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e(); ?>
<REC>
<序号>=1
<报名>=中央财经大学报
<日期>=2010-05-25
<版次>=02
<版名>=科研
<专版期号>=
<期号>=第142期
<引题>=
<副题>=--记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贺强
<标题>=情系教育 心怀人民
<作者>=
<栏目>=
<来源>=
<体裁>=
<分类>=
<图像1>=@e:\image\10052521.jpg^jpeg
<图说1>=
<图像>=@e:\image\10052521.jpg^jpeg
<图说>=;$$WASTAG$$;
<图作>=;$$WASTAG$$;
<全文坐标>=10,108,958,108,958,850,10,850,10,108,30,122,466,122,466,448,30,448,30,122,10,108,
<正文>=
从1982年到2010年,从讲师到博导,他的学生们在金融界叱咤风云,他却依然在三尺讲台上坚守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面对学生,他努力让自己的课程紧随时代,坚持教学、科研和实践密切结合,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回报社会,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建言献策,为人民谋福添利,这样一位博学而精深的老师,这样一位勤勉而无私的长者,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专注教育,什么叫回报社会。 他就是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的贺强教授。
勤勉 让学生走得更稳
31部著作,400多篇论文,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科研工作的贺强教授在科研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不仅如此,他每年还承担了大量本科、硕士、MBA与博士的教学任务,尽管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指标只有216个课时,但他的工作量是每年1100多个课时。除此之外,他还担任32名硕士研究生(包括MBA和在职硕士研究生)以及9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贺强教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贺强教授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们在课堂上形成互动交流和思路共鸣,积极探讨证券实验课的教学工作,贺强教授着力增强学生们对市场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贺强教授还随时注意收集证券市场的信息,及时地充实到证券教学内容中,使课堂教学不仅贴近证券市场实际,而且有理有据。正是这种对学生的用心良苦,帮助贺强教授积累了丰富而新鲜的实践经验,加强教授成功主编了一系列证券教材,其中的《证券投资学教程》一书还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
得益于贺强教授坚持对主讲的证券投资课程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实验,证券课程始终保持教学领先地位。目前,证券投资课已作为学校的拳头产品,成为同类院校证券课程的领跑者。
创新 助学生走得更远
除了讲授证券投资课之外,贺强教授还开辟了证券教学的新领域,为本科生开设金融市场理论,重点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填补了教学内容的空白。为研究生新开证券市场专题和证券市场管理专题,从理论高度对证券市场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两门课程都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贺强教授诲人不倦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学生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汲取知识。
课程的革新只是贺强教授教学革新的一步,为了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贺强教授还在研究生班和本科班大胆进行了证券案例教学实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证券市场的有关案例进行讨论,激发思想火花的碰撞和观点的自由市场的形成。案例教学引起了同学们极高的兴趣,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传统教学中难以学到的新知识和新观念,同时也收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证券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贺强教授亲自策划并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股市和模拟期市的实验,模拟股市活动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们都想在模拟股市中小试牛刀。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进了全校学生对证券市场的了解。由于模拟股市活动受到了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最终模拟股市和模拟期市活动被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保留下来,按期举办。
回馈 不曾忘却的责任
倾心教育的贺强教授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用自己的学识回报社会使贺强教授更加值得我们尊重。贺强教授参加了《证券法》、《基金法》、《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工作;接受外贸部的聘请为各司局的干部举办学术报告会;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为北京市38所大学处级以上干部讲课……不仅如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北京市政府参事,贺强教授在参政议政为国家相关领域建言献策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3月初两会期间,贺强教授递交了关于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提案,4月24日,财政部公布了大幅下调印花税的决定。5月份,财政部专门给贺强教授发函对提案进行了答复。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
2008年10月22日,贺强教授通过中央统战部少数民族处直接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应当推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建议。在许多无党派人士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下,11月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行重大政策转换,及时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3月3日至12日,贺强教授参加了全国两会,并递交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彻底改革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提案》、《关于防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提案》、《关于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的提案》、《将社会保障卡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范畴的提案》等6项提案,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28年里,贺强教授不仅见证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并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的年轻后生已近花甲之年,我们该做的不仅是感谢,更应该在这条不断延伸的道路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本报记者 08财经新闻 黄迪 )
