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花图腾部落>
正文 第1章:序:发现第56个“少数民族
在南美印加帝国,有个叫恩巴卡西瓮的小镇,高山下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如今这里已经是阿根廷的国界了。如果你在这里垂直挖一个洞,穿过地球,会发现自己来到东方一神秘的地方。你会惊讶:
这里不是日本,但这里的人都能说数千个日语单词;
这里不是韩国,但这里的人都能说成千个韩语单词;
这里不是东南亚,但这里的人都说得数百个泰语、马来语、印尼语单词;
而这一切,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里的人像少数民族一样,操着其他汉族人都听不懂的语言;他们喜欢生吃鱼、虾、蟹、牡蛎、鱿鱼等海鲜,并视为上等佳肴;他们冒死吃河豚,却又经常举行大型节日,把河豚当瘟神送走;他们把橄榄当槟榔招待客人;他们视自己做的菜为世界最好吃的菜;他们过着其他汉族没有的节日;用石榴叶泡水去除晦气;把草药当青菜吃;过年各家各户就扛着大猪出来比赛,看谁家的肥大;男孩“成丁”仪式上,还得全家出动,扛着重达六百斤的大肥猪赛跑;他们有着像西班牙奔牛节一样的“走老爷”狂欢节;他们有抱着神像往河里跳的“跳水节”,为的是把神像洗清醒;为了来年好彩头,他们会扛着大轿,冒死跨越三四米高的火墩;有的人还像萨满巫师一样,一旦“神灵”上身,可用铁链、银针穿脸,上刀梯,撞钉球,走火炭,甚至在钉床上翻滚跳跃却安然无恙;这里的老渔民还可以在海上踩高跷行走捕鱼;
制作的泥撬可在河岸滩涂上疾驰。他们的乐师不仅精通椰子和贝壳做成的乐器,还能让两千多年前的编钟“复活”,飘出古曲旋律;他们中有“奇人”可以做出长达一百多米的风筝,载人上天。这里的孩子可以玩摩天轮式的木头秋千;过年被大人要求拉着点燃的鞭炮到处跑,说是练胆;他们把汤圆放在屋顶上,纪念“女娲补天”;元宵夜,他们敲着铜锣,推着木轮车开路,上万人拿着灯笼围着村子游灯。中秋夜有的小孩还抬着纸做的月亮灯;他们崇尚鬼神,但为了争得来年好运气,有的如“圣斗士”一样,参加上万人的人海大战--“拖神”,看谁先把神像踩坏,谁就有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有夏天过春节的奇俗;他们现在大部分家庭还是重男轻女,女的一边忙家务,爷们在一边晒太阳;以前他们和中美洲的玛雅人一样,有吃饭时男先女后,不能同桌的习俗,即使在今日农村,一旦有客人来访,一般女主人也不能上饭桌;许多家庭男尊女卑,生不到男孩,就得千方百计领养一个;他们有强烈的宗族观念,村子都是以祖先的祠堂为中心而建,许多绝活传内不传外;他们一旦买了新房子,就得在里面“醮油火”才能入住。村庄里,女孩会在小河池塘边洗头洗衣,旁若无人。
他们是个奇怪的族群,内部不同地区的人都互相说着对方的短处,但只要到了外地,他们都抱成一团,谁也别想挑拨离间。他们有着内部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可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你在路上随便拉一个人,听到的几乎等同于汉魏两朝时期的中原古语,每个人可谓是“活化石”,他们大部分自称是古代中原贵族遗裔。因这片土地狭小而相对封闭,当中原民俗文化都被数千年来的战乱所毁灭时,这里还保留着中原古俗与语言。直到现在,还有自称是曹操、周瑜、刘备、孙权、韩愈、周墩颐、文天祥、宋太祖赵匡胤、朱元璋、朱熹等人的后裔在此地聚族而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之一,有南澳一号等大量古沉船遗址;有海盗埋藏宝藏的谜语与传说;这里是广东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发祥地;有着国内分布最北、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红树林—苏埃湾红树林;几十个瀑布隐藏在深山密林而鲜为人知;这里有着商朝时期的浮滨文化遗址;有保留着民国时期大量精美骑楼建筑群的“民国城”;有丽江味道的龙湖古寨;有世界最小的袖珍型古城;有世界最顶尖的古石雕艺术瑰宝:丛熙公祠;有地方特色的嵌瓷艺术;有贴近实战的南枝拳;这里还是泰国皇帝郑信的祖居地,中国富豪李嘉诚、国学大师饶宗颐也诞生于此。
这就是广东东部沿海——潮汕,一个可能连徐霞客与马可波罗都没踏足过的地方。
《艳遇潮汕》一书将带您走进奇怪的潮汕“原始部落”。
,
正文 第2章:以花为图腾的潮汕人
“花开花落漫同论,
雨露栽培在本根,
预卜春风红杏好,
一枝今已出花园”------清.温应广《南澳竹枝词》出花园在花园里长大的潮汕人
成人礼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各个民族都有所不同。潮汕的小孩一到15岁(虚岁)则要举行成人礼---出花园。关于出花园的来历,潮汕人都说是:“祖上一代代传下的习俗”。至于怎么来的,大都说不清楚,也没专家考证过,目前尚无定论。潮汕出花园的仪式也很复杂,与周代以来汉族正统的冠礼与笄礼又差甚远。我试着大胆的探索,结果得出的结论让我震惊:潮汕人竟是一个曾以花为图腾的民族。各地出花园仪式有所差异
“十里十乡,一乡一俗。”潮汕各地都有出花园的习俗,但都有所差异。先来看看
我调查过的一些地方。在潮州市区和汕头市澄海区,有的选在七夕,有的是“摔杯”(占卜)选吉日。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要穿上新腰兜,白内衣,穿红木屐。兜里会放着12颗桂圆干和2枚“顺治”铜钱。还要在床上祭祀“公婆”,不能见生人。各种讲究上百种,父母给孩子穿肚兜,时候要说很多吉利的话。那天不能打骂孩子,有的还得吃乌鱼。在汕头牛田洋的大场村,出花园那天男孩要穿红肚兜,女孩要腰绑红绳,穿红木屐,不能出门,不能见陌生人。
汕头公园头华坞路一带,出花园者,男孩吃鸡头,女孩吃鸭头,穿新衣,穿红木屐,不能出门。
潮州市彩塘镇横陇村,出花园者除了穿新衣,不能出门外,男孩须吃鹅肉,女孩须吃鸭肉。
在揭阳渔湖镇京冈村,七夕那天15岁的小孩子们都穿上新衣,去外面游玩。普宁一带,出花园者要吃猪肠猪肚,并邀请小朋友一起吃,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的肠肚”,并祭祀“床脚婆”。粤东梅州市区也有此习俗,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16岁“入花园”,19岁“出花园”。入花园时买一束花,然后带上“三生”(猪,鸡,鱼)去祭祀。出花园时,则要带着纸做的花园模型去祭祀。祖母介绍,在上世纪30年代的潮阳棉城,孩子出花园还得穿蓝色的特定服装,再穿上红肚蔸,坐在竹篾做的“湖”里。传说在旧社会,潮汕家庭大都是早婚早育,有的15岁就结婚生子,结果便是抱着孩子出花园。如今汕头市区的出花园仪式有的遵循潮州传统的复杂仪式,有的有所简化。最基本的穿新衣,不能走出家门,吃鸡肉,宴请亲戚朋友。
,
正文 第3章:“出花园”不是源自冠礼
潮汕人说“十五成人,十六成丁”,但“出花园”史书上少有记载。大都学者都认为出花园这习俗源自冠礼。但我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偏颇。我们先看看潮汕古代地方志关于冠礼的记载。
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本地以往的志书没有冠礼的记录,当近习俗是孩子离开襁褓就加帽,到了四五岁时候蓄发,“长为总角”。在结婚前备好冠巾,让主持人道祝词,给男方加冠,冠巾由族长授予。此俗仅在士大夫家庭中偶有举行,平民无此俗。女子则在将婚时,用笄把头发簪上成髻,就是及笄,不论贵贱都这么做。清光绪《海阳县志》记载:冠礼、婚礼、丧礼、祭祀,多按照朱熹的《家礼》,可是冠礼却只剩其名,普通的百姓家不知道是什么。清光绪《饶平县志》记载:(男孩行冠礼)按饶平的习俗,得选吉日招待宾客。给孩子梳理头发,推选德高望重的人赐字,受冠礼者得拜谢。有送来贺礼的,也都得拜谢。虽然说简化了,但也不失古意。女子即将结婚时,行及笄礼,并赐字,仪式如同男生。清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唐志》说冠礼废除很久了,但女子仍有行笄礼。即将结婚时候,选择吉日在厅堂前拜祭,坐在圆笪里(晒粿用的竹蔑筐,也称“湖”)母亲给女儿
梳理新髻,说些鼓励的好话,称之“上头”。但是作者发现潮阳男子在即将结婚时,也是同日行冠笄礼,都是冠礼遗俗。潮汕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出花园,但当我深入了解民间信仰时了解到了一些线索。老人告诉我认为,小孩在15岁前,其灵魂一直生活在花园里,并由花神的所保佑,人们称为“花婆”或“花公花婆”,小孩出生时要在床上或者床下安上其神位。所以,花神有了另外的称呼“床脚婆”。到了15岁特定的日子,要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把小孩“牵出花园”,并把神位移走。然而出花园并非粤东所特有,在南方其他地方也有所分布。《南越笔记》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辞云:’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花如桃李’之义。可见,潮汕人的出花园的仪式汉族的传统冠礼决然不同,但不排除受到冠礼的一些影响。
,
正文 第4章:发现中国南方的“花园文化圈
潮汕出花园仪式疑源自福建莆田然而出花园并非粤东所特有,在南方其他地方也有所分布。《南越笔记》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辞云:’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花如桃李’之义”。"闽南一带16岁孩子要隆重举办16岁生日,也有的称为“牵出花园”或“出花园”,习俗和潮汕类似。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男子在l5岁时,要“出花园”,习俗和潮州及澄海接近。男孩子用l2种鲜花洗浴,希望在一年12个月里生命如花;红肚兜里装着12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希望孩子大富贵。“出花园”成年礼俗被列入莆田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潮汕先民大部分是宋明时期从福建莆田迁徙而来。很有可能出花园这一习俗是来自莆田。广西壮族“出花园”仪式在广西壮族传说中,“米洛甲”是一花神,也称花婆。她屋后是一座花园,人都是从这里的花转世。壮族妇女生下孩子,就要在床头墙边立一个花婆神位,再由外婆去插上一支野外采来的花枝。床头的花婆神位便是孩子的守护神。孩子16岁成人礼时要做“出花园门”仪式,宴请亲戚朋友,之后才可移走花婆神位。广西毛南族则有“求花还愿”的习俗。毛南族认为,有花神住在花山上,人的灵魂是花山里的花,花神保佑着花山里的花,掌管着转世轮回。一旦人有了孩子便要举行傩舞等仪式还愿。有的求子也要向花神许愿。湖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的信仰。在壮、侗、布衣、仫佬、毛南族中尤为流行。传说,人的祖先住在美丽的花林中,这座花林为四位花林女神看管。世上的人都是花林中的神花,只有经过女神同意,女人才会怀孕。湖南常德地区的土家族和汉族,儿童在满三、六、九岁时候,要请巫师为小孩“渡花树关”。
,
正文 第5章:从花里出生,去世变蝴蝶飞走
从花里出生,去世变蝴蝶飞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汉族为龙,畲族为猎犬等等。在台湾有些地区孩子在15岁的七夕时,会答谢七娘妈。民间认为:孩子在15岁前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看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潮汕也有“姑嫂鸟”传说,大意是人遇到老虎攻击,变成飞鸟上树。这应该是古人鸟图腾的遗存。潮汕人认为人去世后,其灵魂则会化为蝴蝶或者飞蛾,在某天会飞回家看望亲人。有的地方称黑色蝴蝶为“死人蝶”,是不能碰的,否则有晦气。这可能古越人蝴蝶崇拜的遗存。
华南地区的花崇拜信仰可以追溯到华胥国。在中国上古时期,华夏的“华”就是“花”,“帝”与“蒂”相通。我查阅了中美洲玛雅象形文字,其中的“花”与“帝”为同个字,而玛雅先民大都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移民。历史学者陆思贤先生说:“华胥也即‘花醢’,今言‘花蜜’,华胥义为光华而又甜蜜的花朵,伏羲氏的母族是一枝花。伏羲一作宓牺,宓一音蜜,概有袭母名之意”。他在《神话考古》一书中指出华、花一字,华胥应是远古民族或部落的女酋长。我们可以猜想,在六七千年前,也就是黄帝炎皇之前,陕西附近有一个华胥国。他们生活在鲜花盛开的树林和平原,以花为节日,以花为图腾。由于战乱,他们外徙,一部分人南迁到华南地区,与百越族融合,成为百越的一支族群,也是壮,侗,布衣,仫佬,毛南族的先民。又过了几千年,从中原中迁徙到福建莆田,再迁徙到潮汕的过程中,和花图腾、蝴蝶图腾、鸟图腾、蜈蚣图腾、蛇图腾、犬图腾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潮汕人。而花图腾部落的出花园仪式则被壮族人、潮汕人等族群保存下来。现在,潮阳潮南一代女性祭祀时候需穿百摺裙,这可能是远古鸟图腾的孑遗。
,
正文 第6章:他们天生会说日语
花图腾民族天生会说日语外地人都说潮汕话太难懂了,很多在潮汕呆了很多年都没能学会。英国“海龟派”小张说,“在汕头生活了几年,还娶了个汕头老婆。可是我听不懂潮汕话,一直融不进潮汕人圈子。有时候一群潮汕朋友在聊天,我又听不懂,我采取了一办法,盯着他们看,一个一个盯着,直到他们不说潮汕话为止。”也难怪,潮汕人说的大都是2000年年前的中原古语,时间跨越先秦,汉魏及六朝。你用普通话与“古人”交流当然难以沟通了。仅如此,日本、韩国、泰国、印尼、马来等国家语言里有大量的潮汕话谐音的词汇,这连潮汕人本身都不知道。潮汕话大都是近2000年前,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原古语
郭沫若曾称,“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数万个潮汕话词汇都能找到对应的古汉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原.如大家(源自汉代,指丈夫母亲),大人(父亲),阿奴(南北朝,意为儿子),苞(源自秦代之前,意为茂盛)等等潮汕人天生会日语,日本人天生会讲潮汕话?日语为什么很多词和潮汕话发音和意思一样呢?原来,在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通常日本人只需认识常用的1942个汉字。汉字组成的日语词汇就数以万计了。这些汉字词其中大部分是历代由中国传入。一部分是日本人创造的,有的后来还传入中国。日语的汉字词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训读,一种是音读。训读是按日语原本意思的读法。
音读则是按照汉字词传入日本时候,该词的读法。通常情况下,两个字以上的词是音读,单字的是训读。音读按照传入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古音(公元5世纪前)、吴音(公元5、6世纪,即南北朝时期),汉音(隋末唐初),新汉音(唐末),唐音(宋代后,狭义上也指明清),宋音(南宋到元初)。潮汕话大都是魏晋时期的中原古语,所以和很多日语的汉字词发音与意思一致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潮汕人会讲很多个日语单词,日本人会说很多潮汕话单词,但双方都不知道自己有这天生的本事。潮汕人都会讲数千个日语词汇
找到了很多汉字词音读与潮汕话发音几乎一致的,数以千计,篇幅有限,列出若干个供大家参考。
先生(医生、老师)、箸(筷子)、意味、也也(无奈,勉强)、机、基准、基板(基准、基础)、基本、暗记、印度、金、攻、点国语、低、自身、实习生、亚铅(锌)、安定、意、异、疗、落、趣味、神经、说、具、觉、内、性、勘、心、温、九、技、映、筋、近、具、下届、稿、见、高、动、住、段、瞬间、真、人、新、信水、米、感觉、心信、微面温阶段来、语、留、冷、感觉、心、确信、各棋、上下、作、性、缶、太平洋、暗示、意地、遗、密、遗言、容、洋、欲、分、来、类、冷、动、论、爱娇、久、星、文、演技、演说、断、段、确认、各国、西、监视、干、记号、民间、军、孤儿、滑、娱乐、算、诗、视、车库、出身、主、上、面、略、进、真理、水、达、纪、税金、密、责任、印、坠、独立、南、附近、问人、保存、视、优、美人、军、静罗马字、论文、恶、衣、移、以、依赖、运、禁、开始、英雄、卵生。。。。。。。
,
正文 第7章:他们天生会讲韩语
一般认为,汉字在公元前三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并在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在次前朝鲜半岛没文字。所以韩语是用汉字来书写,韩国的古籍也都是用汉字记载。十四世纪,虽然发明了韩文,但真正广泛使用还是近百年的事情,现在很多四十岁以上的朝鲜与韩国人还是看得懂大部分汉字。现在表音的韩文词汇里,汉字词占有一半以上,有八万多个。
由于传入的时间不同,所以汉字词的发音跨越了中国各个朝代,也接近古代的官话。里面有的接近客家话,普通话,广州话,潮汕话,闽南话。换句话说,韩国一半以上的词汇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地方方言里找到对应的“孪生兄弟”,所以潮汕人天生会说很多数以千计的韩语词汇也很正常。韩语里其中不少单词发音与潮汕话里的潮南潮阳一带口音几乎一致,举例如下:登、厝、阿爸(爸爸)、大学生、学生、留学生、去了(音:卡料)运动氏、角、新妇(新娘)、美、机会、什、民俗村、信封、全、元旦、真心、回信、小心、文化、纪念、量、主人公、票、氏......潮汕话与韩语单词谐音,数以千计,列举如下:阿跄阿跄(踉跄行走)、阿爸(爸爸)、甲板、新闻、回转、劳动者、社长、主妇、高、的士(英语外来词),味、餐、酒、好、一、二、三、七、百、亮(音:啪嗒)、吃饭、农、对、毛、汉堡、姨母(阿姨)、男、夫人、童、具、高、银行(行字多音)、疲、起始、饮料、色、昏暗、勤、片、市、新、长、恭喜、利、做得好、暖和、春、酒、凉、近、月亮、危、是、铅、门、慢慢、浏览室、金、所以、信息、心、久、信任、作者、最、充分、谦逊、工、残、记、时间......潮汕话有少量古越语沉积
有人做过考证,潮汕人称蟑螂为噶抓,跳蚤为噶早,泥鳅为候溜,还有种贝类称噶墙,蚯蚓为“高汶”,蚂蚁为高HIA,有些鱼名为巴朗、巴毛,水母称为TE,这些词头发音与傣语比较接近,很可能是古越语的底层沉积
,
正文 第8章:他们天生会讲泰语
他们天生会说数以千计的印、马、菲、泰等语言单词印尼语、马来语、菲、泰相互间的借词数以千计
由于历代广东及福建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频繁,特别是清代大量向东南亚的移民,促进了文化交流,相互间也就存在大量借词,在菲律宾的语言中,有1500个词汇来源于汉语,主要是闽南方言(包括潮汕话),有关统计,印尼语及马来语中,闽南方言占达450多个,泰语中的潮汕话借词也达300多个。
举例:汝(你)、衰(倒霉)、肉面(音:BAMIN,南澳、海丰闽南话)、木虱、十五夜(宵节)、pangsai(便便)、茶、头家(老板)、墨......潮汕话里有很多泰语、印尼语、马来语借词。
举例:五脚砌(骑楼)、雪文(肥皂)、洞角(手杖)、斟(吻)、钱(雷)、奥塞(出界,糟,outside,)玛淡(警察,引申为抓人)、玛淡槌(警棍)、玛淡人(抓人)、舒甲(合意)、士巴拿(板手)、朱律(雪茄)、多隆(饶恕)、松蒙(骄傲)、康霜(冷冻)、角毕(皮箱间接来源于法语)、沙茶潮汕人都懂得的英文
潮汕话里也有很多词汇是英文的直译。
举例:SHOOT(枪),BENZ(奔驰),TAXI(的士),LORRY(汽车),DISH(碟),GLASS(玻璃杯,潮音:牙力),SWATOW(汕头),CALL(呼叫),BALL(球),Teochew(潮州),MASU妈屿,SPANNER(音:士巴拿,意为扳手),SILK(丝,受闽南方言影响),还有意大利语的“是”、“茶”,法语的“皮箱”(角毕)发音和潮语一致。
潮阳话最古老?
潮汕话有饶平、惠来、南澳、深澳、汕头、澄海、潮州、普宁、惠来、陆丰、海丰、潮南、达濠等地区差异。且潮阳及澄海间,汕头与海丰间差异比较大,少接触的人听不大懂.但个方言点最苦老?哪个方言点最为标准,恐怕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一般而言,越远离行政中心,外来人口越少,语言变化越小,越古老。就像四百年前传教士利马窦记下的北京话和现在的北京话差异很大,而当汉魏时期的古语在中原消失近2000年后,如今还在潮汕话里保留。近来,也有专家根据语言学上研究,认为潮阳、潮南、达濠一带的口音最古老,当然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也存在争议,有待商榷。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客家话接近南宋时期的中原古语言,和韩语接近程度最高,粤语接近唐朝中原古语,潮汕话接近魏晋时期的中原古语,粤语也很多接近日文。在对比中,还发现粤话和越南话接近程度相当高。会讲粤语的人拿着电子字典对着发音,学起来很容易上手。如今,受到普通话普及和粤方言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读不准潮汕话。有外地人甚至跟我说,“青蛙,没几年,你们潮汕人都改说粤语和普通话了。”以前我也觉得语言的消失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世界上平均每三四天都有一种语言消失。有人预言:四十年后,人类6000多种语言中,有九成消失。但愿潮汕话不是其中之一。
,
正文 第9章:隐藏在中国的欧洲小镇
这是一个从没有围墙的城池,
这是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民国老城,
这里有规模极其庞大的骑楼建筑群,精美程度堪称一绝,
没有巴黎铁塔和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有的是更多的细腻与华丽,
有人说像法国的凯旋门,像地中海的土耳其,像越南的西贡,像上海外滩…….这里有楼必有廊,有廊必有窗,有窗必有花,有花必有画。没有一个窗是相同的,即使看起来相同的两个“窗”,其中还有不同的山水花鸟图。此时,只需细细品味其中丰盈的细节,还有中西合璧的韵味。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透过每扇窗,便可看到当年骑楼主人的精神世界了。如果像贝多芬、雨果、歌德等大师说的那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里便是一个凝固的交响乐会,骑楼上的希腊螺旋纹,巴洛克式、洛克可可风格等的雕花则是画廊上跳跃着的音符。百年过去,骑楼上的音符还在这“十八巷迷宫”中回荡着,让人流连往返。难怪美国学者JaroCzarnecki来此后,大呼惊叹。“简直来到了十九世纪旧西方的感觉,汕头老城真像意大利的小镇”。如意大利塞纳河畔的佛罗伦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的老城,这里的街道也是蜘蛛网型。以小公园周边“十八巷迷宫”为中心,上百条骑楼街呈蜘蛛网型分布,走进去就像到了八卦迷魂阵,经常让人迷失。
汕头又称“鮀岛”,“鮀”历来争议很多。有的人说“鮀”意思是鳄鱼,有的说是吹沙小鱼,有的说是鲇鱼,但不管如何,100多年前,汕头就是鸵鸟蛋一样大小的沙堆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成为对外通商口岸,贸易量居国内第二位,时代的繁荣与变迁也造就了老城的华丽,也注定了她的落没。逛老城最好办法就是徒步或骑自行车了,当你穿越老城,连续劵廊式的骑楼建筑群便一一呈现。小贴士:五脚砌
潮汕人和新加坡人称骑楼为"五脚砌"(FiveFootway),"五脚砌"一词是来自马来语kakilima,lima是数词"5",kaki是量词"英尺"。新加坡的新马城临街骑楼下面的人行道,宽度为5英尺,故马来语称之为kakilima。这种风格的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券廊。十八世纪随着欧州殖民者的步伐,骑楼便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等地经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先后传入中国的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
,
正文 第10章:大陆版《海角七号
到汕头老城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慨:这里曾有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呢?时光流逝,
又有多少故事被后人所知?知道历史的老人都渐渐离世,记忆也潭沿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スワトウの小平”对我说:“青蛙,我最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很有意思,与最近热播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如出一辙,不过它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汕头,以后有时间得把他改成小说。”细心听后,发现故事的结局让人撕心裂肺,辗转反侧,于是我决定把故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台湾留学归来充当日本翻译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台湾已经是日本的殖民地。一天,一位男生手持行李箱,在汕头港踏上开往台北的邮轮,他是潮阳两英镇一户李姓大地主的儿子,正前往台北一私立中学读书。
转眼几年过去,男生大学毕业回大陆,在汕头小公园附近开了一家米行。可好景不长,很快中日战争爆发,两年后日本军队登陆汕头,由于他在台湾受过日本教育,懂日语,而且又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所以日本人一早就看中他。在软硬兼施与威逼利诱下,他当了日本人的翻译,同时也继续经营自己的米店。与日本女老师的恋情
沦陷地区,日本人都用日文进行奴化教育。偶然一天,他被日方要求到汕头的日本人学校教日语。当时日本老师很少,日本人不得不找会日语的华人来充当教师,也就在这天他认识了一位日本女教师。很快,他们在工作中对彼此产生好感。后来在得到军部的同意后,两人结了婚,并且通知了女方在日本的父母。就在他们结婚后不久,男方的家乡潮阳两英镇爆发了反日暴动。毫无防备的日军损失严重,因为无法找出肇事者,日军指挥官决定把全镇的人都杀光,为死难的日军士兵报仇。“汉奸”说服日方,避免屠城
理所当然,男主角被带到出事地点当翻译。他在得知日军准备屠城的消息后惊呆了,他主动找到了指挥官并极力反对此事,并说由他负责将肇事者抓出来,恳请放过当地的百姓。指挥官出于对他的尊重决定给他限期找出肇事者并处以极刑,这事才算了结,不然全镇几万百姓就得一起陪葬。
时间紧迫,接下来的几天,他不断寻访当地的百姓,终于把反日暴动的起义者找到。年轻人的出色表现挽回了日军在占领区的面子,他很快受到了军部的嘉奖,当然这是很少数“汉奸”能得到的荣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与日本妻子过着较为平静的生活。
,
正文 第11章:从百货大楼到香园
南生公司曾经夜夜莺歌老城的中心位于“小公园”,这是个街心公园,环境有点像电影《叶问》里的武馆街。老汕头著名的南生公司便座落于此,俗称百货大楼,是近代汕头的地标。该楼于1932年建成,内部装饰采用西洋风格,以方形柱廊为主。大楼正面窗台采用两根科林斯柱加拱型门楣,加上凸出的铁栏杆阳台和彩色玻璃窗,新古典主义味道十足。早年,梅县籍印尼华侨李栢桓在回乡途中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因怕商家知道他有收购意图,便暗中命手下以各种名义买地。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李当时为了摆平一个叫吴宝庭的"钉子户",还私下送了1500大洋"茶宜"(茶水费)。大楼一二层为南生公司,三四层为中央酒楼,五六层为中央旅店,后来还增资扩建至七楼。大楼夜里远望如列星,建成后生意愈发兴隆,夜夜莺歌。当时汕头流行一句俗话“擎天楼是好空气,陶芳酒楼好鱼翅,中央酒楼好架势”。三十年代,南生位居汕头四大百货贸易公司之首,其他三位分别是广发、平平和振源。现在南生公司大楼后面还有漳潮会馆及汕头金融公会的遗址。
香园----隐藏在闹市的瑰宝
而香园,是一座幽静的老别墅。她隐藏在闹市,鲜为人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园主人在海外发迹后衣锦还乡,在该处兴建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可是大陆时局动荡不安,建成后主人也没回来住了。后来,这里先后作为纪委、抽纱公司办公场地及六一幼儿园旧址。如今的香园人去楼空,关于她背后的故事,很少人听说。前不久,我在香园阁楼看到一个年代久远,沾满灰尘的木箱,上面的标签有“阳江老铺广兴隆造”等字样,字迹已经模糊。潮学专家陈景熙仔细察看了照片推断,主店在阳江,分店在香港,很有可能是以前主人从香港带过来的。如果能找到香园的主人,或许能挖出隐藏在后面的一段海外华侨的家族历史。木箱里还有一男一女两张大的老照片,估计是园主人了。
当我走访了汕头抽纱业的老员工,才得知:解放前,香园主人是马禄孚洋行的戴天纵,戴天纵在海边有游艇和别墅。他也是当年抽纱业的龙头老大之一,旗下有六七百名女工。香园以东一片还有另外的五大抽纱公司,其主人是伯德利教会的长老。
,
正文 第12章:神秘大宅院——乾太厝内
神秘大宅院乾太厝内汕头有个神秘大院如果时间倒回到100年前,我们来到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乘着小船沿汕头港进入韩江梅溪,宽阔的汕头港上红头船与汽船来往密集,远处不断有白海豚欢快地跃出海面。我们船没来得及靠岸,几个盘着长辫的男子便在码头上来个撑杆跳,“咚,咚”几下便飞身跃到船上。原来,他们就是各家客栈的搬运工。工人们帮我们将行李扛上岸,只见杉排路衫木,楼铺栉比,锯木声、凿榫声、叫卖声响成一片。往东走,只见一大宅院,三个闸门紧闭。原来这就是闻名汕头埠的乾太厝内。如果时光再倒回50年,还可以在这品尝到刚从福建安溪运来的上等茶叶。时光回到现代,又一次走进这神秘大院。“山静似太古”,厝内亦然,两条小狗懒洋洋地横在过道上打盹,飞舞的彩蝶才让你感到时光还在缓缓流动。老一辈的人经常说,“乾太厝内可以撑船”。但由于改建,如今整个老院已消失过半。步入后巷,残破的窗户大都被红砖紧堵,小心翼翼把头探近黑洞洞的窗户,一股寒气夹杂着霉味迎面扑来,一个个画面以极快的速度在眼前晃过,让人窒息,毛骨悚然。你仿佛看到的是历史,其实你看到的是现实,100多年前的现实。林乾太身世揭秘乾太厝里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西屋主林乾太又何许人?这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潮汕地方文献少有记载,却在《泉州人名录》有一段描述:乾太厝内的主人叫林朝阳(1810年-1862年),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人。早年在汕头开茶庄,店名叫“林乾太”,并创建福安街,取福建安溪之意。道光年间(1821—1850年)林朝阳一夜之间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两,虽上诉但,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索取这些纹银,当待你任潮州父母官。”因此,林朝阳发愤决定弃商入仕,志在报失银之恨。后经钦差大臣林则徐荐举,林朝阳先至四川押运铜锭,表现出色;后到潮州任职,光后任职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府同知衔、前山军民府特授潮州粮捕、潮州水利分府兼海关税务随带加三级。
,
正文 第13章:躲进棺材装死运千里
潮汕一带和安溪故里民众称之为“林三府”。(清朝时候,庵埠设有一个潮州通判署,俗称“三府”,庵埠有民间传说“大灯笼钩”戏“三府”)就在林朝阳任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同知衔时,董钱庄再度与人发生纠葛诉讼,引起而直接受理此案的正是林朝阳。林朝阳丝毫不计前嫌,秉公办案,判处董氏胜诉,时人竞相赞誉。董钱庄亦深感愧疚,遂将之前所吞没的纹银归还原主。林朝阳在潮州任职时,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沿海一带常有小股英军骚扰,更有走私鸦片的不法奸商频繁出没。有司勒令林朝阳领前山军民府职前往绥靖。林朝阳虽为文官领武职,但竭力勤政,外抗敌军侵扰,内治不法奸商,有效地维持了潮汕一带沿海的平静与社会治安。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特钦赐“绩著韩江”匾以彰其绩。林朝阳同治初(1862年)病卒于任上。卒时,清廷为嘉其一生功绩,又特钦赐“克襄王事”匾。而今,“绩著韩江”、“克襄王事”二匾尚存安溪故里。林朝阳最初在此地建大夫第。其去世后直到清光绪18年(公元1892年),才继续扩建。地基建筑面积3562平方米,共66幢。从笔者收藏的1903年汕头地图上看,乾太厝内东部有行台道台。1906年的地图则标为“惠潮嘉兵备道行台,镇守使公署,洋务局”。到了后来,乾太厝内的东部建成大公园。从1923年的汕头地图上看,公园北面还有军衙。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建成商住楼,至今依然保留旧公园左巷,旧公园右巷等地名。现乾太厝东面的同平路还有一道台伯公宫。林朝阳与方耀结怨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民间传说,林朝阳在洄澜新溪征地等事情上与晚清大吏方耀结怨,又涉案包揽鸦片烟税。方耀指使死囚供认所干的坏事都是林乾太唆使的,最终导致林家破落,变卖家产。传说总归是传说,但并非空穴来风。历史文化学者詹荣城曾经考证,当时林朝阳利用任福建布政使的义父官场之便,向广东藩司领取几千亩海坦的执照(今福安街以北一带),并建造了一批房屋.。后来,方耀以根治韩江水患为由,没收了“阻塞水道”的辛廷壁、乾太两家填地,并对已建房屋限令拆除。林朝阳因其义父与广东布政使女婿于式梅的关系,侥幸保住了今福安街左边的一小部分产业,方耀没收辛、林两家填地之后,并没有开挖河道,而是将其拨给金山书院和同济善堂(另一说是同济学校)。由此可见,林朝阳当时在与方耀的明争暗斗中吃亏不少。一位自称是林朝阳故里人的网友曾告诉我,他们村有一个传说,当年林朝阳为了躲避仇家追杀,不得不装死,他预先安排了一个特殊的棺材,棺材板下有孔,可透气,里面也有水壶。他就这样被装在棺材里,一直运往安溪,躲过一劫。
,
正文 第14章:桂园~蒋介石与陈洁如的神秘住所
桂园探秘经过多方打听,总算有了线索。从喧哗的马路拐进小巷子,接着便是无法言喻的惊艳。原来桂园就“藏”于公园路出入境管理处的后面,一座四层的红砖老房,几乎被喧哗与世俗所遗忘。我们不羁的心慢慢在这幽静古典的庭园气息中沉淀下来。
传说这座老房子是八十多年前饶平籍林姓盐商所建,还曾作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作地。虽然现在已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知道她故事的人却寥寥无几,更别提有多少人知道这楼的名字,这里真是别有洞天藏世界!
