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缝喷嘴射流平均传热 > 发明专利信息
  • 发明专利信息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3-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广州能源研究所图书馆 广东省新能源生产力促进中心
    电话:87057486 E-mail:ZLS@ms.giec.ac.cn
    发明专利信息
    目录
    第5期
    2010 年 5 月
    总论 ......................................................................................................................................................................... 1 新能源电动汽车 ................................................................................................................................................. 1 新能源发动机 ..................................................................................................................................................... 1 新能源无线电网 ................................................................................................................................................. 1 一种用于海上能源收集的平台 ......................................................................................................................... 2 热能、动力工程 ..................................................................................................................................................... 2 一种压缩空气式跷跷板发电装置 ..................................................................................................................... 2 热循环再生的车载淋浴房 ................................................................................................................................. 2 一种 p 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2 中央空调地板 ..................................................................................................................................................... 3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 .............................................................................. 3 强去湿调温型冷却机组 ..................................................................................................................................... 3 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氢气的方法 ......................................................................................... 4 单级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 4 一种带自然冷却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 4 连续型除湿溶液再生系统 ................................................................................................................................. 4 一种并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 ..................................................................................................... 5 一种串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 ..................................................................................................... 5 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5 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装置 ..................................................................................................................................... 6 一种高效耐蚀轻质热管 ..................................................................................................................................... 6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 ............................................................................................................................. 6 用于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机构 ......................................................................................................... 6 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脱水蔬菜生产工艺 ............................................................................................................. 7 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冷加工成型工艺装置 ..................................................................................................... 7 双管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 7 带有异型分隔墙的紧凑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 8 热泵热水机......................................................................................................................................................... 8 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8 矿井回风能量利用方法与装置 ......................................................................................................................... 8 氮气-乙醇气体体系间歇压缩式热泵装置和实现方法.................................................................................. 9 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 ............................................................................................................................. 9 双管板式换热器 ................................................................................................................................................. 9 换热器的翅带构造及其换热器 ......................................................................................................................... 9 一种带有回热系统的高压粉煤气化炉 ........................................................................................................... 10 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 ........................................................................................................... 10 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 10
    1
    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金属液和氢气的方法 ........................................................................ 10 一种干法加煤渣膜气化炉 ................................................................................................................................11 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11 带升压泵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11 一种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 ....................................................................................................................... 12 基于流态冰供冷的冰蓄冷空调机组 ............................................................................................................... 12 一种节能静电捕焦除尘的设计方法 ............................................................................................................... 12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 12 涂布机热回收利用节能装置 ........................................................................................................................... 13 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 ....................................................................................................................................... 13 节能型空气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13 冶金转炉放散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 14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 14 一种明火加热容器的节能环保装置 ............................................................................................................... 14 一种煤灰的再利用技术 ................................................................................................................................... 14 一种带显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箱 ....................................................................................................................... 15 一种密集型烤房烟气余热回收型水蓄热式高效热风炉................................................................................ 15 提高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循环质量的方法 ............................................................................................... 15 烧结矿冷却废气全助燃发电装置 ................................................................................................................... 15 一种利用少量惰性气体提高等离子体二氧化硫脱除效率的方法 ................................................................ 16 鼓泡床脱硫塔内降低烟气携带液滴浓度的装置 ........................................................................................... 16 一种复合式消石灰脱硫方法及装置 ............................................................................................................... 16 一种基于微燃烧产生电能和推力的新型动力装置 ....................................................................................... 17 一种海底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平 试装置及其方法 ........................................................................ 17 一种半干式循环流化床切流与直流复合进气脱硫塔.................................................................................... 17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 ............................................................................................................... 17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外置床换热器 ............................................................................................................... 18 同时脱硫脱硝的干法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 18 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装置 ....................................................................................................................... 18 一种以煤焦油作为煤粉锅炉启动点火燃料的方法 ....................................................................................... 18 多级旋转节能除尘除有害气体立式锅炉 ....................................................................................................... 19 熔盐管 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 ................................................................................................................... 19 一种双凸极混合励磁发电机 ........................................................................................................................... 19 一种混合励磁发电机 ....................................................................................................................................... 19 地热能 ................................................................................................................................................................... 20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 20 生物质能、环保工程 ........................................................................................................................................... 20 固态排 高温气流床气化方法 ................................................................................................................... 20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 ............................................................................................................................... 20 一种在生物质气化炉内催化裂 油的方法 ............................................................................................... 21 含氯含硅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方法及其回收系统.................................................................................... 21 气体处理装置 ................................................................................................................................................... 21 热等离子体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装置与方法 ................................................................................................... 21 等离子体辅助流化床工艺生产多晶硅的方法及装置.................................................................................... 22
    2
    生物质气化焦油裂 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22 一种秸秆制炭过程中的烟尘回收及“木醋液”“木焦油”提取技术 ........................................................ 22 、 环保型生态燃烧炭及其制备方法 ................................................................................................................... 22 可连续生产的秸秆燃气免除焦的工业气化机组 ........................................................................................... 23 一种用秸秆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 ................................................................................................................... 23 源于生物质的光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 23 一种植物秸秆厌氧发酵高效快速产沼气的方法 ........................................................................................... 23 一种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 ................................................................................................................... 24 一种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循环液化的方法 .................................................................... 24 生物质分级热 备生物油和化学品的方法及装置.................................................................................... 24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 ....................................................................................................................... 25 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没式生态床及其应用 ....................................................................................... 25 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中水处理一体化净水器 ................................................................................................... 25 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25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脱氮除 艺 ............................................................................................................... 26 一种沼气池....................................................................................................................................................... 26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橡胶颗粒填料及其制备以及其应用................................................................................ 26 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 ........................................................................................................................... 26 电解-生物厌氧反应器及其工艺 ...................................................................................................................... 27 一种 1,3-丙二醇发酵微生物废水生化综合处理方法 .................................................................................... 27 生物质热 的燃烧供热技术 ....................................................................................................................... 27 一种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 ........................................................................................... 28 生物质热 的直接燃烧分 热方法 ....................................................................................................... 28 含碳固体燃料的中温快速热 多次裂解的方法 ....................................................................................... 28 生物质高压炭化炉木炭产物的锁气输送工艺及其设备................................................................................ 28 一种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液化的方法 ............................................................................ 29 生物质选择性热 备高品质生物油的方法及装置.................................................................................... 29 一种低耗能清洁型纸浆提取的方法及其造纸工艺 ....................................................................................... 29 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煤气的方法及用的回转炉 ........................................................................ 30 一种脱除生物油中水和酸的方法 ................................................................................................................... 30 一种风光互补厌氧发酵增温保温装置和方法 ............................................................................................... 30 一种三维立体天然纤维球形生物膜填料 ....................................................................................................... 30 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 31 畜粪便固液分离烘干装置 ............................................................................................................................... 31 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猪瘟细胞活疫苗的方法及其制品 ........................................................................ 31 一种利用含氮、碳类物质发酵产生沼气的方法 ........................................................................................... 32 沼气复合原料及制备方法 ............................................................................................................................... 32 富含半纤维素废弃农作物水 酵产丁醇方法 ........................................................................................... 32 一种沼气的两池双发酵方法和沼气池 ........................................................................................................... 32 一种微藻培养方法及其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 33 沼气池酸碱度调节方法 ................................................................................................................................... 33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成型机的成型分割装置 ............................................................................................... 33 一体化上流式反应器及深度处理发酵工业废水的方法................................................................................ 33 竹在生活污水厌氧净化装置中的用途 ........................................................................................................... 34
    3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 34 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消化器 ........................................................................................................................... 34 一种提高污泥脱水性和消化性的污泥前处理方法 ....................................................................................... 34 海上船舶生活垃圾热裂 源化处理工艺 ................................................................................................... 35 用于处理污泥垃圾的化学组合物 ................................................................................................................... 35 生活垃圾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焚烧方法 ....................................................................................................... 35 一种互补型药剂配合稳定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 35 一种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生物消解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 36 以蚕蛹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36 生物柴油脱色工艺 ........................................................................................................................................... 36 一种利用植物油废脚料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 ........................................................................................... 37 一种利用生物甲壳固体碱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37 卷式微生物燃料电池 ....................................................................................................................................... 37 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 37 文冠果原位转酯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 38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光电一体化装置 ........................................................................................... 38 一种钢铁厂焦化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 ........................................................................................................... 38 成型碳在电絮凝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方法 ........................................................................................... 38 一种钢铁厂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 ........................................................................................................... 39 太阳能 ................................................................................................................................................................... 39 太阳能光伏风车上的夜光装置 ....................................................................................................................... 3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如来佛座像上的照明装置................................................................................ 3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 树上的变七彩光装置................................................................................ 40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风筝上的照明装置 ........................................................................................... 40 显热潜热混合型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系统 ....................................................................................................... 40 承压式真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 40 套管式太阳能中高温空气加热装置 ............................................................................................................... 41 密封式聚光集热器组的波折排列玻璃外罩 ................................................................................................... 41 密闭式聚光集热器组的可更换槽形反光镜架及专用安装车 ........................................................................ 41 一种具有虹吸出水及排空的太阳能热水器 ................................................................................................... 4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器清洗车 ................................................................................................................... 42 加速自然气流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 42 太阳能自动提水装置 ....................................................................................................................................... 42 一种可变 n 形支架的太阳能热水器 ............................................................................................................... 42 利用含盐水蒸发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 ............................................................................ 43 设有导流器的静电防垢全玻璃真空光伏发电集热管.................................................................................... 43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 43 组合曲面聚光真空管集热整体封装式太阳能集热器.................................................................................... 44 中温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内管清洗设备 ................................................................................................... 44 对日跟踪风光热混合型太阳能路灯 ............................................................................................................... 44 具有风热能发电供电系统的路灯 ................................................................................................................... 44 太阳能电池中等离子体的增效方法 ............................................................................................................... 45 一种利用太阳热风发电的节能建筑 ............................................................................................................... 45 带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手包 ............................................................................................................................... 45
