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 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中期成果专辑
  • 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中期成果专辑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8-2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目录2006 年 第四期 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中期成果专辑 欧盟服装制造业比较分析 王建伟 () 贝弗里奇医疗保险模式在英国的实践及其改革 丁纯() 影响欧盟统一大市场商品自由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胡荣花 朱小军 ()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对商品一体化的影响 胡荣花 吴君() 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改革历程和存在的障碍 罗秀妹 陈涛() 欧盟的通货膨胀与一体化进程 戴炳然 张丽娟 () 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情况分析与比较 罗长远 邹玲() 欧盟劳动力流动:欧盟东扩 2 年回顾 丁纯朱萸() 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欧盟层面的策略 丁纯郭欣() 欧盟单一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王建伟 黄文倩 () 欧盟服装制造业比较分析 王建伟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本文对 ATC 协议生效以来欧盟服装制造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数据表明,欧盟服装制 造业主要集中于意、法、德、英、西、葡六国,六国服装制造业的合计增加值和就业人口分别占欧盟服装 制造业总增加值和就业人口的 9 成以上;服装制造业是欧盟制造业中的一个收入较低的经济门类,其重要 性已呈下降趋势;欧盟服装制造业近年的劳动生产效率有一定提高,但其增加值和从业人口逐年减少,结 构性调整的迹象明显.欧盟服装制造业六强中英、德两国调整幅度较大,意、法、西、葡四国调整幅度有 限. 关键词 欧盟,服装制造业,分析 An Analysis of EU Clothing Industry Jianwei Wang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EU clothing industry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Data indicate that EU's clothing industr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Italy, France, Germany, UK, Spain and Portugal. The six member states mentioned above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of EU's clothing industry both in terms of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clothing industry is a low-income industry in the EU's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that its position in economy has been deteriorating in recent years, though its productivity has improved. The clothing industry as a whole has experienced marked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ough the adjustment was not even among member states: UK and Germany witnessed gre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while the changes in Italy, France, Spain and Portugal were minimum. Key words: EU, clothing industry, analysis 一、引言 2005 年1月1日, WTO 框架下的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The 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以下简称 ATC 协议) 寿终正寝. 至此, 欧盟服装制造业又经历了十年之久的调整. 虽然目前这一调整仍在继续, 但欧盟服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已比较明显. 回顾欧盟服装制造 业的转型历程不仅对我们了解其现状、 分析和把握其变化及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 我们理解中欧服装贸易冲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理论上讲,ATC 协议的终结将导致欧盟服装市场结构、服装企业经营行为、政府服装 产业政策、服装制造业经济地位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篇幅和数据所限,我 们无法全程跟踪欧盟服装制造产业在所有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变化. 本文仅从欧盟服装 制造业的经济地位及其布局两个侧面刻画欧盟服装产业近年来所发生的部分变化, 以期对分 析欧盟服装产业的转型历程能有所帮助. 除了本节引言之外,本文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二部分是欧盟服装制造业数据说明, 第三部分是数据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结论. 二、数据说明 除有明确注释外,本文所用原始数据均摘引于欧盟统计局官方网站 1 (Eurostat Queen Tree 2005)公布的《工业、贸易和服务》专题数据库,所用衍生数据均由作者根据原始数 据计算而来.如无特别注明,图表中所有的"比重"计量单位均为千分数(以‰表示). 由于统计数据滞后的原因, 我们无法获得欧盟及其所有成员国此间服装制造业所有的理 想数据. 欧盟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服装制造业最新数据仅更新至 2002 年, 即使 2002 年的 数据仍不完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服装制造业 1999 年之前统计数据缺失,希腊 1995—2002 年的所有统计数据均无从获取.为了便于比较,我们选取了数据相对齐全的 1996、1999 和2002 年三个年份作为考察期,选取了除希腊之外的其它欧盟 14 国的服装制 造业较易获得的增加值 2 、人工成本 3 和就业人口等统计数据作为考察对象.需要指出的是, 因比利时和奥地利 1996 年和 2002 年的数据均不完整, 我们分别用 1995 年和 2001 年的相应 数据对其进行了替代.我们认为,虽然数据的局限性可能会使分析结果产生误差,但经过技 术处理后这些误差应该是在可以被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 本文所指的服装制造业与通常所说的服装制造业并不完全相 同,与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 4 也有一定差距.具体地来讲,本文所涉及服装制造业仅指 欧盟行业分类标准NACE REV1 5 的DB.18 项,主要包括皮装制造(DB.18.10)、其它服装制造 (DB.18.20)和毛皮处理和加工(DB.18.30)三大门类,大致相当于我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 的C181、C191、C1922、C193 四项之和. 三、数据分析 我们对欧盟 14 国服装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现,欧盟服装制造业 1996—2002 年间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欧盟服装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服装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德、 西、 法、意、葡、英六国(详见表 1--2).1996 年,六国服装制造业合计增加值占欧盟服装制 造业总增加值的 93%,合计就业人口占欧盟服装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 94%.到了 2002 年,六 国服装制造业合计增加值占欧盟服装制造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为 94%,合计就业人口占欧盟服 装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 96%.这些数字表明,欧盟服装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重 大变化, 六国是欧盟服装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 在这六大服装制造国中, 意大利最为突出, 无论是在 1996 年还是在 2002 年, 它的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口分别均占欧盟服装制造 业总增加值和总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 六国中英国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 就业人口在欧盟的比重均有明显下降,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相应的比重则有明显的上升. 表1:欧盟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在成员国间的分布%(1996-2002) 1 tttp://epp.eurostat.cec.eu.int/portal/page?_pageid=1996,45323734&_dad=portal&_schema=PORTAL&screen=we lcomeref&open=/transp/aviation&language=en&product=EU_MAIN_TREE&root=EU_MAIN_TREE&scrollto=1 695 2 按1995 年不变价格计算, 详见EC (2004) "Structural Business Statistics" in Explanatory texts (metadata), 2004 3 包括受雇人员工薪和雇主所缴纳的社保费用,详见EC (1998) pp L344/60 4 http://www.stats.gov.cn/tjbz/index.htm 5 http://ec.europa.eu/comm/competition/mergers/cases/index/nace_all.html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2 1 13 8 15 1 37 0 1 2 5 1 0 14 100 2002 2 1 12 11 15 0 38 0 1 1 6 1 0 12 100 表2:欧盟服装制造业就业人口在成员国间的分布%(1996-2002)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1 1 8 11 12 1 33 0 1 1 15 1 0 15 100 2002 1 0 8 14 11 0 36 0 1 1 18 1 0 9 100 (二) 欧盟及多数其成员国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口占制造业的相应比重均呈逐年 下降趋势(详见表 3—4),这表明欧盟及多数其成员国服装制造业在其制造业中的经济地 位有所下降整.从整体上来看,1996 年欧盟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占欧盟制造业总增加值的比 重的均值为 23.7‰,1999 年这一比重为 16.2,2002 年这一比重下降到了 15‰.在就业方 面,欧盟服装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下降幅度更为明显.1996 年,这 一比重的均值为 49.4‰,1999 年35.9‰ 2002 年为 30.2‰, 1996 到2002 年六年间总降幅达 19.2‰.以上数据说明,欧盟服装制造业在整体处于萎缩状态,对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小. 从各成员国的情况来看, 除了葡萄牙和瑞典之外, 其它各成员国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就 业人口占欧盟服装制造业总增加值和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基本都呈下降态势.在增加值方面, 各成员国中这一比重降幅最大为爱尔兰和英国,总降幅分别为 8.5‰和7.2‰,其次是奥地 利和意大利分别降低了 6.2‰和5.9‰;在就业人口方面,成员国中这一比重降幅最大的仍 为爱尔兰和英国,降幅分别为 31.9‰和18.8‰,其次是意大利,降幅为 14.1‰.在欧盟成 员国中,只有葡萄牙和瑞典的服装制造业占制造业总就业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升幅在非常 有限,仅为 6.2‰和0.3‰. 表3:欧盟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总增加值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12.4 11.9 25.7 19.0 11.0 44.9 0.8 5.1 13.8 78.4 9.9 2.9 18.4 23.7 1999 10.6 9.2 7.5 27.3 15.7 6.1 39.3 0.4 4.6 9.7 74.9 7.1 2.2 15.1 16.2 2002 10.4 6.7 6.4 22.2 15.8 2.5 39.0 0.3 3.6 7.6 74.9 7.0 2.2 11.2 15.0 表4:欧盟服装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24.4 14.9 52.9 32.7 45.0 74.9 2.4 13.1 24.1 155.9 18.9 4.2 38.1 49.4 1999 19.1 11.6 11.7 57.1 28.0 22.5 67.4 1.4 11.5 19.9 153.4 15.8 7.4 31.7 35.9 2002 16.4 8.1 9.0 45.6 22.9 13.1 60.8 1.1 6.9 16.7 162.1 14.0 4.5 19.3 30.2 (三) 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增加值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平均增长幅度高于制造业增长幅 度均值(详见表 5—7),这表明,欧盟服装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增长,增速超过制造 业. 从整体上看, 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从 1996 的19,783 欧元上升到 2002 年的 25,860 元, 平均年增长率为 5.1%. 在同一时期, 欧盟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从 41,201 欧元上升到 52,112 欧元,平均年增长率为 4.4%,低于服装制造业 0.7 个百分点.从各成员国的情况来看,个体 之间的差异较大.英、爱、荷、比、丹、法六国服装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年增长率比较突出, 均在 6%以上,但其它国家的表现则较为一般,多数在 3%-4%之间徘徊,有些国家(如瑞、卢、 奥三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制造业方面,人均增加值年增长率比较高的国家有英、爱、 丹、葡、芬等国,增幅均在 5%以上,爱尔兰和英国更是分别达到 19.1%和8.2%.除了德国 的人均增加值年增长率有微幅下降外,其余多数成员国均实现了温和增长,增幅在 2%到4% 之间. 表5: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变化情况(单位:欧元)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28810.5 33756 16,207 26,149 16,368 22,905 18,519 21,799 28,829 7,589 27,627 36,270 19,369 19,783 1999 33,970 38,532 35,649 17,356 28,353 28,127 22,767 16,667 23,784 26,207 8,668 27,313 16,519 25,518 22,260 2002 41,409 46,058 38,928 20,158 35,498 28,099 27,202 15,385 33,214 27,038 9,221 34,192 26,852 34,620 25,860 表6:欧盟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变化情况(单位:欧元)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56,900 42,188 33,337 44,935 69,458 38,212 57,867 56,128 50,513 15,092 52,690 52,722 40,060 41,201 1999 61,581 49,240 55,597 36,275 50,368 109,773 38,990 64,345 59,151 53,979 17,781 61,087 56,900 53,527 49,357 2002 65,247 55,711 54,716 41,465 51,500 148,875 42,451 67,190 63,847 59,428 19,973 68,706 54,847 59,670 52,112 表7:欧盟服装制造业与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比较%(1996-2002) 行业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服装制造业 7.3 6.1 3.1 4.1 6.0 12.0 3.1 -2.9 8.7 -1.0 3.6 3.7 -4.3 13.1 5.1 制造业 2.5 5.4 -0.3 4.1 2.4 19.1 1.9 2.7 2.3 3.0 5.4 5.1 0.7 8.2 4.4 (四) 多数欧盟的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口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而制造业增加值却 有明显增加,就业人口仅有微量下降(详见表 8—9),这表明多数欧盟国家的服装制造业 都进行了相应的结构性调整.从整体上看,欧盟服装制造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以 0.9%/年的速 度递减,而整个制造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却以 3.8%/年的速度递增;服装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以 4%/年的速度在递减,而整个制造业就业人口的年降低率仅有 0.2%.从成员国的情况来看, 服装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减幅度最大的是卢、爱、德、奥四国,减幅均在 5.8%以上,卢、爱 两国更上分别达到了 10%和7.8%.法、意两个服装大国服装制造业增加值仅有微幅降低,而西、葡两国则分别实现了 4%和1.9%的增长率. 在就业方面,爱、英、丹、卢、德、荷六国服装制造业人口流失最为严重,在这些国家, 平均每年有 8%以上的从业人员离开服装制造业另谋他途,其中英国服装制造业就业人数变 化最为剧烈,1996 年英国有 16 万人在业内工作,到了 2002 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 7 万余 人,六年之中平均每年 1.5 万人"下岗".法、意两国服装制造业就业人口虽然在绝对数量 上下降比较明显,但减幅不大,分别为 5%和3.4%,接近欧盟的平均值(4%),西班牙服装 制造业就业人口基本上没有变化,葡萄牙的服装制造业就业人口还略有增长(1.9%). 以上数字表明, 虽然欧盟各国服装制造业都经历了结构调整, 但调整的幅度还是有较大 差别的.在欧盟六个最大服装制造国中,只有德国和英国的调整幅度较大,法、意、西、葡 的调整幅度远不如爱、英等国那么明显. 表8:欧盟服装制造业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情况比较%(1996-2002) 行业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服装制 造业 -0.5 -5.3 -5.9 4.0 -0.8 -7.8 -0.9 -10.0 -3.5 -5.8 1.9 0.2 -1.4 -3.3 -0.9 制造业 2.6 3.6 -1.3 7.3 2.4 21.4 1.5 3.0 2.1 2.9 5.5 7.2 2.9 5.3 3.8 表9:欧盟服装制造业与制造业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比较%(1996-2002) 行业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服装制 造业 -5.4 -8.3 -8.2 0.0 -5.0 -11.4 -3.4 -8.6 -8.0 -5.1 -1.4 -3.1 3.9 -9.2 -4.0 制造业 0.10 -1.30 -0.70 2.60 0.01 1.10 -0.30 0.30 -0.10 -0.02 2.00 1.70 2.20 -1.90 -0.20 (五) 欧盟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升幅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详见表 10—11).从整体上看,欧盟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 1996 年为 1.45 万欧 元,2002 年这一数字为 1.7 万欧元,六年间每年平均增长 2.9%;在同一时期,欧盟整个制 造业的年人均劳动成本从 2.6 万欧元上升到 3.5 万欧元每年平均增长 5.6%.从国别的情况 来看,卢、英、爱三国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上升最为迅速,年平均升幅均在 10%以上,升幅最小的是德国,年平均升幅仅为 1.4%.瑞、西、奥、意四国服装制造业年平均劳 动力成本不升反降,降低幅度最大是瑞典,平均每年降低 8.7%,降幅最小的意大利也达了 0.7%.从数量上看,2002 欧盟成员国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最低的是葡萄牙(0.75 万欧元),最高的是丹麦(3.1 万欧元).尽管服装制造业和整个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都 在逐步增长,但由于增速不同,2002 年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仍大大低于整个制造 业的相应数值(详见表 12),从平均值来看,服装制造业年人均劳动力成本尚不足整个制 造业的 1/2.以上数据表明,欧盟的服装制造业是制造业收入较低的行业之一. 表10: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劳动成本变化情况(单位:欧元)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19,400 23,251 15,312 22,351 13,069 16,117 11,111 15,828 23,007 6,056 20,030 26,841 12,065 14,500 1999 24,253 25,995 27,952 12,214 23,928 17,672 13,993 12,500 16,712 21,379 6,761 20,893 19,324 17,751 15,850 2002 22,593 30,832 29,137 14,142 27,176 23,191 15,420 20,513 22,365 21,936 7,494 25,124 12,798 20,160 17,035 表11:欧盟服装制造业与制造业人均劳动成本变化情况比较%(1996-2002) 行业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服装制 造业 2.8 5.4 1.4 -1.1 3.6 12.9 -0.7 14.1 6.9 -0.8 3.7 4.0 -8.7 11.2 2.9 制造业 1.6 5.0 -0.3 3.7 2.2 7.6 1.5 -4.3 2.9 1.2 5.4 3.7 1.5 10.1 5.6 表12:欧盟服装制造业和制造业人均劳动成本比较(单位:欧元) 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劳动成本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19,400 23,251 15,312 22,351 13,069 16,117 11,111 15,828 23,007 6,056 20,030 26,841 12,065 14,500 1999 24,253 25,995 27,952 12,214 23,928 17,672 13,993 12,500 16,712 21,379 6,761 20,893 19,324 17,751 15,850 2002 22,593 30,832 29,137 14,142 27,176 23,191 15,420 20,513 22,365 21,936 7,494 25,124 12,798 20,160 17,035 欧盟制造业人均劳动成本 年份 比利时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英国 欧盟 1996 37,455 29,370 20,369 33,630 23,716 22,807 57,867 33,495 35,688 9,278 31,434 36,971 22,862 26,162 1999 38,701 33,473 43,039 21,680 35,532 27,834 22,804 39,579 34,963 36,114 10,527 33,060 37,077 31,573 32,615 2002 41,069 38,166 42,658 24,931 37,966 34,503 24,890 42,934 39,378 38,258 12,289 38,309 40,378 36,702 34,863 四、结论 本文对 ATC 协议生效以来欧盟服装制造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我们通过分析 1996 年、1999 年和 2002 年欧盟及其成员国服装制造业的数据发现,欧盟服装制造业主要集中于 意、法、德、英、西、葡六国,这一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六国为欧盟服装制造业 创造了 9 成以上的增加值和就业机会; 服装制造业是欧盟制造业中的一个收入较低的经济门 类,其重要性已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 业总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二是服装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下 降,服装制造业日益萎缩的态势比较明显;从1996—2002 年,欧盟服装制造业人均增加值 实现持续稳步增长,平均增长幅度高于同期制造业.这表明,欧盟服装制造业近年的劳动生 产效率有一定提高;欧盟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口逐年减少,结构性调整的迹象明显. 欧盟服装制造业六强中英、德两国调整幅度较大,意、法、西、葡四国调整幅度有限. 参考文献: [1]EC (1998)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8, Luxembourg.pp:L344/60 [2]EC ( 2004 ) "Structural Business Statistics" in Eurostat Explanatory texts (metadata), 2004,tttp://epp.eurostat.cec.eu.int/portal/page?_pageid=1996,45323734&_dad=portal&_schema=PORTAL&screen =welcomeref&open=/transp/aviation&language=en&product=EU_MAIN_TREE&root=EU_MAIN_TREE&scroll to=1695 [3]EC (2005) "Industry, trade and services" in Eurostat Queen Tree 2005, tttp://epp.eurostat.cec.eu.int/portal/page?_pageid=1996,45323734&_dad=portal&_schema=PORTAL&screen=we lcomeref&open=/transp/aviation&language=en&product=EU_MAIN_TREE&root=EU_MAIN_TREE&scrollto= 1695 欧洲社会医疗保险典型模式研究 ——贝弗里奇医疗保险模式在英国的实践及其改革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作为欧洲和世界主要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贝弗里奇模式(Beveridge Model)诞生于英国.本文在 分析总结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其典型国家英国的 NHS 具体构成,包括筹资(financing)、覆盖 (coverage)、待遇(benefices);并着重介绍了其所经历的三大阶段的改革,对其引进竞争机制的准市场改革以 及目前的改革的出发点、举措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其正在出现与其原来典型特征相反的趋势. 关键词 贝弗里奇医疗保险模式 英国 NHS The Study of the European social medical insurance model -----The practice and reformation of Beveridge Model in Britain Chun Ding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As the main social medical insurance model of not only Europe but the rest place of the world, Beveridge model emerged in Britain. Based on summarizing its chief characters, this paper analyzes UK, the typical country,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system, including financing, coverage and benefices. Then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ree steps of its reformation, and makes a inquiry into its pre-market re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Finally this paper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about reasons,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present reformation, and finds a trend that is opposite with its typical characters. Key words: Beveridge Model, Britain, NHS 1948 年7 月15 日, 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全民 (或国民) 医疗保障制度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NHS) .随后欧洲的瑞典、意大利和北美洲的加拿大等相继引进和实施了具有相同全 民覆盖特征的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使这个医保类型成为世界四大保障制度类型的中继强制社会 医疗保险类型(俾斯麦模式)之外仿效最多的一类.因这类模式中最早诞生的英国全民医疗服 务体系的主要原则和架构基本脱胎于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爵士著名的报告,所以 常常被定名为贝弗里奇模式.作为这个模式典型实例,英国的实践无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主要特征 贝弗里奇医疗保险模式的特征在英国表现的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 (1)医疗服务资金的筹集主要依靠国家通过一般税的形式统一征收; (2)医疗服务的提 供则是由政府运用公共资金直接开设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聘用医务人员来进行,或是政 府作为医疗服务和药物的购买者,运用政府预算资金向卫生服务和药品等的供给者直接采购、 支付,相对于第三方付费形式来说属于单方支付(single-payer)机制; (3)患者按需要可基本免 费获得国家采购的服务和药品等,与医疗提供者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现金偿付关系,但患者只 有较小的择医权; (4)不以就业为条件的、近乎遍及全体国民的广泛的医疗覆盖面; (5)国 家是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绝对主管和调控者; (6) 私人医疗保健和保险提供者提供的私 营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和保险的比重很小等.显然,其中最为核心的特质则是国家集中调控和医 疗服务各个环节的高度公共化,因此,西方卫生经济学界不少学者干脆称其为社会主义化的 (socialized)医保体制(Cockerham, 1998:275)(Ann Wall, 1996:183). 二、筹资机制与保险待遇 作为一个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涉及的是资金的筹集与保险的待遇.下面我们就具体地 剖析考察英国的相关情况: (一)资金来源结构 英国医疗费用的筹资和偿付主体,主要有公共医疗保障方面的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私 人方面的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直接付费等两方面、三大部分. 从筹资来源的构成来看:公共的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承担了近乎全部的 资金筹集和偿付.见表1,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其筹资的比重一般都要占到总资金 来源的 95%左右.即使近年来,公共部门筹资的份额逐年缓慢下降,但仍基本保持了近九成的 比例.据2000/2001、2001/2002 年度的数据,其比重已降为 89.6%6 (英国卫生部,2002).而其 中, 来自于税收的收入占公共筹资的近 90%; 私人方面的筹资和给付在整个来源中很微不足道, 70 年代至今,即使是比重最高的 1998/99 年度,也只有一成稍多点,最低则仅有 3.1%.但表现 出明显的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政府加紧改革,鼓励和提倡扩大私人自付和参加私 人保险, 与遏止医疗费用的上涨及个人通过私人医疗保健和保险按需享受较高质量的服务有 关.从私人筹资的内部结构来看,私人保险筹资偿付的增长要快于私人自费付款上升的速度. 表1:1975-2000 年 英国主要医疗筹资来源(占卫生支出的百分比) 筹资来源 1975 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1998 2000 公共 96.9 96.3 94.2 93.3 93.6 93.8 89.5 91.9 税收 89.0 89.0 86.0 79.0 82.0 84.0 —— —— 其它公共 7.9 7.3 8.2 14.3 11.6 9.8 —— —— 私人 3.1 3.4 5.8 6.7 6.4 6.2 10.5 8.1 自费 2.2 2.5 3.3 3.4 2.9 2.7 —— —— 私人保险 0.9 0.9 2.5 3.3 3.5 3.5 —— —— 资料来源:OECD Health Data 1998, Department of Health(1998)、 (2002) 当然,公共和私人筹资在总资金来源中的相互比率关系,实际上可能与前述的有所不同, 公共比重要略小些,私人则要略大些.因为即使在公共的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中,也存在着患者 自付的情况(User Charge) ,90 年代年均 2.92%左右,尽管量不大,但意味着表中做反映的公共 6 http://www.doh.gov.uk/dohreport/report2002/dr2002-03html. 筹资比重应该扣除这 2.92%左右,而私人筹资则应相应增加相同比重. (二) 资金来源渠道 如果还是按照之前所述的三大筹资和给付主体为基础,则主要有税收、保费和私人自费三 大主要的筹资渠道.见图 1 (1)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下税收为主的、辅之以资本收益积累的主渠道:公民以纳税人的身 份向政府缴纳一般税;同时以雇主、雇员的身份向政府缴纳类似工资税的社会保险缴费.此外, 还包括了来自于全民医疗服务信托基金的资本积累等.在偿付上,经过财政部和卫生部每年的 谈判结果,制定出用于全民医疗保险的预算,然后,再通过卫生部及其下属的地方卫生管理机 构,分配和流向初级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二三级医院诊疗服务、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提 供处方药品的药剂师. 图1:英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筹资偿付流程 财政部 一般税 社会保障缴费 加权人头费 人头费按服务收费固定津贴卫生部 NHS 行政委员会 固定年度预算 卫生当局 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预算 ———初级医疗服务集团——— 全科医生和初级医疗服务 NHS 医院私人独立医院私人医疗保险 直接付款私人医保保费 处方费非处方药药剂师患者 全体公民 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医疗保健体系观察》等改绘. (2)私人医疗保险下以保费为主的筹资渠道:由参加私人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依照私人保 险公司按风险定价原则定出的保费标准, 缴纳保费给私人保险公司. 而后者则可通过给予其投 保人就诊的公立和私立医院(独立医院)费用补偿的方式,完成支付. (3)私人直接自费付款渠道:一般是私人运用自己收入支付自己在私人医院享受的医疗服 务费用,或在公立医院享用舒适病床(amenity bed)等特殊豪华服务的费用、或向药剂师支付 处方费和非处方药的费用.与其他OECD国家相比, 英国的自费偿付金额较小,如部分处方药 品的自付,只占到全民医疗体系收益的 2-4%7 .而且,许多人群是不用自付的:如低收入者、 失业者、孩子、65 岁以上的老人等. 从上述的筹资渠道可见, 英国的医疗保险由全民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组成. (三)全民医疗保险 作为筹资主渠道和医疗覆盖主体的全民医疗保险具有典型的福利保障的特色. (1)筹资 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征收的税收,含一般税和社会保险税赋.前者来自于政府的各种非专 款专用的非专项税,后者来自于国民保险税.按照英国的税制,以个人所得税为主,包括了个 人、公司所得税、国民保险税、增值税、石油收益税、印花税、资本利得税、国内消费税、继 承税等.1999 年为例,各项税收总收入达到 3490 亿英镑,其中,所得税占 26%.作为第二大 税收种类的国民保险税占 16%, 为560 亿英镑8 .来自于一般税的资金,在全民医疗保险体系 形成统一或归并基金(Consolidated fund) ;作为第二项来源的国民保险税(National Insurance) (NI)是一种专项税赋,实际是按工资比例缴纳的工资税.按目前规定,凡有工作者,作为雇员 必须按月缴纳工资的 0.75%, 雇主相应为工资总额的 0.6%, 自雇者和农民缴收入的 1.35%作 为保健费9 .这两项收入来源是全民医疗体系的资金进项的主渠道. 以2000/2001 年度为例, 见表 2.各占其总收入的 77.7 %和11.9%, 两者合计达到 89.6%,以前则更高,如1988/89 年 度高达 95.2%. 此外,在全民体系的筹资中,还有来自于个人自费缴纳的部分,如处方费、药品费用、豪 华病床费等.当然,必须注意的是,目前从全民体系信托基金滚存积累下来的资本再积累资金 的比重在上升,2000/01 年度占体系总筹资的 5.1%. 