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稹瘰届瘰案帻库 > 自然美与欣赏
  • 自然美与欣赏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5-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自然美与欣赏 第一章楼台园林 在我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大自然赐给我们无数 令人神醉、赞叹、向往的美.奇峰壁立、峰峦叠起的群山,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的大海,清泉潺潺、鸟语花香的幽谷,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 云烟,还有历经千百年、凝聚着我国古代人们智慧和情感的古建筑,反 映我国人文地貌、远古风情的名胜和园林……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 动人心弦,以致于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这就是自然美. 自然美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所 谓纯粹的自然美,再就是指经过人类劳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它直接打 上了人类意志的烙印,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欣赏它,是对人类自 身智慧和力量的肯定,并通过它,对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从总体上再次升 华并超越.因此,自然美对人们来说,首先是能使人从心理上产生一种 愉悦快感,然而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以思索、启迪.鉴古赏今,古为今用 这是我国人们历来所擅长并推崇的.这也是现在的人们所应该具有的. 三大古建筑群 1.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先后有 24 个皇帝在此登基称帝.它始建 于明永乐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位列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首(另两处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山东曲阜孔 庙). 故宫即紫禁城,俗称大内,其建制布局体现了"群权神授、天人合 一"的观念,并渗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其建筑思想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 威严至尊、权倾盖世的观念,并融入了"庄敬天威"的思想. 故宫也称紫禁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星宿分为太徽垣、紫微 垣、天市垣 3 垣、12 星辰、28 宿和其他星座.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 宫、紫宫,位于北斗星的东北方.紫微位居中天,神话中乃天帝居所. 人间帝王均自封为天帝之子,其居处自然与天上紫宫相对应,建在城市 的中心,并且是严禁凡人踏进的禁地,当筑城围之,紫禁城之名缘此而 来. 紫禁城四周筑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一座壁 垒森严的城堡.城内宫室号称 9999.5 间,实测为 8600 余间,建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宫内有宫,院内套院.故宫开有 4 门——正(南)门为午 门、后(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4 座城门上均 高耸着雄伟壮丽的门楼. 故宫在总体设计布局上,以紫微正中思想为主导;在建筑形式风格 上形成天威气势,造成臣民诚惶诚恐的心理,以达到震慑的目的.为此, 故宫建筑规模讲究宏伟博大,若天之罔不可及.它采用中轴线对称结构, 作为主要宫殿呈直线排列于中轴线上,简洁明快,并以高台基、大广场 作衬托.外朝以居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 轴心,文华、武英两殿为左、右翼,它们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 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并列 3 门:正中为乾清门,东为内左门,西 为内右门.内廷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为 主,两厢配置东西 6 宫及其他殿堂,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帝后妃嫔、 皇子公主们居住的场所. 阴阳学说将男性、奇数、前门、上方、左侧、外面视为阳,将女性、 偶数、后方、下方、右侧、内面视为阴.紫禁城外朝属阳,内廷属阴. 故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称"三朝五门"制.三朝即三大殿,五门即 大清门(原位于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早已废)、天安门、端门、午门、 太和门.内廷宫殿多采用偶数,如两宫(乾清宫、坤宁宫.位于两宫间 的交泰殿是后来增建的,其规模远小于两宫)领衔六寝(东、西6宫). 从天安门至端门,是一段狭长的前庭,象征"登天"之道.一出端 门,空间骤然开阔,但见雄伟壮丽的午门城楼——五凤楼迎面高耸.未 入天庭,先给人以"登琼楼玉宇,叩于上宫阈"的印象. 进午门即进入中路.前行,地势渐高,弯弯金水河东西蜿蜒,若天 宫之银河.过金水桥,进太和门,好像越天桥步入天庭.太和门内三大 殿前后排列在一个庞大的工字形白石台基上,台分 3 层,每层均围有汉 白玉护栏. 天安门:天安门是古皇城正门,是我国最恢宏壮观、最系统完整的 宫廷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安门是皇城正门,位于北京城南北向中轴线的中心.雄伟宽大的 红色城墙,开5阙城门.城上矗立巍峨壮观的城楼,面阔 9 间,歇山式 顶,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黄琉璃瓦红墙朱柱,分对 5 阙城门.河两岸 两对雄健的石狮东西雄踞.城楼前两对挺秀华表左右矗立.这样就把天 安门城楼衬托得更加威武雄壮.城楼前后两对华表上的犼的朝向相反. 面朝北的犼在城楼的后面,面向宫殿,据说叫做"唤君出",即提醒皇 帝不要沉溺于酒色,应到外面了解民情;面向南的犼朝着城门外,叫做 "望君归",即提醒皇帝出巡不可乐不思归,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 穿过天安门也就进入了皇城.皇城是皇家宗庙、社稷和禁苑所在. 按"左祖右社"的宗法礼制,天安门东侧建有太庙(明、清两朝帝王祭 祀祖先的宗庙,现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建有社稷坛(北京 6 坛之一,为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土地神之场所,现为中山公园).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的正中心,为明、清两朝皇帝举 行大典、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以及每岁 春节,冬至或皇帝生日举行盛宴等的朝会场所.太和殿是故宫中心建筑 之首,是故宫内最壮观,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殿面阔 11 间, 进深 5 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红墙朱柱,显得分外富丽堂皇.殿内 居中的一座一米高的小平台上,摆着金漆雕龙檀香木宝座,是皇帝的御 座.座两旁各立 3 根蟠龙金柱;座后有锦屏围护;座顶正中上方盘龙凤 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宝镜.轩辕宝镜相传是皇帝轩辕氏所造,皇 帝高挂此镜,以示自己是正统皇帝.这些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太和殿雄踞于洁白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周矗立成排云龙云凤望柱, 衬以蓝天白云,染就一片登殿如叩天宫阙的氛围.殿院四周有楼、阁、 门、墙组合成的方框形建筑群,它们巧妙地挡住了四外的建筑物,烘托 出太和殿作为故宫主建筑的地位.站在台基上,恍若周围建筑群均躬伏 脚下.肃穆空旷的太和殿广场与弯弯柔美的金水河、金水桥交相辉映, 显出刚柔相济,静中有动的气派. 当年每逢举行大典,自太和殿直到天安门外均设置庞大仪仗.太和 殿廊下摆着金钟、玉磬及竹、箫、琴、笛等乐器,奏中和韶乐;太和门 内设丹墀大乐.王公近臣在殿内分班侍立,一至九品文武官员则齐集丹 墀内陈设的品级山两旁.皇帝驾临太和殿时,群臣拜伏,山呼万岁;午 门钟鼓齐鸣;殿廷奏乐;殿外香烟缭绕.这一切都是为了充分显示皇权 的显赫. 内廷中心建筑,即帝、后寝居的乾清宫、坤宁宫,寓"天地乾坤" 之意.两宫间的交泰殿,喻"阴阳交泰,万世昌隆"之意.乾清宫东面 的日精门和西面的月华门,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两宫象征天上 12 星辰,其后面的诸组建筑象征众星.这些建筑组群的布局主次分明,富有 节奏感、神化感. 乾清门:作为内廷正门,清朝皇帝有时在此听政(明朝皇帝在太和 门).皇帝坐在门内临时设立的宝座上,听各部、院大臣依次奏事,并 作出决策,称为"御门听政". 进乾清门即步入乾清宫.乾清宫是清康熙、雍正皇帝的寝所;自乾 隆起,皇帝移到养心殿居住.乾清宫堂正中高悬"正大光明"匾,自雍 正元年起规定,匾后秘藏建储匣.皇帝驾崩后,由王公大臣亲启建储匣, 宣布由先皇指定的皇子继承皇位.其实在这"正大光明"的背后,进行 的是极其隐秘而残酷的皇位之争. 坤宁宫:为明、清两朝皇后所居之中宫.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 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就自尽于此宫.宫的东暖阁曾作过清顺治、康熙、同治、光绪 4 帝的洞房,目前还按原样保存着光绪帝大婚时的陈设布置. 御花园:原名宫内苑,具有浓郁的皇家苑囿特色.细观园内的蜿蜒 石径,均用五色石子铺成花鸟虫兽、历史人物掌故、民间传说以及象征 博古、吉祥等内蕴的各种图案共 720 幅.园内有座太湖石叠砌的假山, 名堆秀山,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佳节,帝、后在此登高赏景. 出御花园西南隅的琼苑西门,南行进入故宫的西路游览线,步入西 宫. 先至储秀宫, 这是清朝同治、 光绪年间垂帘听政达 40 余年之久的 "老 佛爷"——慈禧太后久居之宫.咸丰二年起,慈禧仅以嫔的身分居于此 宫.于此宫生下同治以后,身分节节上升.以后慈禧不挪居显要的中宫 而宁愿仍居此旁侧的西宫,为的是牢牢抓住她的政治本钱;一是表示她 对咸丰帝的眷恋,二是表示她对同治帝有养育之恩.这样,她一手抓两 个皇帝,对内可以此折服 6 宫,对外可以此号召臣下. 储秀宫庭院由储秀宫及宫前的储秀门(慈禧得势时将其改为体和 殿)组成.诚然,储秀宫的规模不算大,但其陈设和气派,与其他宫室 截然不同. 长春宫:是一座与储秀宫同等规模的宫院.慈禧也住过,宫前的长 春门被她改名为体元殿.体元殿后有戏台,慈禧 50 岁生辰时,与王公命 妇在此听戏行乐. 养心殿:是雍正之后各个皇帝的寝所.殿西间因乾隆帝曾将王羲之 的《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其侄王珣的《伯远帖》 这3件稀世墨宝收藏于此,因而将其改名"三希堂".堂内有乾隆御笔 《三希堂联匾》.殿东间为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垂帘听政之所,至今仍 按原样陈设.皇帝寝于后殿,至今还保留着清朝后期皇帝寝居的陈设状 态. 1911 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者被迫下诏作出退位决定的御前会议 就是在养心殿召开的. 1917 年,辫帅张勋曾在此殿演出过一幕复辟丑剧. 皇极殿,是一处自成体系的宫廷建筑群,是乾隆帝快 60 岁时,准备 将来坐满 60 年皇位(不超过其祖父康熙在位 61 年)后当太上皇而建的 宫殿.目前这里辟有许多陈列馆,陈列着文物艺术珍品. 钟表馆:辟于奉先殿.馆内陈列有清朝及西洋各国制造的钟表和大 自鸣钟、铜壶滴漏等. 九龙壁:作为皇极门的照壁,其两壁各有用七彩琉璃砌成的 9 条蟠 龙.我国现仅存 3 座九龙壁,另两座一在北京北海北岸,一在山西大同 代王府前. 珍宝馆:设于皇极殿.馆内展出金银珠宝、翡翠玉石、珊瑚玛瑙等 工艺珍品. 绘画陈列馆、铭刻陈列馆:分别设于皇极殿两侧的西庑、东庑. 明清家具展馆设于养性殿及其北面的乐寿堂、颐和轩.乐寿堂是乾 隆当太上皇时的养老居所.慈禧为跟乾隆攀比,晚年也住过此堂. 畅音阁:养性殿东的畅音阁,建有宫中最大的戏台.台高 20 余米, 分上、中、下3层,依次称福、禄、寿台.寿台底下有 5 口地井,上有 机关.每逢演神话怪戏时,用滑车将演员由仙杰系到寿台下,上升时佐 以发水等场景. 帝、后们观戏在阁对面的阅是楼,现辟为清代宫廷戏曲陈列馆. 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是乾隆当太上皇时养老休憩之所.其 景可用"秀、雅、奇、精、巧"5 字概括,既有宫廷富贵气派,又富江南 园林秀、巧、雅之风韵. 珍妃井:位于贞顺门内.珍妃为光绪皇帝的妃子,美且贤,支持光 绪维新变法,深得光绪宠爱,而为慈禧太后所不容.1900 年八国联军侵 入北京,慈禧挟光绪西逃前夕,命总管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活活地推入此 井淹死,连身为皇帝的光绪对此也无可奈何. 神武门:紫禁城后门为神武门,门楼建于 10 余米高的红色城台上, 面阔 5 间,重檐庑殿顶.昔日门楼上有钟、鼓,与地安门外钟、鼓楼的 钟、鼓声相呼应.当年黄昏后鸣钟 108 响,而后起更,起更敲钟,打更 击鼓,至翌日拂晓复鸣钟.1900 年慈禧挟光绪从此门出逃.明末李自成 攻陷北京城,崇祯帝出此门至景山自缢. 故宫角楼: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之说.其数均为"天数", 而梁柱加起来共 99 数,既是"天数",又是两位数中最大的奇数.建楼 之初,着实难倒了好几位掌墨师傅.名匠蒯祥从一个蝈蝈笼受到启发, 造出了这 4 座别具一格的角楼,至今仍为建筑大师们所称道. 2.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文庙,前后共 9 进院落,与北京的故宫、 河北承德的避署山庄被列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进入镌有"万仞宫 墙"4 字的古城门,穿过"金声玉振"牌坊即至孔庙大门——棂星门.进 棂星门,穿"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至圣时门,过壁水桥,穿宏 道门、大中门、同文门至奎文阁、十三御碑亭而至大成门前.在这里分 为3路:从大成门走,即有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等建筑;从圣 门走,到孔子古宅——阙里故宅,这里有诗礼堂、礼器库、鲁壁、故宅 井、崇圣祠等建筑;从启圣门走,有习乐的金丝堂和祭祀父母的启圣王 殿等建筑.孔庙周匝建有围墙,并配以角楼.整个孔庙内,苍松翠柏森 然罗列,殿宇雕梁金碧辉煌. 大成门:前有十三御碑亭,它是金、元、清3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 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十三亭均为正方形木结构亭,重檐八角,彩绘 斗拱,黄瓦朱甍.这里共有石碑 53 座,凡御碑均以赑屃(音bì xì ,神话 中龙王之子,像龟)为座.大成门取孟子" 孔子之谓集大成" 语意,门面五 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下有石雕须弥座台基.门前后台阶中央均为 浮雕龙陛,檐下有龙柱 12 根.旧时此门只在行祭孔大典时才开启,平时 只能从旁门出入.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庄子·渔父》载: "孔 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 就是孔子弦歌鼓琴、教习弟子之所.大成殿是孔庙主殿,为当年祭孔场 所.唐代称其为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乃 更名为大成殿,并御赐匾额.殿开 9 间,重檐 9 脊,黄瓦朱甍,巍峨宏 丽.殿周的 28 根擎檐石柱均用整块巨石雕成,其中前廊上的 10 根石柱 浮雕有云龙戏珠图案,俗称蟠龙柱,是石雕艺术珍品.殿前露台宽敞, 旧时祭孔乐舞即行于此. 东路的故宅井旁有一堵墙壁,壁前石碑上勒"鲁壁"两字.史书记 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 9 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 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中,得以幸免.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 室苑囿,拆毁了孔子故宅,在墙壁内发现了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 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在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 3.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武烈河西岸.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完工于乾隆年间后期,历时 90 年.自康熙始,历代 清帝来此避暑,金秋自此地去木兰狩猎场狩猎已成惯例.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园林,占地 560 公顷.山庄外 围,依山势起伏筑有 10 公里长的宏伟宫墙.宫墙宛若游龙,其长度居众 离宫或御苑之首,是避暑山庄 6 个"最"之一.避暑山庄集宫殿、园林、 山峦、草原于一身,为国内皇家宫苑园林孤例,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 博物馆. 避暑山庄的风格与颐和园迥然不同.它充分利用了山谷盆地多式多 样的自然形势,依山傍水而又灵巧地布置着众多朴素淡雅的各式建筑 群,其屋顶一律盖以灰瓦.苑景依势而置,运用传统的造园手法,集古 代南北园林之粹,并吸收了少数民族许多景观的格调.园景内衬山峦和 草原,外借棒锤山、罗汉山映托.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外八庙,散布 于山庄外围,若众星之拱月.避暑山庄寓此境围之中,既显宁静恬雅, 又不失庄重肃穆.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宫殿区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已毁,仅存卷阿胜境) 4 组宫殿建筑,主体建筑是正宫. 进丽正门经午门至正宫门,门上额悬康熙皇帝御题"避暑山庄"匾. 进正宫门抵正宫,这是皇帝驻跸离宫期间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的场所. 头进殿堂是皇帝上朝的正殿——"澹泊敬诚"殿,殿名取"澹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之意.殿堂正中高悬康熙御题"澹泊敬诚"匾.寝宫门殿 内的"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寝殿.此殿建筑高敞,每当夏秋或雨后新 霁,烟波浩渺,一派宁静恬雅、安适自在的诗画意境.康熙谓此"四围 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殿缘此得名.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咸丰皇帝携后妃等出逃热河,即居住并逝于此殿. 松鹤斋:是一组以松鹤斋为主体的建筑群,取松鹤延年益寿之意, 是皇太后和后妃们的居所. 经芝径云堤进入湖泊区.湖泊区西倚群峦,水域由澄湖、长湖、如 意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共 7 个湖组成,湖间形成众多岛屿洲渚, 湖岛间以长堤和小桥相连,形成曲折、深奥、含蓄、静雅的意境.芝径 云堤径分 3 支:东北通月色江声岛、中通如意洲、偏西通芝英洲. 芝英洲:岛北端的采菱渡突入如意湖中,是眺景的佳处. 如意洲:是湖泊区的重点景区.洲门殿——无暑清凉殿广厦洞辟, 不施屏蔽,四面皆水,夏日凉爽清幽,康熙因题此名.延熏山馆,正宫 未建成前,康熙在此处理国事.观莲所是帝、后们赏荷纳凉之所."一 片云"是帝、后们观赏云天之所.沧浪屿近似圆形,西、北、东3面叠 石为山,正殿后平台浮于水面,富水中园林之胜. 青莲岛:青莲岛上的烟雨楼,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正中高 悬乾隆御笔"烟雨楼"匾额.楼为澄湖视高点,夏秋之季凭栏远眺,烟 雨濛濛,不啻是一幅烟雨楼台的水墨山水画卷. 文津阁: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皇家藏书楼,阁上悬乾御题"文津 阁"匾额.阁旁有一池,其奇特处在于:夏日当空,池中却倒映出一弯 "明月",出现日月同辉奇景.池也缘此取名"伴月". 长城1.八达岭长城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之魂、人类文明纪念碑,它已被列为世界八大奇 迹之一,成为当今世界人人向往之地. 早在公元前 5 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燕、赵、魏、秦等诸侯国都已各 启修筑了长城,以御外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各诸侯国所筑的长城 连接起来,并加以大规模扩建.之后,历代对长城均有所修建,至明代 更进行了大规模扩修、加固和延长.今天看到的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 的万里长城,直到明代才最后完成,堪称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城墙.