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与课堂同行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语文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10-09-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pt
    文档作者: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七年级语文
    郭超人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滞留
    匍匐
    窒息
    砭骨
    崔巍
    履践
    解释下列词语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你一定能做好
    默读课文,针对课文每组提出三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你能做到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几名登山 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可以选取不同的角色)
    复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文章内容的关键部分: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
    2语言流畅,通顺,口齿清楚.
    3可加入自己的语言,但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感情.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合作探究
    1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个困难 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 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文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是否有些离题
    3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4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5文中哪些部分略写,哪些部分详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
    6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引用英国名人的话,证明登顶峰需要的是勇气,意志
    寒冷
    黑夜
    缺氧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七下语文与课堂同行  五年级语文与课堂同行  语文与课堂同行答案  初二下语文与课堂同行  语文《与课堂同行》  语文与课堂同行  四niw语文与课堂同行  七下数学与课堂同行  七下英语与与课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