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通州农业综合学校 > 2008年高考 - 南京市人民中学
  • 2008年高考 - 南京市人民中学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11-09-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5

    2008年高考

    历史热点追踪

    (三) 

    南京市人民中学  肖音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动力和能源

    人力和畜力、水力和煤炭、电力和石油、原子能 

    2、人类对核能的使用:

    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第三次科技革命、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   

    热点追踪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 

           畜力、水力。

            (2)观察图片,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

    的危险”。 

               这是哪一时

    期出现的交通工

    具?它的出现对

    当时社会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出现,铁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使货物更快地销往各地,加快了工业革命似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此外,铁路的开通,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3)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冶金业、合成化工等方面的创新和发明。

          (4)结合以上两幅图简要说明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一方面,欧洲列强为了获得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对自然的破坏

    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大跃进运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工业革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破坏 

    热点追踪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历史联考试卷  2008年5月 

    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  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 

    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蒸汽机车                      机器时代的享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8年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恩格斯说:“不要过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 化学工业的兴起发展

          ③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 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山东省济宁市2007—2008学年度

    高三第二阶段质量监测 

         “软实力”、“思想库”、“票决制”’、“人文关怀”、“精神家园”、“生态文明”、“亲和力”、“幸福指数”等新名词频频出现在2007年的各种新闻媒体上。如果将上述名词的内容写成一篇新闻分析,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

         D.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 

    D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七)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市场化、运行机制、全球化) 

          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2、新航路的开辟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5、关贸总协定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热点追踪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5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的种族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其原因。  

      变化:由集中到分散。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材料二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澳大利亚的情况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从外界移入的物种。盛产橡胶、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印度尼西亚与盛产蔗糖和菠萝的夏威夷的情况也是如此……拖鞋帽贝就是19世纪80年代承随一船牡蛎无意中从美国输出到欧洲的;一种北美飞蛾现在正在蚕食中国中部大片地区的树木;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松树线虫正在杀死日本的黑松树。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促进了人口在全世界的流动;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全球化带来了不同地区动植物的交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有害物种的扩散,造成生态灾难。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观察对比下列两幅图片:高加索人分布范围的扩大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缓和了东西方的矛盾与冲突

          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观察对比下列两幅图片:美洲的种族分布变化最大。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 欧洲移民拓殖     ② 种族杀戮   

          ③ 黑奴贸易      ④ 美洲战乱频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海市松江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在19世纪,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Empire.”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 英国处于高纬度地区日照丰富

      ② 英国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

      ③ 英国在东西方都拥有殖民地           

      ④ 在太阳光照耀的地方总有米字旗飘扬

    The  British in 1897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南京第九中学2008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08.5  

         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A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5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16-17世纪的世界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相互联系的表现 ? 

    高产作物和牲畜品种传播;贸易扩大;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5

         材料二  1858年南卡罗来纳的参议员曾在议会中宣称“如果不供应棉花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英国就会人仰马翻,除了(美国)南部以外,整个文明世界也将随之倾覆。”1859-1860年度,美国南部向英国供应棉花234万包;向欧洲大陆供应107万包……

        (2)这则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对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①特点:产品生产国与原料供给国的分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影响:开拓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当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5 

         材料三  漫画“经济全球化”

        (3)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发达国家居主导地位,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实现了工业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5

         

        (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措施,简要说明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   

        应对: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工矿企业的活力,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八)“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

    1、中国史 

    (1)古代部分 

          ①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等

          ②耕作方式的演变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③小农经济的含义和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双重作用   

    热点追踪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历史联考试卷  2008年5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  

          ② 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 “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  

          ④ 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江苏省赣榆县2008年期末调研试卷)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应是(       )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D

    江苏省徐州市2008年高考考前读题 

         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①,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治国》)

         (商贾)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②。(《汉书·食货志》)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  《汉书·食货志》 )

         舍农桑,商贾……本末何足相供⑤?……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⑥?……则国危矣(《潜夫论》)

    江苏省徐州市2008年高考考前读题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材料中划线部分选出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叙述。(写出相应的序号)     

         (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原因?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⑤舍农桑,商贾……本末何足相供 

        发展农业,富国强兵;避免大商人干政;抑制商人地主土地兼并;农民失地,社会不稳定。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八)“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

    1、中国史 

    (1)近代部分 

          ①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

          ②资产阶级:“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

          ③中共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   

    热点追踪

    2008年广东省普高质检试题(一) 

          下列洪秀全的言论中,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是 

    (       ) 