    4
    微电网光伏微电源控制系统 ........................................................................................................................... 46 一种形貌厚度可控的氢氧化铟薄膜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46 具有高效太阳光催化性能的 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 46 一种皮卫星太阳电池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 46 一种用于单晶硅绒面制备的添加剂 ............................................................................................................... 47 太阳能温室效应热水器 ................................................................................................................................... 47 光纤式太阳能热水器 ....................................................................................................................................... 47 一种底装式太阳能热水器传感器 ................................................................................................................... 47 太阳能光伏热水控制器 ................................................................................................................................... 48 太阳能电池的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48 光伏巡日探测器 ............................................................................................................................................... 48 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48 一种具有纳米棒阵列光耦合元的叠层太阳电池 ........................................................................................... 49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N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 ............................................................... 49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P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 49 基于光固化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方法 ............................................................................................... 49 一种平面-本体异质结集成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50 电站空冷机组空冷岛太阳能遮阳棚 ............................................................................................................... 50 单晶硅太阳电池绒面上 pn 结杂质浓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50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阻抗匹配控制方法.................................................................................... 50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公交车门上的保暖装置 ............................................................................ 5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车用反光镜上的除雾装置 ........................................................................ 51 二氧化硅纳米锥阵列的制备方法 ................................................................................................................... 51 新型太阳能盐与淡水联产装置 ....................................................................................................................... 52 一种真空或直接接触两用的卧式太阳能膜蒸馏装置.................................................................................... 52 一体化太阳能光电水处理装置 ....................................................................................................................... 52 曲顶全反射式二次聚光及匀光集成装置 ....................................................................................................... 52 太阳能光伏驱动及 GPRS 无线通讯监控的大规模节水灌溉网 .................................................................... 53 多结太阳电池的集成测试系统 ....................................................................................................................... 53 一种直流法绝对测量太阳能电池外量子效率的方法.................................................................................... 53 一种菲涅耳聚光器及其实现方法 ................................................................................................................... 53 太阳能光伏电站用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54 增加太阳能锗衬底片强度的腐蚀方法 ........................................................................................................... 54 设置农用太阳能大棚的韧皮纤维生物脱胶池及脱胶方法 ............................................................................ 54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 溶液 ........................................................................................... 5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导电聚合物对电极的电化学制法 ........................................................................ 55 一种异质结和光电化学混合太阳能电池 ....................................................................................................... 55 一种大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55 一种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稳定性的方法 ................................................................................................... 56 一种高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56 太阳能热水器水压排空装置 ........................................................................................................................... 56 屋顶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系统 ....................................................................................................................... 56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 57 ZnO/SiC/Si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57
    5
    制备 CIS 薄膜及器件的非真空液相化学法合成方法 ................................................................................... 57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57 太阳能热水集热器 ........................................................................................................................................... 58 一种多靶、耐高温、耐氧化太阳能吸收膜层及其生产方法 ........................................................................ 58 基于光电池 Y 型布局的太阳方位传感器及太阳跟踪装置 ........................................................................... 58 基于 PSIM 软件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及仿真系统 ........................................................................ 59 太阳能光伏、风能系统用硅胶蓄电池的制备工艺 ....................................................................................... 59 基于 PSIM 软件的太阳能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及仿真系统 ........................................................................ 59 太阳能直流灯电路 ........................................................................................................................................... 59 一种太阳能发热 ....................................................................................................................................... 60 太阳能式发光衣 ............................................................................................................................................... 60 农用有机酸钙的太阳能结晶技术及结晶槽 ................................................................................................... 60 一种太阳能电源电性能检测系统 ................................................................................................................... 60 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的复合薄膜 ................................................................................................................... 61 定日镜............................................................................................................................................................... 61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 61 太阳能反射聚光镜子 ....................................................................................................................................... 61 一种太阳能电池 ............................................................................................................................................... 62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智能控制器 ................................................................................................................... 62 一种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62 一种提高单室沉积硅基太阳电池用窗口层材料性能的方法 ........................................................................ 62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 ....................................................................................................................................... 63 一种改善单室沉积微晶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方法................................................................................ 63 太阳能狭缝跟踪装置 ....................................................................................................................................... 63 狭缝跟踪太阳能的方法 ................................................................................................................................... 63 一种太阳能光照角度自动调节器 ................................................................................................................... 6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 64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 64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64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钛致密膜的制备方法 ............................................................................ 65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内部串联方法 ................................................................................................... 65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排空放水阀及其离合器 ............................................................................................... 65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传感器 ........................................................................................................................... 65 一种太阳能上水防溢排空装置 ....................................................................................................................... 66 多结太阳能电池及各子电池交流电致发光测试方法和装置 ........................................................................ 66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一种非主动扰动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 66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动态互联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66 车用太阳能发电、隔热装置 ........................................................................................................................... 67 太阳能全无线报警系统 ................................................................................................................................... 67 一种柱状单晶纳米氧化钛阵列薄膜的制备方法 ........................................................................................... 67 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纯装置与提纯方法 ........................................................................................................... 67 一种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导电玻璃的清洗方法 ........................................................................................... 68 光伏并网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 68 一种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 68
    6
    真空储热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 69 纳米光伏........................................................................................................................................................... 69 离网式小型太阳能电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69 立体可折叠太阳能接收器安装装置 ............................................................................................................... 69 一种太阳能自动调温、补水、保护装置 ....................................................................................................... 70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二氧化钛浆料的制备方法................................................................................ 70 太阳能电池绝缘故障侦测电路 ....................................................................................................................... 70 外加电源提供电场效应的薄膜光伏电池 ....................................................................................................... 70 一种 PIN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71 一种柔性太阳能发电电池 ............................................................................................................................... 71 太阳能光伏电池绝缘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 71 一种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 71 海洋能 ................................................................................................................................................................... 72 航空母舰利用海浪做动力的装置 ................................................................................................................... 72 潜入式液态金属磁流体波浪能直接发电装置 ............................................................................................... 72 一种利用潮汐能提高水位的装置 ................................................................................................................... 72 风能 ....................................................................................................................................................................... 73 多级多功率风力发电变压人工造雨太阳能发电综合设备............................................................................ 73 风能发电装置及其构成的自动风能发电汽车 ............................................................................................... 73 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 73 铜芯 TPE 绝缘护套风力发电用耐严寒耐扭曲电力电缆 .............................................................................. 73 一种集风式立轴风机的控制方法及其风力发电机组.................................................................................... 74 风力发电机....................................................................................................................................................... 74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 74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的涂装方法和所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74 双储气室风力发电装置 ................................................................................................................................... 75 组合式半直驱风电增速箱 ............................................................................................................................... 75 用于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地图和地表粗糙度数字化方法................................................................................ 75 一种永磁上吸下斥结构的低功耗内转子径向磁轴承.................................................................................... 76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用面漆及制备方法 ........................................................................................................... 76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76 基于同源信息融合的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76 风力发电机用模块式组合风轮 ....................................................................................................................... 77 一种风力发电活动叶片装置 ........................................................................................................................... 77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的部件布置方式及其结构 ....................................................................................... 77 同轴向双风叶风能发电机 ............................................................................................................................... 78 涡轮风力发电机 ............................................................................................................................................... 78 一种无助力变桨距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 78 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变换器 ........................................................................................................................... 78 一种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动态功率控制系统................................................................................ 79 一种用于混合励磁发电机的励磁方法 ........................................................................................................... 79 风力发电机之离心变桨结构 ........................................................................................................................... 79 一种导叶式升力型垂直轴风轮 ....................................................................................................................... 79 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80
    7
    海水淡化 ............................................................................................................................................................... 80 海水淡化用电导率在线检测装置 ................................................................................................................... 80 一种海水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装置 ............................................................................................................... 80 其他 ....................................................................................................................................................................... 80 一种微波灶....................................................................................................................................................... 80 10KV 环网柜接地开关防误电磁锁 ................................................................................................................ 81 磁悬浮飞轮电池装置 ....................................................................................................................................... 81