整座建筑是由砖石砌成,每层都有券廊,从仿多立克柱到罗马式的拱卷,再到每个有装饰花纹的窗户,一切都显得独具匠心而又古朴淡雅,特别是楼体的西北边还有个塔楼,很有古堡的味道,整体建筑上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
由于周围都是近年新建的高楼,这四层高的建筑与周围围墙俨然成了一个小庭院,院里凉意习习,顿感遐意。这里没有人,不时有麻雀在枝头跳跃欢唱。顺着南面的石阶,我们步入二楼,只见铁门紧锁,只好翻过石栏杆,踏入楼中。屋里布满灰尘,家具凌乱,很多地板已经塌陷,门窗也掉落,脚踩在木板上发出吱吱声响。在这里不得不绷紧神经,生怕被半空掉下的一个门窗砸到,生怕一脚踏空便从二楼栽到地下室,生怕一个鬼魅从黑洞洞的窗户里探出头来……近年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记录蒋介石潮汕行踪
1918年蒋介石被孙中山重用,派任汕头工作了四个半月,后来在1925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数次到达汕头。笔者翻阅了近年解密的《蒋介石日记》,看到其中记载了不少他在潮汕的行踪及演说稿,如“莅汕头,寓于桂园,许总司令、廖党代表(及俄嘉伦)来会,乃偕往总司令部行营,密定方计。下午续议,至深夜方散。(1925年4月27日)”1925年4月26日正值第二次东征前夕,作为东征作战总指挥的蒋介石来到汕头与廖仲恺,许崇智等密谋,拟定作战计划。
,
正文 第15章:蒋介石背后的女人陈洁如
历史学者苏文钦指出,“蒋介石与陈洁如所住的寝室及其个人的办公室都安置得很神秘,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一九二五年在汕头、一九二六年在南昌,一九二七年以后,权力愈增,神秘性愈高。神秘得让人莫测高深,教人敬畏。”这也给幽静的桂园添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蒋介石在1925年4月26日的日记写到:“携洁如赴汕船次,为情魔缠拌,怜耶,恼耶,殆无已时。”其中的洁如是谁呢?原来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先后娶过毛福美、姚怡诚、陈洁如为妻。其中姚怡诚为侧室。洁如是蒋的第三任妻子,比蒋小20岁,受过中等教育,其父亲是个商人。洁如在其回忆录《我与蒋介石》中介绍她13岁时,在张静江家中补习,遇到孙中山与蒋介石,之后与蒋恋爱结婚,一起生活了七年。之后蒋便抛弃了她,开始了与宋美龄的政治婚姻。洁如精通俄语,担任过蒋介石的秘书,负责处理函件往来和一般文件的保管。蒋介石还常带着洁如在黄埔军校校园散步,所以“携洁如赴汕”也不足为奇了。虽然此时的蒋介石忙于政治,但同时也被“情魔缠拌”。可以想象在即将第二次东征的前夕,在他们下塌的汕头桂园,蒋在洁如的陪伴下一起挑灯书写文书……
后来他们离婚,心碎的洁如赴美攻读硕士,回国后孤独地走完一生,期间与蒋常有书信往来。1971年陈洁如临终前在遗书中写到:“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等家国名声,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廖廖数言,却让我们震撼,几十年来洁如一直忍受牺牲的痛苦默默地支持蒋介石,以全大局。
在这桂园中伫足凝望,在沉甸甸的空气中留恋徘徊,想起智利那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聂鲁达,他写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年华逝去时,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
正文 第16章:怀安街~哈里波特魔屋背后的故事
如今,怀安街许多楼房已人去楼空,仅剩的住户大都是近十几年才搬进来,也很少有老人知道这条巷的历史。巷子是弯曲的,在巷口总看不到尽头。其中有个叫树业里的地方极其神秘,一棵榕树在墙根拔地而起,树冠将“树业里”遮得严严实实,树根蜿蜒缠绕住屋子的外墙,甚至伸进了窗户,可能房主人给房子命这个名,就注定房子要长在“树叶里”了。让我们惊讶:这不是传说中哈里波特的魔法屋么?他背后究竟隐藏多少秘密呢?潮汕首富创办汕头一中前身
时间回到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让我们换上清朝的长袍再次走进这条老街吧。此时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面前一座新落成的学校,上面写着“汕头华英学校”几个大字,这就是汕头一中的前身。学校创始人陈雨亭(1842~-1905)在当时被誉为潮汕首富,商号遍布上海、山东等地,光在汕头就有200多处房产。浪事多过招商局
一晃两年过去,时间到了1899年(光绪二十四年)。汕头办事处改为国家办的招商局汕头分局,地址设在当时的汕头怀安街54号。当时汕头在省内是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业务繁多,每天打开报纸一看,四分之一的版面都是招商局刊登的船期和航班的消息,让读者甚为厌烦,所以有了潮汕俗语:“浪事多过招商局”,比喻麻烦事情相当多。盗窃门:一段消失的集体记忆
在当时船期一到,怀安街的热闹程度就如游神赛会。人流多,治安也严峻。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一场被称为“盗窃门”的悬案即将上演。有个叫杨祺圃的潮州人在怀安街惠安乐药房当经理,药房自制装药玻璃瓶,注“惠安乐药房”字样。六月初三那天,有个叫吕合英的揭阳人拿着一百多个玻璃瓶到惠安药房售卖,药房发现这些是自己丢失的药瓶,便把吕合英当盗贼,扭送东南路警局。警官录下了口供,但是卖主姚德盛住在北路,不方便越界传唤,只好把情况转交给局务公所。当时朝廷的枷型已经停用,但公所的人不查详情就让吕合英站在监外,带枷锁示众三日,吕合英可谓倒霉透顶。后来,杨祺圃和吕合英都向检察厅提起诉讼,杨祺圃说,“大玻璃瓶每箱二百个,被窃两箱,小玻璃瓶每箱五百个,被窃四箱,前后被窃是实。”吕合英则称,“这些瓶都是在姚德盛店内,花了五银元买,该店找回一百文,有南路巡长魏祥作证,并不是偷来的!”后来,南路的巡长魏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姚德盛拒不承认供称,此事是杨祺圃与吕合英串谋诬陷,并无买赃情事。但是曾经有个叫钟阿发窃惠安乐药房,已供出将赃物卖给姚德盛,有案可查。法官认为:如果吕合英是窃贼,怎么敢把瓶子卖给失主。加上了巡长魏祥作证,便排除了吕合英作案的可能。虽姚德盛供称杨祺圃与吕合英串谋诬告,但谁肯因此小事串谋而甘受责备,不符合情理。姚德盛惯买窃赃,始则被钟阿发供出,今又被吕合英指出,且找钱时有魏祥作证。便断定是姚德盛买赃销赃,明知故犯。按照清末的刑律载,知人窃盗而故买,按坐赃论处。玻璃瓶一百二十二个让惠安药房领回,吕合英银五元,应让姚得盛赔。法官体谅姚德盛家里穷苦,便免除了五元的赔款。(引自1911年出版的《各省审判厅判牍》判牍七《盗窃门》)
,
正文 第17章:穿越民国
逛赌场要是男士就赶紧随我换上西装,戴白色毡帽,系好领结,是女士就穿上宽袖服或者旗袍,一起走进时空隧道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是老汕头最繁华的时候,这里灯火辉煌,赌场林立,仅市区就有近七十家赌场,在怀安街《春报》报社附近有“北平”、“海通”、“光华”、“亚洲”、“金山”等好几家酒店,我们在酒店稍息片刻,便按捺不住了。夏天傍晚,天气还很热,就在怀安街《春报》报社旁的“品新园”西餐饮冰室品尝下民国时期雪糕吧,虽然这时候,汕头的雪糕店只有八九家,雪糕品种也不多。雪糕还没吃完,旁边新联升菜馆的饭香可能已让我们流口水了。一到晚上,汕头酒楼热闹得很,富商、阔客一般都通宵达旦,夜夜笙歌,游人到此可能会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感叹。这里黑帮山头林立,许多收数清债公司也立于此。我们在路人指引下找到了十一号及十五号两家赌场,分别是泰安公司及又利公司,两家人门前都悬挂白色布帘,旁墙上写有某某公司银牌字样。门上方有彩色电灯,中间绘有一口衔刀剑的狮头,内行的人一看便知是赌场的标志。其中有一群游手好闲的流氓,日夜在各大堵场中游荡,人数有100多个。他们行动严密,盯着有哪个赌客赢钱。见有赌客赢钱,便一拥而上,前呼后拥求赏钱。一旦讨得赏钱,大家便成鸟兽状跑开,但好景不长了。杜月笙在汕头买鸦片时间到了1937年,民族危机的关头,日本军队在上海登陆,淞沪战役打响。国民党几十万正规军与日本军队展开殊死决战。三个月后日本占领上海,因为交通中断,上海鸦片断货。一日,汕头大街上突然出现许多说上海话的商人,他们四处打听买鸦片,且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这种异样很快引起市民注意。当时,出口鸦片还是违法的,为了不惹是非,警察局和土膏行就跟鸦片商人建议,来汕就入住怀安街的指定酒店。酒店吃喝嫖赌一应俱全,不会惹来是非。因为时局混乱,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带着王晓赖等人逃往香港乱避,需要鸦片吸食,便通过警探关系与汕头土膏行经理郑应时(曾任上海电影导演)联系。郑应时在回忆录中写到:“但由于运往香港的鸦片主要是供应杜月笙那帮人,不但无利可图,还带有孝敬的性质,每月仅数百两。”后来,郑应时成了杜月笙助手。盟军炸弹落在了这里时局越来越紧张,1939年端午节,在炮舰与飞机掩护下,日本海军陆战队三千多人登陆汕头利安路,激战后,汕头沦陷。市民大多逃往海外或者内陆农村躲避,四年后,同盟国飞机(美机)在汕头,炸沉日本白银丸号兵舰一艘。据说,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神风特攻队一部分队员曾经住在中原酒家(即现在位于居平路一号的鮀江旅社),美军获得情报后,反复轰炸了中原酒家,但没什么效果,倒是附近的居民楼遭殃。有几次,炸弹落怀安街一带,伤及无辜群众。时间的车轮把我们带回现代,孩子们在这街道上嬉戏,妇女则做裁缝和手工补贴家用,偶尔有卖草粿,卖豆花的人经过,敲着碗叫卖,大家都把这里发生的故事遗忘了……
,
正文 第18章: 一百多年前,汕头的日本艺j
自古红颜多薄命。旧社会,女孩一旦无依无靠时,只能卖身为妾,或沦落红尘。军阀盘踞时代,花酒极盛,红灯区最兴旺的地带,当属潮梅(粤东)。据记载,当时汕头市区就有好几百个沦落红尘的女子。他们大致可分为陪酒、艺j、持执照者、无执照者四种。有执照牌者,约有三分之一,以怀安街、怡安街育善街、福合埕、打石街为大本营,其余公园内也有一二;没执照的则在乌桥,及德记前等处篷寮为多。一百多年前,汕头便有日本艺j艺j,当然只卖艺不卖身。最晚从1908年开始汕头便有日本艺j。我曾从日本外务省查阅到一份日文记录的汕头调查报告,时间是大正4年(1915年)。里面记载,外马路的适宜楼(原由英国人创办,后改为戈宝抽纱行,现为外马路东征军历史陈列馆)是当时汕头唯一的酒楼,(译名有ASTRE之家之称)。住宿费是根据餐费不同而分有7元至12元不等。一般的晚餐一元五十仙,高级的为三元。酒席中伴有划拳和艺妓。场面十分喧闹。在料理店进行家庭聚餐的风气渐渐盛行。艺j分三班,统称为南词。上海、福州、江西、广东和本土艺j称为南词班。广东班有说“官话”,衣着,技艺都较之其他班好。本土班由三位女子伺候宴席。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艺妓多住于怀安街、育善街、育善后街、永德街等地。这些女孩多来自上海、福建及江西一带。每当夜幕降临,她们便成群结队,前往升平路的醉琼楼、醉西园、旧公园前的华记、凤记(散文家郁达夫下榻处)等茶楼菜馆卖唱。客人登楼饮茶,女孩便走进客人身边,婀娜微笑,拿出扇子一把,上面写着各种曲牌名让客人挑选,每曲二毫,如果双方合意,也可直接向领班洽谈,一般不超过十元。高档酒楼多陪酒出入有保镖
这属级别最高的陪酒女孩了,多集中在永平酒楼(现汕头大厦)、中原酒家(现鮀江旅社)、中央酒楼(南生公司)等比较高级的酒店。女孩们多来自珠三角、上海及潮汕地区,一般只陪喝酒。当时民国政府还给她们加收重税,一般陪一次酒如果客人给大洋五元,得上交税收近三元。有的一来二往,便有了感情。来自上海、珠三角一带的女孩大都住在怀安街、怡安街、育善后街一带。潮汕籍的有三馆,一在沿寿街头巷,一在升平路及老潮兴街附近,一在行街巷内。如果酒楼生意不好,女孩被约见一两次之后,便许客人入幕,此过程都有一男保镖护送,即时奔走通报消息,每次保镖可得两毫辛苦费。当时广东帮中,有个叫“亚袭哥”的人手下拥有的陪酒女孩最多,赚了不少钱,还娶了三四个妾。
,
正文 第19章:小孩大闹红灯区
小孩大闹红灯区吴德水老人回忆:记得日本投降前,父亲在升平路一酒楼当厨师。那家酒楼位于“三合”腊味店对面,也是出名的红灯区。每天晚上日本鬼子都会去二三楼的歌舞厅跳舞,那里舞女很多,穿旗袍,头上插朵花。日本鬼子会把啤酒瓶插在军靴里,搂着舞女跳舞。当时留声机放的歌曲我现在还会唱。我很小就在那工作,每晚12点结束营业后负责清扫地板。每次清扫完地板,工作人员会在舞池上一层滑石粉。我那时特好奇,有次等工作人员洒完我就跑过去,谁料脚底像加了油,当场扑倒,肩膀上背着的的箩筐,“哗”的一下,里面的瓜子壳撒了一地。惨了,闯祸了,只见经理跑过来,“啪!啪”给我两巴掌,然后告诉我:“你被解雇了!”回到家,又被父母打了一顿。永平酒楼为“上海帮”大本营持证上岗的女孩以怀安街、怡安街、育善街、福合埕、打石街为大本营。自从三十年代上海经济衰退后,越来越多的红尘女子便从上海转战到汕头,永平路的永平酒楼便是“上海帮”的“基地”。每当金鸟西坠,玉兔东升时,她们便油头粉面,打扮得花枝招展,沿着马路叫卖,喧闹声不绝于耳。汕头长大的林伯当时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一来二去,他便与操此业一女孩有了感情。一日,林伯又来找该女孩,平时热情的女孩却说,“你别来了”。林伯觉得奇怪,怎么突然间态度来了180度转,而其他男人去找她,却没有被拒绝。后来,林伯才知道,女孩因为染病,怕传染给自己,但为了生活,她不得不继续工作。从“汕头四大名妓”到“游地狱”也有年轻漂亮的女孩,被一两个富商所包养。如旧公园的荣华里等地方,民国年间便住有不少高级妓女。民国年间,汕头还有“四大名妓”之说。大部分的无执照者是从粤东农村买来的穷苦家女孩,集中在福合埕、福合新街、打石街、永德街、旧公园后、乌桥及德记前等地方。如果有人在巷口附近徘徊,即刻有衣裳褴褛的抽鸦片者尾随着,并以咳嗽为暗号“牵猪哥”(拉皮条)。拉皮条的可能会说,“舍(意为公子哥)啊,舍啊,有鲜货”或“有新机会。”以表示有漂亮的女孩,客人给上二毫或四豪,名为“插花钱”,拉皮条便会带路去女子住处,直到客人满意为止。夜金三元至十元不等。操此行当的女孩由于没合法的身份,生意惨淡,有人到了私娼们居住的地方,称为“游地狱”,可见生活极其悲惨。三十年代初期,全市拉皮条者约有三十人左右,各自划分区域界线,互不抢客源。据老人回忆,镇平路一带解放前很多民房,如果看到窗帘只卷了一半,便知道是私娼的标志了,俗话称“半截帘”。
,
正文 第20章:德记前:丈夫撞上妻子
或许,更多有真正经历的老人都对这些往事讳莫如深,所以我只能从档案馆和图书馆寻找答案了。翻开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汕头老报纸,里面就记载了这样一趣闻:两夫妻,家住德记前,丈夫整日无所事事,喜欢嫖赌,妻子帮别人洗衣服赚点家用。由于家里经济拮据,两夫妻整日吵架,妻子总免不了挨丈夫的打。一日,经鸨母介绍,妻子鼓勇气第一次做起了皮肉生意,她丈夫经过鸨母介绍前往“燕婉”。当丈夫一进门,看到竟然是自己的妻子,顿时怒发冲冠,来一顿暴打。
此外,还有“捶腰”一职业,从事这行当的女孩大都没有执照,她们的行业符号就是把钱币串成一串,用手摇动,叮叮作响。夏天,她们便到商店、酒店招揽生意,冬天则在旅社。她们擅长捶腰、按摩、修剪指甲,全市有几十个人以此为生计,行情好时,酬金每小时一元,服务对象大都是商家老板。
市区设慰安所
育善街靠近海员俱乐部,因此这条街也生意很好。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记载,三十年代汕头沦陷前,这条街就有日本人开的“民间慰安所”。调查中,我发现1939年至1945年汕头沦陷期间,日本人在汕头、南澳、潮州、庵埠等地均设置慰安所。里面的许多是日本人从朝鲜半岛及中国内地抓来的妇女,在汕头就有7名朝鲜籍慰安妇,也有日本人打着招战地护士等旗号从日本本土骗来的日本妇女,这些慰安妇也有属牌照之属。汕头沦陷后,汕头安平路永胜街曾居住一名慰安业业主“金光洪一”,原籍是朝鲜平安南道平原郡德山面垌下里119号。据一些老人回忆,沦陷时期,在外马路联和里曾有两座被当地人称为“渣姆馆”的地方,里面住者20多个日本和服的女人,很有可能是日本人的慰安所。
那时也有的女孩为了生存,嫁给日本人做妾。当然,这是很少数。80岁的奶奶记得,解放后在跃进路老公安局隔壁有一家烫发室,是上海人开的,其妻自称是广州人,在日军侵华期间,她嫁给一日本军官,后来军{被屏蔽的关键词}死,她便改嫁给这位开烫发室的上海丈夫。
,
正文 第21章: “中统特务”怀疑我是特工
老汕头的黑帮,史料少有记载,至今也没学者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我走访“渔霸”
及五十多岁的“道上人物”,他们也都不知道解放前的事情。现在只能从一些老人的零碎记忆中,去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中统特务”怀疑我是特工
夏天的夜里,信荣巷深处,几位老人正在微弱的灯光下泡功夫茶。仔细一听,他们谈的东西历史,政治,社会,包罗万象,尤其是他们对解放前汕头的记忆让我好奇,于是我走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我喜欢听老人讲故事,这几年一直在收集汕头口述历史,像这样的走访不下100次,有时自然会遇到些奇怪的事。另一个晚上,朋友阿彤来到老市区一老房子,拜访一位特别的老人。进门前,阿彤千万嘱咐,“他爱说话,爱讲故事,但是不能打断他”。只见,屋里的一位80岁的老伯,猫着腰,正泡着工夫茶。我们寒暄了几句,老伯听说我要听他讲故事,他就呵呵大笑,“我是中统特务,打入大陆。”老伯一边泡茶,一边说笑。我对老人事感兴趣,他便开始怀疑我的身份,突然他发火了,跳起来:“你老问那么多干嘛!调查我啊?你证件我看!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我只好拿出采访证,老头看了证件,气消下去。开始讲故事了,过了半小时,我拿出手机打算录下做资料,老伯又发火,“你录音,就把你手机砸了!”接着他又借口对我相机感兴趣,查看是否偷拍他。原来,老头在解放前是海外地下党,因为做过情报工作,所以很机警。所以他便开玩笑,自称自己是“中统特务”潜入大陆。老头一开始便怀疑我是来调查他的特工。消除了老人的疑虑,老人开始滔滔不绝,越说越起劲,“既然你来了解码头的历史,也不好让你空手而归,你给我听好了:三码头和四码头为磨湖林势力范围,当年黑帮大人物被抓,是我审的……”他一口气讲到凌晨2点多,还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从“中统特务”到被黑帮“保护过”的商户,从码头老工人到拉板车的老搬运工。经过一系列人物采访,黑帮的故事逐渐明朗,口述历史碎片足以还原出一部动作电影大片。
,
正文 第22章:黑帮:“磨湖林”PK“砂尾李
民国年间汕头港贸易量居全国第三,当时汕头的帮会相当多,码头也被各帮会所割据。当时有俗语,“三公司,四公司,打人免看天”。说的是三码头和四码头的势力很大,船一进来,搬运的生意都得让他们承包。西堤四码头是“磨湖林”的势力范围。因为这村以林姓为主,少数姚姓,统称“磨湖林”。以商平路为界,商平路以南到原往揭阳的轮渡码头这地方为“梅花深浦郑”控制。原往揭阳的轮渡码头这片为潮阳、饶平杂姓混一起的帮派控制,比较零散。乌桥至新桥(今洄澜桥)一段为河浦陈氏控制,太古码头与招商局为“潮阳陈氏”所割据;海关前的货轮装卸为砂尾李(今汕头金砂乡)与华坞村人控制,这个帮派以金砂人为主,所以统称“砂尾李”。那时候船到了码头,看船抛锚时船头指向哪个码头,就在哪个码头靠岸,会有纤夫拉纤唱号子,把船拉进码头。但帮会为了争抢地盘,摩擦与冲突也是难免。其中“砂尾李”与“磨湖林”的人数最多,两帮之间的争斗也最为激烈。“磨湖林”的老大是潮阳磨湖村人林捷枝。此人出场都坐着人力黄包车,戴着毡帽、墨镜,手里拄着拐杖,穿长袍衣。大家都叫他“老头罗”(老领导)。此人有“林邓林”和“林六缚”等拳头师傅做手下。而“砂尾李”则有审判厅李厅长撑腰。有的人出门还会带{被屏蔽的关键词},为了防止暗杀,会在衣服里绑着一大叠厚厚的草纸。1949年,为争夺“怡和”码头,“砂尾李”与“磨湖林”两帮派在镇帮路口都动用了几百人进行械斗。林捷枝到潮阳老家再调集几百人马,用兵力优势把“砂尾李”打退,“砂尾李”当然不服气,跑到潮阳西胪凤山乡调集数百李姓人马,在汕头和“德记前”大干了几场。双方势均力敌。后来军队介入,但据说军队比较偏袒磨湖林,经常对磨湖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正文 第23章:黑帮:“磨湖林”PK“五乡陈
现在在汕头西堤那有一老仓库,据说是“磨湖林”成员夜晚练武之地。80岁的游伯回忆,游伯家里那时开杂咸店,“磨湖林”帮会的早餐杂咸(咸菜、贡菜等)便是游伯家提供的。码头工人干的是力气活,很能吃,一个月得消耗十几二十缸杂咸。1947年的一天,商平路和潮安街交界处人山人海。因抢夺地盘,“磨湖林”与“五乡陈”在这里集结了上千成员,他们手臂缠着黑布,拿着长长竹槌,正在“断场”(决斗)。边区的几个国民党军士兵了占据骑楼高处,拿着机关枪向天空扫射,企图控制局面,但没人理会。“磨湖林”为首的是一老人,他拿着拐杖以一敌百,与“五乡陈”的竹竿对打,很多人说那人就是林捷枝。这时,有人到三楼天台向“磨湖林”扔砖头,二把手“林六缚”是一拳头师傅。他气势汹汹跑上来抓人,以为是游伯他们家扔的。后来发现骑楼都是十几家连在一起,天台都是相通的。可扔砖头的人早就跑了。这次冲突很多人受伤,“五乡陈”也被军队打死了一人。商户交保护费今年83岁的黄伯老人解放前是“黄潮兴”批局的侨批员。他回忆,日本投降后到解放前那段时间,汕头黑帮依然各自划分地盘,商户大都有向黑帮交保护费。“黄潮兴”批局在仁和街28号,属德记前的势力范围,警察也没法管。有交保护费的商户,一旦被盗或者有人故意找茬,便可以找黑帮出来摆平。没交保护费的商户,了出事黑帮也就不管。但商户一般都有交,黑帮会在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过年时上门收钱,收的钱数不高,折算起来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五六十元。只要帮会的人一来,商户就知道该交钱了,黑帮的人拿出一张红纸,上面记着各家商户上交的款项。民国年间,很多潮汕家庭的生计还得靠海外的汇款,那时候称“侨批”为“番批”。每天早上,汕头发往揭阳、潮州、普宁的第一班车上都装满钞票,但是很少被抢劫。那时候黄伯晚上经常在汕头各个地方收钱,一大袋背在肩膀上,穿着木屐,工作到深夜1、2点,几乎是边打瞌睡边走路,但也没有被抢劫过。当时强盗大都还是有道德的,侨批的钱都是血汗钱,有的还是救命钱,所以一般强盗不会抢劫。强盗作案一般瞄准富有人家,进行绑票,抓了就送进桑浦山山洞,让家属重金赎人。当然,偶尔发生劫案,侨批公会便会商讨对策,让涉案的村子交还赃物,否则今后中断改村侨批业务。
,
正文 第24章:“大力水手”吓退黑帮教头
衣锦坊与至平路的黑店旧汕头在码头等地方做苦力的工人大都有加入黑帮。赌馆、妓院、鸦片烟馆、客栈酒店都有黑道背景,同时黑帮也从事贩卖人口的勾当。汕头衣锦坊的宝和兴客栈与至平路的裕顺安旅馆,在民国初年就大量通过招工等方式贩卖大量人口到海外,谋取暴利。后来一被拐骗民工跳搂逃走,才东窗事发,民国政府才重视。当然,当时政府有也不少当黑帮的保护伞。许多不法分子用设骗局,让青少年欠下巨额赌债,然后逼其写下卖身契;有的用待遇丰厚的海外劳工招聘广告诱骗劳工,因为出海远洋的轮船环境很差,很多劳工还没到目的地便死于途中,被丢进大海。还有的劳工运到美国却被脱光衣服,被当动物关在铁笼里卷养,船主则卖门票邀请市民参观。在1930到1936年间,汕头流氓通过三合会,诱骗贩运5万多名男女青年到南美的巴拉圭、乌拉圭两地开荒,费用由两国政府承担,这伙流氓共获得500万美金报酬,可见当时社会黑暗。民国年间,汕头有多家武馆,门庭若市。黑社会横行,商户纷纷让员工学武自保。武馆行中,以崎碌人周飞雄和“竹竿林”、乌桥的“耳聋添”等比较出名。武馆也受雇于各码头帮会,参与械斗。周飞雄经常在街头卖艺,也卖药酒,他占据了公园头前后的地盘。“竹竿林”则占据中山路花园里一带。“耳聋添”则占据乌桥。拳头师傅经常受雇当黑帮的二、三把手。“林六缚”是一拳头师傅,武工高强,说被他手指一按,头骨必开裂,加上帮会身份,没人敢惹。一次,他在招商局前吃鹅肉,吃完想赖帐,便露身手,拿起筷子轻轻一捅就把盘子给捅破。旁边的人目瞪口呆,摊主是一妇女,怕惹事也不敢让他赔。这时,走来一男子,叫徐永才,此人是上海人,大家叫他“上海仔”。曾做过水手,身手不凡,力大无比,用手一掰,钢条立即弯下。那时候他只是一个看码头的“守更人”,很不起眼。徐永才对“林六缚”说,“人家妇女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你可不能欺负人”。“林六缚”听了很不服气:“你算哪条道上的,有种我们就比试下。”徐永才微笑着说,“我的头被你砍三刀,如果没事你就赔店主,然后给我滚远点。”“林六缚”被激怒,两刀下去,徐永才毫发无损。“林六缚”看到情形感觉不对头,对方练过“铁头功”与“铁布衫”,刀枪不入,如果第三刀砍去,恐怕自己性命难保,只好走为上计,乖乖赔钱走人。
,
正文 第25章:“涂坪小刺溜”破坏日本军需仓库
“涂坪小刺溜”破坏日本军需仓库在广州街到南海横路一带,清代这里还是海边滩涂。民国年间这里剪成一片木棚寮,民风强悍,一呼百应,有“涂坪刺溜”之称。七十多岁的吴德水老人是在涂坪土生土长的,如今他是汕头知名的老艺术家。据他回忆,民国年间的涂坪是一大片窝棚房,也是贫民区。跃进路以北叫上涂坪,跃进路以南叫下涂坪。小孩子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约1938年前后,他只有七八岁,整天和一帮住在附近的小孩一起玩,因为无所事事,日本人的军需仓库又刚好在他们家附近,而且他们发现看守仓库的只有两三个日本兵,不是远远地坐在那喝茶就是抽烟喝酒聊天,于是他们打起了日本人的主意。十几个小孩都只有七八岁到十来岁,但这群“小刺溜”干起事却相当老练。他们设计了逃跑路线,约定暗号:“丢哦,廖凌”,为快逃跑。“放鸡食粟”为下手,并由一人站在墙头专门负责放风。一天,他们趁着夜色来到了仓库墙边,在这堵墙下搬走了三块“灰凃角”,先有几个人钻进里面探个虚实。只见仓库里木材、铁钉、铁丝等建筑材料堆得很高,他们喜出望外,进去的小孩很快出来,并把墙堵住。这一次只是探路,没下手。接下来几次,他们屡屡得手。先是一人站在墙头,把箩筐抛进仓库,装得满满再提上来,撤离前再把洞口回填。“我们把偷的东西都卖掉了。”没多久,日本兵发现东西少了,想起偶尔看到墙边有人影晃动便怀疑起来,于是准备守株待兔。当小孩子们又去偷仓库时,日本人包抄进来,全被逮住了。“立正排队,挺胸。”小孩们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日本人关起来受刑。“八咖”、“啪啪”日本军官两巴掌甩在一小孩脸上。接下来,每个人都受到了“嘉奖”。军官命令一小孩趴在刚挖的墙洞前,屁股撅起,军靴一踢,整个人便从墙洞滑到仓库外,擦得手脚流血。每个小孩都以这样的方式被释放了。糖业黑老大隐居农村
随经济发展,黑帮不再只是流氓地痞,他们会获取合法身份而垄断某些行业。在老市区长大的陈伯记得在50年代时他曾拜访汕头一糖业老大。在解放前那位“老大”就开始隐居,即地方在现在的农科所北面数公里一村子。这位“老大”当时只有三十多岁,很低调,很朴实,看起来就是一个农夫。
解放前,汕头的糖业行会每天都要向这位“老大”咨询价格和销量,每天的价格和销量都是他说了算,没有一家糖店敢违反。如果没有民国政府的保护伞,没有黑道关系,没有背景与经济实力是做不了这幕后“老大”的位置的。
,
正文 第26章:惊现畲族部落?牛田洋X档案调查
