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并不如烟 > 往事并非如烟
  • 往事并非如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10-1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第五版 《 采风周刊 》 第170期 总编室主办 周刊 采由木铎 采由木铎 蕴雅颂 蕴雅颂 往事并非如烟 未尽的故事 【手记】 责任编辑 陈冰新闻热线 (010) 67550710 电子信箱 chenbing@rmfyb.cn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报 道稿件或线索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严剑漪 ——记那些已经退休的上海少年审判 "法官妈妈们" 这里的故事不分先后,这里的人 物没有排名. 岁月如同一本默默的书,只有打 开它你才会发现,那些在你之前走过 这条路的人,早已流过和你相同的眼 泪,付出和你相同的努力;你今天在 乎的,你感到辛酸的,她们都经历 过;你现在拥有的,你习以为常的, 她们那时都还没有. 所以—— 来,听一听她们的故事.顺流也好,逆境也罢,你热爱一 份事业,就要肯放弃,也要肯投入, 要耐得住过程的缓慢、琐碎和艰难. 这样,灵魂才能靠岸. 寂寞长跑中的坚守 戴尼说:人在做,天在看,尽心 尽职,不求回报. 戴尼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法官, 更重视法官的职称,其他行政级别无 所谓. 戴尼说:老天爷让我退休后健健 康康过好每一天,我已经很知足了. 2001 年,戴尼 48 岁,她和同事一 起坐在台下,听到台上的人大声疾 呼: "年轻人,我爱你们! "这个时 候,戴尼已经从静安区人民法院刑庭 调到审监庭,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多年 的少年法官工作.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症状的阵痛, 年老的不如年轻的,本科生不如研究 生,聘任的不如编制的……"有些东 西都是身外之物,只不过职级上去 了,退休工资高一点,名声好听一 点.看淡了,看清楚了,什么都不在 乎了. "如今的戴尼想起当时的情景笑 了笑. 在上世纪没有公车、没有经费的 岁月里,戴尼安静地做着自己:一辆 凤凰牌自行车,骑上一个多小时前往 少管所回访少年犯,每年定期去学校 给孩子们上法制教育课. "有一次我去回访, 实在没钱给少 管所里的小囡买东西, 于是我和长宁区 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孙洪娣商量, 问她 有没有多余的书可以给我, 我好送给小 囡, 她一口答应了. " 戴尼很记情. "资源共享嘛,我们是全国第一家 少年法庭,当时院里对我们的支持要 比她们大,她们比我们更不容易! "孙 洪娣很直爽. 孙洪娣所在的长宁法院于 1984 年 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年犯合议庭" (后易名为"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 议庭") ,1988 年改制为"少年刑事审 判庭" ,1991 年正式更名为"少年法 庭" .孙洪娣是长宁区第一个经过区人 大任命的、法律意义上的"少年庭庭 长" ,那时的长宁法院已经拥有一支稳 定的少年法官队伍. 相比之下,静安、黄浦、南市、 浦东、崇明等法院的少年法官就有些 "单兵作战"的味道了,比如戴尼—— 从1987 年到 1999 年,整整 12 年,她和 一名书记员、两名陪审员在刑庭的一 个"合议庭"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 案件,同时,为完成办案指标,她还 要审理其他成年人的刑事案件.1999 年,上海法院实行对未成年人刑事案 件的指定管辖,长宁、普陀、闸北、 闵行 4 家法院的少年庭对未成年人案 件进行集中审理,其他法院的少年法 庭 (含审判庭、合议庭) 正式退出历 史舞台,戴尼也成为静安法院历史上 唯一一个少年法官, "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的她独自体味着少年法官的艰 辛. "那个时候,常常有人觉得少年庭 是'小儿科' ,还有人说我'好小囡还 没人管呢,去管这种坏小囡! ' . "戴尼 有一些哽咽, "坏小囡不是人啊!