          A.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B.“天父”是皇上帝,是世界一切财富的赐与者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清政府实乃“阎罗妖”,天下人当“共击灭之” 

    C

    湛江市200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 

    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误的是(   )  

    A.图(1)的核心思想即洋务派的宗旨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图(2)、图(3)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A

    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高三年级模拟(四) 

    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C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八)“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

    1、中国史 

    (1)现代部分 

          ①过渡时期: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②十年建设时期:人民公社化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科技的突破

          ④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热点追踪

    山东省寿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考试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蓝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 

          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 

    D

    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平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平均递增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科技投入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材料二  

         趋势:波动剧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 (评分建议:从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耕地、农村劳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广东省广州市历史二模卷 

    (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增加政府投入;重视科技;节约粮食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 (小岗村)全村适龄儿童还没有全部入学,上中学的很少。……一位30多岁的妇女说:“念上个一两年,也和没念差不多,庄稼人靠劳动吃饭,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小岗村)同时也出现了与它们经济发展和不适应、很不相称的事情:一是他们在村头盖了个牌楼,花了不少钱。……二是盖了气派的村公所办公楼。……农村改革已经快20年了,小岗村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部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增产了,但比较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摘自《万里与小岗村--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而作》   请回答:⑴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 

    小岗村:单一经营,发展速度缓慢。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材料二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把全国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向高潮。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年产值一年翻一番,1992年为5.16亿元,1993年超过11亿元。

          --摘自周大鸣《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⑴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 

    华西村:重视发展乡镇企业。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材料三   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订单、合约、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当地10多个镇和周边10余个县的2万多农户,建立了总面积20余万亩次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蔬菜基地,……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使每亩土地的产值和利润比传统单一结构增长2-4倍,基本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两头富”的初始目标,成功地将千百万农户与千百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有序的链接。   

                               --据人民网2006年12月25日

         ⑴依据材料,概括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 

    浙江慈溪: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⑵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村、华西村、浙江慈溪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启示: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我国现在已取消农业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和前苏联的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靠对外掠夺,农业的高积累支持工业发展更是不可避免。结合史实说明前苏联在建国初期,中国在过渡时期,    农村经济是如何服从工业化发展需    要的。在这期间前苏联出现了哪些    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结合史实说明前苏联在建国初期,中国在过渡时期,农村经济是如何服从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在这期间前苏联出现了哪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苏联在建国初期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

        (2)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经济的破坏性特别大,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分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操之过急。

       (3)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八)“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

    2、世界史 

    ①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的土地问题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农奴人身的解放;份地的赎买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土地买卖;地税改革

    ②苏俄至苏联时期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的演变

    十月革命胜利:《土地法令》,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垄断政策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余粮自己支配;出租土地,雇佣劳动

    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赫鲁晓夫时期:进行以农业为重点的经济改革 

    热点追踪

    2008年广东省普高质检试题(一)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B

    山东省寿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考试 

          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允许自由市场贸易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型企业

          C.固定的粮食税  D.废除实物配给制 

             2008届通州市第六次高考历史调研测试卷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A

    山东省济宁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阶段质量监测 

        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D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八)“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 

    3、中外城市化问题

        (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2)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3)世界近代的城市化 

    热点追踪

    上海市静安区2007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测试

                  历  史  试  卷      2008-04

         导致下表中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              B.政治民主化

    C.文化科学化              D.社会生活福利化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1、关注民生问题 

    (1)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①诸子百家的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仁”、“德”“、礼”;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非攻”;

         ②王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汉初、唐初、明初、清初 

    热点追踪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出现于何时?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这一思想?它有哪些主要内容?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出现:这一思想形成于春秋,发展于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人的地位提高;②社会大变革时期,没落的奴隶主和新兴地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都需争取民众的支持;③人民反抗斗争也使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④频繁的战争也突出了民众的作用;⑤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广大平民等小生产者反对战争,渴望安定;⑥新兴地主阶级的进取心。  

          内容:孔子的“仁”、“为政以德”;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唐太宗的“君舟民水”观等,以及历代政治家所鼓吹的“民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等。

           体现这一思想的政策包括休养生息、安养生息、宽舒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选官制度等。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出现于何时?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这一思想?它有哪些主要内容?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地位(评价):

           “民本观”是儒家政治理论中最光彩夺目的地方,它作为“德政”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温情政治,关心民众疾苦,在历史上发挥了抑制统治者暴政、制约君主专制的作用。 

