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疆域辽阔广大。北起黑龙江漠 河,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有 5500 公里,横跨纬度有 49 度多。 西边是帕米尔高原,东边最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 ,东西相距 5200 公里,纵跨经度有 60 多度。我们祖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的 1/15,与欧洲 面积差不多。大陆的东部和东南部环绕着一片浩瀚的海洋,那宽广的海疆, 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令人神往!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多样,气候变化万千,区域差异明显。有高山峻岭上郁郁葱葱的林海,也有 干燥地区连绵不断的沙丘;有一望无垠的肥美草原,也有银蛇逶迤的冰川; 有一马平川的沃野,也有景色各异的丘陵盆地;有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也 有若隐若现的岛屿。这锦绣河山,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华儿女辛勤的 雕琢,物华天宝、名物特产数不胜数。不仅有许多闻名于世的珍稀植物,还 有罕见的珍禽异兽。尤其是农业自然条件良好,由北向南贯穿五个热量带, 各地区均有独特的土特产品,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业名优特产荟萃,以其品质 超群或“一枝独秀”享誉天下。 中国的许多名物特产历史悠久,堪称中华文化史中色彩斑斓的画卷。
一 稀有珍贵的生物 1 稀有植物 中国以植物种类繁多名扬天下。以高等植物为例,就有三万余种,占世 界 1/10。木本植物 8000 种左右,其中乔木树种约有 2000 种。据统计,全世 界目前有裸子植物 12 科、71 属、800 种,中国就有 11 科、41 属、240 多种。 其中奇花异草名目众多,不胜枚举。许多物种是珍贵稀有植物。1984 年 7 月 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我国有 珍稀植物 354 种(其中有一个亚种,21 个变种)。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八 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143 种,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203 种。 我们这里讲的珍稀植物,仅指分布地区狭小,或广而零 生态环境比 较独特,主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中国独有特产植物,包括世界上已经灭 绝,只有在中华大地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孑〔ji6 节〕遗树种。 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中国的特产,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 价值。有些植物生态环境已经退化或植株减少至临界灭绝之中,必须大力抢 救,重点保护其生态环境,以利生存繁衍。 (1)古稀的活化石——水杉、银杉、秃杉 木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水杉是世界名贵的孑遗树种, 被称作中国植物的活化石。1948 年正式公布于世,震动了整个植物界,被誉 为 20 世纪植物学上重大发现。水杉在一亿多年前中生 白垩早期,曾遍布 欧、亚与北美洲,可是当距今约 250—300 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巨大的 冰川吞没了古老的水杉,使它在地球上几乎绝灭,只有我国川、鄂、湘边境 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水杉才得以幸存下来。 水杉是高大落叶乔木,属于杉科,水杉属。树可高达 35—40 米左右,树 干笔直圆满,大枝不规则轮生,横展叶交叉对生,小枝下垂,叶子羽状。雌 雄同株,球果下垂,种子扁平。1941 年首次在四川万县磨刀溪(今划归湖北 利川)发现的一株,高 35 米,径围七米多,枝叶繁茂,枝条层层舒展,有 400 年高龄,仍在传宗接代。中国水杉的科学鉴定人之一胡先驌〔s)诉〕博 1962 年曾作《水杉歌》:“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水杉斯时乃 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三纪山川生巨变,大地遂为冰被覆;众芳逋〔b&布 平 走入南荒,万汇沦亡稀剩族;仅余川鄂千方里,孑遗残留弹丸地;亿年 远裔今幸存,绝域闻风剧惊异;群求珍植遍遐疆,到处孙枝郁莽苍;近有银 杉堪继武,已见泱泱飘汉帜。”此诗歌颂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不断有所发现自 立首创的惊人之举,使得史前“劫后余生”的古老水杉展现在人类面前。水 杉由于树姿优美,枝叶密茂,春来嫩袅,夏至青葱,秋 黄,临冬转红, 四季变色,成为优美的观赏植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向中国索取水杉树苗, 已传播到欧美亚非 50 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称之为“再生复活树”。 我国原有的野生水杉仅分布在湖北利川、四川石柱、湖南龙山少数弹丸 之地,但由于水杉适应性强,加上不仅有观赏价值,并且是木质致密的良材, 所以目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均引种栽培,使人得睹水杉的风采。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银杉又名杉公子,是 20 世纪 50 年代继
水杉之后发现的又一活化石植物 (即 《水杉歌》中所提 “近有银杉堪继武”)。 人们称颂银杉为植物“熊猫”,林海“珍珠”,它是目前仅存于中国的孑遗 树种。银杉在 1000 万年前曾广布于欧亚大陆,但在距今 250—300 万年前的 第四纪,气温剧变,冰川覆盖。唯有我国西南因地处低纬度,又有群山屏障, 阻挡了冰川的侵扰,使古老的银杉幸存。中国首次发现银杉于广西龙胜花坪, 为该省植物研究所钟济新先生所见,1957 年陈焕镛、匡可任两位教授为它确 定了科学名称。不久,在四川金佛山、贵州的道真、湖南的新宁又发现少量 的银杉树。银杉一般分布于海拔 900—1800 米多雾的石灰岩地区,生长在山 脊或悬崖陡坡,要求温暖的向阳坡。 银杉属松科,银杉属,为常绿乔木。干体高大,约有 20 米,枝平列,小 枝有毛,翠叶常青,叶线形,下边有两条银白色气球带。当微风吹动,远远 望去犹如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珍珠,故名银杉。雄球花大于雌球花,雌雄同株。 球果当年成熟,初直立,逐渐下垂。银杉木质坚硬,耐腐蚀,入土不易朽烂, 是建筑业和造船业的优质木材。银杉不同于水杉,适应性差,对生态环境要 求特殊,留恋故土,难于传播,迄今只局限在中国西南少数深山老林中,我 国已在广西龙胜花坪建立银杉自然保护区,大力保护这种最珍贵稀有的树 种。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秃杉又名西南台杉,是世界上有 名的高龄老树之一,是我国独有珍贵孑遗树种。秃杉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树 高一般有几十米,是三杉中最高的树木,径围粗壮在二米以上。树冠似塔, 雄伟壮观。秃杉是长寿老树,有些活了有三四百年仍然青春焕发,枝叶茂盛, 有的竟是“千岁爷”。秃杉枝 长而下垂,叶螺旋形排列,呈锥形。雌球 花单生枝顶,而雄球花却数个簇生枝顶。球果小,种子扁平,树皮十分特殊, 浅裂成不规则长条状,若剥开数米竟然不断裂。木材质地良好,有香味和光 泽,是上等木料,可作枕木、电杆、桥梁木、高级家具。 秃杉分布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地区的怒江、独龙江流域,海拔在 1700 —2700 米之间的山区。其他在贵州雷公山、湖北利川星斗山也有零星分布。 近年来,对秃杉进行人工栽培,生长较迅速,能成为人工林。 (2) 巨人——望天树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又叫擎天树,顾名思义,树木参天, 顶天立地与天相望。形如大伞,故又叫伞树。植株一般高达 60 米,个别达 80 米,有 20 层楼房那么高。树干修长通直,高耸入云,气魄雄伟,不同凡 俗。望天树属龙脑香科,是常绿巨形乔木,叶互生,花序多为总状,通常顶 生,两性花,不明显,果实为卵状椭圆形坚果,外被茸毛,果翅五枚,是由 缩存花萼增大而成,每年 5 月开花,9 月果熟。 望天树是当前亚洲最高的树种之一。1975 年我国林业科学家首次发现, 属中国特有的树种。望天树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南腊河上游,为热 带北缘的湿性季雨林区。一般长在 700—1100 米低山山谷及沟谷地带。在这 森林巨人的脚下,盘踞着四一六条大板根,好像大伞的“托把”。每当“干 来临老叶子脱落,新叶随即发嫩芽,并抽出花序,永远是常青大伞,供 人们“大树底下好乘凉”。
(3)白鸽子树——珙桐 珙桐〔g%ng t¥ng 巩同〕(Davidia involucrataBaillon)又叫水梨子、 水冬果、鸽子树。是中国独有的孑遗树种。相传西汉王昭君远嫁到塞外,日 夜思念家乡父老(湖北秭〔z!紫〕归县),便每月写一封家信,系在白鸽脚 上飞回家乡。白鸽不辱使命,穿过千山万水飞到家乡时已十分疲劳,就栖息 在珙桐树上,顷刻化为千百朵展翅欲飞的鸽子花。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其实珙桐树早在史前 100 万年前已广布世界各地,到了第四纪冰川期,由于 寒冷严酷冰雪天气濒临灭绝,只在我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部分 山区劫后余生保存下来。 珙桐是落叶乔木,植株高达 30 米。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花 为杂性花,由多数雄花和一两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两片 乳白色大型苞片如一对翅膀。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黄绿色的柱头像 鸟喙。每当春 桐花盛开,山风吹佛,万花飘动,恰似群鸽飞舞。和平的 鸽子在飞翔,中国珍贵的白鸽子树,已引种到欧美一些国家。 珙桐结果实容易,育苗较难,对其生态环境应大力研究,重点保护。珙 桐不仅是世界名贵观赏植物,也是上等木材,其纹理细密,质地轻而坚,可 作工艺品原材料。 (4)羽毛大伞——桫椤 桫椤〔su# lu¥梭罗〕(Cyathea spinulosa Wall)又名树蕨〔ju6 觉〕, 属蕨类植物,桫椤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 植物。 桫椤的乔木树干高三一八米,茎如柱直立向上,径围有 20 厘米左右。叶 柄长呈暗紫色,长着浓密小刺,叶片大长一—二米,宽有一米,三回羽状深 裂,小羽片线状披针形,宛如一把羽毛大伞撑开。茎干可作中药,叫“龙骨 风”,有驱风散湿、强壮筋骨的功效。 桫椤分布于台湾、广东、贵州和四川海拔 1000 米以下的阴湿地带,生长 在林中及溪边阴潮地上。 桫椤是中国珍贵稀有植物,是与恐龙同期罕见的古森林遗迹,对于古地 质、古地理及土壤植被进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6 年我国在贵 州赤水县建立了桫椤自然保护区。 (5)秀丽的金花茶 金花茶( mellia chrysantha)是山茶科中一种稀有珍贵观赏植物,被 列为我国特产独有的著名花卉。 1960 年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南宁地区首次发 现,成为茶花家族中的一枝新秀,且因其金黄色而独树一帜。世界上的茶花 虽千姿百态,品种繁多,有粉红、大红、紫红、白色,唯独缺少黄色。我国 新发现的金花茶,花冠金黄,具有蜡质光泽,晶莹油润,玲珑剔透,压倒群 芳。盛开的鲜花,秀丽雅致,花冠似 碗、杯,形体各异,光彩夺目。 金花茶是常绿小乔木,高二—五米,树皮呈浅灰黄色,叶片深绿。分布 在海拔 100—200 米低缓丘陵,生长于排水良好的阴坡和土质疏松的溪水边。
野生金花茶只分布在广西南宁地区邕〔y#ng 拥〕宁县及邻近地带。 1986 年我 国在广西防城县境内建立了金花茶自然保护区。金花茶是一种色泽能遗传不 变的植物物种资源,园艺界称它是国际茶花家族的“宠儿”。用人工培育、 杂交,还创造出许多新的花色品种。此外,金花茶经济价值高,叶和花可入 药,医治外伤、溃烂疮、痈〔y#ng 拥〕。花还可治妇女病。平时,人们用叶 及花泡茶,味道香甜适口。种子可榨油。木材质地坚硬,常用来制作雕刻工 艺品。 (6)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 A.Mey)是我国特产的贵重药材,人称“百草之 王”。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 上,秦汉时期人们已服用人参,迄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历 本草》均有 关于人参性质和特效功能的记载,列为上等滋补药材。 人参原名“蓡”〔sh5n 身〕,《说文解字》载:“蓡,药草,出上党。” 《吴普本草》载:“人参,一名土精,精者是也。”人参古 叫人精、地 精、人祲、人祥之类。一般因其形体似人形通称人参,俗名棒槌。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五加科。植株有 30—60 厘米高,主根粗 肉质,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下部有分枝,外皮是浅黄色。掌形复叶轮生茎顶 端,伞形花序,呈淡黄绿色,浆果形核果,扁球形,成熟时是鲜红色。人参 多分布于海拔数百米高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杂木林下。野生人参原产地是 山西上党地区,故称上党人参。后因滥伐 ,破坏了人参的生态环境,近 于绝迹。而今野生人参主产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深山老林中。 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林中,低矮的丘陵阴坡和灌木丛下有深厚 的腐殖质土壤,适宜野生参生长发育,因其名贵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植物。著名的人参之乡是吉林省抚松县,用人工栽培的人参质地良好,行销 国内外。 除以上八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外,尚有 346 种二级、三级重 点保护的植物。著名的有高大伞形的古老的银杏树、美丽多姿的台湾杉,挺 拔秀丽的金钱松、伯乐树,广西元宝山冷杉,云南贡山上的三尖杉,可提取 抗癌药的海南粗榧〔f7i 匪〕,神农架的千年铁杉,汉中 寺的汉桂,昆 明黑龙潭的唐梅,台湾阿里山的神木“桧树”,都是中华大地的绿色文物。
2 珍奇动物 中华大地动物区系包括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域。地跨两界的 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墨西哥和印度。我国共有脊椎动物 4000 多种,占全世 界同类动物的 1/10。在 2100 多种陆栖动物中,包括兽类 450 种,鸟类 1186 种,两栖类 196 种,爬行类 320 种,此外,还有鱼类 2000 多种及其他各种水 栖动物。其中有许多是中国特产而又闻名世界的珍禽异兽。据 1988 年 12 月 10 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级保护 动物有 96 种。例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扬子鳄、中华鲟〔xú 寻〕、 n 白鳍〔qí旗〕豚、野马、野骆驼、 麋鹿、朱鹮〔huá 环〕、丹顶鹤等均为我 n 国一级保护珍稀动物。 中国为抢救濒危的生物资源,1994 年已开辟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763 个, 其中 90 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为保护大熊猫而设立的四川卧龙、 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金丝猴自然保护 区,以及贵州梵净山、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天目山 等著名自然保护区。在这些保护区内,专门对珍稀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进 行了系列调查,并对十分珍贵的动物群习性和繁育做了常规监测。其中吉林 长白山、四川卧龙、广东鼎湖山、贵州梵净山等自然保护区已经加入世界生 物圈保护区网,中外科学家合作共同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对我国珍稀动物资 源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1)人类宠儿——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us)是中国动物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世 界上男女老少都喜爱的珍稀动物。有人叫它大猫熊,认为是熊科,也有人把 它列为猫科,其实它属于哺乳纲,猫熊科,熊猫是俗称。熊猫性情温驯,头 圆尾短,体态肥胖,有漂亮的黑白两色皮毛。白脸膛、黑耳朵,面孔涂上两 个“八”字形黑眼圈。全身大部分乳白,四肢黑色,前肢黑色与肩部中央相 连接, 形成一条黑色的环带, 好似一个身穿黑白套服的摇摇摆摆的 “模特儿” , 有人叫它熊猫小姐,别忘了,还有熊猫先生也常出场表演。 大熊猫和人类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大约在第四纪更新世中期(60 万 年前),在中国南方大熊猫与剑齿象、巨猿经常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当时当 地典型的动物群。天有不测风云,第四纪冰川来临,气候骤冷,生存环境恶 化,大熊猫生活地区逐步缩小,只限于中国横断山区、四川西北部、甘肃、 陕西狭小地带。虽然大熊猫在地球上出现很早,但它始终默默无闻。1869 年 法国神甫大卫曾在四川宝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送到了巴黎法国自然历 史博物馆。直到 1936 年捉到第一只活的大熊猫后,它才闻名于世,至今不过 才半个世纪的历史。 1955 年北京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大熊猫,1963 年 9 月 首次喜得幼仔,进入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新时期。不久,人工授精又获得成功。 人们不禁要问:大熊猫为何如此稀少娇贵呢? 这是因为大熊猫不仅分布地区狭隘偏僻,并受食物来源的限制。熊猫栖 息在海拔 2600—3500 米山区,要求气候温润、冬不冷夏不热。熊猫的食物主 要是竹类,而且它的食量很大,所以竹类的分布和多 衰影响着熊猫的分 布与存活。一般竹林分布是孤立分散的,倘若竹林的生长突然发生较大的变
故,如前几年我国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就会断绝熊猫的食物来源,造成熊 猫的大批死亡或迁移。再者是熊猫繁衍子孙能力差。熊猫性格孤僻,孤芳自 赏,独来独往,求偶机会少,偶有发情才寻寻觅觅,又不知情郎、阿妹在何 方?何况它们性成熟晚,一般长到六七岁才春情勃发,发情期又很短,很容 易错过“美好姻缘”,所以繁殖率低。熊猫妈妈若产仔,也一次只一二个, 在自然界只能养活一个,成活率也很低。虽然熊猫种群在自然界竞争中,为 适应环境变迁,已由食肉兽逐渐转化为素食动物,在中国西南争得一席之地 保存下来,但是仍未能挽回日渐衰微的命运。这种无价之宝在我国许多地方 已经绝迹,幸存的野生熊猫被当作活化石,正在受到人们的大力抢救和保护, 同时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1 年四川人工繁殖 的一对双胞胎(一雄一雌)同时成活,发育良好。中国谢绝任何国家购买或 用其他动物交换熊猫,只作为礼品动物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展出,使当地人 民有机会一睹大熊猫的风采。 (2)金丝猴三兄弟——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 中国国产有 18 种猿猴,其中六种是中国的特产,其中有金丝猴、黔金丝 猴、滇金丝猴、白头叶猴、台湾猕猴、毛面短尾猴。前三种人们称作金丝猴 三兄弟,其名声仅次于大熊猫。由于迄今尚未在国外展出,所以世人要想见 到这种高贵的灵长〔zh3ng 掌〕类动物,只有亲自到中国来觅觅寻寻,碰巧, 或许能见到。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金丝猴是一种群栖性动物。由群 中最壮实的大公猴担任猴王,发号施令,统率并保卫猴群,每当有外敌侵扰, 猴王率先发出警告,一声呼啸,猴群急速逃走。金丝猴体型粗 鼻孔朝天, 脸相呈天蓝色,肩背部披着金黄色长毛,有一条长长的尾巴。金丝猴四肢灵 活,在树上攀援嬉戏,喧哗呼叫,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呼啸而过, 瞬间即逝,被称为跳高能手,快跑健将,很难捉到。平时白天在树上摘野果、 松籽、嫩树叶,以素食为主,夜间相依相偎在树叉上蹲坐着睡觉。金丝猴一 般栖息在海拔 2000—3500 米左右崇山峻岭中,主要分布在四川岷山和邛崃 山、陕西秦岭、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摩天岭及湖北的大小神农架原始密林 中。金丝猴的毛皮极为珍贵,制成的皮褥能防潮湿,有治疗风湿病的作用。 我国古代对金丝猴早有记载,在《山海经》和《尔雅》中称之为“狨” 〔ró 容〕。金丝猴爱护老幼病残,如果有一个猴子受伤,群起救护。母猴 ng 慈爱异常,对幼仔关心备至,若受惊逃跑,一定携带小猴仔,遇到猎人追捕, 母猴眼看走投无路时,便急速推下幼仔去逃生,自己等待束手就擒。在《太 平广记》有关“狨”的一则记载十分感人:当母金丝猴中箭,它马上放下怀 中幼仔。小猴依恋其母,走不远又返回投向母猴怀中,母猴忍痛推下幼仔让 它赶快逃命,小猴哀痛啼哭不舍,结果母子双双遭难。面对这种凄凄动人的 景象,人类又怎忍心猎杀它们呢!金丝猴生育率低,春季母猴发情交配,一 般要怀孕五—六个月,只产一仔,无怪乎母猴舔犊情深。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brelichi)黔金丝猴因产于中国 贵州省而得名,又名灰金丝猴,是当今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种之一。仅分布在 贵州省梵净山原始 之中,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属于武陵山区地 带。据初步考察大约有 300—500 只,可以说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一种灵长动
