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级江西医学院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及就医行为的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及就医行为的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3-12-2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史堡拯遑痘堂盘查垫!Q笙i旦箜!垒鲞筮!塑£b也』丛£H趔亟,地H趔忑垫!亟y巫:!生,丛Q:!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及就医行为的 现况调查 潘思思 苏茵 刘蕊 刘湘源 吴凤霞袁国华武丽君 栗占国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以及患者发病后的就诊 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随机调查了300例SLE患者,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 现以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300例SLE患者中, 男女之比为1:13.②首发临床表现以关节痛/炎最多,其次为皮疹、发热,分别占46.3%、34.O%、32.7%.与 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更容易于发病时即出现肾脏损害.60.9%的患者于发病起1年内出现肾脏损害,提示 自SLE发病起1年为肾脏损害的高发期.③患者首次就诊选择风湿免疫科者较少,仅占35.3%(i061300), 但风湿免疫科的确诊比例最高,为99.1%(1051106 o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患者就诊的中位时间为半个月, 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SLE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有23.7%的患者需要1年以上方能确诊.结论关节 痛,炎、皮疹、发热为SLE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发病 后不能正确选择科室就诊、诊断延误的SLE患者仍占相当大比例.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诊室就医;流行病学方法 Cross-sectionaI study on clinicaI characteristic and medical care-seek behavior of pafien协with驴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 N Si-si.SU Yin,LlU Rui,LIU Xiang-yuan,WU Feng-xia,Y UA N GtLo— hua,Wu Li jun,LI Zhan-guo.*Department ofRheuma胁logy and Immunology,People 75 Hospital ofPeking U- 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 Zhan-guo,Email:zgli98@yahoo.corn 【Abstract】0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and the situation of diagnosis after onset.Methotis Three hundred out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L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eople'S Hospital.the nird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Xinjiang People'S Hospital and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from May to Jmy 2008,including gender,age of onset,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site of first hospitalization.Results Q)In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300 SL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l:l 3.②The most common mallffestations at onset were aahrifis(46.3%),rash (34.%)and fever(32.7%).Lupus nephritis was found to occur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in male patients than female a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60.9%patients had lupus nephritis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onset.③99.1%of tIle patients were comedy diagnosed after visiting rheumatologists.23.7%of tIle sLE patients were not correctly diagnosed for more tIlan one year mer disease onset.Conclusion Arthritis.rash and fever a舱the most common initiaJ clinical fflanifestations of SLE.Lupus nephritis is more commonly seen in male SLE patients than female at the disease onset.The diagnosis of lupus is delayed in certain propor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Lupus erythematosus,systemic;Office visits;Epidemiologic method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 初期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且常常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 者甚至部分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早期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而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或不能正确选择科室就医,在一 DOI:10.3760/cma.j.issn.I0.5 g,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 管型或混合管型),或(和)肾活检病理证实为狼疮肾炎(LN)的 患者,定义为狼疮.肾脏损害;②发热需除外感染、肿瘤疾病等其 他原因;③血液系统受累定义为: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并除外药物、血液系统疾病 等原因;④神经精神病变定义为:癫痫、精神病、器质性脑病、 视觉异常、颅神经病变、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等,但需排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患者首诊及确诊科室、首诊及确诊时间 (将患者出现文中所述临床症状到首次就医的时间定义为首诊 时间,将患者出现不适到确诊SLE的时间定义为确诊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 析,计量资料用;妇表示,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 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 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v U检验.分类资料两组间的比 较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SLE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构成 在调查的300例SLE患者中,男性2l例,女性279例. 260例(86.7%)患者均在16--49岁发病.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 (29±1 I)岁,男性(32±16)岁,二者高峰均为20~29岁,男女患 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脚.29 o可见,SLE多见于育 龄期女性,男性患者多于青壮年发病. 2.2 SLE患者的临床特点 2.2.1 SLE患者首发临床表现特点:见表1.本组SLE患者的 首发临床表现以关节痛,炎最多,其次为皮疹、发热,分别占 46.3%(139例)、34.O%(102例)、32.7%(98例),均为非特异性 表现;男性患者以皮疹、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最多,均占 47,6%,其次为发热(42.9%);女性患者则以关节痛,炎作为首 发表现最多,占47.O%,其次为皮疹(33.0%)、发热(31.9%o 2.2.2 SLE患者整体病程的临床表现特点:本组SLE患者在 整体病程中,出现关节痛/炎症状的最多.其次为肾脏损害、发热,分别占76.3%(229例)、66.3%(199例)、64.3%(193例); 并且,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受累、脱发、疲劳、神经精神症状的 发生率较发病时明显升高;男性患者以发热最多见,20例占 95.2%;女性患者以关节痛/炎最多见,214例占76.7%. 2.2.3 SLE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在首发临床表现中,男 性患者皮疹、肾脏损害、发热、水肿、血肌酐升高、神经精神症 状的发生率较女性高,分别为47.6%、47.6%、42.9%、14.3%、 4.8%、4.8%;而女性患者关节痛/炎、血液系统受累、脱发、疲劳、口腔溃疡、光过敏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分别为47.O%、 21.1%、1I.1%、8.6%、6.5%、6.1%;进一步采用,检验对男女2 组患者首发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仅肾脏损害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性患者更容易在发病时即出现肾脏 损害(a岛-6.502,P<0.05). 整体病程中的表现,女性患者关节痛,炎、脱发、光过敏的 表1 300例SLE患者临床表现特点 注:.