    《能量转换剪报资料》每月一期, 《科技信息》每周一期, 《发明专利信息》及《实用新型专利 信息》每月一期。请对资料收集内容提出宝贵意见,是否还需增加其他方面的内容,请直接与我们 联系。电话:87057486,具体联系人: 《能量转换剪报资料》 (叶月)《科技信息》纸版及电子版(李 ; 家成 lijc@ms.giec.ac.cn)《发明专利信息》《实用新型专利信息》纸版及电子版(张艳玲) ; 、 。我们 十分乐意为您服务,更希望你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8
    总论
    新能源电动汽车
    公开号:CN101693443A 发明人:陈昌志 地 址:61006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郭家桥西街 9 号海德花苑 B-6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与车装置的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蓄电池、车专用电脑控制检测的 系统有关。解决已有车安全性能差,违法驾驶引发事故多,尾气排放污染严重。蓄电池电动汽车充 电频繁,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成本高,不节能的问题。在轿客车车体、货车厢四周表面及顶 面装设太阳能电池组(1),在太阳能电池板下装置超级电容器(2),在轿、客车坐椅下装置蓄电池(6), 在客、货车底盘下面装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前后驱动电机上装置风能助力发电/风能助力驱动 装置。在驾驶室装置有受电脑控制监测的人面相、指纹识别系统,防疲劳驾驶、禁限酒检测装置, 防盗、劫车录像报警系统。车体的前后装有防撞检测报警及摄像装置。
    新能源发动机
    公开号:CN101696644A 发明人:藏树正 地 址:124200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二界沟镇尤家村三组 3-84 一种新能源发动机,可利用各种外界热源如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发动机余热、煤、 油等热源作为能源,发动机动力可大可小,结构简单、除发动机一次轴要求密封性强之外,其它各 处密封问题都好解决;热利用效率极高,只要做好交换器保温,其外源热量除克服发动机,制冷机 的摩擦做功外,几乎都转化为有用功,此发动机既可作为独立发动机使用,利用多种热源,又可配 合现有内燃机使用,回收内燃机的余热,大大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还可一机多用,用于制冷,制 热,此发动机一旦研发成功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革命。
    新能源无线电网
    公开号:CN101699746A 发明人:李方红;常嘉兴;万洪欣 地 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高新南一路思创科技大厦三楼西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无线电网,其包括:数个新能源电站、卫星系统、及无线电网监控中心, 该新能源电站用来对新能源进行快速收集和存储,并稳定输出电力,该无线电网监控中心通过卫星 系统和数个新能源电站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及对新能源电站进行监控、管理及维护。本发明的新能源 无线电网含有高效新能源中间体,可以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较高效率的收集和稳定的电力输 出;该种新能源无线电网具有绿色环保、智能、稳定供电的特性,其无需建设有线供电网络,可以 通过卫星系统和无线电网监控中心对电网中的各新能源电站实时监控、管理和维护,解决了目前太 阳能风能价格高的瓶颈,同时给在偏远山区、分 三农领域等建设电网成本较高的区域提供了价 格上可行的建设方案,特别是它也解决了维护和监控电力系统的难题。
    1
    一种用于海上能源收集的平台
    公开号:CN101699747A 发明人:胡锦 地 址: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深南花园 A 区 4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上能源收集的平台,包括太阳能收集装置、风能发电装置以及潮汐发电 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上述收集装置或发电装置输出的电能汇集并输出的电能汇集装置,所述各装置 安装在设置在海面的平台上,所述平台包括部分沉入海面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台面以及设 置在所述台面的、用于安装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和风能发电装置的支架。实施本发明的用于海上能 源收集的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将多种能源收集或发电装置设置在一个平台上,且该平台 设置在海面上,因此,在有效收集能量的同时,还使得这些转换装置不会占用陆地资源,因此能够 有效、安全地收集海面上存在的多种能源。
    热能、动力工程
    一种压缩空气式跷跷板发电装置
    公开号:CN101694209A 发明人:朱永强;陈彩虹;赵红月 地 址:102206 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和节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式跷跷板发电装置。所述装置 由跷跷板部分和储能发电系统两部分构成,转板通过连接轴安装在立柱上,在转板左右两段的下方 各固定有一根活塞推拉杆;两根活塞推拉杆的下端各连接一个活塞,活塞处在立柱两侧呈圆弧状上 翘的活塞管道中,活塞可在转板绕连接轴来回转动时,在活塞管道中往复运动,但不能出离活塞管 道,管道 许活塞推拉杆自由进出;与立柱的中空部分相连的导气 另一端连接到一个压缩气 罐,压缩气罐通过送风管排气,吹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既可作为儿童玩具和健身器材,又能实现安全方便地实现发电节能,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热循环再生的车载淋浴房
    公开号:CN101690650A 发明人:许志治 地 址:214071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华侨城景华苑 94 号 本发明涉及热循环再生的车载淋浴房。本发明是太阳能与热泵的联袂,用于车载流动浴室,同 时淋浴的人数为 10-16 人。为野战军、野外施工、救灾等场所提供节能的临时浴室。当然,其原理 用于旅游船、陆地上的企业同样是节能的。首 来自太阳能,启动后即可连续使用,因为热量已 进入循环机制,上一轮淋浴下来的废热水,要取掉它的热量后方能去下水道,该提来的热量去加热 下一轮淋浴人所需热水,如此循环不已。由于本发明安排热量的存放,即由加热水箱 3 和废水箱 5 分别存有清洁热水和废热水,第 2 天可以很快进入新一轮循环。
    一种 p 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3962A 发明人:唐新峰;鄢永高;李涵;郭全胜;谭刚健;张清杰 地 址: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 122 号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充式方钴矿热电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一种 p 型填
    2
    充式方钴矿化合物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以高纯颗粒状 M、Fe、Co 和 Sb 为起始反应原料,将反应原料按化学式 MFe4-xCoxSb12+y 在 Ar 气手套箱中称重,其中 0≤x ≤3,0≤y≤1.0;将高纯颗粒状 M、Fe、Co 和 Sb 混合,然后在 300~400MPa 压力下压成柱状块体; 2)将柱状块体熔融,在氩气氛中对熔融的熔体进行甩带,得到带状产物;3)将带状产物粗磨压实后,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于真空下烧结,得到单相致密的 p 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热电材料。本发明 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重复性好等特点。
    中央空调地板
    公开号:CN101691938A 发明人:李新发 地 址:420000 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宋家湾 53 号 中央空调地板,包括水井、水泵、地板、水管和冷热空调扇,水泵的进水管伸入水井的水中, 水泵的出水管通接 管段、散热管段的出水 排水引管,散热管段为盘状金属管且置于地板的 下部,地板上开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扇和出气扇。它绿色环 保,利用自然界的井水给室内升温、降温,产品生产成本低,耗电量小,特别适合农村、小镇和缺 电地区使用。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01A 发明人:方梦祥;王勤辉;骆仲泱;施正伦;余春江;王树荣;程乐鸣;周劲松;高翔;倪明江;岑可法 地 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 3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及方法。循环流化床煤分级 转化煤气焦油半焦多联产装置将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流化床干馏炉紧密结合。 干馏炉为常压流化床, 用再循环煤气作流化介质,燃料在干馏炉首先受热裂解,析出高热值挥发份包括煤气和焦油,干馏 炉吸热由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高温热循环物料来提供,煤干馏后半焦部分经干馏炉底部经冷却后排 出,部分随循环物料送入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气化加热循环物料。从干馏炉出来的中温煤气经除尘, 煤气净化系统冷却、回收焦油后,净化后的煤气输出供工业及民用。由此实现一套装置中煤气、焦 油、半焦的联合生产,从而实现煤炭的分级转化和高效综合利用。
    强去湿调温型冷却机组
    公开号:CN101692849A 发明人:孙卫东;范文海;张文良;张勇军 地 址:225127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工业园牧羊路 1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饲料机械领域的强去湿调温型冷却机组,包括冷却器、旋风除尘器、风 机及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设有热媒水放热段、热风放热段、新风换热段、冷却水吸热段,冷却 器设有中部风管区,新风换热段的出 别与中部进风 下部进风口相连,风机出 联连接有 排空阀及热风利用阀,热风利用阀与热风放热段的进 连接,该冷却机组在冬 关闭冷却水吸 热段,打开热媒水放热段、热风放热段、新风换热段,利用热风和蒸汽凝水的余热,提高冷却器的 补风温度,增强去湿能力,降低成品含水率;夏季,关闭热媒水放热段、热风放热段,打开新风换 热段、冷却水吸热段,利用冷却水对进入冷却器的新风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效果。
    3
    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氢气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3521A 发明人:徐建明 地 址:214432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澄南新村十方奄路 66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氢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以 可燃物为燃料,二氧化碳和蒸汽为气化剂,配以石灰石为造渣脱硫剂;将可燃物和石灰石制成的混 合物直接入熔炼炉内气化,制成 1450℃以上液体渣,熔炼炉气化产生的烟气加热置于熔炼炉炉上部 换热管束内的二氧化碳气,二氧化碳作为一次气化剂,蒸汽作为二次气化剂;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 气等混合物;再用水洗分离法分离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本发明投资少、能耗低、热能可循环利用, 多余的蒸汽可供发电,生产过程中无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污染产生,又环保。
    单级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公开号:CN101694331A 发明人:李华玉 地 址: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 123 号江山瑞城 5 号楼 1 单元 2101 单级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在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 收器、溶液泵、冷剂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的单级热泵中,新增加发生器、吸收器、吸收-蒸发器、 溶液泵、冷剂液泵或节流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 吸收-蒸发器, 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 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经新增溶液泵、 两个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还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自冷凝器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 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 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得到单级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一种带自然冷却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公开号:CN101694315A 发明人:石文星;韩宗伟;郜义军;王宝龙;张小芬;李先庭 地 址:100084 北京市 100084 82 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一种带自然冷却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包含压缩机、冷凝器、再热冷凝器、蒸发器、节 流装置、四通阀和加湿器。本发明利用四通阀和阀门来实现蒸气压缩式制冷、热泵和自然冷却之间 的功能切换,能够实现除湿降温、等湿降温、等湿升温、加湿升温等多种热力过程,即可以实现夏 冷、除湿和冬季供热、加湿功能。同时,对于在过渡季或者冬 需供冷的场合,可以通过制 冷剂自然循环实现自然冷却功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实现节能。本发明还可加设制冷剂泵,提高 制冷剂自然循环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取消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位置和高差限制。该装置适 用于全年供冷时间长,且对送风温、湿度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业空调系统和舒适性空调系统。
    连续型除湿溶液再生系统
    公开号:CN101694316A 发明人:张良;王瑾;柳建华;吴若菲;张海江;巩晓彬;孔丁峰 地 址:200093 上海市军工路 516 号 一种连续型除湿溶液再生系统,太阳能溶液集热器经液体管道与溶液再生器内的布液器连接, 布液器下方设置填料,溶液再生器内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液再生器底部连接有两根管道, 经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分别与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连接,溶液箱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
    4
    截止阀、第三截止阀连接,两根管道并联经溶液泵与太阳能溶液集热器连接,形成太阳能溶液加热 回路;所述的第一溶液箱内置第一加热盘管,第二溶液箱内置第二加热盘管,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 加热盘管的液体进 与出 分别经管道与余热液体加热器连接,形成溶液辅助加热回路;所述 的第一加热盘管的液体进 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加热盘 液体进口端设置有第四截止阀。 本发明实现了除湿空调再生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一种并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
    公开号:CN101694329A 发明人:程洪涛;曹真方 地 址:200135 上海市浦东大道 2123 号 3C-1052 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 流阀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通 过并联方式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接在一起;所述节流阀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在所述第一 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所述循环回路通过第一、第二节流阀控制。由于本结构采用两个蒸发器并联方式连接,其蒸发器之 间通过节流阀控制和调节两个蒸发器的流量和压力以实现提供不同温度的冷媒水,这样可以有效地 提高火用损系数稳定性,实现管路系统简单化的同时也适用于分户独立冷热源系统的优点。
    一种串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
    公开号:CN101694330A 发明人:朱宏达;沈世军;曹真方 地 址:200135 上海市浦东大道 2123 号 3C-1052 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蒸发器双工况热泵冷热水机组,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 流阀构成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通 过串联方式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在一起;所述节流阀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在所述第一蒸 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节流阀,所 述循环回路通过第一、第二节流阀控制。由于本结构采用两个蒸发器串联方式连接,其蒸发器之间 通过节流阀控制和调节两个蒸发器的流量和压力以实现提供不同温度的冷媒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 高火用损系数稳定性,实现管路系统简单化的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分户独立冷热源系统的优点。
    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公开号:CN101694332A 发明人:李华玉 地 址: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 123 号江山瑞城 5 号楼 1 单元 2101 本发明提供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热泵/制冷技术领域。是在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经溶液泵连通 发生器改为吸收器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经新增溶液泵与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改为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冷凝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得到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机组。本发明形成结 构简单、热力学性能介于三效与双效之间的新机组,可提高供热温度或降低驱动热的温度。
    5
    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装置
    公开号:CN101694342A 发明人:汪强 地 址:22101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松林巷 1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干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压缩机, 热泵、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线路连接有蒸发器,蒸发器上部有膨胀阀,低温干空气通过空气管道输 送到干燥室。内循环式热泵干燥技术是利用热泵除去干燥室内湿热空气中水分并使除湿后的空气重 新加热,循环空气通过热泵的蒸发器,将在干燥室内吸收物料的水分冷却到露点凝结,排出干燥室 外。接着,除湿后的空气向前流动到达冷凝器,热泵又将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的热量以及压缩机消 耗功转化的热量一并再传回到循环空气中去,这时的空气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干燥能力,然后,干燥 空气再由风机吹回干燥室内与物料对流,带走蔬菜中的水分,实现对蔬菜的干燥。
    一种高效耐蚀轻质热管
    公开号:CN101694358A 发明人:张莉;徐宏;齐宝金;侯峰;朱登亮 地 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 130 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耐蚀轻质热管,其管 料为工业纯钛,工作介质为纯水。热管内壁真 空扩 3~6 层钛金属丝网(100~400 目)形成多孔层, 丝网的目数从管 壁处沿管径向向内逐渐 增大,丝网形成的孔隙为内凹型孔穴,在为冷凝段的液体回流提供毛细力的同时,可为蒸发段工质 提供大量稳定的气化核心,强化沸腾传热,且可大大降低沸腾过热度,强化热 启动性能。冷凝 段利用蒸汽在钛表面形成滴状和膜状冷凝共存的混合机制强化冷凝换热,从而实现了热管传热性能 的整体高效化,与同规格铜-水热 比,该热 传热性能至少可提高 1 倍以上。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
    公开号:CN101694360A 发明人:陈启;丁桂庆;魏庆奇 地 址:300385 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区赛达二大道 8 号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涉及空调领域的细微通道换热器的翅带构造。翅带平直区段 部具有由开窗形成的百叶窗区部构造,该开窗能使空气沿空气流动方向顺着开窗向下倾斜流动。换 热器中,装置在该两个集液管之间具有容制冷剂通过的扁平换热管,翅带装置在扁平换热管之间。 本案设置翅带构造合理、巧妙的把百叶窗区部的开窗配置为容空气沿空气流动方向向下倾斜流动的 构造,由此可使冷凝水排泄顺畅,不易结冰,可有效提高换热效能;本案开窗结构的合理设置,可 使换热器的换热效能更好,以此换热器配置热泵、蒸发器等更广泛的空调设备,将成为业界更好的 选择,以本案覆盖应用于空调的各领域,产业推广价值广阔。
    用于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机构
    公开号:CN101694361A 发明人:曹永建;王武平;刘开胜;周彤华;王玉兰;蔡 地 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机构,干式蒸发器包括左右 、 、管板以及多根 换热管,干式蒸发器内设置有均液机构,均液机构安装在管箱侧的进液口与换热管之间,均液机构 包括均液板以及安装在均液板上的毛细管,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进液口,毛细管的另一端连通换热管。 毛细 数目与换热管的数目相等。本发明在干式蒸发器的管箱侧的进液口与换热管之间安装均液
    6
    机构,可以保证制冷剂液体在各个换热管之间均匀分配,避免因分液不均匀而造成局部制冷剂液体 过多而未能完全蒸发、最后以液体的形态回到压缩机,既造成冷量的浪费,又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蒸发效果好的特点。
    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脱水蔬菜生产工艺
    公开号:CN101695404A 发明人:张宇恩 地 址:22101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张场村村 4 组 135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水蔬菜加工工艺,具体是涉及一种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脱水蔬菜生产工艺,该 生产工艺是将蔬菜经整理、清洗、切菜、漂烫、冷却、离心脱水、干燥、所述的干燥步骤为:离心 脱水的蔬菜经内循环式热泵干燥装置干燥,分检金属探测、包装。内循环式热泵干燥技术是利用热 泵除去干燥室内湿热空气中水分并使除湿后的空气重新加热,循环空气通过热泵的蒸发器,将在干 燥室内吸收物料的水分冷却到露点凝结,排出干燥室外。接着,除湿后的空气向前流动到达冷凝器, 热泵又将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的热量以及压缩机消耗功转化的热量一并再传回到循环空气中去,干 燥空气再由风机吹回干燥室内与物料对流,带走蔬菜中的水分,实现对蔬菜的干燥。
    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冷加工成型工艺装置
    公开号:CN101695726A 发明人:刘丰;郭宏新;马明;刘世平;汪芳;杨会超 地 址: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 2111 号 一种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冷加工成型工艺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是支架上安装有三个工作头, 三个工作头中至少有一个安装用于在换热管表面形成螺纹册槽的滚压模具,其余安装有用于支承换 热管的支承轮,所述的滚压模具和支承轮分别与带动其转动的连接轴相连,每根连接轴均与相应的 第一万向节相连,第一万向节再通过传动轴与第二万向节相连,第二万向节再通过相应的连杆与转 盘相连,转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换热 前端支承在支承轮上并在滚压模具的带动下自动向前推进, 换热 尾端穿过转盘中心后支承在浮动支撑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品率高,且能 连续生产的优点。
    双管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号:CN101695807A 发明人:倪加明 地 址:214536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南街 152 号江苏民生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1)将焊接成的管箱进行热处理;(2)在内侧管板、外侧管 板和折流板上加工管孔; (3)将换热管穿过折流板和内侧管板管孔, 换热管与内侧管板之间保持垂直; (4)将筒体套装在换热 外侧,和内侧管板进行点固焊,将另一块内侧管板套装在换热管上,点固 焊在筒体的另一端,然后对内侧管板和筒体进行焊接;(5)用胀管器对换热管和内侧管板进行胀接; (6)将一对外侧管板套装在换热管上,点固焊在筒体的两端的内侧管板上;(7)对外侧管板和换热管进 行焊接,用胀管器对换热管和外侧管板进行贴胀,然后进行内侧管板和外侧管板之间积液腔的连接 组焊;(8)将管箱通过 法兰分别安装在筒体的两侧上。
    7
    带有异型分隔墙的紧凑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公开号:CN101696798A 发明人:孙献斌;黄中;时正海 地 址: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兴庆路 136 号 本发明为一种带有异型分隔墙的紧凑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异型分隔墙将炉膛分隔为两个炉膛, 异型分隔墙包括至少一组换热管板,换热管可防止分隔墙变形,且具有分离灰颗粒的功能;由换热 管板分离槽分离下来的灰颗粒向下流入布置在两个炉膛之间的换热器内,和其内的受热面换热后返 回炉膛或排出锅炉外,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模块化设计和放大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布置分隔墙或换 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热泵热水机
    公开号:CN101696824A 发明人:巫宗进 地 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沿江路恒信阁 B 梯 505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热水的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它包括压缩机、四通 阀、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和水箱,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制冷剂通道和水通道,制冷剂通 道和压缩机、四通阀、蒸发器、膨胀阀构成一冷媒回路,水通道出口和水箱进 间连通,水箱出 水通道进口之间通过管体直接连接,在该管体上设有水泵、热水出 电动三通阀,余下的电 动三通阀一端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本发明管路设计合理且简单,降低了安装所需的场地面积, 并节约了材料,通过一个水泵就能实现出热水供用户使用、除霜和循环加热,提高安装速度。
    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公开号:CN101696832A 发明人:李华玉 地 址: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 123 号江山瑞城 5 号楼 1 单元 2101 本发明提供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热泵/制冷技术领域。是在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中增加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新增冷剂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经溶液泵连通 发生器改为吸收器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经新增溶液泵与新 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改为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冷凝 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 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得到两端供热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机组。本发 明形成结构简单、热力学性能介于双效与单效之间的新机组,可提高供热温度或制冷时降低驱动热 的温度。
    矿井回风能量利用方法与装置
    公开号:CN101696833A 发明人:王岩 地 址:210061 江苏省南京市大桥北路高新区软件园 3 楼 D 座 矿井回风能量利用方法,在回风系统设有热泵系统的外置换热器,外置换热器交换的热量输送 至热泵系统的蒸发热交换器即外置热交换器,热泵系统的冷凝热交换器即内交换器的放热端的热量 传送至热泵系统制热工况时,制出热水作为供暖、井筒防冻、洗浴热水的热源;热泵系统制冷工况 时,制出冷水作为夏季空调的冷源。本发明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环保。
    8
    氮气-乙醇气体体系间歇压缩式热泵装置和实现方法
    公开号:CN101696834A 发明人:刘伟明;白鹏;唐克;赵旭 地 址: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 本发明涉及氮气-乙醇气体体系间歇压缩式热泵装置和实现方法。包括:加压罐,保温层,数据 采集器,数据记录装置,加热包和液体排空口。加压罐两端分别连接高压氮气入口和蒸汽发生器, 数据采集器通过压力采集 温度采集 加压罐相连接,加压罐底部为液体排空口。采用氮气作 为压缩介质,避免了物料直接与压缩机和活塞相接触,从而防止了压缩机核心部件或者活塞的腐蚀 与损坏,而惰性气体还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同时能避免传统的只局限于改变压缩工质和被动的提高 活塞材料耐腐蚀耐高温强度的不足,并通过乙醇的压缩实验证明了该操作方法的可行性。
    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
    公开号:CN101696858A 发明人:刘丰;郭宏新;马明;田朝阳;李晖 地 址: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 2111 号 一种余热回收烟道式高效再沸器,它包括废气进 体(3)、 (10)、废气出 体(11),废气 进口锥体(3)和废气出 体(11)分别与 (10)的两端相连,壳体(11)安装在支座(14)上,在废气进 体(3)、 (10)和废气出 体(11)的上部均安装有吹灰器接口(4),下部均安装有积灰接口(1), 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0)中安装有多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每个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的两端均连 接有管板(8),管板(8)连接有管箱(6),双面强化传热管束(5)一端的 (6)与液体进 (12)相连,另 一端的 (6)与气液出 (7)相连。本发明具有管束组合灵活,便于拆卸,日常维护、检修方便的 优点,可提高热负荷 45%。
    双管板式换热器
    公开号:CN101696860A 发明人:倪加明 地 址:214536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礼士南街 152 号江苏民生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包括圆筒形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介质进口和 介质出 左侧 和右侧管箱,通过 法兰分别安装于筒体的两端,至少一 上设置有 介质出口和管程 介质进口;外侧管板,设于所述筒体两端,与所述管箱法兰相连接;内侧管板,设于所述外侧管板 的内侧,与所述筒体相连接,所述外侧管板与内侧管板之间形成积液腔;多个换热管,穿过所述外 侧管板与内侧管板,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外侧管板上,所述换热管与内侧管板之间采 用胀接,而与外侧管板之间采用胀焊并用。
    换热器的翅带构造及其换热器
    公开号:CN101696861A 发明人:陈启;丁桂庆;魏庆奇 地 址:300385 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区赛达二大道 8 号 一种换热器的翅带构造及其换热器,涉及空调领域的细微通道换热器的翅带构造。换热器中, 装置在两个集液管之间具有容制冷剂通过的扁平换热管,翅带装置在扁平换热管之间;其中:所述 翅带平直区段部设置百叶窗区部,该百叶窗区部是由第一百叶区部和第二百叶区部构成,该第一百 叶区部配置预设个数的第一开窗,该第一开窗均沿空气流动的反方向开置窗 第二百叶区部配置 预设个数的第二开窗,该第二开窗均是迎着空气流动方向开置窗 由本案翅带构造制得的换热器,
    9
    不再仅适用于单冷机上作冷凝器使用,适用范围可扩展到热泵、蒸发器等,由此构造的翅带及其换 热器可以作为冷凝器、热泵、蒸发器的通配、通用换热元件。
    一种带有回热系统的高压粉煤气化炉
    公开号:CN101696361A 发明人:杨震;曹子栋;刘银河;郭琴琴;刘建斌;张伯弟;曹钧 地 址:200245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 250 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回热系统的高压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高压粉煤气化室, 水冷高压粉煤气化室连接带有膜式水冷壁的辐射式粗煤气冷却器,带有膜式水冷壁的辐射式粗煤气 冷却器连接第一级回热装置的被冷却介质进 第一级回热装置的被冷却介质出 接第二级回热 装置的被冷却介质进口,第二级回热装置的被冷却介质出口连接除尘器,除尘器连接脱硫脱氮净化 设备,脱硫脱氮净化设备连接第二级回热装置的冷却介质进 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较高能量利用 效率。
    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
    公开号:CN101696642A 发明人:王怀信;郭涛;张圣君 地 址: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将供热、发电、热泵三个子系统通过 一个中间换热器组合起来构成热电联产。供热子系统的供水管与回水管分别接至发电子系统和热泵 子系统的冷凝器;中间换热器分别与发电子系统和热泵子系统的蒸发器串接;供热子系统回水经水 泵、水量调节阀以及中间换热器接至系统供水管,由此组成热电联产系统。利用供热回水作为发电 子系统的冷却水, 节省了投资。 利用各子系统间的温度耦合, 实现高效的热电联产。 热源为 80-100℃ 时,发电子系统能为热泵子系统提供 15-42%的二次能源消耗,为热用户提供 237-317kW 的热量, 提高了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热源与供热之间的温差越大,本发明的优势越明显。
