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社会学就业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学研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01-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English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Administrato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社会学研究
    60 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1
    游正林
    提要: 中国工会一直存在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及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工会曾进行过三次大的改 革,即力图通过改善工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降低工会的"官办"色彩,增 强工会的自主性与活力, 加大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力度等手段来加强 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本文分别对这三次大改革的社会背景,大改革 后工会的理想形象和力图进行大改革的后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在 此基础上,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推动中国工会力图进行大改革的直接动力和 制约中国工会改革的结构性因素.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工会 职工群众 三次大改革
    一,导

    我国的工会虽然被定义为工人阶级或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 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存在脱离群众2 的现象.早在 1945 年,边区公 营工厂实行一元化领导(厂长负责制)以后,一切统一于厂长,工会 因此而无事可做,软弱无力,威信不高(中央职委,1986) .新中国 成立后,工会脱离群众的现象进一步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1950 年 7 月,在中南总工会筹委扩大会议上,邓子恢3在肯定中南各省市的工 会工作取得了四点成绩之后,着重指出工会工作中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严重脱离群众.他系统地分析了工会脱离群众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 工会工作者未能明确地站在工人阶级利益的立场;二是工会工作者未 能及时反映与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三是在工作方法中不是走群 众路线, 而是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 (邓子恢, 1992) .
    1 本文由中国政法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感谢本刊编辑部同仁和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张智君先生所提出的修改意见,笔者根据他们的 意见做了不少修改.当然,文责自负. 2 本文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群众""职工""职工群众"和"工人群众"等词汇,它们在 , , 本文中的含义基本相同. 3 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
    1
    社会学研究
    在此后的几年里,围绕工会脱离群众的问题,工会工作者曾进行过广 泛的讨论.当时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李立三和赖若愚都一再强 调工会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赖若愚(1987)甚至认为"脱离群众是工会 最大的危险.脱离了群众,工会就没有了生命.工会的生命,工会所 有的力量在于联系群众,失去了群众,工会什么力量也没有".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工会脱离群众的问题再次被提上了议事 日程. 中央领导曾反复强调工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为工人阶级办事, 1992 年出台的《工会法》第六条甚至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 尽管如此,各级工会组织仍然经常被指责为脱离职工群众,在代表和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方面往往不起什么实际作用.一些学者(如 Wilson,1986;Baek,2000;Chen,2003;李琪,2003:第七章;冯钢, 2006;Taylor and Li,2007)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方面的现象进行过描 述和分析.工会系统自己搞的一些全国性调查的结果(如中华全国总 工会,1988:87,108-112;1993:1163,1347;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 室,1999:57,1248,1632)也反映出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另据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对江苏省的调查了解,基层工会的任务, 70%—80%是党政布置的,20%是上级工会布置的,真正按群众要求 开展工作的只有百分之几(陈秉权,1996:110).工会脱离群众的 严重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本文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近 60 年来,中国工会是否曾努力改善 过这种脱离职工群众的社会形象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在新中国成立 初期,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及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工会曾进行过 三次大的改革,即力图通过改善工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降低工会的 "官办"色彩,增强工会的自主性与活力,加大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 益的力度等手段来加强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本文将分别对这 三次大改革的社会背景,大改革后工会的理想形象和力图进行大改革 的后果等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探讨推动 中国工会力图进行大改革的直接动力和制约中国工会改革的结构性 因素.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大改革
    (一)第一次大改革的社会背景 谈及中国工会的第一次大改革,必须首先提及发生在新中国成立
    2
    社会学研究
    前夕的两个历史事件:一是 1948 年 8 月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六次全国 劳动大会.这次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结了白区和解放区工 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恢复了全国工会的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4 ,制订了迎接全国解放和解放以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在这 次大会上,李立三(1899-1967)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 组书记,并负责主持全总的日常工作.因此,李立三后来成为了推动 中国工会第一次大改革的主角.二是 1949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省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 市,并提出了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 针.此后的工会工作就在这个指导方针下展开. 究竟应该怎样依靠工人阶级 李立三(1987e)认为:"我们依靠工 人阶级,必须依靠工会,如果没有工会组织,就无法依靠这个阶级, 并且必须把工会工作做好才行, 否则只是空谈和口号. "也即要想依靠 工人阶级,就必须首先以工会的形式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使之成为 有组织的队伍.当时全国工人的实际规模是:产业工人不到三百万, 连全国手工业工人及一切体力,脑力劳动者都计算在内有一千五百万 至两千万,但其中有组织的工人还不过两百万.1949 年夏天召开的全 国工会工作会议提出,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国一千万至一千五百 万工人组织起来(李立三,1987d,1987h,1987i)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 内完成这项组织任务,当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那么,当时为什么要提这样的组织任务 或者说,为什么要求如 此迅速地壮大工会组织 这涉及工会的任务和作用问题. 1949 年 3 在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1992)强调,城市中的中心 工作是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其他的工作, 如党的组织工作, 政权机关的工作, 工会的工作等, 都应该围绕并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作. 后来,李立三(1992)也强调,在生产企业中,工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 教育并组织工人职员群众树立新的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组织生 产竞赛,爱护公共财产,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以保证生产 计划的完成.在行政机关中,工会基层组织的中心任务,同样是教育 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新的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组织工作竞 赛,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反对文牍主义与推拉作风,向官僚主义 作斗争,以保证行政工作计划的完成.因此,如果有健全的工会基层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人大社会学考研  人大社会学教授  2012人大社会学考研  人大社会学分数线  人大社会学复试名单  人大社会学考研分数  社会学就业  社会学就业方向  社会学专业的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