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评价PPT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11-09-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pt
    文档作者:Billgates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
    全校师范专业考查课
    教育学院
    程 琳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
    来势之迅猛
    变革之深刻
    机会之难得
    影响之广泛
    改革之艰难
    专题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 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1.关注学生作为" 整体的人"的发展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首先,新课程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国家课程标准是对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作出最低的,共同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提供由专家认定的知识点.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亦具有目的性价值.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2.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凸现课程的综合化
    从小学三年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
    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
    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知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综合性学科"
    小学课表上,音乐和美术合成了一门艺术课,一,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改成了"思想与生活",三到六年级则叫做"思想与社会",自然课变成了"科学课".初中课程,历史课和地理课合成一门"历史与社会"课,物理,化学,生物统称"科学课",体育课则改成"体育与健康"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确立新型的知识观
    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新课程要求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成长日记
    自我介绍
    辉煌成绩
    艺术天分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
    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的概念体现在:课程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研组与应试教育
    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显性文化
    教育目标
    课程
    隐性文化
    学生的交友关系
    师生的信赖关系
    学校与班级的氛围

    隐性课程
    在学校班级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性经验构成了隐性课程
    学校的环境文化主要作为隐性的课程资源发挥作用
    结束
    专题二 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
    新课程规划的背景
    新课程的规划
    新课程规划涉及的课题
    新课程规划的背景
    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课程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对课程的关注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涉及
    课程结构只是做了些微调
    课程越来越专门化与专业化
    课程管理体制还有待于深入

    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分离
    课程内容偏多偏难,要求偏高而且与课程目标有一定距离
    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
    考察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
    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全球化趋势
    信息化趋势
    个性化趋势
    新课程的规划
    新课程规划中着重考虑的因素
    新课程的决策方式:研究与对话
    新课程规划的流程
    新课程规划中着重考虑的因素
    在国际视野中寻求中国特色
    在继承传统中寻求课程创新
    课程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
    改变了多年来"学科课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活动课"和"选修课"
    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
    涌现出一批教师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
    在统筹规划中进行分段设计
    在统筹规划中进行分段设计
    幼儿教育注重提供丰富的刺激与多样的机会
    义务教育突出公民的一般素养
    普通高中强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新课程的决策方式:研究与对话
    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
    专家组进行广泛的国际比较研究
    让各种课程利益关系人坐在一起进行对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是在100多次研讨会的基础上形成的;2000年7月成立所有学科的课标编写组,由近500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
    新课程极力倡导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营造一种平等对话,主动参与,互惠互利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规划的流程
    文献与比较研究,经验与调查研究,专题研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开发
    课程改革国家级试验区
    全面推广
    新课程规划涉及的课题
    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结构的重建
    国家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的改进
    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指导思想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培养目标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初中
    理科综合:科学
    文科综合:历史与社会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修)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高中
    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
    四,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俄语
    大纲:六三学制要求学生 只会750个单词
    标准:建立词汇包.词汇包共2400个词语左右,含800个必修词,1600个选学词,100个左右固定结构.选学词供主题活动替换用.
    突破:建立词汇包是为了给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的改进
    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途径,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是只能限于教科书的更替,导致"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
    六,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科书建设方面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制定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计划框架,集中制定了一套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的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同时制定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
    七,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
    八,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九,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十,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结束
    专题三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背景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课程目标
    新课程目标的确定
    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
    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
    新课程目标的确定
    首先,教育部在1996至1998年和2002年对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和普通高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次,围绕学生发展和课程设计开展了深入全面的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研究.
    第三,学科专家对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与研究进展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比较研究.
    第四,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
    学前儿童阶段儿童发展目标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分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明确了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一代新人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特别强调使学生: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
    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对以往的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
    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科学与人文素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
    科 目
    模 块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关于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
    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关于科目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关于模块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模块的设置
    课程设置及说明
    6
    社会实践
    2
    社区服务
    15
    研究性学习
    综合
    实践活动
    11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6
    艺术或
    音乐,美术
    艺术
    4
    通用技术
    4
    信息技术
    技术
    6
    生物
    6
    化学
    6
    物理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
    选修II学分
    国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选修I学分
    科学
    6
    地理
    6
    历史
    8
    思想政治
    人文与社会
    10
    数学
    数学
    10
    外语
    10
    语文
    语言与文学
    必修学分
    科目
    学习领域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每学年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
    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 结构
    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和整合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
    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
    均衡性原则
    增加了曾经被忽视或淡化的课程类型或科目的比重,适当减少了原有部分科目的比重,使比例结构合理.
    综合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
    高中阶段选修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综合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和整合
    经过改造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3-12年级),艺术(1-12年级),历史与社会(7-9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通用技术(10-12年级)等.
    体育与健康在保证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放宽对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要求.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结束
    背景
    1. 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内容太难的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压力很大的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偏多的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实用性最差的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最不喜欢的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喜欢的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老师讲授为主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
    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2. 国际比较
    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
    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
    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
    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
    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英国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公民
    综合学习
    法国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6)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
    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
    (7)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义务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
    素质为基础
    高中教育——准定向教育——以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基础
    高等教育—— 定向教育 —— 以专业教育
    或就业 为基础
    3. 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与任务的再认识
    专题四 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分必修和选修(有案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实施建议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内容标准
    教学目的
    课程目标
    前言
    教 学 大 纲
    课 程 标 准
    (一)关于"课程性质"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力图从本学科在高中课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来描述本学科的课程性质.
    案例:体 育
    基础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实践性:强调学生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合性: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教育价值的整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案例:音 乐
    通过音乐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和创作冲动,既有助于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
    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试图从功能,内容,结构,教与学,评价等几方面,根据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具体阐述改革的基本追求,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注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反映数学本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案例:数 学
    案例:地 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案例:生 物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
    (三)关于"课程目标"
    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自然组成部分是《标准》的突出特点.

