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生繁器官正常图片 > 医药动态2011-5 -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医药动态2011-5 -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0-08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2005 年 9 月胃镜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西医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以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理气止痛。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处方:法半夏 10 克,干姜 1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枳实 25克,莱菔子 15 克,吴茱萸 5 克,乌贼骨 15 克,延胡索 15 克,郁金 10 克,炒川楝 10 克,片姜黄 10 克,虎杖 25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11 月 3 日二诊:胃脘不胀,疼痛减轻,不反酸,不呕吐,纳差,大便不干,二日一行,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守上方,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药后诸症消失,少有复发。按:患者胃脘疼痛,泛酸,呕吐清水,口淡,大便 3~4 日 1 次,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而少,脉沉弱。梅国强认为此案辨证为上寒下热,虚实夹杂之证,且寒在上中二焦,热在下焦。寒邪客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水气不化,故呕吐清水、泛酸;胃脘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胃脘疼痛;脾胃虚弱,寒邪犯胃,寒湿中阻,故口淡;热结肠府,传导不利,故大便干结,多日一行;热结膀胱,则小便短赤;舌质红亦为热象,治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梅国强认为方中半夏泻心汤之主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半夏苦辛温燥,和胃降逆,黄连、黄芩苦寒清降,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吴茱萸、乌贼骨制酸止痛,郁金、片姜黄、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循“久病入络”之意,厚朴消痰下气除满。针对便结加用虎杖、莱菔子清热下气通便。复诊诸症缓解,胃寒减轻,肠热亦缓,舌质转淡,效不更方,守原方巩固疗效。

    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5 月/25 日/第 004 版

     

     

    寒热并用治慢性胃炎(中)

    案 2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林某,女,52 岁,2004 年 9 月 29 日初诊。自述胃脘胀痛 10 余年。近期胃脘胀痛,泛酸,

    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日行 2~3 次,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弦缓。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气机阻滞),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治疗,处方:法半夏 10克,干姜 1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吴茱萸 6 克,乌贼骨 15 克,枳实 25 克,延胡索 15 克,郁金 10 克,炒川楝 10 克,片姜黄 1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次服。2004 年 10 月 5 日二诊:胃脘不痛不胀,纳差,二便调,无泛酸,舌红,苔薄白,脉缓。守9 月 29 日方加广木香 10 克,砂仁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2004 年 10 月 12 日三诊:胃脘轻度胀痛,纳可,二便调,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方用小陷胸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处方:法半夏 10克,全瓜蒌 10 克,黄连 10 克,枳实 25 克,吴茱萸 5 克,乌贼骨 15 克,炒川楝 10 克,延胡索15 克,郁金 10 克,片姜黄 1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厚朴 25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分 2 次服。2004 年 10 月 19 日四诊:胃脘胀痛消失,不泛酸,大便日行 1~2 次,舌红而胖,苔薄白,脉缓。守 10 月 12 日方,加乌药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胃脘胀痛,口干口苦,舌红,泛酸,纳差,大便日行 2~3 次,不成形。此案患者与

    案 1 患者不同,为上热下寒之象。因病机为寒热错杂,气机阻滞,故仍以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为基本方加减。而后患者症状减轻,在此方基础上,加用行气止痛之品,如广木香、砂仁。三诊时,患者胃脘轻度胀痛,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症有痰热之象,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酿痰所致,遂改用小陷胸汤配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四诊时,患者胃脘胀痛消失,不泛酸,大便日行 1~2 次,排便不爽,脉缓,酌加乌药行气止痛,调畅肠腑。继服 1 周,诸症消失,少有复发。

    中国中医药报/2011 年/5 月/26 日/第 004 版

     

     

    寒热并用治慢性胃炎(下)

    案 3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侯某,男,34 岁,2005 年 5 月 26 日初诊。自诉胃脘疼痛一年半。现见胃痛,牵引右胁及脐周,伴胃脘胀,无泛酸,胸闷,咽喉不适,咽赤有滤泡,脉弦,苔白厚腻。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治以疏肝和胃,辛开苦降,佐以化湿。方用柴胡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减。处方:柴胡 10 克,法半夏 10 克,黄芩 10 克,全瓜蒌 10 克,黄连 10 克,枳实 20 克,吴茱萸 6 克,乌贼骨 15 克,藿香 10 克,佩兰 10 克,延胡索 15 克,郁金 10 克,片姜黄 10 克,炒川楝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2005 年 6 月 2 日二诊:胃痛好转,胸闷不适,纳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淡黄而厚,脉弦。守 5 月 26 日方,加甘松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2005 年 6 月 9 日三诊:胃不痛,餐后饱胀感,不泛酸水,咽喉疼痛好转,另诉颈部有淋巴结1~2 枚,不痛,大便正常,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守上方 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2005 年 6 月 16 日四诊:饥饿时胃脘隐痛,餐后胃胀,咽部仍有不适,纳可,舌脉如前,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法半夏 10 克,干姜 1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枳实 25 克,吴茱萸 6 克,乌贼骨 15 克,藿香 10 克,佩兰 10 克,莱菔子 10 克,延胡索 10 克,郁金 10 克,炒川楝 10 克,片姜黄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2005 年 6 月 23 日五诊:胃脘疼痛消失,胃胀亦轻,咽部仍有不舒,另诉精神郁闷,纳可,食少,少腹不适,舌质红,舌苔白厚,脉缓。守 6 月 23 日方稍作调整,处方:法半夏 10 克,干姜 10 克,黄连 10 克,黄芩 10 克,枳实 25 克,吴茱萸 6 克,乌贼骨 15 克,藿香 10 克,佩兰 10克,莱菔子 10 克,玄胡 15 克,郁金 10 克,炒川楝 10 克,片姜黄 10 克,射干 10 克。7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继服 1 周,诸症消失,少有复发。按:患者胃脘疼痛,牵引胁腹,咽喉不适,胸闷,舌红,苔白厚腻。此案与前两则案例均有所不同,梅国强认为此患者有湿热之象,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不和,则胃脘疼痛,牵引胁腹;肝失条达,气机阻滞,则胸闷;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肝郁化热,肝火上炎,故咽赤有滤泡;肝郁客脾土,脾胃运化不利,酿痰生湿蕴热,则有舌红,苔白厚腻等湿热之象。总病机为肝胃不和,湿热中阻,故治法以疏肝和胃,辛开苦降,清热化湿为主,与案 1、案 2 均不同,方用柴胡陷胸汤加减。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小陷胸汤清热涤痰,二方相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加用藿香、佩兰燥湿健脾,乌贼骨制酸止痛,枳实、炒川楝、玄胡行气止痛,郁金、片姜黄活血行气,加强止痛之功。四诊时患者饥饿则胃脘隐痛,餐后胃胀,咽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女性生繁器官图片  女性生繁器官解破图  女性外生器官图片  正常女性殖器官的颜色  女性正常器官有多长  正常女性殖器官  中国女性生理器官图片  女性生理器官图片实图  女性外生理器官实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