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致富与执政 > 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 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3-2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2011. 3 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 [ 收稿日期] 2010 - 12 - 16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 "西南贫困地区农村 '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 组织建设研究" ( 10JDJNJD249) . [ 作者简介] 刘鸿渊( 1965 - ) , 男, 四川广安人,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刘鸿渊 ( 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 摘要] 贫困地区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 受其农业生产、 自然风险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经商而使农村社会"空心化" , 不仅直接影响到其 "三农" 问题的解决, 而且也给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空心化; 基层党组织建设; 协作机制 [ 中图分类号] D26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7 - 8487( 2011) 03 - 0028 - 03 一、 问题的提出 "三农" 问题是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 一个重大问题,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 经济、 社会、 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贫困地区 的 "三农" 问题更具有特殊性、 复杂性和典型代表性, 是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地区, 任务繁重.受城市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比较收益差 距的影响, 近些年来,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农村 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形态.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和 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 经商, 贫困地区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留守 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人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村的常驻 人口, 因农村人力资源外流而形成的农村 "空心化" ① 现 象在贫困地区十分普遍.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所引 发的一系列经济、 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广大理论工作者立足于经济因素对农村社会"空心化" 的成因及治理模式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 强调通过加 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来改善农村的生产、 生活条件, 缓 解农村社会 "空心化" 而引发的经济、 社会问题.显然, 这些研究存在着农村社会具有相应的组织条件来承接 国家的财政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的研究预设, 与贫困 地区农村因 "空心化" 形成的人力资源缺乏、 组织化程 度低、 组织松散的客观现实不符.因此, 以贫困地区农 村社会 "空心化" 为现实背景, 农村"空心化" 对农村基 层党组织的影响是什么? 立足于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现 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 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惠 农政策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已经成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 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回答的理论和现实问 题, 它涉及到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 基层组织设置形式、 工作重点、 活动开展方式以及工作 的着力点等一系列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的问 题[1 ] .本文以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为研究背景, 在 对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 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设置形式、 工作 方式和活动内容提出相关的建议,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 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确保新农村建设始 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对缓解贫困地 区 "三农" 问题,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农村 "空心化" 难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 贫困地区在我国快速城市化、 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其"三农" 问题在多种因素影 响下更具复杂性.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 社会、 文化、 习 惯等多种因素致使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 务更加繁重和困难, 对资源投入、 资源的组织方式、 能 力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 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和农村社 会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贫困地区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引发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人力资 源和组织资源的匮乏, 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贫困地区 基层党组织建设. 8 2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在地理上处 于我国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和西部干旱少 雨地区, 其自然环境条件极为恶劣, 既是我国自然灾害 多发地区, 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 贫困面最大、 贫困 程度最深、 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 是集 "老、 少、 边、 穷" 于一体的地区 [2 ] .近年来贫困地区农 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连年发生极端的重大自然 灾害.据云南省农业厅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10 年4月15 日, 云南因旱灾造成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达 3261. 2 万亩, 成灾 2521. 8 万亩, 绝收 1506. 9 万亩.小麦粮 食作物受灾 1593. 2 万亩, 成灾 1296. 9 万亩, 绝收 930 万亩.水果、 茶叶等五类经济林果受灾 1482. 5 万亩, 成灾432. 7 万亩, 绝收 79. 9 万亩, 农产品供给受影响.全 省蔬菜产量同比减少 30% 左右, 鲜切花产量减少 30% 左右, 甘蔗产糖量减少 32 万吨, 春茶产量减少 51% . 受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制度安排不合理的影响, 贫困地 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极端落后, 一方面原来在集体经济 体制下, 依靠行政动员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没有 得到相应的维护和保养, 其功能正在退化和丧失; 另一 方面以家庭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 形式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社区性供给的难度.在国家 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的情况下, 贫困地区的 农业基础设施面临着内外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 农业 基础设施的缺乏极大地降低了贫困地区的自然灾害的 抵御能力, 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农业生产 的弱质性在贫困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 既降低了农业部门对农民的吸引力, 也降低了农民对 农业再生产的投资积极性, 两者共同作用产生了巨大 的推力促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的外出, 导致贫困地 区的 "空心化" , 且这也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 环, 越贫穷, 农村的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的外流趋势越 明显, 农村的 "空心化" 程度越严重. 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仅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 而且劳动技能和生产能力较弱.随着我国由 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要成分的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化进 一步发展, 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完全竞争性市 场, 供过于求已经成为常态.受教育年限、 劳动技能以 及生活习惯、 传统理念的影响, 贫困地区的农村剩余劳 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 处于 弱势.为尽可能地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工 作, 在家庭层面上其决策的结果总是让家庭内部年轻、 文化程度较高的优质人力资源优先转移, 这客观上进 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优质人力资源的外流, 致使贫困 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的短缺.事实上, 在贫困地区广大农村中, 农村常驻人口以留守儿童、 留 守妇女、 留守老人为主.优质人力资源的外流所造成 的直观现象是农村的"空心化" , 但是在国家加大对贫 困地区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的时代情景下, 贫困地 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决好国家政策资金 的投资效率问题.然而其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政策的有 效性不仅取决于资金规模、 配置和政策本身, 而且也决 定于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和资 源的利用能力.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状况 是外源型资源和政策输入到农村社会内部的承接载 体, 决定于这一载体运作效率和政策绩效的是农村人 力资源和相应的组织制度设计, 由此可见, 贫困地区农 村 "空心化" 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给贫困地 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这种影 响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缺 乏, 党在农村的事业缺乏人力资源载体, 严重地弱化了 党在农村的组织能力、 带头作用. 三、 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 建设 理论上,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外源型投入在贫 困地区的落地需要多种类型的组织来承载, 这些组织 既包括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 也涵盖了政府组织和非 政府 的民间社会团体.