    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公开号:CN101696643A 发明人:刘锋;向文国;高迎旭;田海江;夏彦龙 地 址: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万红西街 2 号燕东商务大厦 A5000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该装置包括蒸汽锅炉、汽轮机、发电机、 凝汽器、除氧器、高压加热器、冷却塔和除盐水泵,所述汽轮机通过排汽缸与所述凝汽器连接,所 述凝汽器与所述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水路大循环;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补水混合器, 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凝汽器和所述除盐水泵连接;热泵式给水加热器,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补水混 合器和所述除氧器连接,所述凝汽器、所述给水加热器与所述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水路小循环。 所述热泵式给水加热器由所述汽轮机抽出的蒸汽驱动。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能 够减少冷源损失、提高综合热效率。
    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金属液和氢气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8906A 发明人:徐建明 地 址:214432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澄南新村十方奄路 66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二氧化碳、蒸汽和可燃物热循环制金属液和氢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10
    方法是以矿石、生球矿和废钢铁为原料,以可燃物为燃料,配以石灰石为造渣脱 硫剂,制成混 合物;将该混合物料直接入熔炼炉熔炼,制成金属液,熔炼炉熔炼时产生的烟气,加热置于熔炼炉 上部换热管束内的二氧化碳气,二氧化碳作为一次气化剂,蒸汽作为二次气化剂,生成二氧化碳和 氢气等混合物;通过熔炼炉炉顶段换热器回收热量产生蒸汽,二氧化碳和氢气再用水洗分离法分离。 本发明投资少、能耗低、热能可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无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污染产生,又环保。
    一种干法加煤渣膜气化炉
    公开号:CN101698805A 发明人:杨震;曹子栋;刘银河;郭琴琴;刘建斌;张伯弟;曹钧 地 址:200245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 250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加煤渣膜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排 置,液态排 置的上侧 连通渣池, 的上侧连通辐射冷却室下段;辐射冷却室下段的内部设有捕 ;辐射冷却室下段 的外侧中部连通至少一个渣膜气化装置, 气化装置为圆柱形,其轴向设有干煤进口,切向设有 进风通道;辐射冷却室下段的上侧经由缩腰连通辐射冷却室上段,辐射冷却室上段连通对流冷却装 置的上端,对流冷却装置的下端连通除尘设备,除尘设备连通净化设备。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较高 的气化强度,启动速度快、负荷调节比高、捕 高、设备效率高、煤质要求低、冷煤气效率高、 能源利用效率高且系统投资低。
    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公开号:CN101699184A 发明人:梁伟钊 地 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机,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水氟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换热器,四通阀 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高压出 通,四通阀的第二接 换热器的一端相通,四通阀的第三接口 与压缩机的低压入 通,四通阀的第四接 水氟换热器的一端相通,第一节流元件串接在水氟 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其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压缩机,该压缩机上还设置有喷射 空气能热泵热水机还包括闪蒸器、第二节流元件和单向电磁阀,闪蒸器和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水氟 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节流元件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在低温下 工作、且效率高、 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带升压泵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公开号:CN101699195A 发明人:张长江 地 址:214444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西利路 1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升压泵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包括高压发生器(6)、 蒸发器(22)、吸收器(1)、热水发生器(15)、蒸汽发生器(17)、冷凝器(21)、高温热交换器(5)、低温热 交换器(3)、溶液泵(23)和冷剂泵(2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发生器(15)的热水换热管束(18)和蒸汽 发生器(17)的蒸汽换热管束(19)设置在同一筒体(20)内,所述热水换热管束(18)和蒸汽换热管束(19)之 间设置有分隔板(16),在热水发生器(15)中设置有溢流管(14),所述高温热交换器(5)的低温溶液进液 管上装有升压泵(4)。本发明使机组能同时或分别利用烟气余热、(补燃热量)和热水热量驱动进行制 冷运行,利用烟气余热(和或补燃热量)驱动进行制热运行。
    11
    一种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
    公开号:CN101691482A 发明人:林光舜 地 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永新街八达商城 4H 本发明涉及蓄能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本发明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 材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得:海水或海卤水 55~65 份、NaSO4?20~30 份、铝还原粉 1~3 份、稠化剂 4~7 份、0.8~1.2 份、Na2B4O7.8H2O?0~5 份、H2O?2~4 份、CaO?0.8~1.2 份、 H3BO3·H2O?1~3 份。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海水资源为主的资源广阔、价格低、蓄能密度大的新材 料,其与水同体积比是水蓄能的 3-5 倍,故可以缩小蓄冰体积,降低成本,本发明因添加调备剂和 防过冷剂,故无过冷和分离现象,提高蓄能的效果,达到蓄能空调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由于总设计 反感机组可减少,还可以减少电缆投资,减少电耗,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
    基于流态冰供冷的冰蓄冷空调机组
    公开号:CN101699178A 发明人:梁彩华;张小松;李贵 地 址: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 2 号 基于流态冰供冷的冰蓄冷空调机组,涉及一种新的流态冰制取方式,并实现将流态冰作为载冷 流体直接向空调末端(风机盘管或空调箱)进行供冷的冰蓄冷空调机组, 属于制冷空调系统。 本发明解 决现有冰蓄冷空调机组存在效率较低,初投资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可实现流态冰作为 载冷流体直接向风机盘管或空调箱进行供冷的基于流态冰供冷的冰蓄冷空调机组。该机组包括制流 态冰回路和供冷回路;制流态冰回路包括制冰机(1)、碎冰桶(2)、一号泵(3)、储冰槽(4)、流量控制阀 (5)、 混合池(6)、 二号泵(7)及其相关连接管路; 供冷回路包括混合池(6)、 三号泵(8)、 第一空调末端(9)、 第 n 空调末端(10)及其相关连接管路。
    一种节能静电捕焦除尘的设计方法
    公开号:CN101690912A 发明人:曾宪邦;曾 涛;曾繁宇 地 址: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西区锦业路 69 号创新公寓 1 号楼 11610 室 本发明属于工业装备上的一种气体净化设备,特别是一种节能静电捕焦除尘方法,其特征是: 金属筒开有冷却介质输入孔和冷却介质输出孔,冷却介质输入孔和冷却介质输出孔及之间的金属筒 形成冷却介质流通通道;由冷却介质输入孔输入的冷却介质进入金属筒内对金属筒的温度降温,再 由金属筒另一端的冷却介质输出孔排出;需净化气体经待净化气体入 过热换沉降极管后,由热 换沉降极管内的高压电将需净化气体电捕焦净化处理,同时和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处理,最后由净化 气体出口降温排出净化气体。它在捕焦除尘的同时,实现冷却和余热回收,既不增加能耗又无任何 污染、既高效安全又适用范围广泛。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公开号:CN101691960A 发明人:李葛丰;冯源;刘红斌;邱适林 地 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分歧管和电子膨胀阀,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还设置有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板式换热器;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压缩 机,该压缩机上设置有高压排气 低压回气口和中压回气口;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
    12
    第二室内换热器;分歧管包括第一分歧管、第二分歧管和第三分歧管;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内换 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并联后与压缩机的高压排 气口相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 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通。本发明具有增加系统制冷制热量、提 高运行可靠性、环保节能、能效比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涂布机热回收利用节能装置
    公开号:CN101693230A 发明人:陈金通;孙建成;邵波 地 址: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生态产业园东湖工业园内绍兴京升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热回收利用节能装置,属于激光全息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它 了现有涂布机将混合废气排出室外的过程中同时也把大量的热量排出室外而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 本涂布机热回收利用节能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器、新风引风机和排烟风机,余热回收器具有相互封 闭隔绝的新风通道和混合废气通道,新风通道和混合废气通道之间设有热交换结构,新风通道的一 端与外界连通,新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加热器连接,加热器通过所述的新风引风机与烘箱的新风入口 连通,混合废气通道的一端与烘箱的混合废气出 连通,混合废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排烟风 机相连通。它能将混合废气的热量回收用来加热新风,使送入的新风达到一定的温度,具有安全可 靠、节省能源,安装及结构布置灵活的优点。
    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
    公开号:CN101694353A 发明人:袁奕明 地 址:114208 辽宁省海城市析木镇科林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将供水管道连接到供水水箱,水箱底部通过管 道依次连接阀门和蒸汽储罐,在蒸汽储罐的上面连接带有阀门的蒸汽输出管和带有阀门的蒸汽放散 管,底面用粗连接管和细连接管连接多管汽化锅的上管;由多管汽化锅的上管、多管汽化锅的弧形 管、多管汽化锅的下管和多管汽化锅的排污管构成多管汽化锅。在隧道窑冷却带内拱顶砌筑与内拱 顶有一定距离间隔的外拱顶,在内拱顶上设有抽热风的篦孔与窑内相通,在外拱顶上设有吸热风口 通过管道与抽热风机吸 通构成热空气炉,多管汽化锅置于热空气炉内。本发明实现了节能减排 和利用余热锅炉取 煤锅炉,可减少燃料品种、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燃烧成本。
    节能型空气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号:CN101693868A 发明人:刘振海;刘晔 地 址:214128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南泉镇南苑新村 253 号 202 室 本发明涉及发酵工业用节能型空气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将压缩空气通入翅片式空气冷 却除水器装置,使其第一组管箱中的冷却水水温升高,然后将该热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制冷 机组作为热源来生产冷冻水,另一部分进入翅片式空气加热器作为热源来加热空气;经制冷机组及 翅片式空气加热器换热后的热水返回翅片式空气冷却除水器装置的第一组管箱;制冷机组产生的冷 冻水进入翅片式空气冷却除水器装置的最后一组管箱来冷却空气,换热后的冷冻水返回制冷机组重 新制冷。本发明利用翅片式空气冷却除水器装置来吸收压缩空气的余热,并将热水作为制冷机组和 空气加热器的热源,节能环保;采用翅片式空气冷却除水器装置和翅片式空气加热器,换热效率高。
    13
    冶金转炉放散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号:CN101694352A 发明人:张鹏;周志东 地 址:214125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 202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冶金转炉放 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CO 检测仪、三通阀、燃烧室、燃烧 器、排放烟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放烟窗与燃烧室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锅炉。本发明主要针对 转炉煤气浓度低于 30%不能进煤气柜时,对被放 能量进行回收,通过在排放烟囱底部加装余热 回收锅炉,利用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软化水,充分回收了转炉煤气的热值,产生的饱和蒸汽可 供生产生活用。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号:CN101696794A 发明人:陆方 地 址:200240 上海市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技术领域的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旁通烟 道、挡板、酸露点仪、回水加热器、旁通烟道风机、控制器、回水进 度传感器、回水引入管路、 回水变频水泵、回水出 度传感器、电动三通调节阀、中温回水引出管路和低温回水引出管路, 回收方法为: 通过控制器调节电动三通调节阀使得酸露点温度始终小于进入回水加热器的回水温度, 通过温控变频器使得流出回水加热器的回水温度等于系统回水出 度阈值。本发明避免了回水换 热器积灰;可以使烟气完全进入旁通烟道;避免换热系统的低温腐蚀和结露;通过改变回水变频水 泵的转速来满足系统对回水温度的要求,减少了抽汽量,降低了供电煤耗。
    一种明火加热容器的节能环保装置
    公开号:CN101697859A 发明人:侯军华 地 址:51014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长寿路 28 号 一种明火加热容器的节能环保装置,设有多孔网腔燃烧底盘,包括多孔腔层,其内设有竖立的 导引隔,导引隔之间形成燃烧空间,导引隔上设有多个孔隙。还可包括传导层,设于多孔腔层的顶 面。还可包括网层,设于多孔腔层的底面。还可包括盘套,底面为中空环形,侧面设有多个排气孔, 套在网层、多孔腔层、传导层外。还可设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隔热外罩,罩在多孔网腔燃烧底盘 和加热容器的外面,之间设有形成余热利用通道的空隙,上方设有排气 还可包括导气隔,设于 隔热外罩内壁与加热容器外壁之间的空隙,由下至上环绕加热容器外壁。本发明能显著增强并保持 加热容器底部的燃烧高温,延长燃烧行程,完成多 烧,充分利用余热,降低热能损耗和废气。
    一种煤灰的再利用技术
    公开号:CN101698807A 发明人:龚志雄 地 址:350314 福建省福州市元洪投资区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灰的再利用技术, 其制作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1: 收集, 步骤 2: 晾干,步骤 3:混合,步骤 4:制粒,步骤 5:干燥。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煤灰的剩余热能在此工艺制 作下可以得到完全的有效的再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灰的再利用技术,工艺简单,可以将煤灰 的热量充分地加以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14
    一种带显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箱
    公开号:CN101699176A 发明人:李先庭;韩宗伟;郜义军;石文星;王宝龙;张小芬 地 址:100084 北京市 100084 82 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一种带显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箱,包含显热换热器,入 阀,出 阀和表面换热器。其技术 特征在于:空调箱内有两个入口风阀和两个出 阀,在表面换热器前加装显热换热器,当空气冷 却除湿后需要再热时,调节进、出 阀,使空气进入空调箱后先经过显热换热器的热空气通道预 冷,然后再经过表面换热器进行冷却除湿,除湿后的空气经过显热换热器的冷空气通道和待处理空 气进行显热交换后被送出;当空气除湿后不需再热或不需要除湿时,通过调节进、出 阀,空调 箱可实现常规的空气冷却处理流程。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常规空气冷却处理流程,还可以实现待处 理空气显热交换预冷、被除湿后的空气免费再热的流程,降低了处理能耗。
    一种密集型烤房烟气余热回收型水蓄热式高效热风炉
    公开号:CN101699185A 发明人:罗会龙;王伟;王永乔;陈晓;窦志营 地 址: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 253 号 本发明是一种密集型烤房烟气余热回收型水蓄热式高效热风炉。该热风炉由加热炉、空气-水换 热器、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进风口、匀风板、保温板、烟囱、送风 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支架 构成。空气-水换热器置于加热炉的上方,其下部与加热炉的燃烧室相连,其左侧与进风口相连,右 侧与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一侧相连;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右侧与送风 连;匀风板置于进风 后部。烟囱置于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上方,能增加吸附器内太阳能热流密度,强化吸附器传 热。该热风炉能有效回收烟气余热,减少加热室的面积,具有节能、节地等优点。
    提高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循环质量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9207A 发明人:王子兵;张玉柱;赵斌;胡长庆;史忠山;张闯 地 址: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 46 号 本发明涉及余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循环质量的方法。该方 法将烧结余热发电热力循环与常规高炉煤气发电热力循环耦合在一起,余热锅炉作为高炉煤气锅炉 的外置式省煤器,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水与高炉煤气锅炉内置省煤器产生的热水混合后直接送入高 炉煤气锅炉的汽包中,混合水在高炉煤气锅炉中完成蒸发、过热,并进入汽轮机做功,余热锅炉的 排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废气循环,回入烧结冷却机的鼓风机中,另一部分则进入高炉煤气锅 炉中为燃料燃烧助燃。本发明利用火力发电热力循环来拓展余热发电热力循环, 了现有烧结纯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稳定性差、热电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余热发电热力循环的循环质量。
    烧结矿冷却废气全助燃发电装置
    公开号:CN101699038A 发明人:张玉柱;王子兵;赵斌;胡长庆;孙伟华;闫永欣 地 址: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 46 号 本发明涉及烧结矿冷却废气低温余热回收方法,特别是一种烧结矿冷却废气全助燃发电装置。 包括构成常规燃料锅炉发电系统的燃料供应系统、发电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循环水 泵、冷却塔、补水泵、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引风机、烟囱,还包括烧结矿冷 却废气收集器和废气加压器,废气收集器置于烧结机上方,其废气输出管道连接于发电锅炉燃烧室,
    15
    在废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废气加压器。本装置优点是:烧结矿冷却废气余热回收率大幅度提高;结 矿冷却废气的余热品位大幅度提高;发电系统基本郎肯循环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省巨额一次性投资 及宝贵的土地资源;大幅度降低发电系统的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发电系统的 费。
    一种利用少量惰性气体提高等离子体二氧化硫脱除效率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5623A 发明人:余奇;余刚;刘丽君 地 址: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纺织路一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少量惰性气体添加气来提高等离子体二氧化硫脱除效率的方法,它是将 惰性气体添加进含有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形成含有体积浓度为 0.1%~8%的惰性气体的新混合气 体,然后使其通过高频高压电场,从而完成二氧化硫的高效率脱除。本发明中采用的惰性气体是氦、 氖、氩、氪、氙中任一种气体或者若干种气体的组合。由于本发明在含有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中添 加了少量惰性气体,因此当混合气体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时,其中的电子密度会因为惰性气体的 加入而明显增大,这就使得电子碰撞激发背景气体分子的概率增大,从而会产生更多的氧化性自由 基,最终导致了二氧化硫脱除效率的增加。
    鼓泡床脱硫塔内降低烟气携带液滴浓度的装置
    公开号:CN101693166A 发明人:肖海平;孙保民 地 址:102206 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的一种鼓泡床脱硫塔内降低烟气携带液滴浓度的装 置。在鼓泡床脱硫塔内,原烟气喷射管从鼓泡床脱硫塔顶部插入到鼓泡床脱硫塔石灰石浆液内,在 喷射 中下部位置圆周面设置多个喷射孔,网栅水平固定在喷射孔上方的喷射管和鼓泡床脱硫塔 内腔壁上,网栅在喷射孔和石灰石浆液液面之间;净烟气出口设置在鼓泡床脱硫塔上端侧壁上。本 发明从源头上控制烟气携带液滴量,网栅的存在使得烟气在石灰石溶液中分布均匀,减少了机械破 碎形成的液滴量,从而控制了气泡破碎形成的液滴总量。本装置使得烟气与石灰石浆液充分接触, 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提高了脱硫塔内压力的稳定性,进一步 了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种复合式消石灰脱硫方法及装置
    公开号:CN101698135A 发明人:郭云;王乃继 地 址: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 18 号北环中心 A 座 2707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消石灰脱硫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石灰吹入连接在 锅炉与布袋除尘器之间的烟气管道,使消石灰与锅炉来的烟气混合;2)对混合后的烟气进行增湿处 理;3)将增湿后的烟气吹入布袋除尘器,使烟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硫分子与消石灰发生脱硫反应被固 化下来;4)洁净的烟气从布袋除尘器的气体出口排入大气;5)烟气脱硫产生的固化物、消石灰及烟气 中的粉尘则被布袋除尘器过滤下来并从布袋除尘器的出灰口集中排出。本发明还包括实现上述方法 的复合式消石灰脱硫装置。本发明是集脱硫、除尘及气力输送三位一体的工艺及装置,不仅装置站 地面积小,投资少,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而且满足了国家环保对环境及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
    16
    一种基于微燃烧产生电能和推力的新型动力装置
    公开号:CN101691201A 发明人:潘剑锋;陈俊杰;杨文明;吴庆瑞;薛宏 地 址: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 号 一种基于微燃烧产生电能和推力的新型动力装置,属于微动力机电系统领域。其由微平行板燃 烧室(1),电子点火电极(2),气体混合器(3),真空透光隔热层(4),光伏电池板(5),喷管(6)组成,其 中所述微平行板燃烧室(1)与气体混合器(3)通过导管连接,电子点火电极(2)置于微平行板燃烧室(1) 平行板上燃料进口处用于点火;微平行板燃烧室(1)下部做成内嵌的喷管(6);微平行板燃烧室(1)两侧 为真空透光隔热层(4),隔热层外侧为光电池(5)。该装置能高效的利用能源,产生巨大功率输出,同 时简化动力机械结构设计,减少排放污染物的产生。
    一种海底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平 试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号:CN101699274A 发明人:魏厚振;颜荣涛;韦昌富;吴二林;陈盼 地 址: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平 试装置及其方法,涉及海底沉积物中天 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测试技术。本试验装置主要包括高压反应容器(10)、水压容器(20)、气水分离容器 (30)、第 1、2 活塞泵(41、42)、真空泵(50)、液体流量计(60)、供气装置(70)、恒温装置(80)和数据采 集系统(90。 本发明实现了在气-水压力独立控制条件下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过程的模拟与 相平衡关系测试。本装置结构简单、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对试验人员没有很强的技能要 求。
    一种半干式循环流化床切流与直流复合进气脱硫塔
    公开号:CN101690867A 发明人:宋健斐;郭本玲;朱廷钰;陈建义;魏耀东 地 址: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8 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半干式循环流化床切流与直流复合进气脱硫塔,包括烟气分支进气管(1),烟气进气管(2), 方圆过渡管(3),切向进气结构(4),内筒体(11),脱硫剂入口管(5),脱硫塔体(6),烟气出 (7),气 固分离器(8),回料入 (9),气流分配室(10);该装置由于设置了切向进气结构,气固之间剧烈湍 流混合使烟气与脱硫剂充分接触强化脱硫反应过程,充分发挥脱硫剂的作用。来自气流分配室的上 行直流,夹带外器壁表面的浓缩颗粒上行。该结构大大降低了脱硫塔的高度,提高了脱离效率。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
    公开号:CN101694293A 发明人:杨海瑞;姚宣;吕俊复;胡南;赵勇;岳光溪 地 址:100084 北京市 100084 82 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涉及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的结构设计。本发 明在传统水冷壁出 加汽水分离器, 将分离后的蒸汽输送到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实现再次加热, 充分利用了炉膛内的吸热段,提高了对于炉膛热流的利用率,增加了炉内的吸热份额,有效降低了 炉膛高度,降低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本和造价;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和水冷壁垂直布置, 单面受热式一级过热屏由两片分屏并排组成,实现单面受热,避免了传统悬挂屏式过热器双面受热 出现传热恶化的情况。
    17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外置床换热器
    公开号:CN101694296A 发明人:赵长遂;段伦博;周骛;陈晓平;梁财;吴新;段钰锋 地 址: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 2 号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外置床换热器在吸收分离灰温降的同时,将炉膛内焦炭和脱硫剂引入换热 器内进行燃烧,同时进行脱硫,可以加强外置床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效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 受热面布置困难的问题。外置床换热器(5)下部通过开口(9)与循环流化床炉膛下部密相区(1)相连通, 上部通过开口(7)与循环流化床炉膛过渡段(11)相连通; 循环流化床稀相区(2)与气固分离器(3)相连通, 气固分离器(3)的上部通过中心筒(4)与尾部受热面相连, 下端通过立管和外置床换热器进料管(6)与外 置床换热器(5)相连通, 外置床换热器(5)的下端接外置床风室(8); 气固分离器(3)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 和炉内流化良好的固体颗粒进入外置床换热器(5)进行混合燃烧。
    同时脱硫脱硝的干法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号:CN101695627A 发明人:王建春;张志文;张原;林驰前;郑进朗;詹威全;余华龙 地 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轩业楼 619 室 同时脱硫脱硝的干法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涉及一种烟气净化。提供一种可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的干法烟气净化方法及装置。净化装置设有入 道、吸收塔、除尘器、物料循环空气斜槽、吸收 剂仓、水箱、水泵、雾化喷枪和出口烟道。添加剂水溶液存于工艺水箱;原烟气由入口烟道进入吸 收塔,与从吸收剂仓加入的吸收剂和物料循环空气斜槽返回的循环物料混合后与水箱经高压水泵抽 至雾化喷枪喷入的添加剂水溶液进行降温增湿反应;吸收塔出口烟气进入除尘器,烟气中未反应完 全的物料灰被捕集后,大部分通过物料循环空气斜槽与吸收剂仓加入的吸收剂一起进入循环流化床 反应吸收塔继续参加反应,如此循环;清洁烟气自除尘器经出口烟道往烟囱排出,完成烟气净化。
    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装置
    公开号:CN101696799A 发明人:韩玕;柯庆海;邹娴 地 址:21414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机光电工业园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装置。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循环流 化床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和风室之间的一次风风管上设置蒸汽管,蒸汽来自汽轮机中间抽汽或其它过 热蒸汽,蒸汽管上设有调节蒸汽的电动蝶阀。当锅炉运行的相关参数波动大,炉膛内炉料燃烧状况 会发生变化,炉料温度和床层压降超过控制器设定的范围时,可能出现炉料结焦现象,此时,及时 打开蒸汽管上的电动蝶阀,向一次风中加入蒸汽,通过蒸汽的吸热、蒸汽与高温燃烧区的碳发生水 蒸汽分解的吸热反应等,能快速降低炉膛炉料的燃烧温度,预防或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 中炉膛炉料发生结焦现象。
    一种以煤焦油作为煤粉锅炉启动点火燃料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928A 发明人:金立业;周孑民;蒋炜;邓胜祥;李自强;匡中付 地 址:471832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万基工业园区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煤焦油作为煤粉锅炉启动点火燃料的方法,是通过煤焦油燃烧技术,将煤气 发生炉产生的煤焦油进行改性提质,进而替 油作为锅炉点火燃料,以大幅度降低价格昂贵的柴 油用量;同时将煤气发生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污染的“酚水”烧掉,减少环境污染,其步骤如下:
    18
    1、煤焦油混合燃料的配制,2、运输;3、过滤;4、EP-II 型添加剂水溶液的配制;5、煤焦油混合 燃料与 EP-II 型添加剂水溶液的混合;6、煤焦油混合燃料分别送到锅炉的四个点火油枪;本发明能 够将煤焦油、酚水以及废润滑油充分利用,替代柴油进行锅炉点火启动的方法,能够节约锅炉点火 的运行成本,减少柴油的消耗,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多级旋转节能除尘除有害气体立式锅炉
    公开号:CN101696822A 发明人:李金才 地 址: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大路新村 1 栋 110 号 多级旋转节能除尘除有害气体立式锅炉: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在炉膛内设 9 层各种角度喇叭型 孔眼,进入炉膛内空气形成旋转风,促使烟煤中的能燃烧的成份在炉膛内完全燃烧,不向外界排放 黑烟(微细煤粉和焦油)。布满垂直列管换热器,换热器面积大,换热器效果好。节约能源,消除污染 环境的灰尘和有害气体。
    熔盐管 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
    公开号:CN101699163A 发明人:杨建平;陆建峰;丁静;杨晓西 地 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381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盐管壳式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管壳式换热器、蒸汽分离输出组 件和加热保温组件,蒸汽分离输出组件设于管壳式换热器顶部,加热保温组件设于管 换热器的 容器壁外侧;管 换热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部管箱、管体和底部 ,管体内部设有管 束,管束两端通过管板与管体固定连接,管束间的空隙填有熔盐;管体外侧设有熔盐进 道和熔 盐出 道,底部 设有水进 道和水出 道;其方法是先对管体预热,然后依次进行熔盐 灌注、热水灌注和蒸汽分离输出。本发明能较好地满足工业中规模化的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要求, 其装置的有效蓄热容量大并能保持长期稳定,其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一种双凸极混合励磁发电机
    公开号:CN101694982A 发明人:柳小伟 地 址: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东坪路 57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凸极混合励磁发电机,包括有转子、定子、电子控制装置,定子上有集中 电枢绕组、永磁体和励磁绕组,定、转子均为凸极齿槽结构,发电机工作时,通过调节单向励磁电 流的大小来实现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稳定。由于励磁电流为单方向的,实现永磁体、励磁绕组的能力 均得到充分利用,发电机在宽转速内输出可控、稳定的电压,成本更低、输出功率更高,减少永磁 体去磁风险,控制电路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海等领域。
    一种混合励磁发电机
    公开号:CN101694983A 发明人:柳小伟 地 址: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东坪路 57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励磁发电机,包括有定子,由永磁体、励磁绕组构成的转子,电子控制 装置,发电机工作时,通过调节单向励磁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稳定。由于励磁电流 为单方向的,永磁体、励磁绕组的能力均得到充分利用,发电机在宽转速内输出可控、稳定的电压,
