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访行道树教案 > 教材编写说明
  • 教材编写说明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1-0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微软用户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教材编写说明
    徐根荣
    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2003年春正式出版.在总结上海市各区县课改基地学校两年试验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4年末进行了全面修订.在广泛吸取实验基地小学师生意见的基础上,2005年秋又对试验修订本进行了修改.2007年秋,根据整套教材修改方案的精神,又对本册教材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改.课文篇目减少到45课,识字总量调整为464个,"古诗诵读"减少到8首,删去了全部"熟记名言"."听说活动"也从8次减少到6次.此外,"课后练习"的内容也作了一定量的修改和调整.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和编写意图,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将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
    本册教材在前三册教材的基础上,继续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编写原则,坚持"自主识字,开放识字和在阅读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倡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和课内外结合为标志的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在编写体系上,进一步体现"识写分流"向"识写合流"的逐步过渡.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自主识字,坚持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加快"识写分流"向"识写合流"的过渡,切实帮助学生达到1600个左右的识字量.
    本册教材的识字教学是检验小学两年内能否完成1600个左右识字量的关键时期,所以任务十分艰巨.所谓强化自主识字,就是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学生识字的独立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这对使用本套教材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升入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他们的识字经历特别丰富,不仅识记了1200多个汉字,而且较好地掌握了三套识字工具.他们能正确熟练地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运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独立分析字形,还有运用字典自学字义的初步能力.由于老师们在教学中坚持"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开放识字,自主识字"的教学原则,重视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注意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重视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较强,同时也养成了自学生字的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强化自主识字的坚实基础.本册教材是低年级阶段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最后一册教材,为了确保学生达到1600个左右的识字量,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方面是指本册教材新授的生字要及时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是指多次重现,反复巩固前三册教材中所学的1200多个的汉字,只要有机会,就要采用以新带旧,新旧联系的方法加以巩固.特别是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要重点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仔细比较,反复辨别,牢固掌握,以减少错别字.复习巩固生字的方法要不断变换,不断更新,做到活动化,情境化,游戏化,增强复习的效果.写字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本册教材适当加大了书写的数量,增加了常用字和各种结构汉字的书写,希望对学生复习巩固生字有促进作用,以确保学生识记1600个左右汉字的任务能如期完成.
    2.指导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使二年级的教学重心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
    识字是为了阅读.当学生大量识字之后,他们迫切希望读更多的书,当然也希望教材和老师能给他们及时的指导,以便尽快进入阅读,学会阅读.
    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上一册教材安排了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内容,圈划词句,边读边想等.本册教材又进一步安排了理解词语,展开想象,提出问题,摘抄词句等项目.纵观课文的课后练习,本册教材的阅读指导大致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1) 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后,能抓住课文描述的主要内容来理解.比如,写动植物的课文,就要学生想想作者到底写了它的什么,有没有写出它有怎么样的特点和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等内容.如果我们能回答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些问题,就证明你已经基本理解了这篇课文.有些写人记事的课文,就要想想课文开始写了什么,后来又写了什么,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等等.如第26课《最后的玉米》,就可以抓住那个长得胖胖的玉米外表和心情的变化来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那个长得水灵灵,光灿灿的玉米既不是运气不好,也不是一无是处,人们之所以迟迟不摘它,是因为要把它当作明年的种子,这是人们给它的最高荣誉.然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想,是啊,有时自己很努力,表现也很出色,但别人并没有发现,这不是常有的事吗 这样一想,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更深一层.
    (2)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抓住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去理解.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会阅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必须从阅读的起步阶段培养.如第7课《海中救援》有一个重要的句子,就是"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就让学生联系这个句子想象这位老妇人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从而更加体会汉斯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救援的崇高行动.第9课《医生的心思》的课后思考题是这样出的:想一想,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课文中哪几句是描写他的心思的 他为什么不收病人看病的费用 这个练习设计就是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去理解课文.第13课《我给奶奶送阳光》是抓住"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这句奶奶说的话去思考课文内容的.总之,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阅读,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在阅读中养成不脱离课文语言文字的习惯,通过阅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是阅读启蒙阶段最重要的训练.一切脱离语言文字,凭空想象的做法,都是阅读的大忌.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设计  行道树  黑松行道树  行道树图片  行道树张晓风  行道树阅读答案  行道树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