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竹的叶花果 >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
  •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9-1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 福建省林业厅 2014 年7月目录1普查范围 1 2 普查对象和内容 1 2.1 普查对象 1 2.2 普查内容 2 3 调查方法 3 3.1 基本思路 3 3.2 调查准备 4 3.2.1 工具准备.4 3.2.2 调查资料准备.4 3.2.3 路线准备.4 3.3 基本方法 5 3.3.1 踏查 5 3.3.2 空中遥感监测调查.5 3.3.3 标准地调查.6 3.3.4 辅助调查.9 3.3.5 生产和经营场所调查.10 4 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11 4.1 标本采集 11 4.2 影像拍摄 12 5 内业整理 12 5.1 标本鉴定 12 5.2 标本和影像整理.13 5.3 数据整理 13 5.4 风险评估 14 6 普查材料报送 14 6.1 报送方式 14 6.2 报送内容 14 7 普查预期成果 15 7.1 地方成果 15 7.2 省级成果 15 附件 1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对象参考名单.27 附件 2 福建省潜在风险及已记录有害生物参考名单.36 附件 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81—2006......38 附件 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统计方法.41 附件 5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 号)..44 附件 6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46 附件 7 椰子织蛾普查技术手册.49 附件 8 松树蜂普查技术手册.51 附件 9 木层孔褐根腐病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095-2011 ......55 1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 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 号)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开 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林造发?2014?36 号) 精神,规范全省普查工作,保持保量完成普查任务,全面掌握我 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发展规划、各级政府防治减灾决策、做好外来有害 生物风险防范和重大生物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 案. 1 普查范围 全省范围内森林和湿地二大生态系统的防护林(包括红树 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观赏(名木古树) 和四旁绿化树木以及花卉、苗木、种实、果品、木材及其制品的 生产和经营场所等. 重点调查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位、重点林区、沿高速公 路(铁路)与国道等交通沿线两侧区域、与外省交界地区、国外 引种数量较大和从国外进口木材的港口周边地区的森林. 2 普查对象和内容 2.1 普查对象 可对林木、 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所有病原微 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螨类等.普查对象包括: (1)在本地区已造成危害但尚未列入调查监测对象的林业 有害生物. 2 (2)国家现阶段重点关注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 业有害生物以及林业鼠(兔)害、有害植物. (3) 国家林业局 2013 年以后公告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林业 危险性有害生物, 以及 2003 年以来全国有发生、 危害记录的 506 种中在我省有寄主分布或按其生物、 生态特性可能在我省定殖分 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参见附件 1) ; (4)2003 年以来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 有害生物新纪录种类等对我省构成潜在威胁或已在我省发生危 害的其它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参见附件 2) . (5)除上述外,各市、县(区)自行确定的林业有害生物 种类. 2.2 普查内容 每种普查对象包括以下内容: (1)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包括亚种和株系) 规范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参见附件 1,其中,病原微生物 和有害昆虫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分别参照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 码 林木病害》 (GB/T 15161—1994)和《森林植物害虫分类与代 码》 (GB/T 15775—2011) . (2)寄主植物 指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种类(含转主寄主) .规范的中文名 称和拉丁学名参照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GB/T 14467—1993) . 寄主植物种类多于 20 种的,按照不同科、属,至少列出主要的 20 种. 3 (3)危害部位 指寄主植物的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4)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 分布范围指某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域. 发生范围指某种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区域.对于 14 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 生物以及 2003 年以来发现的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 的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范围和发生范围均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 位. (5)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 发生面积指林业有害生物达到轻度及以上统计标准的面积. 其中,发生程度分"轻、中、重"3 个等级,具体参照《林业有 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81—2006) (附件 2) ,没有列 入该标准的参见附件 3.成灾面积指林业有害生物达到成灾标准 的面积.成灾标准参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林造发 [2012]26 号) (附件 4) . (6)传入地和发现时间 对于 14 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 2003 年以来发现的 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其传入 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3 调查方法 3.1 基本思路 普查采取地面人工调查和空中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并辅 4 以诱虫灯和引诱剂调查. 3.2 调查准备 3.2.1 工具准备 毒瓶、指形管、捕虫器、酒精、采集带、采集箱、高枝剪、 标本夹、吸水纸、标本纸、调查表、记录本、望远镜、数码相机、 数码摄像机以及地形图、 PDA、 GPS、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镜 等. 3.2.2 调查资料准备 历史上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资料: 有目的地访问或咨询当地林 业技术员、护林员,查阅当地森防部门的有害生物发生档案,了 解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 本地林业资源基本资料. 3.2.3 路线准备 根据当地主要森林类型、地形地貌以及铁路、公路、林间防 火道、林班线等设计踏查路线.重点调查港口、口岸、铁路、公路、建设工地等人流物流频繁地区,特别是新近架设通信电缆与 电力线两侧及其相关设施和房产开发附近的林地; 木材加工企业 和绿化苗圃周边林地;受人为干扰严重,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环 境状况不良的林地和受火灾、雨雪冰冻、干旱、洪水等突发性灾 害干扰后的林地;历史上林业有害生物频发的林地. 5 3.3 基本方法 3.3.1 踏查 踏查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为导向, 通过发现危害来追溯林业 有害生物,这是本次普查的特点和重点.踏查首先是发现林业有 害生物危害状况, 进而初步确定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以及分布范围. 每条踏查路线发现的全部有害生物填入《踏查记录表》 (附表1) . 3.3.1.1 踏查时间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踏查应选择在林业有害生 物的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进行. 3.3.1.2 踏查强度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季节,重点区域每 20 天踏查一次,一 般区域每 30 天踏查一次. 踏查区域要涵盖普查范围的所有类型. 3.3.2 空中遥感监测调查 对于山高路远、地处偏僻而人力很难到达的区域,以及松材 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及疑似发生区, 应优先考虑应用 空中遥感监测技术. 3.3.2.1 初步调查 通过空中遥感成像判读,发现林冠异常区域,勾绘人工地面 核查的区域或分布点,确定地理坐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人工 地面核查线路,填写《空中遥感监测调查记录表》 (附表 2) . 3.3.2.2 地面核查 6 通过地面核查确定林冠变化原因.确因林业有害生物造成 的,按照"3.2.3 标准地调查"要求开展详查. 3.3.3 标准地调查 对于本地区未记录或未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应设立标 准地详细调查其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对于已知或已监测的林 业有害生物种类,可用当年的测报数据,在本次普查中可不设立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臵原则: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不能跨越林分或 小班(细班) ;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且应离开林缘(至少距离 林缘或林中小道 20 米以上) ;标准地内寄主树种、林分密度应分 布均匀. 标准地设臵标准: 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有 害生物寄主面积的 3‰;天然林不少于 0.2‰;种苗繁育基地不 少于栽培面积(数量)的5%.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尽可能有 3 次以上的重复.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地设臵标准参照《林业检疫 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GB/T 23617—2009) . 每个标准地的调查结果填入 《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附表 3) . 3.3.3.1 林木病害调查 (1)叶部、枝梢、果实病害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 3 亩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30 株, 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 30 株以上.以枝梢、叶片、果实为单位,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枝梢、叶片、果实,统计枝梢、叶片、果实 的病情级数或感病率. 7 (2)干部、根部病害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 3 亩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30 株, 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 30 株以上.对于树木死亡或生长不良而地 上部分又没有明显症状的,应挖开根部进行调查.在标准地上, 通常以植株为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健康、 感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 计算感病率. 林木病害的发生程度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对于植株感病轻重 差异较大的,用感病指数表示. 其中: 感病株率﹪=(发病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感病指数=[∑(各病级代表数值*该级株数)/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代表数值]*100 病情分级标准(以毛竹枯梢病为例,以株为单位) 级别 代表数值 分级标准 1 0 无病或几乎无病 2 1 1/4 以下枝梢发病 3 2 1/4-2/4 枝梢感病 4 3 2/4-3/4 枝梢感病 5 4 3/4 以上枝梢感病或全株枯死 3.3.3.2 林木害虫调查 (1)食叶、枝梢害虫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 3 亩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30 株, 在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查 30 株以上,统计每株树上 害虫数量,或目测叶部害虫危害树冠、枝梢的严重程度. 8 (2)蛀干害虫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 3 亩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30 株, 在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查 30 株以上,统计每株树上 害虫数量,或目测蛀干害虫危害树木的严重程度. (3)种实害虫调查 种实害虫调查主要在种子园、母树林和其它采种林分进行. 通常 750 亩以下设 1 块标准地,750 亩以上每增加 150 亩增设 1 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 1 亩,按对角线抽样法抽查 5 株以上,每 样株在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 10~100 个,解剖调查被 害情况率,统计被害率. 其中: 种实被害率﹪=(被害种实数/实际调查种实数)*100 (4)地下害虫调查 地下害虫调查采用挖土坑法.同一类型林地设 1 块标准地, 面积 3 亩左右,每块标准地土坑总数不少于 3 个.土坑大小一般 为1米*1 米(或0.5 米*0.5 米) ,深度到无害虫为止. 3.3.3.3 林业有害植物调查 每块标准地面积 3 亩左右.对于侵占林地的有害植物,调查 其盖度;对于藤本攀援类有害植物,调查其盖度或受害株率. 其中: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样地面积)*100 受害株率﹪=(被害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3.3.3.4 林业鼠(兔)害调查 9 (1)林木受害情况调查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被害株率超过 3%(沙鼠类 达到 10%)的小班地块,设臵标准地(面积为 15 亩)并沿对角 线随机选取 100 株进行被害株数和死亡株数调查,计算受害率. 其中: 受害率﹪=(被害株数/实际调查株数)*100 (2)鼠(兔)密度调查 害鼠(鼠兔) :地下害鼠密度调查一般采用土丘系数法或切 洞堵洞法,地上类鼠密度调查一般采用百夹日调查法,具体参照 《森林害鼠(鼠兔)监测预报办法(试行) 》 (造防函[2002]13 号) . 害兔:种群密度调查采用目测法(样带法)或丝套法,具体 参照《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 (林造发[2006]38 号) . 根据害鼠(兔)捕获率和林木受害情况统计害鼠(兔)发生 程度,当两种统计方法的结果出现差异时,按"就高不就低"原 则处理. 3.3.4 辅助调查 适用于趋光性强和对引诱剂敏感的林业害虫调查. 该调查方 法不能取代标准地调查, 可作为踏查的补充以及采集害虫标本的 手段之一. 辅助调查的结果填入 《诱虫灯 (引诱剂) 调查记录表》 (附表 4) . 3.3.4.1 诱虫灯调查 诱虫灯调查可以用来确定优势种类. 诱虫灯相关标准应符合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 (GB/T 24689.1—2009)和《植物 10 保护机械 频振式杀虫灯》 (GB/T 24689.2—2009) .诱虫灯的布 设、开灯时间以及诱捕时段和昆虫收集等具体方法参见《诱虫灯 林间使用技术规范》 (LY/T 1915—2010)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3.3.4.2 引诱剂调查 引诱剂调查可作为排查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否传入 的主要调查手段. 根据引诱剂引诱害虫的有效距离在林间挂放诱 捕器(诱捕剂) ,并在引诱剂的有效期内进行诱捕害虫数量调查. 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见相关标准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3.3.5 生产和经营场所调查 适用于危害种实、果品、花卉、苗木、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 和经营场所的有害生物调查. 3.3.5.1 木材有害生物调查 对于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 采用随机抽样法或机 械抽样法抽取样品. 抽样比例参照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 2011—2012) .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全部调查.调查 结果填入《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害生物调查记录 表》 (附表 5) . 3.3.5.2 种实、果品、花卉有害生物调查 对于种实、果品、花卉的生产和经营场所(如种实库、果品 库、花卉交易市场) ,采用随机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抽取样品. 抽样数量为货物总量的 0.5%~5.0%.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 全部调查.