明长 城大体分为 3 道,自外至内分别称外边(大边)、内边(二边)、内三 关.八达岭长城,属内边中的一小段. 从距北京城西北 44 公里的昌平县南口镇西北行,有一条长 20 公里 名叫关沟的深山峡谷通往八达岭.关沟一带两山屏列.10 世纪后,关沟 成为北京至塞外的通衢大道.明代于关沟设 4 重关隘,从南至北依次为 南口、居庸关、上关(已废)、八达岭.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延庆县境的八达岭,是燕山余脉军都山的一座. 海拔逾千米,居高临下,雄踞要津,自古有"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之说.这也是八达岭之名的由来.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它作为居 庸关的前哨和锁钥,享有 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 八达岭关城建成口字形,开东、西城门.八达岭长城自关城西门城 楼向两侧延展.这段长城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堪称万里长城之代表作. 其城墙一律用巨大城砖砌筑,墙基全用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 筑马道,宽可容 5 马并驰.城墙外侧的垛墙上建有许多垛口,垛口上部 有瞭望孔,下部有射眼孔,稍向下倾,既利于射敌,又可御敌箭于墙外. 城墙每隔三五百米设敌台或敌楼一座.敌台突出一部分于墙外,敌若来 攻,守军不仅能从正面,而且能从敌台侧面射敌.敌楼骑墙而筑,高出 城墙之上,楼上有瞭望孔和射眼,楼下住守城兵丁和存放兵器.为了防 御需要,于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地势险要处加筑有堡垒式城台.在没 有机械全凭手工作业的古代,能在崇山峻岭之上完成这样宏伟、艰巨的 防御工程,确实是人间奇迹. 八达岭长城南、北段可分别登至南四楼、北四楼,登南四楼还能望 到官厅水库.登八达岭长城远眺,会有"塞外关内两重天"之感,其四 季风光均有诱人之处. 2.山海关 位于北戴河东近 40 公里,因关在山与海之间而得名. 此关北依燕山, 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扼东北与华北间咽喉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向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 端起点. 山海关的主要景点有: 燕塞湖:是石河上的水库,兼有漓江秀色和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致. 乘艇游于湖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姜女庙:位于山海关城东 6.5 公里望夫村后的凤凰山丘上,登108 级石阶抵庙门."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 此庙就是为纪念传说中的孟姜女而立. 天下第一关及老龙头:天下第一关建在山海关城镇东门平台之上, 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站 在关楼上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 长城真正的东起点老龙头依稀可见.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 "澄 海楼"和明大学生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自 澄海楼筑有一台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平台上四眺,海天一 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这里是望日出、观海潮的佳处. 3.嘉峪关 雄踞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万里长城至此而尽,是长城西端的雄关重 镇. 嘉峪关城楼扼河西走廊咽喉,左右有龙首山、马鬃山屏障,城关两 翼城墙横穿戈壁沙漠与两山相连,城正面面对祁连山,城楼巍巍高踞. 登楼远望,长城游弋于茫茫戈壁滩中,瀚海金波与南山积雪尽收眼底, 使人联想到历代在此的鏖战,进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境.民族英 雄林则徐因鸦片战争中抗英而被谪贬新疆路过此关时,也写下了"严关 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的诗句.嘉峪关北 5 公里黑山关峡口筑 有一段明代建造的悬壁长城,"悬挂"于约 400 米高的黑山陡峭壁岩上, 蔚为壮观. 三大石窟 1.敦煌莫高窟 敦煌古称沙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党河下游的绿洲之中.古丝绸 之路西出河西走廊,必须经过敦煌才能通达新疆.丝绸之路的北道西出 玉门关,南道西出阳关,所以,玉门关、阳关所在地的敦煌可称是丝绸 之路的总枢纽.唐代去印度取经的玄奘、元代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旅行 家马可·波罗等,都在敦煌留下过足迹.敦煌又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 25 公里的大泉沟东岸,介于 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窟上下 5 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达 1600 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传说当时有个叫乐僔的和 尚云游到此,忽见三危山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眩目的金光,金光中仿佛显 现出成千上万的佛,就认定此地乃佛家圣地,于是募钱于此开凿石窟. 三危山的金光,今天依然能看到.那是因为山上寸草不生,岩石呈暗红 色,含有许多矿物质,阳光一照便会熠熠发光.当时乐傅发现的这一奇 观传开后,来往于丝路上的商旅及官员,纷纷在此修建佛窟,祈求路途 平安.至唐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尚保存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 492 个,计有壁画 45000 多平方米、彩塑 2415 尊、唐宋木构建筑 5 座等.窟内造像均为泥 质彩塑,有单身像,有群像,最大者高 33 米,小者仅 10 厘米,大多以 夸张手法表现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人物性格.窟内壁画最为 丰富多彩,画面如按 2 米高排列,可构成长 25 公里长的画廊.壁画的内 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文、供养人和建筑装饰图案,构图精细,栩栩 如生.窟内众多的艺术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从 6~14 世纪的部分社会 生活及艺术发展情况.其中尤以第 156 窟反映晚唐历史人物活动的《张 义潮统军出行图》最为著称. 清光绪年间,一位名叫王圆篆的莫高窟道士在清除七佛殿下第 16 窟 南道中的积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开在甬道壁上的石窟——藏经洞, 洞内藏满自晋至宋近 10 个朝代的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各种历史文 物5万多件.写本中除有大量佛、道、儒经典以外,还有史籍、诗赋、 小说、民间文学、地方志、户籍、账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碟等. 其中 1/6 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写的.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其中许多珍贵文物先后为帝国主义分子盗走.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这颗由建筑、 绘画、雕塑艺术综合组成的丝路明珠,被誉为举世无双.从本世纪初以 来,国际、国内研究敦煌艺术的人逐渐增多,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敦煌学.现在莫高窟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 6 公里的鸣沙山,由飞沙堆积而成, 东西长约 40 公里,南北宽 20 公里,高数十米.沙峰起伏,山脊如刀. 沙有红黄绿白黑五色.当人们从山顶下滑时,沙砾随人体倾泻,有若音 乐之声不绝于耳.据史书载,天气晴朗时,它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间. "冬 夏殷殷有声如雷"、"沙鸣闻于城内'.沙岭晴鸣为敦煌 8 景之一.传 说古代有一位将军率兵出征,在这里安营歇宿,一夜狂风,风沙铺天盖 地而来,数万将士尽埋沙底.沙鸣,就是两军杀伐之声.其实这是因为 沙粒大而硬,又多是云母和石英变质岩,一受磨擦,即发出雷鸣似的声 音.鸣沙山北麓有月牙泉.《敦煌县志》记载:月牙泉"经历古今,沙 填不满","虽遇烈风而泉不为沙掩盖".泉清澈见底,碧波潆洄,久 雨不溢,久旱不涸,这在沙漠瀚海中是不可思议的奇迹.有关专家认为, 月牙泉因地下水补给丰富,泉水永远处于循环交替状态,故水不洞不腐. 此外,月牙泉处于山坳之中,山地随泉的形状成月牙形,南北两面的沙 峰高耸,在这种特殊地形下,吹进这个山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动力学原 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山周围塌下来的沙子又被风送到四面的山脊上, 使月牙泉不为沙掩盖.月牙晓澈也是敦煌 8 景之一. 鸣沙山下现有骆驼供游人骑乘,观赏沙漠风光. 阳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群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中的阳关位于敦煌县城酉南 70 公 里的古董滩上,与玉门关南北遥遥相望,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必经的关隘. 阳关北面是浩瀚戈壁滩,南面是巍巍阿尔金山.紧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 缘.据史载,汉时阳关通道达 36 丈之宽,俗语"阳关大道"由此而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阳关大道早已逐渐变成了"平沙万里绝人烟"之地. 从王维上述《谓城曲》的情调看来,想必阳关在唐时已衰败,如今阳关 遗址早已被茫茫沙海所掩没,只剩下一座座汉墓和敦煌县阳关村西一道 赭色砂石山峰上残存的厚墙垣基供后人凭吊.在北面墩墩山上尚有一汉 代烽火台,保存完好. 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 75 公里的戈壁滩上,是古丝绸之路北道必经关隘.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 原,故名玉门关.现存关城城墙较完整,呈小方盘形,东西与南北各长 约24 米,西面与北面各开一门.关城建在洼地中的一块高地上,孤城是 实,但周围见不到万仞山,只看到婉蜒于戈壁中的汉代长城残垣和远处 的叠叠山影.沧海桑田,后人只能从诗文中想象其当年的雄姿了. 2.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市西 16 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于北魏时开始凿 建,历时数十年.石窟依山开凿,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同称我国三大石窟(加上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则合称四大石窟). 云岗石窟以石雕造像气势雄伟、丰彩多姿见长,是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宝 库. 云岗石窟现存洞窟 53 个,造像 5 万余尊.现已将洞窟从东至西按顺 序编号,中部的第 5~6 窟和第 9~13 窟、第16~20 窟,囊括了云岗石 窟的精华.第5~6 窟连成一座双窟,窟前建有琉璃瓦顶 5 间4层木结构 楼阁.第5窟内中央佛高 17 米,为云岗石窟众佛之最,外貌经唐代泥塑 重妆;窟四壁满雕佛龛造像;拱门两侧,雕有两佛对坐于菩提树下,顶 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内中央雕方形两层塔柱,高16 米;下层 四面雕佛像;上层 4 角各雕 9 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其余各壁,满布雕 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刻有 33 天诸神及各种骑乘;窟中还 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此窟规模之宏伟、雕饰之华丽、技 法之娴巧,堪为云岗诸窟之萃.第9~13 窟因清代曾施以彩绘而获有五 华洞之名,洞中雕像以造型丰富多彩见长,为研究艺术、历史、书法、 音乐、建筑等的形象资料.第16~20 窟是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 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其中的第 19 窟主像释迦牟尼坐像, 高16.7 米,为云岗石佛第二大像(仅次于第 5 窟中央坐佛).第20 窟 主佛为释迦牟尼露天结跏跌坐坐像,高13.7 米,两肩宽厚,面貌丰腴、 慈祥而庄重,服饰华丽,是云岗石窟的艺术代表作. 3.龙门石窟 龙门以山水取胜,更以石窟流芳.自北魏孝文帝于龙门山西凿窟建 寺起,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朝 700 余年营建,使龙门伊水两岸寺成林,佛如海,"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 壁",建成了绵延长达 1 公里余、有窟龛 2000 多个、大小造像 10 万余 尊、佛塔 40 许、造像题记和碑揭 3600 多座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 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为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举世闻名. 龙门石窟精品集中在西北.北端第一大洞是潜溪寺,洞窟佛像雕刻 手法表现了初唐风格.宾阳洞北、中、南3洞并列,历经 250 年建成, 代表了北魏不同年代的风格.宾阳中洞是龙门北魏石窟中最富丽堂皇的 一个佛洞,洞内有 11 尊大佛像,主佛释迦牟尼高 8.4 米.洞壁两侧有 4 幅(层)大型浮雕,其中(自下而上)第3层北边的《皇帝礼佛图》和 南边的《皇后礼佛图》合称《帝后礼佛图》,堪称雕刻极品.可惜这些 极品被民族败类凿盗,现分别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堪萨斯 城纳尔逊艺术馆.洞外右侧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碑.莲花洞主佛为释 迦牟尼像,旁有大型浮雕飞天.其洞顶刻有一朵精美的大莲花,故名. 万佛洞内两侧刻有 15000 多个小佛.其洞顶原有几个飞天造型,还有雄 狮一对,但全被帝国主义分子盗走.奉先寺是龙门最大的露天佛龛,也 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主佛卢舍那佛通高 17.14 米,南北洞壁各刻 一弟子、一菩萨、一天王、一力士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最美的一组 艺术群雕.药方洞因洞内刻有 140 多个古药方而得名.古阳洞呈马蹄形, 是龙门开凿最早的一个洞龛.洞南北两壁上的 3 层佛龛是精巧的雕刻品, 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此洞就占其 19.石窟寺中雕有两幅礼佛图.自从宾 阳洞的礼佛被盗走后,这两幅算是最完整的了. 东北南头的洞窟 有凿于唐代的经寺、大万五佛洞等. 三大名楼 1.黄鹤楼 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蛇首"黄鹤矶头上.面临大江,崇楼杰阁, 飞檐翘首,宏伟壮丽.它与南昌膝王阁、岳阳岳阳楼古时并称江南三大 名楼.黄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以后各代屡毁屡修,清 光绪十年又被焚毁.20 世纪 80 年代重建的黄鹤楼崇楼 5 层,飞檐 5 舒, 黄琉璃瓦屋面,瑰丽端庄. 据《南齐书》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太平寰宇记》载: "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长寿吉 祥.这些美妙的传说更吸引了历代文人、游子前来登楼饮酒赋诗.据记 载,唐代诗仙李白一次路过武昌,登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欲举笔,抬头 见壁上已有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认为自己难以超越,遂挂笔而去. "白云黄鹤"从此声名大震.其实李白曾多次登临黄鹤楼,他几首应黄 鹤楼景所赋的诗也是千古绝唱.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 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等.这些名诗佳话都为 黄鹤楼增辉添色. 2.岳阳楼 岳阳楼东倚巴陵山,北枕长江,西濒洞庭湖,为我国古代江南三大 名楼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登楼远眺,八百里 洞庭湖光山色立展眼前.斯景斯境,不由地令人想起杜甫《登岳阳楼》 著名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晕夕阴,气象万千."北 宋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一文中更对岳阳楼的景 色作了如上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他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使后人为之倾倒.楼内正中至 今还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全文木雕屏,供 游人细读深思.岳阳楼自唐以来重修处达 30 多次,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 年(1867 年)重建,共3层,高近 20 米,飞檐斗拱,黄色琉璃瓦顶,用 伞形架荷重,全楼榫卯交接,未用一钉,是罕见的建筑结构,工艺精良. 楼四周环以明廊、圆柱,气势雄伟.20 世纪 70 年代重修.可以说,岳阳 楼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民族风格和建筑技巧的典型体现. 3.滕王阁 膝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章江门外(现沿江路),为唐太宗李世 民弟李元吉都督洪州时所建,为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1926 年被北洋 军用邓如琢烧毁,今已重建.唐上元二年(675 年),阎伯屿督洪州牧, 重修膛王阁,并于重阳佳节在此阁大宴众宾僚名士."初唐四杰"之一、 少年英才王勃即席所作《膝王阁序》道尽了膝王阁的富丽堂皇和风光景 色:"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千古名篇使膝王阁名传千秋.可谓文从楼起,楼 以文传. 皇家陵园 1.黄陵 黄陵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黄帝的陵园,位于陕西黄陵县东北桥山 上,故又称桥陵.南距西安市 230 公里.桥山下建有黄帝(轩辕)庙, 庙内有庄严雄伟的人文初祖大殿,殿内供奉着黄帝的灵位. 桥山多古柏.桥山古柏为黄陵 8 景之一,明时有诗描绘此胜景: "古 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轩辕庙门左侧有一株高近 20 米、干围 10 米余的柏树,树旁立一碑,上书"黄帝手植柏",传为黄帝亲手栽植,可谓柏树之王、世界柏树之父. 人文初祖大殿旁有株挂甲柏,树旁立一碑,上书挂甲柏 3 字,还有一行 小字:"志载,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传说汉武帝刘彻曾率 18 万大军巡察北方边关,征讨朔方.回师长安途经桥山时,命人临时筑祈 仙台,向黄帝行祭祀大礼,并祈祷自己将来也能像黄帝一样乘龙仙去. 祭祀之日,当他缓步走向祈仙台时,随时脱下戎装盔甲,挂在这株柏树 上. 自汉武帝率 18 万大军祭典黄陵后,每逢清明祭黄陵已形成历代大 典. 2.秦始皇陵 位于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距华清池 5 公里.有关历史文献记载, 秦始皇自 13 岁即位起,用了 37 年时间营造他的陵墓.他命丞相李斯按 照事死如生的礼制,征发 70 多万民夫和能工巧匠,仿咸阳阿房宫规模形 式进行建造.《史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 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水经注》载: 秦陵"上画天文星宿情况,下以水银为四读、百川、五岳、九州,具地 理之势".《汉书》载:秦陵"石椁为游棺,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 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绾之盛,不可胜原". 《三秦记》云:始皇冢中, "以夜明珠为日月.殿悬日月珠,昼夜光明". 从上述记载可以想见这位自命为"功盖三皇,才压五帝"的"千古始皇 帝"陵墓之豪华.1981 年,科学工作者应用地球化学勘测证明,秦陵地 宫中确实存在大量水银. 据考古探测,秦陵分内、外两城,均为南北长方形,陵园面积达 56 平方公里.