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看懂句子開始 > 复述解释重整 公式算出段意
  • 复述解释重整 公式算出段意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8-2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宋君令人问之於丁 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 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集释》 *注解:穿井:打了一个井. 强化训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8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有闻而传之者 (4)不若无闻也 2. 辨析下列各句中「得」字的意思.(6分)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辨析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词性.(6分) (1)有闻而传之者曰 (2)得一人之使 (3)宋君令人问之於丁氏 4. 根據文意,把下列文字语译为白话文. (1) 「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 (3分) (2)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3分) 5.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8分) (1) 丁家经常要派一人在外,是因为家中无井, 要有专人负责到外边去洗涤、打水. ( / ) (2) 丁家打井,从井里救了一个人,这个人成了 他们家的劳动力.( / ) (3) 宋君聽到「穿井得人」的传言,派人去了解 真相,方始真相大白.( / ) (4) 「穿井得人」的话之所以广为传诵,主要是 人们并没有去查实,而是道聽涂说,聽风就 是雨.( / ) A 28 责任编辑:吴欣欣 版面设计:吴景强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级星堂学文汇教育2013年度文凭试的成绩已公布,中文科成绩虽 然比去年略有进步,但仍有不少考生败於此科而 无法圆大学梦.笔者去年刚送走一班中六的学 生,今学年又要任教应届中六生,这个生生不息的循环实在令人有点喘 不过气来.相信不少师生都身同感受吧.既然挑战不断,我们更应从中 找出一套有效的应试方法,因此笔者与负责专栏的其余几位老师将集中 分享中文科各卷的应试攻略,盼与莘莘学子共同努力.本栏主要就五卷 分析各类题型,或會提供简单练习,让考生即时操练、巩固所学.希望 各位考生不要错过. 合格率极低 无範文难温习 要数中文科最有杀伤力的卷,卷一阅读理解绝对是首当其冲.每年卷 一都备受争议,而且合格率非常低,但偏偏又是五卷中占分最重的,试 问考生又怎能不作充分准备?可能大家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没有範文又 如何准备?当然,在这个说明考「能力」的考核制度下,考生正是要储 备好阅读的能力.曾有家长向我诉苦说,没有想过子女的阅读理解會不 合格,阅读不就是看了便懂吗?我必须提醒那位家长「请不要忘记 后面尚有『理解』二字」 .现时不少人认为看懂了文章每一个字,就等 於明白当中的意思,大部分学生原来看完了文章,甚至不知道作者的立 场取向,更遑论文章的深层次意义. 根據祝新华教授的理论,阅读能力可分成6个层次,由低至高为复 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和创意.大部分考生能做到第一层次至第 四层次,若要取得较高分数,相信要达到第五层次甚至更高.文凭试的 题型基本上亦可按这6个层次的方向作出分析.今期主要集中讨论前3种 层次.现以下列文章节录作分析: 我对桥有一种特别感情,这是童年时 代培养起来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 镇,镇郊有一个平桥塘,一潭碧水,横 架一座小木桥,每逢夏天,那儿就是我 游泳嬉戏的地方.站在桥上,双臂高 举,「扑通」一声,跳入碧潭之中,常 常游个半天,让酷炙的太阳把潭水晒得 烫了,才尽兴地和小伴们跳跃地归去. 曾敏之《桥》节录 第一层次为复述,这类题目考核考生能 否从文章中找出某种事实,例如「作者对 桥的感情是从何时开始培养?」然后要求 考生从文章抄录答案.但这类题目的要求 太低,多出现於文言文,而语体文的考核 會从第二层次开始. 第二层次为解释,考生需用自己的文 字,解释文章的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思, 如「文章中哪一句反映了作者喜爱家乡平 桥?」大部分考生应可达到以上两个层 次. 