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3 2014年7月15日 编辑:吴丽琳 电话:010-88558896 E-mail:wll@cena.com.cn (上接第1版) (二) 今年上半年总体情况 1.产业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 进出口下 降明显 1~5 月,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 持续扩大,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 11.0%, 高出工业平均水平 2.3 个百 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4066 亿元, 同比 增长13.5%; 实现进出口总额5007亿美元, 同 比下降9.1%, 其中, 出口2961亿美元, 同比下 降7.7%, 进口2047亿美元, 同比下降11.1%. 2.整机产品升级调整步伐加快, 电子信 息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智能电视、 网络电视、 4K超高清电视销量 占彩电总销量比重不断上升, 4G手机市场份 额提升, 平板电脑增幅平稳, 笔记本、 台式机增 速持续下滑. 1~5月生产微型计算机1.3亿台, 增长5.2%, 其中笔记本计算机1.02亿台, 增长 7.7%. 上半年, 在沪深股市总体下滑的情况下, 电子信息板块指数从6738点上升到7804点, 上涨幅度达到16.0%, 呈现出逆势上扬态势. 3.彩电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高端产品渗 透率不断攀升 我国彩电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1~5 月彩 电累计出口 2902 万台, 出口金额 50.8 亿美 元, 分别增长 47.5%和32.5%. 智能电视和 4K 超高清电视等高端产品渗透率不断攀升, 1~ 5 月彩电产量为 5862 万台, 国内市场智能电 视销量 1004 万台, 同比增长 22%, 占国内市 场彩电总销量的 56%, 4K 超高清电视销量 176万台, 约占总销量的10%. 4.计算机行业投资加速明显, 市场竞争 层次逐渐提高 1~5 月, 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 292 亿元, 同比增长 14.7%, 其中 4 月份以来投资明显 加速, 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幅超过 30%. 计算 机市场竞争正逐步呈现 "平台+软件+内容" 多位一体的特征, 微型计算机和平板电脑产 品边界日益模糊, 语音技术、 手势操作等新 功能加快应用, 竞争层次不断提升. 5.4G 带动效应显著, 通信设备制造业保 持较快增长 受3G、 4G 网络建设及大规模商用等积 极因素带动, 通信设备制造业去年增速就位 居各子行业之首, 1~5月继续位居前列, 销售 产值、 出口交货值、 内销产值分别增长15.5%、 9.0%和21.9%. 生产移动通信基站 14000.3 万信道,增长179.8% ; 手机6.88 亿部,增长12.4%; 程控交换机1206.7万线, 增长33.5%. 6.集成电路产业保持稳速增长, 投资合 作力度持续加大 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5月 全行业销售额为1067.5亿元, 同比增长16%, 集成电路产量373.7亿块, 增长10.8%. 国内外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 首期投资 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生产线正式竣工投 产, 国内企业与英特尔、 荷兰恩智浦、 IBM等国 际领先企业合作更加活跃, 合作形式多样. 7.LED 产业总体向好, 上下游企业主动 加强合作 上半年, LED 产业继续呈现积极向好的 发展局面,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多家骨干芯 片厂商达到满产,MOCVD 开工率达到90%, 蓝宝石晶棒出现供给缺口. 多家照明厂 家和芯片、 封装厂家联合形成紧密的供应 链, 上下游企业在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 8.光伏产业发展平稳回升, 产能过剩问 题不容忽视 光伏产业持续回暖, 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 善. 在产多晶硅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 上半年 产量约 6万吨; 电池组件骨干企业持续赢利, 上半年产量约15GW. 《光伏制造规范条件》 实 施推动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推出, 另一方 面, 国内市场大幅增长、 国外新兴市场不断出 现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有扩产或复产冲动, 对 产业无序发展走势仍需加强警惕应对. 9.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集 聚初步形成 上半年平板显示行业延续了上年以来 的良好势头, 1~5月京东方、 天马、 华星光电 3 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 250 亿元, 实现利润 18 亿元. 目前已建成生产线 16 条, 在建或拟建 生产线 7条, 逐步形成京冀、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鄂集聚区. 二、 2013年及今年上半年 重点工作进展 (一) 2013年重点工作 1.继续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提升技术创 新能力 完成核高基重大专项 2014 年课题评审 及实施计划的编制, 对到期课题进行了验 收, 国产高性能 CPU 成功应用于 "天河二 号" 超级计算机, 基于 C-Core的国产 SoC 芯 片累计销售超过 1 亿颗, 国产关键软硬件在 信息化系统实现应用. 支持骨干面板企业加 快技术升级, 实现超高分辨率大尺寸 4K* 2K 液晶面板量产, 研制成功大尺寸 AMO- LED 样品, 国内电视面板自给率接近 40%, 手机面板自给率超过50%. 2.增强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 推动整机 产业安全可控和价值链提升 安排工业强基、 工业转型升级和电子发 展基金等专项资金支持核心基础产业中新型 片式元器件、 平板显示用靶材、 超薄高密度印 制电路、 锂离子电池等行业的技术研发及产 业化. 研究制定 《智能电视产业2013年技术改 造方案的建议》 , 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 提升彩电业竞争力. 参与 02专项组织实施工 作. 配合做好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重大专项工作, 推动基于 TD-LTE的专网系 统研究和应用. 国产大型主机系统取得突破, 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在金融、 电信领域得到 应用, 指导成立了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 3.大力促进信息消费,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开展数字家庭信息惠民政策研究, 批复 绵阳市、 武汉市创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 产业基地, 通过电子发展基金继续推进数字 家庭应用示范. 