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校生学期末有钱发么 > 自我效能理论在职校政治课中的运用初探
  • 自我效能理论在职校政治课中的运用初探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6-11-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山彩强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经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反复强调,学生在讲台前,分析过程中,自制的小报里找到了信心,形成一定的自我效能感.
    2,合理组织,因势利导,在"替代体验"中提高效能感
    "替代体验",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式,即,在看到与自己情况相近的人获得成功,也会激发起自身的潜能;反之,看到他遭到失败,觉得自己的成功希望也会很小,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好的榜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提高效能感.
    (1)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也学习吸收别人的优点,还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掘的潜能,提高效能感.例如,在讲到理想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准备一篇关于《我的理想》的演讲稿,我挑选写得较好的稿子,经过辅导修改后,请他们在全班同学前朗读.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描绘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毕业后边工作边读书,三十岁之前有自己的公司,四十岁时资产达千万.有的同学笑话他,我没有表态,只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几年前毕业的一位同学的真实故事:一位来自苏北,在苏州举目无亲的贫农家庭的男孩,我校中专毕业,留在苏州,工作五年后,他注册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三年后,年利润达几十万.学生安静下来了,我继续鼓励他们,"志当存高远",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关键要有志向,以及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地汲取他人的长处,并推荐学生阅读成功学创始人卡耐基的文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从榜样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增强自我效能感.
    (2)引导学生寻找榜样.好的榜样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人,也可以是一件事,甚至可以是虚构的文章中的人物.从职二年级开始,我们结合"学会做人"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前二分钟演讲.每堂课正式上课前,安排二至四名同学演讲.为能完成这一次亮相,有很多同学自己精心准备演讲稿,还有一些同学确实写不出文章,就去找一些《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优秀杂志,摘录其中的美文,作为演讲稿的主要内容.虽然自己思考的不多,但至少在这些优秀杂志的牵引下,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学生在演讲这一形式的推动下,自觉寻找好榜样,这种经历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我们发现以前学生的桌上是杂乱的课外书,现在很多同学桌上都有一本以上的青年进步书籍.
    3:设置情境,有感可发,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提升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环境信息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当人进入陌生,容易引起焦虑的环境,会防碍自我效能的建立.在教育领域中,宽松和谐的教学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效能,专制压抑的教学教育环境则降低自我效能.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小情境引出大道理.学生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行为上的过错,教师有责任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告诉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职一年级时,我利用上课后十分钟时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小情境,引出人生道理,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该类事件.如:有一次上课,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你与同学走在人行道上,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溅了你一身的泥水,而走在里面的同学还是干干净净,你当时的反应会怎样 学生讨论开了,有些快嘴的同学就说了,他会责问司机,"你是怎么开车的 "许多同学应和.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走在里面的同学没溅到泥 然后引出一个道理:遇事把责任推向别人的外罚型不对,所有责任归咎给自己的内罚型也不对,应当客观的看待问题.
    从思维角度讲,职校生更倾向归纳性思维方式,许多道理往往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地总结出来的,如果把一个结论扔给学生,学生会因为不适应而有排斥心态.倘若,在小小的生活情境中,经过学生思考,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这样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学生非常欢迎这十分钟的人生小道理.他们觉得教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没有因为做错了事看不起他们,相反接纳,理解,诱导,启发他们.平时我在上课时多用表扬,即使学生做错事也是先表扬他们,然后分析教育,帮助学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在教师的接纳里学会的是自爱;在大家的关心里学会的是尊重与友善.
    这样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
    (2)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职中政治课教材理论性强,对于喜欢形象,生动,直观的职校生来说,理解有难度,我在上课时,注意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当切入口,引发学生辩论,讨论,制造课堂气氛的兴奋点,活跃学生思想,例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讲到"分析偶然性,揭示必然性",我在学生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概念后,讲了一位小错不断,大事不犯的高中生在若干年后死于车祸的真实故事,请学生分析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学生分为两种不同的意见,教师当即组织学生换位子,并展开辩论,气氛热烈.当时教务处主任和实习老师也被气氛感染,参加了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明白了两者的关系,对自身"规则意识"的加强也是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职校生培训  职校生考大学  职校生就业培训  服装设计专业的职校生  职校生创业  职校生生最缺什么  职校生毕业自我鉴定  职校生生产实习的目的  职校生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