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章 >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14-08-10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通化县大安镇中小学 刘洋 作品内容 教学实施计划 授导型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学习活动评价表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复习情况 检查计算机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前的准备 提前一天与网络机房负责教师联系 ,确定上课时间. 制作课件 教学实施准备 提供单元学习自我评价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管理 在自主猜谜活动中,巩固方法,交流成果,发展思维,感受快乐,进一步培养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开展猜成语字谜的课堂活动,合作探究猜谜的基本方式,进一步探究《字谜七则》中出现的顿读法和联想法两种猜谜方式,丰富语言文化积累. 通过展示、整理、交流等活动,展现自主学习成果,培养分类整理资料、深入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字谜谜面的丰富多彩. 能够灵活使用 IE浏览器查找各种资料 学生技能要求 IE浏览器 Word 2003 Power Point演示文稿 软件环境 教师机一台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30台 技术设备 网络教室 教学环境 30人 学生人数 学校网络机房上课地点 2011年10月25日,上午,8:50,第二节课 上课时间 观潮 单元课程名称 具体内容教学单元实施前的准备 教学单元实施计划2学时 计划学时 第七册的第一课 章节名称 姜红 教师姓名 四年授课年级 通化县快大茂镇大都岭学校 学校语文 学科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不仅运用多种手法直接描绘了潮水铺天盖地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和热情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学习内容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但是由于远离沿海,对海潮没有直观感受的经验,对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很难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据小学生对直观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解决措施:(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我的教学思路的依据是: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3.符合作者的思路.叶老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依据的理论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天下奇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教学设计思路 直观演示,胜过千言万语 演示 计算机、投影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描写浪潮的方法,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能较好的掌握四字词语 演示 计算机、投影仪 让学生归纳,然后自己整理到投影中,让学生朗读理解词义 是四字词语比较多 使用效果 使用方式 媒体内容与形式 学习水平 知识点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古诗和录像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其对大潮有直观的了解,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1、看诗听诗,用心体会2、尝试翻译古诗,感受钱塘江潮的气势3、尽情观赏,更直接地了解钱塘江大潮4、激起学课文的兴趣,初读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古诗《浪淘沙》2、请学生翻译这首诗,给予相应指导,明确告诉学生,此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3、放映大潮录象.4、激发读文,板书课题 5 录像导入,引出壮观,激发兴趣 一、准备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所用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了解到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什么. 1.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2.概括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写了两方面:一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过;二是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宏.3、再读课文,了解到课文中第2至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程,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段的景象. 1.幻灯片出示本课的生字词.2.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其整体梳理课文.3、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观潮经过的文段,并理清描写的顺序.(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15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主体 本节从从声音和气势两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字极富感染力,是全文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能使其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本环节的学习以学生朗读感悟为主体,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理解词语,感受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重点. 1、学生汇报:第3、4自然段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3、在教师的启发下,朗读分析语句,发挥想象力,从文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4、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5、找出"水天相接"、"再近一些"、"浪潮越来越近"这些关键词句,明确作者写江潮的顺序.6、找出描写江潮声音和气势的语句,体会其特点.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气势壮: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1、启发示提问,引出重点:读了课文,你觉得哪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2、指导读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加以理解.3、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所画的词句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5、引导学生由关键词语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得出结论: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大潮的.6、对江潮的具体描写又分为声音和气势两方面,让学生对此加以分析.不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板书相关语句. 15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主体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交流反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回顾反思 四、总结 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 小结: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具体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结合作者的描写和看到的视频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 讨论探究 三、拓展 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讨论探究:天下奇观 全课总结:整体升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总分 4、该组的成果(40分) 3、组员搜集资料的能力(30分) 2、组员参与的态度(20分) 1、活动的计划(10分) 6组 5组 4组 3组 2组 1组 评价内容 《观潮》 《观潮》是一篇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作者的笔下,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由于远离沿海,师生对钱塘江大潮没有直观印象,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借助百度搜索,弥补了这一缺憾.课前利用网络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网络搜索的好处,在学习字词方面,百度知道为我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帮助,利用百度知道学习字词这一方法的习得成为学生自学的有力助手.朗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本课注重多种形式的读的应用:范读、自由读、小组读、赛读、视频配音读等等,在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读中对文本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生动画面,体会雄浑的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作品中出色的地方 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个别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感受并不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同学都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钱塘江大潮文章和图片  钱塘江大潮文章  钱塘江大潮视频  钱塘江大潮视频下载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时间2014  钱塘江大潮时间  钱塘江大潮出事视频  钱塘江大潮卷人视频  2014钱塘江大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