喜欢少有冲突的真实.至于 什么是纪实电视剧,什么是历史片,应该怎么艺术地再现历史,这是电视研
    究者正在讨论的问题. 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 不能相信经过商业化操作的 "戏 说"的历史. 不能否认的是,电视观众的欣赏口味不仅仅是变化了,也包含着提高, 对电视剧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在电视刚刚普及的时候,无论是在美国还是 在中国, 电视剧 《大西洋底来的人》 曾轰动一时, 使扮演外星人麦克的罗宾· 威 廉斯一下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滑稽演员变成了引人注目的明星.这部片子放在 现在来看,我们会觉得节奏太慢,观念太保守,内容太没意思等等.当我们 没有更多的电视剧可看时,我们没有什么选择,能看到的就是最好的.但有 了选择以后,我们就变得格外挑剔起来. 6,《第二起跑线》 《第二起跑线》是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为中学生拍摄的专栏节目.1994 年 4 月开播,每周一期,每期 50 分钟,现已播出 200 期左右.1996 年全国城市 中小学生 (10~15 岁) 调查表明, 43. 2%的中小学生喜欢看 《第二起跑线》 . 开播之初,《第二起跑线》是纯粹的演播室节目.在演播室里,参加节 目的两个学校各选出 5~10 人的学生进行各种竞赛,辩论,演讲,特长展示, 文艺表演等活动.这些挑选出来的学生被称为"选手",多数是这两个学校 学生中的佼佼者.还有 100 多名学生为现场观众.节目由专职主持人贺斌与 一位嘉宾共同主持. 播出一年后,演播室的缺点便逐渐显示出来.中学生观众很喜欢看一些 纪实性节目.在《第二起跑线》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导演请中学生回答"你 最喜欢设计哪些新栏目",热点报道被中学生列在第一位,说明这些中学生 有强烈地了解现实的愿望,但演播室节目很难有纪实性,很难反映中学生的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确走进了演播室,但在演播室里,他们在"表演"生活: 或吹拉弹唱,或口若悬河,或来一场语录,格言式的竞赛.有时突然变成了 大人,开口讨论如何处理事业与爱情的关系,有时又成了孩子,学猫叫狗叫. 这些技艺,游戏和表演给人看的"辩论"实在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不符.观 众很难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只知道今天的中学生很会"表演",所以 《中 国青年报》一篇文章曾评论这是"贵族中学生"节目,另有一篇评论说这很 像"电视操练". 当然这不仅仅是演播室问题,即使在演播室里,也可以实话实说.但是 演播室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并培养和助长了 青少年的"表演化".如果节目能走出演播室,走进真正的中学生生活进行 实景拍摄,可能会更有生命力. 《第二起跑线》节目组从 1995 年 8 月开始加 入外拍.他们征求了中学生,教师,儿童教育研究者,电视研究者的意见, 设计出演播室和外拍结合的新模式. 新的《第二起跑线》是个杂志性节目.它由四个版块组成:演播室里的 "起跑线上",外拍的"每月报道","恰同学少年"和"传感风玲"."起 跑线上"由三个小栏目组成,共 30 分钟,外拍的三个版块共 20 分钟. "起跑线上"版块里有一个栏目叫"嘉宾访谈".嘉宾都是社会名人, 有科学家,少年儿童工作者,艺术家等.名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中学生将 通过采访名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社会.平时青少年只能从媒介上认识 这些人,而媒介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来介绍他们的.现在青少年则有机会与他
    们交谈,向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而不是成人感兴趣的问题.被邀请的嘉宾对 此都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学生们要提哪些问题.在河南拍摄现场,我 看到:拍摄将要开始,100 多名中学生作为现场观众已经坐好,10 位要提问 的同学已经站在台上.嘉宾孙云晓诚恳地说:"我有些紧张.我不知道你们 要问什么问题.我是山东人,实话实说.我一定争取坦白从宽."对他的开 场白,中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中学生开口就问,"孙叔叔,你喜欢皮 皮鲁,鲁西西这两个人物吗 "主持人贺斌马上对孙云晓说:"我真为你担 心,你看过关于皮皮鲁,鲁西西的书吗 "孙云晓开怀大笑,说:"不用担 心,我太熟悉这个作品了,也很熟悉这个作者.我非常喜欢皮皮鲁,鲁西西, 因为他们非常真实,非常有个性.他们的个性还没有被抹杀.我想,皮皮鲁, 鲁西西是我们这一代孩子的好伙伴,也是成人了解孩子的一面镜子."现场 中学生观众热烈鼓掌,有的孩子还吹起了喇叭.孙云晓又补充说:"我给我 女儿买的牙膏是鲁西西牌的."全场立刻大笑.当然,在播出时这句话被删 去了,因为有为鲁西西牙膏做广告的嫌疑. "每月报道"是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已经拍过中学生暑期打 工,两代冲突,消费观念等内容."恰同学少年",是报道中学生人物的版 块.和以往的中学生先进模范人物不同,这个版块里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中学 生,但在某些方面,他们有些特殊的故事.比如,一个在北京很不起眼的中 学生周菲,到了美国以后,突然成了学生"领袖",是她变了还是教师对她 的态度变了 一个河南农村高考生叫满囤,他是怎样应付高考的,又是怎样 看待落榜的 健力宝少年队的队员在遥远的巴西是怎样的生活的,对未来又 有什么打算 通过这些人的故事,中学生可以看到同龄人的生活,看到更广 阔的世界."传感风玲"是中学生自己起的名字,他们愿意使用这个名字来 介绍他们自己的校园文化,如他们自发组织的乐队等.外拍大大增加了《第 二起跑线》的纪实性.演播室与外拍的内容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外拍的 内容就是演播室里中学生讨论的题目,如农村高考生落榜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等,成为"各抒己见"栏目的讨论题. 从 1996 年到 1997 年,《第二起跑线》又有了新的变化,有些版块,栏 目保留下来,有些则被替换了.其实,每个电视栏目每隔一个阶段都要发生 一些变化.研究电视的专家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一个节目最多不要 超过两年就要作一些改变,有的则说最多不要超过一年.无论怎样变化,我 们都希望它变得更令人满意. 7,"皇帝的新衣" 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过一期《实话实说》节目拍摄.那次谈话的主题 是动画片.拍摄现场坐满了学生,有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和他们 的家长.主持人崔永元问孩子们是否看过动画片,孩子们都说"看过". "为 什么看动画片" 孩子们愣了一下,然后纷纷说:"为了受教育".我感到 惊讶,看动画片难道不是为了娱乐吗 一个孩子振振有词地说:我喜欢国产 动画片,因为可以受教育.我不喜欢看外国动画片,那里面尽是色情暴力. 崔永元问他: "你看到什么色情了 "这个孩子迟疑了一下,然后很快地说: "他们亲嘴."全场哄堂大笑,我却笑不出来.因为孩子说的全是大人的话, 他们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不能想象,当孩子兴高彩烈地打开电视机要 看动画片时,是为了"受教育"而不是为了娱乐.联想起很多孩子常在电视 上一套一套地讲老师讲过的大道理,我怀疑他们是否还会说自己的话.