惊现畲族部落?牛田洋X档案调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担心调查结果和猜想会引来不必要的争议,但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希望把这离奇的故事与读者分享(村庄与人物均为化名)。只有一位村民过的节日事情源于几年前,我正与一潮学研究的好友阿潘闲聊,他说起一个趣事:同村的阿黑(化名)在每年九月初九那天会蒸一锅干饭,上面叠着几叶白菜,再叠上草鱼,蒸完就吃,年年如此。他觉得有些异怪,因为村里没这习俗,而且阿黑是这几年从旁边一个村子琵琶村(化名)移居过来的。因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他没有多问,暗自但在猜想阿黑并不是汉族人,而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少数民族村落是在深山老林,而琵琶村离现代化的汕头市区仅十公里,直线距离也就几公里,如果在市区旁边突然冒出个少数民族部落将是件轰动的事情。而阿潘没到琵琶村调查,渐渐地,我们也把事情淡忘了。传说版本一:起源于被追杀几年后,我认识了琵琶村的一位女孩阿霞,当我说起九月初九吃鱼饭这一习俗时,阿霞甚感惊讶。因为这个村子地处牛田洋腹地,比较偏僻,外界人很少进去,更何况知道村里特有的习俗。“每年九月初九祭祖时都会有这习俗。听大人们说,是在古代时候,我们村被隔壁村追杀到附近的猫山(化名)上,那天正是九月初九就在山上过了节,后来就有了九月初九吃鱼饭的习俗。”畲族传说:畲军被围困阿霞说的故事和少数民族畲族三月三吃乌米饭的传说很接近。畲族是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在全国广为分布,其发源地是潮州凤凰山。他们自称山哈,有盘、蓝、雷、钟等大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畲语;以猎犬为图腾,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而现在潮汕的畲族大都已经汉化或者外迁,现确认有8个小村分布在潮州凤凰、文祠、意溪、饶平一带,还有1个在汕尾。每年三月初三,畲族同胞们便用乌饭叶柴的叶子煮汤,然后将糯米放入此汤中浸泡半天,然后再煮熟,味道可口。关于吃乌米饭,起源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与潮州之间发生"蛮僚啸乱",雷万兴、苗自成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雷万兴用乌稔果充饥,并率兵成功突围。为了纪念这个大捷,每年三月初三便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
,
正文 第27章:风水先生告诫——去了你回不来
风水先生告诫:“去了你回不来”
如此看来,难道琵琶村子和畲族有什么渊源吗?我遇到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风水先生,先生是当地人,提及此事先生似乎欲言又止,“青蛙探险,我知道你年轻,好奇,有探索精神,但千万别和他们村提起这事,小心你去了回不来。”先生说没几句就赶着车走了,还万般嘱咐我要记住他的话。
风水先生这段话更加引起我的好奇。其实人生死由天,先生的告诫,让我肯定这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而越神奇的地方,我越想去,无论多危险。传说版本二:和风水有关
于是,我让阿霞的朋友阿媚做向导,进入这牛田洋腹地,这个地方离国道很远,风景相当美。幽巷里,老人打牌或听潮剧,大人种田,小孩追逐嬉闹,看不出这个村和其他汉族村子有什么两样,只感觉这里很淳朴,甚至有点低调。阿媚的外公是在村里土生土长的,八十多岁高龄,和蔼可亲。老人小时候无依无靠,是被同村好心的村民收留养大成人。八十多年来,老人一直住在这个村子。老人搬出凳子,我们就坐在巷里聊起来。在一个多钟头的交谈中,老人从日本军队进村讲到解放,历史一幕幕场景在眼前浮现。“还是新中国好,以前太惨了,日本兵来时,最惨就是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还得挨他们打。”“我们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说祖辈此前辗转多处,后来才在牛田洋边上定居下来。”最后我才问到问题的重点,“九月初九吃鱼饭有什么来历?”老人看了我一眼,接着神秘地一笑,“你问这个干嘛呢?”。“因为很好奇。”老人说,“这是我们村特有的习俗,我们叫吃香饭,祭祖时候都要准备。一年好几次。因为我们的祖坟在附近的猫山,所以用鱼饭祭祖有送鱼入猫肚的含义。”
接着,就再也没打探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难道是我猜测错误,还是因为村民对这问题
讳莫如深?据说这个村也有族谱,记载着家族的迁徙与事件,但一般不轻易示人。即使能看到,也不一定能在族谱里找到线索。离开时,老人硬是塞给我们两瓶饮料,在老人眼里,我们只是小孩子罢了。
,
正文 第28章:风水先生讲述一段离奇故事
传说版本三:风水先生讲述一段离奇故事回家后,我又去找前文提到的那位风水先生,先生说,“你能回来,算走运。以前走江湖的人,说到这个故事,如果被他们村听到都会招来很大麻烦,被群殴是很正常的。”“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即使证明是畲族,也有很多优惠政策,高考还可以加分呢。”在我再三要求下,先生才开始讲。“既然这样,我就跟你说了,不过你还是不能和他们村里提及,这一直是他们讳莫如深的话题。”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琵琶村人的祖先是一只狗,老婆是一位貌美女子,女人住在村里,生有一个孩子。那狗住在后山,每天老婆都要给丈夫送鱼饭。一日,老婆没空,让儿子送饭给父亲吃。儿子从没见过父亲的样子,只知道住在山里,不久儿子回来告知妈妈,饭给一只狗抢去了。女人连忙解释:“那是你爸。”儿子大惊:“天!我把他打死了”。母子此时痛哭失声,所以每年祭祖时候都用鱼饭,也来源于此。“听说他们村还有祖图,和畲族的族图很接近,但很少人见过,他们祭祖时,外人也不能看的。所以他们最怕别人误解他们,一旦提及就很容易引发争执。”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粤东的畲族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当粤东畲族和汉族联合起义抗击元朝侵略者失败后,许多畲族同胞逃离家园或者隐姓埋名。潮汕地区畲族人口越来越少,容易被乡绅土豪欺负,所以在迁徙过程中,有的为了免受欺凌,归附汉族的大姓,有的还烧毁民族服装。很可能琵琶村人就是当时改称汉姓的畲族人,而他们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畲族,村里应该还有一两个老人还严守着这个秘密。与“狗”有关的其他传说与习俗盘瓠的传说畲、瑶族自称他们的始祖是盘瓠,也是帝喾的宠犬。时值犬戎入侵,(犬戎族也是古代活跃于西北一带的游牧民族,周幽王便是死在犬戎族手下)。正在国家危难时刻,帝喾就下诏求贤,如果谁能打败犬戎,就将公主嫁给他。很快,盘瓠取了犬戎首领吴将军的首级来报命;后来,盘瓠和公主结婚,还被免除赋税和徭役,他们住在人迹罕至的山洞,并生儿育女。
,
正文 第29章:琵琶村附近的“狗眠地
神话总是神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败退入南部。盘瓠是一个以猎犬为图腾的部落,是蚩尤后代,帝喾是黄帝后代。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盘瓠抛弃私怨,率大军挺身而出,打败入侵者。帝喾便把女儿许配给盘瓠,他们成为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的祖先。也证明华夏民族的水乳(和谐)交融之情。这从《史记》里也可得到证实:帝喾即位之前年年征三苗,但帝喾登基以后,就很少出兵。
琵琶村附近的“狗眠地”
琵琶村数公里外的汕头大学后面有一狗眠山,山似狗伏地而眠,因此得名。传说,
这地方以前是厚葬死狗的地方,可能是狗崇拜的遗俗。
潮汕庄氏(庄嬷)祖墓便葬于此狗的生殖器上。6年前,笔者曾在庄嬷祭日时候对此地进行考察。传说中的庄嬷,原姓翁,南宋蓬州人。十八岁就嫁到潮州庄陇,成为庄家第十三世恭从公的第一夫人。庄嬷四十多岁的时候,公公看中这风水宝地,只要一安葬,子孙会繁衍得福,但这地方是蓬州的地界,要是庄家让儿媳妇庄嬷身故后安葬于此,也是说不过情理。于是公公想了个计策,让庄嬷回蓬州娘家悬梁自尽,庄嬷答应了。庄嬷自尽后,丈夫家故意上蓬州讨个说法,最后娘家答应让出狗眠地下葬庄嬷。现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前后,这里聚集庄氏及其他姓氏数万人,都是前来祭祖的。
在牛田洋对岸的潮阳关埠镇,也有一山,古时称“狗眠后”,也是一风水宝地。潮汕畲族村庄还有很多未被发现
在澄海、外砂,樟林,达濠、海门、潮阳、普宁、揭西等地也有发现类似的现象,当地个别村子的村民都自称是汉族,可习俗和畲族很接近,有的还把村里的祖祠称为“狗公宫”。有的祖先牌位是“狗头人身”,在潮阳个别村子还有不吃狗肉的传统。
潮汕旧俗斗畲歌,旧时女性高耸的发髻,普宁个别村子未婚女子元宵夜摇竹丛,未婚男女结婚前田野搭竹棚居住(俗称“放寮”),揭西女子出嫁前一天睡草棚等习俗,很有可能是汉人受到畲族习俗的影响,甚至可能是汉化的畲族。可以大胆推断,潮汕地区的畲族村落还有很多没被发现。
,
正文 第30章:明代海盗:各取外号防“跨省
牛田洋海盗:各取外号防“跨省追捕”
牛田洋位于汕头的内海,是一个几万亩的大型湿地,有“城市之肾”之称。
近陆地的一侧是田园和鱼塘,靠海的一侧则是鱼、虾、蟹、蚝的养殖场。这里是鸟儿的天堂,每年去澳大利亚过冬的白鹭、灰鹭等候鸟都会来到这个中转站,在这栖息、繁衍,数量多达十万只。
牛田洋海盗许朝光
当地人对牛田洋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大跃进时期的围海造田的记忆和“七二八”台风的溃堤,
很少人知道许朝光这名字。
话说几百年前的明朝,不少庞大的海盗战舰盘踞在牛田洋,过往做生意的船只无论大小都得向海盗交税,称“报水”。但他们比索马里海盗“更规范”,每次都给票据。海盗的头目就是被称为“海外夜郎”的许朝光。其实他身世挺悲惨,他原本姓谢,小时候家被海盗劫掠,父亲被海盗头目许楝杀害,许楝见许朝光之母略有姿色,便强占为妻,并把许朝光收为养子。在仇恨中长大的孩子期待有朝一日报杀父之仇,他长大后渐渐取代了养父的位置,同时提拔自己身边的猛将。有次养父从日本回来,他认为时机已到,便早早来到石碑澳迎接,他让兵士埋伏于小船中,等船靠近了才来个奇袭,养父许楝当场毙命。这样,唐代“安庆绪杀安禄山”的故事在八百年后又上演了一次。许朝光的势力日益庞大,官府也只能招安,但他开出了谈判条件:“招安进城的人都要听朝光的话,不得关闭城门,不得和贴身侍卫分开,不得没收兵器,守城的人都得用许朝光的手下,用宴会以礼相待,县佐首领官必陪在身旁,宴毕后须立即出城,不得命令我等拜见府道大人。”官府无奈只能答应,让朝光和手下几百人骑马佩剑,大摇大摆进了潮州城,
海盗受到这么高的待遇可谓历史罕见。虽说招安,可是他还是背地里做着老本行。为报效官府,朝光有次还带领部队把日本海盗打垮,可是刚升官不久便被手下莫应敷借计杀害。潮汕沿海自宋到清朝,海盗活动一直没间断过。有的海盗是失意的官吏,有的是逃窜的流犯,有的是被逼下海的农民,还有的是来自朝鲜和日本,虽背景不同但他们的下场都很相似。
各取外号防“跨省追捕”
历史上的潮汕海盗有林道乾、邱辉、许朝光、曾一本等大盗,但大部分海盗为了躲避官府缉拿,一般都会给自己取个外号。在中国古代三大公案小说之一的《蓝公奇案》(也称《鹿洲公案》)一书中便有记载,作者是清朝雍正年间蓝鼎元,此书是他在任普宁县知县兼理潮阳县令时审理案件的记录。其中就收录很多有趣的海盗名字,这些名字今天看起来有点像QQ网名,“赤须大哥、耳聋京、林老货陈、二泼、杜猴顺、偷食油鼠、上海容、文莱薯、芬筒公、单鞭、皂隶、侯大汉、阿肥、二十三仔、老二猴、萧大肚、权师……”用潮汕话读起来颇有趣。
,
正文 第31章:明园山庄忆戈登卡明
明园山庄忆戈登.卡明
隐居在绿林中的明明园山庄
汕头礐石街道医生顶15号,一座老别墅座落于山腰湖边。
大树底下,几弯清流顺着大岩石缓缓流动,在岩石的罅隙中盘旋。流水把青苔泡得透亮,又蜿蜒而下落入小水潭。从通向老别墅的石阶迂回而上,可直达后花园,鸟瞰汕头港全景。这里,叩茶、养鸟、弹琴、赏花皆行,兴致来时,还可以舞文弄墨,作诗题赋,俨然一方隐居之地。如在古代,这里必是竹林七贤曲水流觞之处,而这便是明园山庄,原礐石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潮海关外籍高级官员住所。一百多年前,马丁上校曾买下此地修建庄园。解放后这曾是汕头戏校宿舍。近年来一直闲置,主人张先生爱好书画艺术,经他一番修整,此处便成了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地,于是起名“明园山庄”。
张先生拿出一张黑白画复制品,告诉我这是100多年前英国女画家画的,原作收藏在香港汇丰银行,画上就有明园山庄这老别墅。我一看眼熟,想起了在《建筑文化》杂志上刊登过的一张画,正是这幅作品的彩色版。英国女画家的一幅画
时光把我们带到1879年2月的一天。一艘从香港开往厦门的客轮正驶进汕头港,海面上帆船穿梭。客轮在礐石半岛的码头靠岸。一位着装高雅的英国女人提着行李,她一边上岸,一边打听通往山顶的路。到了山顶,她被这美丽的港湾所吸引,迫不及待打开画夹写生,于是留下了上面那幅作品。
她便是戈登.卡明(Gordon-Cumming),出生于苏格兰的阿尔太尔,父亲是威廉爵士。她喜欢环球旅行,一边写游记一边画画,访问过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夏威夷、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留下了大量绘画作品,出版过数十本游记。而汕头就是她其中的一站。
发现《漂泊在中国》一书原文
几经周折,在海外找到了这本1886年出版的《漂泊在中国》(WANDERINGSINCHINA),打开尘封的英文版游记,作者的照片和签名赫然出现在扉页上,书中还有大量插图。1879年2月21日,她在游记是这么写的(试译如下)早上我们抵达汕头。它是一个商贸城市,却在一片灰色的平地上,毫无趣味。因为它地处广东省的最东边,所以从其港口优势角度看,它具有明显的商业重要性。而河流和海洋丰富的渔业资源则给渔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海岸平坦的滩涂被蛤和牡蛎等海洋生物所覆盖,因而有了生命。汕头作为通商口岸之一,(礐石)这个一特殊区域,划给了被称作外来殖民者的外国人。这是一个布满石头很高的岛。对面是居住着原住民的市区,也是个平淡的半岛,两者相距不远。鮀岛的轮廓,犹如我记忆中亚丁(aden)的群山。阳光灿烂,海岸裸露出巨大的红色的石头和石柱。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夏季,阳光会猛烤着这黄色干燥的群山。
但是目前岛上还是相对透着绿色,欧洲人在这迷人的环境里都有自己的花园,山谷中有茂盛的竹丛,而薪木林则分散在小群山上,如同深红色边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勤劳的农民们耕种的水田和梯田点缀着鲜亮的绿色。
,
正文 第32章:风水宝地“青龙吐珠
在这幅画中,龙珠石、英国领事馆、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老房子等尽收眼底。张先生带我来到了后花园,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见汕头港和市区。前方数十米处便是画中的龙珠石,石头刚好对着明园山庄。
然而,匆匆而过的戈登.卡明并不知道画中的故事。
传说这是一块叫“青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龙珠石便是青龙山婉蜒至此所吐之珠。龙珠石上有一块皇冠似的石头,名“皇冠石”,和广州的海珠石是一对。1860年汕头开埠,英国人看到皇冠石像英女王的皇冠,于是在上面刻上英女皇的名字,还一心想把它运到英国去,后来因为石头太沉没法搬走。如今的龙珠石的西北方,一只石头大狗立于东湖内。这只“狗”没有一点人工打磨痕迹,显得很温驯。先辈说,原来的海狗石耸立于海边,讨海渔民在休息时会抛锚于此。传说,龙珠石底下面有一洞,曾住一窝金鸡,夜间出来溜达,当地人常听见金鸡报晓,山神见状奏知玉帝,玉帝担心金鸡被偷,于是让海狗下凡守护。其实,清末文献中,当地人也称龙珠石为“石球”,“石球”以东的小山坡称为“畲坡”,估计是古时少数民族畲族人聚集地,畲族以猎犬为图腾,选在一块海狗石旁聚集而居似乎也很符合情理。只是后来,畲族人不知何故搬走,只留下地名。上年纪的本地人还记得,海狗石不远处的海岸边还有宫鞋石。这是一根五米高海蚀石柱,顶端像一宫鞋。传说,古时有一貌美仙女羡慕人间美景,夜晚偷偷下凡至礐石戏水,不觉时间已长。刚好金鸡报晓,伧促返回天宫,忘记穿鞋,遗下一只宫鞋,后宫鞋化为石,曾为礐石一景。1969年“7.28”台风时,牛田洋溃堤,人们炸宫鞋石作石料修堤。
父辈们回忆:以前岸边石板桥弯弯曲曲通向宫鞋石,经常在这里钓鱼;海面上还会看到海猪(当地人管海豚叫海猪),海豚是鲨鱼的克星,他的存在,让鲨鱼不敢贸然进入汕头港。如果有人在海上游泳,一动不动,海豚发现了便会把人顶到岸边。这是海豚天性,这也让海豚成了人类的守护者。不知不觉中,夜幕已经降临,夜晚的明园山庄更加静谧。汕头港夜景璀璨,我想我需要找个画家,把夜景画下。
,
正文 第33章:雨中小令——走进萧乾“梦之谷
“那是一段短短的日子,然而我们配备了一切恋爱故事所应有的道具:天空里星辰那阵子嵌得似乎特别密,还时有陨落的流星在夜空滑落出美丽的线条。四五月里,山中花开得正旺,月亮也是分外的皎洁,那棵木棉树也高兴得时常摇出金属般的笑声。当我们在月下坐在塘边,把两双脚一齐垂到水里,沁凉之外,月色像把我们通身镀了层银,日子也因此镀了银。我们蜷曲着脚趾,互相替洗着,由于搔痒,又咯咯地笑着……”------萧乾《梦之谷》又逢梅雨季节,走在山边小路,英国领事馆券廊上的红砖刻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和松涛一起讲述着一场凄美的师生恋。萧乾的初恋顺着上山的小路往东走,时光把我们带到1928年的冬天,英国领事馆的东边山脚下的礐石中学。一天,教室里新来了一位国语老师,他叫萧乾,有着地道的京腔国语。他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被通缉,被迫流落到这南国小岛。一位女学生叫盈,盈的母亲忍受不了父亲的毒打,自杀身亡。歹毒的后娘又要将她卖掉。“为了读书,为了摆脱后娘的虐待,盈只好靠一位四十多岁的富商接济上学。那个富商财大气粗,是船运公司的老板,还是党部的委员、礐石中学的校董。”两颗受伤的心碰到一起,似乎找到了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他们开始编织纯洁梦幻的初恋。约会地便是学校东侧那片墓园。夜暮梦幻般的银辉里,天真的语言扣动初恋少男少女蠢蠢欲动的回音,仿佛幸福的明天近在咫尺。交往几个月后,乾承诺回北平毕业拿文凭后就带盈远走南洋。两年后,萧终于回来,并在潮阳的乡下小学找到了盈。但就在动身去南洋的那天,盈改变了主意,留下诀别信,再也没和乾见面。想不到这一离别成了永别,在乾的脑海里,盈成了无情无义的女孩。半个世纪过去,萧乾才知道另有隐情盈那么绝情吗,小说中的盈,原型是萧曙雯。半个多世纪后,已经是八十年代。乾带着夫人刘洁若访汕时才知道其中另有隐情,原来是国民党特工注意到了他们的活动,为了掩护乾,组织打算留下雯和敌人周旋。乾并没有直接去见雯,而是让妻子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代为问候,说是要给雯留下早年自己的美好印象。可惜,当我去小巷里寻找萧曙雯时候,却被告知她已经去世好几年,凄美的故事只成了萧乾小说《梦之谷》里的行行铅字。与萧曙雯认识的朋友告诉我,雯早年被岁月折磨,变得沉默寡言,看起来无法想象她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据说,1999年2月,萧乾去世的前几天,萧曙雯突然做了个梦,梦见萧乾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梦之谷里的田园村庄
礐石是汕头市区对岸一个省级自然风景区,这里植被繁茂,泉水叮咚。汕头开埠后,很多国家的领事馆、洋行、外国工厂的均设立于此。走上山顶瞭望台,我无意中发现了山谷中的一个小村庄,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村子像浮于农田和水塘之间。四点金的老屋,井然有序,炊烟的升起,山谷中云雾的弥漫……有感于在离汕头市区仅一公多里居然有此方乐土。这不就是萧和雯所期待的田园生活吗?后来才知道这个村就是苏安村,俗称苏埃,在明代已成村落,后来遭海盗劫掠,一度荒废,现已改名为红星村。
村子与汕头市区的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说的却是潮阳口音。经常有市民开车到村子里买菜,这里出产的红萝卜很是.出名。我们沿着田间小路,来到了村子的东边山脚下。突然传来一阵女孩的清澈爽朗的笑声,走进一看,原来是几个女孩子在一汪山泉下洗衣,女孩显得有点腼腆说,全村妇女经常来这地方洗衣服。我仿佛看到了雯,如果故事发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又是怎样的结局
,
正文 第34章:奇特的成丁礼:半夜全家扛猪赛跑
这里的人很奇怪,出完花园还得搞成丁仪式。正月初八大半夜扛猪赛跑,还得全家族的壮丁全出动,真是奇怪的习俗。不知道这习俗哪里流传,有啥文化脉络,但确实很逗人。
听说月浦村有一年一度的扛猪赛跑活动,于是正月初八那天凌晨4点,我骑着自行车去探个究竟。月浦村太保爷宫前的大埕上,许多人扛着宰杀过的大肥猪、山羊、公鸡、鱼等祭品陆续进场。猪、羊、鸡都受到特别的“礼遇”――戴着金色耳环。大肥猪还身贴红色大剪纸,口含大橘,头插红绣球。真像一场动物的化装晚会!成丁礼上的男生也穿上古装,人越来越多,大埕上几乎是水泄不通了。其实,以前这些猪还得由“丁头”(即到了23岁的成年男子)亲自饲养。到第二年正月初八时,通过比谁家猪大、比谁家扛猪跑得快来展示成年,是一种民间的“成丁礼”。
天快亮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引起了现场骚动。只见一人从猪背部飞快夺下小羊,扛在肩上夺路狂奔,紧接着,二十几个壮汉分别扛起两只大肥猪快速奔跑,边跑边大声吆喝,个个脖筋暴出,脸涨得通红。几十人在出口碰在一起,个个争先恐后往外挤,吆喝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村里老人说,扛猪的壮汉都是“丁头”的亲戚,村民相信,谁能先跑到家,谁今年就会兴旺,跑的时候千万不能回头。这时,又有十几个壮汉扛着肥猪飞奔而来,“别踩到我脚啊!”一个踉跄,整队人差点摔倒,引得周围观众一阵哄笑,原来壮汉心一急,配合不好,脚便踩到一起了。这样的比赛要几十次才结束。正月初七晚上,参加成丁礼的男士们都会到太保爷宫前举行“动物的化妆晚会”,12点左右结束。初八凌晨约四点许,村民再次进行集会。等到天刚蒙蒙亮,随着铜锣一响,“跑大猪”就开始了!一年也就一次,不要错过了。
,
正文 第35章:隐居野鸭湖
清晨,独自走进澳头湿地,这里有许多湖。阳光透过树丛把光影投射在地上,脚下的枯叶吱吱作响,仿佛走进了小说《猎人笔记》。数百只野鸭在湖里畅游、抓鱼,偶尔几百只腾空而起,落在另个湖里。苍鹰在高空来回盘旋,白鹭和灰鹭栖息在桐花树丛。野鸭还没发现我,我拿着相机,继续在芦苇丛中潜伏。他们喜欢群聚的生活,抓鱼时候总是大家一起上,各自把头伸到水里,只在水面露出鸭屁股,于是我给这里取名“野鸭湖”,这里有10.7公顷的桐花树群落,是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潮汕有牛田洋、澳头等沿海滩涂湿地,每年从西伯利亚飞往澳洲过冬的候鸟都从这里经过,湿地成了他们的客栈。经常在湿地保护区出入,我也认识了这附近的农夫。几位农夫住在湿地外围的山脚下,这里没有通电,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菜、野生的鱼。我想起了美国思想家梭罗。一百五十多年前,他隐居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过着自耕自足的原始生活,并写下了散文集《瓦尔登湖》。而东方隐士更多,早在近2000年前的魏晋时期,便有装疯卖傻,明哲保身的孙登,有写下《桃花源记》的诗人陶渊明,更有竹林七贤。当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位名士因厌恶政治,隐居竹林,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式的生活。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农夫是仁者,因为他们乐山。他们是智者,因为乐水。我羡慕他们的生活,经常会去帮他们干活,一起做菜,泡茶,酿酒。慢慢地,我学会捕鱼,种菜,用山泉酿酒。为了辨别各种鸟类,我加入了广东自然生态QQ群,和网络“观鸟发烧友”交流学习“拍鸟”技术,学会了辨别一些动物,并做摄影记录。从灰鹭、白鹭、珠颈斑鸠、绿翅鸭,到国家1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鹳,留下许多珍贵镜头。据说黑鹳是珍稀候鸟,全球不到3000只。鸟胆小,一见人就飞走,我不得不大清早钻进帐篷,一钻就是大半天,不能出声,也不能动,但心情总是非常舒畅。
,
正文 第36章:老鹰从我身边抓走小鸡
有次,农夫兴奋地说,“看到一只狗不知道谁家的,定眼一看,又像猫,我叫我家小猴追上去,那只动物跑到水里去了,可能是水獭。”农夫在湖边走,一阵蛙声引起他的注意,“你听,这蛙叫是蛇咬住青蛙,青蛙在喊救命呢!”以前还有农夫看过猴子,“三只在一起爬在树上,看起来像一个家庭”。这时,远处树丛传来一阵狗叫,小狗可能发现动静。我飞快追上去,狗在松树丛中不停地叫,难道有蛇?我没敢靠近。突然,一只体形硕大的动物从四米高的树上跳下,我迅速追上去,但她很快钻进树丛里消失了。她那褐色的毛发,长而松软的尾巴,可能是只野猫。
老鹰从我身边抓走小鸡
这些天,农夫养了一群小鸡,可是最近老抱怨老鹰总来偷抓,一早上来四次。今天我起了个大早,架好相机,埋伏在墙后。这群小鸡,也足够可爱,只要拣到食物衔在嘴里,撒腿就跑,后面上来好几只追赶争抢食物,越来越多的鸡加入追赶军团,在地上卷起滚滚浓烟。农妇M姐经常给鸡喂食,现在只要她一发出咯咯号令,鸡军团便会跟着她跑,走哪跟哪,和闪客“跟走团”有得比。M姐走在前当“鸡王”开路,一开始是鸡群成长蛇阵,很快成百只鸡便争先恐后紧跟其后,队伍成矢形阵。接着M姐扔出一些菜叶,鸡群们从四周一扑而上,把鸡王M姐包围在中间,成圆形阵。这种场面,恐怕要在电影《赤壁》,日本战国时期的兵书《五轮书》中才能见到。我正为这壮观的“鸡阵”叹为观止,顿时一阵鸡叫,只见身后3米处,一只硕大的褐色老鹰突然横向扑来,迅雷不及掩耳,抓起一小鸡便腾空而起,黄色尘土弥漫,甚是吓人。农夫见状急忙追了上去,朝老鹰大喊,老鹰也被吓到,从四五米高丢下小鸡就跑。“嗖嗖”几声,盘旋了一圈便飞走,前后不到3秒。这只老鹰翅展有2米多长,鸡群也被吓坏,四散逃离,三五只一组躲在树下,成了八卦阵。长焦镜头里,那只老鹰盘立于几百米远的悬崖峭壁上,虎视眈眈,等待下次进攻。
,
正文 第37章:一个村庄,跨越大海两岸
浔洄岛探幽----内海中的神秘小岛浔洄老村位于汕头牛田洋南部浔洄山南麓。古时,这里是内海中的小岛,因潮水在崖壁上回旋而得名,后来岛屿南侧与陆地相连,形成半岛。这里有丰富的饵料,又有天然的湿地,很多白鹭及候鸟在此繁衍栖息。小岛与陆地仅有一马路相接。黄昏时,走在小岛上,鸟语不绝于耳。你这时需要放慢脚步,因为脚步声随时会把一只野山鸡吓得钻进树林,或者惊吓到栖息在树上的白鹭。
夕阳西下,把芦苇照得如同镀了一层金。夕阳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消失于地平线。一个村庄,跨越大海两岸,说着两种不同口音的话。关于小岛的传说,村民们津津乐道。原来岛上有公鸡石,有人来偷船公鸡就会叫。因为海边有一块蛤蟆石,所以全村都没蚊子。可惜现在公鸡石没了。蛤蟆石也被破坏,只剩下半个身子。据说100多年前,这个地方处于揭阳、澄海、潮阳的交界,属于“三不管”地带。最后为了确定归属,官员想出一个办法,在上游的蛤蟆石处撒放粗糠,用粗糠的流向确定归属,最后粗糠流向澄海,也就自然属澄海管辖。现在,两个村虽然隔海相望,但都在汕头金平区范围,属同一街道管辖。村民们告诉我,几十年前,这里属达濠区,村民在约十里远的汕头虎须塭(现在的中山路与龙眼路的浔洄新村)围海造田。后来村民搬到新村,在市区居住久了的也就说着汕头口音,而留守在岛上老村居民则说着潮阳口音。上刀梯、坐刀轿----惊险!赤脚踩着锋利的刀锋,一级一级往上爬!这不是杂技团的表演,而是浔洄岛这岛上的民俗活动。正月二十六前后,是浔洄村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上午10时许,两名男子亮相,他们光着脚,旁边的人给他们戴上战盔、系红巾、披上黄袍,手持利剑。刀梯由四根绳子固定,高十余米,数十把刀刃便是一级一级的踏板。刀梯下,一群打扮成古代士兵的人正跪在地上唱着歌谣,在他们后面,十几个穿着古装的老族长手持点燃着的香跪于刀梯前。随着一队狂野的英歌舞进场,两名男子径直走向高耸的刀梯。他们一前一后,赤脚踏上刀锋,很快就登上梯顶,站立许久。下梯时更是快得惊人,双腿盘于刀梯两侧,没两秒便滑到地上。此时锣鼓队、标旗队等组成的巡游队伍已在刀梯之下等候,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接着两名男子登上刀轿上,手持宝剑,脚踏刀锋站于刀轿上。轿子则由四名兵俑装扮的壮年男子抬起,和巡游队伍绕小岛一圈。整个仪式持续约5个小时,在下午3时许结束。在潮汕,“上刀梯”零星分布在揭阳惠来至汕头潮阳、达濠等部分农村。
,
正文 第38章:明朝人为求雨寻找山寨明星
英歌舞起源求雨仪式?