调查结果填入《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 害生物调查记录表》 (附表 5) . 3.3.5.3 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 11 在每个苗圃(花圃)的对角线上(或按照棋盘式)设臵若干 个样方(靠近圃地边缘的样方应距离边缘 2~3 米) .样方累计面 积不少于栽培面积的 5%.样方大小根据苗木种类和苗龄而定. 针叶树播种苗一般 0.1~0.5 平方米,或以 1~2 米长播种行作为 一个样方;阔叶树苗的样方应在 1 平方米以上,每个样方上的苗 木应在 100 株以上.按对角线抽样法(或棋盘式)抽取样株(针 叶树播种苗 300 株以上、阔叶树苗 100 株以上)进行调查.对于 大苗或绿化苗,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与抽样比例.调查结果填入 《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 (附表 6) . 4 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 4.1 标本采集 本次普查要采集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标本, 特别是成套的生活 史标本.对新发现的害虫标本,放入装有纯酒精、福尔马林等昆 虫标本专用保存液的容器中,密封后放在冰箱冷藏保存,为后续 分子生物学鉴定做好储备.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同时做好采 集记录.标本标签编号原则如下: (1)采集标本记录由采集人员填写,同时写上编号、采集 时间、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放入存放容器,将标签系 上,同时在记载表上登记. (2) 标本编号为 13 位数, 前6位是所在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第7~9 位为采集地点所在乡镇行政区代码,最后 4 位数是标本 的流水编号. 12 (3)调查地点填写到林业小班或具体地点. (4)植物名称要求填写该植物的通用中文名. (5)同一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采集 同一种有害生物,不论数量多少,为同一编号. 4.2 影像拍摄 影像资料采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拍摄. 数码相机具备微 距功能,照片统一采用 JPG 格式,并显示拍摄地地理坐标,像素 在1000 万以上;数码摄像统一采用 PAL 制式.影像作品要特征 突出、图像清晰、色彩正确、景别别致. 拍摄林业有害生物的有关生物学、形态学以及危害状影像, 注明拍摄人、寄主植物、拍摄时间和拍摄地点(乡镇级行政区) . 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保存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命名.命名 格式为: "有害生物名称(虫害要求注明虫态)-寄主植物-采集省 县乡-年月日-拍摄人" .示例:例如 2014 年9月1日在福建省福 州市晋安区新店镇采集的马尾松毛虫,编号为:马尾松毛虫(幼虫)-马尾松-福建晋安新店镇-20140901-张三. 5 内业整理 5.1 标本鉴定 标本鉴定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 对野 外采集的标本,根据形态特征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对尚不具备明显特征的幼虫、蛹或病原微生物等,可通过饲养或 实验室培养获得鉴定特征后进行种类鉴定. 对无法确定的有害生物种类或者寄主植物种类, 应及时送至 13 省防检局或专家鉴定,或通过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平台(www.slyy.org )进行咨询鉴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不能鉴定 的有害生物种类, 按相关技术要求送至国家林业局指定的鉴定机 构鉴定. 5.2 标本和影像整理 对野外采集制作好的标本要入库保存, 入库时进行超低温冷 冻或药物熏蒸处理,定期检查,控制温湿度,注意避光防尘、防虫、防霉和防鼠等.当地无法长期保存的,由省级森防部门统一 保存. 对野外拍摄的影像资料按有害生物种类单独建立文件夹 (若 为虫害,文件夹内再区分雌成虫、雄成虫、幼虫、蛹、卵、危害 状等文件夹进行归类) ,并整理保存. 5.3 数据整理 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位统计汇 总普查数据.设区市级、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以县级行政 区为单位统计汇总普查数据. 附表 7 汇总的有害生物种类为各市、县(区)行政区内(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除外)普查发 现的所有种类;附表 8 汇总的有害生物种类为各市、县(区)行 政区内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中普 查发现的所有种类; 附表 9 汇总的是 2003 年以后发现的从国 (境) 外或者省级行政区外(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 和经营场所除外)传入的有害生物种类;附表 10 汇总的是 2003 14 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者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在种实、 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中发现的有害生物 种类. 5.4 风险评估 对省级行政区发生面积在 10 万亩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以及 2003 年以来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 生物新纪录种类,省防检局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具体 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参见附件 5. 6 普查材料报送 6.1 报送方式 实行逐级上报的方式,由县级整理汇总上报至设区市,各设 区市汇总上报至省级. 6.2 报送内容 (1)标本、影像资料.所有的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和影像资 料,每种 2 套上交至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2)汇总表.包括:附表 7、附表 8、附表 9、附表 10. (3)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普查 的组织形式、保障措施、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等;技术报告主 要内容包括:各地的森林资源概况(使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 据) 、普查范围与对象、普查技术方法(新技术应用情况) 、普查 结果以及重要发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等. 设区市汇总表、 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同时上报省林业厅和省 15 防检局. 7 普查预期成果 7.1 地方成果 (1)完成本级行政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2)建立和充实各级行政区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室(包括影 像资料) . (3)完成本级行政区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 7.2 省级成果 (1)完成《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 (2)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包括统计和影像数据) . (3)充实省级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室. (4)完成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风险评估. (5)完成本级行政区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 16 附表1 踏查记录表 县名称 : 县代码 : 乡镇名称 : 乡镇代码 : 踏查路线编号 : 调查面积 : 踏查点名称 地理坐标 林分组成 有害生物种类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是否设臵标准地 标准地编号 备注 经度 纬度 海拔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按踏查路线填写,每一踏查路线填写一张表,踏查点是踏查线路上的一个调查点.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林分组成" 填写此林分的主要树种组成; "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踏查点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若未发现有害生物,填"无" ;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寄主植物 多时,可加附页; "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需要设臵标准地调查的,在" "里打√,并记录标准地编号. 5. 若为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从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备注一栏填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17 附表2 空中遥感监测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区 市县(区、市) 空中调查面积(亩) 遥感监测区域坐标 判读结果 需要人工地面调查的区域坐标 设计的人工调查路线 地图标注 (粘贴勾勒区域地图) 遥感图片来源: 图片判读人: 调查日期: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为空中遥感监测调查的记录表. 2.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18 附表3 标准地调查记录表(一) 县名称 : 县代码: 乡镇名称 : 乡代码: 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 标准地面积(亩): 代表面积(亩): 经度 : 纬度 : 海拔: 样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虫口数(病情级数) 林业有害生物名称 代别虫态虫龄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发生(危害)程度 是否成 灾 备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为每一标准地详查所发现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记录表.标准地编号和踏查记录表中的标准地编号一致.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标准地调查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 种实"等;发生(危害)程度填写"轻下、轻度、中度、重度" ,是否成灾一栏 里填"是、否" . 5. 若为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从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备注一栏填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19 标准地调查记录表(二) 县名称 : 县代码 : 乡镇名称 : 乡镇代码 : 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 标准地面积(亩): 代表面积(亩): 经度 : 纬度 : 海拔: 有害生物种类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发生(危害)程度 是否成灾 备注 轻度以下 轻中重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为每一标准地详查所发现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记录表.标准地编号和踏查记录表中的标准地编号一致.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标准地调查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 种实"等;发生(危害)程度只填一种,在相应级别下的""里打√,若成灾,在是否成灾一栏 ""里打√. 5. 若为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从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备注一栏填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20 附表4 诱虫灯(引诱剂)调查记录表 县名称 : 县代码 : 乡镇名称 : 乡镇代码 : 诱虫灯(引诱剂)编号: 诱虫灯(引诱剂)所在小班(林班): 林分类型 : 林分面积 : 主要树种 : 经度 : 纬度 : 海拔 : 调查时间 昆虫名称 诱虫数量(头) 备注 合计 雌雄调查人: 填表说明: 1. 此表为每一诱虫灯(引诱剂)所诱捕的所有昆虫记录表.该表统计周围林分的虫情,在主要有害生物每1代发生危害时调查1次,每诱虫灯(引诱剂)只填一张表.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 备注一栏记载天气、灯具、引诱剂变动等异常情况. 21 附表5 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 县名称 : 县代码 : 乡镇名称 : 乡镇代码 : 场所名称 : 库存( m 3 、件、张、kg、株等) : 抽样数量( m 3 、件、张、kg、株等) : 经度 : 纬度 : 海拔 : 有害生物种类 寄主植物 寄主类型 危害数量 ( m 3 、件、张、kg、 株等) 代表数量(m3、件、张、kg、 株等) 发生(危害)程度 备注 轻度以下 轻中重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为每一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调查发现的所有有害生物记录表.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场所调查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寄主类型"填写种实、果品、花卉、原木、板材、 方材或电缆盘等木质包装材料; "危害数量"为抽查所发现危害的数量, "代表数量"等于危害数量除以抽样比例; "发生(危害)程度"只填一种,在相应级别下的""里打√. 5. 若为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从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备注一栏填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22 附表6 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记录表 县名称 : 县代码 : 乡镇名称 : 乡镇代码 : 场所名称 : 面积(亩): 经度 : 纬度 : 海拔 : 有害生物种类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被害株率 发生(危害)程度 是否成灾 备注 轻度以下 轻中重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此表为每一苗圃(花圃)调查发现的所有有害生物记录表. 2. 县名称和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规定的内容填写;乡镇名称和代码,按《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执行.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 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 4."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场所调查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发生(危害)程度"只填一种,在相应级别下的""里打√. 5. 若为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本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备注一栏填入其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等. 23 附表7 市、县(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有害生物种类 拉丁学名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分布范围 发生范围 发生面积(万亩) 成灾面积 备注 轻中重合计 汇总人: 审核人: 汇总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本表为本省级行政区内(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除外)普查发现的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汇总表. 2."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3. 设区市填写时, "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一般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 "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则以乡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县级行政区填写时, "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均以乡 镇行政区为单位填写. 4. 备注一栏可以填写2003年以后有害生物成灾的年份记录. 5. 用Excel表格统计上报. 24 附表8 市、县(区)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有害生物种类 拉丁学名 寄主植物 寄主类型 分布范围 发生范围 受害数量(m 3 、件、张、kg、株等) 备注 轻中重合计 汇总人: 审核人: 汇总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1. 本表为本省级行政区内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中普查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汇总表. 2."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寄主类型"填写种实、果品、花卉、原木、板材、方材或电缆盘等木质包装材料. 3. 设区市填写时,"分布范围"、"发生范围"一般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范围"、"发生范围"则以乡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县级行政区填写时,"分布范围"、"发生范 围"均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填写. 4. 用Excel表格统计上报. 