如今陵上载满了石榴树,四周环绕两重白杨林带,正好位于 内、外城墙上.陵园地面建筑已被项羽入关时焚毁,但地宫尚未发现被 盗. 1976 年以来,先后在秦陵东南 1.5 公里处发掘出 1、2、3 号兵马涌 坑.1980 年又在陵西侧出土了两组车、马、御手,均为铜制的铜车马. 又据探测发现,陵园内还有 70 多座陪葬墓.秦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在 1 号 兵马俑坑上建立的展览厅.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浩浩荡荡的古代军阵; 东列是面向东方的 3 列横队,每队"武士"70 名,是军队的前锋;后面 紧跟 36 路纵队,每路长 180 米,战车步兵相间排列,是军队的主体;南 北两侧各有一列横队,每队"武士"180 名,是军队的两翼;西端还有 3 列横队,是军队的后卫;整个阵容计有兵马俑 6000 余个之多,都按真人 真马大小制成.武士俑或身穿战袍,或身披铠甲;战马似昂首嘶鸣,攒 蹄欲驰.这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外抗匈奴、内平 6 国、 统一中国的雄伟气概.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俑陪葬坑中出土的近万件铜兵器,矛、戈、剑、戟、吴钩、箭镞、 弩机、殳、铍(大矛)等样样俱全.其中青铜长剑虽埋在地下长达 2000 多年之久,至今仍寒光逼人,锋利无比,一次能划破 20 张纸,堪称世界 冶金史、防腐史奇迹. 3.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 13 个皇帝的陵寝,全称明十三陵.它坐落在京郊昌平 县境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 变,从其侄朱允炆手中夺得帝位之后,将都城自南京迁至北京.十三陵 埋葬着明成祖至明思宗的 13 个皇帝.在封建王朝,皇帝一登基就开始准 备自己身后的万年之宅.各皇帝陵墓豪华奢侈的程度,大体上与他在位 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皇陵群.陵区面积广 达40 平方公里,北倚天寿山,群山东西回抱,如屏围拱;南面的蟒山、 虎峪分别左右,犹若守卫陵园的青龙白虎,陵区的大宫门恰恰正好建在 两山之间.建在小盆地丘陵上的整片陵区,好似一座规模巨大的天然庭 院. 十三陵中有神道上的石牌坊、石像生、定陵地宫、长陵的思殿和明 楼五绝,颇值一观. 南起石牌坊,经大宫门、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道.在这段路上有用 汉白玉砌成石碑坊,其形制为 5 门6柱11 搂,通宽 28.86 米,坊高 14 米.坊下夹柱石上雕刻的麒麟、狮子、龙和怪兽,云腾浪涌,神态逼真. 门上端额仿上雕刻的云纹,给人以柔美飘逸之感.这座晶莹光洁的牌坊,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坊建筑. 排列于大碑楼至龙凤门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在800 米长度内,自南 至北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臣、文臣、勋臣各两 对,共36 座.这些石像均用整块巨石琢成.这座雕刻群数目之多、形体 之大和雕技之精,国内罕见. 明万历皇帝神宗及其孝端、 孝靖皇后的陵寝叫做定陵. 其地宫于 1956 年开掘,1959 年开放.地宫全部采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 5 座 殿堂组成.前殿及中段地面,均用"金碎"(大型方砖,砖面磨光,棱 边清晰,密砌无缝)铺砌.中殿陈设祭器,自前至后设孝端、孝靖、万 历汉白玉宝座.后殿地面用磨光花斑石密砌,棺床中央放万历和孝端、 孝靖棺停. 定陵出土文物现移于长陵展出.其中最为珍贵的有金冠、凤冠、百 子衣、龙袍等. 坐落在天寿山主峰下的长陵,是明永乐皇帝成祖及其皇后的陵寝. 祾恩殿即享殿,是祭陵时行祭典之所.正殿坐落在长陵第 2 进院落内一 座汉白玉护栏围绕的 3 层石台基上.殿面阔 9 间,进深 5 间,黄琉璃瓦 红墙,重檐庑殿顶.殿内梁、枋、凛、椽、斗拱等全用楠木制作,32 根 金丝楠木柱阵列,最中间的 4 根直径达 1.17 米,高14.3 米,全用整材 制作.其宏伟壮观、豪华奢丽,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明楼位于祾恩殿 后,楼下即是地宫.明楼雄伟壮观,兼蕴几分绮丽风韵.站在明楼四望, 整个陵区尽收眼底. 4.天坛 位于永定门内中轴线东侧、天桥之北,居北京 6 坛(天、地、日、 月、社稷、先农)之首.天坛建于明初永乐年间,为明、清两朝帝王行 祭天、祈谷大典的场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祭天古建筑群.它在海内 外的知名度不在故宫、颐和园之下. 天坛具有独特而神化的建筑艺术,整个建筑群瑰丽端庄,富有神韵. 它将建筑学、几何学、美学、神学、声学以及园艺学等交融于一体,于 众多建筑中渗透、融入了象征天时序轮、皇天至尊、祭天以诚等神化形 象,染就了一片天地玄黄,乾坤浑然的祭礼境界. 天坛建筑群由祭天群及斋宫组成. 祭天群三大主建筑——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自南至北依次位列 于天坛南北向中轴线南段上,以丹陛桥相连. 丹陛桥:是一条长 360 米、宽近 30 米、高出地面、用青石板铺就的 "通天大道".桥中心稍凸起的细窄路面是供皇天上帝用的"神道"; 桥左半边为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右半边为王公大臣们行走的"王道".桥东侧有一平台,名具服台.祈谷之日,台上临时张挂华幄,作 为皇帝盥洗更衣的场所. 天坛祭的是天,所以三大祭天建筑均以天圆地方作指导,以雕饰的 龙、凤、云、天图案作衬托.古代视天为阳,因而在用数上,除周天天 时、日月星宿等外,余多用阳数,即奇数,也叫天数,尤其尽可能用天 数的极数 9 和9的倍数. 丹陛桥南端的圜丘坛,是每年冬至日皇帝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坛为 圆形,建在里圆外方两重矮围墙.坛分 3 层,各层坛面用青石分圈铺就. 每层圈数及每圈石数都是天数.每层开东、南、西、北4门,每门的台 阶为 9 级;每层的雕龙护栏栏柱数依次为 72、108、180 根;都是天数. 且3层总共 360 根栏柱,正合周天 360 度之数. 圜丘坛:上不建任何屋宇,因天是凌空的,祭天当对空而祭,称为 露祭.祭天时,上层台上临时搭设天青色幄帐,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及列 祖列宗牌位.古人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时,皇帝以自 己的祖先配把皇天上帝,体现了"报本返始,尊天敬祖"的思想. 皇穹宇:是座圆殿.单檐蓝琉璃瓦覆盖,宝顶鎏金,远观如一把晶 莹剔透的金顶蓝宝石大伞.檐顶由 8 根檐柱和 8 根金柱支撑;顶有 3 层 天花藻井,此在古建筑中极为罕见.殿内正中汉白玉座上的神龛中,安 放皇天上帝牌位,龛前两侧的石台上,安放清代 8 位祖宗牌位.皇穹宇 的外围圆墙,磨砖对缝,巧用声波反射原理,形成了著名的回音壁.天 坛回音壁与山西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大 佛寺石琴,同列我国四大回音建筑.皇穹宇殿门台阶前有三音石,站在 阶前靠近皇穹宇的第一、二、三声石板上喊(击)一、二、三声(掌), 由于声波从圆壁反射回来的距离不同,故能听到相应的一、二、三声回 音. 祈年殿:位于丹陛桥北端,是每年正月上辛日皇帝行祈谷大典(祈 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场所.这座圆殿坐落在 3 层汉白玉台基上, 上、中、下3层的汉白玉护栏上分别雕有龙、凤、云图案.殿顶重檐 3 层,逐层上收为连体一层,宝顶鎏金.一色蓝琉璃瓦盖顶,寓"万物众 生,五谷丰登皆由皇天主宰"之意.殿内用 28 根大柱支撑,柱分 3 围: 中央的 4 根雕龙大柱俗称龙井柱, 象征春夏秋冬 4 季; 里围的 12 根大柱, 象征一年 12 个月;外围的 12 根大柱,象征一日 12 个时辰.里外围共 24 根大柱,象征一年 24 节气,总寓天时序轮之意.3 国共 28 根大柱,象征 周天 28 星宿,寓日月星宿之意.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上具天然龙凤花 纹的圆形大理石,称龙凤石;而殿顶的龙凤藻井就根据此石上的图案而 作,上下相对应,此在古建筑中实属罕见.祈年殿以其独特的风韵和绚 丽丰姿的艺术色彩,已作为天坛、进而作为北京的一个象征. 斋宫:作为天坛的一个独立建筑群,位于丹陛桥西,是我国现存最 大、最完整的帝王斋宫.宫国有封闭高墙,墙内外各有一道护城河沟环 绕.斋宫的中心建筑是座单檐庑殿顶 5 楹大殿,殿内无一梁一柱,俗称 无梁殿.皇帝在此殿斋戒,即像无梁殿那样虚空无邪. 天坛内古柏森严,花木繁茂,幽雅恬静之中,难掩庄严肃穆之气. 5.北海 北海与中海、南海并称三海,总名太液池,过去与景山同为皇城禁 苑.三海南北约 2 公里,中海与南海连成一片,与北海的分界是横跨太 液池东西两岸的金鳌玉桥.昔日燕京 8 景中,北海景观占其二,即琼岛 春荫和太液秋风. 北海原是辽、金、元代的离宫,明、清时为御苑.它是我国历史最 悠久的皇家园林,亦是世界上建园最早、迄今保存完好的皇家御苑. 北海景观布局以琼岛为中心,岛上楼台亭阁、轩堂廊榭掩映于幽邃 山石之间、绿树浓荫丛中,颇具神话中琼楼玉宇、蓬莱仙境的景象.琼 岛南、东面分别有永定桥、陟山桥与岸相连.位于岛中心高丘上的白塔 与位于南岸团城上的主殿——承光殿,气势连贯,遥相呼应.北海北岸、 东岸还有 3 座园中之园,以及庙堂、亭壁诸胜迹. 团城:是一座圆台形城堡式皇家小庭院,建在北海南端小丘上.城高4.6 米,面积仅 4500 平方米.城上殿堂亭阁疏落参差于松柏丛中,显 得宁静而庄重.主建筑承光殿的结构,与故宫的角楼类似.殿中供有一 尊用整块玉石雕成、镶有宝石的缅甸玉佛.殿前玉瓮亭中有一品用墨玉 雕成的大玉瓮——渎山大玉海,传说是元代忽必烈大帝大宴群臣时用的 盛酒容器,可盛酒 30 余石.殿东侧有棵金代所植的苍松,传说有一年盛 夏,乾隆帝驾此,宫人摆案于树荫下,清风徐来,科气顿消.乾隆大悦, 乃封此树为遮荫侯.站在团城上居高临下,北望北海,南眺中南海,东 南望故宫,东眺景山,环城四顾,处处入画. 白塔:建于琼岛之巅,一向作为北海的标志,是一座风格泅异的藏 式喇嘛塔,塔座为折角式须弥座.塔南的善因殿作为白塔的前殿,居高 临下,是南眺风光的佳处. 相传汉武帝幻想长生不老,在长安建章宫前置一承露铜仙人,收集 露水,和以玉屑服之.北海的铜人承露盘,是乾隆命人仿此而建. 位于琼岛西北角的阅古楼,楼平面作半月形,楼内迦廊壁间嵌有 《三 希堂法帖》等刻石 495 方,保留有百余位历代书法家的墨迹.此楼汇集 了我国书法艺术之精华. 位于琼岛北岸中心的漪澜堂,以它为中心、以古堡式小楼倚晴楼和 分凉阁为东西端,组成一半圆形楼台亭阁式迦廊建筑群,是仿江苏镇江 金山寺而建成的小院.快雪堂内及堂前两廊,镶嵌有历代著名书法家刻 石. 北海西北边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 3 座九龙壁之一. 北岸的五龙亭、天王殿等隔水相望,是北眺风光的佳处. 南出倚晴楼至琼岛春荫.有碑立于琼岛东麓绿荫深处,西背山丘, 面对绿水.碑正面琼岛春荫 4 字为乾隆御笔. 濠濮涧、画舫斋、静心斋为北海 3 座园中之园.濠濮涧藏于小山丘 背后.颐和园未建成前,这里曾是慈禧的消夏去处.画航斋曾是清代小 行宫,院内以一方水池为中心,主体建筑画能斋位于池北,池南、东、 西各有殿堂,四面厅廊环抱.院东北角有古柯庭.庭前有棵千年古槐. 院西北角有小玲珑院.静心斋俗称乾隆小花园.园东枕山丘,西倚庙堂, 南临沧波.它既有南方园林清幽秀雅、小巧玲珑的情趣,又不失北方园 林雕梁画栋、宏伟壮丽的气派,是3个园中之园的佼佼者. 铁影壁:呈棕褐色,为火山岩构成.壁两面浅雕云纹异兽,为元代 遗物. 五龙亭:临水建于北海北岸.5 座亭的檐顶均覆盖黄剪边绿筒琉璃 瓦.檐下梁枋施以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亭与亭间用 S 形平桥相连.这里昔日是皇帝携宫眷观烟火或垂钓之所.站在正中的龙 泽亭上,南望琼岛,白塔耸立,画楼琼阁瑶殿堂榭似隐似现于山石绿树 丛中,颇有仙味. 6.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是清朝皇家的避暑行宫.其前身为清漪 园,始建于乾隆初期.1860 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 年慈福太后重建; 1900 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 年修复. 颐和园融汇了国内多著名园林南秀北雄的传统造园艺术风格,集众 家之长于一身.殿堂轩馆、楼台亭阁、廊榭桥石,巧妙地、和谐地点缀 在湖光山色和绿树花草丛中.再借远处西山群峰和玉泉山塔佳景,扩展 了空间,虽由人作,宛自天成,造出了锦绣河山诗画境的"人间天堂", 是世界上造景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当年慈禧每当夏季将临, 即来园避暑长住,并例行朝政.所以颐和园又有夏宫之称. 颐和园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众景点傍山靠湖布局.自 万寿山前山南脚中央、突出于昆明湖中的云辉玉宇牌楼起,北上经排云 门、排云殿、佛香阁至山顶的智慧海,构成一条南北向轴线;东起邀月 门,西迄石丈亭的长达 700 余米的临湖长廊,构成一条东西向轴线.这 两条呈⊥形排列的轴线,联结着前山各建筑群,烘托着全园中心——佛 香阁.在广阔的昆明湖面上,仿杭州西湖建有 3 座湖中小岛和西堤 6 桥. 湖中的最大岛——南湖岛又以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使全园各景点相依 相托,互为呼应,浑然一体.隐于后山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河、街, 使园景更添一层姿色风韵. 踏上东宫门内古柏夹道的嵌花石径,进仁寿门至仁寿殿.仁寿殿是 慈禧、光绪驻跸颐和园时的"金銮殿".从仁寿殿南侧绕过土山屏前行, 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仙山似的万寿山和碧波粼粼的昆明湖,西望玉泉 山塔,远眺西山群峰,立即有置身画中之感.沿东堤南行,经耶律楚材 祠、文昌阁、知春亭、铜牛、廓如亭,步十七孔桥上南湖岛.知春亭处 于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有画桥通湖东堤.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嫩桃红, 绿红相衬,取"见柳而知春"之意命名此亭,倚亭四望湖光山色、楼阁 塔影,令人心旷神怡.廓如亭是全国最大的古代 8 角亭.十七孔桥飞跨 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具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之 特色,是古代园林中最大的石质桥梁.544 根桥栏的栏柱上,各坐一头望 狮.南湖岛与佛香阁隔水相望.岛上的龙王庙为宫中拜龙王祈雨之所. 嘉庆皇帝曾在此求雨而得雨,遂亲笔改题祠匾额为广润灵雨祠.岛北高 丘上的涵远堂居高临下,是昔日帝王观看水兵操演之所,也是眺景的绝 佳处. 自十七孔桥东岸继续沿湖东岸南行,至柳桥右拐走西堤,顺堤西复 北行,出堤北口至石舫.西堤仿杭州苏堤 6 桥而建.漫步长堤,碧水共 长天一色.堤上有始于乾隆年间的景明楼,一主楼两配楼顺堤并列,气 势壮观,昔日是清帝、后的观景休想处.楼借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句得名,故有小岳阳楼之称.6 桥中以玉带桥 最负盛名.整座桥体采用汉白玉精砌而成,其椭圆形桥拱和双向反弯形 曲线桥面,如银波逐于碧水之中. 自石舫起,即进入昆明湖北诸景点.石舫的正式名字是清晏舫,喻 大清王朝稳如盘石、河清海晏之意.是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于此观雨 赏月极佳.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的主要建筑群.它依山而筑,居中是一 座8角两层楼阁,东西对称配置两亭两楼,用爬山廊沟通;阁后山坡上 有一座白石牌坊,坊后高处建有小殿,殿两侧又有廊下通两搂.登阁远 眺山光水色,漫步游廊,宛若置身于画屏中.湖山真意亭建于万寿山西 部山脊上,与建于山东部山脊上的景福阁遥相呼应,亦是远眺佳处.智 慧海位于万寿山巅,这是一座纵横相间的拱券式无梁佛殿,殿内供观音 座像.殿通体用五色琉璃瓦装饰,尤以嵌于殿外壁面上的千余尊琉璃无 量寿佛更富特色.殿前有琉璃牌坊一座.牌坊前后及无梁殿前后石额, 依次题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构成佛家的一首 3 字偈语. 自智慧海东行几步,即可南进排云、佛香阁景区.这是园内布局最 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楼廊、亭桥、坊碑建筑 面积达 2 万余平方米.排云门——排云殿——清辉殿——佛香阁层层升 高,排列有序,金碧辉煌,气势巍峨,是园林、寺庙、宫廷功能综合体 现的杰作.佛香阁是一座供佛的高阁,正好位于全园中心,仿当年武昌 黄鹤楼建造,高40 米,下有 20 米高的石台基,建于 60 余米高的山坡上, 气势雄伟,一向为颐和园的标志.阁的四周用游廊连通,居高临下,纵 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颐和园眺景的最佳处.阁西侧的宝云阁, 是一座由铜铸件构成的佛殿,其形如亭,俗称铜亭.阁东侧的转轮藏是 一座宗教建筑,其正殿前立有高近 10 米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碑的背面 刻有乾隆御笔《万寿山昆明湖记》文.排云殿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 举行庆典的场所.殿两边分列 4 配殿,正殿两侧有耳殿,中有复道相连. 该殿整个建筑用游廊贯串,并用黄琉璃瓦盖顶,为园内最壮观的建筑群. 殿内陈列有慈褡做寿时大臣们所献的盆景文物. 南出排云般.殿西侧的清华轩内分批展出颐和园的收藏珍品.殿前 的排云门,正好位于长廊中心.门前方突出昆明湖中的云辉玉宇牌坊, 是前眺南湖岛、回眺佛香阁的绝佳处. 自排云门步长廊东行,即可游园东北角景点.长廊循万寿山南麓、 昆明湖北岸构筑,镶于山水之间,东起邀月门,西迄石丈亭,以排云门 为界分东、西段.两段对称点缀着四座重檐八攒尖亭,临湖一侧自东至 西有对鸥坊、云辉玉宇牌坊、鱼藻轩等景点穷入湖中.廊全长 700 余米, 分隔为 273 间, 每间的枋梁上都绘有精美的传统故事彩画, 共8000 余幅, 故有画廊之誉.长廊婉蜒曲折,将远山近水和众多建筑连成一体,这一 高超的造园艺术,独步于海内外. 扬仁风:是一座自成院落的长方形小巧园林.院前辟月洞门,门内 一方水池,缘池叠假山.北上石阶登扬仁风殿,因其横截面形似打开的 折扇,故俗称扇面殿.殿前地面上铺有 8 条用青石嵌砌成的"扇骨", 又用汉白玉雕砌堆叠成"扇轴",俨如一把打开厂的折扇.殿名取自 《晋书·袁宏伟》典故: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谢安以扇赠行,袁答曰:"辄 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乐寿堂:是慈禧来园时的寝所.倚山面湖,以临湖突出的"水木自 亲"作其门厅,下原筑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堂正厅是慈禧批阅奏章之所, 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 4 只镀金九桃大铜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 为更衣室.堂阶前两边对称地排列着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取"六 (鹿)合(鹤)太平(大瓶)"之意.堂前庭院中广栽玉兰(颐和园乐 寿堂玉兰誉满京城)、西府海棠、迎春、牡丹等花木,取玉堂春富贵之 意.院内还横卧着一块 8 米多长、状似莲花的大青石,名青芝岫.说起 这块大石,还有一段轶闻:此石原在京西房山的深山中.明书法家米万 钟嗜石成癖,一次游房山时发现此石,温润秀洁,非同寻常,遂雇佣数 百壮夫人马,历时 7 天才将此石接运出山;又走了 5 天,终因财力竭尽 而弃于良乡道旁.米氏为此石耗尽家财而败落,故后人戏称此石为"败 家石".清乾隆时才将此石运至颐和园,置于乐寿堂前院中.位于乐寿 堂东侧跨院内的永寿斋,是慈禧宠信太监、大总管李莲英随侍慈禧来园 时的住所,俗称总管院.总管院有两处值得留意:一是客厅中有 8 根椅 子罩上了黄缎子,李莲英称,这是"老佛爷"来永寿斋时坐过的椅子, "奴才"不敢再坐,以示其对主子的效忠;二是李莲英书房座椅上镶嵌 的大理石镜面上,有幅自然形成的野狗图案.李曾有一句名言:"要做 人,先做狗."此图案正是其做人的绝妙写照. 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曾将光绪幽禁于玉澜堂.堂后院宜芸馆是光 绪皇后隆裕来园时的住所.为将光绪与外界隔绝,玉澜堂后檐及东、西 配殿内,当时均砌上了砖墙.德和园由清宫三大戏楼之一的大戏楼和专 供慈禧看戏的颐乐殿,以及供她休息的庆寿堂、赏王公大臣看戏的两厢 看戏廊等组成.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是著名的园中之园.园取 "以 物外之静处,谐寸田之中和"命名.园内一池碧水,环池楼堂亭斋榭桥 以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曲廊连通.花木扶疏,竹影参差,极富江南园 林情趣.景福阁位于万寿山东部山脊上,与位于西部山脊的湖山真意亭 遥相呼应.景福阁前(南)部为宽大畅厅,是慈禧观雨、赏月和宴请各 国使节夫人之所.登景福阁远眺,知春亭、南湖岛和十七孔桥等,均历 历在目. 四大部洲是组藏式喇嘛庙建筑,仿西藏扎囊桑鸢寺而建.它由中心 建筑香岩宗印之间及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台、月台、红绿黑白 4 座 梵塔共 19 座建筑构成.这组建筑群汇集了汉、藏、印度 3 种文化的风格, 依山而筑,色彩鲜明. 苏州街:位于后湖中段苏州河两岸,倚山夹水.我国素有以庙带市 的民间商业模式,苏州街亦然.但苏州街的独特之处是以藏式喇嘛庙带 江南水乡的小桥临水街市,粗犷的高原风貌与朴秀的水乡风情融为一 体,创出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杰作.此列肆于宫苑的宫市,亦 是我国古代宫市的孤例.苏州河婉蜒 70O 余米,有"水上长廊"之称. 借万寿山之隔和参天古木之围,这儿形成了颐和园内的世外桃源. 7.圆明园 位于京西北郊、颐和园东的圆明园遗址,是主园圆明园和附园长春 园、绔春(万春)园3园的总称.它原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 达520O 亩,其中水面有 800 多亩.当年园内金碧辉煌的殿堂楼阁、亭榭 轩廊数以百计,且挖湖堆山,广植奇花异木,汇集仿建了江南许多著名 胜景,又建造了一组欧洲式宫苑西洋楼.