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基础》机器的组成教案 > 《物流基础 》教案课时:4节主讲:魏素君 时间:2007.12.5
  • 《物流基础 》教案课时:4节主讲:魏素君 时间:2007.12.5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PT   更新时间:2011-06-10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6
    《物流基础 》教案课时:4节主讲:魏素君 时间:2007.12.5
    第二章 物流基本活动
    1.教学内容: 物流基本活动 2.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现代物流活动的内容,掌握现代物流基本活动. 2)掌握包装的功能、种类、包装合理化的途径 3)掌握装卸作业的内容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途径 4)掌握储存保管方式及保管的合理化3.教学重点: 包装装、装卸搬运、保管的合理化途径4.教学难点: 储存保管方式5.教学方法:讲授法6.教学用具:多媒体
    复习旧课: 上课此讲的第一章主要内有物流的含义和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找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我国对物流的定义 2、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引入新课: 工作中对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的过程就是物流活动.注:星号内容为重点
    第一节 物流活动概述
    一.物流活动的内容:1.客户服务 2.需求预测和计划 3.库存管理 4.物流信息交换 5.物料装卸搬运 6.订单处理 7.包装 8.产品售后服务支持9.工厂和仓库布局 10.采购与供应 11.退货处理 12.运输 13.仓储 14.回收物流 15.流通加工 16.配送
    二.物流基本活动:几乎所有物流管理系统中都会涉及的活动.有: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保管、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
    第二节 包装一、包装概述
    1、包装的定义: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而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功能:1)保护功能 2)定量功能 3)便利 4)效率5)标识 6)促销 3.与物流其他环节的关系包装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 1)与运输的关系:包装的尺寸与运输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的箱仓容相吻合,便利运输. 2)与搬运关系:包装便利于装卸作业. 3)与保管关系:包装影响堆码高度,最下面货物总承受力,应变利储存,保管.
    二.包装的种类: 1.按功能分类:商业包装(消费者包装或零售包装、逐个包装)工业包装(运输包装) 2.按包装方法分:防湿、防锈、缓冲、收缩、真空 包装等 3.按包装材料分:纸箱、木箱、纸袋、玻璃、塑料袋等 4.按包装商品分:食品、药品、蔬菜、机械、危险品包装等 5.按包装内容分:液体、粉末、颗粒体包装等
    三.包装作业:1.拼装 2.分装 3.加固换装
    五.包装合理 1.要求: 1)防止包装不足 2)防止包装过剩 3)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 2.途径:1)包装尺寸标准化 2)包装作业机械化 3)包装轻薄化 4)包装单位大型化 5)包装成本低廉化 6)包装的绿色化
    四.运输包装的标志:1.运输标志 2.指示标志 3.警告性标志
    第三节 装卸搬运一、装卸、搬运概述
    1.概念: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以垂直位移为主) 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2.作用: 1)是衔接生产各阶段和流通各环节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 2)是保障生产和流通其他各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 3)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制约着物流过程中的其他各项 活动 ,是提高物流速度的关键.
    二.装卸搬运作业 包括:将物品向输送设备的装入、装上和取出、卸下 作业和对固定设备的出库、入库作业. 具体的有: 1.堆放拆垛作业 2.分拣配货作业 3.搬运、移送作业 4.理货作业
    三.装卸、搬运机械 大致可分为:起重机类、输送机类、升降机类、提升绞车类、工业车辆类以及其他机器. 具体有:1.起重机 2.输送机 3.升降机类和绞车类 4.工业车辆类 5.工业车辆类(托盘码垛机和卸垛机、台式升降机、跳板、跳板平衡器)
    四.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主要考虑:1.货物的特性 2.作业的特性 3.环境特性 4.装卸机械特性 5.经济性
    五.装卸搬运的合理化: 1、消除无效搬运 2、提高装卸搬运活性 3、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能量损耗 4、合理利用机械 5、集装单元化 6.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 7.改进装卸搬运 作业方式 8.创建"复合终端".
    第四节 储存保管一.保管概述:
    1.储存、保管的概念 :储存—指保护、管理、储藏物品保管—是指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品质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2、储存、保管的功能: 1)保存、保管的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 4)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既扩大仓库的经营范围,又提高了服务质量)
    3.储存、保管作业: 1)接货:第一,与发货单位和承运单位的联络的工作; 第二,制定接货计划;第三,办理接货手续;第四,到货处理;第五,验收工作.2)保管:第一,与接货单位和用货单位的联络的工作; 第二,制定保管计划;第三,办理入库、出库手续.3)发货:第一,与收货单位和外运承运单位的联络;第二,制定发货计划;第三,核对及备货;第四,办理交货手续.
    4、储存、保管的种类1)按仓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理的领域分类 : 生产领域的仓库(生产仓库或企业仓库)、中转仓库(储运仓库) 国家储备仓库2)按储存物资种类分类:综合性仓库、通用仓库、专业性仓库3)按储存的保管不同条件分类: 普通仓库、恒温恒湿仓库、高级精密仪器仓库、冷藏仓库、特殊仓库4)按仓库建筑构造分类 普通封闭式库房和保温仓库 、混合结构的机械化仓库、货棚和简易仓库5)按使用范围分类: 自用仓库、营业仓库、公共仓库、 租赁仓库 6)按保管目的分类: 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仓库 、储存中心型仓库、物流中心型仓库
    5.储存保管方式的选择:从物品储存保管的空间安排方式来看,有自建仓库、租赁公共仓库、采用合 同制仓储三种形式: 1)自建仓库储存保管的优缺点:a.优点:便于控制仓储;管理更具有灵活性;降低成本;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b.缺点:投资多、占用资金大、风险高;灵活性差. 2)租赁公共仓库储存保管的优缺点:a. 优点:无须投资;灵活性高;便于成本掌握;管理比较简单降低货主的储存 保管成本.b.缺点:增加包装成本;增加了控制库存的难度. 3)合同仓储保管(又称为第三方仓库)的优缺点:a.优点: 更有效的处理季节性存储问题;可通过网络系统扩大市场;有利于企 业进入新市场的测试;可利用现有设备为客户服务;有利于降低运输 成本.b.缺点:单位成本较高,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
    4)不同储存保管方式的成本比较:成本由两部分组成: 固定成本 和 可变成本 租赁公共仓库和合同制仓储的成本:只有可变成本,与储存量成正比 自建仓库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不随储存总量增减变化
    可变成本与随储存总量成正比
    总成本 公共仓库总成本 自有仓库固定成本 0 两种成本相等的周转量 周转量
    5)储存保管方式的选择标准: a.总成本 b . 周转总量 c.需求的稳定性 d.市场密度
    6.集中储存与分散储存方式的选择(即影响仓库的数量的因素) 1)成本大小 2)客户服务需要 3)运输服务水平 4)客户的小批量购买 5)计算机的应用 6)单个仓库的规模
    7.储存保管作业合理化:1)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2)尽可能的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3)先进先出原则 4)同一性原则 5)重量特性原则 6)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7)根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8)设置标识原则
    *小结:本次课主要讲述了物流的基本活动 内容;包装的功能、合理化;装卸搬运的作业内容及合理化;储存保管方式的选择及合理化
    *作业:1、名词:拼装、分装、集装单元化、复合终端2、简答题: 1)包装的功能及包装标志的识别 2)包装合理化途径 3)装卸搬运合理化途径 4) 保管的合理化途径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P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大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  幼儿园分解组成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微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  机械基础教案免费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齿轮传动教案  机械基础实习实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