    案例:语 文
    课程目标
    语文素养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案例:英 语
    课程目标
    综 合 语 言 运 用 能 力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情感态度
    (四)关于"内容标准"
    1.各学科课程内容都力图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
    语文
    1
    语文
    5
    语文
    4
    语文
    3
    语文
    2
    语 文
    必修
    选修系列
    小说与戏剧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系列3
    系列4
    系列2
    系列1
    数学
    4
    数学
    5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1
    数 学
    必修
    选修系列
    英语
    1
    英语
    2
    系列1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必修
    选修系列
    系列2
    历 史
    选修模块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物理
    1
    物理
    2
    物 理
    必修模块
    选修系列
    系 列 1
    系 列 2
    系 列 3
    选修
    共同必修
    物理A2
    物理A1
    物理B2
    物理B1
    物理C2
    物理C1
    物理C4
    物理C3
    物理D2
    物理D1
    物理D4
    物理D3
    物理D5
    必修
    地 理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必修
    模块
    选修模块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必修模块与学科的关系
    地理 I
    地理 II
    地理 III
    自然地理
    人文(经济)地理
    区域地理与
    地理信息技术
    海洋地理(选修)
    1._ 海洋和海岸带
    2._ 海洋开发
    3._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_海洋权益
    波浪,潮汐,洋流
    等海水运动形式
    的主要成因
    潮汐能,波浪能等
    海洋能的特点
    及开发利用前景
    我国海洋国情基本
    特点,维护我国
    海洋权益的意义
    风暴潮,海啸等
    海洋灾害的成因
    危害及应对措施
    城乡规划与生活
    (选修)
    1._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_ 城乡分布
    3._ 城乡规划
    4. 城乡建设与生活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镇地图和
    有关资料,分析用地结构和
    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
    又怎样加以改进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模拟性
    城乡规划练习.可把全班学生
    分成3—4组,提交各组的规划方案,
    在此基础上开展比较评价
    以小区或乡镇为单元,进行某一商业
    类型布局状况的调查,以图件形式
    展示调查结果,分析其布局特点和
    形成原因,再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
    1._ 自然灾害概述
    2._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4._ 防灾和减灾
    防灾,减灾
    避害趋利
    成因
    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我国自然环境的脆弱性
    特 点
    分 布
    危 害
    化学
    1
    化学
    2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技术
    化 学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
    稳态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生 物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

    算法与程序设计
    数据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初步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简易机器人制作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电子控制技术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美 术
    绘画 雕塑
    美术鉴赏
    书法 篆刻
    设计 工艺
    现代媒体艺术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选修
    系列
    音乐鉴赏
    演 奏
    音乐与舞蹈
    歌 唱
    创 作
    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 乐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选修模块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 术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田径运动
    体操类运动
    球类运动
    新兴运动
    冰雪或水上运动
    民族民间体育
    体育与健康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2. 课程标准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的丰富多样的行为动词来分别描述知识,技能和体验性目标,提示着课程实施途径的多样性.

