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国语 > 第三十九期
  • 第三十九期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9-07-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6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Lenovo 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第三十九期 中华民国九十九月出版
    目 录
    孔子的安人之学 经观荣1 王船山本体「纯然一气」下的气之「体」「用」关系及其涵义 , 陈祺助45 三阶教灭亡刍议 珠红79 戏曲对於《诗》教精神与社会作用的承继与转化 高祯111 〈难〉体制分析与搭配曲调推究仁昱135 误入与游——宋传奇〈王榭〉仙乡变型探究 黄东阳167 吴子光〈双峰草堂记〉作创作技巧析 王幼华189 简政珍诗中后现代精神的正面导向 陈建民229 元,明朝汉文典籍与图籍中对「德国」的叙述 余文堂251
    「一个中国」原则之史的考察(1900-1950) ——以 20 世纪中国外交承认之递变为主线 君山299 「台湾电株式会社」发电之研究(1920-1939) 吴政宪329 The Issue of Equality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America, 1760s – 1780s 黄小平367 From Restricted to Unrestricted Expenditure: Body Economy in James's The Sacred Fount 王俊三401 Ritual in Thomas Hardy'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郑冠荣441 Death of the Revolting Ma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oucault's Last Works in His Study of Subjectivity 周淑娟465 白璧德人文主义的中国阐及其影响以萨依德的 为径 周淑媚495
    兴大人文学报 第三十九期,页 1-44 二○○七年九月
    1
    孔子的安人之学
    经观荣 摘 要
    孔子主张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即君子诚敬地修养自己的德行,来 成就自己的人格,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因为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故在成就自己时,也 必须自觉的去成就群体.也就是以成就群体,作为成就自我的过程和目标.本文即在探讨 孔子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认知及其所构思的安人之学.其内容概分为四个部份:一, 前言,孔子的社会责任感.二,孔子对社会,政治环境的认识与感受的问题.三,孔子安 人之学的内容,复礼与正名,敬德保民,德主刑辅,贤人政治,富民恤民等.四,结语, 从孔子身上我们所可学习的.
    关键词:安人,复礼,正名,敬德,富民
    修平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专任副教授.
    1
    2
    经观荣
    兴大人文学报第三十九期
    一,前言
    孔子曾说:「君子不器.」 1 即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能有一定的用 途,或只能被当作工具使用.君子应当成为能影响整个社会的人,能对社会 产生更大的作用,这是君子的社会职责.因而《论语》〈宪问〉载:「子 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 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 犹病诸 』2 」即君子不仅要修养自己的德行,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来 成全自己的人格,还要安人,惠及他人,即家人,亲戚,朋友等,这可以称 为仁.但这还不够,要再扩而大之,「修己以安百姓」,以自己的知识,技 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造福人民,来达到「圣」的境界.所以孔子思想中的 君子,绝不是只讲个人的修身,而是以造福人民为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或 者说修身,只是进一步为仁之扩充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在本文中,则笼统 的把「安人」和「安百姓」合称为孔子的「安人思想」.3 杨国荣以为在修己与安人(安百姓)的关系中,一方面,修己构成过程 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修己本身又以安人(安百姓)为指向,「修己以安 人」,「修己以安百姓」中的「以」,「具有内在目的性内涵,作为自我完 成的前提,『修己』意味著将成就自我视为存在意义的具体体现(为自我的 完成而『在』),『修己以安人』则进一步把『为何而在』的问题与群体价 值联系起来:存在意义的落实,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这样,为成就自我而 『在』与为成就群体而『在』便构成了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4 因而孔子的说法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指出修己,为学的目的, 在於从政,因为经由政治的措施是改造社会,增益人民幸福之最实际有效的
    1 2 3 4
    杨伯峻,〈为政〉,《论语译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年),页 19. 杨伯峻,〈宪问〉,《论语译注》,页 166. 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页 306. 杨国荣,〈人与人之「在」〉,见国际儒学联合会编,《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四辑》(北 京:九州出版社,2006 年),页 59.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免费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  偷星九月九天小说全集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真人  偷星九月九天视频全集  偷星九月九天动漫全集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230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下载  偷星九月九天全集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