至於第三层次的重整,则始有些难度.这个层次考核考生对於内容的 掌握,如概括全篇内容大意、段意,根據篇章内容分段、分层等.故考 生若能掌握,其实对文章的理解基本上已有一定认知.历年来文凭试卷 一第一题正是考核考生概括内容大意的能力.这里有一条「公式」可帮 助大家把段意或内容大意写出来: 「段意/内容大意的概括=透过/藉/+记叙/描写/举例/议论+(人/事/ 情/景)+带出/抒发/说明/表达出+(道理/感情) 」 若以上段为例,段意就是:「透过+记叙+儿时於平桥玩乐的情景, 抒发作者+对家乡平桥的喜爱」 . 怎样才能「算出」以上答案?阅读层次的6个排序,其实是由浅入 深.考生要做到内容的概括,就必先透过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的帮助. 就以上段文字为例,要准确地概括内容,就要找出段中的重点字.下期 笔者再就此继续讨论. 预告:「掌握阅读理解内容之二」将於25/9(星期三)刊登. 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大国, 在正式场合里,我们會用一些敬 称用语,以示自重重人.根據 「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分类, 它被归纳为礼节用语,可分为十 类.今期會集中讨论生活中的惯 用语. 第一类,询问对方年龄时可用「高寿/贵庚」 , 是属於称年龄敬辞.对老人可用「高寿」;对女 性可用「贵庚」或「芳龄」 .但是,我们一般不 會随意询问对方年龄,免生尴尬. 第二类和第三类,情景比较接近.初次见面 时,可用「久仰」 ,常说「久仰久仰」 、「久仰大 名」 .很久不见时,可用「久违」 (好久不见) . 两者可分别用「久仰」 、「久违」回称. 请求 「斧正」 「班门弄斧」 回敬 第四类,请人给予批评及修改时,可用「请教/ 请指教/请指正/雅正/斧正」 .请别人修改文章时 會用「斧正」 ,对方可用「班门弄斧」回敬;请 人作评论时會用「请教/请指教」 .「请指正」含 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出并改正错误,如「我们要 指正这一股歪风邪气」;二是指教订正,如「请 读者指正」 .「雅正」是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 时,表示请对方指教.至於请人指教则说「赐教」 . 第五类,求人给予自己方便时,可用「借光/ 劳驾/有劳」 .譬如进出拥挤的电梯、地铁及巴 士,我们经常可聽到请别人让路时,总會客气地 说「借光」 ,含有打扰别人、请别人给予自己方 便的意思.「劳驾」是地道的北京土话,应用层 面极广,求人帮忙、借东西、请人搭把手、请人 让路、出门打聽道儿,都會说「劳驾」 .「有劳」 等於「麻烦」 ,用於请别人做事的客套话. 第六类,求人原谅时可用「包涵/海涵」 ,如 「如有冒犯,多多包涵」 .「海涵」是指对方大度 包容,多用於恳求对方见谅,比前者更客气. 第七类,托人给自己办事时,可用「拜托/请托/奉求」 ,如「请给我一杯水,拜托」 、「陈校 长请托王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专此奉 求」 . 「 大作」 「高见」 客套话留好印象 第八类,赞扬别人见解时,可用「高见/卓见/ 卓识」 ,如「有何高见」 、「敬请各位惠赐卓 见」 、「王教授的远见卓识,使我们获益良多」 . 第九类和第十类,情景比较接近.敬称别人的 著作时,可用「大作/大著/大稿/佳作/尊著」; 敬称别人的信件时,可用「大劄/尊函/来示/惠书」 . 另外,从语法层面上看,第一类至第五类的敬 称用语可作为独立语.余下的类别可放在句中和 句末.敬称用语展示人们的礼貌,在适当场合使 用客套用语,會让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也是企 业传讯不可欠缺的一门学问. 吴一敏 资深中文科教师 作者简介:福建中学(小西湾)中文科主任,曾获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及优秀教师等奖项. 学校简介:福建中学(小西湾)是全港唯一一所在中文科采用完善自编教材的学校.整套教材由初中至 高中一共10册,并配以写作及口语课本,是一套高度切合学生需要的教材.该校中文科教师师资优良, 多位老师获奖,更获邀至两岸等地作分享交流;学生於中文科的成绩更录得连续数年9级增值. 很多同学會视中文科为洪水猛 兽,尤其卷一,因为不能预先 「贴题」 ,自己的答案又往往和正 确答案有天壤之别.事实上,中 文卷真正能考核语文根基的範围 并不多.除作文外,其他分卷不 过是场技巧游戏,分数高低关键在於同学能否掌握 应试技巧. 卷一的白话文篇章多为议论文或抒情文,同学均 需抓紧文章思想核心,即中心论点或情感.文章看 似复杂难懂,其实作者想表达的,多数十分简单. 文章主旨只得一个,但也是由众多段旨归纳而成, 故同学需化繁为简.第一步先拆解段旨,以填表形 式分析段落大意的题型,近年十分常见.若觉得段 旨难寻,可再将段落细分成「句意」 ,加以整合便 可.