    内容标准中有关目标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
    1,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 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3,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或典型案例,以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制作泡菜,尝试用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生物)
    "为涉外宾馆设计一组挂钟","策划赴……的模拟旅行","探究家乡某条河流的变化及原因,并提出未来设想."(地理)
    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提出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意的问题.(化学)
    对居住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调研,从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出发,提出保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建议和措施.(历史)
    (五)关于实施建议
    各科课程标准针对本学科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将会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结束
    专题五 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
    教材和教师的关系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与呈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
    我国原有教材:偏于学科中心,教材设计更多关注系统的学科内容的呈现,较少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去加以设计.
    新教材:走向以学习为中心,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将"教材"变为"学材".
    案例
    函数
    让学生设法描述购买某物的数量和总价格的关系,描述出租车里程和总价格的关系,记录自己各生长时期的身高和体重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任务中包含的共同内容,即数学上的函数关系.
    教材和教师的关系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教授统一指定的教材
    教师可以有效的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家长,教学开放,信息交流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面临着开发教材的任务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与呈现
    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
    重视学科大观念和方法
    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
    给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
    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体现时代的精神与最新研究成果
    结束
    案例:小学数学
    刘兼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八章分别是:
    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1,有趣的图形,加与减2,购物,加与减3,统计.
    案例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科学:科学探究,注重推动学生对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历史:更多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案例:《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家庭生活单元
    设计一项家庭活动方案.比如:编制一周的家庭日常开支计划,安排某一双休日的家庭活动.
    发展中的中国单元
    请选择当地一家商场,调查一下有多少种家用电器产自珠江三角洲.
    专题六 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
    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多元智能与学习方式
    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
    一,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
    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体的回归
    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
    二,教师从"代理人"回归自主
    教师自主首先在于他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自主同时在于他是反思和探究的主体
    教师自主还在于他掌握着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
    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
    三,学生从"边缘"进入中心
    学生进入中心需要教学正视学生的多元化
    学生进入中心需要教学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进入中心需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我的困惑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的亲身经历
    我有一次去一所初中听Y老师的语文课.Y老师是一位教学优秀的教研组长.上课了,Y老师站在讲台上非常自然,然后轻松的开始了她新课的导入,过了三四分钟,她在黑板上认真的写下了这篇课文的名称-鲁迅的《最先与最后》.Y老师是一个聪明人,普通话很标准,说话轻声慢语,第一印象就是她天生就是当老师的.她的字不漂亮,后来她都是用胶片在投影.
    我的困惑
    课结束了,在评课时,校长非常客气的叫我先说,我犹豫了一下,"假如没有这5个粉笔字的话,这堂课会更好.你为什么要写这5个字呢 "Y老师接着说:"C博士,你们评课的标准不是有一条是板书吗 "
    我愕然了,教师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作为一个有生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她的主体性在哪里呢 专业智慧又在何处发挥
    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教学设计
    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进而进行评价和修改,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的过程.
    教学行为
    协同教学
    讨论教学
    创意教学
    探究教学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
    教师小组相互合作而展开的教学形式
    教师小组的组织形式
    班级教师小组,年级教师小组,学科教学小组,全校教师小组,校内外教师小组
    实施
    主题单元综合课程的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学习小组指导
    讨论教学
    讨论式教学一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一般认为每个小组以5-8人为宜.
    讨论教学的启动行为
    做到三个不要:不要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有任何偏向.
    引导学生轻松应对讨论
    进行谈话角色分类
    讨论教学的维持行为:问题,倾听,回应
    创意教学
    创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原理,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
    实施
    选择适当的问题
    组成头脑风暴小组
    说明应遵守的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
    评估各类构想
    案例
    美国创意教学:树

    美国创意教学:树
    认养一棵树
    每位学生认养一棵生长在学校,家中或附近地区的树.作为树的认养者,每位学生必须在树上作好标示并准备写一篇关于认养树的说明文.
    按树叶的形状和其他特征来给树分类,并在认养之前展示认养证明和树的图片.
    将树木特征画在纸上.

    美国创意教学:树
    种一棵树
    学生种植树木并创作一篇认养说明文,鼓励学生过改变阳光,水,肥料的量来做试验.从预期种植生长情况中培养假设的能力,真实树木生长的图表及实验结果都记录在科学日记中.