他变 坏有各种因素,我们要找出犯罪根源 才能对症下药,否则一天到晚讲大道 理,谁要来听你呀! " 有一个外地男孩在上海犯了盗窃 罪,戴尼想判他缓刑,但找不到缓刑 考察的地方,戴尼硬着头皮走进南京 路上的珠江饭店,饭店里的人她一个 都不认识. "不要饭店一分钱,就给饭 店打工,麻烦您配合我一起改造他! " 戴尼恳求着,饭店经理被打动了. 还有一个被判缓刑的男孩被原属 学校拒收,戴尼费尽心思找到另外一 所工读学校,她与校长商量: "孩子在 您这里读书,每半个月回家一次,我 可以一个礼拜或者十天就过来回访, 只要你们需要,我随时过来! "工读学 校最后同意孩子入校,并专门安排了 看护的值班老师. 但戴尼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一 名市重点学校的男孩因聚众斗殴被判 缓刑,回校后发奋读书,连续三年高 考考出高分,但因为有犯罪前科被挡 在了大学门外. "那些分数连复旦、交 大都能进啊! "戴尼急了,拿上介绍信 和工作证直奔市高招办. "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因为零点几分 进不了大学,这个前科劣迹的人怎么 能收! "负责人浇了戴尼一盆冷水. 戴尼回到院里,声音颤抖地拿起 电话拨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 判指导小组: "你们不是让我们一直鼓 励这些孩子重新开始吗,但像今天这 样,我们的工作全都白做了,以后谁 还会相信你法官的话啊! " 一个法官,眼看着孩子无法开始 新生活,这是让她最痛苦的. 一个可以拍成电影的故事 戴尼很感念一个人——老院长沈 志先. 1991 年,戴尼审理了一起盗窃案.开庭前,她去提审被告人小涛. "家里没其他人了,我是奶奶带大 的,去年奶奶过世了. "小涛回了一 句,戴尼愣住了.她找到居委会,居 委会干部卢阿姨带她上门看了小涛的 家. 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乱七八糟的 被褥,一两件破家具,屋顶已经漏 空,唯一醒目的是静静放在桌上的两 个骨灰盒——一个是小涛奶奶的,一 个是小涛养父 (奶奶的儿子) 的. 原来,小涛是一名弃婴,未婚先 孕的母亲生下他后,便通过医生将他 送给一对陌生夫妇.不久,这对夫妇 中的妻子怀孕,家中的老保姆赶紧将 小涛"要"了下来: "我只有一个儿 子,一直没结婚,这孩子正好给我做 孙子. "这个保姆就是奶奶. 奶奶家很穷,但奶奶和养父对小 涛很好,不幸的是,在小涛 5 岁、16 岁时,养父和奶奶先后因病去世.无 人看管的小涛流浪街头,在一次去同 学家玩时,他偷了钱. 戴尼判了小涛有期徒刑两年.1992 年7月,戴尼和卢阿姨一起去探 视小涛. "那天是家属接见日,警卫管 得很严,他们问我是孩子的什么人, 我说我是他这个案子的法官,这位是 居委会的阿姨,这个孩子已经没有亲 人了. " 戴尼的话感动了警卫,她们很快 见到了小涛.穿着囚服的小涛没想到 戴尼会出现,他默默地坐在戴尼她们 对面,不时地仰起脸,好让眼泪不掉 下来. "沈院长,我想去小涛出生时的医 院找找他亲生父母的信息. "在一次汇 报工作时,戴尼大着胆子向院长沈志 先提出自己的想法. "好呀,路很远,院里派车送你们 去! "沈志先非常赞赏. 戴尼带上书记员直奔小涛出生的 医院,在堆积如山的档案里寻找 18 年 前的蛛丝马迹,整整一个下午一无所 获.她开始询问医生,希望有人知道 当年的送养情况. "不知道呀! " "那么久了,谁还记 得呀. " 戴尼泄气地准备离开,突然有人 喊住她: "哎,我想起来了,好像以前 有一个女医生介绍送养过孩子. " "她在哪儿? "戴尼的心跳到了嗓 子眼儿. "她去广州的一家造纸厂做厂医 了. " 戴尼如获至宝地拿着女医生的联 系地址回到院里. "我帮你去找! "正 准备去广州开会的沈志先二话没说就 把这个活儿"揽"了下来. 在院长的努力下,小涛亲生父母 的联系方式终于有了.原来,小涛父 母结婚后一直住在上海,两人有着体 面的工作,还生了一个女儿. 戴尼怀着欣喜拨通了电话. "那么 多年了,没人知道我们有一个儿子, 现在突然回来还吃了官司,叫我们以 后怎么抬得起头啊! "小涛母亲有些犹 豫. 母亲迟迟不给回音,戴尼一个电 话打给了小涛父亲: "小涛爸爸,这件 事你们不要回避.我之前和丈夫、父 母也商量过,如果小涛出狱前找不到 亲生父母,我就把他接到我们家.现 在中秋节快到了,我要去监狱看望小 涛了,你们决定一下到底接不接纳这 个儿子. " 终于,在戴尼出发前,小涛父母 给儿子送来了月饼和日常用品,并托 戴尼给儿子捎上50元钱和一封家信. "我不要!