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九八九年以来,我校把国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书育人工作轨道,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的灌输,增强了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促进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对青年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防意识的薰陶,以鞭策激励年轻一代焕发我民族雄愿,弘扬革命传统,投身于保家卫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事业,根据我国国防史实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特点,在我校一九九一年编写的《中小学国防教学参考资料》基础上,由叶永成执笔,经过充实编印《中国国防历史与现状》,仅供参考.
福鼎市第三中学
我国的国防历史
国防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比较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根据传统划分方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国防历史
(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鸦片战争之前)
二,近代国防历史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
三,现代国防历史
("五四"运动——建国之前)
四,当代国防
(建国之后)
第一章 中国古代国防历史
(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鸦片战争之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相对强盛,主权独立的国家.统治者尚能对内重视安定统一,发展社会经济;对外重视加强国防,积极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自称"天朝上国",与外国(周边国)是"宗藩关系",每年周边国都派员前来进贡,(即"万方来朝").
秦代的疆域主要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汉代扩展到东面贝加尔湖东面一带,西面至中亚的巴尔喀什湖;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初的统治者先后稳定了西北,收复了台湾,平息了西南搔乱,建立了地域辽阔,国防巩固,相对强盛的清帝国.(电视剧《康熙帝国》)
在古代,中华民族虽屡经战乱,但大多是本国内部统治者争权争利,或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战争),外来国家则轻易不敢侵犯我们这个文明而强盛的古老大国.偶有几次侵略者进犯,均以他们失败而告终.
1.明初,国力强盛,国防巩固,多次有力打击了由日本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组成的,专来中国沿海地区武装抢劫和骚扰的"倭寇".(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率军英勇抗倭事迹)
2.明嘉靖二年(1523年),葡萄牙人以武力进攻我广东新会的西草湾,遭到明军的迎头痛击,后葡萄牙人又多次窜犯我闽浙沿海,又被中国军民击败.
3.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边防政策:
⑴外御列强,立约定界.明末清初,沙俄先后在黑龙江北岸外兴安岭修建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处军事重镇,并以此为据点不断吞食我国领土.康熙亲政后,为了粉碎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5年和1686年,清军先后在都统彭春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率领下,向沙俄侵略军据点雅克萨发动进攻,毙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几乎全歼入侵俄军.为了消除来自沙俄的侵略祸患,清政府同沙俄政府进行划定东段边界的谈判,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中俄边界.
乾隆亲政时,统治尼泊尔的廓尔喀部在英国的唆使下,以西藏当局收贸易税太重为借口,先后于1788年和1791年两次入侵西藏.为了抗击廓尔喀部入侵,乾隆派福康安将军率兵入藏迎击敌人,最后将侵略军逐出西藏.
⑵完备军制,军事固边.清政府在稳定边疆,巩固边防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边防军事制度.
a.设置军府,屯驻军队.清政府在一些边疆地区实行军府制,设将军,都统和大臣等武职官员镇守.将军有盛京,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等;主要都统有归化都统,热河都统,察哈尔都统,乌鲁木齐都统;大臣有科布多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西藏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b.建立卡伦,定期巡边.在东北,外蒙古和西北地区设立了军事哨所,名曰"卡伦".如1727年,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呼伦贝尔一带设置12个卡伦.每一卡伦设官1名,兵30名.此外,还实行定期巡边制度,按规定的路线进行巡逻和会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的安定与统一.
第二章 中国近代国防历史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
十八世纪后期,(清朝乾隆帝中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崩溃,统治集团贪污腐化,吏治腐败.到嘉庆帝即位时,已经危机四伏,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八旗军因军费不足,久不操练,缺乏作战能力,武器陈旧,边防空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