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名词审定农业气象学科委员会编审进展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郑大玮 孙忠富2008.12.8 一、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由来和意义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国务院批准和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国务院1987.8.12指示经审定公布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迄今已组建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近70个.第一版农学名词1993出版3077个名词.其中农业气象学为农业基础学科,收入名词286个,由序码、汉文名、英文名组成. 第二届全国科学名词审定工作200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邓楠亲自组织.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托,中国农学会2006.12.16在京召开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洪绂曾为主任,方智远院士等四人任副主任,委员37人.卢良恕、石元春院士为顾问.本届委员会分19个学科组,比上届增4个.新增释义部分,工作量和难度明显加大.这是学科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发挥本学科专家群体和广大农业气象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和方法 1.收集范围各学科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本学科专有名词,指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基本、常用、特有和重要的名词.其他学科渗入或借用的尽量少收并注意协调一致.注意选收科学概念清楚、相对稳定的新词,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已淘汰无现实意义的名词一般不审定.2.名词审定要求(1)用字: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有关规定,使用规范字,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特点和构词规律.(2)单义性原则:多个相同涵义术语中选择一个规范术语,确定相对应的规范中文名.如不同学科分别有惯用名词不宜统一的特殊情况允许分别定名,并注释为又称、简称、全称、又称、俗称、曾称等. (3)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和约定俗成科学性: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注重学术意义,避免借用生活用语.纠正不科学,易引起概念混乱的称谓.系统性:同一系列概念名词的命名应体现逻辑相关性.派生词、复合词命名应与基础性名词相对应.简明性:易懂易记易读简洁使用方便,避免生僻字.约定俗成:应用面较广,使用已久,已为大家接受的词,即使科学性不强也应保留,不轻易改动.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相互矛盾时要综合考虑,合理定名.(4)协调一致原则:同一概念不同学科称谓不一时按照"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原则统一定名.不易分清主副关系的有关学科要互相协调统一定名.与国内已发布名词术语标准原则上应协调一致.不一致的应充分协商、慎重定名. 3.编写定义的要求(1)科学技术名词的定义及类型定义:对概念作出正确简明描述,与其他名词概念区别开,确立在相关概念体系中的位置.内涵定义、外延定义,尽量使用前者.(2)定义的原则科学性:明晰、准确、客观、符合逻辑.系统性:反映本学科概念体系与上位及同位概念关系.简明性:言简意赅,描述事物本质特征或其内涵或外延,不需给出其他说明性知识性解说. (3)注意事项避免循环定义.不能用被定义词作为定义.一般不采用否定式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间概念是等同关系,不可过宽过窄. 三、农业气象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 1.编写组织中国农学会聘任郑大玮和孙忠富为审定委员.紧密依靠农业气象分会.中国农学会提供5000元经费,分会补充并自筹,学会秘书尹燕芳承担大量事务.2.初稿编写将1993年版农业气象学名词分气候、气象、农业气象、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业务、气候变化8类.2007.3-9组织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与中国农业大学部分资深专家编写定义并适当增补,参加人员除郑、孙外还有徐师华、陆光明、陈端生、钟阳和、卢志光、潘学标,由郑大玮与孙忠富修改完成.参考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大气科学辞典、辞海、日本编农业气象术语解释、现代地理学词典等. 3.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初稿完成后于2007年底和2008年春召开两次资深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到会有陶毓汾、于沪宁、程延年、邓根云、王馥棠、王春乙等,还书面征求了高亮之、韩湘玲、汪永钦、申双和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和新一代农业气象学术带头人的意见.2007年初通过学会网站公布了1993年版农业气象学名词,向全体会员征求修改意见.2007年9月,利用参加全国农业气象学会年会,向到会成员并通过学会网站公布了第二届农业气象学名词审定及定义的初稿,进一步征求会员的修改意见. 四、对名词审定修订稿的若干说明 1.初步确定的词条数量按照中国农学会统一部署,2007年底提交初稿共444个名词,比1993版增加158个.