表2: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资金来源:1988-2001/02 财政年 总筹资 百万 英镑 公共来源 比重 % 统一基金 支出 % NHS 缴费 % 其它资金 来源比重 % 患者付费 % NH 信托 资金资本 滚存% 其它来源 % 1988-89 19317 95.2 80.1 15.1 4.8 3.1 —— 1.7 1989-90 21088 94.1 77.5 16.6 5.9 4.5 —— 1.4 1990-91 23632 94.5 78.8 15.7 5.6 4.5 —— 1.1 1991-92 26954 94.7 80.7 14.0 5.6 4.1 —— 1.1 7 www.kingsfund.org.uk/ekingsfund/assets/applets/ebfunding-2pdf 8 项怀诚、高强; 《英国税制》 ,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年,第39 页. 9 项怀诚、刘长琨: 《英国财政制度》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年,第126 页. 1992-93 29856 95.0 81.1 13.2 5.2 3.7 —— 1.5 1993-94 31275 94.7 82.0 12.7 5.4 3.1 1.2 1.1 1994-95 33266 94.5 82.4 12.1 5.6 2.4 2/.2 1.0 1995-96 34878 94.3 82.1 12.2 5.8 2.3 2.5 1.0 1996-97 36330 93.7 81.5 12.2 6.3 2.1 3.0 1.2 1997-98 38110 94.2 81.6 12.6 5.8 2.1 2.7 1.0 1998-99 42131 89.5 76.7 12.8 10.5 2.1 7.1 1.3 1999-00 43068 91.9 79.1 12.8 8.1 2.1 2.0 4.1 2000-01 47845 89.6 77.7 11.9 10.4 1.9 5.1 3.4 资料来源:英国卫生部: 《政府支出计划 2000-2001》等 从总体上看体系筹资各来源的比重变动情况,可以发现,一般税和国民保险税的比重下降 较快,个人自付略有下降,滚存积累和其他渠道资金来源在扩展. (2)受益覆盖范围 由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理念就是无论居民的收入高低,均能按需获取医疗保健的服 务,具有覆盖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所以凡是英国的正常居住者,均能通过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获 得医疗覆盖. (3)受益待遇 依照英国相关规定,尤其是 1977 年的 《国民医疗服务法案》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Act 1977)第一款的规定:所有医院和医生除法律特别规定可以收费的项目外,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和相关处方药品,甚至还为残疾人提供假肢、义眼、助听器、轮椅, 重残者还可有免费的无线 电、电视和取暖设备等. 只有下述项目和情况可以收费: (1)药品处方手续费, 为每张 2.2 英镑;牙科手术服务; 眼科视力检查和配眼镜等. (2)诊治交通事故的伤者和长期住院患者中途离开医院,从事有收 入的工作时间的费用, 可以向其保险公司征收. (3) 依据 1988 年 《卫生和药品法案》 (the Health and Medicines Act)的修正:来自英国以外的居住者享受医疗服务,按照卫生部门规定的比率要 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对来自欧盟成员国的人员,在提供急救服务时则依据双边协定免于收费. (四)私人医疗保险 在英国,私人医疗保险主要是两大类:以就业为依托的公司保险和私人的个人保险,各占 59%和31%10 .余下的是参加工会和职工自愿组织投保的医疗保险.作为全民保险体系的一种 补充,其覆盖的人群约占总人口 1/10.1996 年为 10.8%,见图 2.目前仍维持在 11%左右不变, 支出占GDP的1%左右11 随着政府执行逐步减轻全民医疗服务体系负担的举措, 私人保险有上涨 的趋势, 从七十年代覆盖居民总数的 3.6%增长到九十年代已超过 10%.其功能之一就是为 有经济实力者, 提供一个能够满足他们较快获得医疗服务的需求的渠道, 因为英国民众普遍认 10 WHO Reginal Office for Europe, 2002 11 http://www.kingsfund.org.uk 为, 私人保险一般并不能提高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 只是缩短了候诊和等待手术的时间. 所以,参加私人医疗保险者的社会阶层一般是中上水平,大多为"雇主和经理"阶层.按1995 年的统计,参加私人医保的人群中,职业人士和雇主及经理阶层占到总数的 45%.其权利待遇, 一般集中在急性病的保险上,这主要是担心道德风险的缘故. 图2:相关年份英国私人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占总人口百分比 0% 2% 4% 6% 8% 10% 12% 70 75 80 85 90 91 92 93 94 95 96 资料来源: 依据(WHO Reginal Office for Europe, 2002)数据绘制. 三.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尽管英国全民医保制度具有覆盖面广,保障待遇相对较高,公正性强等优势.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一方面,实际医疗服务的需要随着人口、疾病模式、伦理、科 技和经济框架条件的变动而日益上涨,且承诺的保障待遇又高、覆盖面又广,需要大规模增加 投入,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却无法与之同步,且由于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公共资金尤其是政府 预算,而这是受到政府税收和支出预算严格约束的.所以最后出现了以低效率来解决预算约束 和过宽承诺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间的矛盾的结局.具体表现为过长的等待时间和大量积压的候 诊人群(waiting list) .终于使英国政府开出了有异其初始典型特征的引入市场竞争因素的苦口 良药,也标志着该模式出现了重大特征改变,向对立面靠拢. 1948 年以来,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属于第一阶段的 1974 和1982 年机构改革;第二阶段则是 1991 年开始的引进"内部市场"为手段、加强竞争为核心、 提高服务效率为目的的激进型的市场化改革;1997 年工党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实施的以"第三条 道路"为指针、以患者为导向的、适当吸收某些市场因素的重新中央集权化管理的再改革. 1、第一阶段:卫生管理机构的改革 1974 年改革: 全民医疗服务体系成立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卫生部尽管集中主要的管理权限,但具体事 务实际是落实到负责医院、社区和初级医疗服务的三个部门区域医院委员会、地方卫生当局和 行政委员会的肩上,而这三个独立的管理部门相互间协调性很差,缺乏配合,造成效率低下. 而且医院管理机构还有下属的亚层次机构,杂琐繁复.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早在 1962 年发表《卫生服务的管理》( Manangement of health services)时,有关人士就提出了精 简机构的倡议.到了 60 年代末期,这些机构设置上的缺陷为高层所认识,1969 年发布的名为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医疗和相关服务的行政结构》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of Medical and Related Services in England and Wales)第一个,和1971 年5月发表的、名为《全民医疗服务 的未来结构》 (The Future of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的第二个有关机构重组的 《绿色报告》 (Green Paper),反复提出了机构改组、提高管理效率的问题,主张"不仅不同部门应该归由同一机构掌 管,而且,在地方层面上,不同种类的服务也应该统一协调起来. " "全民医疗服务应该是单一 服务,其分开的各个部分应该相互协调,功能上不该是独立的实体. " (第二个绿色报告, 第2页)12 在此基础上,1973 年6月5日,英国政府颁布了《全民医疗服务重构法》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Reorganziation Act) ,标志着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第一次重大改革——机构性改革正 式出台. 该次改革重点是裁撤相应机构,归并相关权限.与1948 年的体制相比,1974 年开始实行的 新体制,裁撤了原来卫生部属下三头各自领导医院、社区医疗和初级医疗的架构,卫生部将权 利直接下放给区域卫生局(Regional health authorities)(RHAs)和地区卫生局(Area health authorities)(AHAs). 具体地, 由14 个区域卫生局制定医疗服务计划,而后由 90 个新组建的 地区卫生局负责执行. 横向看: 在地区层面,由地区卫生局 (1) 指派 205 个地段管理小组 (district manange -ment teams)(DMTs) 贯彻计划,实施对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的管理, (2)负责家庭医 生委员会(Family Practitioner Comimittee) ,并由后者管理初级医疗服务. (3)同时指导地方当 局实施环境卫生和社区医疗服务.纵向看:原先各种管理医院的机构(如区域医院委员会、教 学医院院长委员会、医院管理委员会等) ,其管理权利统一交给区域、地区卫生局, 由其下属 的地段管理小组负责实施医院管理;原先由地方卫生局管辖的社区医疗服务,现在都归并入地 段管理小组的统辖下; 而原先由行政委员会管理的初级医疗服务, 则交由家庭医生委员会管理, 该委员会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项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消费者(患者)的权利首次在地段管理委员会下的社区卫生协会 (Community Health Councils)中得以反映. 改革的结果是将原来的三列多层垂直领导变成了二 列式领导, 尽管在行政机构管理上较之以往有所改进, 但是未能实现原先期望的清晰的单列管 理和服务( Anthony Harrison, 2000, p,145) , 改革并不成功. "1974 年重组练习似是而非的结 果, 只是在服务上产生了更多的官僚主义的混合体, 机构组织上也仅仅比 1945 年工党政府的设 计稍许好了一些(Webster, 1993:130) . " "无人对 1974 年的重组感到满意. (Berridge, 1999: 58)13 "这样的评价也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党政府只是在机构管理上做些小修小补的特点. 12 Anthony Harrison & Jeannifer Dixon:The NHS facing the future, U.K.. King's Fund, p.103. 13 Virginia Berridge: Health and Society in Britain since 1939, U.K. Press of University Cambridge, 1999,p.58. 1982 年改革: 1979 年以撒切尔领衔的保守党政府上台执政,针对公众对 1974 年改革的不满和费用上涨 的压力,保守党执政伊始,就于 1979 年12 月发表了"患者第一" (Patients First)的报告,表 明该党的卫生政策重点是患者.但真正与之相关的举措直到九十年代方才得以实行.1982 年具 体的改革举措主要还是: (1)重组机构、简化管理层次.该次机构改革撤除了地区卫生局这一管理层,建立了 192 个地段管理局(District Health Authorities)(DHAs),成为新的中心,身兼卫生提供者和计划者两 职.这样使得地段卫生局能更加贴近基层患者,减少耗时费力低效率的中间官僚环节. (2)引进综合管理制度(General management) .在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上,受命调查 体制运行情况和改善管理的方法的原超市总经理,罗伊?格里菲斯(Roy Griffiths) ,在1983 年10 月发表了《全民医疗服务体系调查报告》(Giffiths Report),指出:旧体制在管理上缺乏效率, 管理人员众多,几乎每个层面存在需要医疗服务提供者全体一致的决策程序,却反而造成领导 缺位,决策速度缓慢.另外,对各种患者的不同需求的重视不够, 缺乏提高服务水平的激励机 制;并主张设立具有实权的卫生总管(General Mananger), 以期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减少 扯皮,提高效率;重视专业人员在管理中的地位,建议提高临床医生在预算决策中的地位, 这 实际上是此后医生基金等的预演.他的大多数建议均得以实施. (3)导入总额预算制,对开支占总卫生开支 70%左右的医院医疗服务实行总额预算控制14 . 此举有效地控制了经费的增长, 使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直到 90 年代,一直维持在 6%左右. 而且,对于广大患者接触较多的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服务,则不采用总额预算制, 以顺应潮流 和照顾大众的呼声. 2、第二阶段改革:引进内部市场的激进改革 这个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迄今为止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所经历的最大、最激进的改革, 与其原来的理念和构想几乎完全相反.改革经过了两届保守党政府执政时期,发端于撒切尔首 相执政时期, 真正实施则是在其继任者梅杰当政的时候.因其具体的实施时间是 1991 年开始 的,核心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所以也称"1991 年改革"或"市场改革" . 改革背景:其发端是 1987 年冬天爆发的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筹资危机.因为八十年代初 的改革引进了总额预算制,加上当年的金融危机, 使得公众强烈要求撒切尔政府增加预算拨款;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这实际上并非一次年度的预算危机,而是一个长期的费用增长问题. 一方面,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在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 老年化等带来的医疗、护理费用支 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因此,撒切尔夫人专门组织了 "首相检查" (Prime Minister's review) , 自任主席,调查重点集中在需方.在此基础上,分别于 1989 年1月和 11 月发表了两个著名的 白皮书: "为患者工作"(Working for the patients)和"关心大众"(Caring for People). 而这两个 14 同8. 报告, 又构成了 1990 年通过的 《全民医疗服务和社区服务法案》 (the National Health Serivice and Community Act)的核心:在服务提供者间引进"内部市场"的竞争机制.这个与全民医疗服务 体系的传统相悖的思想和举措,实际上和撒切尔保守党政府所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一脉 相承的.保守党认为, 当时的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真正问题不在资金本身, 而是因为缺乏有 效的激励机制, 所以造成官僚主义盛行,管理不善,浪费严重,效率低下. 应该和当时的实 施私有化的经济领域一样, 引进竞争机制,改善服务, 提高效率, 抑制费用的上升.当然, 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卫生经济学家阿兰?恩索文的影响颇大. "内部 市场"的概念就是他在 1985 年率先提出的15 . 具体措施:1991 年4月1日,梅杰政府继承撒切尔政府的政治遗产, 正式引进了"内部 市场"(Internal Market)改革,也称"(quasi market)"准市场"改革.核心措施和流程有: 在医疗服务的提供和补偿中,引进内部市场机制,将医疗服务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钱跟 着病人走.服务提供者只有通过量好价低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从而获得服务购买者的资金 补偿.具体地,服务的购买者有地段卫生(DHAs)、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GP Fundholders) 、家 庭医疗卫生局(FHSAs)等组成.其中, 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是新引进的, 是那些能够提供各种大 量初级服务、有经验的全科医生的联合体, 可以从地段卫生局获得基金.服务的提供者则有全 科医生和全民医疗服务联合体(NHS Trusts)等.后者是由医院、救护车队、社区医疗服务机 构联合而成、在改革中新成立的.在新的内部市场运作体系里,国家和区域一级的卫生局只从 事管理工作,比以前有更多的精力来关心患者的需求,并籍此分派从财政部获得的预算资金; 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全科医生,而全科医生则可通过竞争, 赢得患者,进而从家庭医疗服务局获 得预算,并提供服务.同时, 一部分集体行医的全科医生,如果签约的病人达到 5000 人以上 的话, 还可成为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获取额外的资金, 一方面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初级医 疗服务, 另一方面, 则作为专科服务的购买者,替其患者选择购买医院提供的服务;而地段 卫生局作为服务购买者,则负责所在辖区内的卫生服务的管理和保健经费的支付.具体地,由 医院为主组成的全民医疗服务联合体作为服务的提供者, 必须通过相互间的竞争、 赢得与作为 服务购买者的地段卫生局和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所签的合同,并提供服务,从而获得运营和补 偿资金.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医院等服务提供者互相竞争, 争取患者、赢得合同 的内部市场竞争机制.这项改革实施过程中,尽管受到来自医生和患者的反对,但是保守党政 府还是坚持改革.1993 年和 1996 年, 梅杰政府两度重组机构, 继续深化内部市场的改革. 其中,1993 年将竞争机制引入了社区医疗.而1996 年改革则是对机构进行精简,撤消了 14 个 区域卫生局,新设 8 个区域办公室,同时将 160 个地段卫生局和 90 个家庭医疗服务局合并成 90 个两局的联合机构.通过此举,不仅减少了 2 亿英镑的管理费用,减员 2000 余人,且机构 15 Peter c.Smith: Reforming markets in health care, an economic persectiv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r-05 r332. 合并使得初级医疗和医院医疗服务得以结合起来,协同提高了效率16 . 评价: 这段为时近 6 年的激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成果是: 其一,改革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从产出和成本增长率之差表示的效率增长来看,改革前十年的 卫生部门效率增长为 1.5%, 而改革后四年的效率增长达到了 2.5%17 . 其二, 改革带来了病人等待手术时间的下降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据统计, 改革前的 1990 年和 改革后的 1995 年, 平均住院时间从 15.6 天下降了 9.9 天, 而门诊则正好增加了相同数量的就诊 病人;平均等待住院时间则从 1988 年的 9 个月下降为 1996 年的 5 个月;等待时间超过一年的 患者,从200000 猛跌至 5000 人18 . 其三,在竞争压力下,全科医生和医院等服务提供者主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使患者和 国家受益. 问题有: 其一,与激进改革前相比,还是增加了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从改革前占总成本的 4% 上升到 6.5%19 加主要来自两方面:管理人员从 1991/92 年度的 4600 人,猛增到 1993/94 年度的 13000 人20 其二, 工党政府指责该做法是破坏了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原则和传统, 使得原先的所有公民患 病时可以得到相同的服务的信条被打破;而持有和不持有基金处就医的患者,获得服务有所差 别,形成了服务的分割. 3、第三阶段改革:保留购买者和供给者的划分、废除内部竞争、重构合作机制 1997 年,长期在野的工党政府上台,首相布莱尔采取了其著名的"新左派"第三条道路政 策.对于保守党政府实施的内部市场改革,工党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内部市场竞争,指责此 举增加管理成本和损害社会公平,主张以合作代替竞争, 另一方面,又面对现实,对上次改革 的得益者——医院联合体和全科基金持有者予以了保留,这实际上是对其所产生的提高效率的 作用和对其的得益给予了肯定.这次改革的最突出特点是:既改造又保留.保留购买者和供给 者的分离及合作代替竞争. 新政府的具体改革措施主要通过 1997 年12 月发表的纲领性文献 《新 全民医疗服务》( New NHS)得以体现,具体措施有: 16 李素珍等: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九十年代改革回顾,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00 年第 1 期第 17 页. 17 参见拙文:英国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世界经济情况》 , 2001 年第 2 期, 第1-5 页. 18 Jürgen Hohmann:Gesundheits-,Sozial-und Rehabilitationssysteme in Europa, G?ttingen,Hans Huber Verlag, 1998, S.144 . 19 同11,第16 页. 20 G..Hohmann:Gesundheits-,Sozial-und Rehabilitationssysteme in Europa, G?ttingen,Hans Huber Verlag, 1998, S.144. (1)医疗经费筹集 1998/99 财政年度,与前任一味遏制经费增长不同,布莱尔政府为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的正常 运行增加了 12 亿英镑的预算,扣除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约增加了 2.5%.同时,为增加经费 来源,新政府还考虑征收医疗服务从业税和使用费,以及发行医疗福利彩票;废除对私人医疗 的税收减免,并对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征收保费收入税.新政府保留了"私人融资计划" (Private Financing Initiative , PFI) ,但进一步加强了管理. (2)卫生局人事任命及公开性 在保留原有人事任命程序的基础上,布莱尔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和医学专家也参与提名候选 人.候选人一旦当选,必须认真为地方服务,同时也对全民医疗服务体系负责.为了增加体制 的公开性,新政府要求医院联合体更多地面向公众,公开操作. (3)病人权利和评价指标 布莱尔政府对白皮书《患者宪章》 (The Patient's Charter)进行了修订,并于 1998 年发表 了新的白皮书《全民医疗服务宪章》 (NHS Charter) ,突出患者的地位.包括:修订紧急突发事 件标准,进一步明确病人的职责.1997 年,布莱尔政府公布了对全民体系的评价表,表示今后 将进一步完善,在其中加入住院指标:如28 天内因急病重复住院的人数、手术 30 天内在医院 死亡的人数、手术中损坏器官数、药品使用不当事件数等,以敦促服务者提高效率. (4)服务效率和质量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布莱尔政府成立了两个新机构: 国家临床优质服务研究所和健康 促进委员会,并要求医院联合体进一步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并对所发现的问题全权负责. (5)内部市场、代理和计划 1999 年,新政府废除了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计划,并以长期服务协议代替合同.同时,明确 代理和计划的职责: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主体,建立初级医疗小组(Primary Care Groups , PCGs) ,专门负责代理病人购买二级医疗服务,并逐步扩展到社区医疗服务.每个初级医疗小 组负责 10 万人,这扩大了全科医生的服务数量,目的是鼓励全科医生治疗更多的病人,减少医 院拥挤和降低医疗成本.而卫生局(Health Authorities)负责制订卫生计划,主要是和医院联合 体、全科医生、地方政府及其他机构一起制定"健康促进计划" . (6)管理成本: 布莱尔政府致力于降低管理成本,使更多的资金用于治疗病人,还要减少癌症患者的等待 时间,具体包括:简化发票、合并医院联合体、减少代理机构等. (7)卫生服务地带(Health Action Zones , HAZs) 为了加强地方卫生机构间的联系和合作,布莱尔政府着手新建卫生服务地带,在所有医疗 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的共同努力下,制订本地区公共卫生、社区医疗、服务重组等长期发展 战略. (8)社区医疗和初级医疗 布莱尔政府建立了皇家长期医疗委员会,鼓励人们采用长期医疗保险来实现财产保值,继 承梅杰政府有关家庭医疗护理的统一探视程序.而且,卫生局和地方政府将在社区医疗方面加 强合作,如制订共同投资计划.新政府也很重视初级医疗服务,专门成立了初级医疗小组. (9)国家公共卫生: 新设置公共卫生部长,并开始对英国公共卫生现状进行检查,包括修订梅杰政府制定的白 皮书《全民的健康》 (The Health of the Nation) .布莱尔政府还宣布将优先考虑以下问题:引 起疾病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制订更为具体的目标以减少心脏病和癌症死亡数,减少环境污染, 制订有关工伤和职业病的政策,发展学校卫生规范条例(包括学校里用餐的营养标准) ,以及制 定对付吸毒的联合政策. 目前,英国的医保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主要集中解决国立医疗机制的效率问题.一方 面,通过改善经费投放方式,鼓励医疗服务者相互竞争的方式重建医疗市场的运行机制.另一 方面,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供给运行效率.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典范的英国本身已经出现了与其原 来典型模式完全相反的通过竞争激励,提高效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http://www.doh.gov.uk [2] http://www.kingsfund.org.uk [3] WHO Reginal Office for Europe, 2002. [4] Anthony Harrison & Jeannifer Dixon:The NHS facing the future, U.K.. King's Fund,1998 [5] Virginia Berridge: Health and Society in Britain since 1939, U.K. Press of University Cambridge, 1999. [6] Peter c.Smith: Reforming markets in health care, an economic persectiv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r-05 r332. [7] Susanne Tiemann:Gesundheitssystme in Europa,GVG, No.53, 2006. [8] R.Leidl:Health cae and its financing in the single european market, IOS.Press.1997. [9] Friz Beske, Thomas Drabinski, Ute Golbach:Leistungskatalog des Gesundheitswesens im ineternationalen Vergleich.Band I, II.,DNB.2005. [10]OECD: Health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 2003., 2004. (中文略) 影响欧盟统一大市场商品自由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朱小军 胡荣花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摘要:虽然欧共体关税同盟的建立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各国贸易保护的存在限制了共同市场目标的实 现.影响欧盟统一大市场商品自由流动的主要因素是非关税避垒,主要包括有形障碍、技术障碍和财政障 碍.欧盟对这些非关税避垒的协调与消除给我国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分割的市场税收体制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统一市场 非关税避垒 有形障碍 技术障碍 财政障碍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effecting the product market integration Xiaojun Zhu ,Ronghua Hu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Despite of much progress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the Common Market is hindered by the protectionism. What accounts is the non-tariff barrier such as the formable obstacle, technical obstacle and the fiscal obstacle. How to coordinate and reduce the barriers is benefit for removing the local protectionism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single market, non-tariff barrier, formable obstacle, technical obstacle,fiscal obstacle 1958 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 础,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免税的自由贸易,而且建立了对外的共同税率.虽然关税同盟的建 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一市场的建成, 各国贸易保护的存在限制了共同 市场目标的实现. 例如,1983 年法国为促进本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要求共同体对进口集成电 路块课征 17%的高关税,限制进口,从而使得该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法国集成电路 生产企业大获其利, 但是这一举动却严重影响到英国和德国对集成电路块的需求, 从而影响 了它们电脑产品的发展.1 在农业领域,法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本国的农业:当国内 农产品价格低于一定的水平时,政府为农户提供价格补贴;为了鼓励出口,当国内市场价格 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其差价部分由国家给与补贴;每年法国政府用在农产品上的补贴约 90 亿法郎.2 这些保护政策对于奠定法国在欧共体内第一农业大国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欧共体成员国内部的贸易保护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共同市场的原则的实现, 损害了欧洲单 一市场的建立. 一、贸易保护与产业竞争力 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一种基本类型, 与之相对的是贸易自由化. 它是指由国 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 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 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 优惠或津贴,奖励出口.其主要内容是:在进口方面,国家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如征 收高额的进口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制,外汇管制等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竞争;在出口 方面,对本国出口商给予现金补贴和各种财政上的优惠,以鼓励商品出口"奖出限入" 是 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特征. 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化是一国国际贸易政策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 辩证统一的, 两者的出发点都落在国家利益上. 任何一国的贸易政策都是基于本国利益制定 的, 其贸易保护程度和自由化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两种程度对本国利益的影响. 就长期的动态 利益而言,贸易自由化符合各国的利益,因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从阶段性的 静态利益看,在各国开放程度一定的前提下,采取尽可能的贸易保护措施才符合本国利益. 贸易保护对于一国产业竞争力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从正面来看, 贸易保护可以保护本 国弱势产业,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限制外部商品的进口,削弱其竞争力,从而避免受到外 部商品的冲击而导致本国产业的衰落. 德国贸易保护学派的李斯特就主张对幼稚工业进行贸 易保护.3 但是,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贸易保护往 往保护了原本应该被淘汰的夕阳产业,阻碍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一个受到保护的产业, 只能暂时缓解外部的竞争压力, 并不能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而且对于一个产业的贸易 保护会间接削弱其他相关产业得竞争力. 以对钢铁业的保护为例, 虽然缓解了钢铁制造商的 竞争压力,却增加了汽车、轮船等产业的生产成本,导致失业率增加和竞争力下降. 二战后,关贸总协定成功降低了关税壁垒,但是 70 年代以后,非关税壁垒又竖立起来, 特别是在钢铁、鞋类和纺织品上.虽然每个国家都想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却常常不愿 开放本国市场,不愿让市场的力量来决定各国从贸易中得利的多寡.4 众多不透明、隐蔽、 多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大行其道, 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 消除非关税壁垒,欧洲共同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作了有益的尝试. 二、欧盟对非关税壁垒的协调与消除 1985 年6月, 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计划的 《欧洲单一文件》 , 1986 年2月由各成员国签署.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于1993 年1月1日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5 1992 年2月7日各成员国签订了《欧洲联盟 条约》 .条约提出,到20 世纪末欧洲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外交与安全保障政策并协调各国 内政与司法事务.实现这一目标之后,欧共体就不只是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成为一个政治、 外交和内务等方面全面联合的"欧洲联盟" .欧盟通过东扩,吸纳东欧国家的加入,形成了 一个拥有 25 个成员国和 4 亿5千万人口的大经济圈.欧洲统一市场是欧洲联盟的里程碑, 它不仅以发行统一货币为最终目标, 而且为执行统一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以及协调各国内政与 司法事务创造条件. 欧洲统一市场的目标是要通过消除区域内的结构性壁垒来振兴经济, 繁 荣市场,保证区域内各国的商品、人员、资本畅通无阻地流动. 1958 年建立的欧洲共同体,以消除国家壁垒为目标,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但是罗马条约所规定的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四大自由流通"到70 年代却因为 非关税壁垒的迅速增加而未能实现, 共同市场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些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使市 场关系被扭曲,据估计在 80 年代欧共体每年因此损失 1370 亿欧洲货币单位.6 1985 年欧洲 共同体通过的《欧洲单一文件》致力于消除三大障碍:有形障碍、技术障碍和财政障碍. 有形障碍主要是指形态边界, 各国对商品、 人员的过境检查和控制影响到商品的跨境流 动,增加了交易成本,形成了各成员国之间贸易活动的重大障碍.从1993 年1月1日起, 欧共体决定取消成员国之间的一切海关手续. 这些举措对于促进成员国商品在共同体内部的 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而言,边界已经不再是影响欧盟内部商品流动的主要因素. 技术障碍主要是指成员国之间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划的不统一.7 各国不同的法律标准、 对设立公司的不同要求,各种卫生、安全、环保等技术标准都对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形成 了各种技术障碍,增加了贸易成本.为了消除技术障碍,共同体采取的主要方法,一是相互 承认,二是实行统一.为此,欧共体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和指令,协调与统一工业、农业和商 业三大产业的各项技术标准或指标, 取缔那些与欧共体条约法不符或冲突的成员国有关法规 和标准. 欧洲标准化组织按照欧盟立法程序, 同各成员国一样有义务要求撤销与欧洲标准不 同的国家标准.8 与此同时,欧洲法院的裁决规定某产品在一国属合法生产和销售时,其在 整个共同体内的销售即不受限制,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员国直接承认彼此的技术 标准,避免了繁琐的技术性立法,使商品流动技术障碍的消除取得了突出进展.9 财政障碍主要体现在税率上的差异.虽然已经没有了关税,但是各国不同的税率,尤其 是间接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不同税率和程序, 以及在一国缴交另一国退税的复杂而繁琐的 程序,对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影响很大.10 解决税收障碍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涉及到现行 经济政策和立法,而且还涉及到财政结构、福利体制等.欧盟各国在降低公司税税率方面表 现积极,目的是为了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吸引外来企业的投资.英国对小企业(利 润低于 240 万法郎) 征收公司利润税的税率是 20%, 而法国是 36.6%, 这使得许多法国商人、 手工艺者和小企业主选择去英国定居和建厂.11 竞争性税收制度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的低税 竞争侵蚀了其它国家的所得税利益.为了避免损害性税收竞争,1997 年12 月1日,欧盟 15 国部长会议就企业所得税和储蓄税方面保证一个新的最低征收水平方面通过了一个 "行为准 则" .12 欧盟消除财政障碍的主要措施是使间接税率接近,以避免统一市场上出现竞争扭曲. 欧盟间接税的协调主要是增值税和消费税, 目前增值税的差异依然较大, 欧盟在增值税方面 达成了各国最低增值税率不低于 15%底线的规定,但上不封顶,对高限则没有限制.13 1989 年,欧盟宣布取消原定的统一消费税税率的决定,改为设定"最低税率"和引导性的"目标 税率" .14 目前,消费税的协调还处于低级阶段.15 此外, 为了消除这三大障碍, 欧共体制定了 286 项立法, 16 通过立法的形式消除阻碍 "四 大自由流通"的有形壁垒、技术壁垒和财政壁垒.