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雪的预习学案 > *qiu-jin 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 ...
  • *qiu-jin 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 ...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TXT   更新时间:2011-10-1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8
    *qiu-jin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wang-guowei.000
    左舜生《厌世自沉的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
       (台北国民出版社,把王静安先生早年所写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苕华词》,合印成一小册,题曰《王国维先生三种》,该社社长要我写几句关于王先生的生平和著作的话,作为重印这本小书的导言。以我来谈王先生的著作,确实是不甚相宜的。但重违该社的雅意,好在这三种东西我却是在三十年前便已读过的,只好就手边所有的资料,拉杂的写成了这个短篇,聊供读者参考而已。)
       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阴历丁卯年五月初三日)的一个午前,一位学者形态的老者,身着中国服装,鼻粱上架着深度的近视眼镜,雇好洋车,从清华学校出发,一直到达颐和园。购好门票入园,步行到排云殿西的鱼藻轩前,面对着昆明湖水,若有所思,但态度异常镇定,还从怀里掏出烟盒,取纸烟一枝,吸之至尽,然后向湖内纵身一跃!园丁听见有人落水,便连忙跑去,把他救了起来,但不到两分钟,已气绝身死。
        这便是一代学人王静安先生的一个最后归宿。
       入殓时,在他的里衣中,发现他写给第三个儿子贞明的遗书一纸,纸已湿透,但字迹完好。这遗书的全文是这样的: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父字。”
      王先生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庭并不怎样富有,只是勉强可以过活,因此他一生的学问,都是由苦学得来,除掉日文、英文和几种理科方面的科学曾从师补习以外,几乎全是由于自学。在同时的学人中,他和罗叔言(振玉)先生的关系最深。三十九岁以後,和沈子培(曾植)先生定交,受着他的启示也不少。
        王先生生于前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十月二十九日,到他死的这一年(1927),才51岁。他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次,二十岁,娶的是莫夫人,生了三个儿子。第二次,三十二岁,潘夫人,生了七个子女。为了教养子女的负担很重,使得王先生不能不于治学以外,随时担任一些有收入的工作,不过他所任的工作,也大率于他的学问修养有多少关系就是了。
        关于王先生的家世,生平,治学的次第和变化,以及他全部著述的列举,有他的高足赵万里先生写的《王静安先生年谱》,《王静安先生著述目录》,以及吴其昌先生写的《王观堂先生学述》等篇言之最详,我不想在这里复述。但为阅读这本小册子所重印的这三种东西--《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苕华词》--的读者参考起见,却有一点必须指出:即王先生在三十五六岁以前,其治学的重点在哲学、文学,三十五六岁以後,则重点全在史学是也。
        《红楼梦评论》写成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时王先
    生年二十八岁,其立足点全在叔本华的哲学。以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的观点,就我国这部杰作加以深刻的批判者,以王先生为第一人。同时,对《红楼梦》作者姓名及作书年月应加以考证,也以王先生提倡最早。
        《人间词话》写成于宣统二年庚戌(1910),时王先生三
    十四岁。这篇东西是他读诸家词集的一种心得,酝酿的时间颇长,在这篇东西以前,他写过《文学小言》十七则,与词话是有密切关系的。
        《苕华词》原名《人间词话甲乙稿》,大部写成于光绪三
    十一年迄宣统二年(1905-1910)之间,王先生对他所填的词自视甚高,在他的《自序》中曾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不所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
        统括王先生前后期的学术思想而给一个总评价的话,我觉得以梁任公(启超)和陈寅恪先生说得最好。
        梁先生说:
        “先生贡献于学界之伟绩,其章章在人耳目者,若以今文创读殷墟书契,而因以是正商周间史迹及发见当时社会制度之特点,使古史砉然改观。若创治《宋元戏曲史》,搜述《曲录》,使乐剧成为专门之学。斯二者实空前绝业,后人虽有补苴附益,度终无以度越其范围。若精校《水经注》,于赵、全、戴外别有发明。若校注蒙古史料,于漠北及西域史实多所悬解。此则续前贤之绪,而卓然自成一家言。其他单篇著录于《观堂集林》及本专号与夫罗氏哈同氏诸丛刻者,其所讨论之问题虽洪纤繁简不一,然每对于一问题,搜集资料,殆无少遗失,其结论未或不餍心切理。骤视若新异,反复推较而卒莫之能易。学者徒歆其成绩之优异而不知其所以能致此者,固别有大本大原也。先生之学,从弘大处立足,而从精微处着力。具有科学的天才,而以极严正之学者的道德贯注而运用之。其少年喜谭哲学,尤酷嗜德意志人康德、叔本华、尼采之书,晚虽弃置不甚治,然于学术之整个不可分的理想,印刻甚深,故虽好从事于个别问题,为窄而深的研究,而常能从一个问题与问题之关系上,见出最适当之理解,绝无支离破碎专己守残之蔽。先生古貌古饰,望者辄疑为竺旧自封畛,顾其头脑乃纯为现代的,对于现代文化原动力之科学精神,全部默契,无所抵拒。而每治一业,恒以极忠实极敬慎之态度行之,有丝毫不自信,则不以著诸竹帛。有一语为前人所尝道者,辄弃去,惧蹈剿说之嫌以自点污。盖其治学之道术所蕴足者如是,故以治任何专门之业,无施不可,而每有所致力,未尝不深造而致其极也。”(节录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论丛第三号王静安先生纪念号序文)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TX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雪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答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朗诵  女生朗诵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