<REC>
<序号>=2
<报名>=中央财经大学报
<日期>=2010-05-25
<版次>=02
<版名>=科研
<专版期号>=
<期号>=第142期
<引题>=
<副题>=--访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证券法》主讲人郭锋
<标题>=经法熔融 锋锐光芒
<作者>=
<栏目>=
<来源>=
<体裁>=
<分类>=
<图像>=
<图说>=
<图作>=
<全文坐标>=8,846,956,846,956,1396,8,1396,8,846,
<正文>=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2010年度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由法学院郭锋教授主讲的《证券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成为全国所有《证券法》课程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此,本报记者对郭锋教授进行了专访。
"我觉得《证券法》这门课程被市教委专家评为精品课程,基本上是名至实归,因为中财的《证券法》的理论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在全国来讲都是最强的。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把《证券法》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介绍《证券法》这门课程时,郭锋教授不仅总结了《证券法》这门课程讲授的成功之处,更是表达了孜孜不倦的信心。
优秀的教师团队 国际化人才培养
郭锋教授对证券法有着长期的研究。2005年调任中财任教以后,郭锋教授着手整合教师队伍,致力于把这门课程建设成为省部级的精品课程。"如果想把一门课程建设好,那么主讲老师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郭锋教授说。大学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地,大学老师必须进行学术科研活动,进行理论创新。学术科研搞上去,理论创新有建树,才能把课程建设好,才能编好教材,讲好内容,这是相辅相成的。怀着这样的科研冲劲和精进的教学之心,郭锋教授为证券法的学科建设倾献了心血。同时,优秀的教学团队在《证券法》成为精品课程的道路上功不可没。除了郭锋教授外,长期研究金融法和证券法的曾筱清教授、邢会强副教授、耿利航副教授,还有80后的杜晶讲师,整个教学既拉开了年龄层次,又保持着较年轻的整体水平,有着很强的科研及教学能力。
在国际交流上,法学院也在努力前行着。每年暑期法学院都有中美欧暑期交流班,法学院会派十余名学生出国学习,到美国、欧洲的知名学府学习半年。法学院与国外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在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交流上也有着良好的合作机制,还有一些国外最前沿的理论,郭锋教授在讲授时也将其吸纳进来,增强《证券法》的教学效果。
经济与法律相贯通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证券法是一门交叉学科,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懂民商法的理论,还要懂金融、会计、投资知识,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交叉型、复合型的人才。"郭锋教授点出了证券法的学科特点,也道出了中财法学专业的特色。
证券法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法学院有将近30个社会实践基地,除了法学院、银行,还包括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在证监会保监会都有法学院派出实习的学生。"法律是写在纸上的,但是你要把它变成有实践性和生命力的。"郭锋教授强调要在实践中体会证券法,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在讲授设置课程时,郭锋教授会将一些章节交给学生来讲,这样,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讲文献综述,自己来当老师讲一个专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述能力。同时,郭锋教授还会带领同学分析新近发生的案例,引导同学先在网上查找信息,再结合证监会的调查信息和证券法,切身地了解一个案件在法律上的处理过程。另外,法学院去年的两个大型会议以及前年成立的证券法学研究会,基本上都是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在做会务,这些也是课堂内容的课外延伸。
"尽管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理论与实践要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一个成功的法官、律师、金融机构法务人员,肯定理论基础打得好。"郭锋教授说。从法学院整个四年的大学本科课程来说,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既有理论课,又有实务课。教师把理论的东西抽象出来,高度归纳,给学生讲授,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讲授具体的制度,理论与实践并重。
证券法寓于生活 高期望寄予学生
生活中,证券法无处不在。"整个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搞个工程,建个房子都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越来越重要,中国虚拟经济增长也会非常快。"郭锋教授谈到。确实,正如郭锋教授所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财产性证券的投资,债券、基金、股票,理财产品、投资性的保险产品,银行存款广义上来说也算虚拟财产,"因此,当代大学生掌握证券法的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采访的最后,郭锋教授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因为一个学科自身的建设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资本市场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能担负起未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重任的人才,能确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人才。"而郭锋教授,正以他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高尚的学术与道德风范为学生们树立着良好的榜样。
(本报记者 09广告 孙新翔)
<REC>
<序号>=3
<报名>=中央财经大学报
<日期>=2010-05-25
<版次>=02
<版名>=科研
<专版期号>=
<期号>=第142期
<引题>=
<副题>=
<标题>=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
<栏目>=
<来源>=
<体裁>=
<分类>=
<图像>=
<图说>=
<图作>=
<全文坐标>=952,106,1338,106,1338,1396,952,1396,952,106,
