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基本功要求
李
通
首先不流于形式,做到实实在在。应从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生、教具等方面分析、准备。特别是对学生的分析要到位。包括学生的特点、基础、以及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生成的问题。做到无遗漏,无知识性错误,使自己能自如的驾驭课堂的变化。
第一,备课的基本功
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行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地教学方案。
备课≠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的一部分工作,但备课并不简单等同与写教案。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与写教案,这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翻查收集资料,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训练学生语言的例子,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例子。”教材是例子,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组,让教材为学所用,为学服务,同时也为学生的提高、发展服务。
二、怎样看教材
△ 教材不是圣经,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 教材离学生生活越近,发挥的作用越好。
△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 教材是教师“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
试想:如果就课文教课,读读讲讲,到头来,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是知识?还是训练?是形象?还是情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的,谁也不能否认,但我们可以减少遗憾,让课堂日臻完美,让学生一课一得。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组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需求,是教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是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体现。
三、怎样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依照课程标准授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