当初他们把我送人就说 明不要我了,我心里也没有他们! "当 戴尼将父母认亲的消息告诉小涛时, 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戴尼只得一遍 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劝说小涛. 1993 年9月,20 岁的小涛出狱, 他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吃到了妈妈买的 月饼,小涛父母也将奶奶和养父的骨 灰下葬.此后多年,无论工作、结婚 还是生子,小涛都会在中秋节看望戴 尼,如今小涛的儿子已经留学澳洲. "以前我看奚美娟拍的电影 《法官 妈妈》 ,她这个故事比 《法官妈妈》 早 了七八年,绝对也可以拍一部电影 了! "为人厚道的老吴是戴尼的丈夫, 身为物理教师的他很支持妻子的认 真,也很心疼妻子的执著. 人在做,天在看.戴尼坚持为那 些"坏小囡"奔波,虽然在当年的结 案统计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数 字. 10年"荣誉的十字架" 孙洪娣是个性格爽朗的人,谈到 少年审判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10 年既辛苦也很幸福,这10 年对我来 说是个'荣誉的十字架' . " 孙洪娣的难题和戴尼不同,长宁 法院是中国少年审判的领头羊,孙洪 娣是长宁法院少年法庭的第一任庭 长.既然是领头羊,就必须保持全国 第一. "每天都在两个 '门' 里穿梭, 早上 出家门就想今天工作要做什么, 晚上下 班出法院大门才想晚饭吃点什么. " 竞 争的压力无时不在, 举个例子: 长宁法 院在 1984 年开始探索少年审判的回访 考察帮教制度, 1988 年卢湾区人民法院 对回访帮教进行创新, 给少管所服刑的 少年犯 "赠送一本法律书籍、 一支钢 笔" , 1991 年普陀区人民法院创建了上 海首家 "缓刑对象自立学校" . 为了保持领先,孙洪娣常常发动 庭里的人去上海各大书店、院校、图 书馆寻找国外少年司法制度的翻译本 和调研资料,并多次请教高院研究室 的杨传书、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 研究所所长徐建、副所长肖建国等 人. "那时候我才知道美国芝加哥伊利 诺伊州在一百多年前成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少年法庭,知道还有少年犯罪记 录限制公开制度. " 孙洪娣可能是长宁法院历史上唯 一一个和院长叫板的人. "我记得很清 楚,那年审委会听少年庭的工作汇 报,院长不满意,说这是什么方案, 怎么突破怎么上台阶,我忍不住和院 长争辩起来,声音高了. " 在孙洪娣看来,那个年代研究少 年审判的专著实在太少,朝哪个方向 发展和突破几乎全靠她们自己摸索. 而所谓创新,有的可以颠覆重来,但 更多的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 升和完善, "当然后来我也理解院长 了,他也有压力,压力要转移和分担 嘛! "孙洪娣笑了. 1994 年5月,长宁法院与区红十 字老年护理医院建立了"长宁区特殊 青少年劳动教育考察基地" ,孙洪娣的 团队全力以赴地与护理院的医生、护 士们一起对那些"问题少年"进行帮 教. "毕竟是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都很 拘束,坐在边上什么都不会做. "张凌 颖是长宁法院少年庭的一位老法官, 做事非常认真.护理院的老人们大都 不能生活自理,护理工作包括喂饭、 吃药、散步,有时还要服侍大小便. 张凌颖手把手地给帮教孩子做示范,渐渐地,孩子们也学着样子端 起了饭碗、饭勺和水盆. "到我退休 的时候,老年护理院一共接收了 100 多名帮教对象,绝大多数顺利回归 社会. "张凌颖说. 同事们的齐心协力让孙洪娣很 感动. "人有一份工作不容易,有一 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更不容易,有一 份待遇不错、自己又真心喜欢的就 特别不容易.我们都真心喜欢少年 审判,不是把它当工作,而是把它 当作事业来做的! " 1990 年至 1999 年,孙洪娣和她 的团队将少年审判事业推向了一个 高点:社会调查报告、判决书样式 改革、心理测试、分类审理分类教 育,这些做法如同一套组合拳,在 教育挽救"问题少年"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孙洪娣估算下来"大约 有八成'浪子'回了头" . 