物。它除了在北京动物园、贵阳黔灵公园公开展出过外,迄今国内外其他动 物园从未有这种珍稀动物。当今,国外只有英国自然博物馆藏有一张猴皮标 本。 黔金丝猴毛皮呈灰褐色,没有美丽的金丝,两肩之间颈背上有一片白斑, 也有人叫它白肩仰鼻猴。它在金丝猴三兄弟中尾巴最长,尾巴比身躯要长许 多。 1903 年定名的 黔金丝猴标本, 如 身长有 730 毫米, 而尾长 970 毫米, 一般体重比金丝猴要轻些,约 16 公斤左右。 黔金丝猴形体虽不如金丝猴大哥魁伟漂亮,生活习性却十分相似。它们 群居在梵净山常绿和落叶林区。平时,黔金丝猴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层, 喜食树上植物叶、芽、树皮和果实,觅食睡觉嬉戏在树上,偶尔下地饮水或 觅些辅助食品,很快又回到树上栖息。由于这种猴子身手快捷,群起奔跑, 极难捕捉。1967 年 9 月在贵州梵净山西部——金盏坪捉到一只雌猴,1970 年 4 月在梵净山南部盘溪又捉到一只雄猴,二者皆因下山偷吃被俘获。先后 送到北京动物园, 雌猴在 1969 年与陕西来的普通金丝猴交配,第二年产下一 只雌性幼仔。同年雄猴来京,二者恋爱同居,情投意合,并与幼女组织了五 天家庭,拍下一张珍贵混合家庭照片,刊登于 1982 年第一期《大自然》杂志 上,轰动国内外。不料,好景不长,三个猴子因饮食不合、健康状况不佳而 又分开居住,雄猴只在 1971 年在北京动物园展出一个月,人工饲养四年之后 亡故,雌猴也只活三年,“混血”幼女还未续上香火便也死去。虽然人工饲 养黔金丝猴刚刚迈出第一步,却已取得一些宝贵经验。目前野生黔金丝猴所 处梵净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国内外不少生物学家常到 梵净山去寻觅这种珍稀猴子的踪影。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ieti)滇金丝猴因产在我国云 南省而得名,又名黑金丝猴,因为毛皮黑色为主体,头顶和背部有黑色长毛, 胸部、腹部、臂部和四肢内侧是白颜色。由于生活在高山雪地上,当地人叫 它雪猴或白猴。在金丝猴三兄弟中,属它爬得最高,最耐寒冷。一般在海拔 3350—40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带,主要栖息在云南省北部云岭山脉的高山峡 谷,西到澜沧江,东止金沙江,北延伸到西藏宁静山芒康附近,南达剑兰、 兰坪的高寒阴冷的针叶林带。这种猴子采食松萝、松针、杉树嫩尖,每年 5 —7 月下地吃新笋、嫩竹叶。至今中国尚未能饲养展出过,只是获得几个滇 金丝猴的标本。 (3)珍稀鹿类——“四不象”、白唇鹿、海南坡鹿 中国是世界上鹿的种类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有 17 属, 种,其中 10 属、 38 18 种在中国能找到,约占世界一半左右。如身世不凡的四不象(麋〔m0 迷〕 鹿),青藏高原的白唇鹿,海南坡鹿、梅花鹿、小黄麂等。 “四不象”学名麋鹿(E.lapharus davidian-nus),古书上早有记载, 是中国特产鹿类。由于它的尾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 骆驼非骆驼,所以借名叫“四不象”。此种鹿体长约二米,肩高一米多。雄 鹿较大,体重可达 200 公斤。毛皮灰棕。雄鹿有角,雌鹿无角,四肢粗壮有 力,主蹄宽大而且能分开,跑起来有 。在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里 讲到过“四不象”,武王伐纣时周朝大军主帅姜子牙乘骑叫“四不象”,把 它描写成“麟头豸〔Zhì 制〕展体如龙”,可见古人对麋鹿的赏识。据出土的
化石表明,长江南北均有它的足迹,到秦汉时期逐渐减少。历 朝把麋鹿 作为狩猎对象,或者圈起来养在鹿苑,供皇家、贵族游猎之用。《孟子》一 书里有“(梁惠)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的描述。西晋张华著《博物 志》曾记载:“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多麋,千万为群。”进一步说明我 国古 华北一直到华东海滨广为分布着野生麋鹿。随着斗转星移,苍海桑 田,延至清朝,野生麋鹿已经绝迹,只有一块人工饲养地,即北京南海子皇 家猎苑。19 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这仅存的中国麋鹿也在劫难逃,流 离失所。1866 年法国神甫从南海子弄走了两张麋鹿皮和两个麋鹿头送到巴 黎,到 1876 年的 10 年间,英、法、德、比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又设法从南 海子弄出几十只麋鹿运回国去展览,“四不象”流落国外。1900 年八国联军 入侵北京,永定河水又泛滥,使中国最后的一群豢养的麋鹿无影无踪了。而 曾流落海外的麋鹿却在英国伦敦附近乌邦寺别墅园林中传宗接代。当前 世界上有上千头麋鹿,它们都是北京猎苑麋鹿的子孙后 1956 年春,英国 伦敦动物学会赠予中国两对麋鹿,1985 年从英国乌邦寺又有 20 头归来,如 今在北京南海子重建麋鹿苑,欢迎它们回故乡落户。1986 年在世界野生生物 基金会推动下,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 39 头麋鹿,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放 养,使回返迁移的“四不象”的子孙们在中国大地上重建家园。 白唇鹿( rvus albirostris)白唇鹿是我国高原罕见鹿类。主要分布 在青藏高原海拔 3000—4000 米高山地带,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地区,甘 肃中部及东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白唇鹿有一个纯白色的下唇,吻端两侧 也是白色,耳朵长又尖。体长有二米,肩高 1.3 米,体重可达 75 公斤。毛皮 呈棕黄色,带有淡色小花斑点,冬天毛皮呈暗褐色。雄鹿有扁平的角,分四 或五叉,有个小尾巴才三厘米。白唇鹿平日由一头大公鹿带领,出没于高山 草甸、高山灌木丛中。它们不畏严寒风雪,以山草和灌木嫩枝叶为食物。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曾赠送斯里兰卡一对小白唇鹿,这是它们第一次走向世 界。其他国家尚无此种珍稀名贵动物。近年来,在青海、甘肃、四川养鹿场 开始驯养白唇鹿。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坡鹿因产于海南岛而定名为海南坡 鹿,学名叫艾氏鹿或眉杈鹿。最突出特点是角上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与后 面弯曲主枝接连,形成一个弧形。海南坡鹿分布在海南北部及山区,由于长 期乱捕滥杀,目前只有东方县的大田,白沙县的帮溪两地残留着几十只。此 种鹿身上有白斑,肋和腿部土黄色,腹、胸却一片白,背部有一条黑色中线, 身高一米左右。公鹿有 100 多公斤。所产鹿茸质地好,是优质上乘药材。现 已在东方县大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抢救、保护这种濒危珍稀动物。 (4)长江神女与美人鱼——白鳍豚、儒艮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白鳍豚又叫白鱀豚,是一种小型齿鲸类, 属淡水豚类。中国古书《尔雅》的注中有一段描写:“体似鱏〔x*n 寻〕, 尾如■〔j&居〕鱼。腹大,喙〔hu@绘〕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 额上,能作 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可见古人对这种江中豚观察多么细微。鉴于它 来去匆匆的神姿,可望而 不可及的灰蓝色倩影,被称颂为 “长江神女白骥”。清 人蒲松龄所著 《聊 斋志异》中有一篇叫《白秋练》, 从“白骥”引出来的一个美丽动人的
爱情故事,不妨借机读一读。 据科学考察,白鳍豚是长江中一种珍贵水兽,简称白鱀或白旗,与白鳍 谐音。它体形似鱼,却无鳃,靠肺呼吸,尖尖的嘴巴像鸭子。嘴里有 130 多 个圆椎形锋利的牙齿,却不能咀嚼食物,而是囫囵吞食。它的眼睛小得像两 颗绿豆镶在额头两侧,背鳍呈三角形,两片胸鳍掌形,鼻子是一个小小的圆 形气孔长在头顶上,每 10—13 秒钟伸出水面换换气。一般三五成群游弋在江 中觅食,有时也成双成对。交配期为冬末春初,孕期约一年,每胎只产一仔, 幼仔靠吸食乳汁长大,繁殖率低。 白鳍豚虽耳与眼退化,体内却有雷达般的声纳系统,可以识别物体,探 测食物,联系伙伴,趋利避害。这种江豚大脑比大猩猩、黑猩猩发达,是一 种聪明伶俐的水兽。白鳍豚原来分布很广,从长江 三峡一带常常或隐或 现,进入洞庭湖、鄱阳湖,甚至在钱塘江、富春江也发现过。近年来只在洞 庭湖及长江中下游见到它的身影。每当夏 位高时游到湖中觅食,冬季游 回长江深水区过冬。迄今国外只存有两只标本。1980 年湖南岳阳渔民捕捉到 一只活白鳍豚,取名“淇淇”,当时淇淇颈背两处受伤,并 致命的水霉 斑病,生命垂危。经过四年的精心养护,治愈了伤病,体长由 1.43 米长到 1.9 米,体重由 26.5 公斤长到 92.5 公斤。白鳍豚在科学研究领域有很大价 值,因为它属于淡水豚类,是现 活的鲸类中最古老的一种。令人感兴趣 的是它的形态、构造及潜水功能,对于军事科学及仿生学、造船学和改进人 工 系统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儒艮(Dugong dugon)世界上关于美人鱼的传说很多,在欧洲许多城市 与花园都能见到美人头形、鱼身和鱼尾的雕塑。此传说多源于远航的水手, 他们在浩瀚的大海中长年漂泊,思念着故乡亲人。当他们瞭望远处海湾时, 似乎发现有袒胸露肤的“美人”鱼,怀抱幼仔,在海浪中浮沉。中国古 有类似传说,最著名的是宋代《徂〔Cú 促阳平〕异记》中的记载:“ 查道使 高丽,见妇人红 袒,髻鬟〔jì n 〕纷乱,腮后微见露红 liè huá ,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 — 乃人鱼也。”此外《稽神录》也记载 过有人见到海面上有头似妇人尾似鱼的“人鱼”。东西方关于美人鱼的传说, 虽有“亦真亦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印度洋沿岸、红海、南中国海,以 及澳大利亚海域,确实有一种奇特的水兽,怀抱幼仔浮沉于海水之中。经科 学考证,这种被误认为美人鱼的动物是一种类似海牛的哺乳动物,由拉丁学 名 Dugon 音译过来的叫儒艮〔g8n 根去〕,虽不为任何国家所特有,但在我国 台湾省南部及广东沿海均有儒艮出没。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 儒艮属海牛目,儒艮科。其形象并不美,头小身大,体重有 300—500 公斤,身长 2.7—3.5 米,皮肤发灰有黄色稀疏短毛,耳朵退化只有两个耳孔 在眼后,两只呆呆的小圆眼还不停地流泪水,以保护眼球不致因干燥而受损 伤。面孔皱纹多,一嘴胡子拉碴。鼻子长得更奇特,有个向内打开的肉质盖 子,当需要呼吸时盖子向内开启,潜水时关闭,防止呛水,是优秀潜水员。 儒艮是群栖水兽,少则 10 只,多则几十只游弋在阳光充足的浅海或河口水藻 丰盛之处。在黎明或黄昏浮到水面,无怪乎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水手,神思 恍惚,把用胸鳍托着幼仔进行哺乳的雌儒艮当成美人鱼了。 (5)恐龙的亲属——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产于长江下游,这段长江又叫扬子江, 故名扬子鳄。它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所产的鳄归为同一属,同是温带鳄类,两 栖类动物。 扬子鳄在中国古代叫鼍 〔tu¥驮〕 这个字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 , 著名的《诗经》、《礼记》均有记载,把它看作龙的一种,叫猪婆龙,又叫 土龙。据有的科学家考证,龙实际是鳄的化身。它血盆大嘴,巨齿排列,麟 甲分明,四足长尾,水陆两栖,均与龙的形象吻合。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称它为鼍龙。总之,它是一种古老的动物,与龟一样是中生 行动物的后 可以说是恐龙的亲属。从皮肤到牙齿、骨骼结构仍保留着恐龙时代的特 征,是古老动物的活化石。目前扬子鳄野生的数量极少,属于国家一级重点 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组织把它列为一级濒危动物,属禁止贸易的濒危种。 扬子鳄在科学上不仅因其古老而十分珍贵, 而且它还是 20 多种鳄当中唯一冬 眠的温带鳄类,它半年活动,半年休眠。当每年十月下旬气温降至零度以下 时入洞休眠,到第二年四月中下旬出洞。洞内温度平均有 10℃左右,开始休 眠及快要苏醒时有知觉,受刺激有反映,中间很长时间休眠期呈僵死状态。 扬子鳄经过长眠之后,方伸伸懒腰,爬出洞外,迎着江南明媚的春光,集中 精力去觅食,寻找鱼、蛙、虾、蟹和水生昆虫,尤其喜食田螺。扬子鳄体长 不超过二米,最重达 50 公斤。不同于非洲、南美那些凶残吞食禽类及残害人 类的大型鳄鱼,属于温和动物。从历史文献记载看,长江中下游及沿江湖泊 分布较多,如湖南岳阳、常德,湖北的江陵、武昌、黄岗、汉 江西的九 江,安徽安庆、芜湖、当涂,江苏镇江、扬州均有发现。近年来已转移到皖 南丘陵山区,长江支流青弋江沿岸的 、南陵、泾县,再向南宁国、郎溪 及广德一带,另外浙江太湖之滨安吉、苕溪两岸也有零星分布。扬子鳄濒危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围湖造田破坏了扬子鳄的生态 环境;二是肆意捕杀,认为它形似怪物有害无益,打砸巢穴,毁坏卵蛋,或 由于农田投放农药断绝了它的食物来源而致使其死亡。当前保护、抢救濒危 扬子鳄的工作取得成效,除在宣城、郎溪、广德、南陵等县建立一个自然保 护区外, 县还建立了一个养殖场,进行人工饲养,取得很大成绩。 通过科学研究,观察到扬子鳄的繁殖方式十分有趣。雌雄一呼一应鸣叫 求偶,在野生卵孵化进程中,雌雄性比例是 5∶1,雄少雌多。通过人工孵化 卵的实验看,性别是由温度大小制约的:凡温度在 30℃以下 26℃以上孵化出 来是雌性;31℃以上 36℃以下孵出来全是雄性;31℃—33℃之间有雌有雄, 雌多于雄,若温度 26℃以下或 36℃以上则不能孵化。在野外测点观察,干燥 地点的巢穴温度能达 35℃可孵出雄性,而多数巢是筑在沼泽地,温度只有 30 ℃,只能孵化出雌性鳄了。这种状况不仅是扬子鳄,其他鳄类也有此种特殊 繁衍现象。扬子鳄在 6 月上中旬进行交配,夜间在水中进行。7 月份选择巢 穴,穴洞用杂草泥土构筑,随后产卵,一次产 10—30 枚灰白 ,用厚草覆 盖,利用植物腐烂发酵热量孵两个多月始出。临破 ,母鳄扒开覆草协助 小鳄爬出窝,引导子女入水池学会觅食,比其他鳄类“下蛋”后就跑,更具 有母性的慈爱心肠。不过,扬子鳄幼鳄淘汰率很高,出生后不久就临近冬眠 期,自身营养及进食状况是决定成活的关键。 我国自本世纪 80 年代初对扬子鳄进行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2 年解决幼鳄人工进食,1983 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产卵与繁衍后代的成 功。在 人工养殖场阳坡、阴坡分别筑鳄巢,用不同孵化温度调节雌雄比
例取得可喜成果。 (6)荒漠草原中两个野哥们儿——野驴、野骆驼 在中国辽阔的西北大草原和荒凉的沙漠戈壁滩上,生存着两种残存的有 蹄子的野哥们儿——野驴、野骆驼。 野驴(Equus hemionus)常被误为野马,因为它的形态与野马相似,至 今野马在中国已绝迹。野驴既不是马也不是现今家驴的祖先。它头像骡子, 蹄子比马蹄小,而大于驴蹄,叫 乎马嘶而不同于驴鸣。颈部的鬃毛短而 直,毛呈深棕色,腹部下雪白,脊梁 有一 达尾根的黑线。野驴是典 型的沙漠中群居动物,白天成群结队到有水源或草场的地方活动,傍晚由一 头公驴带回沙漠过夜。中国野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主要分布 新疆、青海北部、甘肃、宁夏、内蒙以及四川西北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沙 漠、荒原。野驴逐水草而生,主要吃节节草、琐琐柴、艾草、野葱、芦苇, 喝带咸味的苦水。冬 风雪来临,吃苦耐劳的野驴在积雪下寻找枯草和苔 藓植物充饥。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野驴练出奔跑如飞的本领,平均每 小时可跑 48 公里,可与汽车比高低。1982 年我国在新疆奇台县建立以保护 野驴为主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 野骆驼( melus bactrianus)野骆驼属于偶蹄目,驼科。我国产的野 骆驼和家骆驼均是双峰驼。然而野骆驼和家骆驼却不是相同的种,在形体上 有区别。野骆驼体毛呈淡棕色,从来没有其他色型,个头瘦高,四肢细长, 体毛较短,头和驼峰小于家骆驼。野骆驼驼峰上尖下圆呈圆椎形,从不侧垂, 比家骆驼又肥又大充满脂肪的肉峰小得多。夏天野骆驼峰毛全部脱光,而家 骆驼峰仍残留厚厚的绒毛。再从外形上看,家骆驼颈上下部分、头顶、峰顶、 尾端、肘部、膝部都有浅色长毛,而野骆驼却没有,一付秃相。野骆驼头小, 耳短,只有脖子比家驼长,脚掌狭窄,蹄盘比家骆驼小,适宜快速奔跑。二 者也有相似之处,主要在脚底上都有一层厚厚的胼胝组织,犹如穿着厚厚的 胶靴子,行走在滚烫的沙石上不致烫伤脚,故有“沙漠之舟”的美名。野骆 驼虽体重 500 公斤左右,可是也有善于奔跑的本领。当它们被其天敌狼群追 赶时,可连续急速奔跑两小时,路程达 60 公里之遥,直到沙漠深处,消失在 沙海之中。 中国野骆驼分布在新疆东北部,即哈密、吐鲁番、鄯善三县以南,罗布 泊以西的塔里木沙漠和洼地上,此外,在新疆、甘肃、青海交界处的敦煌附 近及内蒙古马鬃山一带也有它们的踪迹。 野骆驼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险恶,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那里夏季 酷热,最高气温可达 50℃以上,冬季最冷在零下 20℃以下。砾石流沙在夏天 灼热太阳的照射下,竟达 70℃左右。降雨量年平均不过 30 毫米,天空刚飘 来一朵乌云,还没落在地上,在空中就已蒸发。一年有 50 天是飞沙走石的大 风天,有人曾形容“鸟飞过境要自带粮食”,而在此荒漠地区野骆驼又是如 何生存下来的呢? 野骆驼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早已适应严酷的沙漠自然生态环境, 养成吃大苦、耐大劳的习性。它自身有防风、防沙、耐渴、耐热的生理功能, 又有一套饮水、节水的技巧,最有趣的是体温可随气候调节变化,毛皮服装 自行换季通风。
野骆驼的蹄子在沙漠中行走如穿靴,悠然自得。它的鼻孔可以自由启闭, 眼睑睫毛长可以防风挡沙。双驼峰高高凸起,有厚厚的脂肪,又当干粮袋又 是大水 当它行走在缺草缺水的沙漠中,驼峰脂肪就是它自身的一个食品 供应处。据 ,100 克脂肪氧化时可产生 107 克水,若驼峰储有 30 公斤脂 肪, 氧化时可产生 30 多升水。 野骆驼嗅觉灵敏, 能嗅出老远老远地方有水草, 一 能喝下 100 升左右的水。它不仅会“开源”,还会“节流”,平时“守 瓶”,不轻易张嘴嘶叫,粪便又小又干燥,充分节约用水。为了避免出 汗蒸发,它自动调节体温,白天上升到 40℃,夜晚又下降到 34℃,以适应内 陆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它是世界上哺乳动物中少有的变温动物。野骆驼体内 的血液始终保有一定水份,以维持正常的循环系统,保证生命的存活。夏天 来临,野骆驼身上的毛脱落一些,更多的是粘结成毡片,悬挂在身上,既防 止烈日照射,又与皮肤有间隙,可以通风降暑,一举两得,可谓天赐 “仙 , 独具风采。野骆驼在茫茫沙海之中,见到沙生植物如红柳、芦苇、琐琐柴、 骆驼刺等它都吃得香甜可口。每到春 偶交配,母骆驼妊娠期 13 个月,每 胎一仔。可爱的小骆驼落地两小时就站起来行走,降生一天就能随着“妈妈” 到戈壁沙漠中游玩,六个多月长到 100 公斤,平均寿命 30—35 岁。夏天,野 骆驼一公一母带着一头小骆驼组成一个小家庭 ,在沙漠中寻找零 水 草。秋天,野骆驼汇合成一二十头进行群体活动,找背风及有水源、草类的 洼地或丘陵干沟觅食。当冬季暴风雪来临,成群的野骆驼屁股迎着风一起卧 倒,把小骆驼藏在中间维护着,共同抵 难性天气。 目前中国产的野骆驼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1983 年已将新疆罗布泊洼地和塔里木河下游划为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7)仙鹤与秦岭仙子——丹顶鹤、朱鹮 中国是世界上产鸟最多的国家,其中珍禽异鸟稀有种类为数不少。中国 鹤举世闻名, 最珍贵的属丹顶鹤 (仙鹤) 数量最少的是稀有美丽的朱鹮 , 〔hu2n 环〕。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丹顶鹤又叫仙鹤,长嘴、长脚,除喉颈褐色、 尾部飞羽黑色外,全身披着雪白的羽毛,与 的朱红色头顶相配,雍容华 贵,潇洒秀美。由于丹顶鹤的寿命较长,人们便将它与神仙联系起来,因此 又将其作为长寿的象征。历 人墨客常用它吟诗作画,画家画一幅松鹤延 年图,表示对老人的祝福。唐 人刘禹锡见到鹤飞,诗兴大发,畅怀吟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丹顶鹤翅膀宽大,飞翔能力强。飞 时头与颈和两脚伸直,前后匀称,飘然若仙,给人以高雅美好的形象。 丹顶鹤是一种候鸟,每当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的三四月份,它们从南方江 西、江苏以及山东和沿海飞回北方。飞时成群结队排成“一”字形或“人” 字形,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繁育后代。在沼泽、湖泊、河边、苇塘、浅滩上 筑巢造窝,产卵孵化。鹤是一夫一妻的永久性配偶,它们常常成双成对鼓羽 亮翅,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叫声清脆宏亮。鹤筑巢隐蔽,每窝产卵一二枚, 重 250—270 克。在 5 月下旬孵化期间,父母双亲轮流值班,分别卧孵。每隔 半小时到一小时起立一次,翻动卵一次,保持卵温度均匀,并调换趴伏方向。 雌鹤雄鹤分工明 一个趴窝孵,另一个担任警卫员,责任心均很强。孵化 30—33 天,幼鹤出 由鹤妈妈带领觅食,鹤爸爸在一旁保护。10 月上中旬
到 11 月上中旬,北国寒风乍起、地面见霜时,鹤又成群结队南迁了。 值得一提的是,丹顶鹤不仅在繁殖后代上尽职尽 在教育小幼鹤时也 绝不溺爱。凡已经有过一次越冬本领飞回来的幼鹤便被逐出家门,让年轻的 幼鹤三五成群过集体生活,练习生存的本领,而原配老夫妻再度过上清静的 日子,继续繁衍后 丹顶鹤主食是各种鱼类、乌拉草、三梭草、芦苇嫩芽,并啄食一些昆虫, 丹顶鹤一般能活 50—60 年,被称之为寿鸟,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贵飞 禽。 朱鹮(Nipponia nippon)朱鹮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最稀少的鸟类,濒临灭 绝,是国际保护鸟。朱鹮头戴凤冠,长喙,朱红色脸和额头,翅膀和尾羽下 侧是红色,身上都是雪白羽毛,体长约 70—80 厘米,体重 1.5—2 公斤。朱 鹮对巢区选择十分严格,必须是高树,必须是有水田的地方,以便于取食水 生动物,还要求环境安静偏僻。我国发现朱鹮是在陕西洋县姚家沟。1981 年 在此建立秦岭 1 号朱鹮群体保护站。大家将朱鹮视为秦岭仙子,爱护备至。 1984 年又在洋县三岔河发现有朱鹮。这种鸟 4 月在树上筑巢后产卵三—四 枚,5 月份双亲轮流趴孵,约 28 天出壳,雌雄共同养育雏儿。小鸟生羽期约 一个月左右。科学工作者在姚家沟观测到,幼鸟的双亲每日觅食达 17 次之 多,有一公斤重,十分辛苦。幼鸟一旦离开巢,不论是亲鸟还是幼鸟都很少 回到老巢来,等到下一个繁殖周期再立新巢。为了保护这种濒危的稀有鸟类, 陕西省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二 原产中国的重要果品 世界各国的果树,总计近 40 科,目前我国栽培的果树分属 37 科,300 余种,品种不下万余个。因此可以说,世界各国绝大部分的果树都能在我国 见到。世界上许多水果原产地就在中国,如桃、杏、枣、柑桔、枇杷、龙眼、 荔枝、柿、梅、杨梅、中国李、罗汉果、猕猴桃等。 中华大地,佳果竞鲜,四季飘香。纵观历史,我国早就是历史悠久的花 果之乡。如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有栗和榛,说明我 们祖先在 5000—6000 年前已采集栗和榛为食了。在《诗经》中提到的果树品 种有栗、榛、桃、李、梅、梨、枣等。其他古 献如《尚书??禹贡》、《山 海经》、《吕氏春秋》均有关于果树栽培的记载。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将野生果树加以人工栽植,精心培育出许多优良品 种,使大自然的园圃中更增光彩,万紫千红,硕果累累。现在就让我们到百 果园中,去追寻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名优佳果吧!