欧盟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欧洲统一市场的年 度报告书中, 称统一大市场计划是欧洲经济一体化最为宏伟和庞大的计划, 也是欧洲经济一 体化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 17 但是内部大市场的建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1993 年只是大市场基本建成的象征性日期,它离统一大市场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一段路要 走.欧盟内部非关税壁垒的消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大陆疆域面积是欧盟的两倍,省级行政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多达 31 个, 各个地区大小不一,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虽然不存在边界的限制,但是行政 限制与技术壁垒等却普遍存在,一般被称为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 一是提高外地产品准入条件, 主要是增加各种行政性的收费, 或者设置技术壁垒, 如食品或者化工原料进入某地必须通过工商或者技术监督部门的苛刻检 验.二是完全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即用行政命令阻挠对外地产品的采购,对使用和 消费外地产品增设额外税费,对外地采购加收税费盘剥,对过境商品滥收税费,甚至设卡禁 运.如1999 年上海市为了促进本地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定对来自湖北的"富康"汽车征收 8 万元的牌照费,当年上海只销售了 24 辆"富康"汽车.武汉市也采取反击措施,对上海 生产的"桑塔纳"征收 7 万元的所谓特困费.18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破坏了国内企业的 竞争环境,不利于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也制约了消费市场的发展.虽然目前中国与全球经济 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进程非常快, 但国内市场整合仍然比较滞后. 庞塞特的研究表明, 在1997 年中国跨省商品流通所遭受的贸易壁垒相当于被征收了 46%的"关税" .19 这种状况至今不 但未有改善,甚至在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前我国没有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财税体制基础. 中央和地方固定收入仍按隶属关系划 分,如中央企业所得税归中央,地方企业所得税归地方,因此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保护地方 企业的利益.中国必须向欧盟学习,致力于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欧盟在统一技术标 准、消除行政限制、避免损害性税收竞争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消除隐蔽 的地区间贸易壁垒任重而道远,这将有助于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欧盟在建立统一大市场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各成员国长期努 力的结果,这种努力源自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从而构成内在的动力和凝聚力.通过不断调整 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变化的经济基础,欧共体经 济一体化不断深化.早在 1968 年,伴随关税同盟的建立,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就免除了, 此后欧共体一直致力于消除非关税壁垒,1993 年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标志着大部分非关税 壁垒的取消. 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国内市场,就 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所以,中国要借鉴欧盟整 合内部市场的经验,以巨大的耐心、毅力和合作精神,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设国内统一大 市场. 参考文献: 1、 余开祥、洪文达等: 《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年,第91 页2、 张杰: 《法国农业政策及其启示》 , 《价格月刊》 ,1997 年7月,第38 页3、 庄起善: 《世界经济新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117 页4、 罗伯特·吉尔平: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85 页5、 沈骥如: 《欧洲共同体与世界》 ,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40-41 页6、 沈骥如: 《欧洲共同体与世界》 ,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348 页7、 张蕴岭: 《世纪的挑战——建设中的欧洲共同体统一大市场》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年,第8页8、 维尔纳·魏登菲尔德: 《欧洲联盟与欧洲一体化手册》 ,赖志金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年,第274 页9、 吴弦: 《欧洲经济圈——形成、发展与前景》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年,第87-88 页10、李金珊: 《欧盟经济政策与一体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年,第63 页11、钟晓敏: 《竞争还是协调:欧盟各国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年,第52 页12、钟晓敏: 《竞争还是协调:欧盟各国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年,第55 页13、钟晓敏: 《竞争还是协调:欧盟各国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年,第147-148 14、钟晓敏: 《竞争还是协调:欧盟各国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年,第165 页15、成新轩: 《欧盟经济政策协调制度的变迁》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第155-156 页16、庄起善: 《世界经济新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213 页17、宫占奎等: 《区域经济组织研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2000 年,第58-59 页18、钱颖一: 《警惕滑入坏的市场》 ,经济学消息报,2000, 06 ,23(2) 19、布鲁斯·吉雷: 《中国入世:地方保护主义与省际贸易壁垒》 ,2002 年,第1期,第34 页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对商品一体化的影响 吴君 胡荣花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摘要:本课题主要就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对推动内部商品自由流动的影响与作用进行探讨.本文作 为课题研究的铺垫,对《欧盟内部市场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从中选取与货物流动相关 的政策决定进行分析,以便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字: 统一市场 内部市场战略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on Product Market Integration Wu Jun , Ronghua Hu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oject is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single market on the product market integration.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is produced to improve the progress of the integration. So we pursuit some of the actions on the product market integration to find out the affects as the basi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Single Market ,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一、引言 从理论上讲,一体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为参与各方带来利益,但实践表明,这 个基础是以各成员国受益不均为前提的. 这一矛盾便构成一体化进程中的内生障碍机制, 而 这一机制辐射效应是多方面的.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点是建立内部商品无障碍流动关税同盟. 但事实上, 从促进商品市 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成员国为获得最大利益所采取的"利已"措施,即早先存在的、 或是在消除关税壁垒过程中又滋生的非关税壁垒, 对欧洲商品市场一体化, 乃至欧洲经济一 体化的进程构成了很大的制约因素. 欧洲统一大市场计划的启动与实施, 无疑是实现欧洲商 品市场高度一体化目标的保障. 本课题研究重点主要就欧共体(欧盟)统一大市场(Single Market)的建立,对推动内 部商品进一步自由流动的影响与作用、存在的问题与阻力以及成员国间的政策协调等方面, 进行探讨和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消除商品边界控制的障碍 主要从货物(商品)的过境检查、贸易限额、农业补偿制度、运输限制、卫生检查等方 面,探讨货物(商品)过境开放边界措施实施的力度、障碍以及协调治理机制,对欧洲商品 市场一体化的影响. 2、消除商品的技术障碍 产品的技术标准、管理规划的差异,是成员国用来作为保护本国产品市场、抵御外来产 品竞争的手段. 本子课题主要分析欧洲单一市场计划试图通过统一规则和标准的立法, 来加 以消除商品的技术障碍,但存在的阻力很大以及收效相应低下的原因. 3、消除商品的财政障碍 主要探讨因商品的间接税种和税率不同而造成的障碍, 其中还涉及增殖税和消费税、 公 共采购、 财政补贴等. 分析由于税种和税率的差别导致商品价格上的人为差别以及竞争的扭 曲,妨碍商品的正常流通;并探讨消除商品财政障碍措施的实施难度. 二、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的提出 1999年5月10日,欧盟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布了《欧盟内部市场 战略》 (The Strategy for Europe's Internal Market),对2000至2005年欧洲统一市场的进 一步完善做出了战略部署. 对该战略的跟踪分析, 可以帮助本课题研究初期掌握欧盟内部市 场现阶段的情况,因此我们从中选取一些与货物一体化相关的目标进行分析. 1、背景 欧盟内部统一市场及单一货币是欧洲经济和货币的两大支柱.1997年欧盟提出的行动 计划(Action Plan for the Single Market)主要是为了加强单一市场机制及功能提出的,以 便为欧元的顺利发行做准备.该行动计划提出固定而详细的要求,经协商确立时间表,并严 格监控,因此到1999年计划基本实现.随着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欧洲各国市场开放度增 强, 竞争更加激烈, 这增加了就业机会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 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 并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 但欧盟不仅要对短期计划进行监控, 还需要长期规划, 制定长期战略来促进单一市场的 有效运作.内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还要求在消除成员国间贸易壁垒的同时,提高欧洲国民 的生活质量(如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消费者权利等),加快结构性改革速度,进一步提高 欧洲的竞争力. 随着欧盟内部市场不断成熟, 欧盟的工作重点从制定相关法律体系转移到制 定内部市场战略, 来明确表述出内部统一市场给欧洲国民所带来的切实利益, 高水平的商业 运作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内部市场机制既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不断推动经济增长、就业 水平及生产力的提高,还是欧盟向所有民众证明能够为其带来实际利益的途径. 2、总体目标 建立内部统一市场的最终目的有两个: 一是增强欧洲经济竞争力, 一是提高欧洲国民的 生活质量.为此,欧盟提出了2000年至2005年期间的四个战略目标及其具体操作性目标, 请见下表: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 操作性目标 A确保在内部市场统一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 B保护内部市场中消费者的利益 C维持就业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D确保欧洲公民行使合法权利 提高欧洲国民的生活质量 E实现欧盟内部自由、安全及公正的社会环境 A鼓励在提高市场效率方面的经济改革 B确保金融服务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C在共同理解、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框架 D*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继续推行相互承认原则 E*创建安全有效的运输部门市场开放法律体 增强产品生产率及资本市场 运营效率 F加强对工业产权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以鼓励改革和创新 A确保内部市场不受反竞争行为破坏 B*消除税收壁垒及不公平的税收竞争 改善商业环境 C创建完善简单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框架,减少商业调整成本 在全球化的多变环境中采取 A建立多国贸易体系 相应的内部市场政策 B确保内部市场政策在欧盟扩大后仍能有效运作 注:其中加*的三项操作性目标是直接涉及到商品市场一体化方面的. 3、对货物自由流动方面的目标要求 (1)、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继续推行相互承认原则 欧盟内部市场政策实施以来, 在货物流通方面尽管仍存在问题, 但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 的方法促进货物一体化. 欧盟委员会现在的目标是彻底根除成员国间贸易仍存在的障碍, 阻 止新障碍的产生和出现.具体工作包括相互承认原则(application of the mutual recognition principle)的执行;为通过其他成员国检验及批准而增加的交易成本;市场准入不充分等. 电子商务的发展开辟了跨国交易的新天地, 特别是无形服务及体积小价值高的产品 (如CD等)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电子商务还可以令消费者找到内部市场 以致世界市场中最具价值的产品. 欧盟委员会为确保电子商务带来的利益不受各国不同制度 的影响,提出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阻止利用互联网犯罪的 行为发生. 数字技术在交易方面的广范应用会引进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的问题. 欧盟委员会对个人信 息的保护非常重视, 要为消费者跨国消费建立信心, 就要在技术及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 跨国交易过程个人信息的保护. (2)、创建安全有效的运输部门市场开放法律体系 欧盟电讯业、 电子业及航空各陆地运输的自由开放已经取得了收益, 铁路运输自由化是 当前的主要任务.在各国政府制定不同法规的基础上,欧盟要对其进行统一和完善,以加强 成员国间的运输合作. (3)、消除税收壁垒及不公平的税收竞争 各成员国不同的税收形式对内部市场政策的影响是欧盟委员会制定税收政策的主要考 虑因素. 税率制度的调整对于内部市场的正常运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并不是要求所有领域 税率一致,而是不同行业不同税种区别对待.间接税与直接税相比,对欧盟内部贸易的阻碍 作用更明显,需进一步调整增值,但许多成员国不愿意采取这种措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要 消除在人员跨国流动时所产生的双重税收, 各成员国已经达成协议, 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对跨 国公司的双重税收. 对于现在的税率制度,各成员国要有效地运用.所调查,不管在欧盟层面还是各成员国 层面,增值税过程的复杂化及另一国增值税退税的拖延,是跨国贸易的主要障碍.欧盟对此 已经提出了短期简化增值税程序的建议,从长期来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商业的革新, 增值税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如何打击防范间接税方面的财务诈骗,避免给各国带 来损失是各国立法机构的艰巨任务. 三、《欧盟内部市场战略》关于货物自由流动的实施情况 1、1999年(1)开放运输等公共服务部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在里 斯本欧盟理事会中提出,欧盟要加快天然气、电力、邮政、运输等部门的开放速度;成员国 要致力于不断完善能源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 包括电力部门跨国经营的关税政策以及电讯市 场的完善. 在运输业方面, 欧盟委员会将要修改共同运输政策 (Common Transport Policy) , 主要对欧盟扩大、环境、效率及安全进行调整;此外还讨论建立欧洲统一航空运输、发展跨 欧洲铁路运输网络. 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各成员国运输部门的合作, 统一对工作时间及货物检 验的标准. (2)减轻公司调整及管理的负担.不管从欧盟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交易者 来说,管理制度的优劣是其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在1999年欧盟商业调查中,65%的公司 认为内部市场制度有所改善,54%的公司认为这种改善取决于管理负担的减轻.另一方面, 有35%的公司认为内部市场条件没有变化甚至是恶化了, 三分之一的公司认为欧盟的政策无 法准确地被执行,因为它们太复杂或者表述不够明确.欧盟议会也强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它影响到公司和消费者的信心, 它要使得内部市场有一个较为友好的环境, 避免不必要的管 理负担.最后,内部市场委员会(Internal Market Council)向欧盟委员会提议建立新的统 一管理条例, 使得规制更加简化, 其中提到机械及电磁设备的兼容性, 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等. 欧盟委员会将继续完善《欧洲公司条例》(European Company Statute). (3)公共采购市场自由化.尽管欧盟加强对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但实际上欧盟内部公 共采购远远低于内部贸易的自由程度, 因此加快执行公共采购法律政策 (public procurement legislative package)是市场自由化的关键.同时,欧盟委员会表明了其他政策如何与现有 的法律框架结合统一起来,如正在执行的环境政策. (4)消除内部市场中的税收扭曲.不公正的税收制度仍然在扭曲内部市场竞争环境, 在货物代码分类、储蓄率和利息率及皇室支付等方面达成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2、2000年(1)进一步开放运输等公共服务部门.继续加快这些部门的开放程度.如创建欧洲能源 市场,这包括建全跨国电力部门的统一竞争机制,促进电讯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促进邮 电业的自由竞争等.在运输领域,欧盟委员会在 2000 年6月提出欧洲统一航空(Single European Sky)的议案,此外进一步完善跨欧洲铁路运输网络系统,一系列的措施力在加强 各国公共交通运输的工作时间协调一致以及拥有专业的运输人员来保证运输畅通. (2)改善竞争环境.各成员国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来促进市场统一化和自由化.成员 国努力减少国家资助金的总额,并力争使培训、研发、环境保护等政策逐渐透明化.这些政 策和制度都受到欧盟的监督和评估. 此外, 欧盟在减少公司的调整结构成本及管理负担上做 出了很大的努力.里斯本欧盟委员会提出议案,建立新的、统一的管理体制及简化机制,其 涉及到各成员国各种规制的兼容性, 以及欧盟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及公共管理的便利性等. 这 一提案将在 2001 年6月前实现,是对之前提出的机械和电磁兼容性等条例的修补,使其更 加简化,容易操作.例如,建筑产品的贸易占欧盟所有制造业产品贸易额的 5%,对其标准 进行统一化之后,对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做出了不可乎视的作用.欧盟将继续对《欧洲 公司条例》(European Company Statute)进行完善. 3、2001年(1)欧盟设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管理.落实这些法规,使得网上购物更加简化 规范,能加大各成员国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公司只要遵守本国的规定就能顺利完成交易, 消费者也会因此增加消费信心,从而促进零售业的增长,使欧盟内部的商品市场更加活跃. (2)电讯业的逐渐自由化已经给消费者和公司带来收益.一方面通讯价格下降(家庭 用户下降了4%-13%,商务用户下降了12%-21%),另一方面服务质量提高.由于关税的 重新调整, 跨国长途收费比本国长途收费下降得更多. 但本国电讯业的竞争不足的情况仍然 存在. (3)开放能源及运输部门.尽管欧盟各成员国在开放天然气及电力等能源市场方面达 成一致,但却迟迟没有制定开放时间表.航空运输业仍存在很多问题,费用仍很昂贵;欧盟 要求铁路运输部门立即实施已经达成的协议,并期望在2001年内进一步开放各成员国内部 运输服务及跨国间的人员运输.同时加强运输的安全性及跨国运输的便利性. (4)加强相互承认原则的实施.在2001年底前,欧盟要进一步加强相互承认原则这一 基石的执行力度, 让标准和原则更加清晰并增加其可行性. 尽管相互承认原则已经提出十多 年,但仍存在许多障碍,为了实现促进贸易的高效运作,欧盟将在不改变最初基本决策的基 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标准和政策,使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贸易中.欧盟将在2001年底报告 其深刻的作用,以强化欧盟各成员国执行的力度.采取欧洲共同标准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 的成就,突出集中在建筑产品的标准规范上.欧盟已经设定了600多个新的跨年度标准和 1500多个新的检测方法, 来促进该部门标准的统一, 从而促进建筑产品的贸易流通. 至2001 年11月预计有120多个短期标准可以实现. (5)税收障碍仍然阻止欧盟经济的增长.在欧盟统一市场内,现在仍然存在15种不同 的公司税制, 这让许多公司在决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选择在本国内投资经营, 而放弃到其他 成员国进行投资活动. 欧委会将对此提出具体报告进行分析说明. 执行统一税率的改革 (Tax package)是消除税收障碍的关键.对于间接税问题,如何简化增值税尤其是增值税发票的 问题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4、2002年与2001年情况类似,2002年所实现的目标占总目标的50%左右.2002年欧盟经济呈现 出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机,欧元已经成为流通货币,欧盟扩大正式步入准备阶段,因此,欧盟 统一市场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任务也更加艰巨. (1)促进市场规范化.要加快对既定目标的落实与实施,不遗余力地促进市场竞争, 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顺利实现欧盟扩大做好准备. 相互承认原则作为欧盟内部市场最基本的规则,要进一步被推广实施.在食品、交通、 金融服务及专业规定等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令各成员国公司和政府头疼的事是不知道相 互承认原则具体应该运用于哪些方面. 欧盟委员会力图发布相关文件把这些存在的不确定的 情况一一澄清, 但在不同部门间这一原则执行上有很大的差异, 并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进行规范. 但仅2000年一年, 欧盟内部由于不执行相互承认原则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到1500 亿欧元,不得不引起欧盟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尽管欧盟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律并开始实行,但在一些地区市场分割情况比较明 显,这与标准无法全部统一有关,而这项任务至少要花八年的时间去完成.而对于一些重要 部门,如建筑和机械,想要真正建立起统一市场还是困难重重的.如果能弥补这些行业标准 的缺失,欧盟经济将从中获益匪浅.与此同时,欧盟还要加强这些政策实施的效率,对如何 监督进行探讨研究. (2)进一步消除税收壁垒.在实施"打包税收" (Tax Package)政策以来,对消除税收 壁垒和不公平的税收竞争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公司税率,欧盟指出,要逐步放弃现有的 15 各不同的税率,提高效率,在长期达到欧盟层面上统一的税率标准,短期内,努力消除 跨国交易等的税收壁垒, 例如修改子公司及公司合并的税收政策. 但面对欧盟内部市场不同 的公司及各国不同的税收管理部门, 对于复杂却又举足轻重的增值税, 却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欧委会正在不断努力探索,力争在 2003 年底提出简化增值税的正式方案. 5.2003 年至 2005 年(1)欧盟统一市场商品一体化现状 欧洲近三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欧盟内部市场一体化进程出现停滞不前. 首先欧盟各 国价格未出现趋同.理论上讲,当贸易自由流通时,各成员国的产品价格应该是趋同的.就 货物贸易而言,服装、鞋子和酒类的价格已经趋于一致,但由于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其他类 似商品的价格差异依旧很大.其次,自从 2000 年以来,内部贸易增长呈停滞不前,2003 年 有所下降,近两年增长仍较缓慢.而其中服务贸易有所增长,商品贸易的停滞不前是导致总 贸易增长停滞的原因.这也意味着欧盟产品价格竞争力在下降.再则,欧盟各成员国外商投 资不稳定.研究表明,大量的外商投资将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在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成 员国间的外商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助推力,2002 年FDI 总值是 1992 年的 12 倍多,但到 2003 年却降为 4 倍. 这使得商品一体化的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 从这些指标中都可以看得出欧盟 内部市场一体化进程受到了阻碍. 商品一体化计划执行中的不足. 首先在工业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未取得一致意见. 目前 美国用于保护产权保护专利的费用达一万欧元,而在欧盟,仅有八个国家对其进行保护,费 用仅为美国的一半.其次在商品促销方面,欧盟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这给公司进入新 市场推行新产品带来很大的障碍. 再者, 自2003 年以来, 欧盟各国在执行 IM (Internal Market) 规定过程中,遵守程度下降,这与各成员国立法不及时,国民对欧盟缺乏信心有关. 欧洲政府采购市场逐步开放.2002 年欧洲各国政府采购总值达到 1.5 万亿,点GDP 的16%强.原来的政府采购大多倾向于本国公司,但随着大市场的不断调整,政府采购也不断 向其他成员国开放,所占比例为 16%左右,且有逐步增长的趋势.开放后的市场价格降低, 约比从前低 34%左右. 2003 年意大利从中获益约 230 亿英镑, 爱尔兰预计在 2003 年至 2008 年内仅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跨国政府采购就能节省 10 亿英镑.更加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促 进贸易额增加、生产力的提高及经济的增长,同时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 (2)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实施情况 随着欧盟的扩大,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将再一次为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力作出贡献. 在过去 的几年来,除了扩大的市场本来带来的积极影响外,还在金融服务业、网络行业及公司法等 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体现.至2004 年底,欧盟 提出的方案中有三分之二得以实施, 这与欧盟委员会、 欧盟议会及各成员国的积极支持是分 不开的.在促进货物流动方面,主要体现在增强消费者信心及税收政策改革方面.后者主要 是对公司税收政策的改革, 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间交易的税收问题及电子服务业的增值税问 题. 同时,也有许多目标没有如期实现.如三年来,欧盟仍然无法对欧盟整体范围内的产 品促销政策达成一致,大量的商品标准无法统一,对内部市场决议(IM)执行不到位等, 这些都阻碍了货物在欧盟范围内的流动, 使商品一体化进程受阻. 欧盟内部市场决策不仅仅 是个决定, 它更需要欧盟各成员国的积极配合及参与. 各成员国需要占在欧盟整体立场做出 决定, 各国公司也要欣然接受这种改变, 从扩大的市场中获利. 而调查表明, 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成员国的商业组织及政府机构所制定的政策与欧盟决议有所冲突, 这对统一市场的建立 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的意义 早在 1985 年, 欧洲共同体执委会在白皮书中明确指出: "罗马条约明确规定要建立一个 一体化的内部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商品能够不受限制地自由流通,人员、服务和资本流通的 障碍被取消, 建立起一种使竞争在共同市场内不遭破坏的体制, 共同市场正常运行所要求的 法律一致性得以确立,符合共同市场利益的间接税得到统一. "实现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是消 除现在的妨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在各成员国间流动的障碍,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共 同体内的流动、组合、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创新, 创造共同体经济的繁荣. 就实现货物流通而言,首先要实现过境自由.这包括取消各种边界限制和拖延;过境限 制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利用各种管理规定加以限制是最常用的(属于技术障碍) .其次是平 等待遇.其总的原则是对本国与其他成员国的货物流通一视同仁.比如税收,必须做到对本 国商品与外国商品执行统一的税种税率.同时,重要的是,不实行歧视性政策规定,各国间 在政策上进行协调和合作. 实行平等待遇原则最直接的影响涉及到公共采购问题. 共同体内 公共采购市场规模很大,其涉及财政、国防、就业、本国工业保护等许多关系重大的方面不 仅涉及技术上的问题,也涉及方针政策问题. 欧盟内部市场战略的提出最终目标是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实力及欧洲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 短期及中期内制定了许多具体的方案及目标. 其中与货物流动相关的政策及决定正是立足于 消除贸易壁垒, 促进商品流通及扩大市场而提出的. 主要集中在产品标准的统一及税收政策 的改革,这是商品一体化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它们直接涉及到各成员国的利益,并且 执行起来相当复杂.但欧盟内部市场战略把这两个议题细化,按步骤逐渐完成,尽管执行效 果并不完全如意,但毕竟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方式,渐进下去,对推动整个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CTION PLAN FOR THE SINGLE MARKET ,CSE(97)1 final, 4 June 1997 2、The Strategy for Europe's Internal Market ,Brussels, 5.10.1999 COM(1999) 464 3、2000 Review of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Brussels, 3.5.2000 COM(2000)257 final 4、2001 Review of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Brussels, 11 April 2001 COM(2001)198 final 5、2002 Review of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Brussels, 11 April 2002 COM(2002) 171 final 6、Second Implementation Report of the Internal Market Strategy 2003-2006 Brussels, 27.1.2005 COM(2005) 11 final 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改革历程和存在的障碍 陈涛罗秀妹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欧盟内部市场的统一从罗马条约签订以来一直是欧盟改革的主要课题,其中服务业作为欧 盟的主要产业,服务业市场的障碍就更是欧盟内部市场改革的主要对象.本文试图从服务业在欧盟国民经 济中的地位、欧盟为促进服务业市场一体化所进行的改革和欧盟服务业市场的障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 深刻认识并理解欧盟服务业市场在一体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欧盟 内部市场 服务业 一体化 障碍 改革 Erklaerung des Vorgangs der Reformungen des Europaeischen Dienstleistungsmarkts und Analysierung der entstanden Schranken CHEN Tao LUO Xiumei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Einfuehrung: Die Einigung Europaeisches Binnenmarkts ist immer seit der Abschliessung der Rom-Vertraege das wesentliche Ziel. Dienstleistungswirtschaft ist der Hauptindustrie der EU, da wird der Beseitigung der Schranken auf den Dienstleistungsmaerkten die Hauptrolle der Reformungen im Europaeischen Binnenmarkt. Unsere Arbeit wird dadurch versuchen, dass die Stellung der Dienstleistung in der Volkeswirtschaft der EU, die von EU durchgefuehrten Reforme fuer die Integration des Dienstleistungsmarkts und die Beseitigung der Schranken in Europaeischen Diensteistungsmaerkten analysiert werden, die wichtigen Bedeutungen waerend des Vorgang der Integration in Europaeischen Dienstleistungsmaerkten zu kennen und zu verstaenidigen. Stichwoerter: EU, Binnenmarkt, Dienstleistung, Integration, Schranken, Reformung 一、欧洲服务业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 (一)欧洲服务业对欧洲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现代国民经济体系中,服务业涉及到所有的行业领域,不但覆盖了传统 行业如交通、零售业、电信业、旅游业和自由职业,而且已经发展到汽车产业、金融服务业、 咨询、教育和租赁甚至还包括新出现的服务业如废物处理服务、能源服务、与企业相关的服 务包括经理咨询、数据加工处理或者技术测试和分析.这可以说明,服务业的影响范围和行 业渗透性决定了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欧洲服务业的影响对欧洲经济 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明显.根据欧盟委员会在 2002 年公布的一项战略报告,欧盟的服务 业的产值约占欧盟经济GDP的70%,并提供了约 70%的就业岗位.21 欧洲服务业论坛政策委 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 罗伯茨在 2004 年6月30 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上, 也 指出"欧洲服务业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40%以上,因此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就服 21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报告: "关于欧洲服务业市场战略的第一个阶段总结报告" ,2002 年7月30 日 务业为国内总产品所贡献的价格来讲,服务业大约占欧洲经济的 70%,服务业占欧洲出口 的四分之一,且欧洲出口的服务业份额正在迅速提高而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22 下面就 具体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欧洲服务业的地位. 当前,欧洲产业有如下三个发展:第一,西欧的富国正在缩减工资和技能都很低的工 业生产量,如大规模纺织业;第二,一些基础工业如汽车,正在向中欧和东欧的欧盟新成员 国家转移,那里劳动力成本非常低;第三,欧洲特别是欧洲富裕地区的制造业,越来越把注 意力集中在高技术含量、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上.23 这意味着:与传统服装相比人们的 注意力更多放在时尚服装上; 与一般的产品如制成品或者化工制成品相比, 人们的注意力更 多放在有特性的产品上;在金融、保险和电信等服务行业,新产品不断出现在客户的面前. 由于欧洲富裕地区大规模制造业的日益缩小,人们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或服务业领域找 工作. 与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是, 欧洲在整个服务领域内有世界级公司——金融服 务如银行和保险,中介服务如法律和会计,运输业、零售业、医疗和教育服务业、快递服务 业、 环境服务业及其他种种. 