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造就美好人生吴高波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
“和谐”及“和谐社会”“和谐”的涵义
“和谐”由“和”与“谐”两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在古代,“和谐”即协调之意。
在现在,“和谐”表示: 人与社会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合统一。
“和谐”的本质
“和谐”的本质就是: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孔子认为“和谐”本质:在于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把“不同”而又”和谐”相处相生看作事物的本质,“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
“和谐”的价值
和谐的价值: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 孔子认为:“和无寡”,即一个国家的稳定,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分配是否公平;不取决于人口的多少,而取决于人心是否安定
- 荀子认为:“和则一,一则多力”
- 孟子认为:“天时不于地利,地利不于人和”
和谐社会
中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描述:
在西汉时期《礼记.礼运》中的描述
“和谐”有二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