1 桃李满天下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师长培养出的弟子众多,遍布各地,成 为有用的人才。桃李同属一个家族,原产中国。它们的适应性很强,现已遍 及世界各地,誉满天下。《史记》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9 希〕”的 话,说的是桃李虽不说话,但前来观赏的人在树下都踩出一条小路来。由此 可见桃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桃(Prunus Persica Batsch)李属,在蔷薇科中既是一种果树,又是令 人赏心悦目的观赏植物。桃子被称为仙果寿桃,果形艳丽,滋味甜美,桃花 迎春而开,瑰丽多姿,一片片桃花林引来各方游客。我国古 名的诗歌总 集《诗经》中的《周南》篇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意思是说, “桃树啊多么茂盛,开着火红的花朵”。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记载 有鲁哀公赐孔子吃桃的故事。北魏《齐民要术》对于桃树性状,繁殖和栽培 记述得非常详细,从这些文献中可知桃在三四千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已 受到重视并已人工栽培,到秦汉时代,桃已培育出各种重要品种,用柿子嫁 接出的金桃,延续繁衍成今天的黄肉桃种群,如至今尚保留在西北的有名的 冬桃。形圆而色青的银桃是当今南方水蜜桃的祖先。生长于中华大地的桃树 不仅历史久远,分布亦广泛,桃原产在中国北部及西北山区。据各方调查, 迄今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东部边境以及河南南部、秦岭、云南西部都发 现有野生桃树, 在秦岭及陕西还存留野生桃树林。 可是某些西方学者认为 “中 国未见到野生桃树”,仅凭臆测,就作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并从那里传 播到欧洲去”的结论,因而给桃子定的名叫 Persic,意思是波斯果,桃树的 拉丁文学名也由此衍生出来。近 国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 址(距今 7000 年前)、吴兴钱山漾遗址、杭州水田畈遗址、上海青浦县崧泽 遗址和云南新石器遗址(均距今 5000 年前)都发现过桃核。考古发掘印证了 文献记载,加之野桃树林的实地调查,有力地说明中国是桃的故乡。中国桃 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和欧洲。公元 630 年唐 僧玄奘著《大唐西域 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至今在印度仍把桃叫“至 ”,就 是“中国果”的意思。16 世纪桃树才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1876 年日本开始 引入上海、天津水蜜桃品种,1878 年日本岗山农民山内善男开始培育优良品 种岗山“白桃”,近年又返回中国入籍,成为优良的桃种。 现今起源于中国的桃有 800 多个品种,从西北新疆到长江以南江浙,从 东北到岭南,一年四 有鲜桃上市,中华大地堪称“四 乡”。这一点 从以地区结合时令为桃取的名字即可看出,如湖北“四月白”,北京“五月 鲜”,河北“六月圆”,吉林“七月红”,南京“八月寿”,山西“九月菊”, 陕西“十月蜜”,还有陕西关中地区十一月成熟的冬桃,河北满城、唐县、 完县的雪桃,在大雪纷飞时挂满枝头,又叫“雪里埋”。许多优秀桃品种驰 名中外。北方著名的有山东肥城桃,以果实硕大闻名,一般重 250—300 克, 大的 500—900 克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桃子,汁多肉细,芳香诱人,被称作 佛桃。河北深州大蜜桃,品质也极佳。西北主要产金桃,“大如鹅卵,其色 如金,呼为金桃”。陕西、甘肃两省就有 30 多个金桃品种。此类桃果肉金黄, 肉质致密,浓郁芳香,多汁。南方水蜜桃产在江浙一带,如无锡水蜜桃,果 实为椭圆形,呈黄绿色,向阳面暗红色,甜中有酸,结果早,产量高,因多 集中于上海附近,也叫上海蜜桃。另外在江浙一带还盛产蟠〔pá 盘〕桃, n
其果实扁圆形,中间凹陷,柔软多汁,香甜可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李属,蔷薇科,是在我国广泛种植的果 树。《诗经》中有“华如桃李”和“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在西汉 墓葬中出土过李核,说明我国早有李树栽培。 我国李树分布远远超过桃树范围,北起黑龙江,南到两广,西到青藏高 原,东到沿海诸省,均有李树踪迹。在植物学上,称中国原生李树为中国李 (P.salicina)。古 传入日本,再传入欧美各国。李树野生种,在四川、 华北及西北、青藏高原仍有分布,野生李经长期驯化变异很大。据明代王象 晋的《群芳谱》记载:“结实有离核,合核,无核”;果皮“有红、有紫、 有黄、有绿,外青内白,外青内红”;果实 “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 果味“有甘酸苦涩”等。 当今中国李优良品种有浙江桐乡的檇〔zuì 最〕李,又名醉李。果皮紫红, 果肉橙黄,浆液鲜甜,芳香扑鼻。宁波有金塘李,福建有胭脂李、芙蓉李、 蜜李、黄芽李,四川的有鸡心李、朱砂李、鸡血李,东北有秋李、牛心李、 大红袍等,各具风味。杏李是李树与杏树嫁接产生的新品种,在河北山区及 北京怀柔一带盛产。果大色红,滋味甜美芳香,深受北方人青睐。
2 一颗红 颗心 Zizyphus jnjuba Mill)属鼠李科。鲜红的 形似人们火红的心, 乡亲们在喜庆的日子里或探亲访友时,常带上一篮子红枣作为礼物以示吉祥 如意,并作为美满幸福的象征。《诗经??豳〔b9n 斌〕风??七月》中所谓“八 月剥 的记载,说明枣已列入当时重要的农业活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 南、河北一带远在 3000 年前就有 栽培,到秦汉时代已普遍种植。 《战国 策》记述:“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 ”西 汉古墓中发现,早在西汉时 肃武威和广东一带枣的种植已十分普遍,公 元 1 世纪大枣沿丝绸之路带到波斯及地中海沿岸,公元八九世纪经朝鲜传入 日本及东南亚,19 世纪美国从中国引进中国枣树,共有 225 个优良品种迅速 传播到南北美洲。 我国的枣树是由野生枣“棘”〔jí 急〕驯化而来。棘就是酸枣树,为小 而丛生之灌木,目前北方广大山区还广泛分布着酸枣树。果实小,圆形,皮 薄味酸。经过几千年驯化,出现了许多优质品种。公元 6 世纪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中记述了 45 个品种,元代《打 》记述了 72 个品种,清代 吴其浚〔jù 俊〕的《植物名实图考》列出 87 种,目前中国有 400 多种。 n 养价值高,是滋补品。它含糖分 24%,含蛋白 1.2%,脂肪 0.2%, 还有钙、 铁等矿物质,尤其维生素 C 含量居百果之首,每 100 克枣含 80 —600 毫克维生素 高于苹果 70—80 倍。红 鲜食外,主要制成干枣。 北方地区有“一斗枣,二斗粮,里边还加二斤糖”的俗语,足见人们把 成粮食一样宝贵。红 一味润心肺、止咳、养胃健脾、益气 的良药。 可以治疗高血压,保护心脏,增强心肌的活动能力。现在中国的优良品 种,有河北省沧州的金丝小 此 厚,核小,晒干后呈金黄色,果肉中 能拉出三尺长的细长丝,并可制作成闻名中外的“金丝蜜 。山东乐陵无 核小 退化成胶质薄 故又称虚心 味甜色美。山西安邑产相枣, 大如鸡蛋,汁液多,过去是为皇帝进 名贵 。河南新郑大 灵宝大 颇有盛名,北京郊区的马牙 常加工成果脯,行销中外。 在百果园中,其花不美,其叶不茂,树皮龟裂,质朴无华,适应力 极强,在干旱土质长的 品质更优。民间说:“淹不死的栗子,晒不死的 ”,农谚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说明当年栽树,当 年采 益。枣树寿命长,树龄有百年,可谓“一年种树,百年收果”。我 国枣树分布除西藏外,几乎遍及全国各省,主要集中在北方暖温带干旱半干 旱地区。枣花为重要的蜜源, 煎汤服用治呕吐反胃,树皮烧灰治痢疾, 坚硬是制作大车轮轴和家具、工艺品的良材。在我国北方 的集中产 区,商品 收入占农业收入的三成到四成。
3 香甜甘美的栗子 栗( stanea mallissima BL)属板栗属山毛榉〔j(举〕科。古 “红 栗”之说,是中国原产的重要干果。远在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诗 经??鄘〔y#ng 拥〕风??定之方中》已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的记载。我 国栽培栗树历史悠久,一般分板栗和山栗两种。前者果实大,后者稍小,全 国均有分布,以北方的板栗最有名,抗病力很强,世界许多著名栗种都可以 追溯到中国板栗这个科上来。唐宋以来,中国北方开辟过许多栗园,如陕西 长安县栗官园,河北省有栗园村,北京密云县有前栗园、后栗园的村名。 板栗是树干高大的乔木,叶片椭圆形,总苞针刺有茸毛,坚果内的种皮 可以剥离,内有黄色甘美香甜的栗仁。著名品种有河北安明栗,坚皮易剥离, 肉质细糯甘美,产量高品质好。河北遵化栗子,北京良乡栗子属此类。陕西 长安明简栗、郯城大油栗、山东泰安曹栗、广西青栗在国际市场上享有 。 栗树浑身是宝,因幼树成长慢,要五—八年才开始结果。虽不像 当 年收益,但它是高产树种,结果期长达 100 余年。人们称栗树是“一年种, 多年收;一 ,多 ”的摇钱树。栗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 5%—10%, 脂肪 7%—8%,糖分 10%—20%,淀粉 60%—70%,以及各类维生素等。 对老年人有滋补作用,有治脾补肝,主益气,厚肠胃之功。板栗木质坚硬, 耐湿抗腐,可加工制作桥梁、枕木、电杆及家具。果壳可提栲胶,树叶可作 饲料。栗花期长又是花蜜来源。 北京的糖炒栗子为有独特风味的果品。《辽史》记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 (公元 1031—1055 年在位)向南京 (今北京附近)的栗园官询问炒栗子技巧 一事,足以说明远在 1000 年前糖炒栗子已成为当时的美食了。这一传统小 吃,已传播到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佳果传友谊,栗香飘万里。
4 含钙最多的佳果山楂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是中国原产的果树之一。在 2000 年前的《尔雅》中已有记载:“树如梅,其子如指头,色赤实小,可食,此 即山楂也。”山楂有的地方叫红果、山里红。 山楂树是乔木,枝条无棘,嫩枝无毛,单果重约二—三克。最有名的品 种有河北兴隆的红瓤大楂,果肉鲜红,形状方圆,味甜酸而糯。产于山东福 山的大金星果大肉厚,芳香酸甜适度。辽宁有软核山楂,果肉与核可同食, 其他有紫山楂、红 楂、土黄果等。从中国北方黑龙江、辽宁到南方广西、 云南,有不少海拔 2000 米以下的山坡与谷地可见到山楂果林。山楂集中产区 是山东半岛,长城内外,辽宁、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低山区。山楂果近年 身价日益增高,因为含钙为水果之冠,每百克鲜果含 85 毫克钙,维生素 C 达 89 毫克,比苹果高 17 倍,尚含柠檬酸、蛋白质等多种元素,可降低血压 和胆固醇,帮助消化。吃起来甜滋滋,酸溜溜,加工制成“山楂糕”(金糕) 色如胭脂甜如蜜,“冰糖葫芦”串甜脆可口,是风味独特的食品。
5 中华猕猴桃 中华猕〔m0 迷〕猴桃(A.chinensisplanon)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野生 藤本植物,《本草纲目》中说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 诸名”。其他文献记载别名颇多,如猴骚子,藤梨、猕猴梨等,目前仍有很 多叫法,如绳梨、金梨、山泽桃、羊桃、狐狸桃、猴仔桃等等。其实它与桃 与梨无亲缘关系,是独立一支。在《诗经??桧 风》中有 〔xí “隰 席〕有苌 〔ch2ng 肠〕楚”的词句,在这里“苌楚”指的即是猕猴桃。据考证猕猴桃一名,起 自唐 参(公元 714—770 年)诗“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这说明中 华猕猴桃命名与栽培历史至少有 1200 多年了。宋 宗奭〔shì 式〕《本草 衍义》,元代《日用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猕猴桃的性状、 加工食用、药用都有不少记载。 中华猕猴桃野生树遍及四方,仍待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中心,河南、陕 西、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海拔 1300—2600 米山林中 落叶藤本攀缘的猕猴桃蔓生遍布。 中华猕猴桃植株蔓生,叶片绿色,背面有毛,雌雄花异株,果实呈褐色, 果肉黄白或绿色,柔软多汁,果肉中有黑色或深褐色如同芝麻般的种子 500 —1200 粒,种子上有蛇纹。 猕猴桃是果园中新秀,在近代传播发展很快,被视为奇珍异果。1906 年 新西兰最早从中国引入中华猕猴桃品种,因其果形似新西兰国鸟“基维”, 取名“基维果”(Kiwi)。当地培养的新品种果实大,繁殖快,风味极佳。 相继传入前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印度。美国叫“中国 醋栗”,英国称“中国鹅莓”,日本叫“中国猴梨”。猕猴桃营养极为丰富, 每百克鲜果中含维生素 00—420 毫克,比等量的柑桔高 5—10 倍,比柠檬 高 11—13 倍,比苹果高 20—80 倍,含糖量占 8%—14%,含酸量占 1.4%— 2.0%,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脂肪、蛋白质等。猕猴桃酸甜爽口,清香多汁, 风味独特,果实切片圆形美观,浅绿色果肉镶嵌放射状黑色种子,令人赏心 悦目,成为西餐冷拼盘中美味佳果。猕猴桃果性甘寒,主治烦热、口渴、黄 疸病并有抑制癌细胞作用,根叶皆可入药。 中华猕猴桃加工成果酱、果酒、果脯系列出 日本和东南亚。如闻名 的四川灌县茅梨酒,陕西商南县猕桃酱,河南西峡县仙桃酱等。
6 金秋话柑橘 橘 (C.erythrosa) 柑 、 (C.reticulata) 橙 、 (C.sinensis) 柚 、 (C.grandis) 是我国特产水果,它们属于柑橘属,芸香科。 我国柑橘栽培历史已有四五千年。 《尚书??禹贡》中有 “淮海唯扬州(指 今北至淮河,东南至海的区域):……厥包橘、柚,锡贡”。就是说将包好 的橘柚进贡。《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有“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 表明上古时期长江流域一带已有柑橘栽培。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有“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反映在西汉时期四川、 陕西汉中、湖北一带柑橘成片栽种,拥有千株橘树便可像“千户侯”那样富 有。公元 12 世纪南宋韩彦直的《橘录》是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它记录了 27 种柑橘品种,其中柑类八种,橙类一种,橘类 18 种。并总结出橘跨过淮 河以北品质越变越坏,橘向南发展至洞庭湖、东南沿海到黄岩品质越变越好, 论述了橘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柑橘本是中国原生植物,远在 1000 年前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 8 世纪日本田中间守和尚到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留学,带回黄岩柑橘进行栽 培,改进的新品种叫“唐蜜橘”(温州蜜橘)。这种无核蜜橘在 20 世纪初又 返回故土落户,在浙江、湖南、江西、广西广为种植,之后又传播到非洲、 欧洲,成为橘中佳品。甜橙 1520 年由葡萄牙人传到地中海一带后又传到美 洲。1892 年美国从中国引去栟〔b9ng 兵〕柑,当地称为“中国蜜柑”,1812 年又把这种蜜柑传到欧洲。 柑橘类品味醇厚,营养丰富,每公斤鲜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金橘为 440 毫克,福橘 112 毫克,广橙 180 毫克,比梨和苹果高。据《中药大辞典》记 述,柑橘类的果皮、橘络、种核、叶片均能入药。例如橘皮称为陈皮,有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橘核有理气、散结、止疼之功能,用柑橘幼果果 皮制成“橘红丸”,是止咳化痰良药。 我国当前柑橘家族中,优质品种很多。其中柑果较大,皮稍厚,易剥离, 种子白色,胚 色,有名的品种有蜜柑、蕉柑,广东潮汕平原所产品质尤 佳。橘果比柑小,扁形,皮薄,极易剥离,橘络明显,种子、胚都是绿色, 著名的品种有江西南丰蜜橘,皮薄味浓。浙江黄岩蜜橘,果皮金黄,汁多味 甜。橙果皮厚,瓤不易剥离,种子和胚为白色。如四川江津锦江橙,广东新 会橙。柚果个最大,皮浅黄,很厚,果肉白色,味道甘醇香甜,以广西沙田 柚质地最好。人们除吃柑桔类鲜果,还可加工成果酱、罐头、果酒、果汁, 用果皮经盐渍蜜饯而制成的小食品畅销国内外。
7 鲜美的荔枝与龙眼 荔枝和龙眼是我国南方原产常绿珍贵的果品,同属于无 科植物。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我国早在公元 3 世纪就栽种荔枝,据考 证到西汉时才 命名为荔枝。荔枝性喜高温多雨,历来分布于福建、广东、 四川等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古 述荔枝的著作有 13 部,其中尤以北宋蔡襄 《荔枝谱》内容最为丰富,记载有 32 个品种。明 ■〔b¥勃〕《荔枝谱》 记载著名品种已达 70 多个,如蜜荔枝、丁香荔枝、玳瑁荔枝、葡萄荔枝等等。 荔枝被誉为果中王后,古人云:“荔枝之于果也,仙也,佛也,实无一 物得拟者。”历来被视为琼浆玉果。它分为长卵形,心脏形,近圆形和圆形 四大类,各具独特风味。如福建莆田的陈紫荔枝,果实卵圆形,形似鸡蛋, 果 紫色,味道甜中透酸,入 液清香沁人肺腑,幽香似兰。广东的挂 绿荔枝,果肉厚,核小,肉质爽甜,果熟时红紫相间,一绿线直穿,故名 “挂 绿”。现分布在增城、顺德、东莞、新定、罗定 10 多个县市。广东另一种名 “水晶球”荔枝,白花、白壳、白肉、白核,味道甘美。四川“大红袍”荔 枝肉质柔嫩,汁多味甜,红壳白肉,故名大红袍、广西桂平的禾荔枝也久负 盛名。荔枝树寿命很长,有的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如福建“兰竹荔枝树” 树龄有 400 年,“宋香古荔树”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依然苍翠繁茂,春华秋 实,年产果 150—300 斤,其果色鲜红,脆滑无渣,香气沁人,人们盛赞“宋 香品第世绝殊,奇香异味天下无”,这株千年宋香荔枝树已被列为福建省重 点保护文物。 荔枝是珍贵的滋补果品, 历来是皇家及达官贵人享用的果品。新唐书?? 《 杨 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 至京师”。唐明皇为取悦贵妃,每年命令飞骑奔跑,从广东南海县传至京师 长安,日夜兼程,以保持荔枝色艳味鲜,博得妃子一笑。唐 人杜牧《过 华清宫》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诗云:“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万马死山谷, 至今耆旧悲”,都反映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不惜劳民伤财的事。至今 广东仍有一种荔枝名“妃子笑”。荔枝可制成干果,还可入药,有养血、止 渴、 健脑强身的功能。 中国荔枝于公元 10 世纪传播到东南亚, 又传播到非洲、 美洲,18 世纪传到日本,1873 年引种到夏威夷,20 世纪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落户。不过漂泊海外的荔枝,色、味、香均不如在故国土地上生长得好。 龙眼(Euphoria longana lam)龙眼又叫桂圆或桂元。古 献把龙眼 当药品记载,自汉 被当作珍贵滋补品。龙眼果实比荔枝小,果皮褐色, 果肉薄,汁液甜美。《本草纲目》中说“龙眼龙目,象形也”,因其果形浑 圆,品质高贵,犹如中国人的图腾——龙的眼睛一般。古诗赞美龙眼“圆如 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它与荔枝生长的自然条件一致, 故分布地带相同。公元 11 世纪宋代苏颂《图经本草》已有说明, “龙眼生南 海山谷中,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宋 轼将二者比喻为“异 出同父祖,端如柑和橘”。从现代植物分类学看,龙眼与荔枝树都是无 科,形态酷似,亲缘密切,只有果实有明显区别。荔枝果呈心脏形,皮红色, 表面有明显凸起小瘤,果肉厚,甜中有酸并有香味,而龙眼果形浑圆,皮褐 色,表面光滑无突起,个头小,果肉薄,纯甜无香味。龙眼树也是高大常绿 乔木,植株雄伟,枝叶繁茂,寿命长达百年,福建晋江有 眼树,还是明
朝万历年间种植,迄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在好年成可结果 2000 多斤。目 前中国龙眼有 400 多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福建晋江“福眼”,仙游的“乌 龙”,广东和广西的“广眼”,四川的“八月鲜”。龙眼加工制成的干品比 荔枝干品更为名贵,叫桂圆,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现 书记载: “果肉为滋养强 ,治健忘,神经性心悸亢进,神经衰弱的不眠症等。核 去外面黑皮,研末,敷刀伤,止出血。”叶晒干可以 饮用。龙眼树开花 期长,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材质坚硬,适宜工艺雕刻和制作家具。我国龙眼 一半产于福建,一半产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早在 1000 年前与荔枝同 时传入印度,18 世纪传入美国、巴西、东南亚国家,其品质远不如中国所产。 迄今中国龙眼仍垄断世界市场,备受人们青睐。
8 瑶乡罗汉果 中国是罗汉果的故乡。因广西瑶乡农家培育多,人们常称为瑶 汉果。 罗汉果属葫芦科多年生宿根攀缘藤本植物。野生罗汉果主要分布在广西北部 山区,广东、江西、贵州也有分布。雌雄异株,阳春生枝发芽,金秋开花结 果。罗汉果为瓠〔h)互〕果,果皮为黄褐色、绿褐色、褐色,布有绒毛,呈 圆形或长圆形、倒卵形,个体轻而质脆,皮薄易破,果实可饮用或药用。瑶 族民间常用罗汉果保健养生,美称“长生果”、“神果”。可治支气管炎, 能化痰止咳,清热润肺,对哮喘、咽喉炎有显著疗效,并能降血压、血脂, 治疗糖尿病。罗汉果芳香甜美,内含 14%果糖和葡萄糖,1%属“三萜〔tiē 贴〕系苷〔gā 甘〕”的甜味物质“S-5”(甜度为蔗糖 300 倍),是难得的 n 高级甜味剂。近年发现罗汉果有抗癌药用成分,所以用罗汉果制作的缩浸膏、 冲剂、止咳露、定喘丸、果汁晶深受国内外的欢迎,罗汉果已晋身珍果行列, 出口到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
三 享誉世界的茶、酒、丝、瓷 1 茶叶芬芳名扬四海 (1)茶的史话 中国有句俗话“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 明了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用品。不仅汉族如此,我国少数民族 也有许多独特的饮茶习俗,当今世界上有一半人 饮茶的习惯,茶已成为 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Camellia Sinensis)属山茶科,常绿灌木。高 约 1.5—2 米,它的叶子长,呈椭圆形,有小锯齿,开五瓣小白花,果实扁圆, 成熟时裂开有种子散出,每年春季人们采摘嫩叶,制作饮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 树起源于中国。 早在 5000 多年前, 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 《神 汉代 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 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cha 查〕而解。”“荼”即茶字的古写。这个神 话记载,无疑说明神农氏所处的原始社会之农业初级阶段已有“以茶解毒” 的事实。茶又从何时由药用转为人们的饮料呢?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根据 《尔雅》、《晏子春秋》等书中所载茶事,认为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公元 前 11 世纪) 或春秋时齐国的晏婴 (公元前?—前 500 年) 二人最先知道饮茶, 因此不少人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770—前 221 年)中国北方已有饮 茶的事。到秦汉时代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茶叶遂成为商品,波及各地。汉宣 帝时文人王褒写了一首《僮约》赋,其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 武都是四川绵竹县北名山,是当时产茶区,到武都买茶,说明茶已作为商品 进入流通领域。此时,四川成都以西的崇庆、大邑、邛崃、天全、名山、雅 安、荥经等县已成为中国茶叶产地。茶树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品种 很多。2000 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工栽培茶树的技术。由东汉到南北朝,茶树在 长江下游一些山区逐渐拓展。中国茶业的兴盛时期是唐宋时期,出现大规模 雇工作坊和经营大宗茶业的商会组织。饮茶习俗的盛行,尤其与佛教盛行有 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 713—741 年)泰山有一座灵岩寺,寺里有不少和 尚及信徒们要“坐禅”。坐禅时不准吃东西和打瞌睡,时间一长很难熬,老 和尚提出可以饮茶提神醒脑。以后辗转效仿,传播到其他寺庙,后又影响到 京城及其他城市,出现煎茶店铺、茶摊,供和尚及百姓饮用。对饮茶习俗普 及起过重大作用的是陆羽,他对茶叶生产、消费极有研究,并于唐德宗建中 元年 (公元 780 年) 出版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 。 这本著作篇幅不长,可内容丰富,包括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 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十节。归纳出茶的种类,茶的功效,茶的特 性,茶的制作及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茶的加工和煮饮技术,茶的产 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用茶药方等等。在《茶经》之源中,开宗明义,指 出“茶者,南方之嘉本也”指出我国南方是茶树原产地。书中倡导“宁可终 身不饮酒,不可三餐不饮茶”,并把茶分为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列举 出茶的产地有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广东、 广西等 11 省之多,并指明著名产区有 42 处,其中浙江最多,有七处。