未来的欧洲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依赖于这些服务及这些服务 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服务业发展在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对于欧盟服务业市场而言,依据欧盟委员会"关于欧洲服务业市场战略的第一个阶段 总结报告"和现实因素,24 发现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尽管如此,从经济学的分析角度来看,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的实现(即实现服务业的自由 流通) 不但真正使欧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由欧盟服务业在欧盟经济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决定) 而且会产生如下经济效应: 1.微观经济方面 第一,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随着内部市场一体化的建 成, 消费者不会承受因所在国不同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差别. 随着生产要素和服务业的自由 流动将导致各成员国产品和服务价格的趋同, 消费者不会在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价格支付上有 所损失;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产品和服务将以成本尽可能小的方式提供出来,使价格 水平逐步下降和产品、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面对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切都将 带来消费者经济福利的增加. 第二,对于企业,内部市场将为其带来"规模效应" 、 "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 .25 所 谓规模效应就是,在内部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生产和行业设置不再有障碍,为了 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通过在欧盟广大的内部市场里进行各项服务投资,扩大 企业的规模,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竞争效应直接可以迫使企业改善产品生产和经营能力,提 高欧洲企业在内部市场甚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并且可以活跃欧盟内部市场; 对于创新 效应,前面提过,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更追求服务于消费者的 个性,在现在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系统的催化作用下,服务业领域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从 这个三个效应方面来看, 欧盟服务业的发展不但为欧盟经济的重新飞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 力和动力,而且更是提升了欧盟的产业结构,增强了欧盟的经济竞争力. 2.宏观经济方面 第一,对于价格水平而言,欧盟内部市场一旦实现服务业一体化,边界控制的消除使 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外费用开支被剔除, 货物和服务的价格下降, 一方面可以抵消因经济活动 加快而产生的价格上浮压力,缓解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内部贸易价格的下降,意味着欧盟国 22 资料来源:http://www.sina.com.cn, "欧洲服务业论坛主席罗伯茨演讲全文" ,2004 年07 月01 日23 资料来源:http://www.sina.com.cn, "欧洲服务业论坛主席罗伯茨演讲全文" ,2004 年07 月01 日24 在下面的分析会详细说明. 25 资料来源: 《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 ,周建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55 页 家的贸易条件改善,对贸易平衡产生积极影响.结合微观效应可以发现,内部市场竞争程度 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缓和价格水平,从而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胀. 第二,对于就业,欧盟服务业的发展和欧盟服务业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人员的自由流 通,在企业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的推动下,服务市场的就业规模会增大,服务业 领域也会变得更广泛. 第三,对于欧盟的经济增长而言,服务业是欧盟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发展 与否关系欧盟经济的发展前景. 内部市场服务业的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极 大地活跃了欧盟的经济, 刺激国内需求乃至欧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正如欧洲服务业论坛 政策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 罗伯茨在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 欧盟服 务业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促进欧盟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改善欧盟目前外部经济不景气的局 势. 二、欧盟为实现内部服务业自由流动所做出的努力 (一)2000 年以前欧盟为完成共同市场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虽然欧洲共同体六国在 1960 年代末建成关税同盟,但还不是一个单一的共同市场.为 了完成关税同盟提出的任务, 共同体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数百项指令来缩小直接影响共同市场 运转的各国在法律、条例或行政规定方面安排的差别. 1. 《罗马条约》关于建立共同市场的目标还是只着眼于消除关税壁垒,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实现了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前所未有的贸易自由化, 但并未解决阻扰四大自由流通的障碍 问题.就人员流通和服务流通而言,虽然成员国公民的自由过境在 1968 年7月便得到罗马 条约的保证,但是由于语言、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就业机会的不均、社会保障 体系的不统一, 共同体内从未形成真正共同的或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而且共同体内服务业市 场仍互相分割,对于协调各国的立法、排除各国公司利益冲突、劳资纠纷等方面还没有明确 的办法和措施. 2.在布雷顿森体体系解体和两次石油冲击之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欧共体 国家面临着外部的压力.在建设统一内部市场的共识下,欧共体执委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 于1985 年初上任伊始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到 1992 年底建成无边界的内部大市场的设想, 并 于同年 6 月在米兰欧共体首脑会议上审议后发表了题为《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白皮书 明确规定: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内部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商品能够不受限制地自由流通,人员、服务和资本流通的障碍将被取消,建立起一种使竞争在内部市场不遭破坏的体制,内部 市场正常运转所要求的法律一致性得以确立,符合内部市场利益的间接税得到统一. 1986 年签署的《单一欧洲条例》对内部市场作了如下定义: "内部市场由一个没有内部 边界的区域构成,在其内部,货物、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得到本条约条款的保证. " 这正好印证了罗马条约中所包含的"共同市场"的目标. 按照建设欧洲共同体统一大市场白皮书的规定,为在 1992 年实现统一大市场,先后共 提出了 282 条立法建议来排除三大障碍,它们是有形障碍、技术障碍和财政障碍.有形障碍 主要与边界控制有关,包括对人员的限制(通过关卡、人口迁移控制、护照检查、行李检查) 和对货物过境的控制(主要是繁琐的手续、收费而使厂商因拖延、承受不必要的负担而增加 开支,从而削弱竞争能力) ;技术障碍主要与管理规则与技术标准有关,就职业和服务业方 面来看,主要是专业人员的专业职务和证书不通行,从而使律师、医生、建筑师等专业人员 不能从事跨国开业, 此外对银行和保险等行业有种种规定, 这些行业对别国或不开放或有限 开放.为消除技术障碍,共同体执委会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相互承认,二是制定统一规定 和标准.财政障碍则与税收制度有关,主要是因间接税税种和税率的不同而造成的障碍,其 中主要涉及增值税和消费税.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内外无差别的增值税, 建立增值税清 算机构等方面. (1)关于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的最重要含义是成员国居民能够自由选 择就职和定居生活的地点. 人员的自由流动首先是一个过境自由的问题, 消除对人员过境的 控制,使某一国内人员流动的环境扩大到整个欧盟的范围,已决定从 1985 年起逐步实行欧 洲护照, 以抽查代替普查. 人员的自由流动要得以实现还必须消除各种技术障碍, 主要涉及: 相互承认学生的学习课程、学位、承认职业训练的连续性;相互承认学历和专业职称;避免 双重纳税,合理承接保险、养老金计划,同时使就业者及其家属可以在就业地享受当地的一 切福利待遇;除个别敏感职位外,所有职业招聘均实行公开和平等竞争;允许自由职业者开 业,同时允许多处开业等.在《欧洲联盟条约》尚未签署之前,共同体各成员国在对人员自 由流动的立法推动上态度不一,尤以英国为甚,经常单独提出反对意见.1993 年11 月《欧 洲联盟条约》生效之后,共同体在司法与内部事务方面有明显进步.内部市场框架内提供了 工人失业救济和生活保障福利的统一性和可移动性的立法, 加强了成员国之间教育和职业技 能同等程度的认同,将人员自由流动从劳动力扩大到学生、退休工人等非劳动力身上,支持 居民在欧盟范围内谋职定居. 根据 1985 年3月已经生效的 《申根协定》 , 签署国中的 7 国 (比 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公民可以自由进出彼此国家,到2001 年3月,冰岛和挪威以及 12 个欧盟国家(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 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全面实施申根协议,但是未参加《申根协定》 的其他国家都对入境人员实行边境检查. (2)关于服务的自由流通.服务的自由流通是成员国之间互相开放金融、运输、通讯 等服务行业, 把原来局限于国内的服务业务扩展至共同体的范围经营, 扩大消费者的选择范 围,使他们能够以最小的成本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在金融服务方面, 实现业务自由化,推行管理和监督机制的统一规则和互相承认原则;在运输服务方面,承运 自由化,取消对外国运输机构建立分支机构和承揽业务的限制,开放公路、水路、铁路和航 空服务,实行公平竞争,对运输服务的基础设施、计划、投资实行协调和统一;在信息服务 方面,建立共同体范围的电讯、信息和数据网络,建立电讯、数据信息系统统一技术标准, 实现商业信息存储的自由化. 从上面可以看出,欧盟在上个世纪为实现内部市场的一体化所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但是服务流动所面临的障碍实在过于复杂和无形, 欧盟拥有如此巨 大的服务市场,如果不能实现统一,成员国之间相互设置壁垒,那么欧盟服务业的巨大潜在 力量就很难发挥出来. (二)从2000 年至今欧盟为实现服务业自由流动所做出的努力 1.欧盟本世纪初所制定的 10 年战略改革方案和目标 2000 年3月欧盟首脑会在里斯本会议上签署了一项经济改革战略方案, 指出到 2010 年 让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充满活力的知识经济体. 该方案的一个支柱就是服务业市 场内部一体化的实现. 为此欧洲委员会制定了一个两阶段的服务业内部市场发展战略, 为欧 盟服务业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报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欧盟服务业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障 碍,列举了各种障碍发生的案例,详细说明了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对消费者、企 业乃至欧盟的国民经济和竞争力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可以说, 这份战略报告表明了欧盟在新 世纪为尽快建成共同市场提升欧盟的实力所做出的一项非常大的决心. 2.关于服务业改革方案的部分修正 为了推动欧盟内部市场服务业的自由流动,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对一些相关的法规进行了 修改,例如 2000 年5月8日的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准则——"关于第三方服务人员跨界 流动的条件" ——就详细规定了服务人员跨界流动的条件的规定, 弱化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 又如 2004 年2月25 日的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准则的建议 "关于内部市场服务业" 就针对 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 3.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 (1)前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于 2004 年11 月结束任期前,在其任期内十分积极地推 动欧盟市场的开放、 清除投资壁垒并通过法律诉讼来贯彻市场自由化法规的执行. 2004 年1月欧盟提出了"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的草案,规定欧盟 25 个成员国的所有律师、建筑师、 医师以及其他服务业行业的从业人员, 只要遵守原住国的法律, 就允许在任何欧盟成员国内 就业.欧盟委员会称:据估计,该法案如果得到实施能够使欧盟经济增长达到 3%,即13 万亿美元.26 该计划的初衷是希望借建立一个跨境的服务业市场,刺激欧洲经济增长,并扩 大就业. (2)2005 年3月22 日,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当天,欧盟领导 人迫于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极力反对就修改"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达成一致. (3)2006 年3月1日,欧洲议会以 391 票同意、213 票反对和 34 票弃权的投票结果, 通过了"成员国服务业市场自由化议案" ,为欧盟成员国内部服务业市场厂商和人员的自由 流动打开了大门.27 (4)2006 年4月22 日为期两天的欧盟有关竞争力问题非正式部长会议在奥地利南部 城市格拉茨结束.由于一些成员国持保留态度,与会 25 个欧盟成员国的经济部长未能就开 放欧盟内部服务业市场的议题达成一致. 从这次服务业市场开放自由化议案中可以看出,欧盟一直致力于服务业市场的统一, 通过服务业的自由流动来促进欧盟经济的发展. 4.新型服务业的界定 欧盟为积极推进成员国间服务业开放的政策,曾提出创造"新型服务业"的口号,专 家们认为这是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结合的代名词, 将在未来欧盟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从而引导各项产业向新的服务业领域发展.目前欧盟商品与服务增加值的 72%来自 服务业,服务业雇佣了 63%的员工,并为欧盟提供了 80%新的就业岗位,而服务业的开放 更加适合欧盟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8 欧盟对"新型服务业"的界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型,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网络、 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服务业;二是经济型,对创新企业与技术企业提供的服务;三是社会型, 老龄服务业、环境、特色旅游及娱乐、社区与家庭服务业. 欧盟有关机构的调查现实,近年来,有80%的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先进的技术 从事"新型服务业" ,这些企业将在未来的两三年中进一步增加此领域的投入,这说明绝大 多数企业都有接受新技术与服务的需求.此外,在欧盟中小企业中还有 22%的制造业、商 业批发和 15%以上的零售业、9%的修理业,将增加对"新型服务业"的消费.29 5.欧洲服务标准化专项研究立项 为了尽快在欧洲内部建立起一体化的服务市场,2003 年10 月欧洲委员会向 CEN(欧 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和ETSI 欧洲三大标准化机构下达了一项标准化委托书,要求 尽快提出欧洲服务市场最重要的标准化项目计划. 26 资料来源:保险中国http://www.inschina.com/2005/3-25/16570573419.Html, "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调整 欧盟经济整合进程受挫" ,2005 年03 月25 日27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62/4158813.html, "经济日报:欧盟内部服务业 市场开放在即" ,孙健,2006 年03 月02 日28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62/4158813.html, "经济日报:欧盟内部服务业 市场开放在即" ,孙健,2006 年03 月02 日29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62/4158813.html, "经济日报:欧盟内部服务业 市场开放在即" ,孙健,2006 年03 月02 日 为了完成标准化委托书规定的任务, 2004 年3月9日CEN 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成 立了一个专题工作组,欧洲服务标准化正式立项.专题工作组的工作重点是:旅游、技能管 理和翻译服务;不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后者由专业机构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服务是欧洲 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承担的课题是《服务——标准化的机 会》 .早在 2003 年4月DIN 就发表了由 Knut Blind 博士撰写的《服务领域的标准》研究报 告,并收录在《标准化总体经济效益》调研报告中. 三、欧盟内部市场服务业自由流动面临的障碍 欧盟服务业一体化对欧盟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欧盟服务业一体化的发 展并不是那么顺利.欧盟从最初的六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 25 个成员国这样一个市场规模 巨大的共同体, 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而且欧盟与成员国之间诸如法律规定及 其修改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成为欧盟内部市场一体化发展前进道路上的绊脚 石.这里结合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特点来分析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特征 第一,相对于有形商品具有独立的显形特征而言,服务业是一种无形产品,不具备显 形的特点, 不能被移动和储存, 以至于只有在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时才能被生产和 消费,而且这种经济活动只能同时同地发生;服务业的第二个特征是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服 务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消费者无法清楚地辨析服务生产者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的优劣, 并且在一次性交易的情况下 (由服务产品的特点决定) 消费者和服务生产者之间存在一种明 显的信息不对称, 有可能造成道德风险的产生即败德行为; 服务业的第三个特征可以说是非 价格竞争性.这与传统的价格竞争不同,消费者只能通过消费服务产品的质量好坏来区分, 而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在自己拥有充分信息的情况下也不必借助价格竞争来提高服务产品的 利润; 服务业的第四个特征主要是与政府部门有关. 因为大多数的服务业涉及国家的自然垄 断行业,例如能源、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等,这些行业大多数掌握在政府部门.所以, 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利益, 特别是在服务业占到国民经济的比例越高, 国家就越有可能提高对 本国服务业进入门槛的保护程度. 服务业以上的四个特点将会在下面的障碍分析中明显体现 出来. 第二,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根据《关贸总协定》 ,服务本身的非移动性与非储存性使服 务贸易不是其客体即产品被跨国运输销售, 而是贸易主体即服务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跨国移 动.服务贸易发生的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阻碍服务贸易自由流动的就不是关税, 而是特殊的壁垒形式在保护着各个内部市场,例如各种对服务职业的法律规定、行政许可、 文化和语言等等方面.这里有必要提到《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的四种供应模式,因为有助 于理解欧盟成员国服务业流动的障碍: (1)跨界供应.从一个成员(国家)的领土上进入任何其他成员的领土提供服务.这 种服务的交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通过电话、 传真、 因特网或其他计算机媒体的联接、 电视, 或是通过邮件或信使方式发送文件、软盘、磁带等等.它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即 交付产品时,消费者和供应商依然留在各自领土上. (2)境外消费.从一个成员的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模式 指的是一个消费者迁出其本国领土并在另一国家消费服务. 旅游活动, 例如参观博物馆和看 戏是典型的境外消费实例. 非居民人员的医疗以及在境外学习语言课程则是境外消费的另外 两个实例. 诸如境外船只维修这样的活动也包括在内, 因为只有消费者的资产迁往或位于境 外,才可获得这样的服务. (3)商业存在.由一个成员的服务供应商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中的商业存在方式 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承认,对于服务来说,境外商业存在的设立作为确保在生产和交付的各 个阶段以及交付之后与处于其本土上的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办法经常是必要的. 在境 外某一市场的商业存在不仅包括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法人, 而且也包括具有相同特征的法律实 体,例如代表处和分支机构.外资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外资学校提供的课程以及外国银行 的一个国内分行或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都是通过商业存在供应服务的实例. (4)自然人存在.由一个成员的服务供应商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中一个成员的自 然人存在方式提供服务. 这种模式在个人进入消费者领土提供服务时产生, 而不论该个人代 表的是他或她自己,还是代表他或她的雇主.因此,它涉及两种不同的自然人类型:自营人 员和雇员.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理论介绍方便理解为什么欧盟自 1992 年宣布共同市场实现以来, 服务业自由流动面临的障碍依然重重. (二)欧盟内部市场服务业自由流动的障碍分析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的定义,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伴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产生的, 并且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即时的, 也就是说服务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流动的难 易程度.虽然现在服务业的行业部门已经非常广泛,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行业对于人员 流动性的依赖不如传统服务行业强, 但是如果在地区和国家之间如果存在对于某些服务行业 法规上不同的规定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语言,那么服务的流动性会大打折扣.这就是说, 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和法律制度的差异性, 导致了人员自由流动方面 存在很大的障碍,从而妨碍了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1.欧盟服务业自由流动面临的障碍因素 (1)社会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性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报告, "法律障碍"包括所有在欧盟内部市场中服务行为所遇到 的所有障碍,这些障碍直接或间接地源自法律方面的要求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禁止、阻碍 或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服务行为. 成员国的法律准则之间的差别所产生的矛盾造成跨界服 务流动的复杂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和企业不会对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有所需求, 而服务提供者也不会向其他成员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服务. 具体而言, 这些差异性有如下 的几种情况: 第一,服务人员的流动困难.对于一个服务提供者而言,从一个成员国迁移到另外一 个成员国的障碍可能来自许可义务、 职业资格方面的某些要求或者限制, 或者对不同的工作 团队要求合作方面的限制.这些要求或者限制不但包括许可数量,而且办理流程非常繁复. 服务提供者在进行跨国活动时还要满足输入服务的成员国对服务投入的要求. 服务人员流动 的限制主要来自: 行业垄断和其他的数量进入的限制如一些特殊部门邮政、能源,为了在营销某种产品 获得垄断地位而阻止外来服务人员的进入; 一些成员国规定服务企业的股东、领导层或者从业人员或者某些自由职业人员必须符 合国籍或者居住方面的要求,例如,如果一个服务人员(例如医疗职业)想在一个成员国住 下来(安家) ,定居的限制直接或者间接地迫使他放弃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居住,这种要求禁 止商业存在模式向多个成员国出口; 许可或者注册方法由于多种行政机构的手续和各种各样的证明使服务行为者的成本大 大提高, 例如在一个成员国中开设一家宾馆或者一家饭馆需要七种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许可 证明, 而在另外一个成员国开设一家店铺不但要有建筑许可而且还要求环保和社会经济许可 证, 此外必须有完整的城市建筑规章. 这些无形和有形的成本给服务人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某些成员国规定,服务行业具有独立性和特定性,不能同时进行多种服务行为.成员 国之间这种规定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例如在某个成员国就禁止房地产经纪人同时从事建筑管 理或财政顾问等方面的服务行为; 企业的法律形态和内部结构之间存在矛盾性.服务企业要么是这种法人形态要么是另 外一种. 在不同的成员国之间法人形态不一致且比较复杂, 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选择何种法人 形态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例如一个律师想到另外一个成员国从事工作, 那么他必须解 除原先已有的独立的个人法人公司, 因为其他的这个成员国是要求一种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 形态.企业的法人实体在不同的成员国之间的不同规定性给服务的自由流动造成许多的麻 烦; 职业资格证明的规定对于服务人员来说存在多种形式上的麻烦.例如对于自由职业而 言,有些成员国根本就没有规定,有些成员国只有部分规定,而且成员国之间这些规定也是 有区别的; 服务行为实现的条件也是服务人员流动障碍的一个方面.服务在从一个成员国进入另 外一个成员国时除了满足一些基本条件,而且还要有如服务开业时间的规定、税收规则、基 础设施使用的规定等等条件. 这些条件在不同成员国之间也是有不同规定的, 特别是不同的 税收制度造成服务在成员国之间流动就受到很大阻碍. 第二,服务投入方面的困难.服务跨界流动所需要的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 务企业在一个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 一是其他成员国所能提供的一些 "投 入品" .就人力方面而言,成员国之间对于企业的劳资协议、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方面 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诸如工资、社会保障开支、税收、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不可避 免地成为服务企业在其他成员国开设分支机构首要考虑的成本. 就物力方面而言, 服务企业 进行经济活动必须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例如金融系统方面, 中央银行不断把欧元发送到欧元 区的所有成员国,但是不同的成员国之间对于现金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技术等方面的 要求都有不同的规定,从而给金融服务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三,服务广告上的困难.当服务提供者想到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时,需要办理如许 可、登记等方面的手续从事广告宣传,而这些许可证明在不同成员国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 成员国对部分或者所有种类的金融服务的广告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服务营销上的困难.服务营销上遇到的困难比商品流动的障碍要复杂得多.对 于服务产品的质量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服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 服务企业的名誉、 资金实力、 内部机制等等来实现的,所以跨界服务的流动在不同成员国内所遇到的营销问题就迥然不 同.一些成员国可能因为服务产品的要求不符合规定而不接受来自其他成员国的服务产品. 垄断性也是阻碍服务自由流动的一大障碍.国籍和居住要求,许可和登记手续,服务法人的 要求,职业资格证明和经验的要求,服务的条件,运输业务和邮政业务等方面都是服务营销 上不得不面临的困难. 第五,销售服务产品的困难.在不同成员国某些服务业的合同权利、价格制定或者价 格介绍出现很大的差异, 在支付和偿还增值税的义务上成员国之间的税则、 分类和流程也会 存在差异. 第六,服务售后遇到的困难.服务提供者在服务输入之后可能还会遭遇到其他的问题, 因为成员国之间的不同的准则对于职业担保、 事业担保义务或者财政担保有不同的要求; 而 且当某个国家的人员因为维护和修理被派往另外一个成员国时维护和修理服务可能也会遇 到问题.尽管不是所有的服务时期会遭遇到障碍,但是绝大多数都会遇到.随着欧盟的扩大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 2.文化、习惯和语言方面的障碍 在欧洲,大小国家林立,各国之间无论是文化上的冲突还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 的冲突从历史上以来就一直不断, 二次世界大战各种冲突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虽 然目前主要的西欧发达国家和一部分中东欧以及部分北欧国家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 济共同体, 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相互之间的文化、 习俗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 这不但影响着各成员国公民的消费观念和就业观念, 而且更成为各国公民相互之间有可能发 生矛盾的直接因素. 对于欧洲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 每个消费者有特定的语言区和文化区, 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商业习惯, 对于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一旦不符合 自己的文化或者习惯根本无法进入他们的消费市场. 而且文化、 语言和习惯不但是民族的也 是国家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文化、语言和习惯的不同的法律规定,服务企业在进入不同 的成员国之后会遭遇到这些文化、 语言和习俗上的巨大差异, 给服务提供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3.信息障碍 信息障碍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灵状况.这种市场失灵会对欧洲服务业的发展造 成负的外部性. 从消费者立场来看, 成员国之间缺乏透明度或者信任以及相互之间存在偏差 的规定导致消费者降低对服务产品多种需求, 使市场的优势难以发挥. 而且消费者也很难获 得充分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分清跨界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对滥用的商业伎俩来分割服务业 内部市场的不足的保护措施. 同时, 服务提供者不会告知消费者要支付内部市场障碍的成本 价格和市场上质量好的、价格优惠的服务产品,从而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质量的下降.当规则 或者政府管制阻碍服务业流动时, 直接受到损害的是欧洲公民. 当这些存在的障碍阻碍了公 司向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时, 或者以较高的价格提供一个低质量的服务产品时, 欧洲公民也 间接受到损害.最后,服务业行业的就业就不能得到创造. 这种信息障碍另外还表现在缺乏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规定的信息了解.由于成员国之 间对职业资格证明、许可范围、工作条件、技术标准、劳动权利、税收制度以及国民待遇等 等方面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一旦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缺乏相关的法律信息且缺乏对当地主管 部门、行政手续的了解,不清楚内部市场的基本原则,那服务的流动性就受到制约. 4.各成员国自己存有的保护主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某些成员国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或者集团的利益,一旦遇到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某些计划方案或者措施导致自身利益损失时会采取不支持的行为. 根据 2004 年1月欧盟提出的"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草案,欧盟 25 个成员国的所有 律师、建筑师、医师以及其他服务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只要遵守原住国的法律就允许在任何 欧盟成员国内就业.但是法国总统希拉克称,这项法案将使新入盟的 10 个国家的工人大量 涌入法国,而他们的工作只是 2000 年西欧工人平均薪水的五分之一.这个数字在法国目前 国内的失业率高达 10.1%的情况下, "是法国无法接收的. "30 欧盟委员会早在 2004 年年初 就提请欧洲议会审议和通过该项议案,但由于议员们对"原国籍原则31 "产生了非常大的争 议,故议案迟迟未能通过.因为,法国、奥地利和北欧国家的议员认为,由于部分欧盟新成 员国的相关法规标准过低, 会导致本国服务业市场受到不平等的冲击. 这实际上就是担心来 自东欧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大量涌入本国市场. 在欧盟老成员国内,对东欧国家"水管工"的恐惧效应成为其反对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 的典型案例.而所谓的"水管工"指的就是新加入欧盟的东部成员国工人,他们正日益自由 地前往西欧、北欧寻找工作,并且愿意接受比当地工人更低的工资和健康保障等.因此,为30 资料来源:保险中国http://www.inschina.com/2005/3-25/16570573419.Html, "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调整 欧盟经济整合进程受挫" ,2005 年03 月25 日31 原国籍原则:某一个成员国的服务业厂商或人员在另一成员国运营和工作时,可以依照原国籍的法规行 事,如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环境的要求以及工资标准的规定等,而不必遵守所在地国家的相关法规. 了维护本国利益, 部分西欧、 北欧国家领导人与政府也曾带头坚决反对新的 "服务业自由化" 政策.但来自东欧的新成员国则认为,新的服务业自由观念有利于加强欧盟经济的竞争力. 为此,欧洲议会经过近一年的大讨论和反复磋商,才通过了妥协性的议案,修改了"原国籍 原则" ,但同时规定对在成员国内自由流动的厂商和人员,不得以健康保护、薪金标准、公 共环境等理由,变相设置歧视性政策或限制性措施.32 (三)总结和展望 从欧盟对服务业市场的改革历程来看,欧盟服务业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虽然 障碍依旧存在, 部分成员国的保护主义依然影响欧盟一体化政策的执行, 但是欧盟在服务业 市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卓著, 而且改革的进程从未间断. 欧盟服务业市场的改革对 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有理由相信, 欧盟在本世纪初颁布的战略报告表明 了欧盟为建成统一的服务业市场的坚定决心. 