    树叶
    树叶学是有关树叶的信息.可以建议学生在家或学校散步时收集树叶,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从树中收集相关信息.各种跟叶子有关的艺术性和实验性的活动能使学生更了解叶子的特征.
    树叶学和样本可以放在树叶书中.
    美国创意教学:树
    室内剧场
    室内剧场是一种戏剧的经验,参与者清楚地朗读脚本,戏剧化地表演哑剧,并创意使用小道具.
    室内剧场的人物一手拿脚本,一只手做动作.
    剧本以树为主题,可以选用,也可以学生自编.教师为学生创作或与学生共同创作.


    美国创意教学:树
    诗之树
    诗之树可以是教室中的固定的布置,整年用来展示学生的诗.诗写在树叶形状的纸上并挂在树上.不同颜色与形状的树叶随着季节而变换,主题的焦点也可变换.
    创造一棵诗之树有很多方法,用一棵真实的树或一些树枝均可.如果无法取得,树干和树枝可以使用棕色的壁纸来替代.
    探究教学
    程序
    选择实物材料
    呈现出探究情境
    发现问题进行研讨
    提出假设和收集材料
    得出结论
    案例
    在M小学,H教师教的四年级学生午饭后进入教室时,看到房间里堆了一堆眼镜,瓶子,铃铛,大小不等的有孔木盒,音叉,木琴和笛子.
    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坐下来.一个学生问道:"H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看起来这里好象变成了一个交响乐队."
    H老师笑着说:"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今后这里会成为我们的音响实验室."
    他在教师里走动着,拿起一把琴拨动着琴弦,同时用一个勺子去敲打身旁的一个饮料瓶."你们能从这些声音里感到了什么吗 "他一边重复了一遍动作.
    H老师布置说:"你们的任务是寻找声音变化的原因并把它描述出来.你们可以分几个组,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看看声音变化有什么规则.根据你们的发现制作一件乐器,然后介绍一下你们设计的乐器有什么功能,你们是怎样做到的.现在我们开始分组,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多元智能理论(美 加德纳)
    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
    存在智能
    语言智能,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如作家,诗人,记者,播音员等;
    逻辑—数理智能,计算,量化,运算,考虑命题和假设等,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等;
    空间智能,以三度空间的方式来思考,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建筑师
    身体—运动智能,巧妙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运动员,舞蹈者,外科医生,手工业者等;
    音乐智能,钢琴家,歌唱家等;
    人际智能,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教师,社会工作者,政治家等;
    自我认识智能,正确认识自我,善于用这些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神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
    自然观察者智能,能分辨,洞察自然系统,如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庭院设计师等.
    存在智能,能适应瞬间变化的环境,如冒险者
    学习方式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不是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方式
    自主建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探究学习
    自主建构学习
    案例
    语文课上,许老师带领学生读一篇关于登山者的故事,故事是说一群登山者克服潜在危险最终登上了山顶.读后她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故事的
    A学生:一篇群体合作的故事
    B学生:一篇共患难如何促进友谊的故事
    C学生:一篇说明登山者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的技巧的文章

    总结
    同一个故事,对每一个学生都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意义,这就是自主建构学习.其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积极建构生成新知识.教师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
    特征
    规模:4-6人
    构成:成员的性别,学业能力,学习进度
    和其他品质最好各不相同.