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包括乡(镇) 、 村两级, 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农 村各种组织和多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3 ] .然而大量优质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带给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的问题十分具有挑战性, 必须解决好发展过程 的功能作用和定位问题, 必须解决好基层党组织自身 建设问题, 必须解决好如何将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吸引 到党的组织中, 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 模范带头作用的问题, 这客观要求在其队伍建设, 组织 活动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 一) 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 设, 加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组织自身的建 设.一般地, 农村党员作为农村村民中素质较高, 有一 定的文化水平, 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群体, 在城市竞争 性的劳动力市场上他们更具竞争优势, 他们较其他农 村剩余劳动力更容易获得收益较高的就业机会.因此, 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转移愿望.事实上, 在贫困地 区, 党员外出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大 典型特征.党员群体的流动使贫困地区农村党员数量 骤减, 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致使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况, 降低了农村基 层组织的凝聚力、 影响力、 号召力和作用的发挥.与此 同时, 大量知识青年的外出,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 队伍发展又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现象, 必然导致贫困地 区大量的农村党员队伍老化, 缺乏年轻党员, 队伍结构 的不合理.由此可见,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和 发展是贫困地区农村工作的重点.一是坚持内源型建 设的道路, 注重从扎根农村的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 个 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民中发展党员, 把这些 农村中的经济精英吸收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来, 并92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 共 同创造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二是外源型建设道 路.以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优 秀年轻干部到村帮扶工作为手段和契机, 充分利用高 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干部的信息 资源优势, 在帮助农村发展经济的同时, 将他们充实到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去, 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村基层干 部队伍来源, 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 另一方面可以提 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外 源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可在短期之内解决农 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困境, 而且随着这一机制的 形成和坚持, 还可以建立起城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之 间的互动, 将城市事业单位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的 经验和方法带到农村去, 不断地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的水平, 尤其是这些帮扶工作与农村的经济社会 发展密切相关, 能够带给广大农民群众更多的切身利 益, 它可以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党组 织的吸引力, 从而将更多的群众吸引到党的建设中去. ( 二) 重新定位党的基层组织职能, 真正发挥基层 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更具时间的紧迫性, 对农 村组织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村民自治建设的纵深 发展和农业生产社会化分工的细化, 在贫困地区的广大 农村地区出现村级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 织三种不同形式的组织, 如何协调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 系事关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 针对贫困地 区农村人力资源外流严重的实际, 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 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这客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 新的形式下必须重新定位好自己功能, 并通过工作权限 的明确来发挥自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改 变工作方式, 增加工作成效.总体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过程中,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应涵盖现代 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 带领群众致富、 维护农村稳定以及 将国家对农村的多种优惠政策传达到农户等内容.尤其 是随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 大量 财政资金的使用事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显然地, 这 些内容既涵盖了其政治职能, 也涵盖了经济职能, 而这些 职能的实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组织创新能力提 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妥善地处理好村级党组织与村民 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198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员会组织法》 颁布实施以来, 村民民主自治在广大农村地 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村民自治意味着农村存在着两个 权力主体, 农村党政关系的二元化 [ 4 ]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中的工作方式应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 作用为基本出发点, 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 健全村 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 村民代表大会为 决策机构、 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 广大群众为主体的农 村民主政治体系, 切实妥善地解决贫困地区村级党组织 和村民委员会职责交叉, 关系不佳问题, 建立起两者之间 的良性互动发展新局面为基本目的 [5 ] .二是要充分突出 农民的主体作用, 保证农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推动 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 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 积极性.党在农村的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以农 民的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 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客观上要求党组织应充分 地发挥其致富带动功能 [ 6 ] .广大农民能否真正享受到改 革开放发展成果离不开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和主题作用的 发挥, 然而, 这决定了农民自身的可行能力和拓展性的实 质自由.因此,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地利用其政治动 员能力, 加大农村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 为广大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 非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技能培训, 保证广大 农民的子女能够分享到各种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积累 丰富的人力资源. 四、 结论 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更具紧迫性.农村基层党组 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 而随着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力量外出, 农村空 心化现象严重, 其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既面临着人才 匮乏和大量党员外出而带来的组织凝聚力降低的现实 困难, 又面临着如何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经济的问题. 因此, 在这一形势下, 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 须妥善地处理好其自身的发展问题, 采取内源型与外 源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其组织队伍建设; 通过重新定 位其功能作用, 处理好村级党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和村 集体经济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推进民主建设, 充分调 动村民参与的主体作用, 形成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促 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和谐.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农村社会 "空心化" 与乡村规划学中的 "空 心化" 有所区别, 乡村规划学中的 "空心化" 更多的是指由于 农村居民另选新址建设新居而引起的原有村落的人去楼空 现象.本文的 "空心化" 更多的是指因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 外流而引起的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资源缺乏现象. 参考文献: [ 1]欧阳淞 . 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 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J] . 党建研究, 2009, ( 12) . [ 2] 朱明熙, 冯俏彬, 郭佩霞 . 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 "新农村建设" 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J] . 经济研究参考, 2008, ( 4) . [ 3]胡晓加, 吴晓敏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 思考[ J] .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 [ 4] 龙观华 .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现象探讨[ J]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 ( 2) . [ 5]陈方勐 .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社会新型的新势 力[ J] . 理论前沿, 2009, ( 14) . [ 6]周广均 .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功能定位 探析[ J] .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 ( 4) . 责任编辑 刘绛华 0 3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贫穷的文人怎样致富  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执政十年的功与过胡  温执政十年的功与过  执政为民  苏联共和国执政多少年  执政为民电视剧  黄有泉在运城执政十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