参考文献: [1] http://www.sina.com.cn, "欧洲服务业论坛主席罗伯茨演讲全文" ,2004 年07 月01 日[2] 保险中国http://www.inschina.com/2005/3-25/16570573419.Html, "开放服务业市场计划调整 欧盟 经济整合进程受挫" ,2005 年03 月25 日[3] 人民网http://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62/4158813.html, "经济日报:欧盟内部服务业市场 开放在即" ,孙健,2006 年03 月02 日[4]李慧中, "服务业,服务贸易及其部门的特征研究:兼对欧盟国家的实证分析" , 《国际金融研究》 2000 年第 3 期[5]《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 ,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发布,2002 年版 [6] http://europa.eu/index_en.htm,欧盟委员会报告: "关于欧洲服务业市场战略的第一个阶段总结报 告" ,2002 年7月30 日[7] http://europa.eu/index_en.htm,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准则: "关于第三方服务人员跨界流动的条 件" ,2000 年5月8日[8] http://europa.eu/index_en.htm,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准则的建议: "关于内部市场服务业" ,2004 年2月25 日[9]《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 ,周建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7月[10]《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和产业》 ,陈宪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年7月32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news.people.com.cn/GB/37454/37462/4158813.html, "经济日报:欧盟内部服务业 市场开放在即" ,孙健,2006 年03 月02 日 欧盟的通货膨胀与一体化进程 戴炳然 张丽娟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2005 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欧盟范围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M3 的增长率持 续走高,通货膨胀率(HICP)居高不下.本文主要从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通货膨胀率变化 的一体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说明了通货膨胀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也与欧盟一体化过 程中特有的制度和结构特点相联系. 关键词 欧盟 通货膨胀 一体化进程 Infl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 EU Bingran Dai, Lijunan Zhang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the year 2005, the oil pric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keeps increasing, the annual growth rates of M3 in broad sense across EU countries are going up continuously, and the inflation rates remain at higher levels.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to the ingredients in the process of EU integration that affect the inflation variations from the aspect of EU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aim to make out the point that inflation is not only the monetary phenomenon but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special institution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EU integration . Key words: EU, Inflation, Process of Integration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首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欧洲中央 银行管理委员会在 1998 年10 月13 日会议上把物价稳定定义为:欧元区的消费物价调和指 数(HICP)年增长率保持在 2%以下.同时,欧洲央行行长理事会提出了货币政策战略的"两 个支柱":支柱之一强调货币的作用,进一步确定了广义货币供应量 M3 的参考增长率为 4.5%; 支柱之二是指欧洲中央银行要从欧元区整体来分析价格发展的前景, 需要考虑包括工 资、汇率、债券价格、收益曲线、财政政策指标等一系列的金融、经济指标.欧洲央行货币 政策的第一个支柱的实质是货币目标战略, 第二个支柱的实质是通货膨胀目标战略. 欧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一方面与 M3 的增长率密切相关, 不过另一方面也与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特有 的制度和结构特点不无关系. 一、欧盟通货膨胀的特点 自2001 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国家几乎都把促进经济复苏放在首要位置.由于欧元区主 要国家经济增长幅度放缓, 欧元区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基础利率来加速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大 多带有扩张的性质,通货膨胀压力在欧盟国家中显现出来.随着2004年4月以来,德国和法 国等欧元区大国经济形势好转,6月份欧洲央行公布的HICP攀升至2.4%,此后欧盟的通货膨 胀率居高不下. 1. 2004 年6月份以来,欧元区、欧盟-15 国、欧盟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一直高于 2%. 图1描述了从 2004 年6月份到 2006 年5月份欧盟通货膨胀率(HICP)的变化走势. 从2004 年6月份起,欧元区、欧盟-15 国、欧盟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一直高于 2%.尽管从 2004 年6月份到 9 月份通货膨胀率先有所下降,10 月份开始呈上升趋势.2005 年1月又下 降到 1.9%,此后,除5月份稍下降到 1.9%以外,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9 月份创 3 年来的 新高,达到 2.6%.随着市场预期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出台,10 月份开始下降,11 月下降到 2.2%.在2005 年12 月份宣布加息后,通货膨胀率短暂下降后,2006 年1月又略有上升, 随后经过 2、3 月的下降,之后 4 月份又出现了反弹,5 月份通胀率达到 2.5%. 欧盟-15 国的通胀率由于英国、瑞典、丹麦历史上较低的通胀率,所以它的平均水平一 直是低于欧元区的.不过 2004 年5月份也突破了 2%的大关达到 2.3%,从2004 年6月开始 到2005 年的 5 月份一直在 2%的水平徘徊.从2005 年6月开始不断上升,9 月份也同欧元 区一样达到 2.6%的最高. 2004 年5月份新欧盟的通胀率达到 2.4%, 比4月份欧盟-15 国的通胀率增加了 0.6 个百 分点.由于新入盟的国家像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匈亚利等国通胀率较高,再加上扩大后欧 盟市场扩大、经济增长预期看好,所以从 2004 年6月份开始通胀率一直高于原有的 15 国, 不过从 2005 年5月份开始,新欧盟 25 国与欧元区、欧盟-15 国通胀率基本一致. 图1:2004 年6月至 2006 年5月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0 0.5 1 1.5 2 2.5 3 0 6 / 2 0 0 4 0 8 / 2 0 0 4 1 0 / 2 0 0 4 1 2 / 2 0 0 4 0 2 / 2 0 0 5 0 4 / 2 0 0 5 0 6 / 2 0 0 5 0 8 / 2 0 0 5 1 0 / 2 0 0 5 1 2 / 2 0 0 5 0 2 / 2 0 0 6 0 4 / 2 0 0 6 EU-zone EU-25 EU-15 资料来源:欧洲统计局(Eurostat) 2.欧盟部分新老成员通货膨胀率差异较大,新成员国普遍高于原有的成员国,原有的主 要成员国年通货膨胀率也不断上升. 2005 年到 2006 年上半年,欧盟内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在新老成员之间的差异也不同. 普遍来看, 新入盟 10 国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原有的欧盟 15 国, 从表 1 所列出的部分国家来 看, 拉脱维亚的通胀率在各季度均高居榜首. 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高位是新入盟国家面临的 主要问题.而就原有的 15 国来看,就表 1 所列出的 5 个国家而言,2005 年到 2006 年它们 的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上升. 表1:2005 年以来各季度欧盟部分新老成员国通货膨胀差异(单位:%) Q1/2005 Q2/2005 Q3/2005 Q4/2005 Q1/2006 Q2/2006 比利时 2.4 2.5 2.9 2.4 2.6 2.6 德国 1.7 1.6 2.1 2.2 2.0 2.3 西班牙 3.3 3.2 3.5 3.6 4.1 3.9 法国 1.9 1.8 2.1 1.9 2.0 2.0 原有成员国英国 1.7 1.9 2.4 2.1 1.9 2.0 爱沙尼亚 4.5 3.7 4.3 4.0 4.4 4.3 拉脱维亚 6.8 6.8 6.7 7.4 7.1 6.1 匈牙利 3.5 3.7 3.6 3.2 2.4 2.4 新成员国斯洛伐克 2.7 2.4 2.1 3.7 4.2 4.4 资料来源: 欧洲统计局 3.欧元区内的通货膨胀率偏离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值不断增大 欧元区用消费物价调和指数HICP来表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通常被称为标题 通货膨胀率(Headline Inflation)33 ,这一指数固然重要,但由于在消费者的 选择集内如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动较大,且变化是暂时性的,如果考虑到这些变 化就有可能夸大经济中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各国又 公布了扣除这些暂时性因素的通胀率,具体来看各国扣除的因素不一样,要考虑 到各国消费者偏好的不同.欧洲央行除了公布消费物价调和指数外,还公布了不 包括未加工食品和能源在内的物价指数(HICP excl. unprocessed food and energy) ,可以视为欧盟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反映经济中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长期 趋势. 从图 2 看出, 2005 年以来欧元区内核心通货膨胀率徘徊在 1.5%的水平, 而标题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不断增大.在2005 年1月份 这一差额只有 0.2%,从2月份开始一路飙升(5 月份除外) ,9 月份两者之间 的差达到 1.1%,10 月份略有下降也有 1%,2006 年这 5 个月以来两者之间 的差并没有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图2:2005 年欧元区标题通货膨胀率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0 0.5 1 1.5 2 2.5 3 01/2005 02/2005 03/2005 04/2005 05/2005 06/2005 07/2005 08/2005 09/2005 10/2005 11/2005 12/2005 01/2006 02/2006 03/2006 04/2006 05/2006 标题通货膨胀率 核心通货膨胀率 标题通货膨胀率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差 资料来源:欧洲央行(ECB) 二、欧盟的通货膨胀率与一体化进程 尽管通货膨胀在任何一个单一的货币区内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在欧盟内的 出现是与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特有的制度与结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说货币政策的传导差 异、有限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刚性、缺少重要的中央集权下财政政策的 传导机制等,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货币政策因素; (2)财政政策因素; (3)与一 体化融合过程相关的非贸易品的价格因素; (4)工资与服务价格的刚性. (一)货币政策及其传导的差异 1.广义货币供应量(M3)不断增加 ECB管理理事会在其货币政策战略中,将M3 的年增长率作为主要的货币总量增长指示 器来发布.ECB在1999 年第二期月度公告中提供的统计数据,证明M3 与物价的相关性很 密切,能更好地反映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是为物价稳定服务的,所以管 33 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所指的通货膨胀率均指标题通货膨胀率. 理理事会在 1998 年12 月将M3 的年增长率控制在 4.5%34 . 2005 年石油价格冲击国际市场,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几乎是一路上扬,通货膨 胀率的变化与 M3 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来看,2005 年1月份到 4 月份,国际 市场石油的价格上升幅度并不大,此时货币政策变化仍维持 2003 年6月份以来的低利率政 策,货币供应量仍在增加,不过增加趋势微弱. 随着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大幅增加,5 月18 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降至 47.25 美元. 后又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出现意外下降,从6月份至 9 月份石油价格不断攀升. 就货币政策操作来看,5 月4日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在柏林举行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 2%的主导利率不变.从5月份起,欧元区 M3 的增长率一路上扬,由当月的 7.3%飙升到 9 月份的 8.4%,比4.5%的参考值高出 3.9 个百分点.就通货膨胀率来看,在5月份暂有下降, 但是在 5 月份宣布货币政策不变后,通货膨胀率也开始一路上行,9 月份上升到年最高水平 2.6%. 石油价格、M3 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在 2005 年9月份同时都达到了本年度的最高值. 为了平抑油价,国际能源机构决定向美国市场投放 6000 万桶原油和汽油储备,美国政府也 宣布将动用 3000 万桶战略石油储备,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 9 月大幅下跌,11 月17 日 降至5个月来最低.在石油价格下降、货币政策预期收紧的情况下,M3 的增长率 10 月份 降到 8%,11 月份进一步下降到 7.6%.通货膨胀率在 10 月开始下降,尤其是在 11 月18 日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出人意料地宣布, 欧洲央行准备提高欧元区主导利率后, 通货膨胀 率由 10 月份的 2.5%下降到 11 月份的 2.2%. 但是 2006 年的前几个月,石油价格仍居高不下,4 月18 日曾达到每桶 75 美元的历史 高位,而M3 的年增长率在 2005 年底短暂的下降后,2006 年的前 5 个月又有上升的势头.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上也在上升,5 月份又达到 2.5%的高位. 图3:2005 年以来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与 M3 增长率的走势 ET.co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1/2005 02/2005 03/2005 04/2005 05/2005 06/2005 07/2005 08/2005 09/2005 10/2005 11/2005 12/2005 01/2006 02/2006 03/2006 04/2006 05/2006 M3年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资料来源:欧洲央行 非欧元区以外的国家特别是新入盟的几个国家 2005 年M3 的年增长率普遍较高,有的 甚至达到欧元区年增长率的 4 倍.2005 年前 9 个月内,部分新入盟的国家如爱沙尼亚、匈 牙利、拉脱维亚等国不仅国内通货膨胀率较高,而且 M3 的年增长率也较高.尤其是爱沙尼 亚,从1月份到 9 月份,M3 的年增长率一路直升,1 月份的年增长率是 16.9%,到4月份 年增长率就增加了 14.2 个百分点,5 月份的年增长率几乎是 1 月份的 2 倍,从6月份到 9 月份也一直保持在 30%的水平以上.立陶宛 M3 每月的年增长率都是欧元区年增长率的 4 34 《Objective of monetary policy》,ECB (European Central Bank), http://www.ecb.eu.int 倍左右. 在欧盟内部,不仅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 2%的上限,M3 的年增长率也超过了 4.5%的参考值, 而且新入盟的几个国家在通货膨胀率与 M3 的年增长率方面有过尤而无不及 之.所以,不管是欧元区,还是欧盟 25 国,M3 增长率的持续走高,是通货膨胀率不断上 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2.货币政策传导的差异性 货币政策效应严格地依赖于货币政策制度是否适当. 尽管欧元的问世, 货币政策制度的 变化已经改变了欧元区内所有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财政政策、 结 构政策、消费和投资需求差异等情况,所以在主导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国内投资和消费 需求的短期利率水平也不尽相同,而欧元区以外的国家更是存在差异.表2列出了欧盟内 2005 年至 2006 年前两个季度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各个国家三个月的短期利率水平, 除了瑞典、 丹麦、 捷克三个国家的短期利率与欧元区同期利率水平相当或接近外, 其它国家的均高于欧 元区的同期水平, 通过对各个数据的观察并与表 1 的部分数据相比, 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入盟 的国家中,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如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等国它们的短期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这也部分程度说明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程中各个国家短期利率水平的差异对消费和投资 的刺激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各个国家也表现出不同的通货膨胀水平. 表2:欧盟内三个月利率水平(单位:%) Q1/2005 Q2/2005 Q3/2005 Q4/2005 Q1/2006 Q2/2006 欧元区 2.14 2.13 2.13 2.34 2.61 2.84 捷克 2.28 1.85 1.79 2.11 2.07 2.11 塞浦路斯 5.08 4.56 3.86 3.49 3.31 3.22 爱沙尼亚 2.40 2.38 2.33 3.41 2.73 2.91 匈牙利 8.45 7.47 6.07 6.18 6.02 6.26 拉脱维亚 3.61 2.86 2.76 2.93 4.01 3.91 立陶宛 2.58 2.41 2.32 2.42 2.64 - 马耳他 2.97 3.25 3.27 3.22 3.19 3.24 波兰 6. 46 5.49 4.62 4.60 4.29 4.14 斯洛文尼亚 4.05 4.05 4.03 4.01 3.79 - 斯洛伐克 3.28 2.67 2.92 3.11 3.42 3.86 丹麦 2.19 2.18 2.17 3.36 2.68 2.95 瑞典 2.13 1.99 1.66 1.78 2.12 2.29 英国 4.91 4.89 4.63 4.62 4.59 4.66 资料来源:欧洲统计局 (二)财政政策的差异性 世界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的新经济破灭以后陷入了长期的不景气与恢复阶段, 从2004 年第三季度到 2005 年第三季度一年多的时间里,欧盟经济增长率又开始一度下滑 (2005 年第三季度略有改善) .在2004 年欧元兑美元汇率上升,人们对欧盟经济预期信心 明显提高的背景下,2004 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 2.1%.但是从 2005 年第一季度开始,石油 价格的上升、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走低,欧元的表现大大出乎人的意料,经济增长率 2005 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分别为 1.5%、1.4%、1.7%,全年经济增长为 2.2%.而且,相比 2004 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加快经济增长,刺激欧盟内部需求,欧盟 2005 年财政政策相对于 2004 年有了适度 的扩张.欧元区 2004 年的财政总收入 3370 百万亿欧元、总支出为 3680 百万亿欧元,赤字 水平 209 百万亿欧元,占当年 GDP 的2.7%;2005 年收入与支出均有了一定的上升,赤字 水平扩大到 225 百万亿欧元,在GDP 的比重上升为 2.9%.欧盟在《马约》和《稳定与增长 公约》的财政政策规则中,规定赤字水平不超过 GDP 的3%.然而,在2003 年,欧元区、 欧盟-15 国和欧盟-25 国的赤字水平已经超过 3.0%的水平,2004 年分别下降为 2.7%、2.6%、 2.6%,但是 2005 年赤字水平又有了升高,分别为 2.9%、2.7%、2.7%. 具体来看,2005 年,欧元区 12 国有 5 个国家、欧盟 15 国有 7 个国家、欧盟 25 国有 13 个国家财政赤字超标,欧盟的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丹麦、葡萄 牙财政赤字水平,以及新入盟的国家捷克、奥地利、匈牙利、马耳他、波兰和斯洛伐克都超 过了 3%.其中,英国连续 3 年财政赤字超标,德国和法国连续 4 年、意大利连续 5 年超标, 而希腊则持续 6 年的财政赤字高于 GDP 的3%.在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央行主导利率保 持不变的情况下,各国财政政策的差异性、财政支出水平和赤字水平增加,就会成为通货膨 胀率升高的需求方面的诱致因素. (三)与一体化融合过程相关的因素——非贸易品的价格 在欧元区内, 尽管市场融合和跨国交易价格透明度增加导致了可贸易品价格的趋同, 但 是很大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通货膨胀是由国家之间不可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引起的. 2005-2006 年上半年,从欧元区主要消费物品的 HICP 年增长率来看,石油和烟草、住房、健康、交通、教育、旅馆和饭店消费的物价指数均名列各个月份的前 6 位,尤其是石油 和烟草、住房、交通每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均在前 3 位,这3项消费均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 引起的,因为在住房、交通的子项目中,与住房相联系的家庭取暖用油和交通用油每个月的 价格上涨率均处于前列. 除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以上 3 种消费品的价格指数上涨较大外,健康、教育、旅馆和饭店 消费的物价指数也在上涨,其通胀率(除健康消费的个别月份外)都在 2%的水平以上.因 为这些物品相对于工业品而言不可移动或者移动的可能性较小,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 的市场垄断性,价格具有向上的压力.所以非贸易品价格上涨,也是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升高 并且在各个国家内有所不同的一个重要来源. (四)工资与服务价格的刚性 在面对需求和供给冲击时, 工资和定价刚性会导致单一货币区内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产生 短期的通货膨胀.与表 1 欧盟内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率相对照,2005 年至 2006 第一季度,原 有的成员国如德国、法国等国的通货膨胀率与新入盟的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匈牙利、 斯洛伐克相比,其通货膨胀率较低,且其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也较低.新入盟的国家劳动 力成本增长率的上升,会抬高产品价格,这是促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一个因素. 表3:欧盟部分国家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长率对比 Q1/2005 Q2/2005 Q3/2005 Q4/2005 Q1/2006 比利时 德国 1.4 1.0 1.1 0.4 0.6 西班牙 4.3 4.3 2.7 3.4 3.4 法国 3.3 2.8 2.8 3.3 3.9 英国 4.6 2.8 4.2 3.1 2.7 爱沙尼亚 9.6 10.5 8.8 14.2 14.9 拉脱维亚 15.3 13.4 15.7 16.8 19.0 匈牙利 9.4 6.5 6.6 7.6 5.0 斯洛伐克 7.4 7.5 8.1 11. 0 9.7 资料来源:欧洲统计局 除了劳动力成本存在价格刚性外, 服务业的价格调整也比较缓慢, 所以服务价格的走势 也可以决定经济体中价格的变化. 由于能源和未加工食品价格变化比较频繁, 而服务价格的 更改就不是经常的, 由于服务在经济部门中占有较大权重, 就会产生显著的和持久的通货膨 胀.例如,2005 年在欧元区的 HICP 中,能源所占的比重是 8.6%,未加工食品是 7.6%,而 服务所占的比重达到了 41%.在各月中,未加工食品价格的年增长率最大与最小值两者相 差1.2 个百分点; 能源价格的年增长率最大与最小值两者相差 3.6 个百分点. 对服务业来说, 2005 年其价格年增长率最大与最小值仅相差 0.6%.由于服务业在欧元区占有较大的比重, 其价格指数变动较慢,所以这也是导致欧元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一个因素. 三、政策建议 1、货币政策 ECB 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欧元区内物价的稳定,保持中期内通货膨胀率在 2%以下或者 说是接近 2%.通过保持物价的稳定,货币政策有助于对相关价格的调整,加快价格在引导 相关资源在欧元区不同国家、 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作用. 这是货币政策对经济福利和实现高 水平的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最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形成对经济环境和可能变化的估测, 要理解 经济冲击的源泉和性质,是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的,去评估它们对 整个经济体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ECB 货币战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中期方向,所以在短期内不要冒 着经济风险去保持或者恢复价格稳定性. 这就允许欧洲央行在对经济冲击的性质做出适当的 考虑后再形成尽可能好的货币政策. 2、结构性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改善经济结构出发,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工资和定价行为的灵活性对单一货币区内改 变经济条件和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的有效运作的顺利调整对降低通货膨胀率是至关重要 的.就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说,目前在欧元区内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跨国的金融和资本流动 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主要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对工资和需求信号的反映太慢,这导致了国 与国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 部门与部门之间、 行业与行业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性较低. 因此, 需要在 EMU 框架下朝着向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发展,特别是在国家与地区层面上.就工 资和定价的灵活性来说,持续加强有效竞争是关键的,例如通过自由化和解除管制来实现, 提高价格信号在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效率,由此来增加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财政政策来说, 《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修订工作将集中在:实行更灵活的财政政策, 允许成员国根据各自情况确定中期财政目标, 使财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适当的财政政策改 革能够帮助增加个别国家对经济冲击的反应能力, 减少持久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潜在的破坏 作用,特别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主要大国的财政赤字连续突破 3% 的上限,这使得《公约》的约束性遭到破坏,未来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公约》的公 信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燕.核心通货膨胀率的界定与衡量.上海金融,2004, (10) :19-21 [2]佟福全.从刺激经济转向抑制通货膨胀——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新变革.国际贸易,2004, (10): 1-7 [3]殷剑峰.欧盟货币政策:相机抉择.银行家,2002,(7):37-39 [4]José Manuel González-Páramo. Inflation differentials in the euro area. http://www.ecb. int [5] ECB. Objective of monetary policy. http://www.ecb. int [6]UBS Investment Reasearch. Inflation trends.2 December,2005 [7]EU. Economic Forecasts Autumn 2005. http://europa.eu.int [8]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t).欧洲央行 5 年来首次加息 专家称为应对通胀风险.2005 [9]Eurostat,http://epp.eurostat.cec.eu.int 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情况分析与比较 ——以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为例 罗长远 邹玲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欧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本文主要选择这个重大历史进程中的 一个方面——欧元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而在其中又着重选择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市 场、欧元区债券市场、及欧元区股票市场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本文采取一组以一价定律为理论基础的分析 工具,对这个三个市场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零售银行业务市场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一体化 The Analyse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Euro Zone Changyuan Luo, Ling Zou The 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ree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 Euro Zone-the retail banking market, the bond market and the equity market. The evolution,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three markets ar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in the paper.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integration of these three markets a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The answers arise from the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markets for "why these three markets differ in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Keywords:The retail banking sector, The Bond Market, The Equity Market, Financial Integration 一、导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 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欧洲金融市场的 一体化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复杂利益关系, 权衡各种利弊与得失的艰巨发展过程. 但毫无疑 问, 高度发达的一体化欧洲金融市场将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巨大收益, 促使金融资源得到高 效率的配置, 使资金的融通能够更流畅地进行. 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是一个涵盖众多内容的 大课题.本文将选择欧元区金融市场中三个具体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市场、欧元区债券市场、及欧元区股票市场) .众所周知,欧洲金融 市场中不同市场在一体化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因此, 本文将采用一组分析工具这 三个市场的金融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以此探求各部门一体化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而 本文之所以将欧元区设定为研究范围, 主要是因为欧元的启动毫无疑问对欧元区各成员国经 济、 金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各成员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因此将欧元这一重要的因素与变量纳入分析的范畴, 将有利于我们理解欧洲资本市场一 体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一)相关研究 自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对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文献 可谓是数量繁多,众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或采取不同分析工具对此进行分析. Heston 与Rouwenhorst(1994)建立了一个模型,分析在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调整后, 不同债券的收益是否仍因发行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此外, 他们还分别对行业与国家对股票 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在一体化的市场中, 股票的收益应更多的由其所属的行业 所决定, 而非这支股票所属的国家. 一些学者 (例如 Bekaert 与Harvey1995, Hardouvelis 等2000) 使用单因素的资产定价模型来判别, 期望收益是由共同因素决定还是由地区性因素决 定. 另外一些学者 (Sentana, 2002) 则使用多因素模型或非模型分析方法 (Chen 与Knez 1995, Ayuso 与Blano 1999)来进行判别.Barr 与Priestly (2002) 对地区信息与共同信息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 同时他们还考察地区性信息在实证分析中是否对资产收益具有解释能力. Bekaert 与Harvey(1997) ,Ng(2000) ,Fratzscher(2001)则采用了冲击溢出模型,研究共同信息 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Adjaoute 等(2000)通过对市场交易费用进行估算来测量市场一体化水平.Danthine (2001),以及 Galati 与Tatsaronis (2001) 对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 析.Adam 等(2002)的研究则提出了一组以价格及数量为基础的测评指数,以此来分析欧 元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水平.Adam 首先采用了 beta 趋同测量方法.此外,Adam 等还提出 了通过测量债券收益的截面分散性作为测量一体化发展程度的 Sigma 趋同测量方法.而在 衡量债券市场中存在的故乡情结(home bias)的过程中,Adam 等对以欧洲战略投资于欧元 区债券市场的资产占所有投资资产的份额比例进行研究. Lieven Baele, Annalisa Ferrando, Peter H?rdahl, Elizaveta Krylova 及Cyril Monnet (2004) 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评价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框架. 他们通过衡 量当地资产收益与标准资产收益之间的差异来测量一体化水平. 其研究结果反映了欧洲金融 市场不同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一体化水平. Baele 等还第一次对公司债券市场的一体化水平 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这一迅速发展的市场融合水平相当高.此外,Baele 等还分别 对共同性及地区性突发事件对欧洲股票定价的影响进行分析.Marco Pagano 与Ernst-Ludwig von Thadden(2004)的研究显示,在欧洲大陆,公司债券市场上不断增长的发 行量,在私人债券承销与公共债券拍卖方面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此外 Pagano 与von Thadden 还提出,在欧洲货币联盟(EMU, European Monetary Union)建立 的过程中债券收益呈现了高度趋同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理论前提是一价定律. 