25 附表9 市、县(区) 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有害生物 种类 拉丁学名 从国(境)外/ 省级行政区外 寄主植物 危害部位 分布范围 发生范围 发现时间 传入途径 发生面积(万亩) 成灾面积 备注轻中重合计 汇总人: 审核人: 汇总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l..本表填写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者省级行政区外(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除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2."从国(境)外/省级行政区外) "填写"从国(境)外"和"省级行政区外" . 3.. "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 4. "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均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 5. 备注一栏可以填写2003年以后有害生物成灾的年份记录. 6. 表格要做成Excel表格的形式. 26 附表10 市、县(区) 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有害生物 种类 拉丁学名 从国(境) 外/省级行 政区外 寄主植物 寄主类型 分布范围 发生范围 发现时间 传入途径 受害数量(m 3 、件、张、kg、株等) 备注 轻中重合计 汇总人: 审核人: 汇总时间: 年月日填表说明: l. 本表填写2003年以后发现的从国(境)外或者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在种实、果品、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中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2."从国(境)外/省级行政区外) "填写"从国(境)外"和"省级行政区外" . 3."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植物种类多时,可加附页; "寄主类型"填写种实、果品、花卉、原木、板材、方材或电缆盘等木质包装材料. 4."分布范围" 、 "发生范围"均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 5. 表格要做成Excel表格的形式. 27 附件 1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对象参考名单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 2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3 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4 锈色棕榈象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 5 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6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7 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 8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板栗大蚜 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 2 栗链蚧 Asterolecanium castaneae Russell 3 法桐角蜡蚧 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 4 紫薇绒蚧 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 5 松针蚧 Fiorinia jaonica Kuwana 6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7 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8 栗红蚧 Kermes nawae Kuwana 9 柳蛎盾蚧 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enius 10 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 11 栗新链蚧 Neoasterodiaspis castaneae (Russell) 12 竹巢粉蚧 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 13 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 (Lobdell) 14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 15 桑白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Tozzetti) 16 梨圆蚧 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 17 中华松梢蚧 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 18 卫矛矢尖蚧 Unaspis euonymi (Comstock) 19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20 悬铃木方翅网蝽 Corythucha ciliata (Say) 21 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22 苹果小吉丁虫 Agrilus mali Matsumura 23 花曲柳窄吉丁 Agrilus marcopoli Obenberger 24 花椒窄吉丁 Agrilus zanthoxylumi Hou 25 杨十斑吉丁 Melanophila picta Pallas 26 杨锦纹吉丁 Poecilonota variolosa (Paykull) 27 双斑锦天牛 Acalolepta sublusca (Thomson) 28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erster) 29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30 黑星天牛 Anoplophora leechi (Gahan) 31 皱绿柄天牛 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32 栎旋木柄天牛 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 33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 34 锈色粒肩天牛 Apriona swainsoni (Hope) 35 红缘天牛 Asias halodendri (Pallas) 28 36 云斑白条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37 花椒虎天牛 Clytus validus Fairmaire 38 麻点豹天牛 Coscinesthes salicis Gressitt 39 栗山天牛 Massicus raddei (Blessig) 40 四点象天牛 Mesosa myops (Dalman) 41 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42 锈斑楔天牛 Saperda balsamifera Motschulsky 43 山杨楔天牛 Saperda carcharias (Linnaeus) 44 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 ) 45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46 粗鞘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 47 光胸断眼天牛 Tetropium castaneum (L.) 48 家茸天牛 Trichoferus campestris (Faldermann) 49 柳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 50 紫穗槐豆象 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 Motschulsky 51 柠条豆象 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 52 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53 水椰八角铁甲 Octodonta nipae (Maulik) 54 油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 55 榛实象 Curculio dieckmanni (Faust) 56 麻栎象 Curculio robustus Roelofs 57 剪枝栎实象 Cyllorhynchites ursulus (Roelofs) 58 长足大竹象 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 59 大竹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 60 核桃横沟象 Dyscerus juglans Chao 61 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Harold) 62 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Olivier) 63 萧氏松茎象 Hylobitelus xiaoi Zhang 64 杨黄星象 Lepyrus japonicus Roelofs 65 一字竹象 Otidognathus davidis Fabricuius 66 松黄星象 Pissodes nitidus Roel. 67 榆跳象 Rhynchaenus alini Linnaeus 68 褐纹甘蔗象 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 (Heller) 69 华山松木蠹象 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 70 云南木蠹象 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et Zhang 71 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72 云杉大小蠹 Dendroctonus micans Kugelann 73 光臀八齿小蠹 Ips nitidus Eggers 74 十二齿小蠹 Ips sexdentatus Borner 75 柏肤小蠹 Phloeosinus aubei Perris 76 杉肤小蠹 Phloeosinus sinensis Schedl 77 横坑切梢小蠹 Tomicus minor Hartig 78 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L. 79 日本双棘长蠹 Sinoxylon japonicus Lesne 80 橘大实蝇 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 81 蜜柑大实蝇 Bactrocera tsuneonis (Miyake) 82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83 水竹突胸瘿蚊 Planetella conesta Jiang 84 柳瘿蚊 Rhabdophaga salicis Schrank 85 曲纹紫灰蝶 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 86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 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 87 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88 咖啡木蠹蛾 Zeuzera coffeae Nietner 89 六星黑点豹蠹蛾 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29 90 木麻黄豹蠹蛾 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 91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 92 广州小斑螟 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 93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Bojer) 94 银杏超小卷蛾 Pammene ginkgoicola Liu 95 云南松梢小卷蛾 Rhyacionia insulariana Liu 96 柳蝙蛾 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 97 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 (F. Smith) 98 栗瘿蜂 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 99 桃仁蜂 Eurytoma maslovskii Nikoiskaya 100 杏仁蜂 Eurytoma samsonoui Wass 101 桉树枝瘿姬小蜂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 102 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103 大痣小蜂 Megastigmus spp. 104 小黄家蚁 Monomorium pharaonis (Linnaeus) 105 尖唇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 Tsai et Hwang 106 菊花叶枯线虫 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 (Schwartz) Steiner 107 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 108 油茶软腐病菌 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109 圆柏叶枯病菌 Alternaria tenuis Nees 110 冬枣黑斑病菌 Alternaria tenuissima (Fr.) Wiltsh 111 杜仲种腐病菌 Ashbya gossypii (Ashby et Now.) Guill. 112 毛竹枯梢病菌 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113 松苗叶枯病菌 Cercospora pini-densiflorae Hari. et Nambu 114 云杉锈病菌 Chrysomyxa deformans (Diet.) Jacz. 115 青海云杉叶锈病菌 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 Wu et Li 116 红皮云杉叶锈病菌 Chrysomyxa rhododendri De Bary 117 落叶松芽枯病菌 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 118 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119 二针松疱锈病菌 Cronartium flaccidum (Alb. et Schw.)Wint. 120 松瘤锈病菌 Cronartium quercuum (Berk.) Miyabe 121 板栗疫病菌 Cryptonectria parasitica (Murr.) Barr. 122 桉树焦枯病菌 Cy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gan Hodges 123 杨树溃疡病菌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124 松针红斑病菌 Dothistroma pini Hulbary 125 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126 国槐腐烂病菌 Fusarium tricinatum (Cord.) Sacc. 127 马尾松赤落叶病菌 Hypoderma desmazierii Duby 128 落叶松癌肿病菌 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ig) Dennis 129 肉桂枝枯病菌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 et Maubl 130 松针褐斑病菌 Lecanosticta acicola (Thum.) Sydow 131 梭梭白粉病菌 Leveillula saxaouli (SoroK.) Golov. 132 落叶松落叶病菌 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Ito et al 133 杨树灰斑病菌 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M. Miura 134 罗汉松叶枯病菌 Pestalotia podocarpi Laughton 135 杉木缩顶病菌 Pestalotiopsis guepinii (Desm.) Stey 136 木菠萝果腐病菌 Physalospora rhodina Berk. et Curt. 137 板栗溃疡病菌 Pseudovalsella modonia (Tul.) Kobayashi 138 合欢锈病菌 Ravenelia japonica Diet. et Syd. 139 草坪草褐斑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 hn 140 木菠萝软腐病菌 Rhizopus artocarpi Racib. 141 竹黑粉病菌 Ustilago shiraiana P. Henn 142 冠瘿病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143 柑橘黄龙病菌 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 Jagoueix et al 30 144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菌 Erwinia herbicola (Lohnis) Dye. 145 油橄榄肿瘤病菌 Pseudomonas savastanoi (E. F. smith) Stevens 146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147 桉树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Yabuuch 148 柑橘溃疡病菌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Hasse) Vauterin et al 149 杨树花叶病毒 Poplar Mosaic Virus 150 竹子(泡桐)丛枝病菌 Ca. Phytoplasm astris 151 无根藤 Cassytha filiformis L. 152 菟丝子类 Cuscuta spp. 153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Linn.) Sweet 154 金钟藤 Merremia boisiana (Gagnep.) Oostr. 