男女首发症状肾脏损害比较P<0.05;"男女病程中症状的发热、肾脏损害、血肌酐升高以及水肿的比较分别为P<0.Ol,P0.05),与皮肌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nuA水平与SLEDAI有明显相关性(P=0.015,r=0.441),SLE患者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nuA水平与LE的亚型 和是否活动有相关性,对诊断疾病、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有意义. 2.期刊论文 李俊.罗娇.徐巍.张晓雪.袁兆林.沈波.LI Jun.LUO Jiao.XU Wei.ZHANG Xiao-xue.YUAN Zhao-lin. SHEN Bo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4)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检测,评价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疗价值 ,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SLE组患者9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74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免疫印迹法测定 ANAs,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对所选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的抗dsDNA、AnuA、抗Sm敏感性为41.1%、32.2%、 22.2%,特异性均为97.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5.22、11.93、8.22,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达到62.2%,特异性达到90.5%.结论:抗dsDNA、AnuA、抗Sm是SLE的 诊断性标记抗体,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 3.期刊论文 杨淑梅.韩雪芳.赵岚 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诊治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 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4.期刊论文 孙绍萍.李红霞.刘寨东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治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预后较差.由于其病情 的复杂性,对于SLE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发病机理方面[1].在治疗方面,据辩证结果而论治使用多味中药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方中药在治疗SLE方 面有独特的优势,不但毒副作用少,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患者乐于接受,尤其现代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SLE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如何 使辩证准确,论治得当,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也是热点. 5.期刊论文 刘阳.郑敏.殷文浩.鲍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HGF与MMP-9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浙江大 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增殖因子(H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SLE患者(36例)血清HGF及MMP-9水平.结果:①与正常人(30例)相比,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 (P<0.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HGF浓度下降(P<0.05),血清MMP-9浓度升高(P<0.05);②活动期患者(24例)血清HGF水平高于非活动期(P<0.05),血清 MMP-9水平低于非活动期(P<0.05);③血清HGF水平肾损组(16例)明显高于非肾损组(P<0.001),而血清MMP-9水平则低于非肾损组 (P<0.05);④血清HGF水平 关节炎组(23例)明显高于非关节炎组(P<0.01),而血清MMP-9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如果以血清HGF水平作为SLE的诊断指标,则ROC曲线下 面积为0.707,灵敏度为66.7%;如果以血清MMP-9水平作为SLE的诊断指标,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灵敏度为97.2%;如果同时检测血清HGF水平及MMP-9水平,灵敏度为66.7%(24/36).结论:HGF及MMP-9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血清HGF及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疾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以及疾病进展与改善的指 标,且血清MMP-9水平诊断准确性更高. 6.期刊论文 李国林.曾国强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与治疗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1)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起病急,病情重,常 表现多系统损害,预后差.早期诊断、序贯治疗对改 善预后,减少复发十分重要.为探讨小儿SLE的临 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本科收治的5例SLE病例 作一临床分析. 7.期刊论文 刘恕.LIU Shu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临床内科杂志2000,17(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免疫复合物病,可侵犯多系统器官,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 8.期刊论文 张晓光 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特点和实验检查的改变 .结果:24例红斑狼疮患者有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儿童、成人、老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都有一定特点. 9.期刊论文 吴元胜.范瑞强.陈达灿.李红毅.禤国维 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初探 -广 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4)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正常人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寻找SLE中医证候相关基因.[方法]采集静脉血5 mL提取总RNA后,反转录合成、标记cDNA探针,与基因芯片杂交后检测.对SLE患者热毒炽盛、阴虚内热型基因表达谱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9例SLE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 异表达的基因89个,涉及细胞因子及受体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凋亡相关基因等.两证型大部分基因表达具有 一致性,但有明显的表达程度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例热毒炽盛归为明显一类,5例阴虚内热型患者归为另一类.热毒炽盛型代谢相关基因、急性时相炎 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虚内热型.[结论]SLE的发生是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证候中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不同;证候微观的生物学 基础可能反映为多种非特异性指标的多种组合、变化模式,有待进一步增加样本量继续研究和验证. 10.期刊论文 朱铭华.卢植生.黄述江.洪介民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可溶性粘附分子之间关系探讨 -广州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4,2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热毒炽盛型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1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 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 白(CRP)、补体3(C3)、补体4(C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热毒炽盛型的SLE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热毒 炽盛型的血清sVCAM-1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患者的sICAM-1与sVCAM-1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sICAM-1与sVCAM-1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 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fsbx98201001005.aspx 授权使用:北京大学图书馆(wfbjdx),授权号:22add45e-e11b-40ed-a50f-9e92009f1692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2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江西医学院  江西医学院分数线  江西赣南医学院  江西上饶医学院  江西医学院专科分数线  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江西上饶医学院分数线  江西高等专科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