    崔永元为孩子们放了一个外国木偶动画片. 然后问孩子们: "好看吗 " , 孩子们答"好看"."你们受什么教育了 "孩子们答不出来了.崔永元请 一个前排女孩站起来.这个女孩可能是这些孩于里面最小的,大约只有五岁. 崔永元问她: "你喜欢国产动画片还是外国动画片 "她说: "外国动画片." "为什么",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外国动画片好看."她太小了, 还没有学会揣摩大人的心思说话,所以她说了实话.这简直是一出"皇帝的 新衣". 节目播出第二天,"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敬一丹对这个节目作了评论, 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什么孩子到电视镜头前就不会说自己的话,一张口就 是大人想听的话呢 这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 也与长期以来电视对孩子的 "操 纵"有关.在有关儿童的报道中,一些媒介很少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 进行报道,让儿童充分说话并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相反,媒介喜欢将焦 点集中于儿童的天真可爱等外表特点,并诱导儿童说出成人想说的话.这些 经过"导演"或"电视操练"的儿童"意见"常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也培 养了儿童的一种电视观念,就是在电视面前要"讨好"大人,"天真"地说 一些"大人话",以获得大人们的赞扬.但孩子们不知道,第一,相当一部 分大人并不会赞扬他们,这些大人认为只有说实话的孩子才值得赞扬.第二, 很多大人一下就看出孩子没有说实话.大量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他们,孩子 看动画片不是为了"受教育".第三,在电视镜头前喋喋不休地向同龄伙伴 进行说教的孩子令人生厌.第四,只有说实话,孩子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 而大人才能真正重视你的意见. 说起来也不能怪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主要是电视导演,主持人或记者一 贯太喜欢摆布孩子了,包括他们应该穿什么衣服,应该说什么话,谁应该先 说,谁应该后说,甚至怎样说更"自然",更"天真",或更像"实话". 等崔永元真让他们说实话,他们却说不出来了.结果,在电视上,越来越难 听到儿童,青少年们的真正的声音,大人也不知道孩子们还会有什么自己的 想法,孩子们的感受,经验和意愿被大大忽略了.他们可能会成为大人喜欢 的孩子,却永远失去了自己,成为"皇帝的新衣"里面的大臣和观众. 所以,当你有机会面对电视镜头时,应该说实话. 就在那次拍摄中,在一片"受教育"的声浪中,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抢过 话筒说:"我看动画片就是为了休息,我老学习太累了."我想这个男孩真 了不起.
    四,电视明星 1,节目主持人 最初的电视节目是没有主持人的.美国早期的娱乐节目由喜剧演员主 持,主要是进行自我表演,观众只把他们看作演员.同样,文艺表演的报幕 员,竞赛活动的裁判都不能说是节目主持人.不仅娱乐节目,新闻节目也没 有主持人,只有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整个报道显得零散且呆板.随着电视节 目的成熟,人们发现他们需要一个节目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将不同内容组合 成一个整体,使节目形式相对固定并形成风格.同时,主持人还可似使节目 更有人情味.美国 50 年代起就在综艺节目和新闻节目中设置了主持人. 1956 年是美国大选年,全国广播公司推出亨特利和布林克二人担任《晚间新闻》 的节目主持人,负责报道竞选活动.二人大获成功,在 12 年中,他们所主持 的节目一直占据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新闻节目收视率之首.到 70 年代,西方许 多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等仿效美国,都设置了电视节 目主持人,结果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随之提高.我国在 80 年代初开始推出节目 主持人.第一个节目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的沈力,以后就 有了一大串名主持人,像综艺节目的倪萍,赵忠祥,儿童节目的鞠萍,董浩, 新闻节目的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等. 1982 年沈力要当主持人时,还真不明白什么是"主持人" 主持人应该 是什么样子 沈力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她只好查词典,词典上写着:"主 持,负责掌握或处理",由此知道了主持人应该有主动性,应该参与并驾驭 节目.她不能去背稿子,而应在全面掌握节目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 语言,与观众进行交流.1983 年元旦,沈力的节目开始播出,受到了热烈欢 迎,开播 5 个月,她收到 13000 封观众来信.多少年来,《为您服务》一直 有较高的收视率.1993 年,沈力又开始主持《夕阳红》节目.本来她可以凭 着丰富的主持经验,轻轻松松地把这个节目应付下来,即拿着编辑们写好的 串联词,面带微笑地背完它们.不少主持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不参与节目 策划或写作稿本,只拿着写好的串联词背诵几遍就进入演播室.但沈力没有 这么做,她要参与节目制作,修改甚至重新写作串联词,定期拆阅和回答观 众来信,她要当一个真正的主持. 真正的主持是不那么好当的.节目策划,写作稿本,采访,现场主持, 编辑等工作都要担当起来,至少要参与其中一些重要的工作.国外的主持人 就采,编,播全做.否则,主持人就不是"主持"而是表演串联词的"演员" 了.在拍摄现场,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一方面,他要把一个节目的若 干小栏目,或一个节目的各部分内容组织,串联起来,使观众看起来象一个 整体.另一方面,他要与现场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有一种参与感. 不少综艺节目都有现场观众,新闻节目则要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那么,主 持人的提问及与观众的交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常听到主持人或记者这 样问观众:"你有什么感想 ""你有什么体会 "这被新闻同行认为是愚 蠢的问题.不幸的是,连中学生,小学生记者也学会了问这个问题.一次我 在一所小学参观时,一位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问我:"您参观了我们学校有 什么感想 "我简直不知如何作答.《东方时空》节目的主持人敬一丹给自 己定了一条"诫律",就是不许说:"请问您有什么感想".她说:这句话