155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 156 松树蜂 Sirex noctilio Fabricius 157 椰子织蛾 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 其他林业有害生物 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土褐螽蟖 Atlanticus jeholensis Mari 2 东方蝼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3 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4 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ngsu Tsai 5 青脊竹蝗 Ceracris nigricornis Walker 6 木麻黄棉蝗 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 7 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8 圆唇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labralis Hsia et Fan 9 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10 山西土白蚁 Odontotermes sp. 11 云南土白蚁 Odonototermes yunnanensis Tsai et Chen 12 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13 柿广翅蜡蝉 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 14 柳尖胸沫蝉 Aphrophora costalis Matsumura 15 松沫蝉 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 16 柳沫蝉 Aphrophora intermedia Uhler 17 斑点黑蝉(黄点黑蝉) Gaeana maculata Drury 18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 19 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20 梨黄木虱 Psylla pyrisuga Forster 21 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22 绵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23 桃粉大尾蚜 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 24 松大蚜 Cinara piniformosana Takahashi 25 柏大蚜 Cinara tujafilina (del Guercio) 26 日本壶链蚧 Asterolecanium muratae (Kuwana) 27 日本龟腊蚧 Ceroplastes japonica Green 28 红腊蚧 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 29 白腊蚧 Ericerus pela Chavannes 30 油茶绵蚧 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 31 褐盔蜡蚧 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 32 栗绛蚧 Kermes nauai Kuwana 33 柿绒蚧 Asiacornoccus kaki (Kuwana) 34 柿棉蚧 Eriococcus kaki 35 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36 吹棉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31 37 中华松针蚧 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 38 杨白蚧 Chinasps montana 39 白生盘蚧 Crescoccus candidus Wang 40 云南松梢蚧 Sonsaucoccus yunnanesis 41 卵圆蝽 Hippota dorsalis (Stal) 42 竹卵圆蝽 Hippotiscus dorasalis 43 荔蝽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44 香榧硕丽盲蝽 Macrolygus torreyae Zheng 45 小板网蝽 Monostira 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 46 梨冠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Esakiet Takeya 47 铜绿金龟子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48 脊纹异丽金龟 Anomala viridicostata Nonfried 49 庭园丽金龟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50 棕色鳃金龟 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 51 沙棘鳃金龟 Hoplia communis Waterhouse 52 明亮长脚金龟 Hoplia spectabilis Medvedev 53 细云鳃金龟 Polyphylla exilis 54 大云斑金龟子 Polyphylla laticollis Lewis 55 白星花金龟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 56 巨角多鳃金龟 Hecatomnus grandicornis Fair-maire 57 暗黑鳃金龟 He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58 大栗鳃金龟 Melolontha hipocastani mongolica (Menetries) 59 黑绒金龟 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 60 栎窄吉丁 Agrilus cyaneoniger 61 核桃吉丁 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62 白蜡窄吉丁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63 十斑吉丁 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icius 64 杨锦纹截尾吉丁 Poecilonota variolosa (Paykull) 65 中华芫菁 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66 绿芫菁 Lytta caraganae Pallas 67 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68 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 Fald. 69 松幽天牛 Asemum amurense 70 红缘亚天牛 Asias halodendri 71 黑跗眼天牛 Bacchisa atritarsis (Pic) 72 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73 杉棕天牛 Callidium villosulum Fairmaire 74 梣天牛 Eutetrapha sedecimpunctata (Motschulsky) 75 云杉小墨天牛 Monochamus sutor (L.) 76 云杉大墨天牛 Monochamus urussovi (Fischer) 77 杨柳云天牛 Chcorophrus motschulskyi (Gaugl) 78 杨蓝叶甲 Agelastica alni orientalis Baly 79 蒙古跳甲 Altica deserticola (Weise) 80 沙枣跳甲 Altica elaeagnusae Erschoff 81 榆紫叶甲 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 82 樟萤叶甲 Atysa marginata cinnamomi Chen 83 桤木叶甲 Chrysomela adamsi ornaticollis Chen 84 杨金花虫 Chrysomela populi L. 85 白杨叶甲 Chrysomela tremulae Fabricius 86 沙蒿金叶甲 Chrysochus aeruginosa 87 柳蓝叶甲 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 88 榆蓝叶甲 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 89 樟粗腿萤叶甲 Sastracella cinnamomea Yang 90 泡桐叶甲 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eman) 32 91 白蜡蚧长角象 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 92 梨(杨)卷叶象 Byctiscus betulae Limaeus 93 二斑栗实象 Curculio bimaculatus Faust 94 栗实象 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 95 竹象鼻虫 Cyrrobrachelus longimanus 96 大粒横沟象 Dyscerus cribripennis Matsumura et Kono 97 萧氏松茎象 Hylobitejus xiaoi Zhang 98 绿鳞象(甲) Hypomeces squamosus Fabr. 99 板栗剪枝象 Mecorhis cumulates (Voss) 100 板栗雪片象 Niphades castanea Chao 101 广西灰象 Sympiezomias guangxiensis 102 大灰象(大灰象甲) Sympiezomias velatus (Chevrolat) 103 蒙古象 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 104 皱小蠹 Scolytus rugulosus (Muller) 105 脐腹小蠹 Scolytus schevyrewi Semono 106 多毛小蠹 Scolytus seulensis Murayarna 107 材小蠹 Xyleborus spp. 108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109 两色绿刺蛾 Latoia bicolor (Walker) 110 褐边绿刺蛾 Latoia consocia (Walker) 111 油桐绒刺蛾 Phocoderma velutinum 112 松针斑蛾 Eterusia leptalina Koll. 113 重阳木锦斑蛾 Histia rhodope Cramer 114 榆斑蛾 Illiberis ulmivora Graeser 115 桉袋蛾(桉蓑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 116 大袋蛾(南大蓑蛾) Clania variegata Snellen 117 茶袋蛾(茶蓑蛾)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118 白囊袋蛾 Cha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 119 黛袋蛾 Dappula tertia Templeton 120 柿举肢蛾 Stathmopoda massinissa Meyrick 121 侧柏金银蛾 Argyresthia sabinae Moriuli 122 柳麦蛾 Gelechia atrofusca omelko 123 黄卷蛾 Archips xylosteana (Linnaeus) 124 龙眼裳卷蛾 Cerace stipatana Walker 125 松针小卷蛾 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affermuller 126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127 柳杉长卷蛾 Homona issikii Yasuda 128 松枝小卷蛾 Laspeyresia coniferana Ratzeburg 129 松皮小卷蛾 Laspeyresia grunertiana (Rtzb.) 130 松瘿小卷蛾 Laspeyresia zebeana Ratzeburg 131 松点卷蛾 Lozotaenia coniferana 132 杉梢小卷蛾 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 Liu et Bai 133 细梢小卷蛾 Rhyacionia leptotubula Liu et Bai 134 松梢小卷蛾 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 135 松白小卷蛾 Spilonota lariciana (Heineman) 136 桉小卷蛾 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 137 松线小卷蛾 Zeiraphera diniana Guenee 138 榆木蠹蛾 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 139 多斑豹蠹蛾 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 140 黄翅缀叶野螟 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 141 桃蛀螟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 142 竹绒野螟 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 143 竹织叶野螟 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144 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 33 145 果梢斑螟 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 146 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147 缀叶丛螟 Locastra muscosallis Walker 148 樟巢螟 Orthaga achatina Butler 149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 150 大叶黄杨尺蛾 Abraxas anda Bulter 151 丝棉木金星尺蛾 Abraxas suspecta Warren 152 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153 油茶尺蛾 Biston marginata Matsumura 154 油桐尺蛾 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155 云尺蠖 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 156 双肩尺蛾 Cleora cinctaria Schiffermuller 157 松尺蠖 Ectropis bistortata Goeze 158 茶尺蠖 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 159 刺槐眉尺蠖 Meichihuo citiuai Yang 160 桑尺蛾 Menophra atrilineata (Butler) 161 女贞尺蛾 Naxa seriaria (Motschulsky) 162 桑褶翅尺蛾 Zamacra excavata Dyar 163 栎枯叶蛾 Bhima eximia (Oberthur) 164 云南松毛虫 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 165 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166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167 柳杉云毛虫 Hoenimnema roesleri Lajonquiere 168 梨星毛虫 Illiberis pruni Dyar 169 油茶枯叶蛾 Lebeda nobilis sinina Walker 170 棕色天幕毛虫 Malacosoma dentata Mell 171 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172 桉树大毛虫 Suana divisa (Moore) 173 栎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 174 合目大蚕蛾 Caligula boisduvalii fallax Jordan 175 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176 樟蚕 Eriogyna jordan 177 赭红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 Hremer 178 竹篦舟蛾 Besaia goddrica (Schaus) 179 柳扇舟蛾 Clostera rufa (Luh.) 180 栎粉舟蛾 Fentonia ocypete Bremer 181 竹镂舟蛾 Loudonta dispar (Kiriakoff) 182 中带齿舟蛾 Odontosia arnoldiana (Kardakoff) 183 栎掌舟蛾 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 184 龙眼蚁舟蛾 Stauropus alternus Walker 185 花布灯蛾 Camptoloma interiorata (Walker) 186 桑夜蛾 Acronicta major Bremer 187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188 同安钮夜蛾 Anua indiscriminata Moore 189 竹笋夜蛾 Atrachea vulgaris Butler 190 白裙赭夜蛾 Carea subtilis Walker 191 焦艺夜蛾 Hyssia adusta Draudt 192 白刺夜蛾 Leiometopon simyrides Staudinger 193 竹笋禾夜蛾 Oligia vulgaris (Butler) 194 杜仲梦尼夜蛾 Orthosia songi 195 伪小眼夜蛾 Pseudopanolis flavimacula takao 196 甘伪小眼夜蛾 Pseudopanolis kansuensis Chen 197 竹叶涓夜蛾 Rivula biatomea (Moore) 198 松毒蛾 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 34 199 缀黄毒蛾 Euproctis karghalica Moore 200 茶黄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201 榆毒蛾 Ivela ochropoda (Eversmann) 202 褐顶毒蛾 Lymantria apicebrunnea Gaede 203 剑毒蛾 Lymantria elassa 204 栎毒蛾 Lymantria mathura Moore 205 模毒蛾 Lymantria monacha (L.) 206 木麻黄毒蛾 Lymantria xylina Swinhoe 207 侧柏毒蛾 Parocneria furva Leech 208 古毒蛾 Orgyia antiqua (L.) 209 黄古毒蛾 Orgyia dubia Tauscher 210 灰斑古毒蛾 Orgyia ericae Germar 211 灰顶竹毒蛾 Pantana drou Swinhoe 212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213 华竹毒蛾 Pantana sinica Moore 214 丝点竹毒蛾 Redoa leucoscela Collenette 215 宽边小黄粉蝶 Eurema hecabe Linnaeus 216 榆黄黑蛱蝶 Nymphalis xanthomelas L. 217 柑橘小实蝇 Strumeta ferruginea Fabricius 218 桔大实蝇 Tetradacus citri Chen 219 毛笋泉蝇 Pegomya phyllostachys Fan 220 马尾松枝细瘿蚊 Cecidomyi sp. 221 竹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 222 竹茎广肩小蜂 Harmolita aequidens Wat 223 梨茎蜂 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 224 黄缘阿扁叶蜂 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 225 拟异耦阿扁叶蜂 Acantholyda pseudodimorpha 226 帕克阿扁叶蜂 Acantholyda parki Shinohara et Byun 227 马尾松腮扁叶蜂 Cephalcia pinivora Xiao et Zeng 228 毛竹黑叶蜂 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 229 樟叶蜂 Moricella rufonota Rohwer 230 柳叶蜂 Namatus trochanteratus Malaise 231 伊藤厚丝叶蜂 Pachynematus itoi Okutani 232 柳瘿叶蜂 Pontania dolichura Thomson 233 魏氏锉叶蜂 Pristiphora wesmaeli Tischbein 234 黑角翼丝叶蜂 Pteronidea melanaspis (Hartig) 235 松黄叶蜂 Neodiprion sertifer (Geoffroy) 236 榆三节叶蜂 Arge captiva Smith 237 油茶史氏叶蜂 Dasmithius camelliae (Zhou et Huang) 238 南华松叶蜂 Diprion nanhuaensis Xiao 239 肿角任脉叶蜂 Renonerva crassicornis Wei, sp. nov. 240 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 241 李始叶螨 Eotetyangchus pruni (Oudemans) 242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an 243 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244 截形叶螨 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 245 土耳其叶螨 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 246 马尾松赤枯病 Pestalotia funerea Desm. 247 杉木叶枯病 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 248 柳杉赤枯病 Cercospora sequoiae 249 水杉赤枯病 Cercospora sequciae Ell. et Ev. 250 侧柏叶枯病 Chloroscypha platycladus sp. nov. 251 松落针病 Lophodermium pinastri (Schrad.) Chev. 252 松烂皮病 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 ex Fr. 35 253 松赤枯病 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 254 松梢枯病 Diplodia pinea (Desm.) Kickx. 