当时被推为京畿三山五园之首, 被誉为万园之园.清朝皇帝自雍正至咸丰,每年有大半时间是在圆明园 内度过的.1860 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这座皇家御苑劫掠一空,最后 付之一炬,煌煌名园,化为焦土.现仅存长春园中的西洋楼部分石雕残 迹,作为近代中国受外强欺凌的物证供今人凭吊.也是对广大中小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古建筑代表 1.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西南 25 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里 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近百座楼台亭阁、殿堂榭桥掩映在苍林之中.西 周周成王封弟叔虞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出于此.后人在这晋水源头建了奉 祀叔虞的祠堂.该祠创建年代已无考,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有 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晋祠中年代最古、建筑最精、艺术最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是圣母 殿.殿内圣母居中而坐,这位圣母就是叔虞与成王之母、武王之妻、姜 子牙之女邑姜.圣母两侧彩塑有 42 尊宋代侍女立像,形态各异,生动如 真人.这宋塑侍女像和扼晋水主要源的难老泉、老枝纵横的周柏,合称 晋祠三绝.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是国内现存同类建筑的孤例.鱼沼是 晋水三泉之一,方形水池中立 34 根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 托着十字形桥面,这就是飞梁.它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和献殿;南北 下斜至池岸,形如双翼,翩翩欲飞.这在古籍中虽早有记载,古国中也 偶有所见,然现存实物,可能唯有它了. 2.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县城东北的东观镇北 2 公里的乔家堡村. 山西祁县乔家,曾是清代中期到民国初年显赫全国的富商巨贾.乔家大 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 1755 年),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众多 院落自成体系,体现了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被诸多专家誉为清代 北方民居罕见的一颗明珠.乔家大院占地近 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4000 平方米,共有 6 个大院,19 个小院,300 余间房,是一处城堡式的 建筑.大院四周是全封闭砖墙,高达 10 余米.各院大门外侧均有拴马石 柱和上马石.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取景于此. 乔家大院宅第设计精巧,工艺精细,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借鉴价值, 其中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尤令人称绝.大院院门对面的砖雕百寿图照 壁上,刻有 100 个遒劲有力、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两侧有清末军机大 臣左宗棠书写的"损人欲以覆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篆书对联.篆书 对联配篆书百寿图,相辅相成. 3.布达拉宫 矗立于古城拉萨西面的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现存最大、最 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它不仅是拉萨, 而且也是全藏的标志.布达拉,或译普陀罗,梵语意为佛教圣地.松赞 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后,公元 641 年,他与大唐文成公主成婚,深感 荣幸,特为公主筑一宫殿.当时松赞干布虽信仰佛教,但佛教尚未在酉 藏兴起,这一建筑物当时只是被当作藏天的一座宏丽的宫殿,有人问, 布达拉宫怎么不称布达拉寺,也就是这个原因. 这座宫殿后毁于兵燹,只剩下法王洞和超凡佛殿两处.直到 17 世纪 中叶,5 世达赖喇嘛受清王朝册封后,才重修扩建.重修扩建工程历时近 50 年.当时 5 世达赖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随后他从其母 迁至布达拉宫居住.此后这里就成了历世达赖的冬宫. 今天的布达拉宫东西长跨 400 米,南北横宽 300 米,高117 米,层 层殿堂依山势垒砌,嵯峨重叠,气势雄伟.宫体主楼 13 层,全部是石木 结构,内有殿宇、佛堂、经室、寝宫、灵塔殿和庭院等,盖满了大半座 红山,体现了融藏族建筑艺术特色和汉族文化于一身的风格特色.90 年代,国务院拨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全面整修,既保持其原貌,又使其 放出新的光彩. 从大门沿石阶到第 6 层房屋,全部泥着白色,称作白宫,是历世达 赖生活起居之所.措木钦厦是白宫内最大的宫殿,系继世达赖行坐床和 亲政大典之地.日光殿位于白宫东缘六层最高处,能最早迎朝晕和最迟 送晚霞,所以这里终日阳光灿烂,过去只有 3 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 入此殿.从第 7 层至第 13 层殿堂,正中均刷红色,称作红宫,是历世达 赖的灵塔殿和各类经堂所在.红宫内的灵塔殿,光彩夺目.自五世达赖 始,每世达赖死后,均建一座灵塔.其遗体用盐涂抹,再涂以香料,干 枯后放进其灵塔内,以供后人朝拜瞻仰. 布达拉宫内的大小佛像,多达二三十万尊.帕巴拉康殿内主供的观 世音佛像,是布达拉宫镇宫之宝,据说它是印度、尼泊尔边界的一株檀 香木自然长成的,由松赞干布迎到西藏.相传其威力无比,保佑着全藏 的安宁和幸福.布达拉宫内的雕塑、壁画等,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有人说布达拉宫是金堆银砌之地,此话不假.其装饰极其富丽豪华. 画栋雕梁且不论,有的柱子甚至还包着厚厚的金皮.各佛堂里数以万计 的佛像及许多法器、神龛等,都是用金、银、铜、玉塑造的.最精致的 十三世达赖的灵塔,塔身用金皮包裹,上镶珍珠玛瑙,共耗黄金近 12 万两.灵塔前作为供奉品的一座珍珠塔,由20 多万颗珍珠用金线串成. 4.罗布林卡 位于拉萨城西.藏语意为宝贝花园,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夏宫.其布 局与内地皇家宫苑相似,是西藏最著名、最富特色的园林.也是雪顿节 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 5.大昭寺 位于拉萨古城西侧.建于公元 647 年,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建成 后,逐渐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角街.当时的大昭寺成了吐蕃王朝 的突出标志和象征.古往今来,每天有多少善男信女一步一磕头,顺着 八角街朝大昭寺拜去.寺殿具唐代建筑风格,也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 建筑艺术特色.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唐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 阿佛——释迦牟尼 12 岁时的等身镀金像.配殿内,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 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的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 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植的唐柳等古迹, 展示了千余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爱的历史. 6.小昭寺 位于大昭寺北.公元 7 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 寺正殿供释迦牟尼 8 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此像传说系 当年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 7.甘丹寺 位于拉萨市东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古尔山坳,由西藏佛教格 鲁派始祖宗喀巴兴建.在西藏宗教史上,喇嘛教又分为许多教派,经过 多次组合和较量,宗喀巴创始的格鲁派教成为全藏喇嘛教中最强大的黄 教派,一世达赖、班禅皆出其门下.甘丹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并称西藏 黄教三大寺,甘凡寺为祖,因而它在三大寺中居显赫地位. 8.哲蚌寺 位于拉萨城西北 5 公里乌孜山南麓.公元 1416 年由宗喀巴门徒降央 却杰兴建.寺依山势层层叠建,群搂耸峙,巍峨壮观,远观如山城,具 有浓厚的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哲蚌寺是全藏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 达赖二世至五世曾居于寺西南的甘丹颇章(宫),历世达赖均以哲蚌寺 为母寺.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第 1 天,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晒大 佛仪式. 9.桑鸢寺(桑耶寺) 位于拉萨城东南扎囊县境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寺建于唐代,是西藏 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被称为西藏千寺之祖,后成为西藏佛教宁 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桑鸢寺是西藏古代建筑中最富特色的寺庙建 筑群.它以印度著名的欧丹达燕提寺为模式,仿照佛经中的世界形成图 说进行布局建筑.周长 1 公里余的圆围墙,象征佛经中的铁围山;耸立 在圆围墙中心的乌策大殿,象征佛经中说的须弥山;因而桑鸢寺素有 "寺 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寺"之说.乌策大殿分 3 层,每层建筑风格调然不 同:下层为藏式,中层为汉式,上层为印度式.每层的雕塑、壁画、佛 像也与这 3 种式样相应,故桑鸢寺俗称三样寺.大殿 4 角立红、白、绿、 黑各一塔,象征管理须弥山四方人类社会的四大天王.大殿周围的 12 座 佛殿,象征须弥山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大殿东南角的白 塔,周围立有 108 座小塔.大殿周围圆形围墙上,每隔 1 米有红塔一座. 真可谓千塔林立,故桑鸢寺又有千塔寺之称.河北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 寺和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四大部洲,即是仿桑鸢寺而建. 10.大明寺 位于扬州城西北蜀岗中峰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是 扬州著名古刹之一,曾是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之地. 大明寺以平山堂而出名.北宋仁宗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知府时, 于大明有西侧建平山堂.欧阳修的《朝中措》词"平山阑槛倚晴空,山 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即指此堂.它有"壮丽为 淮南第一"之称.坐在堂前,登高揽胜,一目千里, "远山来与此堂平", 因而得名.远山近水,晴岚春荫,就像一幅天然画面.欧阳修逝后十多 年,苏轼来扬州任太守.他登临平山堂,凭吊欧阳修,感赋《西江月》 词,其中有:"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杨柳春风. " 平山堂上有一副以宋代散文四名家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山冈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 中名句集成的楹联: 衔远山 吞长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 迎春 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堂西的芳圃(西园),曾为康熙、乾隆南巡时驻跸扬州之听,西园 兼有古典园林与山泉野趣之胜,有"天下第五泉".康熙、乾隆御碑亭 等胜迹." 大明寺大雄宝殿后东侧有 1973 年建成的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参照唐 代风格式样,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生前曾参与设计建造. 扬州现辟有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船从天宁寺前御码头出发,走小秦 淮西行,经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进入瘦西湖,经二十四桥北行抵大明寺. 11.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 4 公里.楼南临滇池,与西山的太华山隔水相 望.楼高 3 层,登楼望滇池,一碧万顷.此楼历来为文人墨客赋诗论文 之地.楼正门两旁柱上悬挂一副蓝底金字共 180 字的长联. 上联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 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 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现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 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鞭蓉,三春杨柳. 下联为: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 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喝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 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内涵美质,外溢华采.上联描写滇池极大观楼四周自然景 物,充满诗情画意;下联追叙云南历史,评说兴衰,远见卓识,寓情怀 于景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上下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这副长联 一经问世,立即在昆明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传抄.长联作者孙髯,清乾 隆时人,少年聪颖有志,他愤于官场黑暗,终身未参加科考,自称万树 梅花一布衣.这副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大观 楼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12.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于北京城西南郊永定河上,它建于金代,为北京现存最 古老的一座石造连拱桥.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 称赞此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桥身全部用白石砌成,全长 260 米,宽7.5 米,下有 11 个桥 拱.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各有望柱 140 根,柱头上均雕有或卧或伏的大 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大石狮身上雕有许多小石狮,它们 或是爬在大狮身上或头上,或是在大狮怀里戏斗,或是只露半个头一张 嘴,或是戏弄大狮的铃铛或绒头,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数清的,因而北 京素有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仔细数数,共485 头. 卢沟桥两端还有两对石兽,东狮西象,象征大桥固若金汤.桥东端 还有精刻的华表和两座石碑,其中一座碑上刻有金章宗题、清乾隆皇帝 手书卢沟晓月 4 个大字,碑四周有 4 根抱龙柱.卢沟晓月是旧燕京 8 景 之一. 卢沟桥位于旧宛平县城西.1937 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此挑起 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 揭开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序幕.卢沟桥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 篇章. 第二章山水风景 自然名胜 1.西湖 "千里莺啼绿映红……多少楼台烟雨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巷明早卖杏花".自古令人向往和推崇的西湖位于浙江北部钱塘江下游 北岸、大运河南端的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自然风景负有盛名, 有诗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中杭指的便是杭州. 湖心亭与小潞洲、阮公墩共为酉湖湖中 3 岛.此亭颇有"蓬莱宫在 水中央"的境界. 小瀛洲:位于湖心亭南.是湖中 3 岛中最大、最佼佼者.湖中有岛, 岛中有湖.岛上亭封楼台参差错落,画桥曲曲,花木扶疏,置身其间, 有步移景换之感.岛南"我心相印"亭前湖中立有 3 座高 2 米许的石塔. 塔身中空,中部呈球形,球面上等距开 5 个小圆洞.每当皓月当空,塔 里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火透过圆洞倒映水面,宛若一个个小月 亮,与天空倒映湖中的明月相映.旧传湖中有 3 个深潭,故有三潭印月 之称.每届中秋.杭城男女竞相前来此处泛舟赏月,历代成为盛举.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面苏堤,西倚西山,园周为西湖所 围.此园向以花、鱼景观见长,园内有一亭,亭中立康熙御笔"花港观 鱼"石碑.园东南角的蒋庄称园中之园,于此南望湖山景色绝佳. 苏堤:是北宋苏轶任杭州知府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的湖 中堤.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坟,全长 3 公里,是贯串西湖南北景区的 湖中林荫大道.桃柳夹堤,堤上有画桥六座.西湖名景苏堤春晓和六桥 烟柳均指此处.漫步苏堤,青山绿水,柳丝拂面,鸟语花香,处处是景, 可谓"苏堤道上,应接不暇". 曲院风荷:位于苏堤北头.居西湖十景之列,历来为赏荷传处.有 诗赞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 岳坟:位于西湖北畔栖霞岭下,岳庙门楼重檐歇山顶,巍峨庄严. 入门有忠烈祠、启忠祠.忠烈祠殿内塑岳飞像.像上方悬仿岳飞手书 "还 我河山"匾一块.殿内两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书"尽忠报国"4 个大字. 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庙西旁有岳飞墓,即岳坟.精忠报国的一代爱国 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副将张宪以莫须有罪被害于风波亭后,大理寺狱 卒隗顺激于正义,冒死背出岳飞尸体,偷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并 立暗标为记.他临终前将此事传知儿子.岳飞死后 21 年,宋孝宗即位, 下诏给岳飞平反,通过隗顺的儿子找到岳飞遗骸,礼葬于此,墓碑上书 "宋岳鄂王墓".左侧为岳云墓.墓周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正邪自古同 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墓门下置陷害岳飞的四奸——秦桧、王氏(秦妻)、万俟卨、张俊等 4 人的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跪像背后墓门上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楹联.从过去 到现在,凡参观此墓的人,都切齿痛恨此 4 奸.但是谋杀岳飞的真正元 凶是谁?稍具头脑者都心中有数.明朝才子文征明就道出了宋高宗赵构 才是真正的元凶祸首."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 此身何属?千古休怪南渡错,当初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 其欲."文征明的这首《满江红》词就题刻在岳庙内南郭壁上,读之令 人回味无穷. 在岳庙后山栖霞岭上有紫云洞,洞分前洞、后洞,洞洞相连,因洞 的岩石略带紫色,因而得名.紫云洞居栖霞岭五大洞天之最,是盛夏避 暑佳处.洞附近有岳飞部将牛皋墓. 西冷桥:又名西林桥、西陵桥、西村.位于西湖西北隅里、外西湖 西分水点,是孤山到北山必经之地.