<正文>=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计量经济学模型已经成为一个主流的经济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从结构、经济、政策研究迅速向管理、社会、教育、人口、卫生等领域扩张。这些年来,我国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发展迅速。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占全部经济学论文的比例从1984年的0%,上升到2007年的53%。尽管我国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数量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研究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研究水平的提高,首先在于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我想分享以下观点:第一,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既能检验又能发现。如果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解为从模型设定开始,设定包括了观察和建模两个方面,再加上检验和应用,这就构成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第二,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归纳和演绎交替的过程。之所以称它是一个归纳和演绎交替的过程,是因为计量经济学首先是演绎,从观察到抽象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然后才是归纳,检验,通过样本去估计模型、检验模型。第三,计量经济学既能证伪也能证实。计量经济学当中证伪和证实是不对称性的,但不能绝对的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第四,计量经济学存在论与实在论的关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才能正确地应用它。这也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我认为,模型设定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即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模型?模型的变量如何设定?变量的性质如何设定?首先,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研究一个问题,要为所研究的对象建立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我的观点是"模型类型对数据的依赖性"。模型类型的选择依赖于研究对象状态的表征术语,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表征这个研究对象是什么类型的数据,就应该建立什么类型的模型。然后模型总体设定上通过经济行为关系分析之后,对分析所认识到的东西要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检验,根据不同的模型要有不同的假定性。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设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型是相当重要的,否则经济检验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和逻辑学基础将被破坏。在模型选好以后,就要选择变量。哪些变量应该进入到这个模型当中,按照什么原则选择都是这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的总体模型,二是动态的总体模型。总体设定的类型是界定一个显著的恒常因素是否作为解释变量的标准之一,然后确定一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函数关系,再确定概率分布特性和相关的概率分布参数,从而得到一个模型。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哪些因素作为解释因素。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有四种导向:研究目的导向、先验理论导向、数据关系导向、关系论导向,涉及到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几大原则:一是唯一性原则。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一个,这实际上是对研究目的导向的批评。现在很多人做研究是根据想要研究的思路做一个模型,任何研究都有特定的研究目的。二是一般性原则。相同的起点是一般的,应该包含所有的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的因素。三是现实性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对先验理论导向的批判。理论当然重要,但是计量经济学模型描述的是现实的经济世界,经济学理论描述的是现实的,经济学理论不能作为计量经济学总体模型设定的导向。四是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这是对数据关系导向的思考。我们一定要把统计数据关系当成一个模型设定的必要性检验,不要把它作为导向。五是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也就是说实现经济学理论导向和数据关系导向的综合。最后是设定变量性质的问题。我们要给变量确定的、随机的、内生的、外生的性质做设定,在设定的时候有相对性,要把握相对性才能正确设定变量的性质。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越来越受到了许多学生、研究人员、学者的关注,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人对于模型基础还有许多错误的认识,这就导致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发展不足。因此,我认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报记者 财政理论09 陈樱子整理)
<REC>
<序号>=4
<报名>=中央财经大学报
<日期>=2010-05-25
<版次>=02
<版名>=科研
<专版期号>=
<期号>=第142期
<引题>=
<副题>=--督导工作有感
<标题>=监督教学 指导方向
<作者>=
<栏目>=
<来源>=
<体裁>=
<分类>=
<图像>=
<图说>=
<图作>=
<全文坐标>=6,1392,1342,1392,1342,1960,6,1960,6,1392,
<正文>=
2006年底,我所在的应用数学学院推荐我参加学校的督导工作,考虑到来年即将退休,教学任务减少,我又不愿太清闲,就接受了这项任务。
2007年1月,我刚满60周岁,3月便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还担任一部分教学工作,同时从这一年开始,我正式成为校督导组成员。当时分配给我的主要任务是旁听数学课及与数学课联系较密切的课,例如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应用数学学院从2005年后新增加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教师很多,对这些新人的教学情况我一无所知。从2007年初开始到2008年年底,这两年内,我几乎听遍了应用数学学院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同时也听了一些其它学院开设的课程,有以下结论和收获。
一、我校数学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比较好。
90%以上的数学课讲授概念明确,推理清晰,表达流畅。这里面,对老教师来说,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而新教师多是获得理学博士的新兵,他们知识功底深厚,虽教学经验少,但也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从学校实行教学评估以来,绝大部分数学教师评估成绩比较高。从这几年我听课的感受中不难看出,学生给出的评估成绩基本上符合事实。