    19
    成本更低、输出功率更高,减少永磁体去磁风险,控制电路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风力发 电、航空、航海等领域。
    地热能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公开号:CN101696829A 发明人:龚智勇 地 址: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东湖街东湖小区 936 号 2 门 401 室 本发明涉及的是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其中的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 的方法,重力真空热管传热装置的吸热蒸发器吸收地球深部的高温岩石浆体中巨大热能后,将吸热 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汽化,并产生压力蒸汽,再通过绝热区段真空保温管中的传热管使潜热蒸汽源 源不断传递给安放在储热蓄能罐内的放热段中的放热器,通过放热器壁将汽化潜热源源不断的传递 给储热蓄能罐中的低温液体,完成热能交换。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常规抽取地下水源蒸汽所存 在的热能损失问题,应用此方法可以在远距离传输传递热能过程中降低热能源损失,充分利用地热 能。
    生物质能、环保工程
    固态排 高温气流床气化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47A 发明人:韩剑锋 地 址: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南滨河路一号高新大厦 406 室 本发明固态排 高温气流床气化方法涉及能源化工技术领域。采用“控制气化燃烧方式和气 化温度、以固态排 得合成气”关键技术,将生物质原料热解获得炭和热解气,炭研磨后的炭粉 由热 /其他气体输送到气流床中,炭粉和热解气输送到气流床中的同时由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混 合悬浮燃烧气化,气化过程中在进入气流床的炭粉入口周围设置有包围炭粉的直流喷射气流、气流 床出 度在 1250℃~1350℃之间、气流床炉壁最高温度低于原料的灰熔点温度 50℃以上,以使灰 颗粒在临近气流床的炉壁及排渣 合成气出 置时均为固态颗粒而在固态排 提下获得合成 气。用于生物质的气化。将生物质变废为宝开发新能源并保护环境。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
    公开号:CN101691502A 发明人:李文;张庭杰 地 址:045200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二轻局 218 房间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 了边缘山区炉灶做饭取暖不用煤,不用油和气的问题,其特点 是由由炉盖(1)、环形水槽(2)、反应炉膛(4)、进风管(6)、环形风道(9)、热电偶测温装置(18)、管式空 气分配器(3)和环形空气分配器(16)组成可调供氧反应系统;由可旋转炉栅(11)、下料筒(12)、集气筒 (13)、斜 槽(14)和导气管(10)组成集气排灰净化系统;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保温层(20)、 安全阀(24)、进水阀(8)、热水阀(23)、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和排污阀(19)组成 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本发明具有不烧煤,不燃油气,可就地取材,成本不高,无污染的效率高 的优点,适应于炊事、取暖、洗浴等加热应用。
    20
    一种在生物质气化炉内催化裂 油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00A 发明人:陈天虎;刘海波;宋磊;陈冬;李金虎;张先龙 地 址: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 193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生物质气化炉内催化裂 油的方法,是将脱焦油催化剂和生物质按 0.1-5∶100 的重量份比投加到生物质气化炉内进行催化裂 油反应,生物质气化炉内热 度为 700-1000℃。将生物质气化炉内气化后的生物质热解气与脱焦油催化剂在高温下接触进行催化裂解 焦油,从而降低气化炉产气中焦油的含量,提高了产率,降低了成本,且操作步骤简单,环保。
    含氯含硅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方法及其回收系统
    公开号:CN101694298A 发明人:郭源;钱永康 地 址: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 1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氯含硅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方法及回收系统。该方法步骤:(1)焚烧;(2)余 热吸收;(3)干法除尘;(5)急冷;(6)湿法除尘;(7)吸收;(8)洗涤。其在步骤(1)焚烧后,步骤(2)余热 吸收前,对步骤(1)产生的含氯含硅烟气进行气固分离,使烟气中 50%以上直径大于 10 微米的 SiO2 固体颗粒分离出来。该系统在焚烧炉出口处连接有高温分离器,高温分离器的出口与急冷式余热锅 炉入 连。采用本发明能有效解决余热回收装置被堵塞的问题,烟气净化后 HCl 去除率达 99%, 烟气中含氧气量为 7%时,粉尘含量小于 183mg/m3,主要有害有机组成的去除率达到 99.99%,烟 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气体处理装置
    公开号:CN101695683A 发明人:田中利夫;茂木完治;香川谦吉 地 址: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地收集灰尘、利用等离子体分 气等的气体处理装置。为了实现它的小 型化,在壳体(20)中,将等离子体产生装置(40)一体地装到离子化部(32)中。离子化部(32)包括离子化 线(35),电极部件(37)中的断面呈“コ”字型的柱状部分构成对峙电极(36)。等离子体产生装置(40) 包括第二放电极(41), 同时和离子化线(35)共同拥有对峙电极(36)。 在空气净化装置(10)进行运转的过 程中, 室内空气中较小的灰尘借助离子化线(35)和对峙电极(36)之间的放电而带电, 被电聚尘部件(33) 捕捉。由于放电电极(41)和对峙电极(36)之间的流注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带臭气的物质被含在该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种分解。
    热等离子体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号:CN101695704A 发明人:孟月东;倪国华;匡靖安 地 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等离子体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装置与方法,包括有等离子体熔融热 、热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工作气体制备供应装置、进料装置、熔 放及金属熔液排放装置、尾气净化 处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测量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将各种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有机成分彻底摧毁, 并杜绝其再次合成,同时将废弃物基本转换为有用的气体,稳定的、无浸出毒性的玻璃态熔 及 可回收的金属成分;且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量非常小,可用气体的纯度更高,尾气净化的成本 更低,尾气经净化处理能满足空气质量标准的排放要求。
    21
    等离子体辅助流化床工艺生产多晶硅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号:CN101696013A 发明人:陈涵斌;钟真武;陈其国 地 址: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杨山路 66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流化床工艺生产多晶硅的方法及装置,原料气体采用硅烷和卤 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原气体采用氢气,原料气体全部或部分与氢气混合后通过等离子体发生 装置转换为等离子体再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中,等离子化的混合气体反应后沉积制造粒状多晶硅;或 者,原料气体直接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中,与将被转换为等离子体后的氢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混合, 等离子化的混合气体反应后在流化床反应器内沉积制造粒状多晶硅。本发明实现了常压连续操作, 反应温度较低,沉积速率高,多晶硅单程收率高,同时还能够以较低的单位电耗及操作成本对现有 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的副产物进行直接利用并生产出高纯粒状多晶硅。
    生物质气化焦油裂 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3204A 发明人:米铁;余新明;吴正舜;吴学军;杨国来 地 址: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大学科研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焦油裂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 催化剂使用γ -Al2O3 作为载体,以 NiO 为活性组分,以 La2O3、CeO2 和 MgO 为助剂。活性组分 NiO 的含量在 10-30%;助剂 La2O3 含量在 3-8%;助剂 CeO2 含量在 2-6%,助剂 MgO 在 1-3%, 余量为γ -Al2O3,上述物质的重量和为百分之百。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与选择性,强度高、裂 率高,裂 余物中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含量较少,催化剂积炭量少。适用于生物质气化过程中 的焦油催化裂 特别是谷壳气化过程中的焦油催化裂
    一种秸秆制炭过程中的烟尘回收及“木醋液”“木焦油”提取技术 、
    公开号:CN101693161A 发明人:吕宝国 地 址:162650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中和镇福兴村 本发明公开一种秸秆制炭过程中的烟尘回收及“木醋液”“木焦油”提取技术,这种技术包括 、 烟尘的回收及“木醋液”“木焦油”的提取,其特点是:在炭化窑的出 ,设一烟筒,该烟筒为 、 夹层式,夹层内充以冷却水,并在烟筒最高处设一个雾化水喷淋器,将炭化过程中的烟尘淋湿由漏 斗回收即为“木醋液”“木焦油”原液,每 1 吨秸秆可供 2 亩地使用,因这种肥料中含有焦油可以 、 防虫杀菌,种地生产出的粮食无化肥农药,从秸秆制炭、做饭取暖到种田没有任何污染是真 节 能环保项目。
    环保型生态燃烧炭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50A 发明人:乔立元 地 址: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纪念馆路益博公寓 2 号楼 1 门 501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生态燃烧炭, 其特征是: 由下列成分组成, 按重量份数计(份)秸秆炭 50-70, 硝酸钠 3.5-4,硝酸钡 25-30,淀粉 2.5-3.5,精煤 0-20,膨润土 5-8,石灰粉 2.5-3.5。制备方法为秸 秆炭化、配料、成型、干燥。有益效果: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秸秆炭作为燃烧炭的主要原料,并加入 性能调节剂,既保证了所需要的热值和燃烧时间,又进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以满足客户 对烧烤用炭所必须的食物安全和质量要求。更值得说明的是在秸秆炭制作过程中将所产生的可燃气
    22
    体回收用作生态炭干燥过程中的燃料,木焦油和木醋酸也得到回收,使秸秆 100%利用,防止环境 污染。
    可连续生产的秸秆燃气免除焦的工业气化机组
    公开号:CN101696360A 发明人:王标;王保林 地 址:272100 山东省兖州市南环路太阳广场东 100 米路南兖州市新世纪秸秆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生产的秸秆燃气免除焦的工业气化机组,其技术方案是采用液封连续除灰,在不除 焦的情况下,将高温的气态焦油与秸秆燃气直接燃烧,免除了除焦工艺,简化了工艺,增加了热值, 减少了排放,减少了二次污染,提高了秸秆转化率,其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还有不可估量的环 境效益。它的推广利用将是秸秆用于工业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的新突破;而且本发明的显著的进 步还有,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密封连续除灰的缺点,为秸秆燃气的连续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种用秸秆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0554A 发明人:屈顺才;刘洪滨;杨磊 地 址: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渤海路标准厂房 C 栋一层 一种用秸秆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包括(1)用普通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2)配制好氧 发酵复合液;(3)在好氧发酵池内将该好氧发酵复合液喷洒在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料上,给该农作物干 秸秆粉碎料通风增氧,对该农作物干秸秆粉碎进行搅拌,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好氧发料;(4)配制厌 氧发酵复合液;(5)将该厌氧发酵复合液喷洒在该好氧发料上,使该好氧发料同时进行好氧发酵和厌 氧发酵,得到秸秆发酵动物饲料。采用本发明的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只通过少数几个步骤,进行 简单的操作,就可低成本地大量生产高质量动物饲料,在实践中可得到有效地利用。
    源于生物质的光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0901A 发明人:马欢;刘 ;吴跃进;刘伟伟 地 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本发明涉及源于生物质的光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是以动、植物(包含动植物不同状态下的整体 或其中部分)和微生物(单一菌种、混合菌群或在发酵培养过程添加后形成的原料等)资源为来源,采 用干燥-灼烧-煅烧为主体的变温处理工艺的制备方法, 具体为: 不同原料不经过或者经过不同的前处 理后,于 50℃~105℃下烘干至恒重;在空气中 250℃~400℃灼烧 15min~60min;500℃~600℃下 煅烧 4~6h,以此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相当于脱氢酶酶活力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有机物降解性 能,可用于水处理脱色、染料等污染物降 及高分子物质聚合度的降低。用此方法制备的材料中, 部分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功效,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另外,植物来源所制备的材料中, 大多在紫外光激发下能持续发出荧光,可以用于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植物秸秆厌氧发酵高效快速产沼气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86A 发明人:朱建良;陈晓晔;蒋朱克;何若平;欧阳平凯 地 址: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 5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秸秆厌氧发酵高效快速产沼气的方法,粉碎后的植物秸秆中加入水和活 性污泥,在密闭的反应器中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在厌氧发酵前,向反应器中加入固体碱。其中,所
    23
    述的固体碱为有机固体碱、无机固体碱和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碱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 混合物。固体碱的作用是缓冲调节发酵液的 pH 值,调整厌氧活性污泥中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使利 用秸秆产甲烷的菌群成为优势菌种,从而大大提高产气量和产气速率。10g 植物秸秆 15 天产气量达 2760ml,产气速率为 18.4ml/g.day。本发明所用固体碱可经过回收后重复使用。本发明技术操作要求 低,生产沼气的成本低,可推广应用至不同规 沼气发酵过程中。
    一种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
    公开号:CN101690938A 发明人:李红军;夏金雨;冷吉果;马珊;胡旭军;黄传忠;钟学进;郭长仕;徐华春 地 址: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 路 87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水率为 75~85%的含水生物质 进行干燥脱水, 使含水率降低至 50~60%后, 再将含水率为 50~60%的含水生物质输送入反应器中, 在处理温度为 150~250℃、压力为处理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以上的压力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加压 处理,至含水生物质的粘度降低至 5000mPa·s 以下时停止加热加压;以上所述的含水率均以重量百 分比计。本发明方法可廉价将含水量为 75~85%的含水生物质脱水至 50%,并将其制造成流体化浆 体,其粘度值为 5000mPa·s 以下,具有适合于输送喷淋的物理性能,可以使用泥浆泵进行输送或喷 射。
    一种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循环液化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494A 发明人:龙玉峰;龙柱 地 址: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 1800 号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循环液化制备生物油的方法,它将植物生物 质、聚酯、催化剂和液化剂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液化;液化完成后,将得到的生物质液化原液加入到 反应釜中,再将植物生物质、聚酯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实现首次循环液化;再将液化得到的 液化原液作为液化剂,再重复液化,得到生物质循环液化原液;将得到的生物质循环液化原液进行 萃取、将残渣进行抽提,将所得萃取液和抽提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蒸馏,蒸馏后留在蒸馏烧瓶中的 产物即为植物生物质液化油。 本发明通过循环液化提高了植物生物质的液化率和废弃聚酯的利用率, 大大减少了液化剂用量,减少炭化粘壁现象;并降低液化产物的分子量,提高了生物油的品质。
    生物质分级热 备生物油和化学品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号:CN101691495A 发明人:赵增立;李海浜;王小波;郑安庆 地 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 2 号 生物质分级热 备生物油和化学品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基于生物质的各主要化学组分(纤维 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不同的热分解特性,结合快速热 技术要求,提出一种通过螺旋热解 反应器、浅床流化床和深床流化床三级系统在不同温度下对生物质进行分级热解的技术方案,可分 级制备出不同的产品。其中,第一级制得一定量有机酸(主要是乙酸)和醛类产品;第二级制得一定量 酚类产品;由第三级制得热 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净化和喷淋器喷淋冷凝后的得到本系统的主要产 品高品质的生物油。由于分级热 终制得的生物油具有水分及酸性物质含量低,储运稳定性好的 特点。
    24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
    公开号:CN101691256A 发明人:郭晓燕 地 址: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4 号南开大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器,由反射锥、反射锥上的锥形导流筒、锥 形导流筒中心的圆柱形导流筒和上端的气罩构成,锥形导流筒的顶部下面外侧设有排气管,气罩顶 部也设有排气管,锥形导流筒和圆柱形导流筒之间设置有环形通道,锥形导流筒和顶部气罩之间设 置有环形溢流通道,本发明通过在锥形导流筒内增加圆柱型导流筒,将泥水的入流 回流 开, 结构简单,能够 三相分离器入流口和回流口的重合问题,提高气液固的分离效果,保持污泥沉 降区液流稳定,提高厌氧反应器的废水去除效率。
    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没式生态床及其应用
    公开号:CN101691257A 发明人:李正魁;陈祈春;王月明;吴凯;石鲁娜;冯露露 地 址: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没式生态床及其应用, 属于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潜没式生态床主要由沉水植物床、微生物床、浮力调节装置、锚定装置组成;潜没式生态床上层为 沉水植物,下层为微生物;下层的微生物床可撤卸,随时增加微生物的量,潜没式生态床具有浮力 调节装置,可调节潜没深度;潜没式生态床可通过底部锚定装置和各床体组合;底部微孔曝气装置 可以微孔曝气。潜没式生态床上层的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根部附近产生厌氧-好氧微 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将水体氮素转化为 N2O、N2 等气体逸出降低水体氮的含量,另外沉水植物的生 长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氮 利用二者的互利共生关系在湖泊水体修复中具有重大意义。
    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中水处理一体化净水器
    公开号:CN101691266A 发明人:唐耀华;蒋良富;唐惊雷 地 址:550022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金阳科技产业园创业大厦 507 室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中水处理一体化净水器,属于净水器,分别由射流气浮室的射流反应室 (7)、平流气浮室(6),活性污泥循环上向流污泥床改良 SBR 的生物选择室(5)、预处理室(18)、主处理 室(21)和轻质滤料曝气生物过滤室(30)三大部分组成一体化净水器,使设备综合性能更好,节省占地 面积和投资,便于实现自动控制,能一次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达到中水回用水平,本发明适用于生 活污水、屠宰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及其它有机废水处理成再生水回用,特别是单池间隙进出水或多 格连续进出水,具有射流气浮、生物选择、上向流厌氧污泥床或好氧床的预反应室、上向流活性污 泥室,并实现了活性污泥的回流和轻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中水一体化净水器。
    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号:CN101691267A 发明人:黄勇;李勇;黄天寅;潘杨;袁怡;沈雨 地 址: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新区滨河路 1701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厌氧反应室、气升室和好氧 反应室,厌氧反应室的底部设有污水进水 其顶部设有出水口并与所述好氧反应室底部的进水口 连通;所述好氧反应室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其顶部设有出水口,其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区,所述三 相分离区的气室顶部设有导气管,导气管插至气升室的底部,三相分离区的上部设有与气升室连通
    25
    的出水孔;气升室顶部的出水口与厌氧反应室连通,且接近气升室的一侧设有导流板,以将气升室 的回流水引入厌氧反应室的下部。本发明可以在相对较高的负荷条件下实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 物和生物脱氮,使出水中除总 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要求,且运行能耗较低。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脱氮除 艺
    公开号:CN101691268A 发明人:王国华;沈昌明;谭学军;邹伟国 地 址: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 901 号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工艺。本发明在一个脱氮除磷工艺流程 中设置了厌氧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二好氧区、第三缺氧区、第三好氧区 等 7 个生化处理单元,污水经厌氧区与污泥混合后,按比例分流入 3 个缺氧区,沉淀池污泥回流至 第一缺氧区,第一缺氧区末端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区。本发明可在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间内,以较 低的能耗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悬浮固体、氮、 污染物, 达到排放要求。
    一种沼气池
    公开号:CN101691534A 发明人:丁文广;张克勤;孟作宏;吴洋;汪霞;高雅玉 地 址: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 222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发酵间、贮气间、位于发酵间下底的池底、水压间,设于贮气间上的进料管、 导气管,以及连通发酵间、贮气间、水压间的管路构成的沼气池。本发明的水压间用倾斜设置的连 通管与发酵间连通,连通管高于发酵间的底部 80~100 厘米,贮粪池旁设置有抽料池,抽料池的池 底高于贮粪池,抽料池内设置有出料管,其下端可伸至沼气池底,靠近抽料池底的侧壁设置有与进 料管相连通的回流管,进料 一端位于沼气池外,另一端置入发酵间内。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橡胶颗粒填料及其制备以及其应用
    公开号:CN101693775A 发明人:滕济林;李若征;丁绍峰;樊兆世 地 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 188 号总部基地六区 14 号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的橡胶颗粒填料,所述填料包括作为载体的橡胶颗粒,包埋剂 以及用于提供微生物的微生物酶制剂,其中,所述橡胶颗粒与所述包埋剂以及与所述微生物酶制剂 相互作用形成合成高分子凝胶,将所述微生物酶制剂中的微生物包埋固定在凝胶网络中,形成所述 固定化微生物的橡胶颗粒填料。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及在污水 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由于在橡胶颗粒中添加了聚乙烯醇和微生物酶制剂, 使其比重比普通橡胶颗粒轻,更易于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流化态的形成,使得污水与所述固定化微生 物填料的接触更充分,生物膜的稳定性更好。
    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
    公开号:CN101693248A 发明人:夏金雨;李红军;冷吉果;马珊;胡旭军;黄传忠;钟学进;郭长仕;徐华春 地 址: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 路 87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水生物质的干燥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水率为 75~85%的含水生物质 通入干燥器中,用 130~170℃的锅炉烟气对所述含水生物质进行加热处理,使含水率降低至 50~ 60%后,再将含水率为 50~60%的含水生物质输送入反应器中,在处理温度为 150~250℃、压力为
    26
    处理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以上的压力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加压处理,至含水生物质的粘度降低至 5000mPa·s 以下时停止加热加压;以上所述的含水率均以重量百分比计。本发明方法可廉价将含水 量为 75~85%的含水生物质脱水至 50%,并将其制造成流体化浆体,其粘度值为 5000mPa·s 以下, 具有适合于输送喷淋的物理性能,可以使用泥浆泵进行输送或喷射。
    电解-生物厌氧反应器及其工艺
    公开号:CN101693577A 发明人:吴东雷;武丽丽;罗彦章;胡勤海 地 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 3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生物厌氧反应器及其工艺。它具有反应器本体、支脚,反应器本体从上 到下依次设有污泥沉淀室、渐扩室、升流式反应室,反应器本体底部外侧设有进水管、外循环管进 渐扩室上部设有过流锥形挡板,污泥沉淀室内设有三相分离器,污泥沉淀室上部侧壁设有溢流 堰、溢流堰出水管、气液分离器。反应器本体上部设有回流外循环出 出水由外循环出口经过外 设电 流入外循环进 电解槽阴阳两极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本发明能够通过外循环电 用, 促进硫化物转化和氧化,缓 对生物处理的毒性抑制,保证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效能,缓解基质 抑制;反应器对低碳硫比废水处理潜力大,抗冲击能力强。
    一种 1,3-丙二醇发酵微生物废水生化综合处理方法
    公开号:CN101693583A 发明人:刘景明;星成萍;曹静;王楠;杨震;张立弟 地 址:130000 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 169 号 一种 1,3-丙二醇发酵微生物废水生化综合处理方法是由发酵微生物浓缩、ATAD、UASB、交 替 A/O 和化学混凝组成。首先在 ATAD 反应器中进行嗜热菌的培养与驯化,在 UASB 反应器中进行 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在交替 A/O 池中进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及驯化。正式实验时,废水 先经 ATAD 处理提高废液的可生化性, 使病毒性发酵微生物变成生物能的物质, ATAD 出水经 UASB 处理使有机物浓度进一步降低,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回收,最后 UASB 出水经交替 A/O 工艺及化学混 凝处理后才能达到国标 GB18918-2002 的一级排放标准 B 标准,实现安全排放,为 1,3-丙二醇发酵 微生物废水提供了新的降解途径。
    生物质热 的燃烧供热技术
    公开号:CN101693839A 发明人:韩剑锋 地 址: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南滨河路一号高新大厦 406 室 本发明生物质热解炉的燃烧供热技术涉及生物质的热化学技术领域。该燃烧供热技术由多个燃 烧器组在热解炉上部沿轴向分散布置;每个燃烧器组由多个小燃烧器喷嘴构成,相邻小燃烧器喷嘴 间距 5d~14d,燃料和氧化剂分别由每个小燃烧器喷嘴的独立通道进入热解炉中,在热解炉内为非 预混燃烧;每个小燃烧器喷嘴的通道壁厚 1~3 毫米;对应燃烧器组的小燃烧器喷嘴出口 0.5d~3.0d 处有一块孔径 1.2d~3.0d 由耐热钢板或陶瓷板做的稳燃板;d 为小燃烧器喷嘴外径;小燃烧器喷嘴 及稳燃板都不与热 内固体物料及热解炉内设置的搅拌杆接触;热 内最高燃烧火焰温度 1600℃以下;用于生物质热 理的热解炉。
    27
    一种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
    公开号:CN101693584A 发明人:张列宇;席北斗;熊瑛;许其功 地 址:100012 北京市安外大羊坊 8 号 一种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包括沉砂池、格栅、集水中和池、潜水搅拌机、 一级污水泵、水 节池、二级污水泵、UASB 反应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厌氧滤池、厌氧填 料、鼓风机、好氧填料、曝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行车式刮泥机、污泥池、污泥泵、污 泥浓缩池、浓浆泵、带式压滤机、水 料、消毒池、投氯泵、投氯器、二氧化氯发生器、监测器、 人工湿地,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与各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中水回用系统中,具有投资省、运行稳定, 资源化利用,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生物质热 的直接燃烧分 热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40A 发明人:韩剑锋 地 址: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南滨河路一号高新大厦 406 室 本发明生物质热解炉的直接燃烧分散供热方法涉及生物质的热化学技术领域。热 的供热燃 烧装置由多个燃烧器组而组成,所有燃烧器组在热解炉上部沿轴向分散布置,每个燃烧器组均由多 个小燃烧器喷嘴构成,炉内燃烧区域最高温度在 1600℃以下;为热 供热的燃料与氧化剂在进入 热解炉前是分隔开的,在炉内为非预混燃烧;热解炉为外 定的卧式布置,以带搅拌杆的搅拌轴 旋转对炉内生物质进行搅拌;运行中可通过调整外部提供的燃料量和/或氧化剂中的惰性组分含量和 /或通过调整带搅拌杆的搅拌轴转速来调节燃烧区域的最高温度。用于生物质热解处理。以“直接燃 烧分 热”技术满足生物质原料的中温快速热 后续气流床气化的工程应用需求。
    含碳固体燃料的中温快速热 多次裂解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41A 发明人:韩剑锋 地 址: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南滨河路一号高新大厦 406 室 本发明含碳固体燃料的中温快速热 多次裂解的方法涉及生物质的热化学技术领域。含碳固 体燃料进入热 并输入外加燃料及氧化剂,热解得到输出炭与输出热解气;含碳固体燃料为生物 质,外加燃料只在热解炉启动时输入、相继由氧化剂与热解气反应提供热 需热能;条件是:热 温度 450℃~550℃、输出热 出口温度 450℃以上,实现中温热解;生物质在炉内周向翻动 并平均停留 600S 以上、热 平均停留 120S 以上,实现生物质快速热 热解气多次裂 热解 炉压力由输出热解气的用途在 0.1MPa~5.0MPa 范围调节。用于生物质气化所需的热 理。用中 温快速热 多次裂 术满足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的原料处理要求。
    生物质高压炭化炉木炭产物的锁气输送工艺及其设备
    公开号:CN101693842A 发明人:杨占春;陈安合;赵锋;曹民侠;谈宁刚;张世荣;郑 地 址: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佳园路 1 号东湖高新大楼 7 层 一种生物质高压炭化炉木炭产物的锁气输送工艺及其设备。 该工艺根据木炭的可压缩粉碎特性, 利用变节距螺旋输送器,迫使木炭在螺旋输送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挤压、破碎,形成堆积密实、颗 粒与粉末共存的状态,从而对变节距螺旋输送器上、下游气体产生密封锁气的效果,保证木炭的连 续出料。其设备包括高压炭化炉、变节距螺旋输送器和水冷绞龙式输送器,高压炭化炉的木炭出口
    28
    通过一路密封输送管道与变节距螺旋输送器的木炭输入端相连,变节距螺旋输送器的木炭输出端通 过另一路密封输送管道与水冷绞龙式输送器的物料进 连,变节距螺旋输送器的挤压驱动螺杆的 节距从其木炭输入端至木炭输出端逐渐减小,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投资和维护成本低廉的特点。
    一种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液化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44A 发明人:龙柱;龙玉峰 地 址: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 1800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混合超临界流体液化制备生物油的新方法,将植物生物 质、聚酯、催化剂和液化剂置于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升温至 230~280℃、加压至 5~ 8MPa,并在此状态下保温 5~40min,液化完成后,待其自然冷却到 100℃时,通冷却水,使反应釜 冷却至室温,将反应釜内的混合反应物用布氏漏斗过滤,再用有机溶剂对所得滤液和残渣进行萃取 和抽提,将所得萃取液和抽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在 35~40℃条件下进行蒸馏,蒸馏后留在蒸馏烧瓶中 的产物即为生物质液化油。本发明开辟了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利用的新途径,实现植物生物质液 化条件的温和化;生物有分子量更低,提高了生物油的品质,同时提高了植物生物质和废弃聚酯的 利用效率。