宋人周密在其《曲游春·禁苑东风 外》词中的"看画船尽入西冷,闲却半湖春色"句即指此.桥旁有南齐 钱塘才女苏小小墓,她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驴马,何处结同心.西 陵松柏下"一诗,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文人墨客来此流连抒情. 孤山:是湖中心岛,因孤处湖中而得名.孤山东连白堤,西接西冷 桥,南临外西湖,北濒里西湖.山西端的西冷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 的著名学术团体,建于清光绪年间,社址是孤山园林精华所在.山南麓 的中山公园曾是康熙、乾隆南巡时行宫的一部分.山北麓的放鹤亭为纪 念北宋隐逸诗人林(谥号和靖先生,世称林和靖)而建.亭背倚孤山, 面临里西湖,宁静幽雅.相传诗人一生未娶,隐居于此.他酷喜梅花, 绕星遍植之.还养鹤一只,每逢外出而有客来访时,童子就开笼放鹤, 诗人见鹤便回家会客.故诗人流传有梅妻鹤子的故事.孤山多梅,北麓 放鹤亭一带尤盛.孤山探梅与灵峰灵梅、超山赏梅同为杭城三大赏梅胜 处. 平湖秋月:突出于西湖中,水面开阔,每值皓月当空的秋夜,湖平 似镜,清辉似泻.前人有诗云:"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平湖秋月是西湖 10 景之一.平湖秋月楼柱上有联云:"穿牖而来夏日清 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道出了这里的诗画境界. 白堤:原名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湖面上,西起孤山南麓的平湖 秋月,东至里、外西湖东分水点上的断桥;全长 1 公里.唐代诗人白居 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堤上 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四览群山含翠,湖水漾碧,人在堤上行,如在画 中游. 断桥:一名段桥,断桥不断,其名来源有二:一是"段"的谐音; 一是白堤东来到此而断.每当冬末春初,积雪未消,春水初绿,虹桥倒 映,断桥残雪为西湖 10 景之一.桥瑰亭内立有康熙御笔 "断桥残雪"碑. 保俶塔:位于断桥北面宝石山上,建于宋初.宋统一中原后,宋太 祖召吴越王钱弘俶进京,其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此塔,祈愿他平安归来, 故称保俶塔.塔秀丽挺拔,如窈窈淑女. 2.桂林山水 位于广西省东北桂江上的桂林,是座具有 2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桂 林一带,北起兴安,南迄阳朔这段近 200 多公里的地面上,大自然形成 了奇特秀丽的峰林洞群.这里的山都是平地突出,巍然耸立,挺拔秀丽, 仪态万千.山中多岩洞,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组成多姿多彩的景物, 叹为鬼斧神工,是人间的神仙洞府.清清漓江婉蜒穿行于碧峰丛林之间, 犹如缠绕于翡翠绿宝石的一条玉带.两岸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正是 "江 作青罗带,山如碧玉辔".漓江从北到南穿桂林城东而过.桂林以其山 青、水秀、石美、洞奇而素享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迷醉于桂林自然美的同时,干万别忽略了她神奇别致的人文美.历 代文人墨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桂林山水诗词和题咏,是桂林山水 自然美和人文美水乳交融的结晶.领略此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 的风情,更为桂林之游锦上添花. 整座桂林城就是一个天然山水溶洞花园.众溶洞中以芦笛岩、七星 岩最为奇瑰壮丽. 芦笛岩:位于市西北 5 公里光明山麓的芦笛岩,萦回曲折,瑰丽神 奇,以其玲球剔透的大量钟乳石和对石景的神话传说而获有大自然艺术 宫之誉. 七星岩:位于市区东南七星公园内的七星岩.公园入口处为花桥, 桥跨小东江与灵剑江汇合处.站在桥上东望,见七座山峰排列酷似北斗 七星,称七星山."七星高耸生辉光,连天一色皆苍苍."七星山东北 的天机等 4 峰组成普陀山.从普陀山门上登至天现峰摘星亭,是览赏桂 林山水的最佳地方.七星岩位于普陀山西侧山腰,岩洞分上、中、下3层.步入洞中,如置身地下画廊,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美不胜 收.七星山西南的瑶光等 3 峰组成月牙山,因山腰有岩,酷似一弯新月, 因此人们都把它叫做月牙山.登揽月亭和襟江阁可远眺"青罗碧玉"绝色.自襟江阁沿小东江东畔南行可至龙隐岩、龙隐洞.龙隐岩传为老龙 隐居处,岩多石刻,有壁无完石之称.龙隐洞西南通透,一壁插入小东 江中,洞内可游七小舟. 穿山、塔山:位于市区东南,两山隔小东江东西对峙,现划为穿山 公园.穿山山峰耸峙,以其"高挂半空"在桂林群峰中独具一格.北峰 和西峰下瞰小东江,中峰叠起,与东峰、南峰相连.穿山共有 30 多个岩 洞.位于中峰腰的穿山岩最为奇美.岩洞内有两层石修组成的"穿山飞 瀑",岩顶垂挂着丛丛晶莹透亮、形象万千的钟乳石景.位于西峰脚下 的月岩是一南北穿透的大空洞."不知混饨何年凿,便有蝉娟一镜明." 站在洞口南望,可见到小东江南流汇入漓江和漓江西岸的净瓶山诸景. 穿山绿树成荫,小东江如一条碧玉带绕山西麓粼粼流过.对岸塔山上的 寿佛塔影东投小东江,西映入漓江,远望翠峰落影,碧波荡漾,穿山塔 影为桂林胜景之一. 南溪山:位于市区南部南溪边.山东近漓江,东北麓南溪萦绕.南 溪山东西两峰并立,形如马鞍.整座南溪山就是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山 上龙脊锄建有龙脊亭,景色奇秀险绝.自龙脊坳下山,沿新修游览道, 进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再走不远就到刘仙岩,岩内 有仙房、丹室,相传是"活神仙"刘仲远道士的居处. 象鼻山:位于市内阳江、漓江汇流处.整座山就像一头在江边伸长 鼻子吸水的大象.明代徐霞客曾描述此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 山上的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一双象眼;象鼻、象身间有一半水一半陆、 形如圆月、南北贯穿的大洞,名水月洞.月明之夜在此观水月倒影,酷 似一轮皎月浮江.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王城内.孤峰平地拔起,陡峭险峻,气宇轩昂, 满山苍翠,以其"凝秀独出,颇与众山远"著称.在朝阳初照或晚霞夕 照下,宛若披上了紫袍金带,故又有紫金山之称. 伏波山:位于市区东北.孤峰挺秀,东枕漓江,西着陆地,山遏阻 江流,使江水回旋倒流,形成深潭,景色幽美.山腹的还珠洞洞形别致. 临江的试剑石最为奇特.石高约 3.5 米,上大下小,悬空而下,状若浮 柱,离地不足 4 厘米,相传被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用剑砍过,故名.千佛 岩内有唐代摩崖造像龛 230 余尊.洞内摩崖石刻甚多,其中宋朝著名画 家米芾的自画惯和题名石刻尤为珍贵.伫立于山东的临江回廊登峰远 眺,江山如画,令人有美不胜收之感. 叠彩山:位于伏波山南漓江西岸.包括于越山、四望山和仙鹤、明 月两峰,是桂林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登明月峰顶俯瞰全城,山水之美尽 收眼底.古人所谓的江山会景处即指此处. 漓江:桂林至阳朔 83 公里沿江两岸,碧水蜿蜒,翠峰古树倒影婆婆, 茅舍点点,扁舟飘流,修竹夹带,田野似锦,一江流水千幅画.尤其雨 后山岚弥漫,轻纱缥缈,更添诗情画意. 游览漓江时,乘游船自磨盘山码头顺流而下,经蝙蝠山、"群龙戏 水"、"五虎擒羊"、"望夫石"至漓江著名胜景冠岩.船继续间行, 经"桃源赏奇"、"仙人推磨"、杨堤至漓江又一著名胜景画山.画山 巨壁陡削,临江而立,石纹斑驳,浓淡相间,远看如一幅姿态各异、形 象逼真的"九马图",故又名"九马画山".9 匹"骏马"或伫立,或飞 腾,或低头,或昂首,细观细琢,才能解此图意.有民谣云:"看马郎, 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画山 在很早以前,就被古人当作一幅神奇的"画"来欣赏,素有"自古山有 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之谚.游船前行,经黄布 滩、佛子拗,便来到依山傍水、风景荟萃、有"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 山水在兴坪"之说的兴坪古镇.再前行、经形状极似刚从水里爬上山峰 的大田螺的螺狮山,过鲤鱼里,即达阳朔县城. 穿岩——榕树古渡:位于阳朔县城南 6 公里公路近旁.此处有一株 植于隋代的大榕树,树干粗壮,枝丫横出,盘根错节,树荫像一把大绿 伞覆盖着 1 亩多田野,金宝河静静流过树旁,河对岸有一中间透空的石 山名穿岩,榕树与穿岩之间有一渡口,即榕树古渡.这是一朴秀幽静佳 处.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 64 公里.阳朔山奇水秀,风光旖旎.碧莲蜂东 面漓江,是阳朔县城主峰,峰势嵯峨,山峦碧翠,竹茂林密,四季长青. 山峰倒映水中,秀丽无比.峰西、北、南3面皆住人家,唐诗有"阳川 百里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的佳句.山麓有鉴山楼,可登楼远眺. 迎江阁依山面江,上层八面开窗,从每窗向外望去,都是一幅秀美的天 然山水画,故有画窗之称.碧莲峰顶观日出是阳朔 8 景之冠东岭朝霞. 屏风山在阳朔公园内,峰以"平地拔起、耸立城西以屏障全城"而得名. 可登顶四眺.书憧山位于城东南 1.5 公里漓江与田家河汇合处.山势挺 拔俊秀,宛若一娴静端庄的少女亭亭玉立,对江自照.半山处有一高丈 余的巨石矗立,似古代书僮捧书诵读,因此把山取名为书僮山. 3.武陵源 武陵源由湘西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 3 个紧相毗邻的旅游区组成, 过去分属大庸县、桑植县、慈利县,现已建立武陵源区,区政府驻索溪 峪镇,属张家界市管辖.在清朝的地方志中,曾描述这一带"万石笋立, 层岩涌塔,石并赭赤,高秀入云……奇甲天下."但是直到 20 世纪 7O 年代末,武陵源才广为人知.这里虽无楼台亭阁、名胜古迹可寻,但却 拥有罕见的奇秀峰群、多彩的湖瀑涧泉、迷人的洞岩地宫、浩瀚的绿色 森林,充满着原始的自然美.许多游人叹曰: "此画屏乎?!仙境耶?!" 武陵源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并与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寺一道,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第 3 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黄龙洞:位于索溪峪镇东 7 公里的一座山腰上.洞分 4 层,洞长 11 公里.洞内有龙王宫、仙人堂、石琴山、天仙水、水晶宫、响水河等两 宫8厅96 廊,以及阴河、瀑布等景.在这座"龙宫地府"中,有数不胜 数的凌空而降的"瀑布"、枝繁叶茂的"大树"、亭亭玉立的"莲花"、 破土而出的"竹笋"等众多奇特瑰丽的钟乳石景.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 些大自然艺术杰作均五彩纷呈,红的如玛瑙,黄的如金菊,白的如璞玉, 绿的如翡翠,真是美不胜收.尤以铁质石金花、数以千计的汉白玉"华表"、高达 27 米的石竹等,称绝于国内众溶洞.叩击石琴山上的钟乳, 竟能发出娓娓动听的丝竹管弦之音.洞中有水又有山,尤其是洞中有山, 在国内溶洞中实为罕见.黄龙洞居全国十大溶洞之列. 观音洞:位于黄龙洞北双星村的观音洞,其洞内有迎宾厅、佛祖洞、 通天云路、洞中峡谷、老君殿、观音殿、珍宝楼、小南海等八大景段. 一线天:位于索溪峪镇东南的一线天.景区全长 8 公里,有百余景 点特别是"天开一线"、"二郎峰"、"三女拜寿"、古城堡等景观, 形象尤为逼真.峡谷中流水低吟,两岸山峰高耸,野花芬芳,恬静幽秀. 它与黄龙洞如一对明珠,游人有"妙在黄龙洞,美哉一线天"之说. 宝峰湖:位于索溪峪镇南.进"别有洞天",拾300 余级凿于宝峰 山宕壁上的险峻石阶登达山巅,72 米高的大坝顶上蓄拦一汪碧水,此即 被誉为"天上瑶池"的宝峰湖.湖畔青峰与湖中绿水互相映衬,泛舟湖 上,其乐陶陶. 鹰窝寨:位于宝峰湖西南一绝壁之上的鹰窝寨.早年是著名的土匪 寨子,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拍摄于此.从宝峰湖穿过一段杂草丛生 的山路,越上越陡,越上越窄,最后来到两峰夹峙、仅留一缝的一线天. 从这里手扶铁链拾级而上,即至鬼门关.此处一边是陡壁如削,一边是 咽喉小道,两座大石并排而卧,中间仅容一人通过.过鬼门关才能到达 鹰窝寨.登上海拔 700 米的鹰窝寨顶,视野豁然开阔.极目远眺,武陵 秀色,山村田舍,蓝天白云,缕缕炊烟,一派清新朴秀的环境,使人有 融化于大自然中之感. 西海:西海白云向称绝景,尤宜登天台观赏.这一带还有数以千计 的石峰.步入西海,宛若置身于石林海洋中.多少年前,这里是真正的 大海,以后海水退去,这一带形成了现今岩谷幽深、万石峰峻的奇特自 然风光. 天台:是武陵源最高点,有东、西两台.这里视野 360 度,登台鸟 瞰西海全景,但见群峰竞秀,翠岩屏列,高低错落,绵延无际.白云萦 绕于石峰之巅,似龙腾虎跃,奔涌于千岩万壑之中. 十里画廊:即干溪沟.沟旁黛峰屏列,人行峡谷中,但见岩石一方 方、一层层从溪根叠起,一直叠到云雾深处,叠出了 200 来尊似人似物、 似鸟似兽、无一不神、无一不绝的奇妙造型.其中的孔雀开屏、采药老 人、寿星迎宾、猛虎啸天等,尤为逼真.十里画廊向被誉为索溪峪的瑰 宝. 水绕四门:地处武陵源中心,是张家界的东大门、索溪峪的西大门. 金鞭溪、索溪、鸳鸯溪、龙尾溪 4 条溪流,在这块不足 200 平方米的山 谷盆地里盘绕汇流.四周峰岩奇秀,溪流瀑瀑,竹茂树森,花香鸟语. 置身其中,但见"水在山间流,人似水中游",可称天下绝景.此处的 万岁牌、将军岩、笔架山等景,均有极佳的观赏情趣. 金鞭溪:自水绕四门沿溪蜿蜒西南上行,溪随山转,两岸峭壁陡峻, 峰峦叠翠.溪流跌宕多姿,清清溪水明净如镜,时见小鱼游弋戏水,溪 畔花草鲜美,时闻鸟鸣莺啼,山风习习,流水叮咚,山因水见奇,水因 山增色.人沿清溪行,胜似画中游.自水绕四门沿溪上行;可依次观赏 到跳鱼潭、千里相会、紫草潭、定海神针、金鞭岩等景.金鞭岩是金鞭 溪主景.岩拔地兀起,有棱有角,酷似一条高 300 余米、直插于地的金 鞭.相传它是秦始皇的赶山鞭.岩背后有菩萨岩,犹如护鞭大神,守护 着这条秦皇御鞭. 砂刀沟:为一 U 形深谷,沟的东、西口依次位于金鞭溪畔的千里相 会、紫草潭.此处奇峰兀立,林密苔滑.从沟中观景,峰高天远,涧深 水清,幽静深邃,野趣横生,充满神话般的意境,有人间迷宫之称.如 从千里相会入沟,逆时针方向沿沟而行,即可游后花园、迷魂台、天下 第一桥、天悬白练等景.迷魂台以其景之美足以迷人心魂而得名.此处 数百座奇峰拔地而起,夏似刀枪剑裁直刺蓝天,冬如玉笋银塔耸入云霄. 天下第一桥系一天然石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块长约 20 米、宽约 3 米、厚约 5 米的天然石桥,正好架在两座山峰之上.踏上桥面,手扶铁 栏杆,仰视,青峰缥缈于云霭缭绕之中;俯瞰,奇峰如笋群,岩壑深谷 中泛起阵阵烟岚,散而复聚.此景此境,在国内堪称只此一家.天悬白 练瀑布自月亮岩奔腾直泻而下,如白练匹落,蔚为壮观. 黄狮寨:向来是游武陵源必游之地,有"不登黄狮寨,任上张家界" 之说.黄狮寨海拔逾 1200 米,寨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是张家界最大的凌 空观景台.寨顶有台地百亩,观景台在台地南沿,位处绝岖之边,凌空 远倚.登台四望,千百群峰和金鞭溪的碧水丹崖一览无遗. 腰子寨:雄踞于莽莽群峰之上,与黄狮寨东西遥遥相对.腰子寨沟 深峰削,素以险著称.脊顶四方开阔,是绝妙的天然观景台.循寨东南 麓绝壁悬崖上的之字形石阶攀登寨顶,举目四望,险峰奇岩,绿林花海; 探头俯视,谷深无底,游人如蚁.自寨脚还可东行去天桥、老鹰嘴游览." 4.黄山 黄山在秦时称黟山,因山色青黑苍润而得名.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 曾来此采药炼丹修道、乘龙升天的传说,下诏改名黄山,沿用至今,在 风景基革的 154 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屹立着 72 奇峰.它兼有泰山之雄、 华山之险、雁荡之奇、峨眉之秀、衡山之缥缈、匡庐之清丽,向以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如今加上彩池群成五绝)在名山之中独占 鳌头.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他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 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来盛赞黄山.黄山已于 1990 年被联合批准收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分前、后山.前山以天海为基点,其东、南、西、北地域分别 称东海、前海、西海、北海;后山地域统称后海.黄山可谓处处成景、 步步入画,山景尤集革于前海、北海一带.近年来新开发的东海翡翠谷 及西海佳景更为黄山锦上添花. 翡翠池:坐落在芙蓉、枕头两峰间的山涧中.池水碧如翡翠,池名 缘此.池水受瀑布叠水不停地搅动,山光云影投入池面,摇曳闪烁,形 成无数条飘浮抖动着的绿色绸带,波光教粼,涟漪缤纷.松谷庵建于宋 代,原名松谷草堂,明代重建改今名.庵位于翡翠池南,坐落于叠蟑峰 下,周围翠竹如海.清洁明净的松谷溪蜿蜒流经庵前,沿溪自北至南有 老龙、乌龙、黄龙、白龙、青龙 5 潭.竹涛阵阵,泉流瀑瀑,空谷传音, 幽寂秀绝. 自北海宾馆东行 20 米,散花精舍门前的散花坞中,春夏之际百花盛 开.灌木丛中有一石峰矗立,形如倒置的毛笔,称笔峰.笔尖上有奇松 一株,宛若鲜花一朵,此景取名梦笔生花.左侧有一石峰分成五岔,形 如笔架,名笔架峰.有笔有架,天然成趣. 过散花精舍东行上坡,复南行不远,迎面见一松挺立,威武雄壮, 浑身虎气,名黑虎松.至此道分为二:在行去云谷寺,左行 1 公里至始 信峰.始信峰一带是黄山奇松世界,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之谚.自黑虎松左行不远,路旁长一奇松,两主干大小一般,紧密相连, 称连理松.前行又有龙爪松.过龙爪松上行 50 米许至三岔路口,先走中 间一条山路,攀40 米达卧云顶,峰南峭壁上有奇松卧波,形如盘龙,名 卧龙松.下卧云峰北行约 30 米,见有一座小石桥横跨于两峰之间,此即 仙人桥.桥临深谷,桥畔石隙间长一古松,伸出一股氏长的枝丫,名接 引松.过仙人桥抵始信峰.峰3面临空,悬崖 f 丈,上升、石笋两峰左 右陪衬,成天然鼎足之势.峰顶多奇松怪石,历代文人喜登此峰吟诗作 画,饮酒抚琴,故始信峰别有琴台之称.台前有松名聚音松.下始信峰, 过卧云峰,走左侧小路下坡可下到石笋矼.如从温泉走南线上登至北海, 途中遥见石笋组成的十八罗汉朝南海即是此景. 清凉台:位于北海宾馆对面狮子峰峰腰,海拔 1700 余米,这是黄山 观日出云海最佳处.台筑在 3 面临空的危岩上,周置栏杆.可凭栏远眺 石笋矼、近观元宝峰,俯视八戒石和西瓜石.自清凉台绕岩右折上行 200 米至狮子峰顶.北望,见一石似猴子蹲坐在那里低首侧望太平县原野村 庄,神形皆备,此景取名猴子望太平.云海起时,又称猴子观海.狮子 峰似一头昂首卧地的雄狮,自西至东,"狮头"有丹霞峰,"狮腰"有 清凉台,"狮尾"有曙光亭.狮子峰一带的山水景物可甲奇、伟、幻、 险4字概括,素有"没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之谚.丹霞峰顶可上, 登峰顶可望云外、九龙、松林诸峰,是观云海佳处.排云亭建于西海群 峰悬崖峭壁间,亭古朴幽雅,与周围山色浑然一体,是观云海、日落、 晚霞的好去处.凭栏还可远眺仙人晒鞋、文王拉车、武松打虎、仙女弹 琴等山石奇景,颇有浪漫色彩. 西海群峰:是黄山风景中最秀丽幽邃处.这儿挺立的山峰如无数利 剑直插霄汉.其中一块飞来石高 10 米,上尖下圆,形若仙桃,孤耸峰头, 根部与山峰宛若截然分离,危立于山峰之上.此处亦是观赏西海奇丽景 色佳处.光明顶是黄山第 2 高峰,这里秋水银河,长天一色.东观东海 佳景,西望西海群峰,南眺鳌鱼(峰顶"鱼背"上有石如昂首爬行的龟, 此景称鳌鱼驮金龟)、玉屏、莲花、天都诸峰,北览狮子群峰,令人心 旷神怡.此处亦是观云海佳处. 自光明顶南下,经海心亭(可东行观凤凰松),步鳌鱼峰顶,穿鳌 鱼洞,步莲花、莲蕊两峰之间的莲花岭至莲花峰脚,左行步莲花梗登黄 山第一高峰莲花峰.莲花蜂主峰突南,众多小峰簇拥,俨如一朵仰天怒 放的新莲.绝顶处方圆丈余,形若石船.登顶视野开阔,可东望天目山, 西瞻庐山,北窥九华山和长江,大有顶天立地之感. 玉屏楼:坐落在莲花、天都两峰间,明朝在此建文殊院.楼左右两 侧有"青狮"、"白象"两石.楼前文殊台上有陪客松.这儿风光奇美, 徐霞客誉之为"黄山绝胜处",民间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谚.文殊台地势高耸,视野宽阔,大小群峰历历在目,是观赏前海风景 最佳处.仰望天都峰,可观"仙人把洞门"、"松鼠跳天都"等奇景. 再南下观赏迎客松.这是一株千年劲松,青翠挺拔,刚劲多姿,长丫低 垂于文殊洞口,似伸手欢迎上山的宾客,是黄山最著名的奇松.过文殊 洞,穿一线天,越渡仙桥、蓬莱三岛、小心坡、蒲团石至天门坎,东行 登黄山第 3 高峰天都峰."不上天都峰,白来黄山一场空."天都峰是 黄山最险峻的奇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素有天上 都会之称.天门坎两壁夹立、双石洞开.拾天梯而上,途经天上玉屏、 天桥、探海松,来到天都峰最险峻处鲫鱼背.这段长 20 余米、宽不足 1 米、中拱如鱼背的山脊凌空兀立,两侧是绝壁深谷,望之令人惊心动魄, 现有石栏围护.过鲫鱼背,再爬一段近 90°的陡立石阶,可登天都峰顶. 绝顶岩石上刻有"登峰造极"4 字.极目远眺,山在天边,江河一线;俯 首环视,千峰竞秀,万壑争奇,远近诸峰时隐时现于浓云雾霭之中,景 色千变万幻.自天都峰顶可走新修磴道下峰.经仙人跳板、聚老松,步 钟梯,经观峰台,走松径经望泉松、招客松、聚云亭、试胆石,下到半 山寺.半山寺前可观金鸡叫天门等石景. 自半山寺下行经青鸾桥、立马亭、慈光阁,过回龙桥至温泉、南大 门. 西线:自海心亭西行,经濒海桥、西海瑶台、三溪口至钓桥庵.三 溪口是白云等 3 溪交汇处,风景如画.自此沿白云溪而上,进入有黄山 瑶台胜地之称的白云景区.此处是由石柱峰、松林峰、九龙峰及西海峰 围成的大峡谷,可谓黄山奇景之缩影.景区内建有 10 座观景台,是西线 景观最迷人处.自三溪口下行不远即进入钓桥景区.青松绿竹掩映着钓 桥古庵,衬以古道石桥,古树参天,溪泉淙淙,景色幽雅. 温泉景区:主要是观赏黄山三大壮瀑之二的百丈瀑及人字瀑.百丈 瀑位于温泉东,有泉自青潭、紫云两峰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 布,这就是瀑布名称的来由.在瀑布南面的观瀑亭上观看瀑布最佳.人 字瀑位于紫云、朱砂两峰间,两股山泉经两峰间隙流出,在高山石壁上 相交成特大的人字形水流,飞泻直下,在回龙桥桥拱中奔涌而出.自温 泉沿汤溪西上,一路可观览青龙潭、白龙潭、白龙桥、虎头岩、三叠泉、 醉石(李白醉酒处)的邀月亭诸胜.