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讲台上站了30年了,亲身经历了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亲身体会了《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学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们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性。多年来,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该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 2001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一直以来就想把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写到教材中去。2001—2002年我们课程组在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6本《电子技术基础》系列教材,已经有多届学生使用,并且反响不错。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经验与不足,吸收了最新的科技与教学成果及本校教学改革的经验,重新对该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与编辑,推出了现在这一套系列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的特点:
1. 系列化。该套教材共6本。其中《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为主教材; 《电子技术学习指南与习题解答》对主教材中的全部习题进行解答及提示;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为实验、课程设计的指导书; 《VHDL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暂定名)是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而编写的。这样,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基础、实验与设计、创新提高三个环节都有了配套的教材。
2. 立体化。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配套了电子课件,该课件内容翔实,文字简捷,电路图采用OrCAD/PSpice软件绘制,规范标准,文字与重要的电路图尽量分解演示。为《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配套了光盘,光盘中附有电子元器件知识、仪器使用方法、实验题目与课程设计项目的PPT讲解、EWB、Multisim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3. 经过了多年的教学锤炼。该教材是在总结我校电子技术课程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力图反映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展开。在实验与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了实际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及配套的电子课件都经过了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
4. 参考了最新的教学基本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该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编写时参考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修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内容上着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论述,适当引入新技术。同时兼顾了与其他几本书在内容上的相互照应。如按照基本要求,本书中新增加了数字电路的VHDL语言的描述,但由于VHDL的系统知识在该系列教材的《VHDL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讲解,所以本书只是在第2章对VHDL语言作了最基本的介绍,又在后面几章中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
5.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教性。教材主要是写给学生与教师看的,为了引发读者阅读的积极性,本书在文字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在每章的开始都有一段略带文学色彩的介绍本章内容的导语; 提出新概念时尽量用生活中相近的事例类比; 理论与方法多用例题诠释。作者很欣赏有些国外教材的编写风格,用轻松的语气、人性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讲述得津津有味,把枯燥的电路描绘得有声有色。本书试图采用这种风格,但由于编者水平及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实现,只在某些地方稍做尝试,也算作本书的一个特色。
本书的第1、2、3、4、5、6、10章由范爱平编写,第7、8、9章由周常森、范爱平两人共同编写。编写过程中课程组全体教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多次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高宁老师对书中全部的VHDL程序进行了仿真,王济浩老师也对该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另外,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许多兄弟院校出版的相关教材与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