在一体化的金 融市场中, 一价定律预示着无论交易地点在哪, 产生相同现金流的不同资产的价格应该相等. 本文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三种分析手段: 以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以信息为基础 的分析方法及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1.以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衡量由于资产来源地不同所造成的资产价格及收益的 差异.具体来说,在对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的过程中,本文将对横截面利率水平差异及 资产收益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2.以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暗含的意义是,当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时,共同信息对市 场各部门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来说,当实现一体化时,跨国资产收益也会呈 现出高度相关性.具体分析过程中,将分析相关地区资产收益与标准资产收益的关系,测量 地区资产收益对标准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3. 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是对投资者在欧元区资本市场的资产组合进行观察, 分析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是否能促进投资者资产组合的国际化. 跨国投资壁垒的消除 是否能促进投资者增加持有外国资产,从而从多元化资产选择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零售银行业务市场 对于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市场来说,学术界普遍认为,自1999 年欧元启动以来,这一 市场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 但当与欧元区其他金融市场进行比较时,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市场 到目前为止的融合程度还是比较低的35 . 欧盟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消 费贷款市场与抵押贷款市场. 在下文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价格及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来 考察这一市场的一体化水平. 1.以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这一市场上, 我们将主要以欧元区不同成员国的贷款利率作为分析衡量一体化发展水 平的指标.首先,欧元区跨国消费者贷款利率标准差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过去三 年的平均水平大约为 0.9%.其次,欧元区住房贷款的跨国差异过去三年也维持在 0.5%的平 均水平上.从图 1 中我们不难看出,自2003 年1月以来,欧元区跨国银行利率差异,包括 了消费者贷款利率、 住房贷款利率都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上, 始终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 势.这也就反映了这一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在近年来并未取得显著的发展. 图1:小额信贷机构对家庭的贷款利率及协定期限存款利率的跨国标准差 35 特别参见Baele 等(2004) ,Cabral等(2002) ,Gropp与Corvoisier(2001) . 0 0.2 0.4 0.6 0.8 1 1.2 2 0 0 3 - 1 - 1 2 0 0 3 - 3 - 1 2 0 0 3 - 5 - 1 2 0 0 3 - 7 - 1 2 0 0 3 - 9 - 1 2 0 0 3 - 1 1 - 1 2 0 0 4 - 1 - 1 2 0 0 4 - 3 - 1 2 0 0 4 - 5 - 1 2 0 0 4 - 7 - 1 2 0 0 4 - 9 - 1 2 0 0 4 - 1 1 - 1 2 0 0 5 - 1 - 1 2 0 0 5 - 3 - 1 2 0 0 5 - 5 - 1 2 0 0 5 - 7 - 1 2 0 0 5 - 9 - 1 2 0 0 5 - 1 1 - 1 消费者信贷 住房信贷 协定期限存款 资料来源:ECB(欧洲中央银行) . 说明:数据为新业务的贷款利率. 而在抵押贷款业务方面, 这一业务在欧元区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到2004 年年末,欧盟抵押贷款市场的贷款额达到了 4 万亿欧元,占欧盟 GDP 的大约 40%.相 关资料显示了, 近年来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间抵押贷款利润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各国的 贷款利润也逐渐趋同.这主要是由于在过去 5 至10 年中,欧元区抵押贷款市场的竞争越来 越激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元区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 2.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采取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我们将关注欧元区成员国银行进行跨国贷款、 及建立跨国 分支机构的发展情况.首先,欧元区成员国银行的跨国贷款业务发展较为缓慢.1997 年, 欧元区成员国跨国之间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机构的贷款的比例为 2%,而目前这一比例也仅为 3.5%36 ,并未出现显著的增长. 图2:欧元区小额信贷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跨国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36 参见 Jean-Claude Tric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15th European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 – Tel Aviv University. Paris, 31 March 2006. 0 0.5 1 1.5 2 2.5 3 3.5 4 1 9 9 7 - 9 - 1 1 9 9 8 - 3 - 1 1 9 9 8 - 9 - 1 1 9 9 9 - 3 - 1 1 9 9 9 - 9 - 1 2 0 0 0 - 3 - 1 2 0 0 0 - 9 - 1 2 0 0 1 - 3 - 1 2 0 0 1 - 9 - 1 2 0 0 2 - 3 - 1 2 0 0 2 - 9 - 1 2 0 0 3 - 3 - 1 2 0 0 3 - 9 - 1 2 0 0 4 - 3 - 1 2 0 0 4 - 9 - 1 2 0 0 5 - 3 - 1 2 0 0 5 - 9 - 1 其它欧元区成员国 其余欧盟成员国 资料来源:ECB 图2显示了, 欧元区跨国贷款业务是十分有限的, 这也就反映了欧元区零售银行市场目 前一体化水平还十分有限的局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欧盟成员国,特别是一些新成员国 的银行业务市场上, 由其他成员国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所开展的消费者贷款业务发展十分迅 速.外资银行为欧盟的 10 个新成员国所提供的跨境消费贷款数额占该成员国消费贷款总额 的比例非常高.在斯洛伐克、捷克及爱沙尼亚三个欧盟新成员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 100%. 这不仅反映了欧盟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而且同时还反映了欧盟各国在资金的需 求和供给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从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促进欧盟银行市场一体化发展, 提高资 金的流动与使用效率的必要性. 此外,进入外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另一个最为普遍的途径就是通过兼并或建立分支机构. 自1997 年起欧盟信贷机构的数量减少了,而到 2004 年数量为 8374 家,比1997 年减少了 2.8%37 .这一数据反映了欧盟银行市场融合程度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发现这些融合主要还 是发生在国内的,跨国的兼并在近期才有所发展. 三、债券市场 在这一部分中, 我们将着重关注欧元区债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情况.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 来看, 欧元区债券市场上的发行者与投资者已普遍将这一市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欧元区 债券市场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 而无论是发行者还是投资者都从市场 的一体化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在一级市场上, 公司债券的承销与政府债券的拍卖领域 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降低了债券的发行成本;二级市场上流动性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接下来, 我们将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融合情况 进行研究. 1.政府债券市场 (1)以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37 参见 ECB, " Consolid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euro area banking sector", May. 2005. Monthly Bulletin, 79-87. 欧元的启动及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 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 促进了不同成员国通 胀率趋同, 从而促进了欧元区各国政府债券收益的趋同. 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实行及对各 国财政政策的约制又在另一方面推动了不同政府债券信用等级的趋同. 因此, 这也就进一步 推动了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的趋同, 并且收益之间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相关性. 但是我们也 应认识到, 这一市场还远未实现完全融合. 虽然政府债券市场上债券收益呈现出显著的趋同 态势,但是具有相同或相似信用等级、期限的债券收益还未真正实现完全趋同. 衡量这一市场一体化发展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测量这一市场上不同债券收益的时序标 准差: 差异越小则一体化程度越高. 图3表现的是各成员国 10 年期政府债券与德国 10 年期 政府债券的收益时序差异, 及2年、 5 年期政府债券与同期限法国政府债券收益的时序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条曲线在 EMU 成立之后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而在 2001 年随着希 腊加入 EMU,这个指数更是降低到接近 0.图3中收益差异的减少,可以显示出欧元区政 府债券市场高度的一体化水平. 图3:2 年期- 5 年期- 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的标准差 0 0.5 1 1.5 2 2.5 3 3.5 1993-2-1 1993-8-1 1994-2-1 1994-8-1 1995-2-1 1995-8-1 1996-2-1 1996-8-1 1997-2-1 1997-8-1 1998-2-1 1998-8-1 1999-2-1 1999-8-1 2000-2-1 2000-8-1 2001-2-1 2001-8-1 2002-2-1 2002-8-1 2003-2-1 2003-8-1 2004-2-1 2004-8-1 2005-2-1 2005-8-1 2年期 5年期 10年期 资料来源:ECB 说明:将10 年期德国政府债券收益作为比较基准,2 年期及 5 年期法国政府债券作为比较 基准.希腊的数据自其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后参与标准差的计算. (2)以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另外一种测量方法是由 Adam(2002)提出的"β 趋同" ,主要思想是当市场一体化水平 提高时, 共同市场因素对债券收益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地区性因素的影响. 公式①设立的目的 在于区分共同性与地区性信息对一国政府债券收益的影响. Δ t i R , = t i, α + t i, β Δ t B R , + t i, ε ① Δ t i R , 与 代表的是i国与基准国B各自的政府债券收益. Δ t B R , t i, α 反映的是时变截距, t i, β 反映的是随时间变化的对基准债券收益的反应. t i, ε 则为一国特殊变化的影响.而在这 里,β指的是欧元区某一特定成员国 10 年期政府债券收益变化与 10 年期德国政府债券收益 变化的相关性.若β为1,则说明该市场实现了完全融合.图4显示了在 1998 年之前β不断 发生变化,但此后β值逐渐趋近于代表完全一体化水平的 1.而希腊的债券收益在 2001 年后 也出现了趋近 1 的情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上仍存在着变动的小额的 差异38 .但是我们是否能简单地将这一差异理解为是由长期的市场分割造成的?事实上,笔 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不同国家在信用风险、 流动性上存在的差异才是这部分收益差异存在 的主要原因39 . 图4:欧元区部分成员国 β 系数的变化(10 年期政府债券收益,18 个月滚动回归) -3 -2.5 -2 -1.5 -1 -0.5 0 0.5 1 1.5 2 2.5 1 9 9 4 - 4 - 1 1 9 9 5 - 4 - 1 1 9 9 6 - 4 - 1 1 9 9 7 - 4 - 1 1 9 9 8 - 4 - 1 1 9 9 9 - 4 - 1 2 0 0 0 - 4 - 1 2 0 0 1 - 4 - 1 2 0 0 2 - 4 - 1 2 0 0 3 - 4 - 1 2 0 0 4 - 4 - 1 2 0 0 5 - 4 - 1 法国 希腊 意大利 荷兰 西班牙 资料来源:ECB 说明:将上述几国 10 年期政府债券收益对 10 年期德国政府债券收益进行回归. 2.公司债券市场 虽然在欧元区债券市场上, 一体化发展首先始于政府债券市场, 但是在公司债券市场上 也表现出很大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 公司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目前已经成为了推动欧元区债 券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公司债券市场较高的一体化水平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公司债券收益的决定因素比政府债券收益的决定因素更加复杂, 例如不同的公司债券在 信用等级、期限、流动性及现金流动结构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我们很难选择以 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直接比较不同国家公司债券市场的收益. 因此在这里, 我们首先选择 以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1)以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一个完全一体化的公司债券市场上, 每一个共同影响因素对所有债券收益的作用应当 是近似相等的,而债券发行所属国这一特殊因素对不同债券收益差异的影响应为零.Pagano 与Thadden(2004)的研究显示了在欧元区公司债券市场上,不同发行国这一因素对不同债 券收益的影响很小. 因此, 这也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欧元区公司债券市场较高的一体化水平. 38 参见 Marco Pagano,Ernst-Ludwig von Thadden, "The European Bond Markets Under EMU", Centre for ①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Discussion Series No.4779 39 参见 Lieven baele, Annalisa Ferrando, Peter H?rdahl, Elizaveta krylova and Cyril Mnnet. "Mearuring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ECB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14/April 2004. (2)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括政府债券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 从上述的分析告诉我们, 欧元区不同成员国政府债券的收益已经越来越由欧元区共同的 因素及信息所推动.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时, 已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判断债券的信用等级 及流动性风险上,债券的跨国投资组合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表1反映了 2003 年,在每个欧 元区国家 (除西班牙之外) 一半以上债券资金的资产是遵循欧洲战略进行投资的. 在比利时、 意大利及葡萄牙,债券资金的分散性更大.显然,欧元区投资者已经将欧元区债券市场视为 自己的母市场,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母市场可能已经被欧元区母市场所代替了.同时,表1显示了在欧元区国家债券投资者的来源更加国际化, 或者说更加泛欧洲化. 在奥地利、 芬兰、 爱尔兰、 荷兰及葡萄牙这些拥有相对小规模债券市场, 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比例相对于其他欧 盟国家更大. 表1:欧元区资产组合的跨国分布(%) 国家 以欧洲投资战略对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的 资产所占的比例(2003 年) (1) 国际投资者占全部投资者的比例 (2004 年) (2) 奥地利 55 90-99 比利时 88 48.4 芬兰 61 62 法国 60 37 德国 52 - 希腊 - 55 爱尔兰 - 75 意大利 81 42 荷兰 - 81 葡萄牙 98 80 西班牙 0 37 平均 62 61.2 说明:第一列数据由 Baele 等人(2004)计算得出;第二列数据来源于泛欧债券交易平台(MTS Group,2004) . 六、股票市场 近期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了欧盟股票市场的一体化水平相对过去有所提高. 欧元区 内股票价格越来越对欧元区内的共同因素及信息作出反应. 此外, 欧元区内货币风险的消除 也减弱了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故乡情结(home bais) .那么在下文中我们将采用两种分析 方法对欧元区股票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进行分析. (一)以价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完全融合的股票市场上, 国别因素的影响作用应该是很小的. 并且随着一体化水平的 提高,跨国选择不同行业股票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将大于仅在一国范围内选择股票投资的收 益. 图5显示了一国内股票月收益差异及截面股票月收益差异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 以看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股票收益差异都高于国别间不同部门股票收益差异.这 就说明了在过去大部分时间内, 在一国内选择投资股票的策略要优于在国别间不同部门选择 投资股票的策略. 但是, 图5也显示了无论是跨国差异还是截面差异在近年年来都呈现出显 著下降态势, 这反映了欧元区股票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国别间部门收益差异也开始高于 一国内不同股票的收益差异. 图5:欧元区一国内不同股票及国别间不同部门股票之间收益差异 0 1 2 3 4 5 6 1 9 7 3 - 2 - 1 1 9 7 5 - 2 - 1 1 9 7 7 - 2 - 1 1 9 7 9 - 2 - 1 1 9 8 1 - 2 - 1 1 9 8 3 - 2 - 1 1 9 8 5 - 2 - 1 1 9 8 7 - 2 - 1 1 9 8 9 - 2 - 1 1 9 9 1 - 2 - 1 1 9 9 3 - 2 - 1 1 9 9 5 - 2 - 1 1 9 9 7 - 2 - 1 1 9 9 9 - 2 - 1 2 0 0 1 - 2 - 1 2 0 0 3 - 2 - 1 2 0 0 5 - 2 - 1 国内差异 部门差异 资料来源:Thomson Financial Datastream 与ECB 的计算 说明:数据反映的是欧元区一国内不同股票及跨国不同部门股票之间月度 Hodrick-Prescott 过滤横截面收益差异. (二)以数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近年来, 欧元区内证券交易所之间签订合作协议、 开展合资或并购计划的案例不胜枚举, 极大地推动了欧元区股票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表2反映的是欧元区证券交易行业的一些概 况,特别突出的是 1999 年至 2004 年欧元区内的兼并动向.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出,欧元区 为建立高度融合的证券交易基础设施所作出的努力. 到2004 年10 月, 这些国家中证券交易 所的数量下降为 22 家.2002 年8月,雅典证券交易所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合并成为雅典 交易所.2002 年2月,葡萄牙里斯本证券交易协会与 Oporto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协会合并成 为新的交易所,并加入了欧洲证券联盟(the Euronext Group) .虽然欧元区内证券交易市场 的融合正快速发展, 但是目前来看这一市场仍存在分割的现象, 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仍是 不确定的.国内水平上的兼并数量大于跨国之间的兼并. 表2:欧元区股票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的相关情况(1999-2004) 国家 1999 年1月2004 年10 月 奥地利 维也纳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证券交易所 比利时 比利时证券交易所 BELFOX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所) 布鲁塞尔泛欧股票交易所 芬兰 HEX 统一市场 OMX 交易所 法国 巴黎证券交易所 MONEP MATIF Nouveau Marché 巴黎泛欧股票交易所 德国 德意志交易所 AG 柏林证券交易公司 不莱梅证券交易所 杜塞尔多夫证券交易所 汉堡证券交易所 下萨克森证券交易所 巴伐利亚证券交易所 AG 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 AG 德意志交易所 AG 柏林证券交易所 (与不莱梅证券交易所 合并) 杜塞尔多夫证券交易所 B?AG 证券交易所 AG (汉堡证券交易所与 下萨克森证券交易所合并) 巴伐利亚证券交易所 AG 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 AG 希腊 雅典证券交易所 S.A. 雅典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所 S.A. 塞萨洛尼基证券交易中心 雅典交易所 爱尔兰 爱尔兰证券交易所 爱尔兰证券交易所 意大利 意大利证券交易所 S.p.A. 意大利证券交易所 S.p.A. 卢森堡 卢森堡证券交易所 卢森堡证券交易所 荷兰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泛欧股票交易所 葡萄牙 里斯本证券交易所 Oporto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所 里斯本泛欧股票交易所 西班牙 巴塞罗那证券交易所 毕尔巴鄂 证券交易所 马德里证券交易所 巴伦西亚证券交易所 西班牙固定利得金融期货交易所 西班牙不定利得金融期货交易所 巴塞罗那证券交易所 (BME) 毕尔巴鄂 证券交易所 (BME) 马德里证券交易所 (BME) 巴伦西亚证券交易所 (BME) 西班牙固定利得金融期货交易所 (BME) 西班牙不定利得金融期货交易所 (BME) 资料来源:ECB 说明:希腊于 2001 年1月加入欧元区. 七、结论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论是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市场、 欧元区债券 市场,还是欧元区股票市场,自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欧元启动、EMU 建立以来, 一体化水平都有所提高.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与实现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与发展要 求.单一货币的启动,共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推行,统一的高度发达的交易平台建立, 这些措施的实行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欧元区各个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但是从文中的分析比较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欧元区各金融市场之间一体化水平是很不平 衡的. 欧元区债券市场上, 无论是政府债券市场还是公司债券市场都达到了较高的一体化水 平.欧元区股票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体化.相比而言,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的一体 化发展是比较缓慢的.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一现象,又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呢?在此笔者想提出的是, 信息的不对称在某种程度上对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不平衡发 展现象作出了解释. 在信息完全的市场上, 金融资源的流动是最为显著的. 在政府债券市场, 大多数主要信息都是公开的,而且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可获得.而股票市场也是如此.在公司 债券市场,大型公司是债券的主要发行者,因此相对于小公司而言,他们提供的信息更为公 开.然而在中小型企业及家庭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市场上,例如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市场信息 的不完全性则表现得较为突出. 这就表明了在一些市场更易取得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而另一 些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制度性因素却制约了其一体化的进程. 从欧元区不平衡的金融一体化进 程中我们就得到一些证实, 以交易为基础的政府及公司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具有较高的跨国 一体化水平,而面向消费者及家庭的零售银行业务市场还处于较低的一体化水平上. 同时, 在解释欧元区零售银行业务市场较低的一体化水平时,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因 素,那就是各国市场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障碍.总体来说资本跨境自由流动有两大障碍,一个 是规则的限制, 而另外一个则是不同国家制度及文化特性所造成的结构性障碍. 在推动零售 银行业务市场的一体化水平上, 结构性障碍则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结构性障碍一般来说是很 难以统一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这一市场较低的一体化水平并不能证明政策及措施 的失败.此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地理邻近优势及关系融资(Relationship Lending) 在银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时的重要性. 这也反映了在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一体化发展时存 在的困难. Hans Degryse 与Steven Ongena 对零售银行业务开展的地理范围的决定因素进行 了分析. 他们主要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制约因素——地理距离与政治壁垒. 地理距离造成了运 输成本,而政治壁垒则会引发与信息成本.他们的研究证明,这两种因素对欧洲银行贷款条 件及银行市场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研究还进一步证明,到目前为止,放松管制及技术 进步对欧洲零售信贷市场跨国业务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目前为止欧元区金融市场在一体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可以说是欧元区一系列宏、 微观经济金融措施顺利实施的结果. 也充分反映了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顺应了经济发展要 求,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多方收益提高的历史趋势.同时欧元区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不平衡的 一体化发展水平则表现出,各个市场不同的特性,对一体化发展具有的不同要求.这就要求 政策制定者能够提出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市场一体化 是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是以欧元区成员国经济进一步融合、 进一步发展作为基础. 同时金融市场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一样, 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 是一个逐步理顺 各种关系,逐步顺应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期待人们更多的耐心与 信心,期待人们更多的努力与毅力. 参考文献: [1]Caviglia, G.,G. Krause, and C. Thimann, Key Feaure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s in EU Accession Countries. In Financial Sectors in EU Accession Countries, ed. By C. Thimann, pp.15-30. European Central Bank, Frankfurt am Main. [2]Christoffer Kok S?rensen and Thomas Werner, Bank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in the Euro Area,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ECB Working Paper Series No.580/January 2006. [3]ECB, Consolid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euro area banking sector, May. 2005. Monthly Bulletin, 79-87. [4]European Central Bank, EU Banking Structures, October. 2005. [5]Forum Group on Mortgage Credit, European Commun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U Mortgage Credit Market, 2004. [6]Hans Degryse, Steven Ongena,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nd Regulation on the Geographical Scope of Banking, 2004. [7]Jean-Claude Tric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15th European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Board of Governors – Tel Aviv University. Paris, 31 March 2006. [8]Lieven baele, Annalisa Ferrando, Peter H?rdahl, Elizaveta krylova and Cyril Mnnet. Mearuring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ECB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14/April 2004. [9]Marco Pagano and Ernst-Ludwig von Thadden, The European Bond Markets Under EMU,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4779.December 2004. [10]Roberto De Santis, Bruno Gerard. Feb. 2006,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Choice and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CB Working paper. 欧盟劳动力流动:欧盟东扩 2 年回顾 朱萸丁纯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在过去两年中欧盟劳动力的流动情况,特别是新成员国和老成员国之间的劳动 流动,考察了暂时性劳动力市场保护措施的作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发现新成员国输 出的劳动力并未危害老成员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反,他们对老成员国的劳动力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促进了 老成员国的经济.同时,本文发现相对于保护措施,其他经济、文化的因素对劳动力的流动起了更大的影 响作用.并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推-拉模型,暂时性劳动市场保护措施,劳动力流动,欧盟东扩 EU Labor Mobility: A Review of the Facts since the Eastern Enlargement Zhu Yu , Ding Chun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EU labor move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since the accession of new members in 2004, especially the labor movement between the new member countries and the old members. This paper also induces Push-pull model to explain the trend of labor movement theoretically. Such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labor exported by the new members didn't cause disrupt to the host countries' labor market. To the contrary, they contribute to the host countries' economy in a complementary way. Further more, this paper discovers that the transitional labor market restrictions adopted by most old member countries does not affect labor movement much. There exist other mo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labor movement. Key words: Push-pull model, Transitional labor market restrictions, Labor mobility, Eastern enlargement of EU 一、背景 居民的自由流动是欧盟法律保护的最基本的自由之一. 它包括欧盟公民可以自由移居至 另一个欧盟成员国,并在那里工作.欧盟成员国不能以任何形式歧视别的成员国的移民.这 表现了欧盟致力于达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通常认为, 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而向高收 入的、 相对较发达的国家流动会给劳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带来一系列影响, 这些影响有正面 的也有负面的. 对劳动输出国而言, 这种流动一方面会使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收入, 而由于多数劳动者移 居其他国家的时候会把家人留在国内. 更高的收入使得他们能够寄给家人更多的钱. 于是输 出国的居民就会得到更多的收入, 这使得他们有能力进行更高的消费, 进而带动国内的需求, 提高产出.更重要的是,更高的收入使得劳动输出国居民可以加大在教育上的投资,有利于 劳动输出国的居民的人力资本的形成.同时,劳动力输出还能吸收一定数量的劳动人口,减 小劳动力增长对本国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输出,特别是拥有较高技能 的技术工人的流失会减少劳动力输出国的人力资源,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劳动输入国而言,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也是两面的.首先,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能够 通过影响劳动力输入国的知识的积累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这样, 劳动力的流动在增加了 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创新.其次,劳动力输入会对本国的 就业产生影响. 如果输入的劳动力主要集中于拥有较低技能的那部分劳动人口, 会对本国劳 动者的收入和就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 这也会导致那些大量依赖低技能劳动力的部门扩 张,而高新科技产业的收缩.第三,大量廉价的低技能劳动力的输入会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升级,降低劳动力输入国的竞争力.最后,劳动力的输入可以增加劳动力输入国的劳动力 市场的弹性, 减缓工资的增长继而增加就业. 而流入的低技能的劳动力会从事那些本国人不 愿从事的职业.