    生物质选择性热 备高品质生物油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号:CN101693845A 发明人:赵增立;李海浜;王小波;郑安庆 地 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 2 号 一种生物质选择性热 备高品质生物油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基于生物质的各主要化学组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不同的热分解特性,结合快速热 技术要求,提出一种通过螺旋 热解反应器、浅床流化床和深床流化床三级系统在不同温度下对生物质进行选择性快速热 技术 方案,可分级制备出不同的产品。其中,第一级制得一定量有机酸(主要是乙酸)和醛类产品;第二级 制得一定量酚类产品;第三级得到本系统的主要产品生物油。通过选择性分级热 终制得的生物 油具有水分、酸性物质及固体颗粒物含量低,储运稳定性好的特点。
    一种低耗能清洁型纸浆提取的方法及其造纸工艺
    公开号:CN101694075A 发明人:林宣禧;索传强;韩建春 地 址:518008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 2118 号建设集团大厦 B 座 27A 一种低耗能清洁型纸浆提取的方法及其造纸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浆造纸过程中需要对纤 维原料进行高温高压蒸煮和化学药液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黑或者红液,对资源造成很大的 浪费和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耗能清洁型纸浆提取的方法,以 上的方法是借助于将富含纤维的生物质原料去杂、粉碎、软化浸泡、分离有机质、研磨制浆实现的, 所述的软化浸泡液含有:二氧化钠、碳酸钠、渗透剂 T、氧化镁、螯合剂 EDTA,各组分的重量百 分比为:二氧化钠:10-20%,碳酸钠:3-5%,渗透剂 T:0.5-2.5%,氧化镁:0.5%,螯合剂 EDTA: 0.05-0.15%。与上述方法配套的造纸工艺,工艺流程为:备料、搓磨分丝、浸泡反应、药液分离、 螺旋挤浆、高浓 、除 粗筛、造纸。本发明的制浆工艺过程简单,对环境、设备条件要求不 高,技术易推广,生产规模可大可小,筹建生产线土建、设备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少。
    29
    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煤气的方法及用的回转炉
    公开号:CN101693848A 发明人:蒋剑春;刘石彩;应浩;戴伟娣;张天健;许玉 地 址: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 16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 化煤气的方法及用的回转炉,在炉尾冷却段, 热解干馏后 600-800℃的红木炭与炉内下部冷却喷淋水生成的水蒸气反应, 吸收大量热量同时产生水 煤气和半水煤气。回炉煤气与空气的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维持生物质料层的热 度,为下一步 热解、干馏及与水蒸气的分 应提供足够的热能。利用其提供的热能,将炉内生物质进行热解干 馏,并产生大量的挥发物,逐步将生物质加热分解出高热值干馏煤气。回转炉采用了三段式设计: 第 I 段炉头预热段,主要对原料进行预热、干燥。第 II 段回转炉体热 ,主要是热解干馏。是该 炉体的核心工作部分。第 III 段炉尾冷却段,主要是对木炭进行冷却。制备的煤气热值高。装置占地 少。
    一种脱除生物油中水和酸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55A 发明人:李文志;朱锡锋;龙潭;陆强;商丽敏 地 址: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除生物油中水和酸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分子蒸馏的方法,在冷面温度 为-15~5℃,热面温度为 20~90℃的条件下,蒸馏生物油,去除冷面馏出物,收集热面残留液。本 发明利用分子蒸馏技术,确定了合适的冷面、热面温度、冷面热面的距离,成功的将生物油中的水 和酸组分脱除,极大地降低了生物油的酸度和含水量,克服了脱水脱酸过程中生物油结焦的发生, 大幅度提高了生物油的热值,提高了生物油的使用等级和扩大了其利用途径,促进了生物质热 取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风光互补厌氧发酵增温保温装置和方法
    公开号:CN101693869A 发明人:席北斗;霍守亮;张列宇 地 址:100012 北京市安外大羊坊 8 号 一种风光互补厌氧发酵增温保温装置,包括:一供电系统,由风能发电机、太阳能电池阵列以 及蓄电池组成,风能发电机、太阳能电池阵列以及蓄电池分别连接至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连接 一电热炉筒,电热炉筒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排水管、回水管和输气管;一发酵密封罐,其内部 为一发酵池,在发酵密封罐的底部设有底层循环管,底层循环管的一端连接电热炉筒的出水管;发 酵密封罐内的上部设有上层循环管,上层循环管和另一端连接电热炉筒的回水管;发酵密封罐设有 进料 出料 进料 和出料口内均设有密封盖。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于厌氧发酵增温保温,具 有风光资源互补、资源利用率较高、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控制简单、增温保温稳定的特点。
    一种三维立体天然纤维球形生物膜填料
    公开号:CN101696053A 发明人:沈东升;冯孝善;冯华军;周哲松;何若 地 址: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 388 号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立体天然纤维球形生物膜填料,包括木质框架和竹质生物膜填料单体,所 述的竹质生物膜填料单体为竹片编织的空心球形,分层串联固定在木质框架中,竹质生物膜填料单 体两两之间留有空隙。本发明具有运输和安装方便,比表面积大,不宜堵塞;同时在厌氧和兼氧的
    30
    微环境下,加快微生物挂膜,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和污染物的降 率;且采用天然原材 料,价格低廉,耐腐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经济、环保型天然生物膜填料。
    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公开号:CN101696073A 发明人:李彦锋;赵光辉;王丽苑;于凤刚 地 址: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 222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能和萃取相性能的两相分配生物反应 器。该反应器包括池体,在池体设置有滤网,各滤网间自下而上交替设置有固相萃取剂床层和固定 化微生物载体床层;在池体下部设有曝水系统和曝气系统;在池体上部设有出水管。其中固相萃取 剂床层的固相萃取剂为聚砜包埋壬醇或聚砜包埋有机蒙脱土形成的固相萃取剂。本发明将大孔载体 固定化微生物引入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耐受性;引入壬醇/聚砜或有机蒙脱土 /聚砜固体萃取剂, 了有机萃取相可被生物降解、抑制微生物生长以及曝气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 造成微生物损失等问题;所得固体萃取剂吸附量大,吸附速率高,并可用混合菌群处理复杂废水。
    畜粪便固液分离烘干装置
    公开号:CN101696076A 发明人:卞为国 地 址:202150 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东门新村 20-101 本发明为一种畜粪便固液分离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装置包括农用运输车、送料抛筛输送 装置、升降机构、挤干机、烘干机、出料仓及沼气储气装置,其中送料抛筛输送装置通过铰链与挤 干机联接,升降机构通过螺旋杆与螺旋轴旋转球头联接,螺旋轴旋转球头安装在送料抛筛输送装置 的外壳上,挤干机安装在农用车底板上,并通过挤干机出料仓及螺旋式送料机构与烘干机联接,烘 干机出料 过风管与出料仓联接,处理后烘干的牛粪从出料仓出料口装袋运走,沼气储气装置供 给烘干机能源,本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畜粪便处理设备的移动问题及畜粪便的治理和处理,解决了畜 牧场的环境污染及畜粪便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畜牧场工作人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猪瘟细胞活疫苗的方法及其制品
    公开号:CN101695571A 发明人:吴文福;张毓金;林旭野;岑小清;任向阳;游启有;张木辉;周泽标;刘秋燕;司徒剑谋 地 址: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永和经济区田园西路 35 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猪瘟细胞活疫苗的方法及其猪瘟细胞活疫苗产品,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经消毒后接种所述制苗用细胞,并加入细胞生长液进行培 养。将生物反应器接种所述含猪瘟兔化弱毒毒种的维持液,继续培养。接毒后 1~3 日或流加方式收 获得到的细胞培养毒液;再加入稳定剂和抗生素,经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猪瘟细胞活疫苗;本发明使 细胞密度大大增加,病毒浓度极大提高;疫苗效价提高,副反应减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 本;疫苗生产可监控性提高;保证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利用本发明生产的猪瘟细胞活疫苗安全性好、 免疫效力高,对猪瘟强毒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31
    一种利用含氮、碳类物质发酵产生沼气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6425A 发明人:罗永成;王宝乐;徐书华;傅樨明;马有理;姚光伟 地 址:324300 浙江省开化县江滨路望江弄 2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含氮、碳类物质发酵产生沼气的方法,它包括原料预处理,水解酸化,生 产沼气三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由于原料不直接进入厌氧池,而是将水 化后产生的“营养液” 进入厌氧池,因此无需在厌氧池中清 避免了危险,有利用于推广使用,且原料在堆沤池中可反 复利用,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时, “营养液”以液体方式进入厌氧池,反应迅速,产气快,纯度高。
    沼气复合原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6426A 发明人:滕明佳 地 址:637700 四川省营山县农业局农能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沼气复合原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废弃秸秆经 堆沤、干燥、粉碎处理,加入生物菌、添加剂,搅拌混合成为产品,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混合:畜禽 粪便 70-80%,农作物秸秆 15-25%,生物菌 3-6%,添加剂 0.001-1%,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堆 沤,进行干燥、粉碎,加入生物菌和添加剂,混合拌匀,制成沼气复合原料。所述的农作物秸秆与 畜禽粪便堆沤时间为 3-5 天。本发明 沼气发酵原料不足,提供优质生物能源,畜禽粪便、农作 物秸秆等原料易得,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成本低,清洁卫生,效果好。
    富含半纤维素废弃农作物水 酵产丁醇方法
    公开号:CN101696429A 发明人:谭天伟;张涛;杜娜 地 址: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5 号 本发明公开了富含半纤维素废弃农作物水解发酵产丁醇方法,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发酵生产生物 能源,为溶剂发酵生产提供一种以富含半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经过乙酸预处理水解发酵产丁醇方 法。本发明技术方案:混和水解:富含半纤维素生物质的农作物废弃物与水反应混和液中添加乙酸, 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水 发酵。本发明应用乙酸做预处理水解半纤维素,水 中乙酸能被发酵 菌体利用,避免了例如硫酸水解含盐类过高,及后处理废物对环境不友好的缺点。
    一种沼气的两池双发酵方法和沼气池
    公开号:CN101698855A 发明人:高云飞;潘俊 地 址:510090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 729 号大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沼气的两池双发酵方法和沼气池,本方法可以转变传统一次发酵技术为二次 发酵技术,使原料充分降 简化沼气池结构。本发明取消传统沼气池的进出水口,增加使用设计 天窗做进出料备用装置,延长沼气池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沼气池分为上下两池,上池为兼用池, 水压间和预发酵间共用;下池为发酵池是一传统沼气池。兼用池和沼气池通过顶返水孔连接,沼气 发酵原料直接投入兼用池中,在兼性状态下实现第一次发酵,而后随着水压的运动,水解的原料进 入沼气池并进行厌氧发酵,完成双发酵过程。
    32
    一种微藻培养方法及其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公开号:CN101696389A 发明人:韩春梅;李静;张蕊;刘敏胜 地 址: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源东道工业园区南区 B 座 509 室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微藻的新式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以及用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培养微藻 的方法。本发明在培养微藻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每一阶段反应器的设计都合理地 考虑到了该阶段的微藻最佳培养条件,以实现微藻的高密度培养和产品快速积累,从而为微藻的规 模化养殖提供新的工艺和装置。
    沼气池酸碱度调节方法
    公开号:CN101698856A 发明人:高仪 地 址:22101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机关宿舍 135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碱度调节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沼气池酸碱度调节方法,属化工技术领域。该 方法对新建或已经运行的沼气池发酵的酸碱度,采用加接种物、加草木灰等措施,使沼气池内酸碱 度适中,池内物料充分发酵,满足沼气用户的需求。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成型机的成型分割装置
    公开号:CN101698358A 发明人:刘浩;罗凯 地 址: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江南路 1558 号浙大科技园 1125 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成型机的成型分割装置,通过在由筒状主体的内腔构成的成 型分割腔内设置至少一个包括有纵向依次连接的成型分割段、 成型保持段及后整理段的成型分割器, 使得生物质燃料成型块在成型过程中被自动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小尺寸的生物质成型块,从 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在同一台生物质燃料成型机上生产具有不同尺寸的生物质成型块,有效 了现有的生物质燃料液压成型机只能生产单一棒径的生物质成型块的问题,能够实现生物质成型块 产品多样化的规模生产,在保持了生物质燃料成型机原有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不增加生产过程中的 能源消耗。
    一体化上流式反应器及深度处理发酵工业废水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8555A 发明人:任洪强;许柯;丁丽丽;谢吉程;任鑫坤 地 址: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上流式反应器及深度处理发酵工业废水的方法,其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反 应器上部为好氧流化床系统,下部为厌氧滤池系统,中间过渡区设计为具有三相分离作用的连接部 分,将上下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应器生物固体浓度高、生物固体停留时间长,适宜处理高 盐度、难生物降解的发酵工业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各系统产泥量少,且好氧区里产生的剩余污 泥进入过渡区和厌氧区进一步被消化处理,反应器整体产泥量少,同时使得反应器内含有丰富的生 物种类,共同作用于难降解有机物,促进其降 本一体化反应器能耗低、占地省、操作方便、耐 负荷冲击、处理效率高,适用于发酵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33
    竹在生活污水厌氧净化装置中的用途
    公开号:CN101698535A 发明人:胡启春;何明雄;潘科;祝其丽 地 址: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 4 段 13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在生活污水厌氧净化装置中的用途,将成熟竹子放入生活污水厌氧净化装 置中的填料区作为填料,填料可截留更多的污泥和微生物菌种,更好发挥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本发 明耐水、耐腐蚀、价格低廉,可塑性强,具有环保、可持续和成本低的优点,并且来源广泛,生产 方法简单。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公开号:CN101698556A 发明人:张震霖;郝北北;聂华荣;黄青华 地 址: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 9 号银谷大厦 508 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将废水依次进行厌氧 降解处理和好氧反应处理;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折流式厌氧处理装置和好氧处理装置,其 中所述的厌氧处理装置内设置附着厌氧菌的生物膜第一填料(9),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内设置附着好氧 菌的生物膜第二填料(19)。本发明方法的处理时间短,处理效率高,COD 除去率达到 95%~97%, SS 的去除率达到 96%~97%;废水处理设备结构紧凑、利于厌氧菌、好氧菌附着,污泥浓度高,处 理效果好,出水满足《GB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现有制浆和造纸联合企业造 纸废水排放标准。
    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消化器
    公开号:CN101698560A 发明人:吴静;姜洁 地 址:100084 北京市 100084 82 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一种升流式厌氧污泥消化器,该消化器是为 普通污泥消化器在处理城市污泥时降解有机物 和产沼气的能力相对较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能耗较大等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消化器。主体部分主 要包括反应区、降流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此外,主体内部还设有导流板、升流管、降流管等 重要结构。它依靠沼气在升流管内外形成的密度差,在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形成流体循环,使传质 条件大大改善。反应区内设有填料,可提高反应器内厌氧微生物浓度,从而保证高效。泥、液分别 排放有利于与后续处理工艺的连接及保持消化器内的厌氧微生物浓度。试验表明,本发明在提高污 泥中有机物的降解及其转化为沼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具有 HRT 短,节省能耗等突出优点。
    一种提高污泥脱水性和消化性的污泥前处理方法
    公开号:CN101698561A 发明人:叶芬霞 地 址: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翠柏路 89 号 一种提高污泥脱水性和消化性的污泥前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其特征在于如果用于提 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性,先向污泥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0.4-0.6g?H2O2/g 干污泥),搅拌均匀,再将污 泥在 60-80℃下微波处理 3-5min 即可。如果用于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先向污泥中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0.8-1.2g?H2O2/g 干污泥),搅拌均匀,再将污泥在 80-120℃下微波处理 5-8min 即可。利用微波 快速高效的加热特性和过氧化氢在微波辐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提高剩余活性污泥 脱水性,使污泥减量。还可用于提高后续污泥厌氧消化效率,降低能耗,并使污泥减量。该方法设
    34
    备简单,操作维护方便,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在大、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水处理站均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上船舶生活垃圾热裂 源化处理工艺
    公开号:CN101693251A 发明人:袁永娟;赵军;苏梦楠 地 址: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25 号海洋石油大厦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船舶生活垃圾热裂解资源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将餐饮废弃物和海上设 施生活垃圾分别粉碎、脱水处理后,并添加适量的 NaY 型分子筛化剂经裂 应、冷凝收集,再将 处理后的垃圾转化为可燃烧的生物油和用于污水处理的残炭等。优点是:本处理工艺可及时将船上 产生的餐饮、塑料和纸制品等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序操 作简单,可自动化运行;从垃圾裂解中得到的生物油用于生产或生活用能,实现了能源的二次有效 利用;其副产物中固体成分主要是残碳,可作为污水处理的吸附剂。因此可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船舶 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用于处理污泥垃圾的化学组合物
    公开号:CN101693591A 发明人:王朝俊 地 址: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皋城西路针织厂 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污泥或垃圾的化学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数为 0-12%的聚合物纤维或植物 纤维,0-10%的有机纤维素,0-10%的塑化剂,1-12%的絮凝剂,1-12%的减水剂,0-12%的阻燃剂, 0-10%的增韧剂,0-5%的环氧树脂及 0-8%的稀释剂,1-12%的固化剂,余量为处理的垃圾或污泥含 量。利用本发明的化学组合物处理污泥或垃圾,达到完全处理及回收利用,彻底 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创造较高的产品附加价值;该方法污泥或垃圾处理范围广,可处理不同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泥 垃圾。
    生活垃圾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焚烧方法
    公开号:CN101696807A 发明人:席凯帆 地 址:532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焚烧方法,采用均匀垃圾破碎机、均匀旋转锁 风喂料机、垃圾集装箱设备,设计封闭的垃圾筛分车间,提高垃圾分选、集装、破碎及喂料处理的 质量效果,解决垃圾喂料时对焚烧炉炉温的影响及垃圾堆积导致燃烧不完全的技术问题。不可燃垃 圾和可燃垃圾的灰 为水泥原料的混合材料使用,使生活垃圾全部合理处理,整个处理工艺过程 零排放,不产生有害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及无害化。
    一种互补型药剂配合稳定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0934A 发明人:陈德珍;周斌;朱志宇;刘会友 地 址: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 本发明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补型药剂配合稳定垃圾焚烧 飞灰的方法。采用可以沉淀和吸附 Pb,Zn,Cd,Hg,Cr,Cu 等重金属的还原性无机药剂(I 类药剂) 组合重金属离子沉淀型的有机螯合剂(II 类药剂)的稳定方法,首先采用 I 类药剂和飞灰混合,在水溶
    35
    液中或有水存在时反应,生成水合氧化铁吸附沉淀重金属或者生成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重技术,其 特征是反应后仍残留还原性气氛; 然后再在系统中加入 II 类药剂, 进一步和残留的重金属特别是 Pb, Cd,Hg 等生成沉淀型的螯合物。因为大部分的重金属已经被铁剂或者硫化物所稳定,所以 II 类药 剂的用量可以大幅降低。
    一种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生物消解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6075A 发明人:赵海涛;张少波;封克;单玉华;翟淑婷;诸静慧;陈波 地 址: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 88 号 本发明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消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生物消解与 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进行前处理、蚯蚓生物消 蚓粪清 理与蚯蚓采收的步骤。该方法利用蚯蚓处理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一次性投资少,既适合大规 肠 产企业,也适合面广量大的中小型企业,投资规 活,工艺流程简单,对具体操作人 员的技术要求不高。蚯蚓处理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的过程中没有臭气产生,也没有废水产生, 可以实现 义上的零排放,是肠 工企业清洁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蚕蛹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19A 发明人:王俊;吴福安;梁垚 地 址: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 2 号 以蚕蛹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利用石油醚或正己烷采用加热回流法从蚕蛹粉中提取粗 蚕蛹油;将粗蚕蛹油与 NaOH 的乙醇溶液混合,水浴下搅拌,加入石油醚或 烷,皂化液中加盐 酸酸化得到游离脂肪酸,以石油醚或 烷萃取脂肪酸,静置分层,合并石油醚或 烷层,水洗 至中性,干燥,过滤,得到混合脂肪酸;将混合脂肪酸,与脲素的低碳醇饱和溶液搅拌混合获得包 合物,包合物冷却结晶,过滤,所得滤液用石油醚或 烷萃取,水洗并干燥萃取液,减压蒸馏溶 剂,即得不饱和脂肪酸;将剩余蚕蛹混合脂肪酸置于反应器中,加入固体碱催化剂搅拌,加入甲醇,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将反应液静置分层,将粗生物柴油减压蒸馏,得生物柴油产品。
    生物柴油脱色工艺
    公开号:CN101691521A 发明人:谭天伟;张海霞;聂开立;邓利;王芳 地 址: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5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柴油脱色方法。以深色原料——植物油、动物油、微生物油脂、废弃餐 饮油、酸化油或者地沟油等制备脂肪酸甲酯(或粗脂肪酸乙酯),进行活性白土与膨润土混合物吸附, 再 进 行 双 氧 水 氧 化 , 最 后 通 过 脱 酸 脱 水 得 到 甲 酯 含 量 符 合 德 国 (EDIN?51606) 、 法 国 、 美 国 (ASTM?PS-12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GB/T?20828-2007)等国家标准(表 1)的生物柴油产品。 这种脱色精 制生物柴油的方法无污染,无需常压或减压蒸馏,操作简单,脱色精制速度快,回收效率高,同时 在设备和能耗上节约了成本,并且经该方法脱色后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与脱色前并无较大差异。
    36
    一种利用植物油废脚料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23A 发明人:张成如 地 址: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历城区)新泺大街 786 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植物油废脚料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向反应容 器中加入植物油废脚料油、甲醇和 0.5-2%的碘,于 50-100℃回流反应 0.5-3h 后,冷却分液得上层溶 液,然后将上层溶液减压蒸馏得油脂产品,再将油脂产品、1.5-2.5 倍于油脂产品重量的甲醇和碘加 入反应釜中回流反应后, 冷却分液取上层油相并用 50-60℃热水洗涤至中性, 除水干燥即得到生物柴 油产品;本发明的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入低,避免了使用大量的强酸强碱,环境 污染小,反应中使用的甲醇还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适合工业化应用。
    一种利用生物甲壳固体碱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1526A 发明人:郑新生;谢杰;杨林国;黄东鹤;付磊;胡寒程; 安 地 址: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 1 号 本发明属于生物柴油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甲壳制备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 法。本发明的特征是:先制备生物甲 体碱做催化剂,该催化剂是按照不完全碳化,化学改性剂 浸渍和活化处理步骤制得;按甲醇与菜子油的摩尔比为 3∶1-18∶1,生物甲壳固体碱催化剂为原料 油质量的 1-7%配备反应原料,将反应原料置于常压,反应温度为 40-80℃的反应装置中,搅拌反应 1-5h,然后将反应液趁热过滤,将滤液蒸馏蒸出甲醇,回收甲醇,得到生物柴油和甘油。本发明为 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卷式微生物燃料电池
    公开号:CN101692499A 发明人:刘红;贾伯阳 地 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式微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的阴阳极面积来增加其 电能输出。它将碳布或碳毡及低成本的隔膜通过胶粘结在一起,组成柔性电极,再将两层这样的柔 性电极四周用胶密封后卷绕成圆筒状放入电池壳体,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的电极面积,从而提高了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
    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6372A 发明人:潘丽军;张福建;姜绍通;罗水忠;孟君;刘新新 地 址: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 193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包括三道操作步骤:A、将高酸值油脂 除杂、 脱水; 废油脂比甲醇按 1∶9-1∶20 的摩尔比, B、 并加入 1.5%-4%的固体酸催化剂, 60-80℃ 在 进行酯化反应 2-5 小时,收集油相,回收甲醇相;C、在油相中加入甲醇和 1.5%-4%的固体碱催化 剂;油相与甲醇的摩尔比为 1∶6-1∶12,在温度 60-80℃进行酯化反应 1.5-2.5 小时,静置分层,收 集生物柴油相,蒸除甲醇,即得生物柴油。本发明利用了餐饮废油以及油脚和皂脚,扩大了原料来 源,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整个生产过程无废液排出,不污染环境;所用固体催化剂均为无机 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且催化效率高。
    37
    文冠果原位转酯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6373A 发明人:周泉城;李磊;盛桂华 地 址: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 D 座 1012 室 本发明提供一种文冠果原位转酯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可按如下步骤操作:1)将文冠果仁和低 碳醇按料液比(g/mL)为 1∶15~40 置入超 反应器中反应 6-10 小时;2)取出超 反应器内反应 产物,将其中液体的未反应甲醇蒸出后分层,下层即为粗生物柴油,上层则为粗甘油。本发明优点 为出油率高,油品质好,工艺简单安全,制油周期短,成本低且可得到较高纯度的甘油。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光电一体化装置
    公开号:CN101691262A 发明人:滕厚开;谢陈鑫;赵慧;郑书忠;陈永生;陈军 地 址: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25 号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光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进水管(1),曝气装置(2),空气 分布板(3),阳极(4),阴极(5),催化剂填料(6),光源系统(7),直流电源(8),出水管(9)组成;电催化 方面,阴电极采用不锈钢筛网;网内装填催化剂,阳电极(4)采用硅碳棒,光催化方面采用紫外灯系 统作为光源系统(7):难降解有机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光电一体化装置;进行光电催化处理,开启 曝气装置(2)通过空气分布板(3)往难降 机废水中曝气,以补充氧气以利氧化并充分搅拌使被处理 水均匀;废水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为 1~4 小时;处理后水自排水管(9)排出。
    一种钢铁厂焦化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
    公开号:CN101696074A 发明人:张亮;朱玉红;林女玉 地 址: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 1 号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给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厂焦化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包括焦化废 水按常规方法进行的两级处理,其特征在于:收集焦化厂常规生化处理出水,引入潜流型人工湿地, 进行深度处理后用于高炉水 环系统补充水。所述的深度处理是在湿地内种植经驯化的美人蕉、 风车草等根系发达的植物, 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的综合吸附、 降解作用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难 以生物降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酚氰化合物,有效改善焦化废水水质。本发明节约投资、便于实 现、处理效果明显、适用于国内钢铁企业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成型碳在电絮凝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方法
    公开号:CN101698523A 发明人:陆秀英 地 址:200237 上海市罗秀路 930 弄 76 号 601 室 一种成型碳在电絮凝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其采用电絮凝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且 将由活性碳构成的成型碳作为电解的电极。本发明所述方法减少了原有电絮凝法中采用铁或铝电极 而造成废水中铁或铝离子量的增加,避免了电解过程中由于大量氧的产生而导致的电极钝化,同时 由于成型碳的不溶 而达到了电极无损耗的有益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絮凝法工业废水处理的 总体功效、减少了二次污染、降低了电极使用成本,并为进一步应用反渗透法进行中水回用处理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发明在高频高压脉冲电絮凝法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 景。
