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4-1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第2 卷第4期2009年10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2 N o . 4 O c t .2009 收稿日期: 2 0 0 8- 1 0- 1 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L 0 7 B D 5 0 2 0 ) . 作者简介:王磊( 1 9 6 2- ) , 男,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 1 6 7 4- 0 8 2 3 ( 2 0 0 9 ) 0 4- 0 3 8 1- 0 4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王磊a ,郑雅良b ( 沈阳工业大学 a . 文法学院,b .宣传统战部,沈阳 1 1 0 1 7 8 )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 地, 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 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对策和目标, 构建有助于创新人才培 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平台.目前, 在高等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发展的瓶颈, 制约了创新人才 的培养.通过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环境、 主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等 问题的分析梳理, 努力找到问题之所在, 以走出高等教育的误区, 实现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的彻底转变, 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培养环境;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 4 2 . 0 ;G4 2 0 文献标志码:A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 学观念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适应社会对 创新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培养 目标, 那就是启发、 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的创新意 识, 开发受教育者的智力存储与思维潜能, 培养受 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使受教育者不仅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精神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 而且善于在实践中将这些素质转化为生气勃勃的 创造精神与进取精神, 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 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受旧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影 响, 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缺乏鲜明的个性和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和 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必须实现根本的转变.这 就要求高等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 人才的多样性, 重视培养人才的特长; 以创新为核 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高等教育质量 评判标准, 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把培养具有强 烈创新欲望、 鲜明创新个性、 非凡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 把" 高等教育" 这块基 石夯实[ 1 ] . 一、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高等教育要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就要进 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加 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为创新人才的成长 和创新成果的涌现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的创新 人才培养是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中展开的, 就时间 而言涉及到校内与校外, 就空间而言涉及社会、 教 育与家庭等[ 2 ] 6 8 - 6 9 .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高等教 育的变革, 应该通过变革营造出有助于大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加快信息化进程 在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跨国和跨地区的 网络教育正逐渐形成, 这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 程日益加快.高等学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管 理、 教学、 科研等各个领域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的步伐, 加强同国内、 国外高校的合作, 实现高校 内部、 国内校际间和国外校际间电子公务、 教学管 理等方面的信息化.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普及, 网络教学应成为教学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每所高 校都应成为全球网络教育中的一个节点, 使学生 既能够不断地从网上获取新的信息, 又能够不断 地向网上输送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建立起区域性 的高校、 研究所、 企业、 政府间学习、 创新、 研制与 开发的网络群,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便捷的学习 环境, 改变高等教育中把知识传授局限在校内课 堂上和实验室里的传统教学方式[ 2 ] 7 1 - 7 3 . 2 产学研结合, 改善办学形式 时代的发展使经济、 科技、 教育三者的结合日 趋紧密, 这要求高等院校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促进 科研成果转化, 成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的主力军, 成为创造知识、 传播知识、 开发人力资 源的基地.实现产学研结合, 既可促进学校教学 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又可增强学校创新人才 培养的综合实力.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 的科研定位, 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通过研究力 量整合和科技创新平台及创新体系建设, 实现科 研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 3 ] . 因此, 高等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创新为灵魂, 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 知识优势, 在加强基础研究 和技术开发的同时, 大力创办科技工业园和高科 技产业, 多渠道、 多途径地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 好的实践条件, 使高等院校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 3 扩大开放, 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各国各地区 间的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 科学没有国界, 知识的 创新与传播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为了改 变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 实现高等教育 现代化, 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 走高等 教育国际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今, 中国 高等教育在通用性、 交流性、 开放性等方面做得还 很不够, 尚需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以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 使高等教育规章制 度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 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 借鉴世界上先进 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 际竞争力[ 4 ]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 加速高等教育国际 化的进程, 是本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扩大开放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 途径, 通过选送优秀的教学、 科研人员出国学习和 学术交流以及互派留学生等措施, 能够有效促进 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强调的是: 高等教育本土化、 民族化不能代替国际化, 不能成为落后体制拒绝 先进文化的理由; 而国际化也不能取消民族特色, 排除本土化, 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的[ 5 ] 6 5 - 6 6 .中国高等教育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 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占有 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二、 教育主导思想与创新人才培 养目标吻合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包括思想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和劳 动素质教育等.