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4.4实践教学条件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依据: _ 4.4.1、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_ 4.4.2、 各系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 _ 4.4.3、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_ 4.4.4、 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情况一览表 _ 4.4.5、 近两年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统计表 _ 4.4.6、 校企合作协议书及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合作开发课程以及教材 _ 4.4.7、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_ 4.4.8、 近两年实践教学经费统计表 _ 4.4.9、 社会捐赠情况__
| |||
_ 说明: ___ 一、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两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02.46万元,按专业群建立炼钢、轧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67个校内实(验)训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总建筑面积32468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8.5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04.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065.28元;教学用计算机1087台,百名学生配学生计算机台数29.26台。目前校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各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二、建立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寻求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导各专业建立了一批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48个,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与马钢、长江钢铁、沙钢集团、中天钢铁、西城钢铁数十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事业不仅为我院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场所,还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及教师到企业实践,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等方面与学院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三、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 学院按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预算并及时划拨教学经费,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2009年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47.05万元,支出实习费9.17万元,实验实训耗材费47.78万元;2010年计划购置教学仪器设备465.41万元,支出实习费107.19万元,实验实训耗材费52.35万元。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不仅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优化了育人环境,而且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行业、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深度不够。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双赢”的新模式。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4.5双证书获取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依据: _ 4.5.1、 技能鉴定所批文及专业鉴定批文 _ 4.5.2、 职业技能鉴定所人员分、职责及管理制度 _ 4.5.3、 关于在学校毕业生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意见 _ 4.5.4、 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_ 4.5.5、 近两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计划、总结 _ 4.5.6、 近两年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颁证情况及比例情况 _ 4.5.7、 近两年各专业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考试情况统计表及通过率 _ 4.5.8、 近两年参加技能大赛项目获奖情况材料 _ 4.5.9、 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资格证书复印件 _ 4.5.10、近二年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情况一览表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 说明: __ 一、校内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良好的设备场所和师资条件 为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学院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等教学制度,将“双证书”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学院2006年就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实施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目前开设有92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项目;2006年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合作,设立了高级营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酒店管理师、高级物流管理员考试认证考点;2009年与南京维拓科技培训中心合作,设立了Pro/E软件设计工程师考试认证考点。学院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把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双证书”,积极引导取得“多证书”,2010届毕业生获“双证书”率为86.35%。 二、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注重“双证”融通的体现,确保职业教育的特色。各专业均制定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通过正常的教学就能获得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技能,直接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一是建立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二是在课程教学中围绕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进行教学,以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和要求为指导原则,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贯彻到各课程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三是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前组织专门、系统的技能训练。近二届毕业生全部参加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部分学生还获得了多个证书,为今后就业提供了保证。 三、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积极参与技能竞赛 学院于2003年设立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A、B级);2005年设立了大学英语四、六考试考点;2009年设立了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点;2010年设立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今年上半年我院共有533人在校生参加了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通过率达78.89%。报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学生1028人次,总通过率64.1%;其中2007级累计通过率为70.05%,2008级目前累计通过率为77.1%,2009级目前累计通过率为57.8%。 近三年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近二年来学院学生共有8人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技能竞赛奖项。 实践表明,通过国家考试,可以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并获奖的学生较少。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5.1特色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依据: 5.1.1、 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5.1.2、 学院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览表 5.1.3、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 5.1.4、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2006—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5.1.5、 关于批准冶金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的批复文件 5.1.6、 关于批准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为院级示范(特色)专业的批复文件 5.1.7、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5.1.8、 学院关于开展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意见 5.1.9、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5.1.10、省级示范专业建设材料 5.1.11、学院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材料 5.1.12、学院各专业群建设材料 5.1.13、省级示范专业、学院示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1.14、省级示范专业、学院示范(特色)专业专业剖析报告
| |||