    没什么错,但太没个性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主持人要与观众进行真 正意义上的对话,把握节目发展的节奏.当主持人得到观众的认可后,他就 与所主持的节目融为一体了.就像提起鞠萍就想起《七巧板》,提起倪萍就 想起春节晚会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的风格也是节目的风格,如王 刚主持的《东芝动物乐园》,王刚的幽默与动物世界的恢谐相当默契,仿佛 王刚就是动物世界的主人. 在我们看来,节目主持人都很风光,他们总是漂漂亮亮地出现在我们面 前,口齿伶俐地侃侃而谈.也由于他们必须在电视上"工作",所以他们非 常有名.而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一种很不好的趋势:有名就意味着成功.于是, 不少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就幻想着要做节目主持人,陶醉在节目主持人的成 功的光环里.实际上,很多主持人的"有名"是由电视工作的性质的决定的, 并不代表他们就比其他人成功.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比如科学家,很可能作 出了更大的贡献,但他们不一定有名.因为他们不会出现在电视上天天向你 微笑,那不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 2,演员 专门从事电视表演的演员似乎极少.电视剧的演员大多数是电影演员, 所以人们常说影视演员,而不说电视演员,还有一些是从事话剧,戏曲,模 特表演的演员.由于电视观众比戏剧,电影的观众要多得多,所以演电视剧 的演员常常比电影,戏剧演员知名度更高;由于电视剧演员几乎需要天天在 电视上与观众见面,所以更容易让观众记住.许多演员原本不出名,但演了 电视剧后,就成了名演员.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宋丹丹.在上电视之前, 她是人艺的话剧演员,主演过话剧《上帝的宠儿》,看了这出话剧的人大都 对她的表演才能称赞不已.但看话剧的人很少,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她. 直到她演了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和春节晚会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后, 宋丹丹的名字才家喻户晓.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 堂》里演大嫂子的李维康,是个京剧演员.因为看京剧的观众很少,所以没 有多少人知道她.而《四世同堂》播出后,李维康就出了名.我们也看姜文 主演的电影《芙蓉镇》,《红高粱》,但更能使我们熟悉姜文表演才能的是 《北京人在纽约》.我们中的很多人不看话剧,不看电影,不看京剧,但我 们肯定会看电视.所以,与电影,戏剧,戏曲演员比较,电视剧演员更容易 为我们所熟悉,也更容易出名.但这种有名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个好演员. 在电视剧里,有好演员,也有表演得很不成功的演员.同样,在电视以外, 在话剧,电影,京剧表演中,也有一些非常出色的演员. 3,电视上的"专家学者" 自从有了电视,专家学者纷纷从书斋,实验室,计算机机房里走出来, 到电视上去发表各种见解,从政治,经济,社会,金融,历史,国际形势变 化,到计算机发展,文学,艺术,教育和儿童教育,娱乐,文化,足球,无 所不谈.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了大批的专家学者,他们大都鼻梁上架着眼镜, 身背后的书架和计算机象征着他们的学问和地位. 其实,专家学者内部对是否上电视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电视或
    其他媒介,是大众文化或商业文化的载体,知识分子对此应该有独立精神和 批判立场.如果将电视或大众媒介是否接受你看得非常重要的话,那么,就 会丧失这种精神和立场.所以,知识分子应该拒绝电视和大众传媒.坚持这 种意见的人以大学者钱钟书为榜样,对他不做"东方之子"(中央电视台的 一个栏目名称)推崇备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利用大众传媒 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知识分子介入传媒并不必然地丧失独立精神和批判立 场,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会将传媒是否接受自己看得非常重要,对他来说,电 视及其他媒介,不过是发表意见,争论是非的一个场所.他可以利用这个场 所,也可以不利用这个场所,唯一的区别是自己愿意与大众对话还是与同行 对话.在这方面,知识分子有非常自由的选择. 目前,有的知识分子积极介入媒体,成为电视节目的策划或撰稿,出任 节目主持人,或作为专家就某件事情发表评论.有的则远离电视,在书房里, 实验室里继续自己的研究.每个专家学者的选择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看到的 多数是愿意上电视的专家学者. 从媒介这方面说,媒介对专家学者也要有一个选择.但媒介与科学界选 择专家的标准是不同的.科学界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人在他所在的研究领域 有较大的贡献,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是专家.媒介的标准则是,只要你能对 媒介所关心的问题作一些评论,如果你再有些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 究员的头衔,你就是专家了.至于你在你的研究领域贡献和地位如何,媒介 并不太关心.媒介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不一定都有学术价值,但肯定有新闻价 值,是大众关心的问题.所以在电视上,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比自然科学领 域的专家多得多,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比考古发现, 语言学研究,哲学等方面的专家多得多,前者是社会热点问题,后者则是冷 门.换句话说,一些专家经常上电视,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专家更有学术地 位,而是因为他们研究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更密切的关系. 由于电视上的专家学者经常由媒介来选择,而媒介又不根据科学界的标 准来选择,所以,电视上以专家学者身份出现的人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第 一种情况:根据科学界的标准,这个人确实是这个研究领域里的专家.如儿 童心理学教授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经济学家谈经济发展问题,计算机技术 专家谈计算机问题等等.第二种情况:根据科学界的标准,这个人不是任何 领域的专家,他甚至不做研究,还没有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只是因为某种因 素被电视"选上"了专家.如有的"专家"没做过关于儿童与电视的研究, 却有机会在媒介上说:"读书比看电视对儿童有好处.因为读书的时候,孩 子可以提问."任何一个没经过科学研究训练的家长都可指出,孩子看电视 也可以提问.第三种情况:根据科学界的标准,这个人是某个研究领域的专 家,但他在电视上谈的不是他的领域内的问题,而是另外一个研究领域的问 题,就像一个经济学专家在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一样.而在心理健康这 个领域,这位专家还没有做过研究,只是有一些想法.在这种时候,尽管他 以专家身份出现,但他不是科学界认可的心理学专家. 4,明星崇拜 除了节目主持人,影视演员,专家学者,电视明星还包括播音员,歌星, 体育明星等.80 年代到 90 年代,我们青少年所崇拜的明星可以开出一长串
    名单,如福尔摩斯,亨特,超人,林肯,里根,007,武则天,刘晓庆,贝利, 谭咏麟,郭富成,黎明,费翔,赵忠祥,郎平……无疑,经过电视的塑造, 这些明星比现实生活中的人更完美,更有光彩,也更理想化.日复一日地看 电视,我们就很容易按照电视上的明星形象来判断明星在生活中所具有的人 格,即把明星在电视中的表现当作他们的实际生活.但当我们成熟一些后, 我们就会发现,电视上的明星与现实中明星是不一样的;电视上的明星与我 们自己的生活理想关系不大,我们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理 想与父母朋友同事的关系更密切.也就是说,我们将电视上的明星和现实生 活中的明星区分开来,将自己的生活与电视明星区分开来,我们不再崇拜和 模仿明星.于是,我们生长出新的理想,这个新的理想不再笼罩着他人的光 环,而是建立在发展自己潜能的基础上.