这些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思想 的素质教育, 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潜移 默化的作用.应该通过引导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 神渗透到教育中, 增强学生自身的底蕴, 构建起以 创新思想为主导的现代教育体系, 最终实现学生 的全面发展. 1 全面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构建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当今, 高等教育的功能应该从单一的知识传 播转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是要 培养学生自我增长知识的能力, 学生仅仅依靠在 学校掌握的有限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 的需要的, 必须学会终身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 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社会活动中, 新问题、 新矛盾 层出不穷, 应注重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实际 出发, 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个 人和组织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求异、 求新思维能力的 同时, 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使学生善于 与人共事, 学会关心他人, 学会合作.高等教育中 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 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就高等教育而言, 创新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特 的理论视角, 有助于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 析和把握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创新理论要 求对以下几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是要培育和 完善市场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并使 之转化为市场优势、 经济优势, 推动高等教育产业 化.二是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意识, 重视并鼓励 教师对创新教育新思路、 新方法、 新模式和新途径 的探索, 并通过与社会、 企业、 市场间的学术、 技术、 人文等方面的交流, 使教师自觉地把新的教育 理念、 新的社会要求、 新的科技动态引入到对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三是要打破高等教育的传统 壁垒, 推动教育模式多元化, 在营造自由宽松的学 术氛围的基础上, 支持教师在教学上的个性化和 独立性, 支持教师针对科技领域中出现的新热点、 新课题开设一系列知识新颖、 前景广阔、 学科交叉 性强的课程和学术讲座, 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增 长[ 5 ] 9 8 - 1 0 1 . 2 注重教育的平衡性,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平衡性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既包括 德、 智、 体之间的平衡, 又包括智商与情商之间的 平衡.我国高等教育历来提倡德、 智、 体全面发 展, 既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社会规范, 又要让 学生的智力、 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还要让学生有一 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然而现实 与要求却大相径庭, 高等学校一般对学生的智力 2 8 3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卷 发展比较重视, 投入的时间、 精力、 物力较多, 而对 学生的德育和体育重视不够, " 说起来重要, 做起 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殊不知, 德是才之核、 德 是才之帅, 无才无德是" 废品" , 有德无才是" 次品" , 有才无德是" 危险品" , 只有德厚才丰才是 " 合格品" [ 6 ]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 才的使命, " 头脑发达、 四肢简单与四肢发达、 头 脑简单同样可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 的成功取决于其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 即智商与 情商; 而且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 情商在成功的因 素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 智商只占 2 0 %, 情商要 占80%.然而, 现行高等教育对学生的信心、 恒心、 毅力、 耐力、 抗挫力等情商的培养却略显不足,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繁 杂、 竞争激烈的时代,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学习、 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应对这些压力不但要 有高智商, 更需要高情商.具备高情商, 才有良好 的情绪自控能力、 丰富而稳定的情感、 稳定持久的 注意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 完整统一的人格面貌、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以及面对挫折 与失败的耐受力[ 7 ] .由此可见, 离开了基本素质 这一要素就无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今纷繁 复杂的环境里, 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就要重 视教育的平衡性, 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的生机, 使创新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三、 重视素质教育, 改革传统教学 模式 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今天, 高等教育应以创 新人才培养为中心, 改革同新时期发展不相适应 的传统教育模式, 真正使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上 一个新台阶, 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 求职者, 更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创业者. 1 重视个性差异,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 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是先 天自然性格和后天社会性格的综合性产物, 教师 对学生" 秉性难移" 的自然性格应因势利导, 对可 塑性较大的社会性格则要注意培养和规范.发展 个性就要宽待个性, 允许个性的存在, 尊重个性间 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因材施 教.尊重个性差异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的个性品质 自然发展, 必须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 约束, 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张扬, 不良 的个性品质得到有效抑制.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 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也使学生的个性在培 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高等教育中普遍存 在对学生主体作用重视不够的现象, 学生的主体 作用得不到发挥和尊重.一方面, 从提高教育效 率来看, 受数千年" 师道尊严" 的影响, 一些老师 理所当然地视自己为教学的主宰, 无视学生的需 要, 无视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 知 识的仓库, 实行机械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 严重影 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 有些学生也顺理成章地 把老师当成教学的权威, 亦步亦趋地追随老师, 在 学习中" 你讲我听、 你授我受" , 难以实现" 要我 学" 向" 我要学" 的转变, 以至于学习效率不高. 为此,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转变观念: 作为老 师在教学中要有民主的作风及平等的态度, 充分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切实发挥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学生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既尊师重教不 失传统, 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8 ] .只有 这样, 才能营造出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在轻 松、 愉快的环境中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探索和发现中成长 " 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正 如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所说: " 提出问 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 " 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 芽, 讨论是智力的激发, 通过质疑和讨论可以促使 每一位学生多动脑、 勤思考, 使创新思维的火花不 断产生、 形成和完善.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各种手 段激励学生把创新的天性释放出来, 对学术观点 敢于说" 不" , 敢于问" 为什么" , 积极启发学生由 不敢问到敢问, 由不善问到善问.