255 针叶树苗木猝倒病 Fusarium spp.; F. oxysporum Schlecht; Alternaria tenuis Nees 256 桃树流胶病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257 桃白粉病 Podospaera tridactyla (Wallr.) de Bary. 258 梨锈病 Gymnosporangium haracanum 259 柳树细菌性枯萎病 Erwinia salicia 260 柳树漆斑病(黑痣病) Rhytisma salicinum 261 柳树烂皮病 Valsa salicina 262 板栗膏药病 Septobasidium bogorieense Pat. 263 板栗锈病 Pucciniastrum castaneae Diet. 264 木麻黄青枯病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265 榆溃疡病 Ascochyta ulmi (West.) Kleber 266 油茶煤污病 Neocapnodium sp. 267 油茶茶苞病 Exobasidium gracile (Shirai) Syd. 268 油茶白朽病 Corticium scutellare Bertk et Curt. 269 桉树枯萎病 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 270 桉树溃疡病 phoma eucalyptica Sacc 271 桉树叶斑病 Cercospra eucalypti Cooke et Massee 272 柑橘溃疡病 Xanthomonas citri (Hasse) Dowson 273 柑橘疮痂病 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 274 竹杆锈病 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et Br.) Magn. 275 竹赤团子病 Shiraia bambusicola P. Henn 276 竹黑痣病 Phyllachora spp. 277 拟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278 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spp. 279 桑寄生害 Loranthus spp. 280 五趾跳鼠 Allactaga sibirica Forster 281 大林姬鼠 Apodemus peninsulae 282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283 三趾跳鼠 Dipus sagitta Pallas 284 黑腹绒鼠 Eothenomys melanogaster 285 花鼠 Eutamias sibiricus 286 托氏兔(野兔) Lepus tolai ; Lepus capensis Linnaeus. 287 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 Pallas 288 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c-Edwards 289 布氏田鼠 Microtus brandtii Radde 290 高山鼠兔 Ochotona alpina 291 达吾尔鼠兔 Ochotonidus dauricua 292 黑绒姬鼠 Apodemus Agrarius 293 中华竹鼠 Rhizomys sinensis Gray 294 黄花铁线莲 Clematis intricata Bunge 295 剑叶金鸡菊 Coreopsis lanceolata 296 日本菟丝子 Cuscuta japonica Choisy. 297 葛藤 Putraria Iobaia 298 松萝 Usnea diffrcta vain 36 附件 2 福建省潜在风险及已记录有害生物参考名单 潜在风险性的有害生物名单 1 木层孔褐根腐病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 H. Cunn. 2 桉树溃疡病菌 Cryphoectria cubensis (Bruner) Hodges 3 林小蠹(非中国种) Xyleborus spp. (no-chinese) 4 桉天牛 Phoracantha semipunctata (Fabricius) 5 桉象 Gonipterus scutellatus Gyllenhal 6 松树脂溃疡病菌 Fusarium circinatum 7 杜鹃花枯萎病菌 Ovulinia azaleae Weiss 8 松针褐枯病菌 Mycosphaerella gibsonii Evans 9 柏木枯梢病 Calonectria kyotensis Terash 10 槟榔疫霉 Phytophthora palmivora E.J.Butler 曾经在福建省发生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名单 1 红腹柄天牛 Aphredisinm faldermannii rufiventris 2 相思拟木蠹蛾 Arbela baibarana Mats 3 建宁杉奕刺蛾 Phlossa jianningana Yang et Jiang 4 杉木扁长蝽 Sinorsillus piliferus Usinger 5 长角岗缘蝽 Gonocerus walkerianus Lethierry et Severin 6 暗黑松果长蝽 Gastrodes piceus Zheng 7 小灰尘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griseus (Fabricius) 8 杉木球果麦蛾 Dichomeris bimaculatus Liu et Qian 9 杉茸毒蛾 Dasychira abietis Schiff 10 杉木球果织蛾 Macrobathra flavidus Qian et Lin 11 柳杉云毛虫 Hoenimnema roesleri Lajonquiere 12 褐带花卷蛾 Homona coffearia Nietner 13 油茶织蛾 Casmara patrona Meyrick 14 茶木蛾(茶堆沙蛀蛾) Linoclostis gonatias Meyrick 15 茶须野螟 Nosophora semitritalis (Leech) 16 栗叶瘤丛螟 Orthaga achatina (Butler) 17 茶柄脉锦斑蛾 Eterusia aedea Linnaeus 18 环带锦斑蛾 Pseudopidorus fasciata 19 儿茶大袋蛾 Clania cramei Westwood 20 蜡彩袋蛾 Chalin larminati Hevlaerts 21 茶奕刺蛾 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22 樟蚕蛾 Eriogyna pgretorum (Westwood) 23 侵星尺蛾 Arichanna jaguararia (Guenee) 24 木镣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ner et Grey 25 茶担冥尺蛾 Heterarmia diorthogonia (Wehril) 26 柿星尺蛾 Pecnia giraffata (Guené e) 27 樟翠尺蛾 Thalassodes quadraria Guené e 28 波纹杂毛虫 Cyclophragma undarts (Walker) 29 油茶大毛虫 Lebeda nobilis sinica Lajonquiere 30 茶材小蠹 Xyleborus rornicatus Eichhoff 31 茶眼天牛 Chreonoma comata Gahan 32 黄带楔天牛 Thermistis croceocincta (Saunders) 33 山茶象 Curculio camelliae Roelofs 34 中华山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 35 茶丽纹象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 36 茶芽粗腿象甲 Ochyromera quadrimaculata Voss 37 油茶史氏叶蜂 Dasmithius camellia (Zhou et Huang) 37 38 斯氏尖叶瘿螨 Acaphylla steinwedeni Keifer 39 龙首丽瘿螨 Calacrus carinatus 40 椴两点叶螨 Tetranychus telarius Linnaeus 41 考氏白盾蚧 Pseudaulacaspis caspiscockerelli (Cooley) 42 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 43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 Lasiognatha cellifera 44 桉树紫斑病菌 Phaeoseptoria eucalypti Hansf 45 荔枝拟木蠹蛾 Arbela dea Swinhoe 46 桉材小蠹 Xyleborus sp. 47 一字竹笋象 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e) 48 竹笋万纹象 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ot 49 小竹笋象 Otidognathus nigropictus Fab. 50 棉古毒蛾 Orgyia postica Walker 51 红树林豹蠹蛾 Zeuzera sp 52 白轮盾蚧 Aulaeaspis marina Takagin et Williams 53 双纹白草螟 Pseudcathurylla clupilcella Hamppson 54 胸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malasiaea Thomson 55 广翅蜡蝉 Ricania speculum (Walker) 56 红树云斑螟 Ptyomaxia sp. 57 荔枝异形小卷蛾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ower 58 白缘蛀果斑螟 Assara albicostalis Walker 59 竹杆红链蚧 Bambusaspis rutilan Wu 60 竹蠕须盾蚧 Kuwanaspis vermiformis(Takahshi) 61 竹尖胸沫蝉 Aphrophora notabilis (Walker) 62 浙江双栉蝠蛾 Bipeailus zhejiangensis Wang 38 附件 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标准 序号种类 调查阶段 统计单位 发生(危害)程度 轻中重1落叶松毛虫 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 幼虫 条/株20~40 41~70 71 以上 2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幼虫 虫情级 2~3 4~6 7 以上 条/株5~13 14~30 31 以上 3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幼虫 条/株10~20 21~40 41 以上 4 蜀柏毒蛾 Parocneria orienta Chao 卵粒/株50~200 201~400 401 以上 幼虫 条/株5~15 16~30 31 以上 5 云南木蠹象 Pissodes yunnanensis Longor and Zhang 幼虫 有虫株率(%) 5~10 11~30 31 以上 6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 Conte 幼虫、成虫 有虫株率(%) 2~6 7~12 13 以上 7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n.sp 成虫 枝梢被害率 10~20 21~50 51 以上 8 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L. 成虫 枝梢被害率 5~10 11~20 21 以上 9 萧氏松茎象(幼林) Hylobitelus xiaoi Zhang 幼虫 有虫株率(%) 5~10 11~30 31 以上 10 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幼虫 有虫株率(%) 5~10 11~24 25 以上 11 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 固定若虫 头/10cm2 0.5~2 2.1~6.9 7 以上 12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雌蚧 枝梢被害率 5~10 11~30 31 以上 13 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lobdell)Ferris 雌蚧 枝梢被害率 10~19 20~49 50 以上 14 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蛹头/株1~3 4~6 7 以上 幼虫 条/50cm 标准枝 2~4 5~8 9 以上 15 杨毒蛾 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 幼虫 条/50cm 标准枝 1~4 5~8 9 以上 16 柳毒蛾 Stilpnotia salicis (L.) 幼虫 条/50cm 标准枝 1~4 5~8 9 以上 17 杨小舟蛾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 蛹头/株5~10 11~20 21 以上 幼虫 条/50cm 标准枝 2~5 6~10 11 以上 18 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幼虫 条/50cm 标准枝 7~10 11~15 16 以上 19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幼虫 有虫株率(%) 0.1~2 2.1~5 5.1 以上 20 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卵粒/株50~100 101~200 201 以上 幼虫 条/株20~40 41~100 101 以上 39 21 光肩(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幼虫 有虫株率(%) 5~9 10~20 21 以上 22 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 虫瘿 个/m 标准枝 0.2~0.3 0.4~0.6 0.7 以上 23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 幼虫 条/株0.5~1 1.1~1.9 2 以上 有虫株率(%) 2~5 6~9 10 以上 24 杨干象*(幼林)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 幼虫 有虫株率(%) 2~5 6~15 16 以上 25 白杨透翅蛾(幼林) 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幼虫 有虫株率(%) 2~5 6~15 16 以上 26 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 幼虫 有虫株率(%) 1~4 5~10 11 以上 27 大袋蛾 Clania variegata Snellen 虫袋 活虫/株0.5~2 2.1~6 6.1 以上 幼虫 条/百叶 3~7 8~15 16 以上 28 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 幼虫 有虫株率(%) 2~3 4~5 6 以上 29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Bojer) 幼虫 有虫株率(%) 3~5 6~10 11 以上 30 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ngsu Tsai 跳蝻 头/m2 2~5 6~20 21 以上 跳蝻、成虫 头/株5~15 16~30 31 以上 31 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幼虫、成虫 有虫株率(%) 3~5 6~10 11 以上 32 锈色棕榈象* 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 Oliu 幼虫 有虫株率(%) 3~5 6~10 11 以上 33 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幼虫 有虫株率(%) 1~4 5~10 11 以上 34 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幼虫、成虫 有虫株率(%) 1~4 5~10 11 以上 35 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 叶片受害率(%) 5~10 11~35 36 以上 36 沙棘木蠹蛾 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et Chou 幼虫 有虫株率(%) 10~30 31~70 71 以上 37 种实害虫 cone and seeds 种实被害率(%) 5~9 10~19 20 以上 38 松针褐斑病 Lecanosticta acicola 感病指数 5~20 21~40 41 以上 39 落叶松枯梢病* Guignardia laricina (sawada) Yamamoto et K. Ito 感病指数 5~20 21~40 41 以上 40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 感病株率(%) 1 以下 1.1~2.9 3 以上 41 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 ex Rabenhorst 感病株率(%) 3~5 6~10 11 以上 42 杨树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感病株率(%) 5~10 11~20 21 以上 43 杨树烂皮病 Valsa sordida Nit 感病株率(%) 5~10 11~20 21 以上 44 泡桐丛枝病 Mycoplasma-Like-Organism 感病株率(%) 10~20 21~40 41 以上 40 45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ea Takikawa et al. 