《茶经》一书赞颂饮茶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对后世提倡以茶代酒, 厉行节约起了重要作用。当时皇帝曾把陆羽请进宫中,请他亲自烹茶,皇帝 品尝后大加赞赏,于是上行下效,“茶道大行,王公朝 不饮者”。从此, 陆羽被推崇为“茶祖”、“茶 、“茶仙”。 宋代茶叶生产有所发展,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建炎初(公元 1127 年)有 66 州 242 县产茶。宋 叶年产量约 50 万担,四川占一半①。 从元到明,茶叶生产经销起伏较大。元 加工技术有提高,茶园因战祸破 坏,茶区经济渐渐衰败。明 制作技艺提高,经销扩大,加强了与西北少 数民族的“茶马互市”,向国外输出大量商品茶运往欧美各国。明末,中国 茶叶主要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经海路转运到英美。 世纪中叶英国已有饮茶的 15 习惯,流行午后喝红茶, 且认为是高雅之举,他们把茶叫作 “tea” (音替以) , 即是从茶叶出 厦门音“茶”(te)转译而来。俄语的茶叫做(音卡以) 则是我国北方音 “茶叶” 的转变。 1678—1880 年中国茶叶独占世界市场。 1880 年向英国出口茶叶多达 145 万担。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获茶叶大利,千 方百计把中国茶树带到印度和斯里兰 植,发展茶园。1900 年之后中国出 叶由 100 万担不断锐减,至 前夕的 1948 年出 仅有二三十万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茶叶品种, 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据近年统计,茶园有 2000 万亩 左右,出 叶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一倍以上,仍满足不了世界市场的需求, 尤其优质名茶仍是传统出口产品,行销五大洲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 有 51 个国家引种中国茶籽和茶树,我国被世界公认为茶的祖国。目前主要产 茶省区有浙江、湖南、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 福建、台湾、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西藏 18 个省(区),集中于 60 多个县,比建国前多一倍。 (2)名茶群芳谱 中国茶叶的花色品种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绿茶、红茶、黑茶、青茶、 黄茶、白茶六大类。中国茶驰誉世界,现择其精萃珍品略叙。 a 绿茶类 绿茶,经高温杀青、揉捻、干燥而成,不经发酵阶段。有炒青型、烘青 型、晒青型、蒸青型,其中炒青型名茶花色品种多。炒青茶又叫眉茶,叶形 弯弯如眉毛,冲泡后汤色碧绿,有圆形球茶,珍眉茶等名目。西湖龙井、太 湖碧螺春、信阳毛尖、南京雨花茶亦属此种。烘青茶通过烘焙干燥而成,其 茶色泽深绿,茶汤黄明,香味醇和,表面多空隙,吸花力强,为窨〔xū 熏〕 n 制花茶主要原料,为国内大众所喜爱,主要品类有尖茶、条茶、瓜片、毛峰 等。晒青茶,晾晒之后,再经烘焙干燥而成,茶条松索,暗青色,冲水后深 黄。主要有川青、滇青、紫阳茶。蒸青茶,经过蒸气加高温杀青制成,茶色、 汤色均呈绿色,如福建蒸青茶、湖北玉露茶。绿茶中名茶最多,主要有吴县 洞庭碧螺春、杭州龙井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屯溪屯绿、庐 山云雾、婺〔wù务〕源绿茶等。
①
参见华山:《从茶叶经济看宋 会》,载《文史哲》1957 年第 2 期。
西湖龙井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风光秀美,西湖 龙井产的名茶,更是家喻户晓,列名茶之首。历来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著称。元 集《游龙井》诗:“徘徊龙井上,云气起睛画。澄公爱 客至,取水挹〔yi 义〕幽窦。坐我檐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 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相传清乾 隆皇帝下江南,曾到狮峰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 18 棵茶树为“御茶”,每年 进呈皇家。西湖山坡谷地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疏松,春茶采摘期间细 雨蒙蒙,云雾缭绕,滋润茶树生长繁茂,以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山产 茶精良,素有“狮、龙、云、虎”四种之分。其中龙井村、狮子峰茶品质上 乘,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俗称“雨前是上品,明前 是珍品”。高级龙井茶形如碗钉,冲泡杯中,芽叶成朵,一芽一叶,朵朵直 立,一旗一枪,交相辉映。汤液碧彻,清香扑鼻,甘香如兰。狮峰茶是龙井 中之极品,每年清明节前采摘,为明前茶之代表。特级龙井茶 1985 年曾获国 家优质食品金奖,此类茶芽叶小如莲心,尖似雀舌,外形扁平挺直,大小均 匀,形似兰花,茶条色泽翠绿,汤液明清,味道“淡而远”,“香而清”, 作为贵宾礼品茶誉满五洲。 吴县洞庭碧螺春 江苏吴江县太湖东洞庭山产的碧螺春是绿茶珍品。 条叶 纤细,卷曲螺形,茶色碧绿,采于早春,属明前茶,叶后有茸毛,浓郁芳香, 汤色嫩绿鲜艳。关于碧螺春还有个传说故事,据《太湖备考》载:相传 1300 多年前,洞庭东山有碧螺峰,石壁间有野茶数株,山民纷纷采摘。竹篮装不 下时,采茶姑娘揣入怀中,茶受热气突发异香,人们叫它“吓煞人香”(意 为香煞人)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品饮此茶,观其茶叶形状和色泽,遂改 了个雅名叫“碧螺春”。碧螺春冲泡后,似白云翻腾,雪花飞舞。对于水温 要求不高,温开水泡能沉于杯底,先冲水后放茶,照样放香展叶,属高级礼 品名茶。 黄山毛峰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位于安徽,在奇松、怪石、云海、飞瀑之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 成天满山云”,独特的自然环境,滋润着黄山茶园。黄山毛峰茶园分布在桃 花峰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 1200 米的半山 寺附近。这一地带年降水量 2000 毫米,土层深厚,茶树生长在白云缭绕山花 熏染的“仙境”里,长出的叶片肥厚有毛,是“早春英华”,冲泡后汤色黄, 再泡几次晾凉仍有香味,宋 贡茶。清 黄山云雾茶,多运往福州制花 茶,行销东北、华北。目前先集中歙〔shè 射〕县加工制作,再运销国内外 市场。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市和金寨县的齐云山一带, 其中齐云山 的黄石、里冲,蝙蝠洞口所产品质最优。《六安州志》称它为茶之极品,明 朝始入贡。瓜片呈瓜子形,色翠绿,只有叶片,并无茶梗,香气清清富有 “栗 子香”,冲泡三四次仍有甘美香味,既是饮料又是良药,人们称颂道“六安 精品药用高,消食 去疲劳”。六安瓜片产地属皖南大别山区,湿度大, 云雾多,加上炒制精良,所以品质优良。六安瓜片含 多,有清心败火、 益神养心之功,不伤脾胃,适宜中老年人饮用,被称为养生保健佳品。 婺源绿茶 江西婺源县出产的 “婺绿”历史悠久,唐陆羽 《茶经》中有 “歙 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志》将婺源茶列为全国六大名茶之 一。到明清两代,砚山桂花树底茶、溪头梨园茶、大畈〔fà 泛〕灵山茶、 n
济溪上坦源茶被誉为“婺绿”中四大名茶,列为贡品。 婺绿茶,叶质细嫩,外形如弯眉,又叫“珍眉”。冲泡后水质清澈甘润, 气味鲜爽,从 18 世纪进入国际市场。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 1935 年出版的 《茶叶全书》称赞说“婺源绿茶为路庄绿茶(装箱出 )中之上品,且为 中国绿茶中品质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质清澈而滋润, 稍呈灰色,有特殊樱草香气,味特强”,迄今仍以名优茶的身分蜚 内外。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猴坑一带高山区,为尖茶类的 “魁 首”,再与产地相连,故饶有风趣地被称为“太平猴魁”。属烘青绿茶中尖 茶珍品,茶汤色泽清亮,白毫,香味独具风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 舞”的美名。当冲泡入杯中,每朵花两叶抱一芽,可说“两刀夹一枪”,成 茶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大有刀枪之勇武气势。新茶绿色,手掂有分量,往 盘中投扔有 ,而茶叶主脉紫红色,侧脉粉红色,白毫毛却隐在其中,等 到舒展水里一段时间,有悬有沉,有龙飞凤舞之趣。茶汤喝到口中有兰花香 味,久泡数次不变,甘鲜醇厚。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此种茶 园分布在阳坡、夹谷,昼夜温差大,直接光照短。采制尖茶季节,兰花盛开, 香气熏拂幼芽,花袭茶醉人香。猴魁尖茶采制工艺精良考究,密封锡桶装茶 远销五洲,享誉天下。 b 红茶类 红茶,经过鲜茶叶凋萎、揉捻、发酵、烘干制作过程,属全发酵茶。红 茶色泽乌褐油润,冲汤后呈红色,香味浓厚,入口甜爽。红茶是目前世界上 产销最多的一种茶类,英国人有 300 年饮红茶历史,在红茶中加糖、牛奶, 往往成为“午后茶”的必备饮料,因此英国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人利用红茶制“冰茶”,加上柠檬和糖,占夏季饮料 80%—90%,是消暑解 热有利于健康的饮料。我国红茶自清代兴起,与外销出口市场需求有关。迄 今中国红茶占我国出口茶叶的 80%左右,远销英、美、西欧、北非、日本及 东南亚。中国红茶产地分布在 12 个省,60 多个县,最名贵的红茶有祁红、 滇红,其次是川红、宁红、英红等。我国红茶分三类,有工夫红茶、小种红 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因制作过程费时间而得名,茶叶条形齐整,色泽乌润, 汤色艳红,口感甜爽,祁红、滇红属此种。小种红茶, 壮实,叶 肉稍厚, 有较浓郁的香味,福建崇安 小种为上品。红碎茶,又可依形状分为条形、 颗粒状、片状、细末四种,云南、广东、广西大叶种茶属此类。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贵池、石台、东至山区和江西浮梁地 区(今景德镇周围),其特点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带有香蕉、 苹果味,有国际红茶“英豪”之称,英国市场称之为“群芳最”,与印度大 吉岭红茶、斯里兰 乌伐红茶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但在香气上高于后二者, 列中国出 茶之首。祁门红茶属工夫茶。据《闽产录异》载,系以嫩芽用 武夷制法精心焙制,色黑味异,被称为工夫茶。制茶费时费工,分初制与精 制两阶段,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促使鲜茶中多酚化合 物氧化适度,再经过筛、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程序,分出各级 商品茶。高级祁门红茶叫“祁门香”,因其独特香味经久不 成为国际市 场上的抢手货。 滇红 滇红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凤庆、临沧、双江、云县、昌宁、下 关及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地区。滇红是红碎茶(分级红茶)为主,并有少量
工夫茶。滇碎红茶是适应当前国际市场风行碎红茶而扩展出的一枝后起之 秀。其中花碎橙毫崭露头角,有人称颂它“颗粒匀度,光彩润泽;金芽尖细, 橙毫满坡;红艳液色,芬芳气味;色色俱备,品质优异;牛奶冲饮,味中有 味;益食助思,别有风致”。 滇红鲜茶叶采自云南大叶种茶树,加工时产生茶红素、茶黄素,故香味 浓厚,汤色艳红。 川红茶 川红茶也叫川功夫茶,产于四川宜宾一带。 “川红”利用宜宾地 区独有“早白尖”良种精制而成,当清明时节时,采摘鲜嫩叶子,经多道工 序创制成名优红茶,被誉为川茶中“五朵金花”之一。此种茶 紧细有锋 苗,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厚醇爽。其中“早白尖功夫红茶” 于 1985 年获葡萄牙第二十四届食品评选会金质奖。川红茶每年出口有 10 万 担,占四川全省茶叶出 的一半,是国际市场畅销的新兴红茶。 小种 小种红茶,究其源流,来自福建武夷山区,“正山”系指 武夷山所制的茶叶,被茶界列为 ,而武夷山附近产茶则叫“外山”茶。 “正山小种”是武夷山出产的“小种茶”。它品质精良,条索粗壮,乌泽光 润,带有松香和枣糖气味,加入牛奶,不减其香,调制后的奶茶,颜色更加 绚丽多彩,此种茶外销有 120 多年历史,每年达数万担之多,经福州出 达欧洲。 c 青茶类 青茶类中以乌龙茶为大宗,属中发酵茶,综合红茶和绿茶加工技艺,是 中国独产品种,其他国家没有此类茶。乌龙茶叶底、叶片中心是绿色,外边 呈红色,人称“绿叶镶红边”或“红边绿玉板”。叶根有青蒂,叶肉厚软, 肥 曲,茶条蜻蜓头、青蛙脚,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香高味醇。乌 龙茶依品类分为乌龙、水仙、色种、铁观音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在乌 龙茶中最负盛名。我国乌龙茶主产地是福建、广东、台湾,以福建乌龙茶居 首位,闽北所产即武夷茶,闽南在安溪、永春两地产铁观音茶。 乌龙茶在中国已有 2000 年历史,乌龙茶树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 “一方 水土”有其独特品味。乌龙茶清香可口,有特殊药用功能。经日本医学界研 究,该茶能减少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降血压,防心血 。法国医学界认为 乌龙茶防衰老,减肥,防癌。美国人认为其含氟量高,防蛀牙。乌龙茶风靡 世界,人们叫它“美容茶”、“窈窕茶”、“长寿茶”、“减肥茶”,自 1985 年输往日本,每年在 3000 吨以上,还供不应求,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同胞多 喜欢喝这种家乡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第一名山武夷山区,又名酽茶。唐 夤 〔yí 寅〕评说此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茶香之胜”。宋徽宗赵 n 佶十分喜爱武夷岩茶,北宋范仲淹有《斗茶歌》中称:“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此茶列为贡茶。武 夷岩茶茶树长在山岩缝隙间,日照时间短,湿度大,风化土层含有机矿物质 丰富,“沿峰近岩,岩岩有茶”,故名武夷岩茶。历来民间传颂“西湖龙井, 武夷岩茶”,宋、元两代武夷山开辟“御茶园”,北宋仁宗康定二年至庆历 八年(公元 1041—1048 年)生产小龙团茶,是“上品龙茶”,明洪武二十四 年(公元 1391 年)改为 茶,叫探春、次春、紫笋,是岩茶的前身。明末 清初武夷岩茶年产 10 万斤,香飘五洲四海。苏格兰诗人阿兰??莱姆塞于 1721
年写诗赞美:“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有些友人用“神女”形容武 夷岩茶之艳丽芳香,以“情郎”自居表达对“神女”爱慕之情。武夷岩茶含 有一种叫作没食子酸混合物,亦称“武夷酸”,欧美诸国将“武夷变种”作 为中国茶树的 ,印度也开始种茶仿效武夷茶,日本聘请该地中国乌龙茶 制作师傅赴日本传艺,可以说武夷乌龙茶不仅因品质精良深受世人瞩目,而 且它的创制和发展在中外茶叶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武夷岩茶 先在绿茶基础上,创制了“功夫红茶”,又进一步制成当 龙茶,传播到 世界各地。武夷岩茶一年采三次,分春茶、夏茶和秋茶,尤以“大红袍”、 “铁罗汉”、“巨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清 章钜在《归田琐记》 中认为武夷岩茶“一香,二清,三甘,四活”。“香”指冲饮数次余芳犹存; “清”指茶水清澈,“甘”指舌上常留甘甜之美;“活”是活色生香之意, 这是品评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秘诀。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之珍品,兼有红绿茶的特点,产于福建 省南部安溪内陆山区,为著名闽南乌龙茶。铁观音一词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它是茶叶品种名称也是茶树名称,因真叶暗绿,叶质肥厚沉重似铁,“绿叶 红镶边”美如观音菩萨一般而得名。铁观音茶条肥 身骨重实,入口微苦, 回味甘醇,“七泡有其香”,经久耐泡,18 世纪经厦门出 价廉物美畅销 东南亚。采制方法仿效武夷岩茶并有新发展。清乾隆年间有位阮旻锡和尚写 安溪茶歌提到“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即把采摘的茶叶在阳 光下晒凋萎,再放入竹笼中回转摇动和静晾,使叶片边发酵变红,叶片中央 保持绿色,变成半发酵茶,既有红茶浓厚醇和,又有绿茶清爽甘泽。饮乌龙 茶别有情 把小陶瓷壶及小杯子烫热,在 装上快要满盖的茶叶,随泡 随饮有三四次,先闻闻香,再慢慢啜饮,是一种安神益智的茶道艺术。 d 其他类 黄茶,属微发酵茶,黄汤黄汁,著名的有湖南洞庭湖君山银针,四川蒙 顶黄芽茶。 白茶,不发酵,不揉捻,只经萎凋制成,是稀有名贵品种,如广东龙门 南昆百岁茶,湖北利川雾洞茶,广西凌云白毛茶。 黑茶,又叫紧压茶,花色品种多,味醇和,茶色油黑,将茶叶蒸后压制 成不同形状的复制茶。有黑毛茶、老青茶金尖、金玉等。主要供应少数民族 地区,所以又叫边销茶或砖茶。产区有四川、云南、湖南、湖北。云南普洱 茶产于西双版纳,由普洱县集散,滇西下关所产沱茶及重庆沱茶亦蜚声中外。
2 美酒飘香饮誉五洲 (1)酒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从考古资料看,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2800—2300 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酒,此时期出土黑陶制作的酒器—— 尊、斝〔jiǎ 贾〕、杯多种。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 21 世纪夏禹时期饮酒的事。 《吕氏春秋??任数》载:“仪狄作酒。”《战国策》卷二十三中有“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 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夏禹料事如神,到夏 期,酿酒业有了发展, 昏君桀在宫中设“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确实在饮酒作乐中亡国了。至 于酒的创始者传说颇多,多数人认为是杜康,也有人认为是仪狄,还有猿猴 造酒的传说。 夏代国王少康,《说文解字》中说他即是造酒的杜康。《左传??哀公元 年》记载少康年轻时曾做过有虞氏的庖〔pá 袍〕 即厨师或掌管厨师事 o 小官。由厨师而成为造酒的创始者是有可能的。产生于战国时代的《世 本》一书记有“少康作秫〔Shú赎〕酒” 的记载。《说文解字》中也有同样的 记载。秫就是黏高粱。那么杜康用高粱造酒,深得人们欢迎,被尊为“ 酒祖” 的传说是“ 有据可稽的” 。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有所谓的杜康酿酒遗址,如 陕西白水县有“ 杜康沟” 杜康河” 、“ ,河南汝阳县有“ 杜康泉” 杜康仙庄” ,“ 等等, 这两个县修建了杜康庙,供奉杜康像,顶礼膜拜,将其当作酒业的神仙。在 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句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里杜 康已成为酒的 词。仪狄和猿猴造酒的传说虽也有记载,但是没有杜康为 “酒祖”的传说影响 深远。 其实,中国酒的创始者,决非某个人或神灵,它是中国古 业经济发 展的结果。西晋文人江统在《酒诰》中,明确指出“酒之所兴,肇自上皇; 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其芳。本出于 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上古时代,人们不会自觉造酒,偶然把吃剩下的饭 倒在树洞里,在温度及其他条件作用下,自然转化为酒或酒化食物,这种现 象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当农业出现后,人们贮藏的谷物堆积发酵,人工酿酒 随之产生。《淮南子??说林训》中有“清醠〔yā 央〕之美,始于耒耜〔lě ng i Sì 垒肆〕” ,进一步说明了酿酒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我国进入殷商时代(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1 世纪),酒已成为人们 生活和祭祀祖先的必需品,商代最古老文字“甲骨卜辞”中对酒有大量记述。 如“乙卜,贞,酒大乙”,“丙戍卜,唯新醴〔lǐ 里〕,用唯旧醴用。”从 甲骨文中可以得知,碌笔钡木朴胁簧倨防啵 檬蚰鸬奈> 疲 玫灸鸬慕絮罚 谩觯踛 ù巨〕(黑黍)酿的称为鬯〔chà ng,鲁# 荩 ü 漓胱嫦扔谩T诔 + 鐾恋哪乖嶂蟹⑾侄嘀志 捞占扒嗤 破鳎 狗⑾至四鹁频慕湍浮5街艽 鱿至司魄 凭疲 馐俏夜 囊幌钪卮蠓⒚鳎 烟腔 头⒔徒岷掀鹄矗 咕频 纳 辛艘桓鲂碌姆稍尽!独窦恰ぴ铝睢芳锹贾圃旒涯鸨乇傅牧 鎏跫 汗 任锿耆ǔ墒欤凰 矢式啵幌虑 < 笆保徊僮鞴ひ蘸推餍当匦肭褰啵换鸷虮匦 胧室耍恢 破髅笪癖厍褰嗑 肌H绱四鸪黾涯穑 肺陡寿 己瘢 斐雒 啤:捍 评嗥分址倍啵 *出现清酒、白酒、红酒、春酒、糟下酒、地黄酒、 蜜酒等名目。汉武帝时开始征收酒税,酒价上升。《汉书》中说,汉武帝元
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并开始出现酒 类专卖制度,从此历代相传。唐中叶至宋末以专卖为主,征税为辅,元初实 行专卖,后改为征税,明沿袭未变,到清咸丰年间酒与百货同时征税。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中,酒已成为与盐铁同样重要的财政来源,并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特殊饮料。迄至唐 酒的酿造技术有新的突破,设有管理国家名酒 生产的“良酝署”,各地设专门管酒的“酒坊使”,还出版《酒经》等专门 著作。唐 许多名酒,如江西麻姑酒、山东秋露白、苏州水瓶酒、淮南绿 豆酒以及四川产的咂嘛酒。这种川酒是用稻、麦、黍多种粮食混合酿制的。 唐代文学家多有喜酒者,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作诗颂赞兰陵美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属 有名的东阳酒,含杂醇量低。杜甫诗中“重碧拈春酒”指当时戎州(今宜宾) 官定名酒重碧酒,即五粮液的前身。唐 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 造业发展时期。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 640 年)唐太宗平定西域高昌古国 (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引种马奶葡萄,“并得其酒法”,酿造葡萄酒。在 王翰《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绝唱。“烧酒”(即白酒) 一词最早见于白居易“荔枝新熟鸡蛋色,烧酒初闻琥珀香”的诗句。从唐代 出土的酒器中,可以印证,在唐以前酒器大,而唐酒器突然变小,如果没有 酒精浓度高的蒸馏酒(即烧酒),便不会用小酒杯盛酒。宋 酒工艺出现 新成果,发明红曲,用红霉米制成,成为福建、台湾、浙江造红曲酒的原料。 同时蒸馏酒工艺先进, 1975 年河北省青龙县丈子村金代遗址中出土一套青 从 铜蒸馏酒设备,铸造年 迟于金世宗大定元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 1161 年),为金代民间私家酿酒工具。宋张能 名酒记》收录名酒达 百余种。元明两 随着制曲技术的发展与酿造水平的提高,用各种原料配 制出众多酒类。明 方烧酒很普遍,南方主要喝黄酒。中国黄酒,以浙江 绍兴黄酒闻名。用小麦曲、糯米加药制酒,不经蒸馏,含酒精低。清 地 皆有烧酒作坊,以北方产的沛酒、潞酒、汾酒最负盛名。在北方县城、集镇 普遍建有烧酒作坊,其中高粱酒为正宗白酒。白酒已成为黎民百姓强身壮骨、 消除疲劳的饮料,同时也是豪情壮志与凝聚力的象征。 中国酒家族中,除白酒、黄酒外,果酒、露酒、药酒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尤其药酒,起源于战国时期,有“医源于酒”之说,这在 2000 年前,古老医 书《黄帝内经》中有“汤液醪〔lá 劳〕醴论”专章,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 o 明《本草纲目》列举出几十种药酒配方,不仅治病,也是养生滋补的佳品, 加入名贵中药材配制药酒,这在世界酒林中独树一帜。建国后,中国酿酒业 大发展,其发展趋势是逐步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 粮食酒向果酒类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不断扩大名优酒产量以满足国 内市场和外贸出口的需求。 (2)名酒佳酿 a 白酒 白酒是中国传统酒种,按发酵类型分有固态发酵白酒、液态发酵白酒和 半固态发酵白酒;按用曲分有大曲白酒、小曲白酒和麸曲白酒;按香型分有 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和其他香型白酒。白酒
的名目繁多,以地名命名的如茅台,以原料命名的如五粮液,以工艺特点命 名的如老窖酒,以名泉佳水命名的如古井酒,以历史传统命名的如杜康酒、 文君酒、孔府酒,也有复合名称如洋河大曲等。1952 年中国第一届评酒会上 评出茅台酒、汾酒、西凤酒、沪州大曲四大名酒, 1983—1985 年中国第四 届评酒会,有 13 种白酒获金奖,计有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 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沪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郎 酒、特制黄鹤楼酒。 茅台酒 茅台酒是中国名酒里的“明珠”,也是世界名酒行列中的佼佼 者,饮誉五洲,名甲天下。茅台酒属酱香型白酒,香气柔和幽雅,回味悠长, 素有“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的美名,曾获全国最高质量奖, 有国酒之称。在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世界名酒金质奖章。茅台 酒品质优异,与产地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自然环境有关。茅台镇背靠大青山, 面临赤水河,其支流茅台河,水质清甜甘美。早在 2000 年前的西汉时期,当 地所产名酒——枸酱酒,就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有“唐蒙饮枸酱而使夜 郎”的传说。说是汉武帝的使者唐蒙奉命出使夜郎国,他为了能喝到枸酱酒, 故意经过仁怀地区。 清朝初年, 茅台酒日益兴盛, 1840 年之后年产量已达 170 吨,并经嘉峪关运往西域,同时又漂洋过海销往南洋。茅台镇古老“白水曲” 和“回沙”独特工艺与精湛传统技术,也是生产美酒的重要保证。茅台镇地 处山谷,气候温热,加之此地酿酒历史在千年以上,空气中弥漫了丰富的微 生物集聚群,对高温高湿的伏天制曲起促进作用,利于使霉菌、酵母菌等多 种微生物繁衍。赤水河一带产的优质糯高粱,颗粒 ,皮很薄,是酿酒的 优质原料。茅台酒酿造要经过两次投料,八次高温堆积,下窖发酵七次取酒, 制酒周期长达一年,成酒后要有酒师精心勾兑,陶瓶盛装,贮存需在三年以 上。 杏花村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城东北杏花村。 南北朝时此地已有 “百 泉佳酿”之说。唐诗人杜牧在《清明》诗中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的名句。明末,李自成率兵经杏花村、饮汾酒,曾书写“尽善尽美” 以赞之。杏花村汾酒,自古享有“色、香、味”三绝的美称。汾酒利用优质 古井水及当地优质高粱为原料,是清香型白酒 ,酒液无色,清亮透明, 入口绵、落 ,饮后余香,清香纯正,独具一格。1915 年“宝泉益”汾酒 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自此 经久不衰,杏花村自 1985 年以来一直 是中国白酒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 60 个国家和地区,杏花村 汾酒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名酒。 凤翔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凤翔县西部灵山脚下的柳林镇,早在春秋 时代此地已有酿酒业。唐 林烧坊遍地,满城飘香,所产的酒已是国宴珍 品。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1620 年),凤翔城关、彪角、柳林、陈村四镇 有酒坊 48 家,成为西北名酒之乡。 西凤酒是一种兼有清香型和浓香型的复合香型的白酒。用大麦、豌豆做 曲,采用优质高粱为原料,配以天赋甘美的柳林井水,用土窖固态续 法发 酵 14 天,混蒸混烧后得新酒。西凤酒清香适宜,香气纯 入口绵柔,落口 甘爽,尾净香长,各味谐调。新酒一般要经“酒海”贮存三年,再经精心勾 兑而成。 沪州老窖特曲 沪州老窖特曲产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与沱江汇合处的 泸州。泸州古称“江阳”,自古有“江阳尽道多佳酿”之说。北宋黄庭坚遭