回头过溪可游桃源亭,至观瀑楼观 赏人字瀑. 翡翠谷:坐落在黄山东麓.黄山东麓的丞相源、翡翠谷、香菇源和 石门源 4 道峡谷中,散落有大大小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潭池近 200 个,连缀以瀑布或叠流,如银线穿彩珠,镶嵌在奇峰秀峦间,其景之美, 以翡翠谷为最.谷长 2 公里,潭水晶莹碧澄,底石绚丽多彩,在阳光照 射下,水石熠熠生辉,似颗颗翡翠宝石,谷名缘此.这里也是恋人私语 的佳处,被时人誉为情人谷. 五岳 1.泰山 位于山东泰安城北的泰山,为五岳之东岳,气势磅礴,雄踞华夏. 泰山以其雄巍壮丽而素获五岳独尊之誉.历史上曾有 72 代帝王前来泰山 封禅,文人墨客更是接踵而至.他们留下的众多墨迹、石刻和文物瑰宝, 以及儒释道三教一体的古代东方历史文化,在这里构成了一座天然历史 博物馆.泰山,织雄伟、幽奥、奇妙、旷远于一锦,绘人、文、山、水 共一图,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并茂,现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 然遗产名录. 登泰山有东、西两路,北上至中天门汇合,直上南天门,再继续东 行登玉皇顶.自南天门东行不远,左侧有山路通至后石坞.泰山风景一 向有东路幽、西路旷、山顶妙、后山奥之说.如今登泰山,西路有汽车 通至中天门;中天门至南天门西的观峰通缆车.若要全面领略泰山之幽、 旷、奥、妙,步游最好.最佳方案是进岱庙前门,出岱庙后门,前行至 岱宗坊,这是东路登泰山的起点.走东路经中天门、南天门后直上玉皇 顶.下山时走小道经游后石坞,到中天门,走西路下.途经长寿桥,可 右行插游扇子崖.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因祀东岳泰山神而又得名东岳庙.岱庙为历 代帝王封禅泰山、行祭典大礼之地.史载: "秦既作畤", "汉亦起宫." 经唐、宋历代增修扩建,至北宋末,"凡为殿、寝、堂、阁、门、亭、 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又三楹",金、元、明、清各代又 均有增修,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式建筑.主殿天赃殿重檐庑殿顶, 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同列我国三大殿.殿内塑泰山东 岳之神像,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处.殿内墙上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 跸回銮图》,布局周密,笔法流畅,是宋代的绘画艺术珍品.岱庙东南 隅炳灵门内,有汉武帝东封泰山时所植汉柏,现存 5 株.岱庙配天门东 侧,有一四合院式行宫,为昔日帝王来泰山行祭典时的居所,名东御座, 清乾隆改其名为驻跸亭.院正殿内陈列有历代帝王祭器,其中明嘉靖年 间的黄地蓝花釉瓷葫芦、沉香狮子和温凉玉圭,尤为珍贵,被称为泰山 三宝.院内还有秦二世泰山石刻.现秦始皇刻石已无存.这块由秦二世 胡亥诏书、丞相李斯篆书镌刻而成的残石,为已发现的我国最古文字石 刻之一.岱庙内还拥有历代众多碑刻.这些碑刻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精 华之大成.从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至宋朝的苏、黄、米、蔡四大家, 真草隶篆,颜、柳、欧、赵,体例俱全,风格各异. 岱宗坊:是座 4 柱3间式牌坊.过岱宗坊东拐,不远可至王母池. 此处古木参天,清幽绝俗,是古代帝王登泰山时的小憩之所.其东北的 虎山,传为孔子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叹语之处.据说,当时孔子过泰 山侧,路遇哭墓妇人,便向子路发出了这一浩叹.自王母池上行,经一 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等坊便可至红门宫.宫原祀碧霞元君,院内景 色宜人.宫东北溪岩有一石,上刻小洞天,下有三水湾,每当水满月明 之夜,宛若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自红门宫拾级而上可至万仙楼.这里 以水且交辉的奇丽景色而获仙楼月夜之称.万仙楼北盘道西侧石壁上有 "二"石刻,意谓此处自然景色之美已达"风"(夙)"月"无边的程 度.继续上行可抵斗母宫.宫依龙泉山而建,东临溪水,龙泉水从宫房 流过.后院正殿东有听泉山房,凭轩临溪,可见三潭叠瀑层层而下,静 中有动,为泰山著名胜景之一.自斗母宫上行不远,走右侧岔道至经石 峪,即见一自然石坪上刻有金刚经全文,字字半米见方,为北齐人所书, 历代书法家誉为大字之祖、榜书之宗. 壶天阁:阁因所居山势若壶而得名.阁门有联云:"造极顶千重尚 多福地,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阁3面环山,一面古柏遮掩,站此眺 景,若壶中望天.继拾陡级而上至回马岭.此处山陡崖峭,盘道曲折, 马不能行,故名回马.继续往上,经步天桥至中天门.至此,登山路已 过半.中天门是登山东.西路交汇点,于此北望南天门及玉皇顶,云阶 高悬如天梯,南瞰汶河如带. 云步桥:此单孔石桥凌驾于深涧之上,因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 桥上如入云际,故此得名.桥北崖瀑布飞悬,穿行桥下,水花四溅.过 云步桥抵五松亭.《史记》载,秦始皇封禅登泰山至此时,曾避雨松树 下,因树护驾有功,乃封其为五大夫.按秦代官秩,五大夫为官爵九级. 后人误附为 5 棵松树各封"大夫".原树已无存,今存之 3 株为清雍正 时补植.松旁建五松亭.再前行,可至对松山.此处双峰对峙,松生绝 壁,云出其间,时隐时现.清乾隆皇帝有"岱宗最佳处,对松真绝奇" 之赞.山上建有对松亭.前望升仙坊竖立于南天门下十八盘蹬道中间, 坊南为慢十八盘,坊北为紧十八盘.盘道两旁山峰劈立,人行盘道上, 如上九天.在升仙坊仰望近在咫尺的南天门,盘道更陡更峭,如天梯高 悬.此时此地俯瞰山下,青峰浮云,如置身霄汉,飘飘欲仙.因而昔有 "游人过此坊即可得道成仙"之传说.攀紧十八盘即登上天庭仙界南天 门.门拔地通天,雄巍险峻,上建摩空阁,高耸云天,极为壮观. 碧霞祠:是一组国内罕见的宏大精致的高山古建筑群.祠以山门为 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 5 间,殿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东、西配 殿南有两座御碑亭东西分列.万岁楼两侧立有明代铜碑.外院东、西、 南三面各建一门,名神门,南门上建歌舞搂,与东、西门神阁相通,钟 鼓楼对峙山门左右,富丽堂皇.正殿中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祠东 北大观峰石崖上,有众多历代削壁为碑的石刻,堪称泰山碑林.其中以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所书的纪泰山铭碑最有名,称唐摩崖.其字体俊逸雄 伟,开书法唐隶一格. 玉皇顶:又称岱顶、天柱峰,为泰山极顶,海拔 1524 米.顶上建有 玉皇庙.玉皇殿前有块极顶石,是泰山最高点.历代帝王登泰山祭天, 就设祭坛于此石.石旁有古登封台碑和天左一柱石刻.庙内还有一座汉 武帝所立的无字碑.汉武帝自诩功高盖世,非文字所能表达,乃立此无 字碑,意在让后世见碑而思,思而生崇拜之情. 玉皇顶周围景点众多.登上岱顶极目四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吟咏杜甫的这首《望岳》诗,见景触情,将陶然浸 入诗境.华夏看日出,数泰山最佳.旭日东升与黄河金带、晚霞夕照、 云海玉盘,列为泰山山顶四大奇观.岱顶及其东南的日观峰、拱北石, 均是观泰山日出的最佳处.日观峰南的瞻鲁台原称舍身崖.崖东北为鹰 愁涧,南为万丈悬崖.旧时一些善男信女常选此处跳崖以舍身成佛.明 代有人在悬崖边筑了一道低墙,并刻 "爱身崖" 3 个大字,以劝人们自爱. 现筑有石栏,可凭栏远眺.瞻鲁台西还有一仙人桥.桥两崖对峙,相隔 数米,其间有 3 块巨石衔接撑抵,拱悬如桥.桥下则为深涧,势极险峻, 隔岸可望而不可即,仙人桥名缘此. 至此,已观赏领略了泰山之幽和妙.如走东路上山,路陡步艰,但 也正因有此苦才能真正领略到泰山称盖于世的雄.泰山雄伟险峻的自然 造型,伴有依山就势建于松柏林海中的一系列宏伟瑰丽的古建筑和众多 摩崖碑刻等人文造型.它们相辉相衬,更充分显出其山势磅礴、阳刚峻 拔之气概,令登山者油然而发"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叹,并仿佛自身 已"入琼楼玉宇,叩天上仙阙". 到玉皇顶后要在此就宿一晚,翌晨观日出后下山.自玉皇顶沿山脊 经丈人峰至北天门,可前去游后石坞,以观赏和领略泰山之奥.后石坞 位于玉皇顶、九龙岗和尧观顶之间,地处岱阴腹地.这里奇峰竞秀,旷 远清幽.坞内有姿态各异的古松干株.石坞松涛为泰山胜景.坞内怪石 磷峋如笋,故又有笋城之称. 自后石坞下行可至天街,再经南天门下到中天门,沿凤凰岭走西路 下山,可观赏和领略泰山之旷.顺岭西行,经黄西河谷,可见一瀑布自 山崖泻下,如白练悬空.崖下有一深潭,名黑龙潭.潭上建长寿桥,可 在桥上或近处石亭观瀑. 过长寿桥西行,经无极庙而至扇子崖.石崖峻削上耸,其状如扇, 故名扇子崖.于此可西望傲徕峰.崖下有天胜寨遗迹.《泰安县志》载, 西汉末赤眉军领袖樊崇起兵莒县,北上泰安时曾驻兵于此.寨内米臼窝、 演武场、张旗石等遗迹,至今犹存. 折返长寿桥东,走正路南下,经黑龙潭水库至爱国名将冯玉祥墓. 复顺路前行至六朝古刹普照寺.寺依山势而建.寺内大雄宝殿后有一株 六朝松,粗有数抱,冠盖如伞.每当月夜,月光透过松针射下,形同筛 月,故在松旁建有筛月亭. 泰山近年来又新辟后山桃花源景区和玉泉寺景区.桃花源景区山青 水秀,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清新幽丽,被誉为泰山小江南.泰山的名 产赤鳞鱼,就生长在此溪中. 2.衡山 南起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的衡山,绵亘数百里,一共有大 小72 峰.主峰祝融峰位于衡山县南岳镇北,海拔 1290 米,为衡山绝顶, 芙蓉、天柱、紫盖、石廪诸峰旁倚,巍峨壮观.衡山为我国五岳中的南 岳,山上林木繁茂,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素享五岳独秀盛 名.衡山为历代帝王巡狩和祭岳之地,也是我国著名佛教圣地之一.山 中寺宇林立,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构成南岳四大佛教禅林, 渊源流长,宗系蔓及海外.自唐宋以来,名流学士、文人墨客接踵而至, 留下了众多题咏、碑记和石刻. 衡山有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 奇. 自南岳汽车站下车,穿天下南岳坊,前行 1.3 公里至南岳镇.镇上 的南岳庙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宫殿式庙宇之一,在五岳诸庙中居首.此 庙始建于唐,前后 9 进,红墙四周,角楼高耸,其规模格局赛似皇宫. 南岳庙祭祀的是辖治南岳衡山之神——南岳司天昭圣帝.圣帝殿高 24 米,重檐翘角歇山顶式,金碧辉煌,由72 根石柱支撑,象征南岳 72 峰. 殿周石栏杆间嵌镶有 144 块白玉石双面浮雕,雕刻精致.祝圣寺居南岳 四大禅林之首,相传因大禹曾在此遥祝舜帝而得名,其素斋名闻逻迩. 由祝圣寺东北行 4 公里至位于紫盖峰下的水帘洞.每逢雨季,来自 紫盖峰顶的溪流到此形成高 20 余丈的瀑布下泻,宛若悬于空中的水帘. 洞周遍布石刻. 自南岳镇坐登山汽车直上祝融峰."南岳万仞起,祝融一峰高." 传说此峰是因黄帝的一位身居火官之职的大臣祝融氏死后葬此而得名. 峰顶建祝融殿,有"九千丈外云边寺"之称.若于凌晨乘车上祝融峰观 日出,沿途还可目击善男信女结伴成群上山烧头香的景象.祝融殿香烟 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登殿前的望日台看日出,可观赏"万顷苍波 澄玉鉴,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壮观;登殿西的望月台,每逢云开天净, 极目千里,环顾群山,有南岳独如飞之感. 下祝融峰,先右拐去游会仙桥、罗汉洞,再下行走小路经念庵松、 观音岩、高台寺、开云亭至上封寺,沿公路下行至南天门.衡门前、后 山以南天门为界,此处建石墙铁瓦祖师殿一座,殿前有观景台,殿台竖 南天门石坊. 皇帝岩:岩形似皇冠,岩上有宋徽宗御笔"寿岳"石刻.自皇帝岩 西行至公路,下行至邺侯书院,此是唐朝辅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 4 代皇帝的名宰相邺侯李泌隐居衡山时的旧址.书院门首楹联写着:"三 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名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再下行有半山亭、忠烈祠、华严湖等名胜. 藏经殿:坐落在祥光峰下,殿周林壑幽深,古木参天.附近有摇钱 树、同根生、连理枝等奇树,以及允春亭、梳妆台、钓鱼台、龙池、水 目寺等古迹.自藏经殿走石级路下行至磨镜台,传说唐朝佛教掸宗七祖 怀让曾在此以"磨镜既不能成镜,坐禅又岂能成佛"的哲理开导佛徒马 道一,使马顿悟法门.磨镜台由此得名. 自磨镜台西行 6.5 公里至坐落于莲花峰下的方广寺.寺建于南朝梁, 深藏于南岳翠峰秀岭间.古树苍苍,泉瀑潺潺,清幽绝尘,向有"不游 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一说.此寺被称为南岳第一胜地. 自磨镜台南行 0.6 公里至岔路口,再西行 0.2 公里至位于掷钵峰下 的福严寺.寺为六朝时天台宗二祖慧思所建,之后,唐朝佛教禅宗六祖 怀让在此辟为掸宗道场,故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之说.寺周古木 参天,有一株 1400 余年树龄的银杏树最为珍贵.寺后有高明台、虎跑泉、 一生岩等古迹.东行返至岔路口,再南行 2.8 公里至南台寺.寺为六朝 海印禅师始建.日本佛教曹洞宗视衡山南台寺为祖庭. 自南台寺返回磨镜台,东行经灵泉溪、麻姑仙境至半山亭,南行下 山.麻姑仙境十分幽静,有一游泳池借自然山岩凿成.池周广种竹木, 筑有多座似蘑菇的竹亭草舍. 近年来,衡山发现一处新景龙凤溪.溪全长 5 公里,位于甫天门北 的龙凤树,源于芙蓉峰下的毗卢洞,经深峡幽谷流入龙凤潭.在仅 5 公 里长的河床上,形成 14 处瀑布,四周有 7 处深潭.又因该处地势高峻, 一年中有 2/3 的天日处于云遮雾障之中,故有云雾公园之称. 衡山还有南岳蛙会奇观.衡山生长着一种灰黄色或褐黑色的石蛙. 每年惊蛰、春分前后,冬眠始醒的石蛙,都成双成对团团相抱,层层堆 压,堆成一座座蛙塔,竞相唱和,声震数里,可称华夏一奇观.石蛙聚 会的时间约 1 周左右,随后在一夜之间全体顿然消失.其中的原因现在 还没有弄清楚. 3.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它海拔约 2200 米,北瞰黄河,南连秦岭,雄奇险 峻居五岳之首,所以自古就有华山天下雄之誉.它的东、南、西、北、 中5峰环耸,远望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时花华相通,故得名华山, 又称莲花山. 常言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这绝非夸大之词.看过电影《智取 华山》的人,都已经对华山的绝壁陡崖有了了解.的确,华山奇峰高耸, 山势险要,只有一条路通往山顶,且相当险峻,攀登华山不仅是对人耐 力的检验,也是对人意志的考验,千尺嶂、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 均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险陲.例如苍龙岭,它是一道黑色山脊,宛如一条 巨龙横卧山中,路宽不到 1 米,两边都是壁如刀削、深不见底的深壑, 相传唐代韩愈当年在这苍龙岭上曾吓得抱头痛哭,留下遗书.然而,无 限风光在险峰,华山那雄奇、威严的景观,不经过一番艰苦而又惊心动 魄的考验,是无法领略到的.爬上苍龙岭抬眼望去,你会看到身边白云 绦绕,四面青山巍峨,你就如同一个自由的鸟一样,高悬在青山翠谷之 上.而当你头顶一线天光,在壁狭路陡的千尺艰难而上时,你才能够真 正体会到华山的雄险,也更会为古人不畏艰险而为后人留下了那一级级 的登山之梯及扶索而感到震撼.今天的华山即使由于有了各种保护措 施,已经不像古时候那么奇险,然而不少路段仍然令人心惊胆战,想想 古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的华山该有多么雄险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从古人 的诗文、游记中可以看到当年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清代乾隆时的进士乔光烈的《登华山记》,可以说是对华山各处奇 观的综合记录,下面是选其中精彩的片段: 岳有五,而太华之神秀,冠于嵩、衡、岱宗.《山海经》谓其削成 四方,高五千仞,峻极天表,险绝人境,称名山之宗. ……怪柏森立,多数百岁……园竹数万竿,交翠蒙密,不见日影. 坐琅玕中,宜奕宜饮,宜布簟卧,而尤宜于暑.盘薄久之,不知外事之 若忘也…… ……一峰直上,中陷如溜,步不得施, 《水经注》谓之天井者也…… 余既度嶂,仰见天光,如从井中出,为之汗涊力疲.勉而前,历百尺峡, 峡险如.东北行二里,过二仙桥,见铁栈横贯壁中,上架木板为梁,下 瞰无底,度者面崖攀锁,屏息瞑视,践板以过.板不盈尺,嗫之振振然, 益危惴.念昔时凿悬度施穷人力,疑鬼神所为……余既登太顶,谒显灵 宫,观玉女井,仰天池——即《图经》所谓太乙池者,水才一泓,冬夏 不盈耗.观瞻仙掌,指拇朗列,如抵如擎.俯视瀑布,从百尺峡下垂, 玉虹沉沉, 倒银汉而挂天绅矣.远望河渭,细仅萦线.其南,连山奔峭, 如海涛起没无际,莫知纪极……风泉竹树,吹万之声;烟晖日景,变眩 之色;岭蹊曲径,窈窕之趣;洞姿石态,诡俶之观;蹬危梯、涩缒曳之 险,凡升降上下之得于岳者,悉集呼前,若目犹载之,意犹领之也. 从上面这段记载中我们可看到那宛如玉虹饮涧、银河倒倾的瀑布, 那如同大海波涛时起时落、无边无际的山峦,那清风吹动泉水、竹林发 出的动人声响,那缥缈的云烟在日光照耀下变幻莫测的绚丽,那行走在 崎岖小道上的无穷乐趣,那奇石怪洞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景象,那冬季不 消、夏季不涨的一泓清泉,那如抵如擎的仙人掌峰等等,早已让人们心 旷神怡! 明代袁宏道的《华山记》,对华山之美作了透彻的剖析.一针见血 地说出了华山之美的本质在于它的骨.所谓山之骨,也就是山的峰峦脊 梁.他是这样赞美华山的: 凡山之名者,必以骨,率不能倍肤,得三分之一,奇乃著.表里纯 骨者,唯华为然.骨有态有色,黯而浊,病在色也;块而狞,病在态也. 华之骨,如割云,如堵碎玉,天水烟雪,杂然缀壁矣.方而削,不受级, 不得不穴其壁以入. 他笔下的华山,不仅是天下唯一的表里纯骨的奇险之山,而且它的 骨既有姿态也有颜色,而非其他骨那样浊而狞.袁宏道的确抓住了华山 之美的特色,华山不同于其他名山的最主要特色之一便是它的山峰高 耸、山势陡峭,不像其他山脉,山中甚至还有平坦较宽的路段,华山的 一条绝径,大多是崎岖小道,路窄、坡陡,两边无依无托. 在唐代,李白写诗形容它"西岳峥嵘向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 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兴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力,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 开……"《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杜甫也有"西岳峻嶒辣处尊,诸 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灵白帝问其源"(《望岳》)的 赞美.然而,对华山特立超群的雄伟气势刻画最为形象全面的,要算刘 禹锡的《华山歌》了,它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微描写,既绘其峻拔之 形,又借此突现其神髓,以山写人,移情入山: 洪炉作高山,元气鼓其囊.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踪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难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尤碌碌. 此诗开头就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华山是天地这座大洪炉经过千锤 百炼铸造出来的,由于它秉赋着自然天地的伟力,难怪如此雄伟峻迈. 长安是帝王之宅,那气势磅礴的华山,就像城关的钥匙.华山非凡的气 势,足以让那些外来人产生超凡脱俗的感受,让他们的精神焕然一新. 像华山这样的高山固然不少,但如果不能像华山这样有特达的品质,仍 然是平庸无味的.赞华山,离不开它的超众的风骨,华山的美,也是这 种风骨的表现. 4.恒山 横亘于晋北浑源县城南的恒山绵延 150 余公里,为海河支流桑干河 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连太行群山,西控雁 门天险,南接五台群峰,北临塞北盆地.相传在 4000 多年前,舜帝北巡 至浑源,见此山之雄浑深险,即封之为北岳. 恒山主峰天岭海拔 2017 米,与另一高峰翠屏山隔唐峪东西对峙,唐 峪水蜿蜒中流.金龙峡窄而深,两旁的绝壁悬崖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 形势险要.北宋杨家将镇守三关时,曾置重兵于恒山.至今犹可见悬崖 峭壁上堡楼营垒、吊桥栈道等斑斑遗迹. 悬空寺:位于浑源城南 4 公里,建在恒山脚下金龙峡口西南崖峭壁 上.寺建于北魏晚期,背翠屏山面天峰岭,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势若 悬空、寺缘此得名.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就岩起屋,整个建筑群 南北长、东西窄,楼阁殿堂布置得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有曲曲折折的 栈道连通,栈道上又建重檐式楼阁.其构思之奇妙,形势之惊险奇绝, 令人叹为观止.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谷遥望, 如神仙窟宅.更绝的是,仅用不足百根碗口粗的圆木支撑着寺宇半悬于 空中的部分,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木断寺塌的险情.人行其中,感脚 底似在颤抖而心惊肉跳. 实际上,悬空寺已安然无恙地悬在那儿 1000 多年了,经受住了风雨 冰雹地震的多次考验.它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学家早就精通结构力学和地 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此寺的建筑,除结构科学性外,还利用了得天独 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悬空寺依附于金龙峡西南崖峭壁间,3 面环 山,唯东北面向丘陵.