感病株率(%) 3~5 6~10 11 以上 46 冠瘿病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ownsend) Conn. 感病株率(%) 3~5 6~10 11 以上 47 杨树花叶病 Poplar Mosaic Virus 感病株率(%) 3~5 6~10 11 以上 48 草坪草褐斑病 Rhizoctonia solani 感病株率(%) 3~5 6~10 11 以上 49 鼠兔Ochotona spp. 受害株率(%) 3~10 11~20 21 以上 50 田鼠Microtus spp. 受害株率(%) 1~5 6~15 16 以上 51 鼢鼠Eospalax spp. 受害株率(%) 5~15 16~24 25 以上 52 薇甘菊*(新发区)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盖度(%) 1~5 6~20 21 以上 薇甘菊*(旧发区)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盖度(%) 10~30 31~59 61 以上 53 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盖度(%) 10~30 31~59 61 以上 54 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 盖度(%) 20~30 31~59 61 以上 55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L. 盖度(%) 1~5 6~20 21 以上 56 金钟藤 Merremia boisiana 盖度(%) 20~40 41~59 61 以上 注: 1.表中带有"*"号的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2.表中所列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 (危害) 程度标准不包括新发区(除非特别注明), 新发区的发生 (危害)程度指标的界定按检疫规程的有关要求另行规定. 3.表中除非特别注明,均为成林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幼林的发生(危害)程度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相应降 低1/3. 4.幼林和成林的界定,各地可按不同的树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5.表中的统计单位有一个以上的指标时,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调查方法达到一个指标即可. 41 附件 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统计方法 a. 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叶部害虫是指危害树木叶子的害虫. 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子受害率%(x) 050 b. 枝梢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枝梢害虫是指危害枝梢的害虫(不包括蛀干性害虫). 枝梢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枝梢受害率%(x) 050 受害株率% 050 c. 蛀干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蛀干害虫是指钻蛀树干的害虫. 蛀干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树干受害率%(y) 020 d. 种实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种实害虫是指危害林木种子、果实的害虫. 种实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种实受害率%(x) 020 e. 地下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壤中危害林木根部的害虫. 地下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42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受害株率%(y) 010 f. 叶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 叶部病害是指危害林木叶子的病害. 叶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子受害率%(x) 060 g. 枝梢病害危害程度分级 枝梢病害是指危害林木枝梢的病害. 枝梢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枝梢受害率%(x) 050 受害株率%(y) 050 h. 树干、根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 树干、根部病害是指危害林木树干、根部的病害. 树干、根部病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树干、根部受害率%(y) 020 i.鼠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鼠类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树干、树梢、树根和种实等的害鼠(鼠兔). 鼠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沙鼠 其他鼠类 备注 轻度 中度 重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受害株率%(y) 060 020 死亡株率%(x) 030 010 j. 兔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43 兔类有害生物指对林木造成危害的野兔类. 兔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中重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针叶林 阔叶林 被害株率% <10 <15 10~20 15~30 >20 >30 死亡株率% <5 5~10 >10 k. 木材类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木材类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木材的害虫和微生物. 木材类有害生物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阔叶树 边材无腐朽,心材小头无腐朽,大 头腐朽小于 1%; 无害虫蛀孔, 仅在 树皮下危害. 边材腐朽 1—10%;心材腐 朽1—16%;任意 1 米材长 蛀孔 1—5 个. 边材腐朽 10%以上;心材腐 朽16%以上;任意 1 米材长 蛀孔 6 个以上. 针叶树 边材无腐朽,心材小头无腐朽,大 头腐朽小于 1%; 无害虫蛀孔, 仅在 树皮下危害. 边材腐朽 1—10%;心材腐 朽1—16%;任意 1 米材长 蛀孔 1—20 个. 边材腐朽 10%以上;心材腐 朽16%以上;任意 1 米材长 蛀孔 21 个以上个. l.有害植物危害程度分级 有害植物是指侵害林地和寄生于林木的有害植物. 有害植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侵害林地型:盖度小于 5%. 攀援林木型: 受害株率小于 20%, 盖度小于 20%. 侵害林地型:盖度达 5—20%. 攀援林木型:受害株率 20%—30%, 盖度达 20%—60%. 侵害林地型:盖度大于 20%. 攀援林木型:受害株率大于 30%,盖度达大于 60%. 注:本附件表中的统计单位有一个以上的指标时,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调查方法达到一个指标即可. 44 附件 5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 号) (表1) 种类成灾指标 危害程度 受害株率 (%) 林木死亡株率 (%) 松材线虫病 出现感染病株 美国白蛾 失叶率 20%以上 2 以上 鼠(兔) 25 以上 10 以上(幼树) 薇甘菊 3 以上 (表2) 种类成灾指标 危害程度 受害株(梢)率(%) 林木死亡株率(%) 检疫性有害生物叶部害虫 失叶率 40%以上 5 以上 钻蛀性害虫 15 以上 5 以上 叶部病害 感病率 40%以上 5 以上 干部病害 20 以上 5 以上 有害植物 5 以上 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叶部害虫 失叶率 60%以上 10 以上 钻蛀性害虫 20 以上 10 以上 叶部病害 感病率 60%以上 10 以上 干部病害 30 以上 10 以上 有害植物 10 以上 注:表1、表2的"成灾指标"中,同一类(种)有一个以上指标时,符合其中一个指标即为成灾. 指标界定与有关说明 1.受害株率: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2.受害梢率:指单位面积上林木主梢遭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灌木可按丛调查. 45 3.林木死亡株率: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致死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4.失叶率:指遭受叶部害虫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上整体树冠叶片损失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 5.感病率:指遭受叶部病害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上感病的叶片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 6.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有害生物种类. 7.成灾面积统计.成灾面积的统计以森林资源小班为统计单元,以亩为最小统计单位.农田林网和四旁 等散生木的成灾面积统计,可参照当地标准,将受害株数折合成面积后计入成灾面积.同一小班,如果 有2种以上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达到成灾标准,统计成灾面积时,只统计其中 1 种,不重复计算. 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情况的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有关文件、规程、标准执行. 46 附件 6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表1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病、虫)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Pi 指标层 Pij 评判指标 赋分区间 权重 有害生 物风险 综合评 价值 R 国内分布 情况 P1 国内分布情 况P11 有害生物分布面积占其寄主(包括潜在的寄主)面积的百 分率<5% 2.01-3.00 等权 5%≤有害生物分布面积占其寄主(包括潜在的寄主)面积 的百分率<20% 1.01-2.00 20%≤有害生物分布面积占其寄主(包括潜在的寄主)面 积的百分率<50% 0.01-1.00 有害生物分布面积占其寄主(包括潜在的寄主)面积的百 分率≥50% 0 传入、定殖 和扩散的 可能性 P2 有害生物被 截获的可能 性P21 寄主植物、产品调运的可能性和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都 大2.01-3.00 等权 寄主植物、产品调运可能性大,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小 或寄主植物、产品调运可能性小,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 大1.01-2.00 寄主植物、产品调运可能性和携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都小 0.01-1.00 运输过程中 有害生物存 活率 P22 存活率≥40% 2.01-3.00 10%≤存活率<40% 1.01-2.00 存活率<10% 0-1.00 有害生物的 适生性 P23 繁殖能力和抗逆性都强 2.01-3.00 繁殖能力强,抗逆性弱或繁殖能力弱,抗逆性强 1.01-2.00 繁殖能力和抗逆性都弱 0.01-1.00 自然扩散能 力P24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力强 2.01-3.00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力一般 1.01-2.00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力弱 0.01-1.00 国内适生范 围P25 ≥50%的地区能够适生 2.01-3.00 25%≤能够适生的地区<50% 1.01-2.00 <25%的地区能够适生 0.01-1.00 潜在危害 性P3 潜在经济危 害性 P31 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20% 2.01-3.00 0.40 20%>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5% 1.01-2.00 5%>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1% 0.01-1.00 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1% 0 非经济方面 的潜在危害 性P32 潜在环境、生态、社会影响大 2.01-3.00 0.40 潜在环境、生态、社会影响中等 1.01-2.00 潜在环境、生态、社会影响小 0.01-1.00 官方重视程 度P33 曾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2.01-3.00 0.20 曾被列入省(区、市)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1.01-2.00 曾被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0.01-1.00 从未列入以上名单 0 受害寄主 经济重要 性P4 受害寄主的 种类 P41 10 种以上 2.01-3.00 等权 5-9 种1.01-2.00 1-4 种0.01-1.00 受害寄主的 分布面积或 产量 P42 分布面积广或产量大 2.01-3.00 分布面积中等或产量中等 1.01-2.00 分布面积小或产量有限 0.01-1.00 受害寄主的 特殊经济价 值P43 经济价值高,社会影响大 2.01-3.00 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都一般 1.01-2.00 经济价值低,社会影响小 0.01-1.00 47 目标层 准则层 Pi 指标层 Pij 评判指标 赋分区间 权重 危险性管 理难度 P5 检疫识别的 难度 P51 当场识别可靠性低、费时,由专家才能识别确定 2.01-3.00 等权 当场识别可靠性一般,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才能识 别1.01-2.00 当场识别非常可靠,简便快速,一般技术人员就可掌握 0-1.00 除害处理的 难度 P52 常规方法不能杀死有害生物 2.01-3.00 常规方法的除害效率<50% 1.01-2.00 50%≤常规方法的除害效率≤100% 0-1.00 根除的难度 P53 效果差,成本高,难度大 2.01-3.00 效果好,成本低,简便易行 0-1.00 介于二者之间 1.01-2.00 表2林业有害植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Pi 指标层 Pij 评判指标 赋分区间 权重 有害植物 风险综合 评价值 R 国内分布情 况P1 国内分布情 况P11 有害植物分布面积占其适生面积的百分率<5% 2.01-3.00 等权 5%≤有害植物分布面积占其适生面积的百分率<20% 1.01-2.00 20%≤有害植物分布面积占其适生面积的百分率< 50% 0.01-1.00 有害植物分布面积占其适生面积的百分率≥50% 0 传入、定殖和 扩散的可能 性P2 有害植物被 截获的可能 性P21 被调运和携带繁殖体的可能性都大 2.01-3.00 等权 被调运和携带繁殖体的可能性一般 1.01-2.00 被调运和携带繁殖体的可能性都小 0.01-1.00 运输过程中 种子存活率 P22 存活率≥40% 2.01-3.00 10%≤存活率<40% 1.01-2.00 存活率<10% 0-1.00 自然扩散能 力P23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力强 2.01-3.00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力一般 1.01-2.00 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或自身扩散能弱 0.01-1.00 国内适生范 围P24 ≥50%的地区能够适生 2.01-3.00 25%≤能够适生的地区<50% 1.01-2.00 <25%的地区能够适生 0.01-1.00 潜在危害性 P3 潜在经济危 害性 P31 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20% 2.01-3.00 0.70 20%>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5% 1.01-2.00 5%>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1% 0.01-1.00 如传入可造成的树木死亡率或产量损失<1% 0 官方重视程 度P32 曾经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2.01-3.00 0.30 曾经被列入省(区、市)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 单1.01-2.00 曾经被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0.01-1.00 从未列入以上名单 0 受害对象的 重要性 P4 对人类健康 危害的情况 P41 发病率≥5‰ 2.01-3.00 等权 1‰≤发病率<5‰ 1.01-2.00 发病率<1‰ 0-1.00 对林业生产 的危害 P42 能入侵各种林地 2.01-3.00 能入侵林地、不易形成优势种 1.01-2.00 不会对林业生产产生危害 0.01-1.00 对环境的破 坏P43 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入侵并迅速形成优势种群而破 坏环境 2.01-3.00 适应能力强,能与当地植物并存生长,对环境有一定 的破坏性 1.01-2.00 适应能力差,竞争不过当地植物,不能形成种群 0.01-1.00 危险性管理 难度 P5 检疫识别难 度P51 当场识别可靠性低、费时,由专家才能识别确定 2.01-3.00 等权 当场识别可靠性一般,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才 1.01-2.00 48 目标层 准则层 Pi 指标层 Pij 评判指标 赋分区间 权重 能识别 当场识别非常可靠,简便快速,一般技术人员就可掌 握0-1.00 除害处理难 度P52 常规方法不能杀死 2.01-3.00 常规方法的除害效率<50% 1.01-2.00 50%≤常规方法的除害效率≤100% 0-1.00 根除难度 P53 效果差,成本高,难度大 2.01-3.00 效果好,成本低,简便易行 0-1.00 介于二者之间 1.01-2.00 有害生物风险综合评价值(R)的计算: 根据各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权重,采用叠加、连乘和替代等数学模型和量化计算公式,获得风险综合评价 值R. 准则层Pi的计算: P1可直接根据表内的评分指标赋分得到.P2采用连乘关系,P3、P5采用累加关系,P4采用替代关系.计算公 式如下: P2 1) P3 = 0.4* P31+0.4* P32+0.2* P33 2) P4 = Max(P41,P42,P43)3) P5 = (P51+P52+P53)÷ 3 4) 需要注意的是林业有害植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P2项包括4个指标,即:P2= ;P3项的 指标和权重都有变化 P3 = 0.7* P31+0.3* P32. 