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第二,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第四,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第五,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刘少奇: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他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
周恩来:
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
陈云:
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以及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中共八大上
邓小平: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
朱德
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他还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
邓子恢:
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3,"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美苏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亚非拉(日本除外)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会见卡翁达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一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