    38
    一种钢铁厂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
    公开号:CN101696071A 发明人:张亮;罗金华;刘惠;姜剑;苏定江 地 址: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 1 号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给排水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钢铁厂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的工艺。包括工 业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浓盐水处理工艺对浓盐水进行深度处理。所述的浓盐水处理工艺是 浓盐水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去除对膜运行影响较大 Ca2+、Si2+等离子后,再采用海水膜或苦咸 水膜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使浓盐水最大程度减量,最后对浓盐水采用固化或低温多效蒸发结晶处 理。本发明节约投资、便于实现、处理效果明显,通过源头控制、强化处理、浓盐水减量、蒸发结 晶等技术和措施,可实现钢铁厂的工业废水零排放。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工业废水处 理。
    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风车上的夜光装置
    公开号:CN101694755A 发明人:缪江红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风车上的夜光装置,属于新能源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太阳光照射安 装在太阳能光伏风车上的夜光装置的底座上的太阳能电池产生直流电, 一部分直流电通过电路开关、 导电线输入 LED 射光灯, LED 射光灯射出的灯光照亮风车叶片, 风车叶片上分布的夜光园斑涂有长 余辉发光材料,能够吸收天然光和人工光,并储存光能,在较暗的环境中稳定、高效地发出各色光。 另一部分直流电通过空心管内部的导电线输入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驱使在叶片表面 分别涂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风车叶片高速旋转合成白色光,向学生演示光的 合成实验。固定螺丝供装上或拆下风车叶片使用。直流电也可以输入锂离子电池储存备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如来佛座像上的照明装置
    公开号:CN101694282A 发明人:缪同春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如来佛座像上的照明装置,属于新能源佛教用品技 术领域。世界佛教论坛向世人展示绿色环保等传统佛教文明,并展示出佛教文物、佛教艺术品,清 洁的新能源技术适合应用在佛教用品的制作中。晴天,光敏自动调控开关切断输往发光模块和发光 二极 电路,太阳光照射安装在露天的如来佛座像背后的发光模块上面的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 流电通过导电线、控制器输入锂离子电池储存备用。夜间,光敏自动调控开关接通输往发光模块和 发光二极 电路, 从锂离子电池输出的直流电通过控制器和导电线向发光模块和发光二极管供电, 使由发光模块构成的佛祖光圆和由发光二极管等组成的莲花底座,发出一片亮光。
    3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 树上的变七彩光装置
    公开号:CN101694283A 发明人:缪同春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圣诞树上的变七彩光装置,属于新能源 用品技 术领域。圣诞树是欧美国家人民过 节的必须物品,随着许多中国人过起了 节, 树在中 国国内也有一定的销售市场。晴天,光敏自动调控开关切断电流输往发光 礼品内的 LED 发光模 块的电路,使太阳光照射安装在室外 树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电线、控制器输 入锂离子电池储存备用;夜间,光敏自动调控开关接通电流通过导电线、电容、电阻、LED 七彩控 制器输往 LED 发光模块的电路,从锂离子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导电线、控制器、电容、电阻、LED 七彩控制器输往挂在 树枝上的 LED 发光模块发出亮光,并且变换七种色彩的亮光。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风筝上的照明装置
    公开号:CN101694284A 发明人:缪江红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风筝上的照明装置, 属于新能源体育用品技术领域。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喜欢放风筝锻炼身体、欢庆节日的人群。太阳光照射与平面板型风筝连接的、 靠可折叠的支撑竿向上支撑的太阳能电池产生直流电;晴天,光敏自动调控开关断开电路,直流电 通过控制器的调整后,输入锂离子电池贮存备用;夜间或阴天,光敏自动调控开关接通电路,通过 控制器调整的直流电,接着通过光敏自动调控开关输入节电的发光二极 成的字体,在空中显现 出明亮发光的文字;平面板型风筝下方的尾绳在空中起到平衡风筝体的作用,人工操纵三根顶端固 定在平面板型风筝上的牵引线可以控制风筝的放线上升或收线下降。
    显热潜热混合型太阳能跨季节蓄热系统
    公开号:CN101699174A 发明人:孙东亮;徐进良;杨勇平 地 址:102206 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热潜热混合型太阳能跨 蓄热系统。在该 系统中,蓄热体内储存有显热型和潜热型两种蓄热材料,分别为水和固液相变材料石蜡。在蓄热过 程中太阳能集热器内的流体工质把吸收的热量先传给蓄热体中的水,然后水再把热量传给石蜡;在 放热过程中蓄热体中的石蜡把热量先传给水,然后水再把热量传给热泵及建筑供暖系统,在蓄热和 放热过程中水作为热缓冲介质。本发明结合了显热型和潜热型两种蓄热系统的优点,具有换热性能 好、蓄热密度高、蓄热容积小、温度恒定、热损耗小、维护简单等特点。
    承压式真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公开号:CN101691954A 发明人:李舒宏;张小松;杨磊;张月红 地 址:21110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东南大学路 2 号 承压式真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中,玻璃盖板(1)由上玻璃盖板(8)、下玻璃盖板(9)、以及四周密封 条(5)构成;相对的两个端挡板(2)和相对的两个侧挡板(4)、分别位于端挡板(2)和侧挡板(4)的上下两
    40
    侧的玻璃盖板(1)和底板(13)共同位形成一个整体;灌流风机(3)位于端挡板(2)上,止回风阀(6)位于侧 挡板(4)的内侧, 底部保温层(12)位于底板(13)上, 侧保温层(14)位于侧挡板(4)内侧, 在底部保温层(12) 上设有集热板(15),在集热板(15)上表面设有传热管(11),在集热板(15)下表面设有传热翅片(16),铝 管带(10)位于集热板(15)的下方,铝管带(10)中有若干热泵工质通道(17)。
    套管式太阳能中高温空气加热装置
    公开号:CN101691953A 发明人:刘振华;陆琳;赵峰;肖红升 地 址:200240 上海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 一种太阳能加热技术领域的套管式太阳能中高温空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根集热管和对应的 聚热装置,其中:若干根集热管之间相互串联连通,聚热装置固定设置于每一个集热管的外围,该 装置结构简单,对空气进行逐步加热,热效率高,能提供中高温空气,供工农业使用。
    密封式聚光集热器组的波折排列玻璃外罩
    公开号:CN101691957A 发明人:韩培洲 地 址: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 1 号白云大厦 1202 室汽车之友杂志韩会林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式聚光集热器组的波折排列玻璃外罩, 包括基础底架(18)、 用专用型材制 作的结构顶架(12)和上面所铺装的长形玻璃(70)。结构顶架(12)由两侧的承重龙骨(21)、中间龙骨(40) 和把两承重龙骨与中间龙骨连接起来的四个前、后封边条(46)构成,长形玻璃(70)则随结构顶架波折 重复排列。在本发明的这种玻璃外罩内不仅能安装尺寸较大的聚光集热器组,也适合在建筑屋顶进 行大面积的铺设。同时,因玻璃罩的波折排列方式,也可相应延长聚光集热器的全天接收阳光时间, 从而可更多的获得太阳能。
    密闭式聚光集热器组的可更换槽形反光镜架及专用安装车
    公开号:CN101691958A 发明人:韩培洲 地 址: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 1 号白云大厦 1202 室汽车之友杂志韩会林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式聚光集热器组的可更换槽形反光镜架及专用安装车。聚光集热器组安 装在大面积玻璃罩(1)内,每个聚光集热器(6)包括条形透镜(7)、真空集热管(8)和主龙骨(10)及下面的 可更换反光镜架(16),反光镜架通过若干卡件(26)与上面的主龙骨连成一体,在需要更换性能已下降 的反光镜时, 由专用安装车(66)把反光镜架从集热器的主龙骨上拆下、 并运到玻璃罩侧边的出入口处 进行新旧反光镜的更换,然后安装车再把其运回又与上面的主龙骨连成一体。因能对玻璃罩内聚光 集热器的反光镜进行更换,从而让本发明的聚光集热器能常年保持较高的太阳能利用效率,并与玻 璃罩、真空集热管和太阳跟踪装置等长寿命部件相适应。
    一种具有虹吸出水及排空的太阳能热水器
    公开号:CN101694325A 发明人:邹发 地 址: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秀山路居民小区 12 号 一种具有虹吸出水及排空的太阳能热水器,由水箱体、进水系统、出水系统和排空系统组成。 水箱体由内胆、外壳、保温层、内置水管、集热管接口、溢流管接管及排气管组成。进水系统由进 水阀、进出水管道、内置水管、溢流管及排气管组成,出水系统由内置水管、进出水管道、出水阀
    41
    和排气管组成,排空系统由排气阀、进出水管道和出水阀组成。使用时,先打开进水阀让进出水管 道注满水后,关闭进水阀,打开出水阀,水箱中水通过内置水管,被虹吸流出供使用。打开排气阀 和出水阀,空气从排气阀中进入进出水管道,进出水管道中水分别流入水箱及通过出水阀流出,进 出水管道即形成排空。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器清洗车
    公开号:CN101694327A 发明人:刘长志;陈才保 地 址:101312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 A 区天柱东路甲 6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器清洗车,包括:车体,该车体进一步包括驾驶室和 底盘;清洗系统,设置在底盘上,对槽式太阳能发电聚光集热器玻璃和集热管进行清洗;吹干系统, 设置在底盘上,通过具有一定温度的热风对清洗后的槽式太阳能发电集热器进行烘吹干。本发明通 过设置清洗系统和吹干系统,可以在集热器清洗完毕后立刻对其进行高温烘吹干,因此不仅不容易 挂灰尘等杂物,而且特别在寒冷的冬季,洗后水可能结冰通过本发明的快速烘吹干功能,能够在清 洗后马上通过大流量且具有一定温升的高压涡流风机对其快速吹干,使其能够立即 投入工作。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在冬季对残留在集热器聚光镜和集热管上的积雪进行强制吹除。
    加速自然气流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
    公开号:CN101696042A 发明人:冯静 地 址: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海潮路 46 号 3 单元 202 室 一种加速自然气流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其特点是: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相连的散热器设置在一个集风罩的中部;集风罩的两端呈喇叭口,其中一端设有风舵,下部设有进 风口,上部设置一抽风筒,抽风筒的顶部设置一弧面檐; 器与多根蒸发杆连接,蒸发杆上设纤 维层,其下部置于水中。散热器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冷却:气流从喇叭 入,和从抽风筒抽出,流 速加大,使散热器得到冷却;水分沿着纤维层中的毛细管上升,吸收散热器的热量蒸发,带走 器热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非蒸馏水加热气化,蒸汽进入散热器,从 器中冷凝 成蒸馏水。本发明能在气温较高时节、无人值守和不使用电力的情况下较高效率地获得蒸馏水。
    太阳能自动提水装置
    公开号:CN101696766A 发明人:刘奂东;杨玉明;张增伟;贾有明 地 址: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 22 号海赋国际 B 座 17 层 一种太阳能自动提水装置,包括放置于水面以下的储水箱,储水箱通过进气管与集气压力箱连 接,集气压力箱上面通过阳光自动跟踪装置与太阳能集热器可旋转地连接,集气压力箱与供水箱通 过水管连接,储水箱一侧连接一根出水管,出水管上端通过自动加水导管与供水箱连接,进气管的 下端连接第一单向阀,储水箱的另一侧设置一个进水管,进水管下端连接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 下端活动地连接第二漂浮体,集气压力箱中设置了第四单向阀,第四单向阀下面活动地连接第一漂 浮体,供水箱与集气压力箱的连接水 下端设有第三单向阀。本发明特别适合在野外工程施工如 桥梁桥墩、水泥路面、高速公路及铁路的浇灌养护,结构简单、造价低、无能源消耗。
    一种可变 n 形支架的太阳能热水器
    公开号:CN101696826A
    42
    发明人:苏增寿 地 址:241203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贝斯特工业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 n 形支架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包括水箱、支承水箱的水箱座、与水箱连 通的太阳能集热管、太阳能集热管下端的尾托座、与尾托座相连的前腿、变位连接件、后腿和斜侧 支杆,所述的前腿和后腿的上端分别与水箱座连接,所述的变位连接件安装于后腿和水箱座的接合 处,所述的斜侧支杆的一端连接于后腿的中部,斜侧支杆的另一端有前腿中部和水箱座两种连接位 置状态。本发明一种可变 n 形支架的太阳能热水器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降低高度和重心,增强了抗 风能力,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安装的成本降低,能保持建筑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的排列整齐,增加 建筑造型及环境的美观。
    利用含盐水蒸发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
    公开号:CN101698518A 发明人:冯静 地 址: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海潮路 46 号 3 单元 202 室 一种利用含盐水蒸发进行降温的太阳能蒸馏水机的冷却装置,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光 将非蒸馏水加热气化,蒸汽进入 器中,其特别之处在于蒸汽从以下方面得到冷却:含有盐的水 落在纤维上,吸收 器中冷凝 热量,蒸汽在冷凝管上获得冷却凝聚形成蒸馏水;当自然气流 流过本发明的抽吸罩的弧面顶,流速加快,压强变小,弧面顶下的热气流快速从逸气孔逸出,形成 了快速流动的气流,使得冷凝管的热量被快速带走。经过上述的冷却方法,蒸汽在 器中冷凝成 蒸馏水。本发明能在气温较高时节、无人值守和不使用电力的情况下较高效率地从太阳能蒸馏水机 中获得蒸馏水。
    设有导流器的静电防垢全玻璃真空光伏发电集热管
    公开号:CN101699189A 发明人:徐宝安 地 址: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东里 33 号 2 单元 302 室 设有导流器的静电防垢全玻璃真空光伏发电集热管,包括外罩玻璃管、半圆平面集热玻璃管、 消气剂支撑固定弹卡、排气嘴、光伏电池层连接电极、导流器,导电膜层、电绝缘层、导电膜层连 接电极。半圆平面集热玻璃管的基管为玻璃半圆管,此管两端管头加工成玻璃圆管头,制成地一端 开 玻璃半圆管,在其外壁表面上,复合光伏电池。外罩玻璃管两端管头齐头烧口,玻璃圆管光 伏电池上连接有电导体通过玻璃封结电极导出。光伏电池上连接有电导体通过玻璃封结电极导出。 环形缩径压合玻璃焊接熔封,使外罩玻璃管口缩口与半圆平面集热玻璃圆管口熔封,对内外玻璃管 夹层抽真空后,封接排气嘴,蒸发消气剂。此管效率高,寿命长,防垢、可利用 光。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公开号:CN101699190A 发明人:马伟斌;王显龙;廉永旺 地 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园区能源路 1 号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水箱,保温水箱内具有换热器,太阳能集热 器内的流体经加热后储存在保温水箱内,使用热水时,冷水从换热器中流过并被加热后,成为热水 流出。本发明采用独立循环的方式产生热水,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水质变化,且能在较寒冷的条件 下使用。
    43
    组合曲面聚光真空管集热整体封装式太阳能集热器
    公开号:CN101699191A 发明人:郑宏飞;何开岩;陶涛;薛晓迪;谢果 地 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5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曲面聚光真空管集热整体封装式太阳能集热器,属太阳能聚光与太阳能 中高温集热技术领域。由组合曲面聚光器、真空管集热器、可调跟踪器和封装外壳等组成。太阳光 经透明玻璃盖板入射进入组合曲面聚光器后,经其内表面反射汇集至真空管集热器上,经真空管集 热器吸收产生高温热能,该热能再经传导由真空管集热器内的导热工质输送给用户。本发明能够将 低能流密度的太阳光,经过多曲面反射后汇聚至真空管集热器上,使真空管内的传热工质尽快得到 加热,形成高温热能。手调跟踪器可调整组合曲面聚光器的朝向来跟踪太阳,使集热器保持对太阳 光的最佳收集状态,特别适合在高纬度地区和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冬 用。
    中温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内管清洗设备
    公开号:CN101699193A 发明人:井庆刚;张化明;许凤善;姚宗滨;蔡新明 地 址:2516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石化路 1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内管清洗设备,其包括:水箱,用于装带有清洗 剂的清水;两组以上毛刷辊,每组毛刷辊均通过传动副连接电机,且至少一个毛刷辊上设有若干进 水孔及喷水孔;离心泵,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通,出水端经分水器通过排水管连接带有喷水 孔的毛刷辊的进水孔;和一组以上喷淋装置,包含表面设有若干进水 喷射孔的主体,该主体进 水口通过泵体及管件连接装有去离子水的容器。本发明设有两组以上毛刷辊和喷淋装置,其中毛刷 辊由电机带动能够旋转能对太阳集热管内管洗刷,配合喷淋装置对太阳集热管内管喷淋,无需人工 清洗,在保证了清洗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快速、方便对内管清洗、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日跟踪风光热混合型太阳能路灯
    公开号:CN101696782A 发明人:齐腾 地 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费家塘路 588 号 4 幢 422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日跟踪风光热混合型太阳能路灯。它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发光体,与 发光体电连接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蓄能供电装置、分别与市电供电装置与太阳能蓄 能供电装置电连接的电能输出转化装置, 发光体分别与市电供电装置和太阳能蓄能供电装置电连接, 机架上设有与蓄电池电连接的风热能发电供电装置,机架上还设有对日跟踪装置,太阳能蓄能供电 装置和风热能发电供电装置都与对日跟踪装置相配合。本发明具有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利用自身 工作时产生的热能、自然环境中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对路灯供电,在对日跟踪装置的驱动下,太阳 能蓄能供电装置始终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动。
    具有风热能发电供电系统的路灯
    公开号:CN101696783A 发明人:齐腾 地 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费家塘路 588 号 4 幢 422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风热能发电供电系统的路灯。它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发光体、机架 上设有与发光体电连接的蓄电池和市电供电装置、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蓄能供电装置、分 别与市电供电装置与太阳能蓄能供电装置电连接的电能输出转化装置,发光体分别与市电供电装置
    44
    和蓄能供电装置电连接,机架上还设有内置式导向管、与内置式导向管相配合的发电机,机架上还 设有与内置式导向 内腔相配合的集热 装置,发电机还与蓄电池相连接。本发明突出的实质 性特点:将发光体和太阳能供电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能发电,节约能 源。
    太阳能电池中等离子体的增效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69A 发明人:张亚非;王艳芳;魏浩;张丽英;周志华 地 址: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800 号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太阳能电池中等离子体的增效方法,步骤为:第一 步,在已成型的太阳能电池迎光面上,采用溅射的方法沉积一层均匀的金属薄膜;第二步,对太阳 能电池进行退火处理,金属薄膜碎裂成金属颗粒,形成金属纳米岛表面;第三步,采用层压或涂覆 方法在金属纳米岛表面附加一层金属氧化物介质保护层。本发明通过在太阳能电池迎光面上直接沉 积纳米尺度的岛状金属颗粒;不会引入其他介质,实现了金属纳米岛与电池表面的紧密接触,提高 了电池对太阳入射光的利用率和光电能量转换效率;保护层的附加,使等离子体增效的太阳能电池 具备稳定性,可保持较高的效率,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
    一种利用太阳热风发电的节能建筑
    公开号:CN101691820A 发明人:赵姝珅 地 址: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师范路 23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太阳热风发电的节能建筑,属于新型节能建筑制造技术领域。由圆桶形建 筑主体,透明层,吸热层,热气流通道,蜗轮轴套,轴套支架,蜗轮轴,蜗轮和发电机组成,其中, 透明层与圆桶形建筑主体连接,吸热层设于透明层内壁,由卷成圆桶形的吸热层形成热气流通道, 蜗轮轴套与轴套支架连接,轴套支架与吸热层连接,蜗轮轴套内设有蜗轮轴,蜗轮轴一端连接蜗轮, 另一端连接发电机。使用时,透明层接受阳光照射后,阳光中的红外线穿过透明层到达吸热层,热 气流通道中的空气受热变轻,在热气流通道内上升,冷空气自建筑物底层的大门内进入通道补充, 上升的热气流推动蜗轮旋转,带动蜗轮轴上的发电机旋转而发电。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等优点。
    带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手包
    公开号:CN101690626A 发明人:周丛烜 地 址:250021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小纬十一路 44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手包,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手包主体的外侧面上设 有互相串联的太阳能电池片,手包主体的内侧设有锂离子蓄电池、转换电路和输出接口,它们之间 均通过导线电连接;输出接口包括可分别用于手机、MP3、MP4 的充电接 照明的 LED 灯。本发 明将太阳能充电器与人们出行所使用的手包结合在一起,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 起来,并在手包内设置了相应的充电接口,需要时,将储存的电能输送到小型的电器上,大大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同时,本发明采用的是太阳能电池,其清洁、无污染,并且不需要耗费电能,既环 保又方便。
    45
    微电网光伏微电源控制系统
    公开号:CN101697421A 发明人:罗安;彭双剑;于力;吕志鹏;兰征;吕文坤;蔡平;康珍;周贤正 地 址: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2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光伏微电源控制系统,包括通过固态开关 STS 分别接入微电网和负荷 的光伏微电源主电路及通过驱动板与光伏微电源主电路连接的光伏微电源控制器,所述光伏微电源 控制器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块、有功和无功功率 模块、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功率 角控制模块、无功功率-电压控制模块和 PWM 生成器。本发明所述微电网光伏微电源控制系统专门 针对光伏微电源并网微电网进行控制,保证其稳定性,从而有效实现高效、环保和优质供电的微电 网,对大电网起到有益补充。
    一种形貌厚度可控的氢氧化铟薄膜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0889A 发明人:李长玉;刘守新;康振辉;仲鑫;韩世岩 地 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 26 号 一种形貌厚度可控的氢氧化铟薄膜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本 发明 了现有的用于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半导体材料 TiO2 的制作方法复杂、制作得到半导体材料 TiO2 催化效率低及使用粉体的半导体材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方法:将尿素、硝酸铟和水均 匀混合置于反应器中,然后将玻璃板放入反应器中,再将反应器放入油浴锅回流反应即实现了氢氧 化铟薄膜催化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的作方法简单,本发明方法制作得到的氢氧化铟薄膜催化效率高, 本发明制作的氢氧化铟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制作得到的氢氧化铟薄膜应用范 围广泛。
    具有高效太阳光催化性能的 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0896A 发明人:冯玉英;吕英英;周家宏;黄鹤勇 地 址: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 1 号 具有高效太阳光催化性能的 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磷掺杂型纳米二氧化钛平均 粒子大小在 15nm 以下。该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为 126.9m2/g。 。制备方法是:以钛酸四丁酯为钛 源, 磷酸为 , 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 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再将得到的固体研细, 400~900℃ 煅烧,得到 P 掺杂二氧化钛粉末。最佳煅烧温度为 500℃。本发明只要在钛酸四丁酯的醇溶液中加 入 得到 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所得到的纳米粒子用于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 B 时,直接采 用太阳光为光源,同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效率超过商业 P25。
    一种皮卫星太阳电池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公开号:CN101691140A 发明人: ;郑阳明;辜渝嘉;金仲和 地 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 38 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卫星太阳电池模拟装置,包括计算机,若干子板,母板,计算机数据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卫星太阳电池模拟方法, 先获取若干太阳电池阵特性曲线参数与有效照射系数; 再将太阳电池阵特性曲线与有效照射系数相乘,得到一条太阳电池实际应该输出的曲线;利用在负 载两端采样得到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计算出当前负载阻值,得到负载两端的电压电流关系图,并 将其与太阳电池实际应该输出的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电流值即实际应输出的电流值;最后将实际
    46
    应输出的电流值输出到负载,实现电流值实时模拟。本发明硬件结构简单,能方便地做到同时模拟 任意多个面的电流输出;能按照实际的标定曲线来模拟出太阳电池在不同受照情况下的输出。
    一种用于单晶硅绒面制备的添加剂
    公开号:CN101691660A 发明人:屈盛;余银祥;韩增华 地 址:226600 江苏省海安县黄海西路 188 号 一种用于单晶硅绒面制备的添加剂,它涉及太阳电池制备的技术领域,它是由以下三种物质中 的任意一种:乙二醇、丙二醇或二者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组成;采用本发明的添加剂 乙醇或异 丙醇来进行单晶硅绒面的制备,不仅可以减小异丙醇和乙醇的挥发量,而且可以提高单晶硅绒面制 作的温度,缩短反应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产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阳能温室效应热水器
    公开号:CN101691951A 发明人:罗小府 地 址: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甲村海边西街 81 号 太阳能温室效应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辐射换热,低温热利用范围,属利用太阳能的技术领域, 我们利用功能塑料来制成热水器,主要是轻便,制作简单、定形性良好、材料便宜充足,适用性好, 适用小型热水器制造, 但目前要想把热水器在日照 8 小时之后温度升到 60℃-70℃之间,还得需要解 决以下两个问题:1、吸热性功能塑料吸热效率低,吸收远红外线效率低。稀土精矿、稀土金属、金 属粉、金属氧化物、硫化物,还需要添回加什么原料,还要减掉哪些原料,配什么比例为良好。2、 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氧(CO2)与惰性气体冲入热水器内配比既能产生温室效应,又能起保温作用, 配什么样的比例为良好。
    光纤式太阳能热水器
    公开号:CN101691952A 发明人:刘君才 地 址: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 799 号 1 栋 27-9 本发明是一种光纤式太阳能热水器,其长寿命菲涅尔平板透镜(1)提供约 200℃的聚焦阳光,由 特种光纤(2)导入室内可电加热的光纤藕合静态混合器(3),以高效加热保温水箱(4)内的水或风泵(5) 送入的空气。
    一种底装式太阳能热水器传感器
    公开号:CN101691956A 发明人:谷成荣 地 址:315317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桥三路 339 号 一种底装式太阳能热水器传感器,包括有底座;电路板以及套 件;其特征在于:底座和外 层铜管之间通过金属连接器固定相连,金属连接器的一头形成螺杆,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可与螺杆相 配合的安装孔,金属连接器的另一头形成和螺杆一体成型的阶梯轴,大径部插入外层铜管之内并且 和该外层铜管的孔径大小相适配;大径部和螺杆在交界面沿周向还形成有环形凸台;金属连接器沿 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电路板穿过通孔而实现与电缆引线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 一金属连接器作为实现外层铜管和底座的连接部件,在安装时,无需采用螺钉或焊接就能够很方便 的将底座、金属连接器和封装有电路板的外层铜管连接为一体,操作更为简单,连接更为方便。
    47
    太阳能光伏热水控制器
    公开号:CN101691955A 发明人:侯文武;杨昕 地 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郭店镇侯家村 369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热水控制器,包括有用 于控制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器,固定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上的光伏电池板,用于贮存电能的蓄电 池,光伏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顺序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节约能源,使用安全,安 装简便,可以指示日照强度。
    太阳能电池的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11A 发明人:康晋锋;张天舒;印海友;王旭;刘力锋;王漪 地 址: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 5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复合电极,其包括导电基片、形成于所述导电基片上 的多孔状半导体电极层,以及吸附于所述半导体电极层上的半导体纳米颗粒膜层。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通过蒸发或溅射形成的 Ti 薄膜可以与透明导电波膜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因此通过阳极氧化法制 备的 TiO2 纳米孔结构后,在透明导电基底与纳米 TiO2 层形成了良好的界面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光 电子在透明导电基底与纳米 TiO2 层界面的输运损失。 整个工作电极是由 TiO2 纳米孔结构以及 TiO2 纳米颗粒组成的,它们之间的接触良好,利于电子更好地传输,从而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光伏巡日探测器
    公开号:CN101692445A 发明人:肖正德;吉基祥;张小琴;卢 王兴民;费建民 地 址:226600 江苏省海安县海安工业园区西园大道 9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巡日探测器,包括 ,壳体的顶部具有能够透光的缝隙,包括第一光 电探测部件、第二光电探测部件和第三光电探测部件,其中,第一、第二光电探测部件都包括在光 敏材料基片上形成的两个形状相同的光电探测元件,所述的两个形状相同的光电探测元件能够各自 响应于通过所述缝隙入射的太阳光而提供的电信号,壳体侧面上还设有辅助探测器,所述的第三光 电探测部件位于辅助探测器内,太阳光能够通过所述辅助探测器入射到所述第三光电探测部件上。 本发明的光伏巡日探测器输出的信号与电池板的方位角具有特定数值关系,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 板角度调节系统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调节的精度。
    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70A 发明人:陶俊超;陈鑫;孙艳;戴宁 地 址:200083 上海市玉田路 50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化学溶液法,以嵌段聚合 物为模板,结合快速退火工艺和旋涂法在掺氟的氧化锡导电玻璃上制备大表面积的介孔 TiO2 厚膜。 将 TiO2 纳米微球均匀分散在钛前驱溶胶中,高温热处理后 TiO2 微球分散在 TiO2 膜中,并和周围 的纳米颗粒紧密接触。最终得到的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同时具有介孔材料大的比表面积和微球的 良好的光 特性。本发明的优点是:纳米晶太阳电池光阳极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利用多次旋涂和快速退火工艺,易于控制光阳极的厚度;TiO2 纳米微球的引入,通过提高光阳极的 光收集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纳米晶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
    48
    一种具有纳米棒阵列光耦合元的叠层太阳电池