    五,我们生活中的电视 1,电视的功能 很多传播学研究者谈到电视的社会功能.但我们想谈的是电视对儿童个 体有什么功能,或者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视究竟有什么用 关于这一点,传播学家施拉姆在 60 年代就做过专门研究.他没有直接指 出电视的功能,而是通过分析几千名儿童的电视需要来推测电视对他们的作 用.他把儿童的电视需要归为三类,第一是娱乐需要.施拉姆认为,儿童看 电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娱乐的愿望.第二是信息需要.调查时, 大多数儿童对调查员说他们从电视里学到了知识.女孩子说她们学到了怎样 修饰头发,怎样散步,怎样交谈,怎样挑选衣服等;男孩子说学到了纽约青 年的穿着打扮,看了棒球明星表演后,学会了打棒球等.儿童对电视的典型 评论是"电视给了我许多知识,帮助我了解了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无疑, 电视可以提供儿童需要的信息,使儿童满足认识社会和积累生活经验的需 要.第三是社会交往需要.儿童常常将电视看作社交工具,可从电视中找到 共同话题.如果一个儿童不能参加电视节目的讨论,他有可能失去伙伴.由 此,施拉姆将媒介对儿童的功能归结为:娱乐功能,信息功能和社会交往功 能. 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对我国城市儿童的电视需要进行了归纳,发现:电 视有四种基本功能: 1.娱乐功能.这对儿童来说是最重要的功能.电视是现代儿童娱乐的重 要来源,儿童总希望通过电视刺激,达到一种较剧烈的快乐体验. 2.学习功能,包括社会学习和科学知识学习.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学习 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特别需要关于社会的知识.比如, 外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当和伙伴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 解决等.电视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在没有电视的时候,我们 通常通过家长,邻居,同龄伙伴,教师等人的态度来了解社会.电视则大大 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理想的模型,其广泛程度 远远超过了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我们一方面通过询问成人来解决疑问,另 一方面也通过电视来获得相关的知识,以学习做一个社会欢迎的人.电视节 目经常给我们提供课堂里所没有的知识.比如关于航天的知识,中医的知识, 植物,生物,地外文明等,它将激发我们学习科学的兴趣.社会学习与科学 知识学习都不是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活动,而是在娱乐的同时不经意地学到了 一些东西,传播学研究者称为伴随性学习. 3.缓解焦虑的功能.缓解焦虑需要也是儿童使用媒介的重要功用之一. 什么是焦虑呢 焦虑是我们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 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 恐惧的情绪状态.我们最容易在学习或交友失败时产生焦虑.看电视则可能 获得身心"放松",忘记烦恼,摆脱生活压力,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4.填充时间的功能.当儿童有较多闲暇时间,又不能发现合适的游戏伙 伴时,电视可以用来填充时间. 娱乐,学习,缓解焦虑,填充时间就是电视的功能,也是电视对我们的 用处.如果电视使用得当的话,这些"用处"将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2,电视的消极影响 看电视一方面对我们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不 健康的电视内容和电视使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消极影响. 消极影响就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影响,即:儿童从电视中获得了关于社 会,科学等方面的不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在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观念解决问 题时,遇到了障碍,使他们的社会适应发生了困难.大多数研究者都指出, 电视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其中对青少 年观念影响最大的是传统的价值观. 传统观念是相对于现代观念而言的.现代观念是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的 新的观念,传统观念则仅适应于过去的社会.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内容包括: 自信——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主和独立——具有自主 性的儿童经常努力争取自己作主是否参与某种事情,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往 往表现出独立性;求新——乐于尝试新的经验;求知——在形成自己对周围 世界的意见时,注重对事实的考察和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平等——相信无 论何种民族,何种阶层,何种职业,何种性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但在 部分电视剧中,大量存在着与现代观念相悖的传统价值观.如《三侠五义》, 《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刘罗锅》等电视剧中有歌颂君主制, 封建"侠义",妇女对男权的附庸等内容,缺少人的自主,独立和平等意识. 接受这种观念的人就很难适应以崇尚独立人格,平等和民主的现代社会. 消极影响也可能是由于电视使用不当而发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 常要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学习,同伴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并且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如果问题过多责任过重,会逐渐形成一种压力. 于是,就想用电视来摆脱压力.但如果总将电视当作一种精神寄托,那么, 它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妨碍我们的社会适应. 美国学者尼尔·波斯曼在一篇"童年的消逝"(1988)的论文中说明, 电视是一种现在时态的媒介.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每一种事都被体验成正在 发生的事情.电视的语法没有过去时态和将来时态,它把现在放大到最大比 例,并把孩子气的当下满足的需要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现代青少年 在电视的影响下更容易关心自己,关心现时的快乐和满足,而忽略自己的过 去和未来. 3,教育模式的变化 对教育来说,电视的普及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多获得一些信息,知识和 娱乐,更重要的是,电视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成人对信息的垄断. 以往儿童,青少年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教师,家长及有限的书刊和电影. 其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家长选择某种认为是有益于儿童成长的信息→ 将其传播给儿童→儿童接受信息.可以说,儿童接收的信息是经过成人精心 选择的,有限的信息.电视的普及则大大改变了旧的教育模式: 教师,家长传播信息→ 儿童比较分析信息→选择接受的信息 电视传播信息→