贬来到泸州,曾留下“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的诗句,明诗人杨慎曾开 怀畅饮泸州小市美酒,唱出了“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醉时 歌。明崇祯十七年 (公元 1644 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用老窖酒激励义军将 士后即开始向成都进发。清光绪五年(公元 1879 年)泸州老窖特曲年产有 10 吨左右,民国时期泸州被誉为“中国酒城”。 泸州老窖特曲属浓香型曲酒,具有醇香浓郁,饮后留香、清冽甘爽,回 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泸州酒香飘万里,当地赞颂“泸州水独厚,老窖工艺精。 开坛香 ,随风漂半城”。常言说:“千年老窖万年糟。”泸州老窖窖泥 中含有决定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型成分的菌种。窖龄长是泸州酒香的重要原 因,窖龄越长,含微生物越多,酒糟发酵越好,酿出酒越香。老窖泥中含有 多种酸性杆菌,使乙酸乙酯大量增加。此外,水好、曲精、发酵蒸馏工艺考 究,酿酒用水取自甘泉江心,选用川产优质糯高粱,用小麦制曲,配方独特, 勾兑各种“酒基”,按一定比例掺和并加添调味酒,故酒液芳香质地好。 宜宾五粮液 五粮液酒产于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这里地处长江 与岷江交汇处,山好,水好,酒也好。宜宾气候温润,水质清冽,适宜微生 物繁殖,黏性黄泥广布,便于造老窖。五粮液选用高粱、糯米、麦子、大米、 玉米五种原料,故取名五粮液。属浓香型酒,为四川省“五朵金花”(泸州 老窖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之一。香味悠久,滋味醇厚, 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人们赞美五粮液酒妙在“取五 粮之精英;获历史之酵母;享独厚之地利;得勾兑之人杰”,集高粱酒之香, 大米酒之甘,糯米酒之甜,玉米酒之辛,小麦酒之清于一身。自宋代至今历 经千年岁月,反复探索精炼而成。1979 年五粮液酒厂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 授指导下,应用优选法把五粮液酒精浓度降到 39 度,仍保持了 “香、醇、甜、 净”的风格,现在又成功地把电子 机用于酒的勾兑,使配酒使用定量分 析,并研制出国际市场需求的 25 度和 29 度五粮液低度酒。 b 黄酒 黄酒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又称老酒。始于夏商 时期,秦汉已广泛用作医药酒。宋元前后,古人多饮黄酒。以绍兴黄酒闻名, 其次有龙岩沉缸酒、金坛封缸酒、九江陈年封缸酒、苍上兰陵酒、即墨老酒 等。黄酒用糯米、大米、黄米为原料制成。酒精含量 15%左右,酒性温和, 含氨基酸居各种酒首位。有健脾益胃、舒筋活血之效,被称作“液体蛋糕”, 常作为药用保健饮料和调味佳品。 绍兴老酒产于浙江绍兴,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迄今已有 2400 多年 历史。据《吕氏春秋》记载:“越王苦会〔kuà 快〕稽(今绍兴)之耻…… i 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这表明越王勾践用酒激励将士百姓为复国兴邦同心同德,足见越王勾践在位 时期绍兴已产酒了。明清时 兴酒进入鼎盛时期。明朝诗人袁宏道初来绍 兴即作诗曰“家家开酒店,只少唱吴歌”,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 年) 《会稽县志》记载:“越酒行天下,其品颇多,而名老酒者特行”,可见清 兴酒风行天下。鲁迅先生的家乡是绍兴,他的著名小说《孔乙己》中提 到的“咸亨酒店”卖的就是绍兴黄酒。绍兴老酒是不经蒸馏的酒类。采用精 白糯米,麦曲,用鉴湖优质水制作。在操作上有 “三浆四水”、 “冬浆冬水”、 “开耙适宜”、“发酵完善”等要诀。主要工艺有浸米、蒸饭、落缸、发酵
开耙、榨酒、煎酒六大工序。由于有世传绝技、上乘原料及优良水质才酿出 这种优质名酒。绍兴老酒具有香、醇、柔、绵、爽的综合风格,酸、甜、苦、 鲜五味一体的风味,在世界酒林中独步,多次被国际国内评为金奖名酒。 c 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最早酿制在新疆地区。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 建元三年(公元前 138 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当时“宛左右以蒲 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可见,在张骞通西域前, 新疆已有用葡萄造的酒,而且大量储存,经久不坏。唐太宗时期中原种植葡 萄业与酿酒业发展,京城长安已利用高昌(吐鲁番)马奶葡萄造酒。 中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始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 1892 年),由华侨张 弼 山东烟台独创,已有百年历史。葡萄酒一般分甜型、半甜型及干型、 半干型,另外,还有在甜型基础上加香酿制而成的加香型葡萄酒,如北京桂 花陈酒以及外国型白兰地。甜型葡萄酒适宜国内传统消费习惯,干型葡萄酒 酸度高,利口,能 腻,增进食欲,因由 100%葡萄原汁酿制,保存葡萄 营养又含有烟酸和肌醇,能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因而得以风行世界各地。 中国名葡萄酒有烟台张裕葡萄酒厂出产的金奖白兰地、琼瑶浆(味美 思)、红玫瑰葡萄酒,此外尚有北京红葡萄酒、桂花陈酒、河北沙城长城干 白葡萄酒等。 d 果露酒 中国果酒是以黄酒、白酒为酒基,浸泡鲜花、鲜果加上香精制成;露酒 以各种果汁为原料发酵酿成。果露酒度数低,一般在 14 度至 18 度之间,是 百姓家宴时小酌的佳酿。著名的有山西杏花村的竹叶青,以汾酒为基酒,精 心配制 10 余味名贵药材,加上白糖、冰糖。色泽金黄翠绿,晶莹透明,芳香 浓郁,入 甜,柔和爽口,回味悠久。具有舒气活血、润肝健脾之功。北 京莲花白酒原是清宫廷御膳酒,现重新酿制问世,具有甘甜可口,滋阳补肾 的效用。其他有连云港花果山山楂酒、江西南丰香槟酒、贵州安顺刺藜汽酒、 湖南慈利猕猴桃原汁酒、长白山五味子酒。中国果露酒近年来发展迅速,方 兴未艾,适应当代强身保健,提倡饮低度酒的新潮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e 啤酒 啤酒在中国是年轻的酒类。自 1990 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始建啤酒厂,迄今 不足百年,然而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却比其他酒类快得多,产量猛增,居全国 酒产量的第二位。 啤酒又叫麦酒,是用大麦芽和啤酒花为主料,配玉米为辅料,经发酵制 成的一种含二氧化碳的低度酒。 1972 年第九届世界营养食品会议推荐啤酒为 营养食品之一,称之为“液体面包”。它是世界上饮料酒中产量最多的酒类, 并已成为西方一些国家最大众化的饮料。我国 1993 年啤酒产量超过 1190.08 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日本而居世界第六位,亚洲第二位。 中国著名的啤酒有青岛啤酒,用国产优质大麦、大米、啤酒花及崂山矿泉水 为原料,酒泽清亮,泡沫洁白, 香醇,含有 20 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1985 年 12 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会上,青岛啤酒荣获冠军。 此外,北京特制五星啤酒、上海啤酒、广东肇庆啤酒、大连雪花啤酒、烟台
波达里啤酒亦属优质啤酒。
3 丝绸王国飘彩虹 (1)丝绸传古今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织绸最早的国家。公元前 4 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就已 驰名于世。当时的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即丝绸之国。究竟 何时中国人发现养蚕与缫丝技术,由于时代久远,尚无 答案。据文献记 载与考古发掘,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原始社会。 传说在远古时 汉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兽皮、羽毛、 树叶为遮体的 。有一次部落首领黄帝的妻子嫘〔lé 雷〕祖,发现桑树 i 上有蚕吐出丝将自己包了起来,从中受到启发,遂教导人民养蚕、缫丝、织 绸、制 这个传说无疑告诉人们养蚕织绸历史源远流长,起码发生在中国 原始社会三皇五帝的时期。考古发现证明,距今 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 化遗址中,便有蚕茧及丝织品出土。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 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均反映出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同时也发掘 出这个时期的蚕茧。1926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 存中,发现了一个被刀切过的茧壳。1958 年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yà 样〕 ng 出土一批绢片、丝带、丝线等,并有大批稻谷。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 5000 年。 在殷商时期,在现有约 4500 个单字的甲骨文中提到蚕、桑、丝等与蚕有 关的字约 260 个左右①。周朝建立后,养蚕业发展很快,在《诗经》风、雅、 颂不少篇章中都有所叙述。《豳风??七月》中叙述得尤为具体。《尚书??禹 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记载其中六个州以丝产品为贡品(实际指的是当地 的特产): (今冀、鲁一带)贡丝、织文(染丝织成的丝织品);青州 (今鲁、豫一带)贡丝和檿〔yǎ 演〕丝(柞蚕丝);徐州(今苏皖淮河一 n 带) 纤缟(黑色的绢绸);扬州(今苏皖的长江流域) 贝(锦); 豫州(今豫鄂一带) (很细而薄的绸子)、纩(丝棉絮);荆州(今湘 鄂一带) 纁〔xū 熏〕(黑色和黄色的绸子)。这些记载与我国考古工 n 作者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出土的丝绸文物大体相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 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当时的山东半岛由于“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 麻”,迅速发展为重农桑、通渔盐的经济发达地区。齐国都城临淄生产的罗、 纨〔wá 丸〕、绮、缟〔gǎ 稿〕等丝织品,工艺精美,色泽绚丽,号称“冠 n o 带 天下”。随之襄邑(今河南睢县)也发展成为纺织中心,以生产各种 锦类著称。 到了汉代初期,由于丝织品需要量骤增,使官营的蚕丝生产作坊开始出 现。在少府之下设织室令丞专门管理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另外在齐郡临 淄设服官所,专门为皇室生产绮绣、冰纨、方空縠〔hú胡〕(有绉纹的纱)、 吹絮纶等高级精美丝织品。汉元帝(公元前 48—前 32 年)时丝织工匠有数 千人之多。由于襄邑刺 美,皇室又在 设有服官所。此时私人作坊相 继出现,其中最大的是张安在家。他的作坊有 700 多名工匠。汉 织品丰 富多样,有纨、绮、缣、绨、素、缟、绸、绫、纱、罗、缎、锦、绣等。尤
①
参见胡厚 殷 桑和丝织》,载《文物》1972 年第 11 期。
以纱盛行,质地松软,轻薄如纸。1972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 件纱 128 厘米,袖通长 190 厘米,其重量仅 49 克,即还不到一两, 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为世人赞叹叫绝。 汉代丝绸除供上层社会消费外,通过“丝绸之路”,途经中亚地区再转 运到欧洲。这条路分两条:南面一条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甘州(今甘 肃张掖)、肃州 (今甘肃酒泉)出玉门关经鄯善 (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 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 纳盆地);北面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今新疆吐鲁番)、龟兹〔qiū 丘词〕 cí (今新疆库车东)达大宛。南北两条汇合于大宛,再经哈拉达安息(波斯)、 条支(今伊拉克境内)而到大秦(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和经 济往来的友好之路。随着中国丝绸西传,中国养桑蚕及织丝绸技术逐渐传入 西方。据西方史书记载,罗马的恺撒大帝(公元前 100—前 44 年)曾有一次 穿了一件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引起全场观剧者的羡慕,被认为 是破天荒的豪华之举。公元 552 年拜占廷皇帝查 尼(公元 527—565 年) 专门派熟悉中国情况的僧侣二人来中国,把蚕种带了回去,从此养蚕及织丝 技术开始在西方兴起。 唐宋两代丝织品花色品种又有增加,如浙江生产的缭绫十分精美,被视 为丝织中珍品。唐 人白居易有《缭绫》诗赞美道:“天台山上明月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即花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可见浙 江这种皎洁精美的缭绫似瀑布白雪,令人叹为观止。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 产品逐渐在江南兴旺发达起来。唐 有一种 “联珠团窠纹” “独窠文绫” 及 , 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及象征吉祥的龙凤、麒麟刺 缎面上,花团锦簇, 高贵异常。宋 锦业有发展,丝织生产与织帛生产有了分工,民间机户和 机坊增多。南宋绍兴元年(公元 1131 年)在浙江、湖北征绸 39 万匹,在川、 广、湘、浙征绢 273 万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丝织业规模之大。北宋时生 产的定州缂〔kè 克〕丝曾名噪一时,缂丝,又叫克丝,专门织佛像、人物、 书画、图案,极为名贵,日本人称其为“缀锦”。 明清两代,苏州、杭州、成都、广州、福州、潞安州(今山西长治)增 设许多织绸作坊,工匠有数万人之多。官府设有丝绸手工工场。著名的“江 南织造”就是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立的筹办皇室使用的各种丝绸的衙门。 这个时期研究创造出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如多彩丝绸——妆花、彩织锦缎、 妆花丝绒与金彩绒等,技法之高超是以前无法比拟的。明清丝绸贸易不断扩 大。郑和七次下西洋,使中国精美丝绸进一步名扬海外,传播到东南亚、印 度、波斯和阿拉伯红海沿海,直达非洲东海岸。到 19 世纪二三十年 国丝 绸出 激增,仅输往英国的丝和丝织品价值就达二三百万银元。人们称中 国是丝绸王国。当 国丝绸出 仍居世界首位,生丝出 占世界总出 的 90%,行销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 130 余个国家和地区。 (2)绚丽多彩的丝绸 丝绸是各种蚕丝织品的古老名称,品种繁多。从织品的组织结构和外观 特征可分为 a.纺类,也叫纺绸,是平纹组织花素丝织品,常见的有无光纺、 电力纺、杭纺、彩 等;b.绉类,是利用丝条的不同粘度致使绸面呈现绉 缩状态的丝织品。如双绉、工农绉、素碧绉等; 绸类,一般组织的丝花素
织物,如织绣、益民绸、花线春等;d.缎类,地纹多是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 丝织品,如花软缎、素软缎;e.织锦类,经纬丝在织前先染色,纬丝在三种 颜色以上,用缎纹地组织提花织成;f.绫类,它是用各种经面斜纹组织为地 纹的花素丝织品,如羽纱、美丽绸等;g.罗类,采用罗纹组织织成,分直罗、 横罗,如杭罗、港罗;h.纱类,属罗纱组织的花素丝织品,地纹、花纹的全 部或一部分呈纱孔。如庐山纱、乔其纱、筛绢;i. ,是一种采用平纹组 织或其他组织花素丝织品,由于经纬密度小,特别轻薄,呈透明状。如头巾 绡、长缨绡等;j.葛类,由于经细、纬粗、经密、纬疏,表面有横向凸纹, 如朝阳葛、明华葛等;k.呢类,是采用绉组织或面斜纹组织织成的,光泽差, 质地丰满厚实,有毛型感的花素丝织物。如素花呢、大伟呢,是丝绸中大路 品种;1.绒类,表面呈现毛绒或毛卷的花素丝织品,如乔其绒、彩经绒、金 丝绒等;m.绨类,经纱是人造丝、纬纱是棉纱或蜡线丝织物。如素绨、线绨 被面、新纹绨等;n.哔叽类,采用普通斜纹组织织成的丝织品,比一般绸绢 厚实,但又比呢类薄些,如丝绢哔叽等。 我国丝绸产地,与蚕丝产地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 丝绸产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苏州、杭州、湖州,称为三大绸市。 其次有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常州。以省区论,浙江丝产品产量居全国 第一,绸缎产量占 1/5,杭州有全国最大的丝绸厂。江苏生丝产量占 1/5,丝 绸产量居第二位。上海丝绸印染业发达,品种花色齐全,是全国最大的出口 港埠。四川盆地是第二大丝绸产区,以蜀锦巴缎久负盛名,生丝产量仅次于 浙江。主要分布于南充、成都、重庆、绵阳。第三大丝绸产区在珠江三角洲, 以纱绸为主,传统产品有香云纱,质地爽滑,透凉。远销东南亚和港澳。集 中产地在广东佛山及广州。其他著名的丝绸产地,尚有广西桂林、南宁,湖 南长沙,陕西安康,新疆和田,山东潍坊。以上均属桑蚕丝绸,产量占全国 70%以上,而柞蚕丝绸集中于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如辽宁丹东,山东青岛、 烟台。这里只重点介绍几种丝绸制品,有苏州丝绸、湖州双林绫绢、江陵荆 锦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广西 、丹东柞丝绸。 苏州丝绸 江苏省苏州市盛产丝绸已有 3000 多年历史, 被人们称为 “丝 绸之乡”。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把苏州丝绸当作富国强兵的重要财源。唐宋苏 州丝织业飞跃发展,据《姑苏志??田赋》说“姑苏丝绸繁多,吴中岁贡经丝 绢、绫绢、乌银绫、衫缎、罗纻布、折皂布”,随着宋代经济中心南移,苏 州成为中国丝绸业的中心城市,呈现出“茧薄山立,缫车之 连甍〔mé ng 盟〕相闻”的繁荣景象,所产“缭绫”和“织锦”光彩夺目。《马可??波罗 游记》中记述元代:“苏州产丝甚为丰饶,居民中有巨量生丝……苏州制成 之绸缎,除供自己消费外,并远销其他市场。”明清两 州丝绸形成产销 相联经营方式,“万户机声”的苏州城,产品有 30 多种,年产丝绸达 10 万 匹左右,行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丝绸业获得新发展,产品门类繁多,有绸、 缎、绫、罗、锦、葛、绨、绉等 160 多个品种,并创制出享誉中外的塔夫花、 素二绸、伊人绢、条子花绢等名牌产品。其中塔夫绸质地好,柔软透气又滑 爽,为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独家产品。苏州各种丝绸以色泽艳丽,平整光亮, 柔润光滑,轻松耐穿为特色,深受世人爱戴,产品行销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州双林绫绢 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太湖鱼米桑蚕之乡。 双林镇生产的绫绢 丝制品,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期湖州属东吴,曾有“吴绫蜀锦”之美名。
唐代绫绢列为皇家贡品。明清两 林镇成为生产绫绢的专业大镇。绫绢, 居绫、罗、绸缎之首,而湖州双林绫绢又居绫绢之冠。此地所产绫绢轻如云 霞,薄如蝉翼,色泽光亮,花型雅致,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声名远播,被赞 为“丝织工艺之花”。它尤其讲究造型艺术,有双蝴蝶、云鹤、四 、西 湖十景、百寿图,八宝龙凤、花篮、盆景等多种民族图案。依用途又分为包 头绢、宫绢、灯绢、 四种。包头绢有的重达 15—16 两,有的轻至二—三 两,有的连成数丈,开为十方。绫有龙绫、云鹤绫、洋花绫等。 近年双林绫绢花色品种又有创新。有轻花绫、重花绫、加重花绫、阔花 绫、双色花绫、画绢、耿绢、工艺绝缘纺等十多种。花型有云鹤、双凤、冰 凤、竹菊,古币、龙凤呈祥,真是色彩缤纷、古色古香与现代流行色兼而有 之,古老传统的民族艺术与当 术各展风采。人们赞美双林绫绢“天上取 样人间织,染作江南春水色,绫绢缥缈美如霞”。当前 70 多个品种似云似霞 漂洋过海飞向世界。 江陵荆锦缎 湖北江陵古称荆州。早在春秋战国时 蚕业及缫丝织绸 便已盛行。汉 织的平纱花绫、细罗,轻如云,薄而柔。唐 纹绫丝绸 被列为皇家贡品,并有七八种丝织品销往日本及东南亚。明末清初创制出闻 名世界的荆锦缎,利用彩纬、彩经织成的纯桑蚕丝织品,交织十分紧密,缎 面嵌花,柔软光滑。五彩艳丽的珠光织锦缎是丝织品中的一朵奇葩。 南京云锦 江苏南京所产云锦,用真丝及金银线为原料,织工精细,图案 优美,生动活泼,色彩艳丽,似天上五彩云,故名云锦。南京云锦既是艺术 珍品又是质地坚韧,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的上等 ,历史上专供宫廷御用, 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世界。 云锦目前又推出许多花色图案,名目繁多,如金银妆、装饰锦。采用 “色 晕”“层层”推出主花,绚丽多姿,工艺独到,富丽典雅,不同凡俗。南京 云锦深受蒙藏少数民族兄弟的喜爱,并飘飘若仙女降临五大洲,让世人一睹 其风采。 成都蜀锦 四川成都乃“天府之国”古都,素有“锦城”之称,是蜀锦产 地。成都平原气候温和,桑蚕业发达,丝品精良。用当地盛产的优质丝为原 料,加上精湛的传统工艺,编织出外观雅致,形象活泼,具有写生风格的蜀 锦,蜚 内外。 广西壮锦 广西壮锦是广西 一种传统的手工艺织品, 具有浓郁的民族 风格。它是用各色丝绒为纬线,用棉纱为经线织成的一种提花织物。提花部 分用蚕丝和福线,编织出菱形相互套接的花纹图案,有飞鸟花草图形,人物 生活图景。表现力极强,散发出古朴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生活的风采。以图纹 典雅,线条流畅,色泽鲜明,牢固耐用而享有盛名。 广西壮锦是 文化艺术画卷中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广西首府南宁与 “山 水甲天下”的桂林又推出 80 多种壮锦编织物,成为中外观光游客首选的旅游 纪念品。 丹东柞丝绸 丹东位于辽宁省,紧邻鸭绿江,连接盛产柞蚕丝的辽东半 岛,是闻名的柞蚕丝绸产地。丹东有 11 个大型柞蚕丝绸厂,生产配套完整, 有绫、罗、绸、缎、纱、绢、绒、哔叽、呢等 14 大类,300 多个品种,上千 个花色、花型。其中有 100 多个品种花色为出 品,其中红玫瑰牌鸭绿江 丝绸,纹理若隐若现,平挺滑爽,厚似呢绒。既有山野粗犷风格,又有精致 殊巧艺术之功。丹东绒绸、柞丝染色绸、杂丝鸭绿江绸均为传统出 绸。
柞蚕丝和柞蚕丝绸为中国特产,以其坚固耐 丝质坚韧挺拔,风格古 朴大方享誉世界市场。柞蚕丝与人造纤维混纺面料,具有浑厚、挺括、朴实 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4 陶瓷之乡继往开来 (1)陶瓷小史 中国陶瓷包括瓷器与陶器,简称陶瓷。其中瓷器是中国古代发明之一, 我国素有“瓷器之国”的称谓,英文里中国一词“China”原意就是瓷器,可 以印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陶瓷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考古资料,中国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西安半坡村遗 址、马家窑与齐家文化遗址都有陶器发现,距今大约 5000—7000 年。据《周 书》记载:“神农作瓦器”,《史记》记载:“黄帝命宁封为陶 ,就是 说设立陶官,截止到东汉前,其间数千年只有陶,并无烧制细致光面的瓷器, 从近年来在浙江上虞一带出土文物中开始发现有东汉时期的瓷器残片,确证 至少东汉时期中国开始有瓷器。 中国瓷器唐宋时代颇为兴盛。以青瓷、白瓷、彩瓷为主要品种。青瓷至 唐代达到成熟阶段,以越窑(在今浙江余姚)为最著,白瓷则以邢窑(今河 北临城)为最佳。到了宋 瓷器集前 大成,有了长足进步。青瓷有汝 窑(今河南临汝)、官窑(今河南开封)、龙泉窑(今浙江龙泉)、哥窑(今 浙江龙泉)、钧窑(今河南禹县)、耀州窑(今陕西铜官)等,白瓷有定窑 (今河北曲阳),影青瓷有景德镇窑(今江西景德镇),黑瓷有建窑(今福 建建阳)。明 后,景德镇成为瓷器中心,各种釉色与彩绘瓷器不断创新 与发展。尤其在明代 年间(公元 1426—1435 年)、成化年间 (公元 1465 —1487 年)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极盛时期。此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到日本、 朝鲜、东南亚、阿拉伯及欧洲各地,甚至远到津巴布韦和南非联邦。至今, 在欧洲和西亚博物馆藏有数量不等的宋元及明清的中国瓷器,仅德黑兰博物 馆就有 805 件珍品,可见影响之大。至于欧洲人掌握生产白瓷与绘制技法, 当制瓷秘法流 间为世人知晓之后, 如英国开始生产白瓷已是 19 世纪 后半叶的事情。 中国制陶工艺中最负盛名的是唐 铅黄、绿、青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 釉之白地胎上的釉陶“唐三彩”和明代后期兴起的宜兴紫砂陶,可谓各领风 骚。 清代末年,随着国家衰微,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中国陶瓷生产逐渐萎 缩不景气。民国之后国内连年争战,东洋瓷大力倾销,使中国陶瓷业凋零破 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瓷业时兴时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陶瓷 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建立现 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学校,立意赶超 洋瓷,刻意创新,发扬中国名瓷传统,使我国陶瓷产量及出 均居世界榜 首。 中国陶瓷著名的产品有景德镇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薄胎瓷, 湖南醴陵釉下彩,河北唐山喷彩、玉兰瓷,佛山工艺瓷,浙江龙泉瓷,淄博 奶油黄瓷,汝瓷、钧瓷以及宜兴紫砂陶器茶具等。 (2)名优陶瓷产品 a 瓷器 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其坯胎有透明性,烧焙充分,结构致密,坚硬牢