    公开号:CN101692464A 发明人:杨培志;刘黎明;郝瑞亭;杨雯;莫镜辉;邓书康 地 址:650092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 298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纳米棒阵列光耦合元的叠层太阳电池,属太阳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具 有纳米棒阵列光耦合元的叠层太阳电池为:采用垂直的 ZnO,TiO2 和 SiO2 纳米棒阵列作为光耦合 元的叠层太阳电池由上、中、下三个电池构成;其中:下电池是带隙为 1.1eV 的常规的 Si 电池,上 电池和中电池为 Si 量子点电池,上、下两个 Si 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带隙选择分别为 2eV 和 1.5eV,对 应的 Si 量子点的尺寸分别为 20~40nm 和 65~85nm。其中:量子点采用以 SiO2、Si3N4 和 SiC 为基 质的 Si、Ge、Sn 量子点。叠层太阳电池的数目是 1 个,2 个,3 个,??直到 n 个。本发明的优点是: 从根本上提高太阳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吸收效率和转换效率,有效提高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N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66A 发明人:王建波;姚文杰; 强;黄海冰;向妮;倪志春;王艾华;赵建华 地 址: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佛城西路 123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N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其制备步骤 是:在 N 型硅片的 磷扩 局部 散,生长钝化层和减反层,制作正面电极,在 N 型硅片的 背面硼扩 生长钝化层和减反层,制作背面电极。本发明方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大部 分的工艺制作都能在普通的传统电池生产线上进行,设备投资低,生产效率高。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P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67A 发明人:王建波;姚文杰; 强;黄海冰;向妮;倪志春;王艾华;赵建华 地 址: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佛城西路 123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丝网印刷工艺的制作高效双面 P 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方法,其制备步骤 是:在 P 型硅片的 磷扩 生长钝化层和减反层,制作 电极,在 P 型硅片的背面硼扩 局部硼扩散,生长钝化层和减反层,制作背面电极。本发明方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大部 分的工艺制作都能在普通的 P 型传统电池生产线上进行,设备投资低,生产效率高。
    基于光固化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71A 发明人:朱宗文 地 址: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 5 号博士创业园 A 座 106 本发明基于光固化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方法属于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方法,首先 在前面板基材上制备太阳能电池芯片,再利用光固化技术在其上快速成型封装材料,其中所述封装 材料包含一个光固化水氧阻隔层(其水蒸汽透过率优选≤1g/m2.day,氧气透过率优选≤1cc/m2.day) 和一个具有良好耐候性能的光固化最外保护层(其作用是抗划伤,耐 耐潮湿,硬度优选≥2H), 封装顺序是:先在制备有太阳能电池芯片的前面板基材上光固化水氧阻隔层,再在光固化水氧阻隔 层上光固化最外保护层,以前面板基材、太阳能电池芯片、光固化水氧阻隔层、光固化最外保护层 的叠层顺序完成太阳能电池的封装加工,本发明能够极大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封装速度,封装工艺 性好,产品成品率高、一致性好。
    49
    一种平面-本体异质结集成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2481A 发明人:谭占鳌;杨勇平 地 址:102206 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华北电力大学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平面-本体异质结集成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 方法。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衬底、阳极、阳极修饰层、光电活化层、阴极,其特 征在于在阳极修饰层和光电活化层之间设有厚度为 2-30nm 的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材料层, 用旋转涂 膜或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材料涂层和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材料与半导体纳米晶 电子受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光电活化层。本发明兼备平面结构和本体异质结结构电池的优点,具有制 作工艺简单、控制容易,重现性好,可溶液加工等多种优点,同时使用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较普通 本体异质结结构的能量转换效率有显著提高。
    电站空冷机组空冷岛太阳能遮阳棚
    公开号:CN101691969A 发明人:杨飞 地 址: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 3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站空冷机组空冷岛太阳能电池遮阳棚,涉及空气冷却凝汽器的遮阳棚,棚 顶(1)固定在支撑柱上,适用于电站空冷机组空冷岛。该遮阳棚包括棚顶和支撑柱,电站空冷机组空 冷岛上设一个遮阳棚,在棚顶(1)的上面布满光伏电池(2);棚顶(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 ,α =5~45 度;电站空冷机组的空气冷却凝汽器(4)的最高点至顶棚(1)与前支撑柱(3)交点的距离为 h,h=0.2~ 50m。电站空冷机组空冷岛太阳能电池遮阳棚,一方面可以阻挡太阳辐射,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能 源,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太阳能,进行发电。该设施起到增效节能的作用,符合目前国际倡导的节能 减排的主流。
    单晶硅太阳电池绒面上 pn 结杂质浓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公开号:CN101692062A 发明人:杨春杰;朱敏杰;沈专;马跃;王景霄 地 址:226200 江苏省启东市经济开发区林洋路 666 号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单晶硅太阳电池金字塔绒面上 pn 结杂质浓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测量 方法采用了电化学方法结合称重法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绒面上 pn 结的杂质浓度分布进行测量和计算。 室温下通过电化学方法生长氧化层、HF 酸腐蚀的重复过程,结合每次薄层电阻变化,以及差重计算 每次氧化腐蚀深度,经过系列计算将每次薄层电阻换算成杂质浓度,从而获得扩 纵向杂质分布 的真实情况,得到杂质浓度分布曲线。本发明的测量是评价扩散层质量和选择控制扩散条件必不可 少的依据,对于优化和控制扩散工艺,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阻抗匹配控制方法
    公开号:CN101692599A 发明人:郑颖楠 地 址: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 43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 简称 MPPT) 的阻抗匹配控制方法(Impedance?Matching?Control 简称 IMC),其特征是:在光伏电池与功率变换器 之间连接电压检测器和电流检测器,电压检测器检测到的电压信号和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 送入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计算并产生控制信号送入功率变换器,对功率变换器控制,完成
    50
    使光伏电池处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的目的。由于本方法构造简单,并且总能够使功率变换器快速跟 踪光伏电池的最大输出能力,因此有响应速度快、稳态跟踪性能高的特点。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公交车门上的保暖装置
    公开号:CN101693440A 发明人:缪江敏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公交车门上的保暖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 领域。采用安装在公交车车顶上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技术导电线与肖特基整流二极管、 微型控制器、光敏感应自动调控开关、电发热线连接;白天,太阳光照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产生电流通过肖特基发光二极管、微型控制器、金属导电线输入锂离子电池储存;夜间,光敏感应 自动调控开关自动开启,从锂离子电池输出的电流进入公交汽车前车门四周边框内的电发热线产生 热效应,及时化解封堵住车门缝隙的冰珠雪块,在车门四周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使车门不再冰封, 保证了乘客在冬季早晨的准时乘车。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车用反光镜上的除雾装置
    公开号:CN101693453A 发明人:缪江敏 地 址: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香珺苑 7 幢 20 单元 501 室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 光伏农业种植园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在车用反光镜上的除雾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 术领域。在车用反光镜体的外表面层上安装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阳光照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 能电池产生电流,电流通过金属导电线、肖特基整流二极管、微型控制器、光敏感应自动调控开关 输入安装在反光镜玻璃镜面后方的电发热线产生热效应,使反光镜玻璃镜面保持一定的温度,从而 使冷凝在反光镜玻璃镜面上的小雾点迅速变成水蒸气蒸发光,确保驾驶员从镜面亮堂无雾的反光镜 玻璃镜面上清晰地观察汽车侧面和后部的情况。电流也可以输入锂离子电池储存备用。车用反光镜 通过可变换方向的支撑柄固定在车身两侧的中间前部。
    二氧化硅纳米锥阵列的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3519A 发明人:杨柏;李云峰;张俊虎;朱守俊;贾菲 地 址:130023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 2699 号 本发明涉及直接在基底上构筑大面积、间距可控、周期可控、排列有序的二氧化硅纳米锥阵列 的制备方法。包括石英片基底的清洗及表面亲水化处理、聚苯乙烯单层胶体晶体的制备、二氧化硅 纳米锥阵列的构筑三个步骤。该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纳米锥阵列具有十分优异的宽波段减反射、增 透性能,通过控制周期可以分别实现从紫外到可见(350nm 到 800nm)、再到中红外波段内(800nm 到 2.5μ m)有效的减少表面反射损失和增加光的透过。同时,通过改变纳米锥表面的性质,可以实现防 雾和超疏水表面的构筑。这种方法简单,较为可控,在低成本、大面积的光电器件及减反射表面的 构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1
    新型太阳能盐与淡水联产装置
    公开号:CN101693544A 发明人:黄德中 地 址: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环城西路 508 号绍兴文理学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盐与淡水联产装置,属于制盐装置,包括晒盐池、安装于晒盐池 上方的玻璃盖板,集水管安装于晒盐池与玻璃盖板之间,集水管采用半圆型集水管,玻璃盖板、集 水管与晒盐池的安装优选呈一定角度,该角度可设置为 30~75 度,淡水池安装于集水 出水 端,用于收集蒸发的冷凝水。本发明通过新型太阳能的盐与淡水联产装置,具有节约场地、制盐同 时生产大量淡水的优点。
    一种真空或直接接触两用的卧式太阳能膜蒸馏装置
    公开号:CN101693559A 发明人:陈欢林;程丽华;张林;郦青;陈小洁;王树源;王靖华 地 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 3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或直接接触两用的卧式太阳能膜蒸馏装置,包括膜组件、热工质加热系 统和冷工质冷却系统,热工质加热系统为太阳能集热储水器、膜组件热水入口、膜组件热水出口、 热侧循环泵组成的热侧回路;冷工质冷却系统为膜组件冷凝水出 换热器、冷凝水收集器、冷侧 控制阀门、冷侧循环泵、冷凝水入口组成的冷侧回路,并且,冷凝水收集器通过真空控制阀门与真 空泵连通。本发明装置把膜蒸馏真空式和直接接触式两种方式集合于一体,两种不同制备饮用水方 式转换很灵活,便捷。
    一体化太阳能光电水处理装置
    公开号:CN101693560A 发明人:李国亭;郭宇杰;李发站;吴本来;王海荣;赵旭 地 址: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 36 号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电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负载有光催化材料的电极对或三维电极及 电解槽、蓄电池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应控制器、紫外光灯;紫外灯用于照射光电极;太阳能电 池组件将接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输送、存储于蓄电池组,间歇或连续地为紫外灯和/或电极对 供电。本发明整合了光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过程,二者产生加强、协同作用,可提高水处理效率, 也可单独发挥光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作用实现水质净化,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 安全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安全维护,能够全部或部分地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来驱动整个水处 理过程, 了光电催化水处理过程对能源高度依赖的问题,运行中可以不依赖现有电网。
    曲顶全反射式二次聚光及匀光集成装置
    公开号:CN101694541A 发明人:宋贺伦;茹占强;李望;张宇翔;卢鑫;郭超;刘飞;陈雪;殷志珍;张耀辉 地 址: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 39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顶全反射式二次聚光及匀光集成装置,为实心玻璃的 V 棱镜梯形结构,它 的曲顶面镀有增透膜,曲顶底面为光束的入射面,下底面为光束出射面,且曲顶底面的面积大于下 底面的面积。光束经过聚光光伏模组的一次聚光器后变为一束会聚光束,这一束大 的会聚光束 进入曲顶全反射式二次聚光及匀光集成装置的入射面,经过入射面的折射和侧壁的多次全反射后, 再以小口径光束从出射面折射到太阳能电池上,从而达到二次聚光的目的,而侧壁对光束的多次全 反射又可以使强度分布不均的光斑变得更加均匀,从而实现太阳能电池受光表面光斑的均匀化。
    52
    太阳能光伏驱动及 GPRS 无线通讯监控的大规模节水灌溉网
    公开号:CN101692783A 发明人:李茂程;李泽成 地 址: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工业园区陶桥路 138 号 一种太阳能光伏驱动及 GPRS 无线通讯监控的大规模节水灌溉网,该灌溉网分为前级提水系统 和基本浇灌单元。前级提水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力经无线联网的前级测控模块所操控的 主水泵从水源泵水,经主分流阀通过管道配送到各局部储水器;基本浇灌单元也选用太阳能电池产 生电力,经无线联网的单元测控模块,驱动单元水泵从局部储水器提水,经分流阀和局部管网进行 滴灌或喷灌。计算机 中心对于浇灌单元地块的土壤湿度、储水器水位和浇灌量的数据通过无线 联网进行实时监控,对灌溉网进行全天候、全自动化智能管理。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无电、缺水地区 大规模节水灌溉的可行性。比较传统浇灌方式节水达 80%以上,并节省了传统灌渠所占用的耕地约 3-5%。
    多结太阳电池的集成测试系统
    公开号:CN101694510A 发明人:陈晔;周桃飞;熊康林;樊英明;徐科;杨辉 地 址: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 39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结太阳电池的集成测试系统,包括集成且共用一个样品台的光谱响应测试 单元和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单元,其中该光谱响应测试单元包括按光路顺序设置的光源、单色仪、滤 光片、斩波器、偏置光源,以及设置于样品台上且输出端连接到锁相放大器的至少两个标准探测器, 且样品台连接一偏置电压;该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单元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太阳光模拟器、以及透过样 品台连接到待测太阳电池和电源电表; 所述锁相放大器和电源电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测试 机。 本发明把多结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和电流电压特性的测试系统进行集成,共用样品台并部分共用偏置 光源,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操作便利性,降低了成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测试要求。
    一种直流法绝对测量太阳能电池外量子效率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4511A 发明人:于涛;薛国刚;田汉民;田志鹏;邹志刚 地 址: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一种直流法绝对测量太阳能电池外量子效率的方法,由氙灯光源、聚焦透镜、单色仪组成的光 学部分提供单色光;光路封闭仓和暗室屏蔽杂 ,提供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环境;数字源表检测样 品电池的短路光电流;单色光功率计探测入射单色光的功率;微 机进行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 最后得到太阳能电池单波长外量子效率曲线。本发明侧重于直流法测量,且是绝对测量,适于多种 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具有高集成度、精密的优点,减少了太阳能电池参数测量设备的成本, 克服传统量子效率测量方法中的技术不足,提高信号强度与精度,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电池参数信 息,用以指导制备工艺的改进,以及进行部分电池机理的研究。
    一种菲涅耳聚光器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号:CN101694540A 发明人:宋贺伦;李望;茹占强;张宇翔;卢鑫;郭超;刘飞;陈雪;殷志珍;张耀辉 地 址: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 39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中的菲涅耳聚光器及其实现方法,由一系列同心 环带透镜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环带透镜决定焦距位置的包括齿距、齿高、曲率、圆锥系
    53
    数均为独立计算设置形成环带散焦,使相邻环带在光电池面上形成的能量环带依次排布,最后各个 环带产生的能量环带集成一个均匀性良好的汇聚光斑。如果在照面模拟检测时发现在汇聚光斑的个 别位置有能量的高或低现象,可以通过对菲涅耳透镜某一环带或者某些环带散焦量的调整来进行对 这一受照面位置能量的补偿,从而保证在光斑面积等于太阳电池面积、聚光比没有变化、透过率没 有变化的情况下,消除共焦菲涅耳透镜的中心能量极值点,大大改善光斑的照度均匀性。
    太阳能光伏电站用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号:CN101694785A 发明人:潘晨曦;许忠生;杨锐 地 址:225818 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沿广路 9 号 太阳能光伏电站用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濒海太阳能光伏电站用电力电缆的结构及制造 方法,特别是对新型光伏材料的采用。以绕包带绕包至少两组绝缘线芯和填充料,在绕包带外挤包 内护套,在内护套的表面绕包金属铠装层。本发明工艺简单、科学,易于生产制造,产品稳定性好, 制成的电缆具有耐热老化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较好,使用寿命长,还具有耐低 温、耐臭氧、耐候、耐直流电压、耐动态穿透等优点,可满足太阳能电站、光伏电力系统的需要。
    增加太阳能锗衬底片强度的腐蚀方法
    公开号:CN101694013A 发明人:孙小华 地 址:211165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太阳能锗衬底片强度的腐蚀方法,首先是腐蚀药配置,腐蚀 1#药液: HF+H2O=150ml+1200ml;腐蚀 2#药液:CH3COOH+Br2+HNO3=150ml+3ml+250ml;腐蚀:1#液 腐蚀,取一盒研磨过的锗衬底片,用纯水冲淋后,将片架水平放入腐蚀槽内,片架内锗衬底片的部 分要全部浸入 1#腐蚀液中,并轻轻将其水平晃动,第一次腐蚀为 10 秒,10 秒后取出片架,用纯水 冲淋,再放入清洗槽中,取出一片量其厚度,根据腐蚀的厚度决定下一次腐蚀时间;2#液腐蚀,每 次腐蚀 10 片,腐蚀时间为 20~30 秒,20~30 秒后取出片架,用纯水冲淋,再放入清洗槽中。
    设置农用太阳能大棚的韧皮纤维生物脱胶池及脱胶方法
    公开号:CN101694014A 发明人:何连芳;张玉苍;李国富;刘茵;刘德龙 地 址:11603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 1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农用太阳能大棚的韧皮纤维生物脱胶池,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在池 壁及池底部覆盖高压聚乙烯防渗膜,池岸配置循环水泵及固膜槽,外加拱形太阳能大棚。本发明的 脱胶池主要用于大麻、苎麻、黄红麻、罗布麻、剑麻、光叶楮、桑树等韧皮天然纤维的提取,具有 节能环保的特点,使用后的废水可原位处理,达到生态环保目的,彻底 韧皮纤维类脱胶废水对 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脱胶池适合农户实现脱胶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脱胶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 溶液
    公开号:CN101694813A 发明人:潘旭;王猛;郭磊;蔡墨朗;戴松元 地 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解质溶液,以组分 1,2 或
    54
    组分 1、2、6 为主体组分通过复配或不复配其它四个组分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组成电解质溶液,其 中组分 1 为液晶电 ;组分 2 为电化学可逆性好的氧化还原电对;组分 3 为暗电流的抑制剂;组 分 4 为与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作用的含杂原子化合物;组分 5 为与电解质溶液中 I2 作用的含杂原子 化合物;组分 6 为有机溶剂或者离子液体;组分 7 为改善电池紫外性能的化合物。本发明具有较高 的电导率、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良好的低温稳定性、较强的耐紫外线性能,能提高太阳电池效率, 增加太阳电池寿命,本身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导电聚合物对电极的电化学制法
    公开号:CN101694814A 发明人:张君;图布新;郭伟 地 址:01002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 235 号 本发明公开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导电聚合物对电极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在常压,室温条 件下,以导电基片为工作电极,与辅助及参比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浸入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单体和 无机酸的水溶液中,运用循环伏安法或脉冲电压法等电化学技术,在导电基片上进行原位聚合,获 得高活性的纳米颗粒导电聚合物对电极。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时间短,且制备出的对电极具有 薄膜表面均匀、不易脱落,薄膜厚度可精确控制等优点。将制备的纳米导电聚合物对电极用于染料 敏化太阳能电池,可替 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铂对电极,能显著降低染料敏化太阳能 电池的成本,实现以低成本制备高活性电池对电极的目的。
    一种异质结和光电化学混合太阳能电池
    公开号:CN101694816A 发明人:舒勤科;韦进全;王昆林;朱宏伟;李祯;贾怡;桂许春;郭宁;李昕明;马超然;吴德海 地 址:100084 北京市 100084 82 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太阳能电池和纳米材料应用技术领域的异质结和光电化学混合太阳能电 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电极层、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和电解溶液层两两接触,透明电极层 与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形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层、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和电解溶液层共同形 成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太阳能转换装置,是由异质结太阳能电 池和光化学电池混合而成,并同时具有两种电池的特征,光电转换效率高。
    一种大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公开号:CN101694818A 发明人:黄素梅;李晓冬;张丁文;孙卓 地 址: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50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由多个条状单体染料敏化太阳能 电池(DSC)以串联或并联方式构成, 该太阳能电池包括相互面对的、 含有多个 单体电池区域的上 基板和下基板,光阳极和对电极分别形成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上,染料吸附在光阳极上。上基板和下 基板通过低熔点玻璃粉或环氧树脂封接,并用直径大小为 20~100 微米的玻璃小球或聚合物小球作 为隔离材料,在大面积上、下基板间形成间距均匀的空间,电解液填充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空 间。本发明提高了光吸收效率,并 了 TiO2、ZnO 类纳米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存在的稳定性 差、面积小、器件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差等问题,并适用于工业化大规 产。
    55
    一种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号:CN101694817A 发明人:戴松元;张昌能;胡林华;孔凡太;张玉香;潘旭;朱俊;翁坚 地 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 35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稳定性的方法,是通过薄膜粘接、溶液流延、具有滤 紫外光功能材料的现场固化成膜、提拉法、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旋转涂覆或丝网印刷的方法, 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组件外表面或者上、下保护层内表面上覆盖滤紫外膜。本发明可有效滤除紫 外光,减少紫外光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 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种高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公开号:CN101694819A 发明人:黄素梅;李晓冬;张丁文 地 址: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 500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包括设有低电阻栅网电极的下基板、透明的上 基板,特点是下基板的低电阻栅网电极上间隔设置对电极和光阳极、边框上设置隔离小球和封接材 料,上基板覆盖在下基板上固化成一体,使上、下基板之间形成一腔室,腔室内填充电解质和染料 后由封接材料封装。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大电流、大电压和大功率,大大改善了电池的可靠 性、工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并适用于工业化大规 产。
    太阳能热水器水压排空装置
    公开号:CN101694310A 发明人:向生田;向东 地 址:404000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平安亍 138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压排空装置。传统直管安装方式的热水器,对施工要求及安装 环境有要求和限制,管道余水须排空后方能加热,在北方余水往往被冰冻而无法使用,浪费资源, 有电设备的存在就埋藏着安全陷患。本发明在水箱出水口处设置三通管式的排空阀主机、排气阀, 排空阀主机另一支水管通过自动调节阀连接混水阀,还可以在自动调节阀与混水阀之间,即弯管线 上设置 U 形水处理器和 U 水自动阀。本发明不需电源,一开即有热水来,彻底 室内 U 形余水, 不改变原有结构,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节水,节能,防冻,实用、延长使用寿命,改装方便、 成本低、简单易行等优点。
    屋顶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系统
    公开号:CN101694589A 发明人:宋贺伦;卢鑫;刘飞;李望;茹占强;郭超;张宇翔;陈雪;殷志珍;张耀辉 地 址: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 398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系统,包括水平底座、位于水平底座上的框体,以 及安装在框体内的一组光伏模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跟踪系统包括平铺式设置在框体旁侧的 水平跟踪机构和俯仰跟踪机构,框体带动一组光伏模组架转动。通过相独立设置的两个电动机控制 两轴齿轮传动改变减小转速,并通过对电机的控制来达到跟踪太阳的目的。本发明通过设置水平跟 踪和俯仰跟踪相结合的结构,精简了不必要的设施,化立式结构为水平结构,并适用于屋顶以及绝 大多数环境的使用,解决了传统跟踪系统在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方式上不足的问题,且安装调试及维 修简便。
    56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公开号:CN101694852A 发明人:李宝胜;王建强;张发荣 地 址: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祥路 106 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并且延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玻璃、TCO 导电层、光电转化层和背电极,背电极包括:AZO 层、过渡层、 Ag 层和金属保护层。其中,过渡层位于 AZO 层和 Ag 层之间,用于增加 AZO 层和 Ag 层之间的附 着力。本发明还公开了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包括:对箱体进行抽真空操作;向箱体内通入惰性 气体;对箱体通直流电,在电场作用下惰性气体电离后的离子飞击位于阴极的靶材,使靶材粒子射 向玻璃,在玻璃上镀膜,得到太阳能电池;其中,靶材包括 AZO 靶材、过渡层靶材和 Ag 靶材;玻 璃上的膜包括 AZO 层、过渡层和 Ag 层。
    ZnO/SiC/Si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4853A 发明人:傅竹西 地 址: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ZnO/SiC/Si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包 括衬底层、位于所述衬底层之上的 SiC 层和位于所述 SiC 层之上的 ZnO 层。上述 ZnO/SiC/Si 异质结 太阳能电池中,所述构成衬底层的材料为 Si 片。所述衬底层的厚度为 3-4 毫米;所述 SiC 层的厚度 为 500-3000 纳米;所述 ZnO 层的厚度为 300-2000 纳米。其制备方法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先在 衬底上制备 SiC 层,再制备 ZnO 层,制备 ZnO 的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或反应溅射方法。本发明 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提高了异质外延薄膜的结晶质量,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比直接用 ZnO/Si 做 成的太阳能电池可提高 1 倍以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 CIS 薄膜及器件的非真空液相化学法合成方法
    公开号:CN101694854A 发明人:朱长飞;罗派峰;杨文兵;江国顺 地 址: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铜铟硒 CIS 薄膜的非真空液相化学法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前驱 体料浆;利用所述前驱体料浆制备预制膜;硒化所述预制膜,得到黄铜矿结构的 CIS 薄膜。并且, 利用本发明制备出的所述 CIS 薄膜成功制备出了电池器件。通过本发明可大面积均匀成膜,生产成 本低,制程简单,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对 CIS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CN101694855A 发明人:韩毅; 通;徐立仁;张宇恒 地 址:300402 天津市北辰区津围公路小淀工业园区天津泰岳玻璃有限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的制 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玻璃在 0.5%-2.0%的氢氟酸溶液中 10-45℃处理 0.5-2min;(2)将步骤 (1)得到的玻璃在腐蚀液中 10-40℃处理 1-6min,得到酸腐蚀玻璃;所述腐蚀液是将氢氟酸、氟化铵 和山梨醇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其中,氢氟酸的含量为 60-460g/L,氟化铵的含量为 50-220g/L,山梨 醇的含量为 250-850g/L;(3)用镀膜液将所述酸腐蚀玻璃进行镀膜,得到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本发 明中,先将玻璃基材进行酸处理,使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支架层,这样当使用镀膜液进行镀膜
    57
    时,膜可以更牢靠地与玻璃表面结合,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相比,本 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的透光率增加,反射率降低,且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及功率保持 率。
    太阳能热水集热器
    公开号:CN101694326A 发明人:欧阳鹰湘 地 址: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 58 街 33 门 10 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能遮阳、遮雨,又能集热的太阳能装置。该装置由窗户上沿安装的集热板和 窗户下沿安装的反光板组成。所述集热板主要由平行叠放的六层片材形平板组成:上两层采光板、 中间两层吸热板、下两层采光板。上两层采光板之间,以及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狭缝宽度  狭缝光栅  世界狭缝  金属狭缝增强  狭缝干涉  猎人狭缝之间  金属狭缝  狭缝法试验  平均传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