其中增补179个,删去陈旧过时或缺少实质含义17个.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各学科初稿进行了初审并要求再次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到其他学科名词审定中扩充幅度都较大,多的达800多条,最少的也有400多.考虑到近年本学科发展趋势,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气象减灾,又进行了适当扩充.2007.4提交稿共收入547个名词,比1993年版几乎倍. 2.词汇结构与比例表1 与1993年版比较学科各分支收集名词的数量变化 313 36 19 47 58 9 46 37 62 增加 16 0 0 5 0 1 5 4 1 改名 51 0 0 5 1 1 3 34 7 删节 100 7.1 5.7 17.2 13.5 6.8 14.1 18.6 16.5 2008% 100 1.0 4.2 18.2 5.9 10.1 12.2 34.6 12.2 1993% 261 36 19 42 57 8 42 3 55 增加 547 39 31 94 74 37 77 102 90 2008 286 3 12 52 17 29 35 99 35 1993 合计 气候变化 农气业务 农气灾害 小气候 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 气候 气象 发表年 小气候与气候变化大幅增加,气象和农业气象基础概念及农业气象业务也有增加,气候部分压缩最多(24节气). 增补313词主要考虑学科发展和知识体系完整.由于农业气象名词作为农学名词一部分公开出版并统一编码,不能与其他学科收集名词重复,除非同一名词在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不同定义.90s 以来3S技术和计算机建模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本届科学技术名词审定专门增设了农业信息技术学科,无法再纳入新版农学名词的农业气象学部分.有关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基本概念虽然也与大气科学名词审定相重叠,但不会在同一本书中重复出现.这些基本概念又是理解农业气象学基本词汇所必需的,按照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意见并参照1993年版的做法,在本次审定中仍然收入并适当增补. 3.修改依据删节52个名词,绝大部分由于与已有词条重复,如"雹害"与"冰雹","成霜洼地"与"霜穴","雨凇"与"冻雨".个别词条是科学性问题,如"光照阶段"改为"光周期".采用国际气候分类. 1993年版中的"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都已废止,统一使用"国际实用温标",词条分别改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有的词条望文生义,并无科学内涵,也都删去,如"负温度"、"冻死"、"增湿作用"、"冷夏"等.历法词条和24个节气专业性不强,只保留"二十四节气"一词.改名有16条,主要由于原提法不准确或涵盖不全,如"人工降雨."改为"人工降水","长日照型"改为"长日照植物","初霜"改为"初霜冻"等. 4.定义的编写审定要求每个词条释义原则上只用一行字,个别词条最多不超过80字.新编词条均不超过80个字,但仍有部分达60到70多字.考虑普遍适用性,如《大气科学辞典》定义蒸散是"农田土壤水分蒸发与植物蒸腾的总和",现改写为"下垫面水分蒸发与植被蒸腾的和."5.编码顺序的调整参考1993年版和其它学科编码顺序,反映本学科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词条放在最前,接着是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等气象基础知识词条,然后是农业生物气象学与农业小气候学等本学科基础理论领域词条,最后是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业务和气候变化与农业等应用领域.每一部分又按照从总体到分支,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从基本知识到具体应用的原则设计编码顺序.共分10个部分. 6.英文词条的翻译充分利用已出版权威性工具书,反复征求会员意见,特别是王馥棠、于沪宁等外语功底深厚专家的修改意见.对1993年版英文词条中不准确处作了修改,如原词条"最高生长温度"译为the maximum growth temperature,改名"最高生育温度"后译为 the maximum developmetal temperature, 强调积温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发育而不是生长."无效降水量"原译uneffective precipitation,现译为non-available precipita-tion, 译义更为确切."致死温度"原译为killing temperature 或thermal death temperature,略显俗气,现改译为学术性更浓的lethal tempe-rature一词. 五、关于积温一词的争议 1."积温"定义和英译的不同表述积温是农业气象学基本概念,科技论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农业气象业务经常使用.但学术界对其涵义与翻译争议很大.物理学上温度是物质分子平均动能表现形式,不能相加.积温所反映"热量资源"也与物理学以焦耳为单位热能完全不同.由于以℃为单位积温传统定义Aa=∑Ti违背物理学原理,所有物理学和绝大多数植物生理学教材和工具书都不使用,各国百科全书也不收入,大美百科全书只收入dehree-day一词. 中国学术界采取折中做法.2002.4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对积温词条解释: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用"度·日"为单位.1994版《大气科学辞典》: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又称度·日(degree-day),某一时期内大于或小于某一界限温度日平均气温的总和.采用传统定义,但又使用与定义矛盾的复合单位.《中国农业气象》明确规定必须使用"℃·d"为积温单位,有些气象期刊仍使用"℃",还有一些刊物没有明确规定. 