    从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不仅从成人那里获得信息,也直接从电 视中获得大量信息;儿童有可能对这两个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教师, 家长对信息的选择逐渐让位于儿童自己的选择.以前,家长或教师可以向儿 童推荐某种书籍或电影,但现在,儿童常常自己说,"我要看××××", 而他们要看的内容也许是家长,教师不了解的或不赞成的. 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是: 1.我们有了更多的自己选择接收或接受某种信息的权利.我们根据自己 的兴趣或需要可从电视中选择"原始"的,并非经过教师"指导讲解"过的 信息.如关于海湾战争的报道,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以及关于爱情的 故事等. 2.我们与成人共享信息."共享"意味着在信息接受方面,我们变得与 成人平等了.以往成人先于儿童接收信息,经过他们的选择后儿童才能得到 信息.但现在儿童和成人同时接收信息.电视新闻,电视连续剧等等,都是 儿童可以与成人共享的信息. 由于比以前更自由地接触信息了,我们就有了比较分析教师提供的信息 的可能.假如教师说,你不对,我就要让你罚站,那么,看过《未成年人保 护法》电视宣传的学生就会(至少在心里会)责问,"您是否违反了未成年 人保护法" 这种变化使一些成人很不习惯.但无论怎样,电视给我们提供 了更多的了解信息的机会.与成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个听众,我 们也有新的信息与他们一起分享,因此有时也具备了发言的能力. 4,家庭中的电视 电视进入中国家庭后,也在某些方面改变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家庭中的电视至少扮演了四种角色: ◇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在以往的家庭中,家长负责培养儿童的社会 价值观念,但在现代社会,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童节目,卡通漫画,童话, 侦探故事,科幻片等每天都在向儿童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包括家长不赞 成的社会价值观念. ◇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现代家庭,儿童了解知识或信息不仅仅依 靠家长,也依靠电视,使家长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社会学习的指导老师.社会学习指儿童学习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电 视是一个无形的指导老师,"他"会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社会环境,更多类 型的人以及更多的冲突解决方式供我们参考,通过讲故事来进行适应社会的 "指导",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 ◇娱乐消遣的伙伴.有了电视,儿童就可以不依赖父母进行游戏活动. 电视就是儿童的假想伙伴.儿童沉浸在电视所提供的幻想情境里,在这种愉 快的想象中, 儿童参加了各种各种样的 "战争"并成为一个伟大的 , "英雄" …… 由此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电视的介入对以往家庭教育模式的改变,实际上改变的是长辈与晚辈的 关系.信息流通的民主化促进了家庭的民主化,使两代人变得平等.这种 "平 等"能给我们带来一种促进两代人交流的机会.一方面,电视为我们的家庭 提供了大量的可交流的话题,与父母一起讨论这些话题,可以使我们的家庭 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另一方面,若能与父母一起欣赏同一个娱乐节目,增加
    了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能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在电视的影响下, 家庭成员之间增加了更多的思想和感情方面的交流,将使我们享受到更多的 家庭乐趣. 5,电视与社会流行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所倡导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常常造成社会流行.电视倡导了社会流行,并加快了社会流行的速度,同时 也缩短了一种流行的生命周期.如流行物电子宠物和变形金刚,先是在电视 上做广告,播出后迅速普及起来,然后又在电视批评下,这些流行物结果很 快消退. 所谓的社会流行是大家共同采用某种新方式的结果.社会流行一般分为 三种类型:◇物的流行,如服装,玩具和用具等;◇行为的流行,如跳霹雳 舞,迪斯科,玩电子游戏机,台球,抽进口烟等;◇思想的流行,如流行歌 曲,畅销书,流行哲学等.人们采用流行,一方面出于模仿他人,适应社会 的协调性愿望,但另一方面,采用新方式,又包含着希望区别于他人的差别 化愿望.它是一种矛盾的结合体.常常是青少年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而采用 了某种新方式,结果却发现自己的个性很快被淹没在流行中.当然,青少年 的冒险和尝试新奇的冲动,显示地位和个性的冲动,以及追求自由和进步的 冲动等,都可成为他们追求社会流行的心理动机.除此之外,尝试社会行为 的动机也能助长青少年的社会流行. 在电视的影响下, 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所. 青少年通过电视进入 "社 会",并轻易地被卷入了社会流行. 社会流行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喜欢思考的青少年来 说,其追求社会流行的过程也是他们发现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在不断的 追求,尝试社会流行行为和思想的同时,青少年渐渐地了解了自己的需要, 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了解了社会对他的要求和期待,了解了他们应该 怎样适应社会,并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力量,这将有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 社会适应.但对不爱思考的人来说,追求社会流行就特别容易流于表面化的 模仿.这类青少年几乎不考虑社会流行与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 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别人穿什么衣服,他穿什么衣服;别人看什么书,他看 什么书;别人买计算机,他也买计算机,但没有考虑这些衣服,这些书或者 计算机对他自己,对他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是否真的需要,是否适合他 等等.这样,经过一轮流行后,他仍然只是个盲目的模仿者,在发现自我和 认识社会方面没有什么进步.