    行为规则:有责任感,乐于承担个人与小
    组的义务与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
    类型
    共同学习
    小组调查
    拼图法:每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信息.
    团队游戏竞赛
    问题探究学习
    适用条件:
    当学生遇到了不确定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他们最终必须确认,充分的描述以及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时,问题探究学习便开始了.
    问题探究学习
    例如:
    录象机里正播放着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老师称同学们为市律师办公室的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有5天时间去复查已有证据,并做进一步调查,把结论通知给新闻界.
    问题探究学习
    学习的过程
    面对问题
    询问与访问
    建立解决方案
    总结汇报
    结束
    专题七 课程评价制度的创新
    谁是分数的囚徒
    开学伊始,某中学高三班主任以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来安排座位,发明此法的老师说,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实际上这"上进心"是靠一颗"耻辱心"换来的.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
    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包括对课程目标的界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结构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
    教育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的关系
    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一,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请先看一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总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目标达成度高,"双基"落实扎实,教学效果好.
    教学效果
    (20分)
    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板书规范,工整,有条理;教态大方;组织教学能力强.
    教学基本功( 20 分)
    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教学方法
    (25分)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信息反馈及时,教学调控有效,不拖堂.
    教学程序
    (25分)
    全面,具体,明确,教学重难点的提出得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目标
    (25分)
    分值
    评价要点
    评价项目
    一则学生日记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一盆盆冷水浇得我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贪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时间已经记不清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期末考试时,真拿了全班第二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心想这下老师该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老师竟然一进教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会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心里感到一阵阵刺痛,那种心情比死还要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了吗
    ——引自《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贾晓波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根据资料分析及专家们的研究,传统教学评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目的与功能严重异化
    教学评价的目的本该是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统及现有评价的目的及功能严重异化,表现在:
    1,评价目的只作为奖惩的目的:为了考核教师(公开课的异化,末位淘汰等),为了证明学校的实力,为了迎合家长及社会不合理的需求等.
    2,评价的功能萎缩为甄别学生,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以决定对其的不同对待.
    (二)评价内容的学业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学业成绩又窄化为学科分数,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重心重"教"轻"学"化
    传统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教师的"教",注重教师教的行为,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的行为.
    (四)评价手段单一化和唯量化
    传统评价主要以考试(测验)或练习,作业为主,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它形式的评价;
    并且,评价的处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定位,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
    (五)评价主体局限化
    传统评价主体自上而下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毫无发言权.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掌控着评价大权.
    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新理念
    本次高中课改在评价上首先应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评价"的论述: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根据上述基本规定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高中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新课改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上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即"发展性评价".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和谐发展;
    其次,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于过程性评价中.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轻视评价对象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其呈现成果的过程.("成长记录袋评价" )
    再次,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
    2,强调教师成长
    新课程评价十分关注教师成长,将其作为重要目标.因此,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课后修订,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学诊断,案例研讨,行动研究等.
    3,重视以学论教
    新课程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一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等来判断.
    4,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整体设计
    三,新课程的好课观
    对于好课,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课程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统一.
    (一)新课程视野下好课的总体要求
    1,建构性
    就建构性而言,这是当前一堂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揭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在教育科学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成为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认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
    2,生成性
    就生成性而言,这是当前一堂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在认识论上的转向,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它强调课程要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于课程的"创生","动态生成","改造".
    当前在判断一堂好课的时候,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考虑教学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应在此基础上更应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
    3,多元性
    就多元性而言,这是当代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略的,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依据.就课程而言,应设计多元智能课程,特别是"适应性"课程以适应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之需.
    就教学而言,要体现对学生教师的"人文关怀":
    (1)一切为了学生,既要使其发展,更要让其认同和喜欢;
    (2)对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尊重,即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关怀;
    (3)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好课的具体标准
    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好课除了要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统一以外,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讲,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以下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标准
    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
    教学评价要完善
    附:无锡市惠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标☆ 的项为基本项,其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视作不合格课)
    程度
    具体指标
    评价项目
    9,点拨性语言及时到位,有利于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8,评价性语言适时中肯,有针对性,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投入.
    ☆7,指示性语言指向明确,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人文性.
    管理调控
    ☆6,容量适当,能根据学情有机调整.
    5,步骤清晰,充分经历实践操作,体验发现过程.
    ☆4,方式选用有利于认知与情感能力建构生成.
    ☆3,板块设计目的明确,内容适切,链接有序
    过程设计
    ☆2,教学活动过程能全面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习惯,能力的养成.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综合性,符合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不符合
    符合
    评课者
    教学课题
    日期
    年级班级
    执教者
    专题评析
    其他
    14,能按要求完成本课任务.
    13,思维活跃,有感悟发现.
    ☆12,态度积极,精力集中.
    ☆11,时间分配合理,活动充分.
    ☆10,参与面广,层面兼顾.
    学生活动
    课堂作业
    请你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同学分享你所感受到的一堂好课.
    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学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教学实践中也探索出不少新的评价方法,如"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教学评价记录卡,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法,日常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访谈法等等.我们在这里介绍基于模块的评价方法和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
    (一)基于模块的学生学业评价法
    1,模块学业成绩测验
    性质与功能:为检查学业达到的水平而进行的终结性测验.
    三类模块:基于知识学习的模块 ;开拓视野的模块 ;基于活动与实践的模块.
    两种测验方式:书面笔试 ;开卷考试或表现式评价 .测验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
    采用等级制计分的方式,分为A,B,C,D几个等级.
    2,模块学业成绩还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过程性评价结果的报告:资料性的;描述性的;等级制.
    两种结果不能简单相加,应分别加以报告.
    3,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
    学分的授予权在学校,接受督学的监督;
    学分的认定必须与模块学业成绩挂钩;
    模块测验成绩为末等,一般来说不应该赋予相关的学分;学生不能获得相关学分,应重修或改修其它模块;三年里未能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肄业处理;离校后可继续补修或重修.
    4,毕业水平评价
    ⑴ 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有必修模块;
    省或地区负责组织实施;或中介机构予以实施;
    必修模块的考试可以作为大学报名资格.
    ⑵ 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
    不一定要举行;
    如果要考试,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选修模块可以考;每名学生只根据自己的意向参加1-2门课的考试.
    ⑶ 开放式考试
    学校为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通用技术的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方式力求多样.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
    1,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
    所谓"学生成长记录袋"又称"档案袋评价法" ,它是通过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来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
    档案袋的英文是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之意,最初是画家,摄影家们使用,他们把自己代表作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欧美国家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由此形成"档案袋评价法".
    2,如何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方法
    档案袋内容的选择或提交,一般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
    袋内可以装学生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也可以装操行成绩报告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
    档案袋可以由学校统一制作,也可由各班自己制作,档案袋制作的进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过程.
    档案袋一般学期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期的有关材料,假期由教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毕业时就有五六袋甚至十余袋足以证明自己成长及素质的材料了.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意义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意义在于它摒弃了纯量化的"结果性评价"模式的狭隘性,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为评价自己学业的主体,因为他们是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定者甚至主要决定者,这样,他们就获得了判断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其自我意识,反省意识及能力以及自我判断能力就会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展.