在释疑讨论时, 要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关系, 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 不要让无效的" 疑" 影响了教学效果.强调质疑 和讨论的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 习, 更要重视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的思维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 公式、 定理的推导 过程, 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 思路的挖掘过程等. 学生只有" 身入其中" , 才能领略其妙, 才能学会 创造.这就需要帮助他们设计适当的情境, 以激 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探索和发现中步步深 化, 把" 思维过程" 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 梯, 设计成一个个问题, 帮助他们拾级而上, 最后 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9 ] 5 9 . 3 采用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不断进步和 发展的重要过程, 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 3 8 3 第 4期 王磊, 等: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教学内容改革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 性方面进行探索.首先,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模仿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 程的自我组织能力, 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兴 趣, 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开发他们的创 造潜能.教学方法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 义[ 1 0 ] .好的教学方法如同一把万能钥匙, 能打开 学生的个性思维, 启迪学生的创新才智, 因而, 高 等教育应顺应教学实践性、 开放性、 综合性发展趋 势的需要, 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运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如试错教育、 问题教育、 案例教育 等) 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适当的时候、 对适 当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 效率.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 孤立的, 而是灵活 的, 教是为了" 不教" , 授人以" 鱼" 不如授人以 " 渔"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 力[ 1 1 ] 9 .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是现代教育的灵魂, 是深化 教育改革、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凡是有助 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创新能力的教育手段, 都是 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 1 ]伍立峰. 教学设计创新与设计思维能力培养 [ J ] . 装饰, 2 0 0 7 ( 1 ) : 4 7- 4 8 . [ 2 ]周鸿. 创新教育学 [ M] .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 0 0 1 . [ 3 ]何忠良. 加强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 J ] . 沈 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8 ( 2 ) : 1 8 0 - 1 8 4 . [ 4 ]易平. 强调教学个性 培养创新思维 [ J ] . 装饰, 2 0 0 7 ( 5 ) : 1 0 0- 1 0 1 . [ 5 ]柳海民. 教育原理 [ M] .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 2 0 0 2 . [ 6 ]吕星宇, 李嵬. 发展差异: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 选择 [ J ] . 辽宁教育研究, 2 0 0 7 ( 1 1 ) : 8 2- 8 4 . [ 7 ]夏蕾. 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J ] . 美术大观, 2 0 0 8 ( 1 1 ) : 1 5 9- 1 6 0 . [ 8 ]刘春骅. 创意训练课程的创新教育探析 [ J ] . 装饰, 2 0 0 8 ( 4 ) : 9 4- 9 5 . [ 9 ]张德秀. 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教学 [ M] . 长沙: 湖南师 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1 . [ 1 0 ]曲向荣.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J ] . 沈阳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8 ( 2 ) : 1 7 6- 1 7 9 . [ 1 1 ]胡恩明.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M] . 北京: 中国 标准出版社, 2 0 0 0 . O nc u l t i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o f 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s i n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i o n s WA N GL e i a ,Z H E N GY a  l i a n g b ( a .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L a w ,b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r o p a g a n d a &U n i t e dF r o n t A f f a i r s ,S h e n y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e n y a n g1 1 0 1 7 8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yb r o u g h t n e w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c h a l l e n g e s t o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st h eb a s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t a l e n t s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i o n ss h o u l db ep l a c e da tan e w s t a r t  p o i n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t a r g e t s o f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ob u i l da p l a t f o r mw h i c hi s h e l p f u l f o r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 p r e s e n t ,s o m e b o t t l e  n e c kp r o b l e m s a g a i n s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s t i l l e x i s t , w h i c hr e s t r i c t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 Wi t h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p e c t i n a t i o no f s o m e f a c t o r s , s u c ha s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t a l e n t sc u l t i v a t i o n ,t h em a i n s t a yi d e a s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g o a l s ,a n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a u s e so ft h e s ep r o b l e m sa r es t u d i e di n o r d e r t ow a l ko u t o f t h e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t oc o m p l e t e l yc h a n g et h eg o a l s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 a t i o nu n d e r n e ws i t u a t i o n ,a n dt op r o v i d e h i g h  q u a l i t y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 f o r e c o n o m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v e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n gs t r a t e g y ; c u l t i v a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n gt a r g e t ( 责任编辑: 郭晓亮) 4 8 3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卷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教育另一种深耕细作  过分关心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种感动叫做关心  当关心变成一种负担  关心成为一种习惯  爱是一种关心  我学会了关心400字  找一句最关心人的话  关心是一种什么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