    六,看电视的自我管理 1,认识我们的权利 "不许看电视"!这句话儿童,青少年都太熟悉了.在这句话的压力下, 我们只能不停地读书,做题.看电视几乎是我们日常唯一的娱乐活动了,可 "不许"两个字立刻打消了我们要看电视的念头.但是,娱乐,闲暇是我们 的权利.如果生活中没有娱乐,闲暇,则说明我们的权利被剥夺了. 我们这样说的根据就是《儿童权利公约》. 1990 年 8 月 29 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 年 3 月 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该公约, 公约于 1992 年 4 月 1 日正式对中 国生效.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承担并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 的各项义务.应该说明,公约里的"儿童"是指所有 18 岁以下的幼儿,儿童 和青少年. 《儿童权利公约》第 31 条规定: "……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 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 "缔约国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 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从这条规定中我 们看到:第一,儿童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第二,儿童有自由参加文化生活 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第三,国家应该尊重儿童的这种权利,并为处于文化条 件劣势的儿童提供均等机会. 无疑,看电视是一种娱乐和文化活动,儿童有权利享受这种活动.如果 父母总不让看电视,那么,儿童,青少年就可以向父母说:"休息是我的权 利","自由选择文化活动是我的权利",或者说"看电视是我的权利." 这个"权利"是指每个儿童都应该享受与年龄相适宜的娱乐活动,并且这种 活动受国家保护.一个 10 岁的香港女孩曾把"玩是我的权利"贴在客厅的墙 上,郑重地通知她母亲:"老师说我们受《儿童权利公约》的保护,不要总 逼我学习做作业了.玩是我的权利." 2,合理分配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权利"的问题并不那么乐观.儿童休息和看电视都需 要时间,似家长教师普遍认为儿童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于是儿童就很少 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了.1996 年全国城市儿童(10~15 岁)调查表明,儿童自 由支配时间平均每天只有约 68 分钟(不含双休日).儿童每日课后时间主要 用来温习功课,并且超过 50%的儿童在完成学校功课后,还要完成父母安排 的课外作业.除此之外,儿童还要参加计算机,数学,英语,绘画,书法, 钢琴等乐器的学习.近 30%的儿童明确表示,"我不愿意学家长为我安排的 学习内容".不难看出,一些家长和教师并不真正认可"玩"是儿童的权利 这一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自由选择.我让你弹琴,你就要 去弹琴;我让你学外语,你就必须去学外语.结果,儿童的休息和闲暇的权 利,自由选择文化活动的权利就被剥夺了. 当然,也有非常开明的家长,如果告诉他关于"权利"的问题,他可能 立刻会改变自己的作法.这种家长不仅认为学习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娱乐也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但多数家长,教师仍可能担心看电视会影 响学习.1996 年全国城市儿童家长调查说明:高达 47%的家长"为了学习, 不让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86%的家长同意"孩子看电视多了,影响 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看某个电视节目的话,一方面,需要不 断说服父母,让他们考虑我们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时间,并向父 母做出遵守时间表的保证. 合理安排时间包括: 1.在保证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下看电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完作 业才看电视.如果放学以后就有好看的电视节目可以先看,但一定要留出足 够的做作业的时间.否则,只好放弃这个电视节目. 2.先保证有户外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时间,然后再安排看电视的时 间. 3.在选择电视节目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节目时间的长短.如果每天看电 视的话,尽量选择一个小时以内的节目看.如果一个节目超过两个小时,就 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把作业,家务,休息等活动安排好.否则,最好别看这 个节目,或让家长录下这个节目,待休息日再看. 4.一定要对节目有所选择,即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有意思的节目看. 待节目完后,迅速离开电视机,去做其他事情.有些孩子在电视完了后,还 靠在沙发上懒得动,无意义地将频道换来换去,结果时间都浪费掉了. 如果真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并遵守时间表,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很高兴让 孩子看电视.很多孩子不被家长信任是因为看起电视来没节制.所以,要想 看电视,就得训练自己能迅速离开电视,这样才能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3,电视与身体健康 一些专家指出,看电视可能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第一个方面是视力.看电视是否影响视力由三个条件决定:距离,视角 和时间.国外有关的实验研究说明,儿童在观看不同尺寸,大小的电视时, 儿童距电视机的最佳距离依次为:12 英寸,1.21 米;14 英寸,1.41 米; 18 英寸,1.82 米;20 英寸,2.02 米;21 英寸,2.12 米;24 英寸,2.42 米.为方便起见,儿童的观看距离可用电视机的尺寸大小乘以 0.1 来估计, 如在看 18 英寸的电视时,儿童距电视的距离至少应为 18×0.1=1.8 米. 视知觉研究说明,在自然环境中,儿童快速识别图像的最佳视角为 11.5°. 因此,在看电视时,儿童的最佳水平视角(俯角或仰角)为 11.5°.儿童 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 2 小时.一般来说,满足这三个条件,看电视不 会损害儿童视力.相反,如果儿童看电视距离过近,视角过仰或过俯,每天 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损害视力.如果儿童视力已经受到损害,必须 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有的视力不好的儿童还特别喜欢看电视,看不清楚就走 近了看,结果越看越近视.在规定的距离里看不清楚电视,就应该减少看电 视的时间,并在看电视时佩戴眼镜. 第二个方面是身体发育.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迅速发育的时期,经 常性的户外活动是儿童身体健康的保证.如果儿童养成久坐不动的看电视的 习惯,而缺少户外活动,将不利于身体健康.
    4,选择电视节目 电视台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视节目,但我们不可能都看.这就需要 我们做出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看. 选择可以从电视节目单开始.在电视节目单上,我们看到,有些节目对 我们毫无意义,如某些教学节目所教授的内容与我们无关;有些节目我们可 能完全不感兴趣,如家具城介绍等.实际上大部分儿童,青少年比较感兴趣 的节目是儿童连续剧,成人连续剧,《焦点访谈》类的新闻节目,综艺晚会, 《实话实说》类的谈话节目和青少年节目.我们应在这些感兴趣的节目中做 出选择,即: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个或两个最有兴趣的节目看.为了选 择电视节目,订一份广播电视节目报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提前 安排时间,另一方面报纸上有关于节目的介绍常可作为我们选择节目的依 据. 每人的电视兴趣不同.比如,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儿童不喜欢看; 或者正相反,儿童喜欢看的父母不喜欢看;或者你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你的 同学不喜欢看.认识自己的电视兴趣,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节目.个人的 电视兴趣往往与他自己的生活追求和情趣相联系.如果一个人喜欢幻想或追 求娱乐,他可能就要看武打片,侦探片,科幻片,童话剧等;如果喜欢通过 电视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就可能爱看大量的纪实类节目;对军事武器特 别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专门看军事节目.电视既可满足我们认识社会的需要, 也可满足我们幻想娱乐的愿望,既可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提高我们对某种 事物的专门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电视兴趣由三个元素组成:节目类型(新闻节目还是戏剧节目等);节 目主持人或演员;和节目内容(幽默内容还是严肃内容,幻想的内容还是现 实的内容等等).电视兴趣没有好坏之分,如不能认为喜欢看知识性节目就 是好的兴趣,喜欢看娱乐节目就是坏的兴趣.我们认识自己的电视兴趣是为 了更好地享受电视节目,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而通常不是为了在家里开辟 "第二课堂". 5,成人节目 尽管儿童节目是最适合儿童看的节目,但儿童,青少年也很喜欢看成人 节目,其中不少人看的成人节目比儿童节目还要多.很多儿童从幼儿园时期 就开始看成人片,如《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和《唐明皇》等. 成人片是否适合儿童观看,没有一定之规.它需要考虑儿童观众的年龄, 兴趣,理解能力,生活经验,成人片内容等多种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第一,是否能看懂.类似《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成人片需要儿童在 精神生活方而有更多的经验,否则就不能理解.相比之下,侦探片,武打片 对儿童来说就比较好理解. 第二,是否容易区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如果很难区分,说明剧中人 物的性格比较复杂,可能不易理解. 第三,看成人片时,是否感到焦虑,怀疑,恐惧或失望.如果有这些情 感体验,则说明这部成人片不适合我们观看,因为它很容易对我们的心灵造 成伤害.