    结束

    专题八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
    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
    2004年 70%-90%
    2005年 100%

    什么是课程资源
    "错误"也是课程资源吗
    例1
    3+2=5 合格教师
    3+2= 好教师
    3+2=6 优秀教师
    例2 课堂效果
    1. 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2. 教学失误,学生问题不断,争论不休
    例3 《认识时钟》观摩课(小学)
    石英钟不慎摔到地上,师生都很惋惜… …
    讨论:如果你是教师,你该怎么办
    "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
    "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新课程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
    广义: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 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功能特点划分
    素材性资源: 课程的素材或直接来源
    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感受,创意,问题,困惑,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条件性资源: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却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例如: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
    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空间分布分:
    校内课程资源:占主要地位
    校外课程资源: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途径
    基本原则
    优先性原则
    精选那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应该优先得到保证.
    适应性原则
    适应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途径
    主要途径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主要途径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7.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
    8.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9.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面塑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社会资源
    科学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1.利用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进行科学教育.
    2.与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电教馆等建立稳定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学习.
    3.参观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场,工厂,农村等.
    4.家庭,街道,商店,森林,河流等都可以为科学教育所利用.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校内资源
    开放实验室
    开发教学素材,丰富学校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材料,实验方案,教学论文,CAI课件,图片,录象带,幻灯片等形成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教师的信息源作用,如科学讨论,校园墙报,广播站,学生科学刊物等.
    讨 论
    列举目前学校课程资源浪费或错置的现象.
    讨 论
    谈谈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某项课程目标的亲身经历.
    结束
    专题九 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校本课程
    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
    上海《新民晚报》:2002年新学期开始,某初中生家长接到校方通知,学校要开设英文打字课,要求每位学生自备打字机.
    某市曾在10多年前规定,下属学校要开设"自行车修理课",有的学校沿用至今.
    课程为谁而存在
    上级领导
    校长
    教师
    孩子
    为什么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学校课程计划框架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
    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教育部.
    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和课程标准等宏观的政策,并指导和监控地方,学校贯彻执行.
    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它在我教育行政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发挥中央难以替代的作用.
    地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和开发,总体上应实行"以省为主,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体制.
    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对于确保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含义:
    1.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2.促进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校本课程
    什么叫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组织建立 现状分析 目标拟定
    方案编制 解释与实施 评价与修订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
    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要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计划中来理解
    专题十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案例:青少年为什么喜欢动漫
    确定研究课题:《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我为歌狂》等引入.
    设计研究计划:问卷,访谈,上网,汇总
    展开实践活动:调查,创作
    展示活动成果:学生自己的漫画与小品表演
    反思活动历程:兴趣的重要性
    专题十一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学是一门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的发展要以终身学习的思想为指导,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
    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求得教师专业结构的丰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宗旨.
    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旅游资源评价ppt  模糊综合评价法ppt  设计的评价ppt  对ppt教学的评价  矿产资源评价ppt  ppt评价标准  阻垢剂评价ppt  对ppt的评价  用ppt做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