_ 说明: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我院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成立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构建六大专业群、29个专业。聘请社会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参加院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多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专业建设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依托马钢立足冶金创特色,构建我院专业格局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冶金工业飞速发展,全国年钢产量突破6亿吨大关,超过全球总产量的2/5。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具备1600万吨钢配套生产能力,员工近6万人,总资产800亿元,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我院隶属马钢公司主管。结合我院近30年冶金业教育经验,坚持依托马钢立足冶金创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型冶金人才。 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目前我院以冶金技术、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六大专业群29个专业的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各系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别是冶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自动控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各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培养目标。经过多年建设,我院现有冶金技术1个省级示范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旅游管理等5个院级示范(特色)专业。 _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特色专业建设内涵 1、冶金技术专业 冶金技术专业自2003年设置以来,连续8年招生,现有在校生255人,已毕业学生250人,2006年被批准为院示范专业立项建设,2007年被批准为省示范专业立项建设。伴随着学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有的专业特色。 (1)一流的师资队伍 冶金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3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冶金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4人、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2人。专任教师44%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全部由来自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2)“校企联动,优势互补”,打造“共建共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冶金技术专业现有金相实验室、炼钢仿真实训室、冶金设备模型展示室、冶金炉料陈列室、数字软件实训室等5个实验实训室,在保证冶金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为冶金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产品研发等技术服务,形成了“共建共用”的校内实训基地。马钢公司三个烧结厂、三个炼铁厂、四个炼钢厂等与冶金技术专业有着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是冶金技术专业重点依托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此外还在安徽长江钢铁公司、江苏沙城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江阴西城钢铁集团公司、常州中天钢铁集团公司、浙江隆盛钢铁集团公司、马钢合钢分公司等近十个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设置在厂矿,由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把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时空上被推向职业岗位现场。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达到知识的消化,在实践中掌握真实的本领,形成职业技能。同时聘请马钢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举办讲座,介绍钢铁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上岗实训场所,学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长期承担职工岗位培训任务,是企业可靠的职工培训基地。
(3)坚持工学结合,形成“3D”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根据企业用人计划,与企业人力资源部签订用人协议。承揽沙钢、西城钢铁集团公司和江苏江阴兴澄钢铁集团公司人才需求“订单”培养任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完成“按需教学+对岗实训”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训比例2︰1。 定向式:以冶金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对准就业意向、对准专业方向”为原则,提出“调整教学计划+定向教学培养”新理念,确定具体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所有与江苏沙城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江阴西城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江阴兴澄钢铁集团公司、甘肃金川集团签订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均按照冶金专业的炼铁、炼钢、有色金属3个专业方向要求、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实现“近距离”上岗,既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又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岗式:以“求真、求是、求实”(即真实现场岗位、正式岗位操作工、“零距离”上岗的实现)为目的,对应届毕业生采取“确定企业、确定师徒、确定岗位”的培养模式。冶金技术专业2009届学生提前半年与常州中天钢铁集团公司签订提前上岗协议书,安排在转炉炼钢工段、炉外精炼工段、连续铸钢工段进行上岗实训,学生与岗位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半年后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了独立操作能力,实习期间就有3名学生当上了副工长,毕业与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4)“3G”毕业生供不应求 高就业:开办以来平均就业率97%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 高素质:坚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两课教育、素质讲座、校园文化、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身体素质、团队意识。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冶金技术专业学生评价较高。 高技能: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机会多,校内外实习条件好,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马钢,工艺、装备都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借助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95%以上的学生都获得双证书。 (5)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技术攻关,开展科研和培训服务 依托本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马钢的科研开发,为企业排忧解难增效益。以白建忠副教授为首的学院科研团队开展的“钢水快速响应红外连续测温系统”项目完成了工业试验,通过了专家鉴定验收,经安徽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钢水连续测温速度慢、动态精度差、长期工作稳定性不高等世界性难题。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被列入2007年马钢科研开发项目,已在马钢四钢轧总厂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008年获得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白建忠副教授主持研究的“管道输送段铁矿浆多参数在线测量系统”科研项目的原理验证及中试皆获得成功,该项目解决了多项业界难题,将对铁矿山选矿自动化、信息化产生重大影响。 依托本专业社会知名度和技术优势,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几年来,为马钢公司和省内外冶金企业的3000余名职工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2001年设置以来,连续10年招生,现有在校生211人,已毕业学生375 人。2006年被批准作为院示范专业立项建设,经过9年的实践与探索,本专业建设特色逐渐显现。 (1)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高级职称9人,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11人;另有兼职教师3人,兼课教师3人,是一支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学团队。 (2)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学院的重要任务,实验、实训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建了PLC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改造了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使实验、实训室数目达 19 个,面积达2550㎡,功能得到了提升,设备先进、仿真性强,满足了学生完成实验实训的需要。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马钢重机公司、马钢一能源总厂、马钢自动化工程公司、马鞍山山鹰纸业有限公司、马鞍山瑞华电气工程公司 、浙江龙盛薄板责任有限公司、上海浦马自动化公司等企业签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建立健全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优良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构建以培养岗位能力为核心的“3M”课程体系 根据自动化产业岗位群对素质、知识、能力的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定专业、由岗位定技能、按技能设课程”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证书制度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培养目标,打破以学科为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传统模式,而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整合相关课程,实现整体优化。结合我省行业自动化岗位群的现状,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了电气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三大岗位群,将岗位能力分解为电气技术岗位能力、微机控制技术岗位能力和自动控制技术岗位能力,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3M”模块式课程体系,即:电气技术岗位能力模块、微机控制技术岗位能力模块和自动控制技术岗位能力模块。 