固,抗冲击力强。图案花样繁多,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极强的实用性。从装 饰方法上看,一般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在泥坯上先上釉,烧成白 瓷后再画花(或贴花),经 800 度温度煅烧而成,花纹图形在釉表面。釉下 彩,先将以金属元素制成的高温颜料,绘于坯胎上,再涂上一层薄釉料,经 过 1300 度高温烧制而成,花纹图案被釉覆盖。 我国瓷器生产分布广泛,而高级日用瓷器分布集中于江西、湖南、广东、 河北、山东、福建、辽宁、四川。尤其是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是著名的瓷器之乡。 景德镇瓷器 江西景德镇是我国古老的瓷都,向有世界瓷乡之称。北宋真 宗景德年间(公元 1004—1007 年)立景德御窑,并责成每件瓷器必印“景德 年制”字样,遂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明 德镇瓷器名扬海外,到清康熙、 雍正、乾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磁窑遍布,工艺水平大大提高,花色品种繁 多,令人目不暇接。 当代景德镇瓷器“集历代名瓷于一身”。人们盛赞该地瓷器“白如玉, 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有五大名瓷享誉中外,即青花瓷、青花玲珑瓷、 粉彩瓷、颜色釉瓷、薄胎瓷。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名瓷。所谓青花,它是用一种含有氧化钴的单纯青 色彩料,把花纹描绘在白瓷精坯上,再涂罩一层透明的白釉,经 1300 度高温 一 烧而成。青花瓷于洁白的胎上渲染出清澈明快的青花,色泽青翠欲滴, 青白相映,朴素大方,不同凡俗,艺术造型与装饰构图融为一体,被中外人 士称颂为“永不凋谢的青花”。 青花玲珑瓷,是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加上玲珑雕镂工艺,可谓青花瓷中 一颗独有的明珠。它于瓷器坯胎上,精心镂刻出不同形状的孔眼,再施彩多 次,经高温焙烧,变成碧绿透明、晶莹如玉的玲珑剔透的青花瓷器。1984 年 景德镇产的玩玉牌青花玲珑餐茶具,获国家金奖,在美国展出时,引起轰动。 粉彩瓷,由清康熙年间五彩(古彩)基础上演化而来。粉彩,多取中国 画工笔重彩,渲染力度强。经白描图饰,细线勾勒后,再将各种色彩覆盖之 上,入窑烧炼后,洁白的瓷面上,形成微微突起的色层,画面形 动活泼, 光泽鲜亮,引人入胜,犹如一幅幅中国传统画展现于白瓷之上,万紫千红永 不退色,为景德镇瓷器中的珍品,远销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瓷中最出色的传统艺术瓷。它用金属氧化物和各种 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涂画于瓷坯上,精心焙烧后,色彩斑斓,鲜艳华丽,红 釉深厚,素釉淡雅,黄釉明晰,色泽千年不 多作为工艺美术陈列瓷。 薄胎瓷,景德镇薄胎瓷中影青瓷最有名。瓷化程度高,坯体虽薄,强度 仍然极高,敲击可发出清脆音韵,具有透明感,往往 瓷胎画的序纹,反 过来能分辨出笔画与色彩,恰似薄薄的蝉翼和轻飘的浮云,是一种轻巧秀丽 的工艺珍品。它的制作工序复杂精细,从配料、制坯、修坯、上釉、绘画、 烧制要经 40 道工序。修坯工序技艺高超,从粗修、细修、精修,反复 10 几 次,将二—三毫米厚的毛坯,修成蛋壳般薄。薄胎瓷整个制作过程,要“过 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才能如此巧夺天工,举世无双。目前薄胎瓷有 50 多个品种,其薄度、光泽度、洁白度达到空前水平,被誉为世界瓷坛中的绝 妙精品。 唐山瓷 河北唐山市是中国北方瓷都,有 500 多年的历史。所产瓷以工 精、质细、色彩鲜明,式样新颖,顺应时 流著称。其花色品种齐全,有
3000 多种,一级率、成套率均列全国前茅。传统名瓷是高 骨灰瓷,因含 动物骨灰而得名。这种瓷釉面光润,装饰高雅大方,瓷白如雪,细腻如玉, 售价在国际市场上高出普通瓷四—六倍,是瓷林中的艺术珍品。唐山瓷茶具、 餐具,喷彩玉兰瓷以及各种美术瓷有 600 多种远销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磁州瓷 磁州现名磁县,属河北邯郸地区。磁州古窑早在南北朝时期,就 制出精美的贾璧青瓷,是我国最早的青瓷产区之一。唐宋两 产出著名的 白釉黑花彩绘瓷器。元 漳河水泛滥,窑场逐步转移至河北省彭城县。明 末彭城瓷窑遍布,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盛况,反映了行销民间日用 陶瓷带来繁荣。该地区产的瓷以图案色彩黑白对比明显为特色,花纹充满自 由奔放、粗犷浑厚的格调。用写生手法描绘日常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花草、 虫鸟以及各种人物,反映了北方豪爽的民风。著名的 瓷,白里泛黄,承 继了宋代古瓷的技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雅洁瑰丽,形 出,古色古 香。 汝瓷 汝瓷指河南临汝县所产的一种古老名瓷。宋 汝县“汝窑”是当 时名窑之一。汝瓷具有独特风格,“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厚而 明亮 而不刺目”。釉下斑斑小点,犹如俊梨之皮,釉面隐纹纵横,恰似蟹爪留痕, 有的釉面上有细碎的裂纹,很像芝麻花,故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赞语。 汝瓷图案多用花草鸟禽,形 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目前产品品 种甚多,最名贵的是蔚蓝色瓷称作“雨过天晴”,另外尚有古朴大方的灰蓝, 柔色淡雅的粉青,庄重肃穆的青虾三种色彩闻名。 禹县钧瓷 钧瓷产于河南禹县神垕〔h^u 后〕镇,因这里有纪念夏禹大会 诸侯的古钧台而得名。烧制钧瓷始于唐 盛于宋朝,宋徽宗(公元 1101— 1125 年在位)定钧瓷为 品,不准民间私藏,故成为后世宫廷传世的珍玩 异宝。因烧制技艺濒于失传,金、元、明、清,传世的钧瓷制品价值连城, 中外古董商和收藏家视为稀世之宝。 钧器烧制不同凡响,与一般瓷窑技艺有别。仅在瓷胎上涂上同一种灰白 色釉料,不绘制任何图案,当瓷胎投入窑中煅烧后,釉料却呈现出五光十色 的艺术效果,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人称钧瓷烧制工 艺为“火艺之花”。对于此种独特的“窑变”现象,经过当代科学家多方面 探索,认为钧瓷使用的乳浊釉,含有 0.33%氧化铜,钧釉的变化 氧化铜 在一氧化碳中还原反应的结果。器物出现的“窑变”色泽,不仅与原料、燃 料、釉料、炉温、炉位内在因素有关,而且与季节、气候、风向种种外在自 然条件密切相联。 1956 年中国钧瓷窑重新点火,再现异彩。钧瓷胎质细密,击之声圆,清 脆悦耳,釉面五光十色,外形古朴大方,构思巧妙奇特。著名钧瓷色彩各异, 著名的有玫瑰紫、葡萄紫、海棠红、鸡血红、朱砂红、葱翠青、天青月白等; 有红黑透紫,紫里藏青,青里寓白,白中泛红等瑰丽多变的色彩。古人用 “夕 阳紫翠忽成岚”形容钧瓷的优美典雅。目前生产有仿古钧瓷、陈设钧瓷、日 用钧瓷约 300 多种, 远播世界各地。 b 陶器 陶器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坯体不透明,分上釉或不上釉两 种,有黑陶、红陶、彩陶等。中国发掘的陕西秦始皇陵陶兵马俑,是稀世的 古代制陶技艺杰作,自古至今陶器皿是人民大众最常用的物件。当今中国最
著名的有宜兴紫砂陶、石湾美术陶、淄博和邯郸花釉美术陶等,不胜枚举。
四 琳琅 的土特产品 土特产,作为一地所独有,而他处所无,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风格 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或一处独优,而他处逊色;或一地产量特多,而 别处很少,总之是名、特、稀、优产品。我国土特产琳琅 ,品种成千上 万,这里只略述农、林、牧、副、渔几种有代表性的著名土特产,并谈谈几 种中药材。
1 农产品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为世界众多农作物发源地。粮食作物栽培距今有六 七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许多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也是稻谷和麦类栽培最早 的国家之一。小米、荞麦、红小豆、高粱、大豆原产于中国,逐渐传播到世 界各地。目前中国稻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位居榜首。中国粮食作物 品种优良,长期占领世界市场,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其中珍稀名特品种颇多, 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如珍稀香稻米中有浙江湖州蒸谷米、天津小站稻、 陕西洋县“黑米”、湖北孝感太子米、贵州黑糯米、云南紫糯米、四川德昌 香米、陕西寸米、宁夏银川香稻、湖北钟祥香米、广东齐眉米、广西玉林香 稻、湖南涟源香稻、陕西汉中香稻、江苏无锡“御糯”、江苏常熟香粳米, 俱是米中佳品。麦类有河南小麦、江苏盐城大麦、内蒙荞麦、莜麦,俱是优 良品种。沁州黄小米久负盛名。 经济作物中东北大豆、山东花生、 中国苎 〔Zhù 住〕麻享誉世界。 天津小站稻 天津小站地区所产精米,米粒晶莹,饱满沉甸,胶质力强, 香味浓郁,清湛油洁,蒸制米饭或煮粥黏度适中,口感极佳,色、香、味俱 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健脾开胃,是稻谷中优质品种。历 为京城贡 米和达官贵人享用的珍稀香稻。近年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小站稻不断 提高单产,并适当扩大了种植面积,同时保存了小站稻优良的品味质地,深 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湖州蒸谷米 湖州蒸谷米是浙江著名香稻,采用独特工艺加工蒸谷米,早 在吴越时 公元前 500 年)湖州地区已经盛行。利用高温带壳蒸谷之后脱 壳,使米的表层营养成分渗入米质内,米的坯芽不受破损,保存较高的营养 价值。蒸谷米成品呈黄色,半透明状态,手感松爽,犹如抚摸珠宝一般。将 蒸谷米下锅煮饭,色泽由黄变白,晶莹剔透, 清香纯正,吃起来十分爽 湖州蒸谷米曾经是“贡米”,至今畅销海外,是中国江南名稻米。 洋县黑米 因产于陕西洋县而得名,属世界名贵的黑色稻。此种米色泽 墨黑,药味淡醇,有“黑珍珠”的称谓,尤宜煮粥,易消化,是保健滋补食 品。若除药味,加适量其他香稻即可。 中国种植黑米历史悠久,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有滋 阴补肾,明目活血,健脾生津、延年益寿的功能。常食黑米,能治疗头昏眼 花,贫血症,少年白发,气血两亏。黑米质地密致,色粒特异,含蛋白质 9.56 %—11.8%,脂肪 2.37%, 种氨基酸含量高,其中赖氨酸含量达 0.997%, 16 精氨酸含量达 1.153%,每百克黑米含维生素 Bl 0.21 毫克,维生素 B2 0.16 毫克,成为当前世界“黑色食品”中极受欢迎的滋补食物。陕西洋县为选取 黑米良种,培育出新品种矮黑谷,植株矮,抗倒伏,产量高。黑米不仅销往 香港、澳门及东南亚,还远销欧美和非洲。 “沁州黄”小米“沁州黄”小米,产于山西省沁县,因古 县属沁州 而得名。这种小米色泽深黄,圆形颗粒,坚实饱满,是粟米中有名的营养食 品。人们称赞沁州黄小米是“金珠子”,当地谚语有:“金珠子,金珠玉, 金珠不换‘沁州黄’”的说法。 相传自明朝嘉靖年间至清朝末年,“沁州黄”小米一直作为“贡米”, 每年专门送至京城供皇家和达官贵人享用。 据史料记载, 慈禧太后喜食的 “八 宝粥”中,必用“沁州黄”小米熬制。
据近 品研究单位测定,“沁州黄”小米脂肪含量达 4.2%,比普通 小米高 1%—2.5%;可溶性糖类含量达 1.6%,比普通小米高得多。“沁州 黄”小米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稻米、小麦,而粗纤维含量却是五谷杂 粮中最低的。“沁州黄”小米,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享誉中外,当前山西 沁县 扩大种植面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东北大豆 大豆原产中华大地,我国素有“大豆祖国”之称。大豆种植广 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尤其东北大豆产量高,质量好,闻名 于世界。 1936 年中国大豆产量高达 266 亿斤,占当时世界大豆产量的 90%,独占 国际大豆市场。自 20 世纪初美国引种大豆以来,迅速发展,目前产量居世界 第一位,巴西居第二位,中国退居第三,但是仍不失为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 农产品,主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地区。 大豆不仅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而且营养丰富,被人们称为“植 物肉”。大豆含油量达 20%—21%,蛋白质高达 40%—42%,据科学测定, 一公斤大豆所含蛋白质分别相当二公斤瘦猪肉,2.5 公斤牛肉,三公斤鸡蛋。 大豆所含脂肪占 18%—20%,虽比牛奶高五倍,比鸡蛋高一倍,却只有猪肉 的一半,所以是优质“减肥”的蛋白食品,日益受到世人的欢迎。大豆还含 有人体不能合成的赖氨酸、苯丙酸等八种氨基酸,有防止胆固醇增高和血管 硬化的效用。大豆是唯一能替 物蛋白的植物蛋白食品,用大豆制作的豆 制食品花样繁多,其中中国豆腐是独创的大众化营养保健食品。 东北所产大豆,素以品质优良称雄于世,驰誉世界市场。东北大豆粒大 饱满,金黄光亮,每年出口量达百万吨以上。 中国苎麻 苎麻是中国独有的特产,是麻类纤维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它纤 维细长,拉力强,光泽好,吸湿快,耐腐蚀,抗霉、散热和 性能比一般 纤维强。用苎麻制成的高级 ,不仅外观朴素典雅大方,而且颜色艳丽, 吸汗排汗,透气风凉,不皱缩,是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如湖南浏阳“夏布” 洁白如雪,滑软如绸,明清时代已行销国外。苎麻与人造纤维合成涤麻制品 名目繁多,有 1800 多种。制成台布、帷幕、餐巾及各种新潮服装行销欧美市 场,当前国际时装界掀起“苎麻热”,中国苎麻及苎麻织物供不应求。 苎麻除作为优质纺织品原料外,在国防工业及运输业有广泛应用。中国 苎麻集中产区有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安徽、广东、福建。
2 林产品 中国森林树种名目繁多,丰富多采,其中珍稀树种已经概略叙述,此处 所讲林产品是指分布大江南北的竹子和主要的经济林产品。 中国经济林分布广泛,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各处都有。主要的经济林 木有乌桕 〔jiù旧〕、油桐、漆树、杜仲、毛梾、油棕、椰子、油橄榄、巴 旦杏、油楂果、香榧、油茶、山苍子、青檀、五倍子等。 竹子 中国竹子的种类、竹材、竹制品产量均居世界榜首。竹类是中国重 要的林业资源,全世界有 50 多属,中国就有 26 属,300 多个品种,其中经 济价值最大的毛竹占竹林总面积的 80%左右。 竹类属禾本科的竹亚科。我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地区广泛,南自海南岛, 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西迄西藏的错 雅鲁藏布江下游,北纬 18°— 35°,东经 92°—122°都有分布。大致分为三大竹区:(1)黄河—长江散 生竹区。主要有刚竹、淡竹、金竹、水竹、桂竹、紫竹、毛竹、箭竹等; (2) 长江—南岭散生竹与丛生竹混合区。相当于北纬 25°—30°之间长江流域地 带,气候温润,竹林修茂,其中江西、浙江、湖南三省毛竹林占全国毛竹林 60%左右。这一地区除以毛竹林为主外,尚分布 型刚竹、水竹,混合型 苦竹、箬〔ruò 若〕竹以及丛生型慈竹、料慈竹、梁山慈竹、硬头黄竹、凤 凰竹等;(3)华南丛生竹区。北纬 25°以南广大岭南地带,为我国丛生竹 林集中分布区,主要有撑篙竹、硬头黄竹、青皮竹、麻竹、车筒竹、绿竹、 甜竹、大头典竹、粉单竹、茶杆竹等。 从植物学研究竹子形态,其地下茎相当于“竹树”主茎,竹秆则是“竹 树”的分枝。地下茎在土中横向生长,有明显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滋芽, 芽能萌发新地下茎或发笋出土成竹。人们在地表所见是以竹秆为主体的“秆 茎”部分。它中通外直,形似圆,内有节,上部则分小枝着叶片。小枝每节 一叶,交错排成两行,叶片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侧脉平行,而竹主秆所生 之叶取名竹箨〔tuò 拓〕或笋箨,其形态与一般竹叶不同,对竹节生长起保 护作用。竹子花与禾本科花近似,花期五— 八个月。 中国众多的竹类中以毛竹(又叫茅竹、楠竹)经济价值最大。它用途广, 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材质坚韧,粗大端直,被誉为“竹林之王”。从竹笋 破土成竹一般只需 60 天左右,可长高到 10 米左右,径围有 6—20 厘米,生 长到五—六年老化成材,若取其纤维作造纸原料,可当年栽种,当年利用, 当年受益。我国秦岭以南的山岳、丘陵、平原有大面积毛竹人工林和自然林 分布。毛竹适应性强,耐贫瘠土壤,不与粮棉争地。浙江、江苏、安徽有长 期培育毛竹用材林、笋用林、纸浆林的经验。 中国使用竹子的历史与中华文明史紧密相伴。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 原始遗址中,已有竹制品出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了。甲骨文中带有竹首文 字有“簋”〔guǐ 鬼〕、“箙”〔fú 服〕。春秋战国时 开始用竹片书写汉 文字,串起后叫竹简。古人爱竹、画竹、颂竹。宋 学家苏轼称颂竹子用 途广,把竹子视为“君子”。他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 爨〔cuà 窜〕者竹?薪, 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 n 无此君也。”近 国竹子用途更加广泛,如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输水管道、 棚架、竹筏、竹排、帆船撑篙,以及各种竹雕。中国竹编艺术品名扬海外, 誉满全球。尤其是上海嘉定、浙江东阳、四川自贡、福建泉州工艺竹编精巧
别致,图案古雅,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笋干制品是中国传统的出 特产品 之一。 乌桕 乌桕别名桕籽、蜡籽、木籽,属多年生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栽培 乌桕已有 1000 多年历史,北魏贾思勰撰 《齐民要术》,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 记载了乌桕栽培利用的方法。 乌桕在植物学上属戟科乌桕属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 15—20 米,具有生 长快,适应性强,结果期长,用途广,经济效益好特点,所以在黄河以南各 省均有乌桕树栽培,其中以浙江省最多,占全国 1/3 左右,经长期引种、驯 化,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广西等省栽培较多,山东、陕西、河 南南部以及福建、江西、江苏、广东等省也有栽培。 乌桕品种繁多,主要取其种子榨油,乌桕种子主要含有两种油脂,即青 油(梓油)和皮油,均为重要化工原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青油是从乌桕种仁中榨取的液体油,属干性油,黄褐色,可制造高级喷 漆,色泽光润鲜明,平滑易干爽,还可作为油墨、油漆工业的主要配料,一 般每 100 公斤种仁中可榨取 16—17 公斤青油。 皮油是从乌桕的桕蜡中提取的固体油,一般 100 公斤种子中可榨取皮油 25—26 公斤, 比青油出油率高。 乌桕种总出油率很高, 约为 41%—45%左右。 皮油中含有 14%甘油,而甘油是国防工业中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甘油中可制 取硝化甘油和环氧树脂。每 113 公斤皮油可提取 100 公斤硬脂酸,它在制造 汽车轮胎、电影胶片、塑料薄膜方面用途广泛。皮油还是香料化妆品工业的 重要原料,如制造雪花膏、香水、香皂之类,尚可用于制造腊纸。 若将乌桕果实除去外 碾碎,不分蜡块和种子碎块,混合一道蒸热, 制成饼,压榨,所得油冷凝后结成白色圆块,叫作木油,其用途与皮油相似, 但是质量不如皮油好。 乌桕“浑身是宝”,皮油和木油渣饼可作饲料,而青油渣饼是育秧的肥 料,籽 加工成糠醛,可配制农药用。乌桕花是良好的蜜源,桕叶含单宁, 可作染料,还可饲养桕蚕。乌桕材质纹理细致,坚韧耐用,为制造农具、家 具和进行艺术雕刻的优质木料。 油茶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经济林木,多数为常绿小乔木,一般高 四—六米,而广东广宁县有红花油茶树,则高达 15 米,被称为 “油茶巨人”。 中国栽培油茶和食用茶油已有 2000 年历史。 油茶树适宜在温润的亚热带 环境中生长,我国闽粤两省以及川、黔、桂低山区和浙赣、湘鄂丘陵地带广 泛种植,一般栽种三—四年可开花结果,15 年为盛果期,可连续结果达百年 之久。尤为可贵的是, “油茶常年不空丫,老果未收开新花”,即油茶树 “抱 子怀胎”,老果尚未采摘,新花又怒放绽开,以果实累累闻名天下。 油茶树不仅产量高,而且全身是宝,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据测定,种仁 含油率达 37%—52%。茶油色泽清亮,味道纯正,是人们喜用的食用油。茶 油是一种不干性的油类,耐贮藏,易运输,可制作人造奶油,点心糕饼。在 工业上用途广泛,可制防锈油、润滑油、生发油、凡士林、肥皂等。木材质 地良好,可制作农具、家具。 毛梾〔l2i 来〕毛梾又叫车梁木、油树、光皮树等,属山茱萸科落叶乔 木,树高 6—14 米,花白色,聚散花序顶生或腋生,每当春季 4—5 月开花, 8—9 月是果熟期,果实为圆球形核果,由幼时绿色变成黑色,主要用果实榨 油, 果实含油率可达 31.8%—41.3% (其中果皮含油率为 24.9%—25.7%) ,
出油率可达 29%—33%。油质地良好,与豆油、花生油营养价值同样丰富。 毛梾油属半干性油,含有人体所需脂肪酸,可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瘘 症、肺结核,疗效显著,此外可作工业用油,是机械、钟表机件润滑油和油 漆原料。人们也当作一般食用菜油食用。土法压榨毛梾油,出油率可达 25% —30%,所余油 料与毛梾叶混合可作肥料或禽类饲料。 毛梾单株产量高,盛产期能有 100 公斤,所以当地群众称颂:“一株车 梁木,一亩油料田。”毛梾除榨油外,其木材坚硬,质地精良,可作高 具或木雕之材,因能制作大车的梁木,俗称车梁木。主要分布山东、山西、 河南、陕西诸省。 山苍子山苍子俗称山鸡椒,是珍贵的芳香油料树种,属樟科木姜子属落 叶小乔木,一般高 8—10 米,雌雄异株,花呈黄色,伞形花序先叶而出,花 蕾形成于夏末秋初,次年春天 3 月花蕾绽开怒放。山苍子树叶互生,深绿色, 长椭圆状披针形,撕碎时有生姜香气。它的幼树皮是黄绿色,成年树皮变灰 褐色。其果实近于圆形,每年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成熟,呈青色并布满白 色斑点,必须即时采摘以防止芳香油挥发,加工蒸馏后成为山苍子油。鲜果 出油率 5%—8%,阴干果实出油率略低,为 4%—5%。 山苍子油用途广泛,主要用于香料工业如化妆品、香精等。从山苍子油 中可提取柠檬醛,其含量可达 70%—90%,是制造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 乙位紫罗兰酮的优质原料,用以配制香精。此外山苍子油能制出甲种维生素, 供医药卫生工业使用。山苍子油被称“保粮灵丹”、“杀菌防虫能手”,用 在粮库中能化 曲霉。据报道,在一座贮存有 250 万斤的大型稻谷种库中, 使用 12.5 公斤山苍子油熏蒸三个月,稻谷中黄曲霉由每公斤 100 微克,下降 至国家规定标准每公斤 10 微克,减少 9/10。山苍子叶油、花油经精炼后, 可直接用于制作化妆品和香皂,也颇受欢迎。 山苍子果实提取山苍子油后,所剩果核再提炼出脂肪油类,是机械润滑 油等化工原料。其他油糟粕可当作农田肥料或与其他饲料混合喂养家禽或生 猪。 山苍子果实在中药中叫华澄茄,主治脾胃不和,能驱风利尿,消食化气, 治霍乱腹痛。因该油有芳香气味能通鼻,防中暑,还是治血吸虫病的一剂良 方。 山苍子适宜排水良好的酸性红黄土壤中生长,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向阳坡 近水或湿润又略有遮阴的缓坡上,常混生于杉木、茅栗、油茶疏林之中。 山苍子浑身是宝,尤其山苍子油是国际市场上经济价值很高的芳香油, 每出 吨山苍子油可以换回 23 吨钢材,或换回化肥 45 吨。当前我国南方 许多省份选择土层深厚的阳坡广为栽种,成为重要的经济林木。 青檀 青檀是中国特有纤维树种,属榆科落叶乔木,也称作檀皮树。用 其树皮造宣纸,享誉中外,为我国著名经济林木。 青檀树皮属韧皮纤维,纤维平均长 2.30 毫米,纤维匀整度好,其强度、 韧性优于一般植物,用其造宣纸已有千年历史。宣纸是安徽特产,文房四宝 之一,被书法家和画家视为必备珍品,也是出 汇的热门商品。 青檀以安徽省泾县一带所产皮质最好。青檀树性喜阳光,耐干旱和贫瘠 土壤,适宜山坡、河岸、沟谷滩头,屋前房后亦能栽种。 青檀结实期早,栽后几年即可结实,一般所用树皮“三年初割,五年中 割,八年大割,百年可收”,往往一株幼树可取二—三公斤青檀皮,一株树
可利用 80—90 年左右。 剥取青檀皮要在树皮由青绿色变为黄褐色时进行,并选取晴天边剥边 晒,一般需连续几天晴,防止淋湿霉烂变质。由于青檀适应环境能力强,我 国华北、华南,川、贵、藏均有分布。 杜仲 杜仲又名思忡、丝棉木、玉丝皮。属杜仲科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 的经济树种之一。从树皮形态上看,可分为粗皮杜仲和光皮杜仲两种。杜仲 树一般高达 10—20 米,径围 40 厘米以上,树干挺拔端直,雌雄异株,一般 叶革质而平滑(幼叶背面有细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周边有锯 齿,为单叶互生,叶片呈深绿色。每年 3—4 月为花期,先于叶或同时与叶展 开绿白色花,是聚散花序。5—10 月是果实成熟期,果实为蒴〔shu^朔〕果, 熟时三四片裂开,内含一粒种子,果皮横折断时有白韧丝状物。 杜仲树主要采皮供药用。中国使用杜仲入药早有记载,公元前我国第一 部《神农本草经》上,就已记载了杜仲的疗效。杜仲树皮剥下干燥后入药, 为名贵药材,列为上品,“久服可轻身耐老”,药性温辛无毒,可强筋骨, 补肝肾,降血压,是预防流产安胎的良药。杜仲含 质 22.5%,树脂 70 %及灰分 2.5%。 杜仲全树除木质部分,其树皮、叶、花、果实(包括种子)全部含杜仲 胶,属一种硬度胶,有高度黏着性与绝缘性,耐强酸、强碱,拒腐蚀。可制 作冶金、玻璃、木材、皮革的黏合剂;又可用于各种通讯、电讯器材的绝缘 材料,是海底电缆、电话、电讯被覆线的重要原材料;还用于化学器皿与各 类模型等抗强酸、强碱的工艺设备上。补牙时也利用杜仲胶这种新型橡胶材 料。 国际市场急需杜仲胶,价格远高于普通橡胶。所以种植杜仲树林,应加 以大力推广。 杜仲喜阳光和排水良好,PH 值为 5—7.5 的砂质土壤,适应环境能力强。 因原为寒带植物,故在海拔 2000 米左右以及零下 20℃—40℃低温亦可生长, 根系发达,萌发力极强,易于培植繁衍。雌株一般栽培八年左右开花结果。 我国杜仲树分布广泛,遍及各省。主产区是贵州、四川、湖北、陕西、云南, 近年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亦引种成功。 桐油 桐油是中国特产,是从油桐树树籽中榨的油。油桐树为落叶乔木, 白花、绿果,种子出油率约 30%。桐油是优良的涂料,有光泽,防锈、抗冷、 抗热,耐酸、耐碱,是油漆、印刷、国防、机械、电器、化学、医药、造船 等多种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或涂料。 中国是世界上桐油产量最多的国家,产量占世界 60%—70%,占世界贸 易总量一半左右。桐油与茶、丝为我国历史上三大出口物资。主要外销欧美、 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人们有句俗话:“要想富,种上油桐树。”油桐树浑身是宝,适宜栽种 在潮湿的丘陵向阳坡和山麓地带。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河 南、陕西等省。以陕西产量最多,主要在秦岭以南的安康地区。四川万县、 开县、达县、云阳、秀山盛产桐油。其中秀山桐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上品,叫 “秀油”,而万县产量居各县之冠,出 占全国 1/4。湖南溆〔x)续〕浦 县产的桐油?在洪江市集散,故名“洪油”,也是优质桐油。其他尚有贵州镇 宁六马桐油,陕西安康桐油,湘西“金色桐油”,河南西峡桐油,湖北来凤 桐油都是品质优良的桐油。