而他们汇回本国的收入会扩大劳动输出国的消费,进而增加国际贸易量. 欧盟大部分国家面临着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和人口的老化的问题. 而劳动力的流动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欧盟国家希望通过合理的移民政策, 最大程度上利用劳动力流动 的有利影响,并把不利的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在 2004 年欧盟东扩后,欧盟成员从原来 的15 个增加到了 25 个, 十个东欧国家进入了欧盟. 这使得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相比于旧成员国,新成员国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进入欧盟给了这些国家 的劳动力流入高收入成员国的机会. 旧成员国在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改善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同 时, 也担心短期内过多的劳动力流入会带来国内的劳动力市场的动荡. 为了保护国内劳动力 市场,欧洲议会允许欧盟旧成员国在东扩后引入暂时的保护措施.主要内容是: z 老成员国可以各自采取劳动力市场的保护措施,期限为 2 年.2 年后,就成员国可 以决定是否要延长保护措施的期限. z 原则上 5 年后,成员国应当放开劳动力市场. z 如果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动荡,成员国可以再延长保护措施 2 年. z 老成员国在取消保护措施后可以引入保护条款,在劳动力市场面临大的动荡或威 胁时使用保护措施. z 在保护期,奥地利和德国可以限制在一些跨境服务部门的雇佣人数. z 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不在保护措施实施范围内. 除爱尔兰、 英国和瑞典的其他欧盟老成员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暂时性保护措施. 在欧盟 东扩两年后的今天,有必要对在这两年间欧盟的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并考察保护措施的作 用.而由于新老成员国的收入村在巨大差距(有的高达 1:10) ,所得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对 劳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的程度做出保守的估计,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二、劳动力流动的情况和影响 1.劳动力流动性 自欧盟东扩以来, 在老成员国工作的新成员国劳动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这种提高相 对较小.为了度量这种影响,我们考虑就业的非本国居民占本国就业年龄人口的比例.这里 就业人口年龄为 15 至65 岁. 表1的数据为 2003 年至 2005 年居住在目标国家的外籍劳动人口占目标国的工作年龄人口 数量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本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来自新入盟十国的劳动人口数量 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品.到2005 年第一季度,最高的比例出现在爱尔兰,但也仅为 2%.而 绝大多数国家的外籍劳动力的比例在 1%以下.且相比于前两年,绝大多数国家来自新成员 国的劳动力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只有奥地利,由于所处地区与新成员国接近,来自新成员 国的劳动力比例有较大增加,从2004 年的 0.8%上升到 2005 年的 1.4%.从表 1 的数据中并 不能看出暂时劳动力市场保护措施减少了劳动力的流入. 英国、 瑞典和爱尔兰并未引入此种 限制措施, 但英国和瑞典来自新欧盟成员国的劳动力的比例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并且并未在 2004 年欧盟东扩后有显著提高.瑞典该比例没有变化,而英国则仅增加了 0.1%.而爱尔兰 则保持了最高的比例,但由于 2003 和2004 年的数据不可得,所以无法比较. 表1:非本国居民就业人口占本国就业年龄人口的比例 国籍 EU15 EU10 目标国家 2003 2004 2005 2003 2004 2005 比利时 5.4 5.8 5.8 0.2 0.2 0.2 丹麦 1.0 1.1 1.1 德国 2.7 2.6 2.8 0.7 希腊 0.2 0.4 0.3 0.3 0.4 0.4 西班牙 1.1 1.2 1.2 0.2 0.2 0.2 法国 1.9 2.1 1.9 0.1 0.1 0.1 爱尔兰 3.4 3.3 3.0 2.0 卢森堡 37.2 37.6 37.6 0.3 0.3 0.3 荷兰 1.5 1.5 1.4 0.1 0.1 0.1 奥地利 1.7 1.8 1.9 0.7 0.8 1.4 葡萄牙 0.3 0.4 0.4 芬兰 0.3 0.3 0.4 0.3 0.3 0.3 瑞典 2.2 2.2 2.3 0.2 0.2 0.2 英国 1.8 1.8 1.7 0.2 0.3 0.4 欧盟 15 2.0 2.1 2.1 0.2 0.2 0.4 欧盟 10 0.2 0.2 0.1 0.2 欧盟 25 1.9 1.7 1.7 0.1 0.1 0.3 数据来源:Eurostat,LFS,2003-2005 第一季度 另一个相近的指标是各国所签发给在本国寻找到工作的人的居住许可占本国劳动年龄 人口的比例.该指标由表 2 所示. 表2:EU10 居住证获得数量占本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目标国 许可类型 时间 百分 比 目标国 许可类型 时间 百分比 居住许可 2003 0.1 工作许可PPS 2004 5-12 月1.9 居住许可 2004 0.2 爱尔兰 工作许可PPS 2005 1-11 月3.8 比利时 居住许可 2005 0.2 工作申请 2004 0.1 外国劳动 力总量 2003 0.9 意大利 工作申请 2005 1-9 月0.1 捷克 外国劳动 力总量 2004 1.0 工作许可 2003 0.1 丹麦 居住许可 2004 0.1 工作许可 2004 0.2 工作许可 2004 0.9 荷兰 工作许可 2005 0.1 德国 工作许可 2005 0.9 葡萄牙 居住许可 2004 0.0 工作许可 2003 0.0 瑞典 居住许可 2004 0.1 法国 工作许可 2004 0.0 英国 WRS 申请 2004 5-12 月0.4 西班牙 居住许可 2004 0.0 WRS 申请 2005 1-9 月0.4 奥地利 工作许可 2004 1.2 奥地利 工作许可 2005 1-6 月0.6 由表 2 可以看出,各国发行的许可并未在 2004 年后有较大提高.基本处于稳定的水平. 从数字上看,爱尔兰发放的许可在 2005 年似乎有较大的变动,但注意到两个数值所对应的 期限是不同的.因此,没有证据说明爱尔兰有很多的劳动力涌入.与此相反,在许多采取了 过渡性保护措施的国家, 非法就业、 服务移动和外包的情况有一定数量的增加. 在这些国家, 由于保护措施的存在, 企业无法用较低的价格雇用到满意的员工, 于是便想方设法避开这些 保护措施.非法就业是其中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但采用的更多的还是服务转移和外包.很多 企业发现, 通过这种方式把工作转交给来新成员国的厂商所得到的利益高于雇用高价的本国 劳动力来进行生产.东扩后的贸易和服务的一体化也正好使的这成为可能. 各国签发的许居住许可和工作许可中,有很大部分时给与临时工和季节性工人的.奥地 利2004 年派发给除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以外的其他新成员国的许可中,有87%的许可期限少 于6个月,12%是在六个月和一年之间,而一年以上的许可仅占 2%.而2005 年,这些许可 的比例分别为 85%、14%和1%.德国所发放给新成员国公民的工作许可中,有95%是有时 间限制的,而较长时间的工作许可仅占 0.2%.意大利 2004 年发放的许可中 76%为季节工, 而2005 年,该数值为 71%.法国 2004 年发放的许可中 74%是季节性的,11%是短期,只有 5%是长期的. 综上所述,自欧盟东扩以来,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并未受到冲击,各国来自欧盟新成员国 的劳动力比例仍保留在很低的水平, 并且并未有显著的上升. 而在进入老成员国的劳动人员 中,短期和季节性的劳动力占主要部分.没有证据表明过渡性的保护错施减少了劳动流动, 因为在没有引入该措施的爱尔兰、 英国和瑞典也并未发生较大数量的劳动力涌入. 这也表明, 欧盟劳动力的流动程度并未有较大提高. 2.劳动流动的部门能特征 表3为截至 2005 年第一季度的不同国籍的劳动人口在老欧盟成员国内从事不同行业的 人数占该国籍劳动人口总数的比例. 表3:EU15 就业人口分国籍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 国籍 从事行业 本国 EU15 EU10 农业/渔业 4 2 3 商业 18 19 18 制造业 8 8 15 零售;旅馆/酒店服务;运输 25 28 28 金融;房地产 13 16 14 教育、卫生、公共事业 32 27 23 由表 3 可以看出,本国居民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部门,特别是在教育、卫生和公共事 业部门比例大大高于非本国居民. 而新成员国输出的劳动人口在制造业的比例远高于本国居 民和老欧盟国家.由此看出,外来的劳动力对本国的劳动力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他们有很大 部分流入了本国居民从事较少的制造业. 3.劳动力流动的教育水平分布 从教育水平来看, 新成员国输出的劳动力主要是中等教育水平者. 这从表 4 中可以看出. 可以看到新成员国输出至老成员国的劳动力中,低教育水平的劳动力仅占 21%,远远低于 本国的 31%和老成员国输出劳动力的 36%.而中等教育水平劳动者则高达 57%,大大高于 本国的劳动者.高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占 22%,略低于老欧盟成员国.劳动输入国普遍担心 的大量低技能工人涌入的情况并未发生.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成员国的劳动输出存在很强的自 我选择.较高的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预期自己能在国外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所以选择出国. 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成员国的教育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 目前在很多新成员国中, 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群的比例已经高于老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新成员 国输出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老欧盟成员国对中等技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 表4:EU15 就业人口分国籍教育水平 国籍 教育水平 本国 EU15 EU10 非欧盟 低31 36 21 48 中46 39 57 35 高23 25 22 17 4.劳动力输出国 在各个新成员国中,劳动输出最多的是波兰.从2004 年5月1日起时 2006 年31 日为 止,流入英国的波兰劳动力超过二十万,占所有从新成员国流入英国的劳动力的 61%.而到2005 年8月为止,流入瑞典的波兰劳动力占流入劳动力的 61.5%,流入丹麦的波兰劳动 力的比例为 43%.而波兰国家银行报告的从外国汇回波兰的资金从 2004 年第二季度开始有 了大幅的增长,到2005 年第三季度,汇回金额已达 196.4 亿美元,相比于 2004 年第一季度 的84.5 亿美元上升了约 132%.这种增长表明了出国务工人员在欧盟东扩后有大幅的上升, 且这些出国务工人员倾向于把收入汇给仍在本国居住的家人. 另一个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国家 是立陶宛,输出的劳动力数量仅次于波兰.再次是斯洛伐克.而劳动力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新成员国的就业压力,各新成员国的失业率有了一定下降. 三、欧盟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 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分析,一般是建立在一个"推-拉模型"上的.这个模型强调了劳动 力输出国的一些对劳动者的不利因素,因此导致他们愿意出国务工,即所谓"推"的作用; 同时也强调了劳动输入国的利于劳动者的因素,吸引劳动者的流入,即所谓"拉"的作用. 这两个作用共同决定了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推"的因素包括本国的劳动人口数量结 构、本国的制度和本国的经济情况等.而"拉"的因素包括目的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文化 和输出国的相近性以及相对于本国,目的国收入、工作条件的优势等. 文化和地缘的相近性对劳动力的流动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与新成员国接近的德国和 奥地利都有相对较大的来自新成员国的劳动力流入. 虽然它们都实施了暂时性保护措施, 但 来自新成员国的劳动力数量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在德国得来自新成员国得劳动力占德国本国 的适龄人口 0.7%,在旧成员国中居第三位.而奥地利的该比例更是在 2005 年有较大幅度的 增加,由2004 年的 0.8%跳升至 1.4%.而与新成员国距离和文化相差较大的国家,即使没 有采取暂时性的保护措施,也没有较大幅度的劳动力流入. 本国的经济情况也是导致劳动力流出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输出最多的国家波兰国内的经 济情况不是很好.在2004 年,波兰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分别为 51.7%和19%,在新入盟十国 中,处于最差的水平.而人均收入为 4200 欧元,在新成员国中位于倒数第四.而劳动力输 出第二多地立陶宛失业率和就业率分别为 11.4%和61.2%,虽然好于波兰,但也处于较低水 平. 人均收入为 2500 欧元, 为新成员国中最低的. 而第三的斯洛伐克的失业率也高达 18.2%. 国内经济的困难导致了劳动者更加倾向于出国务工. 而从动态的角度上来看, 很多劳动者把出国务工看作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有利于他们以 后的发展. 这加强了自我选择得作用. 那些有较高能力的劳动者预期他们能在出国务工获取 较多地经验,因此出国务工的收益并不只是提高短期的收入,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技能,有 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 所以, 有较高技能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出国务工获得较大的收益. 相反, 低技能的工人不但不能通过出国务工得到较大的技能提升, 还有无法找到工作的风险. 这导 致了流入老成员国的新成员国劳动力均有较高的技能. 目前,欧盟劳动力市场仍然表现出有限的流动性.即使在没有实行劳动力市场保护措 施的国家,劳动力的流入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存在比保护措施更加重要的因素在 阻碍劳动力的流动.除开上面提到的文化和地缘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由于 信息不对称, 劳动者并不能确定是否能在其他成员国找到工作. 一些劳动者出国后发现自己 并不是目的国所需的劳动力,不得不重新回到国内.因此,改善信息的传播变得非常重要. 让劳动者知道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流动中的不确定性, 降低劳 动力流动的成本,从而促进劳动力的流动. 四、结论 从欧盟在 2004 年5月1日东扩后到目前已有 2 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内,欧盟劳动力 的流动性并没有显著提高. 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而各老成员国在欧盟东扩前所担心的从 较为落后的新成员国大量涌入的劳动力会危害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即使在没 有采取劳动力市场保护措施的爱尔兰、 英国和瑞典也并未有大量的来自新成员国的劳动力流 入.这说明相对于政策,其他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在劳动者决定是 否流动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同时, 各国担心的大量低技能的劳动力涌入降低本国劳动者收 入下降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实际上,由于劳动者的自我选择,出国务工的新成员国劳动者大 部分是拥有中、 高等教育水平的. 而那些需要较低技能的工作往往是通过服务移动和外包的 形式, 由新成员国的企业完成的. 并且从这些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他们流入的部门分布来看, 他们对目的国的劳动供给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进入了那些本国劳动者从事相对较少的部门. 因此, 在过去两年中, 新成员国输出的劳动者从总体上讲是有助于劳动力输入国的经济发展 的.因此,对于大多数欧盟老成员国继续保持暂时性劳动市场保护政策并没有必要,可以考 虑取消这些政策. 相反, 为了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免于受到新成员国的廉价低技能劳动力的 冲击,应当对服务的流动和外包采取适当的限制.同时,为了解决欧盟目前所面临的劳动力 市场僵化和人口老化的问题, 欧盟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水平. 这需要欧盟进一步完 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传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tloob Piracha and Roger Vickerman, "Immigration, labour mobility and EU Enlargement" [2]Jon Erick Dolvik& Line Eldring, "Status report January 2006: The impact of EU Enlargement on labor mobility to the Nordic countries" [3]Jandl M.&Hofman M. "Expected Short-Term Effects of EU-Enlargement on Migration-the case of Austria" [4]Eurobarometer survey on geograghic and labor market mobility, "Europeans and mobility: first results of an EU-wide survey" [5]Krystyna Iglicka, "Free Movement of workers Two Years After the Enlargement: Myths and Reality" [6]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Report on the Func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s set out in 2003 Accession Treaty (period 1 May 2004-30 April 2006)" [7]Nicola Gilpin, Matthew Henty, Sara Lemos, Jonathan Portes and Chris Bullen, "The impact of free movement of workers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on the UK labour market" [8]UK Home Office, "Accession Monitoring Report: May 2004-May2006" [9]"The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free movement of workers from the new member states following enlarg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on 1 May 2004", European commission 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欧盟层面的策略 郭欣丁纯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内容摘要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合作加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欧盟 不得不重新考虑一直被认为是成员国内部事务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事务的合作已经被摆上了重 要位置.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欧盟介入这一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在阐述欧盟各国 现存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合法性、必要性以及历程.重点 分析开放性合作机制(OMC)内容以及在欧盟干预社会保障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欧洲联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性合作机制 The Social Security Re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Guo Xin ,Ding Chun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y,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followed enhancing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EU have to reconsider the social security affaires which are assumed as domestic issue of member states, and make some policies to encourage social security cooperation within EU. The ongoing social security reformations in European welfare states give EU a good opportunity to get involved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pres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EU, then analyzes the legalization and necessity of EU involution. Based on these analysis, this paper finally emphasize the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 (OMC)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U. Key words: European Union, Social security reformation,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 一、欧盟国家现存社会保障模式的差异性 建立欧洲社会保障模式是欧盟在成员国进行的福利国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 "欧洲社会模 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成员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差异性很强,只有对这种差异性形 成清晰的印象,才能更好的理解欧盟在福利国家改革中采取的策略. 有关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一直是西方西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相对而言,20 世纪60-70 年代的学者侧重于强调工业化社会需求的同构性导致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质上 的同构性; 进而认为西欧国家的相似性会逐步增强. 但是福利国家出现危机以后, 学者发现, 福利国家社会需求的相似性并没有带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构性, 各国的福利差异不但没有缩 小,相反还在不断扩大.并且这种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就需要欧盟 采取措施在成员国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其社会保障体系的趋同. 按照雷博弗雷德 40 (Stephen Leibfried)的分类,目前欧盟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 四种模式: 1. 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现代模式" .这种模式的总体特征是高福利、低市场.在这 种模式中社会保障水平高,市场发挥作用小.并且是"普救制"的,保障包括全起 国民.代表国家包括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瑞典等; 2. 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社团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的总体特点是高福利、高市 场.在这种模式中,社会保障的福利水平高,但是政府在再分配的过程中注重发挥 市场的作用.并且也是实行"普救制(Universal) " .代表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奥 地利、比利时意大利等; 3. 以英国为代表的"剩余模式" .这种模式的总体特点是低福利、低市场.在这种模 式中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 但是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却有主导作用. 这种制度也是 "普救制"的.代表国家包括英国、爱尔兰等; 4. 以南欧国家为代表的"残缺模式" (rudimentalism) .这种模式下国家对社会保障做 出许多承诺, 但是由于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发达, 所以国民的福利保障 很大程度上依赖旧有的社会救助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主体是家庭和天主教堂. 代表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 另外还应包括以波兰为代表的转型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学者认为并不能成为一种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模式. 如果人类生活仍然是相对独立的自主,那么就无需在不同的体制间进行协调.但是,在 欧盟内部资本、产品、服务和劳动力的开始流动.社会行为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应发生 变化.这就需要对现存的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重新的整合. 目前,欧盟国家都在进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改革的方式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 "削减".削减的方式最主要的是规定更加严格的资格审查标准,把本来有资格享受机制保 障的人转移到不大确定的保障类型中去. 如减少失业保险待遇或降低公共养老金待遇, 同时 扩大贫困救济的发放范围. 第二种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把市场机制运用到社会在分配过 程中,改变人们的社会心理预期.同时,向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使人们减少对社会保障的依 赖,谋求通过市场获得经济安全.第三种方式是制度间的趋同措施,通过行政体制之间的彼 此沟通和相互学习, 从地理上扩大对于社会保障的认同, 从而减少社会保障风险和差异对于 局部地区的压力.关于前两种措施,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著述论及,本文重点讨论一下第三种 趋同措施, 也就是欧盟层面所能采取的措施. 要想搞清楚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的可行性, 我们首先需要对成员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有一 个认识. 二、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1.欧盟介入的合法性 对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合法性的理解应该是建立在对欧盟现存各种社会保 障体系改革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理解上. (1)差异性 由于欧盟国家在政治、 文化和社会模式上存在很强的差异性, 他们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做出的回应也千差万别.其具体的差别情况见表 1. 总的看来,欧盟成员国在改革过程中普遍面临财政困难、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僵硬、 社会排斥加剧等问题.但是,在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改革的措施和思路方面,西欧国家之间 的差异性很强,更不用说社会保障制度尚不成熟的南欧和中东欧国家了. 40 根据雷博弗雷德定义,南欧"残缺模式"又称作欧盟"拉丁边缘国家" (2)共同性 欧盟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纵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但是也仍然有很多共性的 东西: 首先,欧盟福利国家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的共同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 "国家的社会一体化" .通过缓和阶级关系、代际关系、性别关系、种族关系等原来可能导 致冲突和斗争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价值观念层面上,这种追求 表现为对于"社会公正" 、 "社会平等"和对"阶级合作"等信念的推崇. 其次,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困境的共同性.首先,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困境的认同方面, 在当前的西欧国家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大家都认为需要改革.其次、在经济结构上,欧盟国 家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后福特主义" 41 倾向,也就是竞争个市场导向增强的趋势.多数国 家出现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职业结构变化的挑战.第三、社会保障体系消极效应的 共同性.现存的社会保障体系削弱了人们对于工作、储蓄、投资的热情,降低了人们的经济 动力. 再次,社会保障改革趋势以及出现问题的共同性.首先、欧洲社会保障改革出现了一些 共同的趋势: 强化劳动力市场倾向、 强化以保险为基础的社会条款、 增强社会责任的私有化、 增强社会服务的传输(delivery)等等.同时、西欧国家普遍在改革过程中运用福利国家的 社会补贴手段为劳动市场转型服务.在改革后的社会政策体系中,不仅老人、妇女和儿童需 要社会政策的关照,成年人也逐渐受到关注,出现了大量成年再培训和终身学习,以及推荐 地区流动性以及工作流动性的计划. 最后,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在这方面,欧盟成员国之间也 有一定共同性.首先、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功能开始交由劳动市场去实施,不能工作的 人日益边缘化和耻辱化(stigmatization) ;其次,社会服务的提供日益条款化(itemized) , 根据正式的国家和商业的指针和命令来计量和收费, 弱化了整个社会对于社会冲突、 不平等 和不稳定现象的反应能力. 第三,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危机以及社会团结的 危机. 由于上面提到的,欧盟国家在社会保障的改革方面存在很多的共同性,从而就为欧盟 介入成员国的改革过程提供了合法性. 表1:欧盟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差异性 福利国家的类型 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现代模式 财政困难; 失业增加; 公私部门就 业的收入差距加大. 提高公共部门的就业. 剩余模式 贫困和低工资就业增加; 劳动力市 场分化;社会保障标准降低; 重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社团主义模式 劳动力成本高昂;失业严重. 在公私经济部门中扩大就业. 残缺模式 社会排斥;妇女就业面临困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转型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残缺; 失业严重; 相 对贫困;贫富差距加大. 建立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料来源: Gabreiel Amitisis etc, Connecting Welfare Diversity within the European Social Model: policies and Instruments, http://www.ep-katartisi.gr/conference/english 2.欧盟介入的必要性 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进程的必要性基本上是由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41 后福特主义的特点主要是指经济模式的"非中心化、自治、弹性、竞争和市场导向"增强的趋势. 所决定的.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欧洲单一市场的发展为共同体社会保障政策建设提供了 根本的"经济需求".其总体关系见图1. 在过去几十年中,欧洲国家之间一直有较多的劳动力流动.虽然处理社会保障事务属于 各国的国内政策,但处理这些跨国流动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则需要各国政府之间达成协 议. 首先,劳动力在欧盟内自由流动的加强要求欧盟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便使劳动者 不会因为就业地区的改变而导致其社会保障权利的丧失,以及社会保障关系的混乱.其次, 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各国之间公平竞争和社会保护的需要.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成本关系密切, 并进而对资本的流向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与其相关的税收水平等因素对 一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投资环境有明显的影响(虽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的需要使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成为必 要. 图1 :欧盟经济目标与社会保障目标的关系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书中第250页的关 系图改编. 三、欧盟介入成员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策略 1.欧盟干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策略演变 起初,在《罗马条约》中,共同体在社会领域中的行动方式仅限于"促进成员国合作" , 就特定的社会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发表意见和安排磋商"以及管理欧洲社会基金.在这个 阶段, 除对促进就业和人员流动的社会保险事务做出一些安排之外, 共同体的社会政策从总 体上来说是软弱无力的. 之后, 《单一欧洲文件》在共同体社会政策执行手段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法令规定在 "改善工作环境"方面,理事会可以"以有效多数决议和以指令方式" ,逐步制定出这方面 在共同体范围内适用的"最低要求" .这标志着共同体在社会政策领域开始具有了一些超国 家的权力. 《阿姆斯特丹条约》 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它对 《欧洲联盟条约》 进行修改后, 欧盟在共同体社会政策的决策机制中扩大了多数表决制的适用范围, 从而在社会政策领域中 强化了欧盟的超国家权力.条约规定理事会在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促进男女平等以及 解决长期失业问题等政策领域中适用多数表决制. 但是, 欧盟社会政策的超国家性质也是有 限度的.条约规定,在涉及社会保障、对合同期满工人的保护、集体谈判、移民工人的就业 条件、资助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领域时,仍应适用一致通过的表决机制. 欧盟成立以来, 虽然超国家性质有所增强, 欧盟在社会政策执行手段方面并没有一味的 采取发布指令、制定法规,强迫成员国执行的做法,而是试图建立一个欧盟范围的社会政策 框架,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社会政策改变了以往以指令性为主的形 式,而代之以"开放性协作机制" ,在执行手段方面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战略.在这方面,欧 盟与成员国在就业领域中合作实施的"欧盟就业战略"开创了欧盟社会政策的新机制,使得 欧盟发挥社会功能的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 2.开放性合作机制 所谓开放性合作机制(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是欧盟在2000年里斯本首脑会议首 次提出来的, 可以看成是欧盟社会政策标准化工程最新形式. 很多学者认为开放性合作机制 是一种"低政治"的,并且"问题导向型"的合作方式.根据里斯本首脑会议决议的描述, 这种机制是一种 "为达到欧盟主要目标而进行的欧盟内部最佳经验的推广, 目的是帮助成员 国积极发展自身政策.内容包括: (1)为达到欧盟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而分别设定的包括时间表在内的一整套向导 文件; (2)在考虑世界经验最佳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国以及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现状设定 适当的指数和相关标准,以便于各国与最佳实践进行比较; (3)将欧盟设立的向导文件,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且为当地 设立具体的目标、措施; (4)定期进行检查、评估以及各国各地区的横向比较. OMC机制本身是欧盟成员国间的一种合作协商的机制,成员国在这一机制中提出自己的 关心的议题和解决的计划,然后相互之间进行公开的讨论,达成共识.之后再由成员国共同 检验、比较和调整.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共同目标的基础上. 欧盟使用OMC机制处理处理各种政策领域的问题,比如:就业、信息社会建设、企业政 策、社会包容、教育以及社会保障和欧盟扩大问题.在不同的政策领域OMC机制的具体使用 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1)辅助性.政策选择仍然是各国内部事务,明确排除欧盟层面的立法; (2)灵活性.