目标层风险综合评价 R 值的计算: R=5)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上述分析获得风险综合评价值 R,建立起 R 值和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结合当前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将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级划分为特别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低度危险 4 级, 并赋以 R 值的区间(R 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50≤R<3.00 为特别危险,2.00≤R<2.50 为高度危险,1.50≤R< 2.00 为中度危险,0≤R<1.50 为低度危险. 49 附件 7 椰子织蛾普查技术手册 一、椰子织蛾简介 椰子织蛾 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 曾用名 Nephantis serinopa Meyr.)又名黑头履带虫、椰蛀蛾,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织蛾科 Oecophoridae,是一种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的害虫,该虫主要从棕榈科 植物的下部叶片向上危害,将叶片叶肉吃光,形成干枯状,在叶片背面 有幼虫排出粪便所形成的织丝虫道,幼虫在里面潜行危害,严重时下部 的叶片焦枯,如火烧状.椰子织蛾原产印度和斯里兰卡,现已扩散到缅 甸、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与印度吉拉特邦毗邻的 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椰子织蛾属于新传入中国的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调查中发现该虫 寄主种类增多,林分受害严重.2013 年8月初,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发 现有 250 株椰子树严重受害,受害面积 50 余亩,被害株率近 100%.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鳞翅目分类专家武春生研究员鉴定为椰子织蛾, 为我国新纪录种.经初步调查,目前椰子织蛾在海南万宁、三亚、儋州、 保亭、琼海、文昌、海口、陵水等 7 个市县以及广东佛山、中山有分布. 其主要寄主有椰子、蒲葵、中东海枣、槟榔、散尾葵、大王棕、桄榔、 酒瓶椰子、狐尾椰子、假槟榔等多种棕榈科植物. 二、椰子织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卵:半透明乳黄色,长椭圆形,具有纵横网格,成堆产于叶片上. 幼虫:幼虫绿茶色,头部和前胸茶褐色,中胸淡红色,背部有褐色 条纹. 蛹:红褐色, 雌雄虫蛹质量分别为(22.18±0.99) (17.73±0.09) mg. 成虫:体长 10-12mm,灰白色;触角长 5-7 mm,38-42 节中间各节 呈圆柱形,最后一节呈锥形.翅上有略深的小灰点,口气附近有 2 簇毛. 三、生物学特性 50 目前椰子织蛾在我国为首次发现,还没有详细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据报道,雌蛾在叶片背面产卵卵一般产在老叶上,卵量达 59-252 粒,平均137 粒,在印度,椰子织蛾卵期大约 3-4 天,幼虫期 40-48 天,蛹期 8-12 天,成虫寿命 5-8 天,全世代需 2-2.5 个月,1 年发生 5 代,世代 重叠严重 四、危害特征 椰子树整个生长阶段均易受到椰子织蛾的为害.椰子织蛾以幼虫为 害叶片,留下排泄物,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受害严重的植株叶 子干枯,出现落叶.与椰子树上的另一种重要害虫椰心叶甲不同,椰子 织蛾幼虫危害椰树老叶和新叶,而椰心叶甲只危害椰树新叶.椰子织蛾 幼虫不仅食叶,而且取食苞芽,造成椰树花穗减少、生长迟缓、过早落 果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椰子产量.幼虫和蛹能够通过椰子传播.椰子 织蛾严重侵染椰子后,可造成 45%椰子减产,13%叶片受损. 五、普查技术 椰子织蛾的主要寄主是棕榈科植物,根据其危害特点,普查时应掌 握如下要点: 1、掌握各地棕榈科植物种植分布图,对道路、村舍四周、街道和园 林植物圃地等进行踏查. 2、观察棕榈科植物下层老叶颜色,发现典型特征时,爬树用砍刀砍 掉被危害的叶片进行仔细检查.椰子织蛾的危害特点是从下层老叶开始 危害,因此踏查时要注意与椰心叶甲的危害特征的区别. 3、检查叶面下部的虫粪,用手扒开虫粪,可以发现幼虫或者蛹.由 于该虫在危害过程中,吐丝把虫粪粘在一起,形成虫道,幼虫在虫道内 爬行及化蛹.将幼虫或蛹在室内培养成虫直至羽化. 4、利用灯光诱集成虫. 51 附件 8 松树蜂普查技术手册 一、松树蜂简介 松树蜂 Sirex noctilio Fabricius 隶属膜翅目 Hymenoptera 树蜂科 Siricidae 树蜂属 Sirex Linnaeus,英文名 Sirex woodwasp, European woodwasp,又称辐射松树蜂、云杉树蜂、云杉蓝树蜂、欧洲树蜂.原产 欧亚大陆和北非,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澳洲、南美,亚洲分布 于蒙古国、西伯利亚和土耳其.危害各类针叶树,尤其是几乎可危害所 有松树种类,以及云杉、冷杉、落叶松、花旗松等,天然林和人工林均 可入侵,健康和衰弱树木均可危害,入侵后导致的林木死亡率很高.该 虫可随木材和木质包装箱远距离传播,是一种国际重大林业检疫害虫,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害虫之一,北美植保组织将松树蜂列为外 来林木有害生物中"最高级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树蜂也被列为我 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多次在口岸被截获.2009 年6月,厦门口 岸从进口自意大利的电缆木质包装中截获松树蜂活体,2009 年满洲里口 岸从进口自俄罗斯的原木中截获松树蜂,2012 年江苏常熟口岸从进口自 新西兰的原木中也查获到了松树蜂. 我国已于 2013 年在黑龙江大庆市发现松树蜂樟子松林, 造成部分樟 子松枯死.我国针叶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既是重要的用材林,又是 重要生态林,对维护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专家对松树蜂的适生 区分析来看,我国东北、西北以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广大针叶树会受到松 树蜂的危害,入侵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一旦松树蜂传播蔓延,将对我 国的林业、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形态特征 成虫:大型,蜂状.两对膜翅,体圆柱形粗壮,个体间体长差异很 大,10mm~44mm,雌虫稍大于雄虫.雄虫除腹部的第 3~7 节以外,体色 为深蓝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全黑色,20 节,长约 6.8mm;前足和中 足橙褐色,后足加粗,黑色;双翅黄色;腹部中区第 3~7 节桔黄色.雌52 虫触角 21 节,长约 7.8mm,基部几节红褐色,其余部分黑色;足除基节、 转节外全都为黄褐色至红褐色,但各足第 5 跗节比前几节色暗,通常为 暗褐色;腹末有针状突,即产卵期,产卵管腹面中部刻点间距离与直径 等长.雌雄两性腹末均尖状,其中胸侧板刻点间距离不比刻点直径大, 具暗紫色光泽. 卵:白色、柔软、光滑,长1.55mm,宽0.28mm. 幼虫:乳白色,分节明显,通常呈"S"形,长达 30mm;触角 1 节, 胸足短;腹部后端有显著的脊,腹部末端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硬刺;幼龄 幼虫比老熟幼虫的颜色更苍白,更透明. 蛹:乳白色,逐渐呈现出成虫的体色. 三、生物学特性 松树蜂的生活史 3 个月~2 年,起始发育温度 6.2?.在澳大利亚东 南部,松树蜂通常 1 年1代,而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较冷 的气候里一部分种群可能要 2 年1代.在澳大利亚,成虫出现于早春到 早冬,高峰期在晚夏或早秋.雄虫通常占优势,雌雄性比为 1:4 ~ 1:7, 产卵量为 21 ~458 粒.卵期 10 ~ 15 天.但在较冷的气候下,某些卵 可以越冬.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受精卵发育成雌虫.幼虫取食木材中 的真菌, 其蛀道可以到达树的中心. 幼虫 6 ~ 12 龄. 幼虫期一般为 10 ~ 11 个月,少数可为 2 年.老熟幼虫在靠近树皮表面化蛹,2-3 个星期后 成虫羽化,羽化孔为圆形,3.0 ~ 6.6 mm. 在新西兰,成虫羽化从 12 月初至次年 4 月末,集中在 1 月中旬.成 虫寿命最长 12 天.预蛹期 3 ~ 5 天 ,蛹期 16 ~21 天 .生活史通常 要10 ~13 个月完成,在较冷气候下,幼虫可在木材中存活 2 年.雄虫 较雌虫先羽化.雌雄比约为 1:20.羽化当天雌虫即可产卵.雌虫既可两 性生殖又可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 幼虫能在风干的木材上化蛹,或充分成熟情况下,也能在经干燥炉 干燥的木材上化蛹.卵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也可不孵化随木材和木质包装 材料传播.成虫不取食,依靠体内脂肪存活,有较强飞翔能力,可至几公 53 里,借助风力可达更远. 四、危害特点 松树蜂严重危害松属树木,可导致针叶枯萎黄化,使树势下降,并 传播真菌,共生真菌又可阻断水分传导,使木质干化,两者的复合作用 可导致树木死亡.幼虫危害和真菌侵染均可降低木材的使用价值.在澳 大利亚,松树蜂造成 80%的辐射松死亡,1 年内可以在 5 万km2 的林地上 致死 175 万株 10~30 年生的树木;在新西兰,1946~1951 年,松树蜂 导致 12 万公顷的辐射松 30%死亡;在阿根廷的入侵区域,松树蜂造成的 树木死亡率达 60%, 在乌拉圭甚至达 80%; 在巴西有 35 万hm2 的松树种植 区被侵害. 松树蜂是欧洲和北非的本地种,在当地范围内,它一般被认为是一 种次级昆虫,是由于该地区松树蜂的天敌种类寄生蜂大量存在,所以造 成的为害不大.松树蜂在传入到新区后,往往缺乏自然天敌对其的控制, 从而导致为害加重.其主要危害特点是: 1、危害各类针叶树,尤其是几乎可危害所有松树种类,以及云杉、 冷杉、落叶松、花旗松等. 2、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可入侵,健康和衰弱树木均可危害,入侵后导 致的林木死亡率很高,在严重入侵区域,可造成 80%的松树死亡,一般 健康树上可见流脂现象. 3、同时携带并传播一类称为淀粉韧革菌的共生菌,也是松树的病原 真菌,被侵染的木质部颜色变黑或变蓝;并在产卵时注射一种植物性毒 素,加剧林木衰弱和枯死; 4、适生区极广,传入四大洲 9 个国家后均能定殖并严重危害; 5、具有孤雌生殖能力,提高了扩散后定殖的可能性; 6、自然扩散快,每年可达 40 公里以上; 7、可随原木和木包装进行远距离传播. 五、普查技术 1、现场调查 54 现场调查采用踏查方式,发现疑似枯死特征时应进行详细调查.对 照松树蜂的危害特征仔细观察,结合成虫诱集、受害木剖材检查等措施 确定松树蜂的危害. 2、诱集监测 因目前尚没有专一的松树蜂引诱剂,主要采取饵木诱集法,截取较 粗的健康或亚健康松木段,利于调查区域,定期观测饵木被害情况.还 可以布设太阳能黑光灯,定期收集整理捕获害虫,确认是否有树蜂类害 虫. 3、剖材检查 对发现羽化孔或蛀屑的树木或木材要用刀、锯、斧等进行剖检,获 取树干中的松树蜂幼虫、蛹,查看虫道特征. 4、实验室培养 若现场调查时仅取得活的幼虫或蛹,则可将之连同被害木材一起送 到实验室,在相对湿度为 90%~95%、温度为 30?~31?的光温培养箱中 培养,待羽化为成虫后再作进一步的鉴定. 5、普查工具 野外调查时需携带养虫盒、刀、锯、斧、镊子、小毛笔、指形管、 密封塑料袋等昆虫采集工具. 实验室鉴定和培养需具备解剖剪、解剖针、培养皿、昆虫针、展翅 板、体视显微镜、光照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55 附件 9 木层孔褐根腐病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095-2011 ICS 65.020.01 B 16 鳕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8095--20 11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ellinus noxius(Corner)G.Cunn. 2011—12—30发布 2012—06—01实施 丰瞀鹊鬻瓣警矬瞥霎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 刖置GB/T 28095—2011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成、陈先锋、丁国云、张慧丽、戴忠军、张培、王良华. 1范围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木层孔褐根腐病菌Phellinus noxius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木材和苗木上的木层孔褐根腐病菌的检测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8095--2011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28食用菌术语 SN/T 1126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 SN/T 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伏反卷effused-reflexed 担子果在基物上的着生形态,其一部分贴附于基物上,边缘翘起反卷形成檐状、条状、半圆形或扇形 菌盖,有时呈覆瓦状叠生.整个担子果贴附于基物上,不形成菌盖的形态称为平伏(effused). 3.2 生殖菌丝generative hyphae 担子果中基本的菌丝类型.在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种类中,生殖菌丝只形成简单分隔 不形成锁状联合,通常无色、浅黄色或浅黄褐色,薄壁或厚壁,分枝或很少分枝. 3.3 刚毛状菌丝setal hyphae 在菌肉或菌髓中形态像菌丝,但明显比菌丝宽,且具有厚壁,顶端尖锐的结构. 4木层孔褐根腐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木层孔褐根腐病菌. 学名:Phellinus noxius(Corner)G.Cunn.1965. 异名:Fomes noxius Corner 1932;Phellinidium noxium(Corner)Bondartseva&S.Herrera 1992. 病害英文名:brown root rot disease. 属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eetes,刺革菌目Hymenoehaeta]es, 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木层孔菌属Phellinus.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1 GB/T 28095--20 1 1 5方法原理 根据木层孔褐根腐病菌在寄主植物上的症状,抽取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根据病原菌的形 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和PCR特异性反应对病菌进行鉴定. 6仪器和用具 6.1仪器设备 体视显微镜、显微镜(具100*油镜和测微尺)、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冰箱、高压灭菌器、干热灭 菌器. 6.2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镊子、解剖刀、酒精灯、医用手术剪. 7试剂和材料 7.1试剂 7.1 1蒸馏水(H.O). 7 1.2 5%氢氧化钾(KOH)溶液(质量浓度). 7.1.3棉蓝试剂:棉蓝(苯胺蓝)o.5 g、乳酸60 mL. 7.1 4 Melzer试剂:碘(Iz)o.5 g、碘化钾(KI)1.5 g、水20 g、水合氯醛22.5 g. 7.2培养基 7.2.1大麦提取物琼I瞻(MEA)培养基 大麦提取物(Malt Extract)20 g,琼脂(Agar)2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121℃高压湿热灭菌 30 miu,倒平板备用. 7.2.2选择性培养基 MEA培养基灭菌后,待冷却至40℃~50℃,加入100mg氨苄青霉素,10mg氯硝胺,10mg苯菌 灵,500 mg没食子酸,混匀倒平板. 7.2.3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 自行配制或使用市售PDA培养基. 8现场检测 取样和抽样按照SN/T 1157或SN/T 1126方法进行. 取样时应进行针对性检查,检查有无可疑症状,重点观察茎干基部1 m范围内区域及根系是否包裹 褐色菌丝层;剥去树皮,观察树木组织是否白色腐朽,有无褐色网纹状菌丝束;腐烂树木表面是否有真菌 子实体.直接挑出带有可疑症状的货物,将可疑部分切(锯)下,送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鉴定. 2 9实验室检测 9.1分离和培养 GB/T 28095--20 11 将带病材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洁净吸水纸吸干.去除树皮,用消毒的解剖刀片将内部病组织切成 约3 minx3 minX 6 InlTl小块,置于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培养皿放置5块,梅花状排列,30℃黑暗 培养5 d~10 d.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褐色菌落转移到MEA培养基或PDA培养基30℃黑暗培养.长满 平板后,检查培养性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特征. 9.2子实体观察 如发现病菌子实体,采用宏观形态观察和显微切片方法检测. 宏观形态观察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子实体的形态、色泽、菌盖、菌孔等特征. 显微切片检测方法,使用干标本制作成徒手切片,以蒸馏水、Melzer试剂和5%氢氧化钾溶液分别 做为浮载剂,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子实层中的担孢子、担子、菌髓等微观特征.显微测量和摄像均在 棉蓝试剂包埋的切片中进行.孢子测量30个,其他结构如菌丝直径、担子大小等均测量10个,取极小 值与极大值,宽度测量于其结构的最宽部位,长度测量于其顶端至基部分隔处. 9.3 PCR检测方法 培养物菌丝或病组织中病菌DNA提取和PCR检测方法见附录B. 引物PN一1F/PN一2R扩增病菌DNA,得到414 bp或422 bp扩增产物,则为PCR检测阳性,反之,为 阴性.所有真菌DNA均可与通用引物ITS-1和ITS-2结合扩增产生300 bp左右的DNA片段. 10鉴定特征 10.1寄主上症状 树木根和茎基部表面多形成一层厚厚的黑褐色到黑色菌丝壳,坚硬,油浸状表面,根部菌丝壳常与 泥沙结合不明显.潮湿时,茎部菌丝壳的延伸边缘乳白色,约2 CIn宽,带有澄清褐色的渗出液滴.(参 见图C.1)树皮易剥落,病害引起软而脆的蜂窝状白色腐烂,受感染树皮内侧组织具不规则暗褐色茵丝 束形成的网纹(参见图C.2). 10.2无性阶段特征 10.2.1培养性状 在含有没食子酸MEA培养基上,能产生扩散性的暗褐色色素.菌落不规则,菌落前缘菌丝气生至 平伏,初始白色至草黄色,渐渐转为黄褐色至褐色,有褐色网纹(参见图D.1). 10.2.2显微特征 菌丝透明到褐色,不产生锁状联合,一般能够产生节孢子和毛状菌丝.节孢子(参见图D.2)由菌丝 断裂形成,与菌丝同色,球形到卵形.毛状菌丝(参见图D.3)鹿角状,菌丝分叉生长,表面有刺状突起. 10.3子实体形态 10.3.1整体特征 子实体单生,无柄,大小不一,平伏或平伏反卷形成窄的菌盖(参见图C.3和图C.4),长可达10 cm 3 GB/T 28095--20 11 宽可达6 cm,基部厚可达2.5 cm;平伏时长可达40 cm,宽可达15 cm.新鲜时硬革质或软木栓质,无嗅 无味,干后硬木质.菌盖表面暗褐色至黑色,具不规则的环带,光滑.孔口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不育的 边缘明显,孔口圆形,每毫米7个~8个,孔口边缘薄而全缘. 