参与制定 《国务院关于促进 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牵头制定 发布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及相关管理 办法, 并发布了第一批企业名单 (109 家) , 研 究起草 《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 , 支持 自给式光伏系统及关键生产设备、 储能电池 的研发, 组织建设太阳能电池检测公共服务 平台. 实施 LED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编制 LED 照明产品检测方案, 通过省部联动的方 式, 推动半导体照明产品的应用示范. 支持 TD-LTE 智能手机研发与产业化, 智能手机 国内销量 4.23 亿部, 同比增长 64.1%, 国产品 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70%. 推动北斗系 统在通信、 铁路、 电力及消费电子领域应用, 指导成立了北斗产业化应用联盟.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支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落实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配合 制定出台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计划 (2013~2018年) 》 , 开展重点工业领域 "产 用对接" 系列活动, 指导成立离散行业信息技 术应用产用合作服务联盟. 重点支持安全可靠 电力电子设备、 远程管控系统、 智能传感器在 白色家电、 工程机械、 化工生产等行业应用, 增 强两化融合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支持基于国密 算法的金融IC卡芯片、 机具设备、 软件产品研 发和产业化, 提升金融IC卡芯片检测能力. 5.推进行业管理创新, 进一步优化产业 发展环境 完善行业管理工作体系. 完成电子信息 制造业 "十二五" 规划中期评估, 进一步实施 "十二五" 电子信息制造业系列规划. 联合深 圳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 会, 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会同部内相关司局 筹备组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获得民 政部正式批复. 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推进我 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修订并发 布了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管理办法》 , 继续开 展集成电路企业认定工作, 扩大集成电路设 计企业产业链全程保税的试点范围. 发布了 《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 见》 , 公布我国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 时间表并开展普及活动. 提高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完成 标准报批216项, 正式发布标准103项, 下达标 准修订 166项. 组织研究提出了 《电子信息领 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 加快全国性标委 会换届, 提出了9家换届方案 (草案) . 积极推进 平板显示、 太阳能光伏、 数字电视等一批我国 提案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筹备智能电视标准联 合工作组, 起草了 《智能电视标准体系建设方 案》 . 完成 《北斗产品与应用标准体系框架》 起草. 研究制定了手机和彩电品牌建设指导意 见. 指导完成了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和智能电 视人机交互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 加强国际合作. 配合推进自贸区谈判、 ITA 扩围谈判及与港澳台合作, 积极提出相 关方案. 筹备召开政府/当局间半导体会议 (GAMS) , 坚持中方方案. 深化巩固 DTMB 标准的推广应用, 采用我 DTMB 和AVS 标 准的数字电视正式落户古巴. 积极应对欧盟 对我光伏、 无线通信设备的 "双反" . (二) 今年以来几项重点工作的进展 1.推动出台了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推进纲要》 会同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 研究提出了 领导小组、 办公室及咨询委员会组建方案并 提请国务院审批. 会同相关部委于 6 月24 日 正式对外发布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 纲要》 , 并开展了多形式的宣贯活动. 推动设 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设立地 方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向国家开发银 行、 进出口银行推荐了一批重点项目. 指导 成立了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 配合启动 实施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计划. 2.完成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中国 光伏行业协会筹建 积极推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的筹 备工作, 组织起草了 《章程 (草案) 》 、 《会员管 理办法》 等制度性文件, 明确了联合会组织架 构, 并于6月28日成功召开了成立大会. 指导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筹备工作, 积极与民政 部协调, 在获得民政部批复后, 提出理事会建 议名单, 并于6月27日成功召开成立大会. 在 美国CES上对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做了首次 海外推介, 会同深圳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 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展出面积超过 10万平方 米、 吸引了超过10万名观众观展. 3.大力发展智能终端, 促进信息消费 实施智能终端开发及产业化环境建设 专项, 开展智能终端安全机制研究, 支持企 业开发基于 TD-LTE的公安行业专用终端. 重点推动 4K 超高清、 短焦激光投影电视等 新型彩电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开展音响行 业智能化、 网络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持续 推动数字家庭典型业务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启动创建厦门、 福州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 基地. 