不受西北来的劲风冷雨侵袭.寺上方的崖壁逐渐 向前突出,将寺的全部建筑遮挡得严严实实.即使天空有雨雹直落地面, 也不会直接触及建筑.这种露天而不受西来或直落之雨雹淋打的建筑, 实属罕见.即使出现西南气流或回流,因受地理位势所制,其强度已大 大减弱,一般不会形成雹暴天气.所处位置的日照时间也短,可使建筑 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 悬空寺这一国内罕见的景观,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惊赞为"天 下巨观";古人评为"公输天巧",并镌刻在栈道石壁上. 登恒山,目前是从山脚停车场走西路直上朝殿.朝殿即北岳庙,山 门两旁有青龙、白虎两殿,还有一苦一甜的两口古井.庙周有会仙府、 九天宫等胜迹.登天峰岭巅,北岳雄浑苍阔之景象,一览无余. 圆觉寺释迎塔,建于清代.塔密檐 9 层,高20 米,塔顶有一只造型 精致的铁制凤鸟,风起凤飞,凤随风转,看塔而知风向,是我国唯一能 测风向的砖塔. 5.嵩山 位于河南登封城北的嵩山,由东、西两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西 为少室山.主峰嵩顶即太室山顶,海拔 1440 米.嵩山是我国五岳的中岳, 山势挺拔,层峦叠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三里一庵,五里一寺" 之说. 嵩山的名胜主要有: 中岳庙:位于登封城东 4 公里太室山南麓,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 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邻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景 色绝佳.中岳庙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规模不大.汉武帝至嵩山游览 并封禅,太室祠立刻身价百倍,并得以大规模扩建.至唐、宋时,太室 祠更极一时之盛,凡有大事告于天地,则必告中岳神,太室祠也随之改 为中岳庙.中岳庙占地约 10 万平方米,南北有一条长 6500 米的中轴线 贯穿.南自太室闭起,向北以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 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峻极殿、御书楼,至建于黄盖峰上 的黄盖亭,气势雄伟,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描绘.特别是位于 庙中心的峻极殿,于清乾隆年间仿北京故宫太和殿重建,气势尤宏.庙 内有唐宋以来古柏 200 余株,以及魏碑、唐碣、宋代铸铁人、宋金四状 元碑、宋金庙图碑、铁狮等珍贵文物;庙门外有两尊汉石雕翁仲.传说, 中岳庙内宋代铸的铁人原有 8 座.北宋末, 8 个铁人于一个夜晚躲过守门 的翁仲,偷偷来到黄河岸边,欲渡前去抗金.无奈渡船太小,8 个铁人只 能分两批摆渡.当渡过第一批时,天就亮了,中岳庙主派人将未及走脱 的4个铁人拉回庙内,因而庙内铁人今仅存 4 个. 启母阙:位于北 峰,也是中岳汉三阙之一,阙上铭文主要叙述了古 代夏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阙东北面有一块几丈高的石头, 名启母石.相传远古时洪水泛滥,大禹治水心切,和妻相约,击鼓为号, 送饭至工地.夏禹治水的行为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在 开山凿渠时变成一头力大无比的黑熊.一日,怀有身孕的禹妻涂山女前 来送饭,时鼓尚未击,她看到的是一头黑熊在此凿石运土,惊愕之际, 化作这块巨石.禹想妻有孕在身,大呼:"还我儿来!"声落石开,儿 从石中跳出.所以禹的儿子名叫启,此石也名启母石. 崇福宫:位于启母石西侧.宋神宗时,司马光因与变法革新的宰相 王安石政见不合,遂置身崇福宫中,用10 多年时间主持完成了上自战国 下至五代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据记载,先后在崇福 宫工作的大臣、名儒有范仲淹、司马光、李纲、程颢、程颐、朱熹等 30 余人.崇福宫不仅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 所.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城北 2 公里太室山南麓峻极峰下,原是北魏嵩 阳寺旧址,宋仁宗时改为嵩阳书院,当年与唯阳、岳麓、白鹿洞合称四 大书院.宋代著名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均在此 讲过学.书院前有一唐碑.传当年汉武帝巡游嵩山时,戏封嵩阳寺内 3 棵柏树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已毁于明末大火,大将军与 二将军至今依然健在,据推测,此两棵柏树大约栽种于西周或更早些时 候,迄今已有 3000 年左右历史. 少林寺:位于少宝山五乳峰前.寺始建于北魏,第一任住持是一位 叫跋陀的小乘教和尚.南朝末年,印度佛教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带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衣钵,由印度来到少林寺首创禅宗,宣扬大乘 佛教,史尊达摩为始祖,少林为祖庭.少林寺素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 胜概冠中州之誉.少林派武术名震海内外,少林拳素负盛名.寺内千佛 殿前地面上的 4 排12 行陷坑,是少林寺僧人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寺西 不远有国内现存最大的塔林.为历代和尚墓地,现存自唐至清千余年间 的砖石墓塔 220 余座.样式繁多,造型各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 刻艺术宝库. 初祖庵:庵3面临壑,背连五彩峰,景秀境幽.大殿神龛内供达摩 像.继续上行登五乳峰中则至达摩洞.达摩所传的禅宗,不重义理而主 张坐禅壁观,以面壁沉思、姑息众念来领悟禅理.达摩洞深 7 米,宽3米.据说,达摩在此洞内盘膝静坐,面壁 9 年,以致其影入石."面壁 功深"这一成语典故,缘出于此."九年面壁,影入石中",被称少林 寺十大传奇之 二祖庵:相传慧可想拜达摩为师,以传其衣钵.达摩闭门面壁,置 之不理.慧可就在门外等候.时值数九寒天,大雪没膝,可慧可侍立雪 中不动.翌日,达摩仍不许慧可入室.于是,慧可用刀砍下左臂献于达 摩,以表其求道之诚.达摩这才把衣钵传授给他,作为传法的凭证,于 是慧可被尊为禅宗二祖."断臂立发,衣钵真传"这一成语典故盖出于 此.二祖慧可立雪断臂,也居少林寺十大传奇之列.二祖庵南有块巨石, 叫天削石芙蓉,传为慧可断臂后养伤处,名养臂台.庵前有慧可所凿 4 眼井.令人称奇的是这 4 眼泉水相隔虽仅咫尺,但水味却分别是甜、酸、 苦、辣. 四大佛教名山 1.五台山 位于晋东北部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为太行山一脉.五大主峰耸出 云霄,海拔均在 2000 米左右,峰顶平阔如垒土之台,分别称东台、南台、 西台、北台、中台,山缘此名.其中的北台海拔 3058 米,有华北屋脊之 称.山上有大片原始针叶林和天然牧场,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余三山为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五台山规模之大居四山之首. 古刹梵宇星罗棋布于林荫之中、山涧之旁,泉流通瀑,钟声悠悠,身临 其境,如登梵宇仙境. 五台山的高海拔形成了五台山区的特殊自然小气候,炎夏尚有冰, 盛暑时节仍清凉如秋,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 五台山的著名景点有: 黛螺顶:坐落在清水河东畔山巅,俗称小五台.大殿内供东、南、 西、北、中五方文殊菩萨,是上山朝拜文殊菩萨最适中的地方.过去有 "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之说.晴日登顶西瞰台上,但见古刹白塔、 殿台楼阁沐浴在金色阳光下,掩映于碧树绿丛中,还可远眺中台、南台、 西台. 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寺内有一尊缅甸汉白玉佛,是 五台山 10 景之一. 集福寺:以北宋杨家将杨五郎曾在此出家而闻名.继续西行,可抵 达坐落在灵鸳峰巅的菩萨顶(与塔院寺、显通寺、罗寺、殊像寺合称五 台山五大丛林).菩萨顶据传为文殊菩萨的居所.清康熙、乾隆皇帝登 五台山时,均住此寺.寺建于北魏,领黄教喇嘛庙之首,其主体建筑均 用琉璃瓦覆顶,拾108 级石阶而上至山门,气势雄伟.由此可东望黛螺 顶,俯瞰星罗棋布的台怀寺塔. 广宗寺:此寺大殿盖铜瓦,俗称铜瓦殿.继续南行至五台山黄教始 庙圆照寺,寺后的塔院内筑有一座白色喇嘛塔,四角又各建一塔,5 塔对 峙.继续南行至罗眼寺,寺内有一座藏式砖塔.正殿内莲台上安有 8 瓣 莲花一朵,瓣内有 4 尊佛像坐四方.若操纵台下暗处的机关,可使花瓣 时开时合,佛像也因此时现时隐.此"现佛莲花"为五台山 10 景之一.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属青庙主寺,是五台山上规模最大、历史最 悠久的寺院,俗称祖寺.寺内殿阁巍峨,寺周山峦起伏,松柏参差.寺 内有一座铜殿,是我国寺观中仅有的 3 座铜殿之一(另两座,一为湖北 武当山金顶,一为昆明金殿,即铜瓦寺),而显通寺铜殿的美观俊雅和 技艺之精,则居 3 殿之冠.铜殿正中有一尊文殊坐狮铜像,殿四周布满 万余尊小铜佛像,此"稀有铜建"亦为五台山 10 景之一.殿前还有两座 五台山最大的铜塔.寺山门前钟楼内悬有一口重达 9999.5 市斤的明铸大 铜钟,击之声闻全山,此"长鸣金钟"亦属五台山 10 景之一.寺内的佛 国藏珍楼内,陈列有华严经字塔、石质铜音侍女像等珍贵文物. 塔院寺:有座藏式白塔,数里之外可见,现已作为五台山的标志, 被列为五台山 10 景之一. 殊像寺:位于塔院寺西南里许.寺正殿是台内最大的殿宇.殿内塑 文殊驾狻猊像,又悬塑有 500 罗汉游江. 普化寺:以雕塑闻名.从普化寺沿山路南行至观音洞,此原为西藏 达赖喇嘛朝五台山时礼佛诵经之所.拾级而上至洞口,洞内供奉着观音, 并有一注清泉,清澈甘凉,被誉为佛国圣水.继续南行至南山寺.此寺 依山势而建,殿堂高低错落,层叠有致,具山中含山,寺内有寺,院里 套院的建筑特色.此"曲径南山"亦列为五台山 10 景之一.南山寺石雕 石刻技艺之精,冠于全山诸寺,尤以大雄宝殿内的文殊和送子观音两尊 汉白玉像最为精湛,被视为稀世珍品.殿后院有清末慈德太后手书"真 如自在"的石刻. 镇海寺:位于南山寺南.此地两山夹峙,清泉长流,幽雅恬静,景 秀境幽.镇海寺曾是统管北京、西宁、五台山等地黄教的衙门. 龙泉寺:位于南山寺西南.寺周 9 峰环抱,一泉长流,山高林茂, 泉清水冽,拾108 级石阶北上至山门.山门旁有一座汉白玉牌坊,为3门6柱、一字形、中高两边低的结构形式.石坊形体精美,雕工尤为细 巧,其上所刻的 29 条蚊龙伸爪昂首,神态惊人;鸟兽欢跃,花卉并茂; 人物神情,栩栩如生.此白玉石坊亦列为五台山 10 景之一. 金阁寺:位于台怀西南 15 公里,地处南台西北岭畔.始建于唐,依 山而筑.正殿内有一尊高 17.6 米的千手观音,其主身铜铸,"千手"木接,巧施彩绘,连成整体;观音两侧有 24 诸天环侍.此千手巨佛亦列为 五台山 10 景之一. 夏季入金阁寺,有"帘卷千山雨,室含万壑风"之感.人们称其为 雾海腾花,为金阁寺一景. 佛光寺:位于南台外豆村东北.始建于北魏,兴于唐.寺依山势而 建,3 面环山,殿阁巍峨,环境清幽.正殿为唐代木结构建筑,居高临下, 颇有压倒一切之势.殿内人塑面颊丰腴,眉毛弧弯,唇正齿皓,展现了 浓郁的唐人风貌.此殿的建筑、群塑,殿内柱额上的唐代壁画和横梁下 的唐人题字墨迹,萃聚一处,被称为佛光寺的唐代四绝.此瑰宝佛光, 也是五台山 10 景之一. 2.普陀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一小岛,位于沈家门东北、朱家尖北.山东南 海中的落迦山,为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居处.两山统称南海普陀.普陀是 观音菩萨的道场,兼有海山塔寺之胜,享有海山第一、海天佛国之誉. 有人评说: "以山而兼湖之美,当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南天门:位于南山上,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有 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题"海山大观"摩崖石刻. 紫竹林:位于山东南的梅檀岭下,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且剖视可 见竹叶状花纹,故名.传为观音菩萨闲住之所. 潮音洞:位于紫竹林内.洞为山石裂罅形成,自崖至脚高数十米, 洞有两门似天窗.每当海浪涌入洞穴,浪石相激,声若轰雷,为听潮佳 处.在涨潮时,倚岩俯视,若蚊腾足下. 不肯去观音院:建于潮音洞下.五代后梁时,日本僧人慧锷第 3 次 来华取经学佛,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一尊,由明州下海回国,在普陀洋 面为风浪所阻,以为观音不肯东去,遂在潮音洞下靠岸留下佛像.当地 居民张姓舍宅建此院,是为普陀山开山供佛之始. 法雨寺:俗称后寺.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寺周古木参天,幽雅绝俗. 寺内观音殿顶穹窿顶盖正中盘一苍龙,下悬一珠,周缘 8 根椽子各雕昂 首舞爪的蟠龙,构成九龙争珠图案,故又称九龙殿. 慧济寺:位于佛顶山巅.自法雨寺拾级而上,经香云亭、云扶石至 慧济寺.寺周多古树奇卉,寺西北有株鹅耳枥是稀有的观赏树. 梵音洞:返回法雨寺,东行经望海亭、善财洞至梵音洞.洞突出于 岛东海岸,曲折幽深通向大海,崖台峻峭,陡劈如门,浪拍洞壁,动魄 惊心,是普陀山最神秘处,与潮音洞组成的两洞潮声向为普陀一景. 朝阳洞:返回法雨寺,南行经大乘庵(内有一尊长约 10 米的卧佛及 500 木雕罗汉)、文物馆(内藏明清王朝的圣旨、玉印,以及玉佛、梵文 贝叶经、珍珠塔等),东行去朝阳洞.洞延伸于海中山顶上,朝阳涌日 亦为普陀山一景. 普济寺:俗称前寺.自朝阳洞西返,经仙人井南下抵寺.普济寺规 模之大居全山诸寺之冠.寺前有莲花池,池南有御碑亭,寺东有多宝塔 诸胜. 西天景区:这里有一普陀石,称天下第一台,两石相垒如盘,上大 下小,看似摇摇欲坠,有梯可登石巅环眺海山."二龟听法"由两形态 酷似乌龟的青石组成,一"龟"昂首引颈,缘石而上,一"龟"匍伏岩 顶,回顾张望,一副认真听法的样子. 3.九华山 位于皖南青阳县境南部的九华山.有99 峰,其中有 9 峰形如莲花, 所以就把它叫做九华山.唐朝李白曾写了一首诗:"昔在九江上,遥望 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宋朝王安石赞道:"楚越千万山, 雄奇此山兼."这里奇峰怪石、潭谷洞府、古树泉瀑、绿竹鲜花,一派 清新秀逸的风光. "天下名山僧占多."早在东晋时代,就有天竺僧怀渡禅师来此山 传经布道,创建茅庵.唐高宗时,有新罗国王族金乔觉渡海而来,见九 华山秀丽无比,遂隐身此间修行 75 载,坐化时享年 99 岁.后人看到他 逝后的肉身与佛经中的地藏菩萨很像,因而称他为金地藏,并建肉身殿 地藏塔供善男信女朝拜.自唐末辟九华山为金地藏道场之后,山中寺刹 林立,全盛时有"九华千寺"之说,素称"莲花佛国",居我国四大佛 教名山之列.现存寺庙 84 座,佛像 6000 多尊,山上古刹与黑瓦白墙的 皖南民居纵横交杂,高低错落,浑然一体,风格迥异.九华街一带寺庙 各抱地势,参差有致,形成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优美古建筑群.香烟缭绕, 钟罄木鱼声、诵经声交响,俨若一座佛国仙城. 4.峨眉山 位于峨眉山市西南境的峨眉山,属邛陕山脉余脉,共有大峨、二峨、 三峨、四峨 4 座山.通常所游的峨眉山,指的是大峨山,其山脚距峨眉 山市区约 20 公里.峨眉之名见于晋代郊道元《水经注》:"去成都千里, 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 峨眉山层峦叠嶂,高插云天,奇峰挺拔,绝壁万仞.山除具雄、险、 奇、幽诸特色外,尤以"秀"冠绝华夏诸名山.南宋四川制置使、著名 诗人范成大游峨眉山时,曾有"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中峨迤逦来;三 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之赞.自此,"峨眉天下秀"名扬天 下.峨眉山巅金顶、千佛顶、万佛顶鼎足而立,极顶万佛顶海拔 3099 米, 故峨眉山素有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之誉.峨眉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 华山、山西五台山齐名,同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万年寺:雄踞峨眉山主峰以东观心坡下一空旷平台上,背倚峻岭, 苍翠环照.每当"三秋雨水,白云轻飞,秋风号林,黄叶飐水"的季节, 秋色浓艳,此即峨眉 10 景之一的白水秋风.万年寺建于东晋,为峨眉山 主要寺庙之一. 穹窿顶无梁殿内有北宋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 1 尊,通高 7.33 米,象高与佛身高各半,重62 吨.殿内四壁上部横龛 6 道,列置小铜佛 300 余尊;下部有小龛 24 个,内各供铁佛 1 尊,称千佛 朝普贤.寺旁山溪及殿前水池内,生长一种形体瘦小的琴蛙,每当夏夜, 蛙声四起,其鸣若琴韵,此为峨眉山所独有.从万年寺上行,经息心所、 初殿,即至华严顶. 华严顶:一峰耸翠,海拔 191 尽米,为第 2 层山绝顶.它南临白龙 江峡谷,与仙峰寺遥遥相对;北向白石河,与鹿项颈远远相望.这里峰 秀谷幽,云雾潦绕,万壑云升,干山成岛,登峰顶可仰望金顶、四眺群 峰及隐于山中的古刹寺庙.华严顶以其迷人的景色而获有小金顶之称. 从华严顶上行至九岗子,道分为二:右上登金顶,左下往清音阁、报国 寺.如步右道上行,爬过钻天坡即抵洗象池. 洗象池:南宋时叫初喜亭,后名天花禅院,建于海拔 2200 米的高峰 上,朱楼银顶隐现于蓝天白云绿树丛中,远观宛若仙山琼阁.佛家传说, 普贤菩萨每骑象到此,必在此地洗飘象,然后升腾而去.后有人写对联 云:"菩萨曾来,池涌玉泉堪洗象;众生向上、坡连云路好钻天."洗 象池地势高爽,清幽寂静.凭栏四望,晴晦都有佳景可赏.晴好天日, 群峰翠峦罗列蓝天白云之中.浓雾涌谷之阴晦天,群峰则或隐或现,飘 浮于虚无缥缈的烟云之间,尽成座座蓬莱仙山.尤富诗情画意的,莫过 于皎洁的月夜.是时,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宛 若置身霄汉.古人有诗描绘:"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静寄幽思." 象化夜月是峨眉 10 景之一.从洗象池上行,连爬罗汉坡、连望坡,经雷 洞坪至接引殿.继续上行,爬七里坡,经梳妆台、太子坪、卧云庵,即 至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主峰,峭壁万仞,气势磅礴.登临峰巅,顿感气象 万千,心胸开阔.前瞰,峰峦起伏,苍山如海,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宛若轻柔的素丝飘带,银光闪闪;后观,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贡嘎山直 冲云天.明代诗人果应龙有诗描绘:"不胜高寒处,安知天地宽."金 顶上建有华藏寺.云海.日出、佛光、圣灯,是峨眉山四大自然奇观, 然只有登临金顶,才有可能饱览领略这些奇景.峨眉山这四大奇观中, 又以佛光最为声著.每逢雨雪新雳、云平风静的下午,西斜的阳光照射 在金顶舍身崖的云层上,衍射出一道道彩色光环,明亮绚丽,有时重叠 数层.游人凝视光环,有时隐约可见自己的身影居于环中.据说影入佛 光,可获吉祥.虽说五台山、泰山等处也都出现过佛光,但不同的是, 有的仅偶然出现几次,有的今已消失.只有峨眉山金顶的佛光,每年仍 出现七八十次. 卧云庵:在金顶之下.建于海拔 3000 余米的西峰绝顶,宛若俯卧于 白云之上,故名.庵左侧岩下,有一纵深逾 700 米的断崖绝壁,称舍身 崖.近年来在舍身崖下发现了金丝猴群、蛇群、大蚯蚓群.从金顶下行, 经九岗子,左下到遇仙寺. 遇仙寺:建于晚清.传说,以前有人来峨眉山找神仙,踏遍全山, 杳无踪影.忽遇一老樵,问他何事来峨眉?他说来找神仙.老人抚髯大 笑,曰:"清静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眉山?"随手从柴担中抽出一 根竹竿给他,说:"骑回家去吧!"此人把竹竿夹在两腿中间.忽一阵 风起,他倏地腾空而起,只听两耳生风,顷刻着地,已到家中.后有僧 人就在此遇仙之地建此寺.下长寿坡,过长寿桥、观音桥、仙峰桥即至 仙峰寺.这一路峰回路转,瀑鸣泉流,风光佳绝. 仙峰寺:背负危岩,面对华严顶.寺周林木葱宠,深逮幽寂.寺附 近有九老洞.洞深不可测,传说轩辕黄帝到峨眉访问天皇真人,走到此 洞口时,遇一鹤发童颜老人.黄帝问他还有同伴没有?答曰:"共有九 老."洞缘此而名.在九老洞周围及仙峰寺至洪椿坪一带,常有群猴出 没.这里的猴子长得硕大丰肥,与人们常言说的"瘦得像猴",印象截 然相反.观猴一向是游峨眉山的一大乐趣.峨眉山现有猴群 4 支,分别 栖居于九老洞、遇仙寺、洗象池、扁担岩 4 处.他们占山为王,疆界分 明,互不侵犯.峨眉山猴群大都通人性,与游人相安无事.人对它善, 它就温顺;人对它恶,它就以牙还牙.要想人猴相亲,得懂得些 "猴观". 当猴子向你乞食时,千万别舍不得,有就掏出抛向猴群,即可通行无阻; 若确实囊罄食尽,则可将口袋翻出,拍拍,向猴们示意确已无物,猴也 通情达理,给予放行.要不然猴子会爬到你身上搜身.当猴子吊在树杈 上伸爪向你索食时,你可将食物放在手掌上,猴子会非常小心地一爪勾 树,一爪从你手掌上抓走东西,立刻穿林遁去.猴爪轻触掌心,痒乎乎 地非常舒服.自仙峰寺下行,过99 道拐至洪椿坪. 洪椿坪:原名千佛庵,是山中著名古刹.寺院雄踞天池峰下,重楼 叠阁,依山而建.四周秀峰环立,溪涧潺流,古木扶疏,绿荫如盖.山 间烟岚霭霭,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细"雨"飘忽庭院,四周林木朦胧一 片,似闻淅沥"雨"声.这就是峨眉 10 景之一的洪椿晓雨.寺内有一盏 金碧辉煌、造型奇特的千佛佛灯,是清代制品.灯高 1 米,直径 70 厘米, 共有 7 角,边与角上遍刻云龙怪兽,精巧玲珑.灯上雕有佛像 500 尊, 生动多姿,经黑龙江峡谷即至清音阁.这一路是名副其实的画廊. 黑龙江峡谷:是一条宽仅及丈、长约千米的断崖峡谷,两边壁立如 削,中间一江如带,婉蜒曲折,断崖横阻.但转过山弯小桥,便出现欲 开不开,欲合不合的天光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名.崖顶藤萝蔓生,浓 荫密覆.人行峡中,听溪水淙淙,微风习习.俯瞰黑龙江,激流滚滚, 倒影映青.炎夏至此,也觉凉气袭人. 清音阁:是峨眉山最迷人的去处之一.它背倚牛心岭,面向五显岗, 白龙江和黑龙江交汇于阁下,有飞龙桥分别横跨于两江之上.