10.3.2微观结构 子实体切片分为3部分,最上层表皮为一明显的黑色薄皮壳,中间菌肉层,下层菌管层.菌肉黄褐 色,具同心环带,菌肉和菌管之间有一条黑色细线相间.菌管褐色.微观结构参见图D.4.具体结构 如下: a)菌丝结构:担子果内只存在生殖菌丝;菌肉中菌丝为菌肉菌丝,菌管为子实层体,其中的菌丝为 茵髓菌丝,菌髓菌丝与菌肉菌丝相似;所有隔膜无锁状联合;在5%KOH试剂中菌丝组织颜 色变黑,对Melzer试剂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略变蓝色.担子果菌髓里的刚毛状菌丝顶 端钝而菌肉里的刚毛状菌丝顶端锐,是子实体的最重要的鉴定特征. b)菌肉:生殖菌丝无色,薄壁,偶尔分枝,常具隔膜,平直,规则排列,直径为4/zm~7/xm;刚毛状 菌丝褐色至暗褐色,厚壁,内腔宽,通常末端尖,起源于黄色厚壁菌丝,长达数百微米,直径 5"m~10/*m. c)菌管:生殖菌丝很少分枝,常具隔膜,略平行排列,相互紧密黏结,直径为3 pm~6 pm.刚毛状 菌丝明显,厚壁并具一狭窄的内腔,顶端圆钝,长达数百微米,最宽处直径为7 pm~14.5/xm. 子实层通常在后期消解;囊状体棍棒状,具长而尖锐的顶部,薄壁,大小为(16 pm~21 pm)X (4/imp5 pm);担子近棍棒状,大小为(12 pm~16 pm)*(3.5 pm~4 pm);次生菌丝丰富,无色,薄壁,常分枝,直径为3 pm~5 pm. 一d)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无色,薄壁,大小为(4 pm~6 pm)*(3 p.m~5/zm). 10.4木层孔褐根腐病菌与其近似种的主要区别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与其近似种橡胶木层孔菌的主要区别参见附录E. 11结果判定 11.1 检出子实体,符合10.3的鉴定特征,可直接判为木层孔褐根腐病菌. 11.2未检出子实体,为害症状、无性阶段培养特征符合10.1~10.2鉴定特征,判为木层孔褐根腐 病菌. 11.3未检出子实体,为害症状不明显,分离得到符合10.2鉴定特征的真菌,PCR特异性反应阳性,可 判为木层孔褐根腐病菌. 12标本和样品保存 鉴定为木层孔褐根腐病菌的病木保存至少12个月. 选择适当的病原菌材料制成永久玻片,分离获得的木层孔褐根腐病菌分离物转移到MEA斜面培 养基或PDA斜面培养基或灭菌蒸馏水室温黑暗保存,每6个月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保存,并严格防止 扩散.妥善保存实验原始记录等材料,以备复验、谈判和仲裁. 样品和菌株保存期满后,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4 A.1分布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其他信息 GB/T 28095--20 11 亚洲: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西马来西亚、沙巴、沙捞越),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喀拉拉邦、马 德拉斯、迈索尔、东北地区、北方邦、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越南,中国 (台湾). 非洲: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刚果,加纳,加蓬,喀麦隆,科特迪瓦,肯尼亚,尼日利亚,塞拉 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中非. 美洲:巴西,波多黎各,法属圭亚那,哥斯达黎加,古巴. 大洋洲:澳大利亚(昆士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属),斐济,美属萨摩亚,所罗门群 岛,瓦努阿图,西萨摩亚,新西兰. A.2寄主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寄主包括56科近200种植物(见表A.1y. 表A.1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的寄主 学名中文名 学名中文名 Acacia aulacoca,≯. 纹荚相思 Artemisia capiflaris 茵陈蒿 A6aciaⅢ^zsn 台湾相思 Artemisia princeps 魁蒿,艾草 Acacia mangium 马占相思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木菠萝 Actinodaphne pedicellata 小梗木姜子 Averrhoa carambola 杨桃 Agathis 7-0hsta 昆士兰贝壳杉 Barleria cristata 假杜鹃 Albizia lebbeck 大叶合欢 Bauhinia purpurea 红花羊蹄甲 Albizia sp. 合欢属 Bauhinia sD. 羊蹄甲属 Aleurites fordii 油桐 Bauhinia variegata 宫粉羊蹄甲 Aleurites moluccatla 石栗 Bauhinia hybrid 艳紫荆 Alstonia scholaris 糖胶树 Bischofia javanica 茄莓 Annona*squamosa cherimola 凤梨释迦 Blepharocarya involucrigera 漆树科一种 AnnonG montGna 山剌番荔枝 Boehmeria nivea 苎麻 Annona squamosa 番荔枝 BombaJc ceiba 木棉 Annona sqlg㈣o$a*A.cherimola 风梨释迦 Bougainvillea sp. 九重葛属 Araucaria cunninghamii 南洋杉 Brevnia nivosa 彩叶山漆茎 Araucaria heterophylla 异叶南洋杉 Broussonetia kazinoki 小构树 A阳c口triand,u 三药槟榔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构树 GB/T 28095--20 11 表A.1(续) 学名中文名 学名中文名 C可anHs coJ口n 木豆 Crotalaria mica.s 黄猪屎豆 Calocedrusformos州a 台湾肖楠 Cycas妞iwaniana 台湾苏铁 Calophyllum inophyllum 琼崖海棠 Dalbergia sissoo 印度黄檀 Camellia japonica 山茶 Delonix regia 凤凰木 Camellia japonica var.japonica 凤凰山茶 Dimocarpus longan 龙眼 Camellia sinensis 茶Diospyros扣?Tea vat.buxifolia 象牙树 Cassia fistula 腊肠树 Diospyros kaki 柿树 Cassia grandis 红花铁刀木 Diospyros oldhamii 红柿 Cassia sp. 铁刀木属 Durania repens 假连翘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木麻黄 Elaeis guineensis 油棕 Cedrela mexicana 墨西哥洋椿 Elaeocarpus seFr口tu5 锡兰橄榄 Ceiba pentandra 爪哇木棉 Eriobotrya japonica 枇杷 Cerbera manghas 海芒果 Erythrina variegate 剌桐 Chamaecyparisformosensis 红桧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 赤接 Chlorophora excelsa 绿柄桑 Eucalyptus citriodora 柠檬桉 Chorisia sOeciosa 美人树 Eucalyptus d,e户口no声丘yfZd 纤脉按 Chrysalidocarpus l"$escens 散尾葵 Eucalyptus grandis 巨桉 Cinnamomum camphora 樟树 Ficus elastica var.elastica 印度橡胶树 Cinnamom"m kanehirai 牛樟 Ficus hanc8ana 桑科一种 Cinnamomum zeylanicum 锡兰肉桂 Ficus巩icrocarpa 榕Citrus aurantifolia 莱檬 Ficus pumila vat.awkeotsang 爱玉子 Citrus limon 柠檬 Ficus religiosa 菩提树 Citrus reticulata 柑橘 Ficus stenopylla 竹叶椿 Cocos nucifera 可可椰子 Firmiana simplex 梧桐 Codiaeum variegatum 变叶木 Flemingia macrophylla 大叶千金拔 Coffea arabica 小粒咖啡 Flindersia brayleyana 昆士兰巨盘木 Coflea canephora 中粒咖啡 Fraxinus如rmosana 白鸡油 Coffea sp. 咖啡属 Gardenia jasminoides 黄栀子 Cold nitida 可拉 Gre吐llea robusta 银桦 Cardia dichotoma 破布木 Hedera australiana 五加科一种 Crataegus sp. 山楂 HeT)ea brasiliensis 巴西橡胶树 Crescentia c"iete 葫芦树 Hevea sp. 橡胶树 Crotalaria anagyroides 三尖叶猪屎豆 Hibiscus rosa—sinensis 朱槿 Cryptocarya concinnai 海南厚壳桂 Hibiscus schizopetalus 裂瓣朱槿 Cupressus lusitanica 墨西哥柏木 Hibiscus tiliaceus 黄槿 6 表A.1(续) GB/T 28095--20 11 学名中文名 学名中文名 Hydrangea chinensis 中国绣球 Ochroma lagopus 轻木 [pomoea pescaprae 马鞍藤 Osmanthus加grans 桂花 Keteleeria d&饥d缸n&vat.formosana 台湾油杉 Pachira macroⅢpd 马拉巴栗 Kigelia pinnata 腊肠树 Palaquiumyo?-mosanum 大叶山榄 Kissodendron australianum 五加科一种 Peltophorum inerme 盾柱木 Koelreuteria henryi 台湾栾树 Pe?-sea americana 鳄梨 Lactuca indica 山莴苣 Pel'sea gratissima 鳄梨 Lagerstroemia speciosa 大花紫薇 Pinus elliottil 湿地松 Lagerstroemia turbinata 棱萼紫薇 Pinus elliottil var.elliottii 湿地松 Lantana camara 马缨丹 Pinus thunbergii 黑松 Leucaena*glabrata—leucocephala 银合欢 Piper nigrum 胡椒 Leucaena leucocephala 银合欢 Pistacia chinensis 黄连木 Liquidambarformosana 枫香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罗汉松 Litchi chinensis 荔枝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yar. 罗汉松 Litsea glutinosa 潺高树 macrophyllus Litsea hypophaea 小梗木姜子 Pongamia pinnata 水黄皮 Macaranga tanamus 血桐 Populus 8p. 杨树属 Machilus zuihoensis 香楠 Prunus campanulata 山樱花 Maesa tenera 台湾山桂花 Pr"nu$mume 梅Mallotus paniculatus 白揪 PⅢ"5 persica 桃Mangifera indica 芒果 Pterocarpus indicus 印度紫檀 Manihot utilissima 木薯 Pyrus pyrifolia 沙梨 Melaleuca leucadendron 白干层 Rhododendron obtusum 杜鹃 Melia azedarach 楝Rosa sp. 蔷薇属 Melicope merrilli 山刈菜 Roystonea regia 大王椰子 Melodinus angustifolius 台湾山橙 Salix ba幻lonica 垂柳 Michelia compre$$a 乌心石 Sa口rauia oldhamii 水冬瓜 Michelia compre$$a var.formosana 台湾乌心石 Schefflera octophylla 鹅掌柴 Michelia—go 含笑花 Schinus terebinthifolinus 巴西乳香 Muntingia calabura 西印度樱桃 Stenocarpus sinuatus 火轮树 Murraya paniculata 千里香 Sterculia foetida 掌叶苹婆 Murraya paniculata vaL paniculata 月橘 Sterculia nobilis 苹婆 Neolitsea parvigemma 小芽新木姜子 Srwietenia macrophylla 大叶桃花心木 Nephelium lappaceum 红毛丹 Swietenia mahagoni 桃花心木 Nerium oleander 洋夹竹桃 Syzygium samarangense 莲雾 7 GB/T 28095--20 11 表A.1(续) 学名中文名 学名中文名 Tabebuia chrysantha 黄钟木 neobroma ct2ct20 可可 Tai_Lvania cryptomerioides 台湾杉 Thevetia peruviana 黄花夹竹桃 Tectona grandis 柚木 Ulmus parvifolia 榔榆 Tephrosia sp. 灰毛豆属 Urena lobata 中华地桃花 Tephrosia vogelii 非洲山毛豆 Ⅵtis vinifera 葡萄 Terminalia boi饥niI 小叶榄仁 Zelkowa serrata vat.serrata 糙Terminalia catappa 榄仁 8 B.1仪器和用具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PCR检测方法 GB/T 28095--201 1 B.1.1仪器设备 普通天平(感量为0.01 g)、高速冷冻离心机、冰箱、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 B.1.2实验用具 可调微量加样器(2 pL、10 pL、100 pL、1 000 pL)、离心管(1.5 mL). B.2试剂 B.2.1 无菌双蒸水(ddH.0)、液氮(Nz)、2一巯基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氯化镁 (MgCI.)、Taq DNA聚合酶、10*PCR缓冲液、琼脂糖、DNA相对分子质量标记(100 bp~l 000 bp)、 lo*上样缓冲液. B.2.2 2%CTAB提取缓冲液: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质量浓度)、0.01 mol/L三羟甲基 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I)(pH8.0)、0.02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1.4mol/L氯化钠(NaCl). B.2.3三氯甲烷/异戊醇:体积比24:1. B.2.4 TE缓冲液(pH8.0):10 mmol/L Tris-HCl(pH8.0)、1 mmol/L EDTA(pH8.O). B.2.5 dNTP混合物:包括dATP、dTTP、dCTP、dGTP,每种浓度各2.5 mmol/L. B.2.6引物:根据表B.1和表B.2中序列合成引物,加无菌双蒸水配制成10 vmol/L. 表B.1特异性引物 引物序列5'f3, PNlF AGT TTGCGC TCATCCATE TC PN 2R AGCCGACTT ACGCCAGCA G J 表B.2真菌通用引物 引物序列503' ITs 1 TCCGTAGGT GAACCT GCGG ITs一2 GCTGCGTTC TTCATC GAT GC B.2.7 EB储存液:澳化乙锭(EB)加无菌双蒸水配制成10 mg/mL. B.2.8 5*TBE电泳缓冲液:Tris—HCI 54 g、硼酸(H3BO.)27.5 g、0.5 mol/L EDTA(pH8.O)20 mL 加蒸馏水至1 000 mL,使用时10倍稀释. GB/T 28095--2011 B.3病菌DNA提取 不同组织DNA提取方法如下,也可使用市售DNA提取试剂盒提取. B.3.1菌丝体DNA提取 制备用菌丝体约0.2 g于研钵中用液氮冷却,研成细粉,迅速将其放人1.5 mL离心管中加入少量 的PVP,500 pL的2%CTAB提取缓冲液,20 pL 2一巯基乙醇,轻轻混匀,置65℃水浴锅中温浴1 h.取 出加人等体积的三氯甲烷/异戊醇混匀,抽提,4℃下离心10 min(12 000 r/min),吸取上清液,移入另一 支1.5 mL离心管中.重复用三氯甲烷/异戊醇抽提,使蛋白质层沉淀完全.吸取上清液,置于一新的 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一20℃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后,离心10 rain(12 000 r/min).将所得DNA 沉淀用70%乙醇洗2次.自然干燥,溶于100 pL~150 pLTE中,贮存于一20℃冰箱中备用. B.3.2病组织DNA提取 将病组织切成小块,以液氮冷冻后研磨成粉,取0.2 g粉末,DNA提取方法与B.3.1菌丝体DNA 提取方法相同. B.4 PCR扩增 扩增引物两对,其中PN一1F和PN一2R为木层孔褐根腐病菌DNA的特异性斟物(见表B.1),ITS一1 和ITS-2为真菌ITS区通用引物(见表B.2). PCR扩增反应体系见表B.3.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3rain;94℃30 s,60℃30 s,72℃45 s, 35个循环;72℃10 rain.使用通用引物ITS_1和ITS-2扩增,退火温度改为52℃,其他条件不变.扩 增后产物置于一20℃保存备用. 表B.3木层孔褐根腐病菌特异性PCR反应体系 25"L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储备液浓度 加样体积 10*PCR缓冲液 2.5 MgCl2 25 mmo//L 1.5 dNTP混合物 2.5 mmol/L 2 TaqDNA聚合酶 5U/pL 0.2 引物 10 pmol/L 各0.5 DNA模板 50 ng//'L--100 ng/卜L 1~2 fldH20 补至25 pL B.5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加入0.5*TBE电泳缓冲液,加热溶解,加入EB储存液至终浓度为1/*L/mL,制成1.5%浓 度琼脂糖凝胶.将5 pL~10 pL的DNA Marker和PCR扩增产物分别与适量的上样缓冲液混合,点样.5 V/cm恒压,电泳20 min~30 rain.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电泳结果,拍照并记录结果. 10 附录C (资料性驸录) 木层孔褐报腐病菌为害状 图C 1树皮内侧不规州暗褐色菌丝束形成厨纹 圈C 2 Phellinus noxius为窖症状 围C 3 Phellinus noxius平伏担子果 图C 4 Phdlinus noxius平伏反卷担子果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术层孔褐根腐病菌形态特征围 图D 1 Phellinus noxius培养性状 图D 2 Phellinus noxius节孢子 圈D 3 Phellinus noxius毛捩苗丝 o o 呈o—o10"m 5 um <二二二=> 10 uo 10 um 1——担孢子; 2——囊状体; 3——担子; 4——菌髓中的剐毛状菌丝 5——菌肉中的剐毛状菌丝 6——菌髓菌丝; 7——菌肉菌丝. 10 um GB/T 28095--20" 耻图D.4 Phellinus noxius子实体显微结构 13 喜一 GB/T 28095--20 1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术层孔褐根腐病菌与其近似种的主要区别 表E.1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与其近似种的主要区别 种类主要区别 木层孔褐根腐病菌 橡胶木层孔菌 学名 P^ellinidium noxium Phellinus lama#nsis 菌髓中刚毛状菌丝直径 7"m~14.5"m 4 p.rn--7Ⅱm 刚毛状苗丝占菌髓比重 少数 多数 菌髓中刚毛状菌丝相对于生殖 明显厚 稍厚 菌丝细胞壁厚 菌髓中刚毛状菌丝形态 埋生在菌髓中,顶端圆钝 伸出子实层,顶端尖锐 菌管内腔有无子实层剐毛 无有,红色、短而尖锐 围绕根茎形成菌丝壳 形成 不形成 寄生,阔叶树活立木基部及腐朽 致病性及生境 腐生,阔叶树腐木、倒木 根部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花果叶魔兽  昆明花果叶  旡花果叶  草参的花果叶颈  花果摘叶  刚竹  刚竹价格  刚竹的栽培技术  刚竹的特点和用处  刚竹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