------明朝人为求雨,寻找《水浒》中的山寨明星
明末散文家张岱在散文集《陶庵梦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7月,村村在求雨,每天扮演潮神海鬼,争相唾骂。张岱所在的浙江山阴,村民也在扮演《水浒》求雨。画《水浒》的画家很多,有龙眠、松雪,到近年的画家陈洪绶,但是都不如施耐庵。
据说,如果找到找像小说中的各大人物,就有成功了八九成。前提是别化妆,就如小说的形象,别自己杜撰。如其胡须要真的,不要用动物鬃毛代替。头盔别用纸糊,刀等兵器也要真的,不要用木头做的。还不能用戈阳腔唱戏。
于是,大家分头四处寻找。找黑矮大汉,找高挑大汉,找苦行僧,找胖大和尚,找体格粗壮的妇女,找身材苗条高挑的女人,找脸上有大块青黑痣的人,找歪脑袋的,寻红色胡子的,找虎须髯的,找寻皮肤黝黑的大汉,找赤脸长须的,在城里到处寻找。找不到就到各村子,偏远山区,临近的州县,重金聘请,最后集结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各活灵活现,相貌出众。人和马匹列队整齐行走,围观者群众抢着观看,像看杀卫玠(传说晋代美男卫玠因才貌出众,大家争相观看,最后不堪压力,积劳而死)。五雪叔从广陵回来,买了很多贵重的绸缎织锦,有八个人抬轿:雷部大将六位,高僧一位,海龙王一位,华丽贵重。观众人眼睛和灵魂都被夺走……近代作家鲁迅很喜欢《陶庵梦忆》,他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这么写的,“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要是鲁迅当年看到潮汕英歌舞和闽南宋江阵,会很兴奋。
,
正文 第39章:英歌舞源自印度?
潮汕舞蹈-----英歌舞英歌舞,也称秧歌舞。是潮汕民间传统舞蹈之一。舞蹈者由手持长蛇的舞者指挥,各自画着阴森恐怖的脸谱,扮演梁山108好汉,腰上系着写有名字的木牌。他们手持两棍棒,互相击打,随着海螺、哨子、腰鼓、大鼓、铜锣等节奏的起伏,不断作阵型变化。虽然其中有男扮女装,但仍颇具阳刚之美。据说,英雄人物的脸谱在创作时,要用滚烫的蜡液滴在脸上,所以很多人受不了这种皮肉之苦而放弃。现在的英歌舞,不少还是村里祖传的手艺,主要分老人为主的慢板,女子为主的中板和男子为主的快板三种。日本秧歌PK清代潮州秧歌清代潮州知府吴颖在《潮州风俗考》中提到:“农都春是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一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这种描述让我想到了日本五十年代的电影《七武士》,日本农民在一帮武士热心的帮助下,打败了入侵的强盗,在水田正常劳作,插秧时,几名男子站于水田,有人吹笛,有人打鼓,有人弹琴,各自演奏乐器;女的则戴着斗笠,与男声一唱一和,随着节奏插秧;武士中很多在战斗中牺牲了,剩下的武士在歌声中默默地离开……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我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但这种场面和潮州古时的“秧歌”却很相似。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清代时秧歌在全中国广泛分布,各地各有特色。本土舞蹈与印度加霸舞融合?
其实,英歌舞有三百多年历史,和台湾,福建闽南一带的“宋江阵”有共源关系。几百年前“天地会”成员反清复明时,乔妆打扮成《水浒传》中的108好汉,在闽南和潮汕各地以舞为掩护进行斗争活动。有的学者认为与郑成功集团的抗击倭寇的战斗阵型有关,理由是英歌舞的舞蛇者就是指挥官。我还发现,在中国的贵州、美国的印弟安部落、印尼、印度等地方也有类似的拿两根竹棍或木棍互相敲打的民间舞蹈。特别是印度传统舞蹈加霸舞(Garba),动作和英歌舞最为接近。是否在几百年前,古印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加霸舞带到泉州一带,再与闽南及潮汕的一带游蛇神、傩舞、秧歌等习俗相融合,演变成了今日闽南“宋江阵”和潮汕“英歌舞”呢?从形态推测,如今南澳岛和闽南一带的车鼓舞,闽南高甲戏源头之一可能是明末清初扮演水浒人物巡游。
,
正文 第40章:世界最小的古城——达濠古城
世界最小的古城:达濠古城这是世界最小的一座古城,从东门跑步而进,十几秒就到了西门。绕着古老的城墙走一圈,也不用十几分钟。古城里人来人往,俨然成了集市,小孩们在玩游戏,老者三五个人凑在一起打牌,有的则坐在树荫下抽着烟,悠闲自在,似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老人对小城的故事如数家珍。三百年前清朝,由于明朝残余势力及海盗不断骚扰沿海,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要在达濠修建城墙。而当时的地方官许颖却瞒天过海,建了一座小城便应付了事。可他并不是为了贪污建城款项,而是把省下的钱修了一道20公里长的防潮大堤。原来,许颖身在此地,知道达濠这一带靠讨海及晒盐为生的居民生活艰辛。常年有台风登陆,海水暴涨,这一带饱受水浸之苦可当时修堤又缺乏资金。于是才出此下策,让当地居民免受水浸之灾。可是许颖欺君瞒上的行为很快被两广总督杨琳得知,引起不满。许颖自知罪责难逃,自杀身亡。当地人为了纪念许颖,自行集资,于康熙年间在城南修筑了许公祠堂(毁于文革)。骑行好望角,露营灯塔美国加州二十岁迪斯尼设计师布里特.鲁恩泽维尔为了实现五十个人生愿望,辞掉工作背上背囊踏上探险行程,他的其中一个愿望就是在灯塔里过夜。在灯塔过夜是很多驴友的梦想的。潮汕的海边就有几座灯塔,却一直很少人踏足。我们在汕头地图上找到一个叫“好望角”的地方;2009年的春日的一天,“自由飞鸟”带路,采桑,英国海归回来的宅男张扬和我四人骑车前往好望角。我们发现,这个与非洲好望角同名的地方,原来是那么原始。土路从前澳埠一直通向海边,灯塔孤独耸立在半岛上。灯塔设备是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建设和装备的,灯塔射程达24海里。守塔的只有几个人,徐明河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那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海面一片蔚蓝,微风习习,躺在草地上,思绪不知飘到哪里。这次的骑行像是台湾电影《练习曲》。特产:达濠的鱼丸很出名,据说当地渔民三百多年前发明鱼丸。当地渔民对鱼的“肉性”相当熟悉,达濠海旁路附近就有很多家鱼丸店,可吃到鱼丸汤,也可打包回家。红鱼丸,“拿哥丸”,墨鱼丸……种类多得数不清。
,
正文 第41章:虎仔湾——打雷能听见唱戏?
达濠南山湾,当地人也称虎仔湾,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天然海滩,海岸线相当长。传说,如果遇到打雷,海面会传来唱潮剧的声音,但海面却看不到唱戏的人。老人说古时曾有一戏船在此遇到雷暴天气沉没。传说让人毛骨悚然,难道世界上真是有鬼船吗?类似的还有一则传说,达濠山上有一山洞,很多年前,一戏子在山洞里躲雨,被雷电击中身亡,从此遇到打雷下雨,人们就会见到戏子在山洞唱戏。“打雷能听见唱戏”虽诡异,但不一定都是空穴来风。打雷时出现奇特现象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大自然如同一个天然的录像机,如果地面有金属矿藏,一旦打雷,形成的磁场就会像磁带一样把当时的场景记录下来。如果下次有雷雨,场景又自动回放。如同北京故宫,打雷时经常有人看到宫女及上朝的场景,很多人以为进入时空隧道,其实不然。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像带的功能,即使几百年后有闪电出现,也会回放。虎仔湾崖降:玩心跳在特种部队题材的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直升机为了躲避地面防空火力,没有直接降落而是悬停在几十米高的半空中,让特种兵顺绳子滑下;在拯救人质时,反恐精英从高楼天台顺绳子滑下,破窗而入,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恐怖份子制服。他们使的这种技术便是速降。如今,速降不再是特种作战所特有,它已经演变为一种极限运动,并深受爱好者青睐。按照地形,速降可分为悬崖上的崖降、高楼上的楼降、大桥上的桥降、瀑布上的溪降、直升机上的机降等等。让我们走进达濠虎仔湾,先体验下崖降吧。虎仔湾沙滩有座小山丘,叫虎仔山。靠海的一侧十分陡峭,适合攀岩和崖降。在所有安全工作就绪后,站在悬崖边手握绳子,耳边只有呼呼的海风声,此时得完全信任你手中的静力绳和系在身上安全带。此时血液沸腾,血压急升,手脚发凉,或者脸色煞白。要鼓足勇气,往悬崖下一跳,几十米高落下可能也就是几秒时间。当然,速度完全可以自己控制。整个过程玩的就是心跳,考验的就是技术与胆量。速降的装备价格不菲,安全头盔、安全带、主锁、下降器、静力绳、手套等加起来得上万,玩家还是比较少,发烧友都是自带装备前往。
,
正文 第42章: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中秋夜,汕头中信度假村的沙滩热闹非凡,这里正举行烧塔贺中秋活动。许多市民在海滩上放起了孔明灯,并期盼愿望得到实现。十点半,“烧塔”即将开始,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塔前,这塔由数千块砖按“品”字型垒起来,高近十米,里面塞满了木柴,在紫色的灯光下显得很神秘。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只见“嗖”的一声,一枚小火箭从几十米远的发射架上直向砖塔飞射过去,淋满着柴油的塔一下子燃烧起来,把整个沙滩照得通亮!人们开始狂欢起来,纷纷用手上的相机拍下这精彩的一幕,潮汕很多村庄都有中秋烧塔的习俗,中信的烧塔比较大型,也比较有代表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方都有中秋“烧塔”习俗。但近年这习俗越来越少。传说元朝的汉人为抗击统治者胡人的残暴统治,中秋之夜以“烧塔”为信号而纷纷起义。清顺治《潮州府志》载:“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儿童烧塔为乐。”同时,潮汕人中秋还用“芋头”祭祖,因为潮汕话里“胡人”的“胡”与“芋”发音一致。此外,在汕头金平区莲塘村,每家每户中秋都“烧瓦塔”,当地人叫“烧瓦”,潮汕话的“瓦”和“蚁”发音一致,当地的村民认为,如果中秋“烧瓦”,那么家里一整年都没蚂蚁之患。青蛙探险提示:
汕头市区33路公交车可直达中信,可在东厦客运站、中旅公车站等地方上车。但回程最晚班约6点,晚上打的回汕头市区约70元。
汕头中信度假村酒店订房电话:0754-83900001
客房价格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夏天酒店门前的普通标准房是380元左右。客房入住即送沙滩门票两张/间。
海滨俱乐部(即沙滩海浴场)
门票价格:旺季成人25元,儿童15元,团队有优惠折扣。淡季成人15元,儿童10元。此外,特殊节日或大型活动门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正文 第43章:正月:稚子游灯笑语稠
正月:稚子游灯笑语稠大街小巷涌红流,
稚子游灯笑语稠。
怎可儿童无队长,
强拉奶奶带前头。
---《潮汕竹枝词》正月初六到元宵,澄海隆都镇每晚都有游灯。可我们正月十四晚赶到后沟村,却没有发现有游灯队伍,村里老人说队伍已经出发,但可以抄近路赶上。按老人所指,我们在数百米远的大堤上守株待兔。这里寒气逼人,异常阴森。不久,远处传来几声沉闷的鞭炮声。接着是"当当当"的敲锣声,由远及近。很快,一个火光从远处靠近。定睛一看,有人手里挥舞着一条带火的麻绳向这边走来。在他后面,有人敲着铜锣,有人扛着橙黄色的大灯笼,游灯的队伍来了!拿着火绳的人每到一处分岔路口就会点着一个大鞭炮。木轮车开路,在夜色下吱呀作响,数千人的队伍提着灯笼浩浩荡荡紧跟其后。远看像一条游动着的火龙,蜿蜒几百米,神秘诡异。忆“陈三五娘”
我们混在队伍中依然沿着堤坝走着,渐渐被灯笼淹没了。月色下灯笼摇曳,仿佛走进梦境,一个穿越时空的梦境,恍然若失,不知今夕何年。800年来的正月,村子的人都是这么走着。
明嘉靖刻本《荔镜记》有记载“元宵夜,有十成,赏灯人,都齐整,办出鳌山景致,抽出王祥卧冰,丁兰刻母,尽都会活”。相传,潮州佳人黄五娘就是元宵灯下邂逅了如意郎君——泉州来潮的陈三,陈三假借打破镜子卖身五娘家,后与五娘私奔,成就一段姻缘。
几百年来,这个故事在闽南,潮汕以及台湾地区广为传诵。在古代封建礼制的束缚下,女子不能随便出门,只有元宵时或者踏青时才能抛头露面,于是元宵便成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即使在明清时期,地方官员还把《陈三五娘》当做伤风败俗之戏,加以禁演。如今,泉州梨园戏、南音、粤东的潮剧、台湾布袋戏等戏曲中还保留这一经典剧目。
,
正文 第44章:正月——奔轿节,荡秋千,赛大猪
奇俗:扛轿赛跑西方有奔牛节,东方有奔轿节。奔轿节就是用轿子扛着神像赛跑,当地人称“走老爷”。现在让我们去汕头澄海区鸿沟乡亲身感受这狂欢的场面。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二日是村里的社日,正月十二日最为热闹。这一天的“轿夫”可累得够呛。《鸿沟志》记载,游神形式十分讲究,各户虔诚地准备敬奉神明和宴请客人的礼品。全乡按房族分段设迎神站(俗称茶头)十多处,门上贴“庆神游”或“迎圣驾”横眉,茶头内供陈祭品。神游至每一站,必须暂驻,以供迎拜,待掷得“圣杯”后方离站续游。从第一站起,由各社挑选青壮年抬神像。由一人扛着香炉打头阵,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扛轿子的“轿夫”紧跟其后,快速冲刺,竟相追赶,观众欢呼呐喊,爆竹震天响,气氛热烈,过程像分赛段比赛。一轮下来,轿夫们还没缓过气,下一轮的赛跑又开始了。各村化妆巡游的队伍则跟在后面缓缓而行……
正月:180度荡秋千在古代,荡秋千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健身游戏。到了汉代成了宫女祝寿之词及消磨时光的活动。清初《潮州府志.风俗》有“上元设灯树彩花,高七八尺……儿童以秋千为戏”。现在的印度、东南亚、朝鲜半岛依然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潮汕人也称为“灯秋”。以前,荡秋千都在灯节(元宵)进行,所以老百姓便称作“灯秋”——灯节的秋千。那如今荡秋千的习俗又是怎样呢?为此,我们亲自到当地一探究竟。港口村见古法搭秋千
我们来到澄海港口社区,老人们正搭设秋千架。他们手法熟练,整个过程几乎不用工具。立起木架后,两男子攀绳而上,几十人则在下面把横木拉起,架设横梁。接着烤弯柱子做椅子,贴符,上对联,最后秋千下立个告示:“妇女不能上”。整个过程只用了半天。青年们迫不及待上去一显身手,很快摆动到将近180度,与地面平行。当然除了技术更多的是需要胆量和体力了。据说经常荡秋千还对晕车有一定预防作用。澄海东沟:180度秋千高荡
接着,我们来到澄海隆都镇东沟村。一进村就传来一阵阵喜气洋洋的鞭炮声。在一个池塘边上,五、六米高的秋千架赫然耸立,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正在上面玩得不亦乐乎。村里一老伯介绍:“正月初一,村里的‘丁头’(去年结婚或生子的青年男子)就把这个秋千架搭好了,初一到正月十四是让村里的男孩子玩的,而女孩子就要到正月十五这天才让玩。潮汕荡千秋这一习俗已有上千年了,一来可让孩子练胆量和力气,二来可带来好运。”
秋千架很高,一米八多的男子走在下面,还要伸出手来才能够得着秋千板呢。这时,一男孩爬上秋千架,没几个来回,已摆到180度(与地面平行)了,令人叹为观止。冠山乡赛大猪赛大猪是潮汕及闽台一带特色的民俗活动,闽台地区也叫“赛猪公”。不是比谁家的猪跑得快,而是比谁家的猪肥壮,打扮漂亮。每户人家比赛完后,便把猪肉分给亲戚朋友。澄海上华镇冠山乡的赛大猪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较具规模,每年正月十七、十八举行。赛大猪是庆祝丰收的仪式。村中十余个大姓分成12组,12年轮番上阵。其中,冠山乡的周姓族人自称是三国人物周瑜的后裔。
,
正文 第45章:划着船儿采红菱——走进采菱人
江苏民歌:采红菱男: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我俩一条心女: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妹有情得呀得郎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生呀我俩心相印男:划着船儿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湖水清呀照双影就好像两角菱女:划着船儿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一个你一个我就好像两角菱《采红菱》是一曲流传了半个世纪的江苏民歌。采红菱,潮汕人也称采莲角。听说澄海上华镇一带有莲角船,出于好奇,清晨6点跑到下坑村探个究竟。台风即将登陆,农夫们正冒雨抢收,希望“拗行情”卖个好价。与江浙一带坐大木桶采莲角不同,潮汕的莲角船约1米长,意外得小。采莲人淳朴又风趣,即使是抢收,也不急不慢,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农夫告诉我,莲角长得不快,一年也就收一次,一般在农历五月到九月可收成。因莲角长在池塘,所以劳作用这种小船比较适合。船分三个隔舱,第一个舱用来装水平衡船体,中间一个用来盛放莲角,第三个刚好坐人。不用船桨,都是用手掌划。有趣的是在澄海隆都镇大园村,前几年端午节还举行过莲角船比赛。全村人都来看热闹。只见很多莲角船排成一行,一声令下,大家拼命用手掌划,因为平衡相当难控制,很多船没划出几米就一头栽到水里去了。澄城美食攻略卤鹅蛋在澄海花园酒店北侧的泰安路有几家鹅肉饭,鹅肉面做得很不错的,价廉物美,最有特色就是用酱油卤制的鹅蛋,生的约3元,卤熟的5元,蛋黄很香。万盛园小吃烧烤有“家两男半”,紫菜卷,烧麦等便宜好吃,各种早点小吃应有尽有。食店附近也很多铁板烧,烧烤摊,砂锅粥店,算是一条小美食街。万盛园市场有一家叫“中心果汁”的,果汁冰和铁板烧很不错,价格便宜。
,
正文 第46章:梨花梦处话西塘
梨花梦处话西塘西塘,又名洪源记花园。她座落于散文家秦牧的家乡—澄海樟林,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先后集苏州几代工匠倾力打造,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近年,园内杂草丛生,西塘河道淤塞,也就没人居住了。很多人慕名前往,也难得一见“美人”真颜。几年前,樟林女生林泳带我去西塘,见大门紧锁,院前积水。我们翻不了高墙,遗憾而归。2010年,幸得主人允许,得以入内。主人说,他们夫妻花了四个月时间才把院子清理干净,瘦了十几斤。大门牌匾上书“西塘”二字及“嘉庆四年六月旦立”,没有落款。院里有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书“秋水长天”四个大字,也看不到落款。大字下有两个养鹤的鹤巢。假山上有一塔,已倾斜,十二生肖形状的的太湖石立于池塘边。山顶原有六角型的“碧螺亭”,后有藏书楼,都已失修坍塌。整个园林分宅居,庭园,书楼三部分,用石头,假山,池塘把空间巧妙隔离。面积虽只有二百三十平米,却有“三步一无我,五步频回头”之巧妙。据记载,洪元记经营红头船生意,在光绪年间买下此园林,后赶赴苏州寻找此园建筑师的后代,重新修缮。原先还藏有唐伯虎,陆润庠,何绍基等名家墨迹及《二十四史》一部。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还作为电影《无敌鸳鸯腿》的拍摄场地。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谁能知晓?如今的西塘少了当年的人气,可背后的故事依然在街坊间流传。主人林泮私通海盗代收“保护费”
西塘原先主人是林泮,清代年间人,原籍福建莆田,在澄海樟林从事海上贸易。随着生意不断红火,他便请了苏州工匠在此建了这座私家园林。林泮还与本地红头船主林五(即兴建“新兴街”的林咸惠)结拜为兄弟。那时,海上的海盗多如牛毛,仅朱贲帮就有三千三百余人,船四十二只,铜铁炮八百余门。清政府经常拿海盗没办法。
,
正文 第47章:官商盗GOU结嘉庆皇帝震怒
林泮兄弟二人货轮也多次被海盗朱贲及郑老童等劫持,每次都得用巨资赎回,但这一来二去却与海盗朱贲有了交情。于是,兄弟二人便与海盗同流合污,代海盗向其他红头船主收“保护费”,并以桅顶挂棕榱为记。可要想在黑道混得开,就需要一把“保护伞”,于是兄弟二人想到了何青与何玉林。官商盗GOU结嘉庆皇帝震怒
惠潮嘉道台吴俊的长随(生活秘书)何玉林一直与林五相交甚密,吴俊的书籍、对联也被赠给林五。何玉林经常让知县何青出面担保,向林五间接索取巨款。知县何青也替何玉林销赃,二林原以为可在“保护伞”下继续发财,可他们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二林”被指控GOU结海盗,押入大牢。案件轰动潮州,震怒嘉庆帝。而林五族侄林英上京,通过蔡新(原吏部尚书)之子告御状,何玉林勒索未成,诬告林五通盗。圣旨谕令重审。可圣旨还没传到潮州,“二林”已被押至新兴街西栅门外连理榕下斩首,挂颅示众,家产也被充公。
县官何青被嘉庆帝骂“卑鄙无耻”,判枷号三个月,流放新疆伊犁,没出发就死于狱中,棺材还被锁上铁链。何玉林则被流放新疆伊犁,给种地开荒的兵丁当奴隶。如今,在道光皇帝留下的《清仁宗实录》一书中还有十几道此案的谕旨和奏折。几十年前,在澄海市区的“红门宫”还可看到何青那具上铁链的棺材,阴森恐怖,小孩都不敢去。最耐人寻味的是,案发后惠潮嘉道台吴俊却升任广东按察使。或许,其中内幕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本书收录了何青诗一首,透过字间,能感受到他的当时压力和无奈。天都峰
斧凿何年辟,巍然冠此山.
更无峰比峻,岂有路能攀.
向背三州外,阴晴一息间.
轩皇长不返,终古石苔珽。
-------何青,字数峰,清朝,歙县人.监生,官澄海知县,著作有<<味余楼初稿>>
,
正文 第48章:大榕树下的呓语——程洋岗
大榕树下的呓语----程洋岗如果有时间的车轮,带我们来到一千年前的程洋岗,这个被称为凤岭港的地方,那应该是海面商船往来,码头工人忙着搬运瓷器的景象。时间回到现代,我们走进这个村庄,鸡翁古榕依然屹立于村后山顶,商船已经没有了踪影,只有盘着树根的大寨门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往事.......十多株古榕树遮盖着村道。深巷里,绣花的老太太,阳光下看书的老爷爷,嬉闹的孩童,都仿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如果你多和村民打招呼,他们会邀请你参观自家老宅,喝上几杯醇香浓郁的功夫茶。茶香入口,隔阂与陌生感便浑然消失。
蔡元培避难中宪第
几十处古牌坊、石板路、古井、古寨、古驿道、古石刻散落于村中。这里一半以上的院落都是用轩、庐、斋、园、埔、山房为名。以池塘一侧为代表性,清幽高雅,每个院子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如今,清宰相刘墉的题写的“题襟馆”匾额依然悬于杏园书斋里。狭石巷巷尾有个中宪第,是清朝末年实业家薛同泰的故居。房子围墙比较高,巷子狭小,隐蔽幽静,屋墙上还设有枪眼,像个碉堡。民国初年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长)曾在此避难,并留有墨迹。假手谕让雍正登基
千年历史的小港,故事也就多了。传说,在清康熙年间,村民郑坤二十几岁就去京城混,虽腿脚不便,但能模仿他人笔迹是他一大特长。郑坤人生有两大喜好:大烟与青楼,所以经常出入烟馆与青楼。
后来郑坤考中进士,看到太子雍正很面熟,顿时吓一跳,原来雍正是和自己经常一起出入烟馆青楼的哥们。雍正为了登基,让郑坤制作假手谕、假圣旨,顺利登上皇位。郑坤怕东窗事发,回老家暂避,迂回广州时被毒死,死后被封为礼部尚书。几百年过去了,村里的人对这往事都讳莫如深。
,
正文 第49章:陈慈黉故居—建在木筏上的大宅院
陈慈黉故居---建在木筏上的大宅院陈慈黉故居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她是清末民初泰国“泰华八大财团之首”的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前美村建造的。从1871年起建,历经三代人,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建筑占地2.54万平方米,是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科学的防洪逃生设计宅院的楼顶上有红砖小路相连,二楼各屋有井盖。有的门开在二楼走廊,打开门却没楼梯,要不是铁栏杆挡住,走出门一脚踏空就得掉到楼下。这些门其实是逃生门,我在泉州晋江一些村落也见过类似。原来陈慈黉故居地处隆都镇的凹地中心,一有大雨,雨水就会在此地聚集,而这些充满智慧的设计就是为了洪灾时迅速坐船撤离。既然陈慈黉家族深知此地方曾发过大洪水,为什么还偏偏在此大兴土木,建设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让后代永远在此受洪水的威胁呢?原来,古人深信风水。现代的建筑专家这么解释的:此地方像是一个正盖鼎,如一个宇宙天线,可以接受宇宙能量的辐射,聚财气,所以不得不冒此险。我想起几次坐飞机,鸟瞰群山环抱临水而建的村落,更觉有意思,似乎上帝偏爱大山里面居住的人。建在木筏之上解决了洪水问题,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这里大量使用花岗岩,有些还有几层楼高,但此地地基很软,一个这么重的建筑盖在软基上,很容易沉降。可这里却没有发生过沉降的现象,这又作何解释呢?为了揭开这迷团,我走访澄海文史专家陈作畅。他介绍说,约100年前,陈慈黉的一位管家目睹了建筑修筑的过程,虽然那位管家已经去世,但在管家去世前他曾从管家口中,却听到一个秘密,原来陈慈黉家族早有应对地基下沉的办法。他们挖好地基,从泰国运来三万多根上好柚木,把柚木横竖铺在了地基之上。这样,减少压强,一旦地基受到水泡,柚本就如同木筏一样把建筑物浮起,如同建在大船上的陈慈黉故居,便不会沉没。
,
正文 第50章:苏州拙政园味道的文园小筑
永宁寨
陈慈黉故居几百米远,有一处更古老的寨子——永宁寨。她是该村先祖陈廷光于雍正年间建造的,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这里也是陈慈黉家族的祖居地。寨子按“驷马拖车”格局而建,占地近万平方米。
永宁寨处于隆都镇地势最低洼处,四周都是山,风水上属"鼎脐"地。寨中有八角石井,水清时,可见井中还有一方形木壁古井,没人知道这个井多深。整个寨子的屋顶都有小道,可以行走。洪水一来,寨门关闭。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没过寨墙,里面的人可以上二楼,如果继续上涨,可以爬到屋顶,坐船逃走。可见古人在设计寨子时是极具智慧的,据说这还是出自当时饶平县令郭禹藩之手。三百年过去,如今村民依然尊称他为国师。“拙政园”味道的文园小筑
文园位于前美村永宁寨的寨门附近,是一处精致典雅的古书斋,有数百年历史。
走进里面,一切显得很安静。主人在院里种花养鸟,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喧闹似乎都与这里无关。
走上二楼,脚下的木地板吱吱作响。木雕玻璃屏风玲珑通透,甚至有些眼熟,后来一查,竟与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苏州拙政园的一处屏风一模一样,难道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可以感受当时陈氏家族的奢华,却还能闻到淡淡的书卷味。在国内一些商人辈出的地方,都流传有“一等秀才从商道,二等秀才考功名”的祖训,这与客家人刚好先相反。
屏风前是大幅的土星山墙,估计是潮汕最大的山墙了。山墙有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形制,派生出水带木等多种。主人五行缺哪种元素就补什么。当设计屋子时,还得从堪舆上分金方位推算出房子缺少的五行元素。
如今的文园已经成了画家,摄影家和学生们的创作园地。不少电影也在这里拍摄。寒暑假一到,很多大学生会到前美村写生,通常会在文园二楼搭地铺,包吃一日20元左右。不过得自带睡袋蚊帐。
,
正文 第51章:拖神——最bao力的民俗场面
拖神:最bao力的民俗场面潮汕俗语“盐灶神欠拖”,说的便是汕头澄海区盐灶镇的大型“勇士决斗”场面。
正月二十二日中午,盐灶镇上社村的空地便上人山人海。到了下午,随着一连串鞭炮声,一群小孩子敲着铜锣,扛着大灯笼及大木牌,从西巷口飞奔而出,穿过人群,消失在人群西边。一场大型“恶战”即将开始。
一阵吆喝,几十个穿白衣服的“护驾者”抬着轿子走出巷子。轿子里,一神像被绑在其中,一名魁梧的“贴身侍卫”立于轿上,手持烧香火焰,不断挥舞,面对成百上千的拦轿者,他毫不畏惧,依然盛气凌人。“护驾者”抬着轿子飞奔冲入人群,欲挤出缝隙。拦轿者毫不让步,
一拥而上,推拉扯打,用尽浑身解数要把轿子拦下,“贴身侍卫”则用香砸向拦轿者,欲杀出一条血路。拦轿者很快败下阵来,纷纷撤退,轿子突围而出。而这只是第一次热身。
又是一阵吆喝,只见两顶轿子飞奔而出,上千名拦轿者用人海战术抵挡住攻势,巨大的人群波涛汹涌,势不可挡。虽然“护驾者”使尽浑身解数,拼命还击,但两顶轿子还是给淹没了。拦轿者争先恐后往上爬,各不相让,叠成人堆在轿子上面玩“空手道”。当地人认为踩得越多,来年运气越好,直到轿子被扛出了界线这一回合才算结束。一共有十五回合。
当然,这种活动前提是不能用武器,只能“空手道”。一般双方打架之后,都会和好如初。起源众说纷纭
据老人介绍,几十年前,盐灶拖神的时候,只有未婚男子才能参加,而抬神的青年是光着上身,下面只是穿一条小俚裙(水布围成小裙子),为了增加娱乐性,他们都涂满豆油。
关于拖神,当地人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古代村里游神的农民与渔民的争抢,游神时农民想往山上拉,而渔民想往水里拖,相持不下,就有了一年一次的拖神奇俗。
第二种说法是,古代有个商人在庙里求得一上上签,于是信心十足做生意,却血本无归。于是把神像砸了,后来却发了财。
第三个传说,清乾隆年间,一渔民在浅海上捞到一尊神像,随手扔掉后又再捞上来,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庙。那年,这渔民恰好中阄,游神时要宴请村民。他越想越气,就把神像捆缚拖至海滩埋在泥沙里,自己跑去南洋避难,可没多久就发财。类似的“拖神”还有潮州卧石的“绞老爷”(已经消失半个世纪),达濠的“拖老爷”,揭阳长美村的“绊老爷”,揭西的"抢关公”,南澳的抢神像等。
,
正文 第52章:打虎“武松”中弹而牺牲
60多年前,前美村的打虎“武松”数十支枪对着正与老虎纠缠在一起的陈德畅一阵狂射……澄海前美村在60多年前忽现老虎,发恶伤了数人。青年陈德畅单枪打虎未果反被老虎缠着脱不了身,警察、便衣队及村里的乡勇赶到,慌忙中几十支枪对着老虎一阵乱射。老虎被击中后暴跳如雷,哪有枪响就扑向哪里,很多人被它抓伤。开了上百枪后老虎慢慢地不动了,人们把打虎人陈德畅拉了起来,发现他身中数十弹,已经没气。人们曾把死老虎抬到街市去卖,但没能卖掉,又抬到了汕头去卖,也没卖出去。七八天后,虎肉已经发臭。后来一警察所长用一担粮食换下了老虎,把老虎皮剥下,取出虎骨。说起打虎,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水浒传里的武松。可在澄海前美村,就有一个真人版的“武松”———陈元木老伯在62年前打过老虎,他和七十多岁的妻子现在还记得当年打虎的轰动场面。老虎现身伤了数人陈伯回忆说:日本投降后第二年(1946年)的一天,前美村村民阿立的两个儿子欲穿过“竹宅”田野去马路坐汽车时,发现有一块田被毁坏,田里还闪动着一个影子,大儿子以为是有人在搞破坏,上前吆喝。谁料,一只大老虎咆哮一声便扑过来,大儿子被抓到喉咙;之后老虎朝一正在种地的妇女扑过去,妇女猝不及防被咬中屁股。老虎又窜到其他田里,遇到一后溪村农妇,老虎扑向她,农妇拎起锄头一挡,便被老虎抓到手臂,手骨马上折了。首枪没中老虎发狂老虎伤人的事很快传到村里,老老少少大为惊慌。陈伯说:“我听到有老虎,马上拿起枪就冲了出去,那是比利时的双筒SHOT(长枪),我追得飞快,可是老虎已经游过小溪,我一直追,追到大约离老虎几十米,我对老虎开了一枪,谁知没打着,它听到有枪声就咆哮一声向我扑来,老虎的咆哮声震得大地都在颤动,我马上跳到溪里游走了。”陈元木逃回村里召集人手帮忙,村里的青年陈德畅拿起枪就往外跑。打虎英雄中弹而死陈德畅很快追到老虎跟前,“呯”的一枪朝老虎打去。“打到了!打到了!老虎被打到了。”陈德畅兴奋地喊着。谁料,老虎只是腿上破了点皮,它猛地返身扑向陈德畅,陈德畅一闪,被虎爪抓到耳朵,耳朵掉了,血流一地。这时警察、便衣队及村里的乡勇也都拿枪赶到。这时老虎和陈德畅纠缠在一起,慌忙中几十支枪对着老虎一阵乱射。老虎被击中后暴跳如雷,哪有枪响就扑向哪里,很多人被它抓伤。陈伯回忆此事仍觉惊心动魄:“老虎被打得尾巴转得飞快,我们开了上百枪后它慢慢地不动了,我们把陈德畅拉了起来,发现他身中数十弹,已经死了。”争抢死虎但卖不掉陈伯说:“那老虎有三百多斤。村里的便衣队和警察都来争抢老虎,最后抬到了警察所去,我还去要了一大块虎肉,分给大伙吃。”陈元木的妻子说:“我们那时候用老虎肉炒芥兰,那味道可好了。猫吃了会抓老鼠,小孩子吃了能辟邪,还可以治虎伤。”其实,老虎肉也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但在当年缺衣少粮的日子,老虎肉的确被村民视为珍品。陈伯还说,老虎被抬到街市去卖,由于价格太高没能卖掉,他们又把老虎抬到了汕头,也没卖出去,只好把老虎抬回到村里大堤上,此时老虎已经死了七八天,虎肉已经发臭。后来一警察所长(客家人)用一担粮食换下了老虎,把老虎皮剥下,取了虎骨。当时村里这打虎事件轰动了整个澄海,此后老虎在粤东地区几乎绝迹。
,
正文 第53章:南澳藏宝谜语直指中国百慕大?