规范和向导都是根据最新信息灵活调整,并且OMC机制尊重各国体系的多 样化,根据各国的特殊情况随时调整; (3)多层次性.OMC机制也适用于除国家之外其它层次的政策形成以及执行领域; (4)包容性.OMC机制允许各种层次社会团体的参与; (5)谨慎性.OMC机制是一个谨慎的过程,为基于明确数据和共同指数的讨论提供充足 的时间和空间; (6)只是共享性.OMC机制建立在共享知识和互相学习的基础之上,政府愿意对自己的 政策进行比较性的讨论,并且愿意将自己政策的实践情况置于横向比较之下; (7)非强制性.没有正式的制裁措施,OMC 建立在自愿合作基础之上. 现阶段, 欧盟建立新的欧盟层面的社会保障模式需要有行政和财税授权的政体作为社会 行为主体,现阶段欧盟缺乏上述授权.但是,"开放性协作机制"既不需要行政授权,也不 需要很多财政支持.同时,"开放性协作机制"的决策参与者很多,多边决策机制避免了政 策目标过高和过低的倾向,从而促使社会保障机制向理性化方向改革."开放性协作机制" 要求重新澄清、审定和统一统计标准.例如,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法定福利、职业福利和个人 财务安排计划.统一计算这些福利计划,研究并且梳理他们的社会功能,计算并定位它们的 社会作用,产生出标准化的答案,制定统一的社会指标体系,这个过程将导致大量的跨国学 习和借鉴,有助于将支离破碎的社会保障体制整合起来,并且形成新的、与经济发展和欧洲 一体化进程联系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机制. 另外, "开放性合作机制"所订立的只是目标而非政策,整个社会的动力源都需要被调 动起来, 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寻找达到共同目标的途经. 民族国家的政府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 监督, 即来自欧盟的质量和技术监督和来自民众的政策监督. 政府在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方 面的功能收到战后第一次真正的挑战, 这种挑战也会促使政府更加接近民众, 力争把民众的 最主要的意愿带到社会标准化的过程中去, 从而提高欧盟整体的民主性、 合法性和公民认同. 从而缓解欧盟的"民主赤字"和由于东扩而引发的各种危机. 3.开放性合作机制与社会保障改革 欧盟利用开放性合作机制,对传统的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改革有根本性的触 及.尤其是对社会保障模式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比如社会需求、行为主体等方面. (1) 开放性合作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变化 开放性协作机制明显的改变了传统的社会需求的认定方式, 从更加广阔的市场角度观察 欧洲联盟的社会需求.在过去的几年中,将技术培训、社会融入等指标带入了社会需求的测 定.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开放性合作机制的推广,一些新的社会风险开始被认识,欧洲人对于 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也开始扩大. 有些消极的社会需求被重新审定, 并且通过市场的扩大得 以解决,有些积极的社会需求被提上议事日程,如长期失业、技术陈旧、单亲家庭、工作- 家庭-社会关系的变化等,都被界定为新的社会风险,丰富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思路. (2)开放性合作机制与社会保障的行为主体 政府出面承担工业社会的风险曾经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 但是欧洲统一大市场的 发展过程中,很长时间内都是经济效率优先,社会公平滞后的模式.欧盟的领导人没有建立 欧盟层面的社会再分配制度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民族国家. 形成了一体化过程中的 "社会 赤字" .欧盟没有处理相应问题的专门机构也没有必要的财政来源.它只能依靠成员国解决 各自的问题.但是,成员国的社会政策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统一大市场的发展需要. 并且从欧盟角度来讲,大市场的建立是为了使资本、产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更加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这种流动使工业发达的核心欧洲所不能容忍的"社会倾销" 现象. 产品从劳动力成本低的成员国自由流向劳动力成本高的核心欧洲, 而核心欧洲的高成 本劳动力很难流向低劳动成本国家. 以成员国为单位的社会再给配体系就要承担这种有一体 化带来的市场压力,但是成员过政府却又收到国内政治程序的限制,很难进行结构性改革. 所以欧盟成员国也需要借助一种欧盟层面的协调机制.在欧盟"硬机制"很难出现的时候, OMC机制作为一种 "软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成员国政府对于欧盟层面协调机制的需求. 开放性合作机制虽然只是一种软规则,必须依靠成员国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但是,由 于规则是由成员国共同制定的, 因此成员国多会努力遵守规则. 在加上由超国家的欧盟负责 监督规则的执行, 所以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民族国家政府这一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行为主 体的行为方式和权利性质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仅在欧盟层面上出现了一个有关社会保障 标准的协调人和监督人, 而且民族国家也逐渐从自主的社会政策主体变成了欧盟社会保障总 体政策目标的执行者和监督人. 四、开放性合作机制在社保改革具体领域的应用 开放性合作机制可以适用于社会保障各个领域的改革, 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标准 化形式不注重成员国具体情况的缺点,增加了自身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目前,欧盟已经开始 应用OMC机制对成员国的社保改革施加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它在养老保险改革,以及新入 盟国家的社保改革过程中的应用. 1.开放性合作机制在养老保险领域 欧盟委员会介入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最早是在1999年7月,当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一份通 讯, 要求成员国之间在养老保险领域加强合作. 起初这种合作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预算方面的 原因.最早的提案是由经济委员会提出来的,这明显是EMU的一种"溢出"效应.起初,政 策制定者并没有太多考虑社会领域的目标.直到2000年6月,欧盟成立了主要处理社会事务 理事会下的社会包容以及养老保险等问题社会保障委员会(SPC)后,社会保障委员会和经 济政策委员会才有所分工, 由社会保障委员会重点处理社会领域的事务, 而经济政策委员会 重点协调融资方面的问题. 为了协调社会政策制定者和经济政策制订者工作, 2001年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要求两 个委员会共同起草一份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报告.这标志着OMC机制正式用于养老保险政策 领域.该报告2001年11月份完成,提出一整套广泛的共同目标(11项)和工作方法,以促进 成员国在这一领域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 它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存的有关促进养老保险合作 的各个进程之间相互协作.现存的进程如表2. 表2:现存欧盟进程与养老保险的关系 进程 目标 与养老保险的联系 经济政策向导 经济政策合作 经济和预算方面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稳定与增长公约 稳健的财政 预算方面影响 欧洲就业战略 增加就业 提高老年人就业水平 社会包容进程 根除贫困和社会排斥 老年贫困、以及养老体系的社会包容 资料来源:Martin Schludi, Chances and limitations of "benchmarking" in the reform of welfare state structures – the case of pension policy, 2003, p 26 可见, 不同的社会政策进程对养老政策领域有经济或者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影响. 此处OMC 机制就是一种促进这些进程之间相互合作的机制. 报告中所形成的框架旨在帮助成员国独立的使养老保险体制向着充足和可持续的方向 发展, 鼓励成员国之间相互学习优秀经验. 欧盟定期的以已经确定并且形成共识的指数为基 础来监测成员国的改革进程,然后将结果通报成员国.但是与欧洲就业政策不同的是,它本 身并不为成员国提供任何建议. 同时报告也为未来的改革步骤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时间表.该时间表在2002年3月的巴塞 罗那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之后欧盟邀请各个成员国于2002年8月之前,根据该报告的内容提 出自己的计划.成员国的报告应该包括成员国对自身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式, 以及可以用来预测改革中长期影响的数据.在各国报告的基础上,委员会和理事会共同为 2003年的欧盟首脑会议提供一份共同报告.最终委员会和理事会于2003年3月正式推出一份 共同报告,在报告中并没有对成员国的改革情况进行排名.然而,报告明确的说明了各个成 员国实现欧盟共同目标的程度,并且提出了可以采取进一步行动的领域. 类似,2004年、2005年员国也都提供有关本国当年最新改革进展的国别报告,并有委员 会和理事会形成共同报告. 这一过程相当于一个迭代的学习过程, 它建立在定期的对各成员 国提交的报告以及系统性的比较研究之上. 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成员国的官员有动力改 变现存的对改革的理解,以及积极发现本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弱点.通常,这些官员是政策制 定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最容易对本国政策产生"路径依赖"的人.这一点就是OMC机制对 于成员国养老保险以及其它社会保险领域改革影响的关键所在. 2.开放性合作机制对新入盟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影响 开放性合作机制在社会政策领域应用的成功经验使欧盟开始考虑将其应用于东扩后新 入盟的中东欧国家. 中东欧国家大多都处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重建的过程中, 正好为欧盟 采取措施将新成员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纳入欧盟框架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首先, 在养老保险方面: 欧盟试图将新入盟国家纳入到上文中提到的欧盟范围内养老保 险体制改革的合作体系中. 2001年11月, 欧盟建立了11项有关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共同目标, 2002年推出了国家战略计划. 共同目标中包括的充足的养老金, 具有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险制 度, 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现代化等等. 这些同时也都是新入盟国家也同时面临和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 目的都是确保老年人不遭受贫困的风险可以享受体面的生活水平. 在2003年该进 程的共同报告中,已经包括了新入盟甚至候选国的状况. 其次,在健康照顾方面:即使对于欧盟老成员国,这个问题也长期被认为是成员国的内 部事务,不需要欧盟的政策干预.所以与就业政策与养老政策相比,欧盟很长一段时间里只 在很有限的领域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是开放性合作机制为欧盟提供了一个介入这一领域的契 机.这种介入不只是对于老成员国的而且也包括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就新成员国而言,虽 然多数国家已经开始在医疗保健方面采取欧盟成员国的统计制度, 但是很多采取协作方式必 备的资料还不完整.同时,由于新成员国的医疗保健制度面临财政困难,所以更难制定统一 标准.所以开放性合作机制就更显得不可缺少. 目前在入盟压力的影响下, 多数新成员国都参加了欧盟组织的各个社会政策领域的开放 性合作机制. 这种机制也必将在协调新老成员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但是 对于现在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来说, 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的指标和监督也将面临重大困难. 未 来中东欧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必然是"欧洲化"与"民族化"的混合物. 参考文献: [1] 田德文著.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祁亚辉著.福利国家的比较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 胡荣花主编.欧洲未来:挑战与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Martin Schludi. Chances and limitations of "benchmarking" in the reform of welfare state structures – the case of pension policy. Amsterdams. 2003 [5] Trine P. Larsen, Peter Taylor-Gooby and Johannes Kananen. European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the OMC. 2004 [6]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4), Joint Report by the Commission and the Council on Social Inclusion, 5 March, European Union: Brussels. [7] 周弘. 欧盟社会标准化工程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意义. 中国人口科学 2003年 第二期 [8] 林源. 欧盟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最新发展.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 第四期 欧盟单一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黄文倩 王建伟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摘要: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欧盟单一市场计划,对欧盟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有着巨大 的影响.为了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企业必须改变经营策略、扩大生产规模、调整投资方向, 从而造成欧盟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本文介绍了研究欧盟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欧盟市场份额矩阵 (MSM) ,通过比较 1987-93-97 矩阵的重要数据,综述了欧盟单一市场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结论,并结合 理论文献,分析了实证结论与理论分析在市场集中度、生产的地理集中度和跨国化42 、多元化四个方面存在 的差异,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金融产业的产业结构分析——及其研究方法. 关键词:欧盟单一市场 产业结构 欧盟市场份额矩阵(MSM) 集中度 地理集中度 跨国化 多元化 The impact of the EU Single Marke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Wenqian Huang,Jianwei Wang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ongoing integration of European market, especially the EU Single Market Programme, exerts great impact on th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EU. In order to survive under tightening competition, firm have to change strategies, exploit scale economy and adjust the investment destination, which will inevitably change the EU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 of analysing the EU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EU Market Share Matrix (MSM),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he EU Single Marke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comparing the main data among 1987-93-97 matrices, analyses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conclusions of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s to four main dimensions—market concentration,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multinational and diversification, and in the end proposes the research plan for digging into the structure of European financial industry, using the methodologies I summarizes in the above. Key words: EU Single Market, industrial structure, EU Market Share Matrix (MSM), concentration,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 agglomeration/ conglomeration, multinationality, diversification 一、导论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欧盟内部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 为了在竞争加 剧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跨国经营等方式,改变经营策略、扩大生产 规模、调整投资方向,这必然造成欧盟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尤其是欧盟单一市场 计划,逐渐消除了欧盟成员国间的非贸易壁垒,更显著地改变了欧盟层面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经济理论上讲,单一市场的形成会通过以下四种传导机制影响产业结构: ? 消除非贸易壁垒,直接降低企业成本. ? 扩大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learning economy) 效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从而间接降低企业成本. 这两种传导机制带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企业的规模及产业市场的集中度密切相关. ? 所有成员国的企业处于单一市场层面上,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运营效率 42 指欧盟内部的生产跨国化(multinationality) ,不等同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 提高. 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说, 单一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使原来受非贸易壁垒保护的 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存活的企业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地域扩大 和经营领域的扩大,即生产跨国化和产品多元化. ? 竞争的加剧促进创新. 原有企业的创新会影响其竞争力和垄断力量, 从而影响利润 加成额和价格, 改变企业的规模或其他经营策略; 新兴企业的创新将引入新的竞争 者,扰动现有产业格局. 由此可见,上述传导机制使得产业结构——市场集中度、生产的地理集中度和跨国化、 多元化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 下文将从实证和理论研究两个角度详细分析欧盟单一市场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欧盟市场份额矩阵(MSM) 欧盟市场份额矩阵(EU Market Share Matrix, MSM)是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制 造业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成果,它通过估计欧盟制造业中领导企业(leading firms)的产 量, 并将宏观总数据分解为产业和企业层面以及各个成员国层面的数据, 揭示了欧盟内部市 场的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市场集中度、生产的地理集中度和跨国化、多元化.此外,通过 比较 1987-93-97 的矩阵数据,我们可以考察欧洲一体化尤其是单一市场的形成对产业结构 的影响. 1987年和1993年的欧盟市场份额矩阵最早由Davies、Lyons等人于1996年公布,1997年 的矩阵由Reinhilde Veugelers、Leo Sleuwaegen等人完成数据更新. 1. 方法和数据: 欧盟市场份额矩阵的核心问题是选择领导企业, 从而分离出它们的产量数据进行产业结 构的分析.矩阵涉及的产业按照NACE分类法分类. 矩阵的数据不是宏观层面的,而是来自各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处理的数据包括: ? 领导企业在欧盟内部的产量(包括其涉足的所有产业产量之和,单位:欧元) ? 分解出领导企业在其占领导地位产业的产量,再按成员国分解. 其中,领导企业的定义为:至少在某个制造产业的生产规模居于前五位. 由此得出的三维的矩阵可以用于分析各个产业的产业结构问题: (1) 产业市场集中度 (2) 生产的地理集中度 (3) 生产的跨国化 (4) 多元化 此外,在Davies等人的研究中,还按照对一体化的敏感度、产品同质和异质、单一市场 形成前的一体化程度等对产业进行了更细化的分解. 2. 1987-93-97矩阵的重要数据比较: 通过比较 1987-93-97 矩阵不同层面的重要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欧洲一体化过 程中,尤其是单一市场形成前后,欧盟产业结构的变化. 由于三个矩阵涉及的产业数量和成员国数量不同,为了便于比较,仅采用 67 个产业和 12 个欧盟成员国的数据 43 .产业按照 96 NACE分类法分类. 表1:1987-93-97矩阵比较:产业、地理层面 44 43 1997 年矩阵的原始数据涉及 72 个产业及 15 个欧盟成员国. 44 由于本文分析不涉及按产业分解和成员国分解数据,故这两个层面的数据省略. 1987 1993 1997 被选企业总数 223 218 223 被选欧盟企业总数 191 175 166 被选非欧盟企业总数 32 43 57 欧盟总产量 (1) 1 978.7 2 498.1 3184.4 被选企业总产量 657.5 793.5 940.4 被选欧盟企业总产量 564.1 664.6 738.0 被选非欧盟企业总产量 93.4 128.9 202.3 被选欧盟企业海外总产量 104.9 160.7 221.9 领导企业总产量 485.5 597.1 726.1 实际的产业生产实体总数 (2) 1 090 1 024 819 实际的成员国生产实体总数 (3) 742 925 1 050 领导生产实体数量 335 335 335 平均企业规模 2.95 3.64 4.22 平均矩阵覆盖率 0.33 0.32 0.30 平均C5集中度 0.25 0.24 0.23 平均多元化系数 4.89 4.70 3.67 非领导企业平均多元化系数 3.39 3.16 2.17 非领导企业平均产量份额 0.26 0.25 0.23 平均成员国生产实体数量 3.33 4.24 4.71 欧盟企业的平均成员国生产实体数量 3.06 4.01 4.53 非欧盟企业的平均成员国生产实体数量 4.94 5.21 5.23 欧盟企业平均海外产量比重 0.19 0.24 0.30 非欧盟企业产量份额 0.14 0.16 0.22 非欧盟企业平均规模 2.92 2.99 3.55 被选企业产量地理分布平均系数(相对熵值) 0.72 0.71 0.75 (1) 数据来源:WIFP(基于Eurostat数据). (2) 以产业为乘数计算出的生产实体数量.例如,一个企业同时在3个产业拥有生产线,生 产实体数即为3. (3) 以成员国为乘数计算出的生产实体数量.例如,一个企业同时在3个成员国境内拥有生 产线,生产实体数即为3. 三、市场集中度 1. 理论文献 在1993 年前,大多数的学术和政策研究都关注单一市场的宏观影响,例如对贸易、FDI 等.关于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的研究,比较严密的分析主要是从 Venables 开始,他曾和 多位学者合著相关论文.在这些研究中,他采用扩展的 Krugman 框架,讨论垄断竞争贸易, 将欧盟单一市场假设为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 用单一的大市场替代分割市场, 消 除了价格歧视(Smith& Venables) ,主要关注对福利的影响,鲜有涉及产业结构,仅指出, 单一市场对集中度较高、竞争不足的分割市场有巨大影响.此后,Davies 等人(1996)才 明确阐述了集中度的理论意义, 他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将产业市场按照产品差异度分类, 区分了内生和外生沉没成本, 他们指出由于出口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降低, 分割市场逐 渐转变为单一市场,产品价格下降;在竞争激烈的产业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更具规模经济效 应.因此,两种力量同时作用:一方面,分割市场变为单一市场,其包含的企业增多,集中 度下降; 另一方面, 竞争导致一些企业退出市场, 存活的企业规模变大, 短期内集中度增加, 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会减弱, 相反, 价格和利润加成额的降低会使一些边缘企业进一步退出 市场,同时还会有新的成本更低的企业进入市场,这种现象被称为扰动(disturbence) ,也 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方面. 2. 实证结论 为了便于比较,1987-93-97 三个矩阵的数据统一了产业数量,因此领导生产实体数量 是相同的(335) .矩阵被选企业的数量也相对稳定.平均企业规模从 1987 年的 2.95(百万 欧元)增加到 1993 年的 3.64 到1997 年的 4.22,但平均 C5 集中度却不升反降.原因在 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增加市场力量 (集中度提高) ; 进入更多产业 (多 元化) ;进入更多成员国市场(跨国化) .结合本文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度和多元化 都降低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主要来自跨国化. 3. 差异分析 实证结论似乎说明第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 即分割市场变为单一市场, 其包含的企业增 多,集中度下降,结合下文中关于跨国化程度的分析可知,企业的数量增多是原因之一.但 竞争导致的后一种力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它没有显著提高集中度是因为存在扰动.由表 2 可知,从1987 年到 1993 年,平均排名前 5 的企业中,有1.72 个企业是新进企业,这种扰 动削弱了第二种力量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表2:产业的总体扰动(1987-1993) 分类数学平均值 前5企业中新进企业数量 领导企业排名相关系数(1) 所有制造产业 1.72 0.491 (1)该相关系数为 Spearman 指数. 四、地理集中度 1. 理论文献 与其他几个方面相比,在1993 年单一市场形成以前,对产业地理区位分布的研究是最 多的,主要探讨单一市场形成后,产业生产在地理上是集中还是分散.理论上 45 ,如果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为产业间贸易,其地理区位分布主要由比较优势决定,欧洲一体化,特别是欧 盟单一市场的形成,会提高比较优势的决定作用,从而国际化分工加强,地理集中度增大; 如果成员国之间是产业内贸易, 即由于产品差异造成的产业内贸易, 那么一体化和单一市场 对地理集中度影响不大. 2. 实证方法 总体的地理集中度是用一个相对熵值来衡量的. 相对熵值 / log E n = 45 Krugman和Venable(1996) 1 1 ln n j jk k jk E P P = ? ? = ? ? ? ? ? ? ? ∑ 其中, jk P 表示产业 j 中,企业在成员国 的产量比重. k 这是一个表示介于 0 到1之间的系数, 表示了产业的地理分布均匀度, 与产业的地理集 中度成反比,即该相对熵值越大,地理集中度越小,产业越分散. 3. 实证结论 通过比较表 1 中的相对熵值 (从1987 年的 0.72 增加到 1993 年的 0.71, 1997 年增加到 1.75) ,易知,被选企业的地理分布日益均匀,即地理集中度下降了,企业生产更加分散. 这与 Krugman 和Venable 的关于产业间贸易的分析结果相悖. 4. 差异分析 在欧盟单一市场形成后, 欧盟企业的生产并未如理论分析那样, 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得 以加强而出现聚集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为: ? 欧盟单一市场的建立并不等于所有壁垒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根据欧盟委员会对各成员 国法律的考察,到1996 年,需要纳入各国法律进行实施的 219 项单一市场相关条令, 只有 55.6%被所有 15 个成员国纳入国家法律体系 46 . ? 规模经济不一定需要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随着通讯和运输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 用增加, 降低了通讯和运输的成本, 使得企业可以在地理分散的条件下实现较大的规模. ? 欧盟的扩大与比较优势共同作用,使得欧盟内部的 FDI 向相对便宜的地区流动,例如爱 尔兰地区,从而使部分产业集中的方向改变,导致了地理集中度的下降. 五、生产跨国化 1. 理论文献 生产的全球化,包括欧盟内部生产的跨国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动(Yip, 1995) : ? 市场因素:资本平均收益在工业化国家普遍趋同、生活方式的趋同、客户全球化、全球 和地区渠道增加、世界品牌的建立、广告全球化 ? 成本因素:追求规模经济 ? 政府因素:关税壁垒的削减、非关税壁垒的消除、贸易区的建立、政府干预的减少、经 济开放 ? 竞争因素:全球贸易的增长、外国兼并者股份的增加、在全球市场上新的竞争对手、全 球网络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某些产业的相互依赖 ? 其他因素:信息产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交通的发达 欧盟单一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使得欧盟现有企业进入其他欧盟成员国更加容易, 且成本降 低.因此,单一市场形成后的几年中,欧盟内部的跨国企业大增(主要通过兼并收购实现) . 另一方面, 欧盟外的企业由于担心欧盟内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会导致国家保护主义衍变为欧盟 整体的保护主义,拼命进入欧盟市场,抢占要塞,更加剧了跨国企业数量的增幅. 2. 实证结论 ? 从1987、1993 到1997,所有企业总体的跨国化程度增高.矩阵中被选企业生产所在的 46 《欧洲经济》1996 年第 4 期,第18 页 成员国平均数量,即表 1 中的"平均成员国生产实体数量" ,从1987 年的 3.33 增加到 1993 年的 4.24,进而增加到 1997 年的 4.71. ? 欧盟企业生产跨国化的趋势有增无减. 欧盟企业的海外产量比重从 1987 年的 19%增加到 1993 年的 24%, 继而增加到 1997 年的 30%; 矩阵中被选企业中欧盟企业生产所在的成员 国平均数量,即表 1 中的"欧盟企业的平均成员国生产实体数量"在1993 年前后都有 所增加;非欧盟企业产量所占份额持续增加.综合这些特征可知,1993 年之后的欧盟企 业跨国化程度提高是由于矩阵所选企业中欧盟企业数量增加造成的,而非由已有企业产 量增加造成. 这一实证结论与理论研究结论相符, 即单一市场的形成不仅使欧盟企业的跨国化趋势增 强,还吸引了大量非欧盟企业的进入,进一步提高了总体的跨国化程度. 六、产品多元化 1. 理论文献 与产业结构的其他方面相比, 关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欧盟企业多元化策略的理论研究 相对较少. 但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一些实证结论: 当今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为 "回归核心业务" (return to core business) . 这一趋势起源于 80 年代,Markides (1995) 通过研究金融经济文献,认为主要是由于 股市的效率提高,经理人和投资人权利的平衡,即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理论上,企业应 最优化的多元化程度上经营,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投资人对经理人的控制效率大幅度提高, 消除了管理层狂傲(managerial hubris)等造成的多元化,从而使企业多元化程度降低, 呈现"回归核心业务"的趋势.Teece,Rumelt,Dosi和Winter(1994)提出了一种综合资 源决定论 47 和进化经济论 48 的解释,认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如果竞争压力增大,例如由 于一体化造成的竞争加剧,企业将不得不回归核心业务以求生存.Davies,Rondi和Sembenelli(2001)则认为,核心产业以外的多元化是没有产业理论根据的,在这些非核心 产业中,企业相关的禀赋和资源较少,不能实现规模效应.欧盟单一市场的形成造成的竞争 加剧会增强"回归核心业务"的趋势,这在 93 年前过度多元化的企业和竞争压力激增的产 业中尤其明显.这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欧盟单一市场对企业多元化策略的影响. 2. 实证方法: 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是用多元化系数衡量的. 这个系数实际上只是假设企业在各个产业平 均产量后得出的多元化程度的一种数值表示. 通常,多元化程度由两个指数共同衡量:熵值 E 和比率 R .两个指数越大,表明多元 化程度越大. ln i j j x E x = ?∑ i p R x ; ? = ∑ 其中, j x 表示企业i 在产业 j 中的市场份额, p x? 表示企业非主营产业的产量比重. 但为了便于比较,假设企业各个产业的产量比重相等,则当企业在无穷多产业生产时, 这两个指数同时趋于 1.因此,可以把这两个指数数值化为一个系数,这就是多元化系数: ( ) log i i NE anti E = 47 Perrose(1959)和Wernerfelt(1984) 48 Nelson和Winter(1982) 该系数越大,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越高. 3. 实证结论 由表 1 可知,无论是总体还是非领导企业的多元化系数都持续降低,分别从 1987 年的 4.89、3.39 下降到 1993 年的 4.70、3.16,1997 年下降为 3.67、2.17.这完全符合"回归 核心业务"的理论分析. 此外虽然企业在其处于非领导地位产业中的多元化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但在其居于领导 地位的产业中产品产量却大幅增加. 而这一增幅与跨国经营有很大关系. 结合产品多元化在 1993 年后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1987 年至 1993 年间,企业倾向于通过多元化发展来 扩大规模,而1993 年至 1997 年间,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跨国经营来实现规模的扩张. 七、小结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比较 1987 年至 1997 年的矩阵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 市场集中度基本稳定不变 ? 生产的地理集中度略微下降 ? 生产的跨国化趋势日益增强 ? 产品多元化在 1993 年后大大下降,完全符合"回归核心业务" (return to core businesses)的趋势. 此外,矩阵内企业的平均规模有所增加. 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只考察了欧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变迁, 而对于单一市场及欧元 的启动对金融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对金融产业结构的改变,鲜有涉及.接下来的研究中, 我将借鉴上述产业结构研究方法, 主要关注金融企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策略调整, 及造 成的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functioning of product market. European Economy, Special Report No.2/ 2002 [2] Stephen Davies et al.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EU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ume 10, No.1, 1996 [3] Krugman, P. and A.J. Venables. Integ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Adjust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959-967, 1996 [4] 尹翔硕. 欧洲单一市场对欧盟成员国贸易流动和产业区位的影响.《欧洲》2001年第2期32 [5] Anthony J. Venables.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Firm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5, No. 2, 1995 [6] 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 产业经济学与组织.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姓名:黄文倩 性别:女 出生年:1983 院校和专业: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在读) 学位:学士 职务:学生 主要研究领域:欧盟产业结构,欧盟金融一体化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全文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txt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笔记  贝弗里奇报告体会  贝弗里奇报告养老金  贝弗里奇  贝弗里奇曲线  贝弗里奇于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