                但它本身不包含任何民主的因素。 “民本”强调的并不是“民” 自身的价值,而是它对于国家社稷、对于君主的意义, 所谓“民本”实际上是“君本”。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出现于何时?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这一思想?它有哪些主要内容?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1、关注民生问题

    (2)中国近代民生思想: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平均地权”和民生主义;

      中共土地政策;

    (3)现代中国的民生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以民为本”思想

      建国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取消农业税

      中共“十七大”精神 

    热点追踪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用了多达60多个民生词,民生为本,民心是根。十七大最大成就就是得民心。民心问题历来为治国理政者所重视,把民心向背看成是国家兴亡和政权兴衰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以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 · 六反》

         问题:(1)材料一反映韩非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持怎样的观点?后来秦始皇沿用了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实行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上海市虹口区2007学年度高三历史统考题 

        观点:主张以严刑酷法来对待人民,以加强君主统治。 

        后果:秦朝暴政而亡。 

    上海市虹口区2007学年度高三历史统考题 

        (1)材料一反映韩非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持怎样的观点?后来秦始皇沿用了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实行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从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对比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上海市虹口区2007学年度高三历史统考题   

    “存百姓”。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统治者只有爱惜民力,关注民生,才能维持长治久安。

    (言之有理即可)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1、关注民生问题 

      (4)世界历史上的民本民生问题 

    ①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古希腊——起源;文艺复兴——复苏;

          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成熟。

    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措施,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热点追踪

       2007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质量监控考试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下列各项中可以借鉴的是(   )

         

          A.苏联实行肃反运动,消灭阶级敌人 

          B.二战后的西欧,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

    发展社会经济

          C.美国政府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实行“新政”

          D.德国通过军事手段干预经济,走上法西斯道路   

    B

           2008届通州市第六次高考历史调研测试卷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C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2、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1)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

        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庄子、荀子、王充、范缜、朱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热点追踪 

    天津市河西区2007—2008学年度

    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主张的是(          )

          ①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D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试考前历史训练题 

    观察下列图片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试考前历史训练题 

        (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    

        ① 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

        ③ 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形成。(或: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 文化上百家争鸣 

        说明:学生只选出其中一位思想家。

        理由:第一次层次:能完整回答其思想部分。第二层次:能结合现实分析其思想的意义。

    (上海市部分重点高中第二学期联考试题) 

           “法”字在古汉语写作“灋”,由水、廌、去三个单体字组成,其中“水”表示“平之如水”的意思;“廌”是一种像牛而又长着独角的神兽;传说它能在法庭上明辨是非,对于理曲者或罪犯,它就会用角去顶他们;至于“去”字,是指除掉坏人,除去“不直者”。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 古代社会的法律很公平      

          ② 反映人们期望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③ “神明裁决”的方式曾经用来解决人们的纷争 

          ④ 古代法律影响深远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C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2、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②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观点  

         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 

    热点追踪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⑵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  

        方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人口多、农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⑶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

         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⑷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认识:

         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古代到近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

         我们今天应该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二.搜集热点,归纳总结发散 

    (九)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2、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③ 世界历史中建立和谐社会的运动和主张 

        古希腊的先哲

        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运动、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热点追踪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一模卷)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A

    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被称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上述观点启示我们,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  ) 

    A.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B.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C.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  

    C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因素值得借鉴?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启蒙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其主要理论成果有哪些?

        (3)简要概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条文涉及相关“和谐社会”主题的内容。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因素值得借鉴?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思想观点: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赋;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现象。

         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剧变;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008年连云港市部分热点主观题) 

        (2)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启蒙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其主要理论成果有哪些?     

        (3)简要概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条文涉及相关“和谐社会”主题的内容。 

         理论成果: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等。  

         英国:限制国王权力,建立君主立宪制。

         法国:人生来是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美国:承认天赋人权,确立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废除黑人奴隶制。

        湛江市200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材料二: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12日 第二十版( [美]安东尼·曼罗  王悦 编译)

        ⑵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 

         学到新知识、掌握知识就有了智慧。(“知识即美德”)

        湛江市200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

     

         ⑶孟子和苏格拉底的遭遇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什么?   

         缺乏良好的政治环境。(或社会环境,或学术研究与政治需要相冲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通州农业信息网  江苏南通通州房价  江苏通州电视台  江苏通州人民医院  江苏通州二手房  江苏通州高级中学  江苏通州人才网  江苏南通通州邮政编码  江苏南通通州金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