“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
----南澳藏宝谜语直指中国百慕大?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壳,
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
九坛十八缸,一缸连一缸。
谁人能得到,铺路到潮州。
------南澳岛藏宝谜语在亚马逊流域有印加帝国的藏宝地——黄金湖宝藏的传说,在地球另一侧广东的南澳岛也有关于海盗藏宝的故事。
明朝年间,海盗吴平活跃于福建与广东沿海,勾结倭寇,聚众上万,劫掠无数。明朝戚继光率水军围剿海盗时,海盗首领吴平逃入南澳岛,但很快遭到官兵围剿。吴平把宝藏埋起来,突围远逃越南,却在海战中自杀身亡。关于宝藏的下落,几百年来,南澳岛上流传着的上面那段匪夷所思的谜语,据说能破解它就能找到宝藏的位置。
一般藏宝图都有原点位置、参照物、距离等参数。我们不妨抛砖引玉,进行大胆的猜测吧,猜想一:“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的暗示
在谜语中,最让人费解的就是“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首先,由于受月球的引力,地球一天都有两次涨潮,涨潮时,月球与太阳可能在天上,而退潮时,太阳可能已经下山,月亮可能还没出来。其次,一般藏宝选择的是晚上,才能掩人耳目,且能用月相判断方向。
所以这句谜语很有可能暗指月亮。
我想到了我的中学同学M,他在天文和物理方面造诣很深,曾任北京大学天文学会会长,他有自己的看法:“看起来和潮汐有关系,假设有两个容器相连,其中一个水涨的话,另一个就会退,所以水涨淹不到,相反一个水退了,另一个则涨潮,所以会淹三尺。涨潮时太阳或月亮的引力会把水往上吸,所以才会涨潮。所以“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在自然环境下也可能的,只不过这两个容器形状可能有点特殊,肯定不能是圆柱的。”按照他的观点,藏宝地点很有可能是海边一个特殊的溶洞。猜想二:谜语暗指时间?
在有了月亮后,缺的就是时辰,“九坛十八缸,一缸连一缸。”可能暗示着当年,埋藏宝藏的时间是农历九月十八,子时一刻,也就是晚上11点半时。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九月十六日戚继光陆兵乘船到柘林集结,同月二十二日开始登陆作战。时间也与当年吴平在南澳受戚继光大兵压境的时间吻合。在古代,人们夜晚一般用四颗比较大的恒星进行定位与判断方向。猜想三:谜语直指“南澳1号”沉船?在南澳岛东南部海域,在南彭列岛及门勒列岛,这些小岛远离陆地,距离几公里到二十多公里不等,大部分无人居住,只有守灯塔的工作人员。这片区域有大岛九个,潮礁数十个。大部分的岛与岛之间距离很小,且连在一起。会不会就是谜语中的九坛十八缸呢?
“南澳1号”沉船就是在这片海域被发现,其周围散落的古瓷器跨越了宋、明、清,有上万件之多,可见这不仅是一艘沉船,而且是一片巨大的古沉船遇难区。在这片区域地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在当地俗称“三点金”。这个地方离陆两三公里,地暗礁密布,风浪巨大,历来是沉船多发地,有着“中国百慕大”之称。南澳1号发现的铁铳也应证实了此船是武装的船只,现场判断可能是超载而没沉。
,
正文 第54章:饶平深山藏宝谜语谁来破
猜想三:谜语还残缺一段?
关于宝藏埋的数量,当地民间有传说“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谁人能得到,铺路到潮州。”这样一段歌谣。看起来似乎是残缺的一段。
如果,箭可理解为竹,南澳岛上有三处竹开头的地名:分别为两处竹竿山,与竹栖肚湾。关于金,南澳岛有三处以金开头的地名,分别为两处金高椅及一处金山。这些地名是不是和藏宝有关,还有待研究。一幅传奇历史画面我们可以想像一幅传奇的历史画面。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广东总兵俞大猷带兵消灭了粤东一带的倭寇,这让海盗头目吴平坐立不安,如果大兵压境,势败北。不如假投降,积蓄力量。十一月他被官府招安,安置在福建诏安梅岭。可是他继续招纳兵力,称自己为义盗,劫富济贫。于是很快聚众上万人,且拥有大小船只几百艘,这让朝廷决心除掉这一大患。
戚继光与广东总兵官俞大猷率领几百艘战舰水陆两军讨伐吴平。吴平败退,率残部败退入广东南澳岛。九月十六日,戚家军陆兵乘船到潮州柘林集结,计划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吴平此时不得不做最坏打算,万一战败,财宝带不走怎么办?只能把财宝埋于某处,然后等来年再来取。于是他与几个结拜兄弟借着月色,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把宝藏埋藏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并留下三支箭为记号,同时合议一诗,发誓以后万一自己战死,兄弟们都能用这诗找到宝藏,并安顿好兄弟的家人。
就在埋下宝藏的第三天,戚继光率部队加大攻势,吴平败北,逃入山林顽强抵抗。很快,广东总兵俞大猷率300艘战船也前来增援。吴平的队伍被打垮,率800多人乘40艘叭喇虎小船逃往潮州凤凰山。转战沿着雷州半岛逃到越南,第二年被追击的明朝部队消灭,传说吴平也投海自尽。关于吴平,历史记载有多个版本。有的说是在南澳抱枯树而死;有的说是被歼灭于交趾万安界;有的说被活捉;有的说溺死;还有的说他根本没死,化名改姓,浪迹江湖,还曾回来南澳挖宝……藏宝之谜扑朔迷离
其实,在台湾海峡的马祖岛、东引岛一带也流传着与海盗藏宝有关歌谣:“芹囝芹连连,七缸八钵九排连;大水密着,小水密鼎墘;谁人得的去,快活千万年。”“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壳;大水淹不着,小水淹三角。”也有人认为“九坛十八缸,一缸连一缸”指的是粤东揭西与饶平的冰臼地貌。看来南澳岛藏宝之谜越来越扑朔迷离。
,
正文 第55章:小岛狂欢——龙虾、大鱼坐轿狂奔
小岛狂欢-----龙虾、大鱼坐轿狂奔早闻南澳澳前村的“走社”很壮观。正月十一那天,我起了个大早。驱车前往南澳岛。在海岛开车还真得非常小心,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弯道非常多。澳前村在云澳镇海边。在路人指引下,进入宋井景区,在山腰往东边进入一小门,进了小村。虽说是个小渔村,但都是海景房,在狭小的巷里悠转,只见前面有几个老人正在拉鞭炮,姑娘们则洗菜、做饭。村里人还真是热情淳朴,几个老婆婆听说我“渡海”而来,便热情地邀我吃饭。沙滩上,一百多根大竹竿呈排状竖立其间,上面挂满鞭炮,等待着一年一次的“大热闹”。在沙滩前人山人海,我占据家居民天台的有利位置,猫身像个狙击手。底下的一切都逃不过我照相机的“打击范围”。中午1点,一腰绑红布条男子挥动着利剑,快速在沙滩奔跑,3名男子紧随其后。持剑者到了大石边(走社起点),在沙滩上划下了一个十字圈,一名男子则在十字上放置一大鞭炮,点燃转身就跑。一声巨响,沙滩和渔船挂着的数百串鞭炮同时被点燃,几百名鞭炮者者也赶紧飞奔逃离。声音震耳欲聋,感觉楼都在摇晃,能见度为零。大烟一过,数百人的巡游队伍开始游村。害羞的女子铜锣队,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社戏,纷纷亮相。不久,“舞剑男”与“泼水男”再次出现,飞快冲进庙里。下午3点多,高潮“走社”开始。一声炮声令下,沙滩上二十几个男孩或敲着铜锣,或拖鞭炮百米冲刺跑上村里,往返三次。热身过后,大龙虾与大鱼“出没”了,依然是鞭炮与铜锣做开路先锋,十名男孩手拿旌旗与关公大刀,紧跟其后,他们边跑边向后挥舞,做“抵御追兵”状。十名男子分别扛着两米长的“龙虾”与“鱼”飞腾翻滚,紧追不舍,气氛狂野热烈。而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十几顶轿子蓄势待发。走社于下午五六点结束,晚上又有一场巡游,至12点左右结束。最有特色的就是车鼓舞,扮演《水浒传》中劫法场一幕,这种舞蹈是清潮中期由福建传入,五十年代还获过省奖。
,
正文 第56章:潮州,一座姓韩的古城
潮州,一座姓韩的古城流寓文化与潮州“流寓”是寄居的意思,“流寓文化”就是古代的流放者与移民带来并产生的文化。古时广东潮州居东南一隅,地属百越,省尾国角,瘴疬甚重,虎豹鳄象等猛兽横行,少数民族极其骠悍。许多官员被贬至此,韩愈便是其中之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潮汕文化属汉文化中的亚文化,是本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又碰撞糅合了“泊来异质文化”的结果,从汉唐前的“南蛮之地”,到北宋以降“海滨邹鲁”的巨变,都离不开韩愈曾播下的流寓文化种子。韩愈走后,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日益凸现,主动接受中原与海外先进文化辐射,使得这个省尾国角人文鼎盛。“潮州山水皆姓韩”潮州,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这里的山称韩山,在此流经的河流被称韩江,这里的大学简称韩师,韩文公祠叫韩馆,旧时女性的遮脸纱巾叫韩公帕。如今,依然有自称韩愈的后裔在潮汕某地聚族而居。韩愈去世一千多年,粤东民众至今依然尊崇韩愈。从童颜稚子到鹤发老人,从三轮车夫到工人,他们都可以给你滔滔不绝讲上一段故事。让我们回到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对皇帝宪宗迎拜“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吏。家属被赶出京城,其十二岁的女儿也在赴潮路上去世。此时的韩愈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挫折,心情极为悲伤。此时,漳潮间持续半个世纪的少数民族起义—“蛮僚啸乱”已经结束有100多年,生产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社会依然闭塞落后。韩愈到了潮州后并没有灰心丧志,在任不到八个月便废除活人祭、驱除鳄鱼、兴学、兴农,切切实实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因此他在潮州百姓心中便有了崇高地位,甚至神化。宋代,城外那鳄鱼出没的鳄溪改名韩江,笔架山(双旌山)改称韩山,从此,“潮州山水皆姓韩”。其实,历史上被贬或因抵御外侮转战来潮的官员非常多,光宰相就有十来个,如唐宰相“常衮、郑馀庆、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宋丞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明清就有“十相留声”之说,但却没有一个人在百姓心目中有如韩愈般的崇高地位。五百年前的那场金融风暴如果说“60年一小运,500年一大运”的话,明代潮州“鸽变”事件到现在也近五百年了。十六世纪正值欧洲文艺复兴,在地球另一边的潮汕发生了这么一件趣事。话说嘉靖三年(1524),有个市民从河南购得一种称为“四停花"的鸽子,此鸽头上有一羽毛如菊花,市场上人们竞相追捧,最初价格只有一二两白银,很快上涨到十几两白银。当时有二十多名商人,兵分两路,分别从北门与南门进入潮州城。从南门而入的一伙人,见到鸽子都高价买下,说是上贡给皇帝。从北门入的一伙人再从南门入的那伙人手中高价收购,内部倒卖。市民眼红了,看到鸽子有市场,纷纷变卖农田房舍,养鸽。鸽价很快上涨到一百两一只。按照当时的米价,100两银子换取的大米可以让一成年男子吃一百年。后来,连鸽子蛋也价格高得惊人。有市民用房产换来的鸽子蛋刚孵出小鸽,高兴得很,谁料小鸽却被猫衔去,于是有人打趣地说,“猫嘴食了半边厝”。很快,官府下令抓捕倒卖鸽子的人,地方志上都称此事件为“鸽变”。
“鸽变”100多年后荷兰的“郁金香疯狂”,十七世纪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与英国的“南海泡沫”,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的书画艺术品泡沫,都在重蹈潮州鸽变的覆辙。现在类似鸽变的事可多得很,我们不得不“佩服”500年前潮州那拨“智慧”的商人。
,
正文 第57章: 寻找苏东坡“北海十二石
寻找苏东坡“北海十二石”北海十二石记潮州盛产蜡石,玩石头的人也不少。我也曾和喜欢玩石的驴友“光头王”去深山寻找蜡石,在山沟里挖石,背下山,甚是辛苦。最近,偶读北宋散文家苏东坡《北海十二石记》(又名《岁寒堂十二石记》),说到宋代潮州高士吴复古收藏石头的趣事。在山东登州海边,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有长岛、砣矶、车由、大竹山、小竹山五个岛。有沙门岛最近,光秃耸立。其它岛紫色翠绿,出没在波涛中,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上面有石芝,植物都很奇特,大部分都叫不出名字。有美石,五彩斑斓,或者呈金黄色。1069年,李天章为登州太守,吴子野去找他游玩。那时刚好解宾王隐退在登州。于是他们派人去几个岛中寻找石头,找到了十二株,都色彩绚烂。刚还有船在岸边,就把石头从海上运到潮州。吴子野告别了李天章,把带回的十二颗石头放置在了居所岁寒堂。近年好事的人很多都收藏石头,但没有人把北海的石头放在南海。时隔24年后,1093年的中秋节,苏东坡追忆了这件趣事。文章中的子野便是吴复古(1004-1101),号远游,一个闲云野鹤式的人物。他出生潮州,父吴宗统为翰林院侍讲,他为皇室教授,但他淡泊仕途,厌恶官场,上表告退还乡。吴复古喜欢旅行,步行千里,吃粗茶淡饭,露营旷野。他虽比苏东坡大33岁,但最为知交,曾同住了数个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和吴复古“一群人一齐到雷州去探望秦观,然后吴复古自己离去,飘然不见。苏东坡和吴复古二人此生足迹遍中国,所不同者,苏东坡是受别人的命令所驱使,而吴复古则完全听由己意,不受命于他人。”山东北海石因有吴复古的这趣事而闻名华夏。现在十二个石头还在岁寒阁吗?岁寒阁又在哪呢?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书里,都说岁寒堂在潮阳麻田山,吴复古的墓也在那里。麻田山是潮阳的一座山,山上有荒废的麻田寺,如今只有残亘断柱,据说下面还有个深洞,深不可测,无人敢入。
,
正文 第58章:宋代海盗也保护文物,敬仰苏东坡
我打起背包欲前往探险,可是《吴复古年谱》的作者修东兄却在电话里泼了我一头冷水:“岁寒堂肯定在潮州城。”他理由是: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卷十《贼敬东坡》中记载,南宋绍兴三年,即1133年,海盗黎盛攻陷潮州,在潮州城内四处纵火。黎盛在登上了开元寺古塔,看到吴氏故居着火,问那边是不是苏东坡的藏书楼。得到肯定回答后,他迅速指挥部下救火,后来还料理岁寒堂。建在藏书楼旁边很多民房都没有着火。苏内翰藏图书处应为岁寒阁。海盗劫掠者也爱看古迹,也保护文物?这确实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这和日本人有得一比。而中国古代的海盗,很多是失意的商人或者被迫下海的农民,在宋代人文鼎盛的时期,海盗极有可能曾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苏轼的生死之交郑侠还留有一诗《再到吴子野岁寒堂》,诗中对岁寒堂也有过一些描述。再到吴子野岁寒堂
朝代:宋作者:郑侠
再到岁寒堂,仍登岁寒阁。
阁上与堂前,物物皆如昨。
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
文章有神力,璧笥光彩错。
主人岁寒翁,古意何淡薄。
山肴具樽酒,忻喜为我酌。
高论写胞怀,千弩鲸鳄。
速悟有宝龟,灵通非人灼。
辩议恣酬答,亦以资笑谑。
想翁宾去后,前扃徐徐钥。
万卷罗目前,舒卷良自若。
盛暑一榻风,祁寒一炉药。
倏然去与来。一个无住着。
我亦淡泊人,世味聊咀嚼。
无种不取尝,毕竟何美恶。
但闻岁寒风,便觉世龌龊。
今兹翁如龙,看彼皆尺蠖。
今兹翁如鸿,视彼皆笼缚。
故顾岁寒翁,高收岁寒脚。
踞坐百千年,看春华秋落。
无令木石心,长笑人脆弱。我想起几年前去过揭阳市炮台镇南潮村的吴复古故居,也没听说有关十二个石头的事。于是我又在潮州古城的巷子里晃悠,打听吴复古居住过的“岁寒堂”,左厢右贤坊等老地名,老人们都不知道。也是,经历了近千年的战火洗礼,盛世与兵乱的交替,谁还记住这些老地名呢?过了许久,偶然从明代林有麟著的《素园石谱》一书中发现:此书竟有《北海十二石记》及十二株石头的墨图,该书作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现特降北海十二石的墨图收录在《艳遇潮汕》一书中,以传后人。
,
正文 第59章:X档案调查:洼地一y长出一座山
潮州很多地方好神秘,下面我考察的两处地方,觉得有意思
下津村X档案:洼地一ye间长出一小山2008年3月19日深夜,潮州下津村村民从梦里惊醒,屋子外面传来“竹竿断裂的声音”,声音不久就停止。村民们继续睡觉,谁知道第二天到田里一看,大家都傻了眼:一座三米高的小山包一ye间从田中洼地里长出,田螺与水草还附在上面。这条“山脉”位于派出所南面一百多米处的田间,长约六十米,宽约十几米,高约三米,南北走向。小山包附近的学校围墙也被挤裂。通常,山体的形成经常要经过千百万年,而小山包竟然一夜之间长出?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大地震前兆?好奇的市民纷纷前去看个究竟。地质专家分析说,大地震前,地上可能会凸出地鼓,但是地鼓不是单一的出现,而是有很多个不同地点出现,基本可以排除地震前兆的可能。村民介绍,以前这块地是一个鱼塘,几年前被填平,由于地势低洼,有积水,也没法耕种。有的村民也有自己的看法,凸出的小山是旁边的瓷土矿堆压的。还有更多的说法真相扑朔迷离。如果是瓷土矿压的,应该存在侧移,但现场侧移并不明显,还是要进一步分析。时隔一年,再次探访下津村,小山包依然矗立在田间,不过已被村民开荒种上菜。村X溪口档案:穿蔗巷寻“不老音”永乐大典《潮州三阳志》记载,宋朝时,在潮州城东面五、七里有两个地方分别叫白瓷窑和水南,操着与当时潮州话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当地人叫“不老音”,作者推断可能是韩愈出任潮州刺吏之时,以中原正音教留下的遗存,在此六、七十年前,潮州城内还有操这种语言的人。“不老音”是怎样一种?水南和白瓷窑又在哪呢?打开潮州古地图,可以推断其中的水南可能是在现在的潮州磷溪镇与官塘镇一带。让我们走进这片地方探秘吧。这一片地区的人说着的潮州话,也和潮州城里的没多大差别。可每年一到正月十六,磷溪镇溪口村便有“穿蔗巷”民俗活动。各家各户要拿着灯笼挂在甘蔗上,灯笼数与家里男丁的数目需一致,然后手持甘蔗站在巷子两边。巡游的队伍就从这蔗巷穿梭而过,“灯”潮汕音同“丁”,灯笼代表人丁兴旺,甘蔗代表生活甜蜜,事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家有一男丁,则在甘蔗挂一灯笼;家中男丁两名,则在两根甘蔗上各挂一盏灯笼。穿梭在这“蔗巷”里,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时空交错,似乎随着穿古装的族人回到古代,听到“不老音”的绝响。
,
正文 第60章:清代韩江五大名j之一:魏阿星
清代韩江五大名j
当韩愈治鳄与求雨的祭文已成绝响,韩江的指针便停留在这唉乃桨声、氤氲水雾与畲歌蓑笠当中。韩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就了商业与人文的繁华。文人墨客当年的诗酒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今留下的只有青灯黄卷下行行墨迹。关于韩江名婉,在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清代声色志》、林大川的《韩江记》、民国徐珂的《清稗类钞》等古籍中都有所记载。旧时潮汕女子无依无靠时,只能流落红尘。她们不少栖身韩江六篷船,以湘子桥两岸江边最多。船里摆设精致高雅,分有五个舱,中舱为会客厅,前后为寝室,墙上悬有名人字画。从事此业的,大部分是疍家女子,以舟为家,惟麦濮苏吴何顾曾七姓。疍家的来历也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秦始皇以来,各个朝代由于战乱等原因被赶下水的民众遗裔。他们有独特的习俗,直到现在这个族群在广州番禺、汕尾等地方还广泛分布,只是大部分已经上了岸。而在韩江j女中,以钟盈盈、濮小姑、曾春姑、郭十娘、魏阿星等最为出名。
红颜侠骨魏阿星
金尽床头眼尚青,
天涯断梗寄浮萍,
红颜侠骨今谁是,
好把黄金铸阿星
-------毗陵太守李宁圃传说,清代有一文人,遭遇变故流浪潮州。一天,他在韩江遇到了魏阿星,阿星性情豪爽,人称侠j。阿星没有看不起他。文人得了重病,阿星便帮他安顿好并照顾他好长时间,才痊愈,还给了他盘缠回老家。
十年过去,文人发迹了。他携重资重游潮州,可是阿星却变老了。文人在潮州居住了半年,谁料阿星红颜薄命,不久也病逝。文人心痛不已,花了巨资为阿星脱籍,并在西湖山上留下一“花冢”。文人徘徊在韩江边六篷船停泊之处,留下了:“重来阮肇逢仙处,不见崔郎乞水家”的诗句。毗陵太守李宁圃被阿星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前面一诗。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一书说到,听说潮州六篷船的人物很特别,但不相信,后来读了李宁圃的竹枝词,才后悔没来。
据说,旧时潮州西湖山上还有一“花冢”,墓主正是魏阿星。
,
正文 第61章:韩江五大名j之二:钟盈盈
侠骨豪情钟盈盈《清代声色志》中记载了一段传奇。清康熙年间,湖北襄阳人于书生,在潮州六篷船上邂逅了名j钟盈盈,盈盈艳美风趣,十七岁便流落红尘,两人一见钟情。
一天,书生收到一封信,才知道远在京城为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他心急如焚,与盈盈泪别后,马上赶往京城,经过了一百多天的跋涉,终于到了京城,却被告知父亲死在狱中已一个月。他觉得有所蹊跷,探知父亲是因为弹劾一贪赃枉法的官员被害入狱,而刑部某郎中正是凶手。
他悲痛欲绝,变卖了所有的家财,浪迹江湖,寻找报仇机会。郎中在宦官的帮助下,已经调任江宁(今南京)粮道官,于书生一路追踪到江宁,改名换姓在当地打工。一日,偷偷进入郎中的府第,却被人发现并当贼抓起来,痛打一顿。第二次,他要行刺郎中时又被卫兵发现并用鞭子轰出。他只能一边在南京秦淮河里撑船,一边等待时机。
有缘千里来相会。一天,于书生撑船时居然遇到盈盈,不禁潸然泪下。他把遭遇告诉了盈盈,盈盈说,“你身单力薄,怎么能做聂政、荆轲那样的刺客呢?士为知己者死,公子自有知己在,何必自己那样辛苦劳累呢?”说完,便取下手镯交给书生。
深秋时,听说郎中要调任江苏省藩司(相当省政府),还娶了盈盈为第九妾,书生似乎明白了。他借机帮郎中搬家到苏州,在郎中家里,再次遇到盈盈。此后,盈盈常资助于书生,对外谎称是她的旧仆人,书生平时则住一庙里。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有位老妇人给他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只有几根带血的白发。原来,盈盈毒死了郎中,被官府抓去,将以凌迟处死。
临刑那天,有个穿白衣戴白帽的人来到刑场向盈盈下拜。.刽子手砍一刀,他就拜一下。郎中家里痛恨盈盈,便贿赂刽子手,让他用刀细点,剐了好久。盈盈被剐得糜烂。下拜的人也气绝身亡,知道此事的人,都说那下拜的人就是于书生。我曾到过南京的秦淮河,恰逢冬日,两岸寒风刺骨,草木皆枯,水上漂浮着一层薄冰。不由让人想起当年在此撑船的于书生,还有那个侠骨豪情的钟盈盈……
,
正文 第62章:韩江五大名j之三:郭十娘
嫏嬛楼郭十娘乾隆年间,有位叫郭十娘的女子,住在韩江上游的齐昌西门外。她艳丽动人,社会名流都来向她献媚,天天对她山盟海誓,但十娘都看不上眼。她只和金柳南两情相悦,并私下计议,说如今心目中的意中人,只有金一人而已,其他的都不堪托付终身。
柳南,名作机,卓尔不群,意气豪迈,擅长词曲歌赋。但他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但连童子试都过不了,于是放弃考试,游历于云南、湖北等地,饱览山水面胜景,慷慨激昂有感而歌。对景作歌尽兴才回,为官府整理文案。他工作细心又慎重,既明察秋毫又思维敏捷,即使是在部门熬久了的人也达不到他的水平,所以部门的人多妒忌他,因此只能将他辞退。
柳南虽穷困,还是典当了自己的衣物来收藏书籍,一直收藏了几千卷文献典籍,并不断创作新歌赋。这时期所写的诗也好了,很适合自己纵情风月,在温柔乡抒发自己胸中的郁闷之气了。当初,柳南也曾在齐昌官府做文书幕僚,公务之余,经常登上河畔的嫏嬛楼,多次想召十娘却吃了闭门羹。因此,他拿出两匹蝉翼纱和一枝并蒂兰花,托该楼童仆转送给十娘表达衷情。十娘收下兰花,却把纱送还,并对童子说:“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请洁身自重,我这朵花已被很多人滋润过了。”
第二日,柳南设宴再邀请十娘,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十娘才姗姗来迟,只见她衣服华丽、打扮精致,容貌更加美丽了。在这次宴席上,她弹奏了一曲《湘妃怨》,仿佛湘妃竹幽然哭泣般,声调十分凄凉。
这一次宴会双方就定了情。不久,十娘突发疾病,柳南急忙为其焚香祈祷。因此,十娘对其情意更加浓厚,要从良嫁给柳南。可柳南此时囊中羞涩,无法为十娘赎身,只好把一柄玉如意折成两半,一人持一半,相诺他日能为其赎身再持信物相逢。
某地县令早听说柳南闻名,特以高薪来聘,其势不容推辞,很快就得赴职。十娘为柳南设宴送行,两人相对抱头痛哭、难以分离。酒席到一半时,柳南只好假装喝醉,离席骑上马飞驰而去。从此关河相隔,恐后会无期。
柳南后以世间再无穿黄衣服、美如十娘者耿耿于怀,终日抑郁,于是写成《如意》诗一首寄给十娘:“如意不如意,其如如意何?望穿信杳別,別久泪痕多。孤月照裙屐,重云锁黛螺。回头似一梦,壮志尽销磨。”
十年后,柳南再次经过嫏嬛楼,十娘已卧病在床,玉容憔悴,两人相见握手,失声痛哭。柳南又作诗二十首,并唱出来抒发哀情。清代《潮嘉风月记》一书中收录诗作一半:
「十载重来事已非,梨花零落燕分飞。徐娘未老风姿减,泪溼当年旧舞衣。」
「幽兰一剪证前因,蝉翅纱轻稳称身。对镜嫣然浑一笑,分明我是意中人。」
「挹翠偎红正暮春,名花齐折鬬芳辰。一枝冷豔谁堪似?妙手玲珑写洛神。」
「桦烛高烧照绮筵,清歌两部醉羣仙。漏声欲断人初散,偷近熏笼倚玉肩。」
「小阁濛濛细雨中,残灯隐约背牕红。伤春倦卧无人问,独爇心香祷碧空。」
「沉疴乍起倍清癯,闭户兼旬似隐居。兴至偶然乘彩鷁,閒凭水榭数游鱼。」
「不曾竖指学红绡,铁练何须锁绮寮。怪底连宵玩明月,出门动即遣垂髫。」
「半钩如意缔三生,密誓双双对短檠。小语有时红两颊,欲呼夫壻又低声。」
「悲莫悲兮生别离,临歧挥泪共牵衣。明朝南济桥头水,不见鸳鸯相并飞。」
「卖赋慙非司马才,空教红粉委荒莱。不知海国苍茫外,何处黄金可筑台?」没多久,十娘去世,柳南携带酒杯哭奠之,并因为十娘生前喜爱桃花,于是为她买了几十株桃花,环绕着种在墓门四周。
,
正文 第63章:韩江五大名j之濮小姑与曾春姑
“状元夫人”濮小姑濮小姑是乾隆年间的潮州名妓,温婉柔情。她不喜欢举止轻浮,空有其表的少年,只喜欢文人墨客,与之词曲联赋。即使有权势者用钱财软硬兼施,小姑也浑然不顾。所以当时风流才子如有新作出炉,必登小姑船。杭州才子吴鸿,是乾隆钦点的状元。一日,吴鸿赴潮梅地区监考,在船上命令随从,妓女不能入内。小姑得知后便萌爱慕之意,驾舟偷偷跟着吴鸿的船。到了齐昌江口(今梅州五华江面),密雨如注。小姑与鸨母设计:设宴将吴鸿的仆人灌醉,并带到其他船上。暗中让撑船师傅在吴的寢室上捅破几个洞。吴被雨淋了一身,从睡梦惊醒,呼唤仆人也没人应。小姑假装从睡梦醒来,挑灯察看,问吴:“我船上还有房间,比较干净整洁,您可以到房间里休息,怎么样?”吴鸿嫣然一笑,媚致橫流,不觉心动,即成燕婉。后来,吴鸿写诗送给濮小姑:“轻衫薄鬓雅相宜,檀板低敲唱竹枝。好似曲江春宴后,月明初见郑都知。折柳河干共黯然,分襟恰值暮秋天。碧山一自送人去,十日篷窗便百年。”濮小姑看了很感动,要从良跟着吴鸿,可是吴没有答应。后来潮汕人都称濮小姑为殿撰夫人(状元夫人)。因为不能如愿,小姑既不见客人,也不肯重操旧业。套出私房钱千金,在湘子桥边筑佛堂。后闻吴逝,设奠祭,绝食几日便离世。砚台之盟曾春姑曾春姑是澄海人,幼时父母双亡,不得不投靠婶母蓉娘。春姑渐渐长大,丰姿秾粹,如碧桃初放。但她每日早上起来,或闭门焚香,或临窗刺绣,不轻易见客人。有位米商准备了一百两银子,慕名而至,也被拒之门外。乾隆二十七年,江苏吴江举人金廷烈来到澄海任知县,侄儿金听涛也在潮州读书。金听涛听闻春姑的名声后登门拜访,正值春姑午睡,他不由吟出梁简文帝萧纲《咏内人昼眠》诗中“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之句。春姑在幽梦中被唤醒,倦眸斜注,觉得金听涛不像庸流之辈,连忙整妆起身,与他叙谈良久,情投意合,遂成燕婉。不久,金听涛要回家参加乡试,春姑赶到江边为他送行,黯然泪下。金听涛取出一端砚,在砚背刻着两人情事,送给小姑作为信物,大意:“我出人头地,我会再来,绝不辜负你。”春姑把端砚视如赵璧。一晃十年过去,春姑还是没能等到听涛的音讯。春姑迫于生计,仍然在画舫上生活。已经是内阁学士的金听涛来到潮嘉地区做主考官,按照惯例,当地官员要组织画舫歌舞助兴。春姑便随蓉娘到了清溪(韩江抵清溪,往回千余里),才知道是金听涛。这天晚上,蓉娘在船中摆设酒席,通过金听涛的朋友沈静常,邀请金听涛赴宴。春姑还是十年前离别时的装束,可金听涛认不出她了。喝到几分醉意时,春姑拿出砚给听涛看,听涛借着烛光端详,惊讶地问:“你是当年韩江的曾春姑吗?”此时,春姑已经泣不成声了。听涛带着砚回船作诗二首,送白金五百两予春姑,安慰着送春姑回去。诗是这么写的:
含颦忆昔侍尊前,丽服明妆似水仙。
今日相逢卿老矣,不堪回首问当年。不抱琵琶过别船,芳心与石一般坚。
相思有证分明在,泪渍模糊满砚田。春姑把钱留给了蓉娘,说自己不能重操旧业了,只能借听涛的馈赠,报阿母的养育之恩。随即嫁给一秀才。凄美的故事,潮嘉河畔,至今还在传诵。
,
正文 第64章:白水村:桃花源里的童谣
白水村:桃花源里的童谣
几年前,我和深蓝、游行者等几人爬上潮州登塘白水岩。从山顶眺望,山下的古村落如浮于水上,仿佛世外桃园。如果说潮汕的浮水莲寨是堪舆师为出达官的有意设计,那么这村子的选址似乎另有其意。村子坐落于五指山与白水岩之间的峡谷平原的水田之上,当我下山寻找时候,却难以找到这村子。
我在田野里走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竹林里荡漾着虫鸣蛙叫。山下的村民在河上架起独木桥,劳作都要经过这里。把脚泡在河里,听着哗哗流水,的确是一番享受。河对岸,村妇在洗衣,农夫牵着水牛走来,我便跟他攀谈起来。农夫告诉我,这里有一大片老房子分别叫白水村及仙家村。白水村包括涸溪、顶厝寮、埔头岭、哢村四个自然村。难道看到是传说中的世外桃花源,瞬间出现又在眼前消失。闲谈间,天色变暗,下起了小雨。农夫和我道别,牵牛穿过独木桥。我想起了那首潮汕童谣《天乌乌》。天乌乌,
拿(kio)锄头去巡埔,
巡着鲤鱼罗娶亩(发现鲤鱼在娶老婆),
龟枷灯,
鳖拍鼓,
雨神吹答滴(苍蝇吹唢呐),
沙芒拿彩旗(蜻蜓拿彩旗),
水鸡担布袋(田鸡担布袋),
田蟹来相贺。这首歌谣很有浪漫的童话色彩,创作的年代可能相当久远。《天乌乌》在闽台地区也广为传诵,莆田版本的也非常生动有趣:
天乌乌,
物落雨,(要下雨)
海龙王,
物讨亩(要娶老婆),
龟吹笙,
鳖拍鼓,
水鸡扛轿目凸凸,
草猴送嫁穿绿裤,(草猴:螳螂)
虾蛄担盘勒腹肚,
映摸举灯来照路,(映摸:萤火虫)
田咪举旗喊辛苦,(田咪:蜻蜓。)
毛蟹牵马走横步,
鱼兵虾将来保护。与《天乌乌》对应的还有一首潮汕童谣《雨落落》
雨落落,
阿公去栅箔,(栅箔:一种捕鱼的方式)
栅着鲤鱼共苦初,(苦初:一种小鱼)
阿公哩爱烳,(爷爷要煮)
阿婆哩爱炣,(奶奶要熬汤)
二人相拍相挽毛,(两人打架互扯头发)
挽去见老爹,(拉扯去见老爹)
老爹笑呵呵,(老爹笑了)
口旦恁二老好笑绝。(说你们两人很好笑)在八十年代,《天乌乌》被改编成闽南儿歌,广为传唱。我想起了俄罗斯音乐之父格卡林的话,“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是把它收集,整理,编成曲子而已。”
,
正文 第65章:深山发现象形文字?