两桥间有 双飞亭,亭下有一石岩,形若凤凰扑水,名凤凰嘴.岩上的牛心亭,小 巧玲珑.从亭上往下看,只见两江之水分道过两桥,奔腾而来,猛击水 中一块形似牛心的巨石,涛声灌耳,浪花飞溅,空气清凉宜人,这就是 峨眉山著名的双桥清音胜景.夜晚如宿阁中,卧听奔腾流水击石声,别 有一番韵味. 报国寺:是峨眉山登山正路的起点.始建于明,清康熙年间进行扩 建,定名报国寺.今山门上额悬的"报国寺"匾,是康熙皇帝的御题. 寺依山借势逐级升高,四重大殿宏伟壮丽,气宇轩昂.寺内遍布玲珑精 致、秀丽多姿的花圃亭榭,可称是一座花园式寺院.四重殿宇的第 1 殿 供弥勒佛;第2殿供如来佛;第3殿是七佛殿;第4殿是藏经楼,楼下 有一尊高 3.4 米的瓷佛像,是明永乐年间烧制的. 报国寺外凤凰山包上的松林丛中,新建有一亭,上挂一口大铜钟. 此钟为明嘉靖年间圣积寺住持所铸,数年前迁此.钟重 12500 公斤,高2.3 米,钟内外壁铸有自晋以来历代君王、文武将相、高僧居士的姓名和 铭文、佛偈 6 万余字.过去晚上敲钟时,每敲一下念一句祝词,钟声悠 扬,声传 15 公里外.圣积晚钟也被列为峨眉 10 景之一. 伏虎寺:距报国寺里许.始建于宋,毁于明.清初重建,历时 20 年 之久.寺名缘由有二:一说是寺后的山形如卧伏之虎;一说是这里建寺 之前常有猛虎出没伤人,僧人建此寺以镇虎患.伏虎寺殿堂巍峨,气势 恢宏,为峨眉山区刹之一.寺周围楠木参天,浓荫蔽日.令人奇怪的是, 伏虎寺虽隐于绿荫丛中,但屋瓦上却终年不存一叶,屋顶上总是干干净 净,因而寺又有离垢园之称,清康熙皇帝还为之亲笔御题"离垢园"3 字.经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伏虎寺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山风吹过时产生的环形气流,在屋顶上几经回旋吹拂,落叶便被吹得无 影无踪.寺后面有座罗峰山,每届春秋晴好时日,从伏虎寺远远望去, 但见悠悠白云飘浮在苍翠浓荫之中.这就是峨眉 10 景之一的罗峰晴云. 其他名胜 1.井冈山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处赣湘交界的南岭 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方圆 250 公里.境内层峦叠嶂,洞深壑幽,泉鸣 瀑飞.这里曾是毛、朱会师地,是炮声隆隆的战场,现在已成为山区旅 游胜地.来到这里既可凭吊当年"弹洞前村壁"的鏖战遗迹,又可领略 山林美景.井冈山现已建市,驻茨坪. 茨坪:位于井冈山中心地带,是一座花园式山城.四周环山,中为 盆地,溪流穿坪而过,有山路通五大哨口和大小五井.当年红四军军部 及党政领导机关设此.1959 年在此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龙潭瀑布群:位于茨坪北 7 公里.瀑众形优,有五潭十八瀑之说. 其中以第一潭最为壮观,瀑布落差 67 米、始宽 6 米、终宽 17 米,泻入 潭内,水声激耳,雾似烟霭,潭面净如碧玉,故有碧玉潭之称. 金狮面:位于茨坪北 8 公里,与龙潭瀑布群相连.因山形宛若巨狮 踞伏,故名.山上多奇峰怪石,有龙女峰、姐妹峰、海螺峰、琴台、金 龟击鼓、一线天、回音壁、人面崖、彩虹瀑诸胜.彩虹瀑落差 82 米,每 隔数秒钟涌起一层白浪,是奇特的间歇瀑. 五大哨口:井冈山有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五 大哨口,以黄洋界最著名.黄洋界位于茨坪西北 18 公里,海拔 1343 米, 巍峨陡峻.站在山中,只见白云翻滚,似一片汪洋大海,故名黄洋界. 当年此处是军事要隘,设有哨所、工事.1977 年在此建黄洋界保卫战胜 利纪念碑,上刻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现在这里是观日出、望 云海、赏晚霞的佳处.朱砂冲位于茨坪东南 17 公里.五大哨口中,朱砂 冲海拔虽最低,仅600 余米,但地势最险,一侧是直插云天的悬崖峭壁, 一侧是万丈深渊的峭谷激流.八面山位于茨坪西北赣湘交界处.双马石 位于茨坪西南 11 公里.桐木岭位于茨坪东 9 公里. 水口瀑布:位于茨坪西北 10 公里.水口河由大井、小井两溪交汇而 成,流经一条 4 公里长峡谷,从近百米高的绝壁跌宕而下,形成水口瀑 布.这里可观赏曲溪流泉、飞瀑碧潭、险峰奇石和杜鹃花林诸胜景. 笔架山:位于茨坪西南 20 公里.海拔 1357 米,因有 17 座峰峦依次 排列形同笔架,故名.这里有令人叫绝的奇峰怪石,诸如松岛双峰、天 烛峰、巨象峰、含羞峰、千岁岩、佛手指天岩、大圣听经石、母猿教于 石……无一不惟妙惟肖,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峰.此处还有令人倾倒 的十里猴头杜鹃林,绵亘在 17 座山峰峰脊上.这些猴头杜鹃伸着七曲八 盘的枝干,开着簇簇粉红色花朵,与红、白、紫、黄诸色的同类杜鹃层 层相映相衬,组成了一条腾飞于层峦碧海中的巨型花龙. 2.庐山 庐山位于赣北九江市南.相传周朝有匡氏 7 兄弟上山结庐为舍修道, 故别名匡庐.庐山耸立于长江与鄱阳湖之滨,以壮观的飞瀑、缥缈的云 海、峻奇的山峰和苍翠的林木而获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李白一生曾 多次游庐山.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举家南迁,辗转到了庐山,并在三叠 泉东北的屏风叠隐居,筑堂读书.李白赞叹庐山曰:"予行天下,所游 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其天下之壮观也."明代著名 旅行家徐霞客亦曾游庐山,对庐山的风景做了生动的描绘. 3.雁荡山 绵亘于浙东南隅,靠近东海的雁荡山.分北、中、南3山.一般所 说的雁荡山,指的是位于乐清县东北境的弱雁荡山.雁荡山素以山奇水 秀闻名天下,山中奇峰、深谷、怪石、飞瀑、涧泉、幽洞处处,尤以怪 石超越天下名山,素有奇秀数雁荡之赞,号称东南第一山.明代著名地 理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游雁荡.全山分为 8 个景区.游人一般游 "二 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 3 个景区,这3景是全山景萃,称雁 荡三绝.雁荡山景又以步移景换,变幻多姿称绝于世. 4.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蓬莱城西北丹崖山巅,面朝大海,如凌云 烟,素有"仙人琼阁"之称.汉武帝曾临此眺望海中蓬莱仙山.阁包括 蓬莱阁、吕祖殿等 6 个建筑单元,各成系统,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风格 独具.《老残游记》开篇写道:"山上有个阁子,名蓬莱阁.这阁造各 画栋飞云,珠帘卷雨……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 涛睁嵘千里."登阁遥望,海天浩森,云烟飘指,伴以发生在这里的八 仙过海的神话,更使人觉得伊如仙境.这里曾多次出现海市蜃楼的奇观. 5.骊山华清池 骊山华清池坐落在西安城东 30 公里的临潼县城南,远看如一匹青色 俊马,因称之为骊山.骊山景色秀美,在阳光照射下锦绣灿烂,故有绣 岭之称.其东、西两峰耸峙,斜向渭滨,分别称东、西绣岭.每当日影 西斜,晚霞四起,锦绣山岭分外艳丽,顾山晚照为关中 8 景之一. 华清池则位于骊山北麓山脚下.得天独厚的骊山温泉,早在西周时 即已发现.周幽王、秦始皇、唐太宗、唐玄宗等帝王,都在华清池修建 离宫.尤其是唐玄宗修建的华清宫,以骊山为根基,"治汤井为池,环 山列宫室",其辉煌壮丽,比当时长安城内的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说 它是一组宫殿,不如说它是一座城堡式宫城."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 千门次第开."每年旧历十月,唐玄宗总要带他的宠妃杨玉环以及杨氏 五宅、文武近臣去华清宫寻欢作乐,至翌年春夏才返长安城."骊宫高 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 居易《长恨歌》中的这些名句如实地描绘了当日的盛况.华清宫内有温 泉,名华清池.华清池西部有九龙池,池西的九龙汤据传是唐玄宗沐浴 之池.现今看到的九龙汤是一人工湖,湖北堤上排列着 9 条口吐清泉的 石龙.九龙汤西即是著名的海棠汤.相传是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沐浴之池. 贵妃池南有五间厅.1936 年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到西安时即住于该 处.1936 年12 月12 日凌晨,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的军队包围五间 厅实行兵谏,要求蒋氏抗日.蒋从五间厅仓皇越窗逃到华清池东边骊山 半腰一小石洞中藏身,后被搜出.现洞旁建有兵谏亭.自亭上行至西绣 岭第 3 峰,峰上老君殿东侧下有唐玄宗与杨贵妃对天盟誓的长生殿遗址. 上行至第 2 峰,峰有老母殿,为祭礼骊山老母即补天的的女蜗而建. 从老母殿东行,穿过一片密林,上到最高峰第 1 峰,峰上原有烽火 台.台为西周王朝防御西戎而建.据载,西周幽王妃褒似有倾国倾城之 貌,能歌善舞,但从不发笑.幽王百般宠之.为使她一笑,遂携她上烽 火台,命人点起烽火.附近诸侯赶到藏山脚下,方知幽王跟他们开了一 个不小的玩笑.此举却终于惹得褒姒开怀大笑,众诸候十分恼怒不满. 后来西戎果真入侵,守军虽点起烽火,但众诸侯以为又是幽王跟他们开 玩笑,均按兵不动,以致西戎掳走褒姒,杀死幽王,西周遂亡.这就是 "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来历. 6.北戴河 北戴河,为我国著名的暑期度假胜地,它有海滨、昌黎碣石山及黄 金海岸,和正在开发的南戴河等胜景. 海滨:南临渤海,北倚联峰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海滨疗养、游览 和避暑胜地.海岸潮平沙软,礁石叠现;海上渔帆点点,鸥鸟阵阵.联 峰山上各式各样的楼台别墅及其斑斑红顶掩映于绿树丛中,伴随海涛声 声,更显风光绪丽、如诗如画. 每年 7~9 月为北戴河黄金旅游季节.除了去海水浴场游泳外,游览 景点有鸽子窝、老虎石、联峰山等.这些景点,均有旅游公共汽车通达. 南天门、钓鱼台、金山嘴等陆上不开放的景点,只能在海滨东头的游览 码头乘游览船观赏. 7.南戴河 与北戴河一河之隔,是一处新开发的海滨旅游地.此处的海滩与北 戴河相似. 昌黎碣石山及黄金海岸 昌黎位于京山线上,西距北戴河仅 30 公里. 碣石山位于昌黎城北,东距渤海 15 公里,为古今观海胜地.秦始皇、 汉武帝先后东巡,均登临碣石山观海.东汉末曹操东征伐乌桓归来,曾作《步出夏门行》,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北魏文成帝登临 此山,并大宴群臣于山下,改碣石山为游乐山.北齐文宣帝、唐太宗等, 均先后登临此山.登碣石山顶举目环顾,长城、渤海、滦河、北戴河海 滨、秦皇岛、昌黎城尽收眼底.环山有碣石观海等 10 景. 黄金海岸即昌黎海滨.45 公里海岸、45 公里沙丘、45 公里林带,独 具海洋沙漠风光.这里海岸具有沙细、滩缓、水清、潮平的特色,所以 得黄金海岸之名,是理想的海水浴场. 9.新疆天池 新疆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天山博格达山腰海拔 1900 米处,西南 距乌鲁木齐市约 120 公里.博格达山海拔 5445 米,为天山高峰之一,山 上积雪终年不消,3 峰并立,高耸云霄,极为壮观.天池即天镜、神池之 意.这座位于白雪皑皑下的高山湖泊呈半月形,深90 米,系高山积雪汇 集而成,湖水澄碧,雪峰倒映湖中,四周云杉成林,绿草如茵,景色清 丽幽秀,有瑶池之称.乘船在湖中漫游如置身画中. 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他在位的第十七年,驾八骏,率六 师放辔西来,曾在瑶池会见了西王母,并相互赋辞应酬唱和.后人传说 瑶池乃天帝之女西王母所居.神话小说又将西王母演绎成王母娘娘,传 说她在瑶池大宴群仙,举办一年一度的蟠桃盛会.这些神话虽属虚拟, 但把天池假托为西方仙境——瑶池,是很贴切的. 10.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南缘、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古称忽汗海,金代称华 丽腾湖,意为水平如镜.湖身略呈 S 形,南北纵长约 45 公里.湖面面积 达95 平方公里.镜泊湖的诞生非比寻常.远处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在现 在湖的北端筑起一道天然熔岩堤坝,使牡丹江的这段水位抬升,水面扩 展成湖,地质学上称作熔岩堰塞湖.镜泊湖海拔 350 米,是我国最大的 高山堰塞湖,素以山上平湖水上山的独特风光饮誉一方.粗观之,貌似 寻常,景似平淡;若细赏之,则别具朴秀无华、恬静清丽的天然风韵. 湖四面环山,水平如镜,山重水复,婉蜒流长.黛色的山峦、葱郁的树 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湛蓝色湖面上,显示一派宁谧安适的氛围,置身 其中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11.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市西南厦鼓海峡中一小岛.岛因其西南海边有巨石, 涨潮时浪涛撞击发声如擂鼓而得名.全岛面积仅 1.8 平方公里,但玲珑 剔透,绿树、红花、碧草将全岛组成一个艳丽的大花篮,一座座 18 世纪 欧美式别墅镶嵌其间,摧璨夺目.岛上空气清新,又没有车行道,无车 马之喧.岛中央的日光岩是全岛最高峰,峰石怪异,虬木盘错.在一陡 峭巨石上刻有"闽海雄风"4 个大字,右上角镌"郑延平水操台故址"8 个小字,这是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指挥操练水师的地方.半个世纪 前,爱国将领蔡廷锴曾于此题诗:"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 当年故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日光岩北有郑成功纪念馆.登岩 顶四眺,更显海阔天空.岛南端的菽庄花园以园饰海,以海拓园,借山 藏海,布局精巧.园内四十四曲桥婉蜒海上,伸至山麓,桥上有台有亭, 供人游憩驻足.每当风晨月夕,漫步桥上,更觉心旷神怡.倚山建有亭、 阁多处,还有十二洞天假山.园内四季花开不绝,游人如织.如果把日 光岩比作雄伟的男子汉,菽庄花园则是妩媚多姿的淑女. 鼓浪屿居民素以音乐素养高闻名.优似梦幻,美若仙境的高雅氛境 熏陶了他们.漫步街巷,时闻琴声悠扬.这里出了不少音乐家,故鼓浪 屿获有音乐之岛、钢琴之岛的美称. 12.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华中鄂西北境.东西绵亘 400 余公里,号 称八百里武当.主峰天柱峰位于湖北省丹江市境内,海拔 1613 米,比五 岳之尊的泰山还高出七八十米.武当山相传为真武大帝修仙得道飞升之 地,还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纯粹的道教名山,历代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 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之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 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武当山列我国四大道教名山 (余 为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之首,也是名震中外的武当 拳发源地.唐代之后,历代帝王,尤其是明成祖在此大兴土木,形成了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建筑群.主峰天柱峰昂立 于群峰之巅,有一柱擎天之誉.峰顶建金殿,曰金顶.红墙绿瓦隐现于 群峰翠谷之中.山中有 72 峰、36 岩、24 涧、11 洞、3 潭、9 泉、8 宫、 2 观之胜,颇具仙山琼阁意境.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手书"第一山",勒 碑于山麓元和观.明成祖特封武当山为太岳.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赞 之为"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气吞泰华银河近,势压峨峨玉垒高". 武当山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13.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穿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必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中人自先世避秦 时乱以来,"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就是陶渊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迄今,人们已先 后在湖南省桃源县、安徽省黔县、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处, 发现了陶公笔下的桃花源原型.其中湖南的桃花源发现最早、声名最著, 而陶文中的武陵又正属过去的湖广常德府,辖于桃源县境,因而为世人 所公认.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15 公里常德至沅陵公路旁水溪附近. 前临滔滔沅水,背倚巍巍峻峰.这里茂桑修竹,桃树成林,溪水潺潺, 鸟鸣山幽.桃花源山门外的缆船洲,相传为武陵渔人寻源结缆处.洲口 有桃花溪,传说当年渔人就是驾舟沿此溪行,进入桃花源的.如今桃花 溪仅存一脉细水,但"两岸桃花夹去津"之景犹存.沿溪前行,一路鸟 语啁啾,花香阵阵.穿过桃林夹道至桃花源山门,牌坊两侧的"红树青 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令人未入其境,已先感到"桃 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山中问答》)之世外桃 源氛围. 进入牌坊后,桃树片片成林.前行百米至横跨于溪上的穷林桥.桥 名取欲穷其林之意.桥头立有唐代张旭《桃花溪》诗碑:"隐隐飞桥隔 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穿过穷 林桥,右行过遇仙桥、水源亭,至秦人古洞.遇仙桥传为武陵渔人遇仙 处,桥上建遇仙亭.水源亭峙立于峡谷山丘之上,亭名取林尽水源之意. 亭后溪旁有水源洞.此处石壁峭立,藓苔满布.每逢雨季,洞口水帘高 挂,飞瀑凌空.山泉汇积洞前成潭,名桃花潭.秦人古洞传说为武陵渔 人进入世外桃源之洞口.古洞长 20 余米,入洞须循石级躬身而入,但旋 即畅通无阻,大有曲径通幽,先险后夷之势. 出秦人古洞,豁然开朗.筑在沿右侧山腰上的豁然轩即此意.轩下 有溪流冲击成潭,恰然桥横跨潭上.潭上方有千丘田,传为秦人耕作遗 迹.田上方有千丘池,池畔有御碑亭.环池嘉木丛生,亭影入池,空谷 鸟语,更添几分幽深野趣. 从千丘池循左边山径上至延至馆.自延至馆上登至十字路口.在行, 攀最高峰,峰顶建高举阁.登阁四眺,青山隐隐,防水如带,桃树成荫, 花竹散处,桃源胜景尽收眼底.左行,至渊明祠.自祠下行,右行至寻 契亭,绕行山道而下经既出亭、向路桥,循涧左山坡而上百米,至建于 桃花山主峰上的桃花观.观两侧建有蹑风亭及玩月亭.高举阁、寻契亭、 蹑风亭,其名均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诗中"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句.既出亭高耸于润畔石崖上;向路桥横跨于山涧上,传为武陵渔人辞 出桃花源所经之处,桥头悬崖耸峙,高峰两侧各有涧水奔泻而下,汇于 桥前.亭与桥名,均取自《桃花源记》中"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句意.桃花观是桃花源主体建筑,其前厅柱上挂有一副 66 字 长联,概括了历代名人题咏名山诗文之名和自秦至晋太元中 500 年的历 史变迁. 自蹑风亭下行,即至方竹亭、诗石廊和菊圃.陶渊明生性爱菊,倾 慕菊花不畏秋日风刀霜剑,粲然独放的坚贞高洁品格.他自己也像菊花 一样高洁持身.菊圃即是后人为颂扬陶渊明之高风亮节而建. 在桃花源诗碑廊及众多古建筑柱、壁上,可欣赏到唐宋名家王维、 韩愈、苏轼等人的名言佳句. 14.路南石林 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石林,距昆明 126 公里.面积广阔,约有 40 万亩之大,游览面积约 1200 亩,系一石林群荟萃区,中以大石林、小石 林为主.游石林,主要是游这两处. 路南石林是以石峰、石柱、石芽、石笋、石壁、石钟乳、溶蚀洼地、 地下溶洞、地下洞、天生桥、坡立谷等组成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史载,这里是"蛏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沿邃窟,若九陌三条."群峰 壁立,千嶂叠翠,一峰一姿,一百一态,神奇美妙,变化万千,拔地兀 立,直刺青天,被誉为天下奇观.在世界同类型石林中,路南石林面积 最大.路南石林以山、石、湖、泉、洞、瀑等多彩自然景观与优美的神 话、浓郁的民族风情组成了一个神奇、迷离的世界. 15.黄果树瀑布 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 15 公里黄果树镇的白水河上,黔 滇公路途经这里;距贵阳约 140 公里,距安顺约 40 公里.此瀑布景区由 18 匹各具特色的大小瀑布群组成,黄果树瀑布是其中最大、最壮的.瀑高74 米,宽81 米,迄今称国内第一大瀑.湍急的白水河水流,从70 余 米高的悬崖之巅飞落直下,陡然跌入三面环山的犀牛潭中,水石相击, 浪花飞溅,发出似万马奔腾、阵雷轰鸣的巨响,声闻数里之外.飞瀑跌 落处大波轩然,浪花激起的水珠高达数十米,随之如濛濛细雨飘扬洒落. 明代徐霞客在其游记《黔游日记一》中,对黄果树瀑布有这样的描述: "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 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 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涉足潭中,岩石 接近瀑身,耳闻隆隆瀑声,眼观晶莹洁白的瀑流与碧澄清澈的潭水相击, 雨雾扑面,如沐甘露.瀑腰后崖壁上天生一洞,洞口为瀑所掩,名水帘 洞.洞由 6 个洞窗、5 个洞厅、3 股泉水和 6 条通道组成,钻入水帘沿内 观瀑,白练宛若天落,伸手可触,别具风趣.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白玉库案  cad木纹案库  莫呼村第二届库木勒节  笫二届青案会开慕式  第三届库木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