生漆 生漆原产地是中国,故名中国漆。它是由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汁。 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光洁度高的特性,是无毒优质美观的涂料, 号称“涂料之王”。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石油、纺织、印染、建筑行业。 中国生漆产量占世界 80%,出口量占世界 40%以上。人们形容中国漆 “好漆 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琥珀色,提起钓鱼钩”。意思是说上好的油漆静置 时,漆皮光亮,可照出人头来,晃动之后,泛起琥珀色,扯出漆条,断后又 马上缩回如同勾状,黏稠有弹性。 我国漆树生长在温润的丘陵地带,以秦岭大巴山区最多,有“巴山漆海” 之称。其中陕西南部安康地区所产的“金漆”最为有名,产量占全国 1/4, 出口量占 1/3,安康县、利川县所产牛王牌生漆蜚 外。此外,贵州毕节 县、大方县产优质大木漆,湖北建始县的“建漆”,竹溪的大木漆,恩施的 毛坝漆,河南西峡生漆,安徽金寨县传统工艺漆,太平县绩溪的“徽漆”, 四川酉阳、秀山、彭水的龙潭漆均为国内外市场上的名漆。 白蜡 白蜡是提取寄生于一种女贞树上的白蜡虫分泌的蜡汁, 加工熬炼出 来的。它的凝固点是动物蜡中最高的(80℃—90℃),能防腐,防潮,并具 有光泽,为尖端科学、国防工业、精密机械、纺织印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 料,在医药领域中应用更为普遍。白蜡是中国著名特产,为传统出口物资, 主要产地在四川、云南、湖北,其中四川产量占 90%,分布于乐山地区峨眉、 洪雅、夹江、苍溪及仪陇县,尤以峨眉县蜡树资源丰富,素有“蜡山”、“蜡 海”美称。峨眉白蜡以“米心”白蜡为上品,其表面有结皮状皱纹,断面呈 细小的米粒(柱状)结晶,其次是“马牙”白蜡,表面光滑,断面呈马牙状 结晶。另外,云南昭通、湖南芷江也产白蜡。 五倍子 五倍子是倍蚜类的蚜虫寄生于盐肤木 (或叫五倍子树)上形成的 虫瘿〔y!ng 影〕。利用五倍子为原料提取单宁酸、药用鞣酸、没食子酸,在 医药上为强收敛剂。主治泄痢、五痔、下血、脱肛、风湿痛。此外还可治疗 由霉菌引起的皮癣、烫伤,还有避孕的效用。 五倍子根、叶、果实均可入药。除药用外,五倍子经加工提炼后,通称 “栲胶”。广泛用于染料、化工、冶金、石油、国防、制革、医药、摄影多 种工业用途。五倍子是我国著名特产,为传统出 资之一,出 汇率很 高。中国五倍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产量占全国 2/3。 贵州盛产五倍子,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四川。五倍子虫寄生之盐肤木适应性 强,耐干旱贫瘠,常与荒坡疏林、灌丛形成混合灌木林。五倍子蚜虫具有生 产价值的有“角倍”、“肚倍”两种,为扩大五倍子的产量,应大力人工放 养倍蚜虫,以适应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3 畜产品 我国畜牧业历史久远,早在 4000 年前尧舜禹时 牛、马、羊、猪、狗、 鸡六畜齐备,目前畜禽品种之多为世界之冠。有许多是驰名中外的优良品种, 如新疆伊犁马、青海浩门马、甘肃河曲马、内蒙三河马、三河牛、秦川牛、 德昌水牛、青藏牦牛、新疆毛驴、内蒙骆驼、宁夏滩羊、内蒙肥尾羊、荣昌 猪、内江猪、金华猪、北京鸭、武山乌骨鸡等。 此外,中国畜禽产品加工制品在世界市场上久负盛名,如垄断世界市场 的猪鬃,名噪欧洲、美洲的猪肠 新疆羊毛、宁夏中卫马海毛、王府驼毛、 山东兔毛等毛绒类大量出口,其他皮张类如宁夏滩羊羔皮、浙江湖羊羔皮、 张家 羔皮、新疆库车紫羔皮等也颇受国际市场青睐。 近年中国鸭绒、羽绒制品如羽绒大 被子、睡袋、滑雪 纷走出国 门,畅销世界各地。 新疆“天马” 新疆“天马”俗称伊犁马,原产于西域乌孙地区,汉武 帝于 2000 年前发现此马是良驹,定名为“天马”,后经多年培育改良,成为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盛产的伊犁马。 伊犁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水草丰美、气候温润,有培育优良伊犁马理想 的牧场。伊犁马体格雄健魁梧,身高约 1.4 米,平均身高比蒙古马高出 10 厘米左右,体重在 200 公斤以上,外貌俊美,毛色亮泽,头部秀丽,胸深腰 细,体格匀称,是乘挽兼用的优良品种。该马性情温和,耕役拉力大,耐力 强;善走善骑,步履矫健轻盈,动作敏捷,疾跑如飞;适应高原群牧和饲养, 对严寒与酷暑均有适应力,适合西北“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大陆干旱型气候; 繁殖能力强,遗传基因稳定,易传宗接代。伊犁马肉瘦奶香,马肉中脂肪含 量少,常吃能减少心脏病发病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为良好的保健肉食 品,马奶营养丰富,可助消化,对肠胃病有一定疗效。伊犁马名扬中外,出 中亚、美洲和东欧各国。 青海“龙驹” 青海“龙驹”,又叫青海骢,或浩门马。青海“龙驹”得 名于传说。相传在古代,原产于青海湖海心山上的马,与苍天降下的龙马匹 配,产出龙驹繁衍而来。 青海“龙驹”可作驿马使用。“龙驹”行走,不同一般牛、马、驴、骆 驼四脚畜类的交叉步伐,而是对侧步,即左边前后两腿与右边前后两腿,分 别同时起步,人们骑在马鞍上,鞍口平稳,无前仰后颠之苦,登鞍之后迅速 奔飞,恰似神马龙驹。 当今青海“龙驹”主要产于祁连山麓浩门河(又名大通河)河谷平原或 环青海湖草原地带。一般体高 1.3 米,外形匀称,体态健美,适应青海高原 寒冷的气候,适应粗饲料喂养。骑乘疾走如飞,步伐稳健有力,耕役使用拉 力强,是乘挽兼用的优良马种。 青海省祁连山养马场大力繁殖青海“龙驹”,并输往国际市场。 河曲马 因原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接壤的黄河河曲一带而得名。 河曲马与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文明紧相连,早在春秋时 河曲马已是秦国 的良种马,迄至唐、宋时期,河曲马被赞为“神骏”。 河曲马体型粗壮高大,胸廓宽广,关节有力,四肢强健,毛色以黑毛、 骝毛多,栗褐色次之,其他杂色较少,是一种以挽为主,挽乘兼用的良马, 挽拉力和持久力强,一般挽力达 250—400 公斤。河曲马抗病能力强,适应地
域广泛,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用作耕役和大车畜力,深受欢迎。 当前,河曲马主要产区是甘肃省的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四县,此外 青海省的久治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省若尔盖、阿坝以及红原县也产 河曲马。 我国对于河曲马这种古老的良种马的培育繁殖十分重视,由于它适应力 强,耐粗饲料,在北方一些农村也进行引种培养。1954 年国家正式命名此马 种叫河曲马,与伊犁马、蒙古马齐名。 牦牛 牦牛产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寒地区的牛种,我国牦 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85%以上。 牦牛生于高寒地区,四肢短小,体态雄壮,腹部、臀部长有 30—40 厘米 长毛,用以御寒,其尾特异,犹如马尾巴。因脚掌上有一块天生的坚韧软骨 当“脚垫”,故在崎岖坎坷山路行走如履平川,成为藏民主要的交通工具, 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心、肺强健,红血球和血红素多于一般牛类,适 应高原缺氧的生态环境。牦牛因有厚密的“天然毛 御寒,爬冰川卧雪地 无所畏惧。一头牦牛能驮 40—50 公斤的物品,甚至载重负荷可达 150 公斤左 右,每天可行 50—60 公里山路,牦牛能吃大苦耐大劳,几天不吃不喝仍能爬 山。 牦牛经济价值高,是役、乳、肉、皮、毛兼用的家畜。 牦牛肉营养丰富,蛋白质高,脂肪少,瘦肉多,含骨少,净肉率达 40%。 每头母牦牛体重 200 公斤,公牦牛重达 250—300 公斤,屠宰后净肉率相当可 观,肉质纤维虽粗,但肉质鲜美,强于黄牛肉。牦牛奶高蛋白,低脂肪,味 道纯 污染,其含热量与含脂量均高于世界名种荷兰奶牛。 牦牛皮、毛、绒是毛纺织工业与皮革工业的高级原料。成年牦牛每只一 年可剪毛、绒 1.5—二公斤,是制作高级呢绒、毛毯、毛 优质毛料,其 毛制品已进入国内外高级商场,牦牛毛衫、大 为市场抢手货。牦牛的骨、 角、蹄可制成饲料、肥料,其内脏可制药品。 中国牦牛主产区是青藏高原。西藏人民驯养牦牛有 1300 多年的历史,据 西藏《雅隆宗教源流》记载,在吐蕃王松赞干布第八 贡赞普时 西藏 人民已将牦牛驯化为家畜使用。青海是中国牦牛集中产区,也是世界牦牛最 多的地方。青海牦牛除役用外,食用价值高,青海活牦牛销往香港,冷冻牦 牛肉出口东欧国家。 北京鸭 北京鸭羽毛全白,又叫白鸭,是肉质鲜美的良种鸭,是北京地 方风味“北京烤鸭”的专用鸭,北京鸭随着北京烤鸭店遍布世界而闻名中外, 风靡全球。 北京鸭养育早在明清时 已开始,已有几百年历史。主要产于京都西 郊玉泉山一带。此处地势低洼,河湖叉口多,水域遍布,又有丰富的饲料, 具备养育良种鸭的自然水塘条件。玉泉山一带原是皇家园林区,皇室和达官 贵人筵席需求量大,就近养鸭,就地烹制鸭筵便捷。 北京鸭个体硕大,生长发育快,孵出小鸭后 50—60 天重量可达 1.5—二 公斤,为最佳上市时机,烘烤出的“北京烤鸭”肥嫩多汁,色泽鲜亮,香味 浓郁,脍炙人 成年的北京鸭重达三—四公斤,若用人工喂养,采用优质 “填料”,又叫“填鸭”。母鸭长到半年之后开始产蛋,蛋呈青白色,每只 90 克左右,腌制鸭蛋上市也颇受市民欢迎。 北京烤鸭闻名遐迩,中外游客来京将品尝“北京烤鸭”视为必不可少的
餐饮活动,加之每年尚需运往香港百万只以上,使北京鸭供不应求。 乌骨鸡 乌骨鸡是名贵的观赏和药用鸡。此种鸡顶有白凤冠,白须,绿 耳朵,蓝缨头,全身披着雪白的丝绒般白毛,纤细如丝,艳丽无比。毛腿, 毛脚,有五爪,尤以乌皮、乌肉、乌骨为特征。主要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 又叫武山乌骨鸡。据泰和县志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将这种鸡命名为武山乌骨 鸡,并列为贡品。1915 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被评为名贵的“观赏 鸡”。本世纪 50 年代濒于绝灭,经大力扶植养护又兴旺起来,主要是药用价 值高。经科学测定,乌骨鸡体内含有黑色素与激素及丰富的氨基酸,其药用 价值与独特的营养功能为世人瞩目。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滋补强壮身体,对 于气血两亏症有明显疗效;二是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虚弱、习惯性流产、 血崩;三是治疗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神经 、失眠症等。 目前中国出口武山乌骨鸡到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北京同仁堂 药店用此鸡为原料,加上人参、黄芪、当归、鹿角胶制成乌鸡白凤丸,为重 要妇科良药。 猪鬃 中国养猪业发达,有 153 个品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四川又 居全国之首,年产达 5000 万头以上。我国人民以猪肉为主要肉食来源,故屠 宰量大,猪鬃的来源充足。猪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出 品,占世界猪 鬃贸易量 8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中国所产猪鬃毛质优良,并分 黑、白、黄、花四种类别花色。四川荣昌、隆昌、沪县主要产白猪鬃,河北 定县、四川达县、万县、合川、江北多黑色猪鬃,名噪于世。湖北猪鬃叫汉 鬃,品种齐全,耐 热,色泽光洁,软硬适当,富有弹性,吸附力强。中 国猪鬃生产出 达一万吨以上,主销欧洲市场。 猪肠 猪肠 我国重要传统出口商品,占世界市场 60%左右,分白 色、乳白色、淡红色几种。猪肠 人造肠 美价廉,质量好,是欧美食 品工业肠类加工的必备品。过去肠 工是手工操作多,冷藏技术不理想, 近年逐步向机械化迈进,尤其四川重庆肠 产厂家的肠 在前列,另外 沈阳、哈尔滨、天津、上海、金华、如皋、南昌、长沙均有肠 工厂。 兔毛 兔毛是优质天然动物纤维,为高级毛绒纺织原料,能适应当代服 装“轻薄、柔软、美观、高 ”的发展趋向。 我国是世界上兔毛的主要供应国,出 占世界总出 的 90%以上, 其中一半销往日本,日本是世界兔毛消费最多的国家。 中国广大农村养兔业发达,以山东省兔毛产量最多。近年优质长毛绒兔 毛产量逐年增加。 宁夏滩羊羔皮 宁夏滩羊羔皮,为中国传统出口优质裘皮。滩羊皮产于 宁夏贺兰、平罗、盐池、吴忠、同心等县,是取自滩羊幼小羔羊之皮加工制 成。这种羔皮毛穗有九道弯,呈波浪形纹,毛穗自然下垂达七—九厘米,柔 软洁白,保暖、结实、轻便,美观大方。用中国锦缎和滩羊羔皮制作的妇女 中式小皮袄,是中外妇女高贵华丽的冬季服装。
4 副产品 此处所列多指林副产品,如食用菌类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草菇、 猴头、竹荪等。食用菌原为我国重要的野生山林资源,木耳、猴头、香菇属 著名的“山珍”。中国野生食用菌已发现的有 320 多种,其数量、品种居世 界各国前列。它不仅是美味佳肴,还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 多种维生素以及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物质,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是降胆 固醇、高血压、高血脂的保健食品。目前我国为扩大食用菌资源已培育出 50 多种人工食用菌类,总产量占世界的 1/5,每年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香 港、澳门地区,甚至远销欧美各国,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另外,发菜属地藻类植物,也是中国传统的出 特产品。蕨菜属常见 的蕨科植物,近年被视为“无污染”保健食品。芦笋是百合科草本植物,也 是中外市场上俏销的美味食品。 黑木耳 黑木耳俗名黑菜,为一种形体较大的食用真菌,在植物分类学 上属木耳科。黑木耳营养丰富,肉质肥厚,滑爽可 有“素中之荤”的美 誉,同时有药用保健功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黑木耳居世界出口量首位, 是中国传统出 土特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中国采集食用和栽培黑木耳历史悠久,远在 1400 年前就有记载,对食用 及药用功能记述详尽。如公元 6 世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专门介绍黑木 耳的烹调方法:“木耳菹〔j)巨〕: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 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 〔c)促〕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su9 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 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明朝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除介绍黑木耳生长发育形态外,还叙述其医用价值,“木耳生犍 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曝干”, “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断 谷〔g(谷〕 治痔”,并介绍黑木耳气味甘平,能医治牙痛、痢血和妇女常见疾病等等。 近代对黑木耳营养价值研究得出:每一公斤黑木耳干品中,含有蛋白质 106 克,碳水化合物 650 克,脂肪 2 克,纤维素 70 克,以及钙、 铁等多 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属高植物蛋白食品,具有养胃清肺、荡涤胃肠功能,对 手足麻木、肺热咳痰、痔疮出血、便秘均有疗效。黑木耳胶汁液可吸附呼吸 道中微杂物质及尘埃,使其随痰排出,故可作为纺织、轧花、矿山、理发等 行业及特种部队人员的保健食品。 我国黑木耳分布广泛,除采集野生木耳外,主要是发展人工栽培,增加 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国黑木耳有 15—16 种之多,北起黑龙江,南 至云贵高原,西起陕西、甘肃,东到福建、浙江沿海均有不同质地品种的黑 木耳。重点产区有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地区、吉林省延边地区,所产黑木耳质 地优良,此外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黑木耳上品较多,河南的栾川、 卢氏、洛阳、南阳、嵩县、信阳,湖北的房县、丹江口市、均县、保康、南 漳、谷城,四川的通江、万源、南江,广西的百色地区为集中产区,此外云 南、陕西等省产量也颇多,是重要货源基地。 黑木耳之上品,以黑褐有光泽,朵形肥大,肉质厚,无杂质,干爽者为 佳,优质黑木耳内面平滑为暗褐色,外面呈淡褐色,并附有短毛,吸水性强。 一般一公斤干黑木耳可以水发出 13 公斤左右。 露天人工栽培黑木耳,受气候影响,其质量受 制约,品质各异。一
般依采摘 可分为“春耳”、“伏耳”、“秋耳”三类。人们习惯将入伏 之前所产黑木耳叫春耳,其颜色深褐,朵大肉厚,吸水膨胀率高,质量上乘; 入伏至立秋期间所产黑木耳叫伏耳,因此期间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虽 然生长发育快,但色泽浅,耳片薄,吸水膨胀率低,质量欠佳;立秋之后所 产黑木耳朵形略小于春耳,水发性尚好,质量仅次于春耳。春耳与秋耳一年 可各采收三—四次,采摘选晴朗天气为好。 白木耳 白木耳又名银耳,属食用菌银耳属白木耳科。 中国秦汉时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与明代《本草纲目》均记载银耳有 延年益寿、滋补强身的作用,是珍贵的保健品。还具有健脑提神、健胃理气、 利尿通便、润肺生津、护肤美容等功能。 据现 学测定,白木耳内含胶质和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尤 其含人体所需的 、各种维生素和具有抗癌作用的糖类,既是高级滋补品, 又是抗癌食品。 白木耳色白如银,晶莹似玉,在餐饮上应用广泛,烹调柔软滑爽的银耳 汤、银耳配菜,色泽高雅美观,味道甜美纯 尤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白木耳有野生与人工栽培两种,野生银耳产量稀少,只在大 朽木上 滋生,其价格昂贵。自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大量人工栽培白木耳,产量 激增。其中四川大巴山南麓通江地区所产银耳十分名贵,此种银耳呈鸡冠状, 朵形硕大,肉头厚重,胶质良好,色白纯净,生长期要求温度低,烹调食品 易熟。此类银耳尚分布于四川万源,湖北保康、房县,贵州遵义、湄潭以及 陕西西乡等地。在福建与云南地区盛产另一种类型银耳,色泽白中透黄,形 似菊花状,胶质厚重,蒂头圆整,松大,无脚耳,生长期要求温度高、湿度 大,蒸煮烹调后仍显现原形,颇受国外市场欢迎。福建古田地区所产此种银 耳属上乘佳品,产量居全国之冠,是中国最大的银耳生产基地,其银耳干品 泡发后胜似雪白的菊花,不 ,犹如晶亮的玉琢雕品。此外福建省漳州、 龙溪所产银耳也驰名。白木耳输往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地区及台湾,近 年又远销欧洲、美洲。 猴头猴头菌是一种名贵的蘑菇,又名猴菇、刺猥菌、茶花菌,属担子菌 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在中国食谱菜系中与燕窝、鱼翅、熊掌并列为四 大名菜,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 中国猴头原为林区稀少珍贵野生菌类,作为豪华筵席中的配味菜。猴头 作为食用品不同于其他食用菌类,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鲜味,要与其他鸡、鸭、 火腿、鲜猪肉精心调烹配制,其品位之高雅、鲜美方显现出来,成为一道精 美的佳肴。 据当 定,每 100 克猴头菌含蛋白质 26.3 克,脂肪 4.2 克,碳水化合 物 44.9 克等物质,还含有 16 种氨基酸,不仅是富有营养的名菜搭挡,辅佐 佳料,还是药用价值极高的免疫增强剂。猴头的药用价值早在中国古 学 典籍中就有记载,认为它能“利五脏助消化”。国内用猴头菌丝提取浸膏片, 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痛一剂良方。对治疗食道 癌、贲门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效率达 69.3%,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和慢性胃炎有效率达 36.6%。经医学临床鉴定,长期服用对人体无任何副作 用。 猴头菌是当前我国从野生向人工培育发展的菌类之一。一般野生猴头产 于东北林区,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林区,其次河北、山西、河南、甘
肃、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山林地区也有发现。自 1959 年以来进行人工猴 头菌培育实验,已取得成功。 野生猴头菌常生长于栎、柞、胡桃等阔叶树立木或腐木上。在自然条件 下,完成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需四个月,其中从菌丝体到子实体只要 40 天。人工培养分菌种制备(母种→原种→栽培种)和子实体培养两大步骤。 一般猴头菌属低温型食用菌,适宜酸性环境,以 pH 值 4 最适宜,菌丝体生长 一般要求 25℃恒温,子实体形成在 20℃时最佳,对于空气要求畅通,空气的 湿度掌握适度,不喜光照,一般要在阴暗和折射光中生长发育。 香菇 香菇别名香菌、冬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因香味 厚重得名香菇,因在冬至或白雪纷飞 采摘,又称冬菇。 香菇伞状菌表面呈黄褐色,有数道花纹分 周边卷起。上乘之品色泽 艳美,菇柄短小,肉质厚有浓郁香味。按生长与采摘期之别可分为多种品类, 如梅花菇、厚菇、薄菇等,其中梅花菇因菌面上分布众多细花纹而得名,是 香菇中名贵的珍品。 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被誉为“蘑菇皇后”,甚至在国际上被称 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蔬菜之王”。香菇具有五种营养成分,即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香菇所含蛋白质中有 18 种氨基酸, 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七种。当 品科学分析出,每百克 香菇中含蛋白质 41.5%(鲜品为 60%)、碳水化合物 54%(鲜品 60%)。 每二两香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八两牛肉。 香菇含有 30 多种促进人体消化功能 的酶,尚有益肠胃蠕动、理气化痰、解毒、降血压、减少胆固醇、防止肝硬 化的医疗功效。香菇维生素中有一种是麦角醇(维生素 T 母),在紫外线照 射下,能促进人体对钙、 素吸收,防止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尤其可贵 的是香菇含有抗癌物质,它能过滤病毒体,防止癌细胞滋生,所含抗癌葡萄 糖酶又能增强免疫性活细胞和干淋巴细胞恢复,可谓抗癌食品中的佳品。 中国香菇是传统出 特产品,主要产区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贵州、云南、安徽、四川、湖北等省区。其中江西产量居首位,福建古田、 建阳地区发展速度快。广东北部山区与江西南部山区培育的香菇质地好,肉 质厚,香味浓厚,属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菇。四川万县、绵阳、达县和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香菇资源丰富,广西 自治区苗岭一带雨量充沛,气候 温和,适宜香菇生长,著名的“苗山菇”享誉国内外。湖北省香菇盛产于鄂 西山林地带,恩施、宜昌、荆州、郧县、襄樊等地区所产香菇远销东南亚国 家和欧美等国。 草菇 草菇别名兰花菇、苞脚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苞脚菇 属。由于草菇原产地是中国,世人也称其为“中国蘑菇”。 草菇在中国有 200 多年栽培历史,原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和长江流域一 带,后传入东南亚各国,目前已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工培育,但产量 仍以中国遥遥领先,属传统出口产品之一。 草菇属于味道鲜美、肉质肥厚滑嫩的营养健康食品。除了含有 10 多种氨 基酸外,所含维生素 C 超过所有蔬菜品种。据测定分析,每 100 克草菇中含 有维生素 C 高达 206.27 毫克,被誉为“营养之后”。尤其可贵的是所含蛋白 质,能起抗癌作用,并可降低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还可治疗糖尿病, 深受老年人欢迎,是优质保健食品。 草菇属草腐菌类,故生长期短,一般只需 20—25 天的生活史,从孢子萌
发到产出幼小的子实体,仅用半个月时间。子实体为人们食用部分,由菌盖、 菌褶、菌柄、菌托组成。菌盖似钟形小伞,表面呈灰白色,带有放射状黑条 纹。菌肉松软白嫩、滑爽。菌褶发育由白色变成粉红色,成熟后为暗褐色。 菌柄细圆柱状,略带纤维质弹性。在草菇生长初期,有一层面膜包裹,形似 胎膜,随着菇蕾生长发育,冲破外菌膜绽出,包膜在菇柄基部呈杯状形“脚 苞”,也就是菌托部分。 草菇与其他菇类相比,人工培育所用原料成本低,一般使用稻草或米糠、 麦秆、甘蔗渣、茶叶渣、废棉多种废弃天然纤维作为碳素营养源。技术操作 比一般菇类容易掌握,草菇罐头尚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今后应大力推 广人工栽培草菇,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草菇属高温型伞菌,参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选择 性栽培,如广东、 广西、江西、福建 5—9 月间可采用露天培育方式,每年可收获四—五次;长 江流域一带可采用温室、塑料大棚室内栽培方式;而北方各省一般用 6—9 月空闲温室或全年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培育方式。 竹荪 竹荪别名竹参、竹菌、网纱菌,属于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 属。因其稀少名贵,形体上有多角形网格,并穿有“菌裙”,故被人们称为 “菌花”、“面纱女郎”。竹荪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高级“山珍”。 竹荪营养丰富, 内含蛋白质占 20.2%,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达 17.6 18 %,并有减肥、抗癌、降高血脂、高血压的保健功能。 中国野生竹荪原产于云贵山地、江浙丘陵、粤桂山区、巴蜀丘陵和台湾 低山坡上。一般要求海拔在 200—2000 米之间湿热亚高山地带,多数在腐殖 质丰富的湿润竹林环境或者香蕉、橡胶林中生长发育。由于近年货源奇缺, 市场价格上扬,在港澳市场上,一公斤干竹荪价格相当一两黄金。为此,中 国开始利用半天然和全人工条件控制培育出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 三种商品竹荪供应市场,以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需要。 竹荪属好气性真菌,适宜在微酸土壤环境中生长。 发菜 又名旃〔zh1n 沾〕毛菜,俗称地毛,学名念珠藻,属陆地野生地 藻类植物。新鲜藻丝为蓝绿色,风干后形如人类的头发一般,故而得名。又 因其谐音“发财”,所以成为一般喜庆送礼佳品,每逢年节赠送亲友,堪称 “喜庆”礼品。 发菜属名贵山珍,高 养品,为一道爽 凉菜。早在唐宋时期已驰 名中外,并作为贡品,皇室御膳房中将“拌发菜”列为名菜。发菜含蛋白质 20%以上,高于鸡肉和其他肉类,是鸡蛋的 1.5 倍,枸杞的四倍。所含矿物 质是鸡蛋的六倍,包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优于大米和黑木耳,其中精氨 酸含量高于猴头五倍以上。具有解积腻,清肠胃,促消化,降血压和降血脂 功能,能够治疗妇女病、鼻出血,也是伤 合的辅助剂。发菜是国内外市 场紧俏商品,其主要市场是中国东南闽粤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东南 亚各国,尤其华侨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争购发菜,以祈求来年开市吉利。 我国发菜主要产于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如内蒙古高原、青 藏高原,其中宁夏、青海、甘肃、内蒙所产最有名。 宁夏发菜产量高,质地优良,是上乘佳品,主要产于同心、海原、中卫、 盐池等县。发菜采摘季节多在春秋两 早晚,或阴雨天气,可用钢耙抓取, 晒干后清泥沙,盘成妇女发髻“黑丝”状,又叫“黑宝”,是宁夏传统出口 土特产品。