深山发现动物象形文字?——婆姐岭古道探秘《潮汕文物志》里有一段关于婆姐岭古道的记载。古道上的石阶有很多动植物石刻,可是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些石刻的来源。2006年,笔者与澄海中学小但老师及其学生一行前往探秘。潮汕地区称婆姐岭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在官塘,一处在意溪。我们这次探秘的地方是意溪的那处。我们在意溪镇象埔村的路边拐入一土路,在山间开始徒步。天下了小雨,山泉清澈。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高婿庵村(有电子地图标为“高赛庵”)。这是一个很古朴的村落,村里没几户人家。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贩仔埔”(拐卖人口之地)。
关于这个村的来历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命运坎坷的女子在嫁给第九个老公(姓高)后在此定居。后来子孙为了纪念这位开基婆婆,在婆姐岭建了九婿庵。另一个版本则说,寺庙是一位姓高的女婿出资兴建的,所以应叫“高婿庵”。我们向村民打听古道的消息,可都没人知道。我们登上了村后的婆姐岭,一道永安门呈现在眼前。它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意溪镇与文祠镇之间的一座古关隘,因位于三镇交界,有“一关卡十八乡”的说法。据记载,归湖镇梨下村西北角山坳处,原有锁阳关,后改名“后崩关”,石坳辕门,关墙高达5米。永安门乃是前关,后崩关为后关。当我们正为找不到传说中的动物石刻而失望时,北侧山坡一条石街引起我的注意,没走几步许多古老石刻便出现在眼前,我们欢呼起来。那些精致的花纹,有鱼、花、甲虫、墨鱼、螃蟹等纹式,蜿蜒上百米,这是未被发现的象形文字?是前人的无心之举?还是有其他意图?民间传说,古代这个地方来往的人相当多,而下雨时石头相当滑,一不小心就滑倒。于是一官员就令工匠在石头上刻上美丽的花纹,这样石头就不会那么滑了。回家后,我请教了潮学专家陈景熙,他看了照片推测:因为看不到各种图案之间排列关系,但根据出现八宝图案推测,石刻可能与佛教的密宗有一定联系。
,
正文 第66章:卫星看潮汕:一巨人拱卫平原
广东潮汕民居与风水潮汕先民主要来自中原
潮汕的先民主要来自福建莆田,沿海岸线迁徙而至。而莆田先民大都来自中原,因避乱移民到莆田。所谓中原,也就是“河洛”(河套以东和洛阳地区)。“儒林第”,“大夫第”,“进士第”在潮汕乡村随处可见。“儒林第”即儒林郎宅第,“大夫第”即士大夫的门第,以前不是平民百姓所住。当然百姓有钱即也买官,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了此规矩,到了清代最为盛行。
而潮汕民居大门上,郡望和堂号很常见。“郡”字源自秦代的“郡县制”,“郡望”即郡之望族,用以区分出身贫富贵贱。这些都是宗族身份的标榜。如“江夏旧家”与“颖川旧家”等,或作为门联横批,或者刻于屋檐下,仿佛叙说着本宗族的辉煌历史。说是思乡情结也好,说是虚荣心也罢,但足以反映中原文化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卫星看潮汕:一巨人拱卫平原
中原人南迁定居潮汕,正是由于潮汕的地理环境很符合他们的风水审美理念。古人认为:人类起源于昆仑山,有三大干龙入中国之说,潮汕北部与西部山峦属于南支脉武夷山脉的残丘。南方丘陵地带以及潮汕北部的山区,形成了阻挡冬天北方寒气的第一道防线;莲花山脉与两边延伸的大南山与南阳山脉形成了阻挡寒气的第二道防线;各村寨选址一般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这样又形成第三道防线。
潮汕的地形其实更像是一个坐着的巨人,面朝大海,山脉像双手拱卫着肥沃的平原。夏天,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滋润了这片沃土。桑浦山和潮阳、潮南、达濠一代山脉分守榕江两岸,妈屿与鹿屿如“狮象守门”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守护着汕头港“水口”,形成泻湖、使得汕头港和牛田洋风平浪静,也使得汕头成为中国唯一具有内海的城市。
这泻湖如同一个葫芦,藏风聚气。如果说礐石海是内明堂,那妈屿以外的海域就更像一望无际的外明堂,外海的海水和榕江韩江的江水在这汇集,冷暖交汇,浮游生物多,海洋类生物也就多起来。在海洋战略角度上看,南澳的南彭列岛、诏安的铜山(东山岛)形成“双目”,与广澳、惠来沿海山脉互为犄角。
,
正文 第67章:古代堪舆家:江西派PK福建派
古代潮汕堪舆家的两大派别——江西派与福建派潮汕地区到了明代中后期人口数量相当大,土地争夺也比较激烈。潮汕民间有明代“林监丞破潮州风水”的传说,版本至少有数十个,类的还有“落厕羊敬先生”等。据记载,宋代时潮汕就有因风水之争发生宗族间的大械斗,一直到近年也有发生,可见风水的观念在潮汕人心中有相当的分量。流传于潮汕民间的“林监丞破潮州风水”的传说版本至少有数十个。以前潮汕的风水先生主要有两派,两派大都为外地人。一为以赣州人为主的江西派也称为形势派(早期以乘生气为主,后期形理并重),二则以来自福建的理气派。形势派主要主张晋代郭璞《葬经》中“势”与“形”的系的论述,“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既重理气,又重理形,唐代杨筠松所著的《青囊奥语》、《玉尺经》及其徒弟曾文辿所著的《天玉经序》为理气之法,杨筠松的《凝龙经》《撼龙经》则是对“形”与“势”的论述。据说,正统的江西派徒弟在学习风水理论的时候必须发毒誓,立下不能做坏事之类的誓言,师傅才会传授风水秘术。而理气派主要主张用九星八卦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设计调理民居与建筑之气,多主张《阳宅撮要》的理论。以前潮汕本地的福建派也自称为正统,但江西派在本地影响相对较大。唐代杨筠松冒着斩首的危险偷偷从宫中带走《葬经》,来到了江西省兴国县的三僚村,化名杨救贫,在此讲学,传授风水之术。《三僚风水传奇——风水村里说风水》(作者:刘晓春,发表在《民族艺术》2002年第4期)一文提到:“宋代以来,三僚村仅廖氏就有上百人在潮汕相地,其中出名的地师有宋朝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国玉,明朝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等七人,在当地留下大量的建筑风水,三僚人称之为‘七廖下潮汕’,至今在三僚仍然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
正文 第68章:潮汕村寨的风水选址
潮汕村寨的风水选址《潮州志》记载:潮汕人“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祀田”,清代张海珊《聚民论》中写到“闽广之间,其俗尤重聚居,多或万余家,少亦数百家”,他们“皆聚族而居,族皆有祠,此古风也”。潮汕村寨到民居,选址相当讲究,首先要找相地先生起卦,选“穴”一般是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潮汕俗语说:“生不住朝北厝,死不落朝北坟”。《潮汕老屋》一书的作者林凯龙认为,“‘围寨’的建造先会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比如在‘蟹地’建八卦形的围寨,‘鼎’地宜建圆形寨,‘蛇’地则会考虑建椭圆形寨,‘虎地’一般会盖成方形寨等等。依地理形势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力求和环境的统一合拍。在有山的地方,会利用山岳作为靠山,以远峰作为朝向,采取坐实朝空、负阴抱阳布局;在近水的地方,会利用‘水龙’作为护卫,因‘水学’认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洋地阳盛阴衰,只要四面水绕归流一处,以水为龙脉,以水为护卫’《地理五诀》,采取‘坐空朝满’的形式。依照这些原则,近水的村寨往往随溪流而婉转,‘以水为护卫’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村寨。”可见形势派在此地影响深远,以至古时潮汕人称高明的风水师为国师。因为榕江一水之隔,把潮汕分为海洋文化区域与大陆文化区域。海洋文化地区的人性格豪爽直率,如饶平南部、南澳、潮汕西南部、潮阳、潮南、惠来一带,一直延伸到海陆丰。大陆文化地区的人大多比较含蓄、温和,包括东北部的上饶,三饶,潮州,澄海,汕头,一直延伸到揭阳,揭西这一内陆地区,一阴一阳相得益彰。这两个不同文化区域的人不仅口音有区别,建筑也有所不同。比如潮阳的营造尺就跟潮州的尺度不同;揭阳民居的屋顶大都为灰色瓦片盖成;潮州一般为黑色及灰色(除寺庙学宫屋顶为红色),而潮阳惠来一带多则为红色。此外,海洋文化地区的山墙大都为“水星”式,可能跟这地区以“讨海”为生的职业有关系,大陆文化地区山墙比较高,有的门上山墙还有三叠。“潮州厝,皇宫起”可能脱胎于福建“潮州厝,皇宫起”是流传于潮汕民间的俗语,意思是潮汕的老房子格局是按皇宫的形式建的,装修的豪华可与皇宫媲美。潮汕老屋有“四点金”,“四马拖车”,“下山虎”等多种格局。“四点金”格局按“九宫格”设计,四个角落分布四个房间。旧时四个房间按家族身份高低分配给不同的人,可那能是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影响,为一般富有家庭“下山虎”是四点金的简化,是普通百姓的民居。“四马拖车”有“三落,二花巷,一后包”格局,像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是达官显贵者才有能力建;福建也流传“泉州厝,皇宫起”,“闽南厝,皇宫起”等说法。潮汕先民大都从福建移民至此,“潮州厝,皇宫起”一说可能脱胎于福建一带。
,
正文 第69章:宋代风水师设计“神龟喝水
“神龟喝水”寨探秘象埔寨位于潮州古巷镇古巷,建于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如今寨里依然住着陈氏后人。静谧的古寨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无论是刚结婚的年轻女子,还是八十多岁的婆婆,都在自家门口,坐在小凳子上专注地绣花补贴家用。小孩有的骑自行车,有的玩捉迷藏,有的趴在椅子上努力写作业。过往的人,走路都很慢,很慢。即使有卖猪肉鱼肉的小摊,也不会打破这里的宁静。有位老太太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住在西南边寨角,依然每天在家里勾花。她自从十六岁嫁到这个寨子后就从没出去过,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70年前,日本兵来到寨子烧杀抢掠,她和寨里其他女孩都躲在了寨楼的草垛里,躲过一劫。现在老人的儿女都在附近或者城里安家,但她和寨里许多老人一样,始终不愿离开这个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家园。或许是一种情结,一种眷恋。宋代风水师设计“神龟喝水”近800年历史的寨子,传说都已经成雪泥鸿爪的倩影。在祠堂里,老人们请你喝泡工夫茶,你可以听他们讲讲寨里的故事。相传,南宋理宗年间,陈氏祖辈在选地建寨时请了个风水师,这位风水师在村寨选址方面造诣很深。有一天,风水师发现这风水宝地,但由于时日相冲,如果进入建寨,风水师的眼睛就会瞎,陈氏族长对他保证今后一定礼遇风水师,每天杀鸡请他,并承诺给他养老。风水师也用尽心思,巧妙地将寨子设计成一只大乌龟。正门寨楼就是神龟tou部,后寨楼是龟尾,寨正门的两个石墩就是神龟的龟眼,石墩下的石块是神龟的眉毛,寨角上四水井为神龟的四足,寨墙则是坚硬的外壳。还有个拱形的寨楼围着寨子,前边都是水池,从空中看就像是一只大乌龟在喝水。象埔寨有“三街六巷七十座厝。座座格局不相同”之说。主通道长110米,宽5.9米,通道两侧有三条平行巷,每条巷长140米,宽2.3米,有三条横向贯穿寨子的街道,第一条长157米,宽2.7米。第二条长157米,宽3.7米。第三条长157米,宽1.6米。寨内四边角落原各有井一口,每座房中也有井一口。全寨共有井76口,方便救火。其次,当住宅受到外来围攻时,即使没有外来补给,寨里也能靠这76口井和寨里储存的食物维持一定时间。另外,街道布局像龟背上的纹理,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救火抢险,抵御外敌等突发事件时能迅速集结人员。风水师希望这些设计能让陈氏族人在危难时顺利度过难关,永远繁衍生息下去。
,
正文 第70章:成就“倒插金钗
瞎眼地师欲报复不成,成就“倒插金钗”传说,寨子建成不久,有一次族长妻子去放羊,一只羊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淹死了,婆婆觉得太可惜,就把它拿来做菜请风水师,说是特地杀来请他的,风水师很感动。但后来被下人说漏嘴了,风水师便怀恨在心,想办法破寨子风水。那时风水师得知村民在挖南北河沟,便吩咐挖北河沟时要挖深点,挖到黄泉水时马上来汇报。果然人们挖到了黄泉水。他闻信大喜前往,用黄泉水往眼睛一抹,奇迹出现了,他的眼睛重见光明了。当大家都为他高兴的时候,他却悄悄拿起包袱离开了。他去了个叫凤山的地方,创建了一小村庄,人丁也兴旺,但他依然怀恨在心,一心想报复。虽然表面上没和陈氏族人撕破脸皮。许多年过去,陈氏族长去世,风水师也应邀给前往选墓地。他吩咐大工(施工师傅)在某个特定时辰埋葬,棺木应脚朝下。可是大工不照做,时辰没到就把棺木头朝下安葬了。原来,风水师此前得罪大工,所以大工便与地师较劲。地师得知后,马上进行推算,无奈直叹:“天意!天意!”因为墓地被当地人称为“倒插金钗”,棺木脚朝下刚刚好。直到现在,每年九月初九时候,寨里的族长依然组织族人去扫墓。后寨楼的传说传说,大约在清代,寨里一男子去山里砍柴回来,经过古四涂库(涂库寨因格局似繁体的“图”字而得名,防御性很强,潮汕多有分布)被那里的流氓打死,头被挂在榕树上。男子家人知道后差点昏过去,此事也让象埔寨人耿耿于怀。后来到了五月二十八城隍公生日,象埔寨前搭了戏台请戏班来唱戏,周围七乡八里的人都前来看热闹。当时,涂库男子阿才和阿旺来也来看戏,但很快被象埔寨里的年轻人盯上了,决定杀人报复。寨人乘着夜色把阿才与阿旺杀死,可是尸体藏哪呢?
,
正文 第71章:诡异的北巷
如果随意丢在路上,很快会被发现。涂库寨的人肯定会来这里找凶手。最后把他们的头颅藏在寨后楼和旁边的民宅里,不久,还是东窗事发。据说,后寨楼和旁边老房子却从此有了动静。住的人老是感觉屋里的上方有人影晃动,村民都说死的人怨气很深想找人报复,一直对这两处老房子心有余悸。后来,那所民宅里住着的媳妇因为被婆婆骂想不开,在那间房子里悬梁自尽,这事更让人们浮想翩翩,认为是有神秘东西在作祟。各种传说也相当离奇。到了民国时期,有位孕妇经过后寨楼突然难产,回家后身亡,这更让寨里人深感诡异。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抗日战争时期后寨楼被日本飞机炸破屋顶却是事实。诡异的北巷寨里的小巷四通八达,800多年过去了,陈氏后人每天还在巷子里穿行往来。老人们说起巷子里的故事,依然津津乐道,八百年多年来发生的故事无奇不有。传说,寨子最靠北的巷子发生过一起蹊跷事。一对年轻人在巷子深处一处老屋里相亲,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厉声喊叫:“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当时里面的人听了很奇怪,就跑到门口,反问:“我们没做什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可是,他们定眼一看,外面静悄悄的,根本就没人,等他们回到座位上时,发现自己身上带的金银首饰都不见了,直到现在这事情依然是一个谜。门楼小巷都有故事龙虎门:因为它比别的地方在门楼前多建了两个门亭,由此得名的。洪庄门楼:据说以前这里是杂姓的,并不是只有陈姓人,有一家姓洪居住在此,便由此得名。钱仔巷:在南面最后一条巷子的东半部分,它比别的巷子多了个门,据说,那时那边的人赚到了很多钱于是就建了这个门,由此人们都把它称为钱仔巷。南北河沟:是在寨子左右两边的寨外,在风水师指点下,村民挖了两条深沟,几十年前被填平。
,
正文 第72章:明代韩江下游四大古寨:龙湖寨
龙湖古寨
清末,潮汕诞生一个狡猾多计的夏姓秀才,由于潮汕话“雨来”与“狐狸”谐音,所以夏秀才也被人称为夏雨来。夏雨来确有其人,其故居就是在潮州的龙湖古寨。
龙湖寨位于韩江下游江畔,创乡至今有近900年历史。历代人才辈出,探花第、御史第、读我书屋等数百个古宅院分布期间。明嘉靖年间,村民为了抵御倭寇,筑寨防守,是明代韩江下游四大古寨之一。其他三大寨(鴎汀寨、更鹅寨、鸳鸯寨)都已毁于战火。
龙湖寨设计相当科学严谨,有三街六巷的整体规划。所有石板路都模仿龙骨排列,中间一条竖直排列的为龙脊,两边横向平行排列的石条为龙的肋骨,路两边有排水沟,因龙脊较高,使得下雨时,雨水会流向两边沟渠,不会在街道上积聚。
有了龙骨,塘湖也被称为龙湖。寨中有数百座宗祠、府第、书院宫庙等建筑,保存相对完好。主要以清代建筑为主,少数为明代建筑。作为出海口重要的商埠,这里建筑上比较少受到官式建筑制度的制约,但因地理条件约束,房屋都是纵向发展,个别府第达有八进之多,纵深感相当强。
椒实蕃枝祠:罕见的女祠
龙湖寨的“椒实蕃枝”祠,俗称阔嘴祠、阿婆祠,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处女祠之一。她建于清初顺治年间,是富商黄作雨为其母周氏专建。该祠的大门肚宽达建筑物宽度的一半,比例极为张扬,门楼肚为全花岗岩结构,切割工艺很高,接缝连绣花针也无法插入。大门两旁上部的两只石兽和峡山柯氏家庙的石兽形状风格相当接近。可能还是出自同一派工匠之手。(潮汕的另一处女祠叫姑祖祠,位于在澄海隆都后溪村。)天后宫:仕女当门神
龙湖寨有一天后宫,门神为两个温婉的仕女,恐怕全国就剩这么一处了。中国的门神,多是自征战疆场的武将,诸如秦琼、尉迟恭、岳飞、关羽、韩信、赵云等男性英雄人物,个别地方绘有花木兰、穆桂英等女将,但用仕女当门神可能就龙湖寨天处宫一处了。
,
正文 第73章:村民设鸿门宴智退海盗
状元井:林大钦出生处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快出生时,母亲程氏刚好在龙湖寨娘家。临产在即,但按传统习俗是不许在娘家生子的。迫于无奈,程氏在娘家人临时在房舍后座谷笪围起来的“产房”里生下了林大钦,旁边的井也酒被称为状元井。黄衍参智退海盗
寨里流传着几百年前智退海盗的故事。邱辉是被人称为“臭红肉”的达濠海盗,曾投靠郑成功随军作战,郑死后,邱辉继续干回老本行。
康熙廿四年(1685),他带领四千多名海盗,分驾几十艘船前来龙湖寨勒索粮食。犹如黑云压城城欲摧,村民惊慌不已。富甲一方的黄作雨见盗贼来临,却以礼应之,让长子黄衍参在公祠里大摆宴席,宴请邱辉。其实早在此前,邱辉已经几次得手,这次更是带着几名随从大摇大摆来到黄家,时值酷暑,遂脱下上衣。酒过三巡,大家借用邱辉佩剑,争相传递欣赏,很快佩剑被传到屋外。
此时,乡勇郑元初端上一猪油,趁邱辉不备,往其身上泼去。邱辉苦叫,村中的大力士黄大力把邱辉死死抱住,郑元初见状一刀下去,邱辉身首异处,其随从也被制服。
可寨外还有四千名海盗,一旦攻入怎么办?情急如箭在弦上。其实,黄氏族人早有了应对之计,他们将邱辉人头挂在寨楼前,顿时船上一阵骚动。黄衍参对着海盗喊话,称邱辉罪有应得,大家若是从今往后去恶从善,每船赠银千两,作为各人安家之用!船上一阵议论,但群龙无首,寨子又防卫森严,遂退去。
其实,还有一个说法,邱辉早在两年前于台湾澎湖与施琅作战时战败,在七鲲身自焚而死,《康熙汉文起居注选录》记载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邱辉“一船往来接应,挥炮乱击,其势雄猛———儒搭钩钩住辉船,辉一刀砍断开去,左足被观光炮打断,尚抖擞精神,船中跳舞,督其左右抛掷火罐、火箭、矢石以御,忽左右足俱为炮伤,负痛死战,迨见势迫,遂自抛火于官舱,药桶齐发,焚死。”各种说法让真相扑朔迷离。
,
正文 第74章:泰国赌神、洪门老大故居探秘
泰国赌神、洪门老大故居探秘走进潮州凤塘镇,一老人骑车载着两个大灯笼缓缓而过,灯笼上有个大字“郑”。我尾随而行,过了小桥,绕过绿色的池塘,在榕树道上,拐入了一个古老大院。我来到了一个叫“淇园新乡”的地方。“淇园”原是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世国君卫武公建的一皇家园林的名称,我想起<<诗经>>里的“淇水”,而“淇园”的确也是傍水而建的。
海筹公祠前,刚才骑车的老者爬上竹梯,将灯笼悬于梁上,一切显得从容不迫。这里就是昔日泰国洪门老大、人称赌神的“二哥丰”故居。
在淇园荣禄第,一近80岁的老婆婆正独自在院里泡工夫茶。喝着老人的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遗爱家风”四个大字已铭刻在门楣之上。穿花香满园的院落,老人领我来到祖堂,郑智勇及其儿子的多幅黑白照片呈现于我眼前。老人讲起了故事。长出咸草必出贵人
很多泰国人相信带“二哥丰”的护身符到赌场赌博会增加好运气,甚至逢赌必赢。甚至有警察也拿他做护身符。原来,“二哥丰”原名郑义丰、也名郑智勇(1651--1938年),祖籍潮州凤塘淇园村。传说,村前西溪里有一浮堆,如果长出咸草(长在水里,可做草席),那年必出贵人。有一年浮堆长出咸草,郑智勇刚好那年出生,而母亲佘氏在儿子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梦见大鲸鱼在翻江倒海,村里老人都说这孩子是鲸鱼精转世,长大定能成大器。郑智勇7岁时,父亲在泰国去世,母亲只好带着他一路讨饭流落到他乡改嫁。由于不堪忍受打骂,智勇13岁时只身逃往汕头,并被一好心的红头船主收留,带往泰国。他开始在湄南河码头栈行当小伙计,在流浪生活中他加入了当地的洪门会。1866年2月,太平天国最后的部队康王汪海洋十多万人在潮州大埔被围歼,揭阳人大哥蟒带领一帮兄弟九死一生奋力突围,逃到汕头并乘船前往泰国曼谷,与泰国洪门会汇合后势力很快壮大。大哥蟒也成了泰国洪门老大。与孙中山结拜兄弟,支持辛亥革命运动十八年后,郑智勇当上了大哥蟒的副手而被称“二哥”。过了八年,大哥蟒去世,郑智勇代替大哥蟒领导会党。由于他尊重大哥蟒又谦让,所以一直以“二哥”自称,“二哥丰”之名就由此而来。
当时时逢泰国财政困难,泰王五世决定由郑智勇承担在全国开设赌场的事务,很快泰王得到大量纳税,郑智勇也成了巨富,继而投资金融、报馆、航运、进出口等行业,机构遍布东南亚、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他还与小十五岁的孙中山结拜兄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与南京政府。二哥丰养子——钱做事
由于幼年丧父,饱受欺凌的他一心要在年老后实现一个愿望,就是短时间内迅速组成一个郑氏的庞大家族。筹建淇园新乡,占地100亩,历经二十年才建成,有祠堂、学校、大夫第宅院。他定下规矩,普通百姓改为姓郑、并称他为族叔的即可入住淇园新乡,每户分房2间,田3亩,娶老婆者发100银元,生男者奖田一亩。很快,投靠的人数以千计,以至于潮汕流行一句歇后语“二哥丰养子——钱做事”。生得遇二哥丰死得遇宋大峰
郑智勇还在家乡修堤,创办智勇學校(今鳳塘中學校址),曾免費招收附近适龄学生入學,在他经营的汕头至曼谷的航海客轮上,讲潮州话的可以半价优惠,老弱病残者免费,更可受到资助,于是民间还流传着“生得遇二哥丰,死得遇宋大峰”的俗语。意思就是生前若走投无路,要是遇到二哥丰这样的好人就好,若自己死了,遇到宋大峰这样的慈善家,就不怕自己尸骨没人收敛。
,
正文 第75章: 元太子曾定都广东大埕?