二、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
课堂上PPT的使用方法各异,年长的教师多采用板书,而年轻教师则采用PPT,同时辅以板书,完全使用PPT的教师几乎没有。因为数学需要大量的习题演算。同学们对板书和PPT的反应也不一致。不少同学仍旧习惯于老师用板书进行数学理论的讲授和演算。板书的好处在于讲授速度较慢,易于同学理解消化。但对理解力较强的同学来讲,可能PPT更适合些。
三、数学课在内容和深度上发生了变化。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很多新专业的设立,数学课在内容和深度上也发生了变化。90年代数学课作为基础课向全校各系本科生开设。内容仅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近来年,学校成立了应用数学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同时,金融学院开设了金融数学课程。这些新机构和专业都需要开设层次更高的数学课,这些课程完全依赖数学系的老师开设,不仅会造成数学系过大的压力,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会受到一些限制,特别是像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开设的数学课要求使用双语,数学系的老师难以胜任。在这种情况下,各系都调入自己的数学教师。这种做法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这些新教师大部分都是博士或者海归博士。我听了他们中一部分人上的课,与应用数学学院的老师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有一个建议:他们可以与应用数学学院的老教师做一个交流。同时我也想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能多听一些老教师们讲的课,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对双语教学的问题我还想再多说几句。双语教学大多由青年博士担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教师,经验不足,他们的双语教学有这样几个特点:使用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影印)教材;讲课使用汉语;板书用英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就算是双语教学呢?双语教学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对双语教学这一新事物,做更广泛和深入的调查,也希望学校对此给予关注,对双语教学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四、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
近几年,我校陆续成立了新的学院,新设立了不少专业,同时又扩大了招生规模,进入中财的学生不论何种专业,数学课都是必修课(除极个别的专业,例如艺术设计专业不开设数学)。但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各专业对数学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同一门数学基础课又要分成若干个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应用数学学院作为担负全校基础数学教学的主要部门,此事处理的比较妥当。以高等数学为例,为金融学等专业开设数学分析;根据投资系的要求为投资专业也开设了数学分析;为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为金融、会计、财政等经济专业开设微积分I;为法律、财经文秘、财政英语开设微积分II;微积分I和 II在授课时间上相同,但在教材内部和深度上都有所区别。因材施教的方法,解决了因数学基础不同和对数学的需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五、选修课的设立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我除了主要旁听数学课程外,也听了不少选修课。特别是近一年以来,听的更多一些。这些选修课大部分是大课教学,即选修人数都在200至300人之间。例如大学音乐、大学美术、大学摄影、唐诗宋词等。这些课大多通俗易懂,加之又有大量影像资料作配合,使学生们学起来又有兴趣又轻松。这些选修课在不同程度上拓广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考试的难度也不会很大。毫无疑问,这些课程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但这些选修课从性质上偏向文科,这也与我校性质相符。理工科性质的选修课我们也有开设,但数量较少,比如《数学史》、《现代科学技术史》。这两门虽然是历史,但都与科学技术有关。有些遗憾的是,开设《现代科学技术史》的老师大多是文科出身,讲起理科内容来略欠生动。我建议我们应该再多开设几门选修课。例如可开设以"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对人类发展所作的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可以探讨为什么中国本土科学家长期不能获此殊荣的原因;还可以开设以"汽车、火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内容的课程等。
六、督导组是老师与学校联系的纽带
督导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听课了解学校各院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及课程设置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与学校教务及相关部门沟通,使学校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们每听一次课,都要给授课老师打分。这个评分与期末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估合并考虑,使得评估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督导组工作已开展有五年多的时间,督导组的听课的确对不少老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少老师课下及时与督导组成员沟通,探讨本次课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由于督导组来自学校的各个学院和部门,绝大多数是普通教师,与其他老师的联系、接触更多,老师们的要求和建议也可及时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例如,2007年我们启用上庄校区时,老师们普遍认为校区离城区较远,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有时还要花费财力。督导组成员在例会上提出此问题,得到教务处的重视,问题很快便得到解决。而且沙河校区一开始便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督导组是高校中的新事物,但如果此组织想继续存在下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明确。例如,督导组的职能是什么?它属于学校什么级别的组织?它应该完成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如何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它的待遇应该是什么?希望我校和其他兄弟院校的督导组能健康地发展下去,更希望它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教学督导员 杜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