紧记「句意 段旨 主旨」 ,多加练习便 可轻鬆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抄原文关键字免失分 文章结构不外乎是「起、承、转、合」 ,或其变 奏,如若连续数段的作用、分论点或情感相同,很 大可能属同一结构段.只要细心分辨,便能准确分 段.作答不能马虎,答案大多可以「藉___(记述 事例) ,带出___(论点/感情) 」的句式写成.重点 事例宜以自己文字仔细表述,如能准确运用不同字 词,表达立场/用意/情感更是锦上添花,但关键字 词仍以抄录原文为佳,以免误失分数. 写作手法以段为单位 至於写作手法题,只需分辨出该段落的写作手 法,而运用这种手法对整体结构或读者感受有何影 响,详加阐释便可.惟同学必须紧记「写作手法」 不同於「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多以段落为单位, 并影响文章结构,如举例论证、直接抒情及步移法 等;而修辞手法则多以句子为单位,用作润饰词 句,如明喻、拟人及反问等.但辨析不同手法的技 巧是门硬功夫,只有勤加练习,牢记各种手法特点 才可准确作答,并无捷径. 陈芝桦 中文科5**状元、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 传播学院二年级生 穿井得人 吕不韦 名师应试 锦囊 名师应试 锦囊 名师应试 锦囊 逢星期三见报 尖子 教路 尖子 教路 尖子 教路 逢星期三见报 学通 成语 学通 成语 学通 成语 星期三见报 言必 有 「中」 言必 有 「中」 言必 有 「中」 隔星期三见报 操 「弗」 文言文 操 「弗」 文言文 操 「弗」 文言文 隔星期三见报 找文章主旨须 「一拆三」 1. 如数家珍 王老师家收藏了各种破旧钟表,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别人炫耀. 2. 安之若素 小店的名声不论大小,都是靠大家的努力得来的.实至名归,大 家才能安之若素. 3. 脱颖而出 透过镜头,我们能清楚地看见幼鲸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的场面. 书籍简介:将生活中常用的1,000个成语分为最常写错、最常理解错、最常用 错褒贬、最常搭配错误及最常犯逻辑错误,通过练习和例句掌握成语的语境. 资料提供: 复述解释重整 公式算出段意 资料提供: 书籍简介:全面训练中学生「复述、解释、整合、引申、评价、创意」六大 阅读能力,让你举一反三,掌握所有同类型篇章的重点与难点. 张燕珠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语言传意学部讲师 电邮:clc@hkct.edu.hk 学部网站:http://clc.hkct.edu.hk 敬语尊人重己十类派用场登上拥挤的巴士时, 我们可说「借光」 ,请求 别人让路. 资料图片 参考答案 1. 解说:「如数家珍」指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这里将其误 解为「就像数家里的珍宝一样」 . 2. 解说:「安之若素」指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 跟往常一样;或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聽之任之. 3. 解说:颖:尖子.「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也 指通过努力超人一等. ( / ) ( / ) ( / ) 参考答案 1. (1)等到(2)说(3)聽到(4)不如 2. (1)得到/获得(2)找到(3)领略/领會 3. (1)代词(2)语助词(3)代词 4. (1)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 的国君聽到了. (2)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 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5. (1) (2)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於多得到 一个人使用.) (3) (4)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卷一阅读理解被视为 最具杀伤力的中文科分 卷.图为文凭试考生应 考卷一情况. 资料图片 掌握 阅读理解内容 之一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从今天开始的句子  看懂人生的句子  励志看懂生活的句子  从现在开始的句子  表达看懂人心的句子  怎样才能看懂英语句子  从零开始的句子  看懂兄弟的句子  看懂红尘的句子  没人看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