大埕所城:烽火连三月明代石城:街道如“将”字大埕所城位于饶平所城镇,城墙保存相对完整,为洪武年间(1394年)百户(武官)颐实所创。周长643丈,(一丈约为3.34米),高2.7丈,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其形态和泉州崇武古城很相似,都是驻兵防倭寇。前者的面积仅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城墙外用花岗石条丁卯垒砌,厚1.6丈,中填黄土。原来还设有城楼与迎敌台,可防御海盗。城内有三街六巷,南门与北门之间,东门与西门之间相连的街道就是中心街道。因为鲜为人知,所以背包客也极少。城里的街道图,看似繁体的“将”字,可见600多年前设计师“尚武”的初衷。在西城门,许多妇人提着衣服来来往往,都是前往门外池塘边洗衣服。城里的老头则悠闲自得,抽烟看报,而老婆婆则刺绣勾花。直街上,许多小店还在营业,即使“新潮理发店”,里面还是老设备,排队的人也不急,只是静静地等待,偶尔有农夫赶着牛从城墙边缓缓而过,留下的只有淡定与从容。南门边上,一家人正在大木桶边挑水忙活着,一问才知原来是在做薯粉。古城经历了600多年,如今里面的人依然那样生活着,只是少了刀光剑影。南门边上残存的碑文,字迹已经模糊,仿佛述说着一段如烟往事。元太子曾定都大埕?我们来到六百年前的明洪武二十四年,即1391年。朱元璋刚坐稳江山不久,大埕所城还没建,只在东几里处有个大埕老寨。一天,寨里来了一位元太子,3年前,北元残部已经被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打到了贝加尔湖。此时有“元太子”出现,难道又想卷土重来?其实,这是当地豪强陈君济的主意,他不知从哪请来了一位冒牌的元太子,与傅说一起把“太子”拥立于寨上。而陈君济则自封为左丞相,傅说为右丞相,他们号召乡民起义,从者数百人,随以大埕为首都。可是这大埕地处海滨,缺乏防御纵深,无险可守,怎能抵挡千军万马进攻呢?他们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君济被捕杀,而冒牌太子也被押往京师处斩。几千海盗突袭所城三年过去,所城建成。一日,几千海盗突然袭击大埕,周围村民都向所城逃难。此时,守卫东门的百户颐实,见百姓被追杀,便打开城门收纳百姓,拒贼于城外。西、北、南三门的韩、谢、马三位百户见难民众多,心想:如果一旦遭围城,孤立无援,城中粮食耗尽城自然被破。而已如果打开城门,几千海盗也会趁机蜂拥攻入。最终还是不敢打开城门,眼看着城脚下百姓被杀,死伤无数,很心痛但也无奈。后来,海盗退去,朝廷闻知,嘉奖颐实,谢、韩、马三个百户被斩首。当天下大乱时,谣言与异像便会蔓延。在潮汕,百姓都把榕树当神树拜。据说,明朝嘉靖三十一年春日的一天,大埕所的榕树突然流出血,百姓家煮的粉团也化为血,消息以一传百,引起市民猜测与恐慌,有人甚至把当年十一月陨石坠落的天象也联系在一起。
,
正文 第76章:探秘鬼屋潮剧《柴房会》鬼屋
“为生计,走四方,肩膀作米瓮,两足走忙忙。专买胭脂膀美共水粉,赚些微利度三餐。虽无四两命,却有三分力,自赚自食兔忧烦。念我李老三,自幼父母双亡,兄嫂早丧,存我这个单身汉。终日背着这只囊仔,四乡六里穿街过巷。虽则三十无妻,四十无儿,倒也清闲半世。”这是潮剧《柴房会》里李老三琅琅上口的开场白,其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被众多潮剧爱好者所喜爱。在三饶山脚下有座被称为“打破鼓”的老房子,传说这地方就是潮剧《柴房会》的发生地。在三饶镇,几乎无人不知晓“打破鼓”。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在狭小的胡同里七弯八拐,心情不由紧张起来,很快,一座神秘的宅院出现在眼前。古老的院墙已经被风雨削低了许多,我们踮起脚尖往里张望,难道里面还有莫二娘?宅院左侧开大门,门额书“日庆居”.
里屋门口上刻有“永昌传芳”几个大字。
宅院前有照壁后有花合,还有侧院两座,保存相对完好,“门楼肚”上清末风格的壁画还在微微散发着文气。屋内的漆画与木雕保存完好。现在屋里还住着几户人家,他们大都匆忙打理着农务,对莫二娘的故事避而不谈。这时,门外的孩子还在好奇地往里打探,有的正窃窃私语指点着:“可能是这个卧室。”潮剧《柴房会》在清末的潮汕外江戏里,曾经叫作《李老三卖眼镜》或《穆二娘》,而在粤剧里,该故事则称为《大闹广昌隆》后来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潮剧中,吴二是清朝初年的饶平秀才,为人败坏。他在江西做生意,夜宿青楼,后来骗取了名妓莫二娘一生的积蓄和感情,回三饶置业。一年后,莫二娘感知被骗,在寻吴二途中愤病交加自杀于江西樟树客店。此后莫二娘阴魂不散,此房一直闹鬼,无人敢住,几年后,饶平小贩黄某挑烟叶到此地,巧逢大雨住进莫二娘自杀的房间。女鬼向黄某诉说冤情,黄某把二娘的魂魄藏在雨伞里,抵达三饶吴二家,吴二开门的刹那,屋里鸡飞狗跳,吴二暴毙身亡。可是二娘仍然不愿离开吴家,二娘认为,吴家的大宅院是用自己的钱盖的。于是吴家请来法师赶鬼,可法师把鼓打破了二娘还不走,最后只好把东北角一房间腾出来,安置床帐妆台给二娘居住,此后,当地人便将此屋称为“打破鼓”。
《柴房会》毕竟还是舞台上的戏剧,据说李老三其原型就是黄勤饶(乳名阿三),他是常年来返于江西樟树镇与饶平间的脚贩,后来,吴氏族人将此屋卖给黄家。二娘的故事已遥远,多少人到此是寻找二娘还是寻找故事呢?打破鼓的故事只是众多爱情故事的缩影,加上了神鬼的色彩罢了,而正是这神秘感,几百年来却吸引了无数后人前往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
正文 第77章:深山发现藏宝谜语
在广东潮州市饶平县青岚村,流传着一个故事:元朝时,农民起义首领陈吊王兵败被俘前,曾把大量宝藏埋在村里某个地方,并在石上刻下几句谜语。传说,能破解这个谜团就能找到宝藏的位置。村里流传藏宝的传说这是个在山谷底的偏僻村庄,山路颠簸难行,汽车不时打滑死火,倒滑,险象环生,十六公里的山路竟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在这个村里,陈吊王藏宝的传说广为流传。陈吊王是元末潮汕地区的农民起义首领。据《潮州府志&8226;卷七&8226;兵事部&8226;陈遂之变》记载:“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陈遂据有揭阳,分将筑城隍。至洪武初归附。”饶宗颐《潮州府志&8226;大事志》载:“至正十六年,陈遂据揭阳,筑城僭号。”而在地方历史文献与传说中,陈吊王(陈遂)经常与元代陈吊眼(陈大举)混淆,石刻究竟是陈吊王还是陈吊眼留下的?地下究竟又埋藏多少奇珍异宝呢?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说,村里以前在稻田里有时会拣到银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有个叫张竹林的人,曾梦见一老人对他说,“某处山腰第三个石阶下有十二个龙银。”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那处地方找,果真的在第三个石阶下找到一个装了十二个龙银的小瓮(当地人叫‘鸡宕’,潮汕有习俗,若是家里生了男孩子就要在‘鸡宕’里装上十二个熟鸡蛋并送到娘家去),不禁大喜!此外村里还流传着“陈吊王钱银不能花”,“陈吊花钱银能花”告诫,若是拣到陈吊王的钱花了会招来厄运。而传说中的陈吊花便是陈吊王的妹妹。尽管如此,陈吊王藏宝的传说还是吸引不少好奇的人想一探究竟。发现藏宝谜语村民介绍说,在一块被当地人称为“鹰鸟石”的大石旁边有另一巨石,石头上刻有几句文字,看懂这几句文字的花就能找到陈吊王留下的宝藏。我们走访了几户村民,关于石头上的文字却很少人真正见过,一个中年妇女说,“巨石所在的那块田地在解放前是一位叫林阿酷的村民耕种,石头就在他的田中央,不时有好奇的人去那察看,踩坏了田里的庄稼,于是林阿酷便把字铲平了。数年前,由于建造电线杆,鹰鸟石也被炸毁。”这一番话不禁让我们大失所望,但我们还是想实地考察下。这时,青岚村村委书记张正生帮忙联系到一位叫林树展的村民。在林树展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下埔村,这是一个只有数百人的小村庄,他说,“以前这里有文姓,是文天祥后裔居住地,后来文姓迁徙到凤凰镇,在那建了个村也叫下埔。”我们徒步到了离村子数百米远的路边,他指着一块巨石,“这石头原来造型像只老鹰,我们都叫他鹰鸟石,前几年被炸了,石材被用来做电线杆。”
,
正文 第78章:只有偏旁部首的怪异文字?
穿过一石桥,他指着前面一片稻田,“以前这田是分成两块,中间有一巨石,上刻着文字。现在石头已经被埋在水田里了。四五年前我和几个村民还把石头挖出来看。”青蛙探险:“你看到什么文字了?”树展:“是两行诗。‘鹰鸟石,池仔边,翻身一箭地,藏有三鼎银。’”青蛙探险:“池仔边在哪?”树展:“池仔边是不远处一个小池塘。”由于田里的水稻还没收割,没能挖掘一探究竟。但这个谜语却耐人寻味。青蛙探险:“你们有在附近挖掘吗?”树展:“就是那次我们在附近挖了很深,都没找到什么。”青蛙探险:“这文字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树展:“不清楚,但上百岁老人都知道这诗,几百米远的山上还有另块石头,刻着七八个只有偏旁部首的字,以前在那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出来。传说也是藏宝的密语之一。”只有偏旁部首的怪异文字?在林树展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另一位叫刘龙文的村民。据说,他和林树展以前找到过那几个怪异的字。他们带着我,在荆棘的树丛中穿行,越深入越难走,手脚都被荆棘划破。
在这片山林,毒蛇毒虫随时会发起袭击。想起刚才在溪边遇到的一条长一米多的银环毒蛇,就冒冷汗。若是被咬,数小时内不能注射抗蛇毒血清就会毙命,而从下山到县里医院起码要两个多小时,一般的小医院也很少有血清。但很快,发现的喜悦把焦虑抛到九霄云外。我们找到了一块天然岩石,上刻“止大(火)人已氏”几个字,右边还有字,已经风化看不清。他们说,就在这石头附近还有一块天然岩石,刻着七八个只有偏旁部首的字。由于山体滑坡,草木茂盛,我们在那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收获。“我们前几年来了几次,蹲在那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出来是什么字。应该是和藏宝有关的。”
这几个奇文字究竟写的是什么,和“鹰鸟石”上的诗文又有什么联系呢?试解藏宝之谜语后来我请教了汕头大学的隗芾教授,并手绘了地图。
隗教授认为,如果是海盗藏宝,应该离海不远,如果是陈吊王等藏宝,应该在深山里。世界历史上,埋藏宝藏多数会选择夜间行动,没有日光,只能靠月光辨别方位,因为建筑物是会变的,但月光不会变。只有偏旁部首的字像钥匙的锯齿一样,找到另一块合在一起就可以破解了。若是从那首诗文上也很好解。随手,隗芾教授画了一张示意图,“鹰鸟石”与“池仔边”这两个地方可以连成一直线,“翻身”就是反方向,“一箭”射出的距离大约是五十米。那么在“鹰鸟石”与“池仔边”这两个地方连成的直线向前延伸五十米,可能就是宝藏所在的位置了。答案果真如此吗?可那几个只有偏旁部首的字又如何解释呢?
,
正文 第79章:九龙潭天险bao雨惊魂记
“和尚”敢死队闯九龙潭九龙潭位于饶平上饶,是九个大水潭与九个瀑布所组成的一个峡谷。前两个水潭由于采石炸毁,一般只能到第三、四、五、六个水潭,由于是悬崖峭壁,第六个后面就很少上去,传说第八和第九个潭上有仙女。更有勇者称见到第九个后面还有数个潭。2009年3月,阿猴在网上发贴,招募网友前往九龙潭探险。同月28日阿猴、开堂阿水、零度、陈锦荣、森林、胖子创鑫、行云流水、残忍和我九个“和尚”组成敢死队,重装上阵,冒大雨驱车前往打算一睹仙女芳容。潮汕人说“痴哥力尚大”(意思为好色力气最大)。第一关就遇到天险车停在一采石场,前面是近几百米高的山,高耸入云。岩石被水泡得光滑,坡度几乎是90,雨水顺着岩石倾泻而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几乎无路可上。“天险!”大家心里一颤。如是三国,这里或许能成为诸葛亮大败曹操之地。这时,雨中走来一位矿工,他竭力劝我们不要上山,很危险,去年大雨时候,洪水从山上倾泻下,把他开的大东风货车冲走了,车当地就停在我们站的位置。一般山洪都发生在雨季或者持续的大降雨,而此时又是旱季。偶尔的一场大雨并没把我们吓退,我们开始了攀爬,由于山坡被炸得到处是碎石,踩下去极易松动,路相当难走,而且还得注意随时滚落下的石块。在这里,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滚下数百米深的山崖。大家都不敢往后望,因为心理有数:“葫芦大块还在后头”(以后困难更大)。第一道关登顶,见一小溪流缓缓流动,岩石光滑如水磨,苔藓长在石头上粘糊糊,只要踩中便“脚底加油”---掉到水里。雨后的确会让攀岩和溯溪增加几倍难度,走没多远就有几个人中招“湿身!”第三关:队员被落石砸中
第二个难关是个水潭,后面是块大岩石,大家几乎是连滚带爬,攀着树根和草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雾气越来越重,气温只有十度。我们到了第三个难关,是一个大水潭,创鑫兄游泳过去,大家也把衣服脱了,背包顶在头,涉水而过,水齐腰深。我在拍照,走在最后,闻前方几声惨叫。只见峡谷上滚下几块大石,开堂兄及创鑫兄相继被砸中脚,还好只是皮外伤。原来,号称第一强驴的“零度”硬是从峡谷峭壁上攀岩而过,脚下的岩石一松动就掉了下来。真是庆幸,要是被砸中头部可就当场成“犀利哥”了。
,
正文 第80章:学“猿人泰山”晃过悬崖
第四个难关也是一个水潭连接着小瀑布,需从左边的悬崖攀岩绕过树丛而过,岩石长满苔藓,相当滑,“啊!”接着是“扑通”一声,阿猴发出一声惨叫,该不会是他摔下悬崖吧!大家爬往高处一看,顿时一阵大笑,原来是阿猴一不小心就把背包和相机掉到水里,虚惊一场。第五关:冷得身上冒烟多人掉下水潭
第五个难关是个瀑布,约三十米高,美得让人窒息。一般到了这个地方也很少人能上去。传说上面有仙女。阿猴带绳子游到了瀑布下面,可岩石相当滑,攀岩没能上,大家竞相尝试,可爬了一半又得放弃跳下水游回岸边。开堂兄欲从另一侧开路未果,差点从悬崖摔下,“上面很恐怖,我吓得脚都软了。”胖子创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爬了1米高就上不去,不得不跳到水里重新尝试。
由于寒冷,大家身上都在冒烟,就如仙人,只是少了些刺,要不准成仙人掌,万一牺牲在那也算得道成“仙男”。折腾半天,“零度”总算爬上去,到上面放绳。轮到我了,绳子淋到水,相当滑,脚底一滑,身体往下掉,死命拉住绳子,绳子也相当滑,就这样掉下五米,直扑深潭,冻得发抖。最后轮到森林兄,爬不上,掉下水五六次,冷得脱力,最后踩着“零度”肩膀,被死拉硬拽,托屁股拉上来。
第五关后半段:要学“猿人泰山”晃过悬崖然而这只是过了半个关,还得继续往上穿越几十米的树丛,到达瀑布的出水口。还好,去年阿猴和横直驴在最险的地方已经绑着一条绳。脚下是几十米深的瀑布悬崖,从旁边要进入瀑布的出水口还得越过三米多宽的悬崖,而且对面落地的石头都是粘的。此时我们要双手拉住绳子,如猿人泰山一样晃过去。只要稍不留神,肯定粉身碎骨。在瀑布的出水口落地,也得站稳,如果在瀑布出水口滑倒是相当危险的,水容易把人推下瀑布,没死也准摔个“脑残”。真辛苦了阿猴和零度,因为大伙七个背包都有几十斤重,为了减少大家难度。他们先上去,一个一个往上背,每次凌空跳过那个瀑布,大伙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最后轮到森林兄,大家最着急,先是教了动作要领,还在他身上绑好安全带,一步一步走,最后总算安全落地。他竟连声道歉,说把大家拖累了。在户外探险,最重要就是有团队协作精神。
,
正文 第81章:遭遇b雨,涉水而过,水淹到鼻孔
第八个瀑布:近百米高,如梦如幻在第七个瀑布,大伙冻得发抖,如饿狼一样把所有煮的东西吃了精光,发现带的食物还是不够吃。看到水里那只浅绿色红眼青蛙,有驴友建议把它抓起来吃了,当然被我和阿猴阻止,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只有警戒颜色的毒蛙。
我们继续往上攀岩。垂直上升几十米,翻过山,放绳垂直九十度下降约十五米。第八个瀑布就在山后,瀑布高耸入云,看不到边,有近百米,云雾缭绕,水气腾升,如梦如幻。由于天色渐晚,我们不得不提前撤退,原路返回时难度颇大。到了刚才那第五个难关,难以攀爬,很多人跳下水潭游回岸边。下撤:遭遇bao雨,涉水而过,水淹到鼻孔
此时,突然下大bao雨,大伙心有点慌:“赶紧下撤!”在峡谷里遇到bao雨是很危险的,如果山洪爆发,十秒内一定死无葬身之地。我们有应急预案,就是一但有山洪征兆,马上往高处撤离。此时大家已经冷得浑身发抖,下面的路程也是历经艰苦,浑身挂彩。早上齐腰深的水到了下午,水淹到了鼻孔。大家都把背包顶在头上,缓缓行走,又冷,又难受,这种美国好莱坞战争大片里才有的场景居然发生了。还好暴雨只持续了十几分钟就停了。
下山时,大伙衣服和鞋都装在一个大袋里,开堂不小心把袋子掉下水潭,衣服鞋子都沉下去,大伙不得不潜水寻找,最后剩零度的一只鞋没找到,某驴的裤子丢了。下了山,大伙的心如石头落地,衣服都湿了,很多人身上只穿条内裤。到汤溪水库吃鱼头,胖子创鑫冲进餐厅,抓起一个鸡腿就啃,大家象鬼子进村一样,把厨房的阿姨给吓一跳。精彩镜头回放:
开堂阿水:被石头砸中脚,差点从悬崖掉下。刚出发没多久就“扑通“一声掉下水,跪倒在青蛙脚下,我青蛙长这么大还没有受此礼遇,看来他真的对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回程路上,他穿个衬衫和条内裤,在国道下车后狼狈逃窜回家。语录:“真的有难度。”胖子创鑫:180斤的重物,掉下水继续往上爬,被石砸中脚。屁股被刮了两道血口。语录:“死地方再也不能去。”阿猴:背包全掉下水,穿个泳裤继续攀岩。语录:“我还要组织女生来。”零度:冲最前,可下撤时一只鞋掉到深潭没了。语录:“哪有难度我去哪。”残忍:回程在车里没衣服穿,只能穿个女生外套。语录:“好冷。”青蛙探险:第一次爬山带个自行车头盔,全套护具。语录:“下次得走到第九个。”
,
正文 第82章:全国最大的八角型土楼——道韵楼
全国最大的八角型土楼---道韵楼围龙屋是世界建史上的一朵奇葩。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处的山区,在饶平就有677座。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为全国最大的八角型土楼,始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成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前后花了110多年时间才建成。
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题的“道韵楼”石匾嵌楼门之上。道韵楼外周长三百二十八米,内埕周长一百三十五米,墙基用贝灰沙筑成,墙基以上用三合土再加工夯筑而成。《饶平文物志》有记载,道韵楼有“五十六间正房及十六间角房(每面两间角房七间正房)为三进屋堂,后进屋是三层楼,高十一米半,中间有两个小天井,三进屋全深二十九米,土墙厚一米六,造型是古堡式的楼寨。全寨五十六个门,门门相对……饮用水井疏散十个,其中两个是公用井。”
道韵楼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楼屋一色瓦顶,固桶用竹钉不用铁钉,不知道是因为明代的工匠认为金能克木,不用铁钉,还是因为怕铁钉会生锈,不如竹钉耐用的缘故。墙基在基槽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敌人进攻时,一呼百应,楼内乡亲立刻防御还击,道韵楼墙壁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特设有防火烧门的注水暗涵,设计极具智慧,可在敌人用火攻,烧门之时,从楼上向大门注水。
道韵楼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火灾、防寒暑、防地震等八大作用,是潮汕本地土楼典型代表,而且八角型的设计也有别于闽南,江西一带。传说,相地先生当时认为这是块蟹地,需以八卦型建造才能风调雨顺。楼埕为太极,埕左右的两公用水井象征“两仪”(俗称“阴阳鱼”)八面三进围屋如爻画;埕和屋内的明沟暗含意为阴阳之交合。其他结构也多以“八”为倍数,如天窗16个、水井32眼、角房16间,正房56间,门56个房共72间、梯112架等。1918年南澳的南彭列岛发生七点二级地震,汕头倒塌房屋几千座,而道韵楼内只有几间房屋墙体出现裂痕及倾斜,可见传统土楼墙体结构的韧性及抗震能力是相当强的。
,
正文 第83章:为了人身安全只好装nen
虚假情报让我们扑空两年前,听怒马说潮汕某村有个奇俗,正月十六那天会搞大型民俗活动,并抱着神象往河里跳。我很好奇,网上发贴寻找当地人,可也没着落。去年的正月十六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和凯龙兄一起驱车近百公里探个究竟。这村子小得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我的GPS也没找不到地标。还好从采桑那借了一个GPS。经过2小时颠簸,总算到了。这个靠山的小山村,村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远处,一个老婆婆挑着菜走过来,“你们这是不是今天热闹?”“是昨日”,老婆婆回答说。“那抱神像跳到水里是今天么?”“跳了,是昨日”老婆婆的回答让我昏倒,凯龙兄也开始抱怨。回去找怒马算帐,提供虚假情报,怒马也深感委屈:“是楼下卖香烟的啊伯告诉我的。”心想,只好等明年了。为了人身安全只好装嫩今年的正月十五,我又起了个大早,同去的还有FELIX,SASA两个老外,还有采桑,小华,小明等外地朋友。怒马也随后要从揭阳赶去,“你带老外?不要被人打了,哈哈。”我诧异“不会吧!”潮汕村里都比较排外,不大愿意和外地人接触。驽马提醒的不是完全道理,可是兴奋的心情已经把一切都抛在脑后。车子开进村了,铜锣声响已经让我们体验到那小山村的节日气氛。我们拿着长枪短炮随时集结待命。这时,旁边一个中年男子走过了,“我们今天没放鞭炮,你们是记者吗?”他这么一问我马上明白,原来前天的这附近发生烟花爆炸事件,这些天当地政府下令禁止燃放烟花。我解释,“不是,我们是摄影爱好者,那两个老外是汕大的,过来看民俗活动。”其实,我有记者身份,但一般暗访负面新闻事件都是谎称自己只是个学生。不过本次来只是民俗采风而已。快奔.....哦不,快“嫦娥奔月”的我还是可以忽悠不少人,可有时为了安全也没办法,只好装嫩。男子略舒一口气,拿起手机打电话,吩咐村里千万别打鞭炮,有人来拍照。我们沿着水泥路继续朝村里走,这时,三个中年男子分别骑着两辆摩托车快速从后面冲上来,停在我们前面,是抢劫?三个男子看起来都五十多岁,看起来有点紧张,其中一个脸色发绿。怎么打也不会输吧?我一边若无其事的走,一边瞄地上哪有砖块,一个砖块飞出,准会一个先倒地,其他两个也好对付。
,
正文 第84章:yan遇三女生
三男子朝我们走来,我的心也提到嗓子眼。
男子们走过来问采桑:你们干嘛的?采桑回头指了指我:“你问他!”转身就走了。遇到这情况,采桑最喜欢找我当挡箭牌,要真的抢劫杀人,俺也算死个清白,落个英雄救美的名分。
那句广告词说的好,“如果不能给他一个名分,就送他一套房子”。要我这么死了,有房子也没用。谈话间,其他人都走得看不到影子,剩下我一个人。经过了我一翻解释,三个男子才舒了一口气,放我走。原来,他们是村长和村书记,看到有人来拍照,以为是来采访放鞭炮的。我的回答,给他们三个打了个定心丸。还留了书记电话。在村里,我们跟着巡游队伍走,一男一女两个老外显得鹤立鸡群,可能村里人很少见到“奇怪模样”的欧美人,回头率是百分之三百,差点把很多村民脖子扭抽筋了。走到哪都会一群小孩子围着FELIX,SASA。“外星人”?
如同村子里突然跑进只奇怪又好玩的动物。大人也纷纷议论
“泰国人?”,“不,像是英国人。”听到议论,我窃笑。我和村长谈起来,他说自己工资120元每月,在管区兼抓计划生育,一个月不到补贴300元。这么偏僻的小山村,村长也很穷。村长开着电单车带我兜一圈,原来这个村子分成了5个小自然村。相距也就几百米,最远不过1000米。还看了村里那个奇怪的半棵龙眼树。“我妈叫我回家吃饭。”时间不早,返回村里时,几个女生跑上来把我劫持下,“你的朋友在我们那,我带你去,中午去我们家吃饭就好。”我很奇怪,他们从没见过,居然能在几百人中找到我。这里的女生真热情,尤其是看到两个老外,很兴奋,很好奇。带我们去他们家喝茶,到田里看芥蓝菜。中午,我们在一个叫阿虾女生家吃饭,女孩的爸爸妈妈做我们吃,我们当然感到很不好意思。不过脸皮厚也有脸皮厚的好处麻。采桑更是兴奋,在屋子门口遇到人就说“瓦西外省人”。她还不知道这“外省”一词在当地人中是带有贬义的。吃完午饭,聊天中,阿虾的妈妈才知道FELIX是个女生,原来FELIX短头发,她妈妈一直以为他是个男生。下午三点多,“跳水”正式开始。跳水是当地的民俗,就是扛着轿子从大堤上奔跑而下,一头插到河里,反复六七次,过程当然是精彩了,怒马也在这时赶到村里拍摄。最后,在祠堂里还有抢花生的活动。一听说晚上全村还有游灯笼和走火巷,我坚持要留下来拍照。因为这附近旅馆,一女生说可以住他们家,还再三保证父母没意见。这时天色已晚,其他朋友都回汕头。这时,那女生说:“我妈叫我回家吃饭。
妈妈说不能把陌生人带回家过夜。”我昏菜,那我今晚真的住在老爷庙里。
先吃饭再说,阿虾把我带回家,吃饭后。他爸一听说我晚上不走,脸色也略带难看。可是为了深入采访民俗,完善我的书稿,只能硬着头皮,增厚脸皮了。感觉自己是个确确实实的流浪汉,今晚拍完,明早可坐车回汕头。6点多,采桑说他们在普宁刚吃饭完要过来接我,真是万幸,不用在这过夜。一听说采桑他们要回来。阿虾的爸爸似乎欲言又止。吃饭时候,我才了解到,这个村里的长辈都不喜欢外地人,特别是外国人。他们怕自己被骗,所以对外地人都有特别的防备心理。啊虾的妈妈是壮族的,十几年前也上被骗到这,后来生米煮成熟饭,也就顺其自然结了婚,阿虾一家和娘家一来而去,感情也渐渐好了起来,阿虾妈妈现在还会说潮汕话,就是说的壮族腔潮汕话我听不大懂。
,
正文 第85章:我被当成人贩,村民跨村追捕
晚饭后,阿虾带我去老寨看游灯笼和“走火路”。前者是几千人提着灯笼在山里走,后者是下山时候,扛轿子从两边是火堆的巷子里飞奔而出。我们在村里的祠堂前集合等采桑和阿虾的同学,约半个小时才出发前往老寨。距离也就是20分钟,可夜色迷离,总感觉有点异样。走到有一半时候,一个男子从后面追上,大声呵斥!“你要去哪!游灯开始了,你要去哪”。
原来是阿虾的爸爸,骑着自行车追上来,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老爸发那么大火。采桑,罗明,阿华听不懂潮语,只知道她爸爸很生气,我开始后背发凉。“你跟我回去,我去那兜了2圈都看不到你,我发动了所有亲戚都在找你。”
他爸爸拉着啊虾。阿虾委屈地说“干吗啊,
我在祠堂门口等同学。”
阿虾嫂子也走过来给她上政治课,并把她拉走。我似乎明白,原来他爸爸找不到女儿,以为我们和他玩“躲猫猫”,把她女儿拐走了。此时正发动很多亲戚对我实施“跨村追捕”。我每个毛孔都署了起来,开始冒起冷汗,密切注意这漆黑树丛,会不会突然从林中闯出很多人影,把我抓住,掉起来打。山村野岭,死了都没人知道。还好,我把女儿还给他,不然,肯定被五马分尸。不过可怜的女孩爸爸肯定刚被吓得一身汗,可能心里还在想,“真是报应报应,取你娘时候是拐骗来,现在你被拐走了真是报应。”最后,阿虾还是被老爸和她嫂子劫持回去了。“你们也别走太远,就在这等,游灯队伍会过来的。”“你在这拍照,我们还是去车里等你吧,”采桑对我说。阿虾老爸接上话,“好好,你们回去车里,回去车里。”
又指了指我,他说“家乡话不怕。你们是说外省话的”
。原来他不仅对我防备,更对说普通话的人过于敏感。回去路上,我们几个挺难过的,最委屈的就是他们三个“外省人”。阿虾发信息说她被老爸和家人训哭了,
说我们是拐卖人口来的。小云的家人也一致认为是来探路的人贩,特别是那两个老外嫌疑最大。我想起怒马那句话,“带老外进村,小心被打”。一个月过去了,在上阿虾突然发来一行字,“如果我想嫁给你你会怎么反应?”本来十七八岁的女生都是暮懂的年纪,比较容易喜欢上男生。一个高一女生说出的口,我很意外。
我真娶了你,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会“被人贩”。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正文 第86章:神奇瀑布能改变天气
本文介绍揭阳3条经典的瀑布探险线路
能预报、改变天气的瀑布?——龙潭瀑布龙潭瀑布位于揭阳市揭西县南山镇深山,有上龙潭与下龙潭之分。上龙潭瀑布在龙潭河上游,瀑布西国乡岸洋村之南大北山麓,终年水流不断,从60米的高度飞流直下撞击到水潭边的巨石,发出巨大的轰鸣。旧时,每逢久旱不雨,村里族长就得带着大伙到龙潭崆去“打龙潭”求雨。首先要沐浴净身,斋戒三日。三日后,村民扛着标旗,敲铜锣,抬着祭品到龙潭边祭祀,大铳三响,把烧红的犁头铁抛入龙潭中,顿时云雾腾空,飘起雨来。据说每次都很灵验,如今这种民俗活动已经消失60年,是科学的人工降雨还是迷信?我们不得而知。下龙潭瀑布位于田心村北面,距上龙潭两公里。据说在久晴将雨或者久雨转晴时,便会发出巨大响声,十里外还能听见,当地人称此地为“响崆”。特别提示:
龙潭河雨季有洪水爆发的可能,一旦洪水爆发相当危险,如果持续多日暴雨就不能去。路途中,一旦水位迅速上升或者水变浑浊,就要马上往山顶撤离。峡谷里手机几乎无信号,第一时间自救是关键。此前有汕头驴友在此遇到山洪,险被冲走。上龙潭瀑布下有一暗洞通地下河,千万不能靠近瀑布游泳,一旦卷进去会有生命危险。虎啸峡瀑布溯溪虎啸峡瀑布在揭东玉湖镇坪上村附近,位于释迦岽山脉海拨1064米的笔尖山南麓。当地人称其为白水寨、飞蛇岭,因为瀑布落差几十米,在水潭发出巨大轰鸣,加上水潭口的几块巨石似虎牙,就如老虎张大嘴巴咆啸,故此次地得名“虎啸崆”,所在的峡谷也被称为虎啸峡。布满彩色石头的峡谷彩石谷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庵背村。是近年新发现的线路。因峡谷里布满彩色鹅卵石而得名。峡谷里绿色的水潭瀑布一个连一个,因此也称百潭谷。是粤东地区最美的峡谷之一,小溪里石头很多附着青苔,可是一点也不滑,适合溯溪。但近年由于一些不自觉的驴友留下很多垃圾杂物,当地村民会限制驴友上山。
(详细攻略地图及照片见正版图书)
,
正文 第87章: 密室深藏井底——郭氏大楼
百鸟朝凤,密室深藏井底---郭氏大楼郭氏大楼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兴道书院旁,建成于1746年。她占地五千多平方米,是清初富商郭来所建的私家豪宅,为典型的“百鸟朝凤”的格局。会元居与书斋分布其中,后楼大门有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上面悬挂着的“去天五尺”牌匾为清代邱玫华所题。邱玖华,今梅州人,邱历任翰林院检讨、山西御史、刑部郎中,邱玖华来此执教后,郭氏大楼名气大增,私塾也从“老书斋”迁至“带湖亭”。院中一古井里深藏一房间。房门刚好开在井口,进入时要从井口攀绳而下,房间不大,但可以放下一张大床。关于这密室的来历众说纷纭,郭氏后人则认为,是堪舆缘故,“百鸟朝凤”地上只有99间,其中1间在井下,加起来刚好100间。也有人猜测该密室有藏宝作用,情急时候还可躲避追杀。破门楼郑“翁仔灯会”揭阳市区有个“破门楼郑”的古宅院,位于榕城北环城路中段(古称魁隆坊十二板桥)的城北小学主校区附近。建成于明洪武年间,据说设计时受堪舆家何野云指点:风水属“离”位,五行属火,中厅不能盖顶,宅院由此得名“破门楼郑”。古宅院最热闹时候是每年的“翁仔灯”会,族中规定:每年有新婚、添男丁者的人家在次岁年正月十一至元宵,在破门楼郑摆设潮剧人物泥塑。主办人事先要到潮州浮洋采购“翁仔屏”(泥塑人物)及“翁仔米”(动物泥塑),以馈赠未产男孩的族人,以祈求来年生男孩。2007年,破门楼郑安仔灯会被列入揭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第88章:拦轿狂欢节
揭阳长美村“拦轿狂欢节”揭阳市渔湖镇长美村,每年正月都会举行特别的民俗节日----“拦轿狂欢节”当天,数百人的民俗巡游队伍绕着全村走两圈。下午四时许,巡游队伍依次通过村中的祠堂。按照规则,走在后面的几顶轿子要分别跑步冲刺进入祠堂,祠堂门口的观众则要拦住轿子,甚至把轿夫绊倒。快开始了,观众纷纷给轿子让出了道路,祠堂内外已经集结了上百名壮汉,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刹那间,只见四个壮汉大声吼叫,高举着轿子飞驰而来,夹道观众掌声鼓劲,祠堂前的壮汉也举手随时准备一扑而上,加油声,掌声响成一片。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后面的轿夫来了一个踉跄,差点绊倒在地上,轿子歪了一边,着了地,顿时笑声四起。几个轿夫也不气馁,抬起轿子,继续发力冲刺,就在冲进祠堂的一瞬间,轿子被拦了下来。此时,轿子后面多了一群人,着门里推,而门里的几十个人往外推,因为只是游戏,双方都边推边笑,其乐融融。眼看轿子已经进入一半了,还是被往外推出几十米。双方开始了拉锯战,扣人心弦。最后,直到轿子完全进入祠堂才算结束。这样的回合要进行好几次方告结束。在当地,这样的活动有辞旧迎新的含义。长美村当地俗称“潮尾袁”。族人介绍,袁姓族人的祖先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北宋兵部尚书。因袁琛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来退隐潮州云步乡,其子袁熙(宋元祐三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御史中丞)迁居至今长美村。创村时因用潮州之“潮”命名“阳潮里”,俗称“潮尾(美)袁”。袁琛后代登进士第的有11人、举人23人。村中现有元代古屋一处,还有寨墙,寨门及大量明清老屋。300岁以上的古榕有10余棵。青蛙探险美食提示:
渔湖桥头溪鱼店:春堂药店对面,当地人开的店,溪鱼很不错。长美的刺鱼丸远近闻名,刺鱼也叫凤尾鱼。
广美村嘉惠开的鸡肉店:无店名,俗称“草皮鸡店”。说到香蕉园草皮鸡吃鸡肉,当地人就知道怎么走。广美村也叫港尾村,是黄奇遇的故里。
,
正文 第89章:奇趣的摩天轮秋千来源古印度?