完成 《关于我国 LED 产业发展情况的 报告》 , 通过电子发展基金持续集中支持国 产LED 芯片、 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及应 用. 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在消费电子行业 的应用, 支持上下游企业联合研究支持北斗 功能的智能手机产品. 4.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会同有关部委共同编制了 《高性能集成 电路工程实施方案》 , 支持产业集聚区根据 自身条件设立地方性产业投资基金. 继续实 施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专项, 推动平板显 示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 统筹电子发展基 金、 技术改造资金重点支持配套材料和装 备. 积极推进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关键设 备研发及产业化, 加强 TD-LTE多模多频芯 片、 终端的研发. 推动光伏行业技术进步, 积 极拓展分布式光伏应用. 5.增强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能力 继续实施核高基重大专项, 完成了 2015 年指南的编制, 推进课题验收工作. 会同有关 司局完成2014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重点 方向研究、 编制及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 研究 制定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 重点加强关 键材料和核心设备的研发. 支持信息安全关键 技术及产品研发, 完善国产软硬件技术体系, 积极开展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推广工作. 6.加大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支持信息技术在机械、 石化、 消费品等 重点行业开展试点示范, 形成可推广的行业 解决方案. 加快国产金融 IC 卡芯片研发和 检测进度, 筹备组织国产芯片技术和产品推 介会, 继续落实 《金融领域密码应用指导意 见》 . 与相关部委合作启动 TD-LTE 航运专 网应用示范项目. 7.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继续贯彻实施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 件》 , 公布了第二批企业名单 (52家) . 加快重 点标准立项, 上半年确定了 87项标准计划项 目, 制定完成标准 69 项. 会同国家广电总局 编制、 共同发布了 《广播电视先进视频编解 码(AVS+) 技术应用实施指南》 , 并组织多次 宣贯会. 《电子信息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方案》 通过验收, 明确了未来电子信息行业 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积极推进 10个标 委会换届工作, 组建了 "全国平板显示技术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三、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面临的形势 (一) 产业发展转型步伐加快, 部分 "十 二五" 任务面临挑战 "十二五" 以来,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全 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强化创新 能力, 推动产业融合, 培育龙头骨干, 完善发 展环境, 坚持应用驱动, 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 快. 面对 "十二五" 后半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国 内发展环境, 产业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做大 做强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十二五" 前两年, 我 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较为平稳, 未出现大 的波动, 阶段性地完成了 《电子信息制造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确定的各项目标、 主要任 务和重点工作, 产业规模超预期增长, 结构调 整取得一定成效, 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对信息 安全和两化融合的支撑服务进一步增强, 总 体上实现了 "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 . 但是, "培 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大企业" 和 "国产液晶 电视面板自给率突破80%" 的目标仍很艰巨. 因此, 要顺利完成 "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还需 要业界尤其是大企业的不懈努力. (二)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 新增长 点机遇窗口出现 全球技术创新和产品形态创新进入新 一轮加速期, 约有近 2000种前沿技术可能影 响未来产业方向和布局. 据Gartner 《2013 年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主题报告显示, 物联 网已经处于投资布局阶段, 内存计算、 云计 算和企业 3D 打印等技术逐步成熟, 有望在 未来 1~2年为产业带来关键性乃至颠覆性变 革. 可穿戴产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 以An- droid Wear 为代表的智能手表、 谷歌眼镜、 头戴显示设备等新产品纷纷面世, 预计 2014 年可穿戴市场将达到 24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 68.5%. 这些都表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一 轮发展高潮正在酝酿, 我国培育产业新增长 点的战略机遇窗口已经打开. (三) 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产业 外部环境持续恶化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据咨询机构 Gartner 测算, 2014 年全球 IT 支 出增速为 3.1%, 预计可能继续降低. 当前, 虽 然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 但债务危机、 结构性发展失衡等潜在问题仍将拖累全球 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 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跨国资本流出和金融 市场的调整. 