2. Monteith论述积温本质和热时概念的提出80年代初期Monteith通过梯度温床控制温度发芽实验,论证了所谓积温不过是经过温度有效性订正的生物发育时间进程度量,提出以热时或热力学时间 thermal time 代替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一词.Monteith公式中,1/t为发育速率,热时θ1与时间一样位于分母,位于分子的有效温度(T-Tb)可看成是热时生物学有效性的温度订正项. 梯度温床发芽实验 测温仪 发芽盒 0℃恒温端 50℃恒温端 Monteith梯度温床发芽实验将积温概念推广到最适温度到上限温度之间并赋予新涵义.最适温度以下:最适温度以上: Tb下限温度 1 T – Tb 1 Tm - T Tm上限温度—t θ1 t θ2 θ1 θ2 即积温最适温度以上温度越高θ2 值越小,并非热量积累,只是考虑温度有效性的时间进程度量. 1/t T 发芽速率 0 Tb Top Tm 3.CAB论文标题检索结果检索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编辑CAB文摘数据库,该库由从150多国家和地区50多种文字发表11000种期刊、书籍、报告及其它国际出版的各种专著中选录的英文文摘组成.1990-2008积温及同义词在论文题目中出现频数 353 67 20 16 37 15 61 56 合计 76 19 0 1 7 7 30 1 Heat unit (℃·d) 143 33 16 2 21 3 16 7 Degree-day (℃·d) 54 1 0 0 1 5 0 45 Accmulated temperature (℃) 80 23 4 13 8 0 15 3 Themal time(℃·d) 世界 国际 巴西 英美日印中用词 1990-2008积温及同义词不同时期出现频数 353 93 104 78 66 12 合计 76 16 21 24 14 1 Heat unit (℃·d) 143 36 41 28 33 5 Degree-day (℃·d) 9 2 2 2 3 0 其他国家 45 15 16 6 7 1 其中中国 54 17 28 8 10 1 Accmulated temp.(℃) 80 24 24 18 9 5 Themal time (℃·d) 合计 2005-2008 2000-2004 1995-1999 1990-1994 1988-1989 论文题目用词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1)1990-2008.10CAB文献检索,积温及同义词用于论文标题共353篇,使用积温accumulated tempeature(℃或℃·d)54篇只占15.3%;单位为℃·d其它3词占84.7%,以degree-day最多占40.5%.(2)目前只有中国仍用作学术名词,其它国家很少使用,国际学术刊物基本不用.(3)各国习惯不同,印度日本以heat unit为主,英国thermal time 为主.国际刊物首选degree-day, thermal time 次之,accumulated temperature几乎不使用.(4)积温及同义词出现频数有增长趋势,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对生物发育影响日益引起重视.其中以thermal time使用频率增加最明显,degree-day保持稳定,heat unit先增后略降,传统积温accunulated temperature使用频率虽也有增加,但主要是中国近年向国际刊物投稿迅速增加所致,其它国家都在减少. 4.本次审定初步处理意见考虑到国际学术界主流趋势,兼顾国内农业气象工作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约定俗成原则,除增补国际已流行"度日"和"热时"两词条外,仍沿用"积温"一词,但改为"integration temperature 某一时段内的日平均气温对时间的积分,单位为℃?d."虽然积分的数值计算仍通过累加Σ实现,但其涵义已有根本区别,而且必须使用复合单位.这样既体现了 Monteith关于积温是经过温度有效性订正的时间进程度量的思想,又使积温一词在科学性上能够通过并能继续使用.与此相关,对于"热量资源"词条也赋予了新的定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中解释热量资源是"农业生产可利用的热量",本次审定修改为"一种气候资源,指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温度条件及其持续时间的综合,通常以温度对时间的积分表示,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热量不同." 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是一项细致严谨艰巨的基础性研究,对于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具有导向性建设性作用.虽然近两年已取得初步进展,但还很不完善.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所限,疏漏错误在所难免.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对各分支所提供条目进行审查比较,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利用这次会议公布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以利修订与完善.希望正式定稿后至少不要出现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由于规定每个词条原则上只用一行字释义,最多不超过80字.目前大多超过一行,如何浓缩以及英文如何准确翻译也请大家提出意见. 有些建议增补的名词过于冗长或层次太低的没有采用.日本农业气象学会1986年出版《农业气象术语集》(中译本1991气象出版社).考虑到公开出版《农学名词》肯定要删除与其它学科重复,但对本学科又很重要和常用的若干名词,我们打算以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工作为基础,收集其它学科审定名词中与农业气象有关的专门名词并补上英文定义,以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名义编辑出版具有中英文对照的《农业气象辞典》(暂定名),希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