    当然,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对电视的 理解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儿童很小,就能看成人纪实类的片子了,有的儿 童都上四,五年级了,还只会看动画片和童话节目.在一般情况下,有较高 理解水平的孩子特别愿意看比较复杂的成人片.如果看到某类成人片产生了 一些不舒服的感觉时,需要马上向成人说出自己的感觉,寻求成人的帮助. 如果对自己没有相当的把握的话,最好不要独自看这类成人片. 6,暴力节目 ◇暴力节目的识别 我国电视节目有暴力内容吗 迄今为止,我们听到过三种不同的说法: 1.电视节目里没有暴力或少有暴力;2.电视节目有太多的暴力;3.成人节 目里有暴力,儿童节目里没有暴力. 说法不同,是因为人们对暴力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杀人流血才 是暴力,那么电视中的暴力就少得多.有的人则认为,暴力就是以某种言语 或行为使人屈服,无论是否有伤亡.这样口语威胁,物品损毁都属暴力行为, 电视中的暴力就相对增多了. 60 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电视暴力进行了界定.在传播学家格伯纳的 经典研究《暴力与媒介》中,电视暴力被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 力表现".这个定义较严格,没有包括口语威胁等内容,只限制在"有意" 和"武力"的范围,即:只要是有意采用武力手段去伤害人,就是暴力.以 这个定义来测量美国 1967 年和 1968 年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结果表明:大 约 80%以上的节目包含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暴力事件.研究者进一步将娱乐节 目分为三类:犯罪/西部/冒险节目,喜剧和卡通,测量后发现:犯罪型节 目是包含暴力最多的节目,达 96.6%;卡通的暴力内容比例也相当高,为 93. 5%,即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暴力事件的卡通片占所有卡通片的 93. 5%; 喜剧则包含较少的暴力,但也达 66.3%.由此可见,卡通并不因为是儿童 节目而成为世外桃园,儿童不仅从成人节目里,也从儿童节目里看到了暴力. 如果一个节目里包含多个暴力事件,研究者通常称之为暴力节目.至于"多 个"是多少,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以格伯纳的暴力定义作为标准,我们看到:国产片中的侦探片,武打片, 战争片,如《三国演义》,《新七侠五义》等有较多的暴力事件,是典型的 暴力节目.儿童节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如《小龙人》, 《黑猫警长》等含有暴力行为.同时,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进口电视节 目.《变形金刚》,《圣斗士》,《勇敢的公主希瑞》,《魔神坛斗士》, 《百变雄师》,《巨型恐龙》,《火星鼠》等,科幻片如《超人》,《女超 人》等,均属暴力节目. 看来我们虽然不专门为少年儿童制作暴力节目,但在电视中,包括儿童 节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内容. ◇暴力节目的可能影响 50 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检查了青少年看电视暴力节目的时间与他们侵 犯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期持续收看电视暴力节目可能会引发或强化儿 童,青少年的侵犯性行为. 研究者解释说,至少有三个原因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侵犯性行为:第
    一,电视暴力节目会让观众产生世界充满暴力的感觉.一些研究已经表明, 接触暴力节目多的人比接触少的人更容易觉得暴力行为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 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人们多半自私自利,不可信任.这种感觉 或想法,将促使大众容忍暴力,并认为暴力是无法控制的,而为了生存或解 决问题人们必须使用暴力.第二,在电视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相反 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第三,暴力是解决冲突及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 而其他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妥协,辩论,和解等常常是无效的.在这些情况下, 儿童更容易模仿电视暴力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冲突.这三个方面是我们长期 观看暴力节目后产生的错觉.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将减少暴力节目对我们的 影响.我们社会的实际情况是: 第一,社会暴力并不像电视上表现得那么普遍.电视上的暴力之所以多 是因为电视要增加节目的刺激性.现实社会中,法律,社会道德将惩罚和谴 责暴力行为.暴力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社会中发生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社会不会认为暴 力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相反倒是一种野蛮的表现,是一个文明社会所不能 容忍的. 第三,暴力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使用暴力解决冲突常常导致对冲 突双方的严重伤害. ◇谁更容易受暴力节目的影响 并不是所有的儿童看暴力节目都会产生侵犯性行为.许多研究说明,对 不同的儿童,电视暴力节目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儿童不喜欢看暴力节目; 有的儿童将暴力节目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但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 发生;有的儿童则盲目崇尚暴力节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些儿童将看暴力节目 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需要"暴力"的刺激,否则就会感到压抑. 一般来说,前两种儿童很少受暴力节目的不良影响,但后两种儿童则倾向于 认同媒介中的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侵犯性行为,如与教师顶撞,与父母 频繁发生冲突,或与伙伴打架等.严重的可能会进行暴力犯罪. 研究者特别指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太成功的儿童,更容易受到电视 暴力的暗示.有些儿童或青少年的犯罪案例说明,这些儿童或青少年常常因 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缺损的,比如在学校里受到歧视,学习成绩不佳, 家庭破裂,与父母关系紧张,没有同龄朋友等,在一定情境下,他们更容易 模仿暴力行为. ◇怎样避免暴力节目影响 有几个方法可以使我们避免暴力节目的不良影响. 1.检查自己所看的电视节目,是否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看了较多的暴力. 提醒自己现实世界与电视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与朋友或父母讨论现实世界 与电视世界的区别. 2.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现实世界对电视中的暴力行为的态度.比 如,在电视世界里,你要一件东西,别人不给你,你可能一打他就得到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一打他,就可能受到相应的惩罚和道德谴责. 3.如果自己心情一直比较压抑,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太成功,一定要开 始向成人,朋友寻求帮助,避免自己受到电视暴力的心理伤害.尤其是那些 把看暴力节目当作全部精神寄托的孩子,尤其应该注意. 7,关于"电视瘾"