但孙洪娣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 的,她曾经因血小板锐减而两次住 院,还有数不清的夜晚因工作压力 大而失眠.在一次失眠中,孙洪娣 自作聪明地在中午服用了一片安眠 药,等到下午庭审时,她看着代理 律师的脸,脑子里却愣是反应不出 律师的名字. 不过令孙洪娣最遗憾的,还是 那起抢劫案. 孙洪娣曾经审理过周桥街道"恶少"小刚的抢劫案,在整个提审 和审理过程中,桀骜不驯的小刚对 她充满仇恨.孙洪娣判了小刚有期 徒刑四年,然后在他入狱后开始给 他写信、寄东西. 一段时间后,小刚开始回信. 第二年春天,小刚用牛皮纸信封剪 了一个"心"寄给孙洪娣, "心"上 写着: "一颗想改好的真诚的心" . "这是一个从绝对排斥你到接纳 你、最后将一颗心送给你的孩子, 我很安慰. "孙洪娣非常珍惜这份回 报. 小刚出狱后,孙洪娣第一时间 联系街道帮他找了份工作.但是有 一天,小刚突然来找孙洪娣,希望 她能帮他再找一份工作.原来,昔 日的那些小兄弟又找到小刚,请他 跳舞拉他做"老大" ,小刚觉得有一 点管不住自己了,想用打工来填满 时间. "我没有能力再帮他找工作了, 那也违反劳动法,我只能时时给他 敲木鱼.但我们拉的力量不及那些 社会上的诱惑,我眼看着他一点点 变回去,无能为力! " 一个法官,费尽心力地将迷途 少年拉回,然后又亲眼目睹他的自 暴自弃,这种无奈何止是痛苦而已. 默默付出的辛酸与快乐 "教育、 感化、 挽救" ——少年审 判价值理念的六个字, 说来容易做来 难. 1999 年孙洪娣离开少年庭调往 审监庭. "我觉得应该为年轻人腾出 空间来, 我已经尽我所能做完该做 的, 没必要占着位子. " 与此同时, 普陀法院的少年庭庭 长张莺正铆足劲儿地钻研着少年司 法制度.普陀法院少年庭成立于1990 年, 曾经做过老师的张莺一直很 注意一门学科的运用——心理学. 张莺每次提审都会带上两大法 宝——指甲钳、 餐巾纸. 一次提审, 穿着囚服的男孩往她 跟前一坐, 张莺看了他一眼, 男孩的 头立刻低下去, 开始咬手指甲. "指甲这么长你咬得掉啊? " 张莺 拿出指甲钳, 一面帮男孩剪指甲一面 开始问长问短.讲的时间久了, 张莺 问他: "你现在最想的是什么事情? " "我最想妈妈. " "你知道吗, 你想妈妈, 妈妈也想 你啊! " 男孩一下子哭了, 张莺拿出餐巾 纸递过去. "谢谢阿姨! " 男孩泣不成 声. 张莺拍拍他的肩膀: "不要哭! 晓得自己错了是吧?没关系, 改正就 好, 爸爸妈妈心里也很痛啊! " "心理学很微妙, 如果你跟他讲 '不要哭, 到这里还哭什么哭, 晓得哭 当初就不要做这样的事! ' , 这么一说 就等于把一个孩子推出去. " 张莺的 观察很敏锐, 也正是在这样善于运用 心理技巧的基础上, 普陀法院创制出 了一套独特的 "三段两议" 法庭审 理模式, 即 "法庭审理阶段——定罪 评议——法庭教育阶段——量刑评 议——法庭宣判阶段" , 在这套模式 中, 法庭教育不再泛泛而谈, 而是和 庭审各阶段的内容相互呼应. "有些 孩子听得很认真的, 听完之后就哭 了, 说明他触动了. " 张莺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18 岁以上的在校学生纳入 少年庭, 按照少年庭刑事案件的审理 模式来审理. "他们虽然年龄上已经成 年, 但心理上还未成熟, 他们受的教育 高、 认罪感悟深, 我们在判决时按照刑 法对成年人的规定来判决, 但在判决 中更关注如何教育挽救他们. " 1990 年至 2004 年, 张莺担任庭 长期间, 普陀法院少年庭的办案数不 断上升. "只要案子来, 我就像打过鸡 血一样, 一边看一边分析. " 张莺和孙 洪娣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理念, 就是坚 持 "庭长自己要审案子" . 孙洪娣说: "庭长要审案子, 无论 理论还是实践, 离开案子就是无本之 源, 而且庭长要办大的、 难的、 人数众 多的、 案情复杂的案子, 这样才有探 索创新的地方. " 张莺则说得更直接: "难案子新 案子庭长都要办, 只有自己办才能掌 握青少年犯罪的动向, 如果你业务不 精怎么去指导其他人呢? " 工夫花下去, 效果显出来, 荣誉 接踵而至, 但张莺却陷入了 "光环的 压力" 中. "自从拿了全国先进称号 后, 我觉得周围的空气有点怪, 以前 我这么做别人都说好, 现在我也这么 做, 但别人看我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 同样的遭遇也曾发生在孙洪娣 身上, 她在任时, 曾有人猜测少年庭 法官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 "查, 不管 是谁, 查!