青海由于夏秋两季多雨雪,适宜发菜生长发育和采摘。一般生长于山丘、 荒漠和草原潮湿地带,天然的阳光雨露使“发菜”迅速蔓延繁殖,青海发菜 成为青海省别具特色的土特名产,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畅销香港、澳门地 区与东南亚各国。 甘肃所产发菜,以成品色泽乌黑发亮,丝长蓬松,无尘土杂质,品质优 良而享誉中外。主产于山区山坡草原地带或荒漠、半荒漠之中,是甘肃出口 的名贵山珍之一。 蕨 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可叫蕨菜,属蕨科蕨属。 我国蕨菜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丘陵,尤以徽州、安庆资源丰富。蕨植株 有一米左右,叶从茎上生出,呈羽状,不断分裂小羽片幼叶。这种幼叶有清 香味,是山野珍品,属无污染的“天然食品”。日本将蕨菜视为高级菜肴, 烹制十分考究,欧美餐桌上将嫩蕨叶(又叫绿提琴头)当作高 餐食品。 在国际市场上,一吨蕨菜干相当 40 吨大豆价格,若加工成蕨菜罐头出售,价 值更加昂贵。近年中国山区农民大力采摘加工供出口。 蕨根状茎长而横生,在土中可蔓延生长,其茎含有淀粉,叫蕨粉,可制 酒、饴糖、粉丝,可替 粉、豆粉使用。 蕨菜生长缓慢,要求比较温暖而阴湿的生态环境,最有价值的是春 发的幼叶。人工培育不容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目前主要是挖掘野生资源, 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 芦笋 芦笋又名刁柏,龙须菜,为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百合科天门冬 属。由于芦笋初生之时嫩芽茎形似竹笋,故俗称芦笋。 芦笋用其嫩茎作蔬菜或制成罐头,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其味鲜美, 营养丰富,是防癌和化 石的保健食品。 芦笋适应性强,在中国大陆发展很快,除黑龙江与新疆有野生芦笋外, 多数是人工培育,技术操作容易掌握,便于田间 ,省时省力,当年栽种, 第二年即可取得收益。1990 年中国大陆芦笋生产基地已有 38 万亩,罐头生 产量达六万吨,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台湾省人工培育大量芦笋, 其出 占世界芦笋交易额 50%左右。 在芦笋人工培育中,由于雌雄异株,植株之间遗传变异性大,使芦笋产 品外形、色泽不稳定。为 芦笋育种繁殖的问题,经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 究,大量根系发达的雄性植株移栽成功,并在北京顺义县首次引种,这对于 推广芦笋快速繁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 水产品 中国江河湖海水域辽阔,鱼、虾、蟹、螺水生动物及水生植物资源丰富。 海洋鱼类有 1500 多种,淡水鱼类有 800 多种,经济鱼类上百种,其中不少是 珍稀水产品,海产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以及对虾、扇贝、海参、 海带、紫菜,经济价值均很高,淡水养殖的青、草、鲢、鳙四大鱼类为城乡 人民主要食品鱼。其他名贵水产品畅销国际市场,闻名遐迩。如湖北武昌鱼、 黑龙江大马哈鱼、镇江鲥鱼、瓯江凤尾鱼、太湖银鱼、台湾吴郭鱼、粤、闽 石斑鱼、渤海大对虾、潮汕大龙虾、阳澄湖大闸蟹、营 蛤、广东福寿螺 等。 武昌鱼 武昌鱼属淡水鱼类,又名团头鲂或团头鳊。此鱼久负盛名,清光 绪年间《武昌志》载:“有鲂即鳊鱼名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 回旋……。”武昌鱼肉质细嫩,鲜美可 主要产在湖北“千湖”之地,以 汉江平原津湖、牛湖产量多,因集于武昌出售故名武昌鱼。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是中国水产中的珍品,享誉中外的中国特产鱼。它体 长细,身略圆,光滑无鳞,呈半透明状,肉细腻,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 克含蛋白质 8.2 克,脂肪仅 0.3 克,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钙、 铁等多种 矿物质,是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鱼。太湖银鱼有四种,大银鱼、雷氏银鱼、 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前二者体长 94—190 毫米,后二者较小,体 长 53—75 毫米。太湖银鱼寿命短,只有一年,繁殖力较强。产卵方式饶有情 俗称“破浪生”。银鱼到春季 1—2 月游至有薄冰或湖岸浅水乱石边,来 回游弋,到碰破肚皮排出卵子为止,这就是破浪生卵。繁衍子孙后 成新 鱼群,雌亲鱼生完儿女即告死亡,死后“银装素裹”,所以叫银鱼。 同安文昌鱼文昌鱼是世界上稀有鱼种。它背部有一条“脊索”,是无脊 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过渡的活标本,是生物科学上研究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 石,为世界生物学家所瞩目。中国福建省同安刘五店海湾渔村是原始文昌鱼 的故乡,世界其他地区虽有文昌鱼,已开始进化并数量极少。我国同安文昌 鱼全身无鳞,外形似小鱼,呈粉红色半透明体,两端尖细,体长只有 50 毫米。 在水中常扭动身躯,白天怕光潜到海底一寸多深的沙中,晚上才游到水面觅 食,有“沙中之鱼”之称。文昌鱼除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外,其味道鲜 美,是营养丰富的海珍品,用油焙干后行销东南亚国家。 鲥鱼 鲥鱼属鲱鱼科,是一种溯河性回游鱼类,俗称“混江龙”。鲥鱼平 时在太平洋栖息生长,每年春季 5—6 月间,游入长江中下游产卵,由于季节 性强,被称为鲥鱼。鲥鱼体态扁长,肉质细嫩鲜美,其鳞片白如银,鳞下有 丰富脂肪,故人们清蒸鲥鱼时,不能清除鱼鳞。鲥鱼腹部鳞锋利如刃,在江 中游速快,其他鱼怕碰上“一刀”纷纷远逃,“混江龙”由此得名。鲥鱼营 养价值高于一般鱼类,每百克鱼肉中含蛋白质 17 克,脂肪 16 克,铁质 2.1 克,其他钙、 钾、锌、核黄素种类齐全,被尊为“鱼中之王”,属名贵 鱼种。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河系如富春江、清水江、钱塘江、新安江交叉口 处,饵料丰富,虫藻集聚,适宜鲥鱼生长,故富阳鲥鱼、镇江鲥鱼、芜湖鲥 鱼鱼体丰肥,肉质嫩美,香醇可 历 家为御膳所用,或达官富绅 宴请贵客时作为珍稀佳肴享用。鲥鱼在水中性情猛烈,但是一离开水旋即死 亡,无法吃到活鲥鱼。鲥鱼日益稀缺,尚远销香港、澳门地区和新加坡、菲 律宾、日本、美国等国家。
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属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所产一种季节性鲑鱼, 属海洋回 归性鱼类。此类鱼群每年秋季 9—10 月由海洋游入江河,到我国黑龙江与乌 苏里江产卵,历经三个月幼鱼形成,翌年春季 4—5 月经北方鄂霍茨克海游到 日本海,在海洋中觅食生长发育四—五年后,体重一般五公斤,大个的马哈 鱼能有 15 公斤,故人们称之为大马哈鱼。大马哈鱼群性成熟时又游回江河产 卵,孵化幼鱼,完成繁衍任务后,大马哈亲鱼就寿终死亡。 大马哈鱼个体肥大,呈 色,味道鲜美,肉质坚实,可以盐渍、晒干、 熏制,运销国内外。大马哈鱼鱼籽极为珍贵,含蛋白质丰富,卵油味道香醇 可口,制作鱼子酱和罐头,成为欧洲市场的紧俏商品。大马哈鱼肝脏可提炼 鱼肝油,胰腺制作供药用的胰岛素,胃腺又可制取胃蛋白酶,雄性鱼精巢制 作鱼精蛋白,鱼鳞还能提炼出鱼鳞胶,鱼皮经加工可鞣制出高级鱼皮革料, 可制作高级皮包、皮夹、皮鞋以及手提箱等。 中国对虾 中国渤海和黄海浅海海底盛产的大虾,个体肥大,市场上常配 对出售,俗称对虾。属白系大虾中优良品种。食性广,生长迅速。每年秋末 冬初成群结队游到南方水域过冬,翌年 3 月上旬,开始回游到北方渤海老家, 4—6 月繁殖。幼虾经多次蜕皮变态,到秋季 9—10 月长成大虾。 中国对虾与墨西哥粽虾、圭亚那白虾,被称为世界“三大名虾”。墨西 哥粽虾以色泽红亮而驰名;圭亚 虾,以味甜鲜嫩著称,而中国对虾兼有 二者之长,不仅白里透红色,壳薄肉肥厚,并且肉质鲜美、脆甜,十分细嫩, 富有弹性。中国对虾生时青中衬碧,晶莹剔透,渔民叫它“豆 ”。熟时 通体橙红,如珊瑚雕就,是筵席上名贵海味,令人啧啧叫绝。山东沿海烟台 一带对虾产量占全国产量 2/3,此外渤海湾沿岸、天津附近也盛产对虾,中 国对虾经济价值高,每吨创汇约一万美元,相当于 80 吨小麦的价格。 阳澄湖大闸蟹 江苏省昆山附近的阳澄湖湖水清澈,水底水草丰美,周围 芦荡密布,生长一种大闸蟹,金爪、黄毛、青被、白肚皮,■〔á 熬〕爪刚 o 健有力,在浅水中爬行。每年 9 月苗蟹成熟, 黄多油丰,“秋蟹肥美稻 谷香”的大好 ,抓紧捕捞上市,除供上海及苏杭等大城市外,一直是传 统的出口换汇商品。在香港市场上两只大闸蟹与一只英纳格手表价格相同, 成为海鲜市场上的昂贵产品。
6 中药材 中药是国宝,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开发出的传统药源,是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的珍宝,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有不少是传统出口商品,不乏珍稀名贵的品种。如植物药材人参、当归、党 参、枸杞、三七、杜仲、甘草、厚朴、灵芝、天麻、茯苓、金银花、黄芪、 何首乌、芍药等。动物药材有鹿茸、麝香,以及介于动植物之间的冬虫夏草 等。 当归当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产药材。具有调气养血,去瘀生 新,调经 ,润肠通便的疗效。秦岭以北所产当归以甘肃天水、陕西西安 为集 的称为“西当归”;产于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当归称为“秦归”; 秦岭以南当归由碧 到重庆的又称“川归”;产于云南西部、四川西部的 统称“云归”。中国当归中秦归产量最丰。当归产量 90%以上集中产于甘肃 岷县、岩昌、漳县、渭源县的高寒阴湿地区。甘肃当归个头大,碴 白, 质地致密结实,含油质足,驰名于世。云南所产当归香味浓烈,油性重,头 大个圆,光滑,又叫 “滑头归”,是当归中的上品。我国人工种植当归有 2000 年历史,久盛不 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被誉为妇科百宝良药。 党参 党参是中国名贵中草药, 用其根部入药, 有养阴清肺热, 益胃生津, 止咳祛痰,滋阴补气之妙用。山西著名的五台山产的党参叫台参,是党参之 珍品。甘肃文县产的“纹党”全身披挂横纹,个头大条粗 实,其断面呈 菊花心形;质量最好的要属四川成都青白江区云顶山的“明参”,个头大, 颜色黄白,条匀整粗壮,断面呈菊花心形。此外山东莱阳五龙河沿岸,由于 土质疏松,盛产沙参,这是一种色白,粉性足,品质极佳的上等党参。 三七“三七”又名田七,属五加科。能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治吐血、 尿血及跌打损伤和妇科疾病,内服外敷都有止血功能。因它如漆一样有黏合 作用,故又名山漆,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叫它金不换。清 本草纲 目拾遗》中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 参三七,为中药之珍贵者。”近年发现“三七”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疗效。 我国“三七”产于云南、广西,以云南文山 苗族自治州最集中,尤其是 砚山及西畴两县产量最多。广西百色地区也是历史悠久的“三七”产区。我 国用云南“三七”加工生产的云南白药是中国独有的特产药品,为治疗外伤 出血及排脓驱毒的伤科 ,畅销国内外,被视为家庭日用常备药品。 枸杞 枸杞〔gǒ ǐ u q 苟乞〕,果实称枸杞子,是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滋补 肝肾,生精益气,明目养血,益寿延年的功效。枸杞鲜果色泽红艳,形如红 宝石,晶莹闪光,玲珑剔透,干果红润,味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 素、枸杞胺、促性激素等有医药作用的有机物质,是著名的滋补佳品。唐刘 禹锡写诗赞道:“上品功能甘露珠,还知一勺可延龄。”宁夏是我国枸杞原 产地,尤以“中宁枸杞甲天下”。枸杞热恋故土,性喜贫瘠的盐碱地。每年 6 月开花,7 月挂果,犹如美女红玉耳坠,珠光宝气,逗人喜爱。若远去他乡, 便顿失风采。中国外销枸杞 90%来自宁夏。此外青海柴达木盆地亦有枸杞种 植,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枸杞子颗粒硕大,含糖量高。 天麻 天麻因其有风不摇,无风自摇又叫定风草。古人说它是神药: “天 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现 学观察,天麻种子只有 种胚,无种乳,靠共生的萌发菌提供营养;生长期无根、无绿叶,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以密环菌当食物才能长大,只有块茎成熟时才冒出一根黄红色茎 秆。天麻目前除野生外,也可以人工栽培种植了。天麻含有维生素 A、天麻 甙〔d4i 、香爽兰醇及多种生物碱,既有祛风镇静、益气养肝、降低血 压的作用,又能医治惊风、昏迷、口歪眼斜、神经官能症等。我国野生天麻 主要产于陕西汉中及云南昭通、四川巴山丘陵地区。云南天麻块头大,皮细, 肉厚,白色透明,质地优良,是天麻中的上品。 灵芝 灵芝属名贵珍稀药材,归属低等植物真菌类中的一个种群。 中国古代流传灵芝能治百病是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并编织了不少关于 “盗仙草”的民间传说,增添灵芝的神秘色彩。 野生灵芝珍贵难得,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能。历 典记载甚详,如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宋朝唐慎微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详细记述了灵芝的种类、产地、药性、功用。 《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分为六类,依形态和颜色有赤芝、黑芝、青芝、白芝、 黄芝及紫芝,延至东晋葛洪《抱朴子》一书,甚至将灵芝及其一些相近的种 属,分出有百种之多。 近代野外采集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呈棕红色和紫红色。其形体由两 部分构成,上部似菇状物称为子实体,是采摘的实体部分;下部为白色菌丝 体,能分 种有机物,吸收营养,制作多种酶,供灵芝上部子实体生长发 育。 灵芝子实体虽然形似伞形菇状物,但与蘑菇不同。灵芝的菌伞和菌柄于 顶端一侧发育,菌柄位于菌伞一侧,而蘑菇菌伞与菌柄四周生长发育,菌柄 位于菌伞 央。由于灵芝菌伞位于菌柄一侧,菌柄又呈弯曲状,从侧面看 犹如一个“之”字形状,故《本草纲目》依形状取名“灵芝”。 神秘古朴的灵芝草初生之时是肉质体,成熟后变成极轻的木栓质,有滋 补强壮,扶正培本的药用价值。 近年人工培育的灵芝广泛用于临床,扩大了药源,以满足中外药材市场 的需求。 灵芝“温平无毒”,具有“入心生血,助心充脉”的作用,有安神、补 肝气、益肺气、坚筋骨,利关节、益精气、治耳聋等疗效。 近来用灵芝制剂、片剂治疗慢性气 、冠心病和心绞痛,以及作为降 高血压、高血脂的药剂。对灵芝多项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灵芝对多种 疾病,尤其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且极少副作用。 茯苓 茯苓别名茯灵、云苓、安苓、白茯苓、松木薯。本品与灵芝同属于 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但与灵芝子实体形态有别。茯苓子实体平伏, 木生,菌肉白色或褐色,呈海绵状,多孔为角形或不规则形,是一年生或多 年生真菌种群。 茯苓是常用中草药材,以菌核入药,其中包括茯神、赤苓、个苓、茯苓 皮。中国古 学文献对其记载甚多。《神农本草经》记述茯苓“主治胸肋 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汤 液本草》记述茯苓“泻膀胱,益脾胃,治胃积奔豚”。而明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详述茯苓功效为:“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虚, 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尝不治心病也。”又云: “茯苓皮主治水肿肤胀, 开水道,开腠〔cò 凑〕理。” u 以茯苓药理而言,可概括为味甘,性平,无毒。可入心、脾、肺、肾,
有益于脾胃,安宁心神,利水渗湿。主治水肿腹胀,小便不利,泄泻淋浊, 停饮心悸,失眠等症。用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配制的五苓 剂, 可治“中风发热”, “汤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鉴于茯苓药用价值高,人工栽培历史已达 400 余年。茯苓含有多糖类, 水解后可转为维生素 D,增强人的抵抗力,又因含钾盐而利尿通便。人工培 植茯苓采用菌种栽培,不仅产量高,质量优良,而且菌种运输方便,容易保 管,比用鲜茯苓作种苓节约木材。 目前茯苓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 建、江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 15 个省区。其中广西主产 区为梧州、玉林地区,而梧州地区以岑溪、苍梧、昭平、蒙山、藤县产量最 多。国内药材市场的茯苓品种中,有白茯苓块、赤茯苓块、茯苓碎(赤白混 合)、茯苓皮四类。加工茯苓块,切下四角或六角形苓片占 40%比例与 60 %块状茯苓混合出售。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不可组合,单独成品供应市 场。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花、老翁须等。属忍冬科多 年常绿缠绕灌木。分枝有短绒毛,叶对生,背面灰绿色,叶片卵形或长卵形。 花两朵成对腋生,初开时白色,不久变成金黄色,故有金银花之称,花香气 浓,袭人肺腑,令人流连。早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将金银花视为一味 清热 良药。李时珍曾云:用银花煮汁酿酒服之,有“轻身长年益寿”之 效。 金银花是常用中草药,其花蕾或初开之花晒干呈黄白色,放久后为棕黄 色,气味清香,味甘微苦。用金银花的茎叶晾干制成中药叫金银藤(或忍冬 藤)。 金银花对外感发热初起,咽喉肿痛,疮痈肿痛,丹毒,肺炎,痢疾均有 疗效,也用作治疗血崩、膀胱炎、关节炎等病症。金银藤有清热解毒、通经 络功能。金银花尚有制成 饮料、香精、食品、化妆品等多种用途。除原 产地山东、河南外,其他省荒坡、堤岸、庭院广为引种栽培。 黄芪黄芪原名黄耆,或别名王孙、西芪等。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原 产中国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茎高二尺有余,叶互生,小叶有 13—27 片, 叶基部有小托叶,背面生有白色绒毛。夏天开淡黄色花,总状花序顶生或腋 生。取其地下根,供药用。 黄芪皮黄褐,性温味甘,含有蔗糖、葡萄糖、黏液质、树胶、纤维素等, 为缓和强壮药剂。治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浮肿,气短无力,子宫下垂, 脱肛等“虚症”。黄芪性味甘,微温,可补气固表,利水托疮。 黄芪性喜干旱气候和疏松的砂质土壤环境,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从春季 化冻开始到秋季地冻前均可采挖,质量以六—七年生的为好。黄芪圆柱形单 条根,有整齐的纵向皱纹,质硬略韧,坚实有粉性,切断面外层呈黄白色, 有放射状花纹,中间有黄色菊花心。 黄芪在我国北方广为种植。主产地是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陕西、 河北、宁夏、甘肃等地。 甘草 甘草又叫甜草、密草、甜根子、粉甘草,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春季由宿根滋生苗,株高二—三尺,叶互生,叶茎有毛茸,花形似蝶,总状 花序腋生,淡紫色花清雅别致,其荚果褐色,含有六—八粒种子。每年采甘 草的根曝干后供药用。
甘草味甘无毒,药成品是圆柱形长条,外皮棕色,有明显顺纹和抽皱, 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纹及纤维性。甘草含有甘草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 天冬素、脲〔nià 尿〕酶以及树脂等多种成分。其中甘草糖能刺激咽喉气管 o 分泌,成为镇咳祛痰良药。还有治疗咽喉肿痛,疮疖肿毒,口舌生疮,小便 不利的疗效。甘草因辛味甘甜,历来有“十方九草”之说,素颂为“国佬”, 用来调和诸药,享有“药中之王”的美称。甘草喜温耐旱,宁夏盐池地区所 产甘草质地纯 条干顺直,皮细色红,纯甜甘美,是中外驰名的佳品。远 销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地区和日本等地。此外新疆、内蒙、甘肃干旱地 区甘草产量也可观。华北、东北、西北土层深厚的山坡、草原均有甘草生长。 何首乌 何首乌有很多别名,如地精、赤首乌、山首乌、夜合、红内消、 马胆石等。属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 在中国古 典中已记载何首乌块根入药有“养血安神”的效用,并使 用其藤条(茎)即夜交藤配药治疗失眠多梦症等。 何首乌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叶柄基部有薄膜质叶鞘抱茎,花为绿白 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其果实为三角形,黑色有光泽,包裹在翅状花被 之中。 何首乌内含“卵磷脂”及“大黄酸”成分,经药理实验,能促进肠道蠕 动,有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有滋养强身、美容乌发、益精髓、延年益寿 的保健疗效。可以促进血液新生,对佝偻病、便秘、甲状腺肿大、妇女产后 带下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何首乌分白色、赤色、黑色三个品种,有粉性,横断面有梅花状的花纹, 味苦而涩。夜交滕长圆柱形,断面有车轮状放射花纹,并有很多小孔。主产 区为河南、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等地。 芍药 芍药又名白芍、赤芍、杭芍、亳芍、川芍、冠芳等。为毛莨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花开艳丽,属观赏植物,其根可入药,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久负盛名。 芍药株高 60—80 厘米,叶片深绿色,叶互生,小叶片分裂成椭圆形至披 针形,叶片全缘不分裂齿,茎丛直立,呈青紫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根粗 壮,外皮棕黄色或褐色,为圆柱形或圆椎形。芍药的白色和粉红色或紫红色 花朵冠压群芳,由单瓣或重 成,花大而美丽,数朵单生于枝顶或茎上部 叶腋处,花期在 4—5 月,果实卵形属蓇葖〔gū 姑突〕果,前端钩状向外 tū 弯,内有黑褐色种子,果期为 5—8 月。 芍药多为栽培植物,喜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润,排水良好,土质深厚而 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长。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在零下 20℃气温下,略加培土, 也可露地越冬。芍药是多年生宿根植物,每年春季 3 月破土出芽,4—6 月是 生长繁盛期,秋天黄枯,进入休眠状态。一般生长三—四年后收获,春秋两 挖芍药根,经加工制成药材,似圆柱形,质地较硬,不易折断,断面灰 白色或微带浅棕色,中心常似菊花心。药成品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柔 肝补脾健胃功能,可治妇女病,如月经不调、痛经、虚汗不止等。对于头晕 目眩,胸、腹、肋疼痛,腓肠肌痉挛,四肢挛急等均有一定疗效,并是一味 治疗肝旺头痛、痢疾腹痛的常用中草药。 野生芍药主产地是内蒙、辽宁、河北、山西,其药用根多不去皮而当赤 芍使用。近年因市场需求大,广为种植,安徽省亳县白芍生产历史悠久,质 地优良,行销海内外。清 人刘开形容曰:“小黄城(亳州)外白芍花,
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若将此花作倾城,更 比牡丹多风情;若得此花作良药,女儿春容免萧索。”由此表明芍药观赏与 药用价值早被古人称颂于世。其他产区尚有山东、浙江、四川、贵州,常与 紫菀、红花、菊花、高粱、豆类混合轮作。 山茱萸〔zhū 朱余〕山茱萸又叫萸肉、山萸肉、枣皮、天木子等。系 yú 属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花先于叶开放,花小为黄色蔟生于枝头,主 要用其果实,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红色,去除坚核取果肉供药用。山茱萸 肉为名贵滋补药,药成品呈不规则片状或束状,质地柔软,味酸,温补肝肾, 固精敛汗,治肾虚腰痛,头晕目眩,阳萎遗精等。 山茱萸是常用中草药,是制作加工“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多种宫廷秘方中成药的一味良剂。近年发 现有增进白血球,防止放射化疗后遗症和治癌的效用。还是降血压,治老年 性尿频的有效药材。山茱萸要求阳光充足,温润凉爽,通风良好的生态环境, 宜成片栽种。河南西峡县是我国山茱萸重要生产基地,产量居全国首位,其 次是山西阳城县蟒河地区,素有“山茱萸之乡”的称谓,此地产品色鲜,味 纯,药效高。我国尚有浙江、陕西、安徽、四川、山东等省广为植种,仍不 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的幼虫 (蝙蝠蛾的幼虫)与寄生真菌的结 合体。这种幼虫在土块中碰上虫草属真菌时,使真菌长出芽管,钻进幼虫体 内,吸收营养萌发成菌丝。因为它冬天是春蚕般爬行的小虫,而夏天长出菌 类小芽如同小草,人们叫它冬虫夏草。这种中药与人参、鹿茸齐名,为高级 滋补品。虫草味甘,性湿、气香,具有益精补肾,增强体力,扩张血管,降 血压,镇静催眠和抗癌作用。野生冬虫夏草产于青藏高原。青海占 60%居首 位,质量亦佳,色泽光亮,菌丝粗 个体丰满,被视为珍品,西藏 地 区冬虫夏草产量亦丰。 鹿茸鹿茸,是公鹿头上初生的嫩角,为名贵滋补药材。有生精补髓,益 血壮阳,强筋健骨之功效。主要产区是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新疆。 其中新疆天山北麓伊犁河谷所产天山马鹿茸枝大肥美,毛色俱佳。吉林梅花 鹿 茸 产 量 高 , 久 负 盛 名 。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PDF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第一批资助学生情况
下一篇:2009年保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和先进个人名单公示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曲阳县灵山镇屠宰场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曲阳县灵山镇 灵山镇 海口灵山镇 海南灵山镇 巴中灵山镇 番禺区灵山镇 海口市灵山镇 绿地城海口灵山镇 曲阳县
- 大家在找
-
- · iphone4使用说明书
- ·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解
- · 中医基础理论视频全集
- · 华东交通大学录取名单
- · 变形金刚高清mv下载
- · 井下电钳工操作规程
- · dds信号源设计
- ·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 · 高二政治教案人教版
- · 酒店实习报告范文
- · 2007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秘书三级
- · 舒兰职高贴吧
- · 精创化霜定时器
- · 车床液压夹具
- · 法兰克系统操作说明书
- · 电工电子备课
- ·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 · excel表格加法公式
- · 雕刻爱情简谱
- · cs1.6亿赛版
- · 2012高职单招报名时间
- · 蒸汽发生器
- · 2012考研视频下载
- · 用电应急预案
- · 阿荣旗天气
- ·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
- · 数控铣床西门子
- ·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塞班3软件滑动锁
- · 变电站值班员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
- · b0橙グ?
- · 四川大学教案 钢结构 清华大学
- · 南师大官网
- · cad图纸免费下载
- · 天珠变5200小说
- · 乡利益导向工作总结
- · cfyy频道设计图
- ·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
- · 电脑打不出来汉字
- · word版简历封面下载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