    "电视瘾"即看电视上瘾.60 年代的一些专家发现,过于沉湎于电视的 儿童,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 障碍.因看电视上瘾而导致适应障碍,被称作是 "电视瘾",有时也叫做 "电 视病".有电视瘾的儿童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由于图像讯息比较 容易吸引儿童,转移儿童对现实的注意力,儿童越来越依靠电视来满足自己 的各种需要,从而脱离了其他活动.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后,可以逃 避到电视中去,在无休无止的观看中,危机感消失了,儿童重又变得"充实" 和"满足",忘记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看明天的电视节目,成了激励儿童 生活的希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看电视越上瘾,对现实生活越不关心;越 不关心,就越难适应社会;而越难适应,就越要更依赖电视.结果,形成对 现实生活的适应障碍.专家们认为,儿童看电视上瘾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倾向. 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自己是否有"电视瘾",这些指标是: 1.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 4 小时以上. 2.不加选择地看电视. 3. 除了看电视, 对其他活动大都不感兴趣, 尤其是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 看电视成了最好的精神寄托. 4.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只有其中一,两种表现,比如在假期中儿童,青少年可能每日看电 视时间较长,但仍对其他活动非常感兴趣,还不能说是上"瘾".如果同时 具备上述四种表现,那么,就是非常典型的"电视瘾"了,这时我们就需要 朋友或教师的帮助了.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电视病". 社会关系不好是指家庭关系紧张 (如父母关系紧张或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 伙伴关系紧张(如总遭到伙伴排斥)以及师生关系紧张(如总感到教师不喜 欢自己等).这些儿童实际上是把电视当作缓解紧张的"药物".但过度依 赖"药物",就会失去在现实中生活的勇气. 所以,儿童看电视要有自制力.所谓自制力包括两点:第一,要控制自 己看电视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看电视.第二,切 不可将看电视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的青少年, 不能依靠电视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积极解决 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8,电视批评 从电视中,我们看到过特别有意思的节目,也看过特别无聊庸俗的节目. 电视节目本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对不同水平的节目,我们喜欢说 三道四,评论这个节目好,那个节目坏,这就是电视批评.经常进行电视批 评,可以提高我们对电视节目的鉴赏力. 电视批评的主要内容包括:你是否觉得节目特别好看,什么地方最好看,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节目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所要求的是否 一致;比较同一题材的电视片,它们在选题,艺术表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比较同一演员在不同戏剧中的表演;看了电视节目是否觉得满足,如果不满 足,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东西等等.一开始,我们可能还不太会评论电视节目, 这就需要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以及阅读报纸杂志上有关材料,以 增长自己的评论能力.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对电视的感觉,勇
    于向别人说出自己对电视节目的评价. 9,电视与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阅读能增长儿童的知识,所以在儿童闲暇时间里,家长 喜欢让孩子读书而不是看电视.在他们看来,电视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看电视还是应该读书呢 对此,我们需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在课余时间里,我们是否可以看没有"教育意义"或"不能增长 知识"的内容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我们有休息和自由选择娱乐文化活 动的权利.所以,只要我们愿意,为了娱乐看电视或看书都不应该成为一个 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为"受教育"而打开电视机或拿起书本. 第二,电视与阅读的异同.一方面,电视也有增长知识的作用,书籍也 可用来娱乐,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或选择什么样的书籍;但另 一方面,就同一性质的媒介内容而言,阅读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智力方面的 努力,或者说看电视比阅读更轻松.认识电视和阅读的异同是为了更好地选 择适合自己的媒介活动.无论是娱乐需要还是信息需要,电视或书籍,哪个 媒介更方便利用,更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就使用哪个媒介. 但是,如果 11~13 岁的儿童还不会读课外书,就需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来学习阅读.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电视对促进语言学习,认识社会角色, 学习行为规范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作用到 11~13 岁阶段时就逐渐减 弱了.这个时候,学习阅读印刷媒介更为重要.大量阅读可以刺激儿童词汇 的迅速增长,激发儿童想象力,帮助儿童体验人类的细致微妙的情感等.看 电视不能代替阅读来获得这些宝贵的经验. 10,闲暇时间的利用 闲暇时间是我们能自由利用的时间.它与课余时间还有些不同.课余时 间只是表明我们不需要上正式的课程,但不表明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自由利 用.在一些情况下,尽管是课余时间,教师也喜欢占用,家长也希望我们能 利用这段时间多学习一些东西.由于我们不能自由利用课余时间,所以课余 时间还不能说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只指我们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 自电视普及以来,看电视成为我们闲暇时间里的重要内容.它至少在两 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活动方式:①由集体的活动趋向于个人的活动.②由动 的活动趋向于静的活动,比如以往的游戏是集体的,动的活动,现在的看电 视则是个人的,静的活动,而集体的,动的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所以看电视不应该占用闲暇时间的全部.我们可以经常问下列一些问 题来考虑自己的闲暇活动的安排是否合适: "我们每天花在体育锻炼和看电视上的时间是多少 " "我还想做什么活动 " "我有交朋友的时间吗 " "如何丰富和改善我的业余生活 "
    结语 如何进行看电视的自我管理,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的情 况不同.本章只是尽可能充分地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也提出了一些可供讨 论的问题.自我管理不在于你采用了哪些方法,而在于是否采用最适合自己 的方法.所以,认识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电视兴趣和自己的发展要求是最重 要的.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新白娘子传奇  新白娘子传奇全集  新白娘子传奇全集高清  新白娘子传奇歌曲  新白娘子传奇搞笑版  新白娘子传奇全集播放  新白娘子传奇第一集  新白娘子传奇片尾曲  新白娘子传奇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