受到我国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也受到对虚假贸易的打击等因素影响, 今年 1~5 月,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 2961 亿美 元, 同比下降 7.7%, 出口形势严峻. 作为出口 导向型的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增速受 国际环境影响, 逐渐步入新一轮减速区间. 但是, 上海自贸区贸易规则的完善, 有助于 为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 产业重组变革步伐加快, 商业模式 创新呈现多元化特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 兴起, 信息技术领域创新仍然活跃, 正在向 泛在、 融合、 智能和绿色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可能推动产业出现重大变革, 但转化为现实 的需求拉动尚不明朗. 集成电路器件特征尺 寸不断缩小, 12 英寸、 20nm 以下先进产能寡 头垄断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我国设计的 高端芯片将面临无处加工的风险. 低温多晶 硅TFT 已经成为高分辨率中小尺寸新型显 示AMOLED 主流技术, 但大尺寸 OLED 生 产需要工艺稳定性验证. 全球信息技术创新 成果不断融入产业跨界融合、 全产业链整合 的商业模式新体系中. 小米、 乐视等企业的 进步加速了智能电视研发、 生产、 销售、 服务 的 "互联网化" ,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彩电企业 围绕智能电视发展模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可穿戴等新技术、 新产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广阔, 对商业模式创 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亟待建设自主 可控产业体系 "棱镜门" 事件之后, 各国高度重视信息产 业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运用经济、 政治、 外交等各方面的手段和资源, 强化产业 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一方面, 美国出于国 家安全因素对我国通信设备产业的制裁, 在未 来一段时间还将成为各国压制我国电子信息 领域发展的主要手段, 这意味着我国已具备国 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着信息安全 因素的壁垒. 另一方面, 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 峻也要求我国尽快摆脱长期以来在上游关键 材料和重要设备领域受制于美日欧的现象, 快 速提升较为薄弱的电子基础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 建立和完善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 四、 2014年 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4 年, 我司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 大及十八届二中、 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精神,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 求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总体部 署, 组织实施强基工程和安全可靠软硬件推 进计划, 积极扩大信息消费, 加快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提高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保持产业平稳增 长.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以智能终端为牵引, 促进信息消费 1.移动智能终端 研发TD-LTE及4G智能手机、 穿戴式智 能终端、 行业应用智能终端等终端产品. 构建 完整的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技术掌控能力和配 套能力. 开发与推广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 2.智能电视 支持智能电视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发, 加快建立智能电视标准体系. 支持彩电企业 联合技术攻关, 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的应用平 台. 鼓励彩电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促 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赢发展. 推动音响 行业智能化、 网络化转型升级. 3.数字家庭 以数字家庭技术链、 产业链、 服务链为 基础和纽带, 有效协调各种资源, 引导企业 加快建设体验屋、 体验中心, 加强数字家庭 典型业务推广应用, 继续组织实施数字家庭 应用示范工程, 推进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 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LED 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 业的意见》 和LED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强 LED上下游的协同创新, 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提升检测和知识产权 等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开展示范应用. 5.北斗导航终端 落实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 划》 , 支持开发面向智能终端的集成芯片, 推 动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创新应用模 式, 发展精确定位应用业务. 开展网络辅助 北斗定位、 授时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 (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集成电路 继续组织实施核高基重大专项和集成 电路研发专项,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加强 重大产品、 重大工艺和重点技术攻关, 推广 使用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品. 2.新型显示 推动显示企业深化合作, 研究差异化政 策机制, 引导产业有序集聚发展. 实施新型 平板显示产业工程, 加强新技术、 新产品研 发, 支持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 提高平板显 示关键材料和设备的本土化配套水平. 完善 产业统计、 分析、 预警机制, 重视知识产权布 局, 进一步加强标准修订. 3.