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学法 > 教学模式:教师应有选择权
  • 教学模式:教师应有选择权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3-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微软用户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教学模式:教师应有选择权
    这个世界变化的节奏让人眼花缭乱,当我们目睹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时,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直固守一种教学模式肯定是走不通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该百花齐放,防止模式化.一方面,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它能使人消除改革道路中的迷茫,让年轻教师走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不同课型,不同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可能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另一方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建立又要防止矫枉过正,出现模式化.因为模式化意味着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意味着机械化和僵硬化,意味着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表现为对流行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育过程应该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接受的情况也是变幻莫测的,任何教育方法都应该是随机应变的,寄希望于用一种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教育,显然是一种想当然的预设.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一样,不要重复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这样就好!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对象.怎么可能用一个模式来套呢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每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班级都是风格迥异的,同样,每一所学校也都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应该是一师一模,一课一模.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即学生的个性化,也是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立足于本人,本校或本地的具体情况,是为了解决本人,本校或本地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核心问题而提出来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笔者认为,只要在大方向,大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都可以"自行其是".
    优秀的教师能用几十种模式上同一节课,不好的教师只会用一种模式上所有的课.学生常常会"喜新厌旧",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不断地变换花样(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用一种模式上课,时间一长,谁都会烦,只会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希望通过一种模式的强制推广提高课堂效率,只能是缘木求鱼.因为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不买账.
    教育的本质是成长和解放,教育应该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给人更多的精神枷锁.过分强调模式会使教师的思维变得固化,呆板,其个性也会被磨灭,甚至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教育会议上曾痛心疾首地说:"差不多一个模式,我是比较反对的.大家用一个模式,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标准化的教师.标准化的教师就无法张扬个性,你这个人的才华和潜能自然也就显示不出来了.我们很多中青年教师很有才华,但是被框住了,潜能出不来.因为一个模式定型了以后,已经是死水一潭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对象.难道你用一个模式就可以套住了吗 套不住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危害."
    教师应有选择教学模式的自主权,就像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自由一样.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推广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管它多么"先进",不管推广者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拒绝模仿,真正的艺术呼唤教师的个性.模式只是参照,模式永远在变,模式只需最适合的,模式并非唯一.教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在遵循必要技术和模式的同时努力超越技术和模式.一个事物,一个行动的方略一旦成为了技术和模式,就可能意味着我们思维的停滞.教师要保持思维的活跃,心灵的舒展,让"生命在场",在任何时候都要对技术化,模式化有适当的警惕.我比较欣赏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的一段话:
    "我们在努力追求教育的一种模式或者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并把它上升到一种模式化的理念的高度时候,怎么样保持模式的开放性这就成了后模式化时代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对待教学模式要有两种态度:作为研究者在探究的过程中怎样保持模式的开放性并不断丰富.在应用模式的时候应避免对模式的过度依赖,同时在应用模式的时候进行适度的变通.第二,教学模式也好,培训模式也好,应该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对待.对于年轻教师应该突出模式的引领作用,而对于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要鼓励他们超越模式,不要依赖模式,他们应该有更高的教育教学追求.第三,对不同学段的教师也要分层对待.小学阶段教师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要增强必要的技术性.中学阶段教师需要更富理性的教学艺术,但要多一些生命的关怀,多一些人文的想象."
    (教育时报 2011年1月12日 第2版:创见)
    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活动.现在想来,要想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需要从几方面进行突破.
    其一,坚持学习和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了使所设计的"同课异构"有区别和新意,教者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意图来设计,而这个"意图"就是教学理论.如果教者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他就很难自我突破,更谈不上拿出富有创意的设计了.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  体育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问卷  情境教学法心得  英语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