奇趣的摩天轮秋千来源古印度?在雷浦村前公路上继续往北徒步,数分钟便到了桃山乡三和村。正月,村里摩天轮秋千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秋千架左右各悬挂一个大红灯笼,柱上贴有对联。两边各立着三支木柱,用来支撑中间的横轴,架子上吊了四个座椅,很像游乐园里的摩天轮。因为秋千架很小,孩子们坐上去都要探出一个头来。他们玩起来花样百出,动作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坐稳扶好,下面两人推着摇晃起来;有的孩子在下面来个“空中翻筋斗”就已经稳稳当当地坐到秋千座上了;一个小孩干脆站起来扶住扶手,在秋千另一端的小孩马上攀住秋千架,人少的一头便腾空而起,飞得老高,有点像翘翘板,顿时嬉笑声、秋千摇晃声、加油呐喊声响成一片。还没玩多久,这秋千架就失去平衡了,往一边歪了。小孩们纷纷拿出“家伙”,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像猴子一样三下两下就爬上四米高的架子,在上面叮叮当当敲了起来,有的在下面目测是否平衡,由于缺少经验,这秋千越修越歪......秋千架一般正月初一搭设,正月十六后拆除。村里规定,初一到十六,男女老少都可上秋千玩。元宵夜则专门给女孩玩。传说村里这习俗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可谁也说不清是哪位这么特别的“玩具”是哪位前贤发明。经过一番考证,这种形制的秋千应该是摩天轮的雏形,在尼泊尔,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农村中也存在,尼泊尔的朋友说他们管这秋千叫“bing”。由此可猜测,可能是由古印度传到了东南亚,再由东南亚传到了中国桃山乡。风俗
炮台镇工厂不多,外来人口很少,治安很好。当地人去买东西,自行车与摩托车放在店门口也不用上锁。在菜市场,习俗更有意思了。如果有商家缺斤短两,一经核实,商家要向全菜市场的人赔礼道歉,并买两担子糖果,分发给整个菜市场的商家及顾客。
,
正文 第90章:苏六娘故居——雷浦村探秘
苏六娘故居----雷浦村探秘“欲娶雅嬷苏六娘”
四百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作家莎士比亚改编创作了世界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个时期,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也诞生了一出爱情悲剧《苏六娘》。这是一部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经典潮剧。如今,泉州梨园戏和闽南高甲戏中也保留有《桃花搭渡》这一传统折子戏。潮汕有俗语“欲食好鱼马鲛鲳,欲娶雅嬷苏六娘。”就是形容苏六娘貌美出众。传说,古时揭阳炮台镇荔浦村苏员外有一女儿名苏六娘,花容月貌,精通诗书画赋。她从小在榕江对岸的潮阳西胪外婆家寄读,与表兄郭继春私定终身。苏员外因官司贿赂衙内的饶平人杨师爷,胜诉。谢宴时,族长将六娘许配杨师爷之子杨子良。苏六娘母亲和父亲都怕独女远嫁饶平,于是拖延时间,但迫于权势,不得不答应婚事。此时侍女桃花乘船赴西胪给郭继春报讯。就在婚前一夜,六娘还没桃花消息,留下遗书,来到江边打算投河自杀。此时桃花与继春乘船赶到。桃花把六娘和继春藏在摆渡的渡伯家。六娘双亲以六娘被迫死为由与苏族长、杨家大闹。族长与杨子良因出了人命,害怕官司牵连,仓皇逃窜。而六娘与继春则埋名隐居......苏六娘确有其人
这出戏现存的最早剧本是明代万历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苏六娘》,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在历史上,苏六娘确有其人。拐入雷浦桥,我们来到一个叫雷浦村杨桃顶的地方。这里分布着一片老宅院,古巷深深,古榕环抱,老寨墙还是用牡蛎壳砌成。村里人指这一处叫“四房厅”的老宅:“苏六娘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如今“四房厅”成了一处陈放木具家私的闲间,百十户苏氏后人则居住在周围老房。但对苏六娘这段故事,当地人却讳莫如深。
这故事发生在明朝,苏六娘花容月貌,天资聪颖。5岁时在晒谷场上用谷粒摆出龙凤鸟兽,活灵活现,鸡鸭都不敢来偷吃,她还可以给龙凤点睛,一点龙凤便腾飞而起,村里人都说她是仙女下凡。
苏六娘的传说,民间有多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则如潮剧中所描绘的,苏六娘与郭继春则埋名隐居,成就一段姻缘。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另外的版本,故事的前半段与传统剧目大致相同,但对于结局却有不同的说法。
,
正文 第91章:苏六娘下落成历史之谜
传说版本二:苏六娘被沉江而死雷浦村人的说法是,六娘因为抗婚,躲藏在郭家,后随郭继春去省城赶考,落榜的郭继春带苏六娘回乡后,被杨子良探知。杨子良要苏氏族长按族规严惩苏六娘,族长派人捎去假口讯,"你母亲因思念得重病,请速回。”可当苏六娘一回村,便被抓起来。族长在祠堂打开神龛,宣读族规。把她装进猪笼里沉入榕江,郭继春闻讯也投江殉情。苏六娘和郭继春遗体随着榕江飘到潮阳西胪白屿。南凤村的好心人收拾起苏六娘遗体,葬在白屿山腰,现墓保存完好。郭继春的遗体则让西胪的家人收去。黄昏时候,有渔人常见一白衣女子在墓前徘徊。我在白屿考察时,还听当地人说,有村民曾在白屿一草棚守着鱼塘,半夜梦见有一白衣女子在眼前,醒来马上拿灯追出门外,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更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苏六娘和郭继春化为二只白海豚,经常在西胪与雷浦之间的江面游弋。传说版本三:苏六娘被杨子良踢死在饶平马鞍山水库建设时,周围的村民称见过水库库底有苏六娘墓,在这里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传说。潮剧中的“白鼻公子”杨子良,其真实原型是饶平县浮滨镇新埔村扬家寨人扬子良。扬子良原姓杨,是杨家将后裔,宋亡之后,为避免元兵追杀,改姓“扬”。他从小习武,力大惊人,还中过武举人。扬子良得知苏六娘恋上表兄且抗婚,于是暴跳如雷。旧时迎亲,有“踢轿门”的习俗。则新郎用手掌在花轿顶上轻轻地一拍,提起脚来,使劲向轿门踢去,用意为“乾纲振作”,不惧内。在轿内的新娘,也使劲踢一足相还,取“坤纲树立”,毫不示弱之意。当扬子良迎亲时,他心急怒火,“踢轿门”泄愤但出脚过重,六娘一命呜呼。扬子良告潮州官府:苏六娘不从夫,跳陂自尽。扬家胜诉,苏家还此赔偿扬家而倾家荡产。
,
正文 第92章:桃山村与雷浦村的风水之战
传说版本四:扬子良跳上戏台讨说法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传说,如苏六娘嫁饶平时候被掉包,换成丫鬟,扬子良发现后踢死丫鬟;还有苏六娘出嫁途中连人带轿滚下山坡等不同的结局。《饶平民间故事集成》里有记载着饶平新埔村流传的传说。扬家寨旁有个灯塔墟,有一日,村里正在上演潮剧,《杨子良讨亲》,在剧中,扬子良成了拐脚瘸手歪嘴独目的白鼻公子,滑稽幽默。此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跃上戏台,正要向白鼻公子挥拳,村里族长见状,以为有人故意捣乱,即指挥4名彪形大汉欲将此人拿下。可彪形大汉都不是老人对手。观众才有人说,此老人正是扬子良。村里族长恍然大悟,马上赔礼道歉。原来扬子良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可功力尚存。得知自己成了台上人物,就过来在偏僻角落察看。见演员羞辱自己,便气得跳上戏台,想讨个说法。桃山村与雷浦村的风水之战堪舆上,雷浦村为鹰地,寨门是鹰嘴,正对着对面的仙桃状的山丘,于是附近的桃山乡人都认为有鹰啄食仙桃之意。加上中间隔这一片竹林,经常有盗贼出没,因此两村之间互有猜忌与摩擦。古时,桃山乡一有人下葬,送葬队伍必绕圈从雷浦寨里通过,雷浦人觉得有晦气,加上两村之间的竹林经常有盗贼出没,互相猜忌,冲突也在所难免。其实,此竹林为雷浦村的风水林,因为“雷浦这只鹰要羽翼丰满才好”。桃山乡人请来了风水师孙仁,孙仁是当地有名的“和事老”。他告诉桃山乡人,雷浦此鹰专食腐肉,送葬队伍进雷浦岂不是送白肉入鹰口。桃山人觉得有理,送葬队伍也没再从雷浦寨通过。“要破雷浦这鹰,先要断其羽翼”。他让桃山乡人每天往竹林里浇水施肥,雷浦人觉得奇怪,打听才知道,桃山人想用竹子插死这雷浦此鹰。雷浦族长大悟,马上派人把竹林铲平。这样,竹林没了,也就没有盗贼藏身之处,双方也少了些猜忌。现在寨里还有民国十二年揭阳县知事周伯初书刻的训戒治安的石碑,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苏六娘去世后,雷浦人认为寨里的北斗门正对着桃山,有桃花劫之兆,于是把北斗门封死。此门直到解放后才重新打开。
,
正文 传说版本四:扬子良跳上戏台讨说法
滚钉床,撞钉球潮汕有句俗语:“三牲敢吃,钉球敢撞”,“三牲”通常指猪牛羊。这话意思为敢冒风险,摧残自己,也善于获取回报或享受。正月十三,十四是揭阳渔湖庵前村热闹的日子。当天下午,随着一连串的鞭炮声,三名中年男子陆续赤脚跑入祠堂,旁边的人给他们穿袍。不久,他们三个人各自扛着一大钉球跑到马路上,周围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把他们围个水泄不通。这个钉球,上有锋利的铜钉,三名“犀利哥”挥舞着钉球,不断往自己身上撞,有时屁股坐在钉球上跳跃,引起阵阵喝彩。村民抬出钉床,这是一个布满铁钉的钉床,一名“犀利哥”突然跳跃而上,一个凌空翻滚,背部重重地摔在钉床上,他又在钉床上跳跃翻滚,惊心动魄。之后这三名“犀利哥”卧在钉床和刀轿上,村民抬着他们,跟着巡游队伍绕着村子走了一大圈。最后,三名“犀利哥”一头撞在祠堂里的桌上,昏过去,一会才惊醒来。活动一直持续数个小时,直到傍晚结束。正月十三晚上,全村村民还在田野里游灯笼。村民认为,这三个人是有“神灵”附体,才不会受伤。其实并不是神灵附体,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村民说,以前揭阳榕城还有“竹篮请水”的民俗活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学过魔术,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普通的魔术,而学魔术的人都有行规,“不能告诉别人其中的秘密,不然魔术师就失业了。”
神秘的降头与巫术被小猪爱上
当然民间巫术的确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巫医结合的故事也听过很多,尤其在是泰国和中国云南。据说汕头曾有一富二代的男生在泰国上学,喜欢上班里的一女生,可女生对男生并不理睬。男生无奈花巨金求得爱情降的降头油。据说这种降头油非常昂贵,是婴儿尸体的尸油。当然现在去泰国旅行能买到的大都是假货。
,
正文 第94章:神秘的降头与巫术
那天上学,男生偷偷跟在女生后面,女生要搭上电车,男生心跳加速,快速跟上,拿出准备好的降头油往女生一喷。本以为喷上后,女生就会喜欢上男生,可谁料,喷出的一瞬间,女生转身上了电车,没喷到。反把女生旁边一只小猪给喷到了。这下可惨,小猪对男生产生“爱意”,追着男生跑,男生吓傻了眼,一直跑到家。刚到家,还没喘过气,小猪就撞门而入,直接扑到男生身上,男生吓得大叫,一飞腿把小猪踢开,慌张爬上竹梯上了二楼,并把梯子推掉……故事真实性无法考证,但下面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半夜开门中降头
泰国民间有忌讳,半夜睡觉,听到啪啪响的敲门声,如强盗砸门,这时千万不能答应,也不能开门。如果答应,则马上中降头。泰国潮人李伯便曾告诉我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往事。在四十年代一天晚上,李伯的哥哥正店里在睡觉,突然,门啪啪作响,似有人砸门,李伯的哥哥以为是盗贼,“是谁!”并开门察看,发现门外无人。这时候李伯的哥哥手立即肿起,疼痛难忍。父亲猜测是中降头,兄弟二人在父亲带领下,乘一艘小船赶到一小岛,这小岛居住着一群和尚,与世隔绝,和尚在岛上种田,自给自足。李伯的哥哥跪在和尚前面,和尚口按着他头,中念念有词,在从受伤手臂中拔出许多钢针,再抹上一层药油,受伤手臂几日便康复。
其实,下降头的人很可能在门上涂鳝鱼血,在门把附近着毒针或者有毒动物。夜行的蝙蝠就闻到味道来吮吸,于是有了半夜砸门声,并把受害人引出门外。此时,受害者开门,手臂碰到剧毒就肿起,疼痛无比。和尚知道缘故,却不告诉受害者中降头原因,可能是担心下降头办法流传,祸害他人,于是和尚用魔术障眼法,拔出很多针,再给伤害抹药。云南彝族的小李,也曾跟我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小时大病高烧,多天未好。母亲求助巫师。巫师用刀割舌,用杯子剩下小杯红色的血液,之后画符融在杯里。小李喝下,康复。巫师可能在水里用了某种药物。巫术上,红色血液通常是在药店容易买到酚酞制造的,酚酞遇水变红。潮汕民间的巫医结合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汕头有治“飞蛇”(带状疱疹)者。“赤脚医生”用红头绳剪出一段和病人身高一样。绳子一端贴病人左乳,一端靠近右乳,贴住的瞬间,啪啦一声响声如鞭炮,伴随一火花喷出。“赤脚医生”称火花喷出的喷到眼则瞎,喷到皮肤则传染,所以自己也有危险。据说,通过几次这样的治疗,病人可康复。
,
正文 第95章:奇怪的正月习俗
乔林烧龙揭阳市乔林乡每年农历正月初二祭龙,初四游龙灯。正月初十晚乔林乡的乔南,乔西,乔东村都有烧龙与烟花表演。据说,村里这一民俗活动自明代开始,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舞火龙有扬正压邪,祈求兴旺发达,来年丰收的寓意。2008年乔林烧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月十一:几十万人走彩桥,摸石狮古时揭阳是小桥流水之城,数大小百条石桥,有小苏州之称。现在,行彩桥是揭阳市区正月最热闹的民俗活动。正月十一“走头桥”,最热闹,晚上几十万人要挤过几米长的石狮桥以博新年好彩头。石狮桥边有一红色石狮,有民谣:“摸狮头,才会贤;摸狮嘴,大富贵,摸狮耳,娶老二(或生阿弟);行桥中,嫁雅翁。”在揭阳曲溪寨内村、普宁等地也有此习俗。排队跳火堆正月十五晚,是揭阳市新亨镇仙美村一年一度的跳火堆活动。当天下午,很多老人聚集戏台前看戏。戏台对面,一群小孩子扛着神偶,敲着大鼓与铜锣,飞奔游村,曰走“神官爷”。晚上七点,是全村最热闹时候,几十名男青年与男孩包毛巾,或手持大灯笼,或扛着神偶严阵以待,与此同时,大院子里接连点燃稻草火堆,烈火腾空而起,足有三四米高。一声令下,只见一男青年拿着大灯笼快速奔跑,一个箭步就跨越火堆,完全安然无恙,引起村民热烈的喝彩欢呼。后面的勇士一个接一个跳跃而过,还有的扛着轿子跨过。这时候,一男孩一个踉跄,一头扎在火堆里,但他马上爬起,继续往前冲。而这只是第一站,当晚他们要到村子的所有大院里跳火堆,一共有上百站。村民们相信,因为有神灵保佑,跳火堆时不但不会受伤,还有辞旧迎新的好意头。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站,队伍要一次跳过五个火堆,比百米跨栏还精彩。跳火堆的仪式由来已久,目前,在伊朗台湾、甘肃、潮汕等地方还存在。
,
正文 第96章:探访中国最大的民居:德安里
探访中国最大的民居:德安里德安里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群。从卫星地图上测算,占地面积竟达60万平方米,相当故宫建筑面积5倍,是陈慈黉故居的好几倍。有老寨、中寨、新寨(德安里)之分。格局上,中寨与新寨属“驷马拖车”,老寨属“百鸟朝凤”。房子的建成历经了几代人。方耀:潮汕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德安里的主人是方耀家族,方耀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清末,潮汕人民受太平天国的影响,纷纷揭竿而起。劫掠、抗租、械斗经常发生,地方豪强也纷纷自募乡勇以自保。方耀受慈禧委任,在潮汕清理积案,一时,潮汕各地惩办的匪徒达3000多名。据说,方耀如果把某个村列入贼乡的名册,必然派兵进行清乡。清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兵临城下,叫族人交出案犯,以及和赔偿金或罚金。第二种则是,在第一种不能实施的情况下进行抄乡,烧杀抢掠。充公的罚金一部分用于修建书院等设施,一部分上交朝廷,当然还有一部分不知去向。智取沙陇太子森
古时,沙陇是潮阳一大乡。郑氏家族五兄弟所领导的地方兵团,拥有上百支枪,号称“三十里横直无贼马”。大兄之子熙森在十三乡械斗立战功,被人称为“太子森”。十三乡大型械斗中,十三乡惨败,几百户村民的田产被沙陇乡所侵占。方耀一心想除掉这地方豪强,可硬碰硬难免有伤亡,于是决定智取。方耀母亲生日那天,十三乡门口来了十八顶大轿,是方耀派去接郑氏族人前往普宁洪阳德安里为其母祝寿的。十八名受邀的郑氏族人都上了大轿,可有一个叫朝晋的人却看出其中的破绽,“鸿门宴”时他假装闹肚子,中途回家,逃往了台湾。其他十七名族人没出峡山就被逮捕问罪并杀头。“太子森”在家闻讯叔父及族人被杀,也吐血身亡,家人把尸体藏在了夹墙。郑氏家族多年侵占的田产也归还于民,田赋被充公,豪宅被烧毁,太子森的尸首也被挖出来戳尸。
民间传说,戳尸的当天,沙陇溪新坛附近出现一条蜥蜴的遗骸,大家都认为太子森是“蜥蜴精”所化。这就是在清末轰动一时的沙陇案,被列为清代潮阳四大公案之一。德安里寻“鬼屋”
按潮汕传统,有新房子落成,主人必须打火蘸才能入住,目的是驱邪。新德安里建成时候,就有两个版本的传说,第一个传说是方耀杀人多,冤鬼也多了。打火蘸那天,方耀不得不亲自上阵驱鬼,他戴上头盔穿上战袍,挥舞利剑,一间一间驱鬼。可有间房他却疏漏了,从此那间房就“闹鬼”,晚上在这睡觉的人早上起来都发现自己在地板上。第二个版本的传说是新居落成那天,方耀牵着了一位生辰八字相当硬,名叫阿日的男子到每个房走一遍,可是有一间漏了,从此那房子“闹鬼”。传说中“鬼屋”在深巷里的尽头,巷口有家士多店。
,
正文 第97章:泥沟村:“七星伴月”得虎地
泥沟村:“七星伴月”得虎地泥沟村位于普宁市燎原镇,是规模相当庞大的民居建筑群。因村子坐落于虎山前,当地人也因堪舆需要建成了成千座“下山虎”式的民居。还有十几座上百年历史的雕楼屹立其中,互为犄角,在当年兵荒马乱的年代守护着村子。村后虎山还有一“兄妹合葬”的罕见古墓。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穿过了石母泉,直达山腰。因为此山似虎伸腿而坐立,故被称为“虎山”,古墓就位于“虎口”的位置。古墓碑倾斜超过45度,上面有个“明”字,下面字被石头压住看不到。因为兄妹合葬违背了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礼节,所以当地不少人称此古墓为“小礼坟”,“小礼”的潮汕话意为害羞。有神话传说,兄妹因为“看到”大家指指点点,害羞地把墓碑弄倒,让人看不到墓主人名字。据村里张姓族人介绍,其实这墓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村里张姓族人的祖墓,墓主人是元代的张翠峰和张翠蛾。“七峰下潮”与“七星伴月”
据族谱记载,泥沟村的开基始祖张翠峰,有七兄弟和一个妹妹张翠蛾,原籍福建莆田大菜园乡。至元22年(1285年)移民到潮汕,在潮阳、湖东、小洋尾、秀陇、南溪、埔仔寨、河婆、龙眼城及泥沟开基创祖,有“七峰下潮”与“七星伴月”之说。
传说张翠蛾十八岁便嫁给了揭西钱坑林氏开基始林南山。林南山也是懂风水之人,曾用两只鹅便换得钱坑村一风水宝地。同时,妻子张翠蛾的婆婆也看中了泥沟村虎山这一宝地,心想:虎地能出武将,要是媳妇百年后能葬在这里,子孙必定人才辈出。张翠蛾也有此意。但是嫁出去的人是泼出去的水,如何是好?
张翠蛾犹豫许久,如果和哥哥合葬就违背了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礼节。最后她只能称与哥哥张翠峰因感情好,自己百年后先借葬于哥哥墓里,待以后移迁它处。传说,在张翠蛾年老病危时候,便来到泥沟村,吃下预先准备好的慢性毒药,如愿在泥沟去世,安葬于此也就顺理成章了。可是张姓族人没想到,这虎地一借就是600多年。村民挂灯笼求子
当地有一习俗,如果在此墓前求子经常可如愿,如果实现,第二年需在此古墓前挂一灯笼,以示答谢。灯发音同丁,挂灯笼有出男丁之意。
,
正文 第98章:客鸟尾“熊抱”巨石
客鸟尾:悬崖边上长石笋“客鸟尾”位于揭阳市惠来县的东南距县城30公里的靖海海边。客鸟为鹃的俗称。因为海边悬崖绵延至海底,型似鹃尾,所以也称“客鸟尾”。由于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在悬崖上形成了很多巨大的石笋,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这些石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攀岩其上,一掰就碎。深渊下,巨浪拍打着礁石,远处渔帆点点,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难怪当地有俗语“要寻死去客鸟尾”,意思就是寻死要干脆,去危险的悬崖,跳下去必死。“客鸟尾”处沿岸台地的第二级,高度有30至40米,长年累月风化,含铁比较多,故出现红色土壤。“熊抱”巨石抱石作为攀岩运动的一种,是在身上没保护装置的前提下,徒手攀爬不超过六米的石头。它不像攀岩那样需要很多复杂的保护装置,只需要在岩壁下,铺上一张海绵抱石垫,穿上攀岩鞋,腰上挂一袋镁粉就可。因为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塑身的效果,所以也深受年轻的女性的青睐。2009年夏日的一天,鱼鸟、阿甘和我驱车前往惠来客鸟尾,在那与深圳东方攀岩馆的发烧友一起玩攀岩与抱石。深圳的“海岸”与晓鹏都是“熊抱”的高手,他们在海岸一边物色好巨大的石头,一跳上去来个“先锋抱”,三下两下就爬上石头。由于石头风化严重,薄的地方一抓就碎,也相当锋利,不一会就把手磨出血。即使这样,大家还是热情未减,绑上胶布继续挑战。抱石个人装备:安全带、下降器、安全铁锁、绳套、安全头盔、攀岩鞋、镁粉和粉袋等。抱石提示:惠来县仙庵镇与靖海镇之间的公路两旁有很多巨大的圆石,是抱石运动的天堂。注意要先清理地上的碎石,再铺好几张抱石垫。因为这里的石头风化严重,很锋利,建议买胶布先把手指绑好。抱石时一定要有两三个人在下面保护,一旦脱落时可以保证安全。
,
正文 第99章:神秘消失的山寨
神秘消失的山寨据有关文献记载,广东惠来县有一处古老的石寨,到了八十年代还剩一户居民。那么寨子现在还在吗?里面是否还住着人呢?山寨无故神秘消失?
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潮汕文物志》及《惠来县文物志》记载,“广东惠来县城东七里,有一处石寨,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望登山前突起的高山顶端,”由于饮水困难,“一九五零年后村民陆续迁出,仅剩一户居民。”此外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都无其他线索,而惠来地图及精度很高的百度电子地图上也没有这处石寨,更找不到望登山。难道二十年前的古寨和最后的一户居民会无故神秘消失?卫星地图锁定大致范围我随即用GoogleEarth卫星地图配合百度电子地图在惠来县城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搜索,可是搜索的县城属揭阳市的郊区,google卫星地图在此地精度不足,虽然发现地图有几处上可疑的地方,但最后都一一排除。
我拨通了惠来县方志办的电话,很快找到了退休的原方志办主任朱林老同志,朱老同志介绍,“《惠来县文物志》主笔的老同志已经去世,该同志也只是在书中对石寨描述过,我也不知道望登山在哪,但石寨应该离顶寨不远。”
朱林老同志提到的“顶寨”其实是一个小村,“顶寨”顾名思义就是在山顶上的寨子吧,由于该处的位置与文献中描写的相符。随即在锁定了顶寨附近方圆几公里范围,准备只身带着地图一探究竟。
深入考察寻找,无人知“石寨”从汕头出发驱车一百多里,在公路上往北拐进林畔村,黄土路面顿时变得狭小而颠簸,看不到一间工厂,眼前只有一片田园风光。在村道上行驶数公里后,往东走到小山岗,这便是顶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在大榕树笼罩下显得古朴幽深,村民见我一副探险者的打扮,都围了过来。
“这里没石寨,也从没听过望登山,你找错了吧?应该离这很远。”一个中年妇女说道,“是有户老人在后山,但已经去世了。”难道线索会在此中断?寻找石寨的行程会无功而返?数年来我在各地寻找古遗址数百次,无功而返也是常有的事情,发现的过程总是艰辛曲折,但结果经常会让人兴奋不已。
,
正文 第100章: 暗渡陈仓挖通暗道
“石寨”现身顶寨村后山,寨内空无一人听说有个老村民比较了解这带的环境,随后我们找到了一位叫黄锦池的老村民。他热情地领着我在村中的七弯八拐的古巷中穿行,越往上走越高。我被这些老房子古老的韵味深深吸引住,还没缓过神来,突然一个寨门豁然开朗地出现在眼前,古寨墙上赫然写着“郭岗古寨,明万历建”,文字比较新,显然是近年写的。寨前巨大的石头铺成石阶,每一块足有数百公斤重,野草已从缝隙里长出。茂盛的古榕与巨竹紧紧锁住石头垒起的寨墙,数百年过去了,石头更显质感而温润,寨墙的排水口和寨前的排水石沟依然发挥着作用。这难道就是文献中记载的石寨吗?这太让我兴奋不已。这里一切都显得静谧。走进寨门,只见一小庙,紧挨着的,是一个老房子。房子被周围四米多高的树木和野草紧紧“裹”住,无法靠近。“数年前,居住在者的最后一个老人已经去世了。”看来,我来的有点晚。寨子其他建筑已毁,内部遍地瓦砾,树木繁茂,离房子越远越无路可走,似乎到了迷宫般的森林。黄锦池老人介绍,高速公路后那个小山就是望登山。穿过荆棘的树丛,我们来到寨后,只见深汕高速从寨后穿过,汽车卷起的巨大气流把树枝吹得沙沙响。我们来到寨墙外,只见天然石头垒起的石墙有一人多高,连绵几百米都看不到尽头。据说,墙外就是“跑马道”,可以跑马的。我们到了西边一处古井,老人说,他小时候全村都住在这寨子里面,寨子里没有水,都是靠这口井取水的,现在古井依然清冽。显然眼前的郭岗古寨与文献记载中的石寨是相吻合的,这更加证实了我的推断是对的。暗渡陈仓挖通暗道,“老罗贼”久攻郭岗古寨不下日军不敢贸然进入我们下山,走访了顶寨村的另一位老村民,“这个郭岗古寨,以前住的都是姓郭的,后来郭姓没有了,黄姓的人家迁入。这个寨子原有瞭望台可以防守,古时候还有大炮可以打‘老罗贼’,当时日军一股小部队来到这,见大门紧锁,也不敢贸然硬闯。只能住在寨前几间平房里。”这里提到的“老罗贼”其实是清顺治年间这一带农民起义的领袖,据《潮汕大事记》记载,普宁13寨老鸦地罗英曾率数千农民起义军围攻县城,一度攻陷惠来的靖海所城,后被杀。老人继续介绍,寨墙外西边这个井是寨里唯一的水源,古时只是个水臼,后来才打成井。“老罗贼”围攻这个古寨一个星期,因为他知道寨子里没水井,便企图以断水迫使寨民投降,可是他却没料到,寨民在一个星期后,依然能在寨里晒着洗过的白布,“老罗贼”无奈只能退兵。原来寨民早就挖了个暗道,通向这个水臼,利用夜色掩护偷偷取水补给。1950年前全村都住在这个石寨里,寨里原来有三直街一横巷,直街尾还有一小庙,解放初还住着三百多人,后来地方不够住就搬出来。十几年前修高速公路,寨子后面的寨墙和瞭望台就被拆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