在实施“3M”岗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案例教学为突破,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素质为目标,理论教学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实践教学以操作训练为手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设置技术应用性实验、识岗实训、顶岗实训和上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实训对准岗位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___ (4)教研教改出成果 ___ 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在充分了解专业面向岗位(群)主要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岗位任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岗位任职能力要求编写了《电工与电拖实验指导书》、《电路实验指导书》、《电工学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PLC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工厂电气控制实训任务书》等多本实验、实训指导书,并研制了“全数字交直流调速系统实验装置”、开发了“维修电工仿真软件”等项目。 (5)面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资源优势,面向行业内外,积极开展电气自动化岗位的培训工作。其中,为马钢公司举办维修电工技师培训班、为马鞍山长江钢铁公司和江苏金虹钢铁公司举办维修电工培训班、为安徽省劳动厅举办维修电工师资培训班、为社会举办两期工程电气设备与调试高级工培训班等。 此外,职业技能鉴定站还承担马钢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任务,与行业部门开展特种作业电工证、电气助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鉴定项目。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2000年设置以来,连续11年招生,现有在校生196 人,已毕业学生337 人。2006年被批准作为院示范专业立项建设,经过10年的实践与探索,本专业已形成自身的建设特色。 (1)建三个“1”人才培养模式 即用1年时间打牢基础,重点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用1年时间掌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用1年时间通过各种学习、实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做到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层层递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深化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 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推行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等结构性比较强的课程,主要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等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性较强且图片较多的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实践性较强的部分采用在现场教师演示、学生动手的方式教学;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虚拟案例和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其中,对于检测内容,结合汽车检测设备及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对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如汽车维修技术及实训课、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实训课等,将课堂延伸到马钢汽车运输公司、星马公司、江淮客运公司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3)课证结合 从2003年开始,就将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考证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将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点要求纳入理论课,技能要求纳入实践课,理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通过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与马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在机械工程系设立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09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获得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率为100%,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___ 上述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表明,我院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坚持校企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主动联合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过全院的共同努力,办学特色逐渐形成,专业及专业群布局合理,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初现成果。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6.1管理规范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依据: 6.1.1、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6.1.2、 系(部)专项教学检查资料 6.1.3、 系(部)日常教学秩序检查资料 6.1.4、 系(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样本 6.1.5、 系(部)学期课程考核试卷及答案(备查) 6.1.6、 学籍变动情况统计表 6.1.7、 近两年系(部)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6.1.8、 学生作弊处分情况统计和文件 6.1.9、 近两年教学检查和学生座谈会材料 6.1.10、近两年学生教学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及相关原始材料 6.1.11、学生评教原始资料 6.1.12、每学期教学检查及教学事故处理情况资料 6.1.13、系部教学工作例会材料 6.1.14、近两年系部组织听课的材料 6.1.15、近两年各班级教学日志
| |||
_ _ 说明: ___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把改革发展的重点放在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目标,建立柔性化、高效能的教学管理系统。 _ _ 一、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管理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完备 大力加强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和需要,学院建立了“院长—分管副院长—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的教学管理体系,学院教务处在分管教学院长领导下,汇同院教学管理部门、六系部等,负责全院教学管理。各系部下设专业教研室,负责各系部具体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成立有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学院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改革等重大事宜,指导全院的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的开展;此外还组建了一支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全方位地收集信息。其次,适应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出台了《教学管理工作条例》、《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教学检查实施细则》、《“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等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编印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二、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有力,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确保教学质量,学院一直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按章办事,依托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上下协同,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 1、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制定了《教学检查实施细则》等,每周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检查,公布学生上课到课率及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通过三期教学检查,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 ___ 2、规范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为规范实践性教学,促进工学结合,设计了《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记录表》、《实习鉴定表》等,加强了对实训、实习过程的管理,规范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___ 3、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考核的改革与管理,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学院出台了《考试工作规定》、《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学院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对考核的各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 __ 三、建立教学检查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学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部等管理人员,通过教学巡视,期初、期中、期未的三期教学检查以及专项检查,了解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纠偏。建立教学事故处理制度。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对教学事故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证了教学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了教学工作有序健康的运行。 __ 四、重视教研活动,加强教研室建设 学院不断完善教研科研制度,对教科研项目管理、教科研经费管理、教科研津贴发放等进行引导性规定,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了“围绕教学搞教研,搞好教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学院教师在各类教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院开展了二轮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立项,突出学院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质量监控等研究方向,引导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学院教学改革,促进全院教学工作围绕内涵抓建设,立足改革创特色,全面提高上水平;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等教研活动;为加强教研室建设,各教研室有计划地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并邀请社会专家参与,定期开展专家指导、同行测评等活动。同时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学资料的基本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保证了较高教学质量。 ___ 五、教学管理手段先进,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一)教学管理手段先进。利用数字化校园网,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强化教学管理;启用了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开通教学管理网页,发布国家、学院规章制度,及时公布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务新闻,建立网上教学管理机制,学生信息、专业班级信息、课程安排、学生成绩查询等,都采取了数据库形式统一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教学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高,服务效果好。 1、学院重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掌握高职教学管理规律、改革和服务意识到位、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学管理团队。强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院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由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院系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明确,管理范围和权限既明确界定,又强调协调配合,教务处、教学系部等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的调动了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系部教学管理水平。 2、教学管理队伍精干、高效,主动服务效果好。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岗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优化,人员数量和素质适应管理要求,主动服务效果好。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6.2学生管理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依据: 6.2.1、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及近两年执行情况材料 6.2.2、学生工作处各工作岗位职责 6.2.3、近两年学生处及团委工作计划与总结 6.2.4、学院学生手册 6.2.5、学院学生会及院级社团组织材料 6.2.6、系(部)学生会及系级社团组织材料 6.2.7、各系学生管理模式工作创新材料 6.2.8、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关材料 6.2.9、院系两级学生管理组织框架图 6.2.10、学院班主任培训情况材料及优秀班主任评比材料 6.2.11、近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荣誉汇总表及复印材料 6.2.12、学院文体设施情况 6.2.13、近两年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6.2.14、学院分专业、年级、班级、带学号的学生名单
| |||
_ _ 说明: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除在各系配齐专职支部书记,形成了院党委à分管领导à学生处、团委à系支部书记-à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网络体系。认真落实政工例会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对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 ___ 我院结合学院实际,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使日常管理有据可依。制订了学院评优办法和文明寝室评比办法等文件,并将企业6S管理引入学生公寓管理,对院、系、班在学风建设和宿舍秩序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并纳入相应层级常规考核指标,对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考核评估。我们修订了《学生管理制度汇编》,补充了部分新制度,并汇编成册,使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对规范班级管理和学生个人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认真贯彻《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处理程序,彰显人本关怀。为更好保障学生权益,学院加强了对学生处分过程的管理,做到对学生处分严谨,程序规范。 实施大学生成长指导计划,我们重点对行为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学生,落实专人进行成长指导,定期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填写相应的教育指导记录,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 一、学生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扎实够用,专业技能满足需求 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贯彻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注重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研成果的应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毕业实习实践。将毕业实习与生产现场实践相结合,签约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让学习毕业实习贴近工作实际,或直接参与生产,以实践来检验专业知识、锤炼专业技能。通过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测评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合格率在90%以上,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反馈信息和录用我院学生的用人单位调查反馈信息分析,我院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能满足企业岗位规格需求,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效果显著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学院工作规划计划,纳入学生、团青工作年度计划。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素质考核纳入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大学生素质考核认证,全面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1、根据学院制定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学院每年的学生工作、团青工作都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予以推进,从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分解工作内容、组织工作实施、总结工作成效等方面,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内容,着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和进行拓展活动时,注重课程和活动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形成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学院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从而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增强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任务。 3、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社会道德、伦理道德、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严格考试纪律,开展诚信考试。举办全院范围内的大型团课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比赛、主题班会、宣传展板、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培养。学院领导深入一线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认真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和基础管理工作。 4、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他时间也不定期地进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服务社会、体验社会;或调研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或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职前就业见习、就业体验等,为就业打下基础。 5、倡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长期开展“文明就餐”劝导活动,坚持开展“文明寝室”、“示范寝室”评比、志愿服务、安全教育和各种文体活动,使校园文化生活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和时代特征。 三、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和身心健康教育 学生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各系均建立了两个及以上的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社团。大力开展文体活动。认真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训练。2008-2010学年学生体测合格率达80%以上。 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配置了大学生心理普查测试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全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测试结果为教学、学生管理提供直接依据,使得教学、学生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开发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方案),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5年来,学校未因学生心理问题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学生普遍身心健康。
|