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支持云计算关键设备及安全设备的研 发和产业化, 推动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在云 计算系统中的应用, 加快云计算相关标准研 究. 支持 RFID、 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和产 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发展高精度、 智能化、 网 络化的数据采集器件和设备. 提高计算机、 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设备容量. 支持研 发高速度宽带通信设备. 4.TD-LTE 加强 TD-LTE多模多频手机芯片、 终端 的研发. 支持基于 TD-LTE技术的无线宽带 专网设备和系统研发. 加强网络类测试、 终端 生产类测试等仪器仪表的研发和产业化. 构建LTE 专利体系, 防御和应对未来可能的专 利纠纷. 加大TD-LTE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5.太阳能光伏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和资源整合, 加快组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支持关键材料、 设备及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 业化, 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和发电系统 建设. 完善光伏标准和检测体系, 支持国家 级光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 增强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能力 1.强基工程 提高关键电子材料、 元器件及工艺装备等 研发及产业化水平. 重点支持磁性材料、 电子 浆料、 超级电容器、 传感器件等产品研发和工 艺提升. 引导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 推进关键材料和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2.安全可靠软硬件推进计划 重点加强安全可靠软硬件核心技术研发, 发展基于安全可靠芯片和基础软件的可替代 信息技术产品, 提高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产品 的成熟度. 推广使用安全可控信息系统. 支持 研发和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标准. (四)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实施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 在机械、 石化、 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开展试点示范, 形 成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加强汽车电子、 金融电子、 医疗电子、 工业控制等应用电子 产品和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促进 TD-LTE专网、 数字集群、 北斗导航等技术在交通运输 等领域的应用. 推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引导行业协会、 企业和 研发机构共同组建产用合作联盟. (五)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落实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 纲要》 进一步落实国发 [2000] 18 号文件、 国发 [2011] 4 号文件等政策, 加快制定和完善 《国 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相关实施细 则与配套措施. 积极推动国家产业投资基金 的运作, 推荐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支持项目. 鼓励企业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机构, 支持 产业联盟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工作. 加快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培养高层次、 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对引进 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 2.加快职能转变, 指导和帮助中国电子 信息行业联合会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 委托联 合会承担部分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 发挥行 业统计分析、 规划战略研究等综合性职能. 促 进联合会加强与各部委对接工作, 积极宣贯 政府指导意见. 推动联合会形成沟通合作和 资源共享机制, 发挥联合会在行业自律的主 导作用, 鼓励联合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 作. 加强与深圳市合作, 继续办好中国电子信 息博览会, 全面提升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 3.开展规划预研 加强和相关部委协调, 落实规划重点工 程, 全面推进规划实施. 组织开展 "十三五" 规划预研. 4.质量、 标准和知识产权 继续推动手机和彩电行业品牌培育工 作. 组织加快重点标准立项、 制定及相关知 识产权问题的研究. 进一步推进电子信息领 域全国性标委会换届, 指导成立静电、 平板 显示等全国性标准化组织. 支持电子信息技 术标准化服务平台升级. 继续推动 AVS+等 重要标准的推广应用. 5.国际合作 继续配合做好对外贸易政策相关工作. 继续参加 GAMS 会议,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 擦, 继续开展 DTMB、 AVS、 DRA 等标准的 海外推广. 制定汉诺威消费电子、 信息及通 信博览会 (CeBIT) 参展方案, 组织龙头企业 积极参展. 信息技术创新活跃, 应用广泛, 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入. 大力发展电子信 息技术制造业,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 系, 有利于推动产业的融合化、 集成化、 智能 化、 绿色化, 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有利 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 领支撑作用. 希望我们扎实努力、 精诚合作, 共同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工业转型升 级和实施信息消费战略、 推进信息化建设和 保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为丁文武司长在 2014 年全国电 子信息行业座谈会暨第 28 届中国电子信息 百强企业发布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摘要)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