我相信我自己的团队, 我 们不是看钱干这个活儿的! " 孙洪娣 憋了一口气, 结果表明那些猜测纯属 子虚乌有. 戴尼、 孙洪娣、 张凌颖、 张莺, 还 有更多的少年法官们, 她们在漫长的 法官生涯中或多或少地碰到了类似 的问题——不理解、 不支持、 冷言冷 语、 无端猜测, 但她们最后都坚持了 下来, 支撑她们的是心里那份对事业 的执著和对孩子的爱. 有一位法官妈妈, 听到外地孩子 刑满释放后没钱回家, 便拿出自己的 钱接济孩子踏上返乡之路; 有一位法官妈妈, 每个月风雨无 阻地骑自行车去少管所回访帮教, 有 一次在路上磕破了头仍然忍痛前往; 有一位法官妈妈, 给服完刑的孩 子联系打工的单位, 考虑到单位宿舍 蚊子多, 便回家把数十个口罩一一拆 开, 缝制成蚊帐给孩子送去; 有一位法官妈妈, 保存了每一封 少年犯的信件、 每一次回访的记录、 每一个案件的细节, 等到退休时, 这 些资料已装满了三麻袋…… 没有资深的学历, 没有炫耀的背 景,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 在进入法 院前, 她们有的是托儿所阿姨, 有的 是农场职工, 有的是工厂工人, 有的 是人民教师, 然而在中国少年审判 30 年的历史进程中, 她们 "救" 了无数个 孩子、 无数个家庭. 2007 年戴尼退休: "我做什么事 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现在精神 富足, 生活自由自在. " 2008 年张凌颖退休: "一个人做 事要一步一步来, 小的事情做好了, 后面的台阶才会扎实. " 2009 年孙洪娣退休: "我现在是 '顽童老妈' ,出去旅游写写游记, 从来没有后悔做少年法官,很感谢 有机会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事业中 去. " 2010 年张莺退休: "人在世上一 天,就要开开心心一天,不要贪心.法官是高尚的,这个职业我喜 欢,这个事业很伟大. " 向那些已经退休的上海少年审 判"法官妈妈们"致敬! 还有很多故事留在了录音资料里, 还有 很多回忆没有一一写尽.当文字停留在 "致敬" 两字时, 我的心里再无更恰当的词汇来描 述对老法官们的崇高敬意. 2004年4月, 张凌颖在长宁法院少年庭 担任 "专职考察官" 时, 曾在第11期 《考察动 态》的卷首语里这样写道: "女作家三毛说: '我们30岁的时候悲伤 20岁已经不再回来, 我们50岁的年纪怀念30 岁的生日有多美好, 当我们99岁的时候, 想 到这一生的岁月如此安然度过, 快乐得如同 一个没有被抓住的贼一般嘿嘿偷笑. ' 青少年朋友, 或许你的生活会历经坎 坷, 或遇到许多不测, 我想你应该抬起头, 望望高深莫测的天空, 深深地舒一口气: 再来!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 卷首语最后的落款是 "浪花" . 张凌颖告诉我, 她在少年庭独自编撰 了68期《考察动态 》 , 每一期都用电脑精挑 细选出大墙来信、 成长故事、 家长感慨、 法 官寄语.当我采访结束后, 她重新捧起了 那些被她近乎遗忘的 《 考察动态 》 , 每翻一 页, 每看一行, 眼泪纵横. 浪花, 无数朵浪花汇成了奔涌的大 海, 那曾经的困难、 痛苦、 挫折与内心获得 的自信、 快乐、 心安同在. 故事还没结束,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我想到了司法体制改革, 想到了怀着憧憬 正走在路上的法律同行者.什么是重要 的, 什么是值得坚持的, 什么是我们必须经 历的?让我们以特蕾莎修女的那句话来 共勉—— "愿神将我的心完全地破碎, 好 让这整个世界涌入我的心中" !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往事并不如烟作文  往事并不如烟完整版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并不如烟未删节  往事并不如烟txt  往事并